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再生技术指南

冷再生技术指南

冷再生技术指南
冷再生技术指南

公路工程新技术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

设计施工技术指南

Technology Gui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old Recycling with Cement as Stabilizing Agent

2007-09-01 试行

辽宁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

前言

随着我省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国、省干线公路网逐步形成,新建公路的比重逐年减少,改建、大修工程比例不断扩大。沥青路面改造如继续采用传统方式,不仅增加了重修路面所需的沥青和砂石材料,破坏周围环境,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我省路面结构基本上都是采用半刚性基层,在重载作用下基层很多已出现开裂、破碎等破坏,在路面维修、改造时需要一并予以处理。如果采用冷再生技术,将沥青面层和基层旧料加以再生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筑路材料,充分利用旧路材料,恢复和提高旧路强度,还有利于节约能源,避免环境污染,降低工程造价。

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对沥青路面再生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工艺、施工设备等,使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成为一套完整的实用技术。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沥青路面再生研究,但到了90年代以后,全国兴起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热潮,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被暂时搁置起来。进入21世纪,我国公路养护问题日益突出,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因符合我国环保、节约的基本国策,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国内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如何正确利用该项技术对我国的沥青路面进行维修养护还无章可循。为大力推广此项新技术,更好地对我省沥青路面废旧材料的正确利用提供技术指导,真正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道路质量的目的,特制定本指南。

由于冷再生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发展时间较短,所进行的相关科研和工程实践比较有限,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指南仍需根据以后的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以期能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目录

1 总则 (3)

2 术语 (4)

3 一般规定 (5)

4 路况调查 (6)

5 结构组合设计 (10)

6 混合料组成设计 (12)

7 铺筑试验段 (17)

8 施工工艺 (18)

9 养生及交通管制 (22)

10 质量控制 (23)

1 总则

1.1 冷再生是一种利于环保和节约能源的道路维修方式。为推广此项技术,保证冷再生设计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规定了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点及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1.3 本指南适用于采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大修、改建的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城市出口路基层的施工。

1.4本指南中的规定、要求与《辽宁省“十一五”公路技术政策(试行)》中相应内容不一致时,以本指南为准。

1.5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路面设计应采用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的半刚性基层设计理论,设计内容包括交通量预测与分析、旧路混合料分析、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设计参数确定、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与厚度计算,在进行路面结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方案。

1.6 就地冷再生机的再生深度一般为15cm -30cm。损坏深度大于30cm或需要提高或改善路面使用功能时,采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后,应加铺满足设计强度的半刚性上基层,路面结构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有关规定,通过交通量预测计算设计弯沉值后,进行路面结构厚度计算,并进行弯拉应力验算。1.7 本指南涉及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有关试验规程的规定。

1.8 再生前必须进行路况调查,确定路面损坏是仅限于路面面层,还是属于路面结构问题,了解路面结构损坏的范围和深度。

1.9 再生施工中除进行路面混合料级配检测外,应避免预破碎,在必须采用预破碎的路段,应严格控制铣刨深度。

1.10 进行室内材料配合比设计所需混合料原则上应用再生机进行现场取料(即旧路混合料)。不同结构路段应独立进行结构组合设计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11 就地再生设备应能精确控制再生深度,误差不宜超过10mm;应能根据要求调整横坡,适当调整再生料的级配;应能控制添加料的比例并根据需要自动调节。

1.12 下列情况原则上不宜采用就地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

(1)在预估的再生深度范围内,存在过多超粒径颗粒(最大粒径超过10cm 的砂砾或铁渣等),会对铣刨转子造成损害的道路;

(2)病害较多,变形严重,强度不足的道路;

(3)旧路结构层总厚度(面层、基层及垫层之和)小于25cm的道路。

1.13 沥青路面面层厚度不大于7cm可采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面层厚度大于7cm 宜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和泡沫沥青稳定就地冷再生两个方案之间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14施工中应认真整理相关资料,不断总结施工方法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冷再生施工技术水平,并为本指南的修订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践依据。

2 术语

2.1 冷再生技术(Cold recycling)

将需要改建或大修的旧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并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水泥、乳化沥青、泡沫沥青等),在常温情况下重新拌和,形成具有一定路用性能的再生混合料,用于铺筑路面基层或底基层的整套工艺技术。

2.2 旧混合料(Recycled mixtures)

对需要再生的道路按规定要求进行整形处理,经再生机(或铣刨机)按规定的深度、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进行铣刨后得到的具有一定级配的混合料。

2.3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Cold recycling with cement as stabilizing agent)

在旧混合料(必要时加入一定比例的新料)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水泥,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拌和形成再生混合料,通过整形、碾压、养生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道路基层或底基层。

2.4 再生深度(Recycling depth)

再生机设定的铣刨深度,一般指原道路标高与再生层底部标高之差。

2.5 再生厚度(Recycling thickness)

再生层设计顶面标高与底面标高之差,指再生层碾压成型后的顶面标高与底面标高之差。

2.6 均匀路段(Homogeneous road section)

旧路中结构组成及各结构层材料相同或相似并且具有相似结构承载力的路段。

3 一般规定

3.1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用做基层或底基层时,水泥剂量可采用4%-5%,一般不宜超过5.5%。

3.2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结构层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

3.3 在雨季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经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

3.4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结构层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添加的碎石等外掺料和水泥应撒布均匀。

(2)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基本一致。

(3)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气候炎热干燥时,基层混合料可大1%~2%)时进行碾压,压实度应达到《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的有关要求。当使用大吨位压路机时,压实度宜提高1%~2%。

(4)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结构层宜采用18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15-20cm,采用18~20t振动压路机碾压;超过20 cm以上压实厚度应采用25t 以上振动压路机。冷再生结构层碾压工序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

3.5 各级公路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压实度、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表3.1的规定。

3.6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表3.1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确定必需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或级配时,还应确定掺加新料的规格和比例。

3.7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各项试验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进行。

表3.1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标准

表3.2 交通等级

4 路况调查

4.1 收集查阅相关资料

(1) 原路面设计情况以及路面设计的任何变化; (2) 路面各结构层厚度及材料的详细情况; (3) 施工记录的施工工艺和质检测试结果;

(4) 路面使用过程中维修养护的详细情况(包括工艺、材料等); (5) 历史交通量资料。 4.2 划分均匀路段

4.2.1 通过获取的历史资料初步判定原道路的均匀路段,道路结构组合相差较大或结构层材料相差较大的路段不宜作为一个均匀路段。

4.2.2 对原道路进行弯沉测量,根据累积总和法初步确定均匀路段。 较大弯沉值(即两轮读数中的较大值)的累积总和法采用公式4.1计算:

1)(-+-=i i i S D d S (4.1)

S——i点的累积弯沉总和值

i

d——i点的较大弯沉值

i

D——整个路段较大弯沉的平均值

S——i点前一点的累积弯沉总和值(i=1时,其值为0)

1 i

将累积总和值绘制在相应路段上,相对恒定的斜坡值表明这些路段具有相似的路面反应。示例见图4.1(图中弯沉值单位为0.01mm)。

4.2.3 视觉评价

1. 视觉评价通常徒步进行。对于较长的路段,可采用慢速驾车完成评价。当驾车时,为了近距离仔细观察,需要经常停车。

2. 视觉评价时,要记录整幅路面内所有明显的损坏以及其它观测结果,诸如排水、地质变化以及路段几何特征(比如陡坡、急转弯以及高填方路堤)。

3. 检查过程中,损坏模式分为三类,表面损坏、结构损坏、功能损坏,各种损坏模式、损坏类型及具体描述见表

4.1。在视觉调查中,依据损坏严重程度、频率和位置,对道路损坏的不同模式和类型进行具体描述。

表4.1 损坏模式和类型

4. 对视觉调查资料进行总结,明确路面的破坏模式,为道路损坏的原因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4.4 均匀路段的再评估

