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媒体侵权的类型及责任主体

新闻媒体侵权的类型及责任主体

新闻媒体侵权的类型及责任主体
新闻媒体侵权的类型及责任主体

新闻媒体侵权的类型及责任主体

新闻侵权伴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而逐渐表现出来,法律界对于新闻侵权的概念也是层出不穷,新闻侵权已经成为新闻界和法律界相互交叉的一个领域空白。从法学界的角度出发,一个社会和谐的标准和基础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并存,媒体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自由交流和言论发表空间,人们开始追求更大范围内的平等与自由,随之产生的是社会失衡和权力滥用,而新闻侵权就是该现象的典型表现。新闻侵权从主体上可分为新闻媒体侵权、新闻作者侵权、新闻媒体和作者共同侵权。

一、新闻侵权的类型

新闻侵权纷繁复杂,比较常见的新闻侵权有对当事人的人格侵犯和对当事人的著作权侵犯等。民法通则规定了公民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肖像权以及隐私权等,人格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力之一,受到法律的保护,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没有处理好新闻信息和当事人人格之间的关系,或者散布有损公民人格的新闻信息时,都会造成人格伤害从而构成新闻侵权。

(1)闻传播侵害公民肖像权。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铺天盖地般涌进人们的视野,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是色彩绚丽的图片和动态影

像。图片处理技术的成熟也给网络上的图像新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正是由于网络的这些特性,使网络肖像侵权也有意无意的发生在新闻传播领域。

(2)新闻传播侵害公民的著作权。新闻信息传播通过连接的作用导致受众侵害他人著作权;上传、转载、复制、粘贴等损害著作人的著作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的决定》规定:“已经在报刊上发表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本人外网站予以转载、摘编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并注明出处,不构成侵权。”可以看出作者只是将发表权授予传统媒体,而商业网站无权登载作者的作品。

二、新闻侵权的责任划归

我国在新闻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针对新闻侵权这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一部独立规范的法律来进行约束和控制。不仅仅让新闻侵权行为无法可依、责任划分引发争议,也导致新闻媒介无法实现合理监督。近年来新闻纠纷的增多从一方面足以看出我国新闻新闻媒体对自身社会舆论监督职能的逐渐重视和强化,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现代公民试图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的增强,表明了我国社会正在逐步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新闻媒体在国外被称作是“无冕之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社会

秩序管理和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意义。从众多的新闻侵权案例当中我们发现,新闻媒体在谈到新闻侵权责任的时候,往往强调新闻舆论监督和新闻自由的优先权利,以此来作为新闻侵权事实的借口。从非专业新闻人士的角度去讨论新闻侵权责任主体,则更多的是强调保护公民大众的合法权益。

但就目前我国新闻立法及报刊、电调、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发展状况来看,依然还不成熟。新闻侵权的概念界定和理论研究发展也刚刚开始,尤其是对于网络新闻侵权的主体认定方面更是表现的较为模糊,由此可见我国新闻侵权的责任规划方案要想彻底在社会上得以贯彻和实施,难度依然不小。因此,这就需要我国司法界和理法界的共同配合和高度重视。目前的新闻侵权主客体责任研究,事件处理的依据都是以新闻侵权的基本概念为出发点来进行的。而关于新闻侵权主体责任构成的说法却是鲜有人提及。具体来说就是,产生新闻侵权之后,新闻媒体、新闻记者、以及编辑、消息提供者等他们之间的责任承担与分配,没有一个科学规范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对于侵权主体之间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也没有稳定的模式,很多实际问题的处理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难度。

我们首先来看下新闻侵权的责任划归原则。新闻侵权的理论研究学界总结出以下几种不同的归责原则:一是过错责任原则。这种原则在新闻侵权事件当中经常被用到,指的是以新闻侵权主体在主观上的

过错,作为构成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和主要原则,在司法实践当中表现为有错误就承担责任,无过错就免责,不用承当相应的民事责任。二是无过错责任原则。指的是无论侵权主体在主观上有没有错误,只要侵权事实发生了,就产生相应的责任,在司法实践当中表现为只要新闻侵权确实存在,那么就势必会将承担责任。

三、新闻侵权的责任主体

新闻侵权的主体包括两方面:权力主体和义务主体。权力主体一般指新闻侵权的受害者以及与受害人有关系的人等,而义务主体指的是新闻侵权事件的实施者,也即是责任主体,就新闻行为活动来说,责任主体是参与或进行新闻活动的组织者或当事人。本文当中的新闻侵权责任主体指的就是新闻媒体本身,然而在真正的新闻侵权事件当中,会涉及到方方面面参与这个活动的人物,比如新闻稿件的撰稿人、编辑记者、新闻消息的来源者等许多环节,所以有必要对新闻责任主体做详细的分析。

新闻侵权主体在法学界和新闻界有很多种说法。有起因说、执笔说、控告说、权利说等。起因说,新闻工作者在创作侵权新闻之前,为新闻工作者提供原始信息资讯资源的那部分人群就是所谓的新闻侵权主体。执笔说,认为新闻撰稿人是新闻信息的生产者和设计者,应该承担新闻侵权的主要责任。控告说,根据原告人受害特点或者受

