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病理学笔记

植物病理学笔记

植物病理学笔记
植物病理学笔记

1、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植物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其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和破坏,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病变,在形态上表现出病态,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局部或整株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称为植物病害。马铃薯晚疫病(Irish famine),1845-1846 真菌

法国葡萄霜霉病,1880

水稻胡麻斑病(Bengal famine),1942-1943

中国小麦条锈病,1950

美国玉米小斑病,1970

2、植物病理学的概念:是关于植物病害的学问,是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原因、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病原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害防治等领域的科学。

3、引起病害的原因:

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白化苗,先天不孕)

不良的物理化学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肥料,农药)

---------非传染(侵染)病害或生理性病害或非寄生性病害

有病原生物参与的“病害三角”(人为)

--------------传染(侵染)病害或非生理病害或寄生性病害4、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

1)真菌

2)原核生物(细菌,螺原体和植原体)

3)病毒(类病毒)

4)线虫

5)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6)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门的鞭毛虫)

4、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寄生性(parasitism):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活体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专性寄生(obligate parasitism) :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营养方式

专性寄生物(obligate parasite)(真菌中的白粉、锈菌、霜霉菌等,病毒、种子植物)

非专性寄生:寄生物不仅可以从活的植物上获得营养,而且可以利用死的植物组织进行生活的寄生方式,又称作兼性寄生。

非专性寄生物(兼性寄生物)(大多数的病原真菌和细菌)

腐生:只能利用死的植物组织或有机化合物的营养方式

致病性:病原物具有的破坏寄主植物并诱发病害的能力

是病原生物的另一特性

某一种生物引起的症状相对较为固定

同一种病原物不同小种、菌系、株系或群体

两者关系:

病原物必须有寄生性才会导致致病性

致病性不能完全从寄生关系所造成的破坏来理解

致病性的破坏作用多方面(病原菌的产物)

并非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生物(许多植物的菌根真菌)

寄生性强弱与致病性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5、植物病害的症状

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通常是指受病植物上肉眼可见的病变。

症状:分为内部症状和外部症状其中外部症状包括病征和病状

病状是发病植物自身组织或器官的不正常表现。(褐色的斑点,肿瘤等)

1)变色:褪绿、黄化、红化、白化(颜色)

1.花叶、斑驳、明脉、条纹、环纹、线纹等(形状)

2)坏死:是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引起。

a)斑点:角斑、轮纹斑或环斑

b)蚀纹、穿孔

c)枯焦、叶烧

d)立枯、猝倒

e)疮痂、溃疡

3)腐烂:植株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a)是受侵染的肉质或木质部分由于病菌的酶和毒素的作用,引起组织分

解、败坏造成的,分为干腐、湿腐、软腐、流胶等

4)4、萎蔫:茎基的坏死和腐烂、根的腐烂或根的生理活性受到破坏,水分不能及时输送

到顶梢,细胞失去膨压,地上部枝叶萎垂。

i.植物的维管束组织被侵染,寄主的水分输导受阻,引起植物急剧失水,细胞膨

压下降而发生的凋萎现象,根茎的皮层组织可能完好。包括青枯、枯萎、黄萎5)5、畸形:由于寄主细胞或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因为病原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而受到抑

制或促进所表现出的发育不足或过度生长。

i.矮化、矮缩、丛枝(减生)

ii.皱缩、卷叶、线叶、耳突(变态)

iii.根癌(增生,与增大的区别,巨形细胞)

iv.花变叶等(变态)

6、病征是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等结构,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征表现。(白粉,黑粉等)

1、霉状物

2、粉状物

3、锈状物

4、菌核

5、脓状物

7、侵染性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非侵染性病害降低植物的抗病性,利于病原侵入和发病;侵染性病害削弱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如某些叶斑病使木本植物提早落叶,使植株更易受到冻害和霜害;也影响光合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续发性病害:当植物发生一种病害后,可继而发生另一种病害,后者称续发性病害。例如:梨裂果病,常续发霉心病、青霉病等。

8、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

单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植物病原物只发生一次侵染的病害。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而作用很小的病害。(积年流行病害)

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大多局部侵染,寄主的感病时期长,病害潜育期短。(单年流行病害)

9、寄生性和致病性:

寄生性(parasitism):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活体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致病性:病原物具有的破坏寄主植物并诱发病害的能力。

单主寄生:有的真菌在同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整个生活史的现象。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

真菌生活史: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一、植物病原卵菌及真菌

1、主要内容:

1)植物病原真菌概况

2)真菌的一般性状

3)无性繁殖及无性孢子的类型

4)有性生殖及有性孢子的类型

5)真菌的生活史

6)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2、真菌: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大的子实体可达10cm。

种类多(150/10万),分布广,水、土壤中、地面上的各种物体上,大部分是腐生,少数共生和寄生。

有些寄生植物(8000种)、人类和动物上引起病害。约有80%;植物病原真菌

种类多,危害性也大。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

3、真菌的定义:

1)有真正的细胞核;

2)繁殖时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3)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也有纤维素;

4)无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营养方式为异养型,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4、真菌的一般性状:

1)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2)菌丝: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丝状体,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胞

3)菌丝体: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

4)形状:菌丝通常呈圆管状

5)大小:直径一般为5~6 μm,大可达100μm。

6)外观:菌丝无色或有色。有些真菌的细胞质有各种色素,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的镰

刀菌

7)菌丝一般由孢子萌发产生的芽管发展而成,它以顶部生长和延伸。菌丝每一部分都潜存

着生长的能力,每一断裂的小段菌丝均可在适宜的条件下继续生长。

8)少数真菌的营养体不是丝状体,而是一团多核的、无细胞壁且形状可变的原质团,如黏

菌;或具细胞壁、卵圆形的非丝状单细胞,如酵母菌和壶菌。

9)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10)细胞壁主要成分除卵菌为纤维素外,大多是几丁质。

11)细胞质膜由蛋白质和脂类组成的单位膜

12)细胞质包含有各种细胞器:线粒体、液泡、内质网、泡囊等

13)细胞核:核膜,核仁,核液和染色质

14)高等真菌菌丝有隔膜,将菌丝分隔成多个细胞,称为有隔菌丝。低等真菌菌丝一般无隔

膜,通常认为是一个无隔多核的大细胞,称为无隔菌丝。

15)菌丝的变态:吸器,附着胞,附着枝,假根,菌环,菌网等。并具有相应功能。

16)吸器:短小分枝,吸取养分,寄生植物表皮细胞

17)附着胞: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膨大,附着后产生侵入钉。角质层和表层细胞

18)附着枝:两旁生出耳状分枝,附着或吸取养分

19)假根:分枝,根状菌丝,伸入基质,固着菌体

20)菌环,菌网:捕食性真菌

21)菌组织:疏丝组织,拟薄壁组织,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外

22)菌核:内疏,外拟,越冬、越夏的休眠机构,假菌核

23)子座: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假子座

24)菌索:“根”,树木病害和木材腐烂,可抵抗不良环境,利于真菌在基质上蔓延,侵入机

25)繁殖体: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营养生长阶段后,即进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

殖体即子实体。

26)大多数真菌只以一部分营养体分化为繁殖体,其余营养体仍然进行营养生长,少数低等

真菌则以整个营养体转变为繁殖体。

27)繁殖方式分无性和有性两种,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

5、无性繁殖及无性孢子的类型:

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基本特征:营养繁殖

方式:

1)断裂:菌丝断裂或菌丝细胞相互脱离产生孢子

2)裂殖:营养体细胞一分为二,分裂成两个菌体

3)芽殖:单细胞营养体、孢子或丝状真菌产孢细胞芽生

4)原生质割裂:成熟的孢子囊内原生质分割成小块

无性孢子:高等植物无性繁殖器官,如块茎、鳞茎、球茎等。

1)游动孢子:是产生于游动孢子囊中的内生孢子。游动孢子囊由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而

成。游动孢子无细胞壁,具1~2根鞭毛,释放后能在水中游动。卵菌

2)孢囊孢子:是产生于孢子囊中的内生孢子。孢子囊由孢囊梗的顶端膨大而成。孢囊孢子

有细胞壁,无鞭毛,释放后可随风飞散。接合菌

3)分生孢子:外生无性孢子总称。产生于由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成熟后从孢

子梗上脱落。芽殖(芽孢子,芽殖型分生孢子)、断裂(节孢子)、裂殖(裂殖孢子)。

也有些真菌的分生孢子梗着生在球状的分生孢子器和盘状的分生孢子盘。子囊菌、丝分孢子真菌、担子菌

4)厚垣孢子:断裂方式产生,菌丝个别细胞膨大而成,具厚壁和浓缩原生质,可抵抗不良

环境的一种休眠孢子。夏孢子

6、有性生殖及有性孢子的类型

有性生殖:是指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它相当于种子。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进行有性生殖,菌丝体上分化出性器官交配。性细胞称配子,性器官称配子囊。

真菌有性生殖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质配:即经过两个性细胞的融合,两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N)合并在同一细胞中,形成双核期(N+N);

2、核配:就是在融合的细胞内两个单倍体的细胞核结合成一个双倍体的核(2N);

3、减数分裂:双倍体细胞核经过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核(N),从而变成单倍体阶段。

