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中国的文艺复兴之路

现代中国的文艺复兴之路

现代中国的文艺复兴之路
现代中国的文艺复兴之路

现代中国的文艺复兴之路

2009-02-09 09:45:45

一、现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大家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都学过,指的是欧洲人在黑暗的中世纪後,产生的一场文化的复兴和革新。那么现在的中国,也会产生这种文化复兴吗?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文化在整个近现代,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改变。明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清军入关,虽然没能一下子占领全国,但可认为是满清统治中国的开始。这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都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此后满清对于中国采取严酷统治,“剃发易服”和一系列的文字狱便是其代表作。

本来在晚明的时候,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处于一个非常自由的环境,因此文化是非常繁荣兴盛的。在思想界,由王阳明肇基,儒学各流派纷起,讲学和著书都蔚为时尚;科学界,更是积极和西方展开交流,徐光启就曾经说过:“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这种理念得到了皇帝的赞同,而执行的结果是一批中西学者合作翻译西方科学的著作因此诞生。这些著作包括了地理学、化学、医学、历法等多个方面。

清朝是和明朝截然相反的一个朝代。它的先天不足在于它是一个异族殖民政权,所以为了维护旗人的特权,消弭汉人的反抗力量,它必然加强思想控制和奴化教育。所以它对中华文化进行了残忍的戕害和阉割。

一、剃发易服。发式和服制,向来是区别华夏和外夷的重要标志。孔子曰:“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这句话里的“披发左衽”就包含了当时外族两个标志:头发披散、衣襟左衽。满清搞剃发易服,其目的就是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记忆,巩固自己的殖民统治。

二、文字狱。文字狱使得文人噤若寒蝉,不敢乱写乱说,因为“清”风虽然不识字,可是识得刀。高压文化政策下,文人走向故纸堆,这样虽然清代的考据学有了很大发展,但其他文化发展全面倒退。儒学的独立性被摧毁,成为奴儒之学,成为统治者愚弄士民官吏的工具。

三、借修书之名,大量禁毁书籍。乾隆年间纪昀主持修订的《四库全书》,很有名,可惜毁掉的书比收编的更多。

这样一个倒退和反动的政权,使中国的政治架构、文化、科技、军事和自由经济急剧向後退步。在西元1840年以后,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满清政府充分暴露了它腐败无能、愚昧落后的真面目。值得一提的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的惨败把满清中国最后一张遮羞布扯下,中国各界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从“天朝上国”跌落到任人宰割的羔羊这一巨大的心理落差,是其后著名的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心理基础。在急欲强国的心理诉求下,人们把儒家思想当成国家落后的根源,开始对本国文化进行摧毁性的变革,用不纯粹的西方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过于强烈的社会动荡使得国人的思想也发生了震荡。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会不会有正确的判断力?“病急乱投医”就是形容这种情况下病人的反应。对于“新文化运动”,林易先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今天再来看所谓‘新文化运动’,已

经很清楚了——那不过是一些急不可耐缺少文化大智慧和历史大视角的学人病急乱投医的短浅冲动。无论是对儒家文化的评判,还是对中国语言和文字的抛弃,还有对‘科学’和‘民主’的盲目崇拜,所有这些无不透射出那个时代一些人的急功近利、鼠目寸光。”

建国以后,传统文化在“文化大革命”中再次遭到巨大的破坏。知识分子遭到迫害,儒家思想在“打到一切”的风暴中再次成为标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响彻全国,孔子被冠以蔑称“孔老二”。文革的流毒到今天仍然存在,许多国人一想到儒家思想,第一个反应就是:“腐朽”、“保守”、“专制”,哪怕他连一页《论语》都没有读过。这种条件反射式的批判,正是长期以来错误文化政策的结果。

晚清以来对于儒学的疯狂破坏和诬蔑,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甲午後洋务运动被认为失败,国人开始往思想文化上找原因,而儒学理所当然地首当其冲;二是满清以来儒学被扭曲,没有得到过健康正常的发展,被统治者当成工具,后来也就成了被打倒的目标。

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强大,人们开始注意到一个概念:文化输出。中国人是有着天然的强国梦的,自然不能看着美国、日本一个劲地搞文化输出,于是也想来输出文化,却突然尴尬了:我们可以输出的东西,都是被我们破坏得一干二净的东西。长期以来,我们都在搞“拿来主义”,可是有一天让我们“拿出”了,我们却发现,家里的东西都是别人家拿来的,甚至为了给别人家的东西腾位置,我们把自己的宝贝都给砸了。

国家衰弱的时候,我们的信心崩溃,我们质疑自己的文化有问题;今天国家强大了,我们信心膨胀,我们开始想念自己的文化。当初我们以近乎崇拜的目光看着西方,学习他们的一举一动;可是今天我们看到西方的社会一样矛盾重重,西方的经济会衰退、会崩溃,种族冲突和骚乱也络绎不绝。西方文化不要说救东方,救世界,连他们自己也快要救不了。所以我们重新寻找自己的根。

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开始慢慢遇到瓶颈。这个瓶颈,不仅仅是政治上、经济发展模式上的,也是文化上的、思想上的。我认为中国接下来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治改革和经济变革,还应该有文化变革。这个变革,即我所说的文艺复兴,其实是一定程度上的“复古”,也就是我前文所提到的“寻根”。商鞅劝说秦孝公变法强国时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1]现在人们听到“改革”很习惯,听到“复古”却要皱眉头,我就学商鞅说一句:“便国不惧法古。”

这个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一样是两个:一是作为急剧崛起大国的国民,面临西方文化的无力和颓唐,心理上需要寻找自己的文化;二是中国社会中许多难题需要由一个优秀文化来解决。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家庭,许多社会问题其实就是文化问题。

二、中国需要复兴怎样的文艺

其实民初国人有一个观念没有错:强大的国家需要优秀的文化。那么好,什么样的文化对于中国是优秀的,是可以适应并使我们强大的?

