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ESD发生器和耦合的频域测量方法

分析ESD发生器和耦合的频域测量方法

分析ESD发生器和耦合的频域测量方法
分析ESD发生器和耦合的频域测量方法

分析静电放电发生器

与耦合的频域测量方法

郝丽敏

摘要:在频域中分析ESD发生器与耦合需要一种方法。在ESD发生器中,脉冲由通过继电器触点的电压骤降产生。这种电压的骤降被一个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一个端口所替代。所有的形成矢量网络分析仪电流脉冲与瞬时场的分立元件,与它们组成的结构都被矢量网络分析仪所激发,就像它们被电压的骤降所激发一样。这样一来,这种方法就允许在消除电路的风险,并且允许使用相对于示波器来说宽动态范围的网络分析仪的情况下,且在不使用ESD器时,分析电流与场的线性耦合。这种方法适用于其它电压骤降的驱动下的测试,例如电气快速瞬变,需要一个线性耦合路径的超宽带磁化系数的测量。

关键词:ESD,网络分析仪,仿真

Abstract: In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ESD generator and coupling need a way. In ESD generator, by through the relay contacts pulse of voltage sag produce. This voltage sag is a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a port instead. All of the form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current pulse and instantaneous field division components, and they structure composed of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were motivated by, as they are motivated by the same voltage sag. So, this kind of method is allowed to eliminate the risk of the circuit, and allows the use of relative to oscilloscope is wide dynamic range of network analyzer, and not in use for ESD,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and a linear coupling. This kind of method applies to other voltage sag under the drive of the test, such as 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 need a linear coupling path of ultra-wideband magnetized coefficient measurement.

Key words: ESD,network analyzer,simulation

图1 三种不同的表现简单的电容放电电流流过电阻RL的电路

1.方法

A.基本概念

这种方法基于在线性系统中时域与频域的相似点。为显示这个原理,让我们从使用重现三个高度简化的ESD发生器对负载放电的电路开始。

在图1中,电路A中,一个电容C有一个初始的电压V S,在一个理想的继电器时间t=0内被放电。电流流过R S与R L,我们感兴趣的是在R L两端的电压。电路元件C,R S,R L与开关就如同一个高度近似的ESD发生器与测试下的设备在一起时那样运作。

通过分析在t>0时可见,在开关串联的电容有初始电压V S(电路A)时相比于串联有

一个阶梯电压源且没有初始电压的电容(电路B)时,终端负载R L上的电压与电流并没有不同。

实际上,通过一个时域转换(TDT)仪的阶梯函数端口与一个测量RL两端电压(耦合电压)的示波器端口能够替代这个延时。但是,时域转换仪的动态范围远小于网络分析仪的动态范围,并且时域分析的抽样会轻易地被意外的ESD时间破坏。因此,我们以一个网络分析仪替代时域转换仪。这个原理的实现如题1所示的电路C。

端口1连接继电器部分,端口2通过一个50Ω的电阻测量电压。在时域中网络分析仪的转换被用来得到时域结果。网络分析仪的动态范围的典型要求是100dB,好于时域转换仪的50-60dB以及示波器的40dB,如果不使用平均化或信号加强技术的话。

B.实现

一个ESD发生器的主要模块是一个高电压,有继电器,有脉冲形成网络,放电电阻(RD),一个储能电阻(RD),一个接地线与ESD发生器主体的电压源(见图2)。当继电器开启时,高电压的的电压源对CS充电。此时继电器片之间的缝隙已经足够小,一个电击穿将导致电容放电。

图2 一个简易的ESD发生器的等效电路。

高电压电压源对储能电容(CS)充电。在电容开始放电的瞬间继电器被关闭。

图3 一个简易的改进后的ESD发生器的等效电路。为了模仿电路的时域特性,

电压的暴跌以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1所替代并使之允许与继电器片直接接触。继电器附

件被开启。

随着在继电器片接触时电路激励的发生,网络分析仪的端口1需要被连接到继电器片上就如图3所示。显然,如果不能移除这个高电压电压源,它就需要被关闭。网络分析仪通过它内部的电压源激励了ESD发生器。

在图2中的电压V下降得非常快[5]。它近似于一个对ESD发生器的阶梯响应激励。通过在矢量网络分析仪中使用傅里叶逆变换与视窗功能的构建,这个阶梯响应能被轻易地以S21数据为基础显示出来。

傅里叶逆变换(DFT )表达如下:

()1

0N n k k n k

n X X z x z --===∑,k=0,1,2…,N -1 (1) 其中()exp 2k z j k N π=。

图4 改良后的ESD 发生器组件。继电器被打开并且同轴电缆被连接在继电器的触体上,

SMA 接头被连在矢量网络分析仪上。

如果我们在以上的形式中使用Z k ,那么就会变成片分Z 变换(CZT ):

k k z AW -=, k=0,1,…,M -1 (2)

当M 为任意的整数,并且A 与W 为任意复数时就有020j A A e πθ=与020j W W e πφ=。 若A=1,M=N ,()exp 2W j N π=-与离散的傅里叶变换相符。

CZT 是一种抽取Z 变换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在应用中相比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更普遍也更灵活[16]。

窗口化也是需要的因为频域的带限响应的测量造成了时域中响应的循环。窗口化通过在进行转换成时域数据之前过滤频域数据的方法改善了时域结果的动态范围,同时也付出了有好的数据的频率响应的代价[17],[18]。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2能被连接多种传感器类型,例如一个指向捕获ESD 放电波形的ESD 电流输出,或是一个与测量的电子系统导线内,场传感器内,或是印刷电路板上的走线内电流有关联的电流的输出。这些结果显示在章节3中。

这种潜在的方法,如上所述是很简便的。但是,为达到好的效果,需要一个更仔细的实现的方式。有三点要特别注意。

图5 一个ESD发生器的等效电路。Rt与Ri代表电流目标的电阻与示波器的输入阻抗1)在触点上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1需要被准确地连在继电器片两端。任何来自于

上面的偏差都将改变在射频上的反应因为激励点将会偏离正确的位置。继电器部分的陶瓷附件被开启,使其能用一个薄的同轴电缆将其直接连接到继电器片。(如图4)2)电源阻抗应被匹配到的ESD发生器电路继电器部分内由火花产生的阻抗上。连接处的阻抗有三部分的变化。首先,这是一个开路(t<0);其次,继电器被一个时变的电阻进行很好的描述(t=0至大约100ps);然后,这个继电器被一个连续的25-40V的电压源进行很好的描述。使用一个50Ω的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来替换继电器,导致由脉冲形成电路造成的额外的损耗与回响衰减(见章节一个39Ω的片电阻被焊接为与继电器触体并联用来减小源阻抗。这个电阻如图4所示。

3)这个附加的电缆应该电磁透明,那就是,在上面没有共模电流流动。一个低频与高频材料的结合(商品名称―Gigabuster‖)已经被用来减小共模电流。这个精密的布置是实验最优化的的结果。

