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素养大赛主观题大全(附答案)

教师素养大赛主观题大全(附答案)

教师素养大赛主观题大全(附答案)
教师素养大赛主观题大全(附答案)

1、[案例]开学初去听一年级的语文课,发现每张课桌上都放着一个粉红的桌签,上面工整地写着课桌小主人的名字。孩子们挺直了腰杆,很神奇地坐着,目光里充满了期待。他

们似乎有了神圣感——我长大了,是一名小学生了,这是桌签产生的微妙效果吗?你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最少谈出三点。

学校这样做不仅使同学们之间更快地互相认识和熟悉,增加了他们的识字量;也体现出学校的?尊重教育?特色,解决了老师叫不上学生名字的尴尬,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了受到尊重的感觉。

2、一教师执教《一束白色的栀子花》,这是一堂设计巧妙、扣人心弦的阅读课。学生为文中的母亲所震撼,也对伟大的母爱浮想联翩。正在这时,老师的一句?我看见一位男生一直在哭,我们来问问他?打破了沉默,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男生竟然矢口否认:?我没哭!?这令老师措手不及,无计可施了。

请你先评价一下这位教师的做法,再设想如果你是文中的教师,看到男孩子在哭,将会怎样处理?

很很长时间候,我们的老师就这么随便地在本该饱含眷注、享用喜悦互相来往、体验认识智力挑战的课堂上让孩子际遇尴尬,使幼小的心魄只得去承担着本不该有的神魂压抑、冷漠与放逐。倘使我们的首位老师能够主动走过去说错解答的小男孩,牵着他的手莅临讲坛上,激励他说说自个儿的深刻思考过程,引领着下面的同学一块儿帮忙他走出思惟的误区,那末这个无助男孩的心中一定会充盈温热而绚烂的太阳光;倘使我们的第二位老师是一位有心人,能从女孩的应答中细心听取到一个孩子诗意境的单纯,那末老师便会诚恳地为这个孩子大声叫好,因此调解掉女孩不应当获得的窘迫哄笑;倘使我们的第三位老师不高高在上,而是主动蹲下体来,轻轻拍拍孩子的肩膀,微笑着聆听孩子的倾诉,那末师生都不会在激愤中使你我尴尬……抱憾的是,这几位老师就这么沦为了漠然的?观众?与?法官?,不止毁损了师者的威严与形象,更关紧的是让本该饱含生意与活力,会把愁烦转为微笑、会让溪流汇成大河的课堂衍变成了发出着压抑、懊丧、惊慌害怕等气息的?心魄宰杀场?。为此,我们的课堂需求带头提倡一种简单的神魂:别让孩子尴尬。只有这么,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才会想学生所想,用自个儿的智慧启发学生的智慧,用自个儿的心魄呼应学生的心魄,用自个儿的魂灵刻画学生的魂灵,因此让我们的孩子真实地感应偕老师最淳朴、最敏感、最温柔、最诚恳的心境。

3、略读课文应该教什么,请谈谈你的认识及做法。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学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单元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这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也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课前要细细研读,这样才能做到该?精?的精,该?略?的略。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从以上名家的话中,我终于明白了: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我们可以由?阅读提示?锲入,把握其中的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为重点或主线,根据学生的实际展开阅读。

4、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自传体小说《窗边的小姑娘》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小林校长要求每人轮流在饭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轮到一位男生时,他却说自己?什么故事也没有?。听罢,小林校长?放声大笑起来?,然后便开始一点点地启发这个学生:?那么,你就编一个吧……想想看,今天早晨起床以后,一直到上学为止,这段时间你都干什么了?首先干的是什么??最后,这个学生终于讲出了一点自己的故事。对此,小林校长给予了满意的评价:?这就很好嘛!你早晨起床这件事就让大家知道了嘛!不一定非讲有趣的故事或者讲笑话才算了不起。方才你说‘没有故事’!可现在你找到了话题,这就很不简单呀!?

