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烟台市黄务中学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导学案

山东省烟台市黄务中学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导学案

山东省烟台市黄务中学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导学案
山东省烟台市黄务中学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导学案

4.1 空气的成分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工业分离气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情感态度价值观:走进生活,找出空气中各成分应用的实例,感受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基础案】

【基础知识】:

1、在工业上,通过________________使空气液化,然后加热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氧气、

氮气、稀有气体的_________不同,使他们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气化,逐一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2、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稀有气体各有哪些重要用途?请结合教

材填写下

【基础检测】

1、可用于动植物呼吸作用的是__________,液态________可用作制冷剂,_________可被

填充在灯泡中,制造各种用途的电光源。

2、下列各项变化中,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B铁生锈C氢气燃烧D分离液态空气

3、博物馆把贵重罕有的书画、墨宝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圆桶中,你能说出这样做的目的和道

理吗?

【我的质疑】:

【拓展案】

【合作探究】:

1、工业上制取氮气、氧气等各种气体的原理是分离液态空气,其方法是将空气加压降温成

液态空气,然后略微升温,其中先逸出的是___________

(已知氧气的沸点是-183°C,氮气的沸点是-196°C)

2、焊接精密仪器往往在氮气中进行,这是因为()

A氮气无色无味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C氮气密度小,沸点低 D氮气能跟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扣标小结】

1、薯片等易碎物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空气

2、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一种混合物

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始终不变的

D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巩固案】

【巩固提升】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C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D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2、空气中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是制化肥的重要原料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氢气

3氦气和韩国用来填充气球的原因是

A不能燃烧 B化学性质稳定 C密度比空气小 D无色气体

4、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来制霓虹灯

B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是物理变化

C稀有气体性质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稀有气体是氦气,氖气,氩气,氪气,疝气,氡气几种气体的总称

5、工业上制氧气,首先通过加压降温,使空气_________,然后蒸发液态空气,沸点低的

__________首先气化蒸发出来,剩下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是__________变化。

【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熟记本单元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点燃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Po25 点燃、铁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Feo234点燃3、硫在空气中燃烧:硫+氧气二氧化硫So2点燃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氧气二氧化碳co2点燃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二氧化锰6、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加热二氧化锰7、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加热8、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如右图。 a、可燃物要求:要足量且产物是固体不能是气体: 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 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约占1/5,22 可支持燃烧;N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液面上升2

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原因: 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碳、硫代替红磷。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可吸入颗22粒物和臭氧o 等。3 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氧气o氮气N二氧化碳co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222 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三、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氮气、22氦气、磷、五氧化二磷等是纯净物。25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空气就是混合物。 四、几种常见气体: ?氮气: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与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供

空气的成分知识点

空气的成分 a、所选物质要求:1、 2、 3、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 d、结论:1、空气是混合物; 2、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循环:自然界中消耗氧气的途径: 产生氧气的途径: 典型练习题:

1.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化合物 B.空气是几种元素的混合物 C.空气是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D.空气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2. 下列情况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 ①燃烧烟煤;②燃放鞭炮;③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飞机、汽车排放尾气;⑥ 人和动物的呼吸 A.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A.双氧水 B.二氧化碳 C.液氧 D.二氧化锰 4、现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A .木炭 B .硫磺 C .铁丝 D .红磷 19. 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 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 簧夹,观察 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 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 显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如上图测空气中氧气含量:(1)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 刻度处推至15mL 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下表,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记录该实验的现象 (3)装置中的小气球作用是 (4)实验结束后,密闭装置中剩余的主要气体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5、成年人每分钟大约需要氧气8L 。我们每人每节课(45分钟计)大约需要空气 L ,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 L 6、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原理是利用 的比 沸点低, 首先蒸发出来 21.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涵义 7.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①氯化钠___②硫化锌___③四氧化三铁______④KCl ____⑤SO 2___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写元素符号,以下同)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9、“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请你从氧循环的角度说明生活中纸张双面使用的意义 ①Mg 2+ ②SO 2 ③2CO ④CuO ⑤2PO 43- +2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二、教材内容选择 1、教材内容:鲁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2、地位与作用:重要地位,重要作用。 三、主要知识点 1、现代大气的成分; 2、远古大气的成分;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空气成分的发现。 四、教学目标 1、追寻科学家研究空气成分的足迹,能设计实验并准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认真细心的习惯,精益求精的精神,开拓创新的视野。 五、仪器用品 1、仪器: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两支),橡胶塞(相同规格4个)量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气球、注射器,集气瓶,燃烧匙,导管,胶皮管,弹簧夹,烧杯。 2、药品:铜粉、红磷、水。 六、教学过程 ⒈开心辞典:引入。(一个谜语,两个小实验); ⒉百家讲坛:①现代大气的成分, 问1:课本第74页图示表示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其总和小于100%,怎么回事?

