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大学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2006

安徽大学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2006

安徽大学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2006
安徽大学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2006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类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由于该门课程的内容渗透领域极其广泛以及它所处的重要地位,因而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从事该专业工作的成败。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

(1)握基尔霍夫定律和各种基本电路理论元件(包括电阻、独立电源、受控源、电容、电感、

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充分理解它们是各种电路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2)能熟练计算、分析电阻电路。学习基本网络拓扑概念,熟练掌握各种电路分析方法(如

2b法、1b法、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等),并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适用场合,正确使用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以及它们的各种应用(如分析含非线性元件的电路等);

(3)掌握电路置换和等效的含义及方法,熟练应用置换和各种等效电路来简化电路分析;

(4)能熟练计算、分析一阶、二阶动态电路。牢固掌握时间常数、特征根、固有频率的概念,

充分理解动态电路响应的叠加性,及响应的分解。不仅能对动态电路进行正确计算,而且要能对电路的工作原理有深刻的了解;

(5)掌握相量法的原理及其应用条件。能熟练使用相量法将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转化为复数

代数方程的求解。掌握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的意义、关系及计算。

掌握电路的频率响应与谐振特性;

(6)掌握含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方法;

(7)掌握双口网络的各种参数及其计算。

2.本课程与其他有关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1)与高等数学的关系:本课程所要用到的数学工具应在高等学课程中打好基础,并注意时

间上的配合。在开设本课程时,高等数学院已讲授常微分方程。本课程还要用到矩阵的知识;

(2)与大学物理的关系:通过普物电磁学部分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电磁运动的一般规律,

并能进行初步计算,还应使学生了解简谐振动的数学描述。本课程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教学;

(3)与信号与系统的关系:本课程只讲授最基本的电路理论和分析方法,《信号与系统》讲

授较深入的内容,大体来说,《信号与系统》着重于一般系统分析方法的阐述,所涉及到的一些具体电路也是从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研究的。本课程只讨论一、二阶电路的分析,而《信号与系统》则讨论高阶电路系统的分析。在激励信号源方面,本课程只考虑直流、正弦、阶跃等简单信号,《信号与系统》则考虑用上述简单信号及冲激信号、指数信号作为单元信号所组成的任意复杂信号。此外,在分析方法方面,本课程使用古典的时域分析方法和初级的变换域分析方法——相量法,而《信号与系统》则使用时域卷

积法和付里叶、拉普拉斯等变换域分析方法;

(4)与电子电路的关系:本课程为电子电路、数字电路的先修课。为适应电子技术发展的需

要,本课程应包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运算方大器的处理,为电子电路课程打好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总学时与习题:

总学时72学时;学分4;习题72。

2.内容与课时分配:

本课程既要保持与强调理论上的科学性与严密性,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又要具有分析工程技术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在理论指导下灵活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重点内容,新知识,新科技要求的基础知识,讲深,讲透,从教材、讲授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整体调整,有条件增加电路计算机仿真相关知识的介绍。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电阻电路分析(24学时)

第一章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6 学时

内容及重点(下划线为重点,下同):电路及电路模型集总假设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功率和能量欧姆定律电阻元件的一般定义线性、非线性以及时变、非时变元件的概念电阻的功率电压源和电流源基尔霍夫定律拓扑约束和元件约束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线性电路和叠加定理

难点:电压,电源的参考方向,真实方向,回路方向之间的关系。

问题:选择不用的参考方向或回路方向,其计算结果是否一致?关联方向判别的功率正负。

习题数:6题——5,18,24,28,30,45

第二章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8学时

内容及重点(下划线为重点):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树的概念独立方程及独立变量的选取回路分析法

难点:含各种电源(包括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的网孔分析法和节点分析法,含运算放大器电路节点方程的建立。

熟记:网孔方程与节点方程的形式

问题:每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习题数:8题——3,6,9,16,18,19,21,26

