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生产学习题第六章(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

猪生产学习题第六章(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

猪生产学习题第六章(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
猪生产学习题第六章(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

第六章幼猪培育

概念:

●哺乳仔猪:指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

●断奶仔猪:指从断奶至10周左右的仔猪。

●育成猪:指从10周至4月龄留作种用的猪。

●后备猪: 指仔猪育成阶段结束到初次配种前的青年种猪。

第一节哺乳仔猪

初生仔猪三大变化:气体交换的变化:通过脐带靠母体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供给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转变为通过自身呼吸系统进行自主呼吸。体温调节主体: 由母体的恒温环境而不需进行体温调节转变为随着外界的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需要进行调节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免疫方式: 在母体内处于无菌环境,不需产生抗体以抵抗病原菌,因而缺乏先天性免疫力;改变为处于外界的有菌环境中,且需要迅速从母体获得抗体以产生被动免疫力。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一)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

※如何调节体温?大脑皮层发育不全。仔猪出生时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等系统的机能完善,但是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对各系统技能的协调能力差。物理调节能力有限。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隔热能力差。皮毛、肌肉颤抖、竖毛运动和挤堆等方式进行。化学调节效率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提高物质代谢。→主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氧化产热(效率低)。化学调节能力6日龄前(效率特别低)、7-20日(逐渐得到改善)、20日龄(接近完善)

仔猪不同日龄所需要的适宜温度: 1 — 3 日龄30—35℃;4—7日龄28—30℃;8 —20 日龄22—25℃;31 — 45 日龄20—22℃

(二)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1)胃肠重量轻,容积小;50kg体重,接近成年胃重。

(2)胃肠运动机能微弱,胃排空速度快;2~3月龄接近成年猪。(3)胃肠酸度低;从20天开始,少量游离盐酸出现,70~90日龄以后盐酸分泌才接近成年猪。(4)酶系发育不完善;出生时,胃内少量凝乳酶和胃蛋白酶。乳糖酶高,是以消化母乳为主;3周龄后,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可以消化淀粉日粮,10日龄后可补充些植物性饲料。

(三)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

胎盘构造特殊!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之间,猪有6-7层胎盘血液屏障。人是3层,牛、羊是5层。大分子免疫球蛋白不能进入胎儿体内。所以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必须通过初乳获得免疫能力。(四)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

1、生长发育快:出生重:1.3-1.5kg,断奶重:6-7 kg(21日龄)8-9 kg(28日龄)

2、物质代谢旺盛(1)蛋白质代谢:20日龄,沉积蛋白质9-14克/kg体重/日;成年猪,沉积蛋白质0.3-0.4克/kg体重/日(2)热能代谢(3)钙、磷代谢:沉积钙7-9克/kg体重/日,磷4-5克/kg体重/日;成年猪基本处于动态平衡。

二、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1、分娩时的死亡:死0.9头/窝。窝产仔数的增加,死产数也在增加。

2、压死:出生后一周内,易发生。50%以上(断奶前)

3、疾病:易发生的疾病?贫血:缺铁性贫血。

下痢:地方性白肌病:饲料中缺硒。4、饿死:乳房炎、无奶或缺奶。

三、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及早吃足初乳:1、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分娩开始,免疫球蛋白20g/100ml。;分娩后4h,免疫球蛋白10g/100ml。2、免疫球蛋白的吸收能力:出生后24~36h,可吸收大分子蛋白质。不管是免疫球蛋白还是细菌。3、初乳中的抗蛋白分解酶可以保护免疫球蛋白。4、新生动物消化道环境影响Ig的吸收;Ig 在弱酸性环境中易于和小肠粘膜结合。5、初乳中维生素:维生素A、D、C比常乳高10~15倍,维生素B1、B2含量也相当丰富。6、初乳中还含有多量的镁盐:具有有轻泻作用。初乳的酸度高,有利于消化道活动,→可促使胎粪排出。

(二)仔猪保温防压

※仔猪的最适宜温度:1~7 日龄为28℃~32℃,8~30 日龄为25℃~28℃,31~60日龄为23℃~25℃。

※成年母猪最适宜温度:15℃~19℃

(三)仔猪补铁

*出生时,体内贮存的铁为50mg。

*每天生长需要铁7毫克。

*从母乳中获得铁1毫克。

*几天耗尽体内的铁?

补铁最有效的方法:

*肌注铁制剂,如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牲血素等。

*2日龄注射100-150mg。

最有应用前景的是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钴注射液

(四)固定乳头

※哺乳定位一般分4各阶段;*找乳头(0-2小时);*选乳头(2-6小时);*抢占乳头(6-8小时)*固定乳头(18小时以后)

※人工辅助固定乳头的方法

*重点辅助体小的仔猪在前边固定奶头。

*强迫体大仔猪吃后边的奶头。争抢严重的,放奶时才让吃要固定的奶。

*坚持不懈,连续2-3天

(五)剪犬齿与断尾

1、剪齿(1-2mm) *上下门齿和犬齿共8枚。*处理时间:出生后6-24小时。

*处理之前让仔猪吸吮好初乳。*保持高度卫生。*体重﹤1千克,不实行牙齿处理。

2、断尾

*有效地减少咬尾现象。*出生时用消过毒的电工钳子剪尾,然后用碘酒消毒。

(六)选择性寄养

1、仔猪寄养的原因

(1)仔猪数多(2)合并带养(3)母猪无奶或奶少(4)仔猪出生后,母猪死亡

2、寄养成功的条件

(1)产期接近,相差不超过2-3天。(2)一定要吃上自己?°亲娘?±的初乳。

(3)寄养母猪性情温驯、护仔性强、泌乳力高。(4)扰乱嗅觉

(七)预防腹泻

※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因

1、传染性病原

(1)病毒性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猪瘟病毒、PRRS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腺病毒、仔猪盖他病毒、肠道病毒。

※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因

1、传染性病原

(2)细菌性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C型产气荚摸梭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弯曲杆菌、肠毒性脆弱拟杆菌、毛霉菌等(3)寄生虫病原:仔猪等孢属球虫,隐胞子虫、蛔虫、小袋纤毛虫等(4)真菌感染及其毒素。

2、非传染性病因

(1)环境:如分娩舍温度、湿度、通风卫生等。(2)饲料:如饲喂质差霉变饲料,扰乱消化道酶的活性,使食物不充分消化而延长在胃肠时间,增加病原菌的增殖而导致腹泻。(3)应激。(4)贫血性腹泻。(5)脂肪性腹泻。(6)消化不良等。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1)全进全出?±和?°空栏消毒、间歇一周?±的原则。(2)妊娠母猪分娩前10-14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3)临产母猪提前7天全身洗净并消毒后,再进入产栏。(4)保温、通风,保持栏舍卫生、干燥和清洁。(5)断脐、剪牙、断尾、剪耳等应消毒。(6)仔猪注射足量铁剂。(7)初生仔猪及早吃足初乳。(8)仔猪提早补料,不让仔猪舔食旧料。

2、免疫接种(1)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2)预防仔猪病毒性腹泻

3、药物防治;以抗菌、补液、母仔兼治为原则。

(八)提早开食补料

1、开始补料时间;生后7日龄,开始较好。

2、补料的方法:(1)调教期:生后7-10日龄时,可开始诱食。自由采食、饥饿诱食法、强制诱食法。自由采食:仔猪有喜食甜、香饲料的特性。开始补料时,可将诱饲料如炒香的玉米、小麦、大米或黄豆等颗粒料撒在仔猪经常出入的地方。任仔猪自由采食,让仔猪学会吃料。

饥饿诱食法:让仔猪于母猪分开,待仔猪饥饿时,先供给饲料诱食,待吃料后再让其吃奶。采用此法,一般只要1-3天仔猪就能学会吃料。

强制诱食法:这种方法将仔猪和母猪分开。用强制的方法诱使仔猪吃料。

(2)适应期:认料到正式吃料的过程。约需10天左右。(3)旺食期:开始吃料到断奶。在30日龄左右。(九)去势

雄烯二酮、粪臭素------公猪膻味物质;雄烯二酮由睾丸间质细胞产生,合成量随性成熟而增加,其在肝脏中代谢,未代谢部分沉积在脂肪和肌肉中引发膻味。

粪臭素(3-甲基吲哚)是猪大肠微生物降解色氨酸的产物,经肠道细胞壁吸收和血液循环到达肝脏代谢,未被降解部分也会沉积在脂肪和肌肉中。相对于雄烯二酮,消费者对粪臭素的反应更敏感,猪脂肪中的可接受范围,粪臭素为(0.20-0.25ug/g),雄烯二酮为(0.5-1.0ug/g)。

仔猪腹泻的危害

●全国发生仔猪腹泻的猪场达80%以上;仔猪腹泻发生率20%-50%;死亡率增加,死亡率20%以上

●增重慢,甚至生长抑制,成为僵猪;饲料报酬降低;机体抵抗力下降,继发病发生率增高

第二节断奶仔猪

一、断奶日龄及方法

(一)断奶日龄

※为什么要断奶?-自然断奶的时间?

