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史复习要点

心理学史复习要点

心理学史复习要点
心理学史复习要点

?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与心理学史

?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野点,心理学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史研究。三位心理学家的工作值得关注。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后

?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1960年,罗伯特·华生(R.I.Watson)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心理学史:一个被忽视的领域》;

?1965年,APA产生了第26个分会,心理学史分会;

?1965年,Akron大学成立美国心理学历史档案馆,华生担任主席;

?1965年,专业杂志《行为科学的历史》创刊,华生担任主编;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心理学史取得很大进步:

?一,研究队伍壮大,1965年234人,1995年1000多人;

?二,专业研究水平不断提高,APA于1998年专门开辟《心理学史》杂志;

?三,心理学史成为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第二节西方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

一、西方心理学史的时限范围

1.哲学心理学(philosophical psychology)时期。

2.科学心理学(scientific psychology)的创建和发展时期。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地域范围

西方心理学发展有三个故乡:

古希腊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形成的渊源;

德国是实验心理学产生的故乡,是世界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源地;

美国是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故乡,也是当代全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中心。

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第三节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

一、概念

?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T.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依据有无“范式”,把科学的发展分成两个大的发展阶段:前科学阶段和规范科学阶段。

?范式(paradigm)的含义:第一,从心理方面说,范式是科学群体的共同态度和信念,是从事某一学科的科学家所共同分享的立场和观点。第二,从理论方法上看,范式是科学群体所公认的“理论模型”或“研究框架”。

?学派(流派):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方面持有共同观点的心理学家集团;指心理学家集团的态度方面和组织方面;

?理论:一个学派的基本观点;指心理学家集团的概念体系。

?二、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理论与流派的必要性

(一)心理学现状:是一个多元共生、复杂多样的学科;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种情况被称为心理学的分裂。

?科学心理学成立之初的三种模式和两种取向:

第一种模式:冯特的实验心理学、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屈尔佩的思维研究,研究意识,使用实验内省法;

第二种模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研究潜意识,使用自由联想法;

第三种模式:高尔顿和詹姆斯的适应心理学,从进化论的观点看待意识和行为,使用统计

分析的方法;

?科学主义取向:冯特、艾宾浩斯、屈尔佩,采用自然科学模型,移植物理学、生理学的实验方法,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和纯洁性;

?人文主义取向:布伦塔诺,认为物理学的实验法不适合于心理学现象的研究。

?(二)心理学分裂的具体表现

?各种理论层出不穷:

?研究方法的分裂:实验法、现象学方法、叙事法、语意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个案法、计算机模拟等;

?学派林立,理论体系复杂繁多: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学派等;

?第四节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一、意义

(一)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

(二)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整合力量;

(三)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

(四)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的精神;

二、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方法

(一)方法论

?方法论(methodology):是一般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学说。由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具体方法三者构成的体系。

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2.坚持辨证分析的方法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五节西方心理学史的编纂学问题

?历史编纂学是专门研究史学著作的编写方法和原则,也就是史学家如何向外输出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三种含义:

?第一,字面意思是历史写作本身,包括研究技能和研究特定领域的策略;

?第二,指历史编写体系的特征;

?第三,指历史编写中要面临和解决的一些典型哲学问题;

?一、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

?二、厚古说与厚今说(历史主义与现在主义)

?三、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

?四、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

?五、连续性研究和非连续性研究

?第六节心理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一、始自古代哲学心理学的四大争议

1.心身关系问题

一元论:(1)唯物论;(2)唯心论

二元论:(1)心身交感论;(2)心身平行论

2.天性与教养问题

3.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

4.知识来源问题

?二、自然科学方法下心理科学发展的难题

(一)决定论与因果法则问题

(二)研究对象同质性的问题

(三)理论建构本质差异问题

?三、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吗?

心理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1、研究目的:相同:都是根据问题表象探求表象背后的真相,来建立系统理论。

不同:心理科学的理论建立至今尚未达到与自然科学同样成熟的地步。

2、研究对象:不同,自然科学研究物性,心理科学研究人性。

3、研究方法:不同,自然科学——合于决定论的因果法则,可以“客观而客观”;

心理科学——不合乎决定论的法则,多数问题只能“客观而主观,主观而客观”。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本讲主要内容

?古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近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西方近代科学的心理学思想

?哲学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1)没有独立的心理学家,心理学家由哲学家所兼任;

(2)基本不采用实验的方法,主要运用观察、猜想、推论和思辨的方法;

(3)不研究具体的实证问题,主要探讨灵魂或心灵的本质、结构、范畴和功能等一系列比较抽象的基本理论问题。

?科学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1)心理学家提出各种理论,各种流派并存;

(2)采用以实验法为主导的各种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3)研究具体的心理现象或行为,及其生理机制等基本问题。

?其余内容参考教材

第二章冯特与实验心理学

?意识心理学和内容心理学

?自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一直到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相对立这段时间内,西方心理学家把意识作为研究对象。尽管观点不同,立场各异,但对象都是探讨意识,因此,统称为“意识心理学”。

?冯特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创建了实验心理学。由于他的实验心理学偏重于意识“内容”的研究,故此后称其为“内容心理学”。

?本讲主要内容

1、冯特的生平与著作

2、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3、对冯特的评价

4、德国其他心理学家

?第一节冯特的生平与著作

一、现代心理学之父——冯特

?冯特(Wilhem Wundt,1832-1920 )生平

?莱比锡的岁月

1875到1917年在莱比锡大学任教;

1889年,任莱比锡大学校长;

1920年去世,88岁。

?二、冯特的著作

?冯特学识渊博,著述丰富。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领域。

?冯特一生的著作有五百余种,共计53735页。从1853年到1920年,即冯特刚20岁到他去世这68年中,以24836天为计,他平均每天要写2.2页文章;

?如果一个人以每天阅读60页的速度,大约要花三十个月的时间才能读完。

?第二节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研究个体意识过程的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

?二是研究人类共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精神过程的民族心理学,即社会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immediate experience),不在于对象本身,而在于感受到对象本身的某种属性,这是心理学的对象;

?间接经验(mediate experience),提供了有关某一事物的知识或信息,而不是经验的元素,它是自然科学的对象。

?因此,冯特把心理学称之为“直接经验之学”。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

(1)实验内省法

?内省法:通过个体对自己内心活动进行观察,体验和陈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冯特的心理学称为内省心理学(introspective psychology)。

?内省法只有与实验法结合起来,成为实验的内省或实验的自我观察,才是科学的,可靠的。

?实验内省法:借助于实验进行内省的心理学方法,是一种科学的内省形式。具有局限性。

一,该方法往往局限于个人意识,主观性大,难于得到互相印证的结果,因而引起内省派内部不断的争论。

二,该方法仅局限在简单心理现象的研究,如感觉、知觉、注意、反应时间和联想等,而反对把它用于复杂的心理过程如记忆、思维等课题。

三,该方法只要求被试者分析和描述心理元素的强度、性质,抛开所观察心理的客观刺激和实际意义,因而这种内省法令人感到枯燥、不习惯和难以操纵,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

?(2)民族心理学的方法

?也称为心理产品分析法,是通过人类历史文化资料来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特殊方法。

?企图把文化产物,如语言、神话、风俗、法律等历史资料加以分类比较和分析解释,以说明人类高级心理过程,揭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规律。

?三.心理学的任务(目标)

?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心理复合体的元素及其构造的方式和规律。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心理有哪些元素?

二是心理复合体的结构如何?

三是心理复合体形成有哪些规律?

(1)意识经验的分析: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是心理元素的联合,心理元素是最终不可再分的心理结构的单位,包括感觉和感情两个元素。

?感觉是心理元素的基本单位,呈现人的经验的客观内容。

?感情显示人的经验的主观内容,是感觉元素的主观补充。

?感觉和感情都具有性质和强度两种特性,并根据这两种特性对感觉和感情进行分析和分类。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肌觉。

?感情三维度说

?(2)心理复合体的结构

?心理元素可以结合成各种心理复合体。心理元素通过联想和统觉形成各种意识经验。

?联想有四种基本形式:

①融合:即把若干心理元素融为一体。

②同化:即两个差异很小的物体处于一种彼此熟悉的关系中往往会产生等同性的观念。

③复合:即不同感觉之间的联想。

④相继性联想:即记忆的联想,如再认、回忆等。

?统觉: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受意志的影响,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包括关联、比较、综合、分析四种统觉组合的功能。

?各种心理元素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而形成与原来成分不同的、具有新质特点的心理复合体,人的理性认识活动主要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来实现的。

?心理复合体的形成有三个基本规律或原则。

①心理产物的原则或创造性综合的原则,是指心理复合体具有新的特性,不是原来元素特性的简单总和。

②心理关系的原则,指每一个别的心理内容,都通过它与其他的心理内容所处的关系而获得它的意义。

③心理对比的原则,是指心理内容中一些对立的成分有由于对比而加强的趋势。

?第三节对冯特的评价

(一) 冯特的历史功绩

1.使心理学成为“科学的一个新领域”

