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医学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医学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医学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医学心理学》精品课程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绪论

一、定义、学科性质、任务

(一)定义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广义来说,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与疾病关系,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从狭义来说,医学心理学侧重研究心理因素在躯体障碍中的作用和用心理学技术来诊断疾病和促进健康。

从学科定义上来说,医学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促进病人康复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医学心理学研究的是介于医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课题,因此它既是心理学的分支,也是医学的分支。归纳起来,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②研究心身相互作用机制;③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规律;⑤研究如何将心理行为知识和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保持和疾病防治。

(二)学科性质

医学心理学不仅有自然科学还有社会科学基础,所以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同时还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基础和应用的角度来看,它还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

1.边缘学科:前面已经提到医学心理学不仅有自然科学还有社会科学基础,所以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2.交叉学科: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行为科学的交叉学科。就医学来说,医学心理学涉及基础医学(如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临床医学(含神经精神和临床各科)、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等许多医学课程中的有关基础知识。就心理行为科学来说,医学心理学涉及普通、实验、发展、教育、社会心理学以及人类学、行为学等广泛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

所以医学心理学的学科内容,既包括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也包括心理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知识,还有各种心身疾病的医学基础知识,以及语言、交际、习俗、婚姻、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人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知识。

3.基础学科:医学心理学揭示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心理活动和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的作用规律,寻求人类战胜疾病、保持健康的基本心理途径,为整个医学事业提出心身相关的辨证观点和科学方法。因而是医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就像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一样。因此掌握医学心理学知识,将能扩大知识面,能从心理学和生物学两个角度全面地认识健康和疾病,认识病人,在今后各项医学工作中自觉地遵循心理行为科学规律,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或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4.应用学科:医学心理学的知识、理论与技术,可以结合应用于医学的各个工作领域。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和各种技能,不论将来从事何种医学专业工作,都将会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成为生物医学防治手段的补充,就像我们掌握生物医学课程中的放射学、病理学、临床药理学、急救医学等临床应用课程知识和技能一样。另外,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与技术,可以独立应用于社会人群,以帮助人们解决那些与

健康有关的心理问题与痛苦。目前在我国各大中医院已逐步开展的医学心理学咨询门诊,就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应用场所之一。国内正在逐步探索和推开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职业工作,也需要医学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多的心、身问题。

(三)任务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的医学院校开设了医用心理学(psychology in medicine)课程,并逐渐建立医学心理学教研室或医学心理学系。我国的医学院校医学心理学课程已作为必修课。医学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1. 教学对医学生和临床医生讲授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医学心理学临床技能。

2. 临床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量技术来进行心理功能评估或心理诊断;用心理治疗技术来治疗心

理和生理障碍。

3. 研究研究心身疾病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还有病人心理、医务人员与病人关系,以及生物、

心理、社会模式的医学、科研和保健制度等。

医学院校开设医学心理学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①树立医学生对他们将来服务对象有一整体观点,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②掌握一些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方法,如用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与咨询技术补充一般医学研究和实践手段。③掌握适应和应对一些人生难免的问题的方法:医学家不仅要有防治疾病的技能,同时还要有让自己和病人掌握适应和应对困境的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分支和相关学科

在西方文献中,涉及健康和疾病领域心理行为因素的学科有许多,如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身医学、神经心理学等。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理论依据、应用的侧重面、甚至地域或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而相继出现的。在这些学科名称中,有的可算作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有的与医学心理学是交叉学科,有的则几乎与医学心理学是同义语,是相似学科。近二十年在国内逐步系统起来的《医学心理学》,是我国学者根据国内一定历史时期的需要,综合吸收国外有关学科中的各部分精华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或课程,它与国外一些学科有联系,但又不完全相等。为了使我们对医学心理学与有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有一大概的了解,下面分别对有关学科作简要介绍。

1. 神经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neuropsychological)主要研究脑的结构和脑功能的关

系,研究脑损伤后对脑的高级功能的影响,如失语、记忆障碍等。神经心理学又可分为实验神经心理学和临床神经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为医学心理学提供了许多基础理论知识。

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本能、动机、情绪、睡眠、学习和记忆等心理和行为活动的生理机制等。由于心理的脑机制也是一种生理机制,因而在一些神经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专著里,内容上有不少重叠之处。生理心理学的部分知识构成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两者存在内容上的部分交叉。但一般认为生理心理学是独立于医学心理学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2. 健康心理学(health psychology)是美国新建立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主要是将心理学的专业

知识应用于预防医学,以保持和增进心身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

3. 心理生理学(psychological physiology)主要研究心理或行为与生理变化的关系,如研究心理

刺激条件下人体生理功能的改变过程,研究“放松”训练或生物反馈对生理功能的影响等。心理生理学研究成果为医学心理学的心身中介机制提供了许多基本理论依据,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基础分支。

4.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研究心身疾病的发生、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研

究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5.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或称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 psychology)研究行为的

不正常偏离,揭示异常心理现象的种类、原因、规律及机制。一方面 , 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研究成果是医学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多种变态心理又是医学心理咨询、诊断、治疗等服务的内容。因而一般认为它是医学心理学的基础分支学科。

6.行为医学(behavioral medicine)是综合行为科学和生物医学知识的交叉学科,研究有关健康和

疾病的行为科学和生物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并将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

在相对狭义的范围内,行为医学主要是行为治疗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以及对常见的不良行为如烟瘾、酒瘾、多食肥胖或A型行为的研究。从这一角度,行为医学可归于医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7.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主要研究和直接解决心理学临床问

题,包括心理评估,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以及咨询、会谈等具体工作。临床心理学在美国是最大的心理学分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很多,称之为临床心理学家或心理治疗师(psychologist),其工作遍布学校、医院、机关、商业、法律、政府、军事等部门。临床心理学被看作是医学心理学的最大临床分支学科。

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 psychology)对正常人处理婚姻、家庭、教育、职业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进行帮助,也对心身疾病、神经症和恢复期精神病人及其亲属进行疾病的诊断、护理、康复问题进行指导。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工作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区别是后者更倾向于解决个人的烦恼和职业咨询。咨询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有很大的重叠和交叉,也可将其看作是医学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学科或者交叉学科。

8. 护理心理学(nursing psychology)研究护理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是医学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

的分支。在一些护理心理学专著中,则包括了大部分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

9. 康复心理学和缺陷心理学康复心理学(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是研究解决伤残、慢性病

人和老年人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促使他们适应工作、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从而尽可能降低其残废程度。

缺陷心理学(defect psychology)研究心理或生理缺陷者的心理学问题,例如通过指导和训练,使伤残者在心理和生理功能方面得到部分补偿,因而其与康复心理学关系密切。显然,上述这两门近似的学科可看作是医学心理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分支。

10. 药物心理学 (pharmacopsychology) 是研究药物在应用过程中 , 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影响规律

以及影响药物效应的心理因素 , 以达到提高药物疗效的目的。

三、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医学心理学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关于心身相关问题,自远古时代开始就已被人类所探索,中外历史著作中对此已有不少记载,只是这些认识尚未被科学研究所证明。

( 一 ) 国外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医学心理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然早在1852 年德国哥顿挺大学哲学教授洛采《健康心理学杂志》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科学。

心理学科在百余时间以飞快速度发展,形成许多心理学学派,同时也派生出许多分支学科。与医学心理学有关的部分历史事件有:1852年,德国的洛采( Lotze BH)首先以医学心理学概念命名其著作。1896年美国的魏特曼(Witmer L)第一次创立临床心理学的概念,并建立了心理门诊。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Cattel JM)首先提出心理测验的概念。1908年在心理学家詹莫斯(James W)和精神病学家阿道夫迈耶(Adolf Meyer)推动下美国出现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协会。20世纪40年代,开始心身医学研究,美国创办了《心身医学》杂志,并成立了心身医学会。

在20世纪前后这段时间里,还有一些与医学心理学发展密切有关的成就值得提出。奥地利医生佛洛伊德(Freud S)提出潜意识心理冲突与某些疾病的发生(特别是精神疾患)有关,并采用精神分析法治

疗疾病,创建了心理动力学派。与此同时,一些生理学家如坎农(Cannon WB)、巴浦洛夫(Pavlov IP)和塞里(Selye H)等开始研究情绪的心理生理学问题、皮层内脏相关和心理应激机制,是心身医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家华生(Watson JB)创立并由斯金纳(Skinner BF)发展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成为行为治疗的重要理论起点。