7、有性孢子类型

1)休眠孢子囊:通常是由两个游动配子配合形成的,壁厚,为双核体或二倍体,萌发时

发生减数分裂释放出单倍体的游动孢子,如根肿菌和壶菌的有性孢子。

2)卵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结合而形成。两者接触后,雄器的细胞质

和细胞核经授精管进入藏卵器,与卵球核配后发育成厚壁的、二倍体的卵孢子。如卵菌的有性孢子。

3)接合孢子:接合菌门真菌的有性孢子。由两个同型配子囊顶端融合成一个细胞,并在这

个细胞中进行质配和核配后形成的二倍体厚壁孢子。接合孢子萌发时进行减数分裂,长出芽管,端生一个孢子囊或直接形成菌丝。

4)子囊孢子:子囊菌门真菌。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产囊体相结合,经质配、核配和

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单倍体孢子。大多着生在无色透明、棒状或卵圆形的囊状结构即子囊内。每个子囊中一般形成8个子囊孢子。子囊通常产生在有包被的子囊果内。子囊果一般有4种类型,即球状而无孔口的闭囊壳;瓶状或球状且有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壳;由子座溶解而成、无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腔和盘状或杯状的子囊盘。

5)担孢子:担子菌门真菌。通常直接由“+”、“-”菌丝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后,双核菌丝

顶端细胞膨大成棒状的担子,或双核菌丝细胞壁加厚形成冬孢子。在担子内或冬孢子内的双核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4个外生的单倍体的担孢子。

7、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生活史: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真菌生活史。

真菌的典型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有性孢子---菌丝体---无性繁殖---无性孢子---新的菌丝体---有性孢子

无性阶段往往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连续循环多次,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对病害的传播和流行起着重要作用。有性阶段一般只产生一次有性孢子,其作用除了繁衍后代外,主要是度过不良环境,并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的来源

菌丝体是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的“接口”

8、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卵菌:

1.壶菌纲(门)(一尾)

节壶菌属(Physoderma):

2.根肿菌纲-原生动物界(门)(两尾)

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

3.卵菌纲-假菌界(门)(一尾和一茸)

腐霉属(Pythium)

疫霉属(Phytophthora):

霜霉菌五个属

大多生于水中,少数具有两栖和陆生习性。它们有腐生的,也有寄生的,有些高等鞭毛菌是植物上的活体寄生菌。

主要特征:

1)营养体多为无隔的菌丝体,少数为原质团或具细胞壁的单细胞;

2)无性繁殖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

3)有性生殖形成休眠孢子(囊)或卵孢子。

---根肿菌纲,壶菌纲,丝壶菌纲,卵菌纲

---主要病原真菌:腐霉属,疫霉属,霜霉属等

节壶菌属:黄色扁圆形的休眠孢子囊。休眠孢子囊萌发,从盖口释放出许多单鞭毛的游动孢子------引起玉米褐斑病根肿菌属:寄主细胞内可见由成熟的营养体分割成的休眠孢子,形如鱼的卵块:成熟时,休眠孢子彼此分开。休眠孢子萌发时产生前双生不等长、尾鞭式鞭毛的游动孢子。

------引起白菜根肿病腐霉属(Pythium):营养体为白色丝状体,无隔膜,有分枝,孢囊姜瓣状;藏卵器圆形,内生单卵球;雄器侧生于藏卵器底部;--------苗期猝倒和果实绵腐疫霉属(Phytophthora):孢囊梗与菌丝有明显差异,孢囊梗有分枝,孢囊梗分枝顶端产生柠檬形孢子囊,易脱落,孢子囊脱落后孢囊梗可继续生长,顶端再生第二个孢子囊,如此陆续生长,孢囊梗成节结状。-------引起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冷凉、潮湿地区;湿度100%,温度15-25℃;孢子囊梗产孢子囊处膨大

霜霉菌:霜霉病菌寄生于植物的地上部幼嫩绿色组织包括叶、茎及果实上,在很多蔬菜的叶片上,常见的症状为病斑:淡绿色小斑----→黄褐色病斑------→褐色枯斑;叶斑背面出现白色至深色霉层,也可造成系统性病害如禾谷类作物上的霜霉病,穗部出现畸形。

------葡萄的幼梢、幼果可枯干或腐烂霜霉病菌的孢囊梗与菌丝有明显区别,孢囊梗分枝有规律,以此作为霜霉菌分属依据。

1)指梗霉属(Sclerospora):孢囊梗粗壮,顶端分枝不规则,粗而密,寄生于禾本科植物

-----谷子白发病2)盘梗霉属(Bremia):孢囊梗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盘的边缘生小梗,梗上产生孢子

囊------莴苣霜霉病3)单轴霉属(Plasmopara):孢囊梗单轴分枝,与主梗近于直角,分枝末端平钝

-------葡萄霜霉病

4)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柠檬形的孢子囊;卵孢子越冬或菌丝体在嫩枝上越冬

5)霜霉属(Peronospora):孢囊梗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无乳状突起-------大豆霜霉病

6)拟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孢囊梗先单轴分枝一次,然后不完全二叉状分枝,

孢子囊有乳状突起-------黄瓜霜霉病9、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接合菌门

主要特征:

1)营养体为单倍体,多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接合菌陆生;

2)无性繁殖产生具有细胞壁的孢囊孢子;

3)有性生殖配子囊配合的方式产生接合孢子,大多腐生。

4)接合菌纲,毛菌纲

5)根霉属(腐生在种子上)

根霉引起的果实和蔬菜软腐病:Rhizopus;孢囊孢子全年到处漂浮于空气中;降落到伤口上开始萌发,产生的菌丝分泌果胶酶。

10、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子囊菌门

主要特征:

1)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单倍体,少数为单细胞,常形成子座和菌核等;

2)子囊菌大都陆生,腐生、共生、寄生;

3)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

4)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

5)半子囊菌纲,不整囊菌纲,核菌纲,腔菌纲,盘菌纲,虫囊菌纲

6)主要病原真菌:白粉属,黑星菌属,赤霉属(小麦赤霉病),核盘菌属(油菜菌核病),

长喙壳属(甘薯黑斑病)等

7)特征: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

8)营养体:发达的有隔膜的菌丝体;菌丝体可以形成菌组织如菌核、子座等;

9)无性繁殖:大多数是产生各种分生孢子;

10)有性生殖:形成囊状结构的子囊和子囊内的子囊孢子;少数子囊菌的子囊为裸生的,大

多数子囊形成于子囊果内

11)子囊果类型有闭囊壳、子囊壳、子囊座、子囊盘等。

12)闭囊壳:子囊果包被是完全封闭的,无固定的孔口

13)子囊壳:子囊果包被有固定的孔口

14)子囊盘:子囊果呈盘状

15)子囊座:子囊产生在子座组织内,子囊周围不另外形成真正的子囊果壁,这种内生子囊

的子座为子囊座

16)子座:真菌组织形成的,为产生孢子等繁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由拟薄壁组织和疏

丝组织形成,菌组织和寄主植物组织结合而成,称假子座

17)子囊腔:子囊果为子囊座。产囊体位于子座组织之中,在子囊发育过程中,子座组

织一面继续生长分化,一面在子囊四周的心部组织消解,形成容纳子囊的腔,叫作子囊腔,腔内直接生子囊。外围包被的子座组织形成子囊座的壁,但它不是子囊壳本身形成的壁,因此也叫假囊壳

寄生植物的子囊菌形成子囊果后,往往在病组织表面形成小黑粒或小黑点状的病征。

子囊菌门:

半子囊菌纲(无,子囊裸生)

外囊菌(Taphrina)

核菌纲(闭囊壳或子囊壳)

白粉菌六个属

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赤霉菌属(Gibberella)

腔菌纲(子囊座)

黑星菌属(Venturia)

盘菌纲(子囊盘)

核盘菌属(Sclerotinia)

是否形成子囊果,子囊果的类型和子囊的特征

外囊菌(Taphrina):无子囊果,子囊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子囊裸生,长圆柱形,内有椭圆形的单细胞子囊孢子。--------引起桃缩叶病(早期叶片呈暗红色,增厚,扭曲;后期叶片表面出现灰白色粉状蜡层,即病菌的子囊层;)

白粉菌:白粉病症状特点:初期叶片上出现白粉层为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和外生营养菌丝,后期在白粉层上产生许多黑色粒点即闭囊壳。闭囊壳外有附属丝,根据闭囊壳四周附属丝的形状及闭囊壳内子囊的数目可将白粉菌鉴定到属。

1)单囊(丝)壳属(Sphaerotheca):闭囊壳内单子囊,附属丝菌丝状-------向日葵白粉病

2)玫瑰白粉病:蔷薇单丝壳玫瑰专化型(Sphaerotheca pannosa f.sp. rosae),闭囊壳,球状

吸器,分生孢子卵形

3)叉丝单囊壳属(Podospaera):闭囊壳内单子囊,附属丝分叉状-------苹果白粉病

4)白粉菌属(Erysiphe):闭囊壳多子囊,附属丝菌丝状--------豌豆白粉病

5)叉丝壳属(Microsphera):闭囊壳多子囊,附属丝顶端双分叉--------板栗白粉病

6)钩丝壳属(Uncinula):闭囊壳多子囊,附属丝不分叉,顶端呈钩状--------葡萄白粉病

7)球针壳属(Phyllactinia):闭囊壳多子囊,附属丝基部为球状,顶部为针状,闭囊壳外

部有毛刷状细胞---------杨树白粉病8)长喙壳属(Ceratocystis):子囊果为典型的子囊壳,瓶状,长颈有孔口,孔口有口须,子

囊壁早期消解,子囊壳内只能看到钢盔状、单细胞的子囊孢子。----------甘薯黑斑病9)赤霉菌属(Gibberella):子囊果为典型子囊壳,子囊壳单生或群生,球形,壳壁蓝色

