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与中外民俗

旅游与中外民俗

旅游与中外民俗
旅游与中外民俗

旅游与中外民俗

——陕北历史文化与民俗

陕北地处中国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汇之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既是各族相互征伐的战场,也是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的地方。据此而形成的陕北历史文化在礼仪、饮食习惯、服饰居所、民间艺术、方言、地名等方面都体现了民俗文化多元性的特点。

一、陕北历史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

陕北的历史区域大至包括约当今的延安和榆林两市或南北更广袤的地域。北括长城沿线内外,南至渭北北山,西界子午岭,东接黄河的秦晋大峡谷。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至今6000-2600年黄土高原年均气温比今天高0.5-2.0度,年降水高100-200MM”[2](P-37)这样的地理环境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大量的史前文化遗存就是证明。“战国秦汉之前的陕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盛,期间河谷地带也有少量的农业生产”[3]。之后由于自然气候的变化及人为的开发,陕北成为游牧区与农耕区的交替之地。先秦时期对陕北开发几乎很少,秦汉时期对陕北的开发主要有修长城以拒匈奴,修直道以便辖管陕北之域,建堡寨之便屯兵,迁移民以开发。以后的逐步开发,规模也越来越大。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陕北成为边防重镇,宋元明都曾在陕北屯兵。到清代则天灾人祸,自然环境被极度破坏。直到今天的,千沟万壑。陕北地处我国农牧的分界线,自古都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必争之地。因气候的变化北方游牧民族生存环境的困难,他们被迫大举南下,从而产生了民族

二、陕北文化的形成历史

追溯陕北历史的源头,《国语》、《史记》、《帝王世纪》等典籍记载这里曾是黄帝部落的主要活动地域。商周时期陕北称为“鬼方”,是猃狁、戎狄等西北游牧部落的主要活动地。春秋时期陕北为白狄、赤狄、林胡所居。这一时期百狄等诸族与华夏族的融合,既有战争也有交流如:晋献公曾娶百狄孤氏女,生公子重耳与夷吾。重耳在百狄流亡12年,曾居住陕北的延安一带并娶赤狄女子季隗为妻,至今,陕北子长县南沟岔乡有一川名曰“重耳川”。秦汉时期,中原王朝才在这里正式建立有效的统治。秦汉两朝经连年的征伐,迫使陕北的游牧民族向草原和漠北迁移,而中原移民和兵卒的大量迁入,屯垦戍边,陕北也得大规模地开发。然而“在秦汉400多年间,汉匈奴间的矛盾和战争是比较多的,但双方和平相处的时间仍多于战争的时间。在和平相处的时候,双方发生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即在战争时期这种关系也没有中断甚至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还在加强。”[6](P-113)这种表现正是陕北地区的真实写照。

三、陕北历史文化民俗多元性特点的体现

陕北文化的多元性是不同类型的文化整合的结果。在陕北历史上,几乎每一次社会动荡、变迁,都为民族的交往,杂居提供了条件,也使不同的文化取长补短,重新组合,这种文化整合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少数民族文化被汉文化整合,如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另一方面是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入到汉族文化之中,如陕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融合了鲜卑人、匈奴人的文化在宋以后又融入了契丹、女真、西夏、党项、蒙古等文化。

(1)礼仪文化中的多元性特点

婚礼在陕北的礼仪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和中原传统文化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都有定亲、结婚、拜天地,陕北的婚礼在一些细节之处又和少数民族的婚礼有相似之处。如北方少数民族的通行工具为马、驴、骆驼等,所以陕北迎亲很多地方就用马、驴、骡等牲畜驮,一切嫁妆都用来驮,包括新娘。此外北方的少数民族讲究女婿不亲迎,所以陕北的很多婚礼中女婿也不亲迎,而娘家人要见到女婿只能等到结婚的第二天“回门”时才能见到。《榆林府志》及各县县志及延安地区的北部各县志也都有记载。陕北的婚礼中特别讲究“财礼”《礼》曰:“婚娶而论财,夷虏之道有也。”但这已成为一种定俗。新婚之夕,新房屏绝外宾出入,严守门户曰“压幢”。婚礼中的“压幢”、“铺帐”、“铺床”都传至北方少数游牧民族,所谓幢、帐即“帷幕”、“帐幔”也就是少数民族的“穹庐”。“唐人婚俗中,把这种帷幕称为‘百子帐’,这一称谓传自南北朝时的北朝],“‘穹庐’的‘百子帐’之名出自游牧的鲜卑民族”[8]。现如今“铺帐”、“铺床”等习俗在内蒙的蒙古族、青海的藏族、甘肃的裕固族、东北满族以及鄂温克族仍然盛行。

陕北的祭礼、丧礼中特别注重对死者的缅怀,也遗留有北方少数游牧民族的习俗。冬至日送寒衣祭祖茔为少数民族习俗的传承,陕北长城一线的府谷、神木、榆林等县,“冬至正日,必于太阳落山后,各家男妇持果馔和寒衣送往祖先坟上,并持煤炭与祖先坟前搭火堆,拜祭如清明。精细人家还要正式地以白纸剪成简单的棉服状,夹层中实以棉花,成为十足的防寒衣,持之于坟焚之,草率者也必以白纸裹棉花敷衍。”。[10]清道光本《神木县志》载:“冬至数十内,男妇墓祭”。清乾隆本《府谷县志》亦载:“长至日,设肴果祀祖考,并祖考冢前以石炭烘火”。“其礼如元旦,亦备纸张,牲醴祭拜祖先”。定边县则“与门外焚纸锞,祀祖先”。这一风俗当与少数民族过冬至有关。“《燕北杂记》上说契丹人死后葬于黑山,‘凡死悉属此山神’,‘魂为黑山神所管’,所以与冬至日要杀白羊、白马去祭山神,‘其礼甚严非祭不敢近山’祭魂是祭祖,祭山神,则是以‘生血代酒’,祈求山神善待祖先之意”[11]。这一民俗事象说明陕北礼俗的少数民族性一面。