2.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和实验心理学

?一是冯特具有明确促使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理念,而费希纳的兴趣则是用心理物理学论证他的泛灵论哲学。

?二是冯特为创立新的实验心理学自觉地对本学科前人的成果做过许多整合工作,并加以继承和发展,而费希纳只限于提供心理物理学的新成果为心理学的独立而奠基。

?3.培养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首先,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吸引了世界各国青年学生到那里跟冯特一起学习和工作,成了培养第一代职业心理学家的最高学府。

?其次,在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冯特还为一个空前的国际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奠定了基础。

?(二) 冯特的历史局限

?1.具有内省主义的倾向

?2.具有元素主义的倾向。

?第三节德国其他内容心理学家

一、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是德国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现代联想主义的开创者。

?(一) 记忆研究

?创造了一种无意义音节。无意义音节是用两个辅音中间加上一个元音所构成的,是一个没有任何语义的音节。他用德文字母编成2300个无意义音节,如RAF,NUZ,ZUP等。?其次,艾宾浩斯创造了节省法

?(三) 填充测验

?填充测验(或填空测验,指将测验题目中某些地方用括号代替,要求被试者填出遗漏的字、词、短语或符号图案,以考察其语文能力、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有关知识。

?二、缪勒

?德国心理学家,一生专注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物理学基础》、《心理物理法的观点和事实》、《记忆与想象活动的分析》、《心理学纲要》等;

?(一)主要研究

?1、心理物理学的实验研究

?2、颜色视觉的研究

?3、记忆的实验研究

?第三章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的对立

?第一节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

一、略传

?二、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

?主要思想参见《初学者心理学》和《心理学教科书》两部书。

(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心理和意识经验的科学,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经验。

?把经验分为“从属经验”和“独立经验”,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是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而物理学则研究不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

?(二) 心理学的性质

?科学分为两种:纯科学和应用科学。心理学不属于应用科学,而是一门纯科学。

?首先,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来看,铁钦纳反对研究心理的意义或功用,主张只研究心理过程或心理内容本身。

?其次,从反对机能心理学来看,铁钦纳认为机能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应用,是心理技术,不是心理学本身。

?(三) 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的任务是,分析和说明心理过程构成的元素以及它们相互结合的方式和规律。1.是什么:即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元素。

2.怎么样:即寻求元素如何结合的规律。

?静态的元素:堆积木一样的叠加;

?动态的元素:要了解元素结合的定律。认为类似律、因果律、接近律等都可以归到接近律。

3.为什么:把元素与它们的生理或身体条件联系。

?身心平行论:心理和生理事件同时发生,但彼此并不互为因果。

?可以脱离生理过程来研究心理过程,但是完整的心理学研究应该包括生理和心理之间的相关。

?(四) 心理学的方法

?系统内省法

?限制条件:

1、对内省者进行严格的训练;

2、在内省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3、将内省分为:注意和记录;

?(五)构造心理学的具体研究

?注意:是感觉清晰性的一种表现,由新异刺激引起。分为三个阶段:

?联想:三个特点

?情绪和情感:分为三类(情感、情绪和思想情感)

?铁钦纳与冯特的区别

1、对于心理元素的看法

?在心理元素的数量上,冯特主张有感觉和感情两种元素,而铁钦纳则认为有感觉,意象和感情三种元素。

?在心理元素的属性上,冯特主张心理元素均有性质和强度两种基本的属性,而铁钦纳认为心理元素的基本属性除性质和强度外,还有持久性、清晰性和广延性。

?在感情的维度上,冯特主张感情三度说,即感情有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沉静三个向度,而铁钦纳则认为感情只具有“愉快”和“不愉快”两种。

?2、研究方法的区别

?在应用的范围上,冯特只用于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如感知觉、注意等,而铁钦纳则打破了冯特的限制,推广运用到高级的心理过程中如思维、想象等。

?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上,冯特的观察比较容易,注意的时间短,报告的时间也不长,与日常生活和生理学观察没有多大的区别,而铁钦纳则要求较严并有许多限制。

?第二节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一、主要贡献

(一) 创建第一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心理学派

(二) 为新兴的实验心理学提供有效的方法和资料

(三) 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家

?二、主要缺陷

(一) 研究过于狭隘并带有哲学思辨的痕迹

(二) 具有鲜明的元素主义和内省主义的倾向

?内省主义倾向曾遭到最严厉的批评:

(1)内省定义不明确:

(2)内省任务不正确:

(3)内省者意见不一致:

(4)内省的经验与原来的意象不相同:

(三)反对应用心理学

?第三节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点:

?机能心理学(functional psychology)也称为适应心理学(adaptive psychology),具有四个特点: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2、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机能;

3、反对把心理学看作是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4、反对把心理学局限于研究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更多

领域。

?一、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十九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介绍德国新心理学

?二是改变传统心理学的模式

?(二)哲学背景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人的行动、信念、价值看作哲学研究的中心,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的目的。

?(三)科学背景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以达尔文的进化论(evolutionism)为自然科学基础。

1、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 1882)

?动物和人类心理的连续性

?心理适应机能

?行为选择

?个别差异

2、高尔顿(Francis Galton,1822—1911)

?遗传决定论

?开创个别差异心理学

?首创智力理论

?创造数学统计的方法:相关系数。

?二、美国机能主义的先驱

?(一)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

1、生平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的科学;

?心理学是关于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的科学;

?3、意识流学说

?意识不是割裂的片段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人的心理和意识是连续的整体;

?意识的特征:

(1)意识是私人的

(2)意识是变动不居的

(3)意识具有认识特性

(4)意识具有选择性

?4、自我理论

?自我分为:客体自我(me)(自我觉知、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的对象)和主体自我(I)(客体自我的觉知者);

?客体自我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自尊心、自信心、良心等);

?5、习惯与本能

(1)本能:一种趋向一定目的的、自动的、不学自会的动作能力或冲动行为。

?三种本能:感觉冲动、知觉冲动、观念冲动

(2)习惯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本能冲动因重复而形成习惯;

?习惯的功能:

1、简化达到一个既定目的的行为,使行为更精确,更有力;

2、减少行为所需要的意识性注意;

3、习惯具有社会功能;

?6、情绪理论

?情绪是对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身体变化的感知;

?丹麦心理学家朗格在《情绪》一书中提出类似的观点,认为情绪源于三个因素:(1)先有影响个体的刺激;

(2)因刺激而引起生理的或身体的反应;

(3)因身体的生理变化而产生情绪;

?7、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与机能主义的关系

?反对元素主义和构造主义,把进化论的适应观引入心理学;

?强调心理活动,由静态心理学变为动态心理学;

?实用主义为机能主义发展应用心理学提供了哲学基础;

?8、贡献与局限

?贡献:作为机能主义的先驱,为机能主义心理学确定了基本方向;扩大了心理学的范围;提出了朴素现象学方法,对意识进行真实描述;

?局限:主观唯心主义,外在目的论,生物主义倾向;理论和方法缺乏一致性;对实验不感兴趣;

?(二)霍尔(Granville Stanley Hall,1844--1924)

?出生乡村,兴趣广泛;

?1868年到1871年留学德国,学习哲学和生理学;

?1876年到哈佛大学教授英文,并跟詹姆斯学习心理学;

?1878年,获得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

?1878到1880年,再次去德国,跟随冯特学习;

?1888到1920年,任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兼校长;

?首先,霍尔是美国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组织者和创建者;

1、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建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1887年,创办第一个美国心理学刊物《美国心理学杂志》;

3、1892年,创建第一个美国心理学家的组织,美国心理学会(APA),被推举为第一任主席。

4、培养了大批学生,如卡特尔、杜威、推孟。

?其次,霍尔是美国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

复演论,即人类个体自幼稚到成熟的成长历程,反映了人类自原始到现代整个进化阶段的重演。

?再次,霍尔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

在克拉克大学创建教育系,1891年创办《教育评论》,即现在的《发生心理学杂志》,1915年创办《应用心理学杂志》。

?此外,霍尔是精神分析在美国传播的有力支持者;

1909年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纪念,邀请弗洛伊德和荣格参加,发表精神分析讲演,使他们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铁钦纳、卡特尔等人会晤。

?(三)卡特尔(J. M. Cattell,1860-1944)

?主要研究:

?卡特尔以机能主义为研究取向,不重视内省法,重视运用心理测验来研究个别差异。

主要研究有:

1、关于反应时间的研究

对不同复杂程度的感知过程进行速度测定发现,反应时间随感觉和注意的强度而发生变化:刺激越强,反应时间就越短。

2、关于联想的研究

控制联想和自由联想的实验研究。

3、关于知觉和阅读过程的研究

4、关于等级排列法的研究

5、关于个别差异的研究,最早提出“心理测验”的概念

?第四节芝加哥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一、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20世纪对东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

?二、安吉尔

?安吉尔(James Rowland Angell,1869~1949),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建立者。

?(一)理论建树

?首先,更加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机能心理学的主张。

1.认为机能心理学古代渊源于亚里士多德,近代可追溯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2.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但不只研究意识内容,主要研究心理操作,即心理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3.认为心理学有两项研究任务:一为描述;二为解释。三个主要特征:确认和描述心理操作;心理状态不是孤立存在的;心理事件的作用;