C.通过的SPICE仿真结果确认

SPICE仿真被用来核实这种方法。建立在一个ESD发生器基础上的等效电路在[5]中给出,这些需要使用频域方法的改变已经被实现了。

几种ESD发生器的等效电路的形式已由[4]—[6]给出。如图5中的电路所示,电阻R t 与R i分别代表电流目标的电阻与示波器的输入电阻。每个

图6 改良后的ESD发生器的等效电路。电阻Rt与电阻Ri代表电流目标的电阻与矢量网络分析仪端口2的输入电阻。端口1由电压源VS与内部阻抗RS表示。转换器与Ra分别代表用来减小源阻抗的铁氧体与附加电阻。

图7 使用时域计算的电流与频域分析结果的比较

元件的功能在[5]的表1中有解释。电容C1被充电至最高电压。这个代表了它被ESD发生器中的高压电压源充电。。在关上继电器后,放电电流经过探针流过R t。

改进过的发生器如图6所示。

1)阶梯电压源VS代表网络分析仪的频率扫描源头。

2)接地线的电感由L1表示。ESD发生器中近场的电耦合被模仿为电容。没有计入辐射效应。

3)铁氧体在模型中被模拟为一个纯的共模电感。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2被连接在R t两端。端口1被连接在继电器的触体上。铁氧体在模型中被模拟为一个拥有两个理想的100uH耦合电感的转换器。R a用来减少端口1的阻抗。

4)图6中所示的电路允许有两条路径接地:一个是通过接地带的一个是通过网络分析仪

图8 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放电电流波形时的频域测量系统的安装

的。这可能改变最近时间的电流波形。为避免这种效应,低频的高频的铁氧体(在与高频的铁氧体的连接上)被放置在同轴电缆附近。这种连接的效应在模型中被模拟为两个理想的电感。

电流波形的计算使用图5与图6中所示的电路,图7为结果的比较。数据被处理了,第二个峰有相同的大小。两个波形是相似的;但是,图6中所示电路第一个峰有压降,并且电压的摆动更小,上升的时间更短。这就是通过并联R S与R a改变源阻抗的结果。源阻抗增加了脉冲形成电阻-电容-电阻滤波器的响应时间,并产生一个细微的缓慢的上升时间与一个减小过的放电电流。

2.测量结果

在这些数据中,一个时域测量(标准ESD发生器)的结果被与一个使用改良的ESD

发生器的频域结果进行了比较。三种搭配已经被表现出来,这些进一步强调了这些ESD测试有的不同结果。

A.时域与频域的标准化

测试使用一个一般的ESD发生器1kV的设置与一个a Tektronix 7404 (4 GHz 带宽, 20 GS/s)的示波器。这个示波器被分别连接至一个ESD电流负载的输出上,一个F-2000的电流稳定器或一个小的环。对于频域的测量,要使用一个HP8753 D的矢量网络分析仪。

为比较放电电流的波形,一个电流的负载被通过验证的方法确定。在ESD发生器上这是一个最好的受控的测量结果(如图8所示)。电流的负载被放在屏蔽室墙的边上。第二个验证结果的测量使用一个小的环。由于派生的场与感应电压的关

图9 使用示波器(美国泰克7404,4GHz BW ,20GS/s)测量ESD放电电流与使用VNA

测量的比较

系,这种放置加强了高频场的响应。

测试的第三个设置是,一个结构被选择用来反应料想中的此方法的应用,就像连接至个人电脑主板的电线的耦合的测量。更多的测量装置安装的细节如图13所示图9比较了时域与频域的测量结果。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测量结果与一般的波形形状匹配得相当好;但是,很多结构的偏差也是存在的。如果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则数值的摆动将被减小。最可能的是,这是一个矢量网络分析仪(39Ω||50Ω)与一个较强的连有同轴电缆的铁氧体共模阻抗的继电器的负载的源阻抗的值。第二章的SOICE仿真表现了转换在频率上的振幅与衰减。

我们不认为这些差异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这种差异在相同的ESD发生器模型中的不同的样品,尤其是在有相同牌子的模拟器中给出了不同。

B.在频域中的感应环路电压的测量

在[2]中可知,瞬时场的产生不仅仅源于接入点的电流,也可能源于ESD发生器内部构造所产生的电流。由于电流上升时间的不同,大于1HZ的场将被电流内部的结构所主宰。为了了解对场尤其是在高频场的频域分析的有效性,在每个小环的感应电压都被进行了测量。

把一个半圆环(直径28mm ,线圈直径0. 7 mm)放在地线层上然后分别接在示波器或者VNA上。见图10的实验设置和图11和12的结果。这些结果说明了VNA的测量方法恰能激起ESD发生器内的高频电流。

C. 频域中感应电压在主板走线中的测量。

图10 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的频域测量装置对感应环电压的测量

图11 用图10装置测量的感应环电压

图12 用图10装置测量的感应环电压的频谱

选择第三种实验设置反映ESD与在PC主板上的IC的走线的耦合。其他两个实验设置仅

仅强调了一个耦合路径。

图13 对连接至主板

的电线与电路板走线

的ESD耦合的测量方

图14 在供电良好的主板走线上的干扰电压。ESD发生器被充电至-0.5kV。频域数据通过

2V的直流电压转换。

现在的目标对验证是否放出电流是很好的再生是有用的,并且由于耦合所派生出的自然属性,使用小的环主要是为了吸引瞬时场和加强高频场。

在测量电压路径之前,要使用[14]和[15]中概述的方法来分析主板。这就显示了―Power Good‖路径是对ESD最敏感的。由于这个原因,所以选它来检测ESD产生的感应电压这个测量设置在图13中显示。操作主板被放在一个使用绝缘电环的金属平台上。发生器产生的ESD被应用于主板平面上同时走线上的电压也被测量。一个铁氧体的同轴电缆和一个470-Ω SMT的电阻器被使用在走线中的电压上。一个过滤了来自电源供应器产生的―Power Good‖线的并联电容器Cshunt被去除以确保主板的干扰来自与―Power Good‖线圈(PGL)所产生的耦合。这使得主板重置从8KV下降到大概4KV。

图像14中显示了时域和频域的测量比较。ESD发生器被控制在—0.5KV。在那样的条件下,主板是成直线的;因此,电压路径可以被上述方法重新产生。

图15 在供电良好的主板走线上的干扰电压。ESD发生器被充电至-4.5kV。耦合效应已经

显现出来。

3. 方法局限性的研究

实验数据表明VNA方法能够重新产生ESD发生器直到大约2GHz。但是为了更合适的应用那些方法,我们需要考虑下述局限性。

A 线性度

关于应用的放电电压的耦合路径需要是直线的。ESD发生器应用于关于充电电压的相关模式中是线性的,也就是电流波形随着电压伸缩。大多数耦合路径被无源元件所形成,例如,屏蔽,走线和电感性或者电容性耦合。假如这样,那么被提议的方法论将正确的确定走线上的电流和电压。然而,如果ICs或者非线性ESD保护的耦合效应能决定电压,只有在―耦合成一个走线‖的线性效应可以被分离成非线性电压耦合效应【6】,这个方法才能被应用。

图15展示了一个耦合的例子。它的测量方法和图14一样,但是ESD发生器被充电到—4.5kV。频域数据被放电电压所测量。如果没有非线性的域效应,耦合电压应该被ESD 发生器的充电电压测量为线性的。然而,在—4.5kV,我们可以发现IC的输入电压的耦合是由ESD防护二极管所引起。这样的耦合不能被上述所说的VNA方法所模拟。