首先,我们来看西方文化在中国。抛开民族感情不谈,抛开西方文化优秀与否不谈,我也是不赞成中国全盘西化的。有句话叫做“船小好掉头”,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历史都很长,华夏民族和西方民族双方都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无论是中国西方化还是西方中国化都必然遇到巨大的困难。拿文明的载体——文字来说,五四时期就有人提议废除汉字,使用字母文字,但是没有得到实行。这是个无法执行的提案。

西方文化的根基,是基督教文明,即“原罪”文明,认为人性是本恶的,人生来是有罪的,活在世上是为了赎罪的。赎罪的好坏决定死后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在近代,随着商业的发展,衍生出社会契约的精神,进一步衍生出法治文明。这和华夏文化的主要表现——“乐感”是有根本冲突的。华夏文明关注社会民生,关注今生今世,对于鬼神的态度是“不语怪力乱神”、“信则有,不信则无”,由此衍生出泛神论,就是什么都信,实际上什么都不信。但不信鬼神和无原则是不同的。为什么有鬼神信仰?因为人心灵的力量太弱小,所以他要捏造一个无所不能的偶像出来,来帮助和拯救自己。而中国人不信鬼神,文化传统就强调心灵的锻炼和人格的修养,以此来使人独立成长。

西元1840年以来,因为西方国家的整体强势,西方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人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但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这种接受是不完全的、支离破碎的。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维差异仍然是巨大的,在社会事务处理中,重感情、讲关系,东方的行为方式并没有得到改变。因为中国文化这艘船太大了,它根本掉不过头,你要强行掉头,其结果就是翻船,装了半船水,沉不下去浮不上来。我们学人家的契约法治,没学好,却把自己的仁义礼智信丢掉了。这是中国现在成为文化荒漠的原因:传统剩下惯性,外来的只得皮毛。

我们知道了全盘引进西方文化在中国是不可行和失败的之后,那我们就来看看第二个选项:传统文化。

如果一个文明的兴衰可以直接归结于它的文化的话,那中国文化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历史上没有一个文明能像华夏文明一样,绵延不绝而且充满力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思想史上的伟大事件——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调,儒家和法家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流派。孔子提出了以文化而不是以种族定夷、夏的伟大思想,这一思想是华夏民族能不断融合、同化外族,不断走向壮大的理论基础。法家在秦国展开了伟大的变法实践,使得秦国统一天下。秦国结束了封建制度,改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这一制度一直实行到今天;文字和度量衡也得到统一。秦、汉两代,尤其是汉代,这种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模式,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中国人的政治心理的决定性影响,是今天中国得以成为中国,而不是分裂的欧洲的一个重要原因。唐代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又一个时代,灿烂夺目的文学家辈出。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是划时代的开创,这两项制度都延续到了清代。汉、唐、明是中国最兴盛和稳定的三个朝代。

中国文化有两次大的危机:一是蒙古灭宋,中国全部领土第一次沦亡;第二次危机是满清入主中原,阉割中国文化,虽然民国终结了满清,可是危机却愈演愈烈。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使得它不会被断绝。第一次危机以明太祖北逐蒙元,恢复中华,复兴文化传统结束。第二次危机随着现代中国的崛

起开始好转,但还需我辈甚至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结束危机、复兴传统文化。

林易先生在回复《新青年精神与文化建设》时说:“中国文化从来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尤其是到了今天,当世界面临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当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明显走进死胡同里的时候,我们再来返回头看看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谁又能说技术就必然代表着进步,谁又能忽视人文精神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根本力量呢?”“中国要发展,同时更应该肩负起把握人类文明未来命运的重任。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更应该理智地大局观地看待西方文明的可取之处和他的先天不足。我们必须从百年前的妄自菲薄中走出来,坚定地拥抱我们伟大的传统文化,正视并且**西方文化中种种迎合人性劣根的腐朽观念。”

那么,今天的我们还可以承担起“为往圣继绝学”的重任吗?在经历了这么久的文化饥渴后,我们有重拾传统文化的信心和能力吗?

我们当然可以!

我对于今天的国人,尤其是今天的青年,非常地有信心。今天的青年,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他们朝气蓬勃,他们满怀热情,他们勇于任事,他们当仁不让。是中国的复兴造就了这样的青年,而这样的青年,必可以寄予重任。

三、中国文艺复兴的现在与未来

自古以来的改革,有自上而下的,也有自下而上的。现代中国文艺复兴的发端,最早在民间。是民间的大众,或者说“草根”们,率先举起了传统回归的大旗。很快,媒体和政府相继加入,成为一个汹涌激荡的大潮。我把这场复兴中的行动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

一、有形。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即为有形。明太祖北逐蒙元後,恢复华夏正统的一件事就是:“诏复衣冠如唐制。”汉服,是华夏礼乐文明的重要外在表现。关于“华夏”二字的定义,古书上是这么说的:“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2]“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3]可见华美的汉服从一开始就是华夏的标志。汉服,和发式冠冕礼仪是一体的,满清“剃发易服”,针对的就是这些东西。

可是到了西元2003年,汉网的建立和兴起使得汉服再次出现在普通人的生活中。郑州的王乐天成为穿汉服上街的第一人。从此,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汉服复兴运动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且愈演愈烈。各式各样的汉服网站被建立起来,越来越多的人穿着汉服走出来,从网友们自发缝制汉服到小的汉服作坊乃至规模更大的汉服企业陆续涌现。汉服就如同一个新生事物般重现在世人面前,人们对待它,从刚开始的陌生、嘲笑、排斥而渐渐地熟悉、赞美、接受。它是如此美丽优雅,它的气息古老而亲切,穿上它的一瞬间,端庄的传统礼仪便和人融为一体了。汉服能够在短短几年间风靡华夏,广为接受,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服和华夏文化、炎黄血脉是紧紧相连的。

这场汉服复兴运动,可以说是文艺复兴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它没有统一的全

国性组织机构,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没有一个兴起的“圣地”,是在各地自行兴起、展开,各地的汉服组织自行发展壮大,自行寻找服饰来源,但都拥有统一的目的和口号——“华夏复兴,衣冠先行”,依托互联网进行活动和扩张。这是非常有特点的。

