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

赵国普

(上海远通路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

中图分类号:U4151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33X(2000)0620003203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国外有很多摊铺机生产公司,种类繁多,功能齐全。很多公司从早期单一产品发展到今天,已有成套的生产技术,满足各种道路的建设。依据自动调平系统在摊铺机中的应用性能以及液压技术对机械传动的取代,我们可以从三个历史阶段了解摊铺机的发展。

111 20世纪30~50年代摊铺机

这类是第一种型号的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美国BLAW2 KNO X、BA RB ER2GR EEN E是这个时期生产摊铺机的代表,前者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生产了轨道式摊铺机,靠轨道作为基准来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后者在1937年推出了拖式摊铺机,它由拖拉装置和浮动熨平装置组成,结构简单,尺寸较小。该拖式摊铺机供料装置功能简单,不能根据需料量实现控制进料量的大小;在找平性能方面,仅采用了浮动熨平板的自动找平特性,其找平效果较差。

112 20世纪50~70年代摊铺机

20世纪50~70年代,随着液压技术的成熟以及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摊铺机在功能上有了较大的进步,除了摊铺宽度和厚度有所增加外,在找平装置、供料系统等方面与前类相比有着本质的改善。

11211 熨平机构

(1)手动调平系统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KAN S A S 州高速公路委员会的一名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套自动找平装置。它结构简单,靠手动操作完成纵坡和横坡的调节。纵坡是靠基准线和一个指示器来标志;横坡是靠安装在横梁上的较重传感器和一个指示器来指明。

纵坡调节工作原理:基准线挂在摊铺机一侧,指示器装在牵引梁枢铰点附近并作为参考点搭在基准线上。当摊铺机行走在高低不平的基层上时,指示器随着上下移动,此时,操作人员通过旋转手动厚度调节螺钉即可保证摊铺出较平整的面层。

横坡调节工作原理:一个横梁跨装在摊铺机两侧,并连接在两侧参考点上。带有指示尺的传感器被装在横梁的中间,指示点可沿相应的指示器移动。当拱形确定之后,相应的指示点就被初定在某一参考点位置处。当指示点随着路面形状上下移动时,此时另一边的操作人员通过调节手调螺杆来阻止指示点的移动,从而保证摊铺出合乎设计要求的路面。

(2)自动调平系统 上述厚度调节机构其工作性能有些不足,如路面平整度分辨率较低,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且劳动强度较大等。在此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应用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很多摊铺机生产厂家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已开发出自动熨平板控制装置。它是靠移动牵引梁铰点来改变熨平板的倾斜位置的。由于这段时期摊铺机的工作宽度较小,所以都采用纵坡和横坡控制器来进行找平作业。早期是半自动调平系统,该系统横坡采用自动调节,纵坡采用原来的手调装置来控制;后期手动横坡调节机构也被自动装置取代,出现了全自动熨平控制系统,该系统工作特性相对较完善,且找平效果好。

工作原理:该自动熨平板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箱、操作面板、执行机构(液压马达或液压缸)等部件组成。在摊铺之前,首先设定所需要的摊铺厚度,工作时,控制面板、纵坡和横坡传感器产生电脉冲信号并传给控制箱,控制箱发出电信号使马达或油缸作出相应的动作来改变熨平板的倾斜位置,这样即达到了自动补偿道路基层的不平整度。

传感器:这段时期自动调平系统所采用的调节方式分两个阶段:初期多数摊铺机采用开关控制方式,其传感器多为液压随动器(即转阀),以开、关和死区三种工作方式响应基层不平整度信号;中后期,随着电子传感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逐渐出现了电位器式、应变片式、霍耳元件等类型的传感器,同时配合相应的脉冲调节方式实现了比例一脉冲控制方式。如VO¨GEL E的脉频调制式,AB G的脉宽调制方式,提高了调平精度。

基准选择:自动调平传感器的工作基础是建立一个参考基准。在这段时期所采用的基准有两种形式:挂线式和滑靴式。如BA RB ER2GR EEN E多采用挂线方式,而BLAW2KNO X和I OW A常选用滑靴式。挂线式找平效果较好,但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本身挠度及重力影响等),多在摊铺基层时使用;滑靴找平基准多用在基层平整度较好的上面层的摊铺。

(3)熨平板 第一阶段摊铺机熨平板是一种固定式结构,这类摊铺机的摊铺宽度无法自行改变。为摆脱这种局限性,这段时期出现了可伸缩式熨平板,并且采用了两块基础板以便拱度调节。其伸缩有两种实现方式:机械连接伸缩式和液压驱动伸缩式。其中VO¨GEL E是采用后者的代表,在作用过程中可自行伸缩来改变摊铺宽度。机械连接式以BLAW2KNO X、AB G 为代表,而且又经历了螺栓和螺母连接方式(初期)和楔形锁快速连接方式(后期且直到现在)。

11212 供料系统

即使采用良好的自动调平装置,在找平效果上仍存在一定的平整度误差。其中供料装置性能的好坏是影响摊铺机质量的又一个因素。如果摊铺过程中能保证较均匀的供料速度,将有利于发挥自动找平装置的找平性能。

20世纪60年代以前,液压技术在摊铺机上的应用较少。其供料和牵引驱动系统都采用机械传动方式,并且牵引驱动系统

3

第17卷(总第89期)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016

与输料系统是一个整体,这样大大地限制了供料的灵活性,即不能解决大量供料与牵引速度之间的正确匹配问题。而且早期刮板输送器和螺旋摊铺器不能相互独立运动,无法满足两侧分别供料功能,严重影响着摊铺机的性能。

