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10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6-10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6-10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6-10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6-10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5岁半到6岁:极端自我中心

★7岁:喜欢独处的年龄

★8岁:具有评价事务的能力

★9岁:追求完美

★10岁:青春期前奇妙的缓冲期

六岁

在写6岁娃之前,有必要迅速浏览一下5岁娃。5岁娃,是孩子也是父母最快乐的时光。他喜悦、安详、友善、宽容,喜欢顺从家长。而且,妈妈是他世界的中心,让妈妈快乐,就是他的快乐。美好的黄金年华5岁之后,就进入暴风骤雨的人生第2叛逆期了。

这个叛逆期的特点,是孩子极端的、同时的两极化。他有本事在转瞬间讨厌刚才还满心喜欢的事情。而且,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他自己。他希望按事事处处按自己的意愿,因此对父母常常“抗旨不尊”,“我不要那样!我就要这样!”6岁娃同时在两个极端游走。他可以在学校里做一个模范生,回家里当一个小恶霸。也因为他的两极化,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6岁现象。他什么事都争强好胜,难以忍受任何失败。

他顽固、自负、蛮不讲理。其实,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建立和

增强他自己的安全感。因为,他现在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不光情感上他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他的身体发肤好象都格外

对疼痛很敏感。给6岁女孩子梳小辫儿很可能让孩子疼的哇哇叫。6岁的男孩,摔一跤可能哭得让你诧异他怎么比过去娇气了好多。噩梦也因此给6岁娃带来很大的困扰。最大的问题是他与妈妈的

关系也游走于两极之间。他既深深地依赖妈妈,又同时尝试要自

己站起来,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赖任何人。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他在感情上有极大的需求,非常需要妈妈不断保证爱他,却

又一不如意就拿妈妈做出气筒,专门和妈妈作对。

其实,他越是得不到赞美的时候,越有被称赞的欲望,受挫

感就越强。

6岁娃很愿意在老师面前做个好学生,自觉以老师的话为圣旨,甚至老师越严格他越有安全感。哪怕一天的课下来他身心疲惫,

也很少对老师有所发泄。他会回家去好好“整整”他的妈妈。

因为心理冲突,孩子的健康状况也会走入低谷。他很可能抱

怨胳膊疼、腿疼、肚子痛、脖子酸什么的。而且他的黏膜组织在

这个阶段很容易感染,鼻子、耳朵、眼睛、喉咙,甚至女孩子的

私处都比其他年龄更容易出现发炎症状。他也很容易感到疲倦。

还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显得笨手笨脚的,时常跌倒、碰伤;

而且孩子对这些伤痛也似乎特别敏感,拔下手指尖上的一个小刺

都会疼得孩子哇哇叫,简直就像是特别娇气似的。

因此,6岁娃的家里最好备上常用的消炎止痛油膏,父母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要多关注些,多呵护些。还有,如果发现孩子情绪

紧张(咬指甲之类),我们最好能想办法再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以缓解孩子的情绪。至于餐桌上不像样、衣服随地乱扔之类的事情,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多些宽容吧。这里!重点!

6岁娃,对“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分别还不是很清楚,因此顺手拿走别人的、他喜欢的东西,是惯常现象!

还有,孩子并不总说真话。比如,他会一口否认是他打碎了

你心爱的花瓶,哪怕花瓶的碎片还躺在他的脚边。这时,如果你

问他,“花瓶放得那么高,你是怎么够得着的?”他又会详细介

绍他如何搬椅子的本事。

七岁

7岁的主旋律是孤独与退却,尽管他也有快乐的、生气勃勃的时刻。他不再像6岁时那样和你顶嘴,却也不那么喜欢与人交往,而更喜欢自己独处。

他往往记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来磨磨蹭蹭。对帮忙做

家务不感兴趣。别人要他做什么事时,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

不行动。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哪怕他瞪大眼睛看着你说话,他其实都并没有注意到你说的是什么,他可以对外界充耳不闻。他的生活充满了感伤的基调。他会觉得别人不喜欢他,有意

找他麻烦,甚至幻想他不是父母的亲生孩子,所以家里人才会虐

待他。父母除了需要表达理解外,不必将7岁娃抱怨家人亏待他

看得太重。

父母和7岁娃相处的主要技巧:

1.因为7岁娃闷而且慢,父母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时,提前预报、指示明确、一再提醒、和耐心等待是很必要的。赞美对6岁

和8岁的孩子都很有效,但对7岁娃效果甚微。耐心更重要。请

注意这一点。

2.如果孩子回来告诉你同学老师如何讨厌他、瞧不起他,你

可以简单地当“录放机”:“哦,你觉得同学们讨厌你了。”你

也可以试试追问一句,“是怎么回事呢?”表达你的倾听与关注。

共情式的讨论是最有帮助的。不过,注意避免过度的说法,

比如说“老师是个小气鬼”。因为,“你不能否定孩子的知觉,

你应该接受他们的感觉,然后引导他们转向积极、健康的一面”

3.假如你有非常简单的家务让孩子帮忙,他却埋怨你“你总是叫我做这做那”,你可以这么回答:“哦,这些似乎是你份内的工作,我们是不是能计划一下,以便做起来得心应手些?”使他不致断然拒绝你,留下回旋余地和引导的机会。

4.孩子对你充耳不闻时,你需要前确认一下他是否注意到了你在说什么,“你听见妈妈说什么了吗?”

5.如果你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项规则,那么请你一定坚持做到,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威胁而不见行动。那样等于培养你的7岁娃把你的话当耳边风。

八岁

具有评价事务的能力。喜欢往外跑,行动敏捷,具有评价事务的能力。也就是说,道德意识的建立,从此开始。能迅速地完成你交代的事情,甚至喜欢飞快地做完,以博得你的称赞。他还能对自己完成的事加以总结和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自我批评。

他和妈妈的关系很是亲密。6岁娃会和妈妈顶嘴,7岁娃会埋怨妈妈,8岁娃则喜欢黏着妈妈,察言观色地取悦妈妈,甚至可能做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来讨好。因此,这时的他深受妈妈的影响。

只要妈妈能维持舒畅的亲子关系,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和关注,与8岁娃相处非常容易。往往,妈妈只要看一眼,就足以遏

止他的调皮捣蛋,不再需要任何说教。

因为8岁娃非常在意和妈妈的亲密时光,因此你可以利用这

一点和孩子好好协商,比如说好孩子做了某件事以后,你们可以

花些时间一起做些孩子想和你一起做的事。孩子想满足你取悦你,其实是他对你的称赞、时间、关注、喜爱非常渴望。因此你要多

关心他,不要吝惜赞美和鼓励。

8岁娃对善、恶、是、非已经有十分清楚的概念,开始建立起道德意识,开始思考比较抽象的观念。他向往成为好孩子,努力

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努力想达到他们认为的父母的标准。

尽管8岁娃仍然喜欢吹嘘、夸大其词,但是他们已经能区分

事实与幻像的不同,而且在重要的事情上,他们确实会说实话。

他很在乎“自己的”东西,喜欢获取、交换、处理自己的东西。

对钱的喜爱可能驱使他去拿家里的钱,或者甘愿为父母做事

来赚钱。因此钱对于8岁娃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行为诱因。典型

的8岁娃通常朝着理性、良善的道德意识去发展。不过,毕竟是

孩子,父母应该接纳他们一些小的过失。

8岁娃的第一个“招牌特质”,是性格外向而开朗。这和7岁娃的沉郁退缩完全相反。他充满活力,特别能跑能跳能折腾,喜

欢冲上去迎战一切困难和挑战。不仅如此,浑身充满活力的他做

起事来爽快多了,这也和7岁娃磨了又磨拖了又拖截然相反。另

一个和7岁完全相反的,是忽然变成话匣子了。他变得很能侃,

也很能夸张,讲他的经历或故事时,语气啦表情啦用词啦描绘啦,都很戏剧化。

他什么都快。说话快,读书快,写作业快,穿衣服快,吃饭

狼吞虎咽,甚至在钢琴上也手指翻飞。因为做事情图快,他可能

会做得满粗糙。可是,他并不乐意自己做得粗糙,这是因为他还

的第二“招牌特质”:审视。他审视自己,审视别人。他对自己

对别人的要求都忽然严格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很苛刻。这种“审视”也使得他对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有相当准确的判断。