结合视觉调查中获取的资料,以及所有其他可能的相关资料对由弯沉分析限定的“均匀路段”进行再次评价,以更加精确地描述各类均匀路段,更精确地对

相似的“相同路段”进行识别和归类。

4.5 详细调查

对每一相似的“均匀路段”,需要进行详细调查,以便对原路面结构进行评价(组成与损坏模式),确定旧路地基承载力。

4.5.1 开挖测试坑

1. 对每一均匀路段,测试坑每公里每车道应不少于一个。通常在车道外侧轮迹带开挖,也可在硬路肩(或路缘带)与行车道的交界线处开挖。

2. 测试坑用于确定旧路各结构层厚度和材料、现场含水量、各结构层的性状(如开裂程度、水泥稳定层的水泥粘结度或碳酸化程度)等旧路基本信息。

3. 测试坑通常长1.2m、宽1m、深0.5-1m,具体尺寸可根据道路结构进行调整。

4. 测试坑需仔细开挖,每层材料应分开堆放,以便取样。样品应放置在密封的容器内,用于测定含水量。测试坑开挖完毕,应拍照并详细记录测试坑的路面轮廓。

4.5.2 现场承载板试验

1. 现场承载板试验宜选在一年中的最不利季节进行。测点位置与测试坑相同,也可在试验的基础上两者同步进行。

2. 对每一均匀路段,每车道应不少于两个测点,同一均匀路段中若某一测点的数值高于(或低于)平均值的30%,应增加测点数量,同时对数值过低点附近的路段应仔细调查,看是否存在路基沉陷等下部结构层损坏问题。

3. 将道路面层认真去除,测定其下部结构层复合回弹模量。同理将道路基层、垫层完全去除,测定其下部结构层复合回弹模量,直至模量测定点处的结构层深度大于预估的最大可能铣刨深度。

4.6 综合资料,初步确定再生厚度

综合分析以上获得的信息,推测该路面的剩余使用寿命,并识别出承载力最低的关键层,在明确已经损坏结构层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再生层的厚度。

图4.1 累积总和法鉴别均匀路段

5 结构组合设计

5.1 旧路大修、改建时,应根据收集调查的交通量数据,确定交通量增长率,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结合路面等级及路面类型,采用沥青路面半刚性设计理论,计算设计弯沉值。

5.2 初步确定的道路结构组合方案。根据原路面设计强度和路况调查中得到的路面损坏情况,预估冷再生结构层厚度,并挖验检测冷再生结构层下承层的当量回弹模量,试算后确定再生层的厚度,一般厚度不宜小于18cm 。

5.3 由路况调查中现场承载板试验获得的原路各层下部复合模量,采用内插法确定预估的道路铣刨深度处下层复合模量,以此模量作为再生层底部模量。见图5.1。

5.4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层设计参数应以实测值为准,当缺乏条件无法取得实测值时,可参照下述值进行取值。水泥剂量为4%~5.5%时,抗压模量E 值为1000~1500MPa,劈裂强度为0.4~0.6MPa 。

5.5 按设计弯沉值验算结构层厚度。见示意图5.1。

5.6 验算结果符合要求则进行下述步骤,如验算结果不符合要求,则重新拟定结构层组成进行计算,直至验算结果满足要求为止。 5.7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采用的路面结构方案。

5.1

内插法确定再生层底部模量

下承层

基 层

面 层

承载板测定模量

此处模量由内插确定 承载板测定模量

图5.2 公路改建路面结构设计程序框图

6 混合料组成设计

6.1材料

6.1.1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层用做底基层时,铣刨料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其颗粒组成应在表6.1所列范围内。铣刨料的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0。塑性指数大于10的铣刨旧料,宜采用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

表6.1公路水泥稳定再生底基层混合料的颗粒组成范围

6.1.2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层用做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

7.5mm,其颗粒组成应在表6.2范围内。对于二级公路宜按接近级配范围的下限组配混合料。

6.1.3 原道路为沥青混合料、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砂砾、碎石土、砂砾土、煤矸石和各种粒状矿渣均适宜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

表6.2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混合料的颗粒组成范围

6.1.4 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层施工前,在原道路上取有代表性的铣刨料样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规程进行下列试验:

(1)颗粒分析;

(2)液限和塑性指数;

(3)击实试验;

(4)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

(5)硫酸盐含量(必要时做)。

6.1.5 对级配不良的铣刨旧料,应通过掺加部分新料以改善其级配,对新加料应取所定料场中有代表性的样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规程进行下列试验:

(1)颗粒分析;

(2)细集料液限和塑性指数;

(3)相对密度;

(4)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

(5)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

(6)硫酸盐含量(必要时做)。

6.1.6 有机质含量超过2%或硫酸盐含量超过0.25%的旧路混合料,不得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

6.1.7 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宜采用 32.5级或42.5级的水泥。

6.1.8 凡是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施工。水质有疑问时应进行检验。

6.1.9 石灰应为生石灰粉或消石灰,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的有关要求。

6.2混合料设计方法

6.2.1准备试样并进行配合比设计

1. 将代表试样(旧混合料)完全风干,测定旧混合料完全风干后的含水量。

2. 根据旧混合料和新加料的级配确定合成级配,绘制级配曲线,使设计合成级配在相应的级配范围内。设计的合成级配宜接近表中级配范围的中值。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应更换新加料设计。更换新加料后其合成级配仍不能完全在相应的级配范围内时,如仅为个别筛孔超出,可由最终强度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决定此道路是否适合再生,如大部分筛孔超出范围,则此道路不适宜进行再生。

3.将风干后的旧混合料分成以下五个部分:

(1)粒径大于37.5mm的材料;

(2)粒径在19~37.5mm之间的材料;

(3)粒径在13.2~19mm之间的材料;

(4)粒径在4.75~13.2mm 之间的材料; (5)小于4.75mm 的材料。

4.将全部通过37.5mm 的材料,再按照筛分结果重新组合成代表性试样,并用19~37.5mm 之间的材料替代37.5mm 以上的材料。配10kg 旧混合料计算过程见表6.3。

表 6.3 代表试样重新组合

6.2.2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确定

6.2.2.1 分别按下列五种水泥剂量配制同一种土样、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 (1)做基层用:4%、4.5%、5%、5.5%,6%, (2)做底基层用:4%、4.5%、5%、5.5%、6%

注:在能估计合适剂量的情况下,可以将五个不同剂量缩减到三或四个,如果待稳定材料塑性指数大于12或(和)颗粒较细应适当提高水泥剂量(提高1%~2%)。

6.2.2.2 根据设计配合比确定的新旧料比例进行配料,配料时大于3

7.5mm 的材料用19~37.5mm 进行替代。

6.2.2.3 按公式6.1确定试样的干质量。

))100/(1/(W M M

dry air dry air sample

--+= (6.1)

式中:

M sam ple

――试样的干质量,g ; M

dry

air -――试样的风干质量,g ; W

dry

air -――风干试样的含水量,%。

6.2.2.4 按公式6.2确定稳定剂的用量。

M C M sample add cement

?=)100/( (6.2)

式中:

M

cem ent

――水泥或石灰用量,g ;

C

add

――水泥或石灰的百分比,%; M

sam ple

――试样的干质量,g 。

6.2.2.5 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94)T0804-94方法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压实)密度,至少应做三个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其他两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6.2.3 稳定材料的准备