害方来确定新闻侵权的责任主体是谁,或者谁承担更大的责任。在民事诉讼中注重“不告不理”的原则,这体现了在法律实践当中注重被告人意志的精神。权力说,这种说法是把责任都归到新闻媒介头上了,即有权利签发新闻信息的就是责任承担者,因为签发者是新闻稿件的审查者,是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关卡,侵权事件的发生和他们有着最大的关系,所以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最后是实现说,把新闻媒体作为侵权的主体,因为新闻媒体使侵权新闻信息传播得以实现。这几种观点都有自己的合理性和片面性,我们从实践的观点来看,新闻侵权事实的发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是一个持续的、复杂的,由众多人所参与的环节,仅仅从一个方面来归责新闻侵权主体,显然是不科学的。

公民的新闻自由与新闻媒体的新闻自由

公民的新闻自由与新闻媒介的新闻自由 什么是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公民和媒体的宪法权利,包括媒体搜集、制作、发布、传播新闻和言论的自由,及公民个人收受新闻、通过媒体发表意见和言论的自由,均应受法律保护, 也要受一定限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公民的新闻自由与新闻媒介的新闻自由又有区分。 公民的新闻自由1、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公民行使表达权的自由) 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与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近来,它通常被理解为包含了充分的表述的自由,包括了创作及发布电影、照片、歌曲、舞蹈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富有表现力的资讯。 出版自由是指是指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对于已经公开的信息,公民可以自由地寻求、获取,国家、社会、他人不予非法干预、妨碍的义务。而应当让公众知悉,但是现在它被控制在特定单位或人士的手里的信息,国家应该对这些非法干预和妨碍公民寻求、获取信息的行为依法予以制止或制裁。2、公民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具有知情权3、公众拥有舆论监督的权利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新闻媒体的新闻自由1、新闻媒体的采访权第一,在公开场合或约定场合,记者有自主采集、访问的权利,他人不得干预;第二,对负有特定的信息公开义务的主题,记者有索取信息的权利。2、新闻媒体的报道权(一)广义上的闻报道权是指新闻媒体及记者自由地搜集新闻信息并将它们报道出来的权利, 也是让受众享受“知晓”的权利。(注:包含了采访新闻信息和传播新闻信息两个过程。)(二)狭义上的新闻报道权指新闻媒体及记者将自由搜集的新闻信息报道出来的权利, 也是让受众享受“知晓”的权利。3、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四权是新闻媒体权利的主要构成要件。其中知情权和表达权是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参与权和监督权则是新闻媒体安身立命的价值所在。 新闻媒介与公民的新闻自由之间的关系 新闻媒介是公民行使新闻自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公民的新闻自由权又反过来无形中赋予了新闻媒介的新闻自由权。 新闻媒介为公民行使自由权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1新闻媒介作为一种舆论工具,在形成舆论和引导舆论方面具有其他渠道不可替代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突出的作用。有时,它还可以使公民对政府机关行使监督的自由权利,发挥政治,法律等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具有精神力量和道义力量。 2公民自由权无形中赋予新闻媒介新闻自由权。 1.公民的自由言论和出版权使新闻媒介拥有了新闻自由权。 2.公民作为受众和传播者,他们的自由权也在新闻媒介自由上得到体现。3、公民的知情权与新闻媒介知情权的关系:记者知道是为了让公众知道,所以记者有权报道的也就是公众应当知道的。公众不应当知道的,记者也无权知道,记者不应当有比公众更多的权利。 新闻媒介与公民的新闻自由之间的区别新闻工作者将寻求、获取、传播信息作为自己的职业,这种职业可以使广大公民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言论出版新闻自由等权利。新闻工作者在媒介上发表的言论、批评、评论等必须符合新闻单位的主旨和要求,遵守共产党的宣传纪律和新闻专业规范,比普通公民要受更多的约束,但同时,新闻记者享有比普通公民更多的接近消息源的权利。

侵权责任一般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侵权责任一般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 2012-10-11 22:44:31 来源:《法律适用》2012年第10期 关于侵权责任的一般条款,是《侵权责任法》立法之初以及法律颁布后学术界一直探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几年前,对此话题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立法方面的问题,例如要不要一般条款以及一般条款的内容如何。到2009年的12月26日,立法层面的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答案:我国侵权责任法再次选择了一般条款的立法模式,[2]《侵权责任法》关于侵权责任一般条款的规定主要是第6条第1款。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地去理解和适用侵权责任的一般条款,这是以《侵权责任法》第6条为核心的法解释问题。在实践中,法院对很多的侵权案件都要适用《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的规定做出裁判,其余的条文仅适用于余下的侵权案件。而且,余下案件之法律适用,也会涉及到第6条(如关于过错的判断)。这是因为《侵权责任法》第6条就是关于过错侵权责任的一般性规定。 一、侵权责任“一般条款”的含义 何谓侵权责任一般条款?笔者认为:第一,它是有关过错责任的全部构成要件之概括规定的条款。该条款仅针对过错责任做出规定,并且要将责任的全部构成要件规定在法律中,比如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就规定了过错、损害和因果关系。第二,它是侵权责任法中有关责任规定的一个高度抽象的条款,在法律没有特别列举性规定的情况下,依据一般条款可以确定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主要是赔偿责任)。第三,它是侵权责任法中有关责任规定的一个统率性条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包容无过错责任。

