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及愉快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及愉快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及愉快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及愉快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及愉快教育

愉快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乐学、会学。乐学是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学生只有乐学,才能启动内在动力,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获取知识,最终达到学会、会学,其内心是愉快的。学而入心,其实效自然会高。会学是一种能力,它与乐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只有乐学了,才能达到会学。乐学是会学的基础,会学是乐学的体现。要使学生爱学、乐学,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了教师的乐教,才有学生的乐学;有了教师的善教,才会有学生的善学。因此,教师要注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会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思维驰骋的自由天地。在学习过程中,它需要学生具有好奇心、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各种观点尚处于形成阶段,无论干什么往往仅凭需要和兴趣出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推动力。天真活泼的孩子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强大的推动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学习新知。所以说,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设计引发学生兴趣的各种情境,使学生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正所谓有因才有果,只有教师的正确启发、引导,才会有学生的准确理解、领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求的最佳教学效果。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一开始就幽默地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的。”教师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呢?难道不能造成别的形状?比方说,造成三角形的,造成四角形的……”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因为这样的形状,车轮无法转动。”教师再问:“那就造成这样的形状吧(信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行吗?”学生大笑起来:“这样,车子前进时就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教师追问:“为什么造成椭圆形的就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气氛热烈,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就认识了“圆”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心情舒畅,兴味无穷;这样的学习过程,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优化教学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传递信息的途径有语言、表情、手势、眼神等,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

力,索然无味。”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是多么重要。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和谐状态的形成。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语言的情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媒体等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而且也会触及到学生的心灵,产生真正获得新知的愉悦。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有启发性、感染力,能吸引学生,做到准确、清晰、严谨、通俗、形象、优美。要使学生乐学,教师善教是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趣味因素,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法,在课堂上充分展示教材的魅力以及教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乐学,进而会学。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素质教育”初探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素质教育”初探 发表时间:2011-05-11T10:42:33.58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数学)2011年第34期供稿作者:曾明华郑发琳[导读] 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 重庆市巫溪县环城小学曾明华郑发琳 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认为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影响着人的能力与性格的发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例如,从学生入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开始,教师就结合教材上的图有意识地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让学生明确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并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好习惯。 二、培养兴趣 数学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例如,在“米和厘米”的测量活动中,学生知道了1米、1厘米有多长,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后,我给学生讲了个故事:“7点钟了,上学要迟到啦!小明从长2厘米的床上跳下来,穿上长25米的拖鞋,径直向卫生间跑去,拿起长15厘米的牙刷,胡乱地刷起他那1米宽的大门牙……”小朋友们还没听完就哈哈地笑了起来,我让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说说笑的理由,大家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解释的都很到位。接着我又问:“你能用‘米’‘厘米’说句话吗?”学生们劲头十足,说得十分精彩,有的说:“我们教室长8米。”有的说:“门大约高2米。”“我的身高比1米多28厘米。”“我的橡皮厚1厘米。”……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加深了对“米、厘米”的理解,同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从而真正感受数学的价值。 2.讲究课堂授课艺术。例如,在教学“对称”时,呈现给学生“美丽的大自然”画面,教师说:咱们到大自然中寻找哪些是对称的。每个学生都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他们认真寻找、踊跃发言:熊猫、青蛙、蝴蝶、叶子……教师提出:你们是怎样寻找到的?学生纷纷讲述自己的方法:熊猫的眼睛、耳朵两边一样;蝴蝶左右翅膀上的花纹一样;对称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教师又提出:怎样来断定这些都是对称的?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自己寻找的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学生想出了“对折”方法后,教师按学生的选择来演示“对折”。当课件动态显示青蛙的左边和右边重叠时,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他们为自己的发现自豪,更加兴奋地投入下一个学习活动中去。 3.