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指导书及试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指导书及试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指导书及试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指导书及试验报告

《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书

及试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结构试验室

二O一五年九月

试验一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试验

一、试验目的

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3、测定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试件、试验仪器设备

1、试件特征

(1)根据试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

(2)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

图1

试件尺寸及配筋图

(3)梁的中间500mm区段内无腹筋,在支座到加载点区段配有足够的箍筋,以保证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

(4)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2、试验仪器设备

(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

(2)30T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30T荷载传感器

(4)静态电阻应变仪

(5)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9)电阻应变片、导线等

三、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

1、试验装置见图2(支座到加载点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标出)

(1)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使简支梁跨中形成长500mm的纯弯曲段(忽略梁的自重);

(2)构件两端支座构造应保证试件端部转动及其中一端水平位移不受约束,基本符合铰支承的要求。

2、测点布置

(1)在纵向受力钢筋中部预埋电阻应变片,用导线引出,并做好防水处理,设ε1、ε2为跨中受

拉主筋应变测点;

(2)纯弯区段内选一控制截面,侧面沿截面高度布置四个应变测点,用来测量控制截面的应变分布。

千斤顶

压力传感器

分配梁

2

f

500

2000

图2正截面试验装置图

四、试验步骤

1.加载方法

(1)采用分级加载,每级加载量为10kN;

(2)试验准备就绪后,首先预加一级荷载,观察所有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3)每次加载后持荷时间为不少于10分钟,使试件变形趋于稳定后,再仔细测读仪表读数,待校核无误,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荷。

2.测试内容

(1)试件就位后,按照试验装置要求安装好所有仪器仪表,正式试验之前,应变仪各测点依次调平衡,并记录位移计初值,然后进行正式加载;

(2)测定每级荷载下纯弯区段控制截面混凝土和受拉主筋的应变值ε1和ε2,以及混凝土开裂时的极限拉应变εcr与破坏时的极限压应变εcu;

(3)测定每级荷载下试验梁跨中挠度,并记录于表中;

(4)仔细观察裂缝的出现部位,并在裂缝旁边用铅笔绘出裂缝的延伸高度,在顶端划一水平线注明相应的荷载级别,试件破坏后,绘出裂缝分布图;

(5)测定简支梁开裂荷载、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详细记录试件的破坏特征;

(6)绘制M-f变形曲线。

五、注意事项

务必明确这次试验的目的、要求,熟悉每一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进行研究、讨论或询问指导人员,对与本次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不要随便乱动。

在试验时一定要听从指导人员的指挥,特别是试件破坏时要注意安全。

表 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试验报告

试验日期: 组别:

成绩:

材料性能:

C25 混凝土: f cu = Mpa

f c = E c = Mpa Mpa

HRB335 钢筋: f y = Mpa E s =

Mpa

实测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见表 1

1、绘制 M-f (弯矩-挠度)图。

M(kN .m) f(mm)

2、

4、按照理论公式计算 M u 值(根据材料实测数据),并求 M u / M u ( M u 为理论破坏弯矩, M u 为 绘制截面应变分布图。

H(mm)

1000με

3、绘出试验梁破坏图形,阐明破坏特征。

P

P

s s

实测破坏弯矩)。

附:试验数据记录表

表2挠度、应变数据记录表

试验二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试验

一、试验目的

1、验证斜截面强度计算方法,加深认识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斜拉破坏等三种剪切破坏形态的主要特征,以及产生这三种破坏特征的机理;

2、配箍率、剪跨比对梁破坏形态及承载能力的影响。

二、测试内容和要求

1、量测试验梁的挠度;

2、仔细观察裂缝的出现和开展过程,特别注意观察剪跨内斜裂缝的出现和开展的全过程。斜裂缝出现后,用铅笔在裂缝旁边描裂缝,按出现先后编号,并在裂缝顶端注明相应的荷载值,待试验梁破坏后再绘制裂缝分布图和破坏形态图;

3、记录斜截面破坏荷载。

三、试验梁加载方式、尺寸和配筋

千斤顶

SL-1梁

@100

千斤顶

SL-2梁

@100

千斤顶

SL-3梁

@150

千斤顶

SL-4梁

@100

千斤顶

SL-5梁

@150

图3加载布置图

四、试验前的准备

1、复习受弯构件斜截面的强度计算一章内容,仔细阅读试验指导书,充分了解本次试验的目的、要求、测试等内容;

