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奥数 平均数问题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小学奥数 平均数问题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小学奥数  平均数问题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小学奥数  平均数问题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1. 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知识点说明:

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个可以和行程问题里面的平均速度要区分并联系)

模块一,简单的平均数问题 【例 1】 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

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

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即为:457846+++÷=()(厘米).

【答案】6

【巩固】 小叶子这学期前5次作业的得分分别是95,87,92,100,96.求小叶子这5次作业的平均成

绩?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因为本题的“平均成绩=总成绩÷次数”所以先求总成绩,再求平均成绩.即:

958792100965++++÷()4705=÷94=(分)

. 例题精讲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平均数问题

【答案】94

【巩固】中关村三小有15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他们每分钟跳绳的个数分别为93、94、85、92、86、88、

94、91、88、89、92、86、93、90、89,求每个人平均每分钟跳绳多少个?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解析】从他们每人跳绳的个数可以看出,每人跳绳的个数很接近,所以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数90做为基准数,再找出每个加数与这个基准数的差.大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加数,如93=90+3,3作为加数;

小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减数,如87=90-3,3作为减数.把这些差累计起来,用和数的项数乘以基准数,加上累计差,再除以和数的个数就可以算出结果。

①跳绳总个数。

93+94+85+92+86+88+94+91+88+89+92+86+93+90+89

=90×15+(3+4+2+4+1+2+3)-(5+4+2+2+1+4+1)

=1350+19-19

=1350(个)

②每人平均每分钟跳多少个?

1350÷15=90(个)

【答案】90

【例2】如图5是小华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的统计图。小华五次测验的平均分是分。

图5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1试

【解析】(90+95+85+90+100)÷5=92分

【答案】92

【例3】某学生算六个数的平均数,最后一步应除以6,但是他将“÷”错写成“×”,于是得错误分析l800,那么,正确分析是__________。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一试

【解析】由题意,6个数的和为:1800÷6=300,所以平均数应为:300÷6=50

【答案】50

【例4】已知8个数的平均数是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后这8个数的平均数变为7,那么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___________。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初赛,5题

【解析】原来8个数的和是8×8=64,后来变成了7×8=56,小了8,所以原数是8+8=16

【答案】16

【例5】小强的哥哥骑自行车旅游,第一天行32千米,第二天行41千米,第三天行44千米,第四天行的路程比前三天的平均路程还多9千米,第四天行多少千米?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哥哥前三天行的路程平均数是:324144339

++÷=

()(千米),而第四天比这平均数还多9千米,所以第四天行了42951

+=(千米).

【答案】51

【巩固】一个粮仓,第一天运进大米83吨,第二天运进大米74吨,第三天运进大米71吨,第四天运进大米64吨,第五天运进的大米比四天中平均每天运的还多32吨,第五天运进大米多少吨?【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前四天运的大米的平均数是:(83747164)473

+=

+++÷=(吨),第五天运进的大米是:7332105(吨).

【答案】105

【例6】小晴本周读完了一本故事书.第一天她读了13页,接下来的三天平均每天读了17页,最后三天读了41页.她平均每天读故事书多少页?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要求小晴平均每天读故事书多少页,就要知道这本书的总页数和读完这本书的总天数.故事书的总页数为:1317341105

++=(天).根据总数量÷总天数=平均数,+?+=(页),总天数为1337

可得:131734113315

()()(页),所以,小晴每天读故事书15页.

+?+÷++=

【答案】15

【例7】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由五个数的平均数是9,可知这五个数的总和是:9545

?=,其中一个数改为1后,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则现有五个数的总和是:8540

-=,可见这个被改

?=,被改的这个数减少了45405

动的数原来是:156

+=.

【答案】6

【例8】果品店把3千克水果糖,9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水果糖每千克7元,奶糖每千克11元,那么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要求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的价格,必须知道混合后的总价钱和与总价钱相对应的总质量.什锦糖的总价是:37911120

+=(千克),什锦糖的单价是:?+?=(元),什锦糖的总质量是:3912

÷=(元).

1201210

【答案】10

【巩固】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要求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的价钱,必须知道混合后的总钱数和与总钱数相对应的总千克数。

①什锦糖的总价:4.40×2+4.20×3+7.20×5=57.4(元)

②什锦糖的总千克数:2+3+5=10(千克)

③什锦糖的单价:57.4÷10=5.74(元)

【答案】5.74

【例9】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先求这辆摩托车行驶的总路程:602703330

?+?=(千米),再求行驶的总时间:235

÷=(千米).+=(小时),最后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列式如下:330566

【答案】66

【巩固】小新算了一下今年自己的零花钱,他前三个月平均每个月的零花钱是88元,四、五月份两个月的零花钱平均是83元,那么小新前五个月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元?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要求前五个月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元,则必须知道五个月总共的零花钱是多少元.即有:(883832)5430586

?+?÷=÷=(元).

【答案】86

【例10】小华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和音乐三科成绩平均分是96分,英语成绩公布后,四科平均分下降了2分,小华英语成绩是多少分?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方法一:已知三科成绩平均分是96分,可以求出三科成绩总分数,英语成绩公布后,四科平均成绩是:96294

-=(分),就可以求出四科的总分数,用四科的总分数减去三科的总分数就是英语的分数.