有人问:机动车撞伤行人造成损害,机动车一方要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而行人或者非机动车一方造成机动车一方损害,法律没有具体规定是否行人或者非机动车一方应当承担责任时,该如何确定侵权责任呢?笔者的回答是:行人或者非机动车一方应当依据《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并结合第16条等条文的规定承担侵权责任。马车撞人的侵权责任如此确定,自行车撞人的侵权责任如此确定,马车之间发生碰撞造成损害的侵权责任同样如此确定。这就是侵权责任一般条款的规范意义之所在。 关于我国侵权责任法要不要规定一般条款,立法时有不同的认识。多数人认为应当规定一般条款,少数人不同意。少数观点认为,应按照德国民法典递进列举的模式,即其第823条和826条等条文确定的立法模式,去建构各种过错责任的规范体系。但是,这样的观点一直没有占主导地位。从世界范围来看,两种立法都有市场。德国、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采用了递进式列举模式;法国、加拿大部分地区、美国的一个州都采用了一般条款的模式;而《苏俄民法典》及《俄罗斯民法典》和我国的《民法通则》大致采用了法国民法典确立的过错责任一般条款模式。一般条款的立法模式之优点在于其开放性、概括性,不因对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权利之封闭性列举规定而削弱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功能,也无需对各种过错侵权责任进行繁琐的列举性规定,从而提高立法的抽象概括力,扩大法律的适应范围。其不足之处可能是在某些情况下不适当地扩展了侵权责任法的领地,带来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等法律的“竞合”问题。 二、《侵权责任法》第6条释义 (一)《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释义

智慧树《侵权法》2018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1分) 《侵权责任法》上承担责任的核心方式是() B. 损害赔偿 2 【单选题】(1分) 《侵权责任法》于()通过 D. 2009年12月26日 3 【单选题】(1分) 《民法通则》上的侵权法规范主要规定在() D. 第六章民事责任 4 【单选题】(1分) 下列哪一情形构成对生命权的侵犯?() B. 丙应丁要求,协助丁完成自杀行为 5 【单选题】(1分) 下列各项权利中,不应由《侵权责任法》调整的是()B. 选举权 6

被侵权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但侵权人已支付该费用的除外。 A. 对 7 【判断题】(1分) 侵害单位权益,造成单位严重损害的,单位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B. 错 8 【单选题】(1分) 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受到人身损害的,教育机构应承担责任,但能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这条规定的是() B. 过错推定原则 9 【单选题】(1分) 若受害人与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时() C. 可以由双方分担损 第二章 1 【单选题】(1分) 下列关于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说法正确一项是? B. 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原则归责 2

根据侵权行为主体数量的不同可以将侵权行为形态分为? A. 单独侵权行为和数人侵权行为 3 【多选题】(1分) 《侵权责任法》对侵权责任归责的规定有哪些? A. 过错责任原则 B. 过错推定责任 C. 非过错责任 4 【多选题】(1分) 过错责任原则的功能价值有哪些? A. 裁判规范价值 B. 行为规范价值 C. 社会规范价值 5 【判断题】(1分) 过错推定,是指受害人在诉讼中,根据法律的规定,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损害的行为中有过错。 A. 对 6 【判断题】(1分) 法国民法典中的一般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中没有规定过错责任原则。

侵权责任的承担主体有哪些

侵权责任的承担主体有哪些 主要按照侵权人的行为能力区分侵权责任承担主体,主要包括: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 按照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侵权人可能因为过错承担侵权责任;可能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也可能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其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权人属于侵权责任承担主体毫无疑问。但是这并非定律,法律上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那么具体来说侵权责任的承担主体有哪些?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一、侵权责任的承担主体有哪些 主要按照侵权人的行为能力区分侵权责任承担主体,主要包括: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2、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没有过错的,根据行为人的经济状况对受害人适当补偿。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醉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二、侵权责任由谁承担 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侵权责任主体,具体包括: 1、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主题班会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主题班 会 1.班会主题: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 (1)班会背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班会意义。增强全体学生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积极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使其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3)班会目的。根据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本次班会旨在针对我校初中生的特点(多数为独生子女、学习自主性差、责任意识薄弱),在“社会责任”这一方面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学习责任感,提升实践能力 2.主题班会设计思路 (1)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常怀感恩之心;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学校和班级)公平正义 (2)提升学生国家认同。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促进学生国际理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 3.班会流程 (1)展示“最美孝心少年”视频和PPT主题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有责任感的人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概括有责任、有担当的人的优秀品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 (3)“师生互动”探讨为什么中学生应该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了解责任和担当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 (4)学生和老师共同进行班会总结 师:同学们,责任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林则徐“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对中华民族的责任与担当。耄耋老人白芳礼用一辆三轮车积蓄35万元捐款资助300多名贫困学生,被人称为“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这是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师:同学们,视频已经播完。视频中的这些令人敬仰的前辈和同龄人有哪些品质呢?