二战期间,由于战时需要,西方尤其是美国通过短期培训,培养了一批从事心理测验和心理治疗的临床心理工作者。战后,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要求临床心理家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并与美国心理学会一起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临床心理学家必须同时接受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的训练。他们的工作在某些国家现已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其主要任务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测验。

20世纪50年代后,罗杰斯(Rogers C)于1942年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来访者中心疗法,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对医学心理学发展影响很大。70年代Beck AT 创立了认知治疗。此后医学心理学涉及的领域很广,与许多学科靠拢,研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如来自医院内科、精神科、流行病学和来自心理学、医学社会学、性微生物学的科学家共同成立“行为医学研究组”,1978年出版《行为医学杂志》。同年,健康心理学或卫生心理学诞生。这一时期从事医学心理学有关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各项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共同推动学科向纵深发展。在实际应用方面,不少国家综合性医院还设有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岗位。

目前,许多国家在医学院校开设医学心理学相应的课程。一些西方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自1970年以来十分重视医学教育中有关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教育,多数院校将与医学心理学有关的各类心理、行为学课程列为必修课,教学时数达几十到上百小时不等,并占有相当大比重的学分。有的国家还规定,医学毕业生应持有医学心理学相关学分才准予开业。

(二)国内医学心理学发展简况

心理学比医学年轻,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191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开设了心理学课,并简单地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筹建了心理学实验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筹建了心理学系。1921年成立了中华心理学会。30年代全国已有十几所大学设立了心理学系或心理学组。1936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次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工作停顿。抗日战争胜利后,有少数医学心理学工作者在医学院、精神病院和儿童福利机构从事心理卫生、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工作,出版了有关这方面的著作。

解放后,也曾有部分医学家和心理学家结合,开展对神经症为主的综合快速心理疗法的研究。但是,由于学习前苏联模式,心理学被当成唯心主义的东西受到阻碍。直到1976年末,在卫生部的督促和支持下,通过举办医学心理学师资培训班,全国许多医学院校开始逐步设置医学心理学课程,并建立教研组。各院校还纷纷尝试编写医学心理学讲义和教材,逐渐形成各种不同风格的教材体系。80年代中期卫生部将医学心理学纳入必修课教材。自1983开始至今,以原北京医学院为主要发起单位,连续十几次召开全国医学心理学教学研讨会,每次都有几十所院校教师参加,都有几个学术主题。这一医学心理学教学人员自发组织的交流形式对于我国医学心理学学科建设,特别是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心理学会在1979年成立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90年,建立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1993年,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

自1979年以来,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已相继出版了《医学心理学文集》、《医学心理学论文选编》、《医学心理学知识丛刊》等。1987年,《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刊;1992年,《中国行为医学科学》创刊;1993年,《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和《健康心理学杂志》创刊等。目前全国相应的专业刊物已有近十种,标志国内医学心理学科研工作的局面初步打开。在各类学术年会以及有关刊物发表的论文中,心身医学和临床应用性论文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反映我国医学心理学开始向广阔的领域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工作已逐渐扩大到基础医学和内、外、妇、儿等各临床学科以及老年医学和

康复医学各领域。活跃在我国医学心理学工作一线的成员大多来自相应的各种学科,包括基础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和社会科学等等,这符合医学心理学作为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性质。由于医学心理学学科内容具有广泛的交叉性和参与本学科工作的人员结构的多样性,国内目前各高校的医学心理学工作也形成了多种方向和不同特色:有的偏重理论、有的偏重应用、有的偏重临床、有的偏重实验、有的偏重研究等。上述格局对于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初期发展和壮大是有利的。2001年以来,国内已有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贵阳中医学院、温州医学院等十多所医学院校设立应用心理学专业,招收医学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而且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已经或正在申报这个专业,这对我国未来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将会产生划时代的作用。随着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岗位的设立,医学心理学工作正在走向专业化。

第二节医学模式转变

一、生物医学模式

所谓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者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是指医学的重点仅集中于研究生物学的改变,也就是从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方面去探究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并用这种思路来解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制度。

在人类史上,生物医学模式为医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世纪以来,随着哈维 (W. Harvey)创立的血液循环学说和魏尔啸 (R. Virchow)揭示的细胞病理学,以及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生物科学体系的形成,外科方面消毒和麻醉技术的出现,各种抗生素和激素的研究成功,直到近代,在细胞和分子基因水平的研究,这些成就,无论在认识疾病,还是在治疗、预防疾病方面都为现代和未来的医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今后还将有重要的影响。

生物医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也带来许多历史性的变化。例如当生物病原体的本质被认识之时,控制长期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就成为可能。上世纪初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还是传染病,死亡率高达580/10万;而此后的几十年里,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大多数国家传染病死亡率逐渐下降,直至30/10万以下。目前,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等生物医学技术还将进一步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二需要新的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为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做出很大的贡献,然而,它还是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表现为:在认识论上,往往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生物的人,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在实际工作中,重视躯体因素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科学研究中,较多地着眼于躯体生物活动过程,较少注意行为和心理过程,忽视后者对健康的作用;思维的形式上,往往是“不是、就是”(不是病,就是健康),因而对某些功能性或心因性疾病,无法得出正确的解释,更无法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这样就必然不能阐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本质。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内科和精神病学教授恩格尔(G L Engel)在1977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挑战”的文章。指出了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认为在它的构架内没有给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为了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也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在其生活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来对付疾病的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一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这就要求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需要新的医学模式,也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1)随着生物因素疾病如传染病的被控制,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心脑血管病、癌症等取代传染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而这些疾病被认为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即与吸烟、酗酒、滥用药物、过量饮食与肥胖、运动不足和对社会压力的不良反应等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有关。

(2)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生活节奏更快,社会竞争加剧,这些都对人类的内部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包括如何保持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等问题。心理生物学科学研究,使得人们对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中介关系已经有较深入的了解;许多实验和临床证据也证明,保持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心身

舒适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医生在解决其

身体疾病造成的直接痛苦的同时,也帮助他们

减轻精神上的痛苦。

上述种种,反映出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已

不足以阐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本质;疾病

的治疗也不能单凭药物或手术;人们对于健康

的要求已不再停留在身体上的无病,而是更追

求心身的舒适和协调。因此,医学模式的转变

已是不可避免。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恩格尔(G L Engel )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的特点作了强有力的分析和说明。这是一

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

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1)的主要特征有:① 承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②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的趋势;③ 全面了解病人,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前提:没有疾病,只有病人;④ 重视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功能的改变提供早期信息;⑤ 懂得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来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⑥ 利用良好的医患关系来增强治疗效果。

第三节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

在医学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许多学派。每一学派提出的学说都有其各自的理论观点和对心理疾病发生

机制的解释。主要理论观点有:心理动力学观点、心理生理学观点、人本主义观点、行为主义观点和认知

观点。下面我们对这些观点一一介绍。

一、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派

心理动力学观点是弗洛伊德(S. Freud)提出的一个学说。该学说包括意识层次说学、人格结构学说、性动力学说、释梦学说和心理防御机制学说五部分。

(一)主要学说介绍

1. 意识层次学说

弗洛伊德早期在用催眠术治疗歇斯底里症病人时发现,在催眠状态下,病人如果能回忆与他的疾病有

关的情感体验,述说这些体验,并伴相应的情感反应,醒后症状就会减轻甚至消失。于是弗洛伊德认为:

症状是由被病人压抑和排斥到其意识之外的曾经经历过的情感体验引起的。从这一早期的设想开始,弗洛

伊德逐渐形成了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的概念。

⑴意识(conscious)意识是人能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的心理部分,在人的注意集中点上的心理过

程都属于意识层次。如人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和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感知力等。意识实际上是心理

能量活动的浮于表面的部分。有学者把它比作海平面以上的冰山之巅部分。

⑵潜意识(unconscious)又称为无意识,是人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包括原始冲

动和本能,以及一些不被社会标准、道德理智所接受的被人压抑着的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的

事件。所以潜意识是人们经验的巨大贮存库,它虽然不被意识所知觉,但它是整个心理活动中最具动力性

的部分,弗洛伊德认为它是各种精神活动的原动力。有学者把它比作海平面以下的冰山部分。

⑶前意识(preconscious)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还有一种前意识,这就是指目前未被意识到,但在