当ESD产生了软件性错误,感应电压常常低于耦合临界值,同时位翻转能够在电压电平发生,这个电压电平在地电压(GND)和电源电压(VDD)之间。当然,在上述方法所说的情况下,初始的ESD引起二次衰弱,这个方法将不会再次产生耦合电压。总之,我们建议使用耦合测量的方法,但不是为了电路效应测量。它提供了不用冒任何损坏的危险就能分析ESD的机会,就像执行在一

图16 并联50Ω与问并联50Ω电阻的频域测量数据。对源阻抗的建模中继电器触点间电

压的骤降如图所示

个复杂的同类系统中。他们需要被模仿,例如,通过结合耦合数据与非线性电路使用SPICE。

B.激励等效

继电器刀片连接被50-Ω VNA端口所取代,这个端口有额外并联的39-Ω电阻器。然而,继电器内火花的阻抗不能被简单的表示为22Ω(50 Ω与39 Ω并联)。如果足够的电流在流动,最好用恒定的电压降在25–40 V去模仿,而不是一个用电阻器。电源抗阻的影响可以通过对照50-Ω电源抗阻和22-Ω电源抗阻来分析。这个可以通过看图16所显示的更高抗阻所导致的更弱的声音,这就说明了即使是22 Ω也可能不足够低来完全代替波形的初始高峰的细节。然而,因为目标是确定耦合,需要区别与变化性的耦合相斥的波形。它的变化性由底架的触体和线圈的位置所确定。

C.同轴电缆上的普通模式电流

理想上,激励不能够改变任何ESD发生器和接地母线中的电流。然而,把一个额外的电缆被加上。电缆上的普通模式电流改变了电流和辐射特性。在我们的实验中,一个20-mil 半刚性电缆被使用,它有许多铁氧体波导管伴随着它的长和延伸的高渗透性材料来超越任何低频率电流。然而,普通模式电流不能够被完全抑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振幅。5. 总结

提出了一种描述ESD发生器和频域耦合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分析放电电流和场效应,根据ESD发生器中的高电压压降,且不需要使用高压。这种方法被SPICE模拟和改进的与非改进的ESD发生器的比较所证明。

参考文献:

[1] EMC—Part 4-2: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Electrostatic Discharge Immunity Test, IEC International Standard 61000-4-2, 2001.

[2] R. Chundru, D. Pommerenke, K. Wang, T. V. Doren, F. P. Centola, and J. S. Huang,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metal ESD ref erence discharge event and correlation of generator parameters to failure levels-part I: Reference event,‖ IEEE Trans. Electromagn. Compat., vol. 46, no. 4, pp. 498– 504, Nov. 2004.

[3] K. Wang, D. Pommerenke, R. Chundru, T. V. Doren, F. P. Centola, and J. S. Huang,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metal ESD ref erence discharge event and correlation of generator parameters to failure levels-part II: Correlation of generator parameters to failure levels,‖ IEEE Trans. Electromagn. Compat., vol. 46, no. 4, pp. 505–511, Nov. 2004.

[4] H. Tanaka, O. Fujiwara, and Y. Yamanaka, ―A circuit approach to simulate discharge current injected in contact with an ESD-gun,‖ in Proc. 3rd Int. Symp. Electromagn. Compat. May 21–24, 2002, pp. 486–489.

[5] K. Wang, D. Pommerenke, R. Chundru, T. V. Doren, J. L. Drewniak, and A. Shashindranath, ―Numerical modeling of electrosta tic discharge generators,‖ IEEE Trans. Electromagn. Compat., vol. 45, no. 2, pp. 258– 271, May 2003.

[6] F. Centola, D. Pommerenke, K. Wang, T. V. Doren, and S. Caniggia, ―ESD excitation model for susceptibility study,‖ in Proc. IEEE Int. Symp. Electromagn. Compat. Aug. 18–22, 2003, vol. 1, pp. 58–63.

[7] G. Cerri, R. De Leo, and V. M. Primiani, ―ESD indirect coupling modeling,‖ IEEE Trans. Electromagn. Compat., vol. 38, no. 3, pp. 274–281, Aug. 1996.

[8] G. Cerri, R. De Leo, and V. M. Primiani, ―Coupling between common mode ESD and transmission lines inside shielded enclosures,‖ in Proc.IEEE Int. Symp. Electromagn. Compat., Aug. 2001, vol. 2, pp. 1265– 1268.

[9] R. De Leo, G. Cerri, and V. M. Primiani, ―ESD in electronic equipment: Coupling mechanisms and compliance testing,‖ in Proc. IEEE Int. Symp.Ind. Electron., Jul. 2002, vol. 4, pp. 1382–1385.

[10] G. Caccavo, G. Cerri, V. M. Primiani, L. Pierantoni, and P. Russo, ―ESD field penetration into a populated metallic encl osure a hybrid time-domain approach,‖ IEEE Trans. Electromagn. Compat., vol. 44, no. 1, pp. 243– 249, Feb. 2002.

[11] Y. S. Huang and T. L. Wu,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noise coupling perturbed by ESD currents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 Proc. IEEE Int. Symp. Electromagn. Compat., Aug. 2003, vol. 1, pp. 43– 47.

[12] K. H. Chan, L. C. Fung, and S. W. Leung, ―Experimental study of ESD effect on metallic enclosure,‖ in Proc. IEEE 3rd Int. Symp. Electromagn. Compat., May 2002, pp. 490–492.

[13] C. Bowman, A. Bogorad, P. Shih, D. Tasca, M. Shomberg, and J. Arm enti, ―Spacecraft-level current-injection testing to investigate discharge couplingmodels,‖ IEEE Trans.Nucl. Sci., vol. 36, no. 6, pt. 1–2, pp. 2033– 2040, Dec. 1989.

[14] K. Wang, J. Koo, G. Muchaidze, and D. Pommerenke, ―ESD susceptibility characterization of an EUT by using 3D ESD scanning system,‖ in Proc. IEEE Int. Symp. Electromagn. Compat., Aug. 2005, vol. 2, pp. 350– 355.

[15] J. Koo, G. Muchaidze, and D. Pommerenke, ―Finding the root cause of an ESD upset event,‖ in Proc. DesignCon 2006, 12-WA2.

[16] L. Rabiner, R. Schafer, and C. Rader, ―The chirp z-transfom algorithm,‖ IEEE Trans. Audio Electroacoust., vol. AU-17, no. 2, pp. 86–92, Jun. 1969.

[17] User’s Guide HP8753D Network Analyzer, Hewlett-Packard, Part 08753- 90257, Sep. 1995.

[18] Time Domain Analysis Using a Network Analyzer, Agilent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 Note 1287-12, 2007.

