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

人生智慧类

一.人生的路从来不止一条

叶阳

(1)最近听闻一个悲剧,一位北大毕业前往美国犹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朋友因为学业上的挫折最终选择结束生命。很多人都不理解她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因为在他们看来,她已经做到了大多数人毕生都无法触摸的东西。可惜的是,有些人衡量自己从来不是从生存的下限出发,反而总不自觉地对生活存有不那么合理的期望。

(2)这种期望除了源于自己,也来自身边的人。他们总会对你说,你花了这么多学费,学会这项技术不是很正常吗?你准备这么长时间,通过这项考试不是很正常吗?又或者是,这是你的专长,你凭什么完成不了呢?乍一听好像很对,其实这些要求、期望,很多时候是没什么根据,没什么道理的。

(3)中学那会儿,我作为学校领队参加机器人竞赛。以当时掌握的资源来看,我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因为学校提供的实验室设备极其简陋,经费几乎为零,参赛的指导也寥寥无几,几乎所有的参赛准备都是我和队友翻看往年比赛记录完成,而不像其他竞争对手,有上届带队老师的直接指导。但我和队友们投入大量精力,我们莫名地乐观,希望最后能拼个冠军。然而现实就是现实,最终我们只拿了三等奖。这让我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是个一事无成的废物。

(4)如今回想起来,就事论事,不得不承认是我对自己的期望太高了,把自己想象得比实际厉害太多,缺乏自知之明的后果就是把自己摆在错误的位置,向着不切实际的目标奋斗。这一切是多么不合理。那个攻读博士遇挫选择结束生命的同学,明明成为一名博士只是人生无数选择中的一项,却因为对读博、对自己错误的认知,把读博当做自己人生中不得不实现的目的,从而在面对奋斗中的困难,或者其他难以为继的局面时,她再也没有第二个选择,最后越走越窄,只剩下一个死胡同。

(5)其实生活充满了无数个选择,无论贫富贵贱,皆是如此。人生的“宽”和“窄”在我看来是指一个人关于生活的选择权的大与小。如果一个人面临绝境,连果腹的能力都没有了,那么他唯一的选择就是谋生,想尽办法存活下来,这毫无疑问是没有选择的“窄”。如果一个人温饱无忧,生活体面,那他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去做任何事,这当然是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宽”。就我而言,生活是有很多选择的。我想做主职工作,有精湛的编程技能,想去品尝世界各地的特色料理,想控制肌肉打出稳定可控的球。我还想理解更多哲学巨著中的独特思想,探索对世界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就像亚瑟·叔本华在书中所说,人的愉悦有三种来源:满足自己本能的欲望,使用自己的肌肉力量,以及感受、思考世界。对我来说,乐趣就来自生活的各个部分,没有什么非做成不可的事情。

(6)欲望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危险的。特别是把自己看得过高,自处于不合实际的位置,把远远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当做吃饭喝水一般的生存底线,把远大的抱负当成自己一定非做不可的事情,那他的生活就已经被压缩了,再也不会有选择的余地了。原本无数种的可能就变成了只有一个方向的枯燥的拉锯战,万一性格再脆弱一些,自我毁灭就在所难免了。

(7)人啊,要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有删改)

1.第1段的事例中,“不那么合理的期望”具体指什么?

2.纵观全文,说说第2段结尾说“这些要求、期望”是“没根据、没道理”的理由是什

么?

3.阅读第5段,说说为什么“我”认为“没有非做成不可的事情”?

4.结合本文主旨,谈谈第7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二.不交换的人生

沈熹微

(1)“如果可以,你愿意拿你的人生和别人的做交换吗?”

(2)我不止一次遇到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每一次,我的回答都是否定的。这种假设不可能成立,我也不愿同谁交换人生,就算我的人生在人们普遍的眼光里不那么幸运。

(3)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份无法推卸的责任,就像学生在开学之初领到的崭新课本,在生活这所学校里,每个人都会面对一些对自己来说极为困难的课程,有的人学有所成,有的人却一无所得。

(4)我喜欢并愿意全然接受自己的人生,因为我已在生活中找到属于它的一份意义。虽然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比如长期的疼痛、很多快乐的缺失,但我获得了别的人生难以感受的珍贵体验,它们是独一无二的。

(5)生命对于每个人的机会都只有一次,从这点上来讲很公平。它转动轮盘各施难题,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深渊。身处无法交换的人生,也许你缺乏的并不是解题的智慧,而是与它周旋的耐心、信心以及决心。

(6)初中的时候,我的故乡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沉船事故,很多人在事故中丧生。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遭遇了至为痛苦的打击——沉船带走了她五位亲人,包括她十岁的儿子。我知道的许多受难者家属从此一蹶不振,也有的花了多年时间才平息伤痛,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我的这位老师——事故过后,她很快回到学校上课,面容平静哀伤,眉目坚毅。

(7)老师那年已近四十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春天她竟然怀孕了。她挺着大肚子穿过校园里人们各怀其意的目光,神态温和地站在讲台上,又过了不久,她拥有了命运给予的补偿——另一个小生命的降生。不知内情的人只感慨她是个勇敢的大龄孕妇,却不知道她经历过怎样的灾难。很久之后我回忆起她的脸,才深深地被其中蕴藏的坚韧力量打动。(8)或许所有的不幸都是如此,怀抱往前走的决心,就有遇见下一次幸福的可能。

(9)回想一下我们的成长经历,几乎每一点收获都伴随着痛苦,就连小小的少年都懂得说那样一句话:“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它不夸张。在学步路上没有人不曾跌倒,在情路上也没有人不曾受伤。或许是时隔太久,或许是这次跌得太重,你像个受伤的孩子坐在地上大哭不止。人生的苦难,有的人是硬扛过去的,有的人会绕远路走过去,也有的人被滞留在伤害之中,让一时的不幸延续成一生的不幸。

(10)旅途不顺可以打道回府,每条人生的路高高低低风景不同,相同的是都没有回头路。当我们横遭不幸、傷害、生离、死别,就像是途中突然而至的暴雨狂风,无论它有多猛烈,只要没有将你一拳击毙,这旅程总归要继续,没有捷径。我相信,就算让我偷得天机换取了别人的人生,还是会有需要承担的苦难。一时波折或许能躲过,内心的怯懦却是躲不过的。(11)如果没有生病,我想我不会选择写作,不会遇见后来的人生中发生的种种美好事情。我没有把握如果拿在手里的是另一份人生,它是否能够同样早早地给我这些领悟,让我在疼痛中仍有安静的智慧?

(12)和世上很多人相比,我之所得,已是丰盈,还必将拥有更多,这人生,谁来要,我都是不换的。

(13)所有用来鼓励人的话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你会成为更好的人。

(14)所有看过的风景里,我觉得最美的,是历经苦难后的天高云淡。

(有删改)

1.阅读1~4段,作者不愿意交换人生的原因有哪些?

2.第5段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深渊”在文中具体是什么意思?

3.如何理解第10段中,“每条人生的路上高高低低风景不同,相同的是都没有回头路”这句话?

4.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以“不交换的人生”为题,体现哪些关于对待苦难的人生态度?

三.学一点“输的智慧”

黄志坚

(1)失败很痛苦,但是没人能避免失败,个人再好强,也不能把控天时地利,所以我们有时候需要有意识地让自己“输”一次,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永远不懂什么叫成功,就像没尝过苦味的人无法对比甜有多么可口。假如一个人活到25岁,还未品尝过失败的滋味,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是运气也好,刻意规避也罢,都不是一件好事。

(2)好强的人往往会压抑着自己,无论大事、小事,强撑着让自己不失败,压力大是其次,最可怕的是这样极力营造会出现一种假象,让他们觉得自己非常强大,总是“赢”,于是意气风发,自己也无法正确评估自己。养成这样的心理,在某个关键时刻会酝酿出一场巨大的风暴。

(3)锦绣楼最近要招聘一名厨师长,同时有两位厨师前来应聘,都是有经验的“大师傅”,按业内规定,两人将各上岗三天,最后来决定聘用谁。

(4)第一位厨师不仅专业、勤快,也很有管理才能,经常召集小帮厨来比赛,这时候,大家总能被他的厨艺手法所折服,光是“绑螃蟹”,他五分钟可以绑二十只湖蟹,其他帮厨最多绑十只。

(5)男一位应聘厨师,也被老板鼓动着召集了一些比赛,但这位厨师“绑螃蟹”的动作并不快,他自己也开始自嘲,笑闹间,所有的小帮厨都很喜欢他。于是接下来的三天,一到了空闲时间,他就号召所有帮厨一起练习,最后大家的速度都提升了不少。

(6)竞聘结束后,老板决定聘用第二位厨师,第一位厨师很惊讶:绑螃蟹的速度比帮厨还慢,这样也能赢?

(7)老板说出了自己的原因:作为厨师长绑螃蟹这种小活并不能说明什么,第一位虽然手脚很快,但也可以明显看出,他类似的比赛总是赢,让大家缺乏自信和动力;第二位绑得慢,其实他五分钟可以绑二十五只螃蟹,他主动输,让手下人有了积极性,每个人的速度平均提高了五只,对这些小帮厨来说,是大大提升了效率。第二位更懂得激发手下人的干劲,收买人心,必定是个好领导。

(8)人再怎么规避风险,再怎么幸运,也不可能一辈子一次失败都没有,太好强的人失败

得少,一旦遇到一次规模较大的“输”,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浩劫,会失去之前所有的自信和心智,就像之前没有经验、没有失败的“抗体”,必定承受不了打击。我见过一个年轻才俊,中年时经历了一些小波折,于是完全放弃了向上的念头,开始吸毒麻醉自己,最后自然是害了一大家子人。

(9)简而言之,主动练习“输”是一种心理素质的锻炼,这同时也代表勇敢,一个人假如永远不挑战自己,的确很少“输”,同样,成功的机会也很小。一旦养成了这种畏首畏尾的心态,做事放不开手脚,做任何事都是平庸之辈,不输也难赢。

(10)要想赢,先认输,在人际交往中也要这样,凡事何必咄咄逼人,这世界上最难听的声音是嘲讽,最好听的声音是赞美。我们在和他人的交际中,为逞口舌之快,在某件小事引发的争吵中占尽上风,自认为赢了,可事实却输了,输掉了交情,输掉了脸面,输掉了尊重。语言也是有温度的,这个世界没有铁石心肠的人,理想状态下你不与人争,自然没人来找你的茬儿,用“输”的态度换来“和”的局面,这才是真正的赢。