2、根据试验梁尺寸、配筋,计算试验梁的破坏荷载,确定加载级数和每级加载值。

五、注意事项

1、进入试验室后,要服从担任本次试验指导老师的统一指挥,认真完成本次试验所要求的内容,注意分工协作;

2、与本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和其它试验项目装置不得随意乱动;

3、注意安全,尤其是加载阶段。

六、试验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1、根据试验原始记录和试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将试验结果汇总,以图表、文字说明之;

2、绘制试验梁裂缝图;

3、绘制斜截面破坏形态图;

4、绘制荷载挠度曲线;

5、试验结果分析(重点围绕本次试验的三种破坏形态,分析产生这三种破坏的条件及影响斜截面强度的因素)。

表 3 斜截面试验梁尺寸、配箍率、剪跨比

试验报告

试验日期: 组别:

成绩:

试验梁概况:

1、 分析 SL-1、SL-

2、SL-

3、SL-

4、SL-5 的剪切破坏形态(考虑剪跨比、配箍率的影响)。

2、在同一图上绘制 SL-1、SL-2、SL-3 、SL-4、SL-5 梁的 P-f 曲线,分析剪跨比、配箍率不同对 破坏荷载的影响。

P(kN) f(mm)

3、绘制斜截面破坏形态图。

SL-1:

SL-2:

SL-3:

SL-4:

SL-5:

附:试验数据记录表

表4挠度数据记录表

ε

2

试验三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试验

一、试验目的

1、通过试验观察钢筋混凝土短柱偏心受压承载过程及破坏特征;

2、了解偏心受压短柱中央截面应力分布状态、侧向弯曲及裂缝分布和开展过程;

3、测定偏心受压短柱极限承载力,并验证钢筋混凝土短柱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4、初步掌握偏心受压柱静载试验的一般过程和测试方法。

二、试验仪器设备

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

2、30T 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30T 荷载传感器

4、静态电阻应变仪

5、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6、电阻应变片、导线等

三、试件及试验装置

1、试件特征

(1)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受力钢筋 HRB335。

(2) 在浇注试件之前,预先粘贴好设在受力钢筋上的电阻应变片,并作好防水处理。 (3) 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 15mm 。 2、试验装置

试验柱尺寸及测点布置如图 4 所示。

P

1 ε

P

图 4 试验布置

(1)在柱子的中央截面混凝土受拉面及受压面各布置两个应变测点;

(2)纵向受力钢筋各布置一个应变测点;

(3)在柱子的中央侧面安装一个位移计,中央截面距柱端的二分之一处侧面各安装一个位移计,用来测量短柱的侧向位移;

(4)偏心距e0=125mm。

四、试验步骤

1、试件就位

(1)试件就位之前,将混凝土应变测点表面清理干净,粘贴好应变片并用导线引出;

(2)试件就位及几何对中后,再进行力学对中,然后将加载点移至偏心距处,加适量的初载,固定好试件,并安装好位移计。

(3)各测量仪器调零或读取初读值。

2、加载方法

(1)采用分级加载,每级加荷载10kN。

(2)每加一级荷载,持荷5分钟后,开始测读各测点的读数。

3、测试内容

(1)测定每级荷载下中央截面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变值。

(2)测定每级荷载下试验柱的侧向位移值。

(3)仔细观察纵向裂缝的出现,并标记裂缝出现的部位及延伸长度。测定主要裂缝的宽度,并作详细记录。

(4)测定柱的开裂荷载及极限承载力。

(5)试件破坏后,绘制偏心受压短柱的破坏形态图。

五、注意事项

1、进入试验室后,要服从担任本次试验指导老师的统一指挥,认真完成本次试验所要求的内容,注意分工协作;

2、与本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和其它试验项目装置不得随意乱动;

3、注意安全,尤其是加载阶段。

试验报告

试验日期:组别:成绩:1、根据试验数据,绘出中央控制截面前六级荷载下混凝土应变分布图。

2、绘出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展开图。

3、确定偏心类型。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 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 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 40mm。 5 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 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 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 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33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混凝土结构检测试验