大作业1(机电控制系统时域频域分析)

《机电系统控制基础》大作业一 基于MATLAB的机电控制系统响应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年11月4日

1 作业题目 1. 用MATLAB 绘制系统2 ()25()() 425 C s s R s s s Φ== ++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单位斜坡响应曲线。 2. 用MATLAB 求系统2 ()25 ()()425 C s s R s s s Φ==++的单位阶跃响应性能指标: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和超调量。 3.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平台位置控制示意图如下: X i 伺服电机原理图如下: L R (1)假定电动机转子轴上的转动惯量为J 1,减速器输出轴上的转动惯量为J 2,减速器减速比为i ,滚珠丝杠的螺距为P ,试计算折算到电机主轴上的总的转动惯量J ; (2)假定工作台质量m ,给定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a ,放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b ,包括检测装置在内的反馈环节传递函数为K c ,电动机的反电势常数为K d ,电动机的电磁力矩常数为K m ,试建立该数控直线工作平台的数学模型,画出其控制系统框图; (3)忽略电感L 时,令参数K a =K c =K d =R=J=1,K m =10,P/i =4π,利用MATLAB 分析kb 的取值对于系统的性能的影响。

2 题目1 单位脉冲响应曲线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源代码 t=[0:0.01:1.6]; %仿真时间区段和输入 nC=[25]; dR=[1,4,25]; fi=tf(nC,dR); %求系统模型 [y1,T]=impulse(fi,t); [y2,T]=step(fi,t); %系统响应 plot(T,y1); xlabel('t(sec)'),ylabel('x(t)'); grid on; plot(T,y2); xlabel('t(sec)'),ylabel('x(t)'); grid on; %生成图形 3 题目2 借助Matlab,可得: ans = 0.4330 0.6860 25.3826 1.0000 即

(实验三)连续时间LTI系统的频域分析汇总

实验三 连续时间LTI 系统的频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掌握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的计算方法和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理解具有不同频率响应特性的滤波器对信号的滤波作用; 3、学习和掌握幅度特性、相位特性以及群延时的物理意义; 4、掌握用MA TLAB 语言进行系统频响特性分析的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LTI 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域数学模型和频域数学模型的MATLAB 描述方法,深刻理解LTI 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的物理意义,理解滤波和滤波器的概念,掌握利用MATLAB 计算和绘制LTI 系统频率响应特性曲线中的编程。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1 连续时间LTI 系统的频率响应 所谓频率特性,也称为频率响应特性,简称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 ),是指系统在正弦信号激励下的稳态响应随频率变化的情况,包括响应的幅度随频率的变化情况和响应的相位随频率的变化情况两个方面。 上图中x(t)、y(t)分别为系统的时域激励信号和响应信号,h(t)是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为:)(*)()(t h t x t y =,由傅里叶变换的时域卷积定理可得到: )()()(ωωωj H j X j Y = 3.1 或者: ) () ()(ωωωj X j Y j H = 3.2 )(ωj H 为系统的频域数学模型,它实际上就是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t)的傅里叶变换。即 ? ∞ ∞ --= dt e t h j H t j ωω)()( 3.3 由于H(j ω)实际上是系统单位冲激响应h(t)的傅里叶变换,如果h(t)是收敛的,或者说 是绝对可积(Absolutly integrabel )的话,那么H(j ω)一定存在,而且H(j ω)通常是复数,

周期矩形信号的频谱分析

1.周期信号的频谱 周期信号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分解为无数三角信号或指数之和。这就是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在三角形式傅里叶级数中,各谐波分量的形式为()1cos n n A n t ω?+;在指数形式傅里叶级数中,分量的形式必定为1j n t n F e ω 与1-j -n t n F e ω 成对出现。为了把周期信号所具有的各 次谐波分量以及各谐波分量的特征(如模、相角等)形象地表示出来,通常直接画出各次谐波的组成情况,因而它属于信号的频域描述。 以周期矩形脉冲信号为lifenxi 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周期矩形信号在一个周期(-T/2,T/2)内的时域表达式为 ,2 0,>2 ()A t T t f t ττ ≤?=?? (2-6) 其傅里叶复数系数为 12 n n A F Sa T ωττ?? = ??? (2-7) 由于傅里叶复系数为实数,因而各谐波分量的相位为零(n F 为正)或为π±(n F 为负),因此不需要分别画出幅度频谱n F 与相位频谱n φ。可以直接画出傅里叶系数n F 的分布图。 如图2.4.1所示。该图显示了周期性矩形脉冲信号()T f t 频谱的一些性质,实际上那个也是周期性信号频谱的普遍特性: ① 离散状频谱。即谱线只画出现在1ω的整数倍频率上,两条谱线的间隔为1ω(等于2π/t )。 ② 谱线宽度的包络线按采样函数()1/2a S n ωτ的规律变化。如图2.4.2所示。但1ω 为 2π τ 时,即( )2m π ωτ =(m=1,2,……)时,包络线经过零点。在两相邻 零点之间,包络线有极值点,极值的大小分别为-0.212()2A T τ,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频率特性及频域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运用Matlab进行连续时间信号卷积运算 (所属课程:信号与系统) 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 1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xx 学号: 201002040077 指导老师: xxx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运用MATLAB 分析连续系统的频率特性。 2、掌握相关函数的调用。 二、实验原理 1、一个连续LTI 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描述,即 )()()()()()(01 )(01)(t e b t e b t e b t r a t r a t r a m m n n +'++=+'++ (1) 对上式两边取傅里叶变换,并根据FT 的时域微分性质可得: )(])([)(])([0101ωωωωωωE b j b j b R a j a j a m m n n +++=+++ 101)()()()()(a j a j a b j b j b j E j R j H n n m m ++++++==ωωωωωωω H ( j ω )称为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简称系统频率响应或频率特性。一般H ( j ω )是复函数,可表示为: )()()(ω?ωωj e j H j H = 其中, )(ωj H 称为系统的幅频响应特性,简称为幅频响应或幅频特性;)(ω?称为系统的相频响应特性,简称相频响应或相频特性。H ( j ω )描述了系统响应的傅里叶变换与激励的傅里叶变换间的关系。H ( j ω )只与系统本身的特性有关,与激励无关,因此它是表征系统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MATLAB 信号处理工具箱提供的freqs 函数可直接计算系统的频率响应的数值解,其语句格式为:H=freqs(b,a,w)其中,b 和a 表示H ( j ω )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w 为系统频率响应的频率范围,其一般形式为w1:p:w2,w1 为频率起始值,w2 为频率终止值,p 为频率取值间隔。 H 返回w 所定义的频率点上系统频率响应的样值。注意,H 返回的样值可能为包含实部和虚部的复数。因此,如果想得到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还需要利用abs 和angle 函数来分别求得。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方法,掌握频率分析法的三种方法,即Bode 图、Nyquist 曲线、Nichols 图。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一)实验原理 1.Bode(波特)图 设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1 1211121)(+-+-+???+++???++=n n n m m m a s a s a b s b s b s H 则系统的频率响应可直接求出: 1 1211121)()()()()(+-+-+???+++???++=n n n m m m a j a j a b j b j b j H ωωωωω MATLAB 中,可利用bode 和dbode 绘制连续和离散系统的Bode 图。 2.Nyquist(奈奎斯特)曲线 Nyquist 曲线是根据开环频率特性在复平面上绘制幅相轨迹,根据开环的Nyquist 线,可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反馈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Nyquist 曲线按逆时针包围临界点(-1,j0)p 圈,为开环传递函数位于右半s 一平面的极点数。在MATLAB 中,可利用函数nyquist 和dnyquist 绘出连续和离散系统的乃氏曲线。 3.Nicho1s(尼柯尔斯)图 根据闭环频率特性的幅值和相位可作出Nichols 图,从而可直接得到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在 MATLAB 中,可利用函数nichols 和dnichols 绘出连续和离散系统的Nichols 图。 (二)实验内容 1.一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2)(5)(1(50)(-++=s s s s H 绘制系统的bode 图,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画出闭环系统的单位冲击响应。 2.一多环系统 ) 10625.0)(125.0)(185.0(7.16)(+++=s s s s s G 其结构如图所示 试绘制Nyquist 频率曲线和Nichols 图,并判断稳定性。 (三)实验要求