(11)好强的人要记住:永远不要有一颗和人争的心。这不是淡泊名利,不是懦弱无能,不是胆小怕事,人要“斗”的从来只有自己,我们要战胜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成为人生赢家,而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去较劲,这是一种消耗生命的行为。

(12)在很多事情上退一步,集中精力、放开手脚挑战,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失败是成功的最好燃料,小“输”一把可以让人懂得什么是正确,下次尽量不犯同样的错。坚持这种原则的人,比总是想“赢”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就像在牌桌上,输了也没什么,也许输了也能让牌局一直持续下去,最怕的是一个人赢了三家的钱,自己小输一把就面色不安,拍桌子瞪眼,这样的人,人缘必定不好。

(13)在摸到臭牌的时候,就要随时做好输的准备,偶尔还得送几张牌给别人吃维持牌局。这就是学会认输的真谛,任何身陷泥淖的人,都知道及时地爬起来,远离那个泥淖。生活中这个“泥淖”也许是一场僵持不下的争吵、一段是是非非的关系、一个纠缠不清的投资项目,好强的人身在泥淖里,还不愿意起来,他觉得起来了就是被泥淖打败了,自己还沾染一身污泥,太没面子了!聪明的做法是,身在“泥淖”,就别和“泥淖”搏斗,否则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脏”,不如早点起来回家洗个澡,也许还不会引起旁人的“围观”。

(14)做人不要太好強,偶尔示弱没什么大不了,无论是生活小事,还是人生大事,太过于坚持“我一定要赢”,结果也许是把自己逼上绝路,最终一败涂地。比如生活中的小争小吵,请放下好强,让自己输一次,争辩赢了又能怎么样呢?对一些人生的大事,应该在年轻时主动去挑战,尝试几次失败,年轻的时候经历失败,总好过中年时没有应对失败的经验。(有删改)

1.阅读1~2段,失败的好处有哪些?

2.阅读3~9段,说说为什么要“主动去输”?

3.阅读10~11段,在做人上学会“认输”的理由有哪些?

4.阅读12~13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要及时离开“泥淖”?

四.别让幸福成烦恼

谢东

(1)现在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叫“心灵低碳”,意思是我们的心灵也要像生态环境一样低碳环保,才能获得持久幸福的能力。有人还总结了“心灵低碳手册”:让自己慢下来,多与心灵交流,多花点时间与家人相处,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和交际……这自然是很不错的倡议,但需要警惕的是,有时困扰我们的并不是应酬和压力,反而是我们要追寻的美好事物本身。心灵的低碳健康,有时正要从那些“有营养的食物”入手。

(2)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朋友知己、爱人知心……这似乎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生活状态,许多人连得到其中一样都有点困难,更不用说样样具备了。然而,就像忙碌的工蚁只知道收集,不懂得挑拣和欣赏,我们似乎也把数量的增加当作了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只是,这样就真的会幸福吗?

(3)曾有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选取了多名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女性,让她们随时记录每天发生的每一件事后自己的心情,如工作后、与朋友聚会后、与爱人相处后、照顾孩子后,等等。结果颇令人吃惊,很多成功女性和孩子们相处之后的情绪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幸福和满足,相反,她们普遍会觉得有点焦虑。

(4)当然,这并不表示成功女性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是每个母亲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她们与孩子们相处时的幸福感却比普通女性要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她们跟孩子在一起时,她们并没有真正地“和孩子在一起”——她们在给爱人打电话、给朋友发邮件、给自己安排下周的节目……她们的心思被太多的美好事物占据了,以至于最后居然无法享受到一点美好,反而被隐隐的焦虑所困扰。

(5)用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老师本·沙哈尔的话来说就是:“你不能同时负担太多美好的东西。”这就像你不能同时欣赏《卡农》和《致爱丽丝》一样,虽然它们都是最优美的曲子,但合在一起时,它们只会把彼此变成噪音。

(6)将事情杂糅在一起并不是成功人士的专利,我们不也习惯着将电视、电脑和书本同时打开,让眼睛在多个地方不断跳跃么?同时我们的手和嘴也不闲着——手机和零食不会距离我们超过半米。也许很多人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这种生活可能正是他们向往的。但当网友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精彩的影评,自己却只记得几个主演的名字;当同事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精致的PPT,自己却还在为明天的提案抓耳挠腮;当朋友在聚会时旁征博引,谈笑风生,自己却只能张口结舌,尴尬地附和着笑笑……你还会觉得惬意吗?

(7)不得不说,这样的境况,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一位作家对此不无感慨地说道:“现代人自以为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文明,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却没有时间享受这种文明带来的快乐,这就好像浮士德和魔鬼定下的契约!”是啊,在这个略显慌张的时代,我们走得过于匆忙。

(8)可是,匆忙的你,幸福吗?

(9)也许,只有当我们的生活重新变得简单,美好的事物重新变得稀少,我们才会放缓脚步,稀释慌张,安心地欣赏生命里的每一缕斜阳,每一抹霞光吧。举个简单的例子:人类已经登上月球三十多年了,我们却越来越少地仰望夜空。似乎只有当美丽的月光几十年才出现一次,才能引得我们抬起眼眸。

(10)可事实是:月亮每天都会出现。这既是我们的悲哀,也是我们的幸运。

(11)其实,我们并不需要牺牲和舍弃,我们需要的只是将眼前所有的时光,献给心底唯一的念想。就像奥黛丽·赫本,有个朋友回忆说:“她在试衣时,她就专心试衣;一旦阅读时,她便专心阅读。如果在整理发型时,她也不会像其他的人,一边弄头发,一边抽烟吃三明治。”这也正是赫本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12)也许,只有像这样经历了最甜蜜的欢笑和最苦涩的泪水后,我们才会明白:幸福不是

数不尽的拥有,而是不管拥有多少,都全然享受。

(有删改)

1.第1段结尾,“有营养的食物”在文中代指什么?

2.阅读3~6段,概括“同时负担太多”的坏处。

3.如何理解第10段提到的“既是悲哀,也是幸运”?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7段结尾“时代慌张,我们匆忙”的理解。

五.阅读真正的好书

周国平

(1)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的人,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貌。

(2)严格地说,好读书和读好书是一回事,在读什么书上没有品位的人是谈不上好读书的。所谓品位,就是能够通过阅读而过一种心智生活,使你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在活泼的状态。世上真正的好书,都应该能够起这样的作用,而不只是向你提供信息或者消遣。(3)要读好书,一定要避免读坏书。所谓坏书,主要是指那些平庸的书。读坏书不但没有收获,而且损害莫大。一个人平日读什么书,会在内听觉中形成一种韵律,当他写作的时候,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这韵律走。因此,大体而论,读书的档次决定了写作的档次。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个人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翻翻,连兴趣也谈不上,遑论癖好。

(4)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读全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个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每个具有独特个性和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出了他的个性。

(5)一个人的阅读趣味大致规定了他的精神品位,而纯正的阅读趣味正是在读好书中养成的。

(6)智力活跃的青年并不天然地拥有心智生活,他的活跃的智力需要得到鼓励,而正是通过读那些使他品尝到智力快乐和心灵愉悦的好书,他被引导进入了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心智生活之中。当前图书的出版量极大,有好书,也生产出了大量垃圾,包括畅销的垃圾。对于有判断力的读者来说,这不成为问题,他们自己能鉴别优劣。受害者是那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群,把他们的阅读引导到和维持在了一个低水平上,而正是他们本来最需要通过阅读来提高其素质。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现状,我要强调,一定不要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

那样,你绝对成不了一个真正的读者,而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罢了。

(7)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有删改)

1.阅读第1段,解释“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阅读第2段,概括“好书”与其他书的区别。

3.阅读第3段,作者给出了哪两方面的读书建议?提出这两方面建议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第6段结尾,提到“真正的读者”和“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请结合4~7段,分别概括两者的特点。

六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白岩松

(1)2012年,我参与了伦敦奥运会的报道,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2)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

(3)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人的心态和应对方法?相反,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其实它才是平常。

(4)回头看世界历史,包括中国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5)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我们从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仗打得怎么样,岳飞终究被朝廷用十二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还给“办”了,在当时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一直在西湖边上跪着,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

(6)项羽是成功者吗?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将领,项羽已经失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吧?但是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留存于中国的戏剧故事和百姓谈论当中。反倒是“成功者”刘邦,会让我们在心里产生某种不屑或者不那么喜欢的感觉。

(7)林则徐的人生成功吗?大家只记住了“虎门销烟”,却不知道在很多“妥协派”的压力之下,一年之后林则徐被免去职务。从功名的角度来说,他成功吗?一点儿也不。

(8)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不仅仅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也因为生命从诞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了全世界,也赢不了这个结果。死亡,是最大的“失败”,你应该怎么去面对它?

(9)失败,其实有很多意义。南唐李后主的失败极其惨痛,我们想要经历那样的失败都很

难。但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者,留在了中国文学史上。如果不是国破家亡,他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种感怀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后主固然惨痛,但对于后人,对于文学的传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有一种美妙的意境。

(10)还有多少伟大的诗人,正是因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难过,才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作品好,但苏轼的官宦生涯其实是非常糟糕的,他屡屡被排挤,被贬谪,即便这样,他也留下了传世的佳作,连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也找到了别出心裁的出口,否则“东坡肉”是哪儿来的?所以,以史为鉴,回归到个人,我们应该知道,有时人们是需要失败的,而且失败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

(11)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12)做出决定,往往意味着一种变革的开始,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你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好的决定?

(有删改)

1.第2段中“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具体指什么教育?

2.阅读3~8段,概括我们要学会失败的原因。

3.阅读9~13段,说说失败的意义有哪些?

4.结合全文,谈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失败?

七无法设计的人生

秦春华

(1)由于职业关系,许多朋友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专业性咨询意见。问题不外乎是上哪个学校最好?是出国读书好还是在国内读书好?如果要出国,什么时候出去最好,等等。可以看出,每个家长都竭尽全力想为孩子设计出一条最好的教育路线。其隐含的逻辑是,最好的教育意味着未来更大的成就或更好的生活。但我反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令他们难以回答:“孩子的想法是什么?”

(2)中国的父母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孩子越大越不知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通常情况下,爸爸每天出门工作,回家时往往孩子已经睡着了。妈妈虽然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但不能说善于和孩子交流,她们常常局限于生活上的照料而缺乏思想和情感上的沟通,或者失之于琐碎唠叨,叮嘱教训多而倾听分享少。另一方面,中国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懂什么,只要按照大人为之设计好的路线图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一个璀璨的前程和美好的人生。孩子的任务是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家长的任务是尽一切可能为之创造最好的条件,内因和外因完美结合在一起,还有什么理由不能取得成功呢?

