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器人_百度文库.

机器人_百度文库.

机器人_百度文库.
机器人_百度文库.

刚刚过去的 2014年被称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元年,政府热,企业热, 全民热。根据中国机器人网 2014年工业机器人深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2014年中国市场新增工业机器人 6.78万台,同比增长 40%以上。而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的广东省在承受人力资源成本上涨、春节前后“用工荒”的压力时,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更为迫切。为了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深圳、广州、东莞、佛山、顺德等地相继出台了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

深圳:

《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20年》、《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

2014年 12月中下旬,深圳出台了《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简称《规划》以及《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 (以下简称《政策》。

其中《规划》提出了“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促进产业高端集聚” 、“拓展现代制造服务” 、“优化产业生态环境”等五大主要任务;并重点扶持 8大工程,分别是:工业机器人跨越工程、服务机器人孵化工程、可穿戴设备创新工程、智能检测仪器培育工程、元器件与关键部件支撑工程、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提升工程、重大应用示范推广工程和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工程; 从组织、政策、资金、人才和空间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工业机器人跨越工程方面, 《规划》指出,深圳市将选择条件成熟的区域, 建设2-3个机器人产业园区,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骨干企业为核心, 带动园区内中小企业进行专业化配套生产,形成区域协作完善的产业集群。服务机器人孵化工程方面,家庭服务机器人、医疗健康机器人以及特种服务机器人成为重中之重。社区监控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烹饪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草坪维护机器人等家庭服务机器人要加强研发和产业化, 形成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对于手术机器人、护理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内窥镜操作机器人等医疗健康机器人, 建立一批医疗康复机器人临床测试和应用平台。针对危险场合及特

殊行业的应用需求, 支持 (核电站检测维护机器人、救灾机器人、海底作业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自动驾驶系统等特种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

《政策》则指出,自 2014年起至 2020年,连续 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 5亿元, 设立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专项资金建立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相结合、事前资助与事后资助相结合、财政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市场化投入机制, 形成直接补贴、贷款贴息、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多元化扶持方式。

根据《政策》 ,为了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鼓励组建一批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 专项资金主要采取直接补贴的方式予以支持。其中,在深圳设立符合规定条件的市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专项资金予以最高 500万元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建设任务并在深圳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 1500万元配套支持。加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力度。对开放式、专业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予以最高 500万元支持。

同时,对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自主创新产品研发项目,通过多元化扶持方式予以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863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及项目并在深圳建设实施的, 专项资金予以最高 800万元配套支持。对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前景良好的产业化项目, 通过多元化扶持方式予以支持, 专项资金予以最高 500万元配套支持。鼓励优势企业积极承担国家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 1500万元配套支持。

此外, 《政策》还指出,鼓励产业创新人才、创新团队来深圳创业,参加我市举办的全国性创业大赛。专项资金每年安排 300万元支持竞赛优胜者在深圳实施竞赛优胜项目或者创办企业, 并优先提供创新型产业用房。并且, 加大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领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 海外高层次

人才“孔雀计划” 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产业人才申报我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学术研修津贴等优惠政策。

《政策》明确,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 300万元,用于支持深圳企业参加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领域国内外知名展会, 以及在深圳举办高水

平的国际性展会。

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产业发展研究、政府决策咨询、人才培养与交流等产业服务工作, 专项资金也会予以一定支持。

除此之外,为了鼓励相关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对于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或以知识产权质押作为主要担保方式的组合贷款、信用贷款以及其他非抵押类创新模式贷款,专项资金予以贴息资助。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出口信贷业务。鼓励融资租赁机构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实现转型发展, 专项资金对融资费用予以补贴。

广州:

《关于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广州开发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方案》

2014年 4月, 广州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 提出到 2020年要培育形成超千亿元的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并在研发、采购等环节提供资金支持。

