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第8课时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精品]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第8课时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精品]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第8课时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精品]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第8课时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第8课时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考点一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a/a)

1.内容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

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3.具体表现

4.意义

该学说圆满地解释了孟德尔定律。

1.(2017·绍兴选考模拟)下列现象的发现,与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最不相关的是( ) A .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B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 C .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受精卵的染色体分别来自卵细胞和精子

解析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在前,发现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后。

答案 A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b/b)

1.对分离定律的解释

(1)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发生分离。

(3)F1产生配子图解

(4)结果:F1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F2两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3∶1,即产生了性状分离现象。2.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

(1)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处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3)F1产生配子图解

(4)结果:F1产生4种雌配子,4种雄配子;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产生的F2有4种表现型,其表现型的数量比为9∶3∶3∶1,表现为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

2.如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解析Dd是杂合子,含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1∶1,图A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正确;图B表示D和d两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完成受精作用,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DD、dd是纯合子,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图C、图D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D错误。

答案 A

3.(2017·湖州期末)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

A.不同类型的卵细胞与不同类型精子的结合过程中

B.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的过程中

C.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并拉向细胞两极的过程中

D.减Ⅱ后期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的过程中

解析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并拉向细胞两极的过程中。

答案 C

1.一个个体(AaBb)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种配子:AB、Ab、aB、ab。

2.一个精原细胞(AaBb)经过减数分裂产生2种配子:AB、ab或Ab、aB。

3.一个卵原细胞(AaBb)经过减数分裂产生1种配子:AB或Ab或aB或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与染色体行为一致的是( )

A.细胞核B.蛋白质

C.基因D.中心体

解析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所以二者行为一致。

答案 C

2.如图分别表示某种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最可能导致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是( )

解析 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于MⅠ后期。 答案 A

3.据下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 .=====A a 与=====D d

B .=====B b 与=====A

a C .=====A a 与=====C c

D .=====C c 与=====D d

解析 A 、a 与D 、d 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可以发生自由组合。 答案 A

4.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 1,F 1自交得F 2,F 2的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9∶3∶3∶1。则F 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

解析 F 1(GgHh)自交后代F 2的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9∶3∶3∶1,表明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C

5.下图是基因型RrDd 的某种动物的一个卵细胞基因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种动物体细胞内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由此图可判断该动物雌性个体最多能形成________种类型的卵细胞。

(3)研究基因R 和r 在形成卵细胞时的传递规律,符合基因的________定律;研究基因R 、r 和D 、d 在形成卵细胞时的传递规律,符合基因的________定律。

解析 (1)图中所示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条,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1

2

,因

此该种动物体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2)从图中可知,R和D位于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即R、r和D、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RrDd的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RD、Rd、rD、rd 4种类型的配子。(3)R和r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符合分离定律。R、r和D、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1)2 (2)4 (3)分离自由组合

(时间:40分钟)

1.基因型为Aa的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A、A分开发生于( )

A.MⅠ前期B.MⅠ后期

C.MⅡ前期D.MⅡ后期

解析基因A和A是经染色体复制而形成的两个相同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M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A与A也随之分开。

答案 D

2.下列可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 )

A.玉米的核基因B.线粒体基因

C.细菌的基因D.病毒的基因

解析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染色体上的基因,即核基因。

答案 A

3.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产生的F1有AAbb、AaBb和aaBB三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1,其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

解析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1∶2∶1,符合分离定律中杂合子自交比例,因此A、a与B、b是连锁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从后代的基因型可知A与b、a与B始终在一起,因此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 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 D

4.下图所示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会出现表现型数量之比为1∶1∶1∶1的是( )

解析若测交后代出现1∶1∶1∶1的表现型数量比,则杂合子产生的配子应为4种,比例是1∶1∶1∶1。

答案 C

5.下列结构中,不含有基因的是( )

A.染色体B.中心体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解析 考查真核细胞中基因的分布。真核细胞中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基因。

答案 B

6.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含有一对杂合基因,且等位基因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是( )

A .12

B .14

C .18

D .116

解析 由于四对等位基因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每对染色体分离,即精子含有每个显性基因的概率均为12,所以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为? ???

?124

=1

16。 答案 D

7.等位基因的分离一般发生于( ) A .有丝分裂后期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受精卵发育过程中

解析 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 C

8.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 A .有丝分裂后期 B .无丝分裂 C .减数分裂过程中

D .受精作用过程中

解析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 C

9.下图显示某二倍体生物的两对染色体(分别以深色和浅色表示)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图A 中,染色体着丝粒分裂,4条染色体分离

B .在图A 中,已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C .在图B 中,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正进行有丝分裂

D .在图C 中,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中已无同源染色体

解析根据图中染色体的行为可以判断图A处于减数分裂MⅠ期,图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A错误;从分离染色体仍有部分相连可知,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已发生,B正确;图B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成为独立的染色体,C错误;图C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中仍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答案 B

