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

1专业名称: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代码:550201)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火电厂热能动力设备的安装、调试、检修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火电厂热能动力设备的安装、调试、检修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电厂汽轮机、电厂锅炉、热力电厂、热力过程自动调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仿真实习、装配实习、运行实习、生产实习(汽机、锅炉热工泵机、热力发电厂等)、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火电厂热能动力设备运用、热能动力设备控制。 就业面向:热电厂热能设备安装、检修、管理等工作。
编辑本段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制冷方向)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隶属于电力教育教学部,于2003申报并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评审。2004年首次招生,主要招收普通高职。目前已有在校生105人,专职教师7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3人,初级1人;学管人员1人。师生比较大,办学效益较高,生命力很强。2008届毕业生全部与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签约,目前2010届毕业生已经全部在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淄博职业学院)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制冷与空调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常用制冷空调设备原理、构造与性能,具备大、中型制冷空调设备与系统安装、调试、故障诊断、运行维护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开设课程】 1.人文素质课程 入学教育、军训、国防教育、学院文化教育、安全纪律教育、专业教育、融入大学生活、思想政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身心健康、职业角色体验、职业指导、潜能开发、人际沟通、社会实践、企业文化及素质教育系列活动 2.职业能力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制冷工程识图与绘图、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制冷原理、制冷空调设备检测、PLC控制技术、小型制冷装置故障检修、制冷空调工程运行管理、冷库设计、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制冷设备维修工资格认证培训、顶岗实习等。 3.职业拓展课程 专业英语、制冷空调设备营销、制冷工程预算与施工组织、制冷空调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选修课程 【就业方向】 1.就业岗位 制冷空调装置的安装调试岗位、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岗位、制冷与空调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岗位。 2.就业范围 冷冻冷藏行业、空调行业、化工医药行业

等。

2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下设4个专业方向: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工程、空调与制冷。
热能工程专业方向:热能工程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利用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空间技术、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培养从事热能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方面的研究、设计、运行管理、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方向对应热能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热力发动机专业方向:热力发动机主要研究高速旋转动力装置,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涡喷与涡扇发动机、压缩机及风机等的设计、制造、运行、故障监测与诊断以及自动控制。为航空、航天、能源、船舶、石油化工、冶金、铁路及轻工等部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的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2000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发电设备研制、设计及生产部门,大型电站,航空、航天发动机研究、生产部门,船舶发动机研究、生产部门,以及万化系统动力设备研制、生产、运行部门等。
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专业方向:主要研究流体机械及其工作系统自动化,流体循环系统节能等,在水电水利、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工程机械、食品纺织、航天航空、舰船武备乃至市政设施、工民建筑等部门都有广泛的应用。该专业方向包括流体机械及各类流体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及其自动化管理、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等,培养从事叶片泵、水轮机、风机、液力、流体传动及控制、湍流控制、微尺度通道流动、粘弹性非牛顿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及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空调与制冷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制冷与低温技术。它广泛应用于能源、航天、航空、汽车、石油化工、食品与药品的生产、医疗设备与空调制冷设备的生产等领域。本专业方向培养从事空调制冷工程与设备的设计、运行管理、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3热能与动力工程是以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以内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内容,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液体的动能安全、高效、低(或无)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

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方面人才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注重全能训练,全面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潜力.

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1952年院系调整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由于受当时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面曾一度越分越细。50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气轮机、内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及低温专业。在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60~70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内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前身为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昆明工业学院、成都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