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诗歌鉴赏的钥匙

古典诗歌鉴赏的钥匙

古典诗歌鉴赏的钥匙
古典诗歌鉴赏的钥匙

古典诗歌鉴赏的钥匙

——解读意象,感悟意境

【摘要】目前,大多数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并不丰富,文学知识的积累也不足,这就为古诗词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

关键词: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学宝库里,有无数的奇珍异宝,而古典诗词,则是宝库中为闪亮的一颗明珠。《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诗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歌的同时,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的品味和审美情趣。但由于诗词本身是由高度凝炼的语言组合而成的,同时诗中又是引经据典,这就要求鉴赏者须有较高的水平。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鉴赏古典诗歌时必须把握的两个环节:解读意象、感悟意境,希望能以此提高他们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

一、解读意象。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人往往就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诗歌的创作时,诗人就以从捕捉和创造诗的意象入手。

古典诗歌十分高度凝练、含蓄。诗人往往采用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方式来间接抒发感情、灌注思想,如写景是为了抒情,咏物则是为了言志。诗歌中所写的“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的外在物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诗人主观的内在情意。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是意象。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往往通过“意象”、“意象群”的创造来寄寓思想感情。

所以,在鉴赏古典诗歌时就要把握住意象,解读诗歌中的意象,这是鉴赏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

如何透过意象来鉴赏诗歌?我以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设置了以下三个问题:

(1)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诗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

(2)在诗人的笔下,这些意象具有哪些特点?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3)思考意象与表达诗人的感情有什么联系?所出现的意象与表达诗人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学生在自由朗读后,可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之间互相讨论,然后互相交流。找出意象、体会意象的特点,并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诗中的意象还原诗歌描绘的情景,进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杨花——古代“杨”与“柳”可以统称。柳树在古代是一种吉祥之物。友人回归,主人往往要折一支柳枝相赠,以示挽留之意。因为“柳”谐音“留”。这首诗中“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而且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以折柳表惜别,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愁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正如这首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子规”这一意象表达出离别之悲。

月亮——常寄托作者思亲离愁别绪,思乡之愁。这首诗中诗人将对友人遭遇的不平、关切、怜惜与同情一并概括在“愁心”二字里,又设想将愁心托付给“明月”,陪伴友人西去。“明月”这个客观的意象就表达了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借助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深入地欣赏诗歌,很好地解读了诗歌的意象,学生很自然就进入了情境之中,较容易地领会了诗中的情感。

由此可见,解读意象是鉴赏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真正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收集整理意象确定的含义很重要。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意象的积累。一些传统的意象在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被反复使用,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含义。现举例如下:

月光——思念杨柳——惜别红豆——相思枯藤——萧瑟

落叶——失意莲花——高洁落日——惆怅鸿雁——思念

秋雨——忧愁落花——感伤古琴——知音冬雪——冷峻

故园——乡愁浮云——飘零鹧鸪——凄清鹤——孤高鹏——志远蝉——高洁菊花——清高羌笛——凄切

梅花——不屈芳草——离恨水——愁思猿啼——悲伤

牡丹——富贵梧桐——孤苦无寄大雁——离愁别恨

丁香——忧郁女子水仙——冰清玉洁

竹——刚正有节松——坚韧挺拔

以上的举例只是列出了一些意义蕴含基本固定的传统意象,并不代表一个意象的含义是单一、一成不变的,实际上,意象往往可以是“多义”的。同一个意象, 不同的诗人也会寄寓不同的情感, 具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要注意结合诗句辨析。如同是写“月”,张九龄把它当作良辰美景的化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将月当作知心伴侣;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通过它来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与激励。又如同是“秋”景,悲秋是中国古代大多数诗歌中的相对固定的主题,如李煜的《相见欢》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借助“秋”这一季节表现荒凉、萧条,表达孤独、凄苦之情,而刘禹锡却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生机勃勃的“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意象, 蕴含着乐观豁达的情感;毛泽东“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景, 融入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的豪情壮志……在鉴赏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作品解读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具有多义性的意象从而更深刻地体味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诗歌,因其高度抽象,兼之跳跃性大的特点,往往会使人不得其果。诗歌鉴赏,也常常因为找不准切人口,造成赏读过程中的滞塞。而意象,承载着诗人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我们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志趣,就要仔细品味意象和意象的含义。解读意象,这是鉴赏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