陕北的丧礼中有“烧纸火”的习俗,以烧给死者。而“鲜卑、乌丸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并且灵魂还得历经险阻,远达数千里之外的赤山,所以死者生前的衣服、佩饰物和所乘之马,是一定不可缺少,必须烧而送之,使其灵魂能够穿戴如生,骑着马顺利到达赤山。”[12]显然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祭祀之俗中的“烧饭”、“烧器”和陕北民俗中的“烧纸火”、“送寒衣”二者之间有互通之处。

(2)饮食习惯中的多元性特点.

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陕北农作物以种高粱、黍子、糜子、荞麦、小麦、为主,到明代以后马铃薯、玉米也成为主要农作物。受游牧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陕北人也喜好食猪羊肉。榆林延安两市的风味小吃则各具特色。榆林北部人喜好喝酒、吃肉。在陕北北部各县,凡遇各种正式场合,或礼俗节日都少不了酒和肉。酒和陕北人的饮食的关系至为密切。神木、府谷、横山等地深受蒙古酒文化的影响,喝酒,一般用大杯或碗,在“喝烧酒”的过程中一般都有“划拳”“行酒令”“唱酒曲”等助兴,陕北南部的富县人也酷爱喝酒,杜甫有感于此,曾写下了著名的《羌村三首》。榆林的羊杂碎以及大烩菜都是由于靠近蒙古族而受农牧饮食习惯的影响显著。而陕北中部的小米、荞面等也融合了北方游牧的饮食风俗,如羊肉面、荞面饸饹等。段双印先生把陕北的饮食概括为三点“一曰:烹饪为熬煮为主,二曰:以炒米炒面为干粮,三曰:腌酸菜。陕北日常交际方面的饮食习惯就典型是“搭平伙”,它主要的特点是分摊份子钱,食物平分和交流感情。这即保留了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如打平伙活动多宰食羊只),也吸纳农耕文化的因素(平摊份子钱就包含了小生产者“平均主义”的思想)。

(3)服饰居所中的民俗多元性特点

陕北出土的大量文物都反映出农牧相结合的特征.这也可以在陕北的民俗衣饰居所中找到痕迹.由于靠近北方蒙古族,所以"陕北人喜欢穿光板羊皮袄和白颜色的服饰,头包白羊肚手巾也成了陕北老汉的突出特征这种衣饰尚白的习俗应与戎.狄之俗是分不开的。“狄族信仰原始的萨满教,萨满教巫师以青、白、赤、黑四种颜色象征东南西北四方向这种原始的信仰后来演变成为牧民的爱好,并在他们的衣饰中得到体现。陕北古为白狄所居之地,所以陕北人尚白的习惯融化在陕北人的潜意识之中。而在靠近宁夏回族的地方,如定边、吴起、横山、榆林、神木等县,由于受环境和伊斯兰教的影响。这一地区成年人以老人喜好戴白色平顶小白帽和回教回人的帽子非常相似,这与陕北人的白羊肚子手巾有异曲同工之妙。陕北的居所大部分以窑洞为主。不过窑洞的样式也不一,有接口窑洞、并排窑洞、薄壳窑、石窑洞建筑群,复式结构窑洞建筑,对坐窑洞,叙坐窑洞等这些

样式建筑形式主要是由当地环境土壤来决定。但靠近平坦高原沙地之处多建平房和土房。主要分布在靖边、定边北部。横山西北部等由于沙地不宜挖窑洞,所以当地居民以盖平房、尖顶房为主。不过也出现特色的建筑,如伊斯兰教清真寺,主要分布在靖边、横山、榆林等地。也有基督教堂主要分布在今延安市、横山、靖边、榆林、绥德等地。绥德,米脂地区更出现了晋中地区的大院建筑,风格相似山西等地的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在榆林城中仍保存类似北京“四合院”样式的民宅建筑。所以榆林多年被誉为“小北京”,这是明、清时代被发配到塞上的江南官吏在榆林城落户后流传下来。所以说陕北人的居住习俗具有民族多元性。

(4)民间艺术的多元性特点

陕北秧歌,古称阳歌,它起源巫仪,隐含着远在的“太阳崇拜”和“生殖崇拜”的双重含义,后来又发展出现了榆林等地的“社火”,安塞、志丹等地的“腰鼓”,洛川的“憋鼓”,黄陵的“抬鼓”等。由于地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隘,这些民间舞蹈的姿式多体现为一种军阵乐舞,舞蹈本身蕴含着祭祀活动,包括祭祖、祭神等。而秧歌到“上元灯节前后数夜,街市偏(遍)张灯火,村民亦锣鼓为摊,俗名社火,义取逐瘟。其间伴随着跑旱船、舞狮子,跑驴等各种形式的民间舞蹈。尤其是跑旱船可以说来自江南的风俗,狮子则来自西域的风俗,跑驴是陕北的当地风俗,陕北人把这三种艺术融入到秧歌中,从而使秧歌这种艺术具有多元性和欣赏性。

