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题目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院(系)金融与贸易系

专业金融学

学生姓名

成绩

任课教师

2011年 6 月 20 日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由我本人独立完成。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等的引用已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

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如在文中涉及到抄袭或剽窃行为,本人愿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及责任。

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2011 年 6月 20日

摘要

我国信托业从建立以来,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金融领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其经营业务不断拓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很多内部外部问题。在接下来的论文中我会做出详细的陈述。

关键词信托;理论;现状;发展;问题;展望

Abstract

From the inception of the trust industry to have a rapid developmentin the financial sector has its own place, and continue to expand itsoperations, as China's socialist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make a greatercontribution to financial markets in China played a certain role. However,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problems. In the next paper,

I will make a detailed statement.

Times New Roman Trust; theory; status; development; problems;Prospect

目录

一、绪言 (1)

二、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2)

(一)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2)

(二)中国信托业的功能 (3)

(三)中国信托业的定位 (4)

三、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现状 (4)

(一)中国信托业发展的优势 (4)

(二)中国信托业发展的问题 (6)

1.内部问题 (5)

2.外部问题 (6)

(三)进一步发展信托业的对策 (7)

四、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展望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3)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绪言

我国信托业从70年代末建立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金融领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其经营业务不断拓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本身资本金就已经严重不足,筹集资金的能力也不是很强,导致了资金运用的低效率;内部管理存在缺陷,人员素质低,用人机制较不合理;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对它也有一定的不

良影响。内外的结合导致了我国信托业不能良好发展,为使我国的信托业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更大的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国家应加强对信托业的管理,加大立法工作力度,从宏观上给信托业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信托机构自身也应该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拓宽业务范围,使经营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1

二、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一)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信托业(Trust Industry)信托与银行、证券、保险并称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其本来含义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按照《信托法》第一章第一节对信托的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信托在我国《信托法》总则中有明确的规定: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信托作为一种财产管理和财产转移的观念自古有之,从最初的民事信托为主发展到以商事信托为主,并肩负起了公共财产管理的公益使者的职能,显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的体现。信托的最大特点是: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且根据《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可以投资于实业,这是信托区别于其他金融行业的重要特征之一,也使得信托公司成为目前中国唯一能同时涉足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的金融机构,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的理想结合点。

信托业最初起源于英国的“USE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根据《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业务是指信托投资公司以营业和收取报酬为目的,以受托人身份承诺信托和处理信托事务的经营行为。从信托理论和国外信托业发展经验看,信托业的职能主要有财产管理、融通资金、协调经济关系、社会投资和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五种,素有“金融百货公司”的美誉。由于其特殊的制度功能,迅速被其他国家引进并得到壮大,成为金融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杠杆①。我国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以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于立法滞后、功能错位,信托公司一度沦落为银行规避信贷规模管制的通道,一些部委及地方政

府进行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投资的“钱袋子”,多次受到清理整顿。直到2001

①选自霍玉芬着,《信托法要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第133页

2

年《信托法》的颁布奠定了我国信托业发展的法律基础,信托公司业务才得以回归本源。2007年,中国银监会颁布实施新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简称“新办法”),明确了信托公司作为财富管理机构的功能定位,为信托业实现彻底改造和科学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综观信托业24年波动徘徊的历程,其症结可以用“不务正业”四个字来概括,换言之,功能定位混乱、主次业务颠倒是信托业不断出事儿的根源。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几起几落有其客观原因;

1.信托业诞生时缺乏信托基础。

(1)缺乏一定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基础。“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信托的基本功能,因此信托生存的首要条件是有“财”可理。建国以来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采取的是高积累、高投资、低工资、低收入的政策,民间基本上无可理之财。

(2)缺乏健全的社会信用基础。信托“以信任为基础”,信任关系的确立和稳定是信托赖以生存的土壤。我国社会信用关系尚缺乏刚性,信用链条十分脆弱,契约意识较差;总体而言,信用基础仍十分薄弱;