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对小林老师的做法加以评价。

一、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然而,由于学生缺乏体验和感情,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作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用心去观察、体验生活的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关心校园、关爱家庭、关注社会。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应该来说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这样和那样的事,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作一个有心人,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维想法,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你心中的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习作的素材就这样丰富起来了。

二、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班队管理中,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在活动中陶冶性情,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活动的目的不同,形式各异。但在活动中,我们每个孩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内心的感受和体会更是千差万别,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记录下活动的评细过程和学生内心的点滴感受,这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每个学生每天要读书半小时,在书的海洋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积累优美语句,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

四、课前二分钟谈话。利用课前二分钟的谈话,交流身边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丰富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有的可说,有的可写。

5、有人说,细节决定课堂成败,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对于一位教师而言,他最主要的工作阵地是课堂,最主要的工作方式是上课,那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等很多细节对自己和学生而言都至关重要。

首先在课堂教学特征方面。

郑教授认为课堂并不一定非要井然有序,环环相扣,行云流水,甚至不必设计严密,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因为一节课如果学生高度参与,积极学习,那么必然会提出很多老师都可能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想法,那么就势必会扰乱教学原有的计划。那么教师就应该因势利导,抓住学生提出好问题,好想法的契机进行教学。

这让我想起李镇西老师曾经上过的鲁迅的《故乡》,原本是预计三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但是第二节课的时候,学生对这篇文章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提出的问题和想法就越来越多,于是李镇西老师干脆多上一节课专门进行探讨,然后自己再进行总结。在李老师看来,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问的闪光点要及时把握,及时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哪怕搅乱自己原先的教学计划也是值得的。

我想起自己上课,也确实遇到过好几次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突然有了新的问题提出。我在始料未及的情况下,大多采取一笔带过,或者干脆说这个问题我们下课再讨论的方式继续按照我的计划讲课。我想的只是怎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怎么尽快把课先上好,而忽略了课堂最主要的学习主体——学生。因此,我以后要对此加以修正,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其次是在教学方法探索方面。

郑教授讲到一个学校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采取?无需举手,自由发言?的措施,这样的措施虽然在开始的一段时间使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是后来学生却也渐渐失去兴趣,又恢复了课堂往日的安宁。总结下来,弊端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老师不点名学生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就容易更加放松自己,看着其他同学唇枪舌剑,自己只是当一个看客。这样的结果是积极的同学越来越积极,消极的同学越来越消极。

在我看来,我一定不会实行这样的方法,除了郑教授指出的消极因素,我还觉得学生不举手就发言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郑教授还讲到他听过一节课是讲授《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老师让学生了解大概故事情节后就找学生上来进行角色扮演。结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方表演得惟妙惟肖,一方看得嘻嘻哈哈,就这样花了二十多分钟时间。郑教授认为角色扮演如果脱离教学的特定目标以及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那么就只有手段的意义了。没有目标,失却了内容,单一的角色扮演即使再活跃课堂,也失去了针对性和实用性。他还认为这种接近满堂闹的课堂是不值得提倡的。

郑教授没有讲清楚学生角色扮演的部分只是三拳打镇关西的场面还是从头到尾的人物对话和动作。如果是前者,我完全同意郑教授的意见。但若是后者,我倒觉得这位教师之所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目标也应该是明确的,对于公开课,每一个教学步骤总是有理由才安排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章内容,甚至可以让他们终生不忘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还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举三得的事情啊!何乐而不为呢?

郑教授还发现有些教师上课让学生讨论,自己却忙着记板书。他认为这样是舍本取末。在新课程理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语文课,学生借此机会更能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甚至还包括辩论能力。但是谁也不是生来就会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研究问题,那么老师的指导就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学生分组讨论的时候,老师应该不断巡视给予指导,这样也可以及时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一次上课,一个小组的一个男生想发言,却被同一个小组的同学捂住嘴巴,这个细节,如果老师注意到,可以趁机进行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探讨模式。

我想起自己有时候就是利用学生探讨问题的机会提前写板书,有时给他们讨论时间很短暂,就开始讲解自己的答案,唉!真是教学的严重错误啊!这样做只会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结果就是毫无作用。

第三在教师的语言行为方面。

原来这几句话都是不应该说的:

?这个问题回答得不完整。?

