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处方药物剂量调查_袁惠

中药处方药物剂量调查_袁惠

中药处方药物剂量调查_袁惠
中药处方药物剂量调查_袁惠

药剂科质量检查表

检查标准检查要点检查方法检查情况 一、临床药事管药事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宣传,教育、培 训。 1 .现场查药学技术人员业务学习记录(每月一次) 理工作制度2 .药剂科每月抽查处方情况,处方点评记录与不合格处方记录,报医务科 二、药品储存管每月对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与储备进行1次检查1、药品质量问题报告与处理记录 理2 .查看对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储备情况的检查记录(每月一次) 三、开展以病人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及时报告的记录 1 检查药历,每人月三份,查房记录、用药咨询记录 为中心、合理用每季度是否编印《药讯》2 .查对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及时报告的记录,发 药为核心的临床生药害事件是否组织人员认真讨论分析总结, 药学工作,药师3 .参加临床病例讨论记录 在指导合理用药4 .查看每季度是否编印《药讯》 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发挥作用(12 分) 四、处方调剂管对病人咨询的问题能及时解答的咨询记录1 . 抽查处方审核药师签名与职称核对, 符合率达 100% 理( 14 分)发药差错登记记录2 .现场查看病人的药品是否有用法用量,询问病人是 药物不良事件报告记录否知道服用方法和特殊注意事项,知晓率达100% 用药不适宜处方进行干预记录4 .查看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进行干预记录5 .现场查看用药咨询记录,

提出整改方案, 7 .查看发药差错年度评价分析总结,年差错率≤ 0.01%

五、特殊药品(麻特殊药品的使用、销毁、交接班记录1 . 查看记录,特殊药品的使用、销毁、交接班记录, 醉药品、精神药帐物是否相符,环节管理是否符合规定2 .现场查看特殊药品“五专”管理执行情况 品、医用毒性药随机抽查工作人员对管理制度的熟悉程度3 .抽查 2个品种,核对其帐物是否相符 品、放射性药品、4 .抽查 1 个品种 1 个批次的药品,追踪其各环节 的管 易制毒化学品)理情况,是否实行批号追踪管理,了解各环节管理是 管理(5 分)否符合规定 5 .现场随机抽查工作人员对管理制度的熟悉程度 六、抗菌药物使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记录2 .抗菌药物分析报告,是否将报告上报医务科。 用专项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与评价分析报告,上报医务科3 . 查看每月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统计指标,是否 (18 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情况将结果上报医务科。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报告5 .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是否有临床未申请而发放的 有抗菌药物采购目录、目录外购用程序情况发生 6 .查看每月对我院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 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是否将分析评价结果上报医务 科 7 .是否有目录外抗菌药物采购并且目录外抗菌药物 采购记录是否有审批手续 七、药品效期、查有无近效期药品警示、不合格药品处理否符合要求1 . 现场随机抽查两种药品,了解药品名称、效期,是 淘汰、变质的管否有缺陷 理制度,并能得2 . 现场是否在明显位置公布近效期药品,要求至少三 到切实的执行。个月内的

2009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调查与分析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调查与分析 为执行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和该指导原则为依据。通过对门诊西药房使用抗菌素的情况进行阶段性分析,以评估并反馈给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1临床资料 1.1资料来源本院门诊西药房2008年第3季度至2009年第2季度的处方。 1.2抽样方式随机抽取每月上、中、下旬各1天处方,抽取25632张处方,使用抗生素处方13144张;共使用抗生素42种。 1.3方法对含抗茵药物的处方,分别进行归类,统计各类别口服和注射用抗菌药的品种数,使用频度,口服与针剂的比例,进行排序,单用和联用处方数及比例,四个季度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汇总。同时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 1.4概况 表2口服药与注射药的比例 2.1从表1中可看出本院门诊抗菌素使用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为51.28%,高于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50%和WHO推荐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30%,说明本院抗菌素使用率偏高并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WHO在发展中国家通过专家论证对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利用制定标准,该标准中注射剂使用率为1 3.4%~2 4.1%,本院注射剂使用率23.95%刚刚在范围内,需引起注意[陈龙.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适宜技术与基本药物手册.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11]。