随着20世纪60年代初液压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推广,

BLAW 2KNO X 公司生产了PF 180型摊铺机,它第一次将牵引

驱动系统与输料驱动系统分离。随后该公司又推出了PF 180H 型摊铺机,真正采用了液压驱动和液压供料系统。液压供料系统的出现使得刮板输料器和螺旋摊铺器在驱动环节上相互独立。这样就保证了平稳驱动、供料稳定等良好的摊铺性能。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摊铺机仅依靠操作料斗后方的供料

闸门开启大小来改变供料速度。随着改变输送器和螺旋摊铺器的独立驱动,借助于传感器两者分别实现了闭环自动控制供料功能。前者多采用开关式控制;后者则利用精度较高的比例控制方式,这种优越的供料系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

11213 驱动系统和行走装置

(1)驱动系统

20世纪60年代前,摊铺机采用机械传动系统,从发动机到

驱动链轮之间都是机械机构进行传动,驱动不够平稳,并且零件磨损较严重。20世纪60年代以后,液压传动技术在摊铺机中得到了推广,液压驱动逐渐取代机械驱动方式,使得机器在施工中更加平稳,改善了摊铺质量。

(2)行走装置

摊铺机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行走装置进行了多次革新。第一类摊铺机采用了拖式装置进行行走;20世纪30~50年代的第二代摊铺机骑在两条钢轨上前进;20世纪50年代初期

BLAW 2KNO X 公司生产了PF 90型四轮驱动的自行式轮胎摊

铺机;20世纪60年代,多数公司又生产了履带式摊铺机,以解决在较复杂基层上铺铺机的行走问题。

113 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摊铺机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的发展,摊铺机性能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具体涉及到自动调平系统、供料系统、行走驱动系统等内容的改进。

(1)自动调平系统

找平基准:在原有挂线、拖靴找平基准的基础上,20世纪

70年代中期出现了找平效果更好的平均梁找平基准,目前它们

完全可以满足各种铺路情况。

找平传感器:20世纪90年代的自动找平装置中,非接触式超声波传感器得到了应用,增加了抗干扰能力,找平效果更趋良好,如CEDA RA P I D S 公司较早地采用了超声波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受外界影响较大,没有得到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些公司正致力于激光传感器的研究,有望成为将来使用的重点。

控制器:20世纪70年代,脉冲调制式的比例脉冲控制方式取代了前期的开关控制方式,在控制精度上得到很大的改善,但较机液、电液伺服控制方式来看,仍存在不足。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和液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数字控制器自动调平装置,它是计算机与高速响应阀相结合的产物,如BLAW 2KNO X 公司最近生产的“BLAW 2KNO X ”

自动调平系统,此系统采用微处理器来自动控制纵坡和横坡,同时提供了一个自身故障诊断系统。

(2)供料系统

刮板输送器和螺旋摊铺器于20世纪70年代实现自动控制的初期,由于传感技术的制约,所采用的传感器为料拍转角式料位传感器,它直接与高温粘性的沥青混合料接触,其寿命和精度较差。近期,多数公司采用了超声波传感器解决了上类传感器的性能不足问题,使供料量更加稳定。其中BLAW 2KNO X 是采用这类传感器进行供料控制的先驱。

近期的螺旋摊铺器通过液压系统操纵实现了自动升降,调节方便、可靠。

(3)行走驱动系统

轮胎式摊铺机和履带式摊铺机由于各自独立的特点,目前都有应用,但大型摊铺机多为履带式结构。

德国与美国相比,液压技术发展较慢,摊铺机中引用液压驱动方式较晚。20世纪80年代AB G 公司生产的T ITAN 411型摊铺机其行走驱动装置采用的是液压机械联合方式,它实现转向需借助于左右侧的离合器和制动器,转向轨迹呈锯齿形,弯道摊铺质量较差。

20世纪90年代该公司推出了T ITAN 422、423型全液压

独立行走驱动系统,借助于速度传感器、转向传感器和单片机控制器等环节组成的闭式系统实现了较圆滑的转向性能,同时也确保了直道摊铺时的直线行驶。

(4)熨平装置

熨平板:目前采用液压伸缩式熨平装置的摊铺机型较多,而且其发展趋势是伸缩范围增大并可以方便地实现无级变化摊铺宽度。BLAW 2KNO X 公司近年来研制出一种装置确保了螺旋摊铺器随熨平板一起伸缩。本结构虽复杂,但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振捣—熨平装置:目前国外摊铺机其振捣—熨平装置可以分为两类:高密实度型和标准型,前者多被德国生产厂家所使用;而美国生产的摊铺机多采用标准型振捣—熨平装置,这种思想与美国成套的筑路机械相适应,便于高效地铺筑路面。

2 国内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我国的摊铺机工业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才有了自己的生产厂家。这些制造厂是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生产,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外技术发展的制约。在此我们分别以引进瑞典