第四章分解方法及单口电路8学时

内容及重点(下划线为重点):分解的基本步骤单口网络的伏安关系单口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T型网络和Π型网络的等效变换。

难点:对受控源的处理及理解、戴维南定理求解输入(或输出)阻抗的两种方法的技巧。

问题:该分析方法与第二章中方法有哪些不同

熟记:△-Y,Y-△时电阻计算公式

习题:9题——6,8,10,18,26,37,38,53,54

第五章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2学时

内容及重点(下划线为重点):负载线二极管三极管分段线性化概念含非线性电阻元件(以二极管为例)的串、并联电路。

难点:转移特性曲线的画法

问题:如何处理网络中的非线性元件

习题:3题——2,6,8

第二部分动态网络分析(22学时)

第六章电容与电感元件4学时

内容及重点:电容元件及其伏安关系电容的记忆作用电容电压不能跃变的规律电容储能电感元件及其伏安关系电感的记忆作用电感电流不能跃变的规律电感储能状态的概念电路的对偶性。

难点:电容、电感的特性、能量关系。

问题:电容、电感是否耗能?

熟记:电容、电感中的微分、积分伏安关系。

习题:4题——4,8,10,17

第七章一阶电路8学时

内容及重点:零输入响应时间常数(固有频率)零状态响应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定理完全响应完全响应的分解暂态与稳态的概念初始值与稳态值的计算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子区间分析

难点:1.由微分方程求解完全响应,并确定系数,以及分解求法与之对应关系。

2.三要素法中0+与0-的概念。

熟记: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的响应的函数形式。

问题:三要素法适用条件如何?时间常数在复杂网络中的求解?

习题:8题——4,7,16,18,21,36,40,42

第八章二阶电路6学时

内容及重点:LC电路中的正弦振荡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过阻尼、临界阻尼及欠阻尼情况RLC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GCL并联电路的分析。

难点:二阶电路完全响应的求法与意义。

掌握:会判别二阶电路处在过阻尼、临界阻尼或欠阻尼情况。

习题:5题——7,9,14,16,21

第十章交流动态电路4学时

内容及重点:正弦波及其三要素相位差正弦RC电路的完全响应正弦波用复数表示相量用相量法求微分方程的特解正弦稳态响应。

难点:1.相位超前、滞后的图形判别;

2.相量、模、有效值,最大值的概念。

习题:3题——2,6,19

第三部分正弦稳态分析(26学时)

第十一章阻抗与导纳5学时

内容及重点:有效值有效值相量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三种基本电路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与导纳相量模型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法和节点分析法相量模型的等效。

难点:1.电感、电容伏安关系的相量表示及其相量图的画法;

2.阻抗、导纳的概念及其互相转化。

习题:6题——8,13,16,24,25,28

第十二章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三相电路6学时

内容及重点:电阻元件的功率、能量关系动态元件的功率、能量关系单口网络的功率——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和功率因数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三相电路。

难点:1.求一个网络平均功率的方法;

2.功率因素匹配方法及网络电流的变化情况,相量图如何?

熟记:网络平均功率的几种求法,最大的功率输时Z L与Z O之间的关系。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药学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承担院部:科技学院药学系学科组:药物分析学科组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分析化学课程在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专业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等化学信息的学科,主要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严密和系统的理论性,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准确的“量”的概念并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能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设计分析方案,初步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鼓励探索和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应用创新能力。分析化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后续学习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专业课程及从事药学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也为将来从事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环境等行业工作的奠定重要专业知识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分析化学课程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主要由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组成。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仪器分析内容主要由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光学分析法三部分组成,是分析化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本部分内容涉及的分析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光、电、声、磁、热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进行表征和测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它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