⑴语文、数学和音乐三科总分数:963288

?=(分)

⑵四科总分数:9624376

()(分)

-?=

⑶英语的分数:37628888

-=(分)

综合列式:962496388

()(分)

-?-?=

方法二:根据平均分自身特点,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英语成绩公布后,平均分下降了2分,即四科平均的成绩是96294

-=(分),根据题意,可以知道英语成绩低于94分,而英语成绩必须加上其他三科补给的分数,才能达到94分.由于三科平均成绩下降了2分,这

样三科共低了236

?=(分),这6分补给英语成绩,才达到94分,这样就可以求出英语的考试分数.

⑴四科平均分是:96294

-=(分)

⑵原三科共下降了:236

?=(分)

⑶英语成绩是:94688

-=(分)

综合列式:9622388

()(分)

--?=

【答案】88

【巩固】在一次动物运动会的60米短跑项目结束后,小鸡发现:小熊、小狗和小兔三人的平均用时为4

分钟,而小熊、小狗、小兔和小鸭四人的平均用时为5分钟。请问,小鸭在这项比赛中用时________

分钟。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希望杯,六年级,二试

【解析】因为小熊、小狗和小兔的平均用时为4分钟,所以总用时为4×3=12(分钟);因为小熊、小狗、小兔和小鸭的平均用时为5分钟,所以总用时为5×4=20(分钟);所以,小鸭的用时为20-12=8(分钟)。

【答案】8

【例11】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包括小明在内的6名同学的平均分为70分,其中小明得了96分,则小明以外的另5位同学的平均分为分。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一试

【解析】6名同学的总分为70×6=420,除去小明的得分后另5名同学的总分为420-96=324。所以5名同学的平均分为324÷5=64.8。

【答案】172

【例12】篮球队中四名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82厘米,另一名队员的身高比这五队员的平均身高矮8厘米,这名队员的身高是多少?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这名队员比平均身高矮的8厘米,是由另四名队员给“补上”的,所以平均身高为182841 80

-÷= (厘米),这名队员身高1808172

-=(厘米).

-=(厘米).或(182×4-8)÷4=180,1808172

【答案】172

【巩固】小林高136厘米,小强高132厘米,小刚比他们三人的平均身高要高2厘米.问小刚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从“小刚比他们三人的平均身高要高2厘米”可知这2厘米补给了小林和小强,这样我们可以求出三人的平均身高,即(小林的身高+小强的身高2+)2÷,进而求出小刚的身高.

()(厘米)

1361322221352137

++÷+=+=

【答案】137

【例 13】 观音菩萨分别奖励唐僧师徒四人一些人参果,唐僧师徒四人平均拥有20个人参果,唐僧和孙悟

空平均拥有24个,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平均拥有16个,你知道孙悟空有多少个人参果吗?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唐僧拥有的人参果数量为:20416332?-?=(个),

孙悟空的人参果数量为:2423216?-=(个)

【答案】16

【例 14】 李明和张亮轮流打一份稿件,李明每天打15页,张亮每天打10页,他们一连打了25天,平均

每天打12页,问李明、张亮各打了多少天?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由题意可知他们一共打了2512300?=(页).假设25天都是李明打的,那么打的页数是:

1525375

?=(页),比实际打的多37530075-=(页),而李明每天比张亮多打:15105-=(页),所以张亮打的天数是:75515÷=(天),李明打的天数是:251510-=(天)

【答案】10

【例 15】 (101中学选拔考试题)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十三个自然数,让同学们计算它们的平均数,要求

保留两位小数,王林算得答案是12.43,老师说最后一个数字错了,那么正确的答案是多少?

(A ) 12.42 (B ) 12.44 (C ) 12.46 (D ) 12.47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2星 【题型】选择

【解析】 (法1)十三个自然数的和一定是自然数.用和除以13后保留二位小数得到A ,B ,C ,D 四

个答案中必有一个正确.我们可以考虑这个平均数的取值范围为12.4012.49x ≤≤,所以,这十三个自然数的和的取值范围是12.4013161.212.4913162.37S ?=≤≤?=,由此可得,162S =.再反过来求平均数,得到1621312.46÷≈.

(法2)对于选择题,是要在给出的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所以可以从已知的选项入手.对于给出的4个选项,我们只需要将每一个数都乘以13,看所得到的积哪一个更接近整数:12.4213161.46?=;12.4413161.72?=;12.4613161.98?=;12.4713162.11?=.很明显161.98更接近整数,则正确答案是C .

【答案】C

【例16】从5开始的一串连续自然数5,6,7,8,……,17,拿走其中一个数,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

10.75,那么拿走的数是.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原来有13个数,总和是()

517132143

+?÷=,拿走一个数还有12个数,总和为10.7512129

?=,那么拿走的数是14312914

-=.

【答案】14

【巩固】六个自然数的平均数是7,其中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8,第4个数是11,求后三个数的平均数?【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要求后三个数的平均数,则必须有“这三个数的总和”,“这三个数的总和”就是本题目求解的关键.后两个数的总和是:768410

+=,则本题目的答案

?-?=,则后三个数的总和是:101121

为:2137

÷=.