心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老师的严谨认真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问2:若标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那么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心语:通过计算,让学生明白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不一样,提升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②远古大气的成分, ⒊科学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1:用铜和氧气反应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红磷和氧气反应也能。用木炭和氧气反应能吗?为什么? 问2:若测定的结果是大于21%或小于21%,其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心语:科学探究能力是老师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⒋百家讲坛:空气成分的发现;(1)、拉瓦锡(2)、瑞利 心语:空气成分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人做了许多的努力,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拉瓦锡和瑞利的故事特别感人,尤其是瑞利发现氩气的过程。对这些故事的了解与运用能体现教师较好的化学学科素养,也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与激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⒌答记者问:疑难解析; ⒍在线测试:(附测试题)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课堂练习: 1、(1)原始大气组成与现在大气组成不同,原始大气是以、、、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为蓝色、硫酸亚铁为浅绿色、硫酸铁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如无说明,默认水为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分子间有间隙)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e、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有水,水为溶剂 (2)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可能溶解度很小,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溶解度很大,即使未达到饱和也已经溶解了大量溶质)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根本原因是水解作用和水合作用的热量变化不同)溶解吸热:如硝酸铵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氢氧化钠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 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外因:温度

九年级化学空气的成分科学家拉瓦锡资料

拉瓦锡实验 一七四三年,拉瓦锡出生在一个律师之家。二十岁的时候,拉瓦锡从大学法律系毕业。可是,他酷爱化学,二十五岁时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就在他成为院士的时候,他读到的一篇论文,说金刚石在空气中加热,会燃烧起来,变成一股气体,消踪匿迹(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碳。它会燃烧,变成二氧化碳)。这篇论文使拉瓦锡深感兴趣。 拉瓦锡重做实验。不过,他采用不同的方法:他在金刚石上面涂了一层厚厚的石墨稠膏,加热到发红。几小时以后,冷却,剥掉外面的稠膏,金刚石好端端的,没有烧掉! “燃烧,跟空气大有关系。”拉瓦锡猜测道。他认为,用石墨稠膏涂在金刚石上,使金刚石隔绝了空气,所以金刚石没有烧掉。也就是说,空气在燃烧现象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一七七二年十一月,法国科学院收到拉瓦锡密封的论文。 院士们拆开信封,获知拉瓦锡对于燃烧现象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磷,在空气中会燃烧,冒出白色的浓烟,这是早就知道的化学现象。拉瓦锡别出心裁地想办法把这些浓烟全部收集起来。他指出,浓烟是一种极细的白色粉末,它的总重量比原来的磷要重!也就是说,在磷燃饶的时候,可能与空气化合了。 两年之后──一七七四年十月,普利斯特里来到巴黎,拜访了拉瓦锡。拉瓦锡盛宴招待普利斯特里。在宴会上,普利斯特里把自己两个月前的重要发现,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非常仔细地听着,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也就在这个时候,拉瓦锡还收到瑞典化学家舍勒九月三十日的来信,舍勒把自己发现氧气的情况告诉了拉瓦锡。不过,舍勒也是一个“燃素学说”的虔诚的拥护者,他把氧气称为“火空气”。正因为这样,他同样没有揭开燃烧的奥秘,坐失良机。 拉瓦锡受到普利斯特里和舍勒的启发,做了很精细的实验。由于这个实验一连进行了二十天,所以被人们称为“二十天实验”。拉瓦锡夫人是拉瓦锡在化学研究工作中的好助手。她不仅帮助拉瓦锡做实验,而且精确地描绘了实验时的情景,使后人能够一目了然。拉瓦锡所有化学著作的插图,几乎都是拉瓦锡夫人亲手绘制的。 从下面这张拉瓦锡夫人绘制的插图,可以看出“二十天实验”是怎么回事。 那个瓶颈弯曲的瓶子,叫做“曲颈甑”。瓶中装有水银。瓶颈通过水银槽,与一个钟形的玻璃罩相通。玻璃罩内是空气。 拉瓦锡用炉子昼夜不停地加热曲颈甑中的水银。在水银那发亮的表面,很快出现了红色的渣滓。拉瓦锡明白,那是水银与空气中的“失燃素空气”化合所生成的“三仙丹”。 红色的渣滓越来越多。 他们发现,到了第十二天,红色渣滓不再增多了。 他们继续加热,一直到第二十昼夜,红色渣滓仍不增多,才结束了实验。于是这个“马拉松”式漫长的实验,成为化学史上著名的实验。