(3)吊诡(奇异,怪异)的是,即使是按照最完美的路线教育出来的孩子,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结婚生子之后,不成功不如意的人似乎越来越多:海外求学苦读小半辈子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国家机关努力工作了十多年却连个副处也没混到;唱歌跳舞琴棋书画无所不

精的高学历女生却一心要嫁给游手好闲的高中肄业同学,工作上发展顺利的人没成想家里天天鸡飞狗跳……许多人心力交瘁地问我,当初为孩子费尽心思的设计有意义吗?

(4)教育过程可以设计,但人生不行。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没错,生活仿佛特别喜欢和人开一些不大不小甚至是残酷的玩笑。你越想追求的就越得不到,你拼命想躲开的却常常鬼使神差地找上门来。除了学习和学术——甚至有时候学术界也不例外——之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简直就是骗人的鬼话。最常见的情况是,你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却往往连百分之一的收获都得不到。有多少人禁不住为此愤愤不平,牢骚满腹,总觉得老天不公,社会不均,却很少能够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一开始的设计和追求对吗?(5)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最初的目标不对,否则就不会追求。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我们开始设计路线图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地把追求的结果当成了人生的目标和全部。结果当然是我们所追求的,但如果仅仅只是为了结果而追求,我们就有可能走上人生的歧途。

(6)老实本分的农民很少会抱怨。他们在春天播种,夏天耕耘,满怀希望等待着秋天能够有一个好收成。但是,当秋天到来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所有的农作物都毁掉了。农民所能做的是什么呢?接受这一切,来年春天,继续播撒希望的种子。在农民看来,天气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因此,深耕、浇水、除虫,等等,至于结果如何,就由老天决定吧。(7)过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可以享受其中。在过程中,你有思考,有体验,有感悟,也有收获和进步。这些本身就充满了乐趣。结果之所以和过程相比不那么重要,是因为它只是一个时点的结果。你不可能永远处于那个时点上。就像登山一样,登顶的结果固然壮观,但你终究是要下山的。而登山途中所欣赏到的不同景致,滴下的汗水,都会让你由衷体会到由内到外的乐趣和舒服。

(有删改)

1.第2段中,父母不知道自己孩子在想什么的原因有哪些?

2.第3段中,作者举的那些“不成功不如意”的例子可以概括为哪两种情况?

3.阅读第4段,作者为什么说人生不能“设计”?

4.阅读5~7段,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人生?

二、社会哲思

八人生总要有所珍视和眷恋

王蒙

(1)人生一世,总有个追求,有个盼望,有个让自己珍视,让自己向往,让自己护卫,愿意为之活一遭,乃至愿意为之献身的东西,这就是价值了。

(2)有的人毕其一生,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很不成功,该人虽然连声咒骂爱情是骗人的鬼话,但仍然表现了他或她对于爱情的价值的体认(体察、体会与认识)与重视。之所以咒骂爱情,无非是由于他或她碰到的非其所爱罢了。有的人一辈子献身某种事业,特别是为全民族、为国为民为人类求解放求幸福的事业,他们的一生也是充实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取向。有了目标,有了准绳,有了意义,价值上确定而且充实的人,他们的一生也会是

方向确定与内容充实的。

(3)古今中外,有许多文人骚客,悲叹、揭穿,直至诅咒人生的消极面,他们痛心疾首于世界的悲惨,正说明了他们对于幸福和公正的渴求;他们描写背叛、阴谋、虚伪和无耻,正说明了他们对于忠实、光明、真诚和尊严的向往;他们揭开某些人生的虚空、无聊、苍白和黯淡,正说明了他们对于充实、价值、进取和积极有为的人生的期待。没有理想,哪儿来的不满?没有追求,哪儿来的失望?没有爱的幻想,哪儿来的伤感怨怼?没有对于友谊和心灵沟通的渴求,哪儿来的对于人情如纸的愤懑?说到底,正面的价值是不可回避的,嘲笑与否定一切是不可能的,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嘲笑否定得紧了,也就同时否定和嘲笑了嘲笑与否定本身。

(4)当然,许多价值观念也有可能成为偏执,成为主观的一厢情愿,成为排除异己的独断论,成为邪教,成为恐怖法西斯主义。尤其是不同的价值观会成为互相争斗的由头……例如宗教战争,例如进行自杀式袭击的恐怖分子。这样,在认清放弃一种伪价值的同时,价值真空,价值困惑,价值虚无的状况就会泛滥和肆虐了。最近在电视节目中我看到三个16岁上下的少年,为了满足哥们儿两三千块钱的需要,竟然毫不在意地杀死了一个出租汽车的女司机。他们公然地谈论他们的谋财害命的计划,如谈家常。我也一次又一次地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恶性刑事罪犯在被处极刑时的满不在乎的表情。可以想象我们这个民族当中的某些人哪怕是一小部分人,在经过了动荡、批判、斗争、转变再转变之后,上帝死了,理性死了,道德死了,科学死了,启蒙与现代性也死了,孔子孟子死了,新左派自由派民主派西化派也全不灵了,于是在相互批判个不亦乐乎的同时,是人们的价值系统的全面的与不间断的崩塌,是价值真空与价值困惑使人变成非人的样子:不负责任,厚颜无耻,反文明、冷血、残酷、是非不明,为小利而犯大罪……

(5)我们可以有许多嘲讽,我们可以汲取许多经验,不轻言绝对的价值,更不能以一己的价值取向为天下法,并以之剪裁世界。我们也许更应该多重视一点日常生活中的和平、善良、健康、正直……我们也许可以使我们的价值观念中多一点人间性、世俗性,而不是必须有一个绝对的理念压倒一切庸凡的东西。但这仍然是一种珍视,一种爱惜,一种眷恋,一种向往。经过了太多的动荡,经过了极大的代价的付出,我们仍然将建立起新的更现代更合乎理性也更能继承和借鉴一切优秀的东西的价值系统和精神财富。如果这些东西什么都没有,只有嘲笑,只有看透,只有谁也不信,那还怎么活下去呢?即使只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不也还包含了一种对于生存的价值认定吗?

(有删改)

1.第2段开头提到有的人“咒骂爱情”,请分条列举其原因。

2.第三段最后,为什么说“嘲笑否定得紧了,也就同时否定和嘲笑了嘲笑与否定本身”?

3.请解释第5段第一句“剪裁世界”在文上的具体含义。

4.文章4~5段,作者反对哪一种观点或行为,又相应地有何主张?

九走自己的路

(1)中国不少地方有个习俗,叫“抓周”,即在孩子周岁时,把各种各样的东西摆在其面前,看他会对哪样最感兴趣。孩子最先抓起的东西,便可预示他的兴趣甚至前途。

(2)待孩子稍长,会说话了,一个常见的问题便是:“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孩子往往会说出当时在他心目中最伟大、神圣,或者最有趣的职业,例如科学家、飞行员、老师,或者卖糖葫芦。

(3)上学后,孩子的想法又变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是相当罕见,“找好工作赚大钱”之类的想法其实也不常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更多的是“考个好高中”“上个好大学”之类,如果临近考试,则自动缩水为“锦鲤请保佑我不挂科”。

(4)等到孩子成了年轻人,参加工作,做分内之事已经筋疲力尽,回家之后唯一想的恐怕只是看一两集电视剧,玩四五局手机游戏而已。考个证,跳个槽,都懒得摆上议事日程,不消提更长远的职业规划了。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5)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都在逐渐近视,这是可怕的。更多的人,他们的心灵从小到大也在不断“近视”,这是可悲的。

(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化用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句子,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成为当今名言。这句话的关键固然在后半句,但人生中,我们没有做到的往往是前半句。前半句中,我们也不是“不走”,而是根本无从迈步——因为无“路”。

(7)小时候想当科学家飞行员,这样的念头像即将关闭的灯塔,没多久就熄灭了光亮,于是岁月的长河中只能随波逐流。关闭灯塔的,很多时候是听到孩子愿望的长辈,人生经验告诉他们,眼前这个小朋友的话是不切实际的,是可笑的。无论长辈以“哈哈哈”的大笑显露,还是以“你真厉害”的话语掩饰,只要他们心中有这种态度,都会为孩子所感知——只是直接间接、时间长短的差异罢了。孩子毕竟只是孩子,感知长辈的态度后,也不太可能再拥有那种天真的自信。

(8)即便有着开明的长辈,能真诚地相信小孩子的大愿望。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这个愿望随时有可能泯灭。毕竟,从许下愿望的几岁,到愿望实现的几十岁——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中间至少隔了二十年。现在的二十年,沧海已经可变桑田,何况还有可能更漫长。(9)当然,灯塔的熄灭也不完全是个体的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种的层次越拉越大。想成为栋梁的人,最终会被社会的车床打磨成一枚钉子,甚至是一根不见天日的地桩。这也是难免的,“栋梁”就需要那么多根,“钉子”却得很多枚,“地桩”也总要有人来当。

(10)也许有人认为,随波逐流度过一生似乎也不错。是的,朝九晚五,完成上级的任务,最后光荣退休颐养天年,也是很多人盼望而不可得的活法。可这样的一生,回想起来,是不是缺了点什么呢?这样的你,是作为社会的人过了机械麻木的一生,还是作为个体的自己过了有意义一生呢?就这样离开世界的你,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一个公司职员,还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拥有过属于自己的精彩呢?

(11)就算站在社会的角度。往大了说,毛主席安心当图书管理员,让中国历史少了他的文韬武略;往小了说,岳云鹏老实当餐厅服务生,让当代社会缺了他的舌灿莲花。他们个体不彰且不谈,这难道不是社会的损失和退步吗?

(12)没有目标的船,注定在大海中失去自己的定位。既然来到世上走一遭,何不看清自己是一艘怎样的船,然后为自己点亮一座远方的大灯塔,让它长明不灭呢?如果嫌大灯塔太远,我们可以在路途中点亮一座座小灯塔,依次顺着航行,不知不觉就到达了当初设置的最终目的地。就算半路上大灯塔被海风吹灭,被海水淹没,我们也沿着小灯塔走了很远很远,可以骄傲地看着那些随波逐流的船、那些被船队牵引着的船,告诉自己:不虚此行,不虚此生。(有删改)

1.阅读1~5段,解释第5段“心灵近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阅读7~9段,说说“灯塔”为什么会“熄灭光亮”。

3.阅读10~11段,列举不“随波逐流”度过一生的好处。

4.结合全文内容阅读第12段,说说作者在这一段提了哪些人生建议?