第一篇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的一般概念和材料的主要性能 第二章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及设计方法 第三章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与构造 第四章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第五章钢管混凝土结构 第六章钢骨混凝土结构 第七章混凝土结构受拉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第八章混凝土结构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第九章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十章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阶段的验算 第二篇无损检测基本操作技术与检测人员资格鉴定 第一章无损检测总论 第二章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第三章射线检测技术 第四章超声波检测技术 第五章涡流检测技术 第六章磁粉检测技术 第七章渗透检测技术 第八章无损检测新技术 第九章现代检验理论和信息处理技术 第三篇国内外混凝土结构故障检测技术 第一章混凝土无损检测概述 第二章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第三章混凝土超声检测技术 第四章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第五章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第六章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第七章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第八章高强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技术 第九章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工程应用实例 第四篇混凝土结构性能试验操作技术 第一章建筑结构试验概述 第二章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第三章试验数据采集及删量仪器 第四章建筑结构静力试验 第五章混凝土结构动力试验 第六章混凝土结构抗震动力加载试验 第七章混凝土服役结构的可靠一性鉴定 第八章混凝土结构试验的数据处理 第五篇混凝土结构可靠性与耐久性分析评估 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的可靠度 第二章先进拟合优度检验方法的应用

第三章混凝土结构性能的评定 第四章钢筋锈蚀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第五章现存结构的可靠性分析 第六章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及其剩余寿命预测第七章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 第八章结构系统静强度可靠性分析理论及其计算第九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评估及维护 第六篇混凝土结构故障鉴定及修复与损伤预防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诊断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及鉴定 第三章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方法 第四章砌体结构的加固设计方法 第五章建筑物纠倾技术 第六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损伤防治 第七章混凝土结构的防护及耐腐蚀设计 第七篇混凝土结构检测规范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回弹击检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范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 (进口 ) 混凝土超声波测试仪 (进口 ) 脉冲回波测试仪 (进口 ) 混凝土结构扫描仪 (进口) 新拌混凝土检测仪 (进口 ) RCT氯含量快速测试仪 (进口 ) 混凝土碳化深度测试仪 (进口 ) 砂浆孔隙测试仪 (进口)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钢筋原材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意义: 本次比对试验活动依据 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对钢筋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进行测试。本次比对试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各试验室试验人员测试水平,检验万能压力机经期间核查后精度要求,促进各试验室人员试验检测业务能力提高,以适应渭武高速公路全面施工检测的需要;同时对各试验室试验来说,本次比对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活动,也是对内部质量控制技术的补充。 二、样品描述及结果评价 1、本次比对试验选用了HRBE400、直径 16mm 的热轧带肋钢筋作为样品。根据参加人员领取试样先后顺序,随机分发样品。 2、试验时,力学室温度应符合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要求。 3、结果评价设计与能力评价 本次钢筋比对试验统计方法采用《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GB/T 28043-2011),以所有参加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的计算中位值、标准四分位数间距(IQR)测试值,计算各参加工地试验室测试结果的 Z 比分数,按下式计算 Z 值: Z= (A-中位值)/标准(IQR) 式中 A –参加人员测试结果;

标准(IQR)=IQR*; 本次比对试验涉及的统计量有:结果数、中位值、标准(IQR)、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本次比对试验以 Z 比分数的评价各工地试验的能力。 │Z│≤2 满意),2<│Z│<3 基本满意,│Z│≥3 不满意。 4、在本次比对试验实施过程中,严禁参加试验室相互串通结果,如发现结果直接定为不满意。 三、时间安排 样品领取时间:2016年**月**日至**月**日,结果提交时间2016年**月至至**月**日。 四、试验报告、记录格式及其他注意事项 1、本次试验报告、记录格式按照东方星软件报告及记录格式填写。检测人员应在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单中签字,并在检测报告上加盖试验室公章,试验报告结论不作评价。 2、各单位试验时由中心试验室旁站,中心试验室试验时由项目办旁站,旁站人员应在记录备注栏及报告取样见证人栏签字。 2016年**月

