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选择题精选(含答案)

心理学选择题精选(含答案)

心理学选择题精选(含答案)
心理学选择题精选(含答案)

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C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C)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B )

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B )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B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B )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1.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 )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2.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B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23.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4.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D)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2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C )

A.多血质 B.胆汁质C.粘液质 D.抑郁质

26.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 )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27.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B )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28.“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B )

A.激情B.心境 C.热情 D.应激

29.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D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

30.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 )

A.从众 B.依从C.服从 D.遵从

31.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坦伯格

32.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C )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

33.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C )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D.认知作业法

34.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叫(C)。

A.学习B.成熟C.学习准备D.知识准备

35.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A )提出的。

A.皮亚杰B.布鲁纳C.桑代克D.斯金纳

36.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稳定性和清晰性三个变量,是( B )的观点。

A.相同要素说B.认知结构迁移说C.概括说D.关系转换说

37.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内容并不依靠他们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须接受或理解,以便今后可以利用或重视。这就是(B)。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机械学习D.掌握学习

38.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称之为(D )。

A.道德评价B.道德观念C.道德认识D.道德品质

39.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是指(A )。

A.形成问题的表征B.解题成果的评价C.知识技能的调用D.知识的准备40.认知领域的口标分为六级,其中(A )是最低水平的认知结果。

A.知识B.运用C.领会D.评价

41.根据练习的时间分配方式,可以将练习分为(A)。

A.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B.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C.内隐练习和外显练习D.一般练习和特殊练习

42.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中时,倾向于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的现象及所面临的问题,在行动前致力于把问题考虑清楚的认知方式是(C)。

A.场依存型B.冲动型C.慎思型D.独立型

43.处于概括水平同等层次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C )。

A.逆向迁移B.顺向迁移C.水平迁移D.纵向迁移

44.在记忆的三个系统中,短时记忆的容量较小,一般仅能驻留(A )个单元的信息。

A.7± 2 B.5±.9-20 D.10—15

45.自我评价是(B)的一种形式。

A.自我控制B.自我意识C.自我体验D.道德品质

46.成熟是指个体(D)的变化。

A.各种器官B.心理机能C.生理过程D.心理机能和生理过程

47.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B )。

A.苛勒B.桑代克C.斯金纳D.巴甫洛夫

48.作为个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关系,尤其是人一我关系的认识,称为(A )。

A.自我意识B.自我观念C.自我控制D.自我体验

49.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于(B)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50.布鲁纳倡导的教学方式是(A )。

A.发现学习B.掌握学习C.接受学习D.模仿学习

51.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经历了一系列循坏事件,这一循环事件是一种(D)A.单向连贯B.固定不变C.定期变化D.互相作用的反馈

52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道德(D )

的培养。

A.情感B.判断C.认知D.意志

53.学习就其本质来说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这是(B )的观点。

A.反射说B.联结说C.认知说D.工具说

54.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级,其中(C)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

A.领会B.知识C.评价D.运用

55.根据练习的反应性质,可以将练习分为(C )。

A.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B.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

C.内隐练习和外显练习D.一般练习和特殊练习

56.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同化有三种形式,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属于(B)。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

57.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是练习曲线呈(B )变化。

A.正加速B.负加速C.S型加速D.零加速

58.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观察法实验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5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B)

客观原则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60.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 A)

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60.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C )

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

61.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C

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62.梅耶学习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

A.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B.强调模仿的作用

C.强调强化的作用

D.强调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63.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D)

成正比关系B.成反比关系C.没有关系D.成倒U性曲线关系

64.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65.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A)

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66.多伊奇认为,对于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动机能够产生更为积极影响的目标奖励结构是( C) A.竞争目标结构 B.个人主义目标结构 C.合作目标结构D.友谊目标结构

6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68.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D )

正迁移B.横向迁移C.特殊成分迁移D.非特殊成分迁移

69.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B )

A.需要、动机、世界观

B.理想、信念、世界观

C.兴趣、动机、世界观

D.兴趣、爱好、理想

70.“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B)