4.认为心理学的科学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

5.认为心理学搜集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内省法(或主观观察),另一种是客观观察法。

?其次,明确提出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三点区别。

1、“心理操作心理学”与“心理元素心理学”的区别。

2、机能心理学是关于意识基本效用的心理学。效用心理学与纯科学的区别。

3、机能心理学是研究心物关系的心理学。

?(二)评价

?安吉尔对机能心理学的来源、对象、性质、任务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比较全面而明确的阐述。

?正确地指出了机能心理学和构造心理学的三个区别,因而使他真正建立了机能主义心理学,实际上形成了芝加哥学派。

?但也更加明显地暴露了美国机能主义的生物学化的倾向。

?三、卡尔

?卡尔(Harvey A.Carr,1873~1954),安吉尔的学生和继承者,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晚期代表。

?一、基本理论

?首先,卡尔把心理活动,如记忆、知觉、情感、想象、判断和意志等过程确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活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1、适应性意义;2、对先前经验的依赖性;3、对未来活动的影响;

?其次,剖析了适应性行为的概念。适应性行为包括六个因素:动机、动机性刺激、感觉情景、反应、刺激和联想。

?再次,卡尔把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看作是一种心理物理过程。

?最后,卡尔主张心理学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1)内省法;(2)客观观察法;(3)实验法;

(4)活动产品研究法(社会研究法)。

?(二)评价

?主张运用多种方法。并且指出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强调要互相补充。

?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起初侧重于纯主观(心理、意识)的研究,后来才转到客观(外显行为)的研究,很多研究都没有采用内省法。

?卡尔为美国心理学走向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极端——只集中研究行为,完全抛开对心理的研究开辟了道路。机能主义者在构造主义与行为主义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第五节哥伦比亚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哥伦比亚学派同芝加哥学派的区分:

1.哥伦比亚学派摆脱心理学只研究一般通则的束缚,主要致力于个别差异的研究。

2.哥伦比亚学派摆脱心理学只研究意识的束缚,主张把人的整个活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哥伦比亚学派摆脱心理学只采用内省法的束缚,不再把内省法当作主要的方法。

4.哥伦比亚学派摆脱心理学只是一门描述的科学的束缚。

?一、桑代克

?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1949)是美国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表,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895年到哈佛大学受教于詹姆斯,做小鸡走迷津实验。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继续利用猫和狗等做实验。

?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以《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工作40年,先后任教员(1899)、副教授(1901)、教授(1903),于1940年退休。

?1942年回哈佛大学任詹姆斯讲座,继续从事心理学研究,直到1949年去世。

?桑代克的著作有500多种,其中有不少是巨著和专著。主要著作:《动物智慧》(1911)、《教育心理学》(三卷本,1903/1913~1914)、《智力测验》(1927)、《人类的学习》(1931)、《需要、兴趣和态度的心理学》(1935)、《人性与社会秩序》(1940)等。

?理论建树

?首先,桑代克第一个用实验法取代自然观察来研究动物心理,为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其次,桑代克创建了联结主义心理学。动物学习不存在思维和推理的作用,而是在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就是说,学习是联结的形成与巩固。

?学习理论,学习律

?再次,桑代克创建教育心理学。

?最后,桑代克还设计了很多心理测验。

?评价

?桑代克首创动物学习实验

?学习心理理论

?心理量表的编制和使用

?但是,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心理学的机械论倾向和本能决定论的生物学化也难以否认。

?二、武德沃斯

?武德沃斯(Robert Sessions Woodworth,1869~1962)是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表。

?第六节对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一、重要贡献

(一)提出了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新心理观

(二)开拓了一些新的心理学分支

二、主要局限

(一)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二)具有折中主义倾向

(三)具有生物主义的倾向

第四章早期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大致上可分为三代:

早期行为主义是第一代,特征为: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外周论;环境决定论。

新行为主义是第二代,特征为: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观点解释中介变量。

新的新行为主义是第三代,特征为: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第一节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行为主义的产生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

?其次,行为主义是美国政治生活中的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

?二、哲学背景

(一)机械唯物主义哲学

(二)实证主义哲学

(三)实用主义哲学

?三、心理学背景

(一)行为主义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动物心理学的发展是行为主义产生的重要前提

(三)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危机

(四)巴甫洛夫的客观心理学对华生的影响

?第二节华生的行为主义体系

?一、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

?研究对象:行为的元素,即身体的肌肉运动和腺体分泌。

?作为一门行为科学,心理学只研究可以客观描述的动作,同时又不使用主观的或心理主义的术语。

1、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是可以观察的有机体的反应,本质是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刺激(S)和反应(R)是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

?刺激(S),指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

?反应(R),指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有机体的内隐和外显的变化。

3、行为完全独立于与意识的关系,应该根据行为自身的特征来研究行为;

4、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都应该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无帮助的观察;借助仪器的观察

(二)条件反射法: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分泌反射的方法,一类是用以获得条件运动反射的方法。

(三)口头报告法:即观察自己身体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口头报告的能力。

(四)测验法:不是运用语言进行的行为测验,而是测验被试对测验刺激情景所作出的反应。

(五)社会实验法:行为主义原理在社会问题上的应用。

?三、在心理学具体问题上的主张

(一)关于感觉的理论

?行为主义避免应用“感觉”之类的传统心理学名词,代之以“刺激”和“反应”等字眼。

?把各种感觉改为“视反应”、“听反应”、“痛反应”等。

?用差别反应取代差别感受性,用白光反应取代补色视觉,用后效取代后象,用视反应错误取代错觉。

?(二)关于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早期,不否认本能的存在。

?1925年,改变了对本能的看法,认为本能行为是社会化的条件反应。

?本能是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认为学习和条件反射是理解人的发展的关键因素。

?认为人的行为类型完全是由于环境造成的。

?(三)情绪理论

?情绪是对特定刺激作出的身体反应。

?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如果局限于身体内部,该反应就是情绪。

?原始情绪模式表现为惧、怒和爱三种基本情绪反应。

?华生用条件反射研究情绪发展变化,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阿尔伯特实验)?首先,他认为,人的各种复杂情绪是通过条件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其次,由条件反射形成的情绪反应具有扩散或迁移的作用。

?再次,在适应的条件下,又可形成分化条件情绪反应。

?(四)思维理论

?思维是感觉运动的行为。思维和言语一样,是一种语言的习惯,或称语言形式的思维。言语是一种外部的语言习惯,而思维是一种内隐的语言习惯。

?内隐的语言习惯是由外显的语言习惯逐渐演变而来的。

?华生认为,人类除了内隐语言的思维而外还有非语言形式的思维。

?(五)人格理论

?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整个行为模式的总体,是个体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如公共讲演系统、沉思系统、恐惧系统、爱怜系统等。

?人格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它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改变人格的唯一方法就是改变一个人的环境,使之在改变的新环境中不得不去养成新的习惯系统,人格也就得到改造。

?第三节其他早期的行为主义者

?麦独孤

?梅耶

?霍尔特

?魏斯

?亨特

?拉什里

?第四节对行为主义的评价

一,贡献

?强化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特征

?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二、局限

?生物学化倾向严重

?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犯了遗传决定论的错误

第五章行为主义的发展

?行为主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华生的行为主义

?第二阶段:新行为主义,1930到1960年

代表人物: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

特点:1、心理学的核心是学习的研究;

2、大部分行为,可以用条件反射定律进行解释;

3、采纳操作主义原则;

?第三阶段:新的新行为主义(社会行为主义),1960年到现在

代表人物:班杜拉和罗特

?第一节新行为主义的产生

一、外部条件——操作主义

?目标:使科学语言和科学术语更客观、更精确,使科学摆脱“虚假问题”,即不能进行实际观察和物理验证的问题。

?观点:任何科学发现和理论概念的有效性依赖于达到那个发现的操作的有效性。

?布里奇曼(P.W.Bridgeman,1882-1961)的观点:物理概念等同于一组操作,或等同于测定它的程序。

?二、内部原因

(一)早期行为主义内部的危机

?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

——“无意识”心理学;

?心理发生机制上忽视对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

——“无头脑”心理学;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S—O—R,W—S—O W—R—W

?对学习过程的重视;

?第二节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托尔曼(Edward Chase Tolman,1886—1959),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整体行为

?托尔曼认为心理学应研究行为。

一种是分子行为

一种是整体行为

?整体行为的四个特征:

?(1)整体行为总是趋向或避开某个目标——目的性。

?(2)整体行为总是利用环境所提供的各种途径和工具来排除障碍,实现目的——选择性。

?(3)整体行为所选择的途径和方式遵循最小努力原则——认知性。

?(4)整体行为不是机械的,固定的,通过教育可以变化——可教性。

?(二) 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interventing variables):指介于刺激与反应之间因外在刺激而引起的内在变化过程。

?行为的原因——自变量。

?因变量(行为变量)——行为。

?中介变量是行为的直接决定者,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

?初期,托尔曼认为动物和人类有两种中介变量:(1)需求变量,即动机,包括性欲、饥饿和安全等;

