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犯罪学

自考犯罪学

自考犯罪学
自考犯罪学

犯罪的起伏律:是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的发展变化。

犯罪的消长律:是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犯罪的辐射律:是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狭义的犯罪学: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

律的科学。

广义的犯罪学:研究犯罪对象、犯罪原因及

犯罪预防和控制的学科。

狭义犯罪与广义犯罪学之间比较:关系:二者是包含关系。狭义犯罪学是指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犯罪发生的原因,它的知识体系包括犯罪学的基本问题和理论,犯罪原因研究和理论;广义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犯罪控制的学科,不仅涵盖了狭义犯罪学,而且还包括控制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犯罪研究对象: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

对策

犯罪现象:犯罪事件的发展、变化中外部形

态和联系。两个视角:犯罪事件和全部或部

分犯罪事件的集合体。

犯罪原因:增加犯罪发生概率的各种实物或

现象。

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

犯罪。是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有效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犯罪控制:国家专门机构在犯罪行为发生后

或过程中采取的把犯罪数量和犯罪质量限制

在社会所容忍的正常范围内的强制性手段。

犯罪预防:为消除犯罪原因和条件,防止和

减少犯罪发生而事前采取的社会性和专门性

的综合性措施。

犯罪学研究意义:认识犯罪;指导刑事政策;促进刑事司法体系的变革与发展;推动犯罪

预防与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犯罪学的科学性质与地位:犯罪学属于“正

题法则”的学科:三个特征:探求规律使

用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次只研究很少变

量的倾向。犯罪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犯

罪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区别:一是研究目

的不同,刑法的目的是预防犯罪保护法益,

从而正确制定和适用刑法;犯罪学目的是有

预防犯罪,是从法律之外的更宏观的是社会

角度去研究犯罪的学科,更重视社会实际问

题的接解决。二是研究对象不同,刑法学研

究的是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而犯罪学主要研究犯罪现象、犯罪规律、犯罪原因以及其犯罪对策。三是研究方法不同,刑法学主要采取的是规范分析的方法,

而犯罪学主要采取的是事实分析法。联系:

犯罪学研究为刑事科学研究提供素材与经验

性证据,犯罪学推动刑法学的变革与完善;

刑法学研究为犯罪学研究明确重点。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二者研究对象

---犯罪的概念是一致的;犯罪学对犯罪的

认识是形势政策学研究的基础;从预防犯罪

的角度来看,犯罪学研究内容较刑事政策学

广泛。

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联系:首先,二者

起源是分不开的;研究内容是相同的,犯罪

是一种反社会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

象,是犯罪学和社会学共同内容和主题;研

究方法一致,社会学研究方法是犯罪学研究

的重要方法。区别: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

究内容的广度远远大于犯罪学;犯罪学对犯

罪现象的研究深度大于社会学对犯罪问题的

研究。

刑事古典学派:时代背景,18前世纪欧洲的

“黑暗时代”,宗教神学主义色彩浓厚,18

世纪后,启蒙思想和学说兴起,,社会契约

论和理性思想逐渐受重视;思想基础,理性

主义思潮下,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民主、自

由思想深入人心,个人、自由主义广泛流行,

人们对残存的酷刑进行了猛烈批判。影响:

刑事古典学派的理论观点和体系作为启蒙运

动的产物,其所主张的树立合理主义,功利

主义的刑罚观,主张消除不合理的、非人道

的犯罪人处遇制度等思想,对西方国家的刑

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贝卡利亚:贝卡利亚是18世纪意大利著名

的法学家,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和最重要

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其著名的代表著作《论

犯罪与刑罚》,对后世的犯罪和刑罚理论与

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犯罪研究史上占

有重要的地位。

边沁:英国著名的功利主义哲学家、法学家、

古典犯罪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

法律思想史和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学说对19世纪以后的刑事立法、刑事司

法及犯罪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意志自由论:主张犯罪是人基于自由意志而

理性选择的结果

行为中心论:由于人们都有同等的意志自由,

人们主客观条件是完全平等的,因而判处刑

罚必须以客观表现出来的犯罪行为作为标准。

报应刑论:罪从刑生,无罪无刑,罪是因,

刑是果。

犯罪预防论:通过实施刑罚对犯罪人进行报

应的同时,也达到一般预防的目的,起到了

预防犯罪的效果。

龙勃罗梭:意大利著名精神病学家、法医学

者和犯罪学家,长期以犯人为对象进行解剖

学和人类学研究,于1876年发表了《犯罪

人论》。他是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被视

为犯罪学的鼻祖。他提出了天生犯罪人论及

刑罚目的在于防卫的预防观。

天生犯罪人论:认为犯罪人是出生在文明时

代的野蛮人,其生物特征决定了他们从出生

时起就具有原始野蛮人的心里以及行为特征。

加洛法洛:意大利法学家、犯罪学家龙勃罗

梭的学生,实证派犯罪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885年发表代表作《犯罪学》,提出自然犯

罪的概念及与之相适应的犯罪预防观。

李斯特:李斯特是德国著名的刑法学家、犯

罪学家,他对影响犯罪的社会因素的研究成

果丰富,对其后的犯罪学理论有着重要的影

响。

简述刑事古典学派和犯罪实证学派的主要犯

罪学理论观点评析:刑事古典学派:a 意志

自由论,其关于犯罪原因的分析都建立在

“意志自由论”的基础上 b 行为中心论 c

报应刑论 d犯罪预防论评析:刑事古典学派

的理论观点和体系作为启蒙运动的产物,其

所主张的树立合理主义,功利主义的刑罚观,

主张消除不合理的、非人道的犯罪人处遇制

度等思想,对西方国家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

法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证犯罪学派 a 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 b

批判刑事古典学派的“自由意志论” c主张

刑罚制度改革 d主张刑罚外探索犯罪预防、

矫正罪犯的措施

简述20世纪后的当代犯罪呈现的特点评析:

1、犯罪学研究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多元

的景象 2、犯罪社会理论成为犯罪学研究的

主流(a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成为犯罪学研究

的主要方法 b 社会原因被视为犯罪的主要

原因 c 犯罪的社会预防成为犯罪对策的核

心内容) 3、犯罪预防理论得到更多的研

究 4、青少年犯罪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

问题 5、犯罪被害人的研究拓展了犯罪学

研究深度和广度 6、犯罪学研究的国际交流

与合作日益密切

简述新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的犯罪形

式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特点:1、马克思主

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论研究犯罪

问题 2、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发展和丰富

社会主义犯罪学理论3、将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犯罪学研究的根

本任务4 、广泛开展了犯罪学理论的国际交

流和合作5、及时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实

践,为预防和治理犯罪服务6、犯罪学研究

方法的运用得以进一步改进

中国成立后犯罪状况:1、1949-1954。第一

次犯罪高峰的特点:1、犯罪类型主要是政

治性犯罪 2、犯罪主体是旧社会的反动遗留

势力 3、年龄偏大,中老年为主。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思辨研究和实证研

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探

索性研究具体步骤和方法:选题、研究设

计、资料收集、资料处理和分析、撰写研究

报告。

社会学中犯罪行为:违反社会规范并损害社

会秩序,应当受到规范处罚的行为。

刑罚学中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违反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学中犯罪行为:那些具有一定社会危害

性的、需要采取强制或者其他有效措施进行

惩治、控制、矫正及防范的反社会行为。

暴力犯罪:是强调犯罪手段的一种犯罪行为类型,其主要特征是行为人对受害者使用武力或使用武力威胁。

财产犯罪:以非法占有、挪用或者毁坏公私财物为目的的犯罪行为。

经济犯罪: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破坏经济运行秩序的犯罪行为。

无被害人犯罪:以行为各方自愿同意或都积极参与为特征的犯罪类型。

恐怖主义犯罪: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

犯罪人:实施了严重的危害社会行为,依刑事法律及规定应被采取矫正措施的人。

犯罪人的社会科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家庭情况、居住区域、人际关系。犯罪人的心里学特征:犯罪人需特征,指犯罪人在需要结构、需要内容上表现出来的特性;犯罪人的人生观特征,犯罪人对人生态度、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基本看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犯罪人的认知能力特征,在认知水平和认知协调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犯罪人的情感反应特征;犯罪人的意志力特征。

犯罪行为产生的环境影响:家庭环境,一是通过个体人格的形成过程给予的影响,二是个体生活产生的直接影响;学校环境,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不良,学校周边不良,学校教育失误;社区环境,社区文化影响,社区内人际关系影响,社区环境影响;职业环境,职业环境中有可利用资源或机会,职业环境中人际关系障碍可能影响犯罪。

犯罪现象: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是一种社会现象。

犯罪现象的内容:犯罪状况,定时空的范围犯罪的发生量及其比率、类型、危害程度、时空分布以及犯罪人的构成状况;犯罪特点,犯罪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犯罪和犯罪人的特殊性和共性;犯罪规律,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犯罪变化发展的一般趋势或必然趋势。

犯罪现象的特性:阶级性、历史性、社会性以及社会危害性、法律性、文化性、时间性、空间性

犯罪暗数:虽以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中国成立后犯罪状况: 1949-1954,一次犯罪高峰的特点:1、犯罪类型主要是政治性犯罪 2、犯罪主体是旧社会的反动遗留势力3、年龄偏大,中老年为主;955-1958,我国出现治安良好的盛世景象;1959-1961,第二个刑事犯罪高峰点:1、犯罪案件数量和当时的经济形式密切相关2、犯罪类型多是侵财犯罪3、主体以新滋生的犯罪分子为主体4、流串犯罪增多。1966-1976,第三个犯罪高峰特点:犯罪“合法”公开进行,刑事犯罪和政治动乱交织在一起,流氓犯罪活动猖獗,青少年犯罪增加。改革开放后犯罪现象的主要规律:1、犯罪

数量持续增长 2、犯罪结构比以往发生重大

变化,新型犯罪不断出现 3、犯罪主体发生

重大变化 4、犯罪手段发生重大变化 5、地

理分格局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我国犯罪增长的主要因素:1社会

和政治因素:社会转型、政治体制弊端、政

策失误 2、经济因素:新旧体制转化的真空

和漏洞、分配不公,贫富分化,犯罪诱因增

多,“权贵资本主义”的形成与中国“结构

性紧张” 3、文化教育因素:文化市场管理

失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问题4个人因

素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冲突,心里制约因素

缺失,价值观的蜕变

犯罪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

害的承受者或潜在承受者。

被害人的分类:被害人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有

无责任,分为无责性被害人与有责性被害人;

被害人是否已遭受侵害或承担了被害后果,

分为既然被害人和潜在被害人;被害人是否

具有被害性,分为机会性被害人和状态性被

害人;被害人是否是犯罪行为和被害后果的

直接承受者,分为直接被害人和间接被害人;