试验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

试验检测人员配置要求 1.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质量检测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部门、地 方关于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政策法令、法规、规定;熟悉工程技术标准;熟悉抽样理论,能熟练地应用各类抽样标准,确定其样本大小;具备编制审定检测实施细则、审查检测报告的能力;熟悉掌握检测质量控制理论,具有对检测工作进行诊断的能力;熟悉国内外工程质量的检测方法、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检测仪器设备的信息;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2.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要对整个中心的技术工作全部负责,应有工程师以上职 称,精通所管辖的业务,在业务上应该有较高的水平,并具有十年以上专业工作的经验;另外,由于技术负责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检测工作的质量,因此,当技术负责人变动时,应检查在技术负责人变动后中心的工作水平。 3.质量负责人协助技术负责人对整个中心的全部检测工作的质量负责,在技术负 责人不在时代行其职权;质量负责人不一定要求精通所管辖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但必须熟悉本单位的主要业务,并且有一定的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质量负责人必须是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有助于质量工作中的有关决定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4.中心的人员应按所进行的业务范围进行配置,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不得低于 70%。各业务岗位的配置应与所从事的检测项目相匹配,重要的检测项目应有两人,每人可兼作几个项目。 5.检测人员应熟悉检测任务,了解被测对象和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检测人员必 须经过考核合格,取得上岗操作证后,才上岗操作。检测人员应掌握所从事检测项目的有关技术标准,了解本领域国内外测试技术、检测仪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具备制定检测大纲、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进行检测工作的能力。检测人员应了解误差理论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能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检测人员应对检测工作、数据处理工作持严肃的态度,以数据说话,不受行政或其它方面影响和干扰。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钢筋混凝土工程试验检测要求

钢筋混凝土工程试验检测要求试验项目质量标准 水泥细度0.08mm 方孔筛余 ≮ 12% 初凝不得早于 水 标准稠度凝45分钟,终凝 结时间安定不得迟于10小泥 性时,用沸煮法 检验合格 胶砂强度不得于标准要 求 级配粗砂 3.7~3.1中砂 3.0~2.3 细度模数 细砂 2.2~1.6 含泥量C30 ≯ 3% 原砂 云母含量≯2% 材轻物质≯1% 料硫化物>1% 酸盐不深于标准色 有机质循环 5 次, 总质量 坚固性损失≯ 10% 级配 压碎值C35≯ 12% 碎针片状≯ 15% 石 C30≯ 1%有机质 检验频率 (自检) 备料前 1 次, 以后每批一次 对质量有怀疑、 受潮或生产日 期超过三个月 时试验料源或 标号变化时重 测 进料前 1 次,以后每 200m 3或对 质量有怀疑 时做 对质量有怀 疑时做 进料前 1 次, 进料中 400m 3 或对质量有怀 疑时做 试验方法 GB/T1346-2001 GB/T1346-2001 GB/T17671-1999 JTJ058-2000 T0333-2000 T0337-94 T0338-2000 T0341-2000 T0336-2000 T0340-2000 JTJ058-2000 T0315-2000 T0311-2000 T0310-2000 试验监理 程序 1、水泥进 场前报中 心试验室 审查、批 准。 2、进场后 驻地监理 监督承包 人的取样、 试验过程、 审核结果、 签认试验 报告; 并独立抽 检20% ; 如发现不合 格材料, 监督承包 人处理或 清除出场。 不深于标准色硫化物 ≯1% 酸盐对质量有怀疑 T0313-94时做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 书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钢筋原材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意义: 本次比对试验活动依据 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对钢筋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进行测试。本次比对试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各试验室试验人员测试水平,检验万能压力机经期间核查后精度要求,促进各试验室人员试验检测业务能力提高,以适应渭武高速公路全面施工检测的需要;同时对各试验室试验来说,本次比对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活动,也是对内部质量控制技术的补充。 二、样品描述及结果评价 1、本次比对试验选用了HRBE400、直径 16mm 的热轧带肋钢筋作为样品。根据参加人员领取试样先后顺序,随机分发样品。 2、试验时,力学室温度应符合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要求。 3、结果评价设计与能力评价 本次钢筋比对试验统计方法采用《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GB/T 28043-2011),以所有参加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的计算中位值、标准四分位数间距(IQR)测试值,计算各参加工地试验室测试结果的 Z 比分数,按下式计算 Z 值: Z= (A-中位值)/标准(IQR) 式中 A –参加人员测试结果;

标准(IQR)=IQR*; 本次比对试验涉及的统计量有:结果数、中位值、标准(IQR)、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本次比对试验以 Z 比分数的评价各工地试验的能力。 │Z│≤2 满意),2<│Z│<3 基本满意,│Z│≥3 不满意。 4、在本次比对试验实施过程中,严禁参加试验室相互串通结果,如发现结果直接定为不满意。 三、时间安排 样品领取时间:2016年**月**日至**月**日,结果提交时间2016年**月至至**月**日。 四、试验报告、记录格式及其他注意事项 1、本次试验报告、记录格式按照东方星软件报告及记录格式填写。检测人员应在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单中签字,并在检测报告上加盖试验室公章,试验报告结论不作评价。 2、各单位试验时由中心试验室旁站,中心试验室试验时由项目办旁站,旁站人员应在记录备注栏及报告取样见证人栏签字。 2016年**月