2019年《电路分析基础》考试大纲

年《电路分析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要求: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与通信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类、仪器仪表类以及计算机应用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一、考试基本要求: . 熟练掌握电路分析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知识; . 能熟练地运用电路分析基础知识求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二、考核知识范围及考核要求: 第一篇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 §基尔霍夫定律() §电阻元件() §电压源() §电流源() §受控源() §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 §两类约束() 、方程的独立性() §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 第二章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 §网孔分析法() §节点分析法() 第三章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 §线性电路的比例性() 网络函数() §叠加原理() §功率与叠加原理() 第四章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 §分解的基本步骤() §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

§单口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 §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一些简单的等效规律和公式() §戴维南定理() §诺顿定理()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第二篇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六章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电容元件() 电容的() 电容电压的连续性和记忆性() 电容的贮能() 电感元件() 电感的() 电容与电感的对偶性() 电容电感的串并联() 第七章一阶电路 分解的方法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运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 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 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原理() 三要素法() 第八章二阶电路 电路中的正弦振荡() 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 (上述内容中,的内容是重点,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重要程度次于,要求熟悉。上述内容对应参考书“李瀚荪编,《简明电路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中相应的第、、、、、、等章节内容)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试卷内容比例:试卷内容将覆盖全部章。其中:第、、、等章所占比例为,第、、等章所占比例为。 、试卷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为、和。 、试卷题型比例:简单计算题占;复杂计算题占。 Ⅳ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总结 通过电路基础的学习,我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下学期我们学习电子技术打下了基础。 对于我们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一到第四章,主要讲了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电路等效原理等,而后面的知识主要是建立在这四章的内容上的,可以说,学好前面这四章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电路基础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基础的内容中又有很多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对于第五章的内容,老师让我们自主讲解的方式加深了我们的印象,同时也让我们学会如何去预习,更好的把握重点,很符合自主学习的目的。至于第六章到第十章的内容则完全是建立在前四章的内容上展开的,主要就是学会分析电路图结构的方法,对于一二阶电路的响应问题,就是能分析好换路前后未变量和改变量,以及达到稳态时所求量的值。 对于老师上课方法的感想:首先感谢窦老师和杨老师的辛苦讲课,窦老师声音洪亮,讲课思路清晰,让我们非常受益,杨老师的外语水平让我们大开眼界,在中文教学中,我们有过自主学习的机会,也让大家都自己去讲台上讲课,加深了我们的印象,而且对于我们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再是

老师讲课的思路,让我受益不凡,在这之中感受到学习电路的方法。在双语班的教学中,虽然外语的课堂让我们感觉很有难度,有的时候甚至看不懂ppt上的单词,临时上课的时候去查,但是老师上课时经典的讲解确实很有趣味,不仅外语水平是一定的锻炼,同时也是学习电路知识,感觉比起其他班的同学,估计这应该是一个特色点吧。 对于学习电路感想:学习电路,光上课听老师讲课那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没有老师的强迫,所以必须自己主动去学习,首先每次上完课后的练习,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每次上完课时都感觉听的很懂,看看书呢,也貌似都能理解,可是一到做题目就愣住了,要么是公式没有记住,要么是知识点不知道如何筛选,所以练习很重要,第二点,应该要反复回顾已经学过的内容,只有反复记忆的东西才能更深入,不然曾经学过的东西等到要用就全都忘记了,不懂得应该多问老师,因为我们是小班,这方面,老师给了我们足够的机会。 另外,我们电路分析基础的课程网站,里面的内容已经比较详实,内容更新也比较快,经常展示一些新的内容,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 2.课程代码: 3.课程类别:实践教学环节 4.课程性质:必修课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电子技术课程理论课总学时:256总学分:16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学时:3周课程设计学分:3 7.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各专业 8.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PCB电路设计一、课程设计简介 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三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是着眼于实验验证课程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初步实验技能;毕业设计是针对本专业的要求所进行的全面的综合训练;而课程设计则是针对某几门课程构成的课程群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群中所学到的理论学以致用,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它包括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方案的论证、方案的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板电路(即PCB)设计、元器件的选型、元器件在PCB板上的安装与焊接,电路的调试,撰写设计报告等实践内容。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实践操作为主,教师的讲授、指导、讨论和研究相结合为辅的方式进行,着重就设计题目的要求对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的形成、电路调试和参数测量等展开讨论。 由指导教师下达设计任务书(学生自选题目需要通过指导教师和教研室共同审核批准),讲解示范的案例,指导学生各自对自己考虑到的多种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行