在将智能装备产业确立为着力培育的前瞻性产业之后, 广州开发区迅速部署了相关工作, 明确由区发改局负责编制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经过近一年的摸查调研、征求意见, 2014年 10月 21日,区二届(2014第 16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

通过了《广州开发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结合当前广州开发区的智能装备产业基础和科研优势, 《规划》还确立了机器人及关键部件、智能装备及关键部件两大发展领域和 11个细分领域。其中不乏智能仪器仪表和 3D 打印等“热点”产业。

《规划》确立了“一园三区”的总体架构,将智能装备产业园分为北区(知识城、中区(云埔工业园和南区(老黄埔区智能产业园。其中,北区为新建区域,主要承载研发、科技孵化、高端制造项目,是产业园未来发展中心。中区和南区发展已相对成熟,以调整提升为主,是近期建设的重点。

而根据《方案》 ,广州提出的目标是到 2017年,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1.1万亿元。广州的智能制造、智能装备在国内发展水平不错,但和发达国家

相比,还是比较落后。为此《方案》提出,广州将启动实施“机器换人”行动, 引导和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的技能装备进行技术改造。

此外, 《方案》确定了 7项保障措施,在土地资源配置、财政资金支持、环保、程序简化等方面予以扶持,包括对实施技术改造投资额在 10亿元以上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 广东省广州市将优先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并优先支持投资强度达到 500万元 /亩以上的优秀技改项目,助推广州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总体来说,广州的机器人产业扶持政策概况为以下几点:

对工业机器人产业龙头企业采用资本金注入、股权投资等方式予以重点支持。在市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 采用无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连续 5年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相关项目建设。

一、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 对于采购或租赁本市制造工业机器人整机的, 按不高于整机售价或租赁费的 20%给予补贴,最高补助额不超过 3万元 /台;对于采购或租赁工业机器人成套设备的,按照不高于售价或租赁费的 10%给予补贴, 整套设备累积补助额不超过 50万元 /套;

二、对列入我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集成应用示范的项目, 按不高于采购本市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款的 10%给予应用企业一次性补贴,最高补助额不超过 50万元 /套。

三、加强对获牌产业园区配套。

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用地支持,加强人才支持。

东莞:

《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 2016年》、《关於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4年 8月份,东莞市相继出台《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 2016年》 (以下简称《计划》和《关於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按照《计划》 ,东莞到 2016年将争取完成相关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推动东莞全市一半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明确,东莞将设立“机器换人”专项资金,推动实施应用项目。对企业

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设备租赁等方式购买“机器换人”设备和技术的,将按照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事后奖励或贴息支持。

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秘书长蒋仕元表示,不仅仅实施企业有补贴,东莞还支持和鼓励第三方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大力开展企业“机器换人”推广应用。为企业提供改造方案、设备采购、设备租赁、金融服务、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多方面服务, 都将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不过, 关于具体的资金扶持实施办法还有待正式下发。

《意见》则明确了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的目标:到 2020年东莞要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意见》同时明确了在人才、土地、财政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包括:研究制定产业扶持政

策, 加大财政扶持资金对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项目的倾斜。其中, 对技术领先、投资总额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和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专项政策支持;建立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及“机器换人”项目绿色报审通道,保障项目用地;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给予政策倾斜等。同时,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财政政策支持。

佛山: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打造万亿规模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4年 10月下旬,佛山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了《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打造万亿规模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工作方案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通知》表示,佛山市为鼓励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给予营业额、税收上规模企业以最高 1000万不等的资金奖励,同时为推广机械智能化生产, 购买机器人的企业也可以获得每台 1万的奖励。

《通知》首先对机械装备龙头企业的直接奖励惊人。其中,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 10亿且税收超 2000万的企业奖励 200万元;首次达到 50亿且税收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奖励 500万元;以上奖励资金按属地原则由各区政府负责。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 100亿元且税收达到 1亿元的企业奖励 1000万元。同时,为了奖励销售佛山机械的贸易公司, 《通知》还提到将由市机械装备协会