中外民俗名词解释

民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民间:指民众中间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相对于官方 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 风俗: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时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社会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族,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所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民俗的模式性:也称类型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民俗的历史发展。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体现了民俗的空间伸展

民俗的稳定性: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稳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民俗的变异性:在民俗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民俗的审美功能: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其构成主要包括四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包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胡服是指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裤和皮靴。

浙江7月自考中外民俗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民俗试题 课程代码: 00199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4 分,共12 分 ) 1.胡服 2.交通民俗 3.民间曲艺 二、填空题 (每空 1分,共 20 分 ) 1.民俗的英文是 _______,是英国学者 _______于 1846 年创用的。 2.西汉时,上下联体的长衣统称_______,成为贵族服饰的主流。 3._______是日本人的传统服饰,它源于中国的_______,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 4.古往今来,人类饮食民俗文化的形成大致经历了生食、熟食和_______三个阶段。 5.在农业定居时代,居住点的选择意义重大,所以自古以来,我国人民依靠“_______ ”形成了一系列的选址规则。 6.在水道中,航运安全,使用频繁的水道,又被称为_______。 7.越南在平原农村普遍推广了_______经济模式,农民把种地、养鱼、饲养牲畜结合起来,形 成互补性的生态农业。 8.日本的 _______和我国的 _______堪称世界金属珐琅工艺中的一对姊妹花。 9._______,是我国汉族在小孩周岁生日时举行预卜其前程的重要仪式。 10.西班牙人视 _______为“国粹”,不能容忍外国人发表批评性意见。 11.春节是我国绝大多数民族通行的节日,时间是_______。 12.我国端午节的来历,各种传说很多,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却是纪念_______的说法。 13._______是我国南方各省对民歌的统称,是民歌中风格最强的品种。 14._______是哈萨克族民间最流行的传统弹拨乐器。 15.禁忌,又称 _______,这一名称来自于南太平洋波里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 16.满族固有的宗教是 _______。 17.澳大利亚人主食喜面包、面食,尤其喜欢中国的_______ 。 三、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 1.服饰习俗产生的第一要因是()。 A. 遮羞 B.装饰 C.炫耀 D.保护 2.糌粑是我国 ()族的日常主食。 A. 蒙古 B.维吾尔 C.藏 D.苗 3.苗族住房是以 ()最具特色。 A. 碉房 B.吊脚楼 C.竹楼 D.半边楼 4.我国最长的石桥是 () 。 1

中外民俗试卷,附答案

2006年10月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民俗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 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 1、朝鲜族最富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是 () A打糕B冷面C五谷饭D松饼 2、维吾儿族人的标志是 () A绣花长袍B绣花帽C巴珠D则羔利 3、有“金孔雀”之称的民族妇女是 () A壮家女B畬家女C白族女D傣家女 4、下列属于布依族主要传统节日的是 ( A牛王节B赶年节C春节D火把节 5、下列哪种帽子是哈萨克族少女出嫁时戴的 () A吐麻克B沙吾克烈C克依米赛克D麦克尔 6、维吾尔人民最喜爱的主食是 () A拉面B包子C面筋D抓饭 7、回族的“斋月”是指回历 () A八月B九月C十月D十一月 8、在藏族服饰中,“邦单”属于 () A围裙B帽子C藏靴D藏袍 9、在迷信方面,英语民族普遍认为主凶的动物是 () A黑猫B白猫C兔子D狗 10、“冰雪王国”是指 () A丹麦B卢森堡C挪威D芬兰 11、下列国家中不属于英语民族国家的是 () A意大利B美国C英国D加拿大 12、下列国家中,以东斯拉夫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是 () A波兰B捷克C乌克兰D芬兰

13、西斯拉夫三民族最主要的宗教信仰是() A天主教B东正教C新教D穆斯林 14、世界上阿拉伯人最多的国家是() A沙特B伊朗C埃及D阿联酋 15、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是() A印度尼西亚B马来西亚C巴基斯坦D孟加拉 16、在伊斯兰教的众多派系中,信众最多的是() A逊尼派B什叶派C哈瓦立及派D苏非派 17、素有“黄袍佛国”、“千佛之国”称誉的国家是() A泰国B印度C缅甸D斯里兰卡 18、下列国家中没有少数民族的国家是() A巴基斯坦B韩国C泰国D印度 19、在一天的饮食中,德国人比较看重的是() A早餐B午餐C晚餐D夜宵 20、“稻作民族”是指() A韩国B日本C泰国D印度尼西亚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下列方言属于汉藏语系的有() A北方方言B吴方言C湘方言D客家方言E闽方言 2、下列宗教信仰中属于满族宗教信仰的有() A萨满教B祖先崇拜C檀君D大宗教E佛教 3、下列食品中属于藏族农区主要食物的有() A糍粑B卓花包子C奶品D酥油E蕨麻米饭4、维吾尔族的饮食禁忌包括() A猪肉B驴肉C骆驼肉D骡子肉E羊肉 5、下列节目中属于傣族传统节目的有() A关门节B开门节C浴佛节D十月节E祭母节