或紫色,子囊棍棒状,基部较细,子囊孢子纺锤形,无色,2-4分。--------小麦赤霉病10)黑星菌属(Venturia):子囊果为子囊腔,子囊腔暗褐色,球形,孔口周围有刚毛,子囊

腔内子囊棍棒状,子囊孢子双细胞,上面的细胞较下面稍尖。-------------梨黑星病11)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子囊腔,2个细胞分生孢子,假囊壳,子囊孢子在

6-26℃下、有一定湿度条件萌发

12)黑星孢属(Fusicladium):分生孢子梗黑褐色,短粗,顶部稍屈,孢痕明显,分生孢子

淡褐色,1-2细胞,梨形。-------------梨黑星病13)核盘菌属(Sclerotinia):子囊果为子囊盘,子囊及侧丝平行排列在子囊盘上,子囊棍棒

状或椭圆形,子囊孢子单细胞。------------油菜菌核病11、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担子菌门:

----最高级,寄生或腐生,包括食用和药用,如蘑菇、木耳、银耳、竹荪、灵芝、茯苓等。主要特征:

1)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

2)多数担子菌营养菌丝体的每个细胞都是双核,所以也称双核菌丝体;

3)双核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菌索和担子果等机构;

4)担子菌一般没有无性繁殖,有性生殖除锈菌外,通常不形成特殊分化的性器官,而由双

核菌丝体的细胞直接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5)初生菌丝:担孢子萌发产生,

6)次生菌丝:双核菌丝体,

7)冬孢菌纲,层菌纲,腹菌纲

8)主要病原真菌:锈菌,黑粉菌(小麦散黑穗病)等

小麦叶锈病,小麦秆锈病,小麦条锈病: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小麦矮腥黑穗病(TCK),

小麦秆锈病: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

---转主寄生

---小蘗上产生性子器和锈子器

---小麦上产生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

担子菌门:高等真菌。

1)营养体绝大多数为发达有隔膜的菌丝体,而且是双核菌丝体。

2)有性生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高等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内,各种

类型的子实体统称为担子果。

3)有些担子菌的担子可以芽殖或菌丝体断裂方式产生无性孢子(节孢子)

4)初生菌丝体:担孢子萌发,单倍体核,阶段较短

5)次生菌丝体:两根初生菌丝发生菌丝融合形成双核,十分发达,阶段较长

6)冬孢菌纲,层菌纲,腹菌纲(担子果有无,发育类型)

7)少数担子菌引起病害

主要的病原真菌属:

1、锈菌目

1)柄锈菌属(Puccinia):夏孢子单细胞,黄色,外壁有微刺;冬孢子双细胞,有柄;锈菌有两种营养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单核)和次生菌丝体(双核);锈菌有明显的多型现象------引起小麦条锈病2)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病叶组织切片的上表皮有扁圆形性孢子器,性孢子器内有性孢子和受精丝;叶片横切面下表皮及栅栏组织形成空腔状的锈子腔,锈子腔内有锈孢子,锈孢子可以成串产生。-------引起苹果锈病2、黑粉菌

1)黑粉菌属(Ustilago):冬孢子圆形,黑褐色,表面有微刺------小麦散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1. 症状,种子:菌丝体潜伏在胚部,外观无症状。

植株:小穗被毁,失去原有穗形,形成黑粉;黑粉被气流吹散,只剩裸露的穗轴;凡孕藏着病穗的植株,剑叶大多发黄。2. 病原,冬孢子单孢、近球形、褐色,表面有细刺。冬孢子萌发时产生初菌丝(担子),但不形成小孢子(担孢子),由初菌丝的四个细胞,分别生出丝状分枝,有亲和力的分枝结合后,产生双核的侵入丝,侵染为害。冬孢子萌发的条件,温度:5-35℃(最适20-25℃)相对湿度:56%-95%(最佳90%- 95%)。3. 病害循环,休眠菌丝在种胚内越冬或越夏;初侵染:种子是唯一的初侵染来源(种传病害);再侵染:气流(气传病害)。

2)腥黑粉属(Tilletia):冬孢子萌发产生无隔先菌丝,顶端产生担孢子,担孢子线形,有“+”、“一”性的差异,配合成对,形成“H”状的联结,在接合时,其中一个担孢子的细胞核通过接合管进入另一个担孢子内,形成双核体,双核体萌发后,形成双核侵入丝侵入寄主。--------小麦腥黑穗病3)条黑粉菌属:冬孢子结合成外有不孕细胞的冬孢子球,冬孢子球可由一至多个冬孢子组成。--------小麦秆黑粉病锈菌的特点:

1)单主寄生:一种寄主植物

2)转主寄生: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

3)多型现象:两种或以上有性孢子

4)专性寄生:活体寄生

1.冬孢子:双核菌丝体产生的厚壁双核孢子,一般是在生长后期形成的休眠孢子,黑

粉菌的冬孢子曾习惯称作厚垣孢子,许多冬孢子聚集在一起形成冬孢子堆。

2.夏孢子:双核菌丝体产生的成堆的双核孢子,作用与分生孢子相似,但两者性质不

同,夏孢子单细胞、球形或卵形,多数胞壁上有微刺。夏孢子萌发形成双核菌丝可

继续侵染寄主,连续进行多次。

3.性孢子:性孢子器产生的一种单细胞、单核的性细胞,与受精丝进行交配。

4.性孢子器: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体侵染寄主形成的一种有孔口、近球形的结

构,其中产生性孢子和受精丝

5.锈孢子:双核菌丝形成的锈孢子器中产生的成串孢子,单孢、双核、黄色、球形,

表面有刺或疣。

6.锈菌中的性孢子与受精丝交配后形成的双核菌丝体产生,因此锈孢子器和锈孢子一

般是与性孢子器和性孢子伴随产生。

7.担孢子:冬孢子萌发形成先菌丝,先菌丝转化为有隔担子,担子的小梗上产生担孢

子。锈菌的担孢子一般称作小孢子,是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孢子。

12、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丝分孢子真菌:

----很多腐生,也有寄生。引起多种园艺植物病害。

----生活史中只发现其无性阶段,未发现有性阶段,所以称为半知菌或不完全真菌。当发现时,大多子囊菌,少数担子菌。

未发现有性阶段的卵菌、接合菌以及未发现冬孢子的锈菌;未观察到有性阶段的子囊菌和担子菌

主要特征:

1)营养体为分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

2)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3)有性阶段尚未发现

4)分生孢子梗着生的方式、分生孢子的生成方式及形态特征等进行分类。

5)芽孢纲,丝孢纲,腔孢纲

6)主要病原真菌: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丝核菌属,镰孢属,等

丝分孢子真菌简介:指尚未发现有性阶段或根本不存在有性阶段的一大类真菌。

1)营养体一般是发达的、有隔膜的菌丝体

2)菌丝体可形成子座、菌核等结构,也可形成分化程度不同的分生孢子梗,其上产生各种

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类型及孢梗束和分生孢子座:无性繁殖大多十分发达,方式有:芽殖、断裂及裂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

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梗聚集而成,垫状产孢结构

分生孢子梗:菌丝分化而成梗状物

分生孢子器:菌丝体组成,球形,近球形,瓶形,有孔口和拟薄壁组织的器壁,内壁形成分生孢子梗

分生孢子盘:菌丝体组成,垫状或浅盘状,其上有成排的分生孢子梗

分为3个纲:

营养体是单细胞或发育程度不同的菌丝体或假菌丝,产生芽孢子繁殖----芽孢纲(Blastomycetes)

营养体是发达的菌丝体,分生孢子不产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丝孢纲(Hyphomycetes)

营养体是发达的菌丝体,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腔孢纲(Coelomycetes)

注意:

半知菌包括许多无一定系统发育关系的真菌,归于同一分类单元内的半知菌,并不一定有相近的亲缘关系。

一菌两名

如引起稻瘟病的灰梨孢真菌

正式学名:Magnaporthe grisea

合法学名:Pyricularia grisea

梨孢属(Pyricularia):分生孢子梗细长,3-5枝丛生成束,有隔膜,着生分生孢子的部位有明显的孢痕;分生孢子梨形,顶端稍尖,基部钝圆,并有一短柄,多数有两个隔膜,无色,丛生时呈灰绿色。--------引起稻瘟病青霉属(Penicillium):分生孢子梗直立,有时聚合成孢梗束,分生孢子梗呈不对称的扫帚状分枝,分枝顶端为瓶状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分生孢子。成堆聚集的分生孢子呈浅黄绿色。---------引起柑桔青霉病