※什么时候断奶好?(21-35天)-母猪子宫恢复的时间?21日龄。

-泌乳高峰时间?产后20天达高峰,持续14天,56天最低水平。

-靠饲料满足生长的时间?早期补料,20日龄,高品质的饲料,满足生长。

(二)断奶方法

1、一次断奶法-到断奶日龄一次将仔猪与母猪全部分开。-断奶前3天减少日喂量

●省工省时,便于操作,所以多被工厂化养猪生产所采用。

2、分批断奶法-大的先断奶,弱小的继续,再后断奶。-断奶前7天取走一半,留一半。

●会延长哺乳期,影响母猪的繁殖成绩,目前一般不采用。

3、逐渐断奶法

-逐渐减少哺乳次数,最后断奶。-断奶前3~4天减少哺乳次数。-第1天让仔猪哺乳4~5次。

●断奶方法较麻烦而费人力。

(三)隔离式早期断奶

1、概念:隔离式早期断奶SEW(Segregated early weaning):早期断奶(10-21日龄)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隔离距离约在250m到10Km。

早期断奶:是指仔猪生后3-5周龄离开哺乳母猪,开始独立生活。超早期断奶:仔猪生后2周龄以内离开哺乳母猪的称为--。

2、隔离式早期断奶的目的

(1)提高母猪的利用效率

※母猪每年的产窝数?

365天/(114天妊娠+35天哺乳+7天发情配种)=2.34

365天/(114天妊娠+21天哺乳+7天发情配种)=2.57

※产床的周转次数?

7.45次/年(365天/(产前7天+35天哺乳+7天清理)

10.43次/年(365天/(产前7天+21天哺乳+7天清理)

(2)控制疾病的传染和改善猪的生长

①母源抗体还起作用时断奶。--初乳的免疫力在仔猪出生后10-12天逐渐消失时传播给它的仔猪, 因此,更早断奶(10- 12天), 会使仔猪受到疾病感染的机会大大降低。

②隔离条件严格,减少疾病对仔猪的干扰。

③避免猪的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

④应激比常规方法要小。28日龄断奶后,大多出现7-10天的生长停滞期。

3、隔离式早期断奶的要点

●母猪在妊娠期免疫后,对一些特定的疾病产生的抗体可以垂直传给胎儿,仔猪在胎儿期间就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

●初生仔猪必须吃到初乳,从初乳中获得必要的抗体。

●仔猪按常规免疫,产生并增强自身免疫能力。

●仔猪22日龄以前,即特定疾病的抗体在仔猪体内消失以前,就将断奶仔猪转移到洁净、具备良好隔离条件的保育舍养育。

●保育舍要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配制早期断奶仔猪饲粮,要保证饲料有良好的适口性,易消化吸收和营养全面。

二、断奶仔猪的培育

(一)过渡期管理

仔猪断奶所受到的应激因素:

1、饲料营养:由温热的液体母乳变成固体饲料

2、生活方式--心理因素(断奶失去了母爱):由依附母猪的生活变成完全独立的生活

3、环境因素(失去了母仔共居的温暖和谐环境):由产房转移到仔猪培育舍,并伴随着重新编群

4、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患病

※断奶仔猪常出现的问题:

1、负增长。需1周时间,仔猪体重才会重新增加。

2、腹泻。排绿色稀粪。

3、发生水肿病死亡。断奶后第2周,发病率5%~20%,死亡率可达100%。

※过渡期管理:

1、饲料的过渡。断奶2周以内应保持饲料不变。

2、饲喂方法的过渡。断奶后3~5天限量,160g/日,5天后自由采食。

3、环境过渡。仔猪留在原圈,适应后再转。此种方法缺点是降低了产房的利用率,建场时需加大产房产栏数量。

(二)网床培育

利用网床培育哺乳和断奶仔猪有许多优点。

1、减少冬季地面传导散热的损失。

2、减少了仔猪接触污染源的机会,能有效地控制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和传播。

(三)饲养管理措施

1、营养

保育前期:哺乳期补料(7周龄前,15kg以下)

保育后期:日粮要求13.6兆焦DM/kg,粗蛋白含量18-20%。

2、断奶后的饲喂

前3天:控制食量,4-5次/天;

1周后:自由采食,3-4次/天;

7周龄(15kg):保育后期料,2-3次/ 天。以每天20%的替换。

3、断奶仔猪的管理

(1)分群

面积:幼猪栏多为长方形,长度1.8~2.0m,宽度1.7m,面积为3.06~3.40m2。每栏8~10头/栏。

原窝培育:即将原窝仔猪(剔除个别发育不良个体)转入培育舍关入同一栏内饲养。

重新组合:如果原窝仔猪过多或过少时,需要重新分群,可按其体重大少、强弱进行并群分栏,同栏群仔猪体重相差不应超过1-2kg。

(2)良好的环境条件

①温度:断奶幼猪适宜的环境温度是,30~40日龄为21℃~22℃,41~60日龄为21℃,60~90日龄为20℃。(保育舍22~25℃)

②湿度:舍内湿度过大可增加寒冷和炎热对猪的不良影响。潮湿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可引起仔猪多种疾病。断奶幼猪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75%。

③清洁卫生:猪舍内外要经常清扫,定期消毒,杀灭病菌,防止传染病。

④保持空气新鲜:

⑤防贼风:研究表明,暴露在贼风条件下的仔猪,生长速度减慢6%,饲料消耗增加16%。

贼风:在寒冷季节,过大的气流会使机体大量散热,成为阻碍生产性能发挥及影响猪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作用于机体局部的低温高速气流。

(3)调教管理:新断奶转群的仔猪吃食、卧位、饮水、排泄区尚未形成固定位置,所以,要加强调教训练,使其形成理想的睡卧和排泄区。

(4)设铁环玩具

(5)预防注射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等疫苗。转群前驱除内外寄生虫。

(四)减少断奶仔猪腹泻的措施

1、腹泻率:

据调查,断奶仔猪的腹泻拉稀问题相当普遍,

-一般在20~30%左右,死亡率在2~4%左右,

-甚至可达到70~80%,死亡率达到15~20%

2、腹泻时间

-断奶后的3~10天,第七天达到高潮

-粥样或水样腹泻,内夹杂不消化的食物

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很快就会因脱水而死亡。

3、腹泻原因

(1)消化器官功能不发达,胃肠道菌群失调。

(2)断奶应激

(3)不适当的饲喂方式:过度限饲及过度饲喂,形成饥饿性和过食性腹泻

(4)免疫功能不健全:2—4周龄后仔猪的母源抗体含量低,而主动免疫又不完善,容易发病。

4、减少仔猪腹泻的措施

(1)减少断奶应激反应。

●要早期补料,仔猪在哺乳阶段充分做好补料工作。

●断奶要逐步进行。

●断奶时,一般采取先赶走母猪,仔猪在原舍内饲养7-10天。

●在饲喂时饲料成分在断奶后不改变,经1个月左右逐渐改为断奶仔猪日粮。

●饮服电解质水溶液,增加机体抵抗力,降低应激反应。

(2)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免疫力。

可使用维生素E防止应激,采用牛初乳及其中的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力和成活率。断奶后不立即将仔猪转入培育舍,如条件许可,在原圈饲养2-3日后再转入培育舍。而且温差不要超过3℃。

(3)做好仔猪培育舍的熏蒸消毒工作,这是杜绝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所在,同时又是减少断奶后腹泻发生的必要条件。

(4)进行营养调节:酸化剂、益生素(微生态制剂)、酶制剂、乳清粉、蛋白质、高能VE、VC、铁制剂、高铜、高锌、硒制剂、砷制剂、铬、抗生素、中草药制剂、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谷氨酰胺)。

仔猪腹泻的治疗

断奶仔猪应激腹泻属原发性腹泻,故应特别注意预防。

1、补液疗法

腹泻造成的仔猪死亡一般为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所造成,因此,补水是减少死亡率的一项关键措施。通常,仔猪补液有腹腔注射盐水和口服补盐液及电解多维等办法。

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口服补液盐(氯化钾1.5克、小苏打2.5克、食盐3.5克、葡萄糖22mg、加水到1000ml)让其自饮,不能自饮者要灌服,当然,腹腔补液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2、药物疗法

可选用内服微生态制剂、酶制剂来调节胃肠功能,选用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金霉素、菌必净、氟哌酸等药物进行治疗。

饲养密度

●一般仔猪舍(3-10周):0.3m2

●育成舍(10-17周):0.6m2

●育肥舍(17-26周):0.9m2

1、仔猪舍每栏规格是2.5*4.0m时,每栏的最适宜的饲养头数?