十老不死的贼

(1)孔子有个老相识叫原壤,有一次他叉开双腿坐着等孔子。孔子见他这么没礼仪,很是不高兴,用手杖敲着他的小腿说:“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的意思是:“小时候不孝悌,长大了无成就,老而不死,你这就是害人虫。”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最后一句。只是这样一句用来骂“老而无德”之人的话,时至今日,却常常成为“少而无德”之人的标配言辞。不少时候,老人步履蹒跚、言辞不清、反应缓慢,都有可能招至一声“老不死”的咒骂。

(2)孔子冤枉极了,明明一生都在强调礼,却莫名其妙成了这句无礼言语的始作俑者,更何况这句话本身是孔子在骂对方无礼。不过,孔老夫子并不孤独。唐代元稹悼念亡妻的组诗《遣悲怀》中,有一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原本的意思,是夫妻间终有生死一别,但共过贫贱的患难夫妻,在诀别时更感哀痛。这么情深痛绝的一句“贫贱夫妻百事哀”,现在却常被等同于“家里没钱烦恼多”。倘若泉下有灵,恐怕元情圣要找到孔圣人抱头痛哭吧。

(3)这些情形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生活中的语言,通常为了表达的简洁牺牲了字面语意的清晰,而大众则不一定有相应的知识积累,理解和运用的偏差自然不可避免。我们固然知道“今天真热”不是“天真”这个词的正确用法,并引之为笑谈,但我们未必清楚“空穴来风”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宋玉的《风赋》,本义是“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和现在的意义恰好相反。生活中,我们往往“空穴来风”,乃至于“今天真热”而不自知。

(4)如果只有这一个原因,也不见得是坏事。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像大家几乎全都误用“空穴来风”,而没多少人知道它的本义,如今权威词典便采纳了它的新义。反而,如果人人都在说话写作时按部就班、丁卯分明,那么汉语恐怕会逐渐凋零。因为最严格的规范意味着最稳定、最没有变化,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借助十年、百年、千年前人们对语言的认知和创造,来涵盖无穷远的未来中,人们需要用语言表达的无限的可能性。(5)很多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约而同踩出路是一回事;没几个人走却硬是要开辟新路又是一回事。既不是语言字面含义的模糊带来了理解的偏差,也不是长久地被误用以至于约定俗成,不少人就是觉得说话和写作是自己的事,完全可以随心所欲。“活水清渠”不等同于“开闸泄洪”。语言一方面需要变化,另一方面必须稳定,这两者存在微妙的博弈关系。不变的语言当然是死语言,满足不了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求,肆意变化的语言却更糟糕,它失去了语言的根本作用——沟通。不说那些哗众取宠的生造词句,哪怕是最热门的网络词汇、最新鲜的字母缩写、最前沿的科学名词,它们虽必不可少,但也绝不能泛滥。好比长期缓慢的演化让我们适应自然,短期大量的突变则是致命的疾病。

(6)值得一提的是,忽视传统文学底蕴造成的误用,毕竟还是越少越好。语言有工具性,

但绝不仅仅是一个工具,特别是汉语这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语言,自有它的厚重。当我们为了表达的新鲜和方便,或者仅仅因为无知而抛弃了一分厚重,也就斩断了一根文化传承的链条。长期以往,“贫贱夫妻”便永远失去了那一份深情,“老不死的贼”便永远只能是无德之人口中的粗鄙之言,岂不痛哉?

(有删改)

1.文章1~2段举例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2.文章第3段第一句话,“屡见不鲜”的原因有哪些?

3.请解释第3段最后一句话中“空穴来风”和“今天真热”分别代指的语言现象。

4.阅读4~6段,说说语言有哪些作用?

十一君欲何所之

(1)仿佛一夜之间,网上充斥着“陶渊明”和“菊外人”这两个词。你看了一头雾水,马上掏出手机搜索,才明白原来有一名叫王菊的选秀选手,这两个词分别是对她粉丝和非粉丝的称呼。了解完毕,你露出满足的笑容,感觉自己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2)然而时代并不是用走的,而是跑,甚至在飞。没过两天,这两个词就消失在你的手机屏幕中,而你也并不会回忆起这两个词,因为有更多的新鲜词汇需要你去理解,你的大脑在它们的轮番冲击中应接不暇。让大脑回头?那就是在湍急的河流中逆水行舟,不可能的。(3)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奔跑,你终于有些累了,但你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敢停下脚步。一天不读新闻,就错过了好几条新鲜事;一周不看手机,就听不懂朋友们讨论的话题。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不知道李白是什么感受,但看着时代消失在前方的地平线,你感到惶恐与空虚。

(4)可你说不上来,自己到底失去了什么。

(5)也许要等到哪一天手机坏掉,你真正走在了路上,才会感觉阳光温暖,看到梧桐泛黄;也许要等到哪个地方没有信号,你真正站在了地上,才会注意松动影寒、兰摇冉冉,才会观察蝉壳蚁行、蛛网风翻。过了一段时间,也许几天,也许几个月,也许好几年,在某一瞬间,你突然回忆起那天摇曳的梧桐叶、地上的小蚂蚁,心隐隐抽动。

(6)也许要等到某个节日,手机钱包恰好没有余额,只好在下班路上顺便给妻子买礼物时,你才会想起,很久以前“礼物”并不是一个虚拟的红包;也许要等到某个停电的夜晚,孩子爬上你的膝头,缠着你讲那些你早已记不清的故事时,你才会想起,不通文采的你当年居然为孩子“改编”了这么多经典童话。

(7)这些时候,你才惊觉自己失去了什么。

(8)这个时代永远不乏新鲜事和热点,“随波逐流”仿佛也不再是贬义词,反而成了一种值得骄傲的能力,一个必不可少的技能。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百川东流是万有引力的自然规律,你随之漂流又是为了什么呢?更何况,自然的潮汐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波流都是人造的。网络推手们轻车熟路地引爆一个又一个话题,然后借此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可眼球被牢牢粘在话题上的你呢,又得到了什么?

(9)这样的你,只知道低头走路,却不懂抬头看路,未尝想过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胡

适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人生的意义在自己怎样生活”,这其实有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里面。家庭是你生命的支柱,那么你的生活必然围绕家庭展开;你在工作中才能实现自我,那么工作一定占据了你生活的大部分。反过来,如果你的生活以家庭或工作为主,就可以断言它们是你的人生意义之所在。

(10)无论家庭还是工作,并没有高下之别,只能说人各有志。哪怕把玩当成人生的意义呢,也未尝不可。最坏的情况,就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因为如果不给自己的人生下一个定义,你的人生就只能被别人定义,成为别人人生中的一颗螺丝钉、一块垫脚石。现在有种说法,叫“注意力经济”,指企业通过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来获取利益。别人为了自己的人生,把你变成了他的手段和工具,而你难道不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人生上吗?

(11)天伦之乐也行,事业有成也罢,春花秋月也好,安贫乐道也不错。选择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就有了一条自己的路。在自己的路上,你或快或慢,或东张或西望,总归是向着终点前进。哪怕终点在视线之外,有些遥不可及,你也不会惶恐。

(12)因为你知道,它就在那里,你的每一步都有价值。

(有删改)

1.阅读第1段,说说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第7段中,“自己失去的”有哪些东西?

3.阅读8~10段,列举“你”会“随波逐流”的原因。

4.文章第4段提到“说不上来,自己到底失去了什么”,请结合本文主旨简述原因。

十二书当快意读易尽

(1)我写书,但我更喜欢看书。

(2)看书于我,更多是一种消遣,而非任务。毛主席当年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我辈自然没有这样“坐地观天”的胸襟和气度,只好寄身卷册之间,逍遥文字之中。小时候家里穷,只有一本《三国演义》,我便由此穿越千年,让自己的心情随着关羽、刘备、诸葛亮、姜维而起伏。一遍读完,很是有点怅然若失,书末那句“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准确地说出了我的心情,于是只好又从头看起,直至再到结尾,这种感觉重新回归。

(3)后来我从儿子那里得知,用年轻人的话讲,我把书看第二遍叫“刷二周目”。岂止“二周目”,在我贫瘠的童年中,我把那本《三国演义》刷了好几十“周目”。

(4)儿子也看书,但他更喜欢看电视剧。不过他们这一辈不叫“看剧”,叫“追剧”。隔几天或者隔一周,电视剧就放出一集,儿子便拿出薯片,很有仪式感地坐在电脑前看。次复一次,等这部电视剧播完,再换一部“追”。或者同时两部、甚至三部四部电视剧一起“追”,也是有的。

(5)我曾经问过儿子,看完一部电视剧有没有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儿子嚼着薯片没正眼看我,含糊不清地说:“有啊。”我想这小子和他爸还是有共同点,便接着问:“那你怎么办?”儿子眉头一皱,估计嫌我打扰他“追剧”了,不耐烦道:“什么怎么办?看下一部呗!”(6)话不投机,就此中止。不过后来我读诗,发现古人也有和我一样的感慨。北宋陈师道

说“书当快意读易尽”,不正是我每读一本好书后心情的写照吗?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感觉越来越不算回事。儿子可以一部一部的“追剧”,因为每年有成千上万部电视剧被拍出来。现在的人们看完了《三国演义》,家中、书店里、网络上还有汗牛充栋的书籍供他们选择、阅读。陈师道如果来到今天的社会,必然会收回自己的感慨,转而引用孟老夫子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7)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好事,我却不由得有些担忧。旧书不厌百回读,可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现在如同逛超市,真的能够静下心来,慢慢品味那一盏清茶吗?要知道,一本书初读感受的是快意,又读、再读,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深意。有人说《红楼梦》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读爱情故事,第二遍读人物关系,第三遍读兴衰之道。但凡经典,不都是如此吗?

(8)现在不少网络小说写手抓住的却是人们追逐快意、厌恶终结的心态,直击人性的弱点。他们的作品读起来快意横生,写起来无穷无尽。这样的小说,既没有文学性,更没有文学该有的深度,却大受欢迎、大行其道,不由让人担心那些需多读、精读的经典被它们挤到犄角旮旯。

(9)不过再一想,经典如果如此脆弱,恐怕也称不上真正的经典。我把《三国演义》看了几十遍,固然因为我喜欢这本书,却也有当年家庭条件制约的因素,《三国演义》在我这作为经典,多少便有点“底气不足”。可在每天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文字诞生的今天,《三国演义》仍被无数人熟读,钻研《红楼梦》的“红学”养活了一批专家学者,《西游记》被越来越多地解读与翻拍,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作为经典的当之无愧。

(10)看来,还是要相信社会和历史有着公正的评判。

(有删改)

1.“我”小时候读书与“儿子”现在追剧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分别是如何应对的?