混凝土、基础

建筑结构基础知识(混凝土结构) 1.建筑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没有( C ) A.砖混结构 B.钢筋混凝土结构 C.框架结构 D.钢结构2.结构的功能概括为( A ) A.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B.实用、经济、美观C.强度、变形、稳定 D.可靠、经济 3.下列( A )状态被认为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A.影响正常使用的变形 B.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合于继续承载 C.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 D.连续梁中间支座产生塑性铰 4.如果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5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抗压强度设计值f c=50MP a B.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50MP a C.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50MP a D.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50MP a 5.混凝土在荷载长期持续作用下,应力不变,变形会( B ) A.随时间而减小 B.随时间而增大 C.随时间而增大 D.随时间先增长,而后降低 6.钢筋与混凝土这材料能有效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D ) A.混凝土能够承受压力,钢筋能够承受拉力 B.两者温度线膨系数接近 C.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 D.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粘结力,且两者温度线膨系数接近 7.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梁、柱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

B.梁、柱构件中箍筋外表面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 C.受力钢筋形心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 D.受力钢筋合力点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 8.在正常条件下,室内与室外分属不同的环境类别,室内裂缝宽度限制值可以大些,梁柱保护层厚度可小些,原因是( C ) A.室外条件差,混凝土易碳化 且容易碳化,但钢筋不易生锈 B.室内虽有CO 2 C.室外温差大,易开裂 D.室内墙面保护措施更好 9.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净距不应小于( B )(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A 30mm和 B 25mm和d C 30mm和d D 25mm和 10.适量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梁与素混凝土梁相比,其承载力和抵抗开裂的能力( C ) A.均提高很多 B.承载力提高不多,抗裂提高很多 C.承载力提高很多,抗裂提高不多 D.相同 11.钢筋用量适中的梁受弯破坏时呈现出( B )的破坏特征 A.脆性破坏 B.塑性破坏 C.先脆后塑 D.先塑后脆 1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不考虑受拉混凝土作用是因为( C ) A.中和轴以下混凝土全部裂开 B.混凝土抗拉强度低 C.中和轴附近部分受拉混凝土范围小且产生力矩很小 D.混凝土退出工作 13.对钢筋混凝土单筋T形截面梁进行正截面设计时,当满足条件( B )时,可判为第二类T形截面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 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40mm。 5 其它: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2 对均质和含有机质的土样,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状态下代表性土样,供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试验。对非均质土应根据试验项目取足够数量的土样,置于通风处凉干至碾散为止。对砂土和进行比重试验的土样宜在105~110℃温度下烘干,对有机质含量超过5%的土、含石膏和硫酸盐的土,应在65~70℃温度下烘干。 3 将风干或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橡皮锤碾散。 4 对分散后的粗粒土和细粒土,应按本标准表B.1.1的要求过筛。对含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文字版

第三节钢筋和混凝土粘结强度对比试验 第10.3.1条本节适用于直径大于10mm的各类非预应力钢筋的粘结强度对比试验,并根据对比试验结果评价钢筋和混凝土粘结性能。第10.3.2条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应采用无横向钢筋的立方体中心拔出试件(简称拔出试件)确定。拔出试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拔出试件应采用边长为10倍钢筋直径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图 10.3.2)。钢筋放置在立方体的中轴线上,埋入部分长度和无粘结部分长度各为5d。钢筋伸出混凝土试件表面的长度:自由端为20mm,加载端应根据垫板厚度、穿孔球铰高度及加载装置的夹具长度确定,但不宜小于300mm; 二、钢筋表面不应有锈蚀、油污及不正常的横肋轧制标记,安装百分表的钢筋端面应加工成垂直于钢筋轴的平滑表面; 在混凝土中无粘结部分的钢筋应套上硬质的光滑塑料套管,套管末端与钢筋之间空隙应封闭; 三、试件的混凝土应采用普通骨料,粗骨料最大颗粒粒径不得大于 1.25倍钢筋直径; 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允许偏差应为±3MPa。 四、拔出试件数量每组应制作六个。应同时制作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每组三个,其振捣方法与养护条件应与拔出试件一致; 五、试件应在钢模或不变形的试模中成型。模板上应预留钢筋位置孔。宜用振动台振捣;