浅谈中国当代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

浅析中国当代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已经被打破,新闻信息的传播不再只是由媒体单一的、单向的传播,而是变为了新闻信息的多元化传播。传播媒介处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与手机、网络等新型媒介新旧交融的特殊时期。在媒介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 新闻传播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愈来愈大,传播已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利器。 一、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 ,一,新闻传播社会责任论的内涵 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新闻媒介和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中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公众心智健康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60多年来,社会责任论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主流理论之一。社会责任论认为,媒介应当享有新闻自由,但自由与义务是相随的,媒介应对社会承担责任,强调责任与权利的统一,揭示了传媒负有引导理性生活、塑造道德精神的社会责任,强调有控制的新闻自由,提出政府可以干预和控制新闻活动。 ,二,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 XXXX年10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消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 同时强调对各类媒体来说,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1.当代中国新闻传播的现状

,1,媒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新闻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广 从报纸、广播到电视、电影再到互联网络,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从传播到互播,媒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先进,新闻传播的途径也越来越广。 ,2,受众的整体素质越来越高 受众是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包括观众、听众、读者等,近年来受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向高素质的趋向发展。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而是利用自身的知识架构充分发挥积极性,能动的对信息进行取舍,受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更为专业。 ,3,讯息呈现出病态的暴增 传播学中的讯息指的是由一组互相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 整意义的信息。这个概念中一个关键性的词语是有意义,近些年来,信息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如果把人们接受信息的能力比作杯子,那么,当今的信息便是那不断溢出来的水。日趋暴增的信息已使得人们无所适从,更无暇去分辨有意义和没有意义了。 信息的这种病态暴增必然会导致人们判断力的下降,影响社会的安定。 ,4,新闻信息反馈渠道越来越多,传播的互动性越来越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反馈渠道也进入现代化,由过去的去电台反馈或来信请寄变为直接在网上留言或在论坛里发表意见和建议,加强了信息反馈的力度。这种传播的互动性越来越强,使得受众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能够勇敢的发出自己的呼声,利于对事实真相的发掘和监督。 2.当代中国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第一,真实、客观、准确的报道新闻内容

侵权责任法重点

绪论1.侵权责任法性质: 私法、强制法、救济法、责任法。 第一章 1.侵权行为 a.概念:侵权行为就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并造成损害依法应该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法律的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损害行为。 b.特点:①侵权行为是行为人侵害他人人身和财产的行为 ②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主要是财产权和人身权等绝对权 ③侵权行为还包括侵害他人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的行为 ④一般侵权行为是行为人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⑤侵权行为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c.种类:①根据行为的构成要件: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 ②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积极侵权行为和消极侵权行为(关键点:作为与不作为) ③根据侵权人的人数:单独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 2.侵权责任

a.概念:侵权责任是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的简称,指行为人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造成损害,依法应答承担的法律后果。 b.特点:①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②侵权责任以存在侵权行为这一法律事实为根据 ③侵权责任的形式主要是财产责任,但不仅限于财产责任 c与违约责任比较(重点): ①归责原则不同。侵权责任采取一般采取过错责任原则,例外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违约责任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例外采取过错责任原则。 ②责任基础不同。违约责任的责任基础是行为人违反约定义务,没有约定才适用法定条款,且构成违约责任一般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要件。侵权责任的责任基础是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构成侵权责任一般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例外为无过错。 ③举证责任不同。违约责任中受害人无须证明违约方是否有过错,只要证明违约的事实存在即可,违约方只有证明具有法定或约定的免责是由才可免责。侵权责任中,加害人只有能证明其无过错的可免责,在特殊侵权中加害人只有证明其有法定免责是由才能免责。 ④免责条件不同。违约责任中有法定免责是由还有约定免责是由,但不得预先约定免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侵权责任中只有法定免责是由。

行政合同违法行政机关应否承担侵权民事责任.doc

行政合同违法行政机关应否承担侵权民事 责任- 天宇公司(甲方)与水利水电工程处(乙方)2000年8月25日签订农网建设改造工程施工。约定由乙方承建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被告水利水电工程处将该工程湾潭镇的部分交给被告供电所施工(该供电所无施工资质)。 同年10月28日,供电所(甲方)与村委会(乙方)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规定甲方负责施工中的安全检查、停、送电工作;乙方负责施工安全。同年11月1日,镇政府又与村委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规定村委会“负责低压电网改造的施工义务”(村委会职责第8条)。2001年9月上旬,施工方供电所在对通往锁金山村二组的输电线路进行改造时,从另一台区搭火焊接搁变压器的铁架,之后未拆搭火线,停止了施工。在组织施工中,镇政府以收取电线杆运费名义向该村组受益农民按每人23元收取费用。9月22日,镇政府工作人员与村委会开会安排村民自行架设低压线路。陈和另一村民上变压器平台架低压线,由于拉低压线的村民交接失手,低压线回弹到新架设的高压线上,陈兴胜触电死亡。 上述事实,有原、被告双方当事人当庭陈述,被告天宇公司与被告水利水电工程处签订的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施工合同、