(2)认知变量,对客体的知觉,对地点的再认。

?1951年做了修改和补充,把两种中介变量改为三种主要的范畴:

(1)需要系统,指有机体当时的生理需要或内驱力状况。

(2)信念—价值动机,指选择某种目的物的欲望的强度和这些目的物在满足需要中的相对力量。

(3)行为空间,指个体在一定时间内知觉到的,存在于不同地点、距离和方向的各种事物。其中,有些物体吸引人(正效价),一些物体使人厌恶(负效价)。

?(三) 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被称为早期认知学习理论,与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一起被视为西方学习理论的两大类别。

1.符号学习理论

托尔曼认为,对任务的重复操作加强了环境线索与有机体的期待之间习得性的关系。托尔曼将这种习得性关系称为“符号格式塔”,即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意义。

—期待—

?指有机体对未来事件的假设或信念。

记忆性期待:由于过去的经验而导致的对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期待;

感知性期待:由于当前目标物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期待;

推理性期待:由于以往经验和目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对未来事件的期待;—位置学习—

?动物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景的意义。—潜伏学习—

?潜伏学习(或潜在学习)是托尔曼提出的一种学习现象。指未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的学习,即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步都在学习,只是某一阶段其学习效果并未明确显示,其学习活动处于潜伏状态。

?(四)学习的类型

?专注

?等值信念

?场的期待

?场—认知模式

?内驱力辨别

?运动性模式

?(五)对托尔曼的评价

?首先,促进行为主义的发展。

?其次,促进了学习心理学的研究。

?第三,提出“符号—完形”的学习理论,有力地反对了“刺激—反应”的学习理论,

成了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理论体系不严密,不系统;

?未把行为同内隐的功能(如认知状态)明确地联系起来;

?以动物做被试,难以推广到人类身上;

?第三节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赫尔(Clark Leonard Hull,1884—1952)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一、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研究对象: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行为;

?学科性质:是一门真正的自然科学;

?心理学的任务:发现可以用几个普通方程式加以量化表达的行为规律,借此推导出个体与团体的行为;

?S—R,S—s—r—R

?二、研究方法

?简单观察

?系统控制观察

?对假设的实验检验

?假设—演绎法

?三、学习理论

?赫尔的学习理论是根据假设—演绎模型构成的行为原理之一。

(一)学习的基本条件:接近与强化

?首先,学习是有机体自动获得具有适应性作用的感受器——效应器的联结。

?强化分类:

1、初级强化:内驱力或内驱力刺激减弱的过程;

2、次级强化:指与初级强化紧密相连的刺激;

习惯强度是反应被强化次数的函数;

?学习进行的基本条件是在强化条件下的刺激与反应的接近。这是赫尔学习理论的核心。

?赫尔认为,凡是导致内驱力下降的事件均可强化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赫尔的学习理论也被称为内驱力降低理论(需要减弱理论)。

?(二)行为的动力:内驱力

?内驱力是一种由有机体的组织需要状态所引起的刺激,其功能是使有机体处于驱动状态,引起或激起行为。

?内驱力分为:

原始内驱力,

继起内驱力,

?四、评价

?赫尔根据假设—演绎法和大量的实验研究资料构建一个精密的学习理论系统,把学习定律加以数量化,坚持和发展严格客观的行为主义研究途径,提供一套被后人采纳的客观术语。

?赫尔的理论体系对西方现代心理学曾有过重大的影响,1930年代以后的几十年间,赫尔的学习理论一直是最占优势、影响最大的学说之一。

?首先,他的研究过于狭隘,往往根据单一的实验情境的结果来系统描述自己的公设。

?其次,他的操作主义立场使他把行为过程归结为身体过程,并认为神经生理学达到高度成熟时这些过程可归结为物理化学因子。所以有人称赫尔是一个“尚未还原的

还原主义者”。

?第四节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生平—

?一、斯金纳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斯金纳把行为本身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直接的、描述性的研究,因此心理学也称为行为科学。

?斯金纳把反射和行为加以区分,认为咳嗽、打喷嚏、膝跳反射等只是反射,不是行为。行为有三个特征:

(1)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有机体不必作用于外部世界;

(2)别人可以观察到,观察不到的意识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3)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中介变量。

?(二)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是描述性的、严格的行为主义,反对把心理学看作理论性的;

?心理学是完全实证性的实验研究,把心理学看作完全致力于行为研究的自然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强调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只研究能观察的行为;

R = f(S)

R = f(S,A)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归纳法,行为分析法

?行为的实验分析体系

?二、行为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

?斯金纳利用斯金纳箱(Skinner box)研究动物行为,提出操作—强化理论。

?与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从反应到刺激的过程,在实验环境的操作活动中形成条件反射。由于有机体的行为可以作为获得奖赏和逃避惩罚的手段或工具,又称为工具条件作用(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一)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respondent behavior),由某种特定的刺激引起的行为。巴甫洛夫主要是研究这种行为。

?操作性行为(operant behavior),个体操作其环境的行为。这类行为在动物和人类中最多的,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应答性行为比较被动,由刺激控制;操作性行为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

?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斯金纳着重研究操作性条件作用。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两个因素:操作与强化

?斯金纳利用斯金纳箱作为实验装置,对白鼠的操作性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规律。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强化增加的不是某一具体的反应,而是反应发生的概率。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如果一个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力量就削弱。

?反应的消退表现为一个过程。即一个已经习得的行为并不会随强化的停止而立刻终止,而是继续反应一段时间,最终趋于消失。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分化,指通过安排强化动物条件反应的某一个特征,如速度、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动物可逐渐形成有选择性的反应。

?分化原理经常被应用于动物和人类的行为塑造中。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行为治疗中。

?(三)强化的种类

?斯金纳强调强化在操作性条件中的作用。详细研究了强化物的种类、性质及强化的实施程度等问题。

1.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

?积极/正强化物,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如水、食物、奖赏等;

?消极/负强化物,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2.条件性强化物与概括化的强化物

?原始强化物:对动物具有天然强化作用的刺激物,如食物、水;

?条件强化物:与原始强化物相伴随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条件作用也具备了强化的性质;

?概括化的强化物:如果一个条件强化物与一个以上的原始强化物形成联系时,该条件强化物由于条件作用而具备了多方面的强化作用。

?3.强化的程序

?强化程序(schedule of reinforcement)可以分成三种主要类型:

1)连续强化程序(continuous reinforcement schedule),即对有机体的每一次操作都给予强化。方法有效,但生活中难以实现。

2)间隔强化程序(interval reinforcement schedule),在第一次对操作进行强化以后,由外部条件控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操作给予强化。根据时间间隔的安排,又分为两种程序。

?(1)固定时距强化:即按照一定的固定时间间隔,对操作反应实施强化。

?(2)变动时距强化:使用这种程序时,只规定一个平均时距,例如平均每5分钟实施一次强化,但每次强化之间的具体间隔或长或短,并不固定。

?3)比率强化程序

固定比率强化,以反应出现的固定次数为基础所判定的强化程序,如每出现15次反应实施一次强化。如计件工资。

变化比率强化,保持强化比率的平均值不变,但比率的范围有相当大的变化。

?三、行为原理的推广与应用

(一)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认为学习就是行为。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程序教学与计算机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即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言语行为

?斯金纳认为,言语是一种行为,与其他行为反应一样,服从于操作强化原理,可以预测和控制。

?斯金纳坚持以操作强化原理来解释人类的语言。

?乔姆斯基对斯金纳的批评

(1) 对于利用动物实验室实验中获得的结果解释人类行为持否定态度。用动物实验来解释人

类独有的言语行为不恰当。

(2)认为斯金纳未能解释儿童的语言获得,也不可能解决语言创造性这个言语行为中的重要问题。

(3) 斯金纳所强调的强化理论,并不适用于对人类言语行为的分析。

?(三)社会控制计划

?主张以操作强化原理进行社会控制,建立理想的社会生活;

?四、行为控制

?探索行为控制的规律,创造出一套行为矫正术(behavior modification),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机构,特别是学校、精神病院、弱智儿童教养所、工业管理等方面的心理矫治。

?五、评价

?贡献:

创立操作条件反射;提出条件作用的操作强化理论;创制斯金纳箱;发明教学机器,设计程序教学方案;创造一整套行为矫正术。丰富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研究方法,大大促进了美国机器教学运动和心理治疗的发展。

?缺陷:

忽视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范围过于狭窄;激进行为主义者和极端环境决定论;第五节班杜拉的有关理论

?新的新行为主义特点:

第一,大胆地使用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第二,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

第三,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第四,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

第五,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一、观察学习理论

(一)观察学习的概念

?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具有三个特点:

1、观察学习不必然具有外显的反应;

2、观察学习并不依赖直接强化;

3、认知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4、观察学习不等同于模仿。

?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观察学习的主体称为观察者。

?榜样的基本类型:

1、活的榜样

2、符号性榜样

3、诫例性的榜样

?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特征

?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心理学根本的研究目标;