这“审视”二字带给8岁娃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成长,是他

们开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观念,开始白事情与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他非常愿意做好孩子,愿意把事情做好,愿意遵守规矩。他对好

与坏的观念,不再局限于父母是否允许怎么做,而是根据他萌芽

的因果逻辑关系,初步建立起了是非观念。在此之前,孩子对“好”与“坏”的判断来自于父母“准许”或者“不准许”。8

岁娃对“对与错”的看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好与坏”的两极,他的思维开始丰满起来。

8岁娃非常黏妈妈,是情感上(而不是生理上)最需要妈妈的年龄。他这时非常需要妈妈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对话、游戏。他总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包括一起劳做、玩耍、聊天、读书,这他觉得他“全部占有”着妈妈。他不但要求妈妈能按照他的心意满足他的需求,也要求自己按照妈妈的心意满足妈妈(而且,是他自己认为的妈妈的心意)。这使得他会察言观色曲意逢迎,以讨妈妈的欢心。妈妈无论怎么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拨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全心全意满足孩子。

“全部占有妈妈”的心理需求。这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对妈妈的心理依恋期,为孩子坦然走向9岁的独立打好基础。妈妈也不妨利用孩子特别愿意“全部占有”妈妈、也一心讨妈妈欢心的心态,和孩子约好,如果他做了什么什么,那么妈妈就和他共享一段全身心投入的“亲情时光”。8岁娃的“时间观念”比过去大有进步,再加上8岁娃特有的“快捷”,他做事情利索多了,而且很在乎按照时间表完成任务。比如早上不用你催促就知道准时去上学,甚至知道利用学校公告栏中的每日计划来安排他的学

习和活动。不过,晚上睡觉则仍然要你敦促,也许他觉得遵守睡觉时间远没有上学不迟到来得重要吧。

他开始对“过去”感兴趣,喜欢了解历史,并且能够理解那是发生在很久远以前的事情。尽管,对这个“很久远以前”的概念仍然有些懵懂,很有些“关公战秦琼”的感觉。

他这时充满了探索与探险的兴趣。空间感觉也扩展了很多。他可以自己在熟悉的路径上搭乘公车回家,在自己生活小区内的探索范围越来越大,甚至越界跑到别人的私院里。他喜欢地理,喜欢研读甚至利用地图。

8岁娃对钱越来越感兴趣。尽管他大都很诚实,却也仍然会出现偷偷拿妈妈的钱去应酬朋友的事情。如果给他机会,他很愿意挣钱,比如帮家里做事情。他很在乎“自己的”东西,很需要有“自己的”地方来收藏他的东西。不过,这并不等于他会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房间,你可以肯定那一定是乱糟糟的。

8岁娃的健康状况比7岁更进一步强壮了很多,这时的孩子因为生病而缺课的状况已经很少了。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为8岁娃太勇往直前,也太着迷于探索探险,孩子受伤的比例,(包被大街上的汽车撞伤,以及从房檐上跳下来摔伤),是所有

年龄层中最高的。妈妈们需要对孩子的安全予以足够的关注。对

于死亡,8岁娃从过去对这一现象的恐惧,变得对探索死后会怎

样感兴趣。他甚至可以“坦然”地接受自己将来有一天也会死的

概念。

父子关系这时比母子关系要轻松些,因为8岁娃对爸爸没有

什么“占有欲”。他很喜欢和爸爸一起玩,而且很崇拜他。在孩

子7岁到8岁的这两年间,父子关系应该是黄金阶段,爸爸应该

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当孩子对妈妈“索要过度”而让妈妈精

疲力竭的时候,爸爸的介入可以让大家都好好透一口气。

8岁娃对父母之间的关系很敏感。父母有矛盾,他会焦虑;父母很亲热,他又会吃醋。他对家里发生的事业开始关注起来,包

括关注大人的电话、信件、闲聊。他试图找到他在家庭中的位置。和兄弟姐妹的关系满复杂。

因为他的开朗与外向,他不难有大把的朋友(这又和7岁娃

完全相反)。而且,这时的友情是真正的双向友情,因为他不再

单纯以自我为中心,开始留意别人怎么做怎么想。他不但愿意为

别人效劳,也希望别人能像他一样愿意回报他。他喜欢和街坊的

一大群孩子玩,也喜欢足球、藏猫等一大堆孩子一起参与的游戏。饮食方面,他不但风卷残云,而且胃口特好,什么都喜欢,挑食

的毛病很少见了。餐桌礼仪比以前讲究多了,尤其是在餐厅吃饭时,他会很在乎自己的良好表现。不过因为孩子的个体差异,有

些孩子的确樱桃小口,做父母的其实不必焦虑,只要医生认为孩

子健康就足够。还有,当孩子太贪吃时,父母要有意限制,注意

孩子不要过胖。

睡觉嘛,一则他们对睡眠的需要比以前更少些了(10小时足够),一则他们也不喜欢上床去睡觉,往往讨价还价要求“再玩

一局”或者“再读一章”。有些孩子仍然喜欢和父母聊聊天,有

些孩子则自己直接去睡了。梦比以前更少。有些孩子很容易入睡,有些孩子则需要“烙饼”。这些“烙饼”的孩子早上往往赖床,

需要父母多操些心。

典型的感受自我的方式,7岁娃喜欢退出外在世界而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的困扰大多来自他对自我的感受和评价。8岁娃

相反,他喜欢把这个“自我”放到外部世界中去,热切地感受其

中的一切。因此他的困扰则多来自与他的自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

碰撞。他不再以自我感受评价己,而是以他认为的成人的要求来

评判自己。因此他会刻意要求自己满足成人的要求,甚至曲意讨好。

这使他很自然地倾向与喜欢和他相同的人,排斥与他不相同

的人。父母需要帮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这种相同与不同的价值,接纳他人的不同。因为8岁娃实在太勇于冲向一切挑战,他