曲霉(Aspergillus spp.):营养菌丝体由具横隔的分枝菌丝构成,无色或有明亮的颜色。分生孢子梗由特化了的厚壁而膨大的菌丝细胞(足细胞)生出。

分生孢子梗常在顶部膨大形成顶囊。顶囊表面产生小梗,小梗或平行簇生于顶囊顶部,或自顶囊全部表面放射状生出,小梗单层或双层。分生孢子自小梗顶端相继形成,具有各种形状、颜色和纹饰,最后成为不分枝的链,由顶囊、小梗和分生孢子链构成分生孢子头,分生孢子头具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如球形、放射形等。仅少数种能形成有性阶段。

分类依据:1)菌落颜色;2)分生孢子头和顶囊的形状和大小;3)分生孢子梗的长度和表面特征;4)小梗的着生方式和大小;5)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和纹饰等。黑曲霉,白曲霉,黄曲霉,杂色曲霉等

蠕孢菌类:

1)平脐蠕孢属(Bipolaris):分生孢子长梭形,深褐色,脐点稍突起-----玉米小斑病

2)内(凹)脐蠕孢属(Drechslera):分生孢子圆筒状,深褐色,脐点凹陷于基细胞内

--------大麦条纹病3)凸脐蠕孢属(Exserohilum):分生孢子为梭形至圆筒形或倒棍棒状,深褐色,脐点明显

突出

-------玉米大斑病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细长,暗色,下部挺直,上部呈曲膝状弯曲,单生或丛生

镰孢属(Fusarium):分生孢子梗聚生在分生孢子座上,分生孢子两种,大型分生孢子为多胞、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或卵圆形。菌丝的顶端或中间和大型分生孢子的细胞可以形成厚垣孢子。------ 引起棉花枯萎病1)黄化型:棉苗子叶或真叶全部或部分褪色变黄,由叶尖开始向内发展,最后,叶片凋萎

脱落。

2)黄色网纹型:棉苗出土约20天后,幼苗子叶或真叶褪绿变黄,叶肉保持绿色,叶片局

部或全部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严重时叶片凋萎脱落。

3)紫红型:早春气温低而不稳时,棉苗子叶或真叶出现紫红斑,病叶逐渐枯萎死亡。

4)青枯型:有些棉苗本来长得很精神,两天以后,子叶或真叶突然失水,整株凋萎下垂,

青枯干死

5)皱缩型:5~6片真叶时,有些叶片往往出现皱缩、畸形,叶色深绿,叶片变厚,节间

缩短,病株比无病株明显变矮

枯、黄萎病的区分:

棉枯、黄萎病为害的棉株,剖视根、茎杆、叶柄可见导管部分已变色。被枯萎病为害的棉株变色较深,导管变为黑色或黑褐色。被黄萎病为害的棉株,变色较浅,多呈黄褐色。

黑星孢属(Fusicladium):分生孢子梗黑褐色,短粗,顶部稍屈,孢痕明显,分生孢子淡褐色,1-2细胞,梨形。--------梨黑星病丝核菌属(Rhizoctonia):立枯菌不产生孢子,菌丝初无色,后呈棕褐色,近分枝处形成一隔膜,近直角分枝,明显缢缩。--------棉花立枯病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黑褐色刚毛生在分生孢子盘四周或混生在分生孢子梗中间,分生孢子梗短小,分生孢子新月形或椭圆形。-------高粱炭疽病黑褐色刚毛生在分生孢子盘四周或混生在分生孢子梗中间,分生孢子梗短小,分生孢子新月形或椭圆形。

壳针孢属(Septoria):分生孢子器圆形或扁圆形,分生孢子多细胞,细长筒形,针形或线形。----------番茄斑枯病

灰霉病:Botrytis

-----葡萄孢属:分生孢子梗和成簇的分生孢子类似葡萄串。

-----凉爽(18-23℃)、潮湿的环境下生长、产孢、释放、萌发和侵染

二、植物寄生线虫:

a)线虫及线虫病害

b)植物线虫的形态和结构

c)寄生性和致病性

d)生活史及生态环境

e)寄生线虫的分类

f)线虫病害的一般诊断技术

g)植物线虫病害的防治

概述:1)线虫(nematodes)又称蠕虫(helminthes),是一类低等无脊椎动物,通常生活在土壤、淡水、海水中,很多能寄生在人、动物和植物体内,引起病害。2)无处不在3)危害植物的称为植物病原线虫或植物寄生线虫,或简称植物线虫。

1、线虫及线虫病害:

(1)早期线虫学发展史上的四个里程碑:

---1743年,Needham从病瘪的小麦粒里发现了小麦粒线虫(Anguina tritici),是第一次在植物上发现的寄生线虫。

----1859年,Schacht发现甜菜胞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是欧洲当时最重要的有害生物。---1865年Bastian出版了第一本关于线虫的专著,是植物线虫学诞生的标志。

---1885年,Berkeley在黄瓜上发现了根结线虫(Meloidogyne)是世界危害最大的一类线虫。分布广,寄主范围广泛。

(2)植物病原线虫的发现和进展:

---19世纪末发现水稻干尖线虫病,腐烂茎线虫病。

---20世纪50年代穿孔线虫造成柑桔速衰病;椰子红环腐线虫病;马铃薯金线虫病是欧洲另一类毁灭性病害。

---20世纪70年代松材萎蔫线虫病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发生危害。日本黑松几乎被毁灭。---20世纪初,美、加、英、荷、苏等相继成立专门的线虫学实验室。1907年Cobb在美国农业部设实验室(第一个)。(线虫学之父)

---1943年,D-D(二氯丙烯和二氯丙烷)熏蒸性杀线虫混剂的应用。安全,经济,高效,化防。

---1944年,Christie提出根结线虫种内存在小种差异。

---1958年,Hweitt证明标准剑线虫是葡萄扇叶病毒的传播介体。

---1953年,欧洲线虫学家学会成立,出版线虫学期刊,1961年美国线虫学家学会成立,1969年出版专刊,此后,法、日、印度也成立相应学会和专业刊物。

(3)我国的线虫研究历史:

---1916年,章祖纯报道了小麦粒线虫(北京)

---1940年,朱凤美研制出小麦粒线虫虫瘿汰选机(99%)。

---1946年,周家炽证明小麦粒线虫是小麦蜜穗病的传播介体。

---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展了许多重要线虫的研究工作。分布,发生规律和防治等。

植物线虫病害概况:

---15-20%的植物病害

---全球每年粮食和纤维作物-高达800亿美元,其中美国损失80亿美元

---207个属4832种线虫

我国植物线虫危害的情况:

---在我国温暖地区的根结线虫(花生,黄瓜等蔬菜)

---东北和黄淮区的大豆胞囊线虫

---甘薯茎线虫、小麦粒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在生产上均造成严重的危害。

---1982年松材线虫传入我国造成流行和危害。

1、植物寄生线虫的形态与结构:

形态和大小:

1)虫体透明、很细、线状、不分节的低等动物;肉眼不易发现

2)大小差异大:

3)植物线虫较小:0.3 –1 mm,最长4mm;宽0.015-0.035mm。

4)动物线虫较大,最长可达8 m

5)线虫细长呈线形,因此得名为线虫;有的呈纺锤形。

6)大多数植物线虫体形为雌雄同形;少数为雌雄异形,雌虫成熟膨大后成柠檬形或梨形。结构:

1)体壁(几乎透明)

---角质层:最外层,保护作用

---下皮层:

---分泌角质层(蜕皮)

---营养贮存:糖原、脂肪

---肌肉层:虫体蠕动

2)体腔(假体腔):肌肉直接和内部器官相接触,没有体腔上皮,有体腔液,湿润各个器官,起着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作用,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可算是一种原始血液。(缺乏真正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口孔至肛门的直通管道,包括口孔、口腔、食道、肠和肛门,口针(吻针)穿刺植物组织、分泌消化酶、吸取营养物质。

---神经系统:自神经环通往虫体各部位,向前6股神经通到口唇区的突起、刚毛和侧器;向后6股延伸到腹部和尾部的侧尾腺等。

---生殖系统:非常发达,雌虫:1-2卵巢,雄虫:1个精巢

---排泄系统:单细胞,神经环附近可看到排泄管和位于虫体腹部的排泄孔。

2、植物寄生线虫的主要食道类型:

1)垫刃型食道:整个食道可分为四部分,靠近口孔是细狭的前体部,往后是膨大的中食道

球,之后是狭部,其后是膨大的食道腺。背食道腺开口位于口针基球附近,而腹食道腺则开口于中食道球腔内;

2)滑刃型食道:整个食道构造与垫刃型食道相似,但其背、腹食道腺均开口于中食道球腔

内,中食道球方圆形,大于体宽3/4 ;

3)矛线型:口针强大,食道管前部较细薄,向后加宽厚,呈瓶状齿针和齿针延伸部。

雌虫生殖系统由卵巢、受精囊、子宫和阴门等组成。

雄虫生殖系统由睾丸、精囊、交合刺等组成。

3、植物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寄生性:

----寄生性:专性寄生;部分可以真菌为食(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菌丝体繁殖松材线虫)

----口针的功能

1)穿刺2)分泌唾液和酶类3)吸收液态氧分

----寄生部位:

1)90%寄生在植物根内(或土壤环境中)2)10%寄生在植物的地上部

---植物的根、地下茎、鳞茎和块茎等(地下部)

---植物的茎、叶、芽、花、穗等(地上部)

--根寄生

--茎寄生

----寄生方式(取食习性):