周期信号的时域及其频域分析

周期信号的时域及其频域分析 姓名:张敏靓学号:1007433014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ultisim软件的应用及用虚拟仪器对周期信号的频谱测量 2.掌握选频电平表的使用,对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方波、矩形波、 三角波等)频谱的测量 二、实验原理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法,可以把周期信号表示为三角傅里叶级数或指数傅里叶级数,其中周期信号满足。 1. 周期信号表示为三角傅里叶级数 2. 周期信号表示为指数傅里叶级数 其中, 周期矩形信号的频谱

三、实验内容 1.在Multisim上实现周期信号的时域、频域测量及分析 (1)绘制测量电路 (2)周期信号时域、频域(幅度频谱)的仿真测量 虚拟信号发生器分别设置如下参数: 周期方波信号:周期T=100μs,脉冲宽度τ=50μs,脉冲幅度 V P=5V; 周期矩形信号:周期T=100μs,脉冲宽度τ=20μs,脉冲幅度 V P=5V; 周期三角波信号:周期T=200μs,脉冲幅度V P=5V; 采用虚拟示波器及虚拟频谱仪分别测量上述信号的时域、频域波形并保存测试波形及数据。

2.周期信号时域、频域(幅度频谱)的测量 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选频电平表的连线如上图所示。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分别为周期分别信号、周期矩形信号、周期三角波信号,参数设置同仿真测量。采用示波器及选频电平表对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分别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记录下表中。

四、实验总结 1.在周期矩形信号的实验中,信号频率减小,频谱减小;信号占空 比减小,频谱减小;幅度值减小,频谱减小。 2.未安装Origin绘图软件,Excel绘图未能达到理想效果。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习题

501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5-1 设闭环系统稳定,闭环传递函数为)(s Φ,试根据频率特性的定义证明:系统输入信号为余弦函数)cos()(φω+=t A t r 时,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cos[|)(|)(ωφωωj t j A t c ss Φ∠++Φ=。 证明:根据三角定理,输入信号可表示为 )90sin()( ++=φωt A t r , 根据频率特性的定义,有 ]90)(sin[|)(|)( +Φ∠++Φ=ωφωωj t j A t c ss , 根据三角定理,得证: )](cos[|)(|)(ωφωωj t j A t c ss Φ∠++Φ=。 5-2 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t t e e t c 948.08.11)(--+-=, 试确定系统的频率特性。 解:s s s s C 1 361336)(2++= ,36 1336)(2++=s s s G ,)9)(4(36)(ωωωj j j G ++=; 2 /122/12) 81()16(36 |)(|ωωω++=j G ,9arctan 4arctan )(ωωω--=∠j G 。 或:)(2.7)()(94t t e e t c t g ---== ;36 1336 )]([)(2 ++==s s t g L s G ; 5-3 设系统如下图所示,试确定输入信号 )452cos()30sin()( --+=t t t r 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t e ss 。 解:2 1)(++=Φs s s e ; )452sin()30sin()( +-+=t t t r 6325.0|)(|=Φj e , 4.186.2645)(=-=Φ∠j ; 7906.0|)2(|=Φj e , 4.18454.63)2(=-=Φ∠j ; 答案:)4.632sin(7906.0)4.48sin(6325.0)( +-+=t t t e ss 。 5-4 典型二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 2()(2 n n s s s G ωζω+= , 当取t t r sin 2)(=时,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45sin(2)( -=t t c ss , 试确定系统参数n ω和ζ。 解:2 222)(n n n s s s ωζωω++=Φ; 1] 4)1[(2 2222=+-n n n ωζωω, 451 2arctan 2 -=--n n ωζω; 122 -=n n ωζω, 答案:414.12==n ω,3536.04/2==ζ。

实验二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

实验二 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的物理意义和分析方法; 2、观察截短傅里叶级数而产生的“Gibbs 现象”,了解其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 3、掌握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的分析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4、掌握各种典型的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特征以及傅里叶变换的主要性质; 5、学习掌握利用Matlab 语言编写计算CTFS 、CTFT 和DTFT 的仿真程序,并能利用这些程序对一些典型信号进行频谱分析,验证CTFT 、DTFT 的若干重要性质。 基本要求:掌握并深刻理傅里叶变换的物理意义,掌握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的计算方法,掌握利用Matlab 编程完成相关的傅里叶变换的计算。 二、原理说明 1、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CTFS 分析 任何一个周期为T 1的正弦周期信号,只要满足狄利克利条件,就可以展开成傅里叶级数。 三角傅里叶级数为: ∑∞ =++=1 000)]sin()cos([)(k k k t k b t k a a t x ωω 2.1 或: ∑∞=++=1 00)cos()(k k k t k c a t x ?ω 2.2 其中1 02T πω=,称为信号的基本频率(Fundamental frequency ),k k b a a ,和,0分别是信号)(t x 的直流分量、 余弦分量幅度和正弦分量幅度,k k c ?、为合并同频率项之后各正弦谐波分量的幅度和初相位,它们都是频率0ωk 的函数,绘制出它们与0ωk 之间的图像,称为信号的频谱图(简称“频谱”),k c -0ωk 图像为幅度谱,k ?-0ωk 图像为相位谱。 三角形式傅里叶级数表明,如果一个周期信号x(t),满足狄里克利条件,就可以被看作是由很多不同频率的互为谐波关系(harmonically related )的正弦信号所组成,其中每一个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称为正弦谐波分量 (Sinusoid component),其幅度(amplitude )为k c 。也可以反过来理解三角傅里叶级数:用无限多个正弦谐波分量可以合成一个任意的非正弦周期信号。 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为:

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连续时间系统的 复频域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实验5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综合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反变换的定义并掌握MATLAB 实现方法。 2)学习和掌握连续时间系统函数的定义及复频域分析方法。 3)掌握系统零极点的定义,加深理解系统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特性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 1.拉普拉斯变换 连续时间信号x(t)的拉普拉斯变换定义为(s)(t)e st X x dt +∞ --∞ =? (1) 拉普拉斯反变换为1 (t)(s)e 2j st j x X ds j σσπ+∞ - ∞ = ? (2) MATLAB 中相应函数如下: (F)L laplace = 符号表达式F 拉氏变换,F 中时间变量为t ,返回变量为s 的结果表达式。 (F,t)L laplace =用t 替换结果中的变量s 。 ()F ilaplace L =以s 为变量的符号表达式L 的拉氏反变换,返回时间变量 为t 的结果表达式。 (,)F ilaplace L x =用x 替换结果中的变量t 。 拉氏变换还可采用部分分式法,当(s)X 为有理分式时,它可以表示为两个多项式之比: 110 1 10 ...(s)(s)(s)...M M M M N N N N b s b s b N X D a s a s a ----+++==+++ (3)