试件的浇注面应与钢筋纵轴平行。钢筋应与混凝土承压面垂直,并水平设置在模板内。钢筋的两纵肋平面应放置在水平面上; 六、试件应在标准养护室内进行养护。在试件龄期为28d时进行试验。 第10.3.3条试验装置承压垫板的边长不应小于拔出试件的边长,其厚度不应小于15mm。垫板中心孔径应为2倍钢筋直径(图10.3.3)。第10.3.4条加载速度应根据各种钢筋的直径确定。 加载速度应均匀,不应施加冲击荷载。 第10.3.5条粘结强度试验的试验机精度不应低于2级,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粘结破坏时的最大荷载值的2%。 试验机的最大荷载值不应小于钢筋试件的破坏荷载值。 第10.3.6条拔出试验量测的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钢筋自由端开始滑移时的荷载值Fso; 二、与各级荷载值相应的钢筋自由端的滑移值S; 三、钢筋粘结破坏时的最大荷载值Fu; 四、粘结破坏时钢筋自由端的最大滑移值Su。 第10.3.7条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试件,其试验结果不能作为确定钢筋粘结强度的依据: 一、试件的混凝土强度不符合本标准要求; 二、钢筋与混凝土承压面不垂直,偏斜较大,致使试件提前劈裂破坏 第10.3.8条各级荷载作用下的粘结应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原材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意义: 本次比对试验活动依据 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对钢筋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进行测试。本次比对试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各试验室试验人员测试水平,检验万能压力机经期间核查后精度要求,促进各试验室人员试验检测业务能力提高,以适应渭武高速公路全面施工检测的需要;同时对各试验室试验来说,本次比对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活动,也是对内部质量控制技术的补充。 二、样品描述及结果评价 1、本次比对试验选用了HRBE400、直径 16mm 的热轧带肋钢筋作为样品。根据参加人员领取试样先后顺序,随机分发样品。 2、试验时,力学室温度应符合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要求。 3、结果评价设计与能力评价 本次钢筋比对试验统计方法采用《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GB/T 28043-2011),以所有参加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的计算中位值、标准四分位数间距(IQR)测试值,计算各参加工地试验室测试结果的 Z 比分数,按下式计算 Z 值: Z= (A-中位值)/标准(IQR) 式中 A –参加人员测试结果;

标准(IQR)=IQR*0.7413; 本次比对试验涉及的统计量有:结果数、中位值、标准(IQR)、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本次比对试验以 Z 比分数的评价各工地试验的能力。 │Z│≤2 满意),2<│Z│<3 基本满意,│Z│≥3 不满意。 4、在本次比对试验实施过程中,严禁参加试验室相互串通结果,如发现结果直接定为不满意。 三、时间安排 样品领取时间:2016年**月**日至**月**日,结果提交时间2016年**月至至**月**日。 四、试验报告、记录格式及其他注意事项 1、本次试验报告、记录格式按照东方星软件报告及记录格式填写。检测人员应在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单中签字,并在检测报告上加盖试验室公章,试验报告结论不作评价。 2、各单位试验时由中心试验室旁站,中心试验室试验时由项目办旁站,旁站人员应在记录备注栏及报告取样见证人栏签字。 2016年**月

钢筋混凝土结构复习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两跨连续梁( D )。 A.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正弯矩最大 B.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负弯矩最大 C.活荷载单跨布置时,中间支座处负弯矩最大 D.活荷载单跨布置时,另一跨跨中负弯矩最大 2.屋盖垂直支撑的作用有( B )。 A.保证屋架在吊装阶段的强度 B.传递纵向水平荷载 C.防止屋架下弦的侧向颤动 D.传递竖向荷载 3.等高排架在荷载的作用下,各柱的( C )均相等。 A.柱高 B.内力 C.柱顶侧移 D.剪力 4.水平荷载作用下每根框架柱所分配到的剪力与( B )直接有关。 A.矩形梁截面惯性矩 B.柱的抗侧移刚度 C.梁柱线刚度比 D.柱的转动刚度 5.超静定结构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必须满足 ( A )。 A.变形连续条件B.静力平衡条件 C.采用热处理钢筋的限制D.采用高强度混凝土 6.在横向荷载作用下,厂房空间作用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 A )。 A.柱间支撑的设置B.山墙间距 C.山墙刚度D.屋盖刚度 7.公式中,的物理意义是( C )。 A.矩形梁截面惯性矩B.柱的抗侧移刚度 C.梁柱线刚度比 D.T形梁截面惯性矩 8.按D值法对框架进行近似计算时,各柱反弯点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C )。 A.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框架梁刚度减小而降低 B.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框架梁刚度减小而升高 C.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层高增大而降低