2、育肥舍每栏规格是4.0*7.5m时,每栏的最适宜的饲养头数?

第三节育成猪与后备猪

1、育成猪:指70日龄至4月龄留作种用的猪。

2、后备猪:是指仔猪育成阶段结束到初次配种前的青年种猪。

培育后备猪的目标是获得发育良好、体格健壮、符合品种典型特征和具有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

一、育成猪与后备猪的生长发育特点

(一)体重的增长

※绝对增重随日龄↑;相对增重随日龄↓

(二)体组织的增长

●骨骼(发育最早)、肌肉(居中)、脂肪(前期少、后期加快)的生长。

●肌肉生长高峰期?50-70kg之间。(瘦肉型猪)

二、育成猪的饲养管理

●育成阶段生长强度最高的组织?饲养育成猪的目标?促进骨骼的充分发育和肌肉的快速生长。

三、后备猪的选留

(一)外形选择:体型应具备品种的典型性和年龄特征。无遗传疾患。隐睾、单睾、疝气、内翻乳头等。(二)生长表现选择: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不能过快,一般到第1次配种前,日增重控制在550~650g内。后备公猪的日增重宜控制在650~750g内。选骨骼形成良好,肌肉丰富发达,四肢坚实。

三、后备猪的饲养管理

(一)后备猪的饲养

●具备强健的体质、旺盛的性欲、优良的精液品质。重视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

●体重控制。5月龄75-80kg;6月龄95-100kg;7月龄110-120kg;8月龄130-140kg;

(二)后备猪的管理

●分群管理(60kg,限量饲养);定期称重:发育不良及时淘汰;调教:建立人畜亲和关系;日常管理:防寒保暖,防暑降温,清洁卫生,公猪要单独饲养;环境适应:与老母猪一起饲养,与公猪隔栏相望或直接接触,这样有利于促进母猪发情。

(三)后备猪的性成熟

●地方品种

公猪:2~3月龄母猪:3-4月龄,体重30-40kg。

●培育品种或大型瘦肉型猪

公猪:4~5月龄;母猪:5-6月龄,60-80kg。

第四节SPF猪的培育

一、SPF猪的概念及意义

●无特定病原猪的简称,是指在母猪临产前采用剖腹取胎或无菌接产获得仔猪,然后再无菌条件下把仔猪送往隔离的仔猪舍内,与非SPF猪隔离饲养,以至它们能自然产生下一代SPF猪。

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猪群,称为SPF猪群。

SPF猪群的意义:

1、能使耗料增重比降低10%;

2、日增重提高10%;

3、兽医费降低30%;

4、总收益提高20~30%;

5、可以减少由疾病所致的屠体折扣量。

《猪生产学》教学大纲

《猪生产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猪生产学;英文名称:swine science 课程编码:201013 学分:3分 总学时: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 适应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生物化学 执笔人:黄廷华 审订人:杨军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猪生产学》属于学科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国内外猪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猪品种资源及其利用、猪营养及饲料配合、猪各阶段饲养管理及各类群产品及其流通等。要求学生在学习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饲养学。家畜繁殖学、家畜育种学等课程基础上,系统学习有关猪生产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猪生产过程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经济意识、生态意识和市场观念,在掌握常规生产技术知识的同时,树立现代有机猪养殖业的基本概念。同时将安全肉质性能评价。无公害猪等内容充实进去,以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各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实物、挂图、幻灯、录象、课堂演示及课外实验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 学时 ) 本章重点 : 世界养猪生产的基本状况,其中包括猪肉在肉食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生猪存栏头数,猪肉产量,地区分布特点以及生产特点,世界猪生产贸易情况,我国猪生产的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悠久的养猪历史 一、提供肉食;二、提供肥料;三、提供工业原料;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五、出口换取外汇。 第二节我国养猪现状 一、我国养猪业的历史;二、驯化野猪的过程;三、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史;四、我国养猪业概况;五、世界的猪和猪肉产量。 第三节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猪的起源、进化及生物学特性 (2学时 ) 本章重点 :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有关内容。 第一节猪的起源与进化 一、生物分类;二、猪的起源。 第二节猪的生物学特性 一、多胎高产,繁殖力强,世代间隔短;二、杂食,能利用各种饲料;三、生长期

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

2.2.2合理使用氯前列烯醇和催产素,调整产仔时间到白天,特别是夏天,以利于饲养人员的管理。方法是在妊娠第112~113天凌晨肉注射氯前列烯醇2ml/头,最好在阴户周边注射。注射氯前列烯醇后,可能需要经24小时左右分娩。市场上的此类产品比较多,质量也大,需要仔细选购。在出生4~5头仔猪后,可以注射催产素,加快分娩速度。催产素剂量不能太大,一般每次20iu,没有开始分娩则不射,以免宫颈口不开放,而子宫收缩力太强,胎儿容易窒息、死亡。产后注射催产素可以促进子宫内恶露的排放,减少子宫炎发生的机会在产后注射氯前列烯醇,除能增进恶露的排放外,并可促进泌乳。 2.2.3合理营养,防止母猪分娩体力不足,尤其是钙的补充。能量不足和缺钙都可降低子宫的收缩力,造成产程延长、泌乳障碍。夏程一般比其它季节的长,可消耗母猪更多的能量,而且仔猪活力低。补充氯化钾、硫酸镁和硫酸钠以达到离子平衡,缓解热应激。有机铬热应激的很好的微量元素,每吨料中补充0.2克铬即具有显著的效果。当然,还有很多产品具有缓解应激的作用,可通过试验选用。油脂油)代谢产生的热量低,而且在采食量低的时候可有效补充能量。霉菌毒素对所有猪都有影响,有时母猪不表现任何症状,但可见仔猪八弱仔、外阴红肿等,因而,需要使用合格的原料,并尽可能选择好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添加足够的量。 2.2.4确保足够、清洁的饮水:夏季一般猪场水压力低,造成饮水量不足,导致采食量低。水管埋在地下可保持温度,不致水发烫,为母猪降温。 2.2.5防止母猪便秘:母猪便秘可造成子宫炎、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原因是大肠内有大量的细菌内毒素,便秘母猪肠道蠕动缓慢,吸收这些毒素进入血液,诱发炎症反应。此外,这些毒素具有靶向作用,引起乳腺炎并干扰催乳激素的产生和作用,降低泌乳量。可适当纤维的浓度,或饲料中添加朴硝等物质,促进粪便排出。 3.分娩的管理 3.1实行接生制度:及时断脐、防止冻死、压死、弱死、饿死等。用柔软的纸或毛巾擦干仔猪体表的液体,或用密斯陀或其它吸湿粉减少体热的散失。断脐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断口用消毒药消毒后放入保温箱。体重低于0.75kg的仔猪不计活仔。及时抢救“假死仔猪进行人工呼吸或将“假死猪”浸泡在35-40℃温水中保温。 3.2合理寄养:弱小仔猪吃奶能力弱,或够不到比较高的乳头,需要调整到合适的母猪代养。最好在分娩后24小时内完成寄养,寄养足够的初乳,没有能力吃的可以挤到奶瓶或碗里喂。 3.3为仔猪提供一个温暖、干燥、无贼风的安全生活区。母猪的后躯潮湿、常有贼风,需要开启保温灯火电热板,诱导仔猪在保温箱息,远离母猪,以免被压死。 3.4固定乳头,尽早吃足初乳。初乳的营养有别于常乳,除了营养浓度高外,还含有与母猪血清中效价相近的免疫球蛋白和镁盐,排粪,获得被动抗病力。一般在出生后2小时就要让每头仔猪都吃到足够的初乳。仔猪有吃固定乳头的习性,为使窝仔猪均匀健壮,提高成