?这个问题回答得对不对??

?这个问题同学们听懂了吗??

?你在想什么呢??

?连某某都举手了。?

前两句都表明这个教师绝对是以自己答案为中心,而根本不重视学生问题回答的实质内容,就是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往自己的答案走而已。

第三句则容易让一些不懂的同学滥竽充数,而且这么问,只能显示你对自己讲解的不自信。

第四句是一个老师对一个上课走神的学生的指责。郑教授认为这句问话是老师把学生不听课的责任推给学生。其实老师应该多多从自身找原因,自己想方法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研究表明,儿童专注力一般就持续二十分钟,也就是说中小学生往往每过二十分钟就要走一次神,这是完全正常的。所以教师更不应该用这句话讽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而最后一句话对于那个被点名的某某则是隐含着说他不优秀。那么他很可能因此停留在老师划定的他是不优秀的行列。再者会让其他学生认识到这个学生在班里确实是不优秀的。这样对这位学生是不利的。

而以下这几句话是可以甚至该经常说的:

?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好吗??

?谁来总结一下刚才几位同学所讲的观点??

?恩,刚才这位同学认为......(教师复述学生所讲的内容)?

第一句是对那些经常举手又被经常提问的学生说的。毕竟课堂不是一个学生的,教师是要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教授的,因此不能过多地让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那么又怎么不挫伤他的积极性呢?这样一说就好了。既肯定了举手的这位同学,又比较委婉地拒绝了他。

而我之前常常是一开始会叫那些经常举手的同学,但是叫了一两次,我也知道不能光让他们回答,于是就会说其他同学呢?而对这些同学的举手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怪不得有学生下课跟我说?老师,我不喜欢被漠视的感觉。?真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会伤害一颗幼小的心灵啊!

第二句话的作用是可以让学生得到概括能力锻炼的同时,还能让他们更加注意集中地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真所谓?一石二鸟?。

第三句话的原话是一位老师针对一个同学发言发音不标准惹得同学光顾着嬉笑而忘记认真听的举

动而说的。郑教授认为这里就显示出了这位教师的教学智慧。既间接性纠正了这位同学发音的不准确,又含蓄地批评了其他同学的不认真。

第四点是有关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

原来一个教师的行走路线也是事关重要的。之所以对这点印象十分深刻,是因为前不久一个学生在随笔里恰好写到说一位老师明确跟他们那一组的人说?我都不愿意走到你们那边?。这句话让这位同学十分气愤,老师这样说是明显看不起他们,不喜欢他们,不想关注他们。她认为这个老师只知道在好同学周围走动,是明显的偏心。

学过教育心理学的都应该知道有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的是教师的期望不同,对学生产生的实际影响不同。而教师期望的传递方式,在课堂上常常就借助于与学生的言语或非言语交流得以实现的。而非言语交流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教师的行走路线,就是会经常走在哪些学生的旁边,就代表你比较关注这些学生。始终站在讲台上自己讲解的教师常常意味着他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而教师经常在教室内游走,则表明他更多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所以一堂课,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行走路线。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这本书还讲到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这几个方面,郑教授都从实际出发做了比较深刻的评析,但是我最主要还是对前四个方面有比较深的感触,因为自己平时就没有在意这些细节,忽视这些细节。

所以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很多问题,明白了课堂细节往往透露大问题的道理。?细节决定成败?。我越来越相信这句话了。从今以后,我要关注课堂细节,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上课状态。从小处着手,把握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课堂:细节成就完美——从课堂细节中谈潜在语文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杂感