10.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4 B.1、3

C.1、3或2、4 D.1、4或2、3

解析若该极体来自第一极体,则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4;若该极体来自次级卵母细胞,则该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1、3。

答案 C

11.豌豆子叶黄色(B)对绿色(b)为显性,种皮灰色(A)对白色(a)为显性,图1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的组成。据图回答:

图1

图2

(1)若甲豌豆的一个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花粉,则同时产生的另三个花粉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哪两株豌豆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从图1中任选一个亲本,让其分别与图中另外两个亲本杂交,它们的杂交后代有相同的表现型,且分离比都是1∶1,则其组合方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用图1中的一种豌豆与另一种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后代(F1)出现四种表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则所用图1中的豌豆是________,在杂交后代F1中,表现型与双亲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F1

中子叶为黄色、种皮为灰色的豌豆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让F1中子叶为黄色、种皮为灰色的豌豆与子叶为绿色、种皮为白色的豌豆杂交,则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1)Ab、aB、aB (2)甲×乙(3)乙×丙、乙×丁

丙×甲、丙×乙(4)甲和丁1

4

AABb和AaBb

1

6

12.如图所示,某生物细胞内具有两对染色体,A、a与B、b是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哪一个图显示的排列方式是正确的( )

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答案 C

13.图中所示为具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已知位点1的基因是R,则正常情况下位点2和位点4的基因分别是( )

A.R R或r B.r R或r

C.R r D.r R

解析位点1的基因是R,正常情况下位点2的基因也是R。该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也可能是杂合,故位点4的基因为R或r。

答案 A

14.一个精原细胞有A与a、B与b两对同源染色体,则它所形成的配子中,含aB的配子有( )

A.4个B.0或2个

C.2个D.0或1个

解析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该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为:AB、AB、ab、ab或Ab、Ab、aB、aB。

答案 B

15.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解析 该生物是含有6条染色体的二倍体,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应含有6条染色体,分析图示知,着丝粒分裂后移向两极的染色体各有4条,其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

答案 A

16.下面甲、乙两图为某二倍体高等生物某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形成图甲细胞过程中发生过交叉互换

B .甲、乙两图说明该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畸变

C .甲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8条姐妹染色单体

D .若图乙表示卵细胞,则图甲表示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 图甲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可判定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比较图甲和图乙中第3条染色体颜色与形态(从左到右数),可知在形成图甲细胞过程中发生过交叉互换,而非染色体畸变;甲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8条姐妹染色单体;若图乙表示卵细胞,根据甲和乙中对应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图甲表示第一极体而非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 A

17.某动物精原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同时含有3个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 ) A .1

2 B .14 C .18

D .116

解析 3对同源染色体之间非同源染色体是自由组合的。就每一对同源染色体来说,每一对中的母方染色体都可以到任一极,在每一极的可能性都是12。3条都在同一极的可能性就是12×12×12=1

8

答案 C

18.下图是具有两对染色体的某动物精原细胞示意图(●和○代表着丝粒):

(1)请参照示意图画出初级精母细胞着丝粒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组成图。

(2)根据你画出的染色体的各种组成图,写出两对基因的分配情况,并说明它们符合哪些遗传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该精原细胞的雄性动物能产生哪几种配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例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画图时注意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膜内陷。(2)等位基因彼此分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组合。(3)由减数分裂可知,含该精原细胞的雄性动物能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

答案(1)如图所示:

(2)等位基因A和a、B和b彼此分开,符合分离定律;非等位基因A与B同时a与b或A与b同时a与B自由组合,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AB、Ab、aB、ab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

19.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遵循。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AbD、AbD、abd、abd或Abd、Abd、abD、abD

(3)A、a、b、b、D、d

(4)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0.如图

图1

1所示是染色体组成为MmNn的某二倍体动物个体的一个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的细胞称为________。

(2)该细胞分裂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有________个DNA分子,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该细胞分裂过程中,M与M、m与m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M与N或n的自由组合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甲为该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的示意图。请在方框内画出与之同时生成的其他三个生殖细胞的示意图。