二、感悟意境

意境,是指作品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王国维曾说:“言气质, 言神韵, 不如言境界。有境界, 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二者随之矣。”营造意境是诗人表情达意

不可缺少的手段,意境和意象一样也是解读诗歌必不可少的钥匙。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 除解读意象外, 还常常离不开对意境的感悟。感悟意境不妨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入手。

1、找诗眼。“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在不少诗词名句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受,或生动地描绘形象,创造出美得意境。这其中的一字一词,往往就是诗眼。葛兆光先生在《汉字的魔方》一文中对“诗眼”讲解得就颇到位,不妨借鉴,用来引导学生。葛先生说,在寺庙中有所谓“开光”的仪式,一尊神像建成后,先进行祈祷,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老法师为神像画上眼珠,据说“开光”便使神像拥有了生命和神通。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悔”字把这位少妇的“闺怨”浓愁抒发得淋漓尽致。如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高明在诗人反常地遣词,将视觉转化为一种动感,这是一种陌生化,结果反而从某个角度写出了春天的本质特征,使春天的那种生机活力凸显出来,整个画面便活起来了。又如柳宗元的《江雪》中的“独”字,既有“狐独”之意,又有“狐傲”之情,既表达了沉寂清冷的生活氛围,又表达了诗人傲岸卓立的情操,若换用别的字,就难以表达如此丰富的内容。

2、品尾句。“诗言志”“卒章显志”,这一特点在古典诗词中尤为明显,好的诗歌尾句,既能点题,又能渲染气氛,强化主旨,还能收到余音缭绕、韵味无穷之效。我们可以通过品味诗歌尾句把握全诗意境,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杜甫《望岳》尾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还有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富有象征性和启发性。王安石

《登飞来峰》尾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作者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借景抒情,阐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同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文天祥《过零丁洋》尾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激情慷慨,豪气纵横,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誓死报国的耿耿忠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3、观全篇。古人写诗追求“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李商隐的无题诗《锦瑟》的旨意隐藏很深,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死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诗的朦胧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导致无论是哪种解读,都难以准确涵盖所有意义。因此,教学中应依据作者的思想、际遇和创作背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通过想象和联想,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对诗歌所创设的意境进行合理的补充和拓展,深入品味诗的意蕴,把握诗歌主旨。

此外, 鉴赏古诗还应注意诗歌常见的表达手法, 如比兴手法、夸张渲染手法等, 注意诗歌物象描写中的动与静、情与理的相互映衬烘托等,注意仔细揣摩语言,深入探究技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诗歌作多方面的探究, 多角度的挖掘。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准确地解读意象的内涵,感悟意境,能有效地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当然,,解读悟透古典诗歌,仅仅孤立地掌握古典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还是不够的。它还需要鉴赏者具有相当的文史知识等基础知识储备等等。但是,只要紧紧抓住意象和意境这两把钥匙,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欣赏的氛围之中,并加以疏通诗面,把握诗意,正确解读并悟透古典诗歌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考纲要求: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复习要点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 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或者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 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 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 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 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高中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写景手法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写景手法(一) 知识积累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同抒情一样,描写是诗歌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又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 例:阅读下面一首汉诗,然后回答问题。 陌上桑(节选)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题:简析诗歌是怎样描写罗敷这一美丽动人的形象的? 【分析】诗歌分别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展现罗敷的美丽动人,直接描写罗敷的衣着打扮如何的美,又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见到罗敷后的痴态,间接写她的美,这样正侧结合,写出了罗敷的美丽非凡。 除了例题考正侧结合,一般会单考侧面描写。 这类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诗歌用什么方法描写了人物形象”“试分析××句用的描写方法”。答题时,针对考查侧面描写的试题,应这样回答:“诗句没有直接写××××,而是写××××来表现人物的××××(或“来表现场景的××××”),写法别致。” 2.渲染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正面着意描写。层层铺叙,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汉东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莲叶深处谁家女,隔水笑抛一枝莲。”“鱼戏”句的渲染描写,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生动活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题:“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分析】傍晚时分,诗人临窗独坐冥想。他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林丛,好像真是怀想中的友人来到。这时已入夜,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落在阶下的青苔上,多么清幽静谧的境界,多么深沉的寂寞和思念。(答案: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题: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答案:这首诗表达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色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转)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转)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复习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B语意双关