【答案】7

【例17】人大附小有100名学生参加学而思杯数学竞赛,平均分是63分,其中参赛男同学平均分为60分,女同学平均分为70分,那么人大附小参赛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人?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参赛女同学人数为:[100×(63-60)]÷(70-60)=30(人)

所以参赛男同学比女同学多:100―30―30=40(人)

【答案】40

【巩固】在一次数学竞赛中,甲队的平均分为75分,乙队的平均分为73分,两队全体同学的平均分为

73.5分,又知乙队比v 甲队多6人,那么乙队有多少人?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如果乙队去掉6个人,两队的平均分为(75+73)÷2=74

乙队多出的6个人,分数比平均分少(73.5-73)×6=3(分)

说明甲队有3÷(74-73.5)÷2=3(人)乙队有3+6=9(人)

【答案】9

【巩固】甲班51人,乙班49人,某次考试两个班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1分,乙班的平均成绩要比甲班平均成绩高7分,那么乙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甲班学生如果都在乙班学习,平均每人增加7分,共增加7×51=357(分)

总分增加为81×(51+49)+357=8457

所以乙班的平均分是8457÷(51+49)=84.57

【答案】84.57

【例18】小永的三门功课的成绩,如果不算语文,平均分是98分;如果不算数学,平均分是93;如果不算英语,平均分是91。小永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分。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一试

【解析】98+93+91=282,平均成绩为282÷3=94

【答案】94

【例19】已知八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44,求这八个连续奇数。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已知偶数个奇数的和是144.连续数的个数为偶数时,它的特点是首项与末项之和等于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与倒数第三项之和……即每两个数分为一组,八个数分成4组,每一组两个数的和是144÷4=36.这样可以确定出中间的两个数,再依次求出其他各数。

①每组数之和:144÷4=36

②中间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36+2)÷2=19

③中间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19-2=17

这八个连续奇数为11、13、15、17、19、21、23和25。

【答案】11、13、15、17、19、21、23、25

【例20】六年级某班学生中有

1

16

的学生年龄为13岁,有

3

4

的学生年龄为12岁,其余学生年龄为11岁,

这个班学生的平均年龄是________岁.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关键是学生人数的处理,不能处理就用字母代,先将式子列出来.

(法1)因为是填空题,所以可以直接设这个班有16人,计算比较快.所以题目变成了:

有1个学生年龄为13岁,有12个学生年龄为12岁,还有3个学生年龄为11岁,求他们的平均

年龄.平均年龄为:13112121131611.875?+?+?÷=()(岁);

(法2)设而不求,如果是需要写过程的大题目,则可以设这个班的人数为a 人,则平均年龄为:1313131211116416411.875a a a a

????+??+--?? ???=(岁). 【答案】11.875

【例 21】 幼儿园的老师把一些画片分别给A 、B 、C 三个班,每人都分到6张,如果只分给B 班,每人

能得15张,如果只分给C 班,每人能得14张,如果只分给A 班,每人能得 张.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2008年,第六届,创新杯,六年级

【解析】 设三个班的总人数为x 人,A 班、B 班、C 班的人数分别为a ,b ,c ,则61514x b c ==,从而

62155b x x ==,63147c x x ==,所以2365735

a x x x x =--=,因此将这些画片分给A 班,每人能得663535x x ÷

=(张). 【答案】35

【例 22】 琪琪画了一幅画,请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评分。爷爷的平均分是94分,奶奶和爸爸评分的

平均分是90分,爸爸和妈妈评分的平均分是92分,那么爷爷和妈妈评分的平均分是 分?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小希望杯4年级1试

【解析】 爷爷和奶奶的分数和为188分,奶奶和爸爸的分数和为180分,爸爸和妈妈的分数和为184岁,

所以爷爷和妈妈的分数和为188+184-480=192岁,平均分为192÷2=96分.

【答案】96分

【例 23】 柯南家2008年一年用电10200千瓦时,上半年的月平均用电比下半年的月平均用电少100千瓦

时。柯南家下半年月平均用电为_______千瓦时。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走美杯,四年级,初赛

【解析】 柯南家上半年的总用电比下半年少600千瓦时,那么下半年用电(10200600)25400+÷=千瓦时,

下半年月平均用电为54006900÷=千瓦时。

【答案】900

【例 24】 五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0,中位数是91(居中的成绩),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成绩)是

94,。则最低两次测验的成绩之和是____。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走美杯,3年级,决赛

【解析】 居中的为91,众数为94,则有最低的两次测验之和为590949491171?---=.

【答案】171

模块二,复杂的平均数问题

【例 25】 某校男老师的平均年龄是27岁,女老师的平均年龄是32岁,全体老师的平均年龄是30岁。如

果男老师比女老师少13名,那么该校共有_________名老师。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迎春杯,中年级,初赛

【解析】 65,

女老师与男老师的人数之比为,()()30-27:32-303:2 =,全校共有老师32136532

+?=-(名)。 【答案】65名

【例 26】 蔡琛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 89分。政治、数学两科

的平均分是91.5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4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6分,而

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蔡琛这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应是多少分?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解析】 解题关键是根据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是84分求出两科的总分,又知道两科的分数差是10分,

用和差问题的解法求出语文、英语各得多少分后,就可以求出其他各科成绩。

①英语:(84×2+10)÷2=89(分)

②语文: 89-10=79(分)

③政治:86×2-89=83(分)

④数学: 91.5×2-83=100(分)

⑤生物: 89×5-(89+79+83+100)=94(分)

【答案】①英语: 89分

②语文: 79分

③政治: 83分

④数学: 100分

⑤生物: 94分

【例 27】 18个数(可以有相同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前10个数的平均数是28.5,后10个数