6.2.3.1 根据公式6.1计算试样干质量。 6.2.3.2根据公式6.2计算稳定剂用量。

6.2.3.3按公式6.3确定加水百分比,并按式6.4确定需要加水的质量。

W W W

dry air OMC add

--= (6.3)

))100/(M M W M cement sample add water

+?=( (6.4)

式中:

W

add

――试样的加水百分比,%; W

OMC

――试样的最佳含水量,%; W

dry

air -――风干试验的含水量,%;

M

water

――加水质量,g ; M sam ple

――试样干重,g ; M

cem ent

――稳定剂添加量,g 。

6.2.4 成型试件(静压成型)

6.2.4.1 按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6.2.4.2 根据最佳含水量和计算的干密度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

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应不小于表6.4的规定。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

表中规定的值,则应重做试验,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

则应增加试件数量。

表6.4 最少试件数量

6.2.4.3 试件在温度20±2℃、湿度大于95%的养护室内养生6d,浸水24h

后,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进行无侧限抗压

强度试验。

6.2.5 确定稳定剂的最佳用量

6.2.5.1 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6.2.5.2 根据要求的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此剂量试件室内试验

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_R应符合公式6.5的要求:

_

R≥R d/(1-Z a C v)(6.5)

式中:

——设计抗压强度;

R

d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C

v

Z

——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取保证为率a

90%,即Za=1.282。

6.2.5.3 工地人工撒布水泥,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

多0.5~1.0%;采用水泥稀浆车,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

多0~0.5%。

6.2.5.4 水泥的最小剂量应不低于4%。

7 铺筑试验段

7.1一般规定

7.1.1 每一工程开工前应铺筑试验段。

7.1.2 根据道路结构形式和损坏状况选取试验段,使试验段具有代表性。7.1.3 试验段的长度不应短于200m。

7.1.4 再生时应严格控制再生深度,如遇问题应及时解决。

7.1.5 通过试验段的铺筑应获得以下资料:

(1)再生材料的级配。检验再生后的材料,与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时的级配进行对比,看其是否在允许的波动范围内。

(2)确定再生机的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

(3)确定压实工艺。

(4)了解旧路的膨胀性。

7.1.6 通过铺筑试验段,操作人员、监理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应全面了解再生材料的有关特性。

7.2试验段施工

7.2.1 按要求选定试验段。

7.2.2 根据经验和所用再生机械的特点,制定3~5种不同的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的组合方案,按再生深度对旧路进行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送往试验室进行筛分,选择级配最接近理想级配的方案作为施工时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的方案。

7.2.3 按照7.2.2确定的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根据再生深度对旧路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样品送往试验室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

7.2.4 按照室内试验结果,在旧路上摊铺新加料,但不添加稳定剂,按7.2.2确定的方案进行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样品送往试验室进行筛分,

如果筛分后的级配与室内设计级配超过工地允许波动范围,应调整再生机速度和转子速度,使铣刨后的级配与室内设计级配相比波动在允许范围内。

7.2.5 按照本指南进行严格施工,采用1-3种压实方案进行施工(包括压路机吨位、碾压顺序、遍数等),以确定最为合理的碾压方案。

7.2.6 取再生机后经铣刨、拌和的混合料,送往试验室,测定再生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剂量,并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57-94)要求成型试件,测定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

7.2.7 对试验段的弯沉、压实度、平整度、厚度、宽度进行检测,其应满足现行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7.2.8 根据试验段的结果最终确定再生混合料的级配、施工时采用的再生机行进速度、转子速度及再生结构层压实工艺。

8 施工工艺

8.1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工艺流程宜按图8.1的顺序进行

8.2 整个施工及养护过程中,应对再生路段(路幅)封闭交通,各路口设置警示牌,提醒司机及行人。

图8.1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工艺流程

8.3 施工放样

8.3.1 在再生施工之前,应在道路的两侧放置一系列的标桩(杆)作为基线,

用来恢复道路的中心线。

8.3.2 标桩(杆)的间距,曲线距离不应超过20米,直线距离不应超过40

米。

8.4 准备原道路

8.4.1 清除原道路表面(包括不需要再生的相临行车道和路肩)的石块、垃圾、杂草等杂物和积水,并清理边线。

8.4.2 清除再生路段上存在的井盖等类似结构物。

8.4.3 对原路的翻浆、车辙、沉陷、波浪、坑槽等病害进行处理,使原路基本平整。

8.5 准备新加料

8.5.1 计算材料用量:

(1)根据原道路再生深度内的平均密度,计算每平米新料的添加量。

(2)根据每车料的质量或体积,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3)人工摆放和撒布水泥,应根据水泥剂量,计算每一平方米水泥稳定层需要的水泥用量,并确定水泥摆放的纵横间距。使用水泥稀浆车,应计算水泥浆的喷入量。

8.5.2 新加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8.5.3 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内,由远到近将料按上述计算距离卸置于原路面的中间。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避免有的路段料不够或过多。

8.5.4 将新加料均匀地撒布在旧路面上,并检查新加料撒布是否均匀。

8.6 冷再生机组就位

8.6.1 使用推杆连接再生机组,并连接所有与再生机相连的管道。

8.6.2 检查再生机操作人员是否已将所有与稳定剂添加量有关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8.6.3 人工摆放和撒布水泥。使用水泥稀浆车,应检查水泥稀浆车内的水泥和水是否充足。

8.6.4 排除系统中的所有空气并确保所有阀门均处于全开度位置。

8.6.5 检查再生路段内的导向标志,确保导向标志明确。

8.6.6 对再生施工中所需要的其它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

8.7 摆放和撒布水泥(使用水泥稀浆车时无此步骤)

8.7.1 按本章第8.5.2条计算出的每袋水泥的纵横间距,在旧路上做好安放标记。

8.7.2 应将水泥当日直接送到撒布路段,卸在做标记的地点,并检查有无遗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浅析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浅析 摘要: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对重复利用废旧沥青混合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国家的公路建设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旧沥青路面回收材料的性质比较了采用不同稳定剂的冷再生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应用的要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沥青路面;冷再生;稳定剂;泡沫沥青 1.引言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交通量的不断增长,致使车辆大型化及重载超载车的比例不断提高,使沥青路面受到明显的提前损坏。按照沥青路面的设计寿命(10-15年)和实际使用情况,从现在起,每年约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旧沥青混合料废弃量将达到220万吨之多,如能对其加以合理利用,每年可节省材料费3亿元以上。因此,运用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使得废弃沥青混合料变废为宝,就成为近年来道路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2.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概述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按施工温度和施工工艺可分为四大类:厂拌热再生、现场热再生和厂拌冷再生、现场冷再生。其中冷再生技术就是对旧沥青砼路面材料进行破碎加工,需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或细集料、乳化沥青(泡沫沥青)、适量的水及一定添加剂(水泥或石灰),在自然环境温度下连续完成材料铣刨、破碎、添加、拌和、摊铺及成型,并重新形成结构层的一种工艺方法。经过再生后的旧沥青混合料,再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用作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或其他半刚性基层材料。由于旧沥青混合料是用作基层材料,所以只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水稳性就基本可满足要求。而且冷再生技术往往不涉及旧沥青材料本身性能的恢复。 3.采用不同稳定剂的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 目前,沥青路面冷再生最常用的稳定剂为水泥、乳化沥青,泡沫沥青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这三种稳定剂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冷再生过程中各自独特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等。表1对以上三种不同冷再生稳定剂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表1三种常用冷再生稳定剂的优缺点比较 3.1以水泥为稳定剂的沥青路面冷再生