D.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下层层高增大而升高 9.单层厂房排架柱内力组合时,一般不属于 ...控制截面的是( A )。 A.上柱柱顶截面 B.上柱柱底截面墙 C.下柱柱顶截面 D.下柱柱底截面 10.在对框架柱进行正截面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最不利组合一般不包括 ...(B )。 A、及相应的N B、及相应的N C、及相应的M D、及相应的M 11、伸缩缝的设置主要取决于( D )。 A、结构承受荷载大小 B、结构高度 C、建筑平面形状 D、结构长度 12.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的高度主要是由( C )。 A、地基抗压承载力确定 B、地基抗剪承载力确定 C、基础抗冲切承载力确定 D、基础底板抗弯承载力确定 13.一般情况下,在初选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B )。 A. 层高 B. 梁的跨度 C. 结构的总高度 D. 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14.我国规范对高层建筑的定义是( D )。 A. 8层以上建筑物 B. 8层及8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6m的建筑物 C. 10层以上建筑物 D. 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建筑物 15. 多层多跨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可近似地看做由( B )。 A.梁柱弯曲变形与梁柱剪切变形所引起的侧移的叠加 B.梁柱弯曲变形与柱轴向变形所引起的侧移的叠加 C.梁弯曲变形与柱剪切变形所引起的侧移的叠加 D.梁弯曲变形与柱轴向变形所引起的侧移的叠加 16. 多跨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计算,为求得某跨跨中最大负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A )。 A.该跨,然后隔跨布置 B.该跨及相邻跨 C. 所有跨 D.该跨左右相邻各跨,然后隔跨布置 17.计算风荷载时,基本风压应(A )。 A、采用50年一遇的风压,但不得小于0.3KN/mm2 B、采用100年一遇的风压,但不得小于0.3KN/mm2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实验一 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实验_r1(1) 修改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实验_r1(1) 修改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实验 一、试验的目的 1.了解钢筋混凝土梁受力破坏的全过程,并验证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 2.了解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 3.掌握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 (1)适筋破坏:适筋梁具有正常配筋率,受拉钢筋首先屈服,随着受拉钢筋塑性变形的发展,受压混凝土边缘纤维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压碎。这种破坏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和裂缝预兆.破坏不是突然发生的,呈塑性性质。破坏前裂缝和变形急剧发展,故也称为延性破坏。 (2)超筋破坏:当构件受拉区配筋量很高时,则破坏时受拉钢筋不会屈服,破坏是 因混凝土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被压碎、钢筋的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而 引起的。发生这种破坏时,受拉区混凝土裂缝不明显,破坏前无明显预兆,是一种 脆性破坏。由于超筋梁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破坏前无警告,并且受拉钢筋的强度 未被充分利用而不经济,故不应采用。 (3)少筋破坏:当梁的受拉区配筋量很小时,其抗弯能力及破坏特征与不配筋的 素混凝土类似,受拉区混凝土一旦开裂,则裂缝区的钢筋拉应力迅速达到屈服强度 并进入强化段,甚至钢筋被拉断。发生这种破坏时,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很宽、构建 扰度很大,而受压混凝土并未达到极限压应变。这种破坏是“一裂即坏”型,破坏 弯矩往往低于构件开裂时的弯矩,属于脆性破坏,故不允许设计少筋梁。.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 (1)静态应变仪 (2)百分表或电子百分表 (3)手动液压泵全套设备 (4)工字钢分配梁

(5)千分表 (6)手持式引伸仪 (7)千斤顶 (8)裂缝观察镜和裂缝宽度量测卡 四、实验方案 (1)方案介绍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这种科学设计方法是应用一套已规格化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实验工作,其优点是适合于多种因素的实验设计,便于同时考查多种因素各种水平对指标的影响。通过较少的实验次数,选出最佳的实验条件,即选出各因素的某一水平组成比较合适的条件,这样的条件就所考查的因素和水平而言,可视为最佳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并判断那些因素只起单独的作用,那些因素除自身的单独作用外,它们之间还产生综合的效果。本实验中影响因子有三个,分别是强度、配筋率和配箍率。水平数均为3,由此列出正交表如下图: 正交试验试件因素表 试件数量强度配筋率配箍率 1 2 3 C20 C20 C20 0.4 0.8 1.2 0.2 0.4 0.5 4 5 6 C30 C30 C30 0.4 0.8 1.2 0.4 0.5 0.2 7 8 9 C40 C40 C40 0.4 0.8 1.2 0.5 0.2 0.4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精选版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版本:第2016年版(第0次修订) 文件编号:QZ/KC-171-2016 控制状态:受控非受控 使用人: 发放编号: 编制:检测室 审核:唐亮 批准:袁绪文 批准日期:2016年月日实施日期:2016年月日湖南坤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颁发