中学九年级化学方程式

中学九年级化学方程式 中学九年级化学方程式 中学九年级化学方程式 1.铜在空气中加热 化学方程式:2Cu+O22CuO;实验现象:红色铜片表面逐渐变黑。 2.铜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 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实验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实验现象:铁片逐渐消失,并有红色金属生成。 4.氢气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H2+CuOCu+H2O;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CuO+COCu+CO2;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2CuO+C2Cu+CO2↑;实验现象: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五水硫酸铜加热 CuSO4.5H2OCuSO4+5H2O↑;实验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注意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8.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 化学方程式:Cu2(OH)2CO32CuO+H2O+CO2↑;实验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氧化铜与硫酸(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CuO+2HCl=CuCl2+H2O;实验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10.氢氧化铜与(硫酸)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 Cu(OH)2+H2SO4=CuSO4+2H2O;Cu(OH)2+2HCl=CuCl2+2H2O;实验现象: 蓝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11.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CuCl2+2NaOH=Cu(OH)2↓+2NaC l;实验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补充反应: 铜在氯气中燃烧:Cu+Cl2CuCl2;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山东省烟台市黄务中学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单元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教案1 鲁教版五四制 (1)

1 空气的成分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空气的发现史,培养学生对学习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本,伴你学, 教法与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演示 通案内容设计 个案内容设计 教 学 内 容 一、目标定向 1、知识与技能: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认识空气成分的同事,主动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空气的发现史,培养学生对学习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自学尝试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的空气是单一的成分吗?自古以来,空气的成分是一成不变的吗?自学课本78页,找出空气的成分,记住每种成分的名称,化学式以及它们所占的体积分数。 三、小组合作 1、阅读课本79页最后一段,思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什么? 2、在这个实验中选择的药品是铜粉,同学们思考一下,药品换成铁粉可不可以?镁呢?在这个实验中,药品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课本79页的实验探究组装实验装置。 四、交流展示 1、在这个实验装置中,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这个实验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什么? 3、如何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个实验中,哪个环节可能造成误差? 五、点播引领 可用多种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原理都是利用某些物质在一定量的空气中,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一、目标定向 1、知识与技能: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 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认识空气成分的同事,主动对所学物 质进行分类,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空气的发现史,培养学生 对学习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自学尝试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的空气是单一的成分吗?自古 以来,空气的成分是一成不变的吗?自学课本78页, 找出空气的成分,记住每种成分的名称,化学式以及它 们所占的体积分数。 三、小组合作 1、阅读课本79页最后一段,思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 量的原理是什么? 2、在这个实验中选择的药品是铜粉,同学们思考一下, 药品换成铁粉可不可以?镁呢?在这个实验中,药品选 择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课本79页的实验探究组装实验装置。 四、交流展示 1、在这个实验装置中,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这个实验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什么? 3、如何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个实验中,哪个环节可能造成误差? 五、点播引领可用多种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 原理都是利用某些物质在一定量的空气中,完全消耗其 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少的 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六、当堂训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 .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名师精品教案 2017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1空气的成分复习

4.1 空气的成分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能否用木炭代替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气体用途 氧气供给______;支持______;还能用于________和________等 氮气用于制______和______;作食品______;液态氮用作______ 稀有气体作生产和科学实验的______;制多用途______ 1.空气中的污染源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 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答案:一、1.氮气(21%) (0.934%) (0.033%) (0.002%) 2.红黑1/5 氧气减少1/5 智慧园 提示:不可以。因木炭与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容器内气体的体积无明显变化。 二、呼吸燃烧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硝酸氮肥保护气制冷剂保护气电光源