冷再生与水稳联合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日 工程名称黄河下游防洪工程(河南段)堤防工程第十标段 交底部位冷再生与水稳联合施工 交底对象中牟段:万滩段,雁鸣湖段,狼城岗段 交底内容: 水稳底基层设计宽度: 组合1:35+600~38+285:临河250cm,背河250cm。 30+770~33+460、52+900~52+943、54+910~55+900、56+020~57+680、 59+550~64+890、65+000~65+233,临河250cm,背河250cm。 组合4:57+680~59+550、64+890~65+000,临河150cm,背河150cm。 组合5:33+460~35+600、50+300~52+900、55+900~56+020,临河150cm,背河150cm。 采用再生机现场铣刨5cm沥青面层以及8~10cm水泥石灰碎石土/石灰土,掺入一定比例的新集料,以水泥作为稳定结合料,形成再生混合料,一次性实现对路面结构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沥青路面再生,形成路面基层。 (一)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 (1)水泥 再生混合料中所加的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应疏松、干燥、无团结、结块、受潮变质。水泥强度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 (2)集料

粗细集料质量均应满足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以及《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要求。 (3)水 凡是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施工。水质有疑问时应进行检验。 (4)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首先将旧混合料完全风干,测定旧混合料完全风干后的含水量,其次根据旧混合料和新加料的级配确定合成级配,绘制级配曲线,使设计合成级配在相应的级配范围内。设计的合成级配宜接近下表中级配范围的中值。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应更换新加料设计。 无机结合料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mm)37.5 31.5 26.5 19 9.5 4.75 2.36 1.18 0.6 0.075 通过质量百分率 90~100 66~100 54~100 39~100 28~84 20~70 14~57 8~47 0~30 (%)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层用作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 水泥再生混合料的压实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 道路等级 检测项目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压实度不小于97% 无侧限抗压强度(MPa)不小于 2.5 工地人工撒布水泥,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宜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采用水泥稀浆车,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0.5%。 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做基层时,水泥的最小剂量应不低于4%。但水泥再生混合料的强度不能以水泥含量的增大来获得,水泥剂量也不宜超过5.5%。 (二)施工机械: 2、机械设备 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1 冷再生机WR2500S 台 1 2 装载机ZL50C 台 2 3 振动压路机YZ25T 台 1

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标准[详]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是铣刨原沥青路面面层后,将铣刨料运至拌合站后进行破碎和筛分,并掺入适当比例的新集料、再生结合料、再生剂、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及水等材料后经过常温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实现旧沥青路面再利用的技术,适用于高等级沥青路面的下面层及基层、底基层。它的技术特点是:铣刨的旧沥青混合料可以全部回收利用,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用乳化沥青作为有机再生结合料以及水泥或石灰作为无机再生结合料,形成一种复合有机水硬性材料,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因乳化沥青具有无毒、无臭、不易燃烧、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保证了储存稳定性、拌合稳定性,改善了施工条件,延长了可施工季节。与就地冷再生相比,对混合料配合比控制更为准确,提高路面平整度,保证路面性能。 1、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 1.1不同的沥青路面材料应分别回收,分开堆放、不得混杂。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可选用冷铣刨、机械开挖等方式,应减少材料变异。 1.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在回收和存放时不得混入基层废料、水泥混凝土废料、杂物、土等杂质。 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预处理与堆放 2.1使用推土机、装载机等机具将回收的沥青路面材料充分混合,然后用破碎机或其他方式进行破碎,应使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最大粒径小于再生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有超粒径材料。不允许直接

使用未经预处理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2.2根据再生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合理选择筛孔尺寸,将处理后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筛分成不小于两档的材料。 2.3经过预处理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可用装载机等将其转运到堆料场均匀堆放,转运和堆放过程中应避免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离析。 2.4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应避免长时间的堆放,料仓中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应及时使用。 3、混合料拌制 3.1对拌和设备的要求:厂拌冷再生宜采用专用拌和设备,也可采用普通拌合设备加装乳化沥青计量及喷洒装置。 3.2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设备生产能力匹配。 3.3拌和时间应适宜,拌和后的冷再生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液体流淌、无结团成块现象,和易性良好。 4、施工准备 4.1 下承层的准备 下承层应密实平整,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摊铺冷再生层混合料之前宜在下承层表面喷洒乳化沥青,喷洒量为纯沥青用量0.2~ 0.3kg/m2。 4.2铺筑试验路段 试验路段长度不宜小于200m。从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施工管理、施工安全等方面验证施工配合比及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并为正常施工提供技术依据,确定松铺系数和松铺厚度。

2015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关于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的技术要求 一、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标准 1.压实厚度要求:水泥就地冷再生层的压实厚度为18厘米; 2.水泥剂量要求: a. 18cm厚5.5%水泥就地冷再生:水泥剂量为5.5%,即水泥用量为20kg/㎡; b. 18cm 厚6.0%水泥20%碎石冷再生: 水泥剂量为6.0%,即水泥用量为23kg/㎡,碎石用量为70kg/㎡; 3.压实度要求:就地冷再生层的压实度不得低于95%; 4.强度要求:就地冷再生层强度达到图纸及有关规范中要求的强度。 二、施工准备工作 1.清表:就地冷再生施工前应对旧路路面实施清理,施工范围内的腐殖土、生活垃圾等需清理彻底,清理宽度不低于(冷再生底基层宽度+2×0.3米)。 2.工程开工前必须出具该路段的击实报告和工程所用水泥的试验检测报告,否则,不得开工。 3.对旧路结构材料进行现场破碎取样,在实验室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指导取样地点附近路段的碾压施工。取样频率为正常路段每2—3km取一个点,特殊路段适当加密。取样和送样时监理须在场。 4.坑槽处理与计量:

a.机械开挖坑槽,人工修整,承包商、监理和业主三方共同认可坑槽面积后,用25%碎石12%石灰稳定土填充并用压路机碾压; b.施工要求:坑槽开挖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槽内布设碎石(碎石厚度为坑槽深度的一半),再布12%石灰土后,进行翻拌,碾压。碾压完毕后须高于原路面,防止雨水侵入,影响冷再生施工; c.坑槽处理完毕,报监理验收合格后,再报业主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每次验收长度不超过1km; d.深度小于15cm的坑槽用12%的石灰土挖补,费用已包含在相关费用之内,不再单独计量; e.深度较深的坑槽回填时按15cm一层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处理,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防止该位置冷再生施工后弯沉值不符合要求,否则,施工单位自费处理。 5.施工材料准备: a.水泥:采用强度等级32.5级的路用普通硅酸盐缓凝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小时,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 b.水:所用水源不得含有有害物质及影响工程质量,严禁使用坑塘内变质水源。 6.施工机具准备: 工程开工前,应保证设备机具完好并满足施工需要:推土机(1台)、洒水车(1台,6000L)、冷再生机(1台)、自行式平地机(1台)、振动压路机(1台,≥22T)、三轮压路机(1台,18--21T)、胶轮压路机(1台,≥20T)等。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一、冷再生机施工工艺流程 二、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 ⑴旧路结构状况调查 沥青混凝土旧路路面冷再生是利用旧路沥青混凝土及上基层(石灰土)经破碎加入水泥均匀拌和,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碾压获得的半刚性结构。 1)对旧路进行弯沉检测,每车道每公里40~50个点,详细了解旧路承载能力。2)对旧路结构材料进行现场冷再生机破碎取样,确定旧路沥青层的厚度、基层材料及基层厚度等,掌握结构强度;在实验室做级配和配合比试验并确定不同配合比的最大干密度(重型击实)和最佳含水量,取点频率每1000米取三点。 3)对旧路结构材料进行土质分析后,确定添加剂为强度等级为32.5级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⑵机具准备 工程开工前,应保证设备机具完好并满足施工需要 1)冷再生机;2)平地机;3)洒水车;4)运送水泥汽车; 6)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三轮压路机;7)推土机; ⑶材料要求 1)经破碎旧路面沥混凝土面层及上基层获得的混合料作为冷再生结构的骨料及填充料,大于5mm的骨料含量应在40~75%之间,否则应采取增加骨料或