比较,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案并进行论证,制作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电子产品,撰写设计报告。需要注意是,设计方案的原理图须经Proteus软件仿真确信无误后,才能进行印刷电路图的制作,硬件电路的制作,以避免造成覆铜板、元器件等材料的浪费。电路系统经反复调试,完全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后,再完善设计报告。设计的整个过程在创新实验室或电子工艺实验室中完成。 二、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升从事工程设计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思路、内容、步骤和方法。使学生能根据设计要求和性能参数,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类似电路的性能,并通过设计、安装、焊接、调试等实践过程,使电子产品达到设计任务书中要求的性能指标的能力。 3、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学生开始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渐转向实际运用,从已学过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方法,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工程设计的程序和实施方法;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可以给毕业设计提供坚实的铺垫。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协调工作能力。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为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撰写科技报告和技术文件打下基础。 5、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程素质。 基本要求: 1、能够根据设计任务和指标要求,综合运用电路分析、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的工程设计能力。 2、会根据课题需要选择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等有关文献资料。能独立思考、深入钻研课程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自己分析问韪、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A+:5.0;A:4.0;B:3.0 学时:A+:90学时;A:72学时;B:54学时 适用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工业分析与检验;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 食品营养与检测; 食品生物技术; 药学; 药品经营与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药学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分析化学课程分三个层次,分别是分析化学A+计划90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技能教学56学时,学分为5.0;分析化学A计划72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技能教学44学时,学分为4.0;分析化学B计划54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技能教学34学时,学分为3.0。 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自己后续课程和专业需求选择不同层次分析化学课程,同一层次分析化学课程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教学。 课程的任务: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食品、药品及其它工业产品分析检测及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前导课程:《无机化学》等。 后续课程:《现代仪器分析》、《精细化工产品检验》、《食品检验》、《药品检验》、《工业分析》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明确分析化学在生产质量控制及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任务和作用,了解分析化学的内容及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2、学习分析化学有效数字及误差理论,掌握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方法,打好各类产品检验中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的基础。 3、掌握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和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熟练掌握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和吸光光度法的操作技能打好运用化学分析法检验各类产品和运用小型仪器分析法检验各类产品的基础。 三、教学条件 1、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网站。 2、一个行政班分2人一组约20组同时平行实训的实训室。 3 、20套pH计、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酸碱滴定管等分析仪器装置。 4、高温电炉、水浴、加热等装置。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56+0学时)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部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教育、社会责任、人生领悟、民族自信、感恩等多种育人要素,倡导科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情感及价值等方面的共鸣。 三.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基础知识( 5学时) [知识点]:电路分析基本变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概念;线性电阻元件和独立源的定义及伏安关系;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受控源。 [重点] 电流、电压、功率及参考方向的概念,电路的两类约束关系(元件约束和拓扑约束) [难点] 电流、电压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关系、关联非关联参考下功率计算及功率正负含义,受控源电路分析 [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分析基本变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概念;2、掌握线性电阻元件和独立源的定义及伏安关系;3、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4、理解受控源的概念。 [实践与练习] 课后作业布置建议: 习题:1-1、1-2、1-3 、1-5、1-6、1-12、1-9、1-13、1-17 、1-30、1-31。 课程思政映射点:由电压、电流单位以物理学家伏特和安培名字命名,以及基尔霍夫21岁提出基尔霍夫定律,引导学生敬畏科学家、崇尚科学精神。 第二章等效变换分析法( 5学时) [知识点]:单口网络等效条件;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T~π等效变换。 [重点]:单口网络的等效条件,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方法;