中外民俗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民俗课程代码:00199 I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从民俗学和旅游学交叉的的角度论述民俗的定义与种类,民俗与旅游关系,民俗的旅游价值;阐释民俗诸方面的特性,以及应注意事项;探索民俗旅游区的划分,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理论思考。对民俗、服饰民俗旅游、饮食民俗旅游、居住民俗旅游、交通民俗旅游、节日民俗旅游、游艺民俗旅游、农业民俗旅游、民俗资源、民俗开发、民俗旅游区划等进行了全面阐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中国民俗旅游这一主题,致力于体现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在结构、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给学生提出更多、更新、更系统、更富于指导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自考学生更多、更好的了解中国民俗的基本知识。 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什么事民俗旅游,在对民俗了解基础之上,对民俗、民俗旅游类型进行分类 1、重点:民俗旅游应该具备条件 2、难点: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3、学习应注意:本章是基础环节的学习章节,通晓本章的基本内容,对民俗旅游特点、民俗旅游框架和民俗、风俗、习俗、礼俗的相互关系对可以有深刻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民俗 二、风俗 三、习俗与礼俗 四、民俗、风俗、习俗、礼俗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民俗的类型划分

一、物质民俗 二、社会民俗 三、意识民俗 第三节民俗旅游的诠释 一、民俗旅游的含义 二、民俗旅游的类型 三、民俗旅游特点 第四节民俗旅游框架 一、民俗旅游的构成 二、民俗旅游系统 第五节民俗与旅游关系 一、旅游为民俗资料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二、旅游丰富了民俗内容 三、察风观俗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民俗充实了旅游内容 五、民俗能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考核知识点 1、民俗具体内容 2、民俗旅游应该具备条件 3、民俗旅游的架构 4、民俗旅游特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民俗、风俗、习俗、礼俗、民俗旅游的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 2、领会:民俗、民俗旅游的类型划分 3、简单应用:。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4、综合应用:民俗旅游分类及其对发展旅游的意义 第二章服饰民俗旅游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服饰的构成。 2. 掌握形成服饰民俗差异的因素。 3. 熟悉各朝代代表民俗服饰。 4. 学会从旅游地理的角度论述某些民族服饰特色以及服饰民俗的旅游价值。 二、课程内容

2020年7月浙江自考中外民俗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考中外民俗试题 课程代码:00199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饮食结构 2.居住惯制 3.民间口承文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民俗的______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2.当今世界,每当人们提起服装,首先想到的就是______。 3.在我国,粮食作物是作为主食的重要原料的。种植稻米的地区,以米饭为主食;种植小麦的地区,则以面食为主食;还有些地方,日常生活以杂粮为主食。总之,不同地方的饮食结构取决于当地的______。 4.蒙古包古时称作______,又叫“毡帐”或“毡包”。 5.栈道是我国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大致有三种:木栈、______、______。 6.石桥主要有______、梁桥和拱桥。 7.布依族的染印工艺有______、______、蜡染三种。 8.一般从50岁时起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______,百岁为______。 9.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饰,它源于中国的______。 10.傣族人民古老的传统节日______,亦称浴佛节,也是傣历新年,公历四月即清明节后第七天开始举行,历时三至四天。 11.印度的灯节是印度教最隆重的节日,公历10~11月举行,主要迎接______下凡。 12.根据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游艺民俗可以分为七类,即口承文学活动类、 1

民间歌舞活动类、民间______活动类、民间曲艺活动类、民间______活动类、民间杂艺活动类、民间游戏活动类。 13.北方地区比较著名的四大秧歌是山东秧歌、东北秧歌、陕北秧歌、______秧歌。 14.民间曲艺按表演手段不同,曲种分成说、唱、______、说唱兼有四大门类。 15.哈萨克族民间最流行的传统弹拨乐器是______,它流行于新疆阿勒泰、伊犁、巴里坤等,由音箱、琴杆、琴头等部分构成。 16.根据各种禁忌所涉及的范围,具体可分为宗教禁忌、生产禁忌、______禁忌、生活禁忌。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社会成员约束最广的行为规范是() A.法律 B.道德 C.纪律 D.民俗 2.福建泉州流行喝______之风俗。() A.功夫茶 B.三香茶 C.盖碗茶 D.八宝茶 3.新疆维吾尔族住宅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毡帐 B.阿以旺住宅 C.干栏式建筑 D.船形屋 4.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A.赵州桥 B.安平桥 C.风雨桥 D.泸定桥 5.以下哪项不是黎族的农业特色?() A.种植山栏稻 B.锄耕旱地 C.犁耕水田 D.饲养塘鱼 2

中外民俗风情论文

中外民俗风情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安全1001 1028XXXXXXXX

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研究 —以凉山彝族为例 中英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文化面临淡化、消失的危险,保护、利用彝族文化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保护传承彝族文化,对推进凉山彝族旅游和文化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凉山彝族文化开发利用保护 凉山彝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有独具特色的彝族服饰、饮食、婚俗、葬俗、节庆、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极具彝族特色的漆器、银器、彝族“达体舞”、民歌、毕摩文化等。这些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物质上:主要包括建筑、服饰、饮食、生产生活用具及手工制品等。这是彝族民俗文化的一般物化表现,具有普遍存在性。 (2)精神上:包括民族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宗教信仰等。这是彝族民俗文化的本质和源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其他:有彝族礼俗、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及宗教仪式等。 一、凉山彝族文化保护利用现状 凉山彝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吸引了众多游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措施: 1.举办中国凉山彝族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艺展演;在大型活动中推介彝族民 俗风情。 2.收集原生态的民间歌舞节目,并使之商业化,如成立多个彝人演唱组合、教群众跳“达体舞”等。 3.在电视节目中详细介绍了凉山的自然风光和彝族民俗风情。 4.开发具有浓郁彝族特色的服饰、漆器、银器等,并推向市场。 二.彝族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 1.自然消失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现代传媒、信息的快捷传播和渗透,凉山彝民族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他们接受了新的思想意识、新的文化观念,个别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因此废弃了彝民族自有的几千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民俗与旅游论文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课程名称 院部名称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课程设计地点 课程设计学时 指导教师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成绩