内容摘要: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课程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已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本文从一则语文课中的案例出发,谈谈笔者在实施新课程中,对潜在的教学资源的利用的一些粗浅想法和体会。

在生动、灵活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并?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显得尤为关键。笔者同时深深感受到:在生成的课堂中,教师要有一双聪慧的眼睛和善于聆听的耳朵,那样的话,在细节稍纵即逝时,或许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瞬间、每一个教师都会是难得的教学资源了。

关键词:细节潜在教学资源尊重生成

新课程指出:课程资源已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显形资源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表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隐形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的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等。

与显形资源相比,隐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容易被忽视。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潜在的教学资源被充分开发和利用,我们教师就必须树立尊重学生的思想观、课堂生成的教学观,努力在教学中实践、探索。下面我想从一则语文课中的案例出发,谈谈在实施新课程中,对潜在的教学资源的利用的一些粗浅想法和体会。

【教学实例】

语文第十二册《凡卡》课堂教学实例:

这是一堂普通的语文课,?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体验体会凡卡当时生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凡卡的同情,以《我与凡卡比童年》为题写一篇读后感。?是我在设计教学时的?得意之作?,结果却出现了?突发事故?——

在讲到文章结尾凡卡那封信后,通过反复朗读、品位,学生们感受到凡卡甜蜜的希望仅仅是一场梦而已时,学生们一个个不由地黯然神伤……

短暂的沉默之后我刚想借此机会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以《我和凡卡比童年》为题写篇类似读后感之类的文章。

想不到班内的活跃分子沈xx突然说道:?老师,不是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吗?老板怎么可以如此体罚只有九岁的凡卡呢?他应该去法院告这个老板!?

一学生也为这一?发现?兴奋不已地附和道:?对,对!?

其他学生:?把这个没人性的老板告到法庭上去,让他出出丑!?

看来他们已经产生了对凡卡的同情,可对真正造成凡卡这一悲剧的原因还是非常表面!不过,我暗暗地佩服地他们还真有?法律保护意识?!这可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呀!

我装作不露声色地反问道:?你们都认为凡卡能把这可恶的老板告上法庭吗??我故意把?能?字拖长了声调。

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研读课文,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学生认为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

生:?凡卡没有钱,怎么去法院告老板??

生:?凡卡连写封信都如此战战兢兢,跑去寄信都得等大家去做礼拜,它没有机会去法院。?生:?当时沙皇大概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法律吧!?

生:?即使有这样的法律,凡卡只有九岁,他怎么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呢??

生:?当时的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法律只会保护富人,不会理睬穷人的。?

生:?是呀,要是凡卡生活在我们中间就好了,肯定会有很多人帮助他的!?生:?对呀,对呀!?……

你看,不用我提醒,他们已经在和凡卡比童年了!于是,我决定让学生继续畅所欲言地说下去……原本的写作课变成讨论会了,我认为效果反而更好——说得滔滔不绝了,还愁不会写吗?

【分析与思考】

无疑,这次?突发事故?不但没有打乱教学秩序,反而成为了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精彩体验。在课堂上,类似的细节常会发生,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细节,使它们转化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资源?这带给了我许多思考——

一、关注学生的点滴——每个学生都是教学资源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课堂学习是每个儿童的权利。?我认为,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儿童的声音。

事实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几十个学生的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学习的内在潜力,包括学生所联系着的家长群、社区等都是生生不息的教学资源,都可以为教学所用,而且有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特点。其他课堂资源(如电视、录像、网络等)最终必须同学生这一资源相结合,才能发挥最佳效益。?儿童的学习能力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二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

首先,把学生作为教学资源,就要关注学生的言行。有心的语文教师们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较充分的实践活动时间和空间,开展游戏、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像等。刚才的沈xx通过自己平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文本,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作者,自然地与文本引发了共鸣。看着他振振有词的模样,瞧着其他学生同样渴求甚解的目光,教师对其的质疑耐心地倾听,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产生了学生与文本的再次对话,生生之间的激烈讨论。就是在这样的讨论中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刻感悟,对文本情感态度的独特体验其次,把学生作为教学资源,就要关注学生的变化。以学定教,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语文素养。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沈xx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变化很自然地引发了学生之间的共鸣与争论,他自己也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状态,学生们也不再责怪他?乱说?,转而积极参与到?体会当时凡卡的悲惨?的讨论中来。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商讨,最终达成的共识是可信、可行的。