电路48+8学时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总学时:56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8 总学分:3.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安全工程(安检方向)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数学 参考教材:《电路》第五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必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以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电路理论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泛的工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树立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初步的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6学时) 1.理解电源和负载、激励与响应、输入与输出、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电路元件的基本概念;理解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的关系及建模的概念。 2.熟练掌握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3.熟练掌握瞬时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其在不同参考方向下的含义。 4.了解集中参数元件的假定、集中电路的概念及电路元件的分类。 5.熟练掌握线性电路元件(R )的符号、欧姆定律及元件约束方程、伏安特性、在关联参考方向下吸收的功率和能量的公式、开路和短路的定义;了解无源元件的概念;了解

分析化学大纲

《分析化学B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5064211 课程性质:学科通选课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总学时:32 学分: 适用专业:生命科学学院各本科专业开课学期: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研究化学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培养基本操作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动物科技学院、农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各普通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更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工具课程。 其理论和技术对专业课的学习及科研工作都十分重要。 教学目的: - 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分析测定中误差的来源,误差的表征,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与表达。 3.掌握吸光光度法和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初步了解分析化学在动物科学、农业科学以及生物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5.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6.学习并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术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清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处理方法和思维方式,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的系统性和方法的实用性的有机结合;理论课和实验课紧密配合,相辅相承;在阐明经典分析化学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的新进展,以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严格、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理解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掌握分析化学的分类。 2.本章重点分析化学任务、作用及分类。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为主与案例式相结合 教学内容 一、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略讲) 二、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自学) 三、分析化学的分类;定量分析的程序(重点讲解) ! 第二章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误差误差的来源及分类,理解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关系,掌握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系统误差的检验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2.本章重点误差及分析结果的处理,难点有效数字。 3.本章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讨论式、互动式为辅 教学内容 第一节准确度和精密度(重点讲解) 一、准确度及其表示——误差 二、精密度及其表示——偏差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 第二节误差的来源和分类(略讲)

古代文学专业排名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长幼秩序序榜: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1 复旦大学 A+ 2 华东师范大学 A+ 3 浙江大学 A+ 4 武汉大学 A+ 5 南京师范大学 A+ 6 北京大学 A+ 7 四川大学 A 8 北京师范大学 A 9 安徽师范大学 A 10 西北师范大学 A 11 陕西师范大学 A 12 南开大学 A 13 南京大学 A 14 中山大学 A 15 暨南大学 A 16 苏州大学 A 17 上海师范大学 A 18 首都师范大学 A 19 山东师范大学 A 20 扬州大学 A 21 兰州大学 A 22 中国人民大学 A 23 山东大学 A 24 福建师范大学 A B+ 等 (36 个 ) :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青岛大学、厦门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B 等 (36 个 ) :湘潭大学、渤海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深圳大学、烟台大学、华中科学技术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聊城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鲁东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C 等 (24 个 ) :名单略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相干链接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3616423912.html,/viewthread.php?tid=105466 老王卖瓜一下,安师大的古代文学是文学院的王牌专业,号称华东四小强。在唐宋方向的研究上占据国内最前一列,设有中国诗学中心等国家级研究单位。师大历史上名师辈出,现还有余恕诚,刘学楷等古代文学老一辈泰斗级学者任教。且由于地舆优势各地名师包括袁行霈,莫砺锋等常来讲学。师大文学院与南大中文系等高校专业交流广泛。本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提纲