填充料的措施。 2)水泥:采用强度等级32.5级的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4小时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建议采用缓凝“海工牌”。 3)水:采用不含有害物质或饮用水。 ⑷级配和配合比 1)对取好的混合料由实验人员编号后筛分,确认混合料的实际级配,参考试验级配如下表: 2)抗压强度:根据级配对每一编号试块在实验室按含水泥量5%、6%、7%(重量比)试配获取三种水泥含量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并在规定温度下,试件保湿养生6天,浸水24小时后,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获取7天标准抗压强度,根据试验结果最终确定设计添加水泥量。 2、施工程序 ⑴路面清理 冷再生施工前应对旧路路面实施清理,清除路面垃圾、拆除旧路侧石,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高程测量标线,确保规定铣刨宽度及深度。 ⑵人工摊铺水泥 按设计含灰量计算每平方米应摊铺水泥用量。现场应采取打格计量卸水泥,人工均匀摊铺。 ⑶冷再生机破碎与速度的控制 1)冷再生机铣刨使旧路路面及基层破碎后混合料均匀。速度应根据旧路结构状况及混合料破碎后配合比确定,建议速度为6~8米/分钟。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Q/HD 企业标准 Q/HD HiRMOI —2013 高性能半柔性路面再生 技术指南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与符号 (2) 2.1术语 (2) 2.2符号 (4) 3结构组合设计 (6) 3.1适用条件 (6) 3.2结构组合设计 (6) 3.3推荐结构组合 (7) 4 材料要求 (11) 4.1一般规定 (11) 4.2再生胶结料 (11) 4.3回收旧路面材料 (12) 4.4粗集料 (13) 4.5细集料 (14) 4.6填料 (14) 4.7水 (15) 5混合料设计及要求 (16)

5.1一般规定 (16) 5.2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16) 5.3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要求 (17) 6 施工工艺与质量管理 (24) 6.1 一般规定 (24) 6.2厂拌冷再生面层施工工艺 (24) 6.3就地冷再生面层施工工艺 (32) 6.4厂拌冷再生联结层施工工艺 (35) 6.5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标准 (36) 本指南用词说明 (40)

1 总则 1.0.1为提高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水平,解决路面反射裂缝、车辙等早期病害问题,提升路面改造结构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全面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交通发展政策,制定本指南。 1.0.2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改建和新建工程,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后加铺或直接加铺工程(“白加黑”)。一般地,各级公路沥青路面中、下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白加黑”联结层优先选用厂拌冷再生工艺,二级及以下公路沥青路面全深式再生优先选用就地冷再生工艺。 1.0.3本指南规定了高性能半柔性路面再生技术的结构组合设计、材料要求、混合料设计及要求、施工工艺与质量管理。 1.0.4 高性能半柔性路面再生技术应用,除应符合本指南的规定外,尚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厂拌热再生技术

厂拌热再生技术

第三节厂拌热再生技术 一、旧路面材料性状及其再生适用性 1 流变性质 老化沥青在流变指标上表现为粘度增大,针入度增加,延度减小,软化点升高。表1是老化沥青流变指标随某A型再生剂掺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随着再生剂掺加比例的增加,老化沥青的流变指标逐渐向新沥青方面过渡。由此说明,从流变力学指标角度,旧沥青材料具有较好的再生适用性。 2 再老化性质 沥青混凝土路面热再生工艺中,旧沥青受热时间及受热强度都不亚于普通拌制沥青混合料。因此,旧沥青在耐热老化方面的再生适用性,即再老化后的性能如何应值得重视。 从测试结果可以得出,旧沥青再老化速率相对变缓。考虑到已得出的低温劲度调合的直线线性关系,如果用于调合的软沥青的耐老化性能与S70相近时,那么,调合出的再生沥青的耐老化性能(用指标变化率表征)要好于原始沥青S70。因此,也可以得出,在受热再老化方面,旧沥青也有着良好的适用性。 2

3

料原样筛分结果比抽提后筛分结果粗很多,但将该级配组成与高等级公路基层级配碎石规范要求相比较,仅细料通过率不满足要求,且偏差较小。因此,针对路面基层,旧料有较好的冷再生适用性。 2)强度与形状 回收旧骨料的强度和颗粒形状也影响着沥青旧料再生的适用性。广佛高速公路旧骨料的相关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除针片状含量偏大外,旧骨料其他指标均满足规范对新骨料的要求。针对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较多情况,再生时只要添加使用针片状含量小的碎石,即可弥补该缺陷。因此,从强度和颗粒形状方面讲,旧集料也有较好的再生适用性。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方法取决于需要再生的路面结构状况、结构层次、层次的材料性状,以及再生成型路面层次的功能、设备状况及经济条件等诸多方面。再生对象不同,使用目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再生方法。 4 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方法的适用性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是指将不能满足路用要求的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通过混合新 4

水泥土冷再生(技术类别)

水泥冷再生底基层 施工要求 施工流程如下:施工准备→撒布新加材料→铣刨、拌和→整平→压实→养生及交通管制 A.施工准备 ①施工之前通过取芯了解每段的原结构层厚度,为冷再生机铣刨厚度的确定提供依据;通过对老路含水量的测定,计算出水的喷洒量。外加水与老路材料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控制在1%以内); ②挖补坑槽、清扫路面(必要时清洗); ③用全站仪按10m 间距布设中、边桩(弯道5m 间距)并引至施工范围外; ④在施工起点处将各所需施工机械、机具顺次停放,连接相应管路。现场冷再生施工设备一般包括:水罐车,水泥浆车(必要时),冷再生机,平地机,压路机,洒水车。 新加材料撒布新加水泥采用人工撒布时,根据经试验段验证的配合比确定的水泥用量,在已撒布新加碎石的原路面上预先打出每袋水泥占用的网格线,然后用均匀摊铺水泥,为减少撒布过程水泥损失,撒布时间控制在施工前一小时左右,且水泥撒布选择在风小的天气。为了提高撒布精度同时避免刮风等情况的影响,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配有完整喷洒水泥装置的冷再生机或更为精确的水泥稀浆喷洒设备。

特别是当水泥用量较大,撒布厚度较厚时,应使用水泥稀浆喷洒设备。 C.铣刨、拌合 ①根据路面宽度和冷再生机的工作宽度,施工时应分幅进行,并且需分段施工。根据水泥的初凝时间和冷再生机的施工能力,控制每段长度,以保证再生机械和碾压机械协调一致。 ②启动冷再生机,按照冷再生机预先设定的铣刨深度和行进速度对路面缓慢、匀速、连续铣刨、拌和。建议再生机速度控制在5m/min,不得随意变更速度或者中途停顿; ③单幅再生至一个作业段终点后,将再生机调至作业段起点,进行第二幅施工。纵向相邻两幅接缝的重叠不宜小于20cm,并且第二幅再生时将重叠范围内的水喷关闭。纵向接缝的位置应尽量避开营运车辆行驶的轮迹; ④尽量减少纵向接头,纵向接头重叠量不宜小于1.5 倍冷再生机转子直径。水泥初凝时间内施工时关闭重叠段冷再生机水喷并不添加水泥,水泥初凝时间后施工时经试验添加水泥和水; ⑤再生后现场应及时取样检测水泥剂量及含水量,做EDTA 滴定试验,快速(10 分钟内)测定,以确保及时准确地对水泥剂量进行调整。同时现场取样做含水量试验,现场含水量测定采用燃烧法,考虑原面层沥青存在烧失情况影响结果准确性,施工前通过多组试验测出燃烧法与烘干法比例关系,所取混合料应保持均匀一致,确保实际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相符。