经过几年的发展,一些地方的漢服复兴运动也开始遇到瓶颈。衣服做出来了,穿上身了,走出去了,活动举办了,社会影响造成了,扩大了。但是社会影响造成的结果是成员迅速扩大,平均素质降低;而社会影响又没有大到使社会精英积极参与进来的程度。组织怎样继续走下去?如果把这一过程称为漢服运动的第一阶段,应该说这一阶段还远没有完成,如何在避免简单化的情况下完成对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影响,是一个课题。

出现这一瓶颈,我认为有几个原因:一、汉服组织最初都是由一个或几个人基于兴趣的原因发起,没有关于长远期的明确规划,迅速扩张后面临组织松散,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二、资金短缺,一旦遭遇组织者能力不足的情况,就难以组织起大规模的活动;三、成员传统文化素质不足,对漢服系统及漢服以外的传统文化无法充分发掘,活动的新鲜感过后容易出现人员流失、难以为继的现象。其实这也是民间活动难以避免的痼疾。民间活动因为“草根”,可以迅速吸引同好者加入,但是难以吸引到数量足够的“精英”。新兴的文化活动者们难以借助传统的文化研究者的知识和成果,自己内部又缺乏良好的培养体系,这是运动困难的所在。

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不存在。河南芒砀山的例子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该地的漢服复兴是和旅游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芒砀山的居民开山采石、砍树,疯狂破坏地表。后来因为炸出了汉墓,国家开始进行文化保护。芒砀山目前发现大型汉墓22处,小型汉墓不计其数,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汉文化富集地之一,出土文物数以万计。文化保护后禁止采石,政府开发旅游业,居民收入反而提高。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入了汉元素和汉服。旅游公司和景区都在普及汉文化,搞讲座,穿汉服,习汉礼。这些又带动了当地的汉服加工业和汉文化研究。

芒砀山的例子或许有些特殊,但不乏可以一观之处。商业化不仅可以完善组织结构,筹集资金,还可以吸引大量精英人才的加入。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文化事业和商业活动主次的问题,我们暂不作讨论。事实上,漢服运动的组织者们已经认识到了必须借助商业的力量,但是各地经济发展模式不一致,组织者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也不尽相同,遭遇的困难也不一样。还有很多琐碎而艰苦的事情等待着他们。

有形的东西除了漢服,还有礼仪。中华自古号称“礼仪之邦”,礼仪在我们国家是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前面所讲的漢服运动,其实早已将礼仪和漢服联系在一起,以丰富和扩充活动的内涵。漢服代表了“华”,礼仪就代表了“夏”,如果我们脱下了漢服,又抛弃了礼仪,真不知有何颜面自称“华夏”了。

礼在很早的时候,大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法,二是仪式,三是相见礼。后来法和礼渐渐分离,建国后传统的仪式也都取消,而相见礼都成为西式的,我们中华的礼仪可以说是消陨了。而现在“复礼”的运动也慢慢展开,先是汉服运动者们复原了士相见礼,然后又在嫁娶和祭祀中采用古礼。祭祀一般祭三种人:

一是祖先,如黄帝;二是圣人,如孔子,即释奠礼;三是爱国先烈,如屈原、岳飞、文天祥等。民间的祭祀开始后,官方也开始加入。2004年新中国首次出现公祭孔子,一年后发展到“全球联合祭孔”,2008年陕西省主办了戊子清明公祭黄帝大典,可以说官方正一步步往回归传统上走。官方的祭祀因为有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之嫌招致一些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彻底否定到积极宣扬,官方的态度对于传统的复兴是有极大帮助的。

礼是外在的,但是并不仅仅是外表上的东西,是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核的。仅以祭祀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4]强调祭祀的核心在于敬畏之心。明代的焦竑甚至将礼“内化”:“礼者,体也。仁不可名,而假于礼以名。”“克之,所以还于礼也。”[5]他认为“礼”是人与生俱来的,克己复礼即是回归人的自然本性。焦氏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礼的深刻道德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今天提倡礼的最大意义也就在于此,让现代人在礼中学习敬畏,学习尊重。

二、无形。无形的东西即思想、知识、技艺。说到传统的复兴,重拾经典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应该说现代人不太能读书,我指的是静下心来好好读本书;但是民众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需求又是巨大的,这构成了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导致央视“百家讲坛”的迅速蹿红。但是“百家讲坛”的学者素质参差不齐,讲授内容有时过于追求眼球效应,招致了巨大批评,在观众口味提高后,又迅速衰落。应该说百家讲坛在普及文化方面有它的功劳,但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变化,被淘汰是自然规律。

俗话说“百年树人”,一个民族的成败,是可以归结到它的教育上的。所以复兴运动的先驱们不会不想从儿童的教育入手,来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蒋庆先生倡导的“读经”运动就是其中一例。他选编出版了12册《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内容囊括《孝经》、《诗经》到王阳明的《传习录》等19部儒家经典,1 5万字,832课,且有拼音注音。而读经的规模,据蒋先生自己说,“自1993年牟宗三的学生王财贵先生在华人圈中发起‘少儿读经运动’以来,10年来大约有4 00万儿童参加。”[6]

传统和非传统的私塾也得以复兴。2005年,傅奇先生在苏州创办了淑女学堂,教授诗词茶道和琴棋书画等,不但传播传统文化更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引发了广泛关注。同年10月29日,苏州首家现代私塾———“菊斋私塾”正式开课,教学内容主要是经学、韵文,古乐、书画、茶道等。不仅在苏州,在全国范围内,都有这样的私塾出现。还有一些家长将几家的孩子集中起来,自己来做教师,组成“家庭式私塾”。这些私塾的出现,说明了当前的教育体制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说明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在缺失了太久後的渴盼。

但种种这些,虽然令人鼓舞,但是并不能说明形势一片大好,文艺复兴之势已成燎原,不可复制。应该说,现在文艺复兴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社会大众的传统文化素养缺失和道德素质缺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很多人受到固有思维的束缚,对于传统文化仍然存在很深的偏见。现代中国的文艺复兴之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要走。这条路,和中国的崛起之路是重叠在一起的;中国的崛起,必将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可以想见,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强大而鲜活的生命力,终将回到中国的怀抱;而在滋养华夏的同时,也终将改变世界。