图2

答案(1)初级精母细胞(2)4 0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如图所示

生物的性别主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如性染色体类型的差异

1.受环境影响的性别决定 生物的性别主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如性染色体类型的差异(XY型、ZW 型)、性染色体数目的差异(XO型、ZO型)、染色体组的倍性决定及基因差异决定型等。但有些生物的性别决定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通常影响生物性别决定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日照长短、营养条件和位置等。 1.温度 温度对生物性别决定的影响在两栖类和爬行类中是普遍存在的。爬行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有两种:一种是异形性染色体决定,另一种是温度决定。温度决定性别被称为TSD(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TSD在许多龟鳖、蜥蜴和鳄鱼中都能观察到。实验显示,扬子鳄和密西西比鳄的卵在不同的温度下,发育为不同的性别,当温度在30℃和30℃以下,发育为雌体;当温度在34℃或34℃以上发育为雄体;乌龟的卵在23℃-27℃的温度下发为雄性,在32℃-33℃时发育为雌性。所以当他们产卵在不同高度的海岸线或河岸时由于温度不同而影响子代性别的分化。有人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对爬行动物性激素的合成有直接的影响。由于爬行类的性别比例由环境温度决定,而且有合适性别比例的温度范围又很窄,因此有人提出白垩纪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就是恐龙的TSD及气候剧变。 两栖类的性别分化也与温度有关。某些蛙类中,雄蛙的性染色体是XY,雌蛙是XX。如果让它们的蝌蚪在20℃温度下发育时,雌雄比例大约为1∶1;如果让这些蝌蚪在30℃温度下发育时,不管它们具有什么性染色体组成,全部发育成雄蛙。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XX型的蝌蚪在高温下发育成雄蛙,但它们的性染色体仍然是XX,高温只能改变性别的表现型,不能改变性别的基因型。 在植物中,环境温度对性别分化也有重要作用。例如,南瓜在发育过程中,晚上的温度在10℃左右时,就形成较多的雌花,如果低温和8小时日照结合起来,雌花就占绝对优势。实际上,短日照和较低的夜温有利于发育产生较多雌花的现象在葫芦科植物里是很常见的。 2.日照长短 除葫芦科植物外,大麻的性别分化也受日照长度影响。延长日照或缩短日照,均可以改变大麻的性别。大麻在夏季播种,只有正常的雌株或雄株,从秋季到翌年春季这段时间内,特别是在12月里,把大麻播种在温室里,50—90%的雌株逐渐出现性转换,最后完全变为雄株。 3.营养条件 蜜蜂的受精卵可以发育成为能正常生育的雌蜂(蜂王),也可发育成为不育的雌蜂(工蜂),这主要靠蜂王浆的影响。蜂王浆是由工蜂头部的一些腺体产生的。将成为工蜂的幼虫,只吃二、三天蜂王浆,且质差而量少,孵化后经21天才成为成虫。而对于将成为蜂王的幼虫则不是那样,她的蜂房由工蜂为之扩大,蜂王浆供应五天且质好而量多,由于营养较好,从卵中出来经16天就能生育,长得比同窝的工蜂大而丰满。这样,蜂王和工蜂的染色体数虽然都是2n=32,但是由于营养不同,有的发育为蜂王,有的发育为工蜂。 许多线虫也是靠营养条件的好坏来决定性别的。它们一般在性别未分化的幼龄期侵入寄主(如番茄)体内,低感染率时营养条件好,发育成的成体基本上都是雌性,而高感染率时,营养条件差,发育成的成体通常都是雄的。

遗传学第三版答案第3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以说明。 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1)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而减数分裂一般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2)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数由2n-2n,减数分裂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由2n-n。 (3)有丝分裂在S期进行DNA合成,然后经过G2期进入有丝分裂期。减数分裂前DNA合成时间较长,合成后立即进入减数分裂,G2期很短或没有。 (4)有丝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独立活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会发生配对、联会、交叉、交换等。 (5)有丝分裂进行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2小时,减数分裂进行时间长, 例如人的雄性配子减数分裂需24小时,雌配子甚至可长达数年。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通过有丝分裂维持了生物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组织及细胞间遗传组成的一致性);并且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单细胞生物及无性繁殖生物个体间及世代间的遗传组成的一致性)。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1)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交替(2n-n-2n),保证了物种世代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是随机的(染色体重组) ,加上同源染色体的交换(染色体片断重组) ,大大增加了配子的种类,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提高了生物的适应性,为生物的发展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生物体自身的分裂生殖或其体细胞生长发育形成个体过程一般没有和其他个体或结构发生基因交流,自身也不发生减数分裂,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分离,但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通过无性生殖方式产生的个体也有可能会发生变异。 2 水稻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12对,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

高中生物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案)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类比推理的过程,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学习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学习方法】 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正常情况下该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过程中,基因的走向不可能的是()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D)A或a走向哪一极、B或b走向哪一极都是随机的 解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也就是说,基因A和a会分离、基因B和b会分离,因此,正常情况下选项(C)是不可能发生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A或a走向哪一极、B或b走向哪一极都是随机的,因此,AaBb的个体可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配子。答案:(C)。 例2 右图是基因型为RrDd的某种动物一个卵细胞基因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 答: (1)该种动物体细胞内含有对同源染色体。 (2)由此图可判断该动物雌性个体最多能形成种类型的卵细胞。 (3)研究基因R和r在形成卵细胞时的传递规律,符合基因的定律中的;研究基因R、r和D、d在形成卵细胞时的传递规律,符合的基因的定律。 解析(1)图中所示的卵细胞的染色体为2条,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1/2,因此该种动物细胞内的有2对同源染色体。 (2)从图中可知,R和D位于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即RrD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RrDd的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RD、Rd、rD、rd四种类型的配子。 (3)R和r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符合分离定律。Rr和Dd两对等位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答案:(1)2。(2)4。(3)分离;自由组合。 【课前导学】 A、自主学习 一、萨顿的假说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 ____________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____存在。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______方,一个来自____________方。____________ 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果蝇中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而____________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若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 W X W,可产生配子____________,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可产生配子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雌雄配子受精可得后代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让F1杂交可得F2,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____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____排列。