被害人的人格特征,轻浮型疏忽型轻信型暴

躁型怯懦型贪婪型纵欲型孤独型抑郁型等

犯罪被害人研究意义:有助于犯罪黑数问题

的解决;有助于完整掌握犯罪现象;有助于

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犯罪原因;有助于促进刑

事司法的发展;有助于犯罪预防的有效展开

被害现象:是指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被害人。

被害事件所表现出的,与犯罪发生有关的外

部形态和联系的总和、概括与抽象

被害后果:是指被害人由于犯罪行为所遭受

的损失和引发的反应。

被害人的精神损害:是指因犯罪行为所造成

的精神利益损失,包括隐私权,姓名权、肖

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人格权以及心理健

康权。

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指由于犯罪行为所导

致的被害人直接或间接地财物损失

PTSD:是一种对超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的反

复回忆而引起的临床表现害怕、无助、恐惧

感的精神障碍,伴有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

的刺激性行为。

共同被害:因同一犯罪使广泛的不特定的被

害人遭受侵害现象。

被害反映: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后常见的

心里活动和行为。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是指被害人与

犯罪人相互影响,互相作用,使得犯罪得以

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互动模式:可

利用的被害人模式、被害人推动模式、冲突

模式、斯德哥尔摩模式。

防卫过当型:被害人所采取的防卫过当行为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严重损害后果时,

被害人与犯罪人发生角色互换

双重角色型: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行为人同

时兼具犯罪人、被害人双重角色,最终的角

色取决于犯罪结果的转换形式。

暴力循环型(代际转换):暴力行为在代际

之间的循环,即在成长早期受到暴力及其他

形式虐待个体,在成人后也具有暴力倾向或

虐待他人的现象。

堕落型的角色转换:是指被害人在受到犯罪

侵害后,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为犯罪人的

转换形式。

被害性:是从被害人的角度表示导致犯罪发

生的因素和总称

相对自由意志论:人的自由意志并非绝对相

同,个人的意志自由在某些情况下会受到限

制。

生活暴露理论:核心概念是生活方式日常

活动理论:社会中总存在实施掠夺犯罪的潜

在犯罪人,他的发生与人类的日常活动密切

相关被害人化理论:个体、法人遭受犯罪

行为侵害,继而被害后果不断恶化的过程。

理性选择理论:是犯罪古典学派的功利主义

观点,人类行为是理性行为,避苦求乐是人

类的一条基本生存规律的一种复归。

犯罪生物学理论:是对有关犯罪人的生物学

特征与其犯罪行为关系的理论学说的总称

犯罪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犯罪心理的学科,

特别是人格、精神状态、道德发展、智力与

犯罪关系。

犯罪社会学:是指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

究犯罪问题的学说及理论观点的总称。核心

是解决解释犯罪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犯罪的刑事对策:1、刑事惩罚对策:是指

国家机关运用刑事法律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一

切手段、方法和措施。 2、犯罪社会预防对

策的概念:是指国家或社会为减少犯罪产生

的原因和条件,而制定的一系列防控犯罪的

公共对策和社会对策。

刑事惩罚对策与犯罪社会预防对策的联系与

区别:联系:制定的主体基本相同,都是国

家、政府或执政党;实施所依靠的强制力相

同,都依靠国家的强制力。区别:核心不同,

刑事惩罚对策的核心是设定合理的刑罚目的、

发挥刑罚的功能,从而预防犯罪,防卫社会;

社会对策消除和削弱形成人的消极个性的引

起犯罪的原因、条件、因素,从而防止、减

少和根除犯罪;内容范围不同,刑惩对策主

要有刑事立法对策、刑事司法对策和刑事执

行对策;社预对策范围很广;运用手段不同:

刑惩对策手段采用刑罚的手段,社预对策很

广,几乎涵盖了法律之外的各个领域;与刑

事法律关系不同:刑惩对策是统一不可分割

的,与社预无直接关系。

刑事立法对策:刑事立法领域发挥的刑事对

策,主要指刑罚对策。

刑罚:国家为了防止犯罪行为的侵犯,由人

民法院根据刑法规定,对犯罪人适用的建立

在剥夺性痛苦基础上的最严厉的强制措施。

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

刑。功能:限制、消除在此犯罪的条件、

个别威慑、教育感化、一般威慑、法制教育、

安抚补偿、强化规范意识功能。目的是预防

犯罪。

保安处分:是指以特殊预防为目的,以人生危险性为适用基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特定人所采用的,以矫正、感化、医疗等方法,改善适用对象,预防犯罪的特殊措施。分为人的保安处分(监禁性和非监禁性)和财产的保安处分(没收物品,善行保证等)

保安处分与刑罚的联系:前者是以预防未然犯罪为其主要功能,主要适用于对刑罚反应迟钝或者没有刑罚感受能力之人或着么有严重危害性的初犯,刑罚是指国家为了防止犯罪行为的侵犯,由人民法院根据刑法规定,对犯罪人适用的建立在剥夺性痛苦基础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措施。

保安处分与行政制裁措施的区别:1、适用的对象不同,前者用于已经犯过罪的人,或具有严重的人身危险性的初犯;后者只能用于轻微的不构成犯罪的危害行为的实施者。2、目的不同,前者在于预防犯罪,保卫社会,后者虽也有,但主要是纠正轻微违法行为。3、使用条件不同:前者用于涉及处理有关当事人的重大权利,在适用时要求很严格,后者则权利不那么大,实用程序没那么复杂

刑事司法对策:在刑事司法领域发挥作用的刑事对策,主要包括刑事侦查对策、刑事起诉对策和刑事审判对策。

保安处分的适用对象: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特殊危险者、刑罚不适用者、未成年人

刑事司法对策内容:1、重证据、重调查,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2、少捕政策3、实事求是,有错必纠4、“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刑事司法对策的主要范畴:1.确立合法的刑事诉讼理论。2.保证侦查的合理性。3.增强量刑的合理性。4允许并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实现个别公正。

刑事执行对策:在刑事执行领域发挥作用的刑事政策。主要内容:1.死刑执行政策。2.监禁刑执行政策。3.非监禁刑执行政策。

罪犯矫正:是指纠正或改变罪犯的不良习惯和心理缺陷的行为

社区矫正:是指将罪犯放在社区里,遵循社会管理规律,运用社会的工作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其融入社会,从而降低犯罪率,促进社会长期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西方国家罪犯矫正的特征:1、监控手段的科技化 2、矫正机构的民营化3、处遇方式的社会化,矫正模式的社会化

外国监狱矫正的方法:分类矫正、管理矫正、激励矫正、教育矫正、心理矫正、宗教矫正

我国监狱罪犯矫正的方法:1、管理矫正,管理在矫正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教育矫正 3、劳动矫正 4、心理矫正

罪犯矫正的原则:1人道化原则 2、个别化原则 3、教育化原则 4、社会化原则外国监狱犯罪矫正的方法:分类矫正、管理

矫正、激励矫正、教育矫正、心里矫正、宗

教矫正、劳动矫正。我国:管理矫正、教育

矫正、劳动矫正、心里矫正

犯罪预防:是指为消除各种犯罪原因和条件,

动用一切社会力量而采取的防止和减少犯罪

发生的综合防治措施。

犯罪预防的意义:有利于避免和减少犯罪给

社会造成的损害;是社会稳定根本性措施;