自己集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下可以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就好似冰山介于海平面上下部分,随着波浪的起伏时隐时现。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各种心理、行为并非完全由个体的意志决定,而是被潜意识的动机所左右,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各种欲望,如果不能被允许进入到意识中,就会以各种变相的方式出现,如神经症或精神病症状、梦和失误。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

2.人格结构学说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相互作用的部分,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1)本我::是人格中最为原始、最为隐秘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它处于无意识的深层。本我代表人的本性的自然性或动物性的一面,不遵循逻辑,不知道善恶与是非,不关心社会的要求、价值和道德,它只是寻求直接满足。服从于“不可抗拒的”快乐原则。

(2)自我:自我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格组织中专司管理和执行的机构。它负责保持人的心理活动的完整性,协调人格结构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同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遵循“现实原则”行事。

(3)超我: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并发展而来的,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部分,也是人心理的高级的和超越个体的部分,遵循“道德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上述“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交互作用构成。人格是在企图满足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和努力争取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两者长期冲突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即“自我”在“本

我”和“超我”中间起协调作用,使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如果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自我”无法调节时,就会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

3.性动力学说性本能是心理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论题。这里的“性”已经不限于生殖器,而是含义更为广泛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它是驱使人活动乃至创造的一种潜在的力量。他将这种内在的力量称作“力比多(libido)”。

性心理发展的大致过程如下:

(1)口欲期(0-1岁):在此期口唇是本我努力争夺的主要中心。如果婴儿在此期的需要得不到适当的满足(例如,由于断奶过早)或者过度的满足,便可能使人形成“口欲性格”,在成年期表现为过度的依赖性、不现实和富于幻想,执拗,以及过度的“口欲习惯”(例如贪食、嗜烟酒和好挖苦人等)。

(2)肛欲期(1-3岁):幼儿主要从保留和排泄粪便中获得满足。如果在此期发生问题,幼儿便会体验到强烈的焦虑。这种焦虑如果持续存在,使其心理或行为“固着”于肛欲期,到成年时便会表现出固执、吝啬、整洁、过于节俭和学究气等。这种性格被称之为“肛欲性格”;据推测,这类人容易罹患强迫症。

(3)性器官欲期(3-5岁):此时儿童发现可以从抚弄生殖器中获得性欲满足,这个期间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极为重要,因为此期正是俄狄普斯情结(Oedipus complex)活跃、儿童开始由自恋转向他恋的时期,出现恋母或恋父情结。

(4)潜伏期(6-12岁):潜伏期不意味着性心理发展的中断或消失,而是儿童在外界影响下性欲被暂时“冻结”。潜伏期可能隐藏着两种发展倾向。一种是被积累起来的性能量脱离性目标本身而转向其他方面,升华为更高的文明行为;另一种是性能量被压抑使得性活动倒退,回复到性发展的初期,形成神经症和性心理障碍。

(5)生殖期:大致相当于青春期。此时,性器官的发育已经趋向成熟,性欲开始朝着生殖这一生物学目标飞速发展;性爱的对象不再指向自身和异性别的父母,而指向家庭之外的异性。这种异性之恋是性成熟的标志之一;另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健康的功能活动,即在性、社会和精神等诸方面都达到成熟和较完美的境界。具有这些特征的人,被称作“生殖型人格”者。

弗洛伊德认为,这五个阶段的发展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每阶段是否能顺利渡过却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其特殊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一个阶段的问题没解决、被逐渐内化或被压抑到潜意识,就会影响下阶段的成长,并且可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再度显化,成为行为或躯体功能障碍的原因。例如口腔期个体的快感主要来自口腔的活动如吮食、进食。如果婴儿口腔的欲求因某种外部因素而遭受挫折(如断乳过早等),可能会产生固着现象(fixation),以后虽然年龄已超过一岁,但仍可能停留在以口腔活动(如过食行为)的方式来减轻焦虑阶段,这被称为口腔期人格。

5.释梦学说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潜意识欲望的表达。为了说明梦是愿望的表达,弗洛伊德将梦分为外显的内容(显梦)和内隐的内容(隐梦)两个部分。显梦指做梦者醒来时能够回忆起来的梦的内容,它们既可以来自于本我的各种本能冲动或被压抑的欲望,也可以出自自我之中。隐梦指借助于外显的内容而被隐匿地表达出来的梦的无意识内容和真实的含义,是梦的实质之所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显梦。任何梦境,不管如何零散与荒谬,都有其内隐的内容和含义。弗洛伊德认为,梦与神经症症状都是潜意识愿望的替代性满足,因此有共通的机制。通过释梦,可以较早地发现神经症,也可以为神经症的治疗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6.心理防御机制学说可以说,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为了化解“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保持心理平衡而采用的无意识的心理防御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使“本我”得到一定满足而不触犯“超我”,不致引起“自我”的焦虑和恐惧。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合理化、投射、补偿、退化、否认等。

作为心理调适的方法,防御机制具有适应意义;正是借助于防御机制,一个人才得以经常维护其心理康宁。然而,如果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试图依赖防御机制,而不直面或主动应对,那么防御机制的这种应用便是适应不良的。

(二)心理动力学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论解释

弗洛伊德相信,无论是正常人还是有心理障碍的病人,在其内心深处都经常存在着“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斗争或冲突。所有人的行为都是由不合理性的“本我”冲动驱动或激发的。行为正常者同行为异常者之间的区别基本上是程度上的,而不是性质上的。正常同异常只是位于同一个连续体上的两个极端。行为正常的人三种人格结构是平衡的,“自我”有力量控制“本我”的本能、抵挡“超我”的过分谴责。心理健康的人的某些原始的冲动可以通过可接受的途径予以表达,这可以减少“本我”的压力,也可以减少“自我”(压抑余下的冲动)的负担。而心理失常的人,其“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关系失去平衡。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大多数心理痛苦和心理障碍源于童年时代。一个人在童年时代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精神创伤或痛苦以及内心冲突等,尽管可以被人忘却,但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这些被压抑的东西可以对一个人的人格、身心健康、婚姻与家庭生活乃至工作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当被现实生活事件重新激发的时候,它们便会引起“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和心理冲突的加剧。如果心理冲突持续存在,便会引起越来越严重的焦虑和越来越刻板的防御,从而严重损害一个人正常的功能活动,这便是神经症。在极端的情况下,“自我”丧失对“本我”的控制能力,便会发生精神病。

二、心理生理学观点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坎农(W. B. Cannon,1932)和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 Pavlov)创立了心理生理学派,后又经塞里(H. Selye,1936 )、沃尔夫(H. G. Wolff ,1950)等人发展了这一学说。

心理生理学观点认为,心身是统一的,心理因素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发生的影响必须通过生理活动作为中介机制,即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以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坎农经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认为,强烈的恐惧、愤怒等情绪变化,主要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产生“或战或逃反应”,以影响全身功能变化。

加拿大人塞里提出应激适应机制学说,认为应激刺激主要通过对机体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为主的非特异反应,产生各种生理、病理变化,即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GAS分为警戒期、抵抗期和衰竭期。警戒期是机体对刺激做好应激的准备,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分泌,警觉性提高。抵抗期是机体各部分已对刺激产生适应性生理变化以抵抗紧张刺激,使生理和心理恢复平衡。衰竭期是机体经过持久抗衡后,力量已衰竭,失去适应能力,出现心身障碍和心身疾病。

巴甫洛夫学派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和皮层内脏相关学说认为,环境理化刺激、语言、文字、心理活动都可成为条件刺激物,通过条件反射影响体内任何一个器官的活动。心理障碍可成为病理刺激物产生神经症和心身疾病。他们强调大脑皮质在心身调节、心身疾病产生中起主导作用。

美国人沃尔夫通过胃瘘病人发现,在情绪愉快时,黏膜血管充盈、胃液分泌增加;在病人愤怒、仇恨时,黏膜充血,分泌增加;但在抑郁、自责时,黏膜苍白,分泌减少,运动受到抑制,发现不同心理会引起不同的反应。他还认为,情绪对生理活动的影响还受遗传性器官易罹患性和个体生理、心理特征的影响。

美国恩格尔(Engel)提出,人对不同质的心理应激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主要分两大类:人面临危险、威胁、愤怒、恐惧、焦虑时,主要通过交感——肾上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脑内上行激动系统活化,主要引起心血管反应,血糖升高、血压上升,他称之为“或逃或战反应”;而抑郁、悲观、无希望感、失助孤独感则主要通过副交感神经活化、垂体——肾上腺皮质活化而引起胃肠道活动亢进、支气管哮喘、免疫力降低等反应,称为“保存——退缩反应”。“或逃或战反应”持续存在是产生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

