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贸易新格局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_张楠

世界贸易新格局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_张楠

收稿日期:2010年11月5日
作者简介:张 楠,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沈阳,110036。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中美贸易磨擦与美国出口推动型增长、再工业化战略问题研究0(10YJA790032)
世界贸易新格局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张 楠
×内容摘要? 本文概述从世界贸易形成到21世纪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历程,并预测21世纪世界贸易格
局将演变为以区域集团鼎立为代表的新形式。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东
亚将会加速经济一体化进程,这必将促进世界新贸易格局的加速形成,这种新变化将会为
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关键字?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世界贸易新格局 区域集团
×中图分类号?F11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052 (2011) 01-0016-05
随着经济发展形式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深
入,贸易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正如世界经济格局不
断变化一样,世界的贸易格局也在不同的经济时期发
生着变化。从地域来看,世界贸易格局经历了由亚洲
统治、欧洲统治及北美洲统治的时代。从经济体构成
来看,世界贸易曾由单极主导变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产生和发展,区域集团作为一种
新生的经济力量正促使世界贸易格局发生重要变化。
尤其是在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
是为区域集团力量在世界新贸易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和影响提供了新的契机。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亚经济联盟为代表的区域集团贸易将会改写新的世
界贸易格局。
一、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历程
在人类历史荣衰变化中,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也随
之更迭。在人类文明兴起之时[1],亚洲经济独占世界
经济贸易核心地位(公元7世纪),随着冷战的结束,
在三种主要因素(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以及发展
中国家的崛起)的作用下, 21世纪亚洲重新走上世
界经济舞台,世界贸易格局在21世纪翻开新的一页。
(一)农业经济时代的单极贸易格局
在农业经济时代,全球贸易一直集中在一国或一
洲进行,由某国或某州主导区域或全球贸易流向。农
业经济时代的世界贸易虽多以区域贸易为主,但亚洲
与欧洲已经建立起纷繁的贸易网络,并且亚洲一直是
这一网络的中心。
公元2世纪)19世纪初在这段时间,尽管世界
市场和全球分工体系尚未形成,但区域贸易蓬勃发
展,贸易的中心集中在亚洲,并形成了亚洲垄断的世
界贸易格局。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科技、农
业等多方面已经相当发达,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贸易
蓬勃发展。公元2世纪兴起的丝绸之路可作为中国对
外贸易繁荣的一个见证。公元7世纪,中国对外贸易

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16世纪进入
衰退期。纸币的发明和世界白银的主要输入国地位都
证实了这一点[2]。
公元7世纪,除了中国以外,印度洋地区也进入
一个鼎盛的时代。伴随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征服
了西方拜占庭世界的许多国家,统一了地中海和印度
洋的中间地带,使得地中海地区与印度洋地区相联
通,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商人可以在更少的规定限制之
下通商。随后数世纪内,阿拉伯征服了包括西班牙、
索马里、西非、爪哇在内的广大地区,构建起包括印
度人和其他民族在内的西方近东地区贸易网络,区域
贸易蓬勃发展。在该贸易网络的支撑下,商人们从广
东、马来西亚购买中国的瓷器、丝织品;在印尼购买
香料,从非洲、土耳其、东欧购入黄金、铁、木材和
奴隶。15世纪地理大发现推动了西欧贸易的迅速发
展,由于社会体制和技术的限制,亚洲贸易在16世
纪末进入了衰退期。
(二)工业经济时代的世界贸易格局
随着工业革命兴起和完成,欧洲的英国迅速强
16
5亚太经济62011年第1期大,渐渐取代了亚洲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主导地
位;随着工业革命影响不断扩大,德国、美国也相继
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实力与英国相当,世界市场和国
际分工体系已经形成,世界贸易单极格局被打破,多
国鼎立成为这一贸易时代的主要特点;第二次世界大
战使欧洲各国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美国在战争中大发
横财,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霸主,世界贸易又
重新回归单极格局。
1.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时代
葡萄牙人在1490年抵达印度,撼动了以印度洋
为中心的庞大商业网络。16世纪末,红海的贸易路
线重新启动。虽然亚洲人统治下的这一贸易网络仍然
繁荣,但是亚洲已经逐渐退出了全球贸易的舞台,取
而代之的是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最终, 19世纪初
英国建立起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单边垄断的全球贸易
时代。
19世纪中期,世界的白银流向发生了转变,从
中国不断流出亚洲。19世纪的前70年里,英国创造
了1/3)1/2的世界生产总值,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
量的1/5)1/4。英国的这种强盛局面一直持续到20
世纪初,即第一次世界战之前。一战结束后,英国的
全球贸易垄断地位逐渐衰弱,世界贸易格局进入了三
足鼎立的时代。
2.三足鼎立的贸易时代
在一战到二战之间的这段时期,世界贸易格局出
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时英国的实力逐渐衰弱,后
起之秀)美国和德国实力不断增强,与老牌工业国)
英国平分秋色。一战期间,英国大部分的商船都在战
争中受损,英国经济命脉)))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
响;工业革命[3]结束的70年中,英国的先进技术逐
渐被他国吸收,这些