是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

犯罪预防的可行性:1、犯罪学的发展为犯

罪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2、现代科学技术的

发展与进步为犯罪预防提供了手段与方法 3、

犯罪预防的实践为犯罪预防提供了丰富的经

验 4、人们对犯罪预防的日益重视为犯罪预

防战略和措施的实施的效果提供了保障 5、

国际合作与交流为犯罪预防提供了有利条件

犯罪预防的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成本-效

益原则、科学决策原则、系统性和整体性原

则、法制化与规范化原则、预防为主原则、

人权保障原则

简述美国三级犯罪预防理论:第一层次理论

(犯罪动机):环境设计、邻里照看、一般

威慑、私人保安、就犯罪预防进行的教育。

第二层次的理论:对已经表现出犯罪征兆并

采取预防其犯罪的措施第三层次理论:针

对已然犯罪人,预防他们重新犯罪,逮捕、

起诉、监禁、起诉、治疗和矫正等活动。

情境犯罪预防理论:是指通过管理、设计、

等方式,建立一种特定预防犯罪环境,在犯

罪易发区或高发区,通过减少犯罪之机会而

预防犯罪

情景预防的措施:1、增大犯罪代价(目标

加固、人口控制、转移犯罪人、控制和管理

犯罪工具和装置) 2、增加犯罪的风险(正

式监督、自然监督、雇员监督) 3、减少犯

罪的收益(移走潜在的犯罪目标、财产标志

法、转移犯罪的诱因、建立规章制度)。其

关键是通过环境设计和管理抑制潜在犯罪人

的犯罪之决断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人防:是指犯罪预防主体组织人力、发动群

众为犯罪预防采取的相应措施。

物防:是专指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却犯罪实

施所进行的犯罪预防。

技防:是利用光学声学化学电子学等学

科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防范犯罪的措施和方

堵塞性预防:是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实

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

在萌芽阶段一种预防方法

改造型预防: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执行刑罚

过程中,为转变罪犯的思想,矫治罪犯和劳

教、少教人员的恶习,使之成为新人的带有

强制性的活动

惩戒性的预防:是指针对犯罪分子和有前科

劣迹,露出犯罪行迹的人所采取的刑罚或其

他惩戒性的预防,以达到警戒不稳定分子。

震慑潜在犯罪人,使其消除犯罪意念的目的。

控制性预防:对有不良行为和处于违法犯罪

边缘、具有犯罪危险性的社会成员采取的管

束性措施。

实证学派的预防理论:1、社会防卫论2、刑

罚的个别化3、刑罚的替代性措施、最好的

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英国的预防实践:1、强调个人责任2、控制

反社会行为3、加强部门合作4、严厉打击

重点人员5、推行情境预防6、引入风险管

理模式

美国的预防实践:1、增加街面警力2、实施

社区警务3、从法律和刑事政策上严惩犯罪

4、控制枪支

5、投入巨资,预防犯罪

6、运

用科学技术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

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其含义:在各级党

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社会

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各部门协调一

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

的、文化的、教育等多种手段,整顿社会治

安,打击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

境。其基本原则:1、“打防结合,预防为主”

的方针 2、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

则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

原则 4、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其目标和任务:

最终目标: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现

象,使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保

持国家长治久安。其手段:政治手段、

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

教育手段,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

6、其工作范围:打击,是控制犯罪的直接

途径、防范,是消除或减少犯罪原因的直

接途径,是治本的基本手段、教育、管理,

加强各方面的行政工作、建设,加强基层建

设和制度建设、改造,改造是教育。挽救,

防止重新罪犯的特殊预防工作。

2018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犯罪学(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235)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犯罪学自考单选题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 A ) A.托皮纳尔 B.贝卡利亚 C.费尔巴哈 D.加罗法洛 2.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以色列律师( D ) A.汉斯·冯·亨蒂 B.施奈德 C.艾连·伯修 D.门德尔松 3.犯罪的产生与国家、法律紧密相连,表明了犯罪具有(C ) A.社会性 B.稳定性 C.阶级性 D.普遍性 4.1956—1965年我国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C ) A.犯罪数量剧增 B.发案率高 C.反革命犯罪减少 D.中老年犯罪逐渐增多 5.挫折攻击论认为挫折攻击是一种( B ) A.正常性反应 B.侵犯性反映 C.异常性反应 D.变态性反应 6.犯罪学研究表明,失业与犯罪之间( A ) A.呈正相关关系 B.无关系 C.有一定关系 D.呈负相关关系 7.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最多的犯罪种类是( B ) A.高技术犯罪 B.暴力犯罪 C.经济犯罪 D.有组织犯罪 8.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介被称为( C ) A.犯罪条件 B.犯罪空间 C.犯罪工具 D.犯罪时间 9.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被害人与( D ) A.既然被害人 B.潜在被害人 C.复合被害人 D.状态性被害人 10.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D ) A.疏导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 C.惩戒性预防 D.重点预防 11.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综合治理具体内容之间辩证关系的原则是( A ) A.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B.谁主管谁负责 C.属地管理 D.系统实施 12.改变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防患于未然的预防主张是( A ) A.罪前预防 B.罪中预防 C.罪后预防 D.罪中和罪后预防 13.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 D ) A.塞林 B.萨瑟兰 C.塔尔德 D.坦嫩鲍姆 14.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 B )

1月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是有关犯罪学学科性质的几种学术观点,其中多数人所赞同的并为教材所认可的观点是( ) A.法学观点 B.生物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多学科交叉的(独立的)综合性观点 2.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贝卡利亚 D.边沁 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行为是否为犯罪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认定,表明犯罪具有( ) A.社会性的属性 B.阶级性的属性 C.相对性的属性 D.随意性的属性 4.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 ) A.西南倾斜现象 B.东北倾斜现象 C.西北倾斜现象 D.东南倾斜现象 5.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 ) A.研究犯罪动态 B.研究犯罪工具 C.研究犯罪构成 D.解释犯罪原因 6.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对犯罪的作用一般是( ) A.直接的 B.事先的 C.被动的 D.间接的 7.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导致了个体犯罪欲念的( ) A.缓解 B.分化 C.扩张 D.收缩 8.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相关因素的是( ) A.气压 B.空间 C.工具 D.引起犯罪的现象 1