的平均数是31.2。18个数的平均数为30。第5个数是 。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走美杯,4年级,决赛

【解析】 由题意知,前8个数+中间2个数285=;后8个数+中间2个数312=;前8个数+中间2个数+

后8个数540=,可推出前8个数和228=;中间2个数和57=;后8个数255=,观察得到前8个数的平均数2288==中间2个数的平均数572

=,这意味着这10个数均相等,否则不能满足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所以第5个数572=

28.5=. 【答案】28.5

【例 28】 某校入学考试,报考的学生中有13

被录取,被录取者的平均分比录取分数线高6分,没被录取的学生的平均分比录取分数线低24分,所有考生的平均成绩是60分,那么录取分数线是 分。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小希望杯4年级1试

【解析】 有13 被录取,报考总人数有3份,则被录取的人数占1份,没被录取的有3-1=2份

60×3=180(分)

24×2=48(分)

(180+48-6)÷3=74(分)

答:录取分数线是74分。

【答案】74

【例 29】 一次数学竞赛满分是100分,某班前六名同学的平均得分是95.5分,排名第六的同学的得分是

89分,每人得分是互不相同的整数,那么排名第三的同学至少得 分。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华杯赛,五年级,决赛

【解析】 要想排名第三的同学得分尽量低,则其它几人的得分就要尽量的高,故第一名应为100分,第二

名应为99分,因此第三、四、五名的总分为:95.5×6-100-99-89=285(分);故第三、四、五名的平均分为 285÷3=95(分),因此第三名至少要得96分。

【答案】96分

【例 30】 某班一次数学考试,所有成绩得优的同学的平均分是95分,没有得优的同学的平均分是80分,

已知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不少于90分,问得优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比例至少是多少?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华杯赛,六年级,决赛

【解析】为使全班同学的平均分达到90分,需将2名得优的同学和1名没得优的同学匹配为一组,即得优的同学至少应为没得优同学的2倍,才能确保全班同学的平均分不低于90分,所以得优同学

占全班同学的比例至少是2

3

【答案】2

3

【例31】某篮球运动员参加了l0场比赛,他在第6、7、8;9场比赛中分别得到了23、14、11和20分,他在前9场比赛的平均分比前5场比赛的平均分要高。如果他l0场比赛的平均分超过l8分,

那么他在第l0场比赛至少得分。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迎春杯,四年级,初赛

【解析】前9场比赛的平均分比前5场比赛的平均分要高,所以6、7、8、9场的平均分比前5场的平均分要高.因为是6、7、8、9场将平均分拉上去了,6、7、8、9场的平均分为(23+14+11+20)÷4=17分,前5场的比赛平均分数小于17,总分小于17×5=85,至多84分,所以前9场的总分最多84+68=152分,为了让总分大于18×10=180,即至少181分,那么第10场至少181-152=29分. 【答案】29

【例32】暑假中,小明读一本长篇小说.如果第一天读40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5页,结果最后一天读35页可读完;如果第一天读50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5页,结果最后一天读45页

可读完.试问这本小说共多少页?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四中,分班考试

【解析】如果第一天读40页,那么在最后一天之前每天读书的页数依次为:40,45,50,55,…,而最后一天读35页;

如果第一天读50页,那么在最后一天之前每天读书的页数依次为:50,55,60,…,而最后一天读45页;

可见第一种读法从第三天开始与第二种读法从第一天开始每天的读书页数是相同的,也就是有连续的若干天,两种读法每天读书的页数相同.

由于两种读法读书的总页数相同,所以,除去相同的部分,两种读法在不同的部分所读的页数也

++=页(第一天、第二天与最后一天),所以第相同.而第一种读法不同的部分有:404535120

二种读法不同的部分也有120页.除去最后一天的45页,之前还读了1204575

-=页,由于第二种读法在最后一天之前每天读书的页数都大于50页,所以这75页只能在一天读完,即第二种读法倒数第二天读了75页,那么第二种读法每天所读的页数分别为50、55、60、65、70、75、45,所以,这本小说的页数为:50556065707545420

++++++=(页).

【答案】420

【例33】小龙5次测验每次都得84分,小海前4次测验分别比小龙多出1分、2分、3分、4分,那么小海第五次测验至少应得_____分,才能确保5次测验平均成绩高于小龙至少3分。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1试

【解析】总成绩高3×5=15,第五次需要高15-1-2-3-4=5分,第五次考84+5=89

【答案】89分

【例34】A、B、C、D、E五人在一次满分100分的考试中,得分互不相同,并且都是大于91的整数.如果A、B、C的平均分为95分,B、C、D的平均分为94分,A是第一名,E是第三

名得96分,那么D的得分是多少分?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A、B、C三人总分为:953285

?=(分).所以A比

?=(分).B、C、D三人总分为:943282

-=(分).又因为A是第一名,E是第三名得96分,故而A为98分、D为95 D多了2852823

分,或者A为100分、D为97分.当A得98分、D得95分、E得96分时,B与C得分之和

为:28598187

-=(分).B与C之中必有一人得第二名97分,那么另一个就得了1879790

-= (分),与题中条件“每人得分都大于91”不符.当A得100分时,D是第二名97分,E是第三名

96分,B与C共得285100185

-=分,只能是92分、93分,都符合题意.因此D得了97分.【答案】97分

【例35】第七届春蕾杯数学竞赛原定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现在将一等奖中最后4人调整为二等奖,这样得二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1分,得一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3分.那么原

来一等奖平均得分比二等奖平均分多多少分?