光荣属于华夏,孔子照耀世界!【注】

文艺复兴时期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五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 1、学习珠算有现实意义吗?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我的观点中,学习珠算是有现实作用的。 中国珠算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的发明,珠算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对基础数学,对发展生产,适应生活需要起了推动作用。珠算内涵非常丰富,不但有良好的计算功能,它是中国应用数学。珠算是独立的学科,因而它应具有系统的体系。一是从算史上看,算盘计教原理是我国最早创造的。它是数形结合,以算为主。二是使用算盘具有中国数学的显著特点。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是以它的应用性、直观性,算法的结构化、机械化,寓算理于算法之中的,而珠算正是这种特征的体现。 珠算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是凭借其计算功能才得以流传千百年至今,并在全世界传播的。然而在当今计算机时代,算盘的应用领域将发生变化。这就好比有了飞机还要有自行车,自行车要发展,要进入健身房。同样,有了计算机。也还要有算盘,算盘的功能将得到拓展,还要进入健脑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世纪中,计算机和算盘会长期共存,互助互补,各尽其职。 珠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有着数千年的光辉里程,在历史的进程中,珠算作为经济数学,为发展社会生产、经济,推进人类进步做出重大贡献,当今电子时代,由于珠算已起到变化,有其独特的功能将起著巨大的经济核算,学校教育,启迪人们智力水平的重要作用,但这一项古老又新生的科技产物,是利国利民的技术。珠算科技是随着这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关于培养经济核算人才,不单是培养计算的准快高水平问题,而应该理解为智慧的核算人才,珠算,珠心算不仅培养了计算高水平者,而且事实证明,由于学珠算,脑手眼并举,使人们更加脑明起,这就是所谓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道理所在。 当今世界,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才在极需,而传统的珠算科技必然在发展。学习珠算,在方法上调动左右脑,特别脑印象活动,给右脑以激动的刺激,左右脑同时并用,这样可以起到很大潜力的脑力的开发,起到数学教育,启迪智力的良好的作用。 (06数教9号李爱平)

近代史《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观后感 电影里的解说员热情认真的讲解,大量历史图片,实物与视频影像,生动地再现了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主题鲜明、气势恢宏,既令人振奋,亦发人深省。 通过看电影,我进一步认识到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即解说员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则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且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坚持中发展、于实践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才有了改革开放之举措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之路。 我在电影中了解到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我们为新时期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十几本厚厚的留言本,记满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学生、解放军官兵、港澳同胞热情洋溢的留言。 电影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展览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少年,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所以尽管现在我们还不能为祖国续写光辉篇章,能做的是努力学习为将来做准备。我坚信,祖国的未来将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现代化并且成为一个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 中国的革命道路可谓是曲折而艰难,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同样遭遇了失败,就其原因是没有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没有汲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辙。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积极的从前人那里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 一个国家有如此意志和精神,一个人也不例外。每个人都可能成功,也都可能失败。即使你是一个成功者,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你取得成功之前,你也曾经历过很多次失败,或大或小,失败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应给予他正确地认识,给予他充分的理解,坦然地面对他,接受他,并最终战胜它,征服它。失败了,总结教训,从头再来,你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如果只是一味的自责、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提起文明古国意大利,人们立刻会联想到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于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的庞贝古城、闻名于世的比萨斜塔、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风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古罗马竞技场等。 如今,在意大利各地都可见到精心保存下来的古罗马时代的宏伟建筑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雕刻、古迹和文物。照亮人类近代文明之路的既不是葡、西两国的地理大发现,也不是法国的启蒙运动,更不是喜爱莎士比亚剧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而是14~17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这支火炬! 公元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伽利略等文化与科学巨匠对人类文化的进步作出了无可比拟的巨大贡献。意大利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在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佛罗伦萨著名的美第奇家族是当时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著名的文艺复兴三杰全部诞生在意大利。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早期代表人物 最早的两位代表人物是诗人但丁和画家乔托。 但丁的不朽名作《神曲》以恢弘的篇章描写诗人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幻游,虽然仍以基督教的宗教观念为依归,文艺复兴的新思想却是其精华与主流。但丁借神游三界的故事描写现实生活和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他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反对封建教会宣扬的宗教宿命论,歌颂有远大抱负和坚毅刚强的英雄豪杰,从而表现了新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但丁标志着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近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近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乔托的壁画虽然以宗教题材为主,却力求表现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一反中世纪宗教艺术的抽象与空洞,从而传述了新的时代精神。他的作品不仅内容有新意,技法上也有极大革新,所绘人物形象有很强的立体感,呈现出真实的空间效果,为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艺术树立了楷模,因而他被后人尊为第一个奠定了近代绘画传统的天才。最杰出的画幅是《犹大之吻》、《哀悼基督》等。

中国的文艺复兴将在什么时候发生

中国的文艺复兴将在什么时候发生 文艺复兴是一个思想与观念的开放过程。对于中国来说,这样的复兴是一种双向的开放,既是对自身与外部的开放,也是对过去与未来的开放。文艺复兴并不意味着重新发现和模仿古代,它是一个充满创造的伟大运动。只有充分地双向开放,才有可能产生伟大的人物,产生伟大的作品。 文艺复兴,狭义地说是西方资本主义在生产力提升后,新兴资产阶级不满封建社会和教会的控制,从而兴起的一场思想上的启蒙运动;广义地说是在文学、艺术、音乐、等思想领域上崇尚曾经灿烂过的文明。而我所论的是狭义上的文艺复兴。 要探究中国的文艺复兴,就要对比西方的文艺复兴的原因。 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 政治上的君主专制的加强使皇权的极度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中世纪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生产力的发展等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为这场思想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 文化上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文学、艺术、哲学一切都得遵照《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万马齐喑,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加上黑死病在欧洲的蔓延,也加剧了人们心中的恐慌,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 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 西欧的文艺复兴是建立在生产力的提高的基础上,然而中国的文艺复兴是否有发生过? 对比西欧的文艺复兴,我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确发生过文艺复兴,严格意义上是从废除科举制度开始,至抗日战争爆发为止。 在政治方面,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清王朝的统治、中华民国、清及袁世凯的复辟王朝、军阀割据为主体,伴随外国侵略的干涉,是接触先进文明,解放社会的重要因素。 早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诞生了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清王朝被推翻之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阻力减小,直至一战时达到顶峰,当时的中国兴起的阶层是资本主义阶级,为自由开辟了最重要的经济条件。 从五四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起,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艺术作品,都呈现出了在原封建社会下没有的气息。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民国时期著名的演员阮玲玉,以及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这类画家,处处都体现了民国时期文艺方面百花齐放的特征,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文艺复兴”。 社会科学也颇有建树。早期留美留法的学生回到国内后,创造出了新的奇迹。如“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著名的建筑学家夫妇梁思成和林徽因、苏步青、华罗庚、茅以升等大家不胜枚举,创造了适合文艺复兴的良好环境。 近代中国的文艺复兴带来的灿烂文化已经是过去时,将来是否会再有文艺复兴? 我认为当代中国的文艺复兴是必然会发生的。 鲁迅先生在1924年发表了一篇演讲——《未有天才之前》,其核心观点是天才是由可