冷再生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冷再生施工安全技术交 底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肃临公路国道307至衡水市区段养护改造工程 冷再生施工安全交底 冷再生施工安全交底 1、冷再生施工前,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公路施工安全作业规程》。 2、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等防护用具; 3、在道路交叉危险地段作业时,必须设明显的安全警告标志,并应设专人站在操作人员能看清的地方指挥。机械作业时,应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4、人工配合机械作业的辅助工作应与机械作业交替进行。机上、机下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协同作业。当必须在机械作业范围内同时进行辅助工作时,应停止机械运转后,辅助人员方可进入。 5、压路机作业时必须在前后、左右无障碍物和人员时才能启动;变换压路机前进后退方向应待滚轮停止后进行;严禁利用换向离合器作制动用;压路机靠近路堤边缘作业时,应根据路堤高度留有必要的安全距离;碾压傍边沟段时,必须由里侧向外侧碾压;两台以上压路机同时作业,其前后间距不得小于3m。 6、施工时安全生产小组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详细排查安全隐患。 7、对特殊工种,需持证上岗操作,严禁无证人员上岗操作。 8、安全生产教育须持之以恒,工地上重点工序、重点部位等危险性较大的地方设置有安全生产宣传牌、安全警示标志。 9、做好防火、防潮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 10、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当发现有捕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应停止其使用。 11、机械作业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非本机操作人员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人作业区和操作室内。工作时,思想要集中,严禁酒后操作。 12、机械操作人员和配合工作人员,长发不得外露,不得穿硬底鞋或拖鞋。 13、进行日作业两班及以上的机械设备均须实行交接班制。操作人员要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

厂拌冷再生施工工 艺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是铣刨原沥青路面面层后,将铣刨料运至拌合站后进行破碎和筛分,并掺入适当比例的新集料、再生结合料、再生剂、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及水等材料后经过常温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实现旧沥青路面再利用的技术,适用于高等级沥青路面的下面层及基层、底基层。它的技术特点是:铣刨的旧沥青混合料能够全部回收利用,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用乳化沥青作为有机再生结合料以及水泥或石灰作为无机再生结合料,形成一种复合有机水硬性材料,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因乳化沥青具有无毒、无臭、不易燃烧、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保证了储存稳定性、拌合稳定性,改进了施工条件,延长了可施工季节。与就地冷再生相比,对混合料配合比控制更为准确,提高路面平整度,保证路面性能。 1、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 1.1不同的沥青路面材料应分别回收,分开堆放、不得混杂。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可选用冷铣刨、机械开挖等方式,应减少材料变异。 1.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在回收和存放时不得混入基层废料、水泥混凝土废料、杂物、土等杂质。 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预处理与堆放 2.1使用推土机、装载机等机具将回收的沥青路面材料充分混

合,然后用破碎机或其它方式进行破碎,应使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最大粒径小于再生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有超粒径材料。不允许直接使用未经预处理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2.2根据再生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合理选择筛孔尺寸,将处理后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筛分成不小于两档的材料。 2.3经过预处理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可用装载机等将其转运到堆料场均匀堆放,转运和堆放过程中应避免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离析。 2.4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应避免长时间的堆放,料仓中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应及时使用。 3、混合料拌制 3.1对拌和设备的要求:厂拌冷再生宜采用专用拌和设备,也可采用普通拌合设备加装乳化沥青计量及喷洒装置。 3.2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设备生产能力匹配。 3.3拌和时间应适宜,拌和后的冷再生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液体流淌、无结团成块现象,和易性良好。 4、施工准备 4.1 下承层的准备 下承层应密实平整,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摊铺冷再生层混合料之前宜在下承层表面喷洒乳化沥青,喷洒量为纯沥青用量0.2~0.3kg/m2。 4.2铺筑试验路段

厂拌热再生施工工法

厂拌热再生施工工法

1.前言 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大量的翻挖、铣刨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的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随着大量的使用新石料、开采石矿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2 工法特点 2.1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运至沥青拌和厂(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新沥青、再生剂(必要时)等拌制成热拌再生混合料,经摊铺机摊铺并由压路机压实成型。 2.2可处理整个路宽或仅处理单车道。 2.3可处治面层不平整和裂缝,消除车辙、坑槽和松散,提高行驶质量,恢复路面功能。 2.4添加再生剂、新沥青和新集料,改善原路面混合料老化状况,并可纠正配合比存在的问题。 3 适用范围 3.1厂拌热再生,适用于对各等级公路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 P)进行热拌再生利用,再生后的沥青混合料根据其性能和工程情况,可用于各等级公路沥青面层及柔性基层。 4.工艺原理 4.1对回收的沥青路面材料(RAP)进行加热,当表面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表面的旧沥青开始软化、熔融,并在与新的热集料拌和过程中,旧沥青的一部分转移到新集料的表面,同时新、旧集料的温度也趋于一致,此时温度为130℃~150℃,旧沥青裹覆在新、旧集料表面的薄膜也趋于均匀。 4.2按预定比例加入新沥青(或新沥青与再生剂),在搅拌过程中,新沥青(或新沥青与再生剂)将均匀地裹覆到新、旧集料的表面,同时与原有的旧沥青紧密结合。由于新集料,RAP,新沥青(或新沥青与再生剂)和旧沥青的温度已经一致,约达到150℃~160℃,新沥青(或新沥青与再生剂)与旧沥青的界面间

现场冷再生技术浅析

现场冷再生技术浅析 摘要:从现场冷再生技术的分类出发,分析了它的适用条件,以水泥为添加剂的现场冷再生施工工艺流程为例,详细讨论了现场冷再生技术的施工过程,并提出了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冷再生技术;沥青路面;添加剂;施工工艺 Study on Cold in-place Recycling Technology Abstract: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ld recycling technology, its suitable condition has been analysize, take the cement as the chemical additive scene cold regeneration construction technical process was the example, discussed the scene cold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detail, and proposed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 Key words: cold recycling; asphalt pavement; additive; construction techincs 再生技术可节省资源,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并可保护生态环境,获得社会 效益,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环保型新技术。据有关数据显示,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可节约材料费用53.4%,路面降低造价25%左右,沥青节约50%。如1980年美国使用了约5000万吨旧沥青混合料,节约投资达3.95亿美元[1]。据预测,10年后,沥青路面的大、中修产生的旧沥青混合料将达到1000万吨,若采用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每年可节约材料费15亿元[2]。 1 现场冷再生技术定义 所谓沥青路面的现场冷再生(Cold In-P1ace Recycling),就是充分利用现有旧铺层材料(面层甚至基层),必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并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水泥、石灰、粉煤灰、泡沫沥青、乳化沥青等)和水,在自然环境温度下现场连续地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重新形成具有所需承载能力结构层的一种工艺方法。现场冷再生主要有三种类型: 1、浅层现场冷再生——针对就路面层,冷再生厚度在80一150mm之间,形成沥青面层(底面层)。 2、无铺面公路的升级——针对旧路基层,以泡沫沥青或乳化沥青为添加剂时,冷再生层厚度在100~150mm之间;以水泥、石灰或粉煤灰为添加剂,冷再生层厚度多为200mm。 3、深层现场冷再生——针对旧路基层和面层,冷再生层厚度在150mm以上,形成基层或低基层。