2.2抗菌药物的给药途经(见表2),54.10%为口服给药,45.90%使用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等给药方式,反映出门诊患者感染较轻。 2.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方面,绝大多数(8 3.63%)为单一用药,符合门诊患者感染较轻的实际情况。见表3。 2.4从表4中可看出,抗菌素使用前四位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 2.5本次调查中,少数处方存在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无病用药、轻症用重药等现象。 2.6医生未能根据疾病的常见致病菌选择适当的药物,在药物的选择上,采取大包围的方法,试图覆盖所有的病原菌,忽视了正常机体的防御机能和免疫功能,凡有轻度的感染或小的外伤,均应用抗菌药物。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诊断与临床用药不相符诊断为皮癣的患者不合理使用头孢克洛胶囊,皮癣为真菌感染;诊断为高血压、腰肌劳损的患者分别使用头孢克洛胶囊、罗红霉素。 3.2选药不合理诊断为急性乳腺炎的患者使用头孢哌酮,该病原菌主要为金葡菌,应首选氯唑西林或头孢氨苄。头孢哌酮是广谱抗菌素,对革兰阴性菌活性强,在此处用不合适。在调查中发现脑震荡、多发伤、头皮裂伤的患者给用三线抗菌药头孢吡肟,预防外伤引起的感染,应选择主要针对革兰阳性菌的药物。诊断为唇痛、乳腺炎、面部外伤的患者使用甲硝唑。 3.3无适应症用抗菌药抗菌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性反应,对病毒等引起的炎性反应是无效的。诊断为神经性耳痛、上感、亚急性甲状腺炎、颈痛查因、阴囊湿疹、荨麻疹、鼻中隔偏曲、月经失调、过敏性咳嗽等患者,用头孢克洛、罗红霉素、培氟沙星等。上述病情无使用抗菌素的指症。上感的病原体大多数是病毒,临床用对乙酰氨基酚加清热解毒中药对症处理,有益于症状的缓解。绝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 3.4抗菌素使用级别过高门诊患者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可予以抗菌治疗,治疗原则可首选青霉素或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也可选用第1代或第2代头孢菌素,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使用3代头孢菌素罗氏芬(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以A组溶血性链球菌最常见(5%~10%),少数可为c和G组链球菌,偶可为白喉棒状杆菌、溶血不动杆菌、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该病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选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或第一代及第2代头孢菌素。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菌药的应用,可减少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 3.5用药配伍不合理左氧氟沙星不能和碱性药物同服,在处方中发现左氧氟沙星和碳酸氢钠合用,后者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前者吸收减少,同时使喹诺酮类药物在尿液中形成结晶,降低药效,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3.6抗菌素给药方法不正确有些医生开半衰期为35~48h阿奇霉素用错误用法3次/d,应只能为1次/d,而不是每天3次。B内酰胺类抗菌素是本院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这是因为该类抗菌素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少,抗菌谱广等优点。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原则,B-内酰胺类抗菌素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这是指其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即细菌的暴露时间,而峰值浓度并不重要。B-内酰胺类抗菌素(除头孢曲松钠外)T1/2较短,约1.8~2h,每天需给药2~3次才可起到预期的抗菌效果[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在处方调查中,头孢哌酮和头孢呋辛等B-内酰胺类抗菌素一天使用一次的频率较高多次点评。因此合理、科学的应用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关键在于优化细菌暴露于药物的时间,用药后24h内有50%~60%的时间体内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MIC时才能保证良好疗效,临床上常需每日多次给药才能达到目的。若把头孢哌酮和头孢呋辛一天的剂量集中一次给予患者,影响了药物作用的发挥,使药物浓度长期维持于亚致死量,这样既不能杀死细菌,反而会诱导耐药菌的产生,同时,如此大剂量用药,很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分次静脉给药有困难,可第1次用全日量的1/3~1/2静滴后,余下剂量分2~3次(间隔6~8h)肌肉注射或口服给药,亦可静滴数日后改为口服给药。 4分析评估 4.1本院抗菌药用药排序首位是头孢菌素。头孢菌类抗菌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4.2从表中反映门诊患者感染大部分较轻,使用非限制性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目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第3代头孢菌素规定为限制性使用药品。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应用的日趋广泛,由难辨性羧状芽孢杆菌过度生长所致的伪膜性肠炎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近年多有长时间应用本类药物使体内正常菌群发生改变,引起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导致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应严格掌握第3代头孢菌素的适应症,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的剂量和方法,防止滥用、过量应用。浪费药物资源,增加医疗费用负担。使医疗机构和医生信誉受损。 4.3为防止滥用抗菌药物,需进行积极干预,本院坚持每个月进行一次处方点评和评价,监测结果及时内部通报;行政处罚;重点药物监控,对使用异常的抗菌药物,由院行政科室,实行警告、限制使用、暂停、停用、避免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无依据的预防用药,使用有效的药物覆盖耐药菌株,执行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用适当的药物、剂量、途径、时间、疗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同时门诊药师要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规定,加强处方的审核工作,严把处方审核关,一方面要加强与处方医师必要的沟通和联系,一方面应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工作。 总之,本院门诊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门诊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并对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认真贯彻执行《抗茵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保证抗生素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中药名称与处方应付一览表