1)---外寄生:虫体在外,仅头部刺入寄主组织取食(蚜虫);矛线目的线虫。

2)---内寄生:虫体进入组织内取食

1)定居性:胞囊线虫和根结线虫

2)迁移性:短体(根腐),穿孔线虫

--寄生方式可发生改变

----寄主范围:因种类而异

---小麦粒线虫仅寄生小麦、黑麦,很少寄生大麦

---大豆胞囊线虫仅侵染大豆等豆科植物

---根结线虫和茎线虫寄主范围极广

---有些线虫还有生理小种等

----趋化性:植物寄生线虫通过头部的化感器,接受植物根分泌物的刺激,向根部游动的特性

致病性:

线虫单独为害:

1)穿刺吸食和组织内创伤;食道腺分泌物(有助于口针穿刺细胞壁和消化细胞内含物便于

消化)

2)---酶、毒素:溶解中胶层或杀死植物细胞

---生长刺激物质:1)刺激细胞增大:巨型细胞2)促进细胞分裂:瘤肿、发根

3)抑止根、茎顶端分生组织发育

症状:1)植株顶芽、花芽的坏死2)叶片卷曲3)叶瘿、种瘿4)根生长停止或卷曲5)瘤肿、发根6)组织坏死、腐烂

植株矮小、色泽失常、萎蔫、早衰,甚至整株死亡

注意:土壤中存在大量的腐生性线虫,口腔内无口针,食道多为双胃型或小杆型,尾部细长如丝状,在水中非常活跃

4、线虫生活史及生态环境:

线虫生活史:虫体从卵中孵化到再产卵的过程。

三种虫态:卵;幼虫:4个龄期;成虫:性器官成熟

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孤雌生殖

线虫生活史:1)3-4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2)一个生长季节里可以发生若干代;

3)小麦粒线虫一年仅发生一次;

4)一些长针类线虫完成一代所需的时间超过一年。

5、生态环境:

1)温度:15-30℃;40-50 ℃,10min;

2)湿度(水、水膜):对干燥有一定抗性,但干燥和潮湿交替对线虫生长发育不利。

3)植物寄主:专性寄生、离开寄主靠体内储存的养分生活或休眠。

4)土壤:耕作层15cm中土壤温度、湿度、氧气、pH。线虫在土壤中的活动性不大

(30-100cm)。人为传带,种苗的调运、风、水、耕作、农具的携带造成远距离传播。

5)天敌:原生动物,捕食线虫、真菌、细菌

6、植物寄生线虫的分类:

线虫属于动物界的线虫门:1)侧尾腺口纲:垫刃目2)无侧尾腺口纲:矛线目

多数植物寄生线虫分布在垫刃目:1)垫刃亚目2)滑刃亚目

1)粒线虫属(Anguina):成虫雌雄同型,防治:汰除虫瘿

2)茎线虫属(Ditylenchus):甘薯茎线虫病,4龄幼虫在病组织内或土壤中越冬;侵染苗、

蔓、薯块;多次再侵染;干腐空心

3)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又称作根腐线虫属,迁移型内寄生;寄主范围广;1毫米

根腐线虫病的防治:问题,缺乏有效的抗病品种、轮作困难;措施,检疫措施,田间卫生,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4)胞囊线虫属(Heterodera):又称异皮线虫属,雌雄异形,定居型内寄生,

大豆胞囊线虫病(SCN):世界大豆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美国,1989年:损失1.90亿美元;1992年:损失1.21亿美元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抗病品种、轮作、土壤药剂处理

5)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雌雄异形、定居型内寄生、产卵于成虫尾部的胶质卵囊内

6)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水稻干尖线虫病,在谷壳内越冬。

侵染:幼叶顶端,干尖;幼穗颖壳,瘪粒

防治:无病稻种、种子处理

矛线目线虫为害特点:植物病害症状,为害根部(外寄生),尤其是根尖,根尖变色、肿大

植物病毒的传播介体,烟草环斑病毒、番茄环斑病毒/TRV

三、寄生性植物:

1.寄生性植物的基本概念:

a)无根系或根系不发达;

b)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

c)依靠寄主植物获得无机或有机营养-异氧生物;

d)专性寄生物;

e)寄生性种子植物和藻类。

2.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

3.对寄主的依赖程度:

4.全寄生:列当和菟丝子,叶片退化,叶绿素消失,吸根的导管和筛管与寄主植物相连,

有茎和花,吸取全部所需物质。

5.半寄生:桑寄生和槲寄生,导管相连,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类。

6.在寄主上的寄生部位:

1.茎寄生:菟丝子、槲寄生及寄生藻类, 寄生茎杆或叶片。

2.根寄生:列当、独脚金, 寄生在根部。

3.致病性:引起植物生长衰弱、黄化,甚至死亡。全寄生的菟丝子和列当的

致病力比半寄生的要强。

7.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1.寄生性植物:种子,随风、鸟类介体或寄主种子传播。

2.低等藻类:无性产生孢子囊,游动孢子传播;有性产生接合子,萌发产生

游动孢子随风雨传播。

8.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和所致病害特点:

1.寄生性植物约2500种,重要的有桑寄生科、菟丝子科、樟科、列当科、

玄参科和檀香科,桑寄生科约占一半。还有寄生藻类。

2.桑寄生和槲寄生,属桑寄生科,桑寄生和槲寄生两亚科,65属1300种植

物。

3.桑寄生,寄主29科阔叶植物,胚根与寄主接触,吸盘产生轴生吸根,分

解消解作用的酶,机械力从伤口、芽部、或幼嫩树皮钻入表皮到达木质部,

导管相连。无性繁殖根出条。有性生殖产生种子。

4.列当科15属180种。在70种草本双子叶植物根部营全寄生生活,叶片退

化,无叶绿素。种子长出芽管,顶端吸附在寄主侧根上,受害植物长势差,

萎蔫,抵抗力降低。

5.列当寄生豆科、菊科、葫芦科植物,吸盘吸附在寄主根表,以短须次生吸

盘与寄主根的维管束相连,叶片成小鳞片状,昆虫传粉,每朵花结一蒴果,

内有种子500-2000粒,每株5万-10万粒,可在土壤中存活5-10年,一

旦传入很难根除,被列为检疫对象。

6.菟丝子别名金线草、豆寄生、无根草、无娘藤、黄山丝、老鸦丝、黄丝藤

等。属于菟丝子科菟丝子属植物。1年生缠绕性寄生草本,叶片退化为鳞

片状,茎长可达1米左右,细长蔓生,多带黄色以寄生根伸入寄主植物,

分别与导管和筛管相连,吸取养分和水分。花冠黄色、簇生,种子小,一

株近万粒,寿命长、随种子调运传播。

7.寄主:豆科、菊科、蓼科、杨柳科、蔷薇科、茄科、百合科、散形科等木

本和草本植物。

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植物病原物都是异养生物,必须依赖于寄主植物才能生存,所以植物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是一种寄生关系。

四、植物病毒

1、病毒的定义、形态结构和组成

病毒是一种结构简单、由核酸和保护性蛋白衣壳构成的、非细胞状态的分子寄生物。

病毒是由一条或多条核酸模板分子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里,仅在合适的寄主细胞中进行自身复制。

复制特点:(1)依赖寄主细胞的合成系统,无物自身能量代谢系统;(2)集中复制病毒组分而不是二分裂方式繁殖;(3)病毒复制地点没有脂蛋白双层膜和寄主分开。

一个完整的病毒个体称作病毒粒体

核酸的多分体现象(multipartite genome ):

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体里。多分体病毒。

+ssRNA植物病毒所特有:

单分体病毒TMV 、PVY、PVX

双分体病毒TRV、WYMV

三分体病毒CMV、BMV

烟草脆裂病毒(TRV):

二分体长杆状和短杆状粒体

缺少长杆状,不产生核酸;缺少短杆状,不合成蛋白质;

只有长杆和短杆都侵入寄主:病毒粒体增殖,引起症状

病毒利用寄主活细胞内的各种物质,依据自身的遗传组成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组分,再集中组装成子代粒体,这种特殊的繁殖方式称作复制增殖(multiplication)

2、侵入方式与途径:

1)真菌: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伤口

2)原核生物:自然孔口、伤口、介体

3)病毒:微伤、介体

3、植物病毒的致病作用(发病期):

1)分子水平上干扰植物正常的生长代谢;2)叶绿素破坏或合成受抑制;3)呼吸作用反常;4)激素代谢异常;5)酶活性变化:氧化酶类、RNA与蛋白合成酶;

6)病毒的致病相关基因

4、植物病毒的命名:

不采用拉丁文双名法进行命名;

种名以寄主名称加上症状来命名: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烟草花叶病毒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黄瓜花叶病毒

5、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和典型种:

烟草花叶病毒属;TMV 杆状(+)ssRNA

马铃薯Y病毒属;

黄瓜花叶病毒属;CMV 球状病毒(+) ssRNA 三分体病毒

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蠕传病毒属);

黄症病毒属和马铃薯卷叶病毒属;

真菌传杆状病毒属;

芜菁黄花叶病毒属;

双生病毒;

纤细病毒属Tenuivirus,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 只侵染禾本科植物,可经卵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分布于东亚的温带地区,1897年首次在日本发现,我国18个省市均有分布,多次在生产上暴发流行。2000年来在江苏等地大暴发,目前其发生面积占江苏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重病田颗粒无收。