猪生产学考试复习

名词解释: 1.脂肪型:具脂肪型猪的外型,体长与胸围之比不过2—3厘米,胴体脂肪含量高,皮下脂肪厚达4厘米以上,瘦肉率45%以下。 2.瘦肉型:具瘦肉型猪的外型,体长比胸围长15—20厘米,胴体脂肪含量低,皮下脂肪厚厘米以下,瘦肉率50%以上。 3.鲜肉型(兼用型):间于以上两者之间 4.胴体长:耻骨联合前沿到第一肋骨与胸骨结合处前沿的长度。 5. 数量性状是指在一个群体内的各个体间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如动植物的高度或长度等 6.杂种优势(Hij):杂交一代表型平均值(Fij)与杂交亲本平均值(MP)的差异。或杂种优势:杂交后代表现上优于双亲均值的部分 7.杂种优势率(RH):杂种优势与杂交亲本平均值的比值。 8.三元杂交方案可述为:由长白公猪配大白母猪获得杂交一代母猪后,再与杜洛克公猪相配而获得三元杂交商品猪。 9.种公猪:在国家颁发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种猪场,第一次配种后鉴定合格的公猪。 10.精子活力是指精液中呈前进运动精子所占的百分率,由于只有具有前进运动的精子才可能具有正常的生存能力和受精能力,所以活力与母畜受胎率密切相关,从而它是目前评定精液品质优劣的常规检查的主要指标之一。 11. 母猪的发情周期:母猪性成熟后,在非妊娠的生理条件下,猪的发情排卵会出现周而复始的变化,从上次发情到下一次发情间隔的时间称为发情周期。母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 12. 母猪的发情持续期:母猪从开始发情到发情结束的时期称为发情持续期,猪一般为3-5天。 13.母猪的排卵数及繁殖潜力:母猪的卵原细胞约有11万个,每次排卵约有20个左右,平均产仔仅为10头左右,因此,猪有较大的繁殖潜力。 14.母猪的妊娠期: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天,范围为102-140天 15.初乳和常乳:对母猪来说,初乳指母猪产仔后3-5天的乳;5天以后的乳为常乳。 16.无特异病原体猪(Specfic Pathogen Free Pig SPF猪)是指通过净化建立的,经常规检查没有猪的气喘病、萎缩性鼻炎、赤痢和弓形体病的猪群。它不是完全净化的无菌猪(Germ Free Pigs)。 17.肌肉保水力或称系水力,是指当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例如,加压、切碎、加热、冷冻、触冻、贮存、加工等,保持其原有水分和添加的水分的能力。 绪论 猪出现在地球上比人类早.一万年前,人类开始驯养猪 人与猪数量变化 世界:1900年人口16亿,2005年65亿,递增4倍多;1911年存栏猪8000多万头、2006年存栏猪10亿,2012年12亿,递增15倍。 我国:1931年人口4.7亿人,2009年13.3亿,递增近3倍;1911年存栏猪4100万头、2008年存栏猪4.6亿头,2012年4.7亿,递增11倍多。 近年,我国生猪生产情况

哺乳仔猪成活率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 哺乳仔猪死亡率一直是猪场死亡率最高阶段,直接影响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有的猪场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20%以上,给猪场造成重大损失。 一、0—7日龄阶段 新生仔猪7日龄内死亡率最高,占哺乳期总死亡数的50%―70%。由于活力低下,死亡的原因有冻死、压死,吃不上初乳等。对于7日龄内仔猪要重点照顾: 1、防寒保温:仔猪1―7日龄最适宜温度是28-32℃。为保持仔猪适宜的小环境温度,可采用保温护仔箱、恒温电热板、红外线等。 2、固定乳头:初生的仔猪开始吃奶时,弱小仔猪吃不上奶而个别强壮仔猪抢吃几个奶头。所以要在仔猪初生1―3日龄内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弱小猪吃前面奶头。 3、仔猪寄养:母猪所生仔猪超过其有效奶头数,母猪产后无奶或奶量不足,母猪产后有病或死亡,当发生上述情况时,母猪都无力哺育自己所生的全部仔猪,就需要其他母猪代养。 4、防压:仔猪出生后,行动不灵活,又喜欢在温热地方休息。因此,常因在母猪身边被踩,被压而造成死亡 5、提高活力尽快吃到充足的初乳(给它全能速补,给仔猪补充能量,让仔猪充满活力) 6、3日龄内给仔猪补200mg铁,防缺铁性贫血(给它益可维,口服补铁,吸收快,无刺激) 7、防止下痢。新生仔猪易发生黄痢,仔猪补料后易发生白痢,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因此要加强防疫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对发病的仔猪及时用药物治疗。 二、补料及断奶阶段 1、仔猪出生后5—7日龄开始补料,采取少喂多餐原则, 2、防止饲料霉变引起仔猪下痢 3、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仔猪的抗病力 4、在仔猪断奶前的4-5天内,每天逐渐减少母猪哺乳料,增加补料时间,将母仔隔离时间逐日增长,直至完全断奶。

猪生产学

猪生产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重复配种: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用同一头公猪先后配种两次。一般在发情开始后20~30小时配第一次,间隔12~24小时再配一次,育种场可采用这种方法。这样,既可增加产仔数,又不会混乱血统关系。 2、育成猪:70日龄仔猪或25Kg左右仔猪至4月龄留作种用的仔猪。 3、胴体瘦肉率:瘦肉重÷(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100% 。 4、检定公猪:指12月龄左右从初配开始至第一批与配母猪产仔断奶阶段的公猪。 检定母猪:指从初配开始至第一胎仔猪断奶的母猪。 5、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 眼肌面积(C㎡)=眼肌宽度(㎝)×眼肌厚度(㎝)×0.7 6、后备猪:指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猪。 7、双重配种: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用不同品种的两头公猪或同一品种的两头公猪,先后间隔5~10分钟各配一次。实践证明,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采用双重配种产仔数可比单次配种提高10%~40%,从而提高了断乳窝重。 8、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国外采用胴体探测仪测定离背中线6~8cm处倒数第三到第四肋间的背膘厚称为边膘厚。) 9、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联合点前缘间的长度,成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 10、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 11、饲料转化率(料肉比):也称耗料增重比或增重耗料比,常用性能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需要的饲料来表示。饲料转化率=育肥期饲料消耗量/(结束重-起始重) 12、轮回杂交:指由两个或三个品种(系)轮流参加杂交,轮回杂种中部分母猪留作种用,参加下一次轮回杂交,其余杂种均作为商品育肥猪。 13、短期优饲:是指生产上为提高种母畜的排卵数,而在配种前10~14天左右给予其较高能量水平的日粮(一般在维持能量基础上提高30~100%),这种方法称为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 14、人工辅助交配:先把母猪赶入交配地点,后赶进公猪,待公猪爬跨母猪时,配种员将母猪的尾巴拉向一侧,使阴茎顺利插入阴户中。 15、一次断奶法:当仔猪达到预定断奶日龄时,将母猪隔出,仔猪留原圈饲养。其中一次断奶法多被工厂化养猪生产所使用。 16、分批断奶法:在母猪断奶前数日先从窝中取走一部分个体大的仔猪,剩下的个体小的仔猪数日后再行断奶,以便仔猪获得更多的母乳,增加断奶体重。 17、逐渐断奶法:在断奶前4~6d开始控制哺乳次数,第一天让仔猪哺乳4~5次,以后逐渐减少哺乳次数,使母猪和仔猪都有一个适应过程,最后到断奶日期再把母猪隔离出去。 18、隔离式早期断奶法(SEW):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d日龄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保育仔猪舍要与母猪舍及生产猪舍分离开,隔离距离约在250m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养殖场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多产仔、产好仔,降低产仔成本是母猪的饲养管理的关键。它的饲养管理包括后备母猪、和产仔后的哺乳母猪、必须根据不同阶段区别对待精心喂养。 (一)空怀母猪的饲养和管理 1、刚刚断奶的母猪,要强弱分栏,防止的强欺弱,以大欺小,必须现场监护防止咬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及时发现发情母猪,并配合配种员做好配种工作。 3、空怀母猪以及妊后1个月期间,由于需要恢复和改补、产仔期身体的损耗,迅速复壮,多排卵为配准多产仔打好基础。最好喂饲哺乳母猪料,日喂2~3次平均3千克。对刚刚断奶的母猪,为防止乳房炎要适当减料,当乳房收缩出现皱折时再开始加料。要求猪群达到膘情一致,肥的少喂瘦的多喂,保证八成膘。 (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1、妊娠母猪要按预产期顺序,安排圈栏,每圈4~6头,并照顾到强弱分开,保证妊母体况均匀。 2、要注意监护防止猪之间,互相咬斗,造成撕伤和肢体损伤。 3、妊娠母猪的饲养要实行高、低、高的模式。即妊娠第一个月母猪需要继续复壮,改补产仔哺乳过程中的