9.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 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 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 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 10.短期犯罪预测的预测时段一般是指( ) A.1—2年 B.3—4年 C.4—5年 D.5年以上 11.教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中的( ) A.临时性措施 B.战术性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被动性措施 12.人民调解委员会任期为( )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13.保罗·费尔巴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犯罪预防理论是( ) A.社区参与论 B.环境预防论 C.心理强制论 D.被害预防论 14.在下列方法中属于收集犯罪资料常用方法的是( ) A.问卷法 B.比较法 C.统计法 D.分析法 15.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经济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物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6.在我国犯罪数量统计一般( ) A.以实际发生案件数为主 B.以警方统计为主 C.以检察院统计为主 D.以法院最终判决数为主 17.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 A.犯罪率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明数 18.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 ) A.1950—1955年 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 D.改革开放之后 2

全国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试题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 A.刑事侦查学 B.刑法学 C.犯罪学 D.罪犯矫正学 2.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3.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 A.消除犯罪条件 B.鉴别犯罪人 C.消除贫困 D.严密立法 4.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环境学 B.犯罪经济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社会学 5.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 D.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6.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胡顿 7.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 A.直接访谈 B.间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 D.非结构性访谈 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 A.财产矛盾

C.社会分工 D.私有制 9.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 A.恒比定律 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 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 ) A.起伏律 B.消长律 C.辐射律 D.因果律 1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中后期 C.80年代初期 D.2000年以后 12.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 ) A.冲动性 B.冷静性 C.有同情心 D.好奇性 13.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 ) A.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 B.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C.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 D.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14.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15.犯罪动机是( ) A.犯罪的直接原因 B.犯罪的条件 C.犯罪的相关因素 D.犯罪的根源 16.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 ) A.犯罪意识 B.犯罪工具 C.犯罪时间 D.犯罪对象 17.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10、由美国司法部出版的犯罪统计资料是 A.《统一犯罪报告》 B.《全国犯罪被害调查》 C.《犯罪白皮书》 D.《杀人犯罪补充报告》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人的社会学特征是 A.犯罪人的人生观 B.犯罪人的认知能力 C.犯罪人的社会地位 D.犯罪人的需要 12、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人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A.以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分为常态犯罪人和病态犯罪人 B.以情绪状态为标准,分为预谋犯罪人和激情犯罪人 C.以反社会程度为标准,分为初犯、偶犯、累犯、惯犯、职业犯 D.以组织形式为标准,分为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 13、犯罪现象流量、流向的一般运动过程体现的是 A.犯罪规律 B.犯罪状况 C.犯罪特点 D.犯罪属性 14、我国犯罪结构存在着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犯罪类型结构中,比较突出的犯罪类型是 A.侵财型 B.侵犯人身权利 C.暴力型 D.聚众型 15、以下选项中,一个国家内决定犯罪区域分布状态的是 A.个体因素作用的结果 B.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C.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 D.社会与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16、一定地域的年度内刑事发案数与年均总人口数之比,称为 A.犯罪数 B.发案率 C.犯罪明数 D.犯罪暗数 17、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犯罪高峰出现在 A.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B. “十年动乱”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改革开放攻坚期 18、由犯罪统计“漏斗效应”所致,统计数据与实际数量最接近的部门是 A.警方 B.公诉机关 C.审判机关 D.监狱 19、对犯罪学中的被害人概念阐述错误的是 A.本概念中的犯罪是指刑事犯罪 B.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损失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C.被害人既可能是已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者,也可能是尚未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但具备被害性者 D.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 20、当代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 A.性恶论 B.自然犯罪论 C.相对自由意志论 D.理性选择理论 21、犯罪生物学理论中,体质生物学的代表性研究是 A.犯罪家族研究 B.染色体异常研究 C.孪生子犯罪行为研究 D.体型与犯罪研究 22、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人在受到挫折后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反应类型是 A.内罚性反应 B.外罚性反应 C.无罚反应 D.过罚反应 23、对西方犯罪学影响巨大,被视为现代犯罪学理论基础的是迪尔凯姆的 A.犯罪生态学理论 B.紧张理论 C.控制理论 D.失范理论 24、社会控制理论的假定是 A.社会中存在自己所鼓励的文化目标并提供实现这种文化目标的合法手段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犯罪学(一)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试题犯罪学(一)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以下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属于微观性预防的是() A. 倡导主文化 B. 克服社会弊端 C. 提高家庭结构的合理性 D.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在下列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不属于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是() A. 搭建自行车棚 B. 开展就业指导 C. 加强旅馆业的管理 D. 被害预防 3.在下列措施中,属于美国三级犯罪预防理论第一层次的有() A. 转处 B. 通过旅游、运动等方式改造青少年 C. 刑罚预防 D. 邻里照看 4.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分析社会治安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治安应达到的要求,是社会治安治理的() A. 最终目标 B. 战略目标 C. 阶段性目标 D. 长期目标 5.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措施属于() A. 罪前预防 B. 罪中预防 C. 罪后预防 D. 重点预防 6.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是() A. 犯罪预防 B. 犯罪控制 1