【考点】平均数问题【难度】4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春蕾杯,、决赛

【解析】本题中所涉及的都是分数之间的差值,无法求出具体的平均分数,因此我们需要找一个分数作为基准数.由于一等奖中的后4名同学联系着一等奖与二等奖两部分,我们不妨就取这四名同学的

平均分作为基准数. 取一等奖中最后4名同学的平均分作为基准数.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一有前六人平均分=前十人平均分3+.这说明在计算前十人的平均分时,前六人共多出6318?=(分),用来弥补后四人的分数.因而四人的平均分比前十名的平均分少184 4.5÷=(分).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二,当一等奖的后四人调整为二等奖后,二等奖者平均每人提高1分,这四人提供1204?+() 24=(分),平均每人供给2446÷=(分). 这就说明,原来一等奖后四人的平均分比原来二等奖的平均分多6分. 综上可知,原来一等奖的平均分比二等奖的平均分多4.5610.5+=(分).

【答案】10.5

【例 36】 将和为45的9个数分成A 、B 两组,如果将A 组中的数4移到B 组中,则A 、B 两组数的平

均数都比原来大0.25.求A 组中原来有多少个数?

【考点】平均数问题 【难度】5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希望杯,二试,六年级

【解析】 假设A 组原来有(1)m +个数:1a ,2a ,……,m a ,4;B 组原来有(8)m -个数:1b ,2b ,……,

8m b -.

则原来A 组的平均数为

1241m a a a m +++++,原来B 组的平均数为1288m b b b m

-+++-; 将A 组中的数4移到B 组中后,A 组的平均数为12m a a a m

+++,B 组的平均数为12849m b b b m -++++-; 所以有:121212812840.25(1)14

0.25(2)

89m m m m a a a a a a m m b b b b b b m m --+++++++?+=??+?+++++++?+=?--? 由⑴得:

1212

40.2511m m a a a a a a m m m

++++++++=++, 即1

240.25(1)1m a a a m m m +++=+++,得到12(1)4(3)4m m m a a a m ++++=+; 由⑵得12812840.25899m m b b b b b b m m m --+++++++=+---, 即12840.25(8)(9)9m b b b m m m -+++=----,所以128(8)(9)4(8)(4)4

m m m b b b m ---+++=--,

由于原来9个数的和为45,所以由(3)(4)+可得: 12128(1)(8)(9)44(8)4544144m m m m m m m m a a a b b b -+--++--=+++++++=-=,

即22(1772)32414m m m m +--++=,得到187294

m -=,则6m =.

所以A组原来有617

+=个数.【答案】7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二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运算符号类 二、规律填数类 三、规律画图类 四、年龄问题类 五、间隔问题类(含植树问题及智力计数) 六、周期问题类 七、有序思考类 八、时钟问题类 九、推理及思维训练类(包含算式类) 十、和差问题类 十一、和倍问题类 十二、差倍问题类 十三、一笔画类 十四、移动变换类 十五、智力趣味类(包含巧切西瓜) 十六、鸡兔同笼类 十七、盈亏问题类 十八、应用类(含数量关系、重叠问题、) 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计算类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三年级的计算包括:速算与巧算、数列规律、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和等。 二、应用题类 从三年级起,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都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们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1)和倍、差倍问题: 用线段标识等方法揭示这两类问题中各种数量关系,和倍问题:小数=和÷(倍数+1)。三、差倍问题: 小数=差÷(倍数-1) (2)年龄问题: 教授解决年龄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倍、差倍方法;画图线段标示法。 (3)盈亏问题: 介绍盈亏问题的主要形式 (双盈、双亏、一盈一亏) 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 (4)植树问题: 总长、株距、棵树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总长=株距×段数,封闭图形:棵数=段数不封闭图形:

两头都栽:棵数=段数+1 两头都不栽:棵数=段数-1 一头栽一头不栽:棵数=段数 (5)鸡兔同笼问题: 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由来和主要形式,揭示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假设法(6)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追及时间=距离÷速度差。 (7)周期问题 (8)还原问题 (9)归一问题 (10)体育比赛中的数学、趣题巧解几何类 三年级学校的学习中就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图形求周长和面积了,那么在奥数中图形问题涉及到的是巧求周长、巧求矩形面积数论类 现在三年级也开始涉及到了数论了,是比较简单的能被2、3、5整除的性质、奇数和偶数、余数与周期问题。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1.圆周率常取数据 3.14×1=3.14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5×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2.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125×8=1000 25×4=100 125×3=375 625×16=10000 7×11×13=1001 25×8=200 125×4=500 37×3=111 3.100内质数: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4.单位换算: 1米=3尺=3.2808英尺=1.0926码 1公里=1000米=2里 1码=3英尺=36英寸 1海里=1852米=3.704里=1.15英里 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4平方里=0.3861平方英里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总归纳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总归纳 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4、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5、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6、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常用数量关系等式 1、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价量: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数据运算:加数+加数=和 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一减数=差 被减数一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常用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