2019秋金版学案生物选修3(人教版)练习:专题1评估检测含解析

专题评估检测(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1.(14分)通过DNA重组技术使原有基因得以改造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运用这一技术使羊奶中含有人体蛋白质。下图表示了这一技术的基本过程,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手术刀”能识别的序列和切点是—G↓GATCC—,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羊染色体中“切下”羊蛋白质基因的酶是________,人体蛋白质基因“插入”后连接在羊体细胞染色体中时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质粒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蛋白质基因之所以能“插入”到羊的染色体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插入”时用的工具是________,其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工具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首先明确限制酶的作用是切取目的基因,DNA连接酶起缝合作用,载体会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然后结合问题组织答案。(1)“手术刀”为限制酶,“切下”羊的蛋白质基因,使用DNA连接酶将其与载体缝合。(2)由图示可知限制酶识别的序列为—GGATCC—,并且在G与G之间切开,而且形成的黏性末端为反向重复的,所以两个末端分别 为。(3)插入时是目的基因与原有羊的DNA分子结合,

都为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插入时需要载体。 答案:(1)限制酶DNA连接酶 (2) (3)基因的结构是相同的载体质粒、动植物病毒、λ噬菌体的衍生物 2.(14分)大豆花叶病毒(RNA病毒)是世界性大豆病害,是造成大豆减产的重要原因。某科研小组制备了大豆花叶病毒的空衣壳蛋白(CP蛋白),生产过程大致如下,请回答问题: (1)图中的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Ⅱ中应用的酶是________。此过程中,先要在大豆花叶病毒的基因文库中查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特异性引物。 (3)在上述生产流程中,________(填序号)是基因工程生产CP蛋白的核心步骤。为检测样液中是否含有有效成分,在Ⅶ可使用________进行检测。 解析:(1)因为通过Ⅰ过程获得的是cDNA,所以①是RNA,过程Ⅰ为逆转录。 (2)过程Ⅱ是PCR扩增,在该技术中需要用到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在该过程中,需要先知道目的基因,即CP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才能合成特异性引物。(3)在基因工程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步骤Ⅲ是核心步骤。为了检测样液中是否含有有效成分,在Ⅶ过程中可以用抗原—抗体杂交,即使用CP蛋白的抗体进行检测,如果出现了杂交带说明含有有效成分。 答案:(1)RNA(2)热稳定性DNA聚合酶(Taq酶)CP蛋白基因(控制CP蛋白合成的RNA片段)(3)ⅢCP蛋白的抗体 3.(14分)下图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3(人教版)练习:专题1+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Word版含解