精心整理 中药名称与处方应付一览表 麻黄麻黄、生麻黄均付麻黄;写蜜麻黄、炙麻黄、制麻黄均付蜜炙麻黄 桂枝桂枝尖、川桂枝、桂枝均付桂枝 紫苏叶苏叶、紫苏叶均付紫苏叶 紫苏梗紫苏梗、白苏梗、老苏梗、苏梗均付紫苏梗 荆芥荆芥付荆芥;写荆芥炭付荆芥炭 防风防风、关防风均付防风 白芷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均付白芷 香薷香薷、西香薷、江香薷、陈香薷均付香薷 藁本藁本、辽藁本、川藁本均付藁本 羌活羌活、川羌活、西羌活均付羌活 辛夷辛夷、木笔花均付辛夷 苍耳子苍耳子、炒苍耳子均付炒苍耳子 薄荷薄荷、苏薄荷均付薄荷 牛蒡子牛蒡子、大力子、牛子、炒牛蒡子均付炒牛蒡子;写生牛蒡子付生牛蒡子 桑叶霜桑叶、桑叶、冬桑叶均付桑叶 菊花菊花、亳菊、滁菊、甘菊、怀菊均付菊花 升麻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升麻;写升麻炭付升麻炭 葛根葛根、粉葛根均付葛根;写煨葛根、炒葛根均付煨葛根 柴胡柴胡、南柴胡、北柴胡均付柴胡;写炒柴胡、醋柴胡均付醋柴胡 蝉蜕蝉衣、虫退、蝉退、蝉蜕均付蝉蜕 淡豆豉淡豆豉、豆豉、香豆豉、炒豆豉均付炒淡豆豉 石膏石膏、生石膏均付生石膏;写煅石膏付煅石膏 知母知母、光知母、毛知母、知母肉、肥知母均付知母;写盐知母付盐知母 栀子栀子、山枝、山栀、黄栀子均付栀子;写炒栀子付炒栀子;写焦栀子、栀子炭 黑山栀均付焦栀子 淡竹叶竹叶、淡竹叶均付淡竹叶 芦根芦根、芦苇根均付芦根 天花粉瓜蒌根、天花粉、栝楼根均付天花粉 夏枯草夏枯草、夏枯球均付夏枯草 莲子心莲子心、莲心均付莲子心 黄柏黄柏、关黄柏、川黄柏、生黄柏均付黄柏;写炒黄柏、盐黄柏均付盐黄柏; 写黄柏炭付黄柏炭 黄芩黄芩、枯芩、子芩、淡芩均付黄芩;写黄芩炭付黄芩炭;写酒黄芩付酒黄芩 连翘连翘、连乔、黄连翘、青连翘均付连翘 紫花地丁紫地丁、地丁、紫花地丁、地丁草均付紫花地丁 蒲公英黄花地丁、婆婆丁、蒲公英均付蒲公英 西青果藏青果、西青果均付西青果 大血藤活血藤、大血藤、红藤均付大血藤 忍冬藤忍冬藤、金银藤、银花藤、双花藤均付忍冬藤 大青叶大青叶、板蓝叶、菘蓝叶均付大青叶

年度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情况汇总

年度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情况汇总

————————————————————————————————作者:————————————————————————————————日期:

2017年度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情况总结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精神,为进一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2017年度医院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专家小组对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了11次专项点评,共抽取抗菌药物门、急诊处方2067张,发现不合理处方共171张,不合格率约为8.3 %。具体情况如下: 一、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体情况 2月(张) 3月 (张) 4月 (张) 5月 (张) 6月 (张) 7月 (张) 8月 (张) 10月 (张) 10月 (张) 12月 (张) 01月 (张) 合计 处方 总数 1631781941702161161581992041812882067 不合 理处 方数 22252121206141310415171 不合 理率 13.5%14.0%10.8%12.4%9.3% 6.0%8.9% 6.5% 4.9% 2.2% 5.2%8.3%

二、不合理处方主要涉及如下问题: 1、无明确指征即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或诊断不完整,如诊断为“非感染性肠炎”、“乳腺增生”、“肠系膜淋巴结炎”、“疱疹咽峡炎”、“发热查因”、“便血”、“混合痔”、“胆囊结石”、“慢性支气管炎”、“皮炎”等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如普通“结膜炎”、“睑板腺炎”无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如诊断为“胃炎”的患儿、诊断为“消化不良”的患者给予抗HP感染治疗;如处方开具头孢呋辛、伪麻黄碱等用于治疗上感的药物,而无相关诊断。 2、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患者如“扁桃体炎”、“喉炎”、“咽炎”、“鼻窦炎”、“鼻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毛囊炎”、“蜂窝织炎”、“口腔溃疡”、“外伤软组织感染”等患者选用三代头孢治疗;如“混合痔”患者无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如成人使用儿童剂型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3、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不建议选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4、无明确指征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如“皮肤溃疡”患者联用头孢硫脒+奥硝唑治疗,如“鼻窦炎”患者联用左氧氟沙星+奥硝唑+阿奇霉素,如“外痔”患者联用头孢唑肟粉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安妥沙星片,如“泌尿系感染”患者联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肠溶胶囊+多西环素粉针,如“乳腺炎”患者联用头孢他啶+奥硝唑治疗;“支气管炎”患者联用注射用头孢唑肟/头孢美唑+克拉霉素缓释片、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头孢硫脒+头孢克洛、头孢替安注射剂+克拉霉素缓释片;如“尿道炎”患者同时开具四种抗菌药物,头孢克肟分散片+多西环素分散片+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硫脒。 5、用法用量错误,部分需每日多次给药的头孢类抗菌药物每日只给药一次,如头孢美唑、头孢唑肟、头孢替安、头孢硫脒、五水头孢唑啉注射剂,头孢呋辛酯片等,如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每日2次,如甲硝唑片、阿莫西林每日2次给药、奥硝唑注射剂每日一次给药频次不足;给药频次过多,又如克拉霉素

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2006.6.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实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4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加强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的规范和管理,我局制定了《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附件一)、《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内容书写要求》(附件二)以及《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附件三),现予以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已批准注册的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应当按照《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和《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内容书写要求》印制说明书。申请注册中药、天然药物的,以及按补充申请提出说明书修订的,应按照《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起草说明书样稿。 二、关于“核准日期”。对于2006年6月日前批准注册的中药、天然药物,其“核准日期”项下的日期应为按照《关于实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有关事宜的公告》

提出补充申请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核准的日期。 三、关于“外用药”。外用药系指(待定)的药物。 外用药品标识为红色方框底色内标注白色“外”字,样式: 用药品标识可以单色印制。对于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中药、天然药物,可不标注外用药品标识。 四、关于【成份】。对于药品处方已列入国家秘密技术项目的品种,应与原核准并使用的说明书【成份】或【主要成份】项下内容一致,原核准说明书不包括【成份】或【主要成份】项的,可不列此项。 五、关于【功能主治】/【适应症】。对于2006年6月日前批准注册的中药、天然药物,应按原核准使用的说明书中的该项内容表述。 六、关于【规格】。对于2006年6月日前批准注册的中药、天然药物,如该品种所执行的药品标准中无【规格】项,可不列此项。 七、关于【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禁忌】。生产企业应当密切关注药品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并根据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公告、检索到的相关文献等,及时提出完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禁忌】等项目内容的补充申请。完善该三项目内容时,不

药学部质量检查表(2012)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质量检查考核办法 1、质量检查包含本科室所有业务部门。 2、各个项目的检查情况分为三种结果:符合要求、基本符合要求和不符合要求。 3、检查结论的评定如下: 4、由于硬件、人员等原因暂时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可不参加检查,但必须有近期工 作计划。 5、对连续3次检查结论为不合格的部门,给予一定处罚。 6、质量检查每月进行一次。