2.信托制度建设滞后且极不完备。

直到200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正式施行,我国的信托制度才初步确立。在此之前没有一部专门的信托法,也无其他明确信托关系的法律规范。这使信托机构的活动长期缺乏权威的基本准则,令信托业的发展陷入歧途。这些年来,信托公司主要从事银行存贷业务、证券业务和实业投资业务,没有集中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主业上来。

(二)中国信托业的功能

信托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金融制度,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功能有:一是提供投融资服务,促进经济建设发展。信托融资是以特定的信托财产为信用基础,不仅可以融资,也可以融“物”。二是提供理财产品,满足理财市场需求。信托产品连接金融市场和实业市场,直接参与项目利润的分享,收益率和安全性都相对高于其他金融产品。三

是完善金融功能,化解金融体系风险。信托能够在中长期融资方面大有作为,有助于改变我国金融体系中缺乏发挥中长期融资功能的金

3

融机构,缓解银行体系长期存在的存贷资金期限错配、“短存长贷”的压力。

(三)中国信托业的定位

一是提供专业的受托管理服务。信托制度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基础制度,受托人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信托公司未来在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员工持股信托、公益信托等受托业务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是提供丰富的理财产品和服务。信托公司是天然的金融产品提供商,可以为社保资金、保险资金、银行等理财产品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此外,信托公司通过开展遗嘱信托等新兴业务领域,能够为高端客户提供综合、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三是提供灵活高效的投融资服务。信托在设计提供灵活的融资解决方案、发挥中长期资金融通功能等方面优势突出。信托公司通过积极推进信托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大局,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新兴战略产业等重点领域。

三、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现状

信托机构是依照信托制度活动的主体。现阶段,营业性信托机构的主体就是信托公司。经过近几年来的整顿,中国信托业已成功地化解了累积20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充实了资本,改进了管理,重新集合起一支专业队伍,为社会提供信托服务。同时,为了加强监管,保障委托人、受益人的合法利益,监管部门根据信托业务发展的需要,陆续制订、出台了一些法规规章,指导和监督信托公司依法开展真正的信托业务。

(一)中国信托业发展的优势

信托与其他金融方式和工具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独有的破产隔离功能。一项财产一经成为信托财产,该财产就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可以对抗第三方债权人。通过财产权利的分割和重构,受托人可以根据委托人需求的个性化灵活设计信托产品,信托能够在中长期财产转移和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信托具有显着的工具优势,可以直接参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通过贷款、投资、出租、出售等多种方式灵活运作。

4

信托业发展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一是信托公司资本实力不断增强,行业不断扩容。2007年,新办法实施以后,信托公司的功能地位和市场价值逐渐被市场关注,一大批中央企业、境外知名金融机构纷纷投资入股信托公司,信托公司资本实力和风险抵抗能力大大增强。截至2010年三季度,信托业实收资本合计亿元,净资产合计亿元,固有资产合计亿元。此外,一批历史遗留问题的信托公司陆续完成重组,重新进入信托市场。目前正常经营的信托公司数量已经达到60多家,未来有望达到70家左右,行业规模不断扩张。

二是信托资产高速增长,行业赢利能力突出。近几年,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财产规模不断增加,2007年底为9621亿元,2008年12365亿元,2009年20405亿元,2010年三季度达亿元,突破3万亿大关,超过基金公司基金资产规模。与2004年2102亿元相比,信托资产规模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增长近15倍。

三是信托公司赢利水平显着提升。2007年以来,信托行业整体保持赢利,收入和利润水平连续增长,股东回报率和人均创利水平在金融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2009年,信托行业实现经营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行业人均利润273万元,在金融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四是信托金融创新优势明显,信托产品在理财市场占据重要地位。2005年开始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最终选择了信托模式,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理财需求的不断旺盛,信托公司通过发挥信托功能优势,设计推出