路线:昆明—大理—丽江—石林—西双版纳—昆明 行程大致安排: 第一日:乘机飞往昆明,入住酒店。 第二日:乘车前往大理(398公里,车程约4小时),游览【大理古城-洋人街】,游览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崇圣寺三塔】,乘车赴丽江(200公里,车程约3.5小时),游览【丽江古城】;入住酒店。 第三日:乘车前往游览【玉龙雪山风景区】(酒店至风景区车程约45分钟);乘坐【云杉坪索道】;游览【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欣赏【大型原生态表演《印象?丽江》(雪山篇)】(欣赏时间90分钟左右);游览【东巴谷】;入住古城酒店。 第四日:乘车返回昆明(308公里,车程约4.5小时),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五日:赴石林(80公里,车程约1.5小时),游览天下第一奇观【石林】风景区;参观3A 景点【七彩云南】;晚乘飞机赴西双版纳;入住酒店。 第六日:上午:早餐后沿中国第一条绿色高速生态公路前往【野象谷】,游览野象谷景区;乘【雨林索道】;步行路经观象台、树上旅馆、大象博物馆后观看训象表演;下午:景区内自由活动,返回市区,入住酒店,可自由活动。 第七日:上午:早餐后,参观【傣家村寨】,游览景洪城区【原始森林公园】景区内电瓶车40元/人)。下午:中餐后返回市区自由活动;晚餐后乘机返昆明。 第八日:乘机返回,行程结束。 景区费用: 第二日:【大理古城-洋人街】:电瓶车双程35元/人次,单程20元/人次。 【崇圣寺三塔】:门票120元/人次,三塔电瓶车25元/人次。 第三日:【玉龙雪山风景区】:门票45元/人次 【云杉坪索道】:索道费用57元/人次,环保车20元/人次。 【甘海子高原牧场】【白水河】【蓝月谷】:电瓶车双程60元/人。 【印象?丽江(雪山篇)】:门票190元/人次。 【东巴谷】:景区电瓶车50元/人次。 第五日:【石林】:风景区全票175元/人次,电瓶车25元/人次。

浙江省2013年7月自考 中外民俗 课程代码:00199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民俗试题 课程代码:0019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凤凰装”是______妇女的服饰。 A.畲族 B.彝族 C.藏族 D.苗族 2.______素有“咖啡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消费国之一。 A.巴西 B.意大利 C.加拿大 D.美国 3.“三房一照壁,四合五井天”指的是______的民居特色。 A.满族 B.羌族 C.纳西族 D.白族 4.______的主要交通工具为电车,有电车王国之称。 A.法国 B.丹麦 C.英国 D.瑞士 5.______是亚洲的“稻米之乡”,是典型的稻作民俗区。 00199# 中外民俗试题第1页(共5页)

A.中国 B.泰国 C.印度 D.日本 6.以下各个国家与其所拥有的特色工艺品相对应的是 A.日本——红宝石 B.新加坡——漆器 C.马来西亚——镀金胡姬花 D.印度尼西亚——蜡染 7.______还存在转房婚的婚俗。 A.鄂温克族 B.畲族 C.壮族 D.土家族 8.以下对香港人际礼仪描述正确的是 A.送花忌送扶桑和剑兰 B.去医院看病人应送红色的鲜花 C.春节期间,见面应道声“新年快乐” D.拜访女方母亲,应称呼其“伯母” 9.口福节是______特有的节日——食品节日之一。 A.瑞士 B.俄罗斯 C.德国 D.西班牙 10.______被称为日本的国技,是赴日外国人必看的一项体育赛事。 A.柔道 B.相扑 C.围棋 D.棒球 11.以下宗教禁忌描述错误的是 A.泰国佛教徒忌摸头顶 B.送伊斯兰教徒可以送带有动物形象的东西 C.忌送台湾人伞和刀箭 D.向维吾尔族人敬茶时忌用左手 12.______是纳西族独特的且普遍信仰的宗教。 A.达巴教 B.东巴教 C.喇嘛教 D.苯教 13.以下民俗属于游艺民俗的是 A.服饰民俗 B.口头语言民俗 C.人际交往民俗 D.居住民俗 14.号称“草原之舟”的以牲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 A.驯鹿 B.骆驼 C.牛帮 D.勒勒车 15.在我国汉族地区,男子满______岁行冠礼,女子满______岁行笄礼。 00199# 中外民俗试题第2页(共5页)