脑血管病的原因之一;而“保存——退缩反应”的长期存在则是产生心脏碎死、溃疡病、癌症、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皮肤病的原因之一。

三、行为主义观点

行为心理学是从20世纪初开始,通过华生(JB. Watson)、巴甫洛夫(Ivan Pavlov)、斯金纳(BF. Skinner)和班都拉(A. Bandura)等诸多心理学家的工作而创建的一个心理学派别。虽然作为一个正式的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已经消亡;但新行为主义的精神仍然昌盛未艾,对医学心理学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一)基本的学习方式

人出生后获得新行为(包括适应行为和适应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学习的基本方式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

⒈经典条件反射在用狗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当给一只饥饿的狗呈现食物时,狗便会分泌唾液。巴甫洛夫将这种在出生时便可发生的反应(见到食物后分泌唾液)称作“非条件反应”(UCR),将这种能直接引发UCR的刺激物(食物)称作“非条件刺激物”(UCS)。巴甫洛夫发现,如果在呈现食物以前先响起铃声(铃声在这里称作“中性刺激”),几次配对呈现后,狗单独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此时,一个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ed reflex)便形成了。在这里,铃声已成了食物即将出现的信号,此时被称作“条件刺激物”(CS);而听见铃声便分泌唾液,这种反应是在实验中习得的,称作“条件反应”(CR)。条件反应和非条件反应一起,构成了“应答行为”(respondent behavior),即在对特定刺激的反应中自动或反射式发生的行为。

巴甫洛夫的这一重大发现是革命性的。以前人们一直认为,人类对环境的反应是复杂的主观过程结果,巴甫洛夫的这一发现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我们的许多反应也可以是一简单的学习过程(条件作用)的产物。

⒉操作条件作用在巴甫洛夫特别是桑戴克工作的基础上,斯金纳提出操作(或工具式)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的概念,即人和动物为了达到某种合意的结果而作用于环境的过程。

在一个典型的实验中,将一只饥饿的老鼠放入一个被称作“斯金纳箱”的装置中,老鼠在箱内到处探索。一次偶然的机会,它跳到一个杠杆上将杠杆压了一下,一粒食物自动地落到盘子里。老鼠从杠杆上跳下吃了这粒食物,随后,它又到处探索;只要它压一次杠杆,便会得到一粒食物。逐渐地,老鼠减少了无效探索,越来越多地按压杠杆。最后,老鼠终于学会通过按压杠杆来获取食物,一个操作条件作用便完成了。在这里,实验动物通过作用于环境(按压杠杆)以达到合意的结果(食物),斯金纳将这种行为称作“操作行为”(operant behavior)与应答行为不同,所有的操作行为都是条件作用的结果。在操作条件作用中,反应的后果决定了该反应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动物学会将反应同某种后果联系起来,并指导未来的行为。

⒊观察学习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是指通过观看其他人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得到奖赏还是受到惩罚)而获得新行为的过程。

以班都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家认为,人类大多是在社会交往中通过对榜样的示范行为的观察与模仿而进行学习的。与操作条件作用不同,人在观察学习中,可以不必做出外部反应(如模仿动作),也不需亲自体验强化,只要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或通过观看电影、电视中人物的行为,便可获得新的行为。这是在替代性强化基础上发生的学习,故又称为替代性学习。

(二)行为主义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论解释

同适应行为和技能一样,适应不良或异常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所不同的是,适应不良行为通常是在人无所觉知的情况下,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的方式获得的,是“情境使然”。

以恐怖症为例,从病人的病史中有时会发现“创伤性”的经历。一个本来无害的中性刺激物(例如白兔),由于同创伤性刺激先后出现而建立起联系,于是便逐渐变成恐惧反应的条件刺激物。这是经典条件反射式的学习过程。行为心理学的重要开创者华生的著名的“小艾伯特”实验,便是这么做的。他通过将小白鼠同强

噪音配对呈现,使一个本来喜欢玩小鼠的11个月大的婴儿患上小白鼠恐怖症。此外,在恐怖症的习得中也包含操作条件作用,因为病人恐惧时会做出逃避反应,而逃避会导致恐惧体验减轻。这种减轻回过头来又会强化病人的逃避反应(这种强化为负强化,符合操作条件作用的原理)。

行为理论家并没有声称所有的心理异常都唯一地是学习的结果,而只是认为学习可以有重要贡献;不管心理异常的原因是什么,重新学习都有助于改变适应不良行为。

四、人本主义观点

人本主义观点是由一些既不满于心理动力学理论,又不赞成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心理学家提出的主张。这些心理学家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构成了心理学中的所谓“第三种势力”。

(一)人本主义基本观点

罗杰斯(Carl Rogers)将人的所有行为都看作是由一个单一的因素激发的,这就是“实现趋向”,一种保护和提升自己的意愿。他将探索和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称作“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的精神追求。

马斯洛(Abraham Maslow)也认为,人的行为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动机,心理障碍是由于自我实现驱力受阻所致。马斯洛的独特贡献,是他提出“需要层次说”。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相信,在自然演化过程中,人类已经获得了一些高于其他动物的潜能或品质,包括友爱、自尊、创造性以及对真善美和公正等价值的追求。这些潜能或品质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人的高级需要,在人的低级需要得到适当满足后,这些高级需要便可成为支配人的动机和行为的优势力量,促使人充分地实现其潜能。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允许不太受限制地自由发展,那么一个人便不仅会变成有理性的、社会化的人,而且会成为富有建设性的或自我实现的人,即不仅专心于满足自己的生物学需要,而且还要实现自己的高级的潜能。

(二)人本主义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论解释

可以说,人与其他动物的最主要区别是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或内驱力。当一个人自我实现的内驱力受阻、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一个人便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换句话说,心理障碍是在不良社会环境影响下使人偏离自我实现方向所致。再进一步分析,造成自我实现内驱力受阻碍的原因,一是由于个人的行为同其真实的自我之间不协调一致(罗杰斯的观点),二是由于一个人的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马斯洛的观点)。

五、认知心理学观点

认知心理学观点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主要理论基础是信息加工理论,其核心主张是:人的行动与其说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如说是个体对这些刺激的心理加工的结果;异常行为是适应不良认知的产物。

(一)艾利斯的ABC理论与治疗主张

艾利斯(A. Ellis)认为,人天生有非理性思考的倾向,心理问题或苦恼(C)与其说是由外界事件(激发事件,A)引起的,不如说是由人们在不合理信念(B)的基础上对这些事件的反应引起的。因此,心理障碍的决定因素是不合理的信念。同时,艾利斯又指出,人可以用理性战胜非理性。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者应当采取主动指导的方式,启发来访者识别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及其在心理障碍中所起的核心作用,并鼓励病人直面、对抗或清除不合理信念,采用合理的信念取而代之,从而达到认知、情绪和行为改变的治疗效果。这便是理性——情绪疗法。

(二)贝克的认知歪曲与认知疗法

贝克(A. T. Beck)是当代最著名的抑郁症认知治疗的研究者。他认为,心理障碍常常同特殊的、歪曲的思考方式有关。例如,抑郁症病人歪曲的思考方式通常表现为对自己、对世界和对未来的悲观主义看法;而焦虑障碍病人的歪曲思想常常围绕着所谓“危险”的威胁。

通过对大量病人的研究,贝克归纳出一些常见的认知歪曲,包括夸大(把小事看得远比实际重要),过度概括(由微不足道的证据推出广泛的结论)和选择性概括(只注意某类证据,同时忽略其他同样有关的证据)等。这些认知歪曲表现为消极的自动思想(例如,“如果我不能做得完美,就不会有人喜欢我”),当事人对此并无觉察。因此,贝克主张帮助来访者识别出这些消极的自动思想,训练他们区分事实和信条(推测出来的东西),并将信条、假设和预断作为“假说”予以严格的检验,同时利用一些行为技术(例如,家庭作业,自我监测等)。这便是贝克的认知疗法

第四节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现代科学的发展以及心理学向医学的渗透,医学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明确研究对象的学科。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中关于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的知识以及基本规律应用于医学,阐明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和机理,寻求人类战胜疾病和保持健康的心理途径。在临床实践中,医学心理学不仅研究精神疾病的心理障碍,而且还要对人体的各种疾病(包括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疾病)的心理问题和转化机制进行探讨,包括对疾病的心身反应、心理素质、性格倾向等,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心理影响,医患关系的心理问题等等。从而使医学能更全面地探明人类的心理变化和集体疾病的奥秘,更深刻地揭示人类为战胜疾病与维护健康而斗争的科学本质,并探索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