镇政府与村委会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状在卷佐证(其出具之运费收据在本案撤诉终结后已由其领回)并经双方当事人当庭质证无疑,足以认定。 [审判]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经过双方当事人当庭质证、辨论和法庭认证,足以认定前述事实。 原告诉请求判令上列被告共同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失等合计183057.30元。 被告天宇公司辩称,天宇公司不是发生事故电力设施的所有人,而临时义务工安全责任由当地政府负责,所以本公司对陈兴胜死亡不应承担责任。 被告水利水电工程处辩称,本案损害发生主要原因是村委会的瞎指挥行为,因此其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水利水电工程处负次要责任。原告部分诉讼请求于法无据。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主题班会3页word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主题班会 1.班会主题: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1)班会背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班会意义。增强全体学生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积极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使其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3)班会目的。根据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本次班会旨在针对我校初中生的特点(多数为独生子女、学习自主性差、责任意识薄弱),在“社会责任”这一方面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学习责任感,提升实践能力。 2.主题班会设计思路 (1)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常怀感恩之心;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学校和班级)公平正义。 (2)提升学生国家认同。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促进学生国际理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 3.班会流程

(1)展示“最美孝心少年”视频和PPT主题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有责任感的人。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概括有责任、有担当的人的优秀品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 (3)“师生互动”探讨为什么中学生应该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了解责任和担当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 (4)学生和老师共同进行班会总结。 师:同学们,责任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林则徐“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对中华民族的责任与担当。耄耋老人白芳礼用一辆三轮车积蓄35万元捐款资助300多名贫困学生,被人称为“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这是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师:同学们,视频已经播完。视频中的这些令人敬仰的前辈和同龄人有哪些品质呢? 生1:孝敬父母,关心自己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生2:有社会责任感,经常帮助周边的人,不计回报。 生3:热爱国家,?P键时刻能挺身而出。 师:同学们,听了大家的讨论。老师也觉得豁然开朗起来了,我们一起看看这些为社会做出贡献,受到大家认可的人都做了哪些事?老师归类为三类。 第一类:他们常怀感恩之心(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中国女排);能主动作为,对自我和他人负责(九班班长陈)。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读《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有感 班级:传播2班学号:32009061222 姓名:高小娜 20世纪40年代,美国大众传媒的集中和垄断趋势日益加剧。出于对媒体所有者人数越来越少的担心,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卢斯于1942年邀请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领导一群大学教授、传播学研究者等,组建了新闻自由委员会(又名哈钦斯委员会)以局外人和学者的身份探讨大众传播界越来越多的问题。最终于1947年发表了后来被称作为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奠基的总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报告开宗明义:在美国这个号称头号自由民主之邦的国度,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新闻自由处在危险之中。报告提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由很明显:现代新闻界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是崭新而陌生的,而长期以私有私营来谋取政治独立的美国新闻界,则可能由于商业化的过度发展受到腐蚀,转型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大商业。相对于总人口,新闻单位的数目显著减少了;由于所有权的集中,新闻及意见来源的多样性受到了限制,这对民主不是一个好消息。 书中指出新闻自由是创建自由、文明社会的保证,是政治民主的基础。这源自美国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护,更可以看做是美国崇尚自由的文化土壤孕育出的果实。对此,该书为自由的新闻界提出了要求:“一个自由的新闻界不受制于任何力量,无论是政府的还是社会的,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凡是值得公众倾听的思想观点都让公众倾听。”并为媒介的角色做了一个很好的定位:“一种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一个交流评论和批评的论坛;一种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一种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一条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显然,这一角色的实现必须要以新闻自由为保障,同时这一角色的实现又反过来更好地保障新闻自由。 而当时美国新闻界的情景是新闻界掌握在一些庞大的商业机构中,对于民主生活非常重要的大众传媒未能完成履行对公众应付的责任。也就是新闻自由由于媒体资源掌握在少数人中,媒体多按商业机构运作,以赢利为目的。这一方面影响了大多数人言论表达的渠道和意见交流的便利,限制了新闻自由;同时,媒介功能扭曲了新闻理念,新闻报道出现煽情、庸俗等现象,媒体没发挥大众传媒应