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三、教会方法 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时,就能借助这些办法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 四、加强引导 实施素质教育,要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在课堂教法上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三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五、适时调控 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要抓好教学信息的反馈。通过信息反馈,教师掌握和了解学生“个别差异”,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循序渐进的有意识的对他们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要求老师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浅谈以人为本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以人为本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9-05-23T10:03:45.963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作者:蔡伦秀[导读] 摘要:以人为本一直是一个教育的重要指导理念,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习惯于强调自己的主体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蔡伦秀 摘要:以人为本一直是一个教育的重要指导理念,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习惯于强调自己的主体性。这和以人为本其实是有所冲突的,所以具体课程教学中,为了真正贯彻以人为本指导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创新;探索思考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异,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出现了分化。具体课程教学中,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都要求教师要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说在这样的一系列的要求和变化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人为本就是强调课程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挖掘自己的潜能。除此以外,还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发展,强调学生逻辑能力的提升,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结合具体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可以尝试用这样一些方式助手。 1、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注意学生随时吸收知识。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评价,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学生在学习失误时,应及时提出教师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避免其对未来数学学习的影响。在指出学生的错误时,教师应注意控制自己的语气和态度,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应对在课堂上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 以人为本强调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更加的客观和公正,要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全面成长。所以评价的时候,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应该具有评价的权利。在综合考量学生的时候,不仅要观察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更加需要去思考,学生是否用尽了全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这些都是教师要观察的内容,考核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全面成长就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的前提下,更好的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 2、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进行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以人为本强调教师必须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多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时候要科学的引导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除此以外,还应该利用生活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能力已经出现了分化,所以教学应该更加的有针对性,分层教学、小组教学等更加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 比如说在教学百分比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其实大部分的学生对百分比的知识进行初步了解以后就会基本掌握,甚至有一部分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而失去学习兴趣,这个时候我就会要求学生进行思考,银行对个人存款所得利息加收20%的所得税,这个时候我会去问学生为什么不直接将存款利息下调20%,加收20%的所得税和直接将利息下调20%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如果你是储户的话,你愿意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呢?这样的问题更加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使得课堂更加的活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就更加能主动进行探索分析。 3、利用生活化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的实现以人为本,我们还应该利用生活化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因为生活化的方式将生活和学生的学习整合在了一起,学生的课外学习就成了课堂的延伸,同时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候更加的自由,这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来,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自己的生活,比如说在学好了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比如说统计不同时间段内某一个商场的人流总量,其中尤其要重点分析老年人的数量、年轻人的数量,同时还需要去分析女性数量和男性数量,这样的分析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能够更加,好的去促进学生的素养的提升。这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感受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不断创新的情况下,有效建设课堂教学氛围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选择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学生都应从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入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从而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文爱莲.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2):67 [2]黄春恒.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研版),2015(6):65-65