了类型丰富的信托品种,为具有风险意识和投资意识的合格投资者提供了灵活多

样的信托理财服务。与基金、银行、保险、证券等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相比,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保险的理财产品,优势十分明显。2009年,信托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达%,高于同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

五是信托融资服务功能突出,在支持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行业恢复初期,信托公司就通过海外市场发行债券等方式,为国内经济建设筹集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和进行国家、地方重点项目建设。近年来,信托公司积极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依托各自股东背景优势,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国家大中型骨干企业

5

和中小企业、“三农”、低碳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领域,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010年三季度,信托财产中运用于基础产业的规模达亿元,占总

体规模的%。

(二)中国信托业发展的问题

身为我国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之一,信托具备相当多的业务优势,但是在我国多年来信托业长期处在社会多方的打压之下,也有部分信托投资公司的违法、违规或停业引起整个信托行业的价值遭到怀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可以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谈起。

1.内部问题

首先,人才资源匮乏。信托业历经整顿,导致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信托业发展的“瓶颈”。部分信托投资公司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较差,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比较低下,与国民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市场化形成巨大

的反差。

其次,主业不主。大多数信托投资公司都违背了中央银行关于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规定,名为信托,实为信贷。其经营方式和经营所得不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代理费,而是银行信贷业务的存款放款利差;其资本金充足率、长短期投资比例和拆借比例等许多资产负债比例都达不到要求。这就意味着其在经营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隐含着一定的风险。

再次,治理结构的缺陷阻碍了我国信托业的发展。信托投资公司在治理结构

方面的显着缺陷,容易形成依附于政府的,政策性的“官办”融资窗口。

2.外部问题

首先,相关制度不配套,阻碍信托业发展。信托关系涉及的内容之多、范围之广,没有一个行业可以与之相比,而已经存在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没有对信托业做出一套完整的相应规定,给信托业务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其次,政策和监管对信托经营的限制、支持和服务不足。部分监管政策不统一,很多金融机构的业务都属于信托的范畴,但从管理上却分属于三大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标准各不相同;部分政策违背了信托产品的特性,某些规定实施的结

6

果,可能反而增加了信托公司的经营风险,使信托公司的发展受到很大的束缚

①是部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内部控制不完善,与所开办业务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水平不高,专业人员执业水平不高。

②是少数公司资产质量不高,经营活动中存在违规行为。有的没有认真履行诚信义务,甚至擅自改变信托财产用途,挪用、混用信托财产,将信托收益归入固有财产等。个别公司由于违法违规经营,面临严重经营风险,已被停止营业。它们管理的信托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损害了广大中小委托人的利益,造成了社会风险。

③是监管规制不完善、不具体,信托业务在创新中出现许多亟待规范的经营方式。由于缺乏信托登记、信托会计和信托税收等方面的规定,相当部分业务在法律、法规上存在缺陷。

对刚经过整顿的个别信托公司出现的重大风险,中国银监会给予高度重视,已要求全系统的信托监管人员努力做好监管工作,严肃查处违规行为,追究有关

责任人的责任,以切实防范风险,保护委托人、受益人的合法利益。同时,中国银监会将从实际出发,按照分类监管的方针,大力支持经营良好的公司发展,通过扶持一批优秀的信托公司,促进我国信托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发展信托业的对策

一是从信托公司自身来看,信托公司要立足信托本业,不断探索和拓宽信托运用空间,推动信托产品结构转型,服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人力资本为核心培育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引进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和专业人才,提升自主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加大客户资源开发和市场营销力度,培育形成能够支撑信托公司持续发展壮大的专属高端客户资源;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业务规模及复杂程度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公司合规经营和平稳运行。

1、加强诚信建设。对信托公司来说,诚信一旦缺失,信托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托业务的经营也将无从谈起。