DANA PA C 技术和德国AB G 技术的西安筑路机械厂和陕西

建设机械厂为例来展述国内摊铺机的发展情况。

211 L T 型摊铺机

(1)L T 6型摊铺机

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安筑路机械厂推出了L T 6型轮胎

式摊铺机,是国内较早自行研制开发的产品。

调平装置:本机采用手动和自动两套调平装置。前者是通过摊铺机后面左右两套手动厚度调节手把实现的,它类似于国外20世纪50年代摊铺机的调平方法。这种装置只能对路基或底层的粗大不平整进行校正,为了摊铺出较为平坦的路面,必须随时对路基的不平整信号作出响应,这就需要自动调平装置。L T 6型摊铺机采用了电传感器控制的电动操纵机构,力矩电机接收电传感器信号。

4—V o l

.17(Sum .89) Roa d M a chine ry &C ons truc tion M e cha niza tion N o .6 2000

供料系统:采用左右独立驱动的两套刮板输送器,驱动方式为机械链轮式,且由摩擦离合器进行操纵。两套刮板输送器的后方分别安装两个供料控制闸门,通过手动调节闸门的开启大小来控制供料速度。

(2)L T5型摊铺机

20世纪90年代初期,西安筑路机械厂推出了新型L T5型摊铺机,较L T6型有着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调平装置:由于液压传动技术在该机上进一步的应用,电传感器控制的液压执行机构代替了原机型的电传感器控制的电动执行机构,并且采用了脉宽调制式控制方式,与普通开关式控制相比有着本质的进步。

供料系统:刮板输送器的供料量采用手动操作闸门开启量进行控制,配合电磁气阀的使用,可开关控制两套刮板输送器单独工作。通过螺旋摊铺器的外端增设料位传感器,从而实现了供料量的自动控制。实践证明该供料方式效果非常理想。212 T ITAN型摊铺机

陕西建设机械厂引进AB G公司的技术生产的T ITAN423型摊铺机的主要装置。

调平装置:采用了模拟电子调节器控制的液压执行自动调平装置。根据各摊铺层的表面平整度情况本机配备了多种找平基准。

供料系统:采用了全自动控制的供料系统。两套刮板输送器分别由相应的液压马达独立驱动,并由料位传感器以开关控制方式控制其供料速度。采用两套独立闭式液压系统分别驱动左右两组螺旋摊铺器,并由非接触式超声波传感器实现无级调速控制,同时能够在必要时切断自动控制供料系统实现强制快速改变供料速度。

3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趋势

公路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摊铺质量又取决于沥青摊铺机的技术性能,所以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技术性能继续发展势在必行。现结合国际上较大摊铺机生产公司BLAW2KNO X和AB G进行阐述。

(1)自动调平系统

目前BLAW2KNO X公司推出的全新纵坡横坡控制系统,实践证明其使用相当可靠,它以微机作为控制器,自动化程度较好,控制精度高,能够确保铺层的横坡纵坡与基准一致。但由于环境的复杂,对系统干扰较大,有时会出现控制失调现象,所以今后要致力于控制系统硬件抗干扰的研究。

AB G公司的自动调平装置仍以模拟电子调节器为控制核心,与数字控制器相比,虽然可靠性较好,但操作不便,而且在进行弯道摊铺时很难摊铺出超高连续变化的路面(目前国内施工单位在进行弯道作业时多数都是通过解除自动调平装置靠手动完成)。所以采用先进的电脑控制自动调平装置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2)供料系统

BLAW2KNO X公司新近使用了M C230移动式灯光物料输送系统,其突出特点是避免了运料卡车与摊铺机的直接接触;可保证物料连续供应;减少物料离析现象;提高整个路面的摊铺质量。对于刮板输送器采用比例控制将是更好的选择。

BLAW2KNO X公司的U L TRA3超声波传感器系统将使得熨平板前方的料量和料位更加稳定,且非接触式传感器更使得本系统可靠、寿命更长。

(3)物料搅拌器

料斗后部的搅拌器能保证物料送到熨平板之前再次进行拌和,使得物料更加均匀稳定,进一步消除料离析对摊铺质量的不良影响,这一产品目前得到BLAW2KNO X公司的使用。

(4)物料指示器

料斗后方安装两个电传感器,可确保当通过刮板输送器的料量低于预定值时发出报警信号,从而保证物料按预定量进行供应。

以上所介绍的几项技术都与摊铺机质量息息相关,并且都是刚刚投入使用,它给摊铺机制造商指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看到沥青摊铺机有着较广阔的发展领域。

参考文献:

[1] 杨耀林.N F型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自动调平装置[J].工程机械,

1994,(9).

[2] 安钻文,管希优.VO¨GEL E SU PER1800沥青混凝土摊铺机使用

[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997,14(2).

[3] 杨光,张春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使用难点分析[J].筑路机械与

施工机械化,1997,14(3).

[4] 余志刚.摊铺机超声波自动找平系统的故障排除[J].工程机械与

维修,1997(4).

[5] 胡双虎.ABG2T ITAN411摊铺机转向系统故障的检修[J].工程

机械与维修,1998(6).

[6] 李思鼎,刘 安.L T6型沥青摊铺机的技术改造[J].工程机械与

维修,1998(6).

[7] 于槐三.提高L T5型摊铺机摊铺路面平整度的措施[J].筑路机械

与施工机械化,1995,12(4).

[8] 郭 诚.高级沥青混合料摊铺机近期技术发展[J].筑路机械与施

工机械化,1995,12(4).

[9] 徐和根,关境泰.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自动调平系统数学模型及仿

真分析[J].液压气动与密封,1998(1).

[10] 狄赞荣.施工机械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1.