西药采购质量检查表(9项) 2012年月日 部门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人员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诊西药房质量检查表(18项) 2012 年月日 部门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人员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药房质量检查表(16项) 2012年月日 部门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人员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诊中药房质量检查表(18项) 2012年月日 部门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人员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药库房质量检查表(15项) 2012年月日 部门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人员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 正名: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处方管理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考核

处方管理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考核 总共40题共100分查看试题围显示全部试题仅显示答错试题仅显示未答试题仅显示答对试题 一. 单选题(共40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环丙沙星一般只作为____预防用药。( 2.5分)A.结直肠手术 B.泌尿外科手术 C.阑尾手术 D.肝胆系统手术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____。(2.5分)A.40% B.50% C.60% D.70%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3. 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五年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属于___级抗菌药物。(2.5分)A.非限制使用 B.限制使用 C.特殊使用 D.一般使用 E.非特殊使用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4. 患儿男,年龄:8天,发现脐部有渗出物5天,局部涂药,未予以抗菌药物治疗,近2天出现发热,凝视,尖叫,吐奶,前囟膨隆,皮肤黄染明显加重,经脑脊液检查证实为化脓性脑膜炎。该病的病原菌考虑为___ (2.5分)A.肺炎链球菌 B.司忒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大肠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标准答案:E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5.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常用预防用抗菌药物是____。(2.5分)A.氨基糖苷类 B.大环酯类 C.第一、二代头孢 D.第三、四代头孢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6. 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但仅限于____用量。(2.5分)A.1天 B.2天 C.3天 D.1次 E.2次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7. 重症肌无力患者一般不应使用哪种抗生素治疗感染___ (2.5分)A.青霉素 B.红霉素 C.喹诺酮类 D.氨基糖苷类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8. 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___ (2.5分)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酰胺类 D.氯霉素类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9. 八岁以下的儿童禁用___ (2.5分)A.林可霉素类 B.四环素类 C.大环酯类 D.青霉素类 E.磺胺类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10. 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应选用___类抗菌药物。(2.5分)A.非限制使用 B.限制使用 C.特殊使用 D.一般使用 E.非特殊使用 ★标准答案:A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   全草类 全草类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处方别名: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 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处方别名: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处方别名: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 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处方别名: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 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 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处方别名:千里急、千里明、千里光 农吉利:为豆科植物野百合的全草。处方别名:野百合、鼠卵草、野芝麻、农吉利 瞿麦:为石竹科植物瞿麦、石竹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巨麦、瞿麦、石竹、巨句麦、剪刀花 石 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有柄石韦的叶。处方别名:石韦、石苇、大石韦、独叶茶、石皮、石剑、石尾、金星草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荆芥、姜芥、郑芥、荆芥炭

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果穗。处方别名:芥穗、芥禾、荆芥穗、芥穗炭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处方别名:马苋、马齿苋、马齿草、马齿菜、马铃菜、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长命苋 瓦松:为景天科植物瓦松、晚红瓦松的全草。处方别名:瓦松、瓦花、瓦莲花、瓦宝塔、瓦松景天 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滨蒿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茵陈、白蒿、因尘、茵陈蒿、绵茵陈、安吕草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等的全草。处方别名:公英、卜公英、蒲公英、黄花地丁、通天草、黄花郎、白鼓钉、奶汁草、凫公英、金簪草、婆婆丁、鹁鸪英、蒲公丁 卷 柏:为卷柏科植物卷柏、垫状卷柏的全草。处方别名:卷柏、万岁、万岁草、不死草、岩松、还魂草、九死还魂草、卷柏炭

中药非处方药

中药非处方药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内科药 (一)解表剂 1、辛温解表药(风寒感冒)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与环孢素A同用,可以引起环孢素血药浓度升高。 正柴胡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外感风寒。 荆防颗粒合剂:发汗解表,散风去湿。 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外感风寒挟湿。 2、辛凉解表药(风热感冒) 银翘解毒片(颗粒,胶囊,蜜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 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羚羊感冒片:清热解表。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3、表里双解药(表证兼里证)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脾虚便溏者及孕妇慎用 葛根芩连丸: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4、扶正解表药(体虚外感证) 玉屏风颗粒:益气,固表,止汗。表虚不固,宜饭前服用。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体弱风寒所致的感冒。表偏寒,风热不适用。 (二)祛暑剂 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暑湿感冒。 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心源性休克。 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生津。感冒暑热证。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清暑解毒颗粒:清暑解毒,生津止渴,并能防止痱热疖。用于夏季暑热,高温作业。