体能消耗。两者卵子在母猪输孵管上1/3处,等到精子受精后成为结合子、边发育边向子宫角处移动,最后安胎在子宫角上,并在它的周围形成胎盘与母体相连。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此期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喂给营养不全的饲料,维生素缺乏或喂给发霉及有毒等刺激性大的饲料,都容易发生流产,或胚胎停止发育而死亡。所以加强母猪怀20孕天左右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头一个关键时期,可酌情喂给哺乳母猪料,料量应略高可3千克左右。怀孕第二个月胎儿发育长量依然很小,需要的营养也少,并需控制母猪膘情。此期喂妊娠料,控制料量大约日喂2.25~2.5千克。 4、妊娠母猪饲料配方为:玉米63.5%,豆粕14.5%,渔粉2.0%,麦麸9.0%,稻糠7.0%,预混料4.0%,可消化蛋白14.5%,能量2.95兆卡/千克。怀孕第三个月胎儿增重550克,占生重的39%,长变为15厘米左右,怀孕最后20多天,胎儿生长很快,大约生60%是在此期生长的,因而加强孕母分娩前1个月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因此此期应喂给哺乳母猪料,料量在3千克左右。 (三)产仔母猪的饲养管理 产仔母猪的饲养管理最大的目标,一是保证母猪健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学号++++++++ ++++++++++++++++++++++++++++++++++++++++++++++++++++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毕业实习报告 (请在相应的文章类型前打“√”) 系(部) ++++++++++++ 专业名称畜牧兽医 年级 ++++级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2011年 6月 10日

目录 绪论 (1) 1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2) 1.1 生长发育规律 (2) 1.2 机体调节 (2) 1.3 消化机能 (2) 1.4 免疫力 (3) 2 初生期的饲养管理 (3) 2.1 接产 (3) 2.2 断脐 (3) 2.3 剪犬齿 (3) 2.4 断尾 (3) 2.5 打耳号 (3) 2.6 固定乳头、及早吃上并吃足初乳 (3) 2.6.1 固定乳头 (4) 2.6.2 及早吃上并吃足初乳 (4) 2.7 防寒保温 (4) 2.7.1 仔猪自身供热机能 (4) 2.7.2 哺乳仔在各阶段的适宜温度 (5) 2.7.3 措施 (5) 2.7.4 注意事项 (5) 2.8 选择性寄养 (5) 2.9 防止踩压 (5) 2.10 仔猪补铁 (6) 2.11 仔猪补硒 (6) 3 小公猪趋势 (6) 4 防疫灭病措施 (6) 5 仔猪最佳的断奶时期 (6) 6 结语 (6)

绪论 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仔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是生产的关键。仔猪饲养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水平的高低,同时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夏季气温回升,正是产仔猪的好季节,而仔猪成活率除了气温的影响外,还有诸多因素,因此, 如何科学的饲养管理, 对促进仔猪快速发育、缩短饲养期、降低饲料报酬、获得最高的断奶体重,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0年7月份至9月份本人在广西南宁路东养猪场假期社会实践中就如何抓好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提高仔猪成活率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控制措施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及控制措施 来源:作者:时间:2008-06-10 点击:23 哺乳仔猪死亡是养猪生产中的一大损失,初生仔猪每死亡1头即损失56.7千克饲料;60日龄内死亡1头平均损失67.9千克饲料。因此,分析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减少哺乳仔猪死亡,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死亡原因分析 1、冻死 初生仔猪对寒冷的环境非常敏感,尽管仔猪有利用糖元储备应付寒冷的能力,但由于其体内能源储备有限,调节体温的生理机能不完善,加上被毛稀少和皮下脂肪少等因素,在保温条件差的猪场,寒冷可冻死仔猪,同时,寒冷又是仔猪被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 2、压死、踩死 母猪母性较差,或产后患病,环境不安静,导致母猪脾气暴躁,加上弱小仔猪不能及时躲开而被母猪压死或踩死。有时猪舍环境温度低,垫草太厚,仔猪躲在草堆里,或是仔猪向母猪腿下、肚下躺卧,也容易被母猪压死或踩死。 3、病死 疾病是引起哺乳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病有肺炎、下痢、低血糖病、溶血病、先天性震颤综合征、涌出性皮炎、仔猪流行性感冒、贫血、心脏病、寄生虫病、白肌病和脑炎等。 4、饿死 母猪母性差;产后少奶或无奶且透过催奶措施效果不佳;乳头有损伤;产后食欲不振;所产仔猪数大于母猪有效乳头数,及寄养不成功的仔猪等均可因饥饿而死亡。 5、咬死 仔猪在某些应激条件下(如拥挤、空气质量不佳、光线过强、饲粮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会出现咬尾或咬耳恶癖,咬伤后发生细菌感染,重者死亡;某些母性差(有恶癖),产前严重营养不良,产后口渴烦躁的母猪有咬吃仔猪的现象;仔猪寄养时,保姆母猪认出寄进仔猪不是自己亲生儿女而咬伤、咬死寄养的仔猪。 6、初生重小 初生重对仔猪死亡率也有重要影响,引入瘦肉型品种猪初生重不足1千克的仔猪存活希望很小,并且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落后于全窝平均水平。据对1000多壮举仔猪试验数据分析,初生重不足1千克的仔猪,死亡率在44%-100%,随仔猪初生重的增加,死亡率下降。 仔猪死亡率统计分析 关于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和死亡率的统计值,各猪场有所不同,多数规模猪场哺乳仔猪死亡率约8%-15%,少数优秀猪场可降到5%以下。据对3062头仔猪死亡原因分析统计表明,非病因死亡2324头,占总死亡头数的75.9%,因病死亡738头,占总死亡头数的24.1%。因压、踩死亡1013头,占总死亡头数的33.1%,居第一位;先天发育不良死亡529头,占17.3%,居第二位;因白痢死亡421头,占13.7%,居第三位。 从仔猪死亡时间上分析,仔猪死亡与其日龄有关。据调查,在死亡仔猪中,第1周龄死亡占82%,第2周龄占10%,第3周龄占4%,第4周龄以上占4%。 防范措施 1、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采取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妊娠前期在一定限度内降低营养水平;姓娠后期(临产前1个月)再适当提高营养水平,增加饲喂量(2.5-3千克/天),并可添加油脂,还应保证常量、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需要,从而提高仔猪的初生重。 2、对假死仔猪及早进行抢救 其方法有:先掏除仔猪口腔黏液,擦净鼻部和身上黏液,然后将其四肢朝上,一手托住肩部,另一手托着臀部,一屈一伸反复进行,直到仔猪叫出声后为止;也可采用在鼻部涂擦酒精等刺激物的方法来急救。 3、做好防冻保温工作 提高哺乳仔猪育成率,保温是关键性措施。仔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1-7日龄34℃-28℃,8-30日龄28℃-25℃,31-60日龄25℃-23℃。宜采取的

猪生产学(华南农大)