2、大胆创新,丰富产品设计。创新是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信托业的发展缘于创新,目前仍需要通过创新获得新的生存的空间。在业务与产品创新上,国内信托业可以借鉴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的成功经验,用他们的

7

模式来适应我们的市场。在技术创新上,可以考虑利用网络给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3、培育信托专业人才。信托机构应建立起先进的激励机制和系统的培训体系,从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理财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着手,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带动整个信托业的素质提升,逐步缩小与金融同业之间的差距。

二是从完善监管和配套制度来看,监管机构要继续落实分类监管政策,鼓励经营规范、运作良好的信托公司在转型实践中先行先试,积极创新;规范信托公司异地业务发展,允许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信托公司宏观指导,通过风险提示和监管重点调整等引导信托公司审慎经营;加快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协调解决信托业发展遇到的政策壁垒问题,为信托展业创造良好的空间;加快推动信托登记、税收、信托产品流通机制等行业基础配套制度建设;推动《信托法》修改或出台《信托业法》,实现信托市场的统一监管。

1、信托业的发展必须与法制建设密切相关,混业经营、混业管理、无序竞争都源于没有健全的法律保障。如英、美、日等信托业发达的国家都有以健全的信托法制为基础,除一般信托法外,还有根据不同信托产品而制定的信托特别法,没一种信托业务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法律依据。这是信托业在历史上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并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前提。因此,要逐步制定和颁布信托特别法,根据不同的信托种类制定相应的法律,使每一种信托业务都有相应的法律依据。

2、除了《信托法》以外,还需要许多配套法规细则。关于信托配套法规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可以借鉴国外信托登记的做法,及时颁布有关特殊的信托财产的登记办法,建立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借鉴英、美、日等国的做法,建立单一税制,通过配套政策的建立,为信托公司开辟足够的生存空间,这是信托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3、对信托业的监管应该建立以政府监管为主体,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为支撑的监管体系。发挥信托行业协会的作用,同时建立信托信用评级制度,以社会监管为导向,加强行业自律;积极推进分类监管评级方案的实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量化式评级体系。

三是从改善信托业发展环境看,要着力培育信托理念和加强投资者教育。整8

个社会有良好的信托理念是信托公司展业的基础。我国的信托制度是从国外引入,信托市场还需要精心培育。要通过信托业协会等平台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普及信托知识。信托公司要开展其产品和服务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示相关业务的风险程度和状况,加强投资者教育;严格信息披露制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向客户披露信息。

四是重塑信托形象,普及全社会的信托意识

1、要重塑信托业的形象,就必须注重品牌效益,突出自身优势,实施特色战略,获得崇高信誉,实现规模经营;要重塑信托业的形象,就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是现代企业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司的可持续能力归跟结底是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结构、素质、知识和年龄层次等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能。以人为本,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最终和最高的目的。②

2、中国传统储蓄的观念决定了信托知识的宣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在宣传的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宜采用轰炸式手段。根据人们了解事物的一般规律,逐步利用媒体、报刊杂志、海报等直接渠道进行宣传,信托公司也可适时举办“员工服务到家”活动间接进行宣传,还可通过争取各种金融系列活动的参与资格,扩大认知度,培养全社会信托意识。

四、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展望

(一)以防范风险为核心,做好信托公司监管,促进规范发展

信托公司是中国信托业的主体,虽经重新登记,它的市场形象还处于重建期。信托业务在我国又是完全创新性的业务,面对多样化、个性化灵活的理财需求,监管者、经营者都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提高。同时,也要随着信托业务的发展,加快完善监管规则,在努力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信托业的稳健发展。

随着信托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分类监管政策的实施,信托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也要不断完善。要通过建立稳定的、可持续的经营模式,使信托公司的经营活动进入良性发展的道路,使中国的信托制度能够更好发挥出它的功能,为经济建设服务。