第三,把学生作为教学资源,就要关注学生的感受。我们充分尊重学生,俯下身子,与他们交谈,倾听。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中,不时地会出现像沈xx这样?不同的声音?,而教师,或是因?赶进度?臵之不理,或是借?扰乱秩序?斥之,对这样的学生深感?头疼?。假如我当时没有给他发言的机会,或是故意充耳不闻,学生们将失去一个多么鲜活的体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要真正在乎学生,在乎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乎他们的言行举止,在乎他们的情感态度,像他们在乎老师一样地在乎他们!那样的话,每个学生都是潜力无比的教学资源。

二、更新自身的观念——每个教师都是教学资源

教师在课堂上努力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学生不断地呈现变化状态,教师即时捕捉、搜集、判断、重组这些信息,利用这些活的资源,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学生再一次饶有兴趣地展开探究,如此循环,教学真正成为互动过程。

本案例中,正因为教师巧借隐形教学资源,无比珍视这笔课堂的?无形财富?,才促进了课堂有效的动态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素养不断地丰厚,教师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也得以充分发挥。而这恰好说明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本人就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和资源的开发者。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重建学科教学价值观。我认为每一门学科必然有它的独特性。教师

要认真分析语文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教学为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是最基本的立足点。叶澜教授?让课堂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主阵地?的呼号提出后,无数教师为之动容。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都突出了?人的发展?为本的观念,课堂教学本身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每个学生是拥有无数潜能和发展可能的鲜活生命体,教师唯一的任务是将生命的内质呼唤出来。只有这样,师生都能释放出生命的活力,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弘扬起自主的个性,课堂也就必然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

第二,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的是

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教师尽管教同一门课,面对不同学生或同一批学生,但他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情境中得到发挥,这也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了挑战。本案例中,正是我的一次倾听,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富有灵性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相沟通,引发群体的思想碰撞,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不断思考,敏锐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予以及时调整,努力建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

第三,重建课堂教学资源观。?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有了这种教学资源观,教师才会把心思努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才会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共同创造者。

有一位三年级的老师在和学生讲解写作的方位顺序时,发现个别同学老是转过头去,正想用什么办法吸引他注意力。发现教室后墙的布臵专栏就是一个很好训练学生说清方位顺序的材料,立即说道:?来,大家看看教室后墙,谁能尝试着说说教室后墙布臵的方位顺序?。这个学生顿一顿,随即领会了教师的良苦用心。这次偶发事件不是成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吗?

三、捕捉生动的细节——每个瞬间都是教学资源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当我们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时,绝不能无视学生呈现的生命信息,而应及时采撷,活化教法。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苏霍姆林斯基语)仔细想想这句话,更觉说得有理!我认为,本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果断地摒弃预设的教法,充分利用课堂细节变化这一隐形的教学资源,加以引导、点拨,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实现了有效教学。

第一,在不可预知中捕捉细节。任何教学活动不可能完全按照某个人的想法进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种情况产生。布鲁姆说的?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就说明了课堂生成具有不可预测性。虽然课前我们可以对学情、学法作充分预测,但也无法穷尽课堂万千的变化。