往往给自己设定过高的要求,以至于他自己最终达不到目的而显

得虎头蛇尾。面对这样的失败,父母应该保护孩子不要因为这些

挫败而过于伤心,过于苛责自己。比如说,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

制定计划,设定合理的目标和要求。这对帮助孩子巩固他的自信

和自尊很重要。孩子大多从小爱收集各种小东西,比如小石子啦

瓶子盖啦什么的。到了8岁,他一如既往的保持他的“收集癖”;不过现在他开始关注质量与类别,也开始和朋友仪器按照一定的

类别以物易物,比如用他的小人书换朋友的小人书。不过有时这

种交换会很“吃亏”,尤其会使父母在一旁扼腕。

九岁

9岁娃可不好写。他们的行为太变幻莫测,今天是一个样儿,明天很可能彻底反过来。一分钟以前还敏感纤细的要命,一分钟

以后却可以胆大包天。刚才还心潮汹涌澎湃,转眼就已经静如止水。你说哪个是真的他?都是。

也许,最招牌的9岁娃特征,是他进一步的独立。

和8岁娃喜欢“占有”妈妈相反,9岁娃要“推开”妈妈,巴不得把她推得远远的,最好看不见她,更不想听她啰嗦。他要自

己当“司机”,一旦决定做什么事,那么他要按照他自己的方向,以他自己的方式,在他自己喜欢的时间,去做。一旦他要去做,

他多半非常投入,而且很在乎自己做到最好。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给予孩子恰当的独立空间,给予孩子恰

当的责任空间,他们会很值得信赖和放手,而且往往愿意表现得

最好。

再换句话说,如果他不想做什么,或者不想按照你的要求,

不想跟随你的思路,那么,你一定会觉得他很讨厌,很倔强,很

不讲理。

再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9岁娃很跟你过不去,那么你要赶

紧婶婶一下,“我给了他恰当的独立空间了吗?我给了他恰当的

责任空间了吗?

第2招牌特征,是他变得更“深沉”了。

当然,这是因为他更成熟了。和8岁娃相反,他不再满天飞,不再什么都风风火火而且信心满满。他的顾虑多了起来,速度慢

了下来,信心度也保守起来。

他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更细致,更细腻,更细微。感情方

面也一样,9岁娃对别人对自己的情绪与感情的感知更纤细,更

准确。所以,假如你想掩饰你的某种情绪,比如表面上平静温和

心里却很不以为然,或者肚子里盘算着什么小九九,呵呵,我劝

你不要太自信。

因为他的能力更加细致入微,加之他又很在乎自己做到最好,所以这也许是提高孩子分数的大好时光。哪怕做个除法练习,他

也会因为内心的驱动力而反反复复再三练习(而8岁的孩子往往

为了让妈妈开心而乐意表现得好些)。他心里真的有了一个目标,不论是去爬山,还是限时听写测试,事后他的第一个念头往往是

问自己,“我达到目标了吗?”

他很愿意接受新任务的挑战,而且喜欢“进入”之前先弄明

白这次的行动有什么新的内容。他不再像8岁时凭着一腔热情“砰”地一头栽进去,而是先思考,先做计划。哪怕遇到相当难

度的、或者要吃些苦头的事情,只要他自己认定了他愿意接受某

个新任务新挑战或者新想法,他甚至能有本事发掘出自己更大的

潜力来完成任务。

不过,不要以为9岁娃就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劳模。他一样会

因为“太难了!”而不肯接受任务;他一样会因为失败而埋怨别

人做得不好。好在9岁娃这时对因果的判断更加合乎逻辑,追求

公平合理的意念也更加明确,所以,他对别人的责怪多半有道理,而且他也公平地责怪他自己,“这肯定是我干的”,只要他认为

责任在他。

他的成熟程度已经可以使他不那么在乎他正在做的什么被

“打断”,比如,放下手里的工作,出去转一圈,回来以后又投

入到刚才的工作中去。他不但有本事很快回到他刚才的思路中去,而且实际上他有这个心理驱动,敦促他把刚才作了一半的事情接

着做下去。

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对自己的性别意识当然越来越清晰。他

们这时都很欣赏自己,也都同时很不欣赏异性,男孩嫌女孩阴阳

怪气,女孩嫌男孩邋遢恶心,比方说。总之,远还不到“异性相吸”的阶段。

时间观念成熟到可以自己有意识地用时间表和闹钟来帮忙做

计划、做事情了,他们会把自己一整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这

世界上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等着他们。于是乎,如果你发现你的

娃把闹钟拧得格外早,一大早就自己爬起来忙这忙那,你可不要

感到奇怪哟。

空间概念成熟到可以自己搭乘公共汽车,去自己常去的地方,比如绘画课,甚至是去诊所做常规检查。这时候你已经可以放心

给他一把钥匙,让他自己照顾自己一小段时间了。不过,最好不

要超过一个小时,9岁娃毕竟还是小娃娃,没有足够的成熟度自

己照顾自己太久。

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哦,当爸爸们的可要听仔细了,尤其是

男孩子的爸爸们。这是孩子长到这么大以来和爸爸最和睦的黄金

时光。爸爸在9岁娃心目中的形象这时非常的高大,受到孩子的

日益敬重。娃们会为爸爸的工作、职业感到骄傲,甚至为自己是

这个爸爸的娃而感到骄傲。他们对爸爸的置评或者欣赏越来越在意,也越来越愿意和爸爸混在一起,跟爸爸一起做事情,一起玩耍。尽管这时的孩子对来自父母双方的指令都有抗拒倾向,不过

相对而言爸爸的话似乎比妈妈的话要更中听一些。男孩子和爸爸

的关系尤其亲密,不少家庭这时的组合应该是“父子”和“母女”。

9岁娃的行为差异,也是孩子们长到这么大以来最多不同的时段。比方说,有的孩子很关注家里发生的事情,比如很在意父母

在电话上聊写什么。有的孩子则好像根本不知道家里有什么事情

进行着。

有的孩子很在乎钱,有的很不在乎;

有些孩子手很灵巧,做的东西非常细致;有的孩子则完全相反;

有些孩子喜欢各种运动,有些则尽可能避免任何大运动量的活动;

有些孩子喜欢看打斗激烈的电影,有些则不喜欢任何吓人的场景;

有些孩子做什么都手脚特别麻利,有些则显然慢慢吞吞

……

父母这时需要一定的“定位调整”,以适应不同与以往的新的亲子关系模式。在此之前,父母与孩子的定位主要是“上下”的定位,父母关照(罩)着孩子的一切。但是,从现在开始,孩子对父母的仰视越来越少,对自我的看重越来越多。父母如果不能把自己“插手孩子事务”的水平线往下调整到与孩子“自己当司机”的成熟水平相一致的地方,那么亲子关系的紧张一定不可避免。

在父母眼里,9岁娃仍然是小娃娃;可是在他们自己眼里,他们已经长大了。孩子特别不乐意父母还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不乐意“我的小宝贝”这样把他们当小娃娃看的语气,尤其讨厌父

母以尊长自居倚老卖老。公众场合孩子已经忌讳“认亲”,你如

果想当众抱抱他亲亲他,唉,你还不如杀了他吧。

这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会随着青春期的脚步,越走越远。请做父母的记住,孩子向往成熟,孩子需要成熟,需要一步

一步走向独立,一步一步远离母亲的裙裾。对孩子的这份成长需

要和渴望,做父母的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当然,父母们也不需要担心是否9岁娃和父母之间就一定充

满了硝烟。别忘了前面说过的,他们在乎自己做得最好,而且他

们的逻辑思维、是非观念、公平信念、心思缜密等等的发育都越

来越成熟,所以,假如你发现餐桌上的孩子变得彬彬有礼,你也

不要感到意外。如果你能对父母角色把握得足够恰当,亲子之间

可以是很融洽和谐的。

还有,这时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于对自立的追求同时存在。让你做好角色调整,并不等于让你一下子彻底放手。孩子仍然需

