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扫描答案)

哈尔滨市2020年初中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梦寐(mèi)雷霆(tíng)惬意(qiè) B.重荷(hé)匿名(nì)哺育(bǔ) C.撺掇(cuān)蓬蒿(hāo)克扣(kē) D.拆散(chāi)嗥鸣(gāo)观瞻(zhān)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叶孤舟刚毅不屈大砌大悟 B.怏怏不乐精血诚聚拖泥带水 C.齐心协力一反既往更胜一畴 D.恪尽职守转弯抹脚勇往直前 3.(3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将“改正并找出”改为“找出并改正”。 B.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C.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将“提高”改为“加强”。 D.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大约”或“左右”。 4.(3分)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羽——单刀赴会(《三国演义》) B.孙悟空——大闹五庄观(《西游记》) C.武松——倒拔垂杨柳(《水浒传》)

D.鲁滨逊——烧制陶器(《鲁滨逊漂流记》) 5.(3分)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学雷锋小组”定于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去孤儿院慰问。组长王丽让张红把这件事转达给小组其他同学,并让她尽可能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此次活动。用五晚上,张红打电话通知了小组其他成员。 A.张红对周亮说:“你不是一直想入团吗,我现在就给你个机会。本周日上午十点去孤儿院慰问,希望你参加并好好表现。” B.张红对李爽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这既是一次公益活动,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参加吧!” C.张红对王明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要去孤儿院慰问小朋友。我看休平时愣头愣脑,笨手笨脚,要不你就别参加了!” D.张红对赵鹏说:“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 6.(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 B.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唤醒黎明的沉默 C.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叱咤时代的风云 D.唤醒黎明的沉默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 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1)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3)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4),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样《过零丁洋》) (5)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 (6)《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二、阅读(45分)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

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 1.(2018中考·江苏省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5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2分) 答: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2018中考·江苏省泰州)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第(1) (2)题。(6分)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an):竹席。②蛩(qiong):蟋蟀。③江亭:江边的亭子。④君:指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上阕通过和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2分) (2)赏析划线句。(4分) 答: 3.(2018中考·江苏省无锡)阅读与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 4.(2018中考·江苏省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6分)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注】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8中考·江苏省扬州)阅读诗歌,完成第10题。(5分)

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4年xxxx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徜徉(cháng)纤维(xiān)称心(chèng)苍穹(qióng) B.斟酌(zhēn)归宿(sù)迁徙(xǐ)婆娑(suō) C.粗糙(cāo)校对(xiào)卓越(zhuó)枢纽(shū) D.虐待(nǖè)狼藉(jí)玷污(zhān)教诲(huì)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 C.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初春,丁香花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依然挺立,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妖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A.“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她的芳香令人流连忘返啊! B.她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团团,一簇簇,如海如霞。 C.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D.她外表柔媚,内心婉约,虽无牡丹之富贵,亦有别样之情怀,深得哈尔滨人的喜爱。 4.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C.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水和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 D.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 5.下面句子朗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朗读第二句时,应在“涯”与“若”之间有短暂的停顿,以显示诗句的韵律美。)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第一句用升调,朗读第二句用降调,从而读出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C.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句中的“默默地”要重读,以突出我对蔡老师的依恋难舍之情。) D.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哈尔滨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题(I)卷

哈尔滨市2020版中考语文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民歌不仅来自屋檐下,更来自天地间。创办《中国民歌大会》,传承民歌经典,我们义不容辞。 B.冬奥会闭幕式上,融合了声光电技术的“中国八分钟”,流光溢彩,炫酷灵动,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C.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各国友人纷至沓来,畅叙“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的美好情谊。 D.北部湾经济区中考即将来临,同学们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之中。 2 .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________的词为最上品,有________的词自然有很高的________,自然会出现千古名句。五代北宋词的艺术成就之所以________,原因就在于此。 A.境界意境格调无与伦比B.意境境界标准无与伦比C.境界境界格调空前绝后D.意境意境格调空前绝后 二、字词书写 3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暗暗地在那里nì xiào(____________)。 (2)她qiáo cuì(_________)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3)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__________),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4)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yóu rán ér shēng(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怀疑与学问》选段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A)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经典及解析 (8)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古诗鉴赏 (1)仿照(甲)处对“卧”字的赏析,给(乙)“卧”字也作一个批注。 (2)诗歌常常采用违背常理的急转手法,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请从两首诗中分别找出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卧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胸襟。“卧”与“急”相照应,面对如此大的天风雨,凡事都避之不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现出诗人不紧不慢,从容应对,这是何等的开阔心胸,这是何等的自由放旷的气度。 (2)【甲】“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情。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不感到悲哀,因为他有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乙】按常理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朱楼四面钩疏箔”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理,情节急转。 【解析】【分析】(1)“卧看”是动作描写,表现出诗人风雨欲来时的镇定、安详的神态。面对如此大的风雨,凡事都避之不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据此作答即可。 (2)甲诗首联“僵卧孤村不自哀”,通过“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凄凉的境遇,“不自哀”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豪放,与前边的内容形成对比,情绪急转。乙诗“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的意思是“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常人面对风雨都会闭窗,诗人却拉开帘子,悠闲地欣赏风雨,这种行为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卧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胸襟。“卧”与“急”相照应,面对如此大的天风雨,凡事都避之不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现出诗人不紧不慢,从容应对,这是何等的开阔心胸,这是何等的自由放旷的气度; ⑵【甲】“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情。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不感到悲哀,因为他有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乙】按常理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朱楼四面钩疏箔”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理,情节急转。

