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尼采生存哲学

尼采生存哲学

尼采生存哲学



内容简介

凡能吸入我著作中气息的人,他就知道,这是高岗上的空气,是使人精神焕发的空气。一个人必须加以培养以适应这种空气,否则他就会有受寒的危险。本书是尼采原着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尼彩生存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1.我认为人类所具有的伟大性是对命运之爱:一个人无论在未来、过去或永远都不应该希望改变任何东西。他不但必须忍受必然性,并且,他没有任何理由去隐瞒它---在面对必然性时,所有的理想主义都是虚假的---但它必须去爱他。。。。。。
2.一个人必须坚定,必须用他的两条腿安全的站起来---否则,他根本就不能爱。
3.天才都是有赖于快速的机能活动,都是有赖于一种继续不断为自己获得大量精力的可能性。
4.打倒偶像非常接近我的工作。一旦我们捏造了一个观念世界,我们就剥夺了现实世界的价值、意义和真理。。。。。。“真实世界”与“表面世界”----用一般英语来说,虚构世界和现实世界。。。。。。这个观念的谎言一向是现实世界的祸因;由于它,人类最基本的天性变成为厚颜和虚伪;而因为过于厚颜和虚伪,这些价值已渐渐被人尊崇,其实,这些价值是与确保人类繁荣、人类未来以及对这个未来的最大要求的那些价值正相反对。
5.寒冰在近,孤独可怕----然而,在阳光下的一切东西是多么沉静!
6.哲学是一种自由的退隐到冰区和山峰---是对于存在上一切陌生而可疑东西的寻求,是对于一向为道德所严禁的任何东西的寻求。
7.他是从一个坚硬、可爱而芳香的东西中脱颖而出的。他只享受对他有利的东西;当跨越对他有利东西的范围时,他的快乐,他的欲望就停止了。他发现补救损害的方法;他知道怎样把那些严重意外事件变为对他有利的东西;凡是对他无害的东西,都使他更坚强。他本能地从他所看到、听到和经验到的一切东西中收集他的资料。他是一个淘汰原则;他扬弃很多东西。无论他所接触的是书本、人或自然景色,他总有所伴;他尊崇他所选择的东西,他尊崇他所承认所信任的东西。他对于一切刺激反应都很慢,而这种缓慢是长久的谨慎和故意的高傲在他向上产生的---他考验那迫近的刺激;他不会想到去接近它。他不相信“坏运”,也不相信“罪恶”,他能了解自己和别人;他知道怎样去忘却---他坚强得足以使任何东西都变为对他有利的东西。
8.想在善和恶中作造物主的人,必须首先是个破坏者,并砸烂一切价值。
也就是说,最大的恶属于最高的善。不过,后者是创造性的善。

9.查拉图斯特拉:人类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人类之所以可爱,正在于他是一个跨越的过程与完成。
我钟爱那些只知为完成而活的人,因为他们正是一人过程的跨越者。
我钟爱那些非凡的轻蔑者,因为他们正是非凡的崇拜者,以及渴望彼岸的羽箭。
我钟爱那些人,他们不先向天际以外去找寻一个为之牺牲的理由,却默然殉身大地,以期大地终有一日能为超人所有。
我钟爱那些为求知而活,同时为使超人得以出世而求知的人,如是,他追求着自己的完成。
我钟爱那为构筑超人之栖所而工作,并为供给超人以大地与动物而创造的人,如是,他追求着自己的归宿。
我钟爱那珍惜自己道德的人,因为道德是自我完成的意志与一枝憧憬的箭。
我钟爱那不对自己之精神作任何保留而期望化整个精神为道德的人,如是,他在精神上跨越了那座桥。
我钟爱那使自己的道德与自己的志趣和命运合而为一的人,如是,他可为了个人的道德而不顾生死。
我钟爱那不贪图过多道德的人,一种道德往往较之两种道德为佳,因为那种道德更近于命运之结。
我钟爱那不吝于灵魂、既不受谢亦不致谢的人,因为他常给舍而不藏私。
我钟爱那因常赢骰子而感到惭愧的人,他会自问:“我是一个作弊的赌徒吗?”----因为他输得起。
我钟爱那行而后言、践履甚于允诺的人,因为他追求着他的自我完成。
我钟爱那肯定未来而救赎过去的人,因为他愿为眼前的人效死。
我钟爱那对上帝“爱之深而责之切”的人,因为他必将因招引神怒而亡。
我钟爱那在受创时依旧能够保持其深遂的灵魂,而些微小事亦可使他赴汤蹈火的人,如是,他会欣然地跨过那座桥。
我钟爱那因心灵过于丰实而忘已,且与万物合一的人,如是,万物乃成为他的归宿。
我钟爱那精神与心灵两皆自由的人,如是,他的头只不过是其心之内腑,而他的心则促使他完成自我。
我钟爱那些人,他们像一颗颗自天顶乌云中降落的沉重雨点,预报着雷电之即将到来,并如预言者般地逝去。
10.避免愤恨并了解愤恨---要了解这个问题,一个人必须经验过他的力量和衰弱。
11.要满足你最好或最坏的欲念,最好是去经历一场大难,不管是什么样的历练,都可能使你在某方面成为人类的高瞻远瞩者与施舍者,人们可能赞颂你,相反的,也许会嘲弄你(不过你将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有资格嘲弄你的人)。