专题1 基因工程 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1.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是() A.天然蛋白质使生物适应环境 B.天然蛋白质均为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种类 C.天然蛋白质不能够完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 D.天然蛋白质的结构和种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天然蛋白质均为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种类,虽然能够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但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是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 答案:C 2.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工程成果的是() A.改造酶的结构,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B.生产出鼠—人嵌合抗体 C.将tPA分子中的天门冬酰胺替换为谷氨酰胺 D.将人的胰岛素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 解析:将人的胰岛素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属于基因工程的成果。 答案:D 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目的都是获得人类需要的蛋白质,所以二者没有区别 B.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 C.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后的蛋白质有的仍然是天然的蛋白质 D.蛋白质工程是在蛋白质分子水平上直接改造蛋白质的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区别与联系。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其中,基因工程是关键技术,是蛋白质工程的基础,因为对蛋白质结构的改造是通过改造基因来实现的,所以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水平上改造,改造后的蛋白质不再是天然的蛋白质。 答案:B 4.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工程的是() A.对胰岛素进行改造,生产速效型药品 B.改造酶的结构,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C.将天冬氨酸激酶的一个苏氨酸替换为异亮氨酸 D.将控制人的胰岛素合成的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解析:将控制人的胰岛素合成的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属于基因工程。 答案:D 5.干扰素是动物体内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但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就可在-70 ℃下保存半年,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1)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因此获得能够控制合成“可以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1、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生理或行为特征称为性状(character/trait) 13、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称为相对性状 14、显性(dominate)性状:在子一代中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15、隐性 (recessive)性状:在子一代中未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17、基因型(genotype):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 18、表现型(phenotype):指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简称表型。 19、纯合基因型: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纯合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如 CC和cc;这类生物个体称为纯合体(homozygote)。 ●显性纯合体(dominant homozygote), 如:CC. ●隐性纯合体(recessive homozygote), 如:cc. 21、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中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 开,随机地进入不同的配子,在一般情况下:F1杂合体的配子分离比 为1:1,F2表型分离比是3:1,F2基因型分离比为1:2:1 22、测交(test cross)法: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根据侧交子代(Ft)的 表现型和比例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23、独立分配定律:支配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 立性。配子形成时,各等位基因彼此独立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24、系谱分析法:用图解表明一个家族中某种性状(或遗传疾病)发生的情况,进而判断该 性状(或遗传疾病)的遗传方式。 27、外显率(penetrance):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杂合子)个体显示出预期表型 的频率(以百分比表示)。就是说同样的基因型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的 个体表达了,而有的个体可能没有表达,这样外显率就小于100% ——不完全外显。外显率为100%——完全外显 28、表现度(expressivity):是指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29、共显性/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30、镶嵌显性:由于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双亲的性状在子代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的镶 嵌图式。 31、隐性致死基因: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时有致死效应的基因。 32、显性致死基因(dominant lethal gene):在杂合状态下即表现致死作用的致死基因 33、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34、基因互作:基因在决定同一生物性状表现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 35、互补基因:两对非等位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并影响生物的某同一性状时才使之表现该性 状,其中任一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导致同一突变性状出现,这类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37、叠加效应:不同基因对性状产生相同影响,只要两对等位基因中存在一个显性基因,表 现为一种性状;双隐性个体表现另一种性状;F2产生15:1的性状分离比例。 这类作用相同的非等位基因叫做叠加基因 38、上位效应: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中的一对基因(显性或隐性)掩盖另一对显 性基因的作用时,所表现的遗传效应称为上位效应,其中的掩盖者称为上位 基因,被掩盖者称为下位基因。 39、显性上位:在上位效应中,起掩盖作用的是一个显性基因,使另一个显性基因的表型被 抑制,孟德尔F2表型比率被修饰为12:3:1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Word版含解析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1.下列有关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将多糖分解成葡萄糖②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③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④将核酸分解成核苷酸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可产生多种不同的酶,以利用和分解豆腐中的营养物质。其中,主要的酶是水解酶类,如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等。 答案:B 2.制作腐乳的过程中,毛霉生长的温度控制及生长旺盛的时间是() A.12~15 ℃3d B.25~40 ℃5d C.40 ℃以上48h D.15~18 ℃3d 解析:15~18℃适于毛霉生长,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生长。 答案:D 3.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毛霉可利用其体内的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B.卤汤中酒的含量越高,杂菌繁殖越快,豆腐易腐败 C.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要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高会影

响口味,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D.其制作过程可以表示为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解析:豆腐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卤汤中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卤汤中酒的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答案:B 4.腐乳自然发酵中毛霉起主要作用的原因是() A.在毛霉、青霉、曲霉和酵母中只有毛霉为孢子生殖,孢子繁殖速度快 B.毛霉的孢子小,数量多,适于在豆腐上繁殖 C.毛霉分布广泛,且生长迅速 D.只有毛霉的蛋白酶活性高且数量比其他的多 解析:在自然发酵中,毛霉起主要作用的原因是毛霉有发达的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生长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优势种群,迅速占据空间。 答案:C 5.腐乳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佐餐食品,其制作流程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 腌制 →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遗传学名词解释

外显子:把基因内部的转译部分即在成熟mRNA中出现的序列叫外显子。 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F因子:又叫性因子或致育因子,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微小的、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大约为大肠杆菌全长的2%,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又叫F质粒。 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叫母性影响。 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形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F′因子:把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叫F′因子。 隔裂基因:真核类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域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称为隔裂基因,或者说真核类基因的外显子被不能表达的内含子一一隔开,这样的基因称为隔裂基因。 细胞质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叫细胞质遗传。 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转座因子: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狭义的遗传工程专指基因工程,更确切的讲是重组DNA技术,它是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镶嵌DNA分子,然后将之导入宿主细胞,使其扩增表达,从而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形成新的基因产物。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等显性(并显性,共显性):指在F1杂种中,两个亲本的形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 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从性遗传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连锁群: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经常表现相互联系,并同时遗传于后代,这种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在遗传上表现一定程度连锁关系的一群基因叫连锁群。 性导: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叫做性导。 核型和核型分析:通常把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称为核型,通过细胞学观察,取得分散良好的细胞分裂照片,就可测

2018年《金版学案》生物必修1(人教版)练习:第1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含解析

第1章走近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面色苍白、身体消瘦、撕心裂肺的咳嗽”,这是鲁迅的小说《药》中提及的“痨病”,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物质和结构中结核杆菌细胞具有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核③染色体④DNA⑤细胞质⑥核糖体⑦细胞膜 A.①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⑥⑦D.①②⑤⑦ 答案:A 2.衣藻和蓝藻都是藻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在细胞结构上存在的根本区别主要是() A.是否有DNA B.是否有核膜 C.是否有细胞膜D.是否有核糖体 答案:B 3.使用显微镜时,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发现视野中物像模糊,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A.将平面反光镜换成凹面反光镜 B.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C.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移动临时装片选择另外的视野 答案:B 4.①~⑤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 C.⑤→④→③→②D.⑤→④→①→② 答案:C 5.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老细胞核中长出一个新细胞 B.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 C.阐明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D.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 答案:B 6.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________具有核膜,因此属于________生物。 (2)图中④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的________型生物,而图中的________是自养型生物。 (3)图①~⑤中的各种生物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各种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 (5)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衣藻结构如图①所示,实际鞭毛位置应该在________(填“上侧”或“下侧”)。 答案:(1)①②③真核(2)异养①和⑤(3)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4)多样性(5)下侧 A级基础巩固 1.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9>6”,那么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 A.9>6B.9<6