?强调行为主义与认知的结合;

?注重社会因素的作用;

?观察学习的基本类型

?直接的观察学习——也称行为的观察学习。指的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抽象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

?创造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通过观察可将各个不同榜样行为特点组合成不同于个别榜样特点的新的混合体,即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二)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

?四、交互决定论

?行为受什么因素影响和决定的:

?个人决定论:主张个人内部的本能、需要、驱力、特质、认知结构等决定人的行为,强调个体单方面的决定因素,忽视了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

?环境决定论:如华生的行为主义及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控制了环境就可以控制人的行为。

?互动论:认为环境和人彼此作为独立的因素,联合起来影响和决定行为。

?班杜拉主张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

?五、自我调节论

?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班图拉认为自我调节由三个过程组成。

?第一个过程是自我观察。

?第二个过程是自我判断。

?第三个过程是自我反应。自我赞赏起正强化作用,产生积极影响,自我批评会产生消极影响,属负强化作用。

?班图拉认为,自我奖惩的标准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获得。

第一是模仿,儿童多半是通过模仿父母、同伴或权威人物的示范行为获得评判标准。

第二是标准内化,将这些信念和标准内化为自己的标准,掌握道德的、伦理的评价尺度。第三是榜样作用,儿童凭借榜样作用,学习怎样借助道德的要求为自己的标准提供合理的依据。

?六、自我效能原理

?班图拉于1977年首次提到了自我效能这一概念

(一)自我效能的含义

?自我效能是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

?预期是认知与行为的中介,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他把预期分为:

?结果预期,是对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测;

?效能预期,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预期。(二)自我效能的功能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三)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

?1.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性经验

?3.言语劝说

?4.情绪的唤起

?5.情境条件

西方心理学史考试重点(精)(新)

第一章绪论 1、把握西方心理学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①就其内容而言,西方心理学史属心理学学科范畴。 ②该学科的性质是历史科学,而不是理论科学。 研究对象:研究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2、理解西方心理学史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 内部动力:①新的心理学实验事实与原有理论之间的矛盾。 ②心理学知识资料的积累与已有的心理学理论突破之间的矛盾。 ③心理学发展中分化与综合之间的矛盾。 外部条件:①生产实践需要和科学发展水平。 ②哲学思想观点。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1、试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的基本问题及其发展的逻辑线索。 基本问题:灵魂的本质,即心身关系、心物关系 逻辑线索:以原始宗教神话中万物有灵论观念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两种心理学思想为主干; 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 以亚历山大城学派的生理心理学思想为补充;以官能心理学的形成成为归宿。 2、了解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柏拉图理念论的思想及其对后来心理学有何影响。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质, 无数的原子永远在无限的虚空中向各个方向运动,相互冲击,形成漩涡,产生无限的世界。原子不可分割,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形状大小的差异。 (影响 : 柏拉图理念论:①承认思维的能动性、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以回忆的方式最原始的表现了天赋观念和内省法; ②触及到主体和客体、先天和后天、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③指出心理活动包括理性和非理性部分,两者既统一又矛盾着;④相传是欧洲最早提出知、情、意三分法的雏形;⑤第一次描述了接近和相似两条联想律;⑥觉察和感觉的相对性和对比、情感两极性以及梦和欲望的关系等。(影响 : 3、理解亚里士多德生机论思想的成就及其对后来的心理学影响。 成就:①首次提出心理是有生命体活动的形式和功能; ②坚持身心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和心理活动的整体性; ③提出发生学的观点、进化的思想和比较心理学的研究形式; ④提出心理结构的知、意二分法;⑤发现联想的三定律;⑥发现亚里士多德错觉;⑦触及到视觉后象、感觉阈限、感觉相互作用和适应、对比等; ⑧对记忆、梦和欲动等心理现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影响 :①建立了一个知识体系, 关于灵魂的研究可在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方面都同关于活动的机体的研究发生关系。②界说了灵魂的性质及其活动。③具体描述了人类的经验和行为。 (P47 第三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1、了解中世际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观点与代表哲学家 ·阿奎那经院哲学观点:重视理智和抽象功能,把心理视为一个系统,承认知、情、意、行的相互依存性等方面有正面意义。但存在理智主义、温和唯实论和神学目的论的倾向。 ·伊本·阿尔·海塔姆:视觉心理学思想,以光学决定论为基础,提供了科学解释视觉形成的某些根据,创造了机械决定论产生的前提条件。

西方心理学史知识提纲汇总

---------------------------------------------------------------最新资料推荐------------------------------------------------------ 西方心理学史知识提纲汇总 第一章: 西方心理学的建立一、冯特的主要理论观点及评价。 (一)冯特的心理科学观 1、心理学与科学: 心理学可以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2、心理学与哲学: 认为心理学虽然独立于哲学而成为一门科学,但不能完全脱离与哲学的关系。 3、心理学与生理学: 认为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为心理学所用,但反对把心理现象还原为生理现象。 4、心理学的理论应用: 不反对应用研究。 但更重视理论。 (二)冯特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直接经验 2、研究方法: 实验的内省法(指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主观内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冯特论经验的分析与综合 1、要把意识分析为心理元素,但主张意识是一种过程,心理元素也是一个过程。 2、认为基本的心理元素有感觉和感情。 1 / 3

3、用联想、统觉、心理复合的规律来说明意识的整体特点。 (四)冯特论情绪和意志 1、情绪是由不同的情感结合而成 2、意志同情绪具有密切联系,意志在本质上是感情性质的(五)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同语言、神话和风俗习惯等社会产物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社会产物的分析,推演出高级心理过程的基本规律。 民族心理学是一种关于语言、神话和风俗发展原理的研究。 (六)对冯特的评价优点(六)对冯特的评价优点 1、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他大的贡献 2、培养了大批心理学家。 3、在民族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是心理学对文化与心理关系的第一次系统研究。 局限 1、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2、没有摆脱内省法。 3、理论体系庞杂而又混乱。 二、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内容与特点。 (一)内容:①感觉与知觉的研究②反应时的研究③注意的研究④语词联想研究⑤感情的实验研究(二)特点1、感觉、知觉、记忆、联想等低级心理过程得到高度重视,而思维、想象等高级过程却被忽视了。 2、实验方法中内省的成分比重还比较大。

心理学史读书笔记

心理学史 院系:信息管理系 专业:电子商务 学号:2010210627 姓名:杨雪萍 辅修班级:2010级一班 阅读书籍:《进城农民市 民化心理转型》 作业形式:读书笔记+个人 感悟

《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转型》 作业说明:此次作业我将采用读书笔记+个人感想的形式来进行。全书分为三篇,我会在每一篇或每一篇中的一章读书笔记后写下我的一些感想与收获。要直接查看个人感想部分点击这里 关于本书:本来是想找一本著名心理学家的典型书籍来读并写些读后感的,也去读了《文明:乌托邦与悲剧》、《生命的舞蹈》,但可能是专业知识的匮乏,或个人感悟不深刻,很难下笔去写他们。所以我转而找了一本社会 性的心理学研究书籍。 来自农村的我,对农民的一些发展等,不自觉的会去关注,因此当在图书馆看到《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转型》这本书时,我就很想读它,并想通过这本书来跟深入的了解大范围群体的农民转市民心理上的变化。 这本书是以宁波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陈传峰教授为牵头人,由宁波大学研究团队、江北区政府及江东区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城市化进程中村转居民的心理引导与教育对策研究”,此书及时将此次研究的成果加以整理、补充和改写而成书出版的。 背景导读:随着征地速度的逐年增加,被征地浓密的数量也在增加,目前,全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估计可能高达4000—5000万人。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年至2030年30年间占用 土地耕地超过5450万亩,每年要新增被征土地农民200多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一亿人。这些人 将成为城市新居民。如此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是史无前例的,也是任 何一个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它将对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提出严峻的挑战。其中,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型 的市民化心理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随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郊区和城市周围, 不断引发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包括:1、疏远;2、道德败坏;3、无助;4、敌意;5、物质滥用;6、 不信任;7、孤独;8、冷漠;9、极端化;10、无能感。我国也有研究发现:农民进程市民化的心理压 力加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外界城市市民的观念压力,二为被征地农民对自身生活预期的压力。 研究这进一步认为,农民社区居民融入城市生活面临以下难题:一是心理意识的影响。一部分被征地农 民从农村走进城市社区以后还会对角色转换产生心里抵触情绪,融入社区难;同时他们乡土观念较强, 怀旧心理严重,不能向前看。二是生活方式的转换滞后。农村的社会交往方式是基于血缘与地缘为主、 业缘为辅,而城市社区的交往方式更多的是以业缘为主;有的农民进城后,还保留着农村的家庭生活方 式,如养猪、养鸡等,用房子堆放垃圾,收购废品,洗的衣服随便晾晒等,这些与城市生活方式不相符 的做法都是农民融入城市进程中在生活方式转换上的困难方面。如果不能够进行这些方面的转化,被征地 农民进程只是形式上而已。因此,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进城后的市民化心理转型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要解 决的重要问题。这也正是本书所关心和试图探索的主要问题。例如,该书的有关调查表明:新居民的休闲 方式以个体性的、家庭性的自由娱乐活动为主,他们参加公众性的、社区性的公共休闲娱乐活动的人数比 例明显低于市民,以及新居民还无法将休闲娱乐活动作为其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更不用说要将其作 为一种人际交往的手段了。研究这进一步指出,新居民的休闲活动主要存在于以下问题:第一、新居民的 休闲观念缺失与局限;第二、新居民的休闲素质有待提高;第三、中年新居民的休闲空间有待拓展;第四、社区文体团队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有待加强。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认为,第一、要加强休闲教育、转变新 居民的休闲观念;第二、创建学习型社区、提高新居民的休闲素质;第三、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丰富中年 居民休闲空间;第四、加强同高校合作、丰富社区休闲文化;第五、加强与城市社区合作、引进市民化休 闲文化等。