三、1.有害气体粉尘 2.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原理:铜+氧气加热,氧化铜 通过加热铜丝耗尽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由于反应生成的氧化铜是固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3.铜丝的替代品应满足的条件: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如红磷或白磷等),但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等,因为它们与氧气反应能生成气体。 4.实验中,造成误差的因素主要有:装置漏气;铜丝的量不足;加热时间过短;实验完毕后未等装置冷却就读数等。 【例题】小明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使用铜丝的量多或量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加热足量的铜丝可使注射器内减少的体积占原气体体积的4/5 C.铜丝加热后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注射器内压强下降,体积减小 D.实验一停止加热,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剩余气体的体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实验原理及实验成功的关键要素: 解析:铜丝量不足,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该实验中若铜丝足量,则最终注射器内减少的气体体积约占原体积的五分之一;未冷却到室温就观察,会使注射器内气体体积膨胀,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答案:C 1.(2011·北京中考)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氮气B.氧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二氧化碳B.氮气 C.水蒸气D.氧气

鲁教版初中三年级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 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三、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四、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五、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六、教学过程: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引言)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知识点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知识点 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恒定组成部分为氧、氮和氩、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为您提供的空气的成分知识点,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知识点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氮和氩、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实验 1、实验原理: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用一种足量的易燃的物质(如:红磷或白磷)与容器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燃烧停止,温度降到室温时,瓶内气压减小,如果将其打开与外界相连且一端伸入盛水烧杯中导管上的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流入密闭容器内,进入的水的体积,填补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现象:红磷剧烈燃烧,黄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3、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①点燃红磷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红磷要过量(或足量) ③点燃红磷前要夹紧止水夹 ④当燃烧停止,温度接近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

⑤不能用碳、硫、蜡烛来代替红磷,因为它们燃烧后都有气体生成。使瓶内气体的体积几乎没有变化,瓶内外气压差很小,水不能进入或进入的水很少,但如果在瓶内先放入能与生成气体反应的物质除去该气体,也能用碳、硫、蜡烛等代替红磷 ⑥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因镁也能与氮气反应,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比实际偏大 4、做测定氧气的实验时选用的固体一般应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空气中燃烧 ②不与其它气体反应,只与氧气反应 ③与氧气反应后生成物是固体 5、对做完实验后水量的分析 (1)吸入瓶内的水不足1/5的原因分析 ①红磷量太少,消耗O2太少。 ②气密性差,漏气。 ③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2)吸入瓶内的水大于1/5的原因分析 ①点燃的红磷插入集气瓶时赶跑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 ②点燃红磷前未夹紧止水夹,使瓶内的空气沿导管跑出 ③可能选用了能与氮气反应的物质,如:镁等。 6、实验结论: 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同步测试(鲁教版九年级)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1.·北京)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 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2.(·温州)右图是空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其中甲表示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 (·泰州)金属陶瓷是一种应用于高科技的复合材料,合成方法是将陶瓷(主要成份A12O3, ZrO2等耐高温材料)和粘结金属(主要是Cr、Mo、W、Ti等高熔点金属)研磨混匀成型后,高温烧结使金属仍然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金属陶瓷之中。已知Cr、Ti的金属活动性比Fe强,和Zn接近。据此判断,在高温烧结时可以使用的保护气是() A.氧气B.氮气或稀有气体 C.空气D.HCl和水蒸汽 4.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5.(·肇庆)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A.氢气 B.氧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6. (·无锡)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汽车排放大量的尾气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D.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 7.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在空气中,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课本基本知识点汇总(上册)

上册知识点总汇(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一种_______,主要是由和组成。空气的成分得出按_________分数计算,大致是______占21%,氮气占_____,_______占0.94%,_______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空气污染可分为两类,有害气体如、、等和粉尘。污染源有_________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________,汽车的等。NO2、 SO2进入大气后,易形成_________。防治污染的方法:、、 注意:空气质量日报计入空气污染物的有害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和______。二氧化碳虽能造成温室效应,但不是质量日报所报告的。 3、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使用的药品是,该物质燃烧时有大量的______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_______,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以上实验测定氧气的含量往往偏低,引起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①;② ③;④ 该实验不能用燃烧后生成_________的物质(如碳、硫等)代替红磷,也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因为。 考点二、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溶于水,液态和固态的颜色为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的化学性质的气体,具有________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氧气不足,碳与氧气反应则生成__________。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火焰,生成一种 的气体,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____色的________(填化学式),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 注意:在硫燃烧的集气瓶中要加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铁燃烧的集气瓶中加水或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氧气的两个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4、危害:氧气对人也有有害的一面,如缓慢氧化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火焰是气态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特有现象。一般可燃性气体和熔沸点较低易汽化的固体、液体,燃烧时有火焰,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易汽化的固体物质,如_______、_______等,燃烧时没有火焰。 考点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氮气和氧气的不同,属于变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4-1《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课题:4.1《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追寻着科学家研究空气成分的足迹,能设计实验并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从混合物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在认识空气成分的同时,主动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3.了解空气的发展史。 【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为第四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 刚刚步入初三的学生仍处在不善于发问、不善于质疑阶段,对待知识更多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点拨、释疑、指导、小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科学的探究方法,逐步发展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难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实验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铜粉、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两支)、橡皮塞(带玻璃导管和不带玻璃导管各2个)、量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气球、注射器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氧气