要你的爱,你的关注,包括你关注他在离开你的渴望与依恋你的

关爱之间的挣扎。

年龄贴近的孩子之间,争吵攀比等等仍然是家常便饭。不过,程度上要轻得多。一则因为9岁娃对事理的公平心相当强烈了;

再则因为后面要讲到的与朋友的关系格外密切,使得他也没有多

少时间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

需要提醒一下的是,正是因为这份强烈的公平心,假如父母

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是让9岁娃觉得不公平,那可就真戳到了他

的短筋上。

如果说8岁娃的生活中心是妈妈的话,那么9岁娃的生活中

心就很有可能是某个特别的朋友了。8岁娃为了强调他的论调的

权威性,往往说,“我妈妈怎么怎么说”,或者权威人物“张老

师怎么怎么说”。现在长到了9岁,他变得认为某个朋友的话更

具权威性,“石头怎么怎么说”。毫无悬念,这个时候,从这个

时候开始,朋友的话比父母的话更有份量,而且越来越更有份量。

他开始越来越在意朋友怎么做、做什么。朋友看什么电视;

几点钟上床睡觉;帮家里做多少家务;等等。他们对朋友开始讲“义气”,会为朋友遭到父母或者老师的不公平对待而站出来打

抱不平,也会在朋友遇到麻烦时出拳相助。正是因为朋友是他的

生活中心,所以同龄人,尤其是他所属的小团体,对他有非常大

的影响力。

这里有两点需要父母特别注意:

1.虽然9岁娃离不了朋友,哪怕你把他扔到沙漠里他也有本事挖掘出一个朋友来,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孩子会找不到朋友。这时,父母固然可以也应该帮助孩子,但,一味地推孩子出去,

强迫他去交往,绝对是伤害孩子的好办法。

2.既然你已经知道你的话远没有朋友的话中听,知道孩子的

交往圈对他的影响很大,你就不能硬性阻止孩子和你不欣赏的人

交往。你需要更多的宽容,更多的智慧。如果说8岁娃的生活中

心是妈妈的话,那么9岁娃的生活中心就很有可能是某个特别的

朋友了。8岁娃为了强调他的论调的权威性,往往说,“我妈妈

怎么怎么说”,或者权威人物“张老师怎么怎么说”。现在长到

了9岁,他变得认为某个朋友的话更具权威性,“石头怎么怎么说”。毫无悬念,这个时候,从这个时候开始,朋友的话,比父

母的话更有分量,而且越来越更有分量。

在学校,9岁娃应该上四年级。四年级的功课是个飞跃,需要死记硬背得更少了,需要动脑筋思考的更多了。有些孩子会不太

适应这一变化,而造成成绩下降。

9岁娃不但在家里追求独立,在学校里也一样,因此,老师们也会觉得9岁娃“刺头”很多。

三至四岁孩子心理行为特征

3-4岁幼儿心理行为特征 3~4岁的语言和游戏能力发展极为迅速。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玩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时,话就更多。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树木、小河或公园里的动物、秋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例如,他们会对飘走的云彩招手说:"请再来玩" 会对被雨淋湿的童车同情地说:"你在哭吗?我来帮你打伞好吗?"这就是幼儿心理最突出的特点。到了4岁,幼儿的话题会更多,他们会交换看电视节目的感受,并会互相夸耀:"我坐过碰碰车。""爸爸给我买了把冲锋枪。"他们之间可谈的话题越来越多。 游戏是3~4岁幼儿的主导活动。由于这个时期幼儿想象活动异常活跃,因而他们的游戏也非常有趣,他们可以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他们所想象的象征性意义,例如,一片树叶在过家家时可以当作盘子,在买东西时可以当钱用;一块木片,一会儿当火车,一会儿当手枪,一会儿又当木头人。幼儿在一起游戏时,一块积木宝宝掉到地毯的大海里,马上会有一辆纸盒急救车开去救援。每一种游戏都有孩于自命的意义,任何一个游戏里都藏有打开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这个时期幼儿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共同游戏,他们不再像1~2岁幼儿那样各玩各的。 3~4岁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开始学习性别的区分。起初,孩子由于男女间身体上的差异和行为特点而对性的区别发生兴趣,随后幼儿便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开始习得同自己的性别相适应的态度和反应。在幼儿习得性别区分的过程中,父母及周围人给予的赏罚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强化作用。幼儿往往以同性家长为榜样,求得同样的行为和感受。女孩子们模仿母亲玩当妈妈的游戏,尽量地学着母亲的温柔、能力和女性的性别行为;男孩子们则模仿父亲的男子汉态度和行为,希望自己像父亲那样严厉、果断。 3~4岁的幼儿很喜欢结识伙伴。这个时期孩子在伙伴中体验到了完全不同于父母及其

7岁儿童心理及行为特征

7岁儿童心理、行为特点及解决方法 1.7岁儿童已经由动转为静,对于周围的情感有了很灵敏的反应。所以在机器人课上他们会很安静,但对一点点声音和老师的评价都会很敏感,老师应该对他们遵守纪律的表现给予肯定,并且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措词。 2.7岁儿童比较不像以前那般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虽然不是完全可以靠自己,但是比较不会麻烦人,而且也慢慢懂得自己去处理身边的事情。当他们独自完成某件事的时候教师对他们的能力要给予肯定,对愿意独立自主完成任务的孩子给予奖励。 3.7岁儿童内心希望得到大人的赞赏,所以此时期的儿童也特别喜欢讨人欢心。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教师要对他们积极的表现给予足够的关注,教师的关心是7岁孩子表现积极主动的最大动力! 4.他们的感受性较强,慢慢懂得尊重父母、老师等大人的权威,如果碰到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认为老师说的话就是代表了绝对,这也就是为什么7岁儿通常开口闭口都会说:“这是老师说的!”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要得体,不能信口雌黄,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5.对于兄弟姐妹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会较少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想去惹麻烦,反而会以逃避的方式来应对。这代表他们懂得以善意的态度来达到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他们无论对方是善意或恶意,都会因怕受伤便自然而然地采取逃避的态度。教师鼓励孩子以非暴力的形式解决问题,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给孩子安全感,引导他们勇敢的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6.7岁儿童较喜欢有自己独处的时间,无论是在运动、工作或是读书的时候,都会以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事情,他们常常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此时大人如果打扰或反对他们正在做的事,即使是很文静乖巧的7岁小孩,也会产生强烈的抵抗反应。他们将渐渐会有自己的主张。大人的行为有时会压抑了他们的想法。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对他们的主张表示支持和鼓励会赢得孩子的好感,当他们沉浸于某件事时不要呵斥。想要他们停下手中的事首先应试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再告诉他们现在的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反而效果会好得多。 7.孩子的主张是不应该压抑的,因为这让他们慢慢学会独立,应该听听他们的观念与想法,如此更能教导他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作为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孩子,多倾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也养成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好习惯。 8.7岁儿童慢慢会有自己的个性,大人的指导也需要更加细心的观察与应对。教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有不同策略,对自尊心强的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对性格内向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对性格外向的孩子要奖罚分明。 9.7岁儿童升入小学,小学老师与幼儿园老师的管理方法完全不同,体现在对纪律的严格要求、对时间的严格控制和对老师的绝对服从,如果在3——6岁时没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 述 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一般特征,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表现。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到幼儿园观察婴班儿童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程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