d ()d () ()()()d d q t u t q t C u t i t C t t =??= =第一章 1. 参考电压和参考电流的表示方法。 (1)电流参考方向的两种表示: A )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指向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图中标出箭头) B )用双下标表示:如 i AB , 电流的参考方向由A 指向B 。 (图中标出A 、B ) (2) 参考电压方向: 即电压假定的正方向,通常用一个箭头、“+”、”-”极性或“双下标”表示。 (3)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降就等于这两点的电位差,即U ab = V a - V b 2. 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的定义 若二端元件上的电压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即参考电流从参考电压的正极流向负极),则称之为关联参考方向。否则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3. 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下功率的计算公式: (1)u, i 取关联参考方向:p = u i (2)u, i 取非关联参考方向:p =- ui 按此方法,如果计算结果p>0,表示元件吸收功率或消耗功率;p<0,表示发出功率或产生功率。 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1)电压与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 u = Ri (2)电压与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 u =–Ri 。 4.电容元件 (1)伏安特性 (2)两端的电压与与电路对电容的充电过去状况有关 (3)关联参考方向下电容元件吸收的功率 (4)电容元件的功率与储能 d ()()()()() d C u t p t u t i t C u t t =?=?2 1()d d ()2 C C W p t t C u u C u t ==?=???

A2020350电路分析基础B(56+0)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B》(56+0)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A2020350 学时[学分]:56[3.5] 课程类型: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电子工程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班; 集成电路工程类; 一、课程概述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 1、基本概念:主要涉及⑴电路元件、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有源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⑵电路与电路模型、稳态电路(直流稳态电路、正弦交流稳态电路)、动态电路(直流动态电路、交流动态电路);⑶电路分析中的基本物理量,如电压、电流、功率、能量、电荷、磁链。 2、基本理论:⑴两类约束关系:元件约束,描述元件自身的电压电流特性VAR;拓扑约束,描述与节点相连的各支路间电流关系的KCL和描述组成回路的各支路间电压关系的KVL。⑵网络定理。主要包括: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互易定理等。 3、基本分析方法。电路分析法中的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⑴等效变换分析方法。如两种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电源转移法,T-∏等效变换;⑵列解网络方程分析法,也称电路的一般分析法。如支路电流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⑶应用网络定理的分析法。常常将上述三种类型的方法进行综合、灵活运用。另外,动态电路分析中,还要涉及动态电路的时域经典分析法。 另外,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有配套的实验教学,有适合学院特点的自编实验教材。实现一人一组做实验。按大纲要求的实验开出率达100%,在保持一些必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无机及分析化学B 课程名称(英文):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编码:1103108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 学时数、学分数:48学时,3.0学分 适用专业:农业科技类(中药学、生物科学)、动物科学、园艺、植保、旅游管理、木工、生物技术、梁希班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有机化学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阐述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农科类、理科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及生物类等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同时训练学生掌握分析测量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密切联系现代科技前沿和农业科技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化学与工农业及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化学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某些重要生命元素的性质,了解某些现代测试手段;重点掌握平衡的原理、溶液中的各种化学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和掌握各种化学分析方法;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结构、分散体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会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释化学现象,会运用基本分析方法和测试手段进行一般的化学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将化学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 (一)理论知识方面 Ⅰ.结构化学部分 一、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

全国各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研究生排名

上一篇下一篇共167篇 全国各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排名2011年12月15日21:56:49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排名 排名 A等 1复旦大学A+ 2华东师范大学A+ 3浙江大学A+ 4武汉大学A+ 5南京师范大学A+ 6北京大学A+ 7四川大学 A 8北京师范大学A 9安徽师范大学A 10西北师范大学A 11陕西师范大学A 12南开大学A 13南京大学A 14中山大学A 15暨南大学A 16苏州大学A 17上海师范大学A 18首都师范大学A 19山东师范大学A 20扬州大学A 21兰州大学 A 22中国人民大学 A 23山东大学 A 24福建师范大学A B+ 等(36 个) :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青岛大学、厦门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B 等(36 个) :湘潭大学、渤海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深圳大学、烟台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聊城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鲁东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五邑大学《电路分析基础》专插本考试大纲