2.第7段第一句中,“好事”指什么?我又在“担忧”什么?

3.阅读7~9段,概括“经典作品”的特点。

4.根据6~9段的内容,谈谈为什么第10段说“还是要相信社会和历史有着公正的评判”?

十三认识你自己

从维熙

(1)拜读过黑格尔先生的哲学笔记,感触颇多。其中有一句话,曾摘记到我的文学手记中,这句话就是:“要认识你自己。”通过多年的文学实践,我深知“自识”对行文从艺的重要性。其实,黑格尔先生这句话,演绎成中国的古训,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

(2)人,每天都要洗脸照镜子。镜子里的自我,是“奶油小生”的坯子,还是阳刚硬汉的肖像,自己是有个粗略认知的。可惜,这并不等于人就具有了自识能力。

(3)写此文章时,我想起了著名导演冯小刚先生回答记者提问时的几句话。他说: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所长,因而在导演路数上扬长避短。他以喜剧大师卓别林先生为例,说:“你看卓别林,只演他擅长的喜剧角色,如果换个角色,他未必演得来。我导戏也是一样……”冯小刚先生的回答,符合艺术家自识的规律。

(4)爱因斯坦先生总结出来成功者的科学公式是:天赋+努力+艰苦奋斗。一部文艺作品的成功,除了公式中提到的三个因素外,恐怕还与创作者个人生活阅历、感情好恶、内在气质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因为艺术是理性与感性两极交融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感性思维是正极,因而没有掀起内心情感波澜的创作,成功的系数近乎于零。

(5)文艺自身的规律之一,就是在无限中蕴藏着局限。人——特别是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常常沉浸于梦幻之中。文艺离开梦幻,就没了灵气。可是,梦幻并不意味着任何虫蛹都能变成飞蛾。庄周的梦蝶飞天,只是一段童话,将其延伸到艺术中来,那是将梦呓当作了现实。不知是否有些文艺工作者缺乏了自识,“奶油小生”硬是扮演“硬汉”,“巿井人物”硬要扮演“权谋”,结果往往是贻笑大方。

(6)其实,任何文学艺术家,不管具备多么大的才干,在十八般兵器中,也只能擅长一两种。无论在文学领域还是艺术领域,都只能各领风骚于一隅,而不能虎踞龙盘于整座艺坛。常见有缺乏自识的同行,自不量力地尝试着艺术的全方位出击。他们的勇气固然可嘉,但可惜多以失败而告终。

(7)此前,曾与乡友姜文先生相聚。他说,艺术无限,人有限。他量体裁衣,大多出演与自己气质相近的角色,从而在影视界自成一家。

(8)文学也没有例外,不管写实作家,还是前卫作家,文学的自我形成,都是由先天的艺术基因和后天的生活差异造就的。在文学四季当中,皆属春兰秋菊一时之秀。彼此之间取长补短,是积极进取的上策。如果有不自识者,想表演一下时令交换,那将是花非花、雨非雨的“四不像”,往往使读者啼笑皆非。

(9)在世界文学史上,倒是出现过个别的例外,比如,创作出批判现实主义长篇《死魂灵》的俄国作家果戈理。在他笔下,也曾出现过一反自我的浪漫主义中篇《塔拉斯·布尔巴》,那是文学界罕见的例外。更多时候,巴金就是巴金,老舍就是老舍,沈从文就是沈从文,孙犁就是孙犁……其间,谁也不能代替谁,或变形成为“非我”。文学的风格,也因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局限,而在艺术上自我定位。

(10)俗话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只有这样,才能汇成文艺的璀璨星河。显然,文艺不存在“满汉全席”,更无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的“活神仙”。古典神话中的孙悟空再有本事,也只会使用他大闹龙宫时得到的“定海神针”,更何况普普通通的现代人呢?楚河汉界,难越雷池一步;十八罗汉,各显各的神通。也许,这并非所有文艺工作者都能感知的艺术律条吧。

(有删改)

1.第2段中,“这并不等于人就具有了自识能力”中的“这”代指什么?

2.阅读3~4段,说说艺术工作者怎样遵循艺术家自识的规律?

3.第5段第一句,“无限”和“局限”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4.“楚河汉界,难越雷池一步;十八罗汉,各显各的神通。”结合8~9段,谈谈这句话放到文学领域该如何理解?

十四人性的偏见地图

杨澜

(1)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不仅人人都会说谎,而且谎言,特别是善意的谎言,是人类生存和社交的必需。我们哄孩子说“药不苦”,看望病重的老人说“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为了不去参加某些活动谎称“已经有安排了”,失恋时还骗自己说“他一定会回心转意”,不一而足,这其实都是保护。

(2)在情感关系中,我们能否对人性的弱点有所理解和包容,是成熟与否的表现。我们必须接受人性的弱点,比如我们常常感情用事,好逸恶劳,喜新厌旧,患得患失,贪心不足……(3)做网络谈话节目《天呐女人》的时候,有个女孩说自己为了验证男友是否忠心,就怂恿闺蜜前去诱惑,不料弄巧成拙,人家两人成了一对,自己反而被踢出局。这让海蓝、秋微和我不禁大呼:傻孩子,这就是所谓“不要考验人性的弱点”。比这更加要命的是我们挑战人性的弱点而不自知,比如:向同事炫耀自己跟领导关系好,还想不招人嫉妒;举止傲慢,还期待别人帮忙。

(4)我们必须承认,人是容易自以为是的。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评判别人,全然不知自己也在别人不断的评判中。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我们被生存的需求逼迫,要在最短时间内对遭遇做出判断。如果前面卧着一头狮子,我们的祖先必须在瞬息间马上决定搏斗还是逃跑,不然就难以活命。如果前方出现一个陌生人,我们的祖先也必须尽快判断:是敌是友?为了帮助对方理解自己的本意,不致误判,才有了诸如握手、拥抱、蹭鼻子等礼仪,以示善意。到了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在短时间内判断所处环境,决定对方是否可以做朋友、谈生意,抑或是应该敬而远之……常常顾及不到对方的感受或对别人是否公平。

(5)我曾经有一次收到我的英国朋友苏珊的电邮说,相爱了多年的男友格雷格最近另有新欢,而且就要举行婚礼了!我又惋惜又气愤!惋惜的是认识他们很多年了,他们两人在一起时是多么相亲相爱,这下子苏珊怎么接受得了?气愤的是,传媒界这些大佬,总自以为有了些身家,就薄情寡义,喜新厌旧,置多年感情于不顾。我马上写了一封回信,对苏珊百般安慰,还写了些诸如“格雷格有眼无珠,日后一定后悔”“天涯何处无芳草,你一定能找到更好的”之类的话。结果第二天,我又接到苏珊的电邮,告诉我,昨天的信其实是她和格雷格跟朋友们开的玩笑!他们两个决定结束爱情长跑,“拉埋天窗”举行婚礼了,希望爱情日日常新,永远像对待新情人一样对待彼此!她说看到我的回信,非常感动,一定要为惊吓到我们致歉。读到这里,我真是既开心又无语,这对活宝!看来,我了解的传媒界大佬的信息并不全面。

(6)社会层面的刻板印象,常常被媒体和广告利用,因为重复和加强人们的偏见,会带来更高的收视率!可事实上,法国人就成天谈恋爱?黑人就一定擅长篮球和街舞?喜剧演员就成天讲笑话?富二代就张狂?凤凰男就吝啬?刻板印象不在于有过某些“印象”,而在于我们把这样基于少数案例的“印象”刻板化,以为它适用于一大群人。

(7)《傲慢与偏见》里伊丽莎白对可怜的达西先生就极尽刻薄挖苦之能事,最终发现事实与她的预想正好相反!尽管在书中她的爱情最终修得正果,可现实中这样做却可能让本来有可能在一起的人失之交臂。我就发现不少非常优秀的女性,往往只凭男性的一些小小的举止细节,比如发型不时尚,或者没剪手指甲,就对他产生反感,把潜在的交往对象淘汰了。或许她觉得这是自己自主选择的结果,但是很有可能反而成了偏见的受害者。毕竟,有些人品和个性特质要比发型和指甲重要得多。

(8)而且,我们自己又何尝不需要他人的谅解与宽容呢?

(有删改)

1.阅读第1段,概括人们经常说“善意的谎言”的原因?

2.阅读1~3段,概括“不要考验人性的弱点”的原因。

3.阅读4~6段,说说我们会拥有“刻板印象”的原因。

4.阅读7~8段,请正面概括作者在人与人交往方面的主张。

三、生活家庭

十五先使自己幸福

毕淑敏

(1)我曾看过一则新闻:英国有家报社,向社会有奖征答“谁是最幸福的人”,然后排出第一种最幸福的人,是一个妈妈给孩子洗完澡,怀抱着婴儿;第二种最幸福的人,是一个医生治好了病人并目送他远去;第三种最幸福的人,是一个孩子在海滩上筑起了沙堡。备选答案是,一个作家写完了著作的最后一个字,放下笔的那一瞬间。

(2)看完这则报道,那一瞬间,我真的像被子弹打中一样,感到极度震惊——这四种状况都曾集于我一身,但是,我没有感觉到幸福!

(3)我为什么没有幸福感?有了这个问号后,我就去观察周围的人,这才发现,有幸福感的人是如此之少。有一年,我拿出贺卡看了看,结果发现最多的是“祝你幸福”,这可能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是一个需要训练、感知且不断提高的过程,因为幸福不是与生俱来的。(4)我觉得世界上的幸福首先来自一个坚定的信念。

(5)我常去高校和大学生交流,给我最多的感觉是,他们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生观的确立和价值观的走向,即人为什么活着。

(6)其实,每个人都早早地确立了一生的目标,因为它原本已存在于你的内心:从童年经验开始,你所热爱、尊敬、向往、要为之奋斗的东西,其实早已植根于心里,只不过被许多世俗的东西、繁杂的外界所影响,甚至被遮蔽了。当一个人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时,那是在整理他的心理结构,然后明白心中取得最主打作用的架构和体系。

(7)我曾在一所非常好的大学做讲座,台下有学生递条子说:“毕老师,我想问问你,我年轻貌美,又有这么好的大学文凭,要是不找一个大款把自己嫁了,我是不是浪费了资源?”我想,在大学生寻找目标的迷茫过程中,能够有这种朋友式的探讨,是特别重要的。

(8)另外,我觉得自我形象的定位是幸福感来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9)我觉得,当一个人不能接纳自己,不能和自己友好地相处的时候,他就不能和别人友好地相处。因为,他对自己都那么百般挑剔、那样苛刻,又怎能和别人有真诚的、良好的沟通与关系?