沥青混合料厂拌冷再生技术的应用

第二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推广材料之十一——沥青混合料厂拌冷再生技术在昌九高速公路技术改造项目中的应用 项目实施单位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综合点评 目前,传统的基于“强基薄面”设计理念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路面虽然减少了初期投资,但是由此也带来了早期损坏严重的弊端。因此,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全国有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面临大修或改建工程,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新基层和面层材料,另一方面还有因翻新而废弃的渣料需要环保处理,公路运营养护面临重大技术难题。 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江西省的高速公路达558公里,且均系国家及省内高速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司结合昌九高速公路技术改造项目,使用经过自主改造的国产水泥稳定拌合设备,利用厂拌冷再生技术实现了对原半刚性基层的柔性化转换,将厂拌冷再生层作为高速公路的上基层,实践了“长寿命沥青路面”的设计理念,经过2年多的特重交通考验证明,不但使用效果良好,而且还表现出优异的环保性能。 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与传统的热拌沥青碎石(ATB-25)混合料相比,在不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可节省50%以上加热能源,减少的C02排放量也大于50%。昌九高速公路利用厂拌冷再生技术进行技改的路段90公里,与热拌沥青碎石(ATB-25)混合料相比可节省沥青7845吨、柴油418.4万升、电59.622万度,CO2排放减少4707吨。此外,还减少了路面翻修过程中废弃渣料的排放,取得了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公司在厂拌冷再生上基层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法,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沥青混合料厂拌冷再生技术在昌九高速公路技术改造项目中的应用”推广材料 ——交通部节能减排专家工作组 一、概况 昌九高速公路是江西省首条高速公路,是国家干线公路网规划福银(福州至银川)高速公路在江西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向4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km/h,全长约133.4km。一期1993年建成通车,二期1994年通车,三期1996年建成通车。实施技改时,已运营10~13年。 尽管养护成本在逐年增加(1998年为1252万,2004年已达7700万),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交通量增大(见表1),路面损坏却日益严重、性能每况愈下,主要病害是网裂水损害和车辙。现有的以挖补、罩面为主的养护方式,费用高且治标不治本,已难见成效。这一方面说明昌九高速公路原路面结构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另一方面,从使用年限看,昌九高速公路原路面结构也已接近使用寿命,急需改建。 表1 昌九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 年份 一期 (蛟桥至十里铺) 二期 (南端连接线) 三期 (北端连接线)自然车辆 (辆/日) 累计轴载 次数(次) 自然车辆 (辆/日) 累计轴载 次数(次) 自然车辆 (辆/日) 累计轴载 次数(次)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69353649.html,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 作者:赵兴贵 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02期 【摘要】本文首先针对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利用现状,说明了研究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 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几种再生技术的比较,重点突出厂拌热再生的适用性;最后,具体阐述了厂拌热再生的再生原理。 【关键词】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厂拌热再生;再生原理 0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十分迅速,2012年通车里程9.6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二,美国排名第一,为10万公里。我国高速公路每年要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旧沥青混合料废弃量达到220万吨/年,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5年后,沥青路面的大、中修产生的沥青旧料将达到1500万吨。10年后,沥青路面的大、中修产生的沥青旧料将达到4000万吨以上。路用沥青主要是石油沥青,但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过度的开采终将造成 资源的枯竭。所以这样对旧路大修“一弃一建”,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增加了工程造价。而废弃混凝土的处理也会带来费用,并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所以,研究并再生利用旧沥青混合料具有重要意义。 1 几种再生技术的介绍 沥青路面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在阳光、水以及受力的作用下会发生老化,根据老化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考虑多种再生方式来修复原路面,目前,国内常用的再生方式有就地热再生、就地冷再生、厂拌冷再生、厂拌热再生。下面简单介绍下这几种再生方式: 1.1 就地冷再生,适用于一、二、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就地再生利用,用于高速公路时应进行论证。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分为沥青层就地冷再生和全深式就地冷再生两种方式。对于一、二级公路,再生层可作为下面层、基层;对于三级公路,再生层可作为面层、基层,用作上面层时应采用稀浆封层、碎石封层、微表处等做上封层。沥青层就地冷再生应使用乳化沥青、泡沫沥青作为再生结合料;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既可使用乳化沥青、泡沫沥青等沥青类的再生结合料,也可使用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作为再生结合料。当使用水泥、石灰等作为再生结合料时,再生层只可作为基层。 1.2 就地热再生,适用于仅存在浅层轻微病害的高速公路及一、二级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的就地再生利用,再生层可用作上面层或者中面层。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是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再生时原路面的整理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原路面的主要病害主要集中在表面层,通过再生施工可以得到有效修复,并且原路面沥青的25℃针入度不得低于20(0.1mm)。

水泥稳定碎石冷再生技术的优缺点

水泥稳定碎石冷再生技术没有广泛推广的原因: 建设方面的因素 ●水泥稳定碎石在技术层没有一个标准,对待不同段的公路以及 原始公路材料的不同水泥稳定碎石冷再生的配比将不会一样。 水泥稳定碎石的冷再生技术没有一个国家级别的规范。相对于 沥青碎石的冷再生技术的成熟性不是太足。 ●水泥稳定碎石的冷再生技术的多用于旧路的翻修改建,对于二 级公路提高成一级公路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技术,因为原来的公 路路基的要求和重建公路的路基要求不一样。 ●如果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冷再生技术进行重建,1.施工方往往 需要大量的实验,对待公路段不同的区域因为含水率的不一样,如果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冷再生技术进行施工,需要分不同路段 的研究分析,施工方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2.因为施工方对 待技术的保守还有就是此项技术没有一个国家级的规范,建设 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责任,往往会采取较为保守的技术方案。 3.有的时候建设方不具备实验的条件,没有办法进行大量正规 的实验。还有就是一些小的建设方对待传统技术的固守,过于 依赖经验,懒于进行大量的创新实验。