新闻媒体与社会责任

新闻媒体与社会责任 ——分析当今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应如何践行社会责任论 在当下,无论是电台,电视台,报纸,还是网络,都把收听率、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放在第一位,谁吸引眼球多,谁的效益就越好。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很多媒体哗众取宠,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所以当今新闻界充满了光怪陆离,似假乱真、虚伪、谎言、侵犯隐私权、歪曲事实、偏见等的乱相。但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是媒体的生存之道,也是媒体长远发展之道,所以媒体就不能唯“眼球论”,应该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那么,当今媒体应当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实践社会责任论呢?下面就以中国媒体在四川地震中的报道为例来分析当今媒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践行社会责任论。 首先,新闻报道要真实、全面、理智,并且要完全接近每日的现实信息。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一旦新闻失实,那么新闻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必须真实、全面,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却切中了当今许多媒体的一大弊病,使得公众对这些媒体的信任度急速下减。新闻报道还必须理智,减少那种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那些诲淫诲盗的细节描写。另外,新闻要作出合乎真实的解释,即把每一项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各种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后果。在这一点上,中国社会媒体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报道中就做得比较好,遵从科学理性,真实、全面、客观地报道事实:在四川地震中,地震的地点、震级、伤亡人数、各地区受地震影响的具体情况等具体信息都是根据权威部门发布而报道,数据精确到个位数;地震的新闻主要以新华社的新闻为主,新华社总是在第一时间将真实客观的消息报道出来;在新闻报道中,媒体从关注灾区人民到关注灾区军人、医生、志愿者、各国救援队伍、全国关注灾区的人民等,从各个角度全面地对灾难进行刻画,营造全民抗灾的氛围。 其次,媒体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来践行社会责任论。社会责任论者认为,公众越来越依赖媒体所提供的情况作出好或坏的判断,这就要求媒体

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建议

试论我国行政损害赔偿的范围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职能,尤其是行政管理的职能不断发生变化,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都可能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权益损害。对于行政侵权行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要求行政侵权主体予以赔偿。但作为要求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法律规定得还不够完善,从而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本文从我国行政损害赔偿的范围、行政损害赔偿的范围的影响因素和界定原则、我国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立法缺陷及调整我国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建议等四部分,对我国行政损害赔偿的范围问题加以探讨。本文第一部分简要论述了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内容及其现实作用;第二部分论述了影响了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四个基本要素及确定行政损害赔偿范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主要归纳了我国行政损害赔偿范围在立法方面存在的五种缺限和不足;第四部分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参考、借鉴有关专家的观点和论述,对我国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提出了七条建议。

关键词:行政赔偿行政赔偿范围行政赔偿范围的扩大 一、我国行政损害赔偿的范围 行政赔偿的范围指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给予赔偿的范围。各国规定行使赔偿范围的法律规范在内容上一般都包括积极事项和消极事项两个部分。所谓积极事项是指能够引起行政赔偿产生的事项,即国家应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事项。所谓消极事项则是指不会引起行政赔偿产生的事项,即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事项。关于行政赔偿的消极事项,各国一般都以法律、法规明文规定,但有的国家如日本、法国等,则以务实或理论加以确定。 关于我国的行政损害赔偿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章第一节作出了明确规定,既包括了侵犯公民人身权的损害赔偿的范围,也包括了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权的损害赔偿的范围。同时,该法还对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作出了明确规定。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便于司法机关在具体执行法律过程中进行把握。

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

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意见稿提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其中社会责任排在第一,可见其重要地位。 我个人愚见,社会责任就是培养责任心。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借口:“我可以早到的,如果不是下雨。” “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事做完,是因为— “我没学过。” “我本来会的,可没有足够的时间”。 “如果不是粗心,我一定可以……” “是别人先讲话的……” 通道上有垃圾,你也说不是你扔的,我也说不是我扔的,从来听不到说是我扔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 1.学科渗透法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想像,引导学生在感知、感受、感动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借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情绪体验,对学生来说课程的渗透与延伸是对责任心的培养最好途径。

2.活动熏陶法 开展少先队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悟,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做好自己的事”大讨论、“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当优秀中队”、“争当责任心小明星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会、辩论会、故事会和主题队会,让学生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人人为集体争光,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责任感。 3.情绪感染法 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心,首先必须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热爱自己的集体,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建立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同时,以同样的感受去爱别人,我们用爱心发掘学生的隐匿心理,诱导潜在情绪,深化自我责任心。 最后,跟大家玩一个小测验。有一个小男孩用力将球扔了出去,你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A.皮球撞到墙壁后又弹回来。 B.皮球自然掉落了,什么意外的事情也没发生。 C.皮球打到了一户人家的窗户,玻璃立刻应声而碎。 选择A的人:你是一个比较有责任心的人,总会坚持自己的意见,有时候别人和你有不同的看法,你肯定会为此争论到底,以证明你的说法或者做法是正确的。当然你可能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才这样的,但是你想过没有,其实每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新形势下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新形势下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摘要】面对新形势下传媒界纷繁复杂的竞争态势,主流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显得尤为重要。主流媒体的主要责任应是正确的舆论导向、精准的新闻、资讯及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使受众自然轻松地接收到正确的、积极的、有温度的、充满正能量的信息。主流媒体履行好职责,让更多的受众省去在冗杂的社会新闻和信息中甄别真假、对错的时间和精力,规避了因为误信、盲从造成的损失或其他风险……因此,本文着重地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主流媒体的责任。 【关键词】主流媒体社会责任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 值观 新形势下的媒体宣传工作,作为主流媒体更需充分认识宣传工作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媒体宣传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观念;充分认识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增强做好宣传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而重新审视主流媒体在新形势下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尤为重要。 首先,主流媒体要有承担重要宣传任务的责任 具体体现在覆盖面要广、引导性要强、影响力要大的几个方面,进而形成新闻传播的主导强势。那么我们所理解的主流媒体就应该具有以下特质:

1.主流媒体具有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功能,具有非主 流新闻媒体难以相比的权威地位和特殊影响,被国际社会、国内社会各界视为党、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声音、主张的权威代表。 2.主流媒体体现并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在我国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坚持并引导社会发展主流和前进方向,具有较强影响力。 3.主流媒体具有较强公信力,报道和评论被社会大多数 人群广泛关注并引以为思想和行动的依据,较多地被国内外媒体转载、引用、分析和评判。因此,树立和维护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经济类、娱乐休闲类、服务类信息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可视为对主流媒体的某些功能的拓展延伸和补充。主流媒体信息传播给主流受众,需要最多的是新闻及生活、工作、学习、休闲等方面的信息,其中尤以新闻为主。与每个受众的生活都有关的内容,如:政策、科技、健康、经济等;还有一些与部分受众有关,但能引起其他受众关注的内容,如:发生在就近地区的灾难、事故、事件等;或与本地受众无关的,但内容反映的是不可预见性事件,或是由于突发性造成危害极大的,或者趣味性极强的,并具有悬念性质的内容。另外还有些信息虽与受众无关,但却是受众精神上感受所需要的内容,如:体育、世界

第五讲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五讲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从该条款中可以推知,我国法上的一般侵权责任要符合以下构成要件: 1、存在加害行为。没有加害行为,就不会产生侵权责任。完全与人无关的自然事件,如地震、洪水、飓风、海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虽然也会发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如保险法上保险赔偿金的给付、国家的救灾行为等,但不发生侵权责任的问题。 2、他人的民事权益被侵害。加害行为人侵害的是他人的民事权益,而非自身的民事权益。如:汽车的所有人因操作失误而损坏汽车,虽然也有损失,但他损害的是自己的权益,只能自认倒霉,不发生侵权责任的问题。 3、加害行为与民事权益被侵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虽然有加害行为,但是民事权益被侵害的后果并非是因该加害行为所致,而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如受害人故意),则行为人无须承担侵权责任。 4、行为人具有过错,即行为人主观上为故意或过失。否则,即便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存在因果关系,原则上也不产生侵权责任。 第一节加害行为 一、概念和特征 “行为”,是指受意思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作为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加害行为是指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受意志支配的、人的行为。 1、加害行为必须是受到意思支配的人的行为。若是由于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导致财产损失、人身伤亡,因未涉及人的活动,不会产生侵权责任;如因梦游而刺伤某人、驾车途中突发心肌梗塞导致车祸,因不能被人的意志所支配,也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但是,如果加害人制造一种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则依然存在一个法律意义上的行为。《侵权责任法》第33条第2款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醉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加害行为是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包括人身和财产权益。 案例1:金德管业公司诉北京百度公司 【案件事实】 原告金德管业公司诉称:在北京百度公司的搜索引擎中不断发现有损金德公司良好形象的词语,并且数量不断激增,特别是当网络用户在百度搜索框中输入:?金德、金德管业、金德招聘?等词汇时,在百度搜索下方就会出现?金德骗子、金德管业骗子、金德管业招聘黑幕?等严重影响金德集团公司良好形象的词汇,严重侵犯了我公司的名誉权。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百度公司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并赔偿1元钱经济损失。 百度公司辩称:我公司为方便用户使用提供多功能的网络附带搜索功能,当用户在搜索栏内输入一个关键词后,搜索引擎会搜索到有关联性的词。这些词汇并非是我公司预先设臵的,是网络用户在搜索中实际使用过且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而且这些词汇处在不断变化中,因此我公司并无侵害金德公司名誉权的行为。 【裁判要旨】 法院认为:根据资料,并结合公司证书中体现出的相关搜索词的多样性,足以印证北京百度公司所成之搜索词系由过去一定时期内使用频率较高且与当前搜索词相关联的词汇统计自动生成,而并非由百度公司主动创造〃〃〃本案中金德管业公司主张侵权的相关搜索词,虽然单就其词义表面而言确实带有一定负面意义,但其本质仍属供网络信息检索使用之参考