(10)其实,我挺欣赏基督教里的说法:接受你不可改变的那一部分。我们可以列一列,像出身的阶层、长相及缺陷,这些是我们不可改变的,而我们能够去修炼、弥补和提高的,就是我们可改变的那一部分。

(11)面对一个我们不可改变的东西,该如何对待它,每个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而这个不一样的答案卻可能深刻地影响我们的一生。比如,一个人认为他丑,就认定自己完全不会幸福了,觉得他既然这么丑,有什么权利得到幸福?一个人说他很贫寒,为什么别人可以含着

银汤匙出生,而他却含着草根出生?

(12)面对种种不平等,我常跟年轻人说,不平等是社会有机组成的一部分,而让它变得更为平等,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之一。

(13)首先,你要丢掉幻想,坦然接纳不公平、巨大的差异或先天不良。然后,对于自己可改变的部分,你就要细细地分析,找出自己的优缺点,是优点就让它更好,是缺点就要去弥补,尤其要突出优点,把自己光彩照人的方面表达出来。因为中国文化特别容易告诉你哪里不行,生怕你忘了自己的缺点,而你有什么优点,告诉你的人可不太多,所以要坦然接受自己的优点,将它发扬光大。

(14)所以我觉得,应该去认识自己的长处,将它发扬光大,去接纳那些不可改变的东西。当你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时候,其实也就可以坦然地面对世界——放下包袱后,你才可以轻装前进。

(15)费尔巴哈说过:“你的第一责任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了,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愿意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

(有删改)

1.第2段中,“像被子弹打中一样”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第2段中,作者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幸福?

3.结合文章,说说第7段学生的纸条体现出该生在认知上存在什么优缺点。

4.结合文章,谈谈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十六越囤积,越匮乏

凤鸣山

(1)老公是个手机达人,有什么好用的手机应用,他一定是第一个知道,他的手机里装了两三百个APP,琳琅满目。但我一直有点嫌弃他的手机,很长时间他手机都非常非常慢,开个微信的时间都可以去喝杯咖啡了。终于,前两天他的手机不堪重负,彻底死机,连开机都不行了。他一整天都坐在电脑前面,在给他的手机治病,心烦意乱。

(2)我在旁边看着他,默默地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跟他说:“手机的病不难医,你的病才得赶紧治啊。”他回头看我,疑惑地瞪着眼问我:“什么病?”我一字一顿地说:“囤积症!”

(3)囤积手机APP算是囤积症里比较轻的类型,但依然是囤积症的一种,那么多APP其实真正常用的就二三十种。老公和所有的囤积症患者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焦点——“以后”。

(4)买一大堆书但几乎不看,他们认为“以后会看的”;购物,觉得好就买一堆,堆在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旧的没用完,还在不停买新的,他们认为“以后会用的”;哪怕真的只会去一两次的地方,也要办张卡,他们认为“总会用得着的”;出去旅行,见啥拍啥,拍上一大堆照片,认定这是美好的记忆,可过后再也没时间细看……

(5)我们不仅会囤积看得见的东西,更容易囤积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囤积信息。

(6)朋友小敏跟我分享过她发现的自己一个模式:她在家带孩子很久,曾经儿子还没上学时,她总觉得自己很忙,急匆匆地做很多事情,她总觉得没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学习、看书等。那时她每次在微信上看到一些不错的文章,被标题吸引之后,每次都打开只看看前面一小部分就直接把文章放进收藏夹,告诉自己现在没时间,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好好看。而现在儿子已经上小学了,一整个白天她有很多时间,她发现她看文章的时候,还是看一半后就点击放进收藏夹。现在她的收藏夹里已经有很多很多文章了,可没几篇她认真安下心来从头读到尾的。后来,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翻看那些文章的时候,似乎并不是为了去看文章本身,而是为了判断文章是否有收藏价值,也并不是真的没有时间,而是一直活在对未来的焦虑当中。虽然这种焦虑感是自己的一种习惯性思考造成的,这种感觉是虚假的,但因为这种焦虑感而错失掉的却是每一个实实在在的当下。

(7)生活中,还有更隐蔽的囤积症,比如囤积关系。

(8)囤积关系的人因为焦虑以后的生活,所以当他们和面前的任何人相处时,从来都没有真正关注过眼前的这个人,去感受对方,或者去感受大家在一起的感觉。

(9)他们只是关注对方做什么事,认识什么人,开什么车,然后判断要不要把这人放进自己的“收藏夹”。可眼前这个人有什么天赋,有怎样的梦想,正在如何突破自己的障碍,有怎样的才情……这些关乎一个人真正重要的东西,却被忽视了。

(10)囤积关系的人可能真的看起来人脉很广,三教九流无所不识,微信通讯录里有几千个好友,可是凌晨三点突然醒来无法入睡时,他在手机里却找不到一个能无所顾忌说说心里话的号码,最后发现越是囤积关系,越感觉孤独。

(11)这就是囤积带来的最大问题,当我们总在关注以后时,我们就不停地错过现在,错过这一刻的美景、一篇美文、可爱的食物……

(12)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如果买了一箱苹果,老人总是先挑烂的吃,可是往往烂苹果还没吃完,新的烂苹果又出现了,所以就永远在吃烂苹果。这就是他们想囤积好苹果,可最后得到的只有烂苹果。现在想想,无论在囤积什么,都会越囤积,越匮乏。

(13)而现在我会先挑好苹果吃,所以我永远都吃好苹果,我不焦虑未来,我只享受当下。假若你问,如果过去生活中已经有烂苹果了,怎么办?我的回答是:该扔的扔掉,该送的送走,把已经发生的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东西清理出生活,无论是某样东西,还是某个人、某段关系、某种过去的自己,统统都送走。带着祝福和感激,因为那是自己的历史,厌恶曾经和自己有关的人或事,就是在厌恶曾经那个阶段的自己,送走的意思就是连这种厌恶感都送走。(14)电影《重返地球》中威尔·史密斯饰演的父亲对儿子说:“你必须意识到恐惧不是真实的,恐惧是对未来的一种自我暗示。虽然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但恐惧与否是你的选择。”不要因为对未来的恐惧而消耗现在的生命,去为一个虚假的未来做囤积,每时每刻都站在生命的分叉路口上,这一刻不同的选择,就决定了下一个此刻所待的地方。

(有删改)

1.请根据1~4段的内容定义“囤积症”。

2.文章第6段第一句,小敏的“模式”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5字以内)

3.阅读7~11段,“囤积关系”会带来哪些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考点训练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考点训练一分析情节结构 一、类题精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职业 汪曾祺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的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 “壁虱药!虼蚤药!” 壁虱即臭虫。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将军的马。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 “椒盐饼子西洋糕!” 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若是谱出来,就是:

新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新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名著阅读 ①那天下午,因天气不好不能散步。我于是溜进餐室,里面有一个书架,我很快就找了一本书。于是爬上窗台,缩起双脚,盘腿坐下,将波纹窗帘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了起来。 ②在翻书的间隙,我抬头细看冬日下午的景色。远处,只见一片白茫茫云雾,近处,是湿漉漉的草地和受风雨摧打下的树丛。连绵不断的冷雨,在一阵阵凄厉寒风的驱赶下横扫而过。 ③当时,我膝头摊着书,心里乐滋滋的,就怕别人来打扰。但打扰来得很快,餐室的门开了。 ④“嘿!苦恼小姐!”约翰·里德叫唤着,随后又打住了,显然发觉房间里空无一人。 ⑤“幸亏我拉好了窗帘。”我想。我真希望他发现不了我的藏身之地。约翰·里德自己是发现不了的,可惜伊丽莎从门外一探进头来,就说:“她在窗台上,准没错,杰克。”$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345621850.html, ⑥我立即走了出来,因为一想到要被这个杰克硬拖出去,身子便直打哆嗦。 ⑦“什么事呀?”我问。既尴尬又不安。 ⑧“你到这里来。”约翰·里德说。他在扶手椅上坐下,打了个手势,示意我走过去站到他面前。 ⑨约翰·里德是个十四岁的学生,比我大四岁。他长得又大又胖,但肤色灰暗,一副病态。 ⑩这阵子,他本该呆在学校里,可是他妈妈把他领了回来,住上—两个月,说是因为“身体虚弱”。但他老师却断言,要是家里少送些糕点糖果去,他会什么都很好的,做母亲的却认为约翰是过于用功,或许还因为想家,才弄得那么面色蜡黄的。约翰对母亲和姐妹们没有多少感情,而对我则总是欺负。他经常欺侮我,虐待我。弄得我每根神经都怕他。面对他的恐吓和欺侮,我无处哭诉。佣人们不愿站在我一边去得罪他们的少爷,而里德太太则装聋作哑,儿子打我骂我,她熟视无睹,尽管他动不动当着她的面这样做,而背着她的时候不用说就更多了。 ?我向来对约翰逆来顺受,因此便走到他椅子跟前。他拼命向我伸出舌头。我明白他会马上下手,一面担心挨打,一面凝视着这人那副令人厌恶的嘴脸。突然他二话没说,狠狠给了我一拳。我一个踉跄,从他椅子跟前倒退了一两步才站稳身子。“这是对你的教训,”他说,“谁叫你鬼鬼祟祟躲到窗帘后面,谁叫你两分钟之前眼光里露出那副鬼样子,你这耗子!”我已经习惯了约翰·里德的谩骂,从来不愿去理睬,一心只想着如何去忍受辱骂之后必然而来的毒打。 ?“你躲在窗帘后面干什么?”他问。“在看书。”我答道。“把书拿来。”他又说。我走回窗前把书取来。 ?“你没有资格动我们的书。你靠别人养活你,你没有钱,你爸爸什么也没留给你,你应当去讨饭,而不该同像我们这样体面人家的孩子一起过日子,不该同我们吃一样的饭,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淮安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22分) 老圣人 赵长春 (1)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2)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3)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4)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5)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6)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袋袋,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7)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8)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9)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10)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11)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 (12)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 (13)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 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 ...! ...!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最新文学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幽怨的琵琶 蒋淑玉 ①“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从你负气走向匈奴的那一刻起,你的幽怨便凝固成永恒的美丽斑斓着苍白的历史,为怀才不遇的士大夫们提供了一个借古抒怀的绝妙题材。 ②不知为什么,我一直对这个被无数文人提炼出无数主题的故事心存疑惑。首先是元帝的滑稽和愚蠢。自古以来昏庸的皇帝在政治上昏庸,但在“美女”问题上常常是心明眼亮。坐在龙椅上把宫女一个个召进来看,比起找个画师对着宫女一个个地画像,然后又在画像中一张张地挑选,究竟谁更方便更直接,这是三岁小孩都十分清楚的事,偏偏元帝就这么糊涂?如果他真的老眼昏花、腐朽懒惰得连“亲自过目”的精力都没有,他还要那么多的宫女干嘛?他还花银子找画师画像干嘛?不为这样的男人所看上,乃是你最大的幸运,怎么可能“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如果你真的是这样的怨天尤人,不是唯利是图又是什么?这岂不是与文人们所塑造的“高洁”形象大相庭径? ③其次是画师的贪污受贿。毛延寿有没有收受贿赂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我认为,不管他受贿还是没有受贿,真正的主犯不是他,而是元帝或者替元帝出主意的那帮大臣。试想想,明摆着利用画师选美是一种画蛇添足、于事无益、滋生腐败的行为,可为什么还会在皇宫里作为制度正儿八经地制订下来?如果不是元帝自己的意思,那么一定是大臣们的“高见”。大臣为什么会出这个馊主意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中饱私囊。能得到皇帝的召见就可以飞黄腾达——要得到召见就必须美——要美就必须得到画师的认可……由此推及画师这个职位就是宫中最“肥”的差事。天下的画师很多,究竟谁能得到这份差事就看画师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当毛延寿终于“力挫群雄”获得这个肥差时,早已经“投资”不少了。所以,他不得不在画像中收取“成本费”。这个过程叫姑息养奸。因此,当元帝怒斩画师时,该冷静地思考思考自己制订的措施。 ④第三是你的美貌。你真的就那么“倾国倾城”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元帝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典型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典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塔铺(第四章) 刘震云 离高考剩两个月了。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学校原以为只考中国地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 大家一下都着了慌。这时同学的精神都已是强弩之末。王全闹失眠,成夜睡不着。“磨桌”脑仁疼,一见课本就眼睛发花。 大家乱骂,埋怨学校打听不清,说这罪不是人受的。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家都没有世界地理的复习资料。于是掀起一个寻找复习资料的热潮。一片混乱中,唯独“耗子”乐呵呵的。他恋爱的进程,据说已快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 闹腾了几日,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离高考近了,同学们都变得自私起来,找到资料的,对没找到的保密,唯恐在高考中多一个竞争对手。我们宿舍,就“磨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卷毛发黄的《世界地理》,但他矢口否认。我和王全没辙,李爱莲也没辙,于是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我爹来送馍,见我满脸发黄,神魂不定,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双手一拍:“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 我也忽然想起这个茬儿,不由高兴起来。爹站起身,刹刹腰里的蓝布,自告奋勇要立即走汲县。 我说:“还是先回家告诉妈一声,免得她着急。” 爹说:“什么时候了,还顾那么多!” 我说:“可您不会骑车呀!来回一百八十里呢!” 爹满有信心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一天一夜走过二百三。”说完,一撅一撅动了身。我忙追上去,把馍袋塞给他。他看看我,被胡茬包围的嘴笑了笑;从里边掏出四个馍,说放心,我明天晚上准赶回来。我眼中不禁冒出了泪。 晚上上自习,我悄悄把这消息告诉了李爱莲。她也很高兴。 第二天晚上,我和李爱莲分别悄悄溜出了学校,在后岗集合,然后走了两里路,到村口的大路上去接爹。开始有说有笑的,后来天色苍茫,大路尽头不见人影,只附近有个拾粪的老头,又不禁失望起来。李爱莲安慰我:“说不定是大伯腿脚不好,走得慢了。” 我说:“要万一没找到复习资料呢?” 于是两个人不说话,又等。一直等到月牙儿偏西,知道再等也无望了,便沮丧地向回走。但约定第二天五更再来这集合等待。 第二天鸡叫,我便爬起来,到那村口去等。远远看见有一人影,我认为是爹,慌忙跑上去,一看却是李爱莲。 “你比我起得还早!” “我也刚刚才到。” 早晨下了霜。青青的野地里,一片发白。附近的村子里,鸡叫声此起彼伏,天色渐渐亮了,东方出现一抹红霞。

(期中试题)高一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期中试题)高一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一、(辽宁沈阳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墨烟张 陈柳金 一日傍黑,张家院里哇地一声哭,土坯墙震落一层沙尘。婴儿落地,没听过这样大声的,且脸如包公,黑不溜秋。张父说,俺张家世代制墨,如今老天馈赠一墨宝,就叫他张秉墨吧! 这张秉墨,天生一个玩家。六岁便能玩墨,采烟、熬胶、和墨、上模、晾晒、裱金,一整套工序下来有模有款。九岁便玩书成瘾,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还练得一手好书画,吟咏唐诗宋词亦有腔有调。张秉墨的天空悬着一颗文曲星。 但到了十八岁,天空却变了天。参加了地下组织的张父因叛徒出卖,死于鬼子刺刀之下。张秉墨强忍一腔怒火,接过搅墨棒,墨缸里转起圈圈旋涡,搅动一百零八圈后,蒸煮成团,蓄着劲举锤敲打一百零八遍。张秉墨发誓要做条好汉,把小日本的肉剁成酱,锤打成一根根愤怒的墨条。 张家院子每天清晨依旧飞出一群白鸽,鸽群沿鹤庄盘旋一圈后,总是有一只鸽子带着张秉墨的牵挂飞离队伍。薄暮时分,那鸽子才从天空凯旋而归。张秉墨宝贝一样捧在手心,喂了食,轻轻放进笼子。 前线还是失守了,小日本洪水猛兽一样冲进庄里,打砸抢烧,把个鹤庄鼓捣成了墨缸,每个人心里都墨黑墨黑的。小日本把鹤庄小学占为指挥部,临晚集合村民训话,太军佐藤野夫说鹤庄藏有共党,自己站出来,可免全庄人死,否则通通都得死! 村民个个岿然不动,佐藤无计可施。忽然头顶掠过一群白鸽,仰起头,鸽子送他一个见面礼。佐藤往脸上一抹,一撮腥臭的鸽屎。叭嘎,杀了它们!一阵乱枪响起,连鸽毛也不见掉下来。佐藤恼怒道,不供出来,你们,通通的当鸽子宰! 翌日,鸽群刚回笼,张家院门被踢开,几个小日本端着枪叽里嘎啦闯进来。正在锤墨的张秉墨猛一惊。贼头贼脑的小日本乱搜一气,从笼里捉出几只白鸽。翻译给张秉墨下了命令,以后每隔三天送两只鸽子孝敬太军! 鬼子走后,张秉墨赶紧去看鸽子,幸好那只白鸽还在,这才松了口气。入夜,他扬手放飞了那鸽。 就在这两天,有四个村民怀疑是共党分子捉进了指挥部。一向抬头做事的张秉墨把头压得老低,搅墨一百零八圈,锤墨一百零八遍。他要把张家本领亮出来,制成胳膊粗的圆条墨,当作礼物送给佐藤野夫。 转眼三天已到,张秉墨这次送给佐藤的是两只鸽子。进了门,只见佐藤呕吐不止,气喘吁吁。张秉墨细看,知他犯了夹阴伤寒,前几天吃了鸽肉大补精气,不慎便犯下此症。张秉墨说,太军,我有法子能治好你的病!佐藤如遇救星,却见他一脸乌黑,心生疑窦,但病痛难耐,只得恭听。张秉墨道,鸽屎为药引,槐角、扎参、细辛炖服。佐藤还记着上次鸽屎之恨,这次竟敢叫他吃这腥臭物,以为张秉墨捉弄他。翻译说,太军,张师傅可神了,您就信他一回吧! 佐藤服了鸽屎和中药,翌日果然恢复如常。三天后张秉墨送来鸽子时,他竖起大拇指,你,大大的神!张秉墨说,太军,下次俺送几根大圆墨给你,俺张家墨条,不仅是书画的上等墨料,还能止血、治皮肤疮毒和腮腺炎。佐藤听了大喜,临别,差翻译送张秉墨,张秉墨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 这晚深夜,张秉墨正要入梦,院门吱呀推开,一黑影潜了进来。是翻译窃取了日军的重要情报,内容是鬼子将于后天晚上攻打驻扎在一深山处的我军阵营。 张秉墨马上放飞那只白鸽。鸽子飞回时,也带回了我军指令——后天里应外合端掉日军指挥部。 这天傍晚,他又一次放飞了白鸽。转身去给佐藤送鸽子,这次多了几根胳膊粗的圆条墨,是他答应送给佐藤的礼物。 踏进门时,地上躺着一只流血的白鸽。佐藤凶相毕露:它,从你家飞出,你的下场……还没等他说完,门外已拥来一群鬼子。张秉墨放飞手里的白鸽,掏出嵌有炸药的圆条墨,把盖子一掀,几声巨响,佐藤野夫与鬼子不明不白地见鬼去了。 在张秉墨的葬礼上,鹤庄乡亲全都披麻戴孝。忽然一群白鸽悲鸣着从张家院子飞出,在鹤庄上空整整盘旋了一百零八圈。仪仗队前,翻译跟一战士手抬石碑大的方条墨,上书三个镏金大字:墨烟张! (选自《短小说》,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哈尔滨市 阅读《偶遇》,回答后面小题 偶遇 ①小城有家卖饰品的小店,店名极有意思,叫“偶遇”。小店开在一条古旧的街道上。店里卖的都是小饰品:精美的钥匙扣,拙朴的香水瓶,会唱歌的玻璃小人,五颜六色的发圈……每一样,都是精致小巧的。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小屋,被装点得像童话。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店主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妇人,穿大红的衫,戴贝壳串成的手链,笑容灿烂,举手投足间,自有一段风情。年轻时,她迷恋小饰物,一 直没有机会开这样的店。退休了,她重拾旧梦,天天守着一堆“宝贝”,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 ....。 ②那条街道我不常去,自然不知道这间“偶遇”。那天突然撞见,欢喜莫名。这样的相遇,不约定,带来惊喜。后来的一些天,我脑子里不时会蹦出那家小店来,一屋的小饰品,丁丁当当,丁丁当当。与老妇人的优雅,竟十分的般配。我不由自主地微笑,岁月里,我们会渐渐老去,梦想却不会。 ③也是这样的偶遇,在武汉。文友拉我去逛光谷步行街。天桥之上,我被一朵一朵怒放的玫瑰花牵住了脚步。确切地说,那不是花,那是一堆橡皮泥。可它分明又是花,瓣瓣舒展,鲜艳欲滴。 ④捏橡皮泥的,是个矮个子男人。眼睛细小,皮肤黝黑,满脸沧桑。沧桑中却有种淡定的平和。他在眨眼之间,把一小坨橡皮泥,捏成一朵盛开的玫瑰。我蹲下去,看他捏。他十指扭曲,严重残疾,却灵活。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在橡皮泥上轻轻一按,一瓣花开了。再轻轻一按,一朵花开了。 ⑤我挑起一枝,紫色,典雅大方。想买。他说,这个不卖,人家预定好了的,你要买,我再给你捏。我惊讶了,我说,你可以重捏一个给预定的人啊。他却坚持不卖,说他答应过给人家留着的,就一定得留着。一会儿,他给我捏出另一朵来,洒上荧光粉。他关照:你回去对着灯光照上十来分钟,它会发光的,很美,很温暖的。 ⑥从武汉回来,别的东西没带,我只带了那枝花回来。看见它,我总要想一想花后的那个人,生活 对他或许有诸多不公,他却能够做到心境澄清,让花常开不败 .....! ⑦还是这样的偶遇,在云南。夜晚的广场上,一群人围着篝火在跳舞。不断有人加入进去,天南地北,并不熟识。不要紧的,笑容是一样的,快乐是一样的,心灵因一团篝火,在瞬间洞开。我站在圈外看,有人跟我招手,来呀,一起来跳啊。我笑着摇摇头。手突然被一女子牵了,她不由分说把我牵进那欢乐的人群中。灯光暗影里,她脸上的笑容明明暗暗,如星星闪烁。她说,跳吧,一起跳吧,很好玩的呀。她很快踩上音乐的节奏,身体像条灵活的鱼,看得我眼热,跟在她后面跳起来。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跳舞,完全不得章法,欢乐却像燃着的篝火,把人整个点燃。曲终,转身寻她,不见。满场的欢声笑语,