(完整版)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讲座及练习答案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讲座及练习答案 我们研究平均数问题,首先要掌握以下基本数量关系: 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②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③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在总数量不变情况下“移多补少”,得到平均数是解决这类题的重要思想和解题思路,找准总数量与对应的总份数是难点。 例1、修路队修两条公路,第一条路长900米,用10天修完,第二条路的长比第一条的2倍多100米,用的时间是第一条的1.8倍,这个修路队,修完这两条公路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分析:要想求出结果,就要先求出两条路的总长(总数量),再求出修完这条公路共需要的天数(总份数)和平均数。 解: (900+900×2+100)÷(10+10×1.8) =2800÷28 =100(米) 答:修完这两条公路平均每天修100米。 例2. 一个水果店三种水果的单价平均是1.6元,已知香蕉比苹果贵0.2元,比柚子便宜0.5元,请你算一算每种水果的单价多少元。 分析:这是一道平均数问题逆向思考题,根据已知条件给出平均价钱是1.6元,这样就可以求出三种水果单价和的钱数,即 1.6×=4.8(元),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三种水果单价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运用假设思想求出问题的答案,可以用下面的线段图表示上述关系。 解:(1.6×3+0.2-0.5)÷3 =4.5÷3 =15(元) 1.5-0.2=1.3(元) 1.5+0.5=2(元) 答:香蕉单价是1.5元,苹果单价是1.3元,柚子的单价是2元。 想一想,如果假设和苹果单价一样多,该怎样列式? 例3.五名裁判给一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58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均分为9.46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均分为9.66分。求这名运动员的最高得分和最低得分分别是多少? 分析:该题实质上是已知部分数的平均数,求个别数.依题意: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该运动员的总得分为:9.58×3(分);去掉最高分后,该运动员的总得分为:9.46×4(分);去掉最低分后,该运动员的总得分为:9.66×4(分);因此,该运动员的最高分为: 9.66×4-9.58×3=9.1(分)

最全奥数知识要点

同学们、家长朋友们,小学奥数可以分为计算、计数、数论、几何、应用题、行程、组合七大板块,其中必须掌握的三十六个知识点,内容从和差倍问题、年龄问题到循环小数,包含了小学奥数七个模块的知识。 以下是小学奥数知识清单: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

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第二部分(知识点7-11)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小学奥数数论专题知识总结

数论基础知识 小学数论问题,起因于除法算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能整除:整除,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分解质因数等; 2.不能整除:余数,余数的性质与计算(余数),同余问题(除数),物不知数问题(被除数)。 一、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 (1)定义: 定义1: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定义2:如果非零自然数a、b、c之间存在a×b=c,或者c÷a=b,那么称a、b是c的因数,c是a、b 的倍数。 注意: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关系,缺一不可。(a、b是因数,c是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①最小的因数是1,第二小的因数一定是质数; ②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第二大的因数是:原数÷第二小的因数 (3)完全平方数的因数特征: ①完全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个,有奇数个因数的数是完全平方数。 ②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出现次数都是偶数次; ③1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31个,2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44个,3000以内的完 全平方数的个数是54个。(312=961,442=1936,542=2916) 2、数的整除(数的倍数) (1)定义: 定义1:一般地,三个整数a、b、c,且b≠0,如有a÷b=c,则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或a能整除以b。 定义2: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整数b(b≠0),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a≥b) (2)整除的性质: 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c也能被b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3)一些常见数的整除特征(倍数特征): ①末位判别法 2、5的倍数特征:末位上的数字是2、5的倍数。 4、25的倍数特征:末两位上的数字是4、25的倍数。 8、125的倍数特征:末三位上的数字是8、125的倍数。 ②截断求和法(从右开始截) 9(及其因数3)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和 99(及其因数3、9、11、33)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和 999(及其因数3、9、27、37、111、33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和 ③截断求差法(从右开始截) 11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差 101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差 1001(及其因数7、11、13、77、91、14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差

最全小学奥数知识要点

最全小学奥数知识要点归纳 同学们:小学奥数可以分为计算、计数、数论、几何、应用题、行程、组合七大板块,其中必须掌握的三十六个知识点. 以下是小学奥数知识清单: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 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第二部分(知识点7-11)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点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含答案)

五年级奥数--- 平均数问题 1、五年级一班的同学进行数学测试,根据前五次检测的平均成绩是80,他想使成 绩再提高一些,那他第六次考多少分才能使这六次的平均成绩达到82 分? 2、两组数据,第一组16 个数据的和是98,第二组的平均数是11.两组数的平均 数是8,那么第二组有几个数据? 3、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 分,已知女生有21 人,平均每人92分, 男生平均每人90.5 分,求男生有多少人? 4、一位同学在期中测试中,除了数学外,其他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 分,如 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 分。已知他数学得了100 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 5、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

均数是48,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 6、五一班有60 人参加数学竞赛,全班平均分为92 分,男生平均分为94 分,女生平均分为91 分,求五一班男生和女生分别是多少人? 7、东东参加数学测试,他第一次得了60 分,第二次得了70 分,第三次得了65 分,第四次的成绩比这四次的平均分还多15 分,那么东东第四次测验得了多少分? 8、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是22 岁,其中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 25 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9、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 人,平均每人跳80 下,第二组有20 人,平均每人

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 5 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多少下? 10、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 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 分。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 11、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 6 千米/ 小时,求往返平均速度。 12、以 2 为首的连续52 个自然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13、有四个数,从第二个起,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3,已知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24.5 , 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多少? 14、把一份书稿平均分给甲乙两人去打,甲每分钟打30 个字,乙每分钟打20 个字