斐济病毒属;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大水稻、玉米、小麦产区,引起植株明显矮缩,浓绿,叶脉上出现蜡白色短条状突起,后变黑褐色,严重降低产量,甚至颗粒无收。

普通植物病理学笔记

学校:河西学院

专业:种子中西科学与工程

植物病理学题库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题库 第一部分:拉丁学名 一、病原菌拉丁学名 1、真菌 Plasmodiophora (根肿菌属)Physoderma (节壶菌属) Achlya (绵霉属)Pythium (腐霉属) Phytophthora(疫霉属)Peronospora(霜霉属) Spongospora (粉痂菌属)Polymyxa (多粘菌属) Saprolegnia (水霉属)Aphanomyces(丝囊霉属)Sclerospora(指梗霉属)Plasmopara (单轴霉属) Pseudoperonospora (假霜霉属)Bremia (盘梗霉属)Albugo(白锈属)Peronophthora(霜疫霉属) Rhizopus (根霉属)Mucor(毛霉属) Choanephora(笄霉属)Absidia(犁头霉属) Taphrina(外囊菌属)Blumeria(布氏白粉属) Ceratocystis(长喙壳属)Gibberella(赤霉属) Valsa(黑腐皮壳属)Elsinoe(痂囊腔菌属) Guignardia(球座菌属)Venturia (黑星菌属) Sclerotinia (核盘菌属) Erysiphe(白粉属属)Sphaerotheca(单丝壳属) Podosphaera (叉丝单囊壳属)Phyllactinia(球针壳属) Uncinula (钩丝壳属)Microsphaera(叉丝壳属) Meliola(小煤炱属)Glomerella (小丛壳属) Gaeumannomyces(顶囊壳属)Cryphonectria(隐球丛赤壳属)Gnomonia(日规壳属)Phyllachora(黑痣菌属)

《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病理学是森林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森林保护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植物病害的概念;病原;侵染性病害的发病过程和侵染循环;感病植物的病理变化;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二章植物病原菌物 菌物的营养体;菌物的繁殖;各大类菌物的形态、简要的分类及所致的植物病害的症状,菌物类病害的诊断;菌物类病害发生的特点、对寄主植物的危害。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和性状;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和传播;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及病原鉴定方法;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防治。第四章植物病原病毒及植原体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植物病毒的传播;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植物病毒的鉴定原理;植原体的一般性状;植原体病害的症状、传播、诊断和防治。 第五章植物病原线虫 线虫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线虫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营养失调、湿度不适、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植物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八章侵染过程 病程的概念;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及其影响因素. 第九章病害循环 侵染循环的概念;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病原物的传播。 第十章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物的类型;病原物的致病机制;转主寄主和寄生专化型。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病性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抗病性的类型;植物抗病的机制;植物的诱导抗病性及其机制。 第十二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植物病害的预测。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含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方法;Koch’s法则;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第十四章植物病害的防治

植物病理学

简述利用生物技术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途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生物技术对植物病理影响最突出的可能有如下三个领域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培养,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核酸的分析和操纵。1)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无病原植株。2)病原鉴定和病害诊断:各种免疫技术如单克隆抗体等和核酸技术如PCR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各种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出现,提高了植物病害诊断的效率和准确度。 3)寄主和病原物间的关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鉴定了大量的寄病互作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在分子生物学层面明确了许多植物病原物致病机理,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分子基础。4)DNA重组技术:近几年通过转基因培育抗病植物抗病品种的技术发展很快,许多植物源和病原菌来源的抗病相关基因已转入作物中,产生了大批抗病高产的转基因材料,但是由于转基因安全性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这新材料和品种的推广和应用。虽然可通过与传统品种的杂交,把这些优良品质转移至杂交品种中去,但这一方法耗时费工。5)分子标记辅助的抗病育种的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加快了育种的效率。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常用的微生物有哪些?生物防治的机制是什么? 1)链霉菌。所产生的抗生素主要有井冈霉素、效霉素等。研究证明,链霉菌代谢产物几丁质酶是造成菌丝畸变、细胞质凝集和外溢的直接原因。2)木霉菌。木霉菌的生防因子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水解酶类,如几丁质酶、纤维素霉、木聚糖酶、葡聚糖酶和蛋白酶,这些酶类对真菌细胞壁的降解有重要作用,可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引起菌丝崩解。二是次生代谢产生的各种抗生素类物质, 主要的有木霉素,胶毒素、绿木霉素、胶绿木霉素和抗菌肽等。3)拮抗细菌。是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和放射性土壤农杆菌。芽孢杆菌的主要生防物质是蛋白质和多肽类物质,其抑菌谱甚广, 可使病原真菌菌丝体溶解,原生质外溢。4)拮抗真菌。A、我国共有3个属的食线虫真菌。其中淡紫拟青霉对大豆胞囊线虫的致死作用主要是其代谢产生的几丁质酶。B、梨胶锈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 linavinoso),其孢子萌发形成芽管从病菌的性子器口和锈子器口侵入, 不能直接侵入。 我国水稻上有哪些重要病害,目前江苏水稻最重要的病害有几种,其关键的防治技术是什么? 我国水稻重要病害主要有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纹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等。目前江苏省最重要的病害为稻瘟病、白叶枯病和条纹叶枯病。条纹叶枯的防治:a、推迟移栽期7-10,避免灰飞虱的主要传毒高峰。b、拔除病株,控制病害。C、秧苗期全程药控,防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pdf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活体营养型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 死体营养型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 专性寄生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特性 非专性寄生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的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的特性 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真菌狭义的真菌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广义的真菌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菌核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或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 厚垣孢子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 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 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 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 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8个孢子 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的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 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真菌的产孢结构 闭囊壳包被完全封闭,无固定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子囊壳子囊果有孔口,球形或瓶形,内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要点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2008级 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组别:第三小组姓名:戴泽翰学号:200830200508 指导老师:李敏慧、刘琼光、周国辉、徐大高、杨媚、 谢辉、何艺郡 目录 一、前言--------------------------------------------------------3 二、实习目 的与意义----------------------------------------3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3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4 实验二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8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12 实验四植物病 原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14 实验五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15 四、实 习(验)结果与分析------------------------------18 五、收获与体会 ----------------------------------------------19 六、参考文献 -------------------------------------------------20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戴泽翰 200830200508 08植保微生物1班 一、前言 植物病理学是主要研究引起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引子及其致病机制、病 原物与寄主间相互关系和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病害所致损失的原理及具体措 施的一个重要农业学科。学习基本的植物病理学、流行学知识,掌握常见农业病害鉴别和病 原物采集、分离等技能,是对作为高等农科院校植保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为巩固和印证所 学的植物病理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直观认识,我校资环学院 为植保专业安排了植物病理学课的实习,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 (一)巩固和印证所学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二)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 (三)通过室内外观察,认识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 (四)加强理论联 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一)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二) 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三) 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 (四) 线虫病害标本的采集、分离与鉴定 (五) 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一、实验目的 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病害及其分布的事务性记载,有了标本即可在室外观察的基础上, 开展室内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病害诊断和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工作,没有合格的标本更无从 谈起。因此,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植物病害研究和实验的基本建设工作,植病标本的采 取和制作是植保人员必须掌握的的基本技术之一。通过本次标本采集和制作实践实习,学习 标本采集和制作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步骤 (一)标本采集 1、外出实习地点 (1)华农大农场 (2)华农大增城宁西基地 (3)广州白云区蔬菜地

2020年植物病理学_在线作业_4

植物病理学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20-10-17 18:44:59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50分) 1. 下列哪类真菌不是活体寄生菌?() (5分) A立枯丝核菌 B霜霉菌 C白粉菌 D锈菌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2. 主要任务是揭示在环境条件影响下寄主植物-病原物群体水平上相互作用的植物病害发生规律的植物病理学分支学科是()。 (5分) A植物病害流行学 B植物病原学 C植物病害防治学 D分子植物病理学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3. 由病原生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以下不是侵染性病害的是()。 (5分)

A莴苣霜霉病 B小麦干热风 C小麦白粉病 D小麦条锈病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B回答正确展开 4. 以下不是单循环病害特点的是()。 (5分) A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多为气传和风雨流水传播,也有昆虫等介体传播 B多为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 C病害潜伏期长,没有再侵染 D病原物侵入寄主以后,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小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5. ()是寄生物克服寄主植物的组织屏障和生理抵抗,从其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其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5分) A致病性 B毒力 C侵袭力 D寄生性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 6. 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菌物营养体的变态结构?() (5分)

A附着胞 B吸器 C假菌丝 D似薄壁组织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C回答正确展开 7. 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 (5分) A木耳 B锈菌 C黑粉菌 D香菇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8. 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可以引起非浸染性病害。 (5分) A冰雹 B线虫 C霜冻 D台风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C回答正确展开 9. 马铃薯晚疫病曾经在历史上大流行,它与下列哪个重大事件相关?() (5分)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与答案