最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使增强,已

儿童心理特征

儿童的一般心理特点 一般来说,儿童心理具有下列特点: 1.模仿心理:小孩子不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到了两岁光景的时候,他能模仿复杂的动作。到三、四岁的时候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快了。喜欢模仿是儿童的本性,所以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孩子作示范,作榜样。 2.好奇心理:儿童生来是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到了四、五岁,好奇动作就格外多了,看见路上的汽车来了,他总要停住脚看看;听见外面锣鼓声响了,他也要去看看。根据儿童的这种好奇心,做父母的对他爱看爱问就不要厌烦而予以斥责,应当尽量满足他,给予他解释一切。柏拉图说过,“好奇是知识之门”,儿童若不好奇,那就不去接触事物了,不与事物接触,就明白不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 3.好游戏心理: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做父母的就必须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应为准备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着充分的运动;给孩子适宜的伴侣,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影响;利用他好动的心理,教以待人接物等行为,或指导其有益的运动。 4.合群心理:婴幼儿尤其喜欢群居,两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了五六岁,这个合群心就发展得更强烈。做父母的要积极利用这种心理,选择良好的小朋友,驯服的动物和小布娃娃之类,以安慰他的寂寞,促进孩子诚恳、忠厚等优良个性品质的发展。 5.喜欢野外生活心理: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到室外去玩就欢喜,终日在家里就不十分高兴。不过小孩子的野外生活须以年龄为限。年龄较小的儿童,叫他们采采花、种种树,举行短距离的活动就可以了。年龄较大的儿童,便可叫他们采集标本,举行旅游活动等等游戏以增长他们的知识,强健他们的体魄,愉快他们的精神,使他们无形中得到许多好处。小孩子不论年纪大小,男的女的,都喜欢野外生活,做父母的要经常领孩子到野外去玩玩走走。

-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

6岁的孩子是最难应付的了。从4岁-5岁可以看出孩子有显著的进步;但是从5岁-6岁很多大人怀疑他们好像停止了成长似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宛如一座山,有小坡、也有大坡,而6岁的孩子就处在大坡的年龄,这对他们而言是个混乱期。一旦超越这种混乱期就会步入另一个转折点,在到7岁之前应该会变成一个较规矩的家庭教育优秀作文选写作指导">小学生。这是因为“小学”的新生活会发生很大的作用;但相反的,孩子与父母为了适应这个新的生活都会经历各种困难。 人们眼中的6岁儿通常是粗鲁而忙碌的。不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全力以赴,甚至有人阻挠他们玩游戏时,他们还会毫不客气地把对方赶走;因此有很多母亲会生气地说:“这个家就好像是小孩子个人的一样。” 6岁儿对别人的态度也显得傲慢无礼,5岁时的温柔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有些母亲不禁又摇头说:“这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但是孩子高兴的时候还是很听话的,并非一直都难以应付。另外,他们与同伴之间的纠纷会急剧增加,也因此容易受到大孩子的排斥及比他年幼小孩子的畏惧。而且6岁儿的感觉很敏感,一点芝麻小事就耿耿于怀或产生不安的倾向。常会在白天因恐惧和不安而啼哭。因此很多小孩会因过于紧张和疲倦体重减轻很多,不论父母如何注意6岁儿,他还是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善变的天使 6岁儿的心情常被称为“晴时多云偶阵雨”,前一刻还高高兴兴的,这会儿又马上因为一点芝麻小事而发脾气,尤其是被责备时情绪更为激动。 比如妹妹分到的蛋糕比他的大;正在专心堆积木时,被父亲的大衣不小心碰倒;或者叫妈妈时,妈妈未能即刻出现等,都是他发脾气的原因。 这时候大人可能会考虑以权威来纠正他们,但是这么做,对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孩是不太有效的,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话。要使孩子平静下来必须视儿童的个性而定,没有一定的方法。例如比较内向的孩子让他独处一会儿即能恢复平静;相反的,有些小孩一独处反而更闹得不要收拾,大人最好设法了解他们的个性与当时的心情。不过,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小孩,在他发脾气时恐怕没人可应付得了的。 重要的是,等他们的脾气平息下来以后,一定要让他们反省自己为何如此?如何才能防止?他发脾气时周遭的人有多难过……。大多数的6岁儿脾气一旦发过后,只要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他都能承认并存有改过之心。 不过,尽管经常反省,6岁儿仍然有善变的情形而且产生极端的变化。比如,有时非常疼爱家中饲养的小狗,有时又把它扔在地上又踢又喊地说:“我要杀死你!”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心情和行动缺乏控制能力,这上点和两岁儿的情形有点相似。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幼儿的心理个性发展。经过几年的尝试,已经取得出初步成果,现从以下方面作一介绍: 一、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 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小棒,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集的这一排小棒的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队短”。可见,幼儿辩别数目的多少受小棒排列形式的影响。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二、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3岁这一年龄,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生活中的一个转折年龄。因为从这个年龄起,幼儿要离开父母开始入幼儿园,过集体的生活。幼儿怎样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关键在于幼儿与教师、幼儿园、小朋友之间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小班幼儿的突出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情绪情强,是整个幼儿期的特点,但年龄越小就越突出。小班幼儿的行为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有: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2、爱模仿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据幼儿的特点,为幼儿树立模仿的样板。 三、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与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1、爱玩、会玩

10岁孩子心理特点

10岁孩子心理特点 10岁的孩子处在儿童的后期阶段,孩子开始从被动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是极其有限的,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经过正确的引导,孩子可以安然度过这个不安的时期,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10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人地大脑从婴儿期到儿童期不断在发育和增长,并在青年期完成成长的过程。大脑的生长不是均匀和直线的过程,二十非匀速和分阶段的过程,各个阶段是相互影响、环环紧扣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阻碍,都会对今后一个阶段产生不良的影响。 研究表明,人脑在10岁之前发育速度最快。研究还表明,10岁左右大脑前额皮层发育完善,孩子玩的天性开始消退,相反,大脑的抑制能力加强,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变得更有意识。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反应能力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抽象概括、匪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一题多解的数量增加。 10岁孩子是培养情绪控制能力的关键期,情感发展有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从情感外露、浅显、步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这个时期,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可以使得孩子的情感控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随着学生情感生活的不断丰富,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友谊感、责任感、审美感、集体荣誉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社会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渐转移到学校,同伴关系和友谊成为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还是很有限的,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和耐心引导。

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年龄段行为模式心理发展动作学习认知注意、记忆思维言语 词汇 个性发展自我发 展 新生儿一 个 月 无条件反 射:食物、 防御、定向 有条件:抓 握、行走、 游泳、围抱、 巴宾斯基 感觉产 生、 无条件反 射、 条件反射 动作是心 理发展的 源泉 抓握(五指 分化、手眼 协调)、独 立行走; 动作规律: 头尾、内 外、大小 模仿 条件反 射 偏好新 颖刺激 六个 月:深 度知觉 不随意注意, 内容选择性 (外部事物 特征、经验、 言语) 记忆:胎儿末 期开始,12 个月前(情 绪、动作)、 之后是表象、 语词 习惯化、去习惯 化;问题解决: 三水平()无效 尝试、有效、直 接成功) 3岁掌握母语 全部发音, 1000个词汇; 语法关键期 (1.5—2.5)3 岁全部掌握 巴斯:情绪型、活动型、 冲动型、社交型 托马斯、切斯:容易抚 养抚养困难、发展缓慢; 兴趣:先天、再认、探 索 社会性微笑:自发、无 选择、有选择 分离焦虑; 依恋:无差别反应、有 差别、特殊联结、互惠 阶段;安全依恋、回避 依恋、反抗依恋 一周岁 后出现 萌芽分 开自己 与他 人;2周 岁,显 示客体 我; 幼儿3~ 6.7 游戏:机能 游戏、象征 游戏、规则 游戏 发展:非社 会型、平行、 社会性、协 同、合作游 戏 认知发 展趋 向:近- 远、表- 里、浅 深、 无意记忆-有 意 现象—语词 机械—意义; 记忆策略:5 岁前没有,后 期视觉复述、 复述、特征定 位; 具体现象思维 为主、逻辑思维 萌芽; 转导推理、熟悉 事物简单推理; 想象:无意-有 意、再造-创造 (新颖、神奇、 超越、指向未 来)、 6岁3000 7岁4000; 语义策略 词序策略 非言语策略 对话—独白 情境---连贯 明显的气质特点、自尊 逐渐提高; 3~4第一逆反期:我长 大了、我能干 三山试 验:6岁 内以自 我为中 心