C. 打击犯罪 D. 改造罪犯 7.在犯罪研究中,凡是两个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变动方向同增同减的,叫做() A. 先行关系 B. 后行关系 C. 逆相关关系 D. 顺相关关系 8.犯罪意向调查推测的对象是() A. 被害人的亲属 B. 犯罪人的邻居 C. 公安人员 D. 具有犯罪倾向者 9.根据损失与犯罪行为的关联程度,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可以分为() A. 货币损失和实物损失 B.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C. 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 D. 身体创伤和精神创伤 10.没有固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和居无定所的被害人是() A. 孤独型被害人 B. 挫折型被害人 C. 职业型被害人 D. 流动型被害人 11.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率最高、犯罪行为最集中的年龄阶段被称为() A. 初犯年龄 B. 累犯年龄 C. 差别年龄 D. 高峰年龄 12.犯罪人犯罪意识的外化表现是() A. 犯罪心理 B. 犯罪现象 C. 犯罪行为 D. 犯罪动机 13.支配犯罪行为发生的是() A. 生理病变 B. 生理异常 C. 犯罪动机 D. 潜意识 14.体格性格分型说是西方犯罪学者提出来的() A. 犯罪遗传生物学观点 B. 犯罪体质生物学观点 C. 犯罪心理学观点 D. 犯罪精神病学观点 15.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严打”是在() 2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广义犯罪学和狭义犯罪学之争实质上是犯罪学() A.研究方法之争 B.研究目的之争 C.研究对象范围之争 D.研究手段和形式之争 2.对犯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一门成体系的学科,犯罪学的历史有() A.200余年 B.100余年 C.50余年 D.20余年 3.借助医学、精神病学、生物学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科学诊断、检测手段,获取特定研究对象的生理、病理指标,揭示其与犯罪之关系的方法是() A.临床诊断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文献法 4.古典犯罪学派的创始人是() A.洛克 B.菲利 C.贝卡利亚 D.萨瑟兰 5.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现象的特殊性称为() A.犯罪现象的属性 B.犯罪规律 C.犯罪的基本状况 D.犯罪特点 6.加罗法洛在犯罪的分类中提出的概念是() A.自然犯罪 B.未成年人犯罪 C.女性犯罪 D.暴力犯罪 7.菲利在《犯罪社会学》一书中,提出了() A.改造自然的主张 B.改变人的观念的主张 C.改良社会的主张 D.改变时空条件的主张 8.目前,世界各国犯罪的高发年龄期为() A.儿童期 B.青少年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9.特定的社会变迁与经济进程对不同制度国家的犯罪现象() A.没有影响 B.起抑制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发生相同或相似的影响作用 10.要有效的发挥思想文化在抑制犯罪动机中的作用,就必须() A.引导亚文化 B.遏制亚文化 C.消灭亚文化 D.发展亚文化 11.改革开放后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的新态势是() A.向北部倾斜 B.向西部倾斜 第 1 页

2007年1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预防犯罪 D.学科建设 2.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 A.事实分析法 B.规范分析法 C.法律论证法 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 3.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 A.法学观点 B.心理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独立的综合性学科观点 4.“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 A.孔德 B.托皮纳尔 C.塔尔德 D.加罗法洛 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犯罪的心理预防 B.犯罪的社会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 6.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 A.法律 B.犯罪人的自由意志 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D.刑罚 7.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 A.被害人 B.刑罚 C.犯罪情境 D.犯罪人 8.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在对芝加哥地区的犯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A.同心圆说 B.犯罪饱和说 C.犯罪的生物遗传说 D.模仿论

9.依据影响某一结果的一种或几种因素以及它们影响的程度来主观判断抽取样本数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 A.配额抽样 B.判断抽样 C.等距抽样 D.随机抽样 10.犯罪学对事物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被称为() A.解释性分析 B.描述性分析 C.横向比较分析 D.纵向比较分析 11.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 A.立案率 B.破案率 C.人犯率 D.犯罪率 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已举报而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A.发案数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恒比数 13.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 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 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 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 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 14.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 A.正在提高 B.正在降低 C.没有变化 D.变化不定 15.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A.违法性 B.社会性 C.形式多样性 D.社会危害性 16.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 A.纽带作用 B.辅助作用 C.核心作用 D.基础作用 17.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A.思想体系 B.组织体系 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 18.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 A.天生犯罪人论 B.人种论 C.亚文化论 D.差异交往论

【自考真题】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10、由美国司法部出版的犯罪统计资料是 A.《统一犯罪报告》 B.《全国犯罪被害调查》 C.《犯罪白皮书》 D.《杀人犯罪补充报告》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人的社会学特征是 A.犯罪人的人生观 B.犯罪人的认知能力 C.犯罪人的社会地位 D.犯罪人的需要 12、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人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A.以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分为常态犯罪人和病态犯罪人

1月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考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学科性质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是一门( ) A.规范性科学 B.事实性或陈述性科学 C.理论性科学 D.形式性科学 2.在分析犯罪原因时,龙勃罗梭认为气候( ) A.会影响犯罪 B.不会影响犯罪 C.决定犯罪的产生 D.仅对犯罪的数量有影响 3.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 A.犯罪的社会预防 B.犯罪的心理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 4.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 ) A.发展经济 B.制定法律 C.改善教育 D.奖励美德 5.加罗法洛赞成“天生犯罪人论”,提出了( ) A.犯罪原因三元论 B.自然犯罪的概念 C.同心圆说 D.犯罪饱和法则 6.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是( ) 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 B.边沁学说的核心 C.费尔巴哈学说的核心 D.萨瑟兰学说的核心 7.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 ) A.犯罪率 B.犯罪现象 C.犯罪行为 D.犯罪明数 8.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犯罪区域分布取决于(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1

C.犯罪人的因素 D.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 9.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综合性 D.主观性 10.犯罪学对事物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被称为( ) A.横向比较分析 B.纵向比较分析 C.描述性分析 D.解释性分析 11.在犯罪数量统计方面,犯罪学常用的指标是( ) A.发案数 B.立案数 C.判决数 D.犯罪明数与犯罪暗数之和 12.在我国的犯罪数量统计中,公安机关的立案数约占全部立案数的( ) A.45% B.65% C.75% D.90% 13.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犯罪具有( ) A.阶级性 B.相对性 C.社会性 D.政治性 14.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是指( ) A.1950~1955年 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 D.改革开放以后的时期 15.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 ) A.体格性格分型说 B.模仿论 C.中性化说 D.智能低下理论 16.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 A.内容体系 B.组织体系 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 17.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犯罪现象为中心,与一切犯罪现象都发生联系的因素组类是 ( ) A.犯罪情境 B.犯罪的一般原因 C.犯罪的具体原因 D.犯罪根源 18.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 ) 2