古典诗歌鉴赏题分析

古典诗歌鉴赏题 一.要点 1.题型:填空简答 2.内容:概括内容筛选信息理解内涵把握情感 3.开放性试题:文意把握内容探究感悟评价鉴赏评析延伸拓展 二.重点: (一)品味语言特色: 1.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对偶夸张通感双关衬托等) 2.多样的表达方式(描写记叙抒情议论) 3.准确、精炼、生动、形象、鲜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颜色词典型动词) 4.丰富的感情色彩 5.多彩的语言风格(整首诗的语言特点)(直露与含蓄活泼与凝重富丽与淳朴清新自然 真挚感人雄浑壮阔细腻动人具体形象通俗易懂) 6.形式多样的表达技巧 (二)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衬情融情入景) 2.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 3.修辞手法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 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必行直抒胸臆等 三.常见考点: 1.诗意理解 2.意境描绘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主旨把握(某种感情某种哲理) 4.名句赏析 5.技巧分析怎样的表现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6.品味炼字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四.附:诗歌中所表现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人民生活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语言

第三讲鉴赏诗歌语言(教案) 学习要点 1、理解语言的方法。 2、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3、鉴赏语言的角度。 4、表述要清晰规范。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苏小妹: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问:“扶”“失”妙在何处 答:“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 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一个“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二、典例探究理解语言的方法 例一: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根据文意,写出“瑟瑟”的含义。 碧绿色(以文解文) 2. “可怜”是什么意思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值得怜悯同情)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可爱) 可爱(以旧解新) 例二: 浪淘沙令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词中“伊吕”,指辅佐商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周武王灭商的吕尚。王安石填这首词时,正推行变法。 1.指出下面诗句的含义 历遍穷通——以文解文 汤武偶相逢——知人论世 “历遍穷通”:这里指“伊吕”二人学识广博精深,阅历丰富成熟老到。 汤武偶相逢:伊尹、吕尚幸遇明主, 商汤、周武慧眼识贤人之故事 小结: 理解语言的方法:以文解文、以旧解新、知人论世 三、巧题精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 ——考点及注意点 考纲要求 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 二、整体鉴赏方略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教学园地 09-14 2231 :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 ——考点及注意点 考纲要求 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 二、整体鉴赏方略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 述别后的思念。 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 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 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 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 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 满。 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作者: ————————————————————————————————日期: ?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2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精选题库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技巧与 解题方法学案人教版