同时医学心理学如同教育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一样,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包括它的理论、技术、方法和研究成果,结合医疗实践,应用到医学各个部门,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精神病院、诊所、疗养院、康复医院;工厂、学校和机构的医务室各级卫生防疫机构、保健机构、基层卫生院以及各种特殊群体如聋哑学校、监狱,航空、矿山等特殊职业群体。总之,医学心理学要解决各种影响人们心身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二、研究任务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

1.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在人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上必须坚持心身统一的观点。根据这一观点,可以把疾病分为三类:①心理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或诱发因素,如神经症、反应性精神障碍等、精神分裂症及某些脑器质性精神病。②致病因素是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但心理因素在发病机理中起着程度不等的作用,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心身疾病。③发病及病理改变都与理化因素直接相关,如突然的骨折、外伤、中毒、烧伤等。因病人个性特征和对疾病的主观评价造成的心理紧张状态,可以影响疾病的进程,有的还产生明显的心理障碍。

2. 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机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外界的各种刺激作用于人体后,通过神经传导径路、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可引起机体各系统、器官广泛的生理变化;同时,到达大脑皮层被个体意识到后会出现喜悦、愤怒、悲伤、恐惧等复杂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又可通过神经内分泌作用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机体对外界有害刺激常可出现应激反应 , 表现出来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对各系统器官的生理、生化功能均有不良影响。如长期或反复处于消极情绪,则会出现器官或系统的功能紊乱。

3. 研究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当生活中的某个或某些应激事件造成过强、过久的心理应激时,为什么有的人患了支气管哮喘,而有的人却患了冠心病呢?研究表明,这是不同气质和性格的个体对不同应激源产生各异的相对固定的生理、心理反应形式。如美国科学家弗里德曼 (M. Friedman,1950)在研究冠心病病人的心身反应时,发现对反复出现的紧张刺激,有的人形成一套特定的反应模式。他将它称之为A 型行为类型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TABP),表现为雄心勃勃,做事认真,争强好胜,易激动,缺乏耐心,有时间紧迫感,醉心于工作,力争尽善尽美,行动匆忙等特征。实验室研究发现他们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水平较高,临床上表现为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心肌梗死的危险率高。同样,病人不同的人格心理特征也影响着疾病的康复。如中风病人若有信心、

能克服消极情绪、遵循医嘱,积极配合锻炼,其瘫痪的康复会更好。所以如何使病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各类疾病的康复中起促进作用,是医学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4. 研究如何通过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认知、支配或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以达到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伴有生理机能的变化,而且还能调节后使之受控于自己的意识。人在愤怒时,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出现心率增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面部发白等表现。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就会使其植物神经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所支配的脏器的功能就不至于受到损害。研究发现,人类经过训练,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例如通过调节呼吸的办法(使呼吸由原来的每分钟10~12次减慢至4~6次), 同时将注意力集中于躯体某些器官,想象其处于轻松状态,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使其某些机能活动受控于自己的意识,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则会逐渐消失。国内的气功和国外的有瑜伽、禅宗、静默等就有这样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不研究就不能发展,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所以更需要进行研究。由于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所以它的研究方法也就兼有两学科的特点了;同时医学心理学还是一门边缘学科,所以它的科学研究方法还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尽管如此,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还是具有自己的特点。

根据所使用的手段,可分为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和实验法;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可分为个案法和抽样法;根据所研究问题的事件性质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一)观察法

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研究者通过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了解事实、发现问题的方法。人的外貌、衣着、举止、言语、表情、人际交往的兴趣、爱好、风格,对人对事的态度、面临困难时的应对等等,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内容。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取得被试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够报告的行为数据,缺点是观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能力。而且,观察活动本身也可能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使观察结果失真。观察法在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中广泛使用。常用的观察法有如下几种。

1.自然观察法(naturalistic observation)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作直接观察、记录和分析,从而解释某种行为变化的规律。优点是方法简便,不使被观察者产生紧张等反应,材料来源切近生活实际。缺点是费时、费力,得到的结果具有偶然性。

2. 控制观察法(controlled observation)是在预先设置的情景中进行观察。其优点是快速,所得资料易作横向比较分析,缺点是易对被试者产生影响,有时不易获得真实情况

此外尚有主观观察和客观观察、日常观察和临床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等。为了避免观察活动对被观察者行为的影响,原则上不宜让被观察者发现自己被人观察。为此可在实验室设监控电视,或在隔墙上装单向玻璃,也可用照相、录音、录像等方法,可以防止观察者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对同一方式的重复观察进行时间抽样比较,综合分析得到的资料,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和客观性。

(二)调查法

调查法(survey method)是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根据调查方式不同可分为问卷和晤谈。

1.晤谈法(interview method)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殊之处在于谈话时很强的目的性和在特定情景下对谈话内容、气氛等的驾驭,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交谈,而是一种专门的技术。晤谈法应用于临床病人和健康人群, 在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病因学研究中均被广泛采用。

2.问卷法(questionnaire method)这是事先设计调查表或问卷,当面或通过邮寄供被调查者填写,然后收集问卷对其内容逐条进行分析研究。例如调查住院病人对医务工作是否满意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质量决定于设计者事先对问题的性质、内容、目的和要求的明确程度,也决定于问卷内容设计的技巧性以及被试的合作程度。问卷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信息量大。

(三)心理测量法

心理测量作为一种有效的定量手段在医学心理学工作中使用得很普遍,如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症状量表等,将有专门章节介绍(第八章)。

(四)实验法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在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根据其实施方式可分为实验室内实验和实验室外实验。前者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便于控制条件、使用仪器和使用工具,是主要的实验方式;后者可在实际生活和临床工作等情景中进行,接近自然,如果做得好,更有价值,但条件不易控制,结果分析难度大。有些实验研究现在实验室内进行,取得足够经验后再到实验室外进行。也有的现在动物中进行,然后在人中进行。如对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先从小猴和母猴,如在同胞或同族关系发展中摸到规律,然后将此规律在婴幼儿的人际关系中进行观察,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实验法运用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和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来说明被操作的因素和所观察记录到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应严密注意控制变量(controlled variable)的影响。实验法的刺激变量可以是物理的如声、光刺激,心理和行为的如心理紧张刺激,社会的如情景刺激。反应变量可以是生物的如血压、脑电,心理行为的如记忆、情感、操作指标,社会的如功能活动变化等。实验法在科学上是最严谨的方法,但实验研究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设计,例如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匹配,受到许多中间变量(特别是心理变量)的干扰,可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五)个案法和抽样法

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是对单一案例的研究,使用观察、交谈、测量和实验等手段。个案法必须建立在丰富翔实的个案资料的基础上,需要搜集的基本资料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史、家庭生活背景、更教育背景史、职业婚姻史、社会生活背景以及通过晤谈获得的人格发展历程和目前心理特征等,构成一个系统的传记,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纪录,因而对研究极为有用。个案法对于如狼孩、猪孩及无痛儿童等少见案例的全面、深入和详尽的考察和研究有重要意义。

抽样法 (sampling study) 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科学抽样所作的较大样本的研究。如研究人群的行为