[11] 黄育进.T ITAN423型全液压履带式沥青摊铺机[J].工程机械,

1998,(3).

[12] 上海市政研究所.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自动找平装置研究报告

[R],1981,11.

[13] 陆峰.进口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摊铺质量的控制[J].筑路机械与

施工机械化,1998,15(4).

[14] 倪寿璋.筑路机械[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79,1.

[15] L EONA RD D ECKER,JAM ES WAN G.C i m a&M inistry of

Comm unicati on T echnical Sem inar,1991.

[16] https://www.doczj.com/doc/3716784407.html,ND and C.E.GULLAN.H ydraulic Contro ls H elp to Pave

the W ay[J].H ydraulics&Pneum atics,1985,(2).

[17] 王国安.高等级路面机械化施工[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1987,3(1).收稿日期:2000203221

5

第17卷(总第89期)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016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 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

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由于基于移动通信信号,因此可以说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绑定”了,而无论用户是否用手机号码在各大网站注册,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监控范围更广泛,而人们的视角也相对更加封闭。 三、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PC端流量增长出现瓶颈,移动端流量上升。从总体来看,现在整个PC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方面的增长已经出现瓶颈。虽然CNNIC的报告当中,PC互联网或者整体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仍存在放缓式的增长,网民每年增长500。万左右。但根据监测,在PC互联网上用户产生的流量已经开始有下滑的趋势;许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博客等,其日均覆盖用户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过去半年时间里,PC客户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了7.9%,PC网页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15.4%。而在移动APP和移动网页上,这一数字分别增长了46%和41.6%,其中以即时通讯、移动网络购物、应用商店的日均覆盖人数增长尤为迅速。使用APP和用官方浏览器去查看移动网页的用户都有快速的增长,在过去8个月当中,增长率超过了40%。据艾瑞的统计数据,用户使用APP和他们浏览网页的总时间的比例发生了非常惊人的变化。这说明目前大家在PC领域浏览网页的时间仅仅是移动互联网APP使用总时间的2倍左右,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还会继续加快。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是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花费的时间已经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 PC主要服务流量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流量上升。目前很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时长开始出现一些下降,如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以及博客等的数据都在迅速下滑,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博客。博客服务早已过了它的辉煌时期,现在还在使用博客的用户已经不多了,用户都转移到了其他的社交服务。同时,PC端的其他社交服务,比如独立SNS、社区等,也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相对来说,PC端服务下降幅度最小的是网页搜索,可见搜索仍然是PC端最重要的入口之一。相比PC端的流量全线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网络购物。这几年,淘宝“双11”活动对于移动购物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很有力地培养了用户在移动端的购物习惯。因此,移动网购应用的覆盖人数出现了突下漏讲的增长。 此外,移动端的即时通讯服务几年来却涨幅颇大,即时通讯服务是移动端最为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服务类型之一,这个类别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微信的带动。微信已经成为移动端的杀手级应用,其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移动端即时通讯服务也借了微信的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 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1402班 学号

1.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蜂窝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omm 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此,码分多址这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水平垂直弯头支墩计算书

水平、垂直弯头支墩计算书 1.引言 本计算书为不同弯头的支墩尺寸计算提供了相关数据。 2.流体推力 2.1 弯头处的推力合力 假设弯头顶角为β(用百分度表示),横截面积为S,其所受流体压力为P。 作用于弯头两侧截面之间结构上的力分别为F p1和F P2,支墩的反作用力为R。在此结构上套用动量定理可得: 该弯头顶角为β,用百分度表示,其补角为α,即: 合力R由次可得:

2.2 管道的压力 流体推力随管道压力而发生变化,此压力存在一个正常值,即为管道的运行压力,用PS表示,此外还有一个较大的值,为管道的试验压力,用PE表示。管道的试验压力导致最大的流体推力。 3.支墩 支墩的形状取决于其所受合力的方向。 当为水平弯头时,合力位于水平方向,我们称该支墩为水平支墩。 当为垂直弯头时,分为两种情况,合力朝上时,我们称该支墩为垂直向上支墩,反之,当合力朝下,我们称之为下部垂直支墩垂直向下支墩。 3.1 水平支墩 3.1.1 水平支墩的一般形状 水平支墩的一般形状如下图所示。支墩之上需要铺设一定厚度的回填料(厚度用h表示)。 3.1.2稳定性的研究 支墩稳定性研究类似于挡土墙稳定性的研究,需检查其防滑稳定性、倾覆稳定性和基础稳定性。 根据弯头的位置,关于施工现场土壤力学特性的相关假设可根据地质研究报告确定:比重,内摩擦角,黏附系数Co:

●比重= 1,6 t/m3 ●内摩擦角=30° 作用于支墩上的力 下图呈现的便是支墩的受力情况: h回填↓超负荷 对支墩受力总结如下: ●P m为支墩的自重 ●P r为回填料的重量 ●F ph为流体推力 ●F Q1为超负荷支墩作用力 ●F Q2为与基座内壁相接触的土壤支墩作用力 N代表竖直方向上的合力: B代表支墩作用合力: 由于超负载而产生且作用在支墩壁中间位置的作用力可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及趋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网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我国的移动手机互联网也是在不甘落后的追随着时代的步伐,现在不管是身边的朋友同事谁的手机拿出来不是一个智能手机,走在大街小巷也是随处可见大众的手中正拿着手机在刷微博,玩微信,聊q呢? 现在的智能手机就是好,就是一个掌上电脑了,上网,看视频,玩游戏,社交,看图片,发电子邮件等等这些以前在电脑上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只需要一个手机就能完成了,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的分享周边的任何事,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网络都可以使用,不像以前只能坐在办公室内用电脑操作,方便而且时尚,坐在咖啡厅里面喝着咖啡,用手机办公,那是多么的惬意。 中国人口众多这是大家都熟知的,据先关统计表明,统计认为,中国是全球目前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世界四分之一的“网民”来自中国,真的是力量大啊。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2亿时代:仅仅过去半年,国内智能移动设备用户增加了1.15亿达到2亿,从高端用户为主突然就“漫延”进入了中国社会的主流用户们(更多的女性、学生、蓝领、民工们)这样爆发式浪潮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为什么智能手机这么受欢迎呢?当然也有他的原因,智能手机的功能提升音乐娱乐应用:随着产品、服务的革新和跨越,“中国好声音”走下了电视,进入了智能手机。唱吧、爱唱提供了更智能、更好玩的“卡拉ok”,超越了过去的mp3听歌类产品。同样的,游戏从2d简单单机游戏进入了更完整,强美术/3d的游戏。

移动互联网是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汇聚点,各种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都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长远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实现技术多样化是一个重要趋势。 新的市场,当然有新的商机,新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目前移动互联网主要是以流量、图铃、广告这些传统的盈利模式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的主体,而新型广告、多样化的内容和增值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在盈利模式方面主要的探索方向。手机广告也渐渐被大众所接受。 局限观数据表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5亿用户是一个新的目标,5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将激起巨浪:技术改变生活,生活改变商业。承载着5亿用户的日常时间和行为决策,移动互联网将在中国激起巨浪。改变社交、资讯、游戏、娱乐会比较快,但与线下商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每个人链接世界、认知社会、传播智慧的首要通道。 手机二维码可以印刷在报纸、杂志及个人名片上,用户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输入二维码下面的号码即可实现快速手机上网,随时下载图文、音乐、视频、获取优惠券、参与抽奖、了解企业产品信息。同时,还可以方便地用手机识别和存储名片、自动输入短信,获取公共服务(如天气预报),实现电子地图查询定位、手机阅读等多种功能,使用者只需使用手机摄像头对准平面上的黑方块一拍,即可直接联入一个此码对应的唯一的wap网站页面。 现在许多企业都是有自己的企业网站,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企业将自己的网扎移动到手机上,wap网站实在是很流行,将自己的网站以一个客户端的形式,用户可以进行下载,用手直接可以访问到企业的网站。 重庆网站建设

网络广告现状和发展趋势

网络广告的现状 摘要 网络作为新兴的广告传播媒体,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也越来越受到广告客户及消费者的关注。据众多的网络报纸纷纷报道:付费企业的数目在迅猛的增长,这将是2003年网络广告收入的巨大来源。另据调查研究表明:82%的汽车消费者在采购前首先会上网查询广告,在经过前两三年网络低谷的时期后,目前:网络广告面对现在的回升,又将有何优势缺陷及发展前途呢? 关键词:网络广告、广告业、网络 引言 广告是一种由企业或个人付费,以说服的方式,通过媒体传播,有关商品的住处传播活动和经济宣传手段。纵观人类历史,可以说广告历史悠久。从人类祖先开始利用姿态(如舞蹈、声音(如叫卖、火光(如烽火等进行广告传播,后来又发明和运用语言与文字,扩大了广告传播的浓度与广度,到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的出现,使人类广告传播再次发生质的变化,在广告传播媒介不断发展的同时,19世纪计算机与其网络的出现后诞生的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的传统广告与网络广告,再次提高了广告的经济宣传效果和广告的信息传播速度及广度。 网络广告发展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还有随后多媒体的产生给人类产生了巨大的、积极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存在,于1994年10月在Hotwird杂志的网络版上第一次出现了包含AT&在内的14家企业的广告。从此,网络经济时代在传统的四大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之外开辟了广告的新天地。至今,短短八年时间,网络广告来取得了闪电式增长。1995年,美国的网络广告支出为5000万美元,1999年达到了46.2亿美元。 国内网络广告业也在不断发展、完善,1997年,至1998年间第一次出现网络广告至今,也有五个年头了。其间潮起潮落,网络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在1999年,网络广告的收入达到了近1亿元人民币。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移动互联网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现状及趋势
艾瑞咨询集团 研究院院长 曹军波 2011年12月
https://www.doczj.com/doc/3716784407.html, 北京?上海?广州?东京?硅谷

目录
? ? ?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移动互联网用户属性及行为特征

2011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PC
智能移动终端出货量 超过PC
Source:摩根士丹利,2011.2
3

苹果和谷歌正在重塑移动消费电子产业的竞争格局
2 0 1 1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手机终端品牌分布
诺基亚 三星 H TC /多普达 索尼爱立信 摩托罗拉 O PPO 苹果 联想 步步高 天语 其他品牌 0% 5. 2% 5. 0% 4. 3% 3. 3% 1. 8% 1. 8% 1. 6% 1. 5% 1. 3% 8. 8% 20% 40% 60% 80% 65. 2%
2 0 1 1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手机操作系统分布
S ym b i an Ja va W i n d o w s M o b il e A n d ro i d IO S W eb O S Li n ux R IM O S 其他操作系统 不知道操作系统 0% 10% 4. 1% 1. 9% 1. 0% 0. 8% 0. 6% 1. 7% 13. 1% 20% 30% 40% 50% 8. 6% 25. 0% 43. 2%
————————————————————————————————————————— 样本描述:N = 21488,于2011年1-2月在13家主流手机网站及客户端联机调研所得。
—————————————————————————————————————————
样本描述:N = 21488,于2011年1-2月在13家主流手机网站及客户端联机调研所得。
Source:艾瑞咨询