遗传学名词解释(中英对照版)

遗传学名词解释(中英对照版) abortive transduction 流产转导:转导的DNA片段末端掺入到受体的染色体中,在后代中丢失。 acentric chromosome 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在最末端。 Achondroplasia 软骨发育不全:人类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型为四肢粗短,鞍鼻,腰椎前凸。 acrocetric chromosome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末端附近。 active site 活性位点:蛋白质结构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构域。 adapation 适应:在进化中一些生物的可遗传性状发生改变,使其在一定的环境能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adenine 腺嘌呤:在DNA中和胸腺嘧啶配对的碱基。 albino 白化体: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动物或人的皮肤及毛发呈白色,主要因为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allele 等位基因:一个座位上的基因所具有的几种不同形式之一。 allelic frequencies (one frequencies)在群体中存在于所有个体中某一个座位上等位基因的频率。 allelic exclusion 等位排斥:杂合状态的免疫球蛋白基因座位中,只有一个基因因重排而得以表达,其等位基因不再重排而无活性。 allopolyploicly 异源多倍体:多倍体的生物中有一套或多套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物种。 Ames test 埃姆斯测验法:Bruce Ames 于1970年人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大鼠)肝微粒体法来检测某些物质是否有诱变作用。 amino acids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自然界中存在20种不同的氨基酸。 aminoacyl-tRNA 氨基酰- tRNA:tRNA的氨基臂上结合有相应的氨基酸,并将氨基酸运转到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 氨基酰- tRNA合成酶:催化一个特定的tRNA结合到相应的tRNA分子上。因有20种氨基酸,故有20种氨基酰- tRNA合成酶。 amniocentesis 羊膜穿刺术:产前诊断中一种采羊水的方法。 amorph 无效等位基因:一种突变的形式,突变后的基因不能指令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amphiodiploid 双二倍体:即异源四倍体。 amplification 扩增:许多DNA拷贝的产物来自DNA的一个主要区域。 aneuploid 非整倍体:一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体,细胞中增加或减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 annealing 退火:即DNA复性,降低温度使两条DNA单链重新互补结合形成双链的过程。 antibody 抗体:一种免疫蛋白分子,由免疫系统产生,可识别特异抗原并与之结合。 anticodon 反密码子:在tRNA的反密码子环上的三个相连的碱基可和mRNA上的密码子 互补结合。 antigen 抗原:任何一种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之特异结合的大分之物质。 AP site AP位点:即脱嘧啶脱嘌呤的位点,由DNA上碱基糖苷链的断裂形成,在修复时可供脱嘧啶嘌呤内切酶识别。 ascospore 子囊孢子:某些真菌产生的有性孢子,位于子囊中,为单倍性,常呈线状排列。 attached X 并联X染色体:一对果蝇的X染色体端端相连,作为一个单位进行遗传。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第二章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第一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一.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概念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集中在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中,并与特定的蛋白质相结合,经过一定的等级结构形成染色体。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只以裸露的核酸分子方式存在,虽与少量的蛋白质结合,但是没有真核生物染色体那样的等级结构。习惯上,原核生物的核酸分子也称为染色体。 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在生物界中,从细胞结构来看,可分为两大类: 1.为真核体。真核体包括:高等动植物、原生动物、真菌,以及一些藻类。 2.为原核体。原核体包括:细菌、病毒以及蓝藻等。 两细胞系的区别如下: ①一个典型的真核细胞体积(10um)比一个原核细胞体积(1-10um)大约十几倍甚至上万倍,因此在化学组分的总量上不同,真核细胞总量远远高于原核细胞总量。 ②在真核细胞中,有一个由核膜所包围的细胞核。在核中含有由DNA、蛋白质、RNA组成的多条染色体 ③原核体的染色体具有单个的DNA或RNA分子并在不同的有机体中表现不同。 ④原核体细胞DNA的总量比真核体细胞的DNA总量少得多。但是就单个DNA分子长度与该细胞大小相比却长得多。 ⑤在遗传物质的交换与重组方面,真核生物通过雌雄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并通过细胞分裂来完成遗传物质的交换与重组,而原核生物只是通过质粒介导来实现单向的遗传物质的交换。 ⑥原核细胞mRNA的合成在许多重要方面不同于真核细胞。 ⑦原核细胞mRNA常常在它的翻译刚开始之后,就开始从5’---端开始降解,即使它的合成还没有完成。 ⑧细胞分裂方式不同,在原核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后,紧接着便是细胞分裂,而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可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 ⑨由于原核细胞无溶菌体,因此不能通过吞噬和胞饮作用来进行异物的消化作用,原核细胞的电子传递部位在细胞膜,而真核细胞的电子传递部位在线粒体膜。 上述差异只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细胞水平上的差异,在分子上水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还具有明显的不同,如基因的序列组织、遗传物质的复制以及基因结构、表达方式、产物修饰、调控等方面均各有特点。 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起源 虽然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所有有机体,不管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以及单细胞生物或多细胞生物,都是从原始细胞进化而来。虽然现在人类对生命进化的早期阶段还缺乏了解,但是作为生命的原始细胞,至少有两点我们可以肯定: 1)必须具有某种形式的自我复制材料(也是核酸),来保证细胞完成自我复制的整个过程。2)必须具有包被材料,使含有遗传信息的物质及原始细胞的其他成分保留在一起的范围内,以防止它们扩散到原始液质中, 另外,从遗传物质的本质(核酸)及遗传信息表达的基本路线(复制、转录、翻译)来看,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当描述两种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如何保证两者细胞的遗传一致性时,我们可以认为,尽管生核生物遗传信息阅读具有许多复杂步骤,但是两者在进化过程中遵循了相同的遗传法则。 四、生物进化的二界论与三界论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2 专题测试卷 含解析