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

71.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C )

复习策略B.群集策略C.形象联想策略D.元认知策略

72.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D )

活动技能B.学习技能C.一般技能D.认知技能

73.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是( A )

A.杜威

B.纽厄尔

C.华莱尔

D.巴甫洛夫

74.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 B )

肖锋B.章志光C.邵瑞珍D.李伯黍

75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 B )

知识传授者B.学生楷模C.学生家长代理人D.严格管理者

76.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D )

注意集中能力B.注意稳定能力C.注意转移能力D.注意分配能力

77.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D)。

A.苛勒B.巴甫洛夫C.斯金纳D.桑代克

7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C)。

A.学习的心理规律

B.教学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79.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心理过程?

.记忆B、意志C、兴趣D、情绪

80.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_ _A__。

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象

81.科学的心理学产生于_B_。

A.美国1879年B.德国1879年C.奥地利1789年D.法国1789年8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属于个性心理特征。C

.动机B、理想C、能力D、世界观

83.人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_D_。

A.人有语言B、人能直立行走C.动物的反应水平低D、人有主观能动性84.两个静止的事物很快地相继刺激视网膜上的邻近部位所产生的运动知觉叫(B)

A、真动知觉

B、似动知觉

C、诱动知觉

D、自主运动

85、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有的知识经验支认识它,并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C)

.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8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是(B)

.直观B、观察C、记忆D、思维

87.适时记忆的容量和注意的广度是一样的,都是(B)

.3—6个组块B.5—9个组块C.6—8个组块D.7个组块

88.无意义音节和遗忘曲线的首创者是(A)

.德国的艾宾浩斯B.德国的赫尔马特C.德国的冯特D.德国的苛勒

89.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它相当于(D)

.知觉B、思想C感觉后像D、从知觉到思维的桥梁

90.由苍松翠柏相到意志坚强是(A)

.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

、对比联想D、因果联想

91.学生上课时想着课外的事是注意的(D)

.转移B、稳定性C、分配D、分散

92.注意强度在某种情况能发生周期变化,这是注意的(C)

、分散B、转移C、动摇D、分配

93.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过来是(C)

.无条件反射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C、第一信号系统活动D、思维

94.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联合起来的过程是(B)

.抽象B、概括C、联想D、综合

95.变式的目的在于(A)

.分化概念B、突出事物的非本质特性C、新颖性D、便于直观

96.指向于未来并且能实现的想象叫(B)

.空想B、理想C、幻想D、表象

97.产生情绪与情感的基础是(C)

、个性心理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征C、认识过程D、意志过程98.强烈而持续时间短促的情绪状态是(B)

.心境B、激情C、应激D、心情

99、对劳动的热爱及责任感,同志感,友谊感,人道主义是属于(B)

.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激情

100.热爱真理,解放思想,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是属于(A)

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认识

101.公元前五世纪,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的人是(B)

.盖伦B希波克拉特C、柏拉图D、亚里斯多德

102.活泼好动、易动感情、伶利、敏捷是属于(C)

.性格B、理智感C、气质D、激情

103.在个性结构中,始终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有好坏之分的是(B)

.气质B、性格C、能力D、意志

104.气质类型的特点是(A)

.无好坏之分B.都是好的C.都是坏的D.多血质最好105.将性格按照文化、社会学来划分的是(B)

.荣格B、斯普兰格和底尔太C、阿德勒D、弗洛伊德

106.一个人冷酷无情、损人利己、傲慢是属于(C)

.气质B能力C、性格D、道德感

107.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属于(B)

.激情B、积极的心境 C 应激D、热情

108.一个人做事满怀信心,始终不渝、排除万难,实现目标表现了一个人的意志的(C) 、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力

109.驾驶员在驾车时,眼、耳、手、脚并用是(B)

.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范围

110、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是(A)

.1分钟以内B、2秒以内C、0、25秒D、10分钟

111、由王朝想到马汉是(A)