近现代中国的复兴之路

近代中国的复兴之路 新闻传播三班 谢圆201526400087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潜意识中,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感动和自豪。所感动的,是那些为国家革命与改革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所自豪的,是自己骨子里流淌着的这个国家的血液。 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在西方洋枪舰炮轰炸中,中国渐渐从天朝上国的狂妄自大美梦中苏醒,开始从故步自封被迫走向部分开放,最可悲的事,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转变为依附他国,苟且的半殖民半封建的“东亚病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步伐的加快,民族危机,阶级危机逐渐陷入空前严重之境地,中国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不少仁人志士便提出许多救亡图存,变革社会之法,例如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但其虽革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帝制,却依旧未能带领广大人民开阔出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康梁维新变法也依旧没有真正贴近国情,未能走出资本主义的桎梏,所以其悲剧性的结局也就不言而喻。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也因此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转折点。自此,华夏大地掀起了社会主义之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指引下,走上了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政党,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正确的判断了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和国情,没有照搬俄国的城市中心论,而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中发展,于实践中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因此,一个崭新的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必须从现在起,以过人的努力,超常的毅力,去发奋汲取文化知识;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去勇于参与社会实践;以开拓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境界,长大后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欧洲文艺复兴简介

欧洲文艺复兴简介 摘要:文艺复兴,欧洲特定历史时期,是指十三世纪末叶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该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来宣传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关键词:文艺复兴思想解放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的内核: 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二.文艺复兴的产生原因: 1.物质基础: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 芽,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 2.文化基础: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从东罗马帝国传到了意大利。 3.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 4.人才优势: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 5.地理位置:意大利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较早接受了东方文化(造纸术,印刷术)。 6.导火索:黑死病在欧洲流行。 7.直接原因:教会严格控制人们思想,激起资产阶级与平民的不满。 三.文艺复兴三杰简介: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也称为“文坛三杰”。时代的伟大可以通过该时期的伟人来展现。就让我们一睹三杰的风采。 但丁 早年:但丁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生于1265年, 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诗中的说法“生在双子座下”,应该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 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后母为他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他可能并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从许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师那里学习不少东西,包括拉丁语、普罗旺斯语和音乐,年轻时可能做过骑士,参加过几次战争,33岁时就已经结婚,他妻子为他生了6个孩子,只有4个(3男1女)存活。 政治观点:当时佛罗伦萨政界分为两派,一派是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齐伯林派,另一派是效忠教皇的盖尔非派,1266年后,由于教皇势力强盛,盖尔非派取得胜利,将齐伯林派放逐。盖尔非派掌权后1294年当选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罗伦萨,一部分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独立,不愿意受制于教皇,分化成“白党”,另一部分没落户,希望借助教皇的势力翻身,成为“黑党”。两派重新争斗,但丁的家族原来属于盖尔非派,但丁热烈主张独立自由,因此成为白党的中坚,并被选为最高权利机关执行委员会的六位委员之一。 1301年教皇特派法国国王的兄弟瓦鲁瓦的卡罗(Carlo di Valois)去佛罗伦萨“调节和平”,白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凭借不平等条约,从沿海深入内地,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城乡,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威胁。由于中国的海关大权被洋人所控制,所以中国丝、茶以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是价格却在下跌。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就指出,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使原本正常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混乱;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的空间。自然经济的解体促成了近代商品市场的形成,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这就是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千古未有之变局”。 面对如此深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于是清朝统治者集团中的一部分有实权的大臣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极力主张兴办洋务,于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当时亚洲最大的海军基地,设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采取的这些措施,虽然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却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军事方面 随着西方外国侵略势力逐渐进入我国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而在国内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处于胜负未分的关键阶段。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威胁下,为解决燃眉之急,力图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新式的海陆军部队,以维护自己的统治。由于当时没有意识到落后在制度上找原因,以为只要制造坚船利炮,就可以自强御侮。因此说,中国近代化观点的形成是从对洋枪洋炮的认识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近代化开始的。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以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为标志,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局等,以及各省陆续建立的兰州机器局、广州机器局等,共二十一处军工厂。为了“自强、御侮”,洋务派在兴办军用工业的同时,开始筹建近代化的海军和海防。1866年,清在闽浙地区总督左宗堂的建议下,创设马尾船政局,力图建立起中国近代史上新式海军。经过筹划,光绪元年四月(1875年5月),清廷任命直隶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开始了近代海军的筹建。李鸿章还先后在旅顺口、威海卫等地布置防务,修筑炮台、船坞,成为北洋海军的两大基地。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内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内涵 日期:2016年10月19日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杨九诠【字体:大中小】 本文导读: 豪迈地奔向未来 CFP供图未来社会,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换形态将发生极大变化,知识的后喻时代已经来临,原有的“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豪迈地奔向未来CFP供图 未来社会,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换形态将发生极大变化,知识的后喻时代已经来临,原有的“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人力资源塔式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必须促进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在这篇文章里,当我们在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时,我们是在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国版本”的全部而不是一部分,即“教育现代化2030”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总体性承诺,也是对中国教育的全面规划和战略实施。 整体而综合地看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现代化”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面向,而不是某一面或某个侧重面。 教育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突出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建立了“教育第一”的核心理念,这与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高度一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必须与中国其他领域的“2030”规划综合为一个系统。一方面,需要将“教育2030”作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其他各领域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该成为“教育2030”表达和行动的基本“语境”和“场域”。 总体看来,我国在论及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时,直接向教育现代化提要求或向教育现代化寻求支持的不多。间有言及,往往察焉不精、语焉不详,远未形成常态化的交流对话。从教育领域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制定,应立足于“教育优先”“教育第一”战略,主动发起与其他各领域持续有效的深度对话。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整个现代中国历史的主题。 中华民族有光荣的历史。它曾经创造了独特的农业文明和深刻的东方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是东方的强大国家。然而,在世界历史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之后,中国开始落后。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期间,西方殖民者用强壮的舰船和枪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使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征服与灭绝危机。自那时以来,拯救民族,争取民族复兴已成为中华民族奋斗的最大目标。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裕,人民共同富裕,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基本的历史线索在现代中国历史的宏伟进程中完成的: 首先,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残酷侵略和无耻掠夺,是现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本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和一切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因