特征与某种疾病的相关性,抽样法的关键是所抽取的样本要有代表性。

医学心理学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 1.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机制; 3.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4.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5.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学科性质: 医学心理学一方面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另一方面,从基础和应用的角度来看,它既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 1.交叉学科 2.基础学科 3.应用学科 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1.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死亡等已取代传染病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2.证明心理、社会、行为因素与目前导致人类主要死亡的疾病有关。 3.对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疾病的中介机制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4.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压力对人健康的影响越趋明显。 5.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医学心理学的量化方法 1.描述 2.序量化 3.间接定量 4.直接定量 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探讨心理行为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 情绪的功能 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3.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4.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情绪状态的分类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1.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2.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 3.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 4.情绪的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表情: 人的外显行为主要指面部可动部位的变化、身体的姿态和手势,以及言语器官的活动等等,这些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行为特征称为表情。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与共同性 2.社会性与生物性 3.稳定性与可塑性 4.整体性 人格心理结构 1.人格倾向性 2.人格心理特征 3.自我调节系统 需要:是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一般把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4级临床本科《医学心理学》试卷 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0 分) 1.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3.()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6.()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 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生理应激引起( ) A.单纯生理反应 B.单纯心理反应 C.免疫反应 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 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 A.性情敏感 B.不争强好胜C.慢性应激状态 D.高度紧张职业 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 ) 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 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 C.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 D.以上都是 4.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 A.善于归纳 B.善于推理C.独立性 D.发散性 5.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 ) 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 D.副交感——胰岛系统 6.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 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 C.A、B 两项都是 D.A、B 两项都不是 7.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 ) 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 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D.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8.A 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 ) A.病因 B.诊断 C.治疗D.预防 9.护士职业要求其情绪必须( ) A.积极而稳定 B.心境平静 C.乐观 D.悲喜有节制 10.在个性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家庭因素 11.办事见异思迁的人,其意志活动属于( ) A.缺乏自制性B.缺乏果断性C.缺乏坚韧性 D.缺乏独立性 12.下列哪类患者不适宜进入特殊学校进行教育康复( ) A.智力残疾 B.视力残疾 C.肢体残疾 D.听力和语言残疾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练习题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三章心理应激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 A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答案] A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答案] B 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答案] B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答案] A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D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答案] B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答案] A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答案] A

医学心理学习题册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医学心理学课程练习册答案 年级:专业:护理学层次:本科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心理现象、活动规律 2、疾病谱、死因谱、老龄谱。 3、潜意识、梦的解释、泛性论;本能学说、人格理论。 二、单选题: 1-9 BBCCD DACB 三、简答题: 1、简述医学心理学的学科作用。 推进“预防为主”方针的实施,有利于疾病预防和控制 适应“三谱”改变,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顺应并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 有助于提高医疗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服务关系 2、简述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及其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梦的解释、泛性论;本能学说、人格理论。 心理生物学派:应激、全身适应综合征。 行为学派: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示范作用、认知行为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派:需要层次理论、自我理论。 认知学派: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式。 第二章认知心理 一、填空题: 1、个别、整体。 2、、1、7±2。 3、概括性和间接性、目的性和指向性、逻辑性和连贯性。 4、感觉的特性包括:感受性、对比性、适应性。 5、逆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阶段性遗忘。 6、奖励。 7、干扰理论、衰退理论、压抑理论。 二、单选题: 1-10 CDDAD DDADD 三、问答题: 1、请依据艾宾浩斯对遗忘的研究结果,阐述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要点: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提高记忆的要点(共8点)。 第三章意志和情绪 一、填空题: 1、环境因素、社会境遇。 2、接近-接近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

3、有明确的预定目的、以随意运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和挫折相联系。 4、心境、激情、惊恐。 5、投射、否认、曲解、象征。 二、单选题: 1-10 CBCCA DADAB 三、问答题: 1、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 情感 易变性 稳定性 冲动性 持久性 自然性 社会性 情境性 深刻性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由低级向高级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后四种称为社会性需要。 3、试述防御机制和心理应对的异同。 要点:防御机制和心理应对的概念。大多防御机制是被动、消极的,奏效也是暂时的,并不能真正起到心理卫生和精神保健的作用。而心理应对是主动、积极的,强调个人自觉的理解和有意识的参与,是做好心理卫生和精神保健的重要内容。 第四章人格 一、填空题: 1、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倾向性。 2、速度、强度、外部表现、活动灵活性。 3、躯体快感部位的、面临的主要危机。

最新2020年医学心理学完整题库158题(含答案)

2020年医学心理学考试158题[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常见的性偏好障碍有那些、、、: 2.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人格形成要经过五个时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自我心理学与自我一适应镇型,客体联系理论和人际关系摸型. 4.医生劝告病人“你应该参加一些晨间锻炼”这种医患关系属于___。 5.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6.病人角色 7.被动求医行为 8.晤谈技术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9.认知偏差主要有两种: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和对他人认知的偏差. 10.拒绝执行医嘱,部分地执行医嘱,诊疗过程中擅自停止执行医嘱 11.焦虑,退化,主观感觉异常 12.观察资料的记录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事件记录。 13.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与的相互关系,研究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的科学。 14.行为疗法的常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15.森田正马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是______。 二、解答题 16.)按事件的影晌分类:正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

17.除了生物遗传物质的质和量之外,人格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晌。一个成熟的 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晌下,通过实践活动逐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 种经历在人生的前30年中田显作用于人格. (1)生物因素即遗传因素一个近期开展的双生子的研究表明,人格中盗 传部分的贡献约占30写-50%。说明先天物质对人格形成的重要,这部分 包括早期学者们所定义的气质和现今仍然被关注的智力。然而思维模式,尤 其价值观或信念相关的部分财很少受其影晌。其次,神经系统的特性不同, 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不同,内分泌系统分泌教素的水平不同,也会使人们人 格的形成和发展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此外,人的体态、体后和吝貌,也是影 晌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因素.例如有些人因容貌出众而自负,有些人因先 天不足而自卑。但是,生物因素只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不能决定宪整人格的发展。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晌占到50%-70%,主要指社会 环境,如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环境等. 18.第一类属于行动上的,即行为反应,包括针对自身的行为币应和针对应衡源 的行为反应。第二类属于认识上的,即自我防御反应,它是对自己或自己的 应对效果重新作出解释,以缓解应教所引起的紧张和不适。第三类属于求助 形式的。 19.①应教源,它们有着破坏有机体平衡的倾向性,可以是生物的、心理的、社 会的和文化的;②中介因素,起调节应教源影晌的作用,认知评价在其中起 着关健作用;③应教的体验本身,是应教源同中介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④ 有机体9力应对应激源;⑤个体对应教源作出的反应,表现为生理的、心理 的和行为的适应和不适应。 三、单选题 20.下列疗法中,除()外,均属操作性行为治疗D A.奖励法 B.惩罚法 C.生物反馈法 D.行为塑造法 21.请论述心理咨询的依赖性原则如何建立 V.问答题(共5题,0分) 22.决定评估内容,确定评估目标,迭择测量参照标准,收集评估资料,判断与决策,交流评沽信息 23.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2、愚者人格特征常构成其发病基础3、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改变 4.意识的心理冲突(自相矛盾、为难自己、无力自拔)5.病人有相当自知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4 级临床本科《医学心理学》试卷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0 分) 1.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 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3.()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6.()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 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生理应激引起() A.单纯生理反应 B.单纯心理反应 C.免疫反应 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 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A.性情敏感 B.不争强好胜 C.慢性应 激状态D.高度紧张职业 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 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 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 C.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 D.以上都是 4.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A.善于归纳 B.善于推理 C.独立性 D.发散性 5.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 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 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 D.副交感——胰岛系统 6.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 C.A、B 两项都是 D.A、B 两项都不是 7.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 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 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 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D.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8. A 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 A.病因 B.诊断 C.治 疗 D.预防 9.护士职业要求其情绪必须() A.积极而稳定 B.心境平静 C.乐观 D.悲喜有节制 10.在个性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家庭因素

医学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新医学模式是 A.行为医学模式B.生物医学模式C.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E.以上都不是 第二章个体心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识过程内容() A.感觉B.气质C.知觉D.记忆E.想象 2.下列哪一项是人格心理特征() A.能力B.需要C.动机D.想象E.思维 3.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知觉B.思维C.感觉D.想象E.感受性 4.盲人可以利用触觉阅读盲文,这是感觉的() A.联想B.适应C.对比D.后象E.补偿 5.错觉是指() A.人脑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B.神经症病人的知觉 C.幻觉D.人的一种心理缺陷E.一种病态知觉 6.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征 A.恒常性B.整体性C.理解性D.选择性E.以上都不是 7.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重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A.表象B.回忆C.重现D.想象E.再现 8.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现象是() A.空想B.理想C.幻想D.梦想E.灵感 9.有人想修炼成仙的想象是 A.幻想B.空想C.理想D.梦想E.灵感 10.判断情绪性质最简便的方法是() A.自我报告B.测量生理指标C.分析人格特征D.观察外显行为 E.向同事亲友了解 11.以下哪一情绪有益于健康() A.愤怒B.恐惧C.悔恨D.喜悦兴奋E.以上都不是 12.个体被善或恶的社会现象所激起的情感状态,称之为() 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成就感E.责任感 13.七情致病以下哪一项是错的() A.怒伤肝B.喜伤心C.忧悲伤神D.恐伤肾E.思伤脾 14.人在悲伤是,生理上出现() A.泪腺分泌增加,消化系统活动受抑制B.心跳加快,面色变红 C.消化腺分泌加强,消化活动增强D.呼吸加快,血压升高 E.血液循环加速,皮肤潮红出汗 15.()是意志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 A.克服困难B.自觉确定目的C.A和B D.不随意动作E.B 和D 1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一种()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E.以上都不是17.人格也称() A.性格B.个性C.能力D.气质E.风度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基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8题) 1、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E】 A、心身是统一 B、心理对健康和疾病有能动作用 C、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 D、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 E、以上都是 3、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A、动物的心理发育 B、病人的焦虑 C、人际关系紧张 D、人的不良行为 E、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4、不属于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是【E】 A、健康心理学 B、变态心理学 C、神经心理学 D、药物心理学 E、教育心理学 5、心理科学诞生的标志是【C】 A、希波克拉底提出气质体液说 B、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 C、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D、詹姆斯等人提出新心理学理论 E、巴甫洛夫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6、《黄帝内经》提出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心理学观点属于医学心理学发展的哪一阶段【B】 A、神灵医学心理学时代 B、哲学医学心理学时代 C、科学医学心理学时代 D、现代医学心理学时代 E、以上都不是 7、弗洛伊德提出五个阶段的性发展理论,“肛门期”在【B】