《猪生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生产与管理系 刘德武 二00三年八月 一、概论 (一)有关猪生产学课程 –前期课程: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行为学、饲料生产学、动物营养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等; –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规律,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和各个生理阶段猪的饲养管理特点,学会猪的日粮配合,具备独立操作和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我国及世界养猪生产的历史和现状;对常用猪品种的外貌特点、生产性能和利用情况等有初步认识; 2 掌握养猪生产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技术; 3 了解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熟悉各工艺环节的技术要求,并能从养猪生产的全局出发,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掌握从猪场建设、猪场防疫、繁育体系建设到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基础理论知识。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教学主要介绍基本理论工,主要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

2 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对养猪生产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3 以动态影像放映形式,弥补实践课之不足,使大家对现代养猪生产管理增加感性认识; 4 大家查找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增加认识,并写成综述文章,以相互交流(期中考试内容)。 (四)教学内容 《普通畜牧学》已讲内容: –养猪学概述 –猪的品种及其利用 –种猪繁殖及饲养管理 –仔猪和肥育猪生产 –我国养猪业的现状 (上学期的学业) 第一章养猪生产(复习-饲养管理) 第二章现代养猪生产及工艺技术(工艺) 第三章猪的遗传育种及繁育体系(繁育) 第四章猪的营养与饲养技术(营养) 第五章猪场的建设与环境控制(环境) 第六章猪场防疫及猪病诊疗(防疫) 第七章猪场经营与管理(管理) 专题系列:实用技术和新技术的应用 (五)主要参考书及相关网站 1陈润生. 猪生产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2陈清明等. 现代养猪生产.中国农大出版社. 1997 3.罗安治. 养猪全书.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4.宋育. 猪的营养.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5.张龙治. 养猪学. 农业出版社. 1982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农户养母猪虽多,但由于科学养母猪水平低,相当一部分农户对哺乳期仔猪缺乏科学管理知识,仔猪死亡率较高。经济损失大。根据我们长期基层兽医工作的经验,对提高哺乳猪成活率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预测产期、母猪的妊娠期为114天,根据配种期推算预产期,做好接产工作,防止母猪夜间产仔无人接产导致仔猪被冻死、压死,接产应做好如下几点: (1)仔猪产出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手指将口鼻的粘液掏除并擦净,再用抹布将仔猪全身粘液擦净。 (2)断脐。先将脐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然后在离脐部4厘米处把脐带剪断。断处用碘酒消毒,防止仔猪被感染致死。 (3)假死猪的急救。有的仔猪产下就停止呼吸,但心脏仍在跳动,这时在仔猪鼻部粘液涂酒精即可,或将仔猪倒提,用力打仔猪屁股几下,仔猪发出叫声即可。 2固定奶头尽早让仔猪吃上初乳仔猪出生1小时后要及时吃初乳,因为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丰富,并有多种免疫抗体。同时初乳酸度高有利于消化道的活动,对增强仔猪体质起着重要作用。 3做好仔猪的补铁工作仔猪生后2~3天肌肉注射血旺

或牲血素每头1毫升。仔猪补铁应在出生后3天或2天进行,初生仔猪补铁不可忽视。如缺铁的仔猪常发生贫血症状、生长缓慢、饮食困难,易发生三痢、肺炎等。 4做好早期补料工作仔猪7日龄开始诱食的方法是少喂勤添,每天饲喂4~6次,料量由少到多。 5改造母猪舍 (1)安装好护仔架。在母猪睡的地方靠墙的三面用直径8~10厘米圆木在距地和距墙有20~30厘米的距离安装护仔架,防止母猪躺卧时将仔猪压死。 (2)设仔猪保育补饲间。在猪栏的一侧用砖砌一间1~2立方米仔猪保育补饲间,并安装一盏灯,调节灯泡的功率为仔猪营造适宜的环境保障,初生后2~4日龄内为34℃,5~6日内36℃,7日后为25~30℃。仔猪出生后即放入保育补饲间,定时放出哺乳,每小时一次,经过2~3天训练即养成仔猪主动出入的习惯,这样母仔分睡可防止母猪压死、踩死。 6调叫训练母猪培养母性好的母猪,淘汰母性差的母猪,由专人饲养管理,多予接触,多加训练,培养其母性温驯。 7搞好疫病防治 (1)每天定时打扫猪舍清理猪粪,用灭瘟灵消毒喷洒猪舍,

猪生产学

名词解释 泌乳力:21日龄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衡量母猪泌乳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泌乳量:泌乳母猪在一个泌乳期内的泌乳量 饲料转化率:也称耗料增重比或增重耗料比常用性能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需的饲料来表示 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 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交界处的长度,称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 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活体背膘厚:体重达100kg时,猪倒数第三至第四肋骨间4-6cm背膘厚度。 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 PSE肉:宰后45min和24h眼肌的PH分别低于和的肉,猪宰后呈现苍白颜色、质地松软和汁液渗出的征状 DFD肉:宰后24h半膜肌的PH高于的肉,宰后肌肉外观呈暗红色、质地坚硬、肌肉表面干燥。 MAS(标记辅助选择):指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生物有机体基因组进行标记,利用标记基因型准确地估计数量性状的育种值,并以该育种值进行选育 日增重:=(结束重-开始重)/育肥天数 SEW:隔离式早期断奶法。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d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 生产节律:相邻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 全进全出制:同一批猪群同时转入、同时转出,按节律转群进行生产,全年不分季节均衡生产。 后效行为:指猪后天获得的行为,是猪出生后对新鲜事物的熟悉而建立起来的 测定站测定:指把各核心群的被测种猪集中到中心站测定,在相对一致的环境条件下,按统一的的测定规程进行测定,测定后,统一公布测定结果,并进行平等分级和良种登记。 猪应激综合征:猪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恶性高热猝死以及肉质变劣等的综合症候群 发情周期:从上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的这段时间,约为21天。大致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休情期。 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屠宰前体重的百分率 简答 1、猪的生物学特性 (1)适应性强、分布广; (2)繁殖力强、世代间隔短; (3)食性广、饲料利用率高; (4)饲养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积脂力强; (5)屠宰率高、产肉性能高; (6)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7)小猪怕冷,大猪怕热; (8)喜清洁,易调教,群居位次明显。