此,推翻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从鸦片战争到二十世纪中叶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为抵抗外国侵略,保卫祖国,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奋斗的历史。 第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自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和艰辛的探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民主政治模式已经在中国提出和讨论,或者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实践。但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新的民主提案之前,没有任何民主的政治提案符合中国的国情,并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在现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下,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提议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民主不可避免地让位给人民民主。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建立由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目的是实现多数派的民主,而不是少数派的民主。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现实相结合,创造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并可以确保人民是国家主人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体现人民的愿望,得到人民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体系,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 一、引言 史学界多数历史学家一般将公元1500年视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如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就持此观点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世界通史》中将该书内容分为公元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 两部分来论述2。虽然这些从事世界史学者的观点从国别来说无疑具有西方中心论的嫌疑,但从世界公元1500年前后的世界发展格局比较来 说是不无道理。对公元1500年前后的西方世界,随着1453年君士坦 丁堡的陷落,标志着欧洲历经1000年中世纪的结束。兴起于意大利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运动,在15世纪、16世纪波及西欧各国。而在16 世纪初,随着马丁路德开启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先声,英国安里甘宗和 瑞士加尔文宗等新教持续涌现。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古 典时期希腊罗马世俗文化的译介还是宗教改革时期对宗教经典《圣经》的诠释和解译,无不通过文化翻译实践来实现。文化翻译实践在继承 古典文化因子和改革与创新基督教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 文将文化翻译实践置于公元1500年左右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西 方社会文化语境下,对文化翻译实践和此时社会文化语境形成的互动 效应做以追述和评价。 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实践及其文化效应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基督教作为欧洲中世纪唯一和至 高无上的精神形态,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表现出的种种社会矛盾都集 中在基督教本身。要改变中世纪晚期欧洲政治上分散、经济上落后和 文化上凋敝的社会局面和改变基督教内在的矛盾(基督教冰清玉洁的 唯灵主义理想与中世纪晚期教会的虚伪形成了尖锐的二元对立),只 有对基督教本身实行改革才能改变西欧社会总体状况。面对罗马天主 教会的堕落和虚伪,以阿尔卑斯山为分界,南北欧洲做出了不同的选 择和应对方式。南部欧洲以意大利为代表,主张给基督教中禁欲主义 注入人性的因子,开始学习和借鉴古典时期希腊罗马感性主义文化。

东西方文化对数学发展的影响——大连理工大学数学文化大作业

东西方文化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摘要 本文以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及我国明清时期为时间节点,分析了造成东西方数学发展速度此消彼长的文化领域原因。提出文化的发展繁荣一定伴随着数学的发展繁荣,文化思想的解放一定预示着数学重大成就的来临。相反,对于思想的束缚,对于知识分子个性的压制一定会导致数学发展的受挫。 第一章:概述 说到东西方数学发展,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课本中一个又一个西方人的面孔,作为东方文明代表的中国,难道在数学发展上毫无建树吗?下面是一组数据: 公元前6世纪以前:数学重大成就,世界5项.中国2项。 公元前600公元1年:数学重大成就,世界15项,中国3项。 公元1—400年:教学重大成就,世界10项,中国4项, 公元400一1000年:数学重大成就.世界9项.中国6项, 公元1000一1500年:数学重大成就.世界15项,中国9项。 公元1501—1900年:数学重大成就.世界100项.中国0项。[1] 从以上数据表明在1500年以前.中国数学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在整体上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在公元401~1000年和公元1000~1500年期间.中国数学重大成就占世界数学重大成就的50%以上。但在1500~1900年期间,中国数学则一落千丈。在400年中竟没有一项数学重大成就。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不同呢?我认为正是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切。值得的注意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第一:中世纪(Middle Ages)始于约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第二: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中叶。第三:明朝建立公元1368,推行八股文,科举只考四书五经。 综上,提出以下观点,文化的发展繁荣一定伴随着数学的发展繁荣,文化思想的解放一定预示着数学重大成就的来临。相反对于思想的束缚,对于知识分子个性的压制一定会导致数学发展的受挫。 第二章:中世纪对欧洲数学发展的影响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受到教廷的控制,普通市民识字率极低,哥白尼的日心学说从提出开始就受到教廷的迫害,直到哥白尼去世才肯将他的著作公诸于众,而这还是发生在14世纪末文艺复兴已经兴起的时代,试想如果哥白尼早出生几百年,他甚至可能都不识字。我们认

读书笔记《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内容纲要(文字版)

读书笔记《<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 化之路》内容纲要(文字版) 第一编大转变时代的新历史观 第一章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 “现代化”还是“近代化”,应先正名 时间尺度上,泛指从中世纪结束以来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一个“长时程” 价值尺度上,指区别于中世纪的新时代精神与特征 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 现代化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 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 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的统称 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换句话说,现代化可以看作是代表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的一种“文明的形式”。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 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第二章西方的现代化思潮与现代化研究 不断变化中的社会思潮 现代化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性工业化高潮阶段形成的关于社会变迁的新理论架构。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欧和北美在19世纪陆续进入了工业化时期,蒸汽机这个巨怪的出世塑造了一个新社会即工业社会的轮廓。 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使乐观主义的论调占了优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声把社会进化的乐观主义思潮一下子轰得烟消云散。 现代工业文明走入歧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的社会思潮开始出现新的转向 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美国社会思潮 20世纪60年代——“发展”与“现代化热” 现代化研究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中迅速兴起的一门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首先由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提出来。 最先开辟的新领域发展经济学 现代化流派代表:著名经济史家华·惠·罗斯托其现代化论点也被称为“传播学 派”(现代化问题的提出是密切为美国对外政策服务的)