二、偶像的黄昏
12.《新约》山顶垂训在应用于性的问

题时说:“如果你的眼睛恶意逗弄你,就挖掉它。”幸亏没有一个基督徒照此办理。灭绝激情和欲望,仅仅为了预防它们的愚蠢以及这种愚蠢的不快后果,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本身就只是一种极端的愚蠢。我们不再赞美那样的牙医,他们用拔掉牙齿的办法来治牙痛。。。。。。另一方面,很显然,在基督教赖以生长的基础之上,“激情的升华这个观念不可能形成。众所周知,最早的教会反对“才智之士”以维护“精神的贫困”;怎么可以期望它打一场反对激情的理智之战呢?------教会用不折不扣的切除来克服激情;它的策略、它的“治疗”是阉割。它从严不问:“怎样使欲望升华、美化、圣化?”------它在任何时代都把纪律的重点放在根除(根除感性、骄傲、支配欲、占有欲、复仇欲)。------但是,从根上摧残激情就意味着从根上摧残生命;教会的实践是与生命为敌。。。。。。
13.反对感官的最恶毒的话并非出自阳痿者之口,亦非出自禁欲者之口,而是出自无能禁欲者、必须禁欲者之口。
14.感性的升华叫做爱,它是对于基督教的伟大胜利。另一种胜利是我们的敌意的升华。这就是深深领悟拥有敌人之价值,简言之,行动和推论一反从前之行动和推论,教会在一切时代都想消灭它的敌人;我们这些非道德主义者和反基督徒却以为,我们的利益就在于有教会存在。。。。。。现在,政治上的敌意也有所升华,----明智得多,审慎得多,宽容得多了。几乎每个政党都明白,为了保存自己,反对党应当有相当力量;这一点适用于大政治。特别是一个新的创造物,譬如说新的国家,需要敌人甚于需要朋友。在对立中它才感到自己是必要的,在对立中它才成为必要的。。。。。。我们对待“内心的敌人”并无不同,在这里我们也使敌意升华,在这里我们也领悟其价值。一个人只有充满矛盾才会多产;只有灵魂不疲沓,不贪图安逸,才能永葆青春。。。。。。没有什么比从前那种但求“灵魂宁静”的愿望,那种基督徒式的愿望与我们更加格格不入的了;没有什么比道德的母牛和良心安宁的肥腻福气更不叫我们眼红的了。谁放弃战斗,他就是放弃了伟大的生活。。。。。。在许多场合,“灵魂的宁静”无疑只是一种误解,------是不会诚实地给自己命名的别的东西。不绕弯子、不带偏见地说,有这样一些情形,譬如说,“灵魂的宁静”可以是一种丰盈的动物性向道德(或宗教)领域的温柔发泄。也可以是疲惫的开始,是傍晚、形形色色的傍晚投下的第一道阴影。也可以是空气湿润、南风和煦的标记。也可以是不自觉地为消化良好而心

怀感谢(有时美其名曰“博爱”)。也可以是病愈者的沉静,他重新品味万物,心怀期待。。。。。。也可以是跟随在我们占支配地位的激情的一次强烈满足之后出现的状态,一次罕有的饱足的舒适感。也可以是我们的意志、我们的嗜欲、我们的罪恶的衰老。也可以是懒惰在虚荣心引诱下披上道德的装饰。也可以是在一种模糊状态的长期紧张和折磨之后,出现的一种明确状态,哪怕是可怕的明确状态。也可以是行动、创造、劳作、意愿之成熟和熟练的表现,是平静的呼吸,是已经达到的“意志的自由”。。。。。。偶像的黄昏:谁知道呢?或许它也只是一种“灵魂的灵静”。。。。。。
15.尼采:一个人必须在生命之外有一个立足点,用不同的方式,如同已经活过的一个人、许多人、一切人那样去了解生命,方能真正触及生命的价值问题。