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数学中的xx渗透 太和中心小学xx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任务。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借助xx数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祖国,是每个民族的灵魂。爱社会主义祖国,是中国人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情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 育是小学数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国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当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必然会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结合珠算教学,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劳动 人民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器”,它不仅具有计算功能,而且在启迪思维,开发右脑,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即使在当今计算机时代,它还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还有许多数学家,对世界数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故事,也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如刘徽、祖冲之、陈景润……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让他们了解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博,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课中的活动教学,它将自主权全部交还学生,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支求索,这样不仅活生生对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随外可见。如我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口算时,就充分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我在板书这一例题时,就让学

生自己动手摆小棒。由于每个学生都只带了10捆小棒(即100根),所以无法独自一人完成。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小组4个人的小棒合起来发现还不够,大多数同学都束手无策,这时,有一个同学灵机一动,他邀请旁边小组的同学和他们组联合起来摆小棒,成功了。其他各组的同学也都合作起来。这样,就培养了小组内部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明白组与组之间也需要团结协作。 三、沟通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 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 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

数学课堂引趣

数学课堂引趣“十法” ——观山小学刘承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推动力。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十种方法: 一、分组竞赛法 儿童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常在小组间、个人间、男女间开展口算、速算、分析等竞赛活动。在竞赛中,教师的一次高分,一句赞美之词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希望,产生神奇的力量,有时甚至影响终生。对于后进生,更应注意给予鼓励,奖其所长,让他们也体验到学习的兴趣。 二、质疑法 实践证明,教师每一个高质量的质疑,都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得知识的状态。一般来说,可在点明课题处、知识的内在联系处、知识的关键处、揭示知识本质处设问质疑。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出示长为5里米、宽为4厘米和长为10厘米、宽为2厘米的两个长方形,提问:“谁的面积大、大多少?你怎样得出结论的?”由于学生都是凭直觉进行观察,所以分歧较大。为此,教师进一步指出,只有通过科学的计算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那么,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需要大家研究解决的问题。这无疑对学生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 三、操作法 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总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理解就深刻。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索,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再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深刻理解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及余数的实际含义。 四、比较法 教学中,为让学生区别异同,克服思维定势,使学生对事物概念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入,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比较的训练。如:1、山坡上有羊50只,牛比羊的3倍还多20只,牛有多少只?2、山坡上有羊50只,比牛的3倍还多20只,牛有多少只?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这两道题都是告诉几倍多几,但前者求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小学数学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中心。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淡化教师权威。通过数学学习,将数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数学;观念创新 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中心 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得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很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式教学观念转变,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 文化反哺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他们有能力也有胆量怀疑教师和教材上的东西。学生不再是虔诚聆听,而是确信、理解、质疑,然后反思。学生“质疑”和“反思”,数学课堂从“物化”变成“人化”。 现有的数学教师关注数学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师、课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

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数学课程下,学生的情感是被动的、缺乏自信的,不是自主探索的,也谈不上合作学习。学习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结论的知识,更多的是数学的技能和技巧,缺乏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新课程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是学生而不是传统的学科内容和价值观决定学校的课程和活动,强调学生的自由,强调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就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的培养。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仅要重视人类认知结构,而且要关注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要理解学生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学生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因而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从全面发展的视角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趣味与数学课堂同行 2009-04-22 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 [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 °,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好方法。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在新授结束后 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 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 师: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它的(指均分后的一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 °,有的180 °。) 师:哪个对?为什么? 生:180°,因为它还是一个三角形。 师:每个小三角形的度数是180°,那么这样的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这时学生的答案又出现了180°和360°两种。