专题测试卷(二)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3分,11~15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解析: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细菌;尿素分解菌中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为氨,筛选分离时必须以尿素为唯一碳源。 答案:A 2.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分解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在纤维素分解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只需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即可正常生长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越有利 D.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而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物质的能力往往不足 解析:纤维素分解菌是异养型微生物,其碳源为有机物,如纤维素等。

硝化细菌是自养型微生物,其碳源物质为CO2,因此A错误;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需加入维生素做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因此B错误;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不能从培养基中吸水,将出现失水过多而死亡的现象,对生长不利,因此C错误。 答案:D 3.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及生长因子 B.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碳元素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氮元素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温度、pH、氧、渗透压等的影响 D.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好 解析: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但含量最多的元素不应是碳元素,而是氧元素。营养物质的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会导致培养物细胞失水。 答案:C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在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答案:C 5.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这一理想的凝固剂,下列关于琼脂

遗传物质及作用原理

遗传物质及作用原理 《重点、难点解析及知识扩展》 本单元通过生物性状遗传的概述,使同学们对性状遗传的总体有一基本认识;然后寻找遗传物质,要达到这一目标先要确定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再找到具备这些特点的物质即为遗传物质。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DNA具备遗传物质的特点,就是遗传物质。找到遗传物质后,我们就开始研究这一物质的结构层次和特点;之后为了研究遗传物质是怎样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的,需要先搞清基因、遗传信息的概念。在分析了遗传物质的作用原理之后,将整个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加以总结,即为中心法则。有关《遗传物质及其作用原理》的知识,内容多,又十分抽象,不容易理解;通过以上的条理化,就容易掌握了。其中,通过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等实验结果,理解DNA是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基因的概念;DNA的复制过程及特点是重点。 ㈠生物性状遗传概述 ㈡遗传物质的分析 ⒈遗传物质的特点 ⑴分子结构相对稳定(贮存遗传信息) ⑵通过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传递遗传信息) ⑶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表达遗传信息) ⑷引起生物遗传的变异(改变遗传信息) ⒉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⑴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T 2噬菌体复制繁殖过程 分析结论 ①DNA 是连续的,子代DNA 是亲代DNA 模板的复制产物。 ②蛋白质是不连续的,子代蛋白质是在DNA 指导下重新合成的。 ⑵细菌转化的实验 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R 型(无荚膜) S 型(有荚膜) 体外转化的实验过程 分析结论 ①DNA 能够引起遗传的变异 ②DNA 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稳定才能行使遗传功能 ⒊ R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㈢DNA 的分子结构 ⒈结构层次 ⑴基本元素组成 C 、H 、O 、N 、P 等 ⑵基本组成物质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⑶基本结构单位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⑷化学结构(1级结构) 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⑸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2级结构)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6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 含解析