儿童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特征 我们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 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 普通的小孩子生来虽有种种不同之点,然大抵是相仿佛的。若家庭教育不好,小孩子本来不怕动物,大来会怕的,本来身体强健的,大来会瘦弱的。至于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然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所以我略略地把儿童心理述之如下,以资施行家庭教育者之参考。 一、小孩子好游戏的 小孩子可以说是生来好动的。二三个月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脚,独自玩耍。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来抓,抓住了就要放进嘴里去。到了再大一点,他就要这里推推,那里拉拉,不停的运动了,一等到会爬会走,那他的动作更加复杂了。忽而立,忽而坐;忽而这样,忽而那样;忽而爬到那里,忽而走到这里。假使我们成人象他那样活动两个钟头,那一定疲乏不堪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游戏动作比从前还要繁多,而他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从前他只能把椅子推来推去,现在他要把椅子抬来抬去,当花轿了;从前他只能把棒头敲敲作声以取乐,现在他要拿着棒当枪放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他的身体比从前更加强健得多了,精神也非常充足了,知识也渐渐丰富了,因此他的游戏动作也就与从前不同了。此时他喜欢玩各种竞争游戏了;什么放风筝,踢毽子;什么斗蟋蟀,拍皮球;什么打棒头,捉迷藏他都能够玩了。

【教育策略】总起来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 第一,做父母的应准备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到充分的运动;第二,做父母的应寻找适宜的伴侣使小孩子得到优美的影响。有此二者,小孩子的身体就容易强健,心境就常常快乐,知识就容易增进,思想就容易启发。 二、小孩子好模仿的 小孩子未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了。他一听见鸡啼羊叫,也要啼啼看叫叫看;一看见别人洗面刷牙,也要洗洗看刷刷看。到了二岁光景的时候,他能模仿复杂的动作了。倘若他看见他母亲扫地洗衣,他也扫扫洗洗看;倘若他看见他父亲吐痰吃烟,他也要吐吐吃吃看。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大了。什么娶亲,什么出殡,他都要模仿了。 【教育策略】总而言之,小孩子好模仿的,家中人之举动言语他大概要模仿的。若家中人之举动文雅,他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语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 三、小孩子好奇的 小孩子生来好动的,生来好模仿的,也是生来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去拿。到了四五岁,他的好奇动作格外多了。看见路上的汽车马车来了,他总要停住脚看看;听见外面的锣声鼓声响了,他总要跑出去看看。有一个四岁的小孩子,一日同他的母亲去探望他的小朋友,看见他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蜜蜂,他拿了一根棒头把蜂巢敲敲看,不料一敲蜜蜂出来刺他了。又有一个五岁的小孩子,天天把园里所种的红萝卜掘起来,看他怎

7-12岁儿童心理特征

7-12岁儿童心理特征 ?身体发展中动静逐渐平衡。耐力不稳固,有一定的同情心 ?早期十分喜欢讨好老师,获得称许开始会隐瞒自己的情感 ?早期喜欢合作的,后期喜欢竟争体力的持久力与难度提高 ?后期的男孩比女孩高富有很强创作力及想象力 ?有很好的记忆力,阅读力也较强开始学会推理 ?容易交友与忠于朋友 ?虽有时会吵架,人际关系依然很好 (1)习惯成自然 若不要求过高,7岁儿童通常可以自己处理身边的事情;然而,多数的大人往往因求好心切以致会有许多的问题发生。 吃饭——如果是男孩子,家长常会注意他吃相不能太贪或囫囵吞枣;如是女孩子的话,又会担心她吃得太少或挑食。事实上,7岁儿对于他所讨厌的食物有时也会试着吃吃看,所以在此时期,若有营养上的障碍发生,大多数是因为大人紧张过度所引起的。在餐桌上,多半还会有礼貌,但若有什么特别的事一发生,他马上就站起来跑跑跳跳的,这是最令人看不惯的事了。尤其当我们说:"吃饭喽!"的时候,他仍然继续做他的事,这时与其大声喊他,不如到他身边以引起他的注意,然后小声地告诉他该吃饭了,反而较有效果。 因为,通常他们的注意力都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在吃饭时最好有快乐的气氛,也应尽量选择适合7岁儿聊天的话题。 清洁——7岁的孩子知道要怎么做才能维持整洁,但是有时候他却会偷懒。当受到别人提醒时,他会找出借口说:"我本来想等一下才做的。"这时候大人也不要生气,可以回答说:"你等一下一定要去做哦!" 梳洗时,7岁儿童有时会发挥他的想象力而耗时很久,尤其洗澡的时候,简直像在做游戏一般。这时我们可以提醒他:"耳朵后面也要洗干净哦!"让他由游戏的世界中回到现在应该做的事情上来。同时,我们也要检查他是否真地做到了,也许会意外地发现,他应该早已习惯的事却忽略掉了。 换衣服——7岁儿也很容易分心。比如当他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你赶快穿好衣服来帮妈妈的忙。"然后你会发现他很快就换好衣服来问:"妈妈,要我帮忙什么呢?"这个时候千万不可骂他,因为责骂会让他失去信心。虽然换衣服能做得很顺利,但是当换过以后的整理工作,例如把衣服吊到衣架上,或是放到抽屉等等,若做不好,家长也可以帮着他一起做。 睡眠——不论是如何懂事的7岁儿,在上床之前,他会像婴儿一样地让大人帮他的忙。所以在这个时候,大人也要有耐心的陪他,如果我们温柔地对待他,也许他会说出白天他做错了什么事。无论如何,从上床到睡着的这段时间,是小孩子最快乐的时刻,而这也是床对他有吸引力的地方。 7岁儿通常能够熟睡10至11个小时左右,在这期间通常不会再被恶梦吓醒。7岁儿虽然能够做好自己大部分的工作,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管他。相反地,如果我们过于照顾他,也会造成他的依赖性,永远长不大。所以,注意时间和距离的配合很有必要。同时,要常常称赞他以加强他的信心、提醒他的责任感。培养他的信心和责任感,应该是最后要注意的事项,就是不要断然拒绝他想帮忙的乐趣。