上城区的俞国娣老师有一次借班上课教学《鞋》,二年级小朋友很难从字面上理解?温暖?的含义,正在这时,一个小朋友由于上课摇晃椅子,凳板掉了下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羞愧极了,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都愣住了。面对?突发事故?,俞老师不慌不忙地走过去,为他摆好凳板,安慰他:?小心点,啊!?孩子开心地笑了,俞老师随口说道:?瞧,老师给他带去了温暖,他多高兴啊!?孩子们都会心地笑了。我想,那一刻,孩子们不仅懂得了?温暖?的真正意思,更是深刻地体会到了师生间浓浓的情意。第二,在倾听中捕捉细节。在面对这些临时出现的情况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加以引导。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训练《做事不马虎》一课中,我让学生思考:唐老鸭和米老鼠的烤鸭店如何才能重新赢得顾客呢?请帮唐老鸭当?小参谋?。学生答案异彩纷呈,其中一个学生说?他们可以招聘几个能干的服务员?,我一听,觉得很有新意,便灵机一动,问?如果他们要写招聘启示,你们认为至少要有哪些条件??于是,预设的教学过程就在这一?细节?调整,使教学朝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前进。学生们兴致盎然,每个人的招聘启示中都赫然写有:做事仔细,不马虎。学生已经有意识地将在学习中感受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外化出来了。我认为,这一切得益于我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充分利用课内的动态生成教学资源。

第三,在活动中捕捉细节。有效教学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的问题,为他们今后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奠定基础。例如,五年级学生在课内学习了三首描写杭州西湖景致的古诗后,充分领略了西湖在古代大诗人笔下的独特韵味。课后,学校又组织了孤山赏?诗词?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查找古诗词、收集古诗词、交流古诗词、展示?的行动中去,主动把智能转化成了素养。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没有一双聪慧的眼睛和善于聆听的耳朵,只会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设计,那么,正如袁振国教授所说:?或许我们得到了大海里露出水面的冰山的一角,而失去的却是大海下的整座冰山的主体?。让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个个脱离预设的?细节?,使它们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使每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6、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低段学生发言如遍地开花,中段学生发言如星星之火,而高段学生发言则成了孤掌难鸣。年级越高,课堂越容易成为少数?精英?们施展口才的舞台,而大多数学生则成为整节课忠实的听众。请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并谈谈你的对策。

由于这时候的学生远远不像低年级那么争强好胜,看问题已比较理性,以?小大人?自居,非常注意自己的?面子?了。他们担心一旦说错老师会怎么看,同学会怎么想。有时他们还想就是答对了又能怎么样呢,自己是不是懂心中有数就行,何必非要告诉别人呢?是不是显得稚嫩了。而随着学生青春期的到来,同学们还在考虑自己的行为在异性心目中会不会有不良的影响。上述种种因素导致了在举手与不举手问题上犹豫不决,如果此时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不举手往往会成为较普遍性的选择。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举手这般难呢?我不得其解。

我想也应该是,虽然为了纠正学生举手难的习惯,但有时为了教学任务,或多或少的减少学生的自由。课堂有时还不是真正是学生的课堂了,学生有时还不是课堂的主角了,虽然在课堂上已经改变一味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学,虽然在面对课堂调皮捣蛋的学生,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虽然在面对学生回答问题的错误,总是给予鼓励体谅……但学生还是没有很好的举手,我想总归有我们自己的原因吧。是自己的问题没考虑好,是自己提问的方法没掌握好……上学期,我有幸听到一位同行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课,着实让我惊讶一番,因为在课堂上我们没有感到严肃的气氛,相反课堂上显得十分轻松自由。教师面带微笑,轻松地教,学生积极参与,在愉快地学,学生根本不必顾忌执教老师的脸孔。课堂上不时会传出学生回答问题后愉快的笑声,即使是答错,这样的笑也听不出是讽刺的笑。由于课堂上受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的限制,一堂课中,往往只能提供少量发言的机会,即使有许多想发言并经常举手的同学,也未必能轮得到,久而久之,同学发言的积极性逐步减退,到后来也无动于衷了,这样,在课堂提问中就出现了一个提问比例和覆盖率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要多设一些分层次练习,经常表扬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但不能每次都给他们答题的机会,只有当他们懈怠的时候才给他们机会。对此问题的把握要心中有数,必要的时候做一些书面记录,以防冷淡了这些同学,最终使他们丧失了热情。对那些平时本来不爱学习、不大认真听课的同学,当他们举手回答问题时,要特别地予以关注,适时地鼓励一下。对那些平时不爱举手答题的同学某次他又意外地主动举手发言的事件,一定要抓住机会让他发言,即便是回答不完全,甚至错误,也要对其精神予以表扬,帮助他树立举手答题的信心。