简明西方心理学史考试重点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泰勒士: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水是万物的根源,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于水。他认为磁石有灵性,世界是活的,充满着神。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家和物活论者,其哲学思想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的数学家,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他认为数及其关系是万物的根源。毕达哥拉斯学派致力于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世界,并最终影响世界。 赫拉克利特:是爱弗斯学派的代表。万物由火生成,又复归于火。变化是万物的唯一常性,但是这种变化也是合乎法则的。人的身体是土,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是人体中最热烈的部分,也是干燥的。 巴门尼德:埃利亚学派的重要代表。认为存在唯一不变的。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因此他是理性主义的奠基者。恩培多克勒:西西里学派的创立者。多样变化的万物是由四种不变的物质,即所谓的四根构成。四根是土、水、火、空气。爱使四根结合,憎恨使四根分离,由此生成万物。 德谟克利特:希腊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最后一个物理学家。不断运动着的微小原子颗粒是万物的基础。万物的本源是原子和虚空。物质世界本来就永远活动,是完全机械的作用。同时他认为心理活动也是机械的作用。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享有盛名的智者。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人的品质问题、治理国家问题,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唯心主义,苏格拉底明确的将灵魂看成与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产婆术,知识是人的理性中固有的,教育的作用只是把人固有的知识引出来的,这也是他的教育方法“产婆术”的依据。“产婆术”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唯心主义代表人物。他又把灵魂或心理分成三个部分,即理性、意气和情欲。提高我们对世界认识的精准性的唯一方法就是测量和演绎推理。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被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其《论灵魂》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心理学的专著。白板说:经验又对心灵的内容负责。是由经验来装备的,人的心理视作一块“白板”。 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达芬奇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反对二重真理说,认为只有科学才是真理。他重视感觉的作用,认为“我们的全部知识都是从感觉开始的” 特勒肖: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他曾在欧洲首创自然科学园(又称科学院或自然科学学社),对欧洲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斐微斯:他的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他主张从经验来研究心理现象。斐微斯对于病理心理颇有见地。 弗兰西斯丶培根: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还提出经验归纳法,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笛卡儿:(1)我思故我在。认为人的知识不是来源于感觉经验,而是来源于理性,理性的演绎性是唯一的正确的方法。(2)天赋观念论。心理观念有两类:一类是天赋观念,是先天具有的,不依赖于经验;另一类是获得性概念,源于经验。(3)身体是机器。迪卡儿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他却提出了反射论思想。

自考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复习

自考普通心理学 题型:一、单选1’X10=10’;二、多选2’X5=10’;三、填空1’X5=10’; 四、名词解释4’X5=20’;五、简答题6’X5=30’;六、论述题10’X2=20’; 第二部分章节串讲 第一章、心理学得研究对象、性质与方法 普通心理学得理论框架与概念体系基本上由心理活动得基本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构成。 第1节:心理学研究得对象 1、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得科学。 心理现象:既包括有意识得自觉得反应形式,又包括无意识得自发得反映形式。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就是心理活动得基本形式,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得过程。 1、、认知过程: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现象、特性、意义及本质得反映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与言语等 心理活动。 记忆:当人把感知到得经验储存在头脑中,又能对它产生再认与回忆。 2、、情感过程:就是指情绪与情感活动而言,情绪与情感就是人类最有特色得心理现象,就是客观事物就是否符合或满足人得需要 而产生得主观体验,实质就是人对客观事物得态度得一种带有独特色彩得反映。 3、、意志过程:人在变革现实得活动中,自觉地提出目标,支配自己得行为,克服困难与挫折,坚持实现自己得目标得心理现象。 3、个性:一个人属于她自己得完整得精神面貌。它就是个体在社会化中所形成得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得总与。 个性倾向性:又称个性得动力性,它就是推动个性发展得原因,决定着一个人得态度得选择性与积极性得表现。包括一个人得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与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性得表征,包括人得能力、气质与性格。 4、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就是密切联系得。心理过程就是个性形成得条件与表现,而个性一旦形成又会制约、影响心理过程得进行。 5、心理状态:就是人得心理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呈现得相对稳定得精神状态。 6、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与个性心理三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1、、心理过程体现心理活动得动态性,心理状态体现心理活动得稳定性; 2、、而个性心理则突出了心理特征得恒定性、持久性; 3、、心理状态就是联结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得中间环节与链锁,如果某种心理状态经常发生并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在个体身上巩固下来 逐渐转化为人得行为方式与性格特征。 第2节:心理得实质 7、心理得实质: 1、、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心理产生得自然历程。地球得形成、生命得出现与人类得诞生标志着物质世界发展得三个水平。 2…动物心理得发展历程。 3、、、人类个体发展史证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4、、、心理就是同脑密切联系着得。 感应性:就是一切生命体以一定得变化来回答外界得影响,就是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保持平衡、保存自身以利发展得一种基本得生活机能; 2、、脑就是心理活动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这就是由于大脑有着任何器官无可比拟得优势: 1…大脑有150亿个细胞,每个细胞有成千上万个细胞同它发生突触联系,形成了一个巨大得神经网络系统。 2、、、大脑得各个部位在机能上有不同得分工,形成许多重要得中枢。 3…人有特别发达得额叶,占大脑得1/5,它控制人得高级心理活动与智慧,影响人得复杂行为与个性。这一优势保证了人得心理活动得正常进行,使人得心理可充分展现出活力与创造力。 个性心理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阿杰得研究: 0~2岁感觉运用阶段; 2~7岁前运算阶段;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 12~15岁形式运算阶段。 3、、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得反映; 1、、、客观现实就是心理得源泉: 1…、人类生存得自然环境及人类所创造得自然; 2…、人类生活得社会环境。社会现实与实践就是产生人得心理得决定性得因素;人得心理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对客观现

西方心理学史讲解

西方心理学史 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范围 1、西方:欧美国家 2、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思想史和心理学史 3、科学心理学诞生前的心理学思想 4、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心理学发展历史 二、西方心理学史发展的阶段 1879年冯特实验室的诞生为标志,把心理学历史分成两个阶段: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时期 (一)前科学心理学 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官能心理学阶段(公元前6世纪-公元14世纪)——探讨灵魂的功能; “官能”意识经验心理学阶段(14世纪末-19世纪中叶)——主要探讨认识的起源、过程、方法等问题。 1、经验论:主张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一切知识均来源于经验。(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来源于笛卡尔和洛克的哲学思想,以经验主义为主要理论特征,并以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两种表现形式,心理学思想以机械决定论为理论模式。) 1)感觉主义:依赖外部刺激的经验,知识来源于客观世界,唯物经验论。(感觉主义只认同依赖外部刺激的经验,试图让心理学绝对客观从而认识心理本质,反对笛卡尔天赋观念说。) 2)联想主义:依赖于主体的认识体验,知识来源于内省体验,唯心经验论(联想主义认同主体自我体验到的经验,并且认为应该用联想解释心理现象形成的机制,把联想作为经验到心理现象之间的链接,实质上是把心理现象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经验的联想,这与后来的行为主义有相似之处。)(用一条或多条联想律来解释观念的起源,解释记忆现象,或解释简单观念如何形成复杂观念,这样的观点称为联想主义。亚里士多德) 2、唯理论:推崇理性判断,贬低感性经验,强调人的高级心理能力;强调心

理活动的主动性、自因性和统一性(理性主义主要在荷兰和德国,与经验主义一样都集成了部分笛卡尔的思想,形成于莱布尼茨,主要代表人物是沃尔夫、黑格尔、康德等人。 1)理想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活动的主动性、自因性和统一性。坚持人的心理是一种活动的、赋予理性的固有观念,把一切心理作用都归结为不同程度的理性。理性主义实际上是从人心理的整体性角度出发的。)唯物主义唯理论主张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2)唯心主义唯理论认为理性知识是天赋的,是先天固有的 ①官能主义:(官能主义集成了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发展而来的官能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结构体系,主要把人的心理分为知情两种或知情意三种官能。) ②统觉主义:(统觉在理性主义眼中是人的心理的最高级的认识能力,包括莱布尼兹定义的自我意识,康德认为的一种先验的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等,这种能力在他们看来都是人固有的理性的一部分。) (二)科学心理学时期 1879年冯特实验室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独立于哲学,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联合的学科,流派众多。 三、范式 在自然科学中,一门科学中的绝大多数成员共同分享着某种观点。这种广泛被接受的观点称为范式。 四、科学发展的阶段:前范式阶段范式阶段革命阶段 五、研究西方心理学史的方法论原则 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2、坚持辩证分析的方法——普遍联系、辩证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历史态度、史论结合