中国广告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广告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0年是具有强烈承上启下、新旧更替特征的一年,金融危机旧的影响还未消除,很多新的观念、策略却已然在实践中悄然成型。回顾2010年,中国广告市场仍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成绩背后仍隐藏了诸多问题,通过回顾2010年中国广告市场三大主体现,谋求对实践中新的理念、规则的总结。 一、2010年宏观经济企稳回升,2011年挑战与机会并存、审慎乐观 2010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全球范围内继续。2011年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环境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国际市场来看,经济持续复苏乏力。但中国成为领先亚洲甚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先锋力量。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0.6%,比2009年同期增幅高出2.5个百分点。反映在中国广告市场上,在2010年广告业生态调查中,被访广告主比较同意和非常同意未来一年广告市场预期良好的比例共占到了59.1%,非常不同意和比较不同意仅占8.1%,可见未来一年广告市场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1年的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总额达126.7亿元,同比增长15.5%,企业在央视广告招标会上一掷千金也说明了企业对来年市场的信心。 二、2010年广告市场三大主体的年度特征 (一)广告主:新品牌观、媒体观浮现 1.实效总基调下以重归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观 后金融危机时代,尽管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但国外内众多的不确定性仍使得企业延续以实效为主基调的营销传播观。然而,与2009年企业主要以促销快速回款为主要目标的营销传播观念不同的是,2010年众多企业开始了品牌回归之旅。并且,这场品牌回归之旅具有鲜明的后危机特征:即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建设开始启动。危机前市场需求旺盛,彼时的企业重在打造品牌差异化,以满足消费者在情感诉求和身份识别的需求,2009年危机期间消费需求减弱偏于务实,广告主通过花样百出的促销手段直接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拉动消费,大部分企业以防御性的品牌策略为主。2010年,在金融危机中经历了洗礼的企业认识到了品牌的巨大防御能力,开始了新的品牌建设之旅。2010年中国广告市场生态调研数据显示,77.4%的被访广告主“希望通过广告达到提高或保持品牌知名度”这一目的,比较2009年数据,提升了11.6个百分点,达到近七年来最高值。不过,这场新的品牌建设之旅又具有鲜明的后危机特征,即不再单纯强调所谓的品牌调性,开始了与消费者作为关注的产品紧密结合的新品牌建设运动。2010年认为产品策略最重要的广告主占到了67.9%,较2009年的59.1%相比上升明显。 2、新整合运动:广告主新媒体浮现 伴随消费者生活形态及媒体环境变化,广告主的新媒体观亦逐渐清晰。以消费者为核心,创造开放式的信息共创平台;强调多元媒体协同互动;实现传播平台与销售终端的无线贴近甚至融合成为新媒体形势下广告主新整合运动的四大核心特征。其一,以消费者为核心。2010年广告生态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被访广告主选择广告媒体的主要依据中选择“媒体受众与企业目标消费者的吻合程度”的比例为47.9%,较2009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应用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型的融合型网络,在该环境下,用户可以用手机、PDA 或者其他手执(车载)动终端通过移动网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享用公众互联网上的服务。目前除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基本应用外,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音乐、移动TV、视频、游戏、即时通信、位置服务、移动广告等应用增长迅速,并仍在继续衍生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其他应用,移动数据业务已经成为3G运营商业务收入的主要增长来源。AT互联网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显示,自2008年以来全球互联网流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移动互联网的使用量却呈现大幅上升趋势,未来移动互联网将以移动通信服务和互联网技术两大基石为依托不断成长,演变为移动运营商的新业务蓝海。 1.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美国:美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已进入高速成长期,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的一年间,使用移动终端浏览新闻、获取信息以及进行娱乐的人数上升了52%,高于欧洲国家42%的发展速度,且呈现出不断加速的趋势。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公布的2009年1月统计数据,该用户数已经上升至6 320万,比2008年上涨71%(图1)。 该机构的数字还显示每天至少一次和每周至少一次一次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分别同比增长87%和107%,达1 930万和2 240万人。其中每日用手机上网用户最常使用的是登录Facebook,MySpace等移动社交网站以及博客,用户数同比大幅上升427%,达930万人,用户的其他主要活动包括浏览一般新闻和娱乐新闻。 日本:日本移动互联网市场启动时间较早,自1999年2月NTT DoCoM。推出i- mode 服务以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种类不断推陈出新,Wireless Watch Janpan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日本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稳步扩大。

网络广告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网络广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姓名王** 学号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00703班

指导教师陈俊慧 2013年1月4日 摘要 本文以网络广告为研究对象,网络广告是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媒体,它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具有许多传统媒体广告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其发挥的效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在人们的生活已和互联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今天,对网络广告的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查阅资料,了解了网络广告的一些基本常识,掌握了网络广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网络广告的发展趋势是锐不可挡的。本论文指出了中国网络广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对网络广告科学化管理的方法。通过图表对中国网络广告的现状