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迸溅(bènɡ) 勾当(ɡōu) 颔首低眉(hàn) B.镂空(lòu) 蛮横(hènɡ) 长吁短叹(xū) C.狩猎(shǒu) 荒谬(miù) 繁弦急管(xián) D.陨落(yǔn) 阴霾(lí) 寻章摘句(zhāi)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玷污诡秘辨伪去妄 B.嬉戏嗔视待才放旷 C.幅射旁骛险象迭生 D.沉湎屏障再劫难逃 3.(3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C.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D.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3分)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车迟国斗法(《西游记》) B.张飞——刮骨疗毒(《三国演义》) C.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红楼梦》) D.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 5.(3分)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B.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呆着!” C.公交车司机对—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 D.食堂经管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 6.(3分)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事物“量变”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没有“质变”。。这之间,最重要就是积累。 A.要想得到一鸣惊人的光荣,必须经过山重水复的洗礼;要想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必须经过崎岖狭窄的跋涉;要想获取柳暗花明的人生,必须经过默默无闻的历练 B.要想得到一鸣惊人的光荣,必须经过崎岖狭窄的跋涉;要想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必须经过默默无闻的历练;要想获取柳暗花明的人生,必须经过山重水复的洗礼 C.要想得到一鸣惊人的光荣,必须经过默默无闻的历练;要想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必须经过崎岖狭窄的跋涉;要想获取柳暗花明的人生,必须经过山重水复的洗礼 D.要想得到一鸣惊人的光荣,必须经过默默无闻的历练;要想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必须经过山重水复的洗礼;要想获取柳暗花明的人生,必须经过崎岖狭窄的跋涉 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1)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2018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

2018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 1.(山东临沂20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①。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缲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②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 有人评价《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答案】示例:上阕,作者长途跋涉,日高人困,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乡村中了。这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廖廖几句,由声入耳,有声有色,有景有人,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2.(山东枣庄201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1)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人名)的组诗《____》。 (2)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3)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 曹操观沧海 (2)上阙“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下阙“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3)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意思对即可) 3.(山东潍坊201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5分)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2分)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1)“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2分,字义、效果各1分。任选一字作答,若全答,按“逐”字判分) (2)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1分)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2分) 4.(山东泰安20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A. 衡阳雁去 B. 四面边声 C. 长烟落日 D. 孤城紧闭 (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 “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 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 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沁园春·雪(节选)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惜”字统领下文,请说说“惜”包含哪些意味。 (2)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的准确性。 【答案】(1)“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2)“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是“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解析】【分析】(1)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又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惜”字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2)“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这两个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前面的这些是为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做铺垫,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故答案为:⑴“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⑵ “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是“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读懂诗歌,注意