五邑大学《电路分析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要求: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与通信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类、仪器仪表类以及计算机应用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信息学院平台课程之一。 一、考试基本要求: 1. 熟练掌握电路分析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知识; 2. 能熟练地运用电路分析基础知识解决电路问题的能。 二、考核知识范围及考核要求: 第一篇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A) §1-2 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A) §1-3 基尔霍夫定律(A) §1-5 电阻元件(A) §1-6 电压源(A) §1-7 电流源(A) §1-8 受控源(A) §1-9 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A) §1-10 两类约束(A) KCL、KVL方程的独立性(B) §1-11 支路电流法和支路电压法(A) 第二章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 §2-1 网孔分析法(A) §2-2 节点分析法(A) 第三章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 §3-1 线性电路的比例性(A) 网络函数(B) §3-2 叠加原理(A) §3-3 功率与叠加原理(B) 第四章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 §4-1 分解的基本步骤(A) §4-2 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关系(A)

§4-3 单口网络的置换——置换定理(A) §4-4 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A) §4-5 一些简单的等效规律和公式(A) §4-6 戴维南定理(A) §4-7 诺顿定理(B) §4-8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A) 第二篇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六章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6-1 电容元件(B) 6-2 电容的VCR(A) 6-3 电容电压的连续性和记忆性(A) 6-4 电容的贮能(A) 6-5 电感元件(B) 6-6 电感的VCR (A) 6-7 电容与电感的对偶性(A) 6-8 电容电感的串并联(B) 第七章一阶电路 7-1 分解的方法在动态电路分析中的运用(A) 7-2 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B) 7-3 零输入响应(A) 7-4 零状态响应(A) 7-5 线性动态电路的叠加原理(A) 7-6 三要素法(A) 第八章二阶电路 8-1 LC电路中的正弦振荡(A) 8-2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A) 8-3 RLC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A) (上述内容中,A的内容是重点,必须讲清讲透,要求学生掌握;B的内容重要程度次于A,要求学生熟悉)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内容比例:试卷内容将覆盖全部7章。其中:第1、2、 3、4等4章所占比例为70-80%,其余3章所占比例为20-30%。 3、试卷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为40%、40%和20%。 4、试卷题型比例:简单计算题占60-70%;复杂计算题占30-40%。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120学时)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 编写单位:信息技术系通信、电子教研室 编写人:蒋雯雯 审批:李明燕 编写日期:2007 年07月 修订日期:2011年03月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 学时数:120学时 适应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我院普大“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通信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高等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后续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和电子测量仪器等)的基础,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是通信、电子类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的分析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前期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类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电路基础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各种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简单的电工测量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踏入社会后的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 1.知识目标: 简单直流电路分析、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交流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2.职业技能目标: 电路元器件的识别、测量能力;基本工具的使用能力;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力;电路图识图能力,并能在电工操作台上正确连接电路;能够对实际直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能够对实际交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动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安全用电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耐心细致的职业习惯的养成;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信息获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教学要求:本课程应适应电路内容的知识更新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着重介绍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力求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清概念,结合实际、强化训练,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讲清基本概念和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在例题和习题的选取上,适当淡化手工计算的技巧,并根据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在每章中引入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测量,同时加入16个(包括5个选做)电路的实践操作实验,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教、学、做”的统一。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教学目的: 1.了解实际电路、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理解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的基本概念。 3.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34 学分:2 适用对象:理工科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总评成绩为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结合。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朱灵峰主编,《分析化学》(第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等编,《分析化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彭崇慧等编,《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分析化学是学习农业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许多专业基础课如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土壤学、肥料学、水化学等,以及饲料分析、食品分析、果蔬加工贮藏等专业课都要用到许多分析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专业科学研究中,分析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分析化学包括无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定性分析的任务是解决物质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定量分析的任务是在已知物质组成的基础上,测定各组分的含量。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定量分析。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在学习普通化学四大平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这些原理在分析化学上的应用。掌握各类分析方法的原理、特点和相关的计算;了解分析化学中各类误差的来源及其规律,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科研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章 节课 程 内 容学 时 绪 论绪 论1 1定量分析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5