氧气 氧气 达标检测: 1.我们呼出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氮气 D.氧气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3.一个成年人每分钟大约要吸收8L氧气,大约需要吸入的空气是() A.50L B.40L C.30L D.20L 4.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

2018中考化学: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018中考化学: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一、选择题(共99小题) (2010?连云港模拟)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社会各界关注玉树强震,紧急驰援玉树灾区救援,但是青海省玉树县属于高海拔地区,很多沿海地区的人到青海省玉树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对此,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原地区氧气与平原地区氧气化学性质不同 B.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 C.平原地区氧气分子在不断运动,高原地区氧气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2014?汇川区模拟)我们呼吸的空气中,体积分数占78%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010?如东县校级二模)2004年1月4日美国“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使对火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火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5%,质量是地球的10.8%.因火星表面的大气压只有750Pa,“勇气”号在火星着陆时,所用的降落伞比在地球上大许多倍.目前已经探明火星大气中95%为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汽极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没有昼夜之分 B.人若在火星上跳高比在地球上跳得低 C.火星的大气密度一定比地球的大气密度大 D.火星上不可用直接点燃酒精的方法来升空热气球 (2004?吉林)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2011?娄底)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011秋?如皋市期中)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导学案

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导学案(全)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能设计实验或根据生活经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 (3)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在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3)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2)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3) 知道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空气的组成 一、复习提问: 1、空气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2、大气污染物有和两大类,其中有害气体主要有、和 二、新课导入?空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基本物质之一,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人体每天需要吸入10-12立方米的空气。 三、授课过程: (探究一)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 小组讨论:你是通过什么现象感知空气的存在?(青藏高原上,我们呼吸困难) (探究二)空气的成分 教师引导: 1.你知道空气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混合物) 2.据你所知空气中有哪些物质?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3.你是怎么知道空气中有这些成分的,能用事实来说明吗? ①动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并放出; 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③煤等燃料燃烧需要消耗并放出; ④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片刻后,矿泉水瓶外 壁就会有水珠凝结;说明空气中看有; ⑤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长间放置会受潮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4.思维延伸:除此之外空气中还有哪些成分呢? 5、原始大气的成分是以、、和等气体为主要成分的。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空气自古以来就是现在这样的吗?你知道它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吗? (探究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自学后小组讨论设计并进行实验:方法一:想办法把氧气分离出来,直接测其体积方法二:想办法把氧气消耗掉,看气体体积减少量 阅读课本,实验后填写:在的条件下,铜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该反应是反应(化合、分解) 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中,如果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2、为什么上述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3、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除铜以为,还可以用什么药品?该药品满足什么条件? 4、该实验氧气不足五分之一的原因有哪些? 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占氮气占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水蒸气和杂质 (探究四)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自学阅读课本:思考回答问题: 1、空气中氧气的用途:和、 2、空气中其它气体有什么用途?氮气的用途;稀有气体包括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是作用 四、课堂检测 选择题: 1、2008年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A.氢气 B.氧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2、下列对空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 B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C空气是纯净物D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3、小明吃过饼干后忘记密封,几天后他发现剩下的饼干变软了,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4、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秒内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5、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B、稀有气体、空气 C、氮气、氧气、稀有气体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二、填空题:1.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气体物质,请将物质写在题后空格内。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澄清的石灰水长期置露在空气中,集气瓶壁上会出现白色固体,说明空气中含有。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覆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 (4)“妙脆角”等食品包装袋中充入的防腐气体是。 5)“霓虹灯”内通电后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说明空气中含有。 2、桌上放一只“空”玻璃杯,小芳说:“玻璃杯内没任何物质,是空的。”小明说:“玻璃杯内有物质。”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真空充气包装 ......的形如小枕头“蛋黄派”发生了兴趣,如下图所示。他们查阅资料获知:这种真空充气包装技术,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某种气体,然后封口。它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