小学奥数30个经典知识点汇编大全知识分享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编大全(含30个经典知识模块)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含答案)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问题 1、五年级一班的同学进行数学测试,根据前五次检测的平均成绩是80,他想使成 绩再提高一些,那他第六次考多少分才能使这六次的平均成绩达到82分? 2、两组数据,第一组16个数据的和是98,第二组的平均数是11.两组数的平均数 是8,那么第二组有几个数据? 3、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 生平均每人90.5分,求男生有多少人? 4、一位同学在期中测试中,除了数学外,其他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 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

5、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 6、五一班有60人参加数学竞赛,全班平均分为92分,男生平均分为94分,女生平均分为91分,求五一班男生和女生分别是多少人? 7、东东参加数学测试,他第一次得了60分,第二次得了70分,第三次得了65分,第四次的成绩比这四次的平均分还多15分,那么东东第四次测验得了多少分? 8、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是22岁,其中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9、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多少下?

10、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 11、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水流速度为6千米/小时,求往返平均速度。 12、以2为首的连续52个自然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13、有四个数,从第二个起,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3,已知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24.5,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多少? 14、把一份书稿平均分给甲乙两人去打,甲每分钟打30个字,乙每分钟打20个字。求甲乙平均每分钟打多少字?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基础知识点大全一 正整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正整数。相邻的两个正数整数之间相差1。0: 0是一个数,是一个自然数,也是一个整数,但不是正整数或负整数。 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0o C等。 0是一个偶数。0不能作除数,不能作分母,也不能作比的后项。 负整数: 像-l、-2、-3、-4、-5……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整数。相邻的两个负整数之间也是相差1。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 整数包括负整数、0和正整数。 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l、2、3、4、5、6、7……叫做自然数。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 正数: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正百分数等。 负数:负数包括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负百分数等。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写者都要从高位到低位,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不管读和写都要进行分级。如534007000602读作:五千三百四十亿零七百万零六百零二 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 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例如:7 12的分数单位是1 12 ,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一个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小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0.3g、0.24g g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例如0.25g、 g g 0.423 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 也是无限小数,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小学数基础知识点大全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因数×因数=积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运算定律:a-b-c=a-(b+c)

小学奥数知识总结手册

小学(数学)奥数知识总结手册 目录 1、和差倍问题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4、鸡兔同笼问题 5、植树问题 6、盈亏问题 7、牛吃草问题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9、平均数 9、抽屉原理 10、定义新运算 11、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12、数列求和 13、二进制及其应用 14、质数与合数 15、约数与倍数 16、余数及其应用 17、余数、同余与周期 18、数的整除 19、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 20、分数拆分 21、分数大小的比较 22、完全平方数 23、比和比例 24、综合行程 25、工程问题 26、逻辑推理 27、立体图形 28、几何面积 29、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

30、时钟问题—钟面追及 31、浓度与配比 32、经济问题 33、简单方程 34、不定方程 35、循环小数 1、和差倍问题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5、植树问题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和-差)÷2= 较小数;和-较小数=较大数 方法②:(和+ 差)÷2=较大数;和- 较大数=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求这两个数。 方法:(15-5)÷2=5 ;(15+5)÷2=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1)=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1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50;大数是小数的4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50÷(4+1)=10 10×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1 )=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80;大数是小数的5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80÷(5-1)=20 20×5=100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题目一般用“照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 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 全长=株距×(棵数-1 ); 株距=全长÷(棵数-1 );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 全长÷株距-1 ;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 ;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 :(和-差)÷2= 较小数 ;和 -较小数 =较大数 方法② :(和+ 差)÷2=较大数 ;和- 较大数 =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 15;差是 5; 求这两个数。方法:(15-5)÷2=5 (; 15+5)÷2=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 +1)=1 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 =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1 倍数(较小数) =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 50;大数是小数的 4 倍 ;求这两个数。 方法: 50÷( 4+1) =10 10×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 -1 )=1 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 =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 80;大数是小数的 5 倍 ;求这两个数。 方法: 80÷( 5-1)=20 20×5=100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 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小年龄 ; 几年前年龄 =小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 ;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 树 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 =段数 +1=全长÷株距+1 ; 全长=株距×(棵数-1 ); 株距=全长÷(棵数-1 );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 =全长÷株距 ; 株距 =全长÷棵数 ;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 =段数-1= 全长÷株距 -1 ; 株距=全长÷(棵数 +1 ) (二)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 棵数 =总距离÷棵距; 总距离 =棵数×棵距;

五年级奥数集训

五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一) ----有趣的平均数问题我们研究平均数问题,首先要掌握以下基本数量关系: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②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③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在总数量不变情况下“移多补少”,得到平均数是解决这类题的重要思想和解题思路,找准总数量与对应的总份数是难点。 1.修路队修两条公路,第一条路长900米,用10天修完,第二条路的长比第一条的2倍 多100米,用的时间是第一条的1.8倍,这个修路队,修完这两条公路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分析:要想求出结果,就要先求出两条路的总长(总数量),再求出修完这条公路共需要的天数(总份数)和平均数。 解:(900+900×2+100)÷(10+10×1.8) =2800÷28 =100(米) 答:修完这两条公路平均每天修100米。 例2.一个水果店三种水果的单价平均是1.6元,已知香蕉比苹果贵0.2元,比柚子便宜0.5元,请你算一算每种水果的单价多少元。 分析:这是一道平均数问题逆向思考题,根据已知条件给出平均价钱是1.6元,这样就可以求出三种水果单价和的钱数,即1.6×=4.8(元),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三种水果单价的数量 之间的关系,运用假设思想求出问题的答案,可以用下面的线段图表示上述关系。 解:(1.6×3+0.2-0.5)÷3 =4.5÷3 =15(元) 1.5-0.2=1.3(元) 1.5+0.5=2(元) 答:香蕉单价是1.5元,苹果单价是1.3元,柚子的单价是2元。 想一想,如果假设和苹果单价一样多,该怎样列式?