中国正走向一条复兴之路

中国正走向一条复兴之路 中国正走向一条复兴之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鲁迅在生命的路中提时提到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路。告诉我们路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们踏出来的。做人不能太慈,反不能一味严泽,天下的路一路走到底,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改革开放之前,人们不敢踏出一条新的路,导致人民贫困,中国止步不前,人民过不了幸福的生活,然而自从改革开放实施以来,中国人民奋发向上,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伟大的成绩,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初期,总总对改革开放的质疑声不少,他们怕这也怕那,生怕改革开放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不愿创新发展,然而他们错了40年来,中国取得一项又一项伟大的成绩足以证明,改革开放是正确的,足以证明中国正走向一条民族复兴的道路,中国将会更加强大中国也在国际上取得一个重要的位置。中国的嫦娥号,玉兔号被相继飞向太空,在航空领域中中国获得了一系一席之地。9k八型坦克,航空母舰等军事作战工具的发生让中国在军事领域获得一席之地,储能不敢来犯,加之原子弹与氢弹的成功人士,更是让中国在军事领域上取得一个重要的位置,让中国告别了曾经任人欺负的时代,中国真正的崛起了在新时代的处境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也相继诞生,让人的生活更加便利,华为信息技术公司更是在科技发展,为中国做出了贡献,华为技术能力远远超出了企业另外,中国也即将诞生,让中国进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水平。 纵使风云激荡,波云畏惧,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不忘初心,奋发向上,共同引领中国走向一条复兴之路。 评语: 内容紧贴生活,新颖别致,把握时代脉搏。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3611744100.html,)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西方艺术对中国艺 术的影响〕 *篇一:中国对西方艺术的影响 谈论: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之间的影响 ~~~~~~~~!!!!!:\\当我们在讨论西方美术对近代中国,尤其是现、当代美术的影响时,西方也在探讨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对西方的影响。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种影响甚至导致了人类文化史上继意大利文艺复兴后的另一个高潮——“东方文艺复兴”。法国当代汉学家雷蒙?施瓦布(RaymondSchwab)在他的专著《东方文艺复兴》一书中就指出,西方历史除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外,还有“第二次文艺复兴:东方文艺复兴”(注: RaymondSchwab,TheOrientalRenaissance:EuropesRedisco veryofIndiaandthent3Cyq2Bm(p East,1680-188,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84, p.11.)。“东方文艺复兴”最初由奎内特(EdgarQuinet)在1841年提出。他指出,“(欧洲的)东方学学者认为,就整体而言,一种比古希腊、古罗马更宏大、更富有诗意的古典主

义,正从东方的深沉中显露。”(注:Schwab,p.12.)他认为,如果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那么,东方文艺复兴则标志着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终结。在17世纪,与柏拉图的理想主义相呼应,在东方文艺复兴中,东方的泛神论已经超越了古希腊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法国文豪雨果在他的《东方》一书的前言里也感慨道,“学习和研究中世纪,学习和研究东方,我们不就可以对现代有更高层次的理想和更广阔的视野了吗?”(注:PaulValé ry,Oeuvres,ed.JeanHytier,Paris:Gallimard,1960,2:p.1 556-7.)法国东方学家保尔?瓦莱里(PaulValéry)坦率地承认,“我们的艺术、我们的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东方。”(注:PaulValé ry,Oeuvres,ed.JeanHytier,Paris:Gallimard,1960,2:p.1 5 C|~?页。) ~#` 也许由于大西洋的屏障,在哥伦布之前,欧洲人探索的视线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方。西方对亚洲的兴趣,始于古希腊时期。公元前1世纪,希腊学者斯特拉伯(Strabo)就写了六部关于亚洲地理的书籍,其拉丁文译文在1516年印行出版。1939年在古罗马废墟庞培发掘出印度古代女神雕塑,证明东方艺术早在公元79年前已经

中国教育未来之路

中国教育未来之路 中国教育未来之路 钟文东 在封建王朝统治的旧中国,教育历来不被统治阶级所重视,教育落后不堪到与民族发展需要完全不相适应和严重脱节 的地步。即使个别开明君主和仕大夫有所重视,也仅仅局限在王公贵族和少数谋求升官发财的仕人和富豪家族范围类。对人民大众的文化知识传授和对整个民族综合素质提高的 教育根本不予问津。造成各方面人才严重匮乏,振兴民族的力量十分薄弱,世界列强趁机对我中华民族进行肆意无耻的掠夺和欺辱。我中华民族长期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和危急之中。灾难深重旧中国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教育落后,必然造成探索改造社会和社会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人才匮乏,使社会和经济陷入不发达的境地;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不发达,必然无法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综合实力薄弱、国际地位低微,必然招致列强的肆意欺辱。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这是一个颠覆不破的客观真理。 新中国建立之初,在百废待兴的艰难困苦时期,党和国家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到了振兴民族战略的重要位置上,根据当时全民族贫穷落后、普遍缺少知识文化、科技素质相对差的国

情,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同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了《共同纲领》制定的文教政策,提出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把教育服务对象第一次指向了全国人民,让全国人民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素质提供了政治保证,解决了多年来,劳苦大众受教育难的问题。 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提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培养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智、德、体、美全面发展,较全面地体现了人的综合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颇俱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提出“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些虽然是对普通中小学说的,但对整个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回顾起来,这一方针不失为一