A、出生至一岁半时期 B、一岁半至三岁时期 C、四至六岁儿童期 D、七至十二岁的儿童期 E、十三岁以上青春期及成人期 8、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9、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异常行为、神经症的症状主要是通过什么得来的【D】 A、外界刺激 B、生理反应 C、人的认知 D、学习过程 E、遗传因素 10、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11、通过交谈或问卷的方法了解一些人对某一事件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属于【A】 A、调查法 B、临床观察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E、心理测验法 1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靠力比多(libido)推动的,它属于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中的哪种理论【C】 A、潜意识理论 B、人格理论 C、性欲学说 D、释梦学说 E、心理防御机制学说 13、人的行为不是由本能决定,也不简单是外部刺激的结果,而是人的理性评价的结果,这种观点符合【D】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E、心理生理学理论 14、弗洛伊德认为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在哪一层次运行【C】

新版精编2020医学心理学完整题库5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医学心理学考试题库588题[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2.会谈按方法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式和_______式 3.一级 4.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5.昏迷病人、精神病人的求医属于_____。 6.医患交往水平主要包括___、___、___。 7.医患交往的形式有___、___。 8.病人的心理需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 9.医患的三种关系模式是______ 10.病人角色适应不良表现为___、___、___、角色行为强化和角色行为异常。 IV.简答题(共7题,0分) 11.影响社会认知主要因素有什么? 12.社会认知的特征是什么? 13.经典条件反肘、操作条件反肘、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14.病人角色 15.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16.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和人际交往的经验,人际吸引的规律有那些? 名词解释

17.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是什么?病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人的认知活动特征 18.医患关系的含义? 19.病人的意态行为特征是什么? 20.病人的个性改变是什么? 正确答案 ABCD XX√XX√ 填空题 21.缺如,强化,消退,恐俱 22.技术水平的交往,非技术水平的交住,病人的依从性。 23.主动-被动型医愚关系,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 24.临床心理评估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 25.观察法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临床上常用的观察法可分为随机观察法和_______法 27.何为病人角色?其特点如何? 28.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9.医学心理学是_____和_____的交叉学科。 30.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与的相互关系,研究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的科学。 31.2.现代医学模式是··。 32.躯体性应激源,生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 33.文化性

医学心理学整理版本

1、神经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中研究大脑神经生理功能与个体行为及心理过程之间关系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向。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旨在了解大脑整体及其不同部位在个体表现某种行为或出现某种心理活动时所发生的变化。通过直接观察个体在不同意识状态下(如睡眠、清醒、思考、情绪紧张)大脑各部位的活动情况,推论和解释大脑分区的功能情况。对于行为异常者也可以将所获的资料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2、情绪状态:一般分为三种,各有其特点。 心境:是指一种比较持久的、影响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情绪状态。心境的主要特点是渲染性和弥散性。 激情:是一种短暂的、激烈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主要特点是爆发性和冲动性。 应激:是指突然发生的紧急状态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特点是超压性和超负荷性。 3、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涉及的时间分类: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回顾研究、前瞻研究。 根据研究涉及的方法分类: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相关法、实验法。 4、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一)儿童心理卫生: A、儿童期新生发展特点 1、新生儿期 2、乳儿期 3~4个月开始出现初步记忆,6个月有深度知觉 3、婴儿期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 4、幼儿期第一反抗期 5、学龄期 B、儿童期心理卫生的注意要点 新生儿期和乳儿期心理卫生的注意要点母乳喂养(营养、母爱和安全感)、亲子联结(父母创造条件对孩子的感官、动作和语言进行训练,让孩子能够接触更多的刺激和摄入更多的信息;父母通过亲昵、拥抱和抚摸等体肤接触和言语情感交流。 1、) 2、婴儿期心理卫生注意要点加强语言训练、丰富感官刺激、培养良好习惯 3、幼儿期心理卫生注意要点营造和谐氛围、父母以身作则、参加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摆正孩子地位、多给表扬鼓励 (二)青年心理卫生: A、青年期心身发展特点 5个 1、生理方面的成长 2、自我意识开始确立 3、情绪敏感不稳定 4、人格逐渐形成 5、性心理不断成熟 B、青年期心理卫生的注意要点 3个标题 1、社会适应问题(自我矛盾、生物、心理、社会之间的矛盾、社会对少年认知态度的矛盾) 2、情绪情感问题(受到挫折和打击时,出现情绪低落等,甚至非理性行为;辅导和训练青

14.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绪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 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 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 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一.概述 1.心理学创始人:德国人冯特。(研究心理学的一般都是疯子,所以叫冯特)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恩格尔。 3.医学心理学研究分支: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身心心理学,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记忆: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一定与医学有关。(社会心理学、美学心理学不属于医学心理学) 4.医学心理学的分类: 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和行为的关系。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身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二、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 创始人:弗洛伊德:冰山学说。 认为潜意识压抑太久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根源。 意识分三种:意识(人)、前意识、潜意识(兽)。 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 2.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 创始人:华生、巴甫洛夫——喂狗 认为错误学习是各种疾病的根源。 治疗:脱敏治疗。 3.心理生理学理论的观点: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 创始人:坎农。 认为疾病是因为生理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出问题而导致。 4.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 创始人:罗杰斯、马斯洛。

认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一旦实现不了就会生病。 治疗:降低期望值,注意倾听。 5.认知学派理论 创始人:贝克和瑞米。 认为错误的信念导致疾病的发生。 治疗:矫正错误的信念,才能解除心理障碍。 6.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医学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学的概念 (一)心理现象分:心理活动过程、人格。 1.心理活动过程: ①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语言。 ②情绪过程:情绪、情感(高等的)。记忆:情绪是天气,情感是季节 ③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果断,坚持,自制的行动 2.人格: ①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②人格的倾向性:世界观、人生观、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 ③自我意识系统。 (二)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 二、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一)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1.感觉的三大特征:适宜刺激、阈值和适应性。 2.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 感觉对比; 感觉后像; 感觉补偿; 联觉(感觉的相互联系。医生穿白大褂,病人感觉特别威严;护士穿粉红色护士服,病人感觉很温暖)。 (二)知觉:是对事物的全面属性的反应。 知觉的特点: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 (三)记忆: 学习:指通过练习而促使行为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记忆:指人脑对过去的经验进行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三个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医学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医学心理学》精品课程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绪论 一、定义、学科性质、任务 (一)定义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广义来说,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与疾病关系,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从狭义来说,医学心理学侧重研究心理因素在躯体障碍中的作用和用心理学技术来诊断疾病和促进健康。 从学科定义上来说,医学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促进病人康复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医学心理学研究的是介于医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课题,因此它既是心理学的分支,也是医学的分支。归纳起来,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②研究心身相互作用机制;③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规律;⑤研究如何将心理行为知识和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保持和疾病防治。 (二)学科性质 医学心理学不仅有自然科学还有社会科学基础,所以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同时还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基础和应用的角度来看,它还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 1.边缘学科:前面已经提到医学心理学不仅有自然科学还有社会科学基础,所以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2.交叉学科: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行为科学的交叉学科。就医学来说,医学心理学涉及基础医学(如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临床医学(含神经精神和临床各科)、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等许多医学课程中的有关基础知识。就心理行为科学来说,医学心理学涉及普通、实验、发展、教育、社会心理学以及人类学、行为学等广泛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 所以医学心理学的学科内容,既包括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也包括心理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知识,还有各种心身疾病的医学基础知识,以及语言、交际、习俗、婚姻、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人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知识。 3.基础学科:医学心理学揭示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心理活动和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的作用规律,寻求人类战胜疾病、保持健康的基本心理途径,为整个医学事业提出心身相关的辨证观点和科学方法。因而是医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就像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一样。因此掌握医学心理学知识,将能扩大知识面,能从心理学和生物学两个角度全面地认识健康和疾病,认识病人,在今后各项医学工作中自觉地遵循心理行为科学规律,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或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4.应用学科:医学心理学的知识、理论与技术,可以结合应用于医学的各个工作领域。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和各种技能,不论将来从事何种医学专业工作,都将会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成为生物医学防治手段的补充,就像我们掌握生物医学课程中的放射学、病理学、临床药理学、急救医学等临床应用课程知识和技能一样。另外,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与技术,可以独立应用于社会人群,以帮助人们解决那些与