201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 语文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答案】B 【解析】A.“嫩”应读作“nèn”。B.全正确。C.“伎”应读作“jì”。D.“当”是多音字,可读作“dāng,dàng”,此处应读作“dāng”。故选:B。 2.【答案】C 【解析】A.“举事无双”应写作“举世无双”,同音字误用。B.“摇蓝”应写作“摇篮”,同音字误用。C.全正确。D.“无动于哀”应写作“无动于衷”,形似字误用。故选:C。 3.【答案】B 【解析】A: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与“小事”在意思上重复。B: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与句意相符,词语使用正确。C:拖泥带水:形容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状貌。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与句意不符,词语使用不正确。D: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与句意不符,词语使用不正确。故选:B。 4.【答案】A 【解析】根据积累得知A中桃园三结义人物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不是赵云。故选A。 5.【答案】D 【解析】A.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均可;B.搭配不当,“提高”和“习惯”不能搭配,将“提高”改为“养成”即可;C.前后不一致,“能否”包含两个方面,“考上”仅包括一个方面; D.没有语病。故选:D。 6.【答案】D 【解析】A.“必须”一词带有强制性,不利于被人接受。B.“警察还在岗”理由没说服力,有侥幸心理。 C.“你不要命了吗?”用在这里不得体。 D.劝阻最得体。故选D。 二、阅读 7.【答案】(1)白云千载空悠悠 (2)山随平野尽 (3)洪波涌起 (4)温故而知新 (5)把酒问青天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哈尔滨市2015年初中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梦寐(mèi)雷霆(tíng)惬意(qiè) B.重荷(hé)匿名(nì)哺育(bǔ) C.撺掇(cuān)蓬蒿(hāo)克扣(kē) D.拆散(chāi)嗥鸣(gāo)观瞻(zhān)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叶孤舟刚毅不屈大砌大悟 B.怏怏不乐精血诚聚拖泥带水 C.齐心协力一反既往更胜一畴 D.恪尽职守转弯抹脚勇往直前 3.(3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将“改正并找出”改为“找出并改正”。 B.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C.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将“提高”改为“加强”。 D.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大约”或“左右”。 4.(3分)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单刀赴会(《三国演义》) B.孙悟空——大闹五庄观(《西游记》) C.武松——倒拔垂杨柳(《水浒传》) D.鲁滨逊——烧制陶器(《鲁滨逊漂流记》) 5.(3分)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学雷锋小组”定于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去孤儿院慰问。组长王丽让张红把这件事转达给小组其他同学,并让她尽可能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此次活动。用五晚上,张红打电话通知了小组其他成员。 A.张红对周亮说:“你不是一直想入团吗,我现在就给你个机会。本周日上午十点去孤儿院慰问,希望你参加并好好表现。” B.张红对李爽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这既是一次公益活动,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参加吧!” C.张红对王明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要去孤儿院慰问小朋友。我看休平时愣头愣脑,笨手笨脚,要不你就别参加了!” D.张红对赵鹏说:“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6.(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 B.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唤醒黎明的沉默 C.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叱咤时代的风云 D.唤醒黎明的沉默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 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1)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3)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4),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样《过零丁洋》)

(完整版)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最新整理)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 (7)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7)文章来自: 1、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 (c)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 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 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的高尚情操。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

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 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 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 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经典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 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 C. 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D. 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刘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B. 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C. 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D. 甲诗和乙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均较为显性,伤感至豁达、欢乐转忧伤,读者能感同身受。 (4)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甲诗和乙文作者有过被贬谪经历后,都在作品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答案】(1)D (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D (4)甲诗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含蓄表达思念故友,感慨岁月的情感;乙文借幽深凄清之景委婉抒发被贬谪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解析】【分析】(1)A. 甲诗作者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B. 甲诗为酬答诗。C. 甲诗不是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故选D。(2)本题注意关键词: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2017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庇.护(bì)祷.告(dǎo)招徕.(lái) B.挑衅.(pàn)匀称.(chèn)嘹.亮(liáo) C.蓦.然(mó)嗤.笑(cī)田圃.(pǔ) D.倒坍.(tān)栖.息(qī)酷肖.(xiāo) 【答案】A 【解析】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因地制宜隐性埋名花枝招展 B.风尘苦旋义愤填膺张皇失措 C.肃然起敬油光可鉴涕泗横流 D.吹毛求疵怡然自得相安无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隐姓埋名,B风尘苦旅,D相安无事。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3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将“努力”与“随时”调换位置。 B.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删掉“具体”。 C.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传统”改为“作用”。 D.经过共同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删掉“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改正”和“缺点”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3分)名著中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 B.李逵——拳打镇关西(《水浒传》) C.曹操——败走华容道(《三国演义》) D.格列佛——游历慧骃国(《格列佛游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应为“鲁提辖”。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5.(3分)根据语境下,语言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临近中考,小枫同学有些烦躁紧张,想在课余时间去打篮球放松一下。他把想法告诉了好友小川,小川担心他打篮球时意外受伤会影响中考,小川对小枫说: A.你笨手笨脚的,就不要打篮球了,免得被别人笑话,不如去网吧打游戏,那还不会受伤。 B.我才发现你这么蠢,这时候还打篮球,万一把腿摔折了,不能参加中考,这辈子就完了。 C.现在到了冲刺阶段,你上课时间就不要去打篮球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吧。 D.运动确实可以减压,不过万一受伤影响中考可就不值了,你这段时间就不要打篮球了。 【答案】D 【解析】 6.(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像_______的战士,_______的渔夫,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这儿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坚守阵地远离世俗 B.坚守阵地远离世俗搏击风浪 C.坚守阵地搏击风浪远离世俗 D.搏击风浪远离世俗坚守阵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后面的对象“战士”“渔夫”“隐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3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 ______________,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3)朝晖夕阴,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诗以问句开篇,形象表现了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无比激动和惊叹仰慕之情。B.“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更表现了泰山主宰自然的伟大力量。 C.全诗无一“望”字,却紧紧围绕“望”字着笔,可见诗人精妙的艺术构思。 D.本诗通篇写实,借景抒情,表现了泰山高峻磅礴、雄视一切的风姿和气势。 2.“会当”的意思是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D 2.“会当”意为“终当”(终要)。尾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 【解析】 1.D项“通篇写实”错误。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有实写眼前所见状景,虚实登顶将览盛景。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的能力。理解诗人的情感,可结合诗歌的内容、诗人的人生处境、诗人的人生追求等来理解诗人的情感即可。要注意结合诗句来理解诗人的情感,不能局限于诗句的表层意思,一定要深入的去理解,所以,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为“一定会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览天下美景”,结合杜甫的人生追求,他抒发出此言主要是想抒发“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 (唐)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①张十一功曹:张署,韩愈好友,与韩愈一同在监察御史任上被贬。②筼筜(yún