上式可以采用部分分式法展成以下形式 1212(s)...N N r r r X s p s p s p = +++--- (4) 再通过查找常用拉氏变换对易得反变换。 利用residue 函数可将X(s)展成(4)式形式,调用格式为: [r,p,k]residue(b,a)=其中b 、a 为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r 、p 、k 分 别为上述展开式中的部分分式系数、极点和直项多项式系数。 2.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是指系统单位冲激响应的拉氏变换 (s)(t)e st H h dt +∞ --∞ = ? (5)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还可以由系统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得到。 (s)(s)/X(s)H Y = (6) 单位冲激响应(t)h 反映了系统的固有性质,而(s)H 从复频域反映了系统的固有性质。由(6)描述的连续时间系统,其系统函数为s 的有理函数 110 1 10 ...(s)...M M M M N N N N b s b s b H a s a s a ----+++=+++ (7) 3.连续时间系统的零极点分析 系统的零点指使式(7)的分子多项式为零的点,极点指使分母多项式为零的点,零点使系统的值为零,极点使系统的值为无穷大。通常将系统函数的零极点绘在s 平面上,零点用O 表示,极点用?表示,这样得到的图形为零极点分布图。可以通过利用MATLAB 中的求多项式根的roots 函数来实现对(7)分子分母根的求解,调用格式如下:

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专业、班级电信1班学号姓名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基于钟表设计的常识,给出时、分、秒的设计思路,并利用硬件编程语言VHDL或者Verilog-HDL来实 现。要求具有基本功能如调整时间对表、闹铃、计时器等,给出完成控制电路所需要的设计模块;给出硬 件编程语言的实现,并进行仿真;给出下载电路的设计,设计为2种下载方法,其中一种必须为JTAG;同 时设计者报告不允许雷同。 参考资料: 1、潘松、黄继业《EDA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科学出版社 2009 2、樊昌信《通信原理》电子出版社 完成期限: 指导教师签名: 课程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II

ABSTRACT……………………………………………………………………………III 绪论…………………………………………………………………………………III 1傅里叶变换原理概述 (1) 1.1 傅里叶变换及逆变换的MATLAB实现 (2) 2 用MATLAB实现典型非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 (3) 2.1 单边指数信号时域波形图、频域图 (3) 2.2 偶双边指数信号时域波形图、频域图 (4) 2.3 奇双边指数信号时域波形图、频域图 (4) 2.4 直流信号时域波形图、频域图 (5) 2.5 符号函数信号时域波形图、频域图 (5) 2.6 单位阶跃信号时域波形图、频域图 (6) 2.7 单位冲激信号时域波形图、频域图 (6) 2.8 门函数信号时域波形图、频域图 (7) 3 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幅度调制 (8) 3.1 实例1 (8) 3.2 实例2 (10) 4 实现傅里叶变换性质的波形仿真 (11) 4.1 尺度变换特性 (11) 4.2 时移特性 (14) 4.3 频移特性 (16) 4.4 时域卷积定理 (18) 4.5 对称性质 (20) 4.6 微分特性 (22) 心得体会 (25) 参考文献 (26) 附录 (27)

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信号与系统 实验报告 实验三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实验报告评分:_______ 实验三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的物理意义和分析方法; 2、观察截短傅里叶级数而产生的“Gibbs现象”,了解其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

3、掌握各种典型的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特征。 实验内容: (1)Q3-1 编写程序Q3_1,绘制下面的信号的波形图: 其中,0 = 0.5π,要求将一个图形窗口分割成四个子图,分别绘制cos( 0t)、cos(3 0t)、cos(5 0t)和x(t) 的波形图,给图形加title,网格线和x坐标标签,并且程序能够接受从键盘输入的和式中的项数。 程序如下: clear,%Clear all variables close all,%Close all figure windows dt = 0.00001; %Specify the step of time variable t = -2:dt:4; %Specify the interval of time w0=0.5*pi; x1=cos(w0.*t); x2=cos(3*w0.*t); x3=cos(5*w0.*t); N=input('Type in the number of the harmonic components N='); x=0; for q=1:N; x=x+(sin(q*(pi/2)).*cos(q*w0*t))/q; end subplot(221) plot(t,x1)%Plot x1 axis([-2 4 -2 2]); grid on, title('signal cos(w0.*t)') subplot(222) plot(t,x2)%Plot x2 axis([-2 4 -2 2]); grid on, title('signal cos(3*w0.*t))') subplot(223) plot(t,x3)%Plot x3 axis([-2 4 -2 2])

连续系统的时域、频域分析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信号与 系统E D A 实验地点:东1教 414 学院: 专业: 学号 : 姓名 :

2.信号卷积,根据PPT 中的实验2、2与2、3内容完成课堂练习,写出程序及运行结果。 用Matlab 实现卷积运算)(*)(t h t f ,其中 )()()],2()([2)(t e t h t t t f t εεε-=--=,)2 ()(2t h t h =;对比说明信号)( t f 分别输入系统)(和)(2t h t h 时的输出有什么区别并分析原因。 >> p=0、01; nf=0:p:4; f=2*(heaviside(nf)-heaviside(nf-2)); nh=0:p:6; h=exp(-nh)、*(nh>0); y=conv(f,h);

t=0:length(y)-1; subplot(3,1,1),stairs(nf,f);title('f(t)');axis([0 6 0 2、1]); subplot(3,1,2),plot(nh,h);title('h(t)');axis([0 6 0 1、1]); subplot(3,1,3),plot(0、01*t,y); title('y(t)=f(t)*h(t)'); >> p=0、01; nf=0:p:4; f=2*(heaviside(nf)-heaviside(nf-2)); nh=0:p:6; h=exp(-2*nh)、*(2*nh>0); y=conv(f,h); t=0:length(y)-1; subplot(3,1,1),stairs(nf,f);title('f(t)');axis([0 6 0 2、1]);

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

第四章 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 将信号分解为若干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或虚指数信号,实质上是将信号在频率域上进行分解,因此根据这种基本思想对信号和系统的分析称为频域分析。这种分解过程是通过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这一数学工具来实现的。 本章首先介绍连续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熟悉信号频谱的概念。 4.1 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 ? 了解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及其物理含义; ? 掌握信号频谱和频谱密度的概念; ? 了解连续谱和离散谱的特点和区别; ? 掌握傅里叶变换的常用性质; ? 掌握周期信号傅里叶变换的求解方法。 2.重点和难点 ?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及其应用 4.2 知识要点 1.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1)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三角形式:∑∑∞ =∞=+Ω+=Ω+Ω+=1010)cos(2)]sin()cos([2)(n n n n n n t n A A t n b t n a a t f ?(4-1) 指数形式: ∑∑∞ -∞ =+Ω∞ -∞ =Ω= =n t n n n t n n n F F t f )j(j e e )(? (4-2) 其中 ? +Ω= T t t n t t n t f T a 00 d cos )(2 ,n =0,1,2,? (4-3) ? +Ω= T t t n t t n t f T b 00 d sin )(2,n =1,2,? (4-4) 且