十滴水(软胶囊):健胃,祛暑。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慎用。 六和定中丸:祛暑除湿,和胃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 甘露消毒丸: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湿温时疫。 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体弱受暑引起的头晕身热,四肢倦怠,忌茶和萝卜。 (三)泻下剂 复方芦荟胶囊:调肝益肾,清热润肠,宁心安神。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满,大便秘结。 新清宁胶囊: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实热者内蕴所致的喉肿,牙痛,便秘,下痢,发热。 清宁丸:清热泻火,消肿通便。火毒内蕴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一清胶囊: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用于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大便秘结,吐血,咯血。 苁蓉通便口服液: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便秘,产后便秘。实热积滞,燥结,年青体壮者便秘时不宜用。 麻仁润肠丸: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积。 麻仁丸:润肠通便。用于肠热精亏所致的便秘,习惯性便秘。 麻仁滋脾丸:润肠通便,健胃消食。用于年老体弱,久病虚弱者的便秘,阴虚津不足所致的便秘。 通便灵胶囊:邪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及老年习惯性便秘。 通乐颗粒:滋阴补肾,润肠通便。用于阴虚便秘。 (四)清热剂 牛黄解毒丸(片):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中药非处方药

中药非处方药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一、内科药 (一)解表剂 1、辛温解表药(风寒感冒)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与环孢素A同用,可以引起环孢素血药浓度升高。正柴胡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外感风寒。 荆防颗粒合剂:发汗解表,散风去湿。 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外感风寒挟湿。 2、辛凉解表药(风热感冒) 银翘解毒片(颗粒,胶囊,蜜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 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羚羊感冒片:清热解表。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3、表里双解药(表证兼里证)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脾虚便溏者及孕妇慎用 葛根芩连丸: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4、扶正解表药(体虚外感证) 玉屏风颗粒:益气,固表,止汗。表虚不固,宜饭前服用。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体弱风寒所致的感冒。表偏寒,风热不适用。(二)祛暑剂 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暑湿感冒。 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心源性休克。 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生津。感冒暑热证。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清暑解毒颗粒:清暑解毒,生津止渴,并能防止痱热疖。用于夏季暑热,高温作业。 十滴水(软胶囊):健胃,祛暑。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慎用。 六和定中丸:祛暑除湿,和胃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 甘露消毒丸: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湿温时疫。 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体弱受暑引起的头晕身热,四肢倦怠,忌茶和萝卜。 (三)泻下剂 复方芦荟胶囊:调肝益肾,清热润肠,宁心安神。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满,大便秘结。

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药剂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①成立药事管理组织,制定药事管理工作制度,严格执行药品招标采购的规定,新药临床使用严格执行申请和审批的制度;落实岗位操作规程;②认真组织药学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定期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情况考核;③不断完善调剂、药库、制剂、药检及特殊药品管理等主要岗位SOP,要求内容规范、可操作性强;④药学部(科)主任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⑤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检查标准2: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 考核方法:抽查至少2家经销企业资质和2种药品;现场询问门诊患者;查看100张处方。 改进措施:①门诊药房实行大窗口或柜台式发药,有文明服务规范及公约,有合理用药的宣教设施,有为特殊(如伤、残)病人服务的措施;②门诊设有药物咨询窗口或咨询台,有药师为门诊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并记录合理用药方面的咨询;③加强咨询药师素质,不断提高用药咨询服务水平;④调剂药品时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发出药品应注明患者姓名、并交待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门诊处方有审核、调配、核对、发药人签字。处方合格率≥95%;⑤不断完善药品召回制度,健全规范;⑥做好周密安排,保障药房24小时服务;⑦进一步完善岗位操作规程,制定标准调配操作规程,并悬挂于工作室醒目位置。 检查标准3: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

