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是可燃性气体甲烷燃烧引起的,发生了化学变化,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是由于压强的增大引起,属于物理性爆炸,正确,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是由于火药的燃烧引起,发生了化学变化,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是可燃性气体燃烧引起的,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瓷器破碎 C.铁锅生锈 D.积雪融化

【答案】C

【解析】

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瓷碗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积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C.闻药品气味

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标签未朝向手心,错误,符合题意。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固体药品的取用时,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避免沾在试管壁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

A.用图1所示的装置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

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

C.在实验室中,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

D.用图4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1气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蒸发时玻璃棒要沿着一个方向搅拌,等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变为气态而析出溶质的过程,可用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故A正确;

B、实验室可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故B正确;

C、泥沙难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故C正确;

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正确。故选D。

【点睛】

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内有多孔隔板,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下列我国古老工艺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酒的酿造 B.石膏的雕刻 C.陶瓷的烧制 D.钢铁的冶炼

【答案】B

【解析】A.酿醋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石膏的雕刻过程中仅仅是外形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制陶瓷的原料是粘土,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硅酸盐产品,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钢铁的冶炼,是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单质,发生化学变化,故D错误;答案为B。

点睛: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题关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

6.以下我国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A.酒曲捣碎B.酒曲发酵C.高温蒸馏D.泉水勾兑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酒曲捣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酒曲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高温蒸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泉水勾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7.安徽省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下列是省内四地市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其过程主要体现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A.芜湖汽车组装B.铜陵冶炼金属

C.六安水力发电D.淮南开采煤矿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汽车组装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冶炼金属过程中,生成金属单质,是化学变化;

C、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开采煤矿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故选B。

【点睛】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8.用KClO3和MnO2制取O2,并回收MnO2和KCl的装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制取O 2B.溶解

C.过滤D.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收集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B、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促进固体的溶解;

C、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考虑;

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详解】

收集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图示是向下排空气法,故A错;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促进固体的溶解,故B正确;过滤的注意事项:玻璃棒末端放在三层滤纸一边,不能放到滤纸上缘,漏斗尖嘴部分紧贴烧杯内壁,故C错;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故D错。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磨针B.胆矾研碎C.死灰复燃D.木已成舟

【答案】C

【解析】

A、铁杵磨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胆矾被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葡萄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C。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10.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A .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 .b 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 .等质量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 2的质量最多

D .对比分析点c 、d 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答案】D

【解析】

A 、曲线①气压增大加快,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较快,表示的是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错误;

B 、b 点时气压还在上升,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还在进行,错误;

C 、等质量碳酸钙无论是粉末状还是块状,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同,只是反应速率不同而已,错误;

D 、对比分析点c 、d 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正确。故选D 。

11.醋酸CH 3COOH 是一元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现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和醋酸溶液等质量,分别放在甲乙两只烧杯中,各加入相等质量的镁粉,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则甲乙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是( )

A .甲和乙中金属都过量

B .甲和乙中酸都过量

C .甲中酸过量,乙中镁过量

D .甲中镁过量,乙中酸过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甲和乙中金属都过量,则两种质量相同的酸完全反应,因此设酸的质量都为m ,生成的氢气分别为x 、y ,则:

24

42H SO +Mg==MgS 9O H x

+8

2m 982=m x m x=49

33222CH COOH +Mg CH COO Mg+H ()1202m y

= 1202=m y m y=60

显然二者的质量比不是6:5,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 、甲和乙中酸都过量,说明镁完全反应,镁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应该相等,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镁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应该相等,而甲中酸过量,则镁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多;乙中镁过量,则镁没有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少,因此可以符合6:5,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 、镁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应该相等,而甲中镁过量,则镁没有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少;乙中酸过量,则镁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多,因此不符合6:5,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情况的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量的分析计算。

12.使瓶口紧挨着容器口,边倒边看,让液体沿器壁缓缓地流入容器底部。

13.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活性炭净水

C .煤制煤气

D .干冰降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

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

A、海水晒盐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活性炭净水是将水和一些颜色、异味等可溶性杂质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煤制煤气是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了一氧化碳等物质,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干冰降雨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吸热使水蒸汽变成液态的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4.量取液体时,某学生俯视读数为5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平视读数为3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5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平视读数为30mL,那么实际体积应等于30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20mL。

故选:B。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B.加热液体

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