11、12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11岁娃,首先,请大家牢记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必然”会一直“进步”。他们的进步是呈螺旋式的,有时候会“倒退”,原本平衡的心态和发展会间或变得不平衡,甚至出现极端的转变,包括性格的走向都会发生开朗或者内敛之间的转换。大体上,孩子的成长过程中,2岁左右、6岁左右、11岁左右,是3个最厉害的不平衡不合顺期。这些时段中的孩子,不但让父母很烦恼(因为他们太反叛,情绪也很负面),而且他们自己也很烦恼。这其实是因为身体和心理的成长给他们带来严重的不平衡,而他们自己为年龄幼小,驾驭不了这些不平衡。做父母的如果能牢记叛逆期的孩子实际上是挣扎在他们自己成长的不平衡中,就容易理解、体谅、接纳孩子的“不乖”了。当然,也就能够更宽厚地对待自己和孩子间的矛盾与冲突了。 我们先整体上看看10--14岁孩子的发展。10岁的孩子大多处于平衡阶段,内在与外在都满合顺,和周围社会包括家庭相处融恰。11岁的孩子则完全不同,很多6岁孩子甚至2岁孩子带给我们的磨砺都会重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晴时雨),不愿意遵守规则(包括有意做错),而且很敏感。12岁孩子又变回善解人意乐于合作的“乖娃娃”。13岁呢,变为内向了,喜欢独处,远离人群,包括躲着父母。到了14岁,再一次转变,他们什么都好奇,什么都精力充足地去做,相当独立,人也快乐很多。 11岁孩子最大的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不愿意合作,哪怕稍做让步就能让事情顺利进行。他行动拖拉,但挑剔起妈妈的不是来却半点也不迟疑,奉行“宽以律己,严以待人”的态度。这时候也是家长最别指望孩子来协助家务的年龄。 这段时间11岁娃和妈妈的关系最差,他时刻和你抗辩,反抗多于合作。有趣的是,他和外人相处比则通情达理很多。因此,如果可能的话你不妨袭用中国传统的“易子而教”,倒会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11岁是烦恼最多,害怕的东西也最多的年龄。他们最烦恼的事情,和10岁孩子一样,是上学、家庭作业和学校课程。其次,妈妈的生活、自己的身体发育也是他们烦恼的事情。他们还害怕蛇虫等动物,害怕黑暗,甚至孩子怕高。他会觉得自己越变越坏,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他们与家人以外的人相处还好,不过和妈妈很过不去。有时候哪怕和朋友玩的时候,为了争东西或者争输赢也会有欺瞒的行为,包括拿商店里的东西。他相当的忧郁、笨拙。对别人对自己都挺吹毛求疵的,却讨厌别人批评他。 在学校里的行为也越来越糟。他不但可能讨厌上学,还可能讨厌老师;不但讨厌上课、写作业,而且也真的很容易疲倦、分心,甚至生病。当然,比在家里好不少。还有,他可能早上上学前常常情绪败坏,但下课时又往往变得满开心的了。 11岁娃很讨厌工作,当然,他觉得感兴趣则另当别论。对于不感兴趣的工作,他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和方法来拒绝、偷懒。

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

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 一、学龄前儿童及其身心发展特征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我国通常把3周岁至6~7周岁界定为学龄前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有诸多显著的身心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越发完善,其大脑皮质的传导纤维都已髓鞘化。这使得他们的精细动作如解纽扣、系鞋带等更加准确,粗大动作如跑、跳更加协调、稳定。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和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有时会把内部的思维活动以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尤其是在伴随某些动作或思考时会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形。其思维发展还表现为想象力异常丰富,在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动和社会化的规则意识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学龄前儿童以被动注意为主的注意力发展迅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外来事物更易于引起其注意和兴趣。类似的,以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的记忆力也发展迅速,但由于发展阶段所限,儿童很容易将自身经历与某些故事的内容或想象的内容相混淆,无法区分其真实性。 学龄前期儿童情绪体验有显著特征,如高兴、悲伤、恐惧、紧张、害怕等较为深刻,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还不完善,不善于掩饰和控制,情绪易外露,擅长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比如哭笑、手舞足蹈、撒泼打滚等。随着年龄增长,有些儿童逐渐学会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知道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可以得到成人相应的反应,还会使用富于表达性的身体动作来辨别情绪,对情绪的外部原因和结果理解性提高,知道什么样的事情会让周围的人开心或不开心。 情绪易波动,学龄前期儿童的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当受到外界事物或情景刺激时,情绪就会爆发。但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另一端,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 情绪易调整,学龄前期儿童的情绪有情境性,其情绪随情景的改变而改变,在得到一个新玩具、发现某个新事物后都可以迅速变化。值得一提的

初中孩子的心理特点.

初中孩子的心理特点 1、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2 、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3、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 初二是一个分化阶段。首先,从学科方面,初二增加了物理、化学,数学也增加了几何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实验归纳能力。但是一部分智力开发较缓慢的学生开始感到吃力,这让他们经历了较多了挫折体验。另一方面,初二时大部分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让他们独立性增加,与家长及老师的沟通减少,对父母依赖性降低。 如果这时,父母和老师不能很好的应对孩子的改变,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的压抑情绪。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教育和学习活动的进行,小学生的心理特别是认知和个性的特点也逐渐发展变化,且发展过程出现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本文将从认知、情绪、性格三个方面来介绍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关键词:认知、情绪、性格、儿童 我国国家教育部规定凡在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即应当送入小学读书,因此在我国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根据皮亚杰的八阶段理论可知,这一年龄阶段正处于学龄初期,是儿童学习知识,适应社会,培养工作态度及自我信念,学习与同龄伙伴相处,学习与性别相连的角色行为,发展良知、道德及价值标准的关键时期。 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年龄阶段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思期,在这一阶段小学儿童的概念思维能力呈现出深刻化、丰富化和系统化的特点,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都逐渐发展起来。 (一)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1、概括能力发展。从对事物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化为对事物内在本质变化的概括(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2、比较能力发展。从事物相异点到相同点的比较,从具体事物的异同到抽象事物的异同,从直观比较到用词与在头脑中比较。 3、分类能力发展。分整标准从外部现象特征到内部本质特征。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转折点。四年级起出现组合分折分类能力。 4、推理能力发展。包括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的渐次发展,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相近。 (二)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 1、思维敏捷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问题解决正确性、速度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一题多解数量在增加,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增加,组合分折水平不断增强。 3、思维深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解应用题中寻找标准量的水平逐步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 4、思维独特性品质发展表现为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经历模仿、半独立到独立。四年级是关键期。 二、小学儿童的情绪发展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以及生命体验的丰富,小学儿童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进一步分化,表现情感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他们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对于事情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强,更加趋于现实化。情绪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明显增强,他们不再象学前阶段那样易冲动、易爆发,而是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而且在这一阶段儿童的

9)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幼儿的小学阶段不同年级年龄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

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儿童不同年龄段地心理特征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1岁之前 0-岁这个时期婴儿最大的特点是:不会说话,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0-3月一个阶段:以睡眠为主。这时候要紧密关注孩子的需要,随着他的头、手的活动配以相应的刺激; 4-6月一个阶段:视、听能力进一步发展,开始有目的地抓挠前面的东西,较长时间玩胸前的玩具;可以更多的引逗孩子,带到户外散步,与之对话。 7-9月一个阶段:长时间盯着一个物品看,能分辨妈妈的声音,双手交替拿东西。双手臂支撑可挺起身子,爱扔东西玩,用玩具相互撞击,可以听懂简单的语言,再见、谢谢、拍手并照着去做。可帮助其坐、站、转、可给孩子中等大小的如软球、彩色积木、布制小动物、或者摇铃给他玩,并与之玩耍,用正确名字告知玩具的名字; 10-12月一个阶段:能够用眼睛寻找东西,能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比如鸭子、小车的嘎嘎声,学会叫爸爸妈妈、能自己拿奶瓶喝水,能够着大人的手,或者扶着家具行走,对周围的世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阶段、可教他学走路、