A、接近联想

B、类似联想

C、对比联想

D、因果联想

112.看小说时,人脑中形成的相应在形象的过程主要是(B)

、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幻想D、创造想象

113、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与(A)相联系的情感。

A、社会需要

B、生理需要、客观环境D、物质需要

114、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C)

、生理条件B、心理过程C、可能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D、个人能力

115、素质是能力发展的(B)

、直接生理机制B、自然前提C、心理条件D、决定因素

116、“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D)

.缺乏营养条件B.遗传素质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

117、气质类型是(C)的外部表现。

A、心理过程

B、对事物的态度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D、认识倾向

118、具有明确目的的行为(B)意志行为。

A、是

B、不全是

C、不是D不知道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 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 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9-04-24 16:04 高等教育心理学 填空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三、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四、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五、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六、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七、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八、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九、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十、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 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十一、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十三、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十四、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十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十六、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十七、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十八、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十九、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十、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二十一、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十二、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二十三、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1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2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1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3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3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康复心理学考试题目-(1)

康复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1、家庭心理康复:是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心理治疗,治疗者通过与家庭全体 成员有目的的接触与交谈,促使家庭发生变化,并通过家庭成员影响患者,使之症状减轻或消失。 2、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基本概念,被认为是一种潜意识的心 理保护机制。 3、人格:原指希腊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面具随人物角色的不同而变换体现角色 的特点和人物性格。后演变为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即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 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性的精神障碍,以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增高,持续性回避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多与应激事件及个体易感性有关。 5、性格:是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适应的 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彼此区别的主要 方面。 6、记忆:是过去经历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 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7、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及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8、心理咨询:是指经过严格培训的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 专业咨访关系,帮助合适的来访者依靠个人自我探索来解决其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以及潜能的发挥。 9、行为观察法:是指在完全自然或接近自然地条件下,对个体可观察的行为有 目的,有计划的记录观察。其目的是描述患者临床行为表现、评估心理活动、监测行为变化、提供康复依据。

1、简述记忆的加工过程? 答: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和回忆) (1)识记:识记是反复感知事物,在大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是记忆的初始环 节。 一、根据有无明确目的,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1、无意识记是没有明确 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而形成的识记:2、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目的,需要意志努 力而形成的识记。 二、根据是否理解识记的内容,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识识记。1、机械识记是依 靠机械地重复进行的识记:2、意识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证明, 有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无意识记;意识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2)保持:是把知识经验储存在头脑中的过程。保持是识记和再现的中间环节, 它在记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也就没有记忆。 (3)再认和回忆:记忆好坏是通过再认和再现表现出来的。再认是指经历过的事 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现的过 程。 2、简要叙述认知心理学派的心理康复理论与方法? 答:理论: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 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认知心理学家所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 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的东西来加以推测。方法:认知心 理学家所用的方法就是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有 人把这种方法称为会聚性证明发,即把不同性质的数据会聚到一起,而得 出结论。 3、简述性格的特性? 答:性格是非常复杂的个性心理特征,概括为4个方面。 (1)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1、对待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2、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态度。3、对待自己的态度。 (2)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人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 征。主要有:1、感知过程中的性格特征。2、记忆过程中的性格特征。3、想象过程中的性格特征。4、思维过程中的性格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人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方面 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有:1、情绪强度上的性格特征。2、情绪稳定性上的性格特征。3、情绪持续性上的性格特征。4、主导心境上的性格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人对自己行为自觉调控水平方面的特征。主要有:1、对行为目标的明确程度。2、在现实目标过程中的性格特征。3、在紧急情况下的性格特征。 4、简要叙述认知加工治疗?