核查方法目录 总则 1、目的 为了有效了解仪器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使用状态,确保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内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 3、核查内容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进行期间核查: 1).稳定性不高,漂移较大的; 2).使用频繁,时间较长的; 3).电子类设备较长时间未启用的; 4).参考标准、标准物质的保管环境及使用有效期。 4、核查方式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 B.以留样的再检测对比进行期间核查; C.以同样功能的设备比对来进行期间核查; D.实验室间比对进行期间核查; E.用具自校功能设备的自校程序进行期间核查; F.其他有效的期间核查方式。 5、核查周期

1).对使用频率较低,使用时间较短,稳定性较高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可一年进行1-2次。 2).对其他,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核查次数,但不得少于6个月一次。 六、期间核查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 见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 七、期间核查方法 具体的期间核查方法见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 万能试验机期间核查方法 1、概述(目的):为了解万能试验机状态,维护设备在两次校准期间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减少由于仪器稳定性变化造成的结果偏差,除了在开机前和关机后检查仪器外,特对该设备在两次周期检定/校准之间需进行期间核查。 2、依据:GB/T 228.1-2010及相应作业指导书。 3、技术要求:计算力值的相对误差=│存档值-实测值│/存档值×100%,力值的示值相对误差≤5%。 4、核查所用样品和数量: 选用适合本试验机量程的抗拉强度的钢材,且在同一根钢筋上截取若干段(长度满足相关要求,数量能应付突发事件)。 5、核查方法:采用实物比对法 5.1由检测员和设备管理员在本试验机检定合格后一周内进行测力试验,并有设备管理员记录实验数据,存入设备档案中,期间核查时备用。 5.2第一次测力后期间核查时,由检测员和设备管理员进行测力试验,将测得数据与存档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力值的相对误差。 6、结果评定: 对以上核查结果,应填写“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统一归档。在期间核查过程中若发现仪器工作不正常或评定指标未能达到规定要求,应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由设备管理员组织有关人员确定,并组织维修或送检,维修后的仪器经检查或检定达到技术性能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其他形式加筋混凝土结构。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很多受力构件组合而成,主要受力构件有楼板(梁)、(柱)、墙、基础等。 3. 在测定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时,我国通常采用的立方体标准试件的尺寸为(150mm×150mm×150mm)。 4.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力保持不变,它的应变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的现象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5.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体积会发生变化。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要(缩小);在水中结硬时,则体积(膨胀)。 6.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是选择钢筋的重要指标。 7.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构件中的钢筋由单根钢筋按设计位置构成空间受力骨架,构成骨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绑扎骨架)与(焊接骨架)。 8.当构件上作用轴向拉力,且拉力作用于构件截面的形心时,称为(轴心受拉)构件。 9、轴心受拉构件的受拉承载力公式为(N≤fyAs或Nu=fyAs )。 10.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根据箍筋配置方式和受力特点可分为(普通钢箍)柱和(螺旋钢箍)柱两种。 11.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稳定系数为(长柱)承载力与(短柱)承载力的比值。 12.长柱轴心受压时的承载力(小于)具有相同材料,截面尺寸及配筋的短柱轴心受压时的承载力。 13.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稳定性系数是考虑了(附加弯矩的影响)。 二:简答题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答: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等14个 2.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答:1.采用高强度钢筋可以节约刚材,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2.为了使钢筋在断裂前有足够的变形,要求钢材有一定的塑性;3.可焊性好;4满足结构或构件的耐火性要求;5.为了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必须有足够的粘结力。 3徐变定义;减少徐变的方法。 答: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力保持不变,它的应变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的现象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4.钢筋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 1).二者具有相近的线膨胀系数; 2).在混凝土硬化后,二者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粘结力,包括a. 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的化学吸附作用力; b混凝土收缩握裹钢筋而产生摩阻力; c 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力 3). 钢筋至构件边缘之间的混凝土保护层,起着防止钢筋发生锈蚀的作用,保证结构的耐久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