学说话。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和12-15岁分别为两个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意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行为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为反抗期。这是儿童智力发育和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并不是坏事。如果能顺利度过,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智力智能的发育和开发,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 2-5岁的年龄期为第一反抗期,是儿童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是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时机。这个时期,由于孩子已经独立行走,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社交能力的发展4-5岁的孩子,已经会主动与朋友交往了,甚至可能会有一个或几个“最好”的朋友,当然不一定与他的性别相同,男孩女孩都有。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认识到,朋友不仅仅是游戏伙伴,朋友也会对他的思维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会非常渴望和他的朋友保持一致,甚至在和朋友相处时,他的行为经常会超出父母曾经给他制定的原则和规矩。 因为他已经开始认识到,生活中还有其他更有意思、更好玩的事,他可能会提一些要求,或做出一些特别的事,验证自己的能力和控制范围,如一定要某个玩具、吃某种食物、穿某件衣服,或要求看某些电视节目,而这些都是以前你不

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的心理特征1、婴儿期的孩子心理特征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婴儿期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会产生极大的信任安全感,碰到陌生人就会有不信任不安全的感觉。这是婴儿时期孩子的主要心理特征。所以在婴儿时期,爸爸妈妈要给予孩子极大的安全感。 2、幼儿期(1~3岁)的孩子心理特征是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幼儿时期,孩子渐渐有了自主思维,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当然,爸爸妈妈不能去一味的责骂孩子。也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3、学龄前(3~6岁)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时候的儿童如果收到表扬会有积极性,也会产生上进的心。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所以在这段时间里,爸爸妈妈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 4、青春期的孩子主要的心理特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父母要特别的关注孩子青春期叛逆的问题,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引导和解决。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

6-10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6-10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5岁半到6岁:极端自我中心 ★7岁:喜欢独处的年龄 ★8岁:具有评价事务的能力 ★9岁:追求完美 ★10岁:青春期前奇妙的缓冲期 六岁 在写6岁娃之前,有必要迅速浏览一下5岁娃。5岁娃,是孩子也是父母最快乐的时光。他喜悦、安详、友善、宽容,喜欢顺从家长。而且,妈妈是他世界的中心,让妈妈快乐,就是他的快乐。美好的黄金年华5岁之后,就进入暴风骤雨的人生第2叛逆期了。 这个叛逆期的特点,是孩子极端的、同时的两极化。他有本事在转瞬间讨厌刚才还满心喜欢的事情。而且,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他自己。他希望按事事处处按自己的意愿,因此对父母常常“抗旨不尊”,“我不要那样!我就要这样!”6岁娃同时在两个极端游走。他可以在学校里做一个模范生,回家里当一个小恶霸。也因为他的两极化,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6岁现象。他什么事都争强好胜,难以忍受任何失败。

他顽固、自负、蛮不讲理。其实,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建立和 增强他自己的安全感。因为,他现在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不光情感上他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他的身体发肤好象都格外 对疼痛很敏感。给6岁女孩子梳小辫儿很可能让孩子疼的哇哇叫。6岁的男孩,摔一跤可能哭得让你诧异他怎么比过去娇气了好多。噩梦也因此给6岁娃带来很大的困扰。最大的问题是他与妈妈的 关系也游走于两极之间。他既深深地依赖妈妈,又同时尝试要自 己站起来,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赖任何人。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他在感情上有极大的需求,非常需要妈妈不断保证爱他,却 又一不如意就拿妈妈做出气筒,专门和妈妈作对。 其实,他越是得不到赞美的时候,越有被称赞的欲望,受挫 感就越强。 6岁娃很愿意在老师面前做个好学生,自觉以老师的话为圣旨,甚至老师越严格他越有安全感。哪怕一天的课下来他身心疲惫, 也很少对老师有所发泄。他会回家去好好“整整”他的妈妈。 因为心理冲突,孩子的健康状况也会走入低谷。他很可能抱 怨胳膊疼、腿疼、肚子痛、脖子酸什么的。而且他的黏膜组织在 这个阶段很容易感染,鼻子、耳朵、眼睛、喉咙,甚至女孩子的 私处都比其他年龄更容易出现发炎症状。他也很容易感到疲倦。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7岁)】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7岁)】 我国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创者陈鹤琴说:“幼稚时期(从出生到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人格和性格;人一生的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和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这个时期是发展 智能、学习言语最快时期,是道德习惯养成最易时期”(即最佳期)。由此,他主张把“从 小教起”的起点放在“从出生教起”。 从陈鹤琴先生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7岁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成长意义。这时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孩子,会发现孩子孩子已经成了一个鬼怪的小精灵了。 通常,大人对于6岁儿的评语多是"他愈来愈坏了!"而对到了7岁的儿童就会改变以前的 看法,而成"他最近乖多了。" 7岁儿比较不像以前那般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虽然不是完 全可以靠自己,但是比较不会麻烦人,而且也慢慢懂得自己去处理身边的事情。 无论他做什么事,都希望得到大人的赞赏,所以此时期的儿童也特别喜欢讨人欢心。从这 现象看来似乎是一种道德观的成长,不过以一个7岁儿的心理发展状况而言,目前还没有 成形的道德观念。我们可以说这是因为他的感受性较强的关系。他慢慢懂得尊重父母、老 师等大人的权威;当然,其中也许会碰到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认为老师说的话就是代表 了绝对,这也就是为什么7岁儿通常开口闭口都会说:"这是老师说的!" 另一方面,对于 兄弟姐妹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会较少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想去惹麻烦,反而会 以逃避的方式来应对。此现象代表他们懂得以善意的态度来达到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他 们无论对方是善意或恶意,都会因怕受伤便自然而然地采取逃避的态度。也因此,7岁儿 较喜欢有自己独处的时间,无论是在运动、游戏或是读书的时候,都会以较长的时间来完 成一件事情。对于这种现象,有些大人或许认为不好,反而会说:"你又在做这个了!"此时,即使是很文静乖巧的7岁小孩,也会产生强烈的抵抗反应。他们将渐渐会有自己的主张。反而,大人的行为有时会压抑了他们的想法。这时候,孩子的主张是不应该压抑的, 因为这让他们慢慢学会独立。比如,我们不要骂他:"你又在顶嘴了!"反而应该听听他们 的观念与想法,如此更能教导他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 7岁儿慢慢会有自己的个性,大人的指导也需要更加细心的观察与应对。 一、习惯成自然 若不要求过高,7岁儿通常可以自己处理身边的事情;然而,多数的大人往往因求好心切 以致会有许多的问题发生。 吃饭:如果是男孩子,家长常会注意他吃相不能太贪或囫囵吞枣;如是女孩子的话,又会 担心她吃得太少或挑食。事实上,7岁儿对于他所讨厌的食物有时也会试着吃吃看,所以 在此时期,若有营养上的障碍发生,大多数是因为大人紧张过度所引起的。在餐桌上,多 半还会有礼貌,但若有什么特别的事一发生,他马上就站起来跑跑跳跳的,这是最令人看 不惯的事了。尤其当我们说:"吃饭喽!"的时候,他仍然继续做他的事,这时与其大声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