文学类文本答题技巧

语言修辞 『释义类』 1.分析句子 提问方式:某句话在文中有何含义? 答题模式: (1)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根据字面意思解释) (2)它的深层含义是(联系上下文,文章的主旨及该句在文中的位置作答) 注意事项: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解释,不需要延展得太开。回答其指代内容,化含蓄为直白2.理解单个字词 (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 (3)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修辞型) 词语品味: (1)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2)分析修辞手法,体会词语的含蓄意思 3.标题的含义 提问方式:(1)为什么以此为题?(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3)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4)给文章加(换)题目。 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A.结构(线索、悬念) B.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C.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D.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E.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叙述内容+结合句子语境+结构上的作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 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 人生智慧类 一.人生的路从来不止一条 叶阳 (1)最近听闻一个悲剧,一位北大毕业前往美国犹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朋友因为学业上的挫折最终选择结束生命。很多人都不理解她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因为在他们看来,她已经做到了大多数人毕生都无法触摸的东西。可惜的是,有些人衡量自己从来不是从生存的下限出发,反而总不自觉地对生活存有不那么合理的期望。 (2)这种期望除了源于自己,也来自身边的人。他们总会对你说,你花了这么多学费,学会这项技术不是很正常吗?你准备这么长时间,通过这项考试不是很正常吗?又或者是,这是你的专长,你凭什么完成不了呢?乍一听好像很对,其实这些要求、期望,很多时候是没什么根据,没什么道理的。 (3)中学那会儿,我作为学校领队参加机器人竞赛。以当时掌握的资源来看,我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因为学校提供的实验室设备极其简陋,经费几乎为零,参赛的指导也寥寥无几,几乎所有的参赛准备都是我和队友翻看往年比赛记录完成,而不像其他竞争对手,有上届带队老师的直接指导。但我和队友们投入大量精力,我们莫名地乐观,希望最后能拼个冠军。然而现实就是现实,最终我们只拿了三等奖。这让我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是个一事无成的废物。 (4)如今回想起来,就事论事,不得不承认是我对自己的期望太高了,把自己想象得比实际厉害太多,缺乏自知之明的后果就是把自己摆在错误的位置,向着不切实际的目标奋斗。这一切是多么不合理。那个攻读博士遇挫选择结束生命的同学,明明成为一名博士只是人生无数选择中的一项,却因为对读博、对自己错误的认知,把读博当做自己人生中不得不实现的目的,从而在面对奋斗中的困难,或者其他难以为继的局面时,她再也没有第二个选择,最后越走越窄,只剩下一个死胡同。 (5)其实生活充满了无数个选择,无论贫富贵贱,皆是如此。人生的“宽”和“窄”在我看来是指一个人关于生活的选择权的大与小。如果一个人面临绝境,连果腹的能力都没有了,那么他唯一的选择就是谋生,想尽办法存活下来,这毫无疑问是没有选择的“窄”。如果一个人温饱无忧,生活体面,那他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去做任何事,这当然是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宽”。就我而言,生活是有很多选择的。我想做主职工作,有精湛的编程技能,想去品尝世界各地的特色料理,想控制肌肉打出稳定可控的球。我还想理解更多哲学巨著中的独特思想,探索对世界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就像亚瑟·叔本华在书中所说,人的愉悦有三种来源:满足自己本能的欲望,使用自己的肌肉力量,以及感受、思考世界。对我来说,乐趣就来自生活的各个部分,没有什么非做成不可的事情。 (6)欲望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危险的。特别是把自己看得过高,自处于不合实际的位置,把远远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当做吃饭喝水一般的生存底线,把远大的抱负当成自己一定非做不可的事情,那他的生活就已经被压缩了,再也不会有选择的余地了。原本无数种的可能就变成了只有一个方向的枯燥的拉锯战,万一性格再脆弱一些,自我毁灭就在所难免了。 (7)人啊,要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有删改) 1.第1段的事例中,“不那么合理的期望”具体指什么? 2.纵观全文,说说第2段结尾说“这些要求、期望”是“没根据、没道理”的理由是什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_“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本文段选自课文《》,作者是法国作家________。 (2)给文段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②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3)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4)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是作者诙谐的说法,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B.“连鸽子也会唱歌”,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小弗朗士幼稚可爱的特点。 C.小弗朗士的这一想法,嘲笑了普鲁士侵略者强迫法国人民学德语的愚蠢。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历年真题汇编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 全国卷1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锄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要点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知识要点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和小说“三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二)记叙文的线索和作用。 记叙文的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记叙文的线索分类:人线(核心人物)、事线(核心事件)、地线(地点转换)、时线(时间推移)、物线(核心事物)、情线(人物情感变化)。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并推动情节发展。 文章的线索的寻找主要看: 1.文章的标题。 2.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3.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4.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三)记叙的顺序和作用。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最高潮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使情节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3.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原先的 叙述,插入一部分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内容。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情节更完整,可以丰富、衬托人物形象,突出中心,内容更充实。 (四)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作用: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作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直接姓名xxx),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起来比较自由开阔。 3.第二人称:以“你或你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作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有亲切感,便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五)记叙文主旨的归纳。 记叙文的主旨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的归纳的具体方法是: 1.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2.抓住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3.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主旨,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突出详写的内容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老舍《骆驼祥子》选段,完成小题。 选段(一) 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匀了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选段(二) 高妈给他拿出两块钱来:“太太给你的,嘱咐你快吃点药!” “是了!谢谢太太!”祥子接过钱来,心里盘算着上哪儿开发了它。高妈刚一转脸,他奔了天桥,足玩了一天。 慢慢的把宅门都串净,他又串了个第二回,这次可就已经不很灵验了。他看出来,这条路子不能靠长,得另想主意,得想比拉车容易挣钱的主意。在先前,他唯一的指望便是拉车;现在,他讨厌拉车。自然他一时不能完全和车断绝关系,可是只要有法子能暂时对付三餐,他便不肯去摸车把。他的身子懒,而耳朵很尖,有个消息,他就跑到前面去。什么公民团咧,什么请愿团咧,凡是有人出钱的事,他全干。三毛也好,两毛也好,他乐意去打一天旗子,随着人群乱走。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 (1)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 ①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段(一)中的画线句子。 ②分析选段(二)中两处划线字“串”的作用。 (2)选段(一)(二)突出了祥子性格的前后变化。试分析祥子的前后变化及变化原因。【答案】(1)①比喻、夸张手法,将雨道喻作箭头和瀑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之大、之猛,写出了祥子在雨中挣扎拉车的不易,突出了祥子吃苦耐劳的品质。②串在这里是走动的意思,连用两个“串”字,更加形象突出了祥子的好吃懒做、死乞白赖。 (2)前:自尊自强、吃苦耐劳、为生计、为梦想敢于挣命。后:偷奸耍滑、死乞白赖、好吃懒做、自暴自弃、贪图享受。 变化原因:祥子悲剧的直接影响——自身性格和农民的局限性,沉默、木讷、内向、软弱;祥子所处的社会环境——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北平,新旧军阀的连年混战,地主阶级、军阀对工农的剥削,人吃人的冷酷社会。 【解析】【分析】(1)①用了比喻、夸张手法;②“串”字走动之意。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或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的形象特征。 (2)题干要求分析祥子的前后变化及变化原因。这需要对原著情节内容的熟悉,对祥子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113分) 1.(2018?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赵一曼女士 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经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士兵在深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烤火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呦”……这些都是给躺在病床上的在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的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有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下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来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或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几十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永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详细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113分) 1.(2018?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赵一曼女士 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经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士兵在深林里烤火,烤野 味儿,或者唱着“烤火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呦”……这些都是给躺在 病床上的在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的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有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 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 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下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来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或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几十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 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永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经典)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归纳 小说阅读 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四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主题) 一、人物形象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细节描写: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描写对象的特点鲜明突出。 2、小说中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交流情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3、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人物形象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主人公、次要人物。 这两类人物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 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 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有对比、衬托、揭示主题的作用。 4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常考的题型。 设问角度: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由面到点分点作答,性格特点+文中的依据(结合文本材料分析)。 如何解答这类题型,一般可从五面揣摩: 第一,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第二,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第三,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第四,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五,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注意:区别“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形象的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 二、情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