及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和总结。通过分析中国网络广告的市场特征,中国网络广告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见解。最后并指出了网络广告的发展形势不可阻挡,是现代广告的继承和发展,成为新兴的广告媒体。 关键词:网络广告;市场问题;对策分析;产业发展趋势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nternet advertis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network advertisement is along with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 and the emergence of a new media, although it starts late, but development speed, transmission forms with many of the traditional media advertising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its effect also appear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o in the life of people and the Internet closely together today, advertising on the network 's research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Has been checked the data, understand some basic common senses that network advertise, control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network advertisement and develop the trend,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advertisement is a rui and can't block of.This thesis pointed out the Chinese network advertisement in the existent problem, putting forward perfect advertise the method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to the networks.Pass the chart to the Chinese network advertisement of present cond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did the analysis and summaries.Pass the market characteristic of the analytical Chinese network advertisement, Chinese network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

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

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

网络广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网络广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在全球化的联网时代 ,网络广告代表了广告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为商业提供了全新的广告传播工具 ,随着企业及网民对网络广告的接受程度的增高 ,网络广告将 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网络技术的发展会给网络广告带来更强的技术支撑 ;网络成为继 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之后的“第四大媒体”,网络广告在四大媒体中所占份额会逐步上升 ,有望成为第一大类型广告。 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 ,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网络广告代表了广告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它的普及和发展为商业提供了全新的广告传播工具。 【关键词】网络广告,现状,发展 网络广告作为新兴的广告产业随着网络的发展同时起步,它丰富了广告的形式和内容,并赢得了生存市场,虽然网络广告现在所占的市场份额还很小,但它的发展速度已经令其他传统广告媒体不敢小视。 一.网络广告的内涵 1.网络广告的概念。简单地说,网络广告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网络广告 利用网站上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在互联网刊登或发布广告,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 .2.网络广告的特点。其一,网络广告是多维性的。网络广告载体基本上是多媒体和超文本文件格式,客户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特定广告更详细的信息,这样就能使消费者很好地体验的产品、服务和品牌。换句话说,网络广告综合了声音、图像等众多形式,大大提高了网络广告效果。

其二,网络广告是互动和具有一定深度的。网络广告的交互性很强。互动是网络媒体最大的优势,它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直接在线广告的形式来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厂商总是能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进一步减少用户和广告商的距离。其三,网络广告可以追踪和测量广告的效果。通过监控广告点击率,广告商能查明有多少人看了广告,许多人感兴趣的广告是什么,从而进一步了解了广告的详细信息。因此,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广告,网络广告能更好的跟踪广告观众的反应,及时了解用户和潜在的用户。 其四,网络广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国际互联网,网络广告可以24 小时不停的将信息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互联网接人,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均可浏览。这是传统媒体不能实现的。 3.网络广告的内涵 一.目前网络广告的发展状况 1.网络广告市场竞争激烈网络广告市场的兴旺,不仅促使原来的广告代理商向网络广告行业倾斜,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广告代理商加入到网络广告市场。另外,用户服务提供商、提供广告效果衡量服务的公司等多家公司也进入网络广告市场。同时,面对巨大的利润空间,互联网广告市场已经成为很多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网站之间的竞争也就愈加的激烈,很多网站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广告,对原有的广告进行改版,增加版面等。由于以上的综合原因,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已进入竞争的白热化阶段。网络广告的出现为广告业拓展了新天地,是对传统广告媒体的补充,但只有掌握了网络广告的特点,扬长避短,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先机,才会给广告主和广告商带来无限的商机。 2.网络广告市场的监管机制不完善 虽然网络广告有众多优势,但是网络介质的特殊性也导致了大量的违法行为,虚假广告、欺诈性广告、不正当竞争广告等充斥网络,严重影响了交易当事人、消费

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历程

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历程 1、移动互联网电商的概念及产业链 分析: 概念:移动互联网在近年来的爆发式发展得益于智能手机终端性能的不断优化和普及率的提高。作为互联网的重要营销方式之一,移动营销正逐渐成为许多互联网企业的经济利益来源。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在为这个行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产业链:各行各业的形成及移动电商的壮大。如:电商、微商、微信支付宝、移动电商、新零售。 2、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市场规模 分析: (1)、移动电商将在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3700亿元,目前电商已走过了以PC端为交易入口的电商购物和以移动端APP为流量入口的电商购物、阶段,正开始进入以移动社交为切入口的电商购物阶段。随着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提升,电商的新逻辑是“社群流量-口碑推广-电商流量”,顺应“去中心化”、“碎片化”、“场景化”购物潮流,在移动端寻求多样流量入口,打造特定购物场景,强调社区互动交流,促使流量沉淀,并通过在社群中建立口碑,有效地将流