犯罪学(一)自考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犯罪学:P2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6、犯罪组织形式:P84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 7、犯罪方式:P84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13、犯罪的辐射率:P116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14、犯罪人:P117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P136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P138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19、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 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 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 力关系的称谓。 20、亚文化:P173是小于主文 化的局部文化与特定人群的文 化。 21、犯罪根源:P146指犯罪现 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的终 极原因。 22、犯罪因素:P148指可能引 起犯罪行为产生的一切基本要 素。 23、犯罪动机:P208指引起和 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 在起因,是个人所具有的实施犯 罪行为的决意和根据。 24、犯罪被害现象:P228指在 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被害人、被 害事件所表现出的与犯罪发生 有关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25、被害的诱发性:P228指被 害人由于自身的刺激行为而招 致犯罪人实施犯罪侵害的驱动 性。 26、被害的易感性:P228指被 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犯 罪人的诱导,成为犯罪人选择为 侵害对象的特性。 27、被害的受容性:P228指被 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 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 28、犯罪预测:P252指利用预 测学的原理和技术,根据历史和 现实犯罪的形势及影响因素,对 未来可能发生的犯罪状况、原 因、条件、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 行科学的测定。 29、犯罪预防:P280指综合多 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 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 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 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 系。 30、人防:P290指犯罪预防主 体组织人力、发动群众为犯罪预 防采取的相应措施。 31、技防:P291是利用技术设 施预防犯罪发生的一种手段。 32、物防:P290指采用物质装 置用以阻却犯罪实施所进行的 犯罪预防。 33、重点预防:P289是抓主要 矛盾的预防方法。 34、一般预防:P288一般预防 的对象是普通的社会成员,尤其 要指向可能接受犯罪影响的潜 在犯罪人。 35、特殊预防:P289指采用专 门措施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制 止、制约、遏制犯罪的举措。 36、犯罪中预防:P288是犯罪 预防的应急措施,即在犯罪已经 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 便于犯罪的停止,预防犯罪后果 的发生。 37、输导性预防:P291是对有 犯罪倾向的风险偏好者,通过教 育、劝导和帮助,疏缓和排解他 们的郁闷、仇恨、偏激情绪,帮 助他们消除困难和挫折感,促使 他们消除犯罪意念,从而达到预 防犯罪的目的。 38、堵塞性预防:P292是通过 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 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 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一种预防 犯罪方法。 39、控制性预防:P292是对有 不良行为和处于违法犯罪边缘、 具有犯罪危险性的社会成员采 取的管束性措施。 40、情境犯罪预防:P314是一 种预防犯罪的形势,它通过管 理、设计等方式,建立一种特定 的预防犯罪环境,在犯罪易发区 或高发区,通过减少犯罪机会而 预防犯罪。 41、犯罪饱和法则:P43犯罪的 发生率受一定的法则支配。 二、简答题 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 2、犯罪学的作用是什么? (1)认识犯罪 (2)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 刑事法律提供依据 (3)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 论依据 (4)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 础提供帮助 3、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犯罪学是以社会学、法学、心理 学等学科为基础,并运用多种科 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 现象及其原因,探索防控犯罪对 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4、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 有哪些? 现场调查法、社会调查法、统计 研究法 5、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 些? (1)确定选题阶段 (2)制定研究计划阶段 (3)实施阶段 (4)对资料的处理、分析、总

全国2014年4月自考犯罪学(一)试题00235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狭义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识别犯罪人B.惩罚犯罪人 C.揭示犯罪发生的原因D.抓捕犯罪人 2.认识到犯罪原因不是单一的,并提出三原因说的犯罪学学者是 A.龙勃罗梭B.菲利 C.贝卡利亚D.边沁 3.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或者说主要方法是 A.人类学研究方法B.生物学研究方法 C.社会学研究方法D.心理学研究方法 4.贝卡利亚的犯罪学思想和刑罚理论不包括 ... A.“自由意志”说B.行为中心论 C.罪刑法定D.罪刑相适应 5.“炎热的月份或炎热的国家以暴力犯罪居多;寒冷的月份或寒冷的国家以财产犯罪居多”。下列选项中谁提出的理论最能支持以上论述 A.边沁B.达尔文 C.李斯特D.龙勃罗梭 6.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多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A.社会性的因素B.家庭因素 C.人性中的“贪”和“利”D.自然地理因素

7.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分类法、事实归纳法属于典型的 A.定量研究方法B.定性研究方法 C.描述性研究方法D.探索性研究方法 8.纵向研究法的一种主要研究形式是 A.同期群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D.逻辑推理法 9.犯罪学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 A.定量研究法B.定性研究法 C.同期群研究法D.二次分析法 1O.一些行为,如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人实施的严重危害行为,具有实质的社会危害性,却被排斥在法定犯罪行为之外,这种行为被称为 A.待刑罚化犯罪行为B.准犯罪行为 C.待犯罪化行为D.除犯罪化行为 11.在犯罪学中,包括安乐死、卖淫、吸食毒品、赌博等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类型中的 A.暴力犯罪B.财产犯罪 C.无被害人犯罪D.经济犯罪 12.基于未成年犯罪人身心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我国对未成年犯罪人一贯坚持的方针是 A.非犯罪化B.严惩 C.挽救D.教育 13.作为最基本的犯罪事实,反映了其所产生的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治安状况的是 A.犯罪状况B.犯罪特点 C.犯罪规律D.犯罪形态 14.马克思曾经指出,“剥削阶级的法律本身不仅能惩罚犯罪,而且也能捏造罪行。”这句话表明犯罪现象具有 A.社会性B.历史性 C.阶级性D.文化性 15.在犯罪数量当中,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是 A.明数B.暗数 C.案发数D.报案数 16.犯罪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 A.门德尔松B.李斯特 C.龙勃罗梭D.菲利 17.将犯罪学的研究重点由犯罪行为的法律内容转移至犯罪人的学者是 A.菲利B.享悌 C.费尔巴哈D.龙勃罗梭 18.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损失的主要衡量标准是 A.直接物质损失B.间接物质损失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 (一)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预防犯罪 D.学科建设 2.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 A.事实分析法 B.规范分析法 C.法律论证法 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 3.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