国家生产能力与英国不相上下。
凡此种种都导致了英国的衰退,世界贸易格局打破了
长久以来的垄断局面,进入了由德国、美国与英国三
足鼎立的国际贸易时代。
3.以美洲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时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先进的欧洲经济体均遭重
创,只有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这也是它成为战后第
一超级经济强国的重要原因。在战后的二十年中,世界
各国都忙于经济恢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集团在实力
上能与美国相抗衡。这样,世界贸易格局便形成了以美
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以1948年为例,美国出口贸易
占全球出口总量的1/3,黄金储备占全球储备的2/3,生
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2以上。这些数字远远超过
了英国在19世纪所创造的辉煌。
(三)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世界贸易格局
后工业经济时代主要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
这段时间。经过战后20年的发展,日本经济快速发
展、欧洲经济日益恢复,曾由美国单边主导的世界贸
易格局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贸
易总额缩小到世界贸易份额的1/7。日本、欧盟在全
球贸易中与美国平分秋色,二战后的单极世界贸易格
局被打破,此时世界贸易呈现出区域集团与经济大国
鼎立的格局。
欧盟的建立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的兴
起,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
色越来越重要。欧盟一体化深入所带来的集团示范效
应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正在改变未来世界贸易
格局。
二、世界贸易格局的发展趋势
从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中可以发现,单极贸易格
局向多极格局转变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在区域经济
迅速发展以及欧盟一体化进程深化的示范效应的带动
下,多极贸易格局主体形式变化将成为新格局中的一
个主要特点。在新格局下,区域集团多足鼎立会替代
多国鼎立的局面。
(一)欧盟、东亚经济体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新
格局形成
亚洲正在重新崛起,再次进入全球贸易舞台。东
亚经济体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并列成为世界贸易
的三强。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判断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
原因:首先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为东亚经济一体
化提供基础条件;其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
立为东亚经济内部融合带来契机;最后,和平年代的
持续为贸易格局的演变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发展中的亚洲实力逐渐强大,欲在世界贸易格局
演变中充当一角。老牌的发达国家遇到了各种经济增
长瓶颈,使其经济实力正在逐渐衰退。自20世纪90
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中国、印度的
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10%左右,创造了亚洲崛起的
奇迹。美国投资银行家吉姆罗威尔曾

指出,亚洲国家
1960年的生产总值占世界的4%,到1990年已跃升
至25%。1980年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仅占其
总额的5%,到199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30%。跨区
域贸易量从1984年占亚洲发展中国家出口总量的
22%升至2004年的40%,这一数字在北美是46%,
欧盟是64%[4]。2010年,中国和东盟组建了继北美、
欧盟之后的第三大经济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它的诞生将会进一步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
17
5亚太经济62011年第1期增加该区域内的贸易流量。亚洲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将
会产生新的历史跳跃,使亚洲成为与欧盟和北美经济
集团相抗衡的经济实体。
(二)区域集团内部贸易将会进一步加强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加
速经济的发展,扩大区域集团内部贸易总量。从理论的
角度来看,随着各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程度的不断加深,
区内关税降低或取消,各国生产成本将下降,无疑要优
于区外贸易,这必定会促进集团内的贸易发展;其次,
从区域集团的内部结构来看,各个经济集团内部经济的
互补性增强,在多数产品上,区域内部的交换将会满足
彼此间的需求。以即将形成的东亚经济体为例,东亚经
济体主要包括东盟10国、韩国、日本、中国。从这个经
济体的构成中可以发现,这些国家中存在技术先进的发
达国、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大国,这种结构
促使东亚国家内部的贸易足够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求,
这种结合必将会促进先进技术在国家之间的传播,提高
区内落后国经济发展水平。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世界新贸易
格局形成的影响
(一)为实现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催化剂
首先,历史积淀形成的文化共通。中国与东盟各
国之间经济合作以及政治交往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自明末起,福建商人在南洋地区构建起了庞大的商贸
网络,在东盟各国长期经商,此地华裔商人居多。这
也使东盟形成了与中国十分相似的文化和共通的语
言。而长久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韩国和日本,也与中
国、东盟拥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这种相似的文化背
景有利于各国经济上的进一步融合。
其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敲响了警钟。1990年,
马来西亚总理就曾提出过构建/东亚共同体0的设
想。多年来,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缓慢,但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却让东亚各国惊醒,区内各国合作的
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又为推
进东亚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提供有利的条件。美元在世
界金融界的联动机制使得美国一动东亚各国随之摇摆
的联动局面。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
次贷危机都为以出口导向型为主要战略的东亚各经济