筹资 500万元, 市财政资金 500万元, 共同设立专项资金对销售本土机械产品的贸易公司奖励。按照年销售额超 500万元奖励 20万元,超 1000万元奖励 50万元,超 3000万元以上奖励 60万元三个档次奖励。

针对佛山机械装备企业在国内和省内首台 (套机械装备产品 (需认定 , 对认定为国内首台 (套装备产品的生产企业一次性最高给予 100万元奖励, 省内首台 (套

装备产品的生产企业一次性最高给予 50万元奖励。同时对重点骨干机械装备企业建立研究院,立项后,一次性给予 100万元的财政资金资助。

最后, 《通知》还考虑到对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的奖励。“对在我市创办的注册资本为外资 500万美元或内资 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且投产两年内年税收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机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 500万元的奖励。” “对我市采购使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传统制造企业, 给予每台 1万元的奖励, 最高不超过 20万元” 。

顺德:

《顺德“机器代人”计划》

广东省内首份“机器代人”计划于 2014年 7月 3日在顺德发布,该份计划从起草到发布已历时半年, 顺德拟通过该份计划推动区内制造企业加速采用工业机器人,同时又拉动区内机械装备产业产值在未来 3年翻番。

《顺德“机器代人”计划》 (以下简称“计划” 称,将鼓励家电、机械、家具、纺织服装、包装印刷、建材、五金照明、汽车配件、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制造型企业通过智能装备、成套自动化生产线等技术改造更新技术装备和设备。推广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每个行业中选取不少于 30家企业开展改造示范。

此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镇街选择 1个重点传统产业进行整体改造提升, 全区选择不少于 5个镇街主导产业打造传统产业整体提升基地。顺德还将成立“机器代人”专项资金,并采取无偿资助、区创新扶持资金无息使用、政策性融资担保、股权投资四种方式,来补贴制造企业。

《计划》规定,骨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核准 (或备案且智能设备购置金额超过500万元的, 将可获得对设备购置费 10%的财政部补贴, 单个企业补贴额最高为 100万元。

《计划》还规定,对区内年营业收入在 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区骨干企业除外 ,采购在本区注册、在本区纳税的智能装备和工业自动化企业提供的装备、解决方案或系统集成服务,通过技术改造核准 (或备案且当年设备购置总金额超过 200万元的,按设备购置费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计划》还透露,顺德小微企业购置先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项目被认定为顺德区星光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的, 根据评审结果给予 30万元或 15万元补贴。另外,区内小微企业采购《顺德区鼓励采购本地装备产品目录》内的产品,按每项产品销售额的 10%进行补贴,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 10万元。

根据《计划》 , 到 2018年前, 顺德每年将从区创新扶持资金中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额度, 通过无息使用的方式, 优先支持制造企业开展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工业机器人采购, 支持智能装备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目前, 顺德安排给予企业无息使用创新资金额度为 1亿元, 这也意味着, 有一半无息使用的创新资金将投向机器代人计划。

另外, 顺德还将从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安排不少于 4亿元的融资担保额度, 优先支持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 而该比例占据现有银行授信的融资担保资金总额 (6亿元的 2/3。

《计划》规定,通过无息使用和融资担保,按照企业合同采购金额的 50%, 每个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 500万元的额度扶持,期限最多 2年。

惠州:

惠州将大手笔推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日前出台的《关于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提出, 重点支持工业企业广泛开展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等,努力把惠州建成广东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财政支持方面,从 2015年起,市本级预算每年安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 1亿元。其中,市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由每年的 400万元增至 3000万元,并从现有市财政中小

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节能、现代产业 100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项扶持资金中统筹安排 7000万元用于支持技术改造项目。

从 2015年起,惠州还将对符合规定且在该市内注册并取得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事后奖补的原则,从完工下一年起连续 3年, 按对财政贡献增量额度除省级分成部分的 60%实行以奖代补以外, 市级分成部分