福建省高教自考《心理学史》课程考试大纲笔记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心理学史》是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了解西方心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掌握心理学发展的思想、理论以及历史规律,提高考生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考生重点掌握考试用书的绪论、第一篇(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内容),教材其它内容只作一般了解,不作考核要求。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如果说普通心理学是对心理学研究范围和内容的横向展开,那么心理学史则是从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的关系;初步了解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认清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明确关于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心理学与心理学史 识记:(1)普通心理学是对心理学研究范围和内容的横向展开,那么心理学史则是从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 (2)以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心理 学的历史被划分为两大时期: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的漫长前科学心理学时期 和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二)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 识记:本书涉及的心理学历史与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西方心理学史(研究西方国家中作为主流心理学存在和发展的历史)、中国心理学史(包括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和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史)和苏俄心理学史(包括苏联和俄罗斯的心理学,包括十月革命前俄国的、苏联时期及现在的俄罗斯的心理学) (三)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应用:(1)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 (2)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高了一种整合力量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 (4)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精神 (四)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 理解:(1)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 (2)现实主义与历史主义 (3)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 第一编西方心理学史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古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明确近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初

2019心理学考研:西方心理学史备考问题汇总-毙考题

2019心理学考研:西方心理学史备考问题汇总 1.问:机能心理学;第二个特征说:理解心灵的功能,不是对心灵的内容作描述,这里不应该是意识吗,怎么说对象是心灵了?心灵和意识不是同一个概念啊。 答: 这里意识和心灵是差不多的涵义,两者是可以相通的。 2.问:机能心理学;詹姆斯的情绪论(情绪是由身体变化引起的)和闵斯特伯格的意识的活动理论(意识是由行为引起的)这个两个理论是对的吗? 答: 关于我们心理学史上的理论问题,由于每个流派以及心理学家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或者两者间的关系(例如身心关系)都会有一定差别。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在那时的情境下,每个人的想法不同。 3.问:机能心理学;书的最下面一句说:自私的冲动作为自我的核心,但是本能只有感觉冲动知觉冲动观念冲动三种啊,自私的冲动又是哪里来的,是什么意思。 答: 1、个人认为这里和本能观点的分类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这里的自私的冲动不是属于我们本能冲动概念之中的,是关于詹姆斯自我学说的一个概念。 2、只需记住关于自我学说,詹姆斯将自私的冲动作为自我的核心即可。 4.问:机能心理学;书上知觉冲动和观念冲动的举例,还是不太理解,望解释。 答:

1、知觉冲动即对事物整体属性及关系的反应冲动。例题里:很多人在跑,这是你觉察到的行为现象,从这行为中你自己也开始了动作,即跟着跑。 2、观念冲动只是一个想法,是由某特定情境或刺激引发的对应的想法,不一定有了实际的行动。 5.问:内容心理学;综合是关联统觉作用的产物,分析是比较统觉作用的产物,是什么意思? 答: (1)综合是归纳的过程,即把几种有类似特征的事物综合起来,因为事物间是有关联的,所以是关联统觉作用的产物。 (2)分析是对几种事物的一个比较,找相同、不同和关系,所以是比较统觉作用的产物。 6.问:内容心理学;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中,感情和情感是一个意思吗?书上有时候说他认为基本元素有感觉和感情,有时候又说基本元素有感觉和情感。 答: 这里应该是一样的。你只要记住他将意识分为这感觉和感情(或情感)两种基本元素就可以。 7.问:内容心理学;感觉是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和感情是主观方面是什么意思?感情不能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意思是说外部世界不能产生感情吗? 答:(1)感觉是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是指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个反映,依赖于外界事物,而外界事物或刺激是客观存在的,因而这是客观方面。 (2)感情是主观方面是指感情主要是我们的一个内在的情绪、情感,是对外界刺激的主观体验,因而是主观方面。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反应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类的注意了。古人以为在人体内有某一东西在主宰人的活动,这个东西被他们称为"灵气"或者"灵魂"。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伯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古罗马的伊璧鸠鲁(公元前约 341,270)、卢克莱茨(公元前约99,95)、西欧中世纪的奥古斯丁(354,430)、阿奎那(1224,1275)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说明西方国家的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心理学确实有一个长期的过去。心理学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却很短。心理学这个名词在欧洲16世纪以前没有出现过。通过17到19世纪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和19世纪心理生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得到了它的体系、科学事实和研究方法。而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若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的心理实验室建立为标志,则至今仅仅有120多年的历史。 绪论 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 460,370]、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距今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一、心理学史的性质和对象 1、学科性质与发展动力 研究心理学发展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是历史学科而不是理论科学。 关于发展动力的两种观点:伟人决定论(托马斯?卡莱尔的《论英雄、英雄崇拜及历史上的英雄行为》——整个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史”)和时代精神决定论

心理学史笔记

心理学史-吕厚超 推荐书目:《心理学史导论》、《西方心理学史》、《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心理学家的故事》《现代心理学史》 考试内容:第8章 绪论: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心理学史的范围内容(实现,地域),五大流派两大思潮,心理学史的编撰性原则。 绪论 一、介绍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科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 学科。 2.心理学史定义:研究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历史性学科。 西方心理学史两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作为分界点):○1第一阶段(1960前):波林出版《实验心理学》、海德布莱德《七种心理学流派》、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2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1965APA心理学史分会成立 3.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在西方国家和地区产生、发展的历史发展规律。 西方:古希腊\罗马\欧洲\北美 学科性质:基本内容是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性质是理论性较强的历史学科,而不是理论学科。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 1. 时限范围:○1哲学心理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中叶,是心理学独立之 前的发展时期,研究对象是灵魂。 ○2科学心理学: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历史,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7、80年代。研究对象是意识、潜意识、行为、心理和行为。 哲学心理学主要特点:没有独立心理学家,只有哲学家;主要采用观察、猜想、推论和思辨的方法;不研究实证问题。 科学心理学主要特点:各种理论流派并存;采用实验法;研究实际问题,生理机制等。 2. 地域范围:古希腊、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形成的 渊源;德国是发源地,实验心理学产生的故乡;美国是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故乡,当代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中心。 3. 研究内容:西方心理学思想史和科学心理学的建立,5大流派,2大思潮 三、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是专门研究史学著作的编写方法和原则的科学。详见P8. ○1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2现在主义与历史主义;○3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 四、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1. 意义:有助于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为心理学提供一种整合力量;有助于提高

西方心理学史复习重点

西方心理学史 第一章绪论 一.把握西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心理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范畴;理论心理学的范畴. 研究对象:研究西史的起源,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理解西史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 内部动力:新实验与旧理论的矛盾;学科发展分化与综合的矛盾;新知识理论的突破和就有史料重新认识的矛盾 外部条件:西方哲学思想;生产实践的需要;科学发展水平(三者关系?) 三.学习西史的意义 .夯实基础全面了解心理科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全貌,是专业学习基础牢固 .开拓眼界鉴古知今,形成对心理学流派和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 .洋为中用掌握西方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鉴别.评鉴能力.为中国本土的心理学事业作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四.学习西方心理学史应主要掌握哪些内容和学习方法? 内容.关于心理现象的哲学观点和具体见解. 2.关于心理学科学研究的重大发现和重大成就. 3.关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各种争论及其发展趋势的预见 4.关于心理学与基础科学,临近科学在发展上的联系 5.关于西方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及其传统特点 发法.整体把握与个别通晓 2.史论结合法 3.比较分析法 4.文献资料法 5.以哲学思想为指导 6.以社会学,文学,史学为基础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试分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的基本问题及其发展的逻辑线索. 基本问题:灵魂本质,即心身关系,心物关系. 逻辑线索: 1.以原始宗教神话中万物有灵论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2.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两种心理学思想为主干 3.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 4.以亚历山大学派的生理心理学思想为补充 5.以官能心理学的形成为归宿 二.了解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及其对后来的影响. 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史古希腊罗马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的研究取向.其中以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为先驱,以德谟克利特开创的,伊壁鸠鲁发展的,卢克来修系统化的原子论为代表. 影响: 原子论心理学思想提出了决定论原则,坚持灵魂的物质本源及其自动性,重视身心不可分的关系,否定灵魂的不死和转世的观念,承认感觉得客观性及其同主体的联系,指出脑是思想的器官,看到心理与灵魂的区别.显然原子论也有其思想局限性,不重视心理与物质的本质区别,