“以人为本”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以人为本”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03-13T18:18:29.90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作者:李胜平[导读]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的过程,摘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学生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笔者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全面备课;问题情境;发展评价 小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也是学生产生数学思维的起始阶段,但目前教师常常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一言堂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缺乏主动意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视角观察问题,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与心理特征,并优化教学的每个环节,以保障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作为切入点,从“充分全面备课、设置问题情境、发展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充分全面备课,有效掌握学情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面对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时,常常产生思维的偏差,教师常常在教学任务的压力下,以钻研教材作为唯一的备课工作,而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发展情况,导致学生很难融入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充分全面的备课,并从“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等方面展开备课工作,从而为一节好课的展开奠定基础。 笔者在进行“1-5的认识”备课中,考虑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将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根据学生普遍喜爱小动物的特点,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活动,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并预设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所喜欢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使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产生高涨的情绪,写完后小组内的学生相互评价,最后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这样不仅让学生深刻体会了1-5这几个数字就在我们身边,还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作为数学的核心,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具有指引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再以单方面的讲授为主,而是要设置问题情境,塑造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这样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有助于学生整合已有知识,并体会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笔者在进行“5以内的加法”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并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考虑到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首先以复习旧知的方式作为教学导入,设置问题情境,提出:“4可以分成2和();1和2可以合成()”,由于这两个问题是学生所熟知的,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转移到课堂活动中,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生解答问题后,以谈话的方式再次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多媒体屏幕上的这幅图,这些同学们正在干什么?”学生们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此情况下,提出问题:“怎样将3名植树的学生和2名浇水的学生合起来成为5个人?”学生们虽然对合起来这个词汇具有初步的认知,但不能运用数学符号将其表示,伴随着学生的好奇心,引出“3+2=5”这一算式,因此,问题情境不仅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活动中,还能增加师生互动的频率,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发展评价体系,树立学生自信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较为敏感,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为附属内驱力,而附属内驱力大多来自教师的评价,但教师常常以数学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造成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并建立发展评价体系,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关注自我的学习过程,还有助于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笔者在进行“分一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标准将物体进行分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运用课前准备好的“红、黄、蓝”不同颜色的小棒和图片展开分类操作,一段时间后,鼓励学生走到讲台将小组分类的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学生们都踊跃的举起手,这时,给每组学生上台分享的机会,并对演示正确的学生给予奖励和掌声,对演示有偏差的学生及时引导,缓解学生的自我尴尬,从而使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变革,有效教学成为学科教师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而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充分全面备课,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且需要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被问题所吸引,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教师在评价中,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使每个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内在情感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红.以人为本,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J].好家长,2019(13). [2]刘晓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种有效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7(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所有工作之中,当然应该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其中,占据着学校工作绝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教学,是实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历年来的各科教学大纲也明确强调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实行思想教育。小学数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实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介绍相关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数学事业的伟大成就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绝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也可结合教材,通过介绍相关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数学事业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如我在教小学数学第十册《圆周率》一节时,圆周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量出课前准备的几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进而我引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穿插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通过介绍数学家的生平及光辉事迹,不但能够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他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同时他们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所取得的成绩,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使学生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更牢固,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编写故事例题 教材中的一些例题虽也具有德育教育思想,但不明显。所以,我就在不改变题型模式的情况下,把它改编成一个个趣味小故事,使学生在趣中动脑思考,乐中求知,同时又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如我在教学生学习已知圆和半径或直径,求圆的面积这个类型的应用题时,我把例题改编成这样的形式:爸爸要砌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形花坛,可爸爸对圆的知识知道的比较少,你能帮爸爸算一算修这样一个圆形花坛需要占多大的面积吗?通过这道例题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明白该怎样做,更重要的使培养了学生的助人为乐品质,同时又使学生明白从现在起就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为祖国、为家乡做出贡献。再比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在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中,附小学校四年级同学做了45件好事,而我们五年级同学做了60件好事,请算一算,五年级同学做的好事比四年级同学多几分之几?把学生生活中的事编成一道道相关的数学故事题,表现给学生,学

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初中数学论文] 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引言: 课改犹如一缕阳光,照亮课堂;犹如一滴甘露,滋润了快干枯的课堂。他将笑声、掌声送给了老师学生们,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地方,就如农民的田野,艺术家的创作室,科学家的实验室,快乐学习已真正地走进了课堂。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曾经把数学比作“在纸上进行的游戏”,并且认为“是制造快乐的游戏。”现代心理学也证明,人在快乐的心境下,更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更富有创新精神,而且记忆力特别好。生理学家也认为,保持快乐的心境,使人更长寿、更健康,所谓“笑一笑,十年少”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知道,现行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形式进行的课堂活动。在传统教育的方式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较单一,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多样、有趣和富有探索性,倡导有意义的教学、合理整合数学学习资源,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尤显重要。 愉快的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把实施快乐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呢? 首先,教师要以良好的教学面貌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学得愉快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数学教师的情绪状态,或者说是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育实践证明,当教师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摘引自潘菽《教育心理学》。)从许多好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同样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教师宽广的知识面、旺盛的热情、积极的教学情感,就犹如让学生服用了强烈的兴奋剂,使他们自始至终兴致盎然,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满腔热情地去热爱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地投入教学,必须要饶有兴趣地和学生度过每一分每一秒的教学时光。唯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成为充满情感活动富有吸引力的生机盎然的课堂学习生活。所谓快乐教学才能成为可能。 其次,利用积极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乐中求知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一切适宜的手段,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声、色、光、动画等丰富的视听媒体优势,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而根据需要设计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学生手眼脑齐动,兴致浓厚地进行自主探究,效果更显著。 2、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德国教育家拉伊在他的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罗周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①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此,本文试就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浅见,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 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的素质入手,因为每一个人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民族素质是每一个人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要使教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最大发展,以下两大教学措施不可缺少。 1.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数学成绩不佳儿童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差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显然,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上不可能整齐划一。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2.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用和一颗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批评要适度,忠告有分寸)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就知下一句。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的父母离婚,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精力不能集中,课堂上老师对他的一个微笑便可以化去他心灵的伤痛,用这颗爱心去鼓舞他。可想而知;情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 教与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教师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长者,而是孩子们的朋友,他们在合作中探索、求知,教师的一个眼神有时也能表达对学生的关怀。教师和学生就是通过这种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的。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三角行去讨论、去实践,去自