n n n n n n a b b a A a A arctg , ,2 200-=+==? (4-5) ?+Ω-= T t t t n n t t f T F 00 d e )(1j (4-6) (2)两种形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0)( e 2 1 j ≥=n A F n n n ? (4-7) 并且|F n |为偶函数,?n 为奇函数,即 ||||n n F F -=,||||n n -=?? (4-8) (3)傅里叶级数的物理含义 通过傅里叶级数可以将任意周期信号f (t )分解为若干个正弦信号(三角形式)或复简谐信号(指数形式)的叠加。每个正弦信号分量的频率为周期信号基波频率的n 倍(n ?0),即n ?,而幅度为A n 或者2|F n |,相位为?n ,将其称作第n 次谐波分量。特别地,将频率为0(即n =0)的分量称为直流分量,幅度为A 0/2或者F 0;频率等于基波频率?(即n =1)的分量称为基波分量。 2.周期信号的频谱 通过傅里叶级数可以将时域中的周期信号分解为直流分量、基波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之和,傅里叶级数展开式中的A n 、?n 或傅里叶系数F n 分别代表了各分量的幅度和相位随谐波次数n (从而频率n ?)的变化关系,称为周期信号的频谱,其中A n 或|F n |称为幅度谱,?n 称为相位谱。 A n 或|F n |、?n 都是关于整型变量n 的实函数,分别以其为纵轴,以n (或者n ?)为横轴,得到的图形称为周期信号的幅度谱图和相位谱图,合称为周期信号的频谱图。 但是,在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级数中,A n 和?n 的自变量n 只能取非负的整数,因此称为单边频谱,而在F n 中,n 可以为任意的整数,相应地将F n 称为双边频谱。对同一个周期信号,其单边和双边频谱可以通过式(4-7)进行相互转换。 所有周期信号的频谱都具有离散性,因此称为离散谱。 3.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及其频谱密度 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及傅里叶反变换的定义为 ?∞ ∞--=t t f F t d e )()j (j ωω (4-9) ?∞ ∞ -= ωωωd )e (j 2π1)(j t F t f (4-10) 其中正变换用于根据信号的时域表达式求其频谱表达式,反变换用于根据其频谱表达式求时域表达式。 通过傅里叶变换可以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复简谐信号的叠加,而信号的傅里叶变换F (j ?)反映了信号中各分量的幅度和相位随其频率? 的变化关系,称为信号的频谱密度,又称为频谱密度函数或频谱函数。 教材表4-1中列出了一些基本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在求解复杂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和频谱密度时经常用到。 4.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第5章_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频域分析

第5章 用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频域分析 一、基于MATLAB 的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基本知识 (1)频率特性函数)(ωj G 。 设线性系统传递函数为: n n n n m m m m 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G ++???++++???++=---1101110)( 则频率特性函数为: n n n n m m m m a j a j a j a b j b j b j b jw G ++???++++???++=---)()()()()()()(1101110ωωωωωω 由下面的MATLAB 语句可直接求出G(jw)。 i=sqrt(-1) % 求取-1的平方根 GW=polyval(num ,i*w)./polyval(den ,i*w) 其中(num ,den )为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而w 为频率点构成的向量,点右除(./)运算符表示操作元素点对点的运算。从数值运算的角度来看,上述算法在系统的极点附近精度不会很理想,甚至出现无穷大值,运算结果是一系列复数返回到变量GW 中。 (2)用MATLAB 作奈魁斯特图。 控制系统工具箱中提供了一个MATLAB 函数nyquist( ),该函数可以用来直接求解Nyquist 阵列或绘制奈氏图。当命令中不包含左端返回变量时,nyquist ()函数仅在屏幕上产生奈氏图,命令调用格式为: nyquist(num,den) nyquist(num,den,w) 或者 nyquist(G) nyquist(G,w) 该命令将画出下列开环系统传递函数的奈氏曲线: ) () ()(s den s num s G = 如果用户给出频率向量w,则w 包含了要分析的以弧度/秒表示的诸频率点。在这些频率点上,将对系统的频率响应进行计算,若没有指定的w 向量,则该函数自动选择频率向量进行计算。 w 包含了用户要分析的以弧度/秒表示的诸频率点,MATLAB 会自动计算这些点的频率响应。 当命令中包含了左端的返回变量时,即: [re,im,w]=nyquist(G) 或

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

第三章傅立叶变换 时域分析:f(t) y f(t)=h(t)*f(t) ↓分解↑ 基本信号δ(t)→LTI →h(t) 频域分析: f(t) ye jωt =h(t)* H(jω)Fe jωt ↓分解↑ 基本信号 sinωt →LTI →H(jω)e jωt e jωt H(jω):系统的频域响应函数,是信号角频率ω的函数,与t无关. 主要内容: 一、信号的分解为正交函数。 二、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付里叶级数(求和),频谱的特点。信号 三、非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付里叶变换(积分),性质。分析 四、LTI系统的频域分析:频域响应H(jω);y(jω)= H(jω)?F(jω). (系统分析) 五、抽样定理:连续信号→离散信号.

§3.1 信号分解为正交函数 一、正交: 两个函数满足φ1(t)φ2(t)dt=0,称φi(t),φj(t)在区间(t1 ,t2)正交。 二、正交函数集:几个函数φi(t)φi(t)dt= 0 当i≠j; K i 当i=j. 三、完备正交函数集:在{φ1(t)…φn(t)}之外, 不存在ψ(t)满足ψ (t)φi(t)dt= 0 (i=1,2,…n). 例、三角函数集:{1,cosΩt,cos2Ωt,… ,cosmΩt,…,sinΩt, sin2Ωt,…sin(nΩt),…}区间:(t0,t0+T),t=2π/Ω为周期. 满足: cosmΩtcosnΩtdt= 0 m≠n T/2 m=n≠0 T m=n=0 sin(mΩt)sin(nΩt)dt= 0 m≠n T/2 m=n≠0 sin(mΩt)cos(nΩt)dt= 0. 所有的m和n. 结论:三角函数集是完备正交集。 推导: cosmΩtcosnΩtdt =(1/2) [cos(m+n) Ωt+cos(m-n) Ωt]dt =(1/2)sin(m+n)Ωt +(1/2)sin(m-n)Ωt =(1/2)[sin(m+n) Ω(t0+T)-sin(m+n)Ωt0] +(1/2)[sin(m-n) Ω(t0+T)-sin(m-n)Ωt0] =0 当m≠n时.

实验4: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

实验4: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连续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逆变换的实现方法。 (2)掌握傅里叶变换的数值计算方法和绘制信号频谱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周期信号的分解 根据傅里叶级数的原理,任何周期信号都可以分解为三角级数的组合——称为 ()f t 的傅里叶级数。在误差确定的前提下,可以由一组三角函数的有限项叠加而得到。 例如一个方波信号可以分解为: 11114111 ()sin sin 3sin 5sin 7357E f t t t t t ωωωωπ?? = ++++ ??? 合成波形所包含的谐波分量越多,除间断点附近外,它越接近于原波形,在间断点附近,即使合成的波形所含谐波次数足够多,也任存在约9%的偏差,这就是吉布 斯现象(Gibbs )。 2.连续时间信号傅里叶变换的数值计算 由傅里叶变换的公式: ()()lim ()j t j n n F j f t e dt f n e ωωττωττ∞ ∞ ---∞ →=-∞ ==∑ ? 当 ()f t 为时限信号时,上式中的n 取值可以认为是有限项N ,则有: ()(),0k N j n n F k f n e k N ωτττ-==≤≤∑,其中2k k N π ωτ = 3.系统的频率特性 连续LTI 系统的频率特性称为频率响应特性,是指在正弦信号激励作用下稳态响应随激励信号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表示为 () ()() Y H X ωω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周期信号的分解 【例1】用正弦信号的叠加近似合成一个频率为50Hz 的方波。 MATLAB 程序如下: clear all; fs=10000; t=[0:1/fs:0.1]; f0=50;sum=0; subplot(211) for n=1:2:9 plot(t,4/pi*1/n*sin(2*pi*n*f0*t),’k ’); hold on; end title(‘信号叠加前’); subplot(212) for n=1:2:9;