浅析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的区别

浅析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区别 【摘要】: 在西方心理学史上,机能主义和构造主义心理学是两个重要的流派。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这两大学派的争论一直延续了很久,他们在历史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的问题和身心关系等方面也各不相同,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本文将从以上几点内容出发,简要的分析一下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区别。 【关键词】: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区别 【正文】: 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两大学派的争论一直是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一大主线,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心理学思想,下面简要的对其区别进行简述。 首先说一下他们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是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以后出现于欧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机能主义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到20世纪20年代成为美国心理学中主导的势力,它代表当时美国心理学的主流。它的首倡者是威廉.詹姆斯,一位深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影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开拓的机能主义思想由芝加哥大学的杜威、安吉尔和卡尔继承和发展,形成了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又称芝加哥学派。二者出现时间相近,在当时各自发展壮大,形成了对立的局面,共同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虽然今天机能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阵线分明的学派已不复存在,但它的观点已融合在心理学发展的主流中。 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在内容方面的不同,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的问题和身心关系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和陈述。

第一、研究对象 构造主义研究意识内容和意识构成的要素。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或意识内容本身,不应该研究其意义或功用。而机能主义研究意识的机能。杜威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心理学研究应当以心理“效用”为目的;哥伦比亚学派也主张研究意识的功用。 构造主义理论中,铁钦纳认为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心理内容自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它的意义或功用。他认为机能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应用,是心理技术,而非心理学本门。心理学的对象是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经验、心理、心理过程和意识都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表现形式。他认为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心理的结构,机能心理学虽然有用,但它必须建立在构造心理学的基础之上。铁钦纳这种把意识的构造或内容和它的机能截然分开的观点,含有明显的形而上学因素。 机能主义理论中,詹姆斯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按他对于现象及条件的理解,他把生理条件和心理现象都包括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中。詹姆斯反对冯特式心理学的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各种元素,他认为意识原是不断流动的,不能因为心理学家把它分析为断片或元素,就得出意识原来是断片或元素集合而成的这种结论。 第二、研究方法 构造主义理论中,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对意识经验的观察,即内省法。内省法即是:认为内省是对意识经验的自我观察。铁钦纳在心理学的方法问题上不仅继承了冯特的基本观点,而且把“内省法”强调到了不适当的地步。因此,他的心理学有人称为“纯粹内省的心理学”。他的实验内醒法却有五个方面的特点:1坚持只有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才能进行内省,坚持反对使用未受过训练的观察者;2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是根据记忆来进行内省描述,

西方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 绪论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史得基本情况 一、西方心理学史得研究对象 西方心理学史就是研究西方心理学得产生、发展与演变得一门历史学科。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西方心理学得形成有三个故乡: ●古希腊就是心理学起源得故乡, ●德国就是心理学诞生得故乡, ●美国就是心理学发展得故乡。 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西方心理学得“第一大势力”; 精神分析心理学就是西方心理学得“第二大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西方心理学得“第三大势力” 二、西方心理学史得研究方法 (一)史论结合法: 史,指史料、史实;论,指理论、论断,即观点、论点。 (二)纵横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放在一定得历史背景下进行 前后比较;横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与同时代得心理 学家、流派进行比较。 (三)具体抽象两步法: 历史研究得完整过程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两 步方法。 具体抽象具体 (四)四步说明法: 针对每个心理学流派或每位心理学家思想得产生原因、发展过程、 形成结果、理论意义一一作出说明。 三、西方心理学史得学习意义 (一)有助于掌握西方心理学得历史规律 把构成现代心理学得许多领域与分支综合起来,认识各事实与理论之间得相互关系。 (二)有助于培养理论思维能力与批判精神 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提高鉴别能力与批判能力以及理论思维能力。(三)有助于学习心理学大师得创新精神与人格魅力 学习心理学家推陈出新与开拓创新得精神。 了解心理学家得生平,了解其人格形成与发展对她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得意义。 (四)有助于促进我国心理学得建设 鉴古知今,避免西方心理学史上得错误,使我国心理学健康得发展。 四、西方心理学史得史学史 历史研究被称为史学; 历史研究得历史被成为史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得史学史就是?就是西方心理学史研究得历史。 (一)西方得心理学史研究 第一个时期就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得研究。(被忽视) 三位心理学家: 1、波林,1929年出版《实验心理学史》 2、墨菲,1929年出版《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3、海德布雷德,1933年出版《七种心理学》、《心理学得一百年:1833—1933》

西方心理学史笔记(下)

西方心理学史 一、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三色说:扬赫尔姆霍茨,三种基本色觉(红,绿,蓝),视网膜上有三种视锥细胞,拥有不同的光化学物质,每一种化学物质分解产生冲动,传至视觉中枢,产生红,绿,蓝的感觉。四色说:黑林,视网膜上有三对互相对向的视素,红绿,黄蓝,黑白,三对视素的分解和合成形成感觉,能够解释色的对比,后象和色盲现象。(先验论较之杨的经验论) 1.韦伯:两点阈限理论:关于触觉,刚刚能辨别出皮肤上两个刺激点的最短距离。(头脸小,小腿大) 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异与标准重物之比。即△I/I=K 2.费希纳定律:在韦伯的基础上,指出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之间的对数关系,即S=KlgR,进一步指出感觉强度和身心的关系。 心理物理法:包括两类,感觉阈限的测量,阈上感觉的测量,提出心理量表主要有:顺序,等距,比例量表。三种方法:最小可觉差异法,正误法,均误法。 3.荷尔提出反射弧的概念,贝尔-马戎第定律即感觉神经核运动神经差异律。 4.大脑功能定位:1)伽尔颅相学,脑是心理器官。2)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3)韦尔尼克言语听觉中枢。4)弗里奇和希奇格关于运动区的发现。 二、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1. 个体心理学:1)以个人意识过程为对象,实验心理学;2)以人类共同生活为基础的高级精神过程为对象的民族心理学。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感觉等心理过程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自然科学的对象。 2. 心身平行论。心理过程和大脑是两个独立的序列,有协调之处,但不存在因果关系。 3.实验内省法与民族心理学方法相结合。(内省法又称自我观察法) 4.心理学任务:1)元素分析法。2)心理复合体结构:观念分两种:记忆,知觉。冯特错觉:方向错觉,即平行线被菱形分割后发生弯曲。3)基本规律:融合,同化,复合,相继性联想。统觉:主动性和综合性的创造性综合活动。 进步:1)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2)从事反应速度,感情,注意分配和广度,及字词联想研究。不足:内省主义,元素主义倾向:意识分解为简单元素。 其他:1.吉伊~缪勒发现全部学习比部分学习效果优越。决心和心向对记忆效果的重要影响。 2.学生:乔斯特法则,分配学习效果的优越,旧联想保持强于新联想;鲁宾花瓶实验图像和背景问题。杨施,遗觉像:刺激消失后保持的清晰的印象。 构造心理学 1. 铁钦纳以马赫主义为基础,认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构造主义又称为存在主义。与技能主义不同,铁钦纳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研究意识结构而不是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在冯特的基础上,铁钦纳认为心理元素包括感觉,感情,意向三种元素。感情的向度上,反对冯特的三向度说: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沉静,主张用感觉解释各种知觉。冯特注意统觉,铁钦纳注意元素的分析。 2.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认为意识内容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不是心理现象,心理学具有推论性质而不具备描述性。 3.缺陷:内省方法具有哲学思辨的痕迹,研究范围过窄。 3.内省的弊端:1)只分析内省心理上的感受,而不分析其感受的意义。如:“红的”。2)内省经验不一致。3)内省的经验与原来的意向不同。4)只能在具有意识的人身上使用。 刺激错误:铁钦纳指误以刺激为感觉,亦不观察心理过程自身,而观察刺激物及意义。 意向心理学:布伦塔诺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 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 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 定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史复习重点

心理学重点 诸论 1、心理发展动力 主要是指隐藏在心理学背后的、推动心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各种因素或力量,在心理学史上主要存在“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两种基本观点。 2、时代精神说 强调其他科学(如哲学、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进步等所蕴涵着的时代精神,认为这些因素决定着心理学家的某些观念是否会被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 3、伟人说 一切进步和变化都是直接由指引和改变了历史进程的独特的“伟人”的意志与力量决定的。 4、结合“时代精神说”与“伟人说”两种基本观点,谈谈你对心理学发展动力的看法。 ⑴概念:“伟人说”:一切进步和变化都是直接由指引和改变了历史进程的独特的“伟人”的意志与力量决定的。 “时代精神说”:强调其他科学(如哲学、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进步等所蕴涵着的时代精神,认为这些因素决定着心理学家的某些观念是否会被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 “心理发展动力”:主要是指隐藏在心理学背后的、推动心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各种因素或力量,在心理学史上主要存在“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两种基本观点。 ⑵影响:“时代精神说”:时代精神会决定哪些思想成为潮流,而另一些思想将最终消亡。一种理论、一个学派的流行,不一定使它比其他理论更正确。而往往是因为它比其他理论更合潮流、更为时尚。 “伟人说”:没有伟人,就不是一部完整的心理学史,在伟大人物从事的领域,只要他们还活着,这个学派就得以他们为正统。伟人不只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他们也能暂时阻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⑶不同点:推动心理学发展与进步的主体不同,伟人说是有过重大影响的人伟人,时代精神说是整个社会时代背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