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技巧与解题方法(修订稿) 一、熟悉考查范围内容 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一般以唐宋诗词为主,其他朝代诗词为辅,名家的名作、非名家的名作,关注本土的诗人诗作词作,写本土的诗作词作。 二、阅读鉴赏技巧 1.掌握古典诗歌的四大主题类型 ①伤春惜别:表现青春流逝、时不我待、聚少离多、孤寂苦闷、岁月蹉跎、事业未成、盛年不再、往事不堪回首、物在人亡、夫妻别离、朋友阔别、去国怀乡、漂泊沉浮、羁旅客愁等情感。多见于写春惜春、闺怨思妇、羁旅客居、送别伤别、秋思怀远的诗词。 ②山水寄怀:表现对清新自然、静谧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壮丽河山、四季美景热爱赞美,对幽静恬淡的山林隐居生活渴望,厌恶官场,归隐田园,淡泊名利,孤高傲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守节不移,怀才不遇、被贬遭弃、壮志难酬、身世沉浮、知音难觅的苦闷。多见于山水田园诗词、托物言志(注意其歌颂赞美或讽刺批判的对象,是咏物诗中的一种)、咏物咏怀诗词。 ③忧国伤时:表现国势衰微、外敌入侵、朝廷无能、奸邪当道、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反对战乱、渴望和平安定、苛捐杂税繁重、人民疾苦、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等的担忧、悲愤、感慨、关心。多见于登高凭栏、悯农反战、借古讽今、感伤时事、咏古咏史(注意把握三古——古人、古事、古景/物,尤其是古人与作者身世的异同点)的诗词。 ④哲理劝世:表现季节轮回、岁月如梭,天行有常、物各有主、万物荣枯兴衰有时、生死无常、世事难料,要珍惜时间、与时俱进,生活与学习、探索与研究的道理、劝勉世人要懂得为人处世、仁爱礼义的道理等。多见于朱熹、苏轼、黄庭坚、王安石等人的诗词。 2.积累古典诗歌阅读鉴赏中常见的情感与道理,常见意象及其特征 ①常见情感与道理:见以上四大主题类型。 ②常见意象:云鬓、金钗、秋闱、闺阁、眉黛、江河、月亮、栏杆、长亭、短亭、灞桥、柳树、杜鹃、猿猴、马、莲、梅、松、竹、兰、菊、鹤、鹏、鹄、雪、鸿、燕、烟、雁、孤帆、黄莺、大漠、落日、白鹭、扁舟、羌笛、胡人、长城、铁马、关山、漠北、塞外等。 3.三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分清诗歌的体裁类别。 ①看题目:诗词题目往往会交代时间、季节、天气、环境、地点、事件、景物、情感、技巧。 ②看作者:熟悉的作者,其诗词一贯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是一目了然的。阅读起来非常顺畅。 ③看注释:注释往往会交代写作背景,解决一些难以理解的包括典故在内的词语,当时作者的心境等信息。 4.三抓:抓取意象;抓取诗眼词眼,即诗歌的中心语句(主旨句);抓取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和某些副词。 ①抓取意象:诗词的意象几乎都是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感见解的物象,这些物象属名词范畴,所以寻找分析物象就是寻找分析名词。 ②抓取诗眼词眼,即诗歌的中心语句(主旨句):诗眼词眼是指直接体现诗词中人物或作者心理情感见解的语句。如:喜悦、愤慨、哀伤、快乐、孤寂、热爱、憎恶、忧郁、苦闷、感叹、失落、赞美、愿望、思念等。这些语句绝大多数都是在诗词的题目、开头、结尾处体现出来,而且几乎都是抒情或议论的语句。少数情况在中间表现。 ③抓取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和某些副词:诗词中的动词要么是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神态,要么是景物或环境的状态特征;形容词要么是人物的神态心理、容貌衣着,要么是景物或环境的状态特征;数量词要么是从数量上体现或衬托人物内心的苦闷孤寂,要么从数量上体现景物或环境的早晚荣衰、旷远宏大、奇险雄浑等;叠词则多起增强表达效果,使音韵和谐、节奏舒缓的作用;副词也多起增强表达效果、强调程度频率的作用。动词形容词要多从渲染、烘托、衬托、交代、点明、表现的角度去理解,数量词、叠词、副词要多从增强、突出、暗示、衬托的角度去理解。 三、古典诗歌阅读鉴赏常见题型与解题技巧 1.熟悉常见五种题型 ①内容诗句赏析题②语言分析题③技巧分析题④主旨分析题⑤形象分析题 2.熟悉古典诗歌阅读鉴赏题常考的表现技巧 ①修辞: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用典、设问、反问、借代、双关、互文、比拟、通感、反复、顶针等。 ②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一)成语梳理 1.《庖丁解牛》 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 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 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

古典诗歌鉴赏五步法详解

古典诗歌鉴赏五步法 渭源县庆坪中学董富智【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 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她身上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喻手法.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

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归纳总结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 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2010·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在全诗中,仅有第一句中的动词“踏”与诗题“访隐者”中的“访”相呼应。 答案:踏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第三、四句来赏析“隐者”的形象,诗人通过“酒熟不出门”写隐者足不出户,独饮自己酿造的美酒;通过“残花满地”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隐者孤独、随性自然的形象。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本题是对古代诗歌中形象的鉴赏能力的考查。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考生要学会概括这些形象的特征并揭示出作者刻画某一形象的意义,其中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常常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描述的画面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题目则要求考生概括意境。相比较而方,诗歌对于“形象”的考查比“语气”“表达技巧”“思想”要少一些。因为诗歌不同于小说以塑造形