②选自霍玉芬着,《信托法要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第235页

9

(二)不断完善信托法制,加快配套制度建设

中国银监会自成立以来,在制定规章制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关于规范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的办法,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和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信息披露的规定,房地产信托业务管理办法,信托公司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方面的指引和评价办法以及分类监管的办法等已经完成制度论证工作,将在完成必要的程序后发布,这将对信托公司的经营与监管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中国银监会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信托登记、信托会计与信托税收等方面制度的建设工作。关于信托登记,需要由不动产、房屋、车辆、股权等相关登记管理部门来制定法规。两年来,中国银监会与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部门进行协商,并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就信托登记制度建设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关于信托会计,据了解,目前已完成了《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草案)》,有望不久后出

台。关于信托税收,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工作,相信这些工作能够较快地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认为,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与《信托法》相关的重要配套制度将会陆续制定完成、付诸实施,信托制度将会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三)加强协调规划,建立科学有序的信托市场,统一监管,规范发展

1995年,中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与其所办的信托公司分业;1999年开始的信托整顿,再次实行信托公司与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分业经营。因此,中国实行信托与其他金融行业分业经营的体制。近年来,随着信托业务的兴起,依据信托原理或依照信托公司的经营模式开展经营活动的现象逐步增加。信托制度以其特有的制度活力影响着中国的资产管理活动与资产管理市场。如何加强管理,统一监管政策将日益成为影响统一规范的信托市场发育的重要问题,值得有关方面加强研究。在处理好机构监管与业务监管相互关系、实施统一的监管政策后,我国的信托业将会在新的基础上取得新的发展。

(四)加强诚信建设,促使信托公司诚信经营

诚信对信托制度而言,尤为重要。因为信托关系成立的前提和基础是委托人对受托人的信任。失去了委托人的信任,就谈不上委托人将财产拿出来让他人管

理,信托也将无从产生。

10

对信托公司来说,其诚信要求则更为严格。因为信托公司经营信托业务,面向众多的自然人和法人。只有取得投资者的信任和认同,信托业务的开展才有

场和空间。诚信一旦缺失,信托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托业务的经营也将无从谈起。

(五)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信托业协会已开始它的筹备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协会成立后,将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发挥信托机构与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维护和促进信托业的健康规范发展。

自2001年4月《信托法》颁布实施以来,除了信托公司按照信托原理开展营业信托活动外,信托制度已开始在其他众多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公益信托开始列入有关部门与信托机构的议事日程;二是民间已开始出现了如小额财产管理、遗产管理和贵重物品保管等形式的民事信托活动;三是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有关业务制度,都开始注意遵循信托原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古

老的信托制度在我国将会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与认识,其运用前景将会更为广阔,表现出她在东方文化传统基础上的旺盛生命力。

结论

信托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对信托制度还不是很熟悉,对信托投资公司的功能和地位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搞好信托教育,普及信托知识,让广大民众和企事业单位了解信托,更新财产管理观念,使信托业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变的很重要;同时,为进一步发挥信托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投资理财功能,还需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配套的具体的法律、法规,给信托业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信托业有着巨大的潜能、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新形势下,我国的信托业发展应该抓住机遇,利用外部环境优势,改善外部环境劣势,同时不断改善企业的内部环境,以促进信托业的快11

速发展。此外,还应与国际信托业接轨,注意吸取外国成功的经验,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找准市场定位,开展特色的信托业务,形成自己的市场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银行、证券、保险并驾齐驱。

12

参考文献

[1] 左毓秀,史建平着,《信托与租赁》,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7-1

[2] 中国人民大学托与基金研究所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0.》,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03

[3]余文然着,《信托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12第一版

[4]霍玉芬着,《信托法要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5]施天涛余文然着,《信托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12第一版

[6]刘隆亨着,《银行金融法学》,北京出版社2005年8月第五版

[7]王淑敏着,《金融信托与租赁》,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8]王新权着,《信托业走向探索》,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王洪兰着,《现代信托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年6月

[10]当代金融家网

[11]百度百科

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