哺乳母猪的管理要点

上海爱农饲料有限公司 哺乳母猪的管理要点 母乳是仔猪生后3-4周天内的主要营养物质来源,母乳的质和量决定了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因此,母猪哺乳期间的基本目标是保证母猪摄入足够的营养,能够分泌充足的乳汁,保持适当的体况,使母猪在仔猪断乳后能正常发情与排卵,进人下一个繁殖周期。 分娩前1周将母猪转入分娩舍,进入分娩舍前母猪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洁消毒,使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复合碘消毒液、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严格消毒。呼吸道病危害较大的猪场应进行产前药物净化。 提高母猪的泌乳能力 母猪泌乳是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泌乳母猪负担很大,除本身维持消耗外,每天还要产出5-8kg乳汁,如饲养管理不当,就将对母猪和仔猪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母猪产后日喂料量应逐步增加,至5-7d恢复正常喂量,10d后才开始加料,至泌乳高峰过后停止加料。 1.母猪的泌乳量母猪一次泌乳量约250~400克,整个泌乳期可泌乳在250~500千克,平均每天泌乳5~9千克。整个泌乳期泌乳量呈曲线变化,一般约在分娩后5天开始上升,至15~25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 母猪有十几个乳房,不同乳房的泌乳量不同。前面几对乳房的乳腺及乳管数量比后面几对多,排出的乳量也多,尤以第3~5对乳房的泌乳量高。仔猪有固定乳头吸吮的习性,可通过人工辅助将弱小仔猪放在前面的几对乳头上,从而使同窝仔猪生长发育均匀。 2.泌乳次数和泌乳间隔时间母猪泌乳次数随着产后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一般在产后10天左右泌乳次数最多。在同一品种中,日泌乳次数多的,泌乳量也高。 3.影响母猪泌乳量的因素影响母猪泌乳量的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两大类。诸如品种(系)、年龄(胎次)、窝带仔数、体况及哺乳期营养水平等。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闸惠路260号邮政编码:201112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哺乳母猪除维持本身消耗外,每天还要产出5公斤~8公斤乳汁。如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就会直接影响到母猪的泌乳量、仔猪成活率、仔猪断乳体重,以及断奶后母猪的正常发情和配种。因此,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一、营养需要 日采食量:体重180公斤~200公斤的母猪,在无青饲料时,泌乳盛期每日每头应喂给全价配合饲料不低于5.5公斤~6公斤。饲粮中消化能不宜低于12.55MJ。 粗蛋白质:日粮粗蛋白质不宜低于15%,且最好包括少量的动物性饲料,如鱼粉等。 矿物质和维生素:母猪每日随乳汁排出钙12克~16克,磷9克~10克,加之母猪本身正常新陈代谢需要的钙、磷,所以,哺乳母猪的饲料中,每公斤应有0.9%~1%的钙、0.7%~0.8%的磷。含维生素饲料对促进母猪泌乳和仔猪发育是十分有利的。仔猪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几乎都是从母乳中摄取。母猪如果缺少维生素A,就会造成泌乳量和乳质下降。缺乏维生素D,则引起母猪产后瘫痪。并保证充足的饮水。 二、哺乳母猪的泌乳量及影响因素 泌乳量:母猪60天泌乳量:地方小猪种为300公斤~400公斤,大猪种和国外引进的瘦肉型品种如大约克夏、长白等为600公斤左右。 放乳次数和间隔:母猪放乳时间较短,间隔时间较长,前期好于后期,白天好于夜间。分娩当天放乳时间最长,达46.75秒,第3天为22秒,以后逐渐变短,到断奶(60天)前1天仅有11.1秒。放乳间隔时间随泌乳期延长也逐渐延长,40天以前大体间隔45分钟~60分钟,40天~60天阶段为60分钟~80分钟。 影响因素:泌乳量与猪体重的关系较大,大型母猪泌乳量高,小型母猪或产仔数少的脂用型猪种的泌乳量低。杂种母猪在泌乳量上能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调整母猪产后的待仔数,使其占满全部的有效乳头,可以充分发掘母猪的泌乳潜力,增加泌乳量。患乳房炎的母猪产奶量明显下降,甚至无乳。产生乳房炎的原因:一是产前减料不及时,尤其是青绿多汁饲料,以及产后加料过急,尤其是高蛋白质、多水分饲料。二是产仔过多,未剪牙,争抢乳头时咬伤乳头,使母猪疼痛,不让仔猪哺乳,进而造成乳房炎症。三是环境和疾病。 三、饲养管理要点 掌握投料量:母猪产后不宜立即投料过多,经3天~5天逐渐增加投料量,至产后1周,母猪采食和消化正常,可放开饲喂。在35天断奶的条件下,产后10天~20天的日喂量应在4.5公斤~5公斤,20天~30天母猪泌乳盛期应在5.5公斤~6公斤,30天~35天应逐渐下降到5公斤左右,断奶后应根据膘情酌情减料。若50天断奶,则应在产后40天之前重点投料,40天以后减少投料量。

小猪成活率

怎样提高仔猪成活率 在养猪生育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日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所以,加强初生仔猪7天内的保温、防压护理,这是第一关键时期。从生后10--25天,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天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以补充母乳之不足,容易造成仔猪瘦弱得病而死亡,这是第二关键时期。仔猪一个月后,死亡较少,食量增加,是仔猪由吃乳为主过渡到吃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期,这是第三个关键时期。 1、提高仔猪初生重的措施 初生体重大的仔猪成活率高,初生体重小的仔猪成活率低。试验证明:初生重大于1千克者,断奶死亡率为4%,而初生重小于0.50千克者,断奶死亡率为97%。 1.1 确定妊娠母猪的预产期,做好母猪产仔准备。一般母猪怀孕期平均为114天(3、3、3即3月3周零3天),其推算办法,在配种时间上加上3个月3周零3天即成。例如,一头母猪在5月10日配种,那么5月+3月=8月,10日+3x7日+3日=34日,以30日为1月,则预产期是9月4日。 1.2 增加妊娠后期母猪的饲料量。根据母猪体况、大小,日喂妊娠母猪料为2.50--3千克,但在产前1周喂料量开始逐渐减少,产仔当日降至0.50--1千克,以防止母猪泌乳高峰期采食量下降,初乳脂肪过高而引起仔猪拉稀。 1.3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母猪妊娠后期应采用单圈饲养,严禁饲喂发霉、变质、腐败、冰冻带毒饲料,夏防暑、冬防寒并保证充足饮水。 2、过好初生关 2.1 做好助产工作。①产前3--4天每日要用温水清洗按摩乳房、以刺激乳腺,促进产后乳汁分泌。②临产母猪乳房、外阴部用0.10%高锰酸钾水擦试消毒,并挤掉少量初乳。 2.2 防寒保温、防冻防压。仔猪生后24小时内产房要保证35℃左右温度,为此:①堵塞风洞(门窗),铺垫草保持室内干燥是基本保温措施。②设护仔栏、安装红外线灯泡。在母猪圈内靠墙角的地方,用砖修一个长1米、宽0.80米、高0.70米的护仔栏(下边开有可关开的仔猪出入小洞),护仔栏中上方安装一个

妊娠母猪及哺乳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妊娠母猪及哺乳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摘要: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指的是针对于妊娠生理阶 段母猪的饲养与管理,其主要目标在于保证母猪体内仔猪的健康生长发育,避免其出现流产或是死胎现象,从而提高仔猪的存活率,保证其健康生长。本文就对妊娠母猪及哺乳母猪的饲养与管理措施,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妊娠母猪;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母猪饲养的主要目标在于延长母猪的种用寿命,种猪中哺乳母猪饲养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哺乳母猪担负的任务较为繁重,一方面需要为母猪自身的生存提供营养供给,另一方面还要为新猪仔的生长发育提供支持。猪仔分娩后1个月内,只能通过母乳来维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基础,因此,需要加强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从而增加母猪的乳汁分泌量,提高其泌乳能力,保证母猪的健康,而这也是仔猪健康生长和成活率提高的关键。因此,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增加母猪泌乳量,保证其健康,从而促进仔猪的成活和发育。 一、饲养特点 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方式均较为特殊,需要养殖户多加关注,并投入更多的经理,通过单独的饲养管理技术。掌握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方法的选择,对于其所具有

的重要意义。本文对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从而为其饲养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具体包括:第一,哺乳期母猪具有强烈的护仔意识,且机体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第二,哺乳期母猪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发生率相对更高;第三,这一阶段的母猪情绪稳定性较差,情绪较为暴躁,尤其是第一胎生产的母猪,更加容易出现急躁、不安等情绪,并对其食欲造成不良影响,机体状态较为脆弱。针对这两个阶段的母猪,其饲养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需要更加细化饲养管理的各方面工作;第二,养殖户为保证母猪顺利产仔,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经济成本;第三,饲养户需要更加关注这阶段的母猪,为其提供专门性、针对性的饲养管理。 二、饲养管理方法 由于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饲养管理具有较为明显的特 殊性和更高的要求,饲养户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饲养方法,从而保证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保证母猪顺利产仔。 1.药物和卫生管理。尽管针对于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最好不应用任何药物,从而避免对于猪仔产生不良刺激,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的猪仔情况较为特殊,在一些紧急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药物措施对分娩时的母猪实施有效救治,以保证母猪的生命安全。在母猪分娩之前,饲养户需要应用小伎俩的镇痛剂和镇静剂,部分养殖户还会给母猪注射一定剂量的催产素,并保证母猪在合适的时间生产猪仔。