三、道德的谱系
16.高贵的人生活中充满自信和坦率(血统“高贵”强调“真诚”,或许还有“天真”,而怀恨的人既不真诚也不天真,甚至对自己都不诚实和直率,他的心灵是斜的,他的精神喜欢隐蔽的角落、秘密的路径和后门;任何隐晦的事都能引起他的兴趣,成为他的世界、他的保障、他的安慰,他擅长沉默、记忆、等待,擅长暂时地卑躬屈膝、低声下气。)
17.具有坚强完美的天性的人的标志是根本不会长期地把自己的敌人、不幸和失误看得很严重,因为他们有丰富的塑造力、修复力、治愈力,还有一种忘却力(现代世界上有个很好的例子,他就是米拉保,他记不住别人对他的侮辱和诋毁,他不能原谅别人,只是因为他把一切忘记了)
18.哲学家的使命就是:他们必须解决价值的难题,必须确定各种价值的档次。

四、善恶的彼岸
19.选择有益的孤独吧,选择自由的、不受拘束的、轻松愉快的孤独吧,它亦将使你有权保持善,不管是什么意义上的善!每一声长期斗争都使人变得多么恶毒、多么狡猾、多么坏啊!
要让别人理解自己是很难的。尤其是,如果自己像恒河那样急速地思想和生活,而别人却以其他方式思想和生活---即乌龟般地,或至多“青蛙般地”思想和生活。
只有极少数人能保持独立;保持独立是强者的特权;任何试图保持独立的人,即便是最有权利这样做的人,只要不是被迫这样去做,都证明他或许不仅是强者,而且还有无比大的胆量。他进入了一个迷宫,千百倍地增加了生活本身已具有的危险;他并非不知道自己将如何和在哪里迷路,将变得孤立无助,被某个良心怪物撕成碎片。假如这样的人倒了楣,他的不幸将远远

超出人们的理解力,人们既不会感觉到这种不幸,亦不会同情这种不幸。他不再能回头!甚至不再能得到人们的同情!
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直觉,若蓦地讲给那些从气质上和本性不宜接受它们的人听,肯定会---也理应会---被认为是傻念头,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被认为是犯罪。按照哲学家从前所作的区分,宗教徒有显教教徒和秘教教徒之别;这两者---在印度人当中,正如在希腊人、波斯人和穆斯林中一样,一句话,在相信等级差别而不相信平等和平等权利的人当中---在显教教徒看来,相互之间并不那么对立;显教教徒是站在外面,从外面而不是从里面来观察、评价、衡量和判断;较为本质的区别是,显教教徒是从下面往上看事物---而秘教教徒则是从上面往下看事物。在一些心灵层次上,悲剧本身不再显得是悲剧;若把世界上的痛苦聚集在一起,谁敢肯定见到这些痛苦必然会使人生出同情之心,从而使痛苦增加一倍呢?。。。。。。高等阶级视为补品或提神物的东西,在完全不同的低等人看来,几乎必然是毒品。普通人的美德在哲学家的眼中,也许是邪恶和软弱;一高度发达的人,若人们原以为他会堕落,走向毁灭,反而靠自己的力量培养出优秀品质;则他为此会在自己所坠入的低等世界中,被尊为圣人。有些书对于心灵和健康具有相反的价值,这要看是低级心灵和低级生命力在利用它们,还是高级心灵和强健的人在利用它们。在前一种情况下,这些书是危险的、引起恐慌的、令人不安的书;在后一种情况下,这些书则是传令号角,召唤最勇敢的人们表现出自己的勇敢精神。供一般读者读的书总有股难闻的气味,卑贱者的气味总是萦绕不散。在下层民众吃饭喝水的地方,甚至在他们顶礼膜拜的地方,常发出臭味。若要呼吸纯净空气,就不要走进教堂。
年轻时,我们只知道表示尊敬和轻蔑,不知道有表达细腻感情的艺术;掌握了这种艺术才是生活的最大收获。我们曾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人和事,对此我们不得不深深地悔过。一切就是这样安排的:所有喜好中最糟的一种喜好,即对绝对事物的喜好,总是被愚弄和滥用,直到一个人学会在感情中掺入一点艺术,与虚假和不自然决一高低,像生活的真正艺术家所做的那样。年轻时特有的激愤之情和恭敬态度,使年轻的生命躁动不安,直到适当歪曲了人和事,得以把感情倾泻于它们之上;年轻时代本身甚至就是某种歪曲他人他物、令人上当受骗的东西。以后,幻想不断破灭,年轻的心灵备受折磨,最终开始怀疑自身---但即使在良心的这种怀疑和悔恨之中,也仍激情洋溢,仍狂暴易怒,