教育心理学课后选择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 1、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B ) A、学生与教师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斯 5、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B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自我中心是哪个阶段的主要成就?(B)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9、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10、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D) A、语言智能 B、逻辑-数学智能 C、空间智能 D、内省智能 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

实验心理学题目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双耳分听技术: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信息。 本质: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不同声音。 2. 追随耳实验: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实验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到的信息,并且忽略所有来自另一只耳朵的信息。分别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3. 材料限制:指作业收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4. 资源限制:指其作业收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进行。因此,两个同事进行的作业若对资源的总需求量超过中枢能量,就会干扰。此时两个作业水平受互补原则决定,即一个作业应用的资源增加多少就会使另一个作业可得的资源减少多少。 5. 客体和特征特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客体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6. 错觉性结合实验。指在不注意的条件下,向被试呈现的不同客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7. 任务定义注意: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某些刺激值或刺激维度而非其他刺激值或刺激维度的反应。 8. 加工定向注意:将注意看做一个把心理集中于多个感觉输入的一个的主动加工过程,注意提高了某些“被注意到”的任务或信息的加工质量。即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或准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9.(1)外围提示和符号提示。外围提示指提示直接出现在将被注意的位置,此类提示能自动引起注意,也被称为外源提示。 符号提示指提示只是指出注意应指向某个位置的一个符号。这种提示不会自动使注意指向被提示的位置,因此也被称为中间提示或内源提示。 (2)预言性提示和非预言性提示 预言性提示指对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多于无效试验次数的提示。(即目标更频繁地出现在被提示的位置上) 非预言性提示指在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与无效实验次数接近的提示。(即目标出现在被提示位置的次数并不比不被提示的位置多) 10.双任务范式:是在多个并行任务间注意的指向和调节作用。 11.警戒:持续性注意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预测而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注意章节) 14.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而从上而下加工则指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15.不可能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错觉。 16.主观轮廓:错觉现象,指人们在一片完全同质区域中知觉到的轮廓。 17.知觉恒常性: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18.暗适应: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觉缓慢提高的过程。 19.视敏度: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 20.闪光融合:P369 21.视错觉: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22.接近法则:P372 23.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24.促声融合:来自双耳的声觉信息融合成了来自一个“中央耳”的信息。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康复心理学:是研究康复领域中有关心理问题的学科,该学科将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应用于康复医学的各个领域, 主要研究病、伤、残者得心理现象及心理因素在残障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 2.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也就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 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现象。 3.感受性:我们把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4.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注: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呈反比。) 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6.瞬时记忆:也成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的瞬间储存,储存时间约为0.25~2秒。 (注意:①信息储存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单位 ②梦是无意识想象的一个极端例子) 7、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8、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9、基本情绪: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 10、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 11、激情:指一种强烈的、爆发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12、应激:指人对某种意外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13、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注意: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 14、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需求。 15、动机:是指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16、人格心理特征:是人格结构中经常、稳定、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即处理事物的水平、 方式和方向。 17、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项活动所具备的心理条件。(有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两层含义。) 18、应激:是个体“察觉”到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构成威胁时出现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能是 适应现象或者适应不良。 (注意:①应激源不仅包括客观刺激,同时也包括人的主观评价。 ②应激源的主要共同点是:超负荷、冲突和不可控性。) 19、畸形应激反应:是指因极其严重的心理或躯体应激因素而引起的短暂精神障碍。一般可维持数天,大多可完全消 失,最长一个月。(注意:临床上开始表现为茫然状态。) 20、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注意:诊断PTSD的一个重要指标创伤后的心身症状在一个月以上。 急性PTSD时应用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动眼脱敏和再加工EMDR属于一种生物反馈疗法。 防御机制的概念最初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 21、应对:为个体为管理超出自身资源的需求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 二、简答题 1、功能康复需要的层次? 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学习和劳动能力→家庭生活能力→社会生活能力→ 取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2、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主要包括病伤残者得心理功能障碍,慢性病患者的身心恢复及儿童、老人的某些心身问题。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汇总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等多种要素。 A 教学环境 B 教学方法 C 教学手段 D 教学目的 2.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布鲁纳 B 布卢姆 C 桑代克 D 斯金纳 3.教育心理学诞生于()。 A 1903 年 B 1913 年 C 1924 年

D 1934 年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纳 D 加涅 5.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A 20 世纪20 年代以前 B 20 世纪20 年代到50 年代末 C 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 D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6.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 20 世纪20 年代到50 年代 B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C 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 D 20 世纪90 年代起 7.教育心理学正式诞生于()。