技术方面的因素 ●目前水稳碎石回收再利用有两种方法:a:就地再生水泥稳碎石 基层(就地再生水泥稳碎石基层是指原路面基层使用专用再 生机按照设计的速度和厚度进行粉碎处理,同时加入一定规格 数量的集料‘稳定剂。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拌合后进行整型碾压 使其达到路面基层需求的承载力的施工工艺。)缺点:a:就地 再生水泥稳定碎石采用WR2300L冷再生机,该机最大工作宽度 230cm,最大拌合深度40cm所以其技术不完善。b:再生水泥稳 定碎石有砾石砂垫层含泥量较大和三渣基层集料粒径偏大的 情况。c:冷再生施工前必须配备水车同时及时对拌合材料进行 加水;水车排水和水车供水必须满足再生机器的用水要求,施 工起来比较麻烦。d:现场再生设备作业时没刀重叠不小于20cm,如太小容易导致漏拌;如太大,则容易使再生料内骨料再次打 碎,导致粒径过小,不利于施工质量,施工起来比较麻烦。 ●厂拌再生(厂拌再生就是旧路面二灰碎石材料经过再生机粉碎, 运送至指定的拌合场地,根据需要添加材料,通过拌合机在常 温下拌合形成新的混合材料。运送至施工现场使用摊铺设备压 实成型后成为路面基层的施工工艺。)缺点:a;集料含水量, 规格及单粒径筛分变化较大。b;运输时容易造成扬尘污染。材料方面的因素 旧矿质集料的性质:路面在车辆荷载的冲击、震动和挤压作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 1就地冷再生技术的适用范围 深层复拌和路面面层再生技术是沥青路面面层就地冷再生工艺的两大类型,对于没有受损的道路排水设施或者是符合承载强度要求的路面结构层可以采用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条件是处于6-13mm内的路面厚度。概括地说,下面的情形都可以运用该技术:较大的温差损坏、逐渐老化的沥青路面、因过度疲劳与反射裂缝而导致的路面开裂;沥青路面由粗糙材料或者是挤压、流动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的,因车辙而只是路面结构扭曲;粘结力降低的结构层间、泛油、断裂等导致的路面损坏。道路稳定层的翻新工程则采用深层复拌就地冷技术。两者相比较而言,深层复拌再生技术的优势就是可以运用于10-30cm的拌合深度,甚至在处理土基层很稳定时可以达到40cm,可以完全达到道路深层的再生变更目的。 2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具体应用 2.1进行路面清理进行冷再生工程以前,必须将建设道路上妨碍工程建设的杂物打扫干净,确保施工路段的清洁。另外还必须按照施工规划标准测量高程,保证施工宽度。在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将施工路段的两头交通封闭,严禁任何非施工车辆加入施工现场。 2.2进行水泥摊铺必须按照施工规划将单位面积的水泥摊铺量计算出来,保证水泥用量和单位面积混合料的用量。在施工现场长产采取人工打格计量的措施卸水泥,然后将其进行平均摊铺。 2.3材料破碎和级配控制为了确保混合料在破碎后均匀,必须对冷再生机的铣刨效率进行限制,通常将其限制在6—8m/min最好。假如路面破碎水平过于要紧,能够将铣刨效率适当的减小。在进行铣刨的时候,必须对效率以及深度随时检测,确保混合料级配的标准性。 2.4机械拌和第一应按照工地的具体现象,保证标准的施工段长度。拌和的时候操作员必须经常留心保证行驶路线的顺直,同时确保各幅

厂拌冷再生应用研究

厂拌冷再生应用研究 【摘要】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研究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但是真正的规模应用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目前,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公路假设与维修养护的最常用技术,普及程度高,技术成熟。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过旧沥青材料的再生技术研究,再生料一般只用于轻交通道路、道路的基层或者非机动车道等。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大量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需要进行翻修和重建,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问题重新得到了重视和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公路建设;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广泛关注 1.再生技术发展概况 按照每10年左右翻修一次,路面平均宽度22米、翻修厚度10厘米计算,8、5万千米的全国高速公路网平均每年产生接近5000万吨的旧沥青混合料。 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力推广路面再生应用技术,充分发挥旧路面材料的价值。促进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 近年来,为了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北京、辽宁、广东、江苏、河南、上海、陕西、山东等省市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铺筑了面积不等的再生工程。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我国公路建设和养护中逐步推广应用。 为促进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广再生应用技术,保证沥青路面再生工程质量,交通部公路司于2006年9月下达了《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由交通部公路院等单位负责编写。2008年4月交通部发布了此《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2.再生技术分类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包括: (1)厂拌热再生。 (2)就地热再生。 (3)厂拌冷再生。 (4)就地冷再生。 其中就地冷再生技术按照再生材料和厚度不同分为:

冷再生技术交底

省道出海路八家至北局子段和三异井至西李杖子段大修工程冷再生基层首件(试验段)施工技术交底 省道出海路段(K61+000-k80+350;k84+000-k93+800)全长29.15km,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5-21m,路面宽12-18m。其中大修路段路面结构如下:3cmESMA-13沥青玛蹄脂上面层+6cm中粒式ATB-25沥青稳定碎石下面层+下封层+14cm旧路面冷再生处理基层 根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划,冷再生基层计划于2016年4月21日开工。到目前为止,我部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人员均已到位且经过了严格培训;机械设备数量满足施工要求且均已通过调试,状况良好;试验配合比优化工作已完成,各种原材料已经检验均合格。已具备了冷再生基层试验段施工的条件,待取得一些必要的施工数据及经验之后,将进行冷再生基层的大面积施工。 二、试验段位置: 根据路槽交验情况,冷再生基层试验段选在:K93+600~K93+800全幅,全长200米全幅 三、试验段目的: 1、确定施工配合比。 2、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1)、混合料数量的控制。 (2)、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 (3)、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4)、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的机械、人员合理组合及其协调和配合。(5)、确定最小作业段内,从混合料拌和到碾压成型的作业时间能否满足在水泥初凝时间以前完成。 4、每工作日的工程进度及工料机的消耗。 5、对工程成本进行核算: 在试验段结束后,立即进行总结,并做出文字性总结报告,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据此指导大面积的冷再生基层的施工 四、试验段施工组织准备: 1、现场准备:

厂拌热再生技术

第三节厂拌热再生技术 一、旧路面材料性状及其再生适用性 1流变性质 老化沥青在流变指标上表现为粘度增大,针入度增加,延度减小,软化点升高。表1是老化沥青流变指标随某A型再生剂掺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随着再生剂掺加比例的增加,老化沥青的流变指标逐渐向新沥青方面过渡。由此说明,从流变力学指标角度,旧沥青材料具有较好的再生适用性。 2再老化性质 沥青混凝土路面热再生工艺中,旧沥青受热时间及受热强度都不亚于普通拌制沥青混合料。因此,旧沥青在耐热老化方面的再生适用性,即再老化后的性能如何应值得重视。 从测试结果可以得出,旧沥青再老化速率相对变缓。考虑到已得出的低温劲度调合的直线线性关系,如果用于调合的软沥青的耐老化性能与S70相近时,那么,调合出的再生沥青的耐老化性能(用指标变化率表征)要好于原始沥青S70。因此,也可以得出,在受热再老化方面,旧沥青也有着良好的适用性。 3 旧砂石材料性状及其再生适用性 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组成机理相同,沥青混凝土路面旧矿料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中贡献的依然是级配和强度。所以,应掌握受车辆荷载和环境气候作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旧矿料性状变化情况,以便对其再生适用性做出判断。 1)级配特征 旧沥青砂石材料的级配性状直接影响到其再生作为路面结构层的适用性。 从旧料抽提筛分结果可以看出,经过长期交通荷载以及回收破碎的作用,旧沥青粗集料部分细化成细集料,而细集料进一步细化的程度较小,最终粉料量的变化并不是很明显。

由此得出,旧集料级配细化并不严重,骨料级配的本质没有改变,在再生中完全可以通过添加相对较粗的新骨料进行调整,形成合格的沥青混合料级配。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中,收集的旧集料直接作为骨料被冷拌。因此,应对旧集料收集状态的表观级配组成状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材料配比设计。显然,由于旧沥青的裹覆结团作用,旧料原样筛分结果比抽提后筛分结果粗很多,但将该级配组成与高等级公路基层级配碎石规范要求相比较,仅细料通过率不满足要求,且偏差较小。因此,针对路面基层,旧料有较好的冷再生适用性。 2)强度与形状 回收旧骨料的强度和颗粒形状也影响着沥青旧料再生的适用性。广佛高速公路旧骨料的相关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除针片状含量偏大外,旧骨料其他指标均满足规范对新骨料的要求。针对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较多情况,再生时只要添加使用针片状含量小的碎石,即可弥补该缺陷。因此,从强度和颗粒形状方面讲,旧集料也有较好的再生适用性。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方法取决于需要再生的路面结构状况、结构层次、层次的材料性状,以及再生成型路面层次的功能、设备状况及经济条件等诸多方面。再生对象不同,使用目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再生方法。 4 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方法的适用性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是指将不能满足路用要求的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通过混合新组分或受热整型等方式,重新铺筑成为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按照再生路面组成材料的拌和温度及拌和地点,可将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方法分为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和就地冷再生等4类。 1)厂拌热再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