此时,它严厉地谴责自己,不耐烦地撕咬自己,为自己的长期自我蒙蔽而进行自我报复,似乎年轻的心灵当初是故意欺骗自己!在这种转变中,我们不相信自己的感情,以此惩罚自己;用怀疑折磨自己的热情,甚至觉得问心无愧是一种危险,似乎它是自我掩饰,是正直诚实的困倦;尤其是,出于本能地开展起反对“年轻”的事业---十年之后才明白,所有这一切也仍然是---年轻!
20.我们必须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这是对独立性的最好考验。
21.厨房中的愚蠢就是女人做饭、烧菜和操持家务,全然不动脑子!女人不理解食物意味着什么,只是一味地做饭烧菜!假如女人是能思考的动物,那她在做了几千年的饭之后,肯定已发现了生理学上最重要的事实,也掌握了医术!
22.人们只能真正尊敬不考虑自己的人 --歌德对拉特.施洛塞尔说
23.高贵的灵魂,乃是自己尊敬自己。决定一个人高贵与否的并不是其行动,而是信仰

五、人性的,太人性的
24.理智与道德人们必须有好的记忆,才能信守诺言。人们必须有很强的想像力,才能拥有同情。道德与理智的质地是如此密切相关。
25.等待的能力是如此难以实现,以至于最伟大的诗人,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也不会轻视将不能等待作为主题。
激情不愿等待。伟大人物生活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不在于他们和时代,和同胞们的卑劣之间的冲突,而在于他们不能将他们的工作推迟一年,两年;他们不能等待。
在这种情况下,等待意味着受伤害者的荣誉面对其伤害者遭受更加长期的痛苦,这可能是大于生命之所值的痛苦。
26.诚实的下场:法律一反它平时视而不见或闭眼不见的状况,偶尔想起了这样一个卑劣的家伙。对普遍的秘密缺乏沉默的能力,并不负责任地想看一看没有人要看的东西---即自己---就招来了蹲监狱与杀身之祸。
27.爱与正义就如雨一样没有偏见,按照《圣经》的说法,也按照经验,雨不仅使不公正的人浑身湿透,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也使公正的人浑身湿透。
28.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现在所有的行为也是愚蠢的,因为人类智力现在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肯定还要被超过:然后在回顾中,我们所有的行动和判断都将显得如此愚蠢,如此轻率,就像现在落后野蛮的部落在我们看来是愚蠢轻率的一样---看清这一切会引起深深的痛苦,但是在那以后又产生一种安慰:这样的痛苦是分娩时的痛苦。蝴蝶要从它的茧子里出来,它扯着茧子,将它撕破:陌生的光线,自由的王国,使它感到头晕目眩。在这样一些能够承受那种悲伤的人那

里---这样的人将会变得那么少!---做出了最初的尝试,看看人类是否能从道德的人变成明智的人。一个新福音的太阳将其最初的光芒投射到那些个人的灵魂的最高处;在那里雾气积聚成空前浓密的一团,最明亮的光辉和最阴暗的朦胧之光互相挨在一起。一切都是必然---新知识如是说;而这种知识本身也是必然。一切均为无辜:知识则是帮助你看清这种无辜的必由之路。如果快乐、利己主义、虚荣对于产生道德现象及其最高的繁荣即寻求知识的真实与公正的意识是必要的,如果谬误和想像力的误导是人类能够借以将自己逐渐提高到这种程度的自我启蒙和自我拯救的唯一手段---那么谁又可以小看那种手段呢?谁又在意识到那条道路所通向的目标时可以沮丧呢?确实,道德领域里的一切生成着,变化着,反复无常,一切都在流动---但是一切也在流向:向着一个目标。也许在我们身上,那种遗传下来的错误估价、错爱错恨的习惯继续在起着支配作用,但是在增长的知识的影响下,它的力量削弱了;一种新的习惯,一种善于理解、不爱不恨、通观全局的习惯渐渐在我们身上的相同土壤中培植出来,也许在几千年以后其支配力将强大到足以给予人类以定期产生明智的、无辜的(意识到无辜的)人的力量,就像现在产生不明智的、不公平的、有负罪意识的人一样---也就是说,这是必要的预备阶段,而不是其相反。


作者简介

尼采(1844-1890):德国著名哲学家,他离我们并不遥远,他的生命已然站在二十世纪的地平线上;而他的思想,对世人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目录

一、瞧,这个人
二、快乐的智慧
三、偶像的黄昏
四、道德的谱系
五、善恶的彼岸
六、人性的,太人性的
七、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