常用中药别名

常用中药的别名 大黄:川军、生军、锦纹 诃子:诃黎勒 香附:莎草根荒蔚子益母草子、坤草子 藜芦:山葱 槟榔:大腹子、海南子 淫羊藿:仙灵脾 珍珠:真珠 益母草:坤草 蝉蜕:蝉衣 木蝴蝶千层纸 赭石:代赭石 天花粉:栝楼根 瓜蒌:栝楼 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 补骨脂:破故纸 首乌藤:夜交藤 莱菔子:萝卜子 肉苁蓉:淡大芸 罂粟壳:米壳、御米壳 千金子:续随子 海螵蛸:乌贼骨 王不留行:王不留 芒硝:皮硝、朴硝 甘草:国老 儿茶:孩儿茶 拳参:草河车 白果银杏 金银花:忍冬花、双花、二花 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佩兰:醒头草 娑罗子:梭罗子 马钱子番木鳖 土鳖虫:庶虫 牛蒡子:大力子、牛子 蛇蜕:龙衣 龙眼肉桂圆肉 朱砂:丹砂、辰砂 全草类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处方别名: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

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处方别名: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处方别名: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处方别名: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 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处方别名: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 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 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处方别名:千里急、千里明、千里光 农吉利:为豆科植物野百合的全草。处方别名:野百合、鼠卵草、野芝麻、农吉利 瞿麦:为石竹科植物瞿麦、石竹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巨麦、瞿麦、石竹、巨句麦、剪刀花 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有柄石韦的叶。处方别名:石韦、石苇、大石韦、独叶茶、石皮、石剑、石尾、金星草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荆芥、姜芥、郑芥、荆芥炭 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果穗。处方别名:芥穗、芥禾、荆芥穗、芥穗炭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处方别名:马苋、马齿苋、马齿草、马齿菜、马铃菜、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长命苋 瓦松:为景天科植物瓦松、晚红瓦松的全草。处方别名:瓦松、瓦花、瓦莲花、瓦宝塔、瓦松景天

中药调剂-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

中药调剂——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 药品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或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为准。如无收载,可采用通用名或商品名。药名简写或缩写必须为国内通用写法。中成药和医院制剂品名的书写应当与正式批准的名称一致。 (一)处方药品的正名与应付 (1)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清炒或炒的品种 牵牛子、苏子、王不留行、槐花、苍耳子、牛蒡子、草决明、冬瓜子、僵蚕、蛇蜕、神曲、麦芽、山楂、莱菔子、酸枣仁、薏苡仁、白术、枳壳、谷芽、芡实、半夏曲等。 (2)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炙)时,即付蜜制(炙)的品种 黄芪、马兜铃、桑皮、枇杷叶、瓜蒌子、槐角、罂粟壳、百合、紫菀、款冬花等。 (3)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盐制的品种 橘核、蒺藜、车前子、小茴香、补骨脂、胡芦巴、益智仁、巴戟天、杜仲等。 (4)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醋制的品种 香附、鸡内金、乳香、没药、五灵脂、延胡索、五味子、大戟、甘遂、芫花、商陆、莪术等。(5)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即付滑石粉炒制品种 狗肾、牛鞭、鹿筋、鹿鞭、象皮、刺猬皮、水蛭等。 (6)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即付炒炭的品种 艾叶、地榆、炮姜、侧柏叶、蒲黄、蔓荆子、杜仲、血余、棕榈等。 (7)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煅时,即付煅制的品种 龙骨、龙齿、牡蛎、磁石、赭石、海浮石、禹余粮、炉甘石、瓦楞子、花蕊石、自然铜、寒水石等。 (8)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砂烫、蛤粉烫的品种 龟板、鳖甲、穿山甲、阿胶、狗脊、骨碎补等。 (9)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制(炙)时,即付姜汁制的品种 竹茹、厚朴、草果等。 (10)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制(炙)时,即付酒制的品种 熟地黄、山茱萸、肉苁蓉、黄精、女贞子等。 (11)直接写药物正名,即付炒黄的品种 麦芽、谷芽、山楂、牵牛子、紫苏子、莱菔子、王不留行、苍耳子、牛蒡子、白芥子、酸枣仁、草决明、扁豆、葶苈子、火麻仁、蔓荆子等。 (12)直接写药物正名,即付漂去咸味的品种 昆布、海藻、海螵蛸等。 (13)直接写药物正名或制(炙)时,即付煨制及米泔、药汁制等。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药剂科质量与安全管理1.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2.药剂科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组 3.药剂科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组工作职责4.药剂科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成员5.药剂科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工作职责