2013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二、阅读(45分)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8~10题(8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3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n) 首低眉(hà(A.迸溅(bènɡ) 勾当ɡōu) 颔...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B.镂空(lòu) 蛮横(hènɡ) 长吁短叹(xū)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C.狩猎(shǒu) 荒谬(miù) 繁弦急管(xián) ...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D.陨落(yǔn) 阴霾(lí) 寻章摘句(zhāi)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忱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A.玷污诡秘辨伪去妄 B.嬉戏嗔视待才放旷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C.幅射旁骛险象迭生 D.沉湎屏障再劫难逃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3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薄: (2)求: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B.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2)微斯人,吾谁与归?D.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0.(2分)“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4.(3分)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二)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回答11~14题(12分) A.孙悟空——车迟国斗法(《西游记》) B.张飞——刮骨疗毒(《三国演义》)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C.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红楼梦》) D.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①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5.(3分)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A.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作。” 不上人口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B.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呆着!”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C.公交车司机对—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D.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快把馒头给捡回来!”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6.(3分)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事物“量变”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没有“质变”。。就可以为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哈尔滨市202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栈.桥(jiàn)狩.猎(shòu)毛骨悚.然(sǒnɡ) B. 抽噎.(yē)诅.咒(zhǔ)迥.乎不同(jiǒnɡ) C. 不逊.(xùn)行.辈(hánɡ)千山万壑.(hè) D. 凫.水(fú)涟漪.(yī)风雪载.途(zǎi)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驻足狡黠芒刺再背 B.幅射噩耗藏污纳垢 C.能耐制裁变幼多姿 D.博学嘹亮五彩斑斓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 ....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 ....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我,一个芸芸 ..,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众生

心。 D.面对公安机关的审问,这个犯罪分子刚毅不屈 ....,拒不承认自己人室抢劫的罪行。4.(3分)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七擒孟获 (《三国演义》) B.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水浒传》) C.格列佛——游历飞岛国(《格列佛游记》) D.猪八戒——大战二郎神(《西游记》) 5.(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 B.积累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积累的飞跃。 C.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能力战胜困难而且有勇气面对困难。D.翻开诗人卷著,我们处处听得雨景,看得雨声,品得雨味。 6.(3分)下面情境下,女儿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妈妈对经常与笔友通信的女儿说:“你不要再与笔友通信了,妈妈怕你被坏人欺骗,也怕你分散精力,耽误学习。” A.通信自由是我的权利,您不让我与笔友通信是违法的。 B.我求您别唠叨了,我以后不与笔友通信就是了。 C.谢谢妈妈,您的提醒我会注意,但我与笔友通信除了交流思想,更重要的是为了练笔,请您理解并允许我这么做吧。 D.好吧,我可以不与他们通信,但我给他们发短信或打电话总可以吧。 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1) ,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结庐在人境,。(陶渊明《饮酒(其五)》) (3)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5)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6)《使至塞上》中诗人王维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