2滴定分析概论2 3酸碱滴定分析法6 4配位滴定分析法6 5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6 6沉淀滴定分析法2 8吸光光度分析法6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多媒体辅助授课。 五、教学内容 绪 论 1、基本内容: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 二.分析化学的应用 三.分析方法的分类: 1. 根据分析任务的不同: 结构分析和成分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2. 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3. 根据试样用量和操作规模的大小不同: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 微量分析; 超微量分析(痕量分析) 4. 根据测定原理的不同: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四.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采样 —— 试样的分解 —— 测定 —— 分析结果的计算、处理及评价 五.分析化学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分析化学的性质和任务,明确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了解分析化学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第一章 定量分析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1、基本内容:

A2020350电路分析基础B(56+0)课程考试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B》考试大纲(56+0学时) 一.课程编号:A2020350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学时:(56+0)学时/3.5学分 适用专业:电子工程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班; 集成电路工程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 三.概述 1、考试目的:考察学生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掌握的程度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2、考试基本要求: 考试试题涵盖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及基于基础知识的基本应用能力的考察75~85%,对基于该课程知识的掌握而具有的综合能力的考察占15%~25%。 基本要求如下: ①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②掌握等效变换分析法; ③掌握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网络定理,并达到灵活应用程度; ④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理论,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⑤掌握直流一阶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⑥掌握含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电路分析; ⑦理解线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掌握RLC串、并联谐振电路的分析; ⑧掌握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下电路的稳态分析。 3、考试形式:闭卷 四.考试内容及范围 ㈠电路基本概念 1、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功率和能量,功率正负号的意义;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3、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 ㈡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分析 1、单口网络等效的条件,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互换,

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 2、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 3、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电路的对偶性; ㈢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1、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及主要性能; 2、换路定律和初始值的计算; 3、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 4、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念,全响应的分解; 5、直流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6、阶跃函数与阶跃响应; 7、周期性矩形脉冲串作用下RC电路的响应; ㈣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正弦信号及其三参量,初相和相位差,有效值; 2、正弦信号的相量表示法;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的相量形式及相量模型,阻抗和导纳计算; 4、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5、正弦稳态电路的平均功率(有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无 功功率,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㈤含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电路分析 1、耦合电感及其伏安关系,耦合系数和互感系数; 2、同名端,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3、空芯变压器电路分析,初、次级等效电路,反映阻抗; 4、理想变压器初、次级电压、电流关系及其阻抗变换性质,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 分析; ㈥线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1、正弦稳态电路的网络函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RC电路的频率特性; 2、RLC串、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谐振特点、品质因数和通频 带; 3、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下电路的稳态响应,周期信号的平均功率和 有效值的计算; 五.考试对象 所有必修本课程的学生 六、考试形式 本课程考试采用堂上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总评成绩60分为及格线 七、成绩评定方法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00030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应用化学专业必修 3. 课程目的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掌握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今后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2 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3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4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 5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方法的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 4. 学时与学分 学时为64,学分为4. 5. 建议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高等数学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计划学时:1 基本要求:

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2.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基本内容: 1.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2.分析化学方法的类别。 第二章定性分析 计划学时:3 基本要求: 1.掌握定性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性,了解鉴定反映的灵敏性和选择新的意义。 2.掌握灵敏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 3.了解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的特点。 4.熟悉常见阳离子的分析特性。 5.理解组试剂的作用,掌握阳离子分组的条件。 6.掌握阳离子的系统分析原理。 7.掌握常见阳离子的主要鉴定反映。 教学重点及难点: 阳离子的系统分析原理 基本内容: 1.定性分析的任务与方法。 2.定性分析对鉴定反应的要求。 3.分析反应进行的条件。 4.空白实验和对照实验。 5.分别分析与系统分析 6.常见阳离子的分组 7.第一组阳离子分析(盐酸组Ag+、Hg22+、Pb2+) 8. 第二组阳离子分析 9.第三组阳离子分析 10.第四组阳离子分析 11.第五组阳离子分析 12.阴离子分析特性与初步实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