为增加课堂举手答题的人数比率,我们在讨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时,不妨分组讨论,组要分得较小一点,以此来增加每人发言的机会,增强同学发言的积极性。而且在小组内交流,注目的人少,精神压力小,大家便能更自由的表达,更充分的交换意见。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各小组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

流反馈,从而间接扩大了课堂回答问题的人数比例.

最后,要创设具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问题让学生便于参与答题。

课堂上学生答题的热情还可能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的的余地,学生回答过后也没什么成就感,答不答无所谓,反正大家都知道的;或者太难,反正答不出,一些想答的同学也摸不着头脑。所以,教师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思维层次,创设开放性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险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样课堂举手答题现象才会成为风气,在此起彼伏的不同见解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才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让每个同学都举起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重视每个举起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项常规,它虽普通,但意义深远。

7、许多老师抱怨:古诗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因此教师大都是让学生读通诗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逐句说出诗意,最后读读背背了事。教师教得无趣,学生学得无味。如何让古诗教学既扎扎实实而又兴味盎然呢?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呢?请谈谈你的想法或做法。

二、让古诗教学兴味盎然

1.激情导入,激发诗情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披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作者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用富有感染力的导语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万小兵老师在教学《泊船瓜洲》时,就用深情的开篇导语,把学生带进诗境,奠定了全课的感情基调:?乡愁,是游子心中永久的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范仲淹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的乡愁……那么,诗人王安石的乡愁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泊船瓜洲》,一起来感受他的乡愁。?

2.巧妙点拨,升华情感

当学生的情感难以与作品发生共鸣时,教师的适时点拨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评价引导,催生情感。

教师积极的、中肯的、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润滑剂,是催生学生情感的催化剂。

(2)激情引读,升华情感。

引读也是有效点拨的方法之一,请看王自文老师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一段实录。

这里的引读设计,可谓匠心独运,教师的引读,减少了学生与作品的情感落差,拉近了学生与年代的心理距离,学生仿佛变成了望眼欲穿的?遗民?,一下子融进了作品里。

3.放飞想象,入情入境

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诗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之中,形象是基础。一是因为形象是立体的、亲切可感的,容易调动读者的感官,使之参与审美活动。二是因为情感是抽象的,形象才是具体的,没有形象,情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艺术的表达。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钱正权老师说:?引领学生进入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在诗词的语言文字中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进入诗的意境,须发挥想象。?我们要用想象去感受诗人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这些画面往往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细心体察、体验的结晶,是诗人心中的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

情感是想象的动力,诗人?情动而辞发?引发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丰富想象,而读者也只有在情感的驱动下才能调动想象力,通过语言文字的桥梁,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营造与诗歌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并通过教师激情地讲述,放飞学生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情感,领悟诗人的情思。

(2)启发诱导,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

学生不仅要敢想,更要会想。教学中应启发学生打开自己生活记忆的闸门,去合情合理地丰富和补充。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启发学生巧妙联系,将记忆中所积累的类似经历充实到眼前的画面中,借以拓展画面,达到强化感受的目的。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孟郊的《游子吟》时,抓住一个?密密缝?,让学生想象画面:此时,这位老妈妈在想些什么?她会对即将远行的儿子做些什么呢?在放飞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位慈祥的母亲。你们也正感受着母爱,享受着母爱。在你的脑海中,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如果此时,妈妈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很自然地入了诗的境,动了真情,理解了母亲?密密缝?的深厚意蕴。至此,学生感恩的心弦被拨动,昏暗的油灯下白发亲娘为儿子缝制行装的形象与自己母亲关爱自己的点滴交融在一起,永远存活在了学生的记忆深处。