2002 一、名词解释(5×3=15分) 真菌得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与性垂直抗病性 二、问答题(4×10=40分) 1、植物病害得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得办法。 2、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与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3、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与流行得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 4、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就是制订防治措施得重要依据? 三、写出下列拉丁学名得中文含义,并编制它们得分类检索表。(15分) Uncinula Phyllactinia Pseudoperonospora Plasmopara Peronospora Puccinia Uromyces Fusarium Exserohilum Macrophoma 四、选择填空(10分) 1、植物病毒得核酸类型主要为( )。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2、蠕传病毒属得传播介体为( )。 A、叶蝉 B、飞虱 C、蚜虫 D 线虫 3、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 A、 TMV B、 CMV C、 PVY D、SBMV 4、( )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真菌 B、病毒 C、线虫 D、细菌 5、下列( )属于真菌得营养体。 A、菌核 B、假根 C、双核菌丝 D、菌索 6、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得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得寄主,这种现象称( )。 A、专化型 B、专性寄生 C、单主寄生 D、转主寄生 7、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得就是( )。 A、锈菌 B、木耳 C、黑粉菌 D、香菇 8、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就是( )。 A、弱性寄生物 B、专性寄生物 C、腐生物 D、活体寄生物 9、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得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就是由于病原物分泌( )所致。

植物病理学专业英语词汇

植物病理学词汇 1)abacterial 无菌的 2)abiotic 无生命的,非生物的 3)acidic 酸性的 4)acquired resistance 获得抗 病性 5)acquired susceptibility 获 得感病性 6)actinomyces 放线菌 7)active ingredient 有效成分 8)agroecosystem 农业生态系统 9)agronomic 农艺学的, 农事的 10)amino acid 氨基酸 11)analysis of covariance 协方 差分析 12)analysis of variance 方差分 析 13)anatomy 剖析, 解剖学 14)anoxic 厌氧的 15)anthesis 开花期,开花 16)antibiotics 抗生素, 17)antibody 抗体 18)antigen 抗原 19)antitumor 抗癌的 20)apoplastic 非原质体的 21)ascomycetes 子囊菌 22)asexual 无性的 23)avirulence 无毒性 24)baccine 疫苗 25)bacteria 细菌 26)bactericides 杀细菌剂 27)basidiomycetes 担子菌 28)biomass 生物数量 29)biosynthesis 生物合成 30)biotroph 活体营养 31)biotype 生物型 32)blast 枯萎病 33)blight 枯萎病,疫病 34)botanical 植物学的 35)causal agents 病原体 36)causal organism 病原生物37)chlamydospore 厚垣孢子 38)chlorophyll 叶绿素 39)chlorothalonil (daconil) 百 菌清 40)chromosome 染色体 41)coevolution 协同进化 42)colonization 移植 43)cultilar 栽培品种 44)cytogenetics 细胞遗传学 45)cytokinetic 细胞动力学的 46)cytoplasm 细胞质 47)deactivation 灭活作用 48)degradation 退化 49)derosal 多菌灵 50)detection 检定 51)detoxification 脱毒 52)dextrose 葡萄糖 53)diagnostic 诊断的 54)diagnostics 诊断学 55)diapause 滞育(昆虫生长的停 滞期),间歇期 56)dicots 双子叶的 57)dicotyledon 双子叶植物 58)disease-resistant cultivar 抗病品种 59)dormancy 冬眠 60)dose 剂量 61)downy mildews 霜霉 62)economic thresholds 经济阈 值 63)ectoparasite 皮外寄生物, 外寄生虫 64)electrophoresis 电泳 65)endoparasitic 内部寄生的 66)enzyme 酶 67)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 68)epiphytotics 植物流行病的, 植物流行病 69)evolutionary 进化 70)fatal temperature 致死温度 71)fauna 动物群, 动物区系, 动 物志 72)fermentation 发酵 73)flagellum 鞭毛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 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 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则不能抵抗,即抗性是小种专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个别主效其因控制的。在生产上,这种抗性虽表现为高度抗病或免疫,但很容易因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因而抗病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多个微基因控制的,也由单个基因控制的。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持久的。 基因对基因假说: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科协第25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简报 2013年01月11日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科协举办第25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 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承办的第25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于11月19~22日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 一、论坛基本情况 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棉花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22个单位的80余位青年科学家参会。论坛执行主席由中国农业大学孙文献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单卫星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姜道宏教授共同担任。 二、论坛主要议题 论坛围绕“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这一主题展开。并就“功能基因组学与比较基因组学在植物病原致病机理的解析以及致病基因的大规模分离与鉴定中的应用”、

“PTI与ETI抗性基因调控网络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对未来分子植物病理学发展的影 响”、“三大粮食作物及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病原的效应蛋白在寄主中靶标的研究及其在分子设计育种中的潜在价值”、“重要植物病原菌致病性的调控机理及分泌途径研究”、“病原菌重要致病因子晶体结构的解析与药物靶标的选择”、“重要作物病害防控的新策略与新思路”等6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学术讨论。 1、功能基因组学与比较基因组学在植物病原致病机理的解析以及致病基因的大规模分离与鉴定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基因组学尤其是功能基因组学成为研究病原物致病机理和致病相关基因克隆及其调控网络研究等快捷而有效的途径。中国农业大学彭友良教授长期从事稻瘟病菌的基因组学研究。在这次论坛上,他通过稻瘟菌致病因子的大规模筛选、分离与鉴定的实例,阐明了植物病原真菌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与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他还介绍了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稻瘟菌的遗传变异的规律与特点,揭示水稻抗病性易被克服的分子基础,为水稻持久、广谱抗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福建农林大学王宗华教授也在稻瘟菌的功能基因组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对实验室近期的有关稻瘟病菌小GTP 酶的功能研究系列进展进行了交流并对学科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预测。 近年来,水稻稻曲病与小麦赤霉病在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大面积发生,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这两种病菌还有一个共同点,能在侵染寄主的过程中产生大量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中国农业大学孙文献教授对稻曲菌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其可能存在的致病因子及侵染特性;分析了可能参与稻曲菌毒素合成的NRPS蛋白,从基因组水平上寻找合成稻曲毒素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另外,基因组学研究也为揭示稻曲菌的致病机理及其侵染循环等提供了大量的重要信息。浙江大学马忠华教授介绍了比较基因组学在赤霉菌的基因功能鉴定中的应用。通过赤霉菌与酵母基因组之间的比较,鉴定出两个物种保守的与特有的信号传导途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赤霉菌对Rapamycin敏感的机理。 华中农业大学的罗朝喜教授与郑露博士分别就病原真菌中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进化特点和基于Illumina测序文库的全基因组序列拼接与基因预测的技术进行了汇报。通过对所有已发表的真菌基因组进行比较,发现Cyt b应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基因,不同物种间Cyt b基因大小的差异是因为其内含子的位置与序列发生显著的变化。郑露博士总结了一套利用Illumina测序数据进行拼接的方法,获得了与Sanger测序几乎一致的拼接效果。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为未来基因组学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2、PTI与ETI抗性基因调控网络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对未来分子植物病理学发展的影响

2020电大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5×3=15分) 真菌的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和性垂直抗病性 二、问答题(4×10=40分) 1.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的办法。 2. 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3.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 4.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四、选择填空(10分) 1. 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 2. 蠕传病毒属的传播介体为()。 A. 叶蝉 B.飞虱 C. 蚜虫D 线虫 3. 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A. TMV B. CMV C. PVY D.SBMV 4.()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 真菌 B.病毒 C. 线虫 D.细菌 5. 下列()属于真菌的营养体。 A. 菌核 B. 假根 C. 双核菌丝 D. 菌索 6.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的寄主,这种现象称为()。 A. 专化型 B. 专性寄生 C. 单主寄生 D. 转主寄生 7. 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 A. 锈菌 B. 木耳 C. 黑粉菌 D. 香菇 8.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 A. 弱性寄生物 B. 专性寄生物 C. 腐生物 D. 活体寄生物 9.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的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所致。 A. 酶 B. 生长调节物质 C. 植保素 D. 毒素 10. 发病部位出现的霉状物是()。 A. 线虫 B. 病毒 C. 真菌 D. 细菌? 五、填空题(共20分) 1. 植物病原真菌的五个亚门分别是

植物病理学_100分在线作业_4

植物病理学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16-01-27 14:31:24 一、单选题 1. (5分) 下列哪类真菌不是活体寄生菌?() ? A. 立枯丝核菌 ? B. 锈菌 ? C. 霜霉菌 ? D. 白粉菌 得分: 5 知识点:4.4 菌物所致病害的特点及其鉴定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主要任务是揭示在环境条件影响下寄主植物-病原物群体水平上相互作用的植物病害发生规律的植物病理学分支学科是()。 ? A. 植物病害防治学 ? B. 分子植物病理学 ? C. 植物病原学

? D. 植物病害流行学 得分:5 知识点:1.2 植物病理学简史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 由病原生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以下不是侵染性病害的是()。 ? A. 莴苣霜霉病 ? B. 小麦条锈病 ? C. 小麦干热风 ? D. 小麦白粉病 得分:5 知识点:1.1 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以下不是单循环病害特点的是()。 ? A.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多为气传和风雨流水传播,也有昆虫等介体传播 ? B. 病原物侵入寄主以后,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小

? C. 病害潜伏期长,没有再侵染 ? D. 多为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 得分:5 知识点:12.1 植物病害流行概述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5. (5分) ()是寄生物克服寄主植物的组织屏障和生理抵抗,从其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其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 A. 寄生性 ? B. 侵袭力 ? C. 致病性 ? D. 毒力 得分:5 知识点:3.1 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性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6. (5分) 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菌物营养体的变态结构?() ? A. 似薄壁组织 ? B. 附着胞