2018医学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2018医学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1) 第一章主要理论 (4) 第二章人的心理 (7) 第三章心理应激 (12) 第四章心理评估 (16) 第五章心理治疗 (19) 第六章心理健康 (22) 第七章临床心身相关问题 (24) 第八章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27) 第九章临床其它心理问题 (31) 第十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33) 第十一章医学心理咨询 (36)

绪论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1.从教材的概念描写,医学心理学最象是:()I A 交叉学科 B 心理学学科 C 医学学科 D 精神病学科 [答案] A 2 .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涉及:()I A 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 B 临床医学 C 基础医学 D 几乎所有医学领域 [答案] D 3 .医学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可以在以下部门工作中得到应用:()I A 医院 B 康复与预防机构 C 心理门诊 D 以上都是 [答案] D 4.医学模式是:()II A 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 B 某一时代各种医学学派的集中反映 C 对医学各门类的总称 D 对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总称 [答案] A 5.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不包括:()I A 现代人心身素质降低 B 心脑血管病等已成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C 社会发展对人的适应要求提高 D 现代人对健康的要求提高 [答案] A 6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I A 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 B 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关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 C 认为人是多层次的和完整的连续体 D 以上都是 [答案] D 7.以下不符合医学心理学观点的是:()II A 强调心理因素在临床的主导作用 B 强调个体内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在临床的意义 C 强调疾病过程中心身相关作用的意义 D 强调临床医学模式改变的迫切性 [答案] A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2、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 E、心理适应

4、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 5、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6、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E】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治疗 D、心理支持 E、心理咨询 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9、儿童病人的求医行为属【B】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参与型 E、合作型 1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A】 A、人格测验问卷 B、智力测验 C、人格投射测验 D、评定量表 E、神经心理学测验 11、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1、人脑不仅反映当前所看到、听到的事物,还能反映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和想象出来从未见到过的事物,这说明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什么特点【E】 A、客观真实性 B、系统整体性 C、抽象概括性 D、间接创造性 E、主观能动性 2、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3、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疗法是【A】 A、自由联想疗法 B、森田疗法 C、询者中心疗法 D、系统脱敏疗法 E、支持疗法

4、办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C】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E、独立性 5、激情的特点是【D】 A、持久且强烈 B、持久且微弱 C、积极且短暂 D、短暂且爆发 E、积极且稳定 6、不影响病人遵医行为的因素是【A】 A、病人的经济状况 B、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特点 C、医患关系 D、疾病严重程度 E、治疗计划特点 7、与肿瘤有密切关系的行为是【C】 A、A型 B、B型 C、C型

D、D型 E、E型 8、下列疾病中,哪个不属于心身疾病【B】 A、十二指肠溃疡 B、抑郁症 C、癌症 D、糖尿病 E、支气管哮喘 9、心理发展的原动力是【C】 A、意识活动 B、前意识活动 C、潜意识活动 D、前意识与潜意识活动 E、以上都不是 10、弗洛伊德认为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在哪一层次运行【C】 A、意识活动 B、前意识活动 C、潜意识活动 D、前意识与潜意识活动 E、以上都不是 11、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 案

医学心理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科学。 2、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3、.医患关系有主动—被动、指导—合作、共同参与三种基本模式。 4、“迁怒于人”使用了转移心理防御机制,“此地无银三百两”体现了反向心理防御机制。 5、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厌食,以自愿的饥饿和明显的体重下降为特征的行为障碍称为神经性厌食。 6、个别直接的心理咨询,其基本过程分成准备阶段,探讨反应阶段、行动阶段和发展阶段。 7、冠心病与 A型行为有关,而 C 型性格的人易患癌症。 8、1977年,Engel·GL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医学模式。 9、从记忆的类型看,死记硬背英文单词是机械识记,在理解事物内涵基础上进行的记忆是意义识记。 10、自尊、自信、自卑等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体现,我们称它为___自我体验 _ 。 二、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8分) 1、心理评估 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可用一些方法来作客观描述,这些方法主要有观察、晤谈和心理测验等(1分),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2分)。 2、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在一定时间内(1分),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1分),它周围的事物则作为知觉的背景(1分)。 3、心理卫生 也称心理健康,目前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一门学科,即心理卫生学(1分),二是指心理健康状态(1分),三是指专业或实践即心理卫生工作(1分) 4、系统脱敏法 这是行为治疗中的一种方法,由WOLPE创立,用于治疗焦虑病人(1分)。治疗医师帮助患者建立与不良行为反应相对抗的松弛条件反射,然后在接触引起这种行为的条件刺激中,将习得的放松状态用于抑制焦虑反映,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最终使不良行为得到矫正(2分)。 三、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创造性思维往往是一种:BGDE A.定势性思维 B.灵活性思维 C.独特性思维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自己总结的

第一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学科。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是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 3.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行为危险因子成为人类重要的死因,人类遭受心理社会因素的 挑战增加,心理行为调节具有维持健康的作用,人类对心身舒适的要求不断的提高 4.主要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亚里士多德.朴素唯物主义与辨证法为指导)生物医学模式(法国巴斯德 创立微生物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1.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sensitivity):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敏感程度和感觉能力。 感受阈限: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 感受的特征:感受性,适应性,对比性 2.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征:⒈选择性⒉整体性⒊理解性⒋恒常性⒌定势,即心向 3.错觉(illusion)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4.记忆(memory)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遗忘.、再认和重现(回忆)的心理过程。德国艾宾浩斯发现了 遗忘曲线:先多后少,先快后慢 注意 基本特性:指向性与集中性 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思维 重要特性:间接性与概括性 分类:1.思维方式:动作思维(1-3岁)、形象思维(3-6岁)、抽象思维(核心模式) 2。探索答案: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3.独立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情绪和情感 5.虽然是由客观事物刺激而产生,但不是任何刺激都能 引起,只有那些与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才能引起。虽然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不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医学心理学单选多选题集

医学心理学习题集 第一章 (一)A型选择题 1.1977年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人是( B ) A.笛卡儿(Descartes R.) B.恩格尔(Engle G.L.) C.哈维(HarVey) D.冯特(Wundt W.) E.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2.关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描述是( B /E) A.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和实验法 B.观察法的观察是指对被观察者的外 显行为进行观察、测量以及记录 C.实验法的数据资料收集需要观察获 得 D.实验法区别于观察法的最主要特征 是控制条件 E.以上均正确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E ) A.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于1879年 B.第一个心理测验产生于1917年 C.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是在 1977年 D,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在1946年 E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于1917 年 4.所谓医学模式是指(C ) A.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 B.内科、外科、妇科 C.人们对健康的基本观点和对策 D.祖国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 5.医学,心理学中的医学模式是指( D ) A.临床工作者的思维方式 B.人们对健康的基本认识和对策 C.社会上普遍采用的医疗保健措施 D.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 E.以上均不正确 6.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于( C ) A.1789年 B.1869年 C.1879年 D.1897年 E.1797年 7.通过言语引导,主要根据当事者的言语反应内容来“观察”其行为内容和特征的研究方法是( E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心理测验法 E.会谈法 8.华生创立的学派主要研究人的( D ) A.欲望 B.本性 C.情绪 D.行为 E.冲突 9.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