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 1.关于胡萝卜素的论述,错误的是() A.胡萝卜素可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疾病 B.胡萝卜素可用于食品色素 C.天然胡萝卜素还具有预防癌症的功能 D.胡萝卜素可以治疗人体色素缺乏症 解析:人和动物不能合成维生素A,只能由食物提供,一分子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能够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多种疾病,如夜盲症。胡萝卜素是常用的食品色素,如饮料的添加剂。此外,还可以预防癌症,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但是不能治疗人体色素缺乏症。 答案:D 2.炒胡萝卜时多加油的原因是() A.溶解在油中的胡萝卜素容易被人体吸收 B.两者混合增加蔬菜的营养成分 C.胡萝卜素在油的作用下分解为两分子维生素A D.胡萝卜素的碳碳双键会断裂,利于人体吸收 解析:胡萝卜素能溶于油,这样溶解的胡萝卜素才容易被人体吸收。 答案:A 3.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原料颗粒的紧密程度 B.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C.所使用原料的干燥程度 D.所使用原料的新鲜程度 解析: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此外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新鲜程度等也可以影响萃取的效率。 答案:B 4.下列对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 B.用纸层析法鉴定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 C.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 D.用压榨法提取玫瑰精油 解析:玫瑰精油和胡萝卜素的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胡萝卜素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故可用纸层析法鉴定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 答案:AB 5.下图甲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图甲图乙 (1)该装置表示的方法为________,要想效果好,必须保证原料颗粒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过程中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________加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胡萝卜素鉴定结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精品资源 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基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起初科学家们认为蛋白质最有可能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由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而DNA只有4种不同的碱基。直到1944年艾弗里(O.Avery,1877—1955)等证实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人们才确认基因的物质基础是DNA,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NA复制,基因也随着复制。细胞分裂时,复制了的染色体和其上的基因传给后代,这就是生物繁衍的分子基础。 1910年,摩尔根(T.H.Morgan,1866—1945)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证明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而后,摩尔根领导的实验室还阐明了多个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的结论。但当时对基因的化学成分并不清楚。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主要来自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同事经过10年的工作,在离体的条件下完成了肺炎双球菌从无毒型(R型)向有毒型(S型)的转化。他们把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从活的S型细菌中提取出来,把每一成分分别跟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在培养液中培养。他们发现,S型细菌的DNA成分、且只有DNA能够把某一R型细菌转化为S型,而且DNA的纯度越高,这种转化过程越有效。若使DNA分解,就不再出现转化现象。以上实验说明从一种基因型的细胞来的DNA掺入到另一不同基因型的细胞中,可引起稳定的遗传变异,DNA具有特定的遗传特性,是遗传物质。 DNA多聚核苷酸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编码通常是从DNA 的5′端到3′端(聚合酶按这个方向复制DNA)。在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命体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一个区段,并与它所决定的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相对应。每个DNA 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又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核苷酸对。在一条DNA分子上的基因一般是分散的,被不编码蛋白质的DNA分开。 基因的3个基本特性可以用DNA的特性加以说明。 1.基因的自我复制。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为相同的两个DNA分子,基因也随之复制。 2.基因决定性状。某一区段的核苷酸顺序互补地决定mRNA的核苷酸顺序,进而专一地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所以某一基因存在时,决定某种酶或其他蛋白质的合成,通过生理生化过程,出现某一性状。 3.基因的突变。DNA分子很稳定,但偶尔也会出现差错,例如某一区段内一个碱基对改变了,改变的新核苷酸顺序通过复制又能稳定地保持下去。基因也很稳定,但偶尔也会发生一个突变,出现一个与原来不同的新等位基因。该基因通过自我复制又稳定地一代一代传下去。 现已证明遗传物质除了DNA外还有RNA,如有些病毒不含DNA,只含有RNA和蛋白质。 欢下载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1 专题测试卷 含解析

专题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3分,11~15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接种纯净的菌种则品质更佳 B.均需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发酵,果酒发酵温度最高 C.果酒、果醋发酵需无氧环境,腐乳制作需有氧环境 D.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含大量酵母菌,腐乳的“皮”为毛霉菌丝 解析: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都可以来自自然环境,但接种纯净的菌种则品质更佳;果酒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8~25 ℃,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是30~35 ℃,腐乳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5~ 18 ℃,所以果醋发酵温度最高;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和参与腐乳制作的毛霉都属于需氧型生物,因此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都需要在有氧环境中进行;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含大量醋酸菌,腐乳的“皮”为毛霉菌丝。 答案:A 2.下列关于实验室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果酒制作过程中,不能对葡萄进行消毒处理,以保存野生菌种B.果醋发酵温度较高,且发酵过程要特别注意培养液的氧气供应 C.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等,均可以抑制杂菌生长D.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主要菌种都是有氧呼吸型真核生物 解析:参与果酒制作的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核生物,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需氧型原核生物,参与腐乳制作的毛霉是需氧型真核生物。 答案:D 3.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

A.氧气、糖源充足 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 C.缺少氧气、糖源充足 D.氧气、糖源都缺少 解析: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是嗜氧菌,缺少氧气时,醋酸菌不能进行发酵。 答案:A 4.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其主要原因是() A.碳源供应太充足 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C.酵母菌代谢旺盛,导致培养基严重缺O2,影响菌体生长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解析:酵母菌培养时,外界葡萄糖浓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失水过多,影响代谢甚至死亡。 答案:B 5.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 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碳源 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生存,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 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 解析: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在冲洗过程中,杂菌和酵母菌被洗掉的机会是均等的;异养微生物都能利用糖;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根本原因是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