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领导下,科主任全面负责药剂科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药剂科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和措施,并认真落实。药剂科设置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组。 二、药品质量管理与安全组由药学部主任担任,副组长由药品采购供应组组长担任,成员为各部门负责人,下设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组长由药品采购供应组组长担任,其监控人员见附件1和附件2。 三、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组负责全科的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负责全院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工作。 四、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组长每季度组织质量管理组成员,按照药事管理检查追踪方法学对各部门进行追踪检查,检查记录完整。 五、根据最新国家医药学法规和医院药事管理规定,药剂科及时培训科室员工。培训记录完整。 六、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组加强在库药品养护的监督管理工作。药库、药房建立在库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台帐,管理组成员每月对在库药品质量,包括药品外观质量、药品效期、温湿度、包装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上报。养护记录完整。

七、质量与安全管理组成员对本部门不合格药品的审核、处理过程实施监督,并有详细记录。 八、质量与安全管理组成员对本部门药品质量事故或质量投诉有调查、处理及报告记录。 九、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或多个)临床科室,建立药学与临床用药相关事宜的沟通与联系,为临床解决与药学有关的问题,每月一次,有详细的工作记录,交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副组长,经副组长综合整理后交科主任。对于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由负责此科室的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人员立即处理,不得延误。不能解决的问题向部门组长汇报。需要科室协调的,由组长向科主任汇报。 十、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成员,每月对自己所负责联系科室存储的备用药品和急救药品进行质量与安全检查,检查记录和分析报告、整改建议交副组长,副组长整理后交科主任。 十一、对临床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小组成员在科室报告的第一时间到达所联系的科室,协助医护人员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告表及时交药剂科。每月最后一天将临床科室主任填写的《医院药品可疑不良反应/事件零报告表》交药剂科。 十二、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组成员做好本部门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各种记录的午终归档工作,记录保存3年。

抗菌药物处方权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外科卷)

抗菌药物处方权培训考试(外科卷) 判断题(15) 每题2 分共30 分 提示:对填Y,错填N (1) 抗菌药使用过程中出现腹泻,须考虑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应争取停用广谱抗菌药物基础上选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口服治疗(Y) (2) 因为影响药物稳定性,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不能以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Y) (3) 脑角质细胞瘤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多次报告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只对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敏感,因此选用替加环素抗菌治疗(N) (4) 心脏大血管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通常为48小时(N) (5) 静脉输注抗菌药物较口服给药的药物浓度高,疗效更可靠,因此抗菌药物通常应先予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待感染控制后改为口服序贯使用(N) (6) 需要长期肠内营养病人,为防止返流误吸,应首选置鼻空肠管或经皮胃/空肠造瘘,选置鼻胃管反而增加返流误吸机会(Y) (7)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哌拉西林/舒巴坦抗菌谱广,适用于脉管炎治疗和腹部外科手术预防用药(N) (8) 感染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前有样必采送微生物检查是基本原则,因此在开具抗菌药物医嘱时必须同时开具微生物检验医嘱,这样才能保证抗菌药物使用前采样(N) (9) 腹部全麻手术后病人返回病房,如无反指征应常规采取30~45度角的半卧位以防止返流误吸(Y) (1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较复杂的高风险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为安全可靠(N) (11) 某医院一年内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比60%,为降低MRSA所致手术切口感染,对于开颅、膝髋关节置换、心脏大血管等高危大手术,建议选用万古霉素预防使用(N) (12) 甲状腺、乳腺、白内障、永久起搏器植入等I类切口手术原则上不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Y) (13) I类切口手术的最常见污染细菌为皮肤定植的葡萄球菌,因此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预防术后感染最合适(N) (14) 周日20:30PM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急诊手术,主刀医生考虑到当时细菌室无值班人员,因此留取手术标本后带至病房冰箱保存,次日再送细菌室作病原学检查(N) (15) 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才能开始手术(Y) 单选题(11) 每题2 分共22 分 提示:不区分大小写字母 (1)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总预防使用时间不应超过(A) A:24小时B:48小时 C:72小时D:视情况而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