动物生产学(猪生产学实验)指导

猪生产学实验指导 曾凡坤

实验一猪的品种识别及外貌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猪的主要品种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特点,学习优良种猪的外貌鉴定的程序和方法。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 1、不同猪的品种图片,挂图、幻灯片和模型等,幻灯机。 2、观察院畜牧场现有的种猪外貌特征,并进行外貌评定 三、实验方法和手段 实验采用幻灯观看和讲解,使学生对我国饲养的主要猪的品种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进行识别和掌握,并通过猪的模型和实地观察进行猪的外貌鉴定。 四、实验内容 (一)观看猪的品种幻灯和图片: 1、在实验室集体观看我国饲养的主要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猪 的幻灯片,并通过实验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各主要品种猪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达到初步的直观了解和掌握。 2、组织安排学生到院畜牧场进行实地观察不同品种的种猪外貌特征,对不同品种的种猪外貌进行识别。 (二)种猪的外貌鉴定 体型外貌不仅反映出猪的经济类型和品种特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猪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外貌鉴定时常采用评分鉴定法。 1、应注意事项 (1)首先应明确鉴定目标,熟悉该品种应具有的外貌特征,使头脑中有一个理想的标准。(2)鉴定人应离猪有个适当的距离,以便于先观察猪的整体外貌,看其体形各个部分结构是否协调匀称,体格是否健壮,然后才有重点的观察鉴定的各部位。 (3)有比较才有鉴别鉴定时要对照同一品种不同种猪的个体进行比较鉴别。 (4)要求鉴定时,猪只体况适中,站立在平坦的地面上,猪头颈和四肢保持自然平直的站立姿势。 2、鉴定的方法和程序 (1)首先按品种特征、体质、外貌进行总体鉴定 品种特征:该品种的基本特征如体型、头型、耳型和毛色等特征是否明显,尤其是看是否符合该品种生产方向要求的体型和生长发育的基本要求。 体质:是否结实,肢蹄是否健壮,动作是否灵活,各部位结构是否匀称、紧凑,发育是否良好。 性别特征:主要看种猪的性别特征是否表现明显,公猪的雄性特征如睾丸发育及包皮的形状和大小等,母猪的乳头数,乳头及阴户的发育有无母猪公相,有无其他遗传疾病等。(2)各部位的鉴定经总体鉴定基本合格后,再作各部位鉴定 从侧面观察:头长、体长,背腹线是否平直或背线稍拱,前、中、后躯比例及其结合是否良好,腿臀发育状况,体侧是否平整,乳头的数目、形状及排列,前后肢的姿势和行动时是否自如等。 从前面观察:耳型、额宽及体躯的宽度(包括胸宽、肋骨开张度、背腰宽等),前肢站立姿势及距离的宽度等。

哺乳仔猪的饲养和管理

哺乳仔猪的饲养和管理 李丹(黑龙江省北安市畜牧兽医局164000) 仔猪出生后,生活条件由原来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摄取营养和排出废物,而转化为自行呼吸、采食和排泄,并且在母体子宫内生活条件相当稳定,到出生后直接受自然条件和人为环境的影响。同时,由于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不成熟,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影响哺乳母猪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养好哺乳仔猪的目的是使仔猪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均匀整齐、健康活泼、断奶体重大,为以后养好保育仔猪打下良好基础。 1饲养 母猪产后3天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由于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而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免疫抗体、镁盐等。初乳酸度高,有利于消化,能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增进健康,提高抗寒能力,促进胎粪排泄。 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只有30~50毫克,仔猪正常生长每头每天需铁7~8毫克,母乳中含铁量很低,每头仔猪每天从母乳中得到铁不足1毫克。所以,如果不给仔猪补铁,其体内铁将在1星期内耗完,仔猪就会患贫血症。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皮肤可视黏

膜苍白、被毛蓬乱无光泽、下痢、生长停滞。病猪逐渐消瘦衰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补铁常用方法是在仔猪出生后2~3天内,肌肉注射铁制剂,如右旋糖酐铁等。 母猪泌乳高峰为产后20~30天,40天后显著减少。母乳满足仔猪营养需要的程度是3周龄为97%,4周龄为73%,8周龄为28%。母乳量逐渐减少,需要人为干预提早训练仔猪开食,否则待母乳减少时仔猪还不习惯吃料,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另外,仔猪消化系统不发达,机能不完善,提早开食,能刺激仔猪消化器官发育和分泌机能完善。仔猪出生后5日龄训练饮水,7日龄训练开食,到20日龄能大量采食饲料。用于哺乳仔猪的饲料要营养全面、易消化、适口性好,并且有抗菌能力,仔猪采食后不易腹泻等特点。 2管理 初生仔猪皮下脂肪层薄、被毛稀疏、体温调节能力差,所以保温是提高仔猪育成率的关键性措施。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7日龄32~28℃,8~30日龄28~25℃,31~60日龄25~23℃。保温的措施是单独为仔猪创造温暖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可在产栏内设置仔猪保温箱,内吊1只250瓦的红外线灯泡或铺仔猪电热板。另外,在产栏内安装护仔栏,防止仔猪被母猪踩死、压死。 母猪放乳时间较短,而且母猪不同部位的乳头所分泌的乳汁数量

猪生产学期末复习-简答论述

猪生产学简答论述(菏泽学院) 1、为什么仔猪应早吃初乳? 答:1.比常乳浓,白蛋白、球蛋白含量高,易吸收,脂肪含量低。 2.含镁盐,有轻泻作用,利于胎粪排出,和消化活动。 3.酸度较高,促进消化。 4.含大量免疫球蛋白等,增强抵抗力。 2、如何掌握好后备母猪的初配适期? 答:生产中,主要看两项指标,一是月龄,二是体重。一般以8个月龄,体重达到75-100kg时参加配种为好。 3、防止僵猪产生的措施? 答:僵猪:指因饲养管理不当或光线不足、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生长发育受阻的仔猪,表现为皮毛粗乱、精神吊滞、曲背拱腰、极度消瘦,形成两头尖,中间大的“剌猬猪”,僵住不长。 防止措施:(1)加强母猪妊娠期和泌乳期的饲养管理。 (2)搞好仔猪的养育和护理。 (3)搞好仔猪圈舍卫生和消毒工作。 (4)及时驱除仔猪体内寄生虫,防止下痢。 (5)避免近亲繁殖和母猪偷配。 4、仔猪早期断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要抓好早期开食训练; 2.早期断奶的仔猪饲粮一定要全价; 3.断奶仔猪应留在原圏养育一段时间; 4.注意保持圈舍干燥,搞好圈舍卫生和消毒; 5.减少不利因素影响的累加作用。 5、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特性与引进品种比较有何不同? 答:(1)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种质特性。一是适应性(抗逆性)极强。地方猪比任何引进品种猪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饲养管理条件和环境。表现有良好的抗寒能力、耐热能力、抗病力、对较低营养水平的耐受能力及对粗纤维的适应能力;二是繁殖力高。中国地方猪种性成熟早,发情明显,排卵数多,受胎率高,胚胎成活率高,产后疾患少.母性强,乳头数多,奶好,仔猪育成率高;三是肉质好。肉色鲜红,肉质细嫩多汁,肌纤维较细、密度大,肌肉大理石纹分布适中,没有PSE肉。肌纤维之间脂肪颗粒分布均匀、良好,烹调时肉味香浓。四、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五、贮脂能力强,瘦肉低。 (2)国外引进品种的优良种质特性。一是胴体瘦肉率高,背膘薄,生长瘦肉的能力强。二是饲料转化率高。三是生长速度快,周转快。四是体形较好:中躯长,四肢高,前后肢间距宽,头颈较轻,腿臀丰满。 6、引起胚胎死亡的原因? 答:(1)妊娠前期的死亡,30 天以内,如 9-13 天胚泡附植初期及 20 天左右的器官分化期,原因是配种不及时,近亲交配,饲养不当,热应激等原因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30-40%; (2)妊娠中期的死亡,60-70 天,此期胎盘发育停止,胎儿生长迅速,营养供给不失常,管理母猪不当等原因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40-50%; (3)妊娠后期和临产前的死亡,后期营养不良及临产应激过大等原因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10%左右; (4)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病、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猪的细小病毒病、猪己型脑炎等原因导致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10%左右。 7、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基本任务? 答:1.保证胎儿在母体内得到正常发育,防止流产; 2.每窝都能生产大量健壮、生活力强、出生重大的仔猪; 3.保持母猪有中上等的体况。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应根据胎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妊娠母猪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防止流产,提高其初生重和存活率。 8、母畜妊娠后体内发生的变化? 答:1.合成代谢高于空怀母猪,饲料利用率高,采食量增加,体重迅速增加。 2.自身增重和子宫及其内容物大致各半。 3.体重增加是前期高于后期,子宫内容物增重是后期高于前期。 9、结合实际,谈谈促进母猪发情排卵有哪些有效措施? 答:为促使不发情母猪和屡配不孕的母猪正常发情排卵,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可采取如下催情措施:(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