普通植物病理学精彩试题(二)

标准文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病症和病状 2.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 3.单分体病毒和多分体病毒 4.生理小种和专化型 5.胞囊和泡囊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任何一种病害的发生都是由有关病原物、寄生植物和环境条件三 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 2.植物病害都要经过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最终都表现出一定 的病征。() )(3.多数真菌有性阶段对植物病害流行不起重要作用。)(4.半知菌亚门各类群真菌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5.锈菌的夏孢子具有分生孢子的功能。 )6.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是通过锁状联合的形式实现细胞分裂的。( )(7.鞭毛菌和接合菌都可以产生内生的无性孢子。 )(8.所有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统称为病原物。 )(9.芽孢是细菌的繁殖单位。 ) ( 10.对于非持久性病毒,用治虫的方法防治比较困难。 )(11.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2.从伤口侵入的植物病原细菌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 ( 13.植物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存活。)(14.真菌芽殖型分生孢子全部来自产孢细胞。().所有的植物寄生线虫都具有口针。15 )16.八界系统中广义的菌物涉及藻物界、原生动物界和真菌界。() ( 17.同一植物病毒粒体中含有DNA和RNA。 ) ( 18.子囊和担子都是真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的场所。 ) ( 19.依据无性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特点。 ) ( 20.植物线虫多以二幼虫侵入寄主。 20分)分共三、填空题(每题2 1.引起植物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生物因素有 。 .原核生物界可分为2 病。四个门,植原体属于门,主要引起植物的 .菌丝体的类型有3 ,菌丝的变态主要有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 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2.病因:使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 3.病征:是指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或群体。 4.病状:植物染病后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5.植物病害: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的状态。 6.菌丝: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为菌丝。 7.真菌:是具有细胞核,能产孢而无叶绿素的生物.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并有分枝的 丝状营养体. 8.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营养生长和繁殖,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为止的 整个过程。 9.真菌的有性繁殖:是指真菌通过特殊的两性细胞或两性器官的配合,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 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10.真菌的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 方式。 11.无性孢子:有无性繁殖方式产生的孢子,如厚垣孢子、芽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 子。 12.有性孢子: 13.植物病原细菌:指侵染植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细菌。 14.原核生物: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微生物。它的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种,无核膜包 围,无明显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的核蛋白体,但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15.植物病毒:指侵染植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病毒。 16.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其体内繁殖扩展, 发生致病作用,进而显现病害症状的过程。 17.初次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生长期间的第一次侵染,叫初次侵染。 18.再次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后,有的可以产生孢子或其他繁殖体,传播后引起的侵染 叫再次侵染。 19.介体传播:是指病原生物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其他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20.非介体传播: 21.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的时期称为侵入期。 22.潜育期: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的开始出现称为潜育期。 23.单循环病害:指侵染循环中只有初次侵染没有再次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 24.积年流行病害: 25.多循环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够多次繁殖后代,从而发生再侵染的病害。 26.单年流行病害: 27.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由生物病原引起在田间具有传染性的病害 28.非传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在田间不具传染性的病害。 29.病害循环: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至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30.土传病害: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病害。 31.气传病害: 32.系统侵染: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侵染可在寄主体内扩展至全株称系统性侵染. 33.局部侵染: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局限在侵染点附近,称局部性侵染。 34.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损害寄生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35.寄生性:

普通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2.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 3.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4.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5.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又称为“病害三要素”。 6.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7.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8.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9.变色病株的色泽发生改变。 10.坏死染病植物局部或大片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变化。11.萎蔫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萎垂的现象。 12.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腐烂可以分干腐、湿腐和软腐。 13.畸形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或抑制性的病变,植物整体或局部的形态异常。畸形可分为增大、增生、减生和变态四种。 14.综合征一种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15.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16.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以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17.病害循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8.初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或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 19.再侵染在田间已经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传播后侵染同一生长季内的寄主植物。 20.越冬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后病原物的存活方式和存活场所,病原物度过寄主休眠期后,引起下一季节的初次侵染。 21.死体营养型病原物可以直接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或者是先杀死寄主细胞,然后再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的寄主物。 22.活体营养型从细胞组织中吸收营养物质却并不很快引起细胞的死亡,通常菌丝在寄主细胞间发育和蔓延,仅以吸器进入寄主细胞的寄主物。 23.寄生性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24.致病性指病原所具有的损害寄主植物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25.菌物(真菌)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的异样生物,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不含光和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养分,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26.菌丝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作菌丝,真菌的许多菌丝称作菌丝体。 27.假菌丝有些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形似菌丝。 28.有隔菌丝将菌丝隔成许多长圆筒形的小细胞,这种有隔膜的菌丝称作有隔菌丝。 29.无隔菌丝许多细胞核存在于细胞质中,无横隔膜加以分开,整个菌丝是一个无隔多核的细胞。 30.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090401 一、培养目标 博士学位研究生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因此对博士生的培养必须贯彻“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为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1.思想品德要求 在思想政治上,要求博士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的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 祖国,献身农业,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挚的 协作精神;遵守法纪,品德优良;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 在业务上,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 的历史演变、发展现状和前沿动向;全面掌握现代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技术,能在群体、 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和掌握寄主-病原物的相互关系、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 以及病害控制的理论和技术;对有关的学科发展和生产变革能有较强的适应力,具有组织或 独立从事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能熟练 地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其先进仪器设备;具有独立从事和组织本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综 合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 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小语种外语的学生要求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具有阅读本专

植物病理学

第一章什么是植物病害? 1.病害的概念:植物在自然界中遭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代谢上发生了改变,造成了损伤或伤害叫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经济学及社会学的后果: (1)造成生产者的受益下降 (2)消费者在食品方面的投入增加 (3)对人和动物的直接毒害 (4)限制了某些作物在特定区域的生产 (5)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失 (6)对社会、政治、乃至文化都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3.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4德巴利是植物病理学德奠基人,被尊称为植物病理学之父。 5.植物病害是三种因素作用德一种结果:寄主、病原体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1)寄主:在植物病理学中,寄住是指发病的植物。 (2)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寄主与病原物生存的物理环境,它可能促进或抑制病害。(3)病原(因):病原(因)是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病原菌、病原物、病原都是指引发植物发病的原因。 病原可分为两类:非生物性的或是生物性的病原。 a.生物性的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活的生命体。其种类包括:菌物界、原核生物、病 毒界、动物界、植物界 b.非生物性病原是指非生命体,是任意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与损伤的区别:损伤发生后一般就能产生可见的症状,而病害则需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发展才会有可见的症状。 6.症状:是指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1)病状:是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2)症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7.病害症状归纳起来有五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1)变色是指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 a.整株植株、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变色,主要表现为褪色、黄化、红化或白化等。 b.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均匀变色。如明脉、斑驳、花叶、线纹、饰纹。 (2)坏死:是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 (3)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较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 腐烂和坏死的区别:一般来说,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的轮廓。 (4)萎蔫: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 (5)畸形: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可分为增生、增大、减生和变态。 a.增生:是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使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 b.增大:是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 (6)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的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普通植物病理学电子书籍

第一章 绪论 人类的生存与动植物的关系密不可分,植物健康地生长与正常的发育.就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粮油食品、果蔬产品和其他各种农副产品。植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它按遗传因子所决定的发育程序正常进行,如要求有适宜的土壤营养和水分条件,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大气环境,细胞才能正常分裂,生理活动得以顺序进行,最终获得高产与优质。 植物在自然界里的生长与发育从来都不可能是十分顺利或轻易成功,它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威胁。任何影响植物健康地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影响人类对它的利用价值。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水分供应、微生物区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有病的植物”或植物发生了“病害”。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这些因素,统称为“病因”。植物发生病害的因素十分复杂,各种病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各不相同,病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控制病害的措施和策略差异也很大。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相作用机制以及怎样控制病害等的学科领域,称为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真菌学、细菌学、病毒学、线虫学、植物学、动物学、昆虫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气象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其他许多分支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学科的每一个新成就都可使植物病理学受益。 第一节植物病害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植物就是发生了病害。 动植物在各自进化的历程中,都逐渐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环境,产生了很强的适应能力,技“适者生存”的原则,能生存至今的物种必然是适应性较强的物种。如果植物所处的小环境中,某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或生物因子发生恶化,连续不断地影响植物,其强度又超过了植物的忍耐限度,植物无法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该恶劣环境下的植物就发生病变,影响稍轻微一点的,只出现局部或轻度症状;如影响很大,病状就重,发生面亦广。例如早春的寒流来得越迟,持续时间越长,冻害就越重,受害的植物就越多,冻害轻的只是叶缘稍卷或生长受到暂时抑制,严重的全叶或全株灰白色,青枯或枯萎死亡。又如水稻受到少量稻瘟病孢子的侵染,在老叶上产生几个小病斑,它对水稻的生长 发育和产量等几无影响,但如果遇到有大量孢子侵染,全株上下都产生许多病斑,或病斑很快扩展到全叶或穗颈部引起枯死,不仅是光合作用受抑制,影响到产量,严重时可能导致全田枯死失收。 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表现在下列六个方面:①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与输导;②光合作用;③养分的转移与运输;④生长与发育速度;⑤产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