例3.五名裁判给一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58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均分为9.46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均分为9.66分。求这名运动员的最高得分和最低得分分别是多少? 分析:该题实质上是已知部分数的平均数,求个别数.依题意: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该运动员的总得分为:9.58×3(分);去掉最高分后,该运动员的总得分为:9.46×4(分);去掉最低分后,该运动员的总得分为:9.66×4(分);因此,该运动员的最高分为:9.66×4-9.58×3=9.1(分) 例4.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到达乙地后,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返回甲地,求这辆汽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分析: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往返一次的总路程÷往返一次的总时间.这一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这道题的关键. 由于往返一次的总路程题目没有告诉我们,我们不妨假设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S千米.所以: S×2÷( S÷100+S÷60) (请根据提示试着思考并解答) 我也能行 1.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1.58,再加上丙则平均数是3.52,丙数是多少? 2.在爬山活动中,李林同学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0.24千米,6小时到达山顶,然后又以每小时0.4千米的速度沿原路下到山底,请算一算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甲乙两数和是194,如果再加上丙数,这时平均数比甲乙两数平均数多2,丙数应是多少? 4.玲玲和明明的平均年龄是12岁,明明和林林的平均年龄是14岁,玲玲和林林的平均年龄是15岁,三人中年龄最大的是谁?最小的是谁? 5.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3.21,丙数是2.64,若再加进丁,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6,丁是多少?

(完整版)小学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汇总

小学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基本性质 ※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单位要相同) ※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一.公式 长方体有12条棱:4条长,4条宽,4条高,六个面; 正方本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有六个面,每个面都相等。 长立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体体积=半径2× ×高

圆锥体体积=半径2× ×高 × 税后利息=本金×存款时间×利率×(1-20%)二.运算意义

三.运算定律及性质 加法交换律:a +b =b +a 加法结合律:a +b +c =a +(b+c 加减法的速算法:a -b =a -c -d 、 a+b =a +c +d 减法的性质:a -b -c =a -(b +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 ×c=a×c+b×c 积不变的性质:a×b=(a×c×( 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商不变的性质:a÷b=(a÷c ÷(b÷c、a÷b=(a×c ÷(b×c 四.数的整除 1.约数和倍数:如果数 a 能被数 b 整除,a 就叫做 b 的倍数,b 就叫做 a 的约数。 (如:20÷5=4 20是5的倍数;5是20的约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大全-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通用版

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 前言 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对于学而思的小学奥数大纲建设尤其必要,不过,对于知识点的概括很可能出现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现象,为此,本人参考了单尊主编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少年报社主编的《华杯赛教材》、《华杯赛集训指南》以及学而思的《寒假班系列教材》和华罗庚学校的教材共五套教材,力图打破原有体系,重新整合划分,构建十七块体系(其第十七为解题方法汇集,可补充相应杂题),原则上简明扼要,努力刻画小学奥数知识的主树干。 概述 一、 计算 1. 四则混合运算繁分数 ⑴ 运算顺序 ⑵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技巧 一般而言: ① 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 ② 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 ⑶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⑷繁分数的化简 2. 简便计算 ⑴凑整思想 ⑵基准数思想 ⑶裂项与拆分 ⑷提取公因数 ⑸商不变性质 ⑹改变运算顺序 ① 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② 连减的性质 ③ 连除的性质 ④ 同级运算移项的性质 ⑤ 增减括号的性质 ⑥ 变式提取公因数 形如:1212......(......)n n a b a b a b a a a b ÷±÷±±÷=±±±÷ 3. 估算 求某式的整数部分:扩缩法 4. 比较大小 ① 通分 a. 通分母

b. 通分子 ② 跟“中介”比 ③ 利用倒数性质 若111a b c >>,则c>b>a.。形如:312123m m m n n n >>,则312123 n n n m m m <<。 5. 定义新运算 6. 特殊数列求和 运用相关公式: ①()2 1321+= ++n n n ②()()612121222++=+++n n n n ③()2 1n a n n n n =+=+ ④()()4121212 22333+=++=+++n n n n ⑤131171001???=?=abc abc abcabc ⑥()()b a b a b a -+=-2 2 ⑦1+2+3+4…(n-1)+n+(n-1)+…4+3+2+1=n 2 二、 数论 1. 奇偶性问题 奇±奇=偶 奇×奇=奇 奇±偶=奇 奇×偶=偶 偶±偶=偶 偶×偶=偶 2. 位值原则 形如:abc =100a+10b+c 3. 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 特 征 2 末尾是0、2、4、6、8 3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 末尾是0或5 9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 11 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 4和25 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 8和125 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 7、11、13 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