(南译)中外民俗考试题目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2. 人生仪礼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它是一种世俗仪式,一般又称为“通过仪式”。 3. 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分三天吃完。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 4 岁时节日,主要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 5 四合院——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 6 服役婚,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的一种婚俗。男子在婚前或婚后住在妻方劳动一段时间,作为代价偿还妻方劳动力的损失,换娶妻子到本氏族或本家族中来。 7 民俗是指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所传承的喜好、风尚、习惯、禁忌等 8. 那达慕达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二:简答题 1.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 A,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中国注重食物的色香味,西方重视食物的营养价值。 B,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 C,饮食方式的不同 在中国的宴席,大家团团坐,共享一桌菜肴。 西式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2. 民俗的服务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 民俗的服务性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民俗文化的创造是服务于社会的;其次,民俗文化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其三,民俗文化协调民众心理,满足民众的审美需要。 3.汉服运动对中国服饰民俗传承的影响和贡献。 (1.)实物化 (2).使一部分人有意识的去系统整理完善相关服饰资料 (3)成为吸引人们逐渐关注汉文化的源头之一,有了意识,就会有逐渐积累发展的过程

自考《中外民俗》 第一章 民俗概述

第一章民俗概况 1.1.民俗的定义及分类 1.1.1.民俗的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 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1.1. 2.民俗的分类 1.1. 2.1.经济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 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 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衣 食住用行商” 1.1. 2.2.社会民俗: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 会关系的惯制(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 1.1. 2. 3.信仰民俗: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 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民间信仰,民间 巫术,民间禁忌) 1.1. 2.4.游艺民俗: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口 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1.2.民俗的基本特征

1.2.1.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转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的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1.2.2.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时间和空间)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1.2.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民俗一旦产生,就会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民俗的相对稳定性 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1.2.4.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民俗是民族的标志,是民族的一个构成要素,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殊的民俗

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不同,各类民俗也不同程度得染上了地方色彩。 1.2.5.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民俗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初期,虽然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变异,但依然有原始民俗的存在。形成了民俗的原始性特点 民俗表现出一种神秘的特征,人们进行民俗活动是,常带着一种神秘的心理,认为这些民俗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1.3.民俗的功能:民俗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3.1.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 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1.3. 2.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 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1.3.3.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 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四川2019年4月自考00199中外民俗试题及答案

C019·00199(专卡) 绝密★考试结束前 四川省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民俗 课程代码:0019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民俗一词的创造者为 A.德国人格林 B.英国人汤姆斯 C.法国人安德鲁·朗 D.美国人厄特利 2.鲁迅在《祝福》中描写了鲁四老爷过旧历除夕的祝福习俗与祥林嫂过除夕的状 况,这体现了民俗的 A.集体性 B.普同性 C.阶级性 D.类型性 3.从研究者的观点出发去理解另一个社会或民族的文化,被称为 A.主位研究法 B.间接采访 C.参与观察法 D.客位研究法 4.在二十四节气农谚歌中,“初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指的是哪一月的

天象? A.三月 B.六月 C.九月 D.十月 5.四川天全县的“祈谷灯”、“百果灯”、广西侗族的“舞耕牛”等属于农业生产民俗的 A.占天象、测农事习俗 B.农业娱乐习俗 C.祭祀习俗 D.卜农事丰歉、祈福习俗 6.被外国人称为“中国草”的植物是 A.葛 B.大麻 C.苎麻 D.茴麻 7.“七星披肩”是哪个民族的特色服饰? A.纳西族 B.畲族 C.彝族 D.高山族 8.在中国汉族节日食俗中,哪种蔬菜的象征意义表示“勤快”? A.青菜 B.葱 C.蒜 D.芹菜 9.“三明治”最早起源于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10.“干栏”式民居是古代哪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A.藏族 B.白族 C.蒙古族 D.百越

中外民俗统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民俗概述 1、民俗的定义: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宗教的原因、地理的原因。 6、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 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8、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二章服饰民俗 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其构成主要包括四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2)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 (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 (1)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①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

自考《中外民俗》 第一章 民俗概述

第一章民俗概况 1.1. 民俗的定义及分类 1.1.1.民俗的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 传承的文化现象。 1.1. 2.民俗的分类 1.1. 2.1. 经济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形成的 民俗(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 交通民俗)“衣食住用行商” 1.1. 2.2. 社会民俗: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 (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 俗) 1.1. 2. 3. 信仰民俗: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 态方面的民俗(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 1.1. 2.4. 游艺民俗: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口头语言民俗,民 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 1.2. 民俗的基本特征 1.2.1.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1.2.1.1.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转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 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1.2.1.2. 民俗的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 的彼此相似性 1.2.2.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时间和空间) 1.2.2.1.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 1.2.2.2.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1.2.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1.2.3.1. 民俗一旦产生,就会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 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民俗的 相对稳定性 1.2.3.2. 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内容和形式 上的变化。 1.2.4.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1.2.4.1. 民俗是民族的标志,是民族的一个构成要素,每个民族都 有它自己特殊的民俗

2018年10月福建自考00199中外民俗试卷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民俗试卷 (课程代码00199)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各种民俗事象都是群体智慧的结晶,个别人的习惯性的生活方式无论多么长久、美好,如果不被广大民众认同并践行,都不可能称为民俗,这是指民俗的 A.稳定性 B.社会性 C.共通性 D.民族性 2.夜游是下列哪个民族青年男女谈恋爱的方式? A.蒙古族 B.黎族 C.纳西族 D.维吾尔族 3.婚礼一般举行两次,一次是世俗婚礼,一次是宗教婚礼,宗教婚礼在世俗婚礼举行完之后在教堂进行。这是下列哪个国家的婚姻习俗? A.西班牙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4.巴基斯坦人喜欢穿长衫、长裤,妇女外出必戴面纱,这是指服饰形成的 A.生产方式因素 B.地域因素 C.宗教信仰因素 D.民族心理因素 5.“大拉翅”是下列哪个民族女子的形象标志? A.蒙古族 B.满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6.整洁、端庄、高雅、和谐,这是下列哪个国家的人的穿衣风格?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俄罗斯 7.其烹调方法以爆、烧、炸、炒见长,口味以清、鲜、脆、嫩、醇著称的菜系是 A.粤菜 B.鲁菜 C.淮扬菜 D.川菜 8.烤全羊是下列哪个民族节日和招待贵族的上等食品? A.藏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满族 9.碉房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 A.壮族 B.藏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10.信奉海神、水神者,就忌讳在乘船时说带有“翻”的字眼,害怕得罪海神、水神,真的造成翻船。这是指信仰民俗具有 A.禁忌性 B.神秘性 C.功利性 D.民族性 11.性格浪漫、为人诚挚;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中外民俗A试卷