(完整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推理能力、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都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学对于深化小学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目前来讲,如何充分发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德育方面的功能,探索德育教育的路径,是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 一、切实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善于模仿,尤其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模仿教师的行为。不管好坏,他们都会在短时间内模仿学会,却无法有效进行辨别和思考。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正确地处理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就很容易给学生留下负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要想充分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首要的因素就要努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要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鼓励和引导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一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即使学生有什么错误的行为,教师也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而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体罚。二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和领悟,进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间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积极作用。 二、用数学发展史和先进人物事迹鼓舞学生 数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用数学发展史和先进人物事迹鼓舞学生、激励学生。一是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当前,在小学生中存在一些对数学的错误理解,如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数学发展始终处于滞后状态,针对这种错误的思想和认识,数学教师一定要及时予以纠正,并且进行正确地引导。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列举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事迹:在南北朝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落后,祖冲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精确地计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在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实施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等量代换》教学案例 武昌区复兴路小学 刘杰

背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要真正的从心底把学生看作“人”,并且是“发展中的人”,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只关注知识,仅注意书本、教案的“知识本位”的观念,改革“目中无人”的教学。不能把课堂只当成知识传递的 殿堂,更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 能力的发展,把课堂变成人性培育的殿堂。 主题:尊重学生个性,主动参与。 本节课引入了竞争机制,首次尝试采用答题卡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表 格,就可以得到开展了“挑战自我,做诚实的自己”数学大擂台活动,并将 之贯穿于整节课中。每做对一道题,就可以相应地给自己加苹果 细节: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体会等量代换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一倍量等量代换的基础上解决多倍量的等量代换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1袋学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热身激趣,构建认知平台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一场数学擂台赛,敢迎接挑战吗? 师:那我们先来热身一下,(课件出示)挑战100分 填空:1、2个7是(),2个9是()。 2、一只小兔重3千克,4只小兔重()千克。 3、一本笔记本3元,买5本笔记本要用()元。 师:全班一起齐答,好吗?我们来看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 师:真棒!轻松闯过了第一关,为自己的胜利欢呼吧! 师:刚才这些题目太容易了,对你们来说是‘小菜一碟’!老师还不是很佩服你们,如果下面的题目你们都能做出来,那才叫厉害呢!接下来,我们 再进行一个“挑战自我,做诚实的孩子”的比赛。 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认真学习收获多》的答题卡,练习时就把答案 写到相应的题号下面,每做对一道题,就可以得到1个绿苹果,在绿苹果的那一栏中写上数字‘1’记录下来。 如果暂时做错了就不要加苹果了,错了也没有关系,老师相信,你肯定 能在错误中得到正确的解答,同时也证明你是个勇于正视自己错误的孩子, 这种诚实的品质更加可贵! 另外,哪位同学回答正确的,可得到一个表示胜利的绿苹果;不但能准 确地回答问题,还能说出理由的,可以得到一个表示成功的红苹果。这些苹 果虽然只是简单的图片,但是它代表你付出的劳动有了收获,也表示老师和 同学们对你的肯定,是用金钱买不的,是非常珍贵的。本来老师应该亲自奖 励给你们,但是由于座位的关系,老师没办法走到你们的身边,所以老师要 请几位同学做‘苹果使者’负责帮老师奖励同学们。 最后,还可以用这些苹果来交换老师手中的奖品哦!同学们想要吗?那 就要自己努力争取啦!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理推导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用15元钱就可以买回5本笔记本。在生活中,我们都是用钱到商店去买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钱 币的时候怎么办呢?我们的古人非常聪明,想出了以物换物的方法,我们一 起去看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