关于行政侵权

关于行政侵权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民刑不分,诸法合体,统治阶级专断独行,广大百姓权利意识薄弱,对于统治阶级对自己权利的侵害,往往才忍让的态度。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开展,行政侵权在中国得到重视,行政侵权法律制度也在不断的得到发展和完善。根据中国的重刑传统,将行政侵权与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比较,应该是最适宜中国人接受的方式,尤其是其中的归责原则,正是彰显了行政侵权的特色。 侵权行为具有普遍性。但我们一提到“侵权”,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民事侵权,而很少提及行政主体的侵权行为。这主要是与我国传统的服从、听令习惯有关,即上级、长官的命令只需服从,包括其对自身的侵权行为;另一方面,行政侵权虽是行政法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命题,却至今仍没有唤起行政法学者足够的重视,对此的研究仅仅是浅尝辄止。 实际上,不从公法私法化或私法公法化的层面上看,仅就侵权行为的普遍性角度,侵权是行为的必然结果。无论是私人行为还是公共行为,由于社会矛盾和利益的冲突,自利行为的他者致害在所难免。因为无论公法领域还是私法领域中的人,都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即符合“经济人”的理论。随着1994年《国家赔偿法》的出台,“行政侵权”概念得到我国行政法学界的广泛认同。 “行政侵权”在我国得到认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古代社会虽广泛存在行政侵权行为,却因无“行政侵权”的概念和理念而不被人们所认识。建国初期,法律上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却不存在行政侵权,即处于事实上的行政侵权免责时期。1957年文革之后,一切法制破坏殆尽,行政侵权法律制度被否定,更无从谈对“行政侵权”的认同问题。即使是1978年宪法及其它法律的颁布,也未曾提到行政侵权方面的规定。1982年宪法原则及初成体系的国家赔偿制度标志着我国已在理论上及法律原则上对行政侵权予以肯定;然而在具体的责任范围和赔偿标准上,并未完全依法实施,这一时期处于行政侵权的有限责任时期。直至1988年由罗豪才先生主编的《行政法论》才最先较为系统地提出“行政侵权”概念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行政侵权法产生的逻辑起点表现为行政侵权法律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如果说,民事侵权产生在于多元化的主体之间人格的独立和利益的分离,那么,行政侵权产生的逻辑起点则是民主制度的确立及国家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调和(参考王世涛《行政侵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权在民的原则及民主

特殊责任主体的侵权责任

特殊责任主体的侵权责 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特殊责任主体的侵权责任 特殊责任主体的侵权责任,特殊侵权主体造成他人损害时适用何种归责原则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侵权责任法》如何进行完善的建议。 《侵权责任法》第4章对特殊责任主体进行了规定,包括:他人致害行为的责任归属、侵权责任能力、因有隶属关系的工作人员致他人损害时的侵权责任、在公共开放空间和设施发生损害时的侵权责任以及损害特别发生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时的侵权责任以及由于对安全保障义务的违反从而单独地或者与第三方侵权行为共同地导致损害发生时的侵权责任。 一、侵权责任能力 《侵权责任法》关于侵权责任能力的规定,是以“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前提的,其关键性的规定存在于《民法通则》中,这里不用赘述。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对由他引起的损害,按不同的侵权行为,分别依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等原则承担侵权责任。本文在此着重讨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由他引起的损害的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32条第1款规定,由监护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关于这条规定,首先是“监护人”的规定。将民法通则的规定适用于侵权法上的监管义

务,这点是否适当,本文对此存在疑问;其次这种监护人对于被监护人行为原则上应承担无过错责任,这点也是少见的。不过,侵权法第32条第1款也规定了在监护人尽到监护义务的情形下,这种责任可以减轻,但如果监护人没有不法行为,仅仅是减轻责任是不够的。 《侵权责任法》第32条第2款对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充分的自己责任予以限制,并体现了衡平责任的观点,因被监护人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首先从其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监护人的赔偿只是辅助性的。 《侵权责任法》第33条规定了暂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责任:因行为人自身过错使自己陷入暂时无意思或失控状态的,行为人对因此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行为人因醉酒、滥用麻醉药或精神药品也适用该条的规定。若行为人无过错,行为人应根据其经济状况给予受害人补偿,这体现了衡平责任原则。但非因过错因酒精、毒品或精神药品导致失控或无意思的情形也适用衡平责任原则的规定,值得商榷。笔者认为,此种情形,从规则的体系性角度考虑,应当适用不受限制的侵权责任。 二、雇员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35条规定了雇员造成他人损害情形的侵权责任,由单位或者雇主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人员对他人造成的损害,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关系中,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是一项光荣的工作,新闻记者是一种神圣的职业。记者所从事的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素来被誉为“无冕之王”,历来受到人们的尊重。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记者与其它职业相比,更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目的。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新闻工作中,将发生的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真实传递给受众,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记者生产的是精神产品,而精神产品属于意识形态的领域,起着舆论导向和宣传教育的作用,因此,记者自身道德修养尤为重要。古人云,“无德者居高位,是播其恶于众。”记者记者,并不是一般的记事者。一条新闻稿件的真正价值是它文字背后的所指,在于它所放射出的思想的火花,这就是所谓的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用优秀的作品教育人。德高为范,只有自己德才兼备,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若是记者自身道德修养不够,很难得说他的作品如何,俗话说文如其人。古人又说,宁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记者理所当然应是“君子之儒”,如果记者忽视自身道德修养,片面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这叫舍本趋末,最终结果是业务素质难得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根本原因就在此。 记者是社会大众的传声筒,因此,它理应为受众传递最为真实和准确的信息,这是禀承对受众负责的原则,更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但近几年来,许多记者都为了一己私利而置新闻的真实性于不顾,制造出一些虚假新闻,从而误导大众,给社会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严重损坏了记者在公众前的形象。除了制造虚假新闻,还有一些记者为了自己工作的方便,或者为了吸引眼球,不顾别人的困难与处境,揭他人隐私;为了能挖到“爆炸”性消息,更是不惜采取骗、哄、诈、恐吓等卑劣手段采访。这些行为都是违背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身为记者,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须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不能以制造虚假新闻、炒作新闻、搞有偿新闻来谋取私利,从而误导大众,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稍不慎可能会引发出新闻官司。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这既是记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在采访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