第 1 页 共 9 页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A ) 科目:16酒店管理、商务英语【旅游中外民族】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俗称的“口袋房”“曼子炕”是形容( )的住房特征 A 、朝鲜族 B 、满族 C 、回族 D 、纳西族 2、“一颗印”是哪个名族的居住民族( ) A 、汉族 B 、藏族 C 、回族 D 、满族 3、“花儿”是哪个民族喜爱的民歌( ) A 、维吾尔族 B 、朝鲜族 C 、回族 D 、傣族 4、回甲节(诞生六十周年纪念日)、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是( )特有的家庭节日 A 白族 B 、纳西族 C 、朝鲜族 D 、蒙古族 5、回族的服饰是哪三种颜色( ) A 、黑白绿 B 、黑红白 C 、紫白黑 D 、红白绿 6、维吾儿族人的标志是 ( ) A 绣花长袍 B 绣花帽 C 巴珠 D 则羔利 7、喜欢冷面、打糕、松饼、,喜欢以汤、酱、泡菜为副食的民族是( ) A 、郝哲族 B 、朝鲜族 C 、白族 D 、满族 8、有“金孔雀”之称的民族妇女是 ( ) A 壮家女 B 畬家女 C 白族女 D 傣家女 9、下列属于傣族主要传统节日的是 ( ) A 牛王节 B 赶年节 C 春节 D 泼水节 10、“萨其马”是( )的传统点心 A 、苗族 B 、维吾尔族 C 、满族 D 、藏族 11、维吾尔人民最喜爱的主食是 ( ) A 拉面 B 包子 C 面筋 D 抓饭 12、农历四月初八过“嫁毛虫”节,又称“敬婆婆神”的是那个民族。( ) A 土家族 B 黎族 C 瑶族 D 汉族 13、花王节是哪个名族的岁时节日民俗( ) A 、 汉族 B 、壮族 C 、 瑶族 D 、蒙古族 14、在藏族服饰中,“帮典”属于 ( ) A 围裙 B 帽子 C 藏靴 D 藏袍 15、旗袍是( )的传统服饰 A 、满族 B 、蒙古族 C 、满族 D 、藏族 16、“那达慕大会”是( )的主要节日 A 满族 B 、藏族 C 、蒙古族 D 、回族 17、“洗三”是我国古代传统的( )礼仪。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外民俗A试卷

江西应用 工程职业学院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 末试卷(A ) 科目:16酒店管理、商务英语【旅游中外民族】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日期:1月 日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 共20分 1、 俗称的“口袋房”“曼子炕”是 形容( )的住房特征 A 、朝鲜族 B 、满族 C 、 回族 D 、纳西族 2、“一颗印”是哪个名族的居住民 族( ) A 、汉族 B 、藏族 C 、 回族 D 、满族 3、“花儿”是哪个民族喜爱的民歌 ( ) A 、维吾尔族 B 、朝鲜族 C 、 回族 D 、傣族 4、回甲节(诞生六十周年纪念日)、 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是( )特有的家庭节日 A 白族 B 、纳西族 C 、朝鲜族 D 、蒙古族 5、回族的服饰是哪三种颜色( ) 、黑红白 C 、、红白绿 ( ) A 绣花长袍 B 绣花帽 C 巴珠 D 则羔利 7、喜欢冷面、打糕、松饼、,喜欢 以汤、酱、泡菜为副食的民族是( ) A 、郝哲族 B 、朝鲜族 C 、白族 D 、满族 8、有“金孔雀”之称的民族妇女是 ( ) A 壮家女 B 畲家女 C 白族女 D 傣家女 班级 姓名 学号

9、下列属于傣族主要传统节日的是 () A牛王节 B赶年节 C春节 D泼水节 10、“萨其马”是()的传统点心 A、苗族 B、维吾尔族 C、满族 D、藏族 11、维吾尔人民最喜爱的主食是 () A拉面 B包子 C面筋 D抓饭 12、农历四月初八过“嫁毛虫”节, 又称“敬婆婆神”的是那个民族。 () A 土家族 B 黎族 C 瑶族 D 汉族 13、花王节是哪个名族的岁时节日 民俗() A、汉族 B、壮族 C、瑶族 D、蒙古族 14、在藏族服饰中,“帮典”属于 ()A围裙 B帽子 C藏靴 D藏袍 15、旗袍是()的传统服饰 A、满族 B、蒙古族 C、满族 D、藏族 16、“那达慕大会”是()的主 要节日 A满族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 17、“洗三”是我国古代传统的() 礼仪。 A.诞生 B.成年 C.婚姻 D.丧葬 18、民俗(folklore)一词的创造 者是() A、英国人博尔尼 B、英国人汤姆斯 C、英国人尔特利 D、德国人格 林 19、汉族的五月端午节吃粽子属于 饮食类别() A日常饮食 B特殊饮食 C待客饮食 D节日饮食