4.紧扣诗眼,品味诗情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以声写静,动感更强烈,更能衬托月夜的寂静。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都是?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诗眼。教师若能智慧地引导学生抓住?诗眼?,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将?诗眼?化为可观可赏的画面,化为生动可感的生活场景,化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从而受到作品情感的熏陶,提升诵读古诗词的能力。窦桂梅老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抓住?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小儿的?无赖?。学生试图用?趴??躺?等词来代替?卧?,但都感到别扭,学生在反复揣摩中体会到只有?卧?最自然、惬意、自在。一个?卧?字将

小儿的?无赖?情状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水到渠成地领会了诗人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锻炼了炼字炼句的能力。

5.配乐吟诵,烘托诗情

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诗歌充盈着音乐的旋律与美感,只有熟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反复的吟诵会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文章重点字、词、句所表达出的形象美、色彩美、音乐美。并通过这种感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直接的、准确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如果再辅以合适的音乐作背景,更能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同时优美的歌曲也能创造特定的情境,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孙双金老师在上《思乡组诗》时,以《月之故乡》作为贯穿全课的背景音乐,营造了绵绵的思乡氛围,很快地把学生带入了诗歌的意境中。有位教师在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以《寞》作背景音乐,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动情诵读,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乡愁表达得淋漓尽致。有些诗歌已谱成曲调,如《但愿人长久》《长征》等,可在课终让学生听听唱唱。另外,用学生熟悉的旋律为诗歌谱曲,也是调动兴趣的好方法。当然,教师要注意所选旋律与古诗意境的和谐。如在教学中我尝试用《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配《春晓》让学生吟唱,学生唱得兴味盎然。有些情调欢快的诗歌,还可以采用说唱的方式,如《村居》《池上》等。

以上从两方面谈了对古诗教学的思考,这两方面不是截然分开的,应当有机和谐地统一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

8、新学期第一课,是我们和孩子的美妙相遇。回忆自己从教以来所上的新学期第一课,请谈谈你是怎样利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喜爱的。

9、语文课上教师经常要补充一些课外资料,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课外资料的使用效果?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

10\课后,听课者问一个学生:?刚才老师表扬你,说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我发现你并不高兴,为什么??孩子笑了:?那是老师随便说说罢了,哪能当真!我知道我朗读一直都不是太好的。?结合上述教学现象,谈谈你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看法。

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看似平常,其实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如果能有艺术地评价学生的答问,往往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反馈、调控、导向的作用,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评价呢?下面我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一、尊重个性,因人施评

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活动。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于漪老师早就大声疾呼:?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卓越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强调指出:?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发展个性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环节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给每个学生不同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因人施评?的尝试。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类: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尖子生,他们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对于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我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不停留在简单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而是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中等生,他们在班内占多数,他们有向尖子生靠近的愿望,但学习积极性不持久,学习的潜力还没有最大限度发挥,我在评价时就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学困生,他们通常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对他们的评价是最难的,?左?倾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右?倾了,无法起到整体优势的作用。他们的共同点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励。我在评价他们时更加小心谨慎,不敷衍了事,要从他们身上去发现并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进行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把问题答对,但你能善于动脑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很了不起,勇气可嘉。??今天你读课文没有错字,一定是认真预习了。?教学中我发现他们听了我对他们的评价后,能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愿望。因此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二、把握时机,真情激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武器,做到?好话多说,坏话好说?,突出激励性。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在这方面,我有一个成功的教例,不妨请大家欣赏一下,领略一下激励性评价的魅力。

2008年春学期我班上的一位学困生,从前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考试不及格。在学古诗的时候,我有意识的将一个简单的问题先提别人答,紧急着让他答,答错了,全班哄笑,我马上制止,说:?徐飞刚才没听,听了,他准会答,不信?再来一遍,你可听好