控制系统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联系

控制系统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联系 经典控制理论中,系统分析与校正方法一般有时域法、复域法、频域法。时域响应法是一种直接法,它以传递函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拉氏变换为数学工具,直接可以求出变量的解析解。这种方法虽然直观,分析时域性能十分有用,但是方法的应用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必须已知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另外系统的阶次不能很高。 如果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未知,或者系统的阶次较高,就需采用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不仅是一种通过开环传递函数研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性能的分析方法,而且当系统的数学模型未知时,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此外,大量丰富的图形方法使得频域分析法分析高阶系统时,分析的复杂性并不随阶次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在进行控制系统分析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数学模型选用最简洁、最合适的方法,从而使用相应的分析方法,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与频域性能指标有着很大的关系,研究其内在联系在工程中有着很大的意义。 一、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延迟时间t d 阶跃响应第一次达到终值h (∞)的50%所需的时间 上升时间 t r 阶跃响应从终值的10%上升到终值的90%所需的时间;对有振荡的系 统,也可定义为从0到第一次达到终值所需的时间 峰值时间t p 阶跃响应越过终值h (∞)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调节时间 t s 阶跃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h (∞)的±5%误差带内所需的最短时间 超调量%σ 峰值h( t p )超出终值h (∞)的百分比,即 %σ= () ()() ∞∞-h h h t p ?100% 二、系统频率特性的性能指标 采用频域方法进行线性控制系统设计时,时域内采用的诸如超调量,调整时间等描述系统性能的指标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在频域内定义频域性能指标。

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信号与系统课设).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信息工程类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 课程设计题目: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 姓名: 系: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年级:2008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11 年 1 月10 日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 课程设计结果评定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课程设计的要求 (1)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13 3.1连续信号的设计..................................................................1-11 3.2验证傅里叶变换的调制定理 (11) 3.3周期信号及其频谱 (12) 4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熟悉MATLAB语言的编程方法及MATLAB指令; (2)掌握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概念; (3)掌握门函数、指数信号和抽样信号的表达式和波形; (4)掌握连续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5)掌握连续时间信号频谱的概念以及幅度谱、相位谱的表示; (6)掌握利用MATLAB进行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以及时域波形和频谱的表示;(7)通过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更深刻地理解了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和频域间的关系,加深了对连续时间信号的理解。 2.课程设计的要求 (1)自行设计以下连续信号:门函数、指数信号和抽样信号。要求:(a)画出以上信号的时域波形图; (b)实现以上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画出以上信号的幅度谱及相位谱,并对相关结果予以理论分析; (c)对其中一个信号进行时移和尺度变换,分别求变换后信号的傅里叶变换,验证傅里叶变换的时移和尺度变换性质。 (2)自行设计信号,验证傅里叶变换的调制定理。 (3)自行设计一个周期信号,绘出该信号的频谱,并观察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1(a)①门函数(矩形脉冲): MATLAB中矩形脉冲信号用rectpuls函数表示: y=rectpuls (t,width) %width缺省值为1 >> t=-2:0.001:2; T=2; yt=rectpuls (t,T); plot(t,yt); axis([-2,2,0,1.5]); grid on; %显示格线

信号与系统报告 实验5 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实验

信号与系统 实验报告 实验五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实验五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深刻理解拉普拉斯变换、逆变换的定义,掌握用MATLAB实现拉普拉斯变换、逆变换的方法。 2会求几种基本信号的拉氏变换。 3 掌握用MATLAB绘制连续系统零、极点的方法。 4 求解系统函数H(s)。 二

1已知连续时间信号f(t)=sin(t)u(t)、求出该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并用MATLAB 绘制拉普拉斯变换的曲面图。 syms t; ft=sin(t)*heaviside(t); Fs=Laplace(ft); a=-0.5:0.08:0.5; b=-2:0.08:2; [a,b]=meshgrid(a,b); c=a+i*b; d=ones(size(a)); c=c.*c; c=c+d; c=1./c; c=abs(c); mesh(a,b,c); surf(a,b,c) axis([-0.5,0.5,-2,2,0,10]) colormap(hsv

) 2求[(1-e^(-at))]/t的拉氏变换。 syms t s a f1=(1-exp(-a*t))/t; F=laplace(f1,t,s) F = log(s+a)-log(s) 3求F(s)=-log(s)+ log(s+a)的拉氏逆变换syms t s a F =log(s+a)-log(s); f1=ilaplace(F,s,t) f1 = (1-exp(-a*t))/t

4已知某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H(s)=(s^2+3s+2)/(8s^4+2s^3+3s^2+5)试用MATLAB求出该系统的零极点,画出零极点分布图。 b=[1 3 2]; a=[8 2 3 0 5]; zs=roots(b); ps=roots(a); hold on plot(real(zs),imag(zs),'o'); plot(real(ps),imag(ps),'x'); grid axis([-2.5,1,-1,1]) 5已知H(s)=(s+1)/(s^2+s+1),绘制阶跃响应图形,冲激响应图形,频率激响应图形。 syms t s H=(s+1)/(s^2+s+1); f1=ilaplace(H,s,t); f2=heaviside(t);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 专业 自动化 班号 03班 指导教师 陈艳飞 姓名 胡波 实验名称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实验日期 第 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MATLAB 语句绘制各种频域曲线。 2.掌握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典型二阶系统 2 2 22)(n n n s s s G ωζωω++= 绘制出6=n ω,1.0=ζ,0.3,0.5,0.8,2的bode 图,记录并分析ζ对系统bode 图的影响。 解: 程序如下: num=[0 0 36];den1=[1 1.2 36];den2=[1 3.6 36]; den3=[1 6 36];den4=[1 9.6 36];den5=[1 24 36]; w=logspace(-2,3,100); bode(num,den1,w) grid hold bode(num,den2,w) bode(num,den3,w) bode(num,den4,w) bode(num,den5,w)

-100-80-60-40-200 2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 -2 10 -1 10 10 1 10 2 10 3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分析:随着.0=ζ的增大 ,伯德图在穿越频率处的尖峰越明显,此处用渐近线代替时误差越大. 2.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5)(15(10 )(2+-= s s s s G ) 106)(15() 1(8)(22++++= s s s s s s G ) 11.0)(105.0)(102.0() 13/(4)(++++= s s s s s s G 绘制系统的Nyquist 曲线、Bode 图和Nichols 图,说明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绘制阶跃响应曲线验证。 解: 程序如下 奈氏曲线: (1) num1=[0,0,10];den1=conv([1,0],conv([1,0],conv([5,-1],[1,5]))); w=logspace(-1,1,100); nyquist(num1,den1,w)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