旅游与中外民俗论文

旅游与中外民俗论文

《旅游与中外民俗》期末论文 土家族 姓名:XX 班级:0904 专业:物流管理 学号:20804090405

得这么大,是块石头也摸玉哒,儿在给你讲礼性,明天姑娘要出嫁”;父母哭女儿“别家忙的金满斗,爹妈忙的一场空,脸哭肿来眼哭红”;哥嫂哭妹子“妹妹去,哥也伤心嫂也伤心”…… 这种以歌代哭的场面,既热闹又悲沉,但与“陪十姊妹”相比,让人觉得似乎少了些真情实意,多了些应酬表演。哭嫁完毕,要叙述的,要交待的通过哭嫁都说了,这时全场气氛转和,谈笑风生,满堂春色,喜气盈门。 和其它地方一样,土家婚俗中“拜堂”也是婚礼中的核心仪式。合完“八字”,新郎新娘并排进入洞房,之后园亲婆婆将房门关上,新郎新娘抢坐于床上,谓之“坐床”,据说谁的行动快,先坐定床上,谁就先当家。此后打开房门,亲友们蜂拥而进,也去抢坐新床,俗话说:“抢床抢床,长发其祥”,第一个抢坐到床上的人,为“得头福”。 土家族服饰文化最为突出,特别是结婚时新娘子的衣服、首饰。秦汉之后,土家族先民服饰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女式服饰的图案是土家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土家族传统文化心态与其他民族一样,崇尚吉祥、喜庆、圆满、幸福和稳定,这一理念反映在服饰图案上,则表现为追求饱满、丰厚、完整、乐观向上、生生不息的情感意愿,通过图案造型,向人们展示民俗文化理念的深层底蕴和生命情感。如喜欢在作为嫁妆的鞋垫、肚兜上刺绣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富贵白头、并蒂莲、连理枝、蝶恋花及双鱼等民俗图案,以隐喻的形式,将相亲相爱、永结同心、白头到老的纯真爱情注入到形象化的视觉语言之中,反映了朴素纯洁的民俗婚姻观。 色彩是土家族服饰视觉情感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土家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人文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土家族服饰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穿着尚简朴,喜宽松、重喜色。女子服装色彩丰富,将布染成“鹿子闹莲”、“喜鹊闹梅”、“双凤朝阳”、“蜻蜓点水”等喜庆的图案,在使用面积、色彩冷暖和肌理纹饰等方面,既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又协调统一,体现出承载实用文化精神意义上的审美品格。土家族的新娘装更是与众不同,叫做“露水装”,包括一套露水衣、一双露水鞋、一方露水帕、一把露水伞。婚礼服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其中尤以红色为甚,视其为吉祥色。 红色的喜服是最为突出的表达,通过蓝色布料为底色,来衬托红色的艳丽,冷暖对比强烈,使喜庆的气氛更为突出。新娘的服饰,采用的是红色加暗色的花来表达喜服的

四川省2019年4月00199中外民俗真题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 四川省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民俗 (课程代码0019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民俗一词的创造者为 A.德国人格林 B.英国人汤姆斯 C.法国人安德鲁·朗 D.美国人厄特利 2.鲁迅在《祝福》中描写了鲁四老爷过旧历除夕的祝福习俗与祥林嫂过除夕的状况,这体现了民俗的 A.集体性 B.普同性 C.阶级性 D.类型性 3.从研究者的观点出发去理解另一个社会或民族的文化,被称为 A.主位研究法 B.间接采访 C.参与观察法 D.客位研究法 4.在二十四节气农谚歌中,“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指的是哪一月的天象? A.三月 B.六月 C.九月 D.十月 5.四川天全县的“祈谷灯”、“百果灯”、广西侗族的“舞耕牛”等属于农业生产民俗的 A.占天象、测农事习俗 B.农业娱乐习俗 C.祭祀习俗 D.卜农事丰歉、祈福习俗 6.被外国人称为“中国草”的植物是 A.葛 B.大麻 C.苎麻 D.茴麻 7.“七星披肩”是哪个民族的特色服饰? A.纳西族 B. 畲族 C.彝族 D.高山族 8.在中国汉族节日食俗中,哪种蔬菜的象征意义表示“勤快”? A.青菜 B.葱 C.蒜 D.芹菜 9.“三明治”最早起源于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10.“干栏”式民居是古代哪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A.藏族 B.白族 C.蒙古族 D.百越

中外民俗集粹

中外民俗集粹 略述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国内,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汇集了全国几十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在广东,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和连南瑶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也是目前的关注热点。因此,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客家文化渊源于中原文化,历史上中原汉族因宫‘廷内哄受贬、战乱和自然灾害等种种原因而出现过六次大南徙,汉族与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舍。黎、瑶等族)融合,形成一支既保留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又容纳了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精华,在民俗风情、文化语言等方面有显著特征和相对独立性的客家文化,集中分布在粤东、闽南、赣南、东南亚,是一种颇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地域文化。本文试以客家文化为例,论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操作实践。 一、国内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概括为六种基本模式: 1.集锦芬草式: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园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台湾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高山族、格鲁族等分布于台湾附近的九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需花很长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