() A.法学观点 B.心理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独立的综合性学科观点 4.“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 A.孔德 B.托皮纳尔 C.塔尔德 D.加罗法洛 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犯罪的心理预防 B.犯罪的社会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 6.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 A.法律 B.犯罪人的自由意志 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D.刑罚 7.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 A.被害人 B.刑罚 C.犯罪情境 D.犯罪人 8.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在对芝加哥地区的犯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A.同心圆说 B.犯罪饱和说 C.犯罪的生物遗传说 D.模仿论 9.依据影响某一结果的一种或几种因素以及它们影响的程度

2007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参考答案

2007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A 5、B 6、B 7、B 8、B 9、B 10、C 11、A 12、A 13、B 14、B 15、D 16、C 17、C 18、B 19、C 20、A 21、B 22、B 23、B 24、C 25、C 26、C 27、A 28、B 29、D 30、D 二、多项选择题 31、BCDE 32、BCDE 33、AC 34、ABC 35、CD 三、名词解释题 36、是犯罪预防的应急措施,即在犯罪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犯罪的发展,防止犯罪后果的发生。 37、在各级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顿社会治安,打击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主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8、是指人类劳动、智慧和感情创造的产品的总和,是通过人类彼此协作,满足个人所属的社会特定环境、时间和空间里人类的需要,用于解决生活问题的公认方式。 39、李斯特是德国著名的刑法学家、犯罪学家,他对影响犯罪的社会因素的研究成果丰富,对其后的犯罪学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40、即研究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收集方法。 41、自发形成的众多人共同参与的犯罪。 四、简答题 42、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首先,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区别:(1)研究目的上的区别;(2)研究内容上的区别;(3)研究方法上的区别。 43、(1)定性研究是指对事物质的方面的研究;定量研究是指对事物量的方面的研究。(2)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3)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深化。 44、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认为,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多数至少具有下列两个以上的特点:(1)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有犯罪者或行为、品德不端者及酒精中毒者;(2)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离婚者、被遗弃者;(3)父母愚昧无知,或者知觉上有缺陷及因病不能管教者;(4)父母性格简单精暴、专制偏爱,或对子女过分干涉、过于严厉、放任、嫉妒,邻里居室过密,与近邻或亲友不和者;(5)人种与宗教的差别、习惯不同,或是收养子女及收容单位教养不良者;(6)失业、工资收入低,或在共同劳动中受到经济压迫者,等等。 45、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必须从治本角度有针对性地抓住以下几点:(1)公民自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2)犯罪预防社会责任的分解与落实。(3)义务预防力量的挖掘和利用。(4)犯罪高危人群的管理和控制。(5)公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改革。(6)加大对现代防范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推广。(7)对城乡结合部犯罪预防和控制的重视。 五、论述题 46、(1)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既可表现为被害人向犯罪人的转换,即正向转换;又可表现为犯罪人向被害人的转换,即逆向转换。(2)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类型可以分为防卫过当型、报复型、认同型、堕落型、双重角色型、暴力循环型。(3)①防卫过当型。②报复型。③认同型。④堕落型。⑤双重角色型。⑥暴力循环型。 47、(1)根据“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的原理,对犯罪原因具体可理解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凡能够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与抑制犯罪产生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前者的合力与后者的合力之差的现象和过程。(2)其内涵的具体含义是:①特定时空环境既包括阶级社会的历史条件,又包括具体犯罪的环境和条件。②构成犯罪原因的因素具有促发犯罪和抑制犯罪的两类不同的性质。/③上述两类因素虽然复杂,但作用的性质和方向一致的便形成合力,两类合力之差在犯罪中起决定作用,是犯罪发生与否的真正原因。④两类不同因素多而复杂,它们在相互作用中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在相互作用的联系中完成犯罪或不犯罪的过程。 第 1 页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 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C.防止重新犯罪D.矫正心理偏差 2.在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民调解“四落实”工作的是() A.制度落实B.场所落实 C.工作落实D.报酬落实 3.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属于() A.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B.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C.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D.犯罪心理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4.在下列犯罪预防二元模式的措施中,属于被害后预防措施的是() A.被害援助B.提高大众的被害预防意识 C.重视对易被害群体的被害预防D.减少被害因素 5.一般预防的对象是() A.党政首脑机关B.普通社会成员 C.已然犯罪人D.物资仓库 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得(或者可能受到)侵害和保护的综合心态是() A.社会保障感B.社会安全感 C.社会恐惧感D.社会支持感 7.犯罪预测是推测未来不确定的犯罪状态和结构的() A.观察活动B.认识活动 C.调查活动D.思考活动 8.犯罪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 A.相互关系B.比例关系 C.数量关系D.因素关系 9.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 A.人生经历的不同B.人格特征的不同 C.生理特征的不同D.生活方式的不同 10.在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掠夺性犯罪所必备之因素的是() A.潜在的犯罪人B.适宜的作案目标 第 1 页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10、由美国司法部出版的犯罪统计资料是 A.《统一犯罪报告》 B.《全国犯罪被害调查》 C.《犯罪白皮书》 D.《杀人犯罪补充报告》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人的社会学特征是 A.犯罪人的人生观 B.犯罪人的认知能力 C.犯罪人的社会地位 D.犯罪人的需要 12、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人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A.以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分为常态犯罪人和病态犯罪人 B.以情绪状态为标准,分为预谋犯罪人和激情犯罪人 C.以反社会程度为标准,分为初犯、偶犯、累犯、惯犯、职业犯 D.以组织形式为标准,分为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 13、犯罪现象流量、流向的一般运动过程体现的是 A.犯罪规律 B.犯罪状况 C.犯罪特点 D.犯罪属性 14、我国犯罪结构存在着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犯罪类型结构中,比较突出的犯罪类型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