体敲响了警钟,他们深深的意识到摆脱美元的影响是
谋求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当年欧洲各国为了自身经济
发展,抵制美国经济影响,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建立自己的货币体系)))欧元,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以此为鉴,东亚各国为自身发展的考虑,组建东亚经
济同盟,建立东亚货币体系)))/亚元0的愿望也将
呼之欲出。
最后,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在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成立前,东盟已经于日本和韩国分别签订
自由贸易协定[5],并分别与2008年4月15日和2007
年6月1日正式生效。因此,此次中国)东盟自由贸
易区的成立又进一步推进了东亚经济的融合和自由贸
易,以东盟为桥梁,促进了东亚的一体化进程。除此
之外,日本依势而进行的政策选择和韩国恢复经济发
展的夙愿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从政治因素考虑,建
立一个/东亚共同体0已成为日本施政纲领之一。日
本政府为实现自身经济发展,依据世界形势变化做出
过多种政策选择。百年前/脱亚入欧0是由于中国经
济的衰退,欧洲实现了工业化。随着日美磨擦的加剧
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疏美亲华0的政策日益凸现,
中日间的经济合作定会逐步加强。而东亚经济一体化
的进程也会在这种合作关系上得到加速。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经济发展
步履维艰。2009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仅为012%,
金融、房地产依然动荡,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困境。根
据WTO统计数据,韩国对东亚三个经济体(日本、
东盟、中国)的合计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的3918%。
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也是韩国对外投资的
主要对象国。随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深入,韩国区内
贸易量必然增加,在东亚这片广阔市场的支撑下,会
促进韩国的出口,带动韩国经济回暖。
(二)完善东亚的分工体系,减轻对欧美国家经
济的依赖
按照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技术发展状况和工业化水
平,该区域产业可分为四个层次[6]:新加坡、文莱具
有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优势属于第一层次;马来
西亚具有中等技术及资金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属于
第二层次;中国、泰国、菲律宾、印尼具有自然资源
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属于第三层次;柬埔寨、老
挝、越南、缅甸具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属
于第四层次。这四层次已经清晰的构建了一个完整的
产业分工体系。东亚内部这种完整的垂直分工体系,
有利于形成与欧、美之间商业谈判的基础。再加上
日、韩在未来的加入,东亚经济的发展可以逐渐摆脱
对欧美经济的依赖,而构建自己的分工体系,发展区
域经济,增强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并与欧、美形成鼎
立的态势。
(三)为东亚内各国的发展提供动力

2008年金融危机,东亚各国都受到了很大的影
响。韩国经济陷入瘫痪,而日本更是雪上加霜。中
18
5亚太经济62011年第1期国、东盟各国也因为欧美经济的乏力,出口不振。这
些经济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东亚经济的发展长久以
来依赖于欧美经济的泡沫消费,一旦欧美经济出现问
题,东亚也随之一蹶不振。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东亚各国经济带
来的第一动力就是更广阔的市场需求。10+1和10+
3的合作为各国产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内部市场,生
产会重现生机,失业人口会得到安置,国内经济也将
出现回暖的迹象。这均属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静态
效应。
动态效应在长期将凸现出来。这种动态效应主要
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市场规模扩大会引入新的竞争
机制。竞争的产生必然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使企
业更有动力去进行生产技术的革新,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先进国家的技术外溢和后进国家的干中学都必
然会促进落后国的快速发展。据2009年世界竞争力
年度报告显示,新加坡的竞争力列世界第三位,而日
本的创新能力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东亚各国经济合作
进一步加强,诸如新加坡、日本这样具有高新技术国
家的技术外溢必将使其他科技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
受益。
(四)有利于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中国、东盟达成了与服务贸易发展相关的服务贸
易协定。这一协定的签署也标志着在自由贸易区成立
后,双方的服务贸易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相关行
业的准入制度和一些政策性障碍会不断消除。这种制
度的透明化和公平化必将带来东亚内部服务贸易的蓬
勃发展。其次,服务业先进国也会带来动态经济效
应。东盟内的新加坡其经济发展主要以服务业为主,
服务业的产值在GDP的比重很高,仅金融业产值就
占整个GDP的1214%。在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业管理
的推动下,东亚内部其他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国家必
将得到发展。
四、贸易格局演变对中国的影响
世界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将会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新
的活力,有利于实现中国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战略,
减少贸易摩擦,并为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提供新
的空间。
(一)促使中国对外贸易伙伴多元化
2007年至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数据显示,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中国对外贸易伙伴结构
正在发生变化(如表1所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爆发前,欧盟、美国和日本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市场,
中国对这三个市场出口份额总和超过45%。但随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出口市场结构发
生了明显变化。如表1所示,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份额
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7173%升至2009年的
8185%,其中当然包括次贷