量转化为重复购买行为。 (2)、移动社交电商之所以壮大,离不开火爆的移动社交网络。中国网民已经达亿,其中%的通过手机上网,手机网民达亿,近年移动端网购网民增速超过40%。腾讯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高达亿,手机QQ月活跃账户达到亿。巨大用户量是移动社交电商发展的基础与支撑。 (3)、移动电商通过社交的方式,可以激发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流量,自发地形成网状商业流,从而达到聚合移动流量的目的。移动商的模式还可以促使运营的高效化。以京东与微信、手机QQ的合作为例,微信、手机QQ除了基础的通讯功能外,还推出各种公众号并开放各种接口,允许第三方软件接入。对于商家而言,这种方式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运用各种工具,以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同时又可以实现自动导购、客服、数据统计分析,进而进行针对性的运营。(4)、未来网络购物向移动社交转化将是大势所趋,优质商品、供应链、社交场景向购物场景转换能力等将成为移动社交电商关键竞争要素,移动社交电商将由零售通道向呈现商品、社交、终端、平台及第三方等的多元化消费生态转化。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移动社交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移动社交电商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当前移动社交电商发展势头良好,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3700亿元左右,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摘要:本文介绍了全IP核心网的概念以及无线网、骨干网、信令网的演进。 关键词:全IP核心网公用电话交换网第三代移动通信 1、前言 随着ITU-R TG8/1赫尔辛基会议落下帷幕,第三代通信的接口标准格局已基本形成,产生了五种无线接口技术,其中包括IMT-2000 CDMA DS、IMT-2000 CDMA MC、 IMT-2000 CDMA TDD三种宽带CDMA技术和IMT-2000 TDMA SC、IMT-2000 TDMA TDD两种TDMA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庞大的基础网络与众多客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疑它首先要考虑与第二代系统的互联和兼容问题,以实现在最初阶段两大系统并存时的综合利用,这也是目前GSM和CDMA运营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与第三代无线接口相比较,核心网的演进总趋势要明确的多,即“全IP的核心网络”。 2、全IP核心网络 目前每一个从事电信行业的人士都非常熟悉一句话,那就是“一切基于IP,IP基于一切”,而且国际国内各个电信标准化组织都在探讨“全IP”网络的概念,希望在未来能实现真正全球完全一致的“全IP核心网络”。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全IP核心网络的概念呢?因为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核心网趋于一致,各式各样的服务器接入统一的核心网来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完善的服务是大势所趋。而目前对IP核心网的认同基本上是“IP核心骨干网”上,也就是说,只是拿IP取代了传统网络的传输层(如MTP),而控制层(如SCCP)、应用层(如TCAP、MAP、IS-41等)等都还是传统的概念,只不过在不断增加新的功能。但应该看到是全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IP”网络概念。运营业也顺应这种变化趋势,将从现在大而全的方式逐渐走向专业化发展,将出现网络传输提供商(长途的、本地的)、网络运营商、接入提供商(有线、无线)、接入运营商等新的运营形式。 未来无线基站(BTS)也将可以通过IP协议直接接入“全IP核心网络”,原BSC、MSC、HLR、VLR、AC 等涉及的呼叫处理、移动性管理、用户数据、业务生成等功能都将由这一网络上的一个服务器或数据库来实现,不再有目前的GSM-MAP和IS-41等信令方式的区别,差异性越来越向最终接入节点处延伸,共性越来越大,这将带来运营、制造、科研的一场革命,其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3、中国移动现有的网络结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网络是基于中国七叫信令(MTP-SCCP、TACP )的传统电路型网络,高层协议采用

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李建锋 * LI Jian-feng doi :10. 3969/j. issn. 1672 - 9528. 2014. 07 .13 1 移动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是网络和网络串连起来形成的一个大网络。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有研 究者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概念是相对传统的互联网而言的, 强调用户可以不限制地点、时间,并且随时可以在移动中 接入互联网并使用相关业务。有学者认为移动互联网不是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简单结合,而是深度融合,属于一 种全新的产业形式。 移动通信的优点是随时、随地、随身携带设备,而 互联网的优点是开放、互动、共享。相比传统固定的互联 网,移动互联网的显著特点就是移动性,就是随时随地在 移动的环境下可以访问互联网,享受相关业务。 2 移动互联网研究研究现状 2.1 用户规模研究 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人们可以全方位地 访问互联网,网民的数量急速增长。随着手机终端应用的 持续升温,手机网民的规模也持续增长。且人群已经慢慢 向普及化、大众化发展。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 心(CNNIC ) 在 2014 年 1 月 16 日发布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这份 报告显示,截止 2013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6.1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5.8%,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就达到 了 5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 2012 年底的 74.5% 提升至 81.0%,远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 *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广西 桂林 530001 2.2 移动终端的研究 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终端 是指可在移动中使用的手持电脑设备,其包括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和其它手持或便捷电脑设备。 智能手机的便捷携带的优点,使得手机终端成为人们 最喜欢的移动终端设备。手机的智能化主要依赖于手机独 立的移动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以移动操作系统为 中心的生物链系统,而移动操作系统也是智能手机的核心。 在众多移动操作系统中胜出的 IOS 、android 和 windows phone 基本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三国鼎立的局面。 2.3 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研究 一个产业的发展,一定需要市场的支撑。移动互联 网产业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作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 的产物,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既涵盖原有互联网运营所必须 的业务,还包括改进后的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和网络化的 通信增值业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都有各自的优点,两者 相融合产生的移动互联网业必集两者的优点于一身。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从 2011Q3 到 2012Q3 的一年内,移动互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其中,2012Q3 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1478 亿元, 同比增长 102.1%,环比增长 16.9%。从移动互联网市场 规模增长的势态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有着很大的市场空 间,同时也蕴藏不少商机。 3 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是基于 IP 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传统的 互联网 IP 技术只是适用于固定的终端设备。对于移动互 联网的终端设备来讲,最大的特点就是移动。移动终端设 备在通信期间有可能在不同子网之间移动,IP 地址也需 2014年第7期 3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