也按 60%实行以奖代补,县(区也参照执行。

在推进两化融合方面,惠州将支持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成果应用、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应用等, 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对于企业设备自动化改造,支持在电子、家电产品装配企业和家具、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购置先进适用设备,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装备,普及现代化制造模式。此外,将进一步推进和扶持仲恺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大亚湾开发区石化产业、博罗园洲休闲服装产业等区域品牌建设, 争取纳入全省区域品牌建设示范试点。

2013年惠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 920亿元, 增长 20%, 占规模以上工业 66.9%。

截至 2014年 12月底, 潼湖生态智慧区共储备了 20宗项目 (12宗已签约、 8宗拟签约 ,涉及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预计投资总额约 285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约 520亿元。

2015年起, 惠州每年安排市本级预算 1亿元作为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力争用 3年左右时间,推动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 20%左右,累计完成投资 600

亿元以上。

迎接工业 4.0须补人才教育短板

2014年以来,广州、深圳、东莞、佛山、顺德、中山等城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机器换人”行动,扶持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应用智能化设备。例如,顺德鼓励家电、机械、纺织服装、汽车配件、精细化工等行业的制造型

企业进行智能装备、成套自动化生产线等技术改造, 每个行业选取不少于 30家企业开展改造示范, 给予不同额度的补贴, 骨干企业补贴封顶设定为 100万元……

“一个城市要迈向工业 4.0,不只关乎几家企业、一两个行业的事,而是需要社会群策群力,更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支持。”在这方面,珠三角很多城市先行一步, 去年底惠州在工业技术改造方面也推出了配套政策, 但目前还未专门出台“机器换人” 以及加码扶持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促进产业高

端化发展,还须以人才、技术的高端化为依托。特别是在吸引人才政策方面,惠州要对比珠三角其他城市, 在薪资待遇、入户条件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 吸引高层次人才工作和扎根。

正如专家在潼湖生态智慧区总体规划评审会上所言, 惠州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在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巨大、空气和环境质量堪忧的背景下,在“逃离北上广”的趋势中,宜居的惠州要抓紧完善配套公共服务吸引“孔雀东南飞” 。在这方面,惠州还应通过发展综合性大学和职业院校,补足教育短板。比如,可以与国内知名大学进行共建科研院所、合办专业和分校, 师资共享, 培育和储备人才。实际上, 潼湖生态智慧区已有此打算, 将筹划建立科教园, 引入大学教育。如果能引进一所大学当然再好不过, 但在名校建分校受限的现实环境下, 如何将潼湖生态智慧区建成一个文化教育和科研创新高地弥补目前的空白, 的确值得考量。

当然,在吸引人才和兴办教育之余,加强对产业工人的培训也至关重要。很多企业之所以留不住员工和人才, 待遇差只是其中一方面, 另一问题在于缺少学习成长、职业培训的机会,永远只是流水线上的“人肉机器” 。将普工逐渐培养成为有知识、懂技术、会创新且能适应工业 4.0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是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共同责任。

市场需求空间广阔, 政策面长期利好, 我国机器人产业已进入爆发式增长前

夜,但低端化的竞争也将随时而至。据上证报了解:截至 2014年 10月,国内约有430家机器人生产企业,目前平均每周新增两家;全国有 30多个省市建立了机器人产

业园; 而在资本市场, 具备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已超过 50家。“未来五到八年将是中国机器人发展的黄金时期; 尤其 2015年将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时点, 市场将进入白热化竞争。” 在 20日召开的首届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及博览会(下称“机器人大会” 上,上市公司机器人的董事长曲道奎如此表示。

机器人大会上,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专家一致认为, 虽然国内机器人企业数量多,但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三大核心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在时间紧迫的当下, 利用并购的方式快速解决技术问题并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 是国内机器人产业胜败之关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