危机过后发达国家市场萎
靡,中国转向新兴市场出口的因素。但伴随世界经济
回暖,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复苏,中国对欧盟的出口
逐渐恢复。但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并未出现较大变化仍
然保持在8142%,并且成为中国在亚洲的主要出口
市场。从表2所显示的2007年)2010年前三季度中
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情况中可以发现,自贸
区建立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速度超过了中国总出口
增长速度和中国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长速度。
表1 2007)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份额(按国别分)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欧盟20113% 20150% 19166% 19192%
美国19110% 17166% 18138% 18111%
东盟7173% 7199% 8185% 8142%
日本8138% 8113% 8115% 7162%
韩国4161% 5118% 4147% 4136%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http: //
zhs1mofcom1gov1cn/cbw/cbw1html
表2 2007)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增速(按国别分)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贸易总量2517% 1712% -1610% 3410%
欧盟2912% 1915% -1914% 3510%
美国1414% 814% -1215% 3017%
东盟3211% 2017% -710% 3612%
日本1114% 1318% -1517% 2411%
韩国2611% 3110% -2714% 3110%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http: //
zhs1mofcom1gov1cn/cbw/cbw1html
中国的贸易对象过分集中而引起的贸易摩擦、汇
率、知识产权等各种问题在后危机时代日益凸显。随
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这一状况将会得到
改善。由于区域集团内部的贸易优惠政策,原来与欧
盟和美国的某些贸易将会转向区域内部贸易,有利于
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的多元化,缓和当前比较尖锐的
中美、中欧贸易磨擦,改善中国对欧、对美贸易过于
集中的状态。
(二)有利于建立人民币金融圈
日本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当时日本主
要以美元进行贸易结算,在货币上丧失主动权,受到
美国的牵制。同时,日本没有建立起/日元金融圈0
也促使日本对美元的进一步依赖。日本的教训值得汲
取。目前,中国已经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签订了
19
5亚太经济62011年第1期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
为213011亿美元,这对建立人民币在该区域内的结
算体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货币基础,不但可以消除美
元汇率对于中国贸易的消极影响,而且为建立/人民
币金融圈0提供了良机。随着中国和东盟贸易往来加
深,这一优势的扩大也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的影
响力。
(三)为中国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虽然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已经由来已久,
但是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企业进行生产转
移,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首先,东盟国家较好的生产基础为中国企业实行
本土生产提供了基础。东盟国家一直是日本产品的加
工基地,

在日本高生产标准的管理下,东盟各国都具
备了良好的生产基础。这对中国的家电、服装生产转
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和条件。
其次,东盟国家对外的诸多贸易优惠政策为中国
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中国/走出
去0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东盟进入其他国
外市场,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战略的扩展创造了良
好的机遇。同时中国金融、运输服务贸易也将得到发
展。伴随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扩大,为企业结算、资
金调度提供便利服务,本土银行会随着进入到投资地
提供服务,这有利的推动了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
发展。
(四)减少中国日益严重的贸易摩擦
随着/中国制造0的不断国际化,中国对外贸易
摩擦也日趋严重。再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
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对外贸易遭遇摩擦纠纷
与日俱增。2004年至2009年11月,中国遭受/双
反调查037起,连续15年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之
最,连续4年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之最。仅2009年
全球发起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案件中,有35%的
反倾销调查, 71%的反补贴调查是针对中国进行的。
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区的建立有利于缓和这种贸易摩
擦频发的态势。
注释
[1]萧国亮、隋福民1世界经济史[M]1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 2007: 1061
[2]彭慕兰、史蒂夫1贸易打造的世界[M]1西安:陕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
[3]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止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
纪40年代。
[4]妮科尔#涅索托12025年将发生什么[M],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10。
[5]日本与东盟6个成员国(文莱、印尼、马来西亚、
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与2008年4月15日签署自由贸易协
定,并预计在10年内实现90%商品零关税。韩国与东盟自由
贸易协定于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并预计在2010年前,
东盟国家对韩国出口的97%商品将免征或仅征收低于5%的
关税。泰国暂不在协议范围之内。
[6]张茉楠1世界贸易格局迎来均衡发展新契机中国积
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J]1中国经贸, 2009 (10): 35
-37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attern and
the formation of New Pattern
Zhang Nan
Abstract:The academic paper concludes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attern from the beginning of
civilization to now1And it forecasts that regional cooperation groups instead of countries will become the protag-
onists in the new trade pattern1The evolution is speeding up especially after the China and ASEAN FTA building
up1The new trade pattern also takes the opportunity to China1
Key words: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attern, China and ASEAN FTA, the new trade pattern
(责任编辑 翁东玲)
20
5亚太经济62011年第1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