现代中国的文艺复兴之路

现代中国的文艺复兴之路 2009-02-09 09:45:45 一、现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大家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都学过,指的是欧洲人在黑暗的中世纪後,产生的一场文化的复兴和革新。那么现在的中国,也会产生这种文化复兴吗?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文化在整个近现代,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改变。明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清军入关,虽然没能一下子占领全国,但可认为是满清统治中国的开始。这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都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此后满清对于中国采取严酷统治,“剃发易服”和一系列的文字狱便是其代表作。 本来在晚明的时候,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处于一个非常自由的环境,因此文化是非常繁荣兴盛的。在思想界,由王阳明肇基,儒学各流派纷起,讲学和著书都蔚为时尚;科学界,更是积极和西方展开交流,徐光启就曾经说过:“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这种理念得到了皇帝的赞同,而执行的结果是一批中西学者合作翻译西方科学的著作因此诞生。这些著作包括了地理学、化学、医学、历法等多个方面。 清朝是和明朝截然相反的一个朝代。它的先天不足在于它是一个异族殖民政权,所以为了维护旗人的特权,消弭汉人的反抗力量,它必然加强思想控制和奴化教育。所以它对中华文化进行了残忍的戕害和阉割。 一、剃发易服。发式和服制,向来是区别华夏和外夷的重要标志。孔子曰:“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这句话里的“披发左衽”就包含了当时外族两个标志:头发披散、衣襟左衽。满清搞剃发易服,其目的就是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记忆,巩固自己的殖民统治。 二、文字狱。文字狱使得文人噤若寒蝉,不敢乱写乱说,因为“清”风虽然不识字,可是识得刀。高压文化政策下,文人走向故纸堆,这样虽然清代的考据学有了很大发展,但其他文化发展全面倒退。儒学的独立性被摧毁,成为奴儒之学,成为统治者愚弄士民官吏的工具。 三、借修书之名,大量禁毁书籍。乾隆年间纪昀主持修订的《四库全书》,很有名,可惜毁掉的书比收编的更多。 这样一个倒退和反动的政权,使中国的政治架构、文化、科技、军事和自由经济急剧向後退步。在西元1840年以后,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满清政府充分暴露了它腐败无能、愚昧落后的真面目。值得一提的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的惨败把满清中国最后一张遮羞布扯下,中国各界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从“天朝上国”跌落到任人宰割的羔羊这一巨大的心理落差,是其后著名的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心理基础。在急欲强国的心理诉求下,人们把儒家思想当成国家落后的根源,开始对本国文化进行摧毁性的变革,用不纯粹的西方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过于强烈的社会动荡使得国人的思想也发生了震荡。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会不会有正确的判断力?“病急乱投医”就是形容这种情况下病人的反应。对于“新文化运动”,林易先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今天再来看所谓‘新文化运动’,已

从大国崛起看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从《大国崛起》看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并引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使得世界贸易中心逐渐从太平洋沿岸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葡萄牙、英国逐渐兴起。价格革命为西方资产阶级积累了物质基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这也成为后来大国崛起的前提。中国的闭关锁国使得我们错失了这样一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机会,也是的英美等国从起点就将我们远远甩在了后面。 从《大国崛起》这一记录片中所展示的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或工业化,而相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我们的“现代化”则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西方化”。尽管这样似乎代表着主体性的丧失,但我们的发展轨迹事实上就是西方化的过程。 纵观大国的崛起,他们大致有以下共同的要素: 他们提供给买卖双方一个可以自由交换的市场,,及自由市场的经济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私有产权制度的确立,政府干预的减少,实行进一步市场化,这样才会形成一个有效运作的市场,并可以将财富投入生产。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我国以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相结合的方式来配置资源。 都以立法的方式对私营主的财产私有权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体系,以法治国。中国从封建王权社会以来到毛泽东统治时期,都是以人治为主,君王掌握臣民的生死大权,君主意志决定整个国家的命运。我国把依法治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这项基本国策也是崛起的土壤。 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开放环境为繁荣科学和文化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建立在新的生产技术和手段的产生,知识应用于创新,转化为新的生产力,进而转化为资本。 民主的政治。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国家的人民根植与思想深处的是为君主而活,为道义而活,为父母而活,五四运动之后,人们才明白了自己存在的真正价值,要求权利,要求民主。 中国崛起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环境决定我们无法通过殖民掠夺和海外扩张的方式来扩大海外市场和发展经济,但我们是必要把市场推向海外。我们拥有13亿人口,这既是机遇又是诅咒,充足的人口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我们生产的商品成本低但却导致我们不觉陷入生产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境中去。 正如《大国崛起》的最后一段话一样:“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走过六十年,回收五百年,一路巡看交相兴替的大国演变,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历史亮起来”。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doc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古时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随着祖国不断地发展壮大,中华民族也越来越自信,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道路上,有些人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是极其落后的,我们应该继续向西方看齐;有些人则披着复兴传统文化的外衣,过度夸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把许多糟粕的文化传统思想也保留了下来并继续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中有许多内容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而且我们还要分清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什么是指导这些传统文化的思想。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糟粕文化遗留下来的其中的一种思想。读书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手段,现在各行各业都能依靠书籍来传播技术经验,所以我们要认清行业之间绝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在这种封建思想的荼毒之下,人们为了所谓的“体面的工作”,却忘了自我要不断“修身”;人们依然粉饰着“面子

工程”,却忘了古人提倡的要“务实”。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那些糟粕的思想,早就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或剔除。然而我们有很多人却依然拿着这一部分糟粕的古语来教导后人,造成封建顽疾无法根除。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个人认为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并没有发展出能够让整个中华民族接受的新型的中华现代文化思想。我们的现代文化思想依然依托于西方,造成了现在我们在复兴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生了思想上的混乱。在思想混乱之中,传统如何服务于现代成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当然,这也是文化复兴之路上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古时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医学、文学、音乐、书法、绘画、戏曲、服饰等等领域中,中国本身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那些根植其中的传统文化思想才有对错之别。不过现在对中医的质疑声非常多,这里我想说,大多数中医是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这本身是符合西方所谓的科学的。即使是现在,西医也是在不断地试错之中,每过一段时间西医都会有很多旧理论被推翻。 上文提到了传统文化思想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两种概念。因为只有分清这一点,才能知道哪些是需要我们去讨论去留问题的,哪些是不用纠结这一问题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