A 20 世纪末 B 20 世纪初 C 19 世纪末 D 19 世纪初 8.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 廖世承 B 房东岳 C 潘菽 D 陆志伟 9.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 学生的学习 B 教育措施 C 学校环境 D 学与教的规律 10.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 视的重要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反思过程 1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 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12.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手段 D 教学环境 13.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 教学媒体 B 教师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给出正确选项并做详细答案解析 1、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控制变量 D. 无关变量 2、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C A. 匹配法 B. 平衡法 C. 排除法 D. 恒定法 3、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 激相等,这种方法是B A. 恒定刺激法 B. 平均差误法 C. 最小变化法 D. 系列探索法 4、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 的β值为:C A. -0.22 B. 0.22 C. 0.33 D. 3.00 5、在2×3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A A. 2个 B. 3个 C. 5个 D. 6个 6、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B A. 调查法 B. 个案法 C. 测验法 D. 观察法 7、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 指:D A. 超常儿童 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 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8、等距量表的特点是B A. 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B. 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C. 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D. 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9、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处理,即所有的被试者接受全部的自变量处理,这类设计便属于: A A. 被试内实验设计 B. 被试间实验设计 C. 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 D. 混合设计 10、根据唐德斯A.B.C.法,辨别反应时间应是:A A.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 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 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 D. 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11、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搜 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B

4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整理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 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 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注意:红色部分为重点题目)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 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A.冯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B)。 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是( C)。 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是( ABC)。 A、环境 B、学 C、教 D、教材 2、与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关的陈述有(ABDE )。

实验心理学期末模拟试题

2013年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实验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费希纳 C.高尔顿 D.艾宾浩斯 2.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极限法 B.平均差误法 C. 阶梯法 D. 恒定刺激法 3.实验中,疲劳可使阈限_____;若存在期望误差,在递增法测定时,阈限会______。() A.降低偏低 B. 升高偏低 C. 升高偏高 D. 降低偏高 4.如果想要研究“早上和晚上背书的记忆效果,哪个时刻点更好?”,则书籍内容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5. B反应时间之所以比A反应时间长,是因为前者的加工过程比后者的加工过程多了() A.辨别刺激过程 B. 比较刺激和决策反应过程 C.选择反应过程 D.辨别刺激和选择反应过程 6. sone 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 B.二分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7.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属于正确反应的是() A. Y/N B. FA C. n/SN D. CR 8.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叫做() 定律定律定律定律 9.以下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A. V=1/α B. P(Y/N) +P(n/SN) =1 C. d′=Z 击中-Z 虚惊 D. β=O 击中 /O 虚惊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心理上的主观音高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有关 B. 在ROC曲线上的点距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近,分辨率越强 C. 反应时间作为反应变量,会随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的不同而变化 D. 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 11.( )标志着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开始。 A.最小变化法 B.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C.平均差误法 D.正误法 12.请找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赫 B.一个sone是指40分贝时1000赫的纯音声音刺激的响度感觉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A、没有守恒概念 B、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C、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 D、理解原则和规则,并尝试改变 标准答案:C 1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33.33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标准答案:B 12. 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33.33分) A、可逆性 B、灵活性 C、守恒性 D、补偿性 标准答案:C 13.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14. 人际交往中大胆、胆小、豪迈、内敛等属于交往中的()方面的体现。(30分)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个要点: 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2)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 4)只有弄清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它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有哪些?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何关系? 答:1)学校教育心理学不是普通心理学加教育实际的例子,否则便没有存在的理由。学校教育心理学要利用普通心理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心理的一些普通规律,但有自己专门的对象和理论体系。 2)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特征出发。然而,学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儿童年龄特征这一重要因素对学校中学与教的影响,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与教的性质、过程和结果这一特殊的中心问题。 3)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虽然它们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与教等方面的问题,但各自的出发点、范围和方法都有不同。教育学及其教学论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