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

第09练古代诗歌鉴赏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案】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解析】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牧人、牛犊、猎马、飞禽,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解析】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首联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颔联描写秋天山林之静景,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尾联环顾四围,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据此理解作答。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 【答案】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情景交融的能力。“昔人”提示了时间已经过去,“空余黄鹤楼”“不复返”“白云悠悠”景中带情,感慨万千。“乡关何处是”“使人愁”,展现的是对故乡的思念,愁绪油然而生。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案】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关键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此地空余黄鹤楼”,因为昔人离去,只剩下了黄鹤楼,人去楼空,写景中透露出悲凉的意味。“白云千载空悠悠”面对昔人已去,人去楼空,诗人内心空空荡荡,身处异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内心的孤独、寂寞、惆怅的感情不言自明。 使至塞上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选出对杜甫《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题中的“望”字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诗人观望到“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发表时间:2012-09-19T16:13:48.047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许永福 [导读] 古代诗歌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精髓,有着高深的意境,文学艺术高度的美,那么,怎样赏析一首诗歌呢? 贵州普安县二中许永福 古代诗歌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精髓,有着高深的意境,文学艺术高度的美,那么,怎样赏析一首诗歌呢? 一、要理解其内容,这是阅读诗歌的基本要求,是进行鉴赏的前提。 理解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诗题,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 2.注意联系作者生平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这与作者流露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有着极大的关系。 3.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注意它的词义、句义、典故、节令、阕、义等等。 重点是诗句中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古代诗歌多多省略、跳跃与倒装等特点,理解时要适当补充省略成分、调整语序。诗中的关键词句往往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诗句语意双关,有的有“弦外之音”,要结合全诗细心揣摩,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意。 4.感受诗的形象。 诗人创作诗歌时,其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都是以想象为中介而融合成诗歌形象的,读者就应该透过诗人感情世界的窗口,借助联想、想象,涵泳意会,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在眼前再现出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深入体味诗中要暗示启迪读者的思想内容。鉴赏时认真理解诗人塑造的形象,以利把握主题。 5.领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诗的意境,就是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为了创造出和谐、完美、鲜明的意境,诗人常常把抒情同写景、叙事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和象征、联想和想象等手法,鉴赏诗歌时也应借助这些艺术手段来体会诗人所创造的意境。 二、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1.表达方式。 在诗词曲中,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四种,而其中考查的重点是描写的抒情两种。 2.修辞方法。 诗词曲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双关、互文、通感、用典等等。故这些修辞格必须掌握。 3.表现手法。 鉴赏古代诗歌,必须懂得所用的表现手法中的常用术语。如:虚实结合、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托物言志、衬托、渲染、象征、联想想象、卒章显志、过渡照应等等。短小诗词应显得简明扼要些。 4.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和忧国忧民”等,如果高度归纳起来,思想感情主要是以健康乐观、积极向上、奋发求实正面为主,而以离愁别绪、征夫思妇为辅。 三、分清类别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叙事诗与抒情诗;按形式分,可以有古风(古体诗)、格律诗、民歌、乐府等;而在古风(古体诗)和格律诗中,又可分出多种类别。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 如写景抒情诗李白的写景抒情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短短四句诗,却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诗中写出了烟花含愁,孤帆满载着遗憾,天际碧水带走了无尽的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跃然纸上,从每一个画面中流露出来,故意境全出。 如边塞诗歌的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有的豪放旷达,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壮悲慨,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微体会,才能有可能准确领会到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所反映出来的边塞征战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除了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咏史”这样几类富于明显特征的诗词之外,还仍然有不同于这几类诗词的其他题材的诗词歌赋作品。比如说还有诸如“怀亲、送友、思乡、赠别、生离死别、人生感悟、闲情逸志和羁旅奔波、疲惫劳顿”等等, 四、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说来,山水田园诗大多表现的是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多体现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除此以外,我们还应结合作者写作此诗的有关背景作深入的研究。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有深有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总体上,鉴于对诗歌考点的分析之后,我们必须清楚地明白:诗歌是诗人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鲜明的节奏和精炼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那么,鉴赏诗歌必须从语言的凝炼、含蓄入手,把握诗句中关键的字词的深层含义,仔细揣摩和品味诗歌中抒发出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运用的多种艺术技巧,进而准确掌握并深刻理解诗歌中塑造的艺术形象,这是赏析古代诗歌的重要之处。

古代诗歌高考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教学参考 0910 0744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 ——考点及注意点 考纲要求 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

二、整体鉴赏方略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 述别后的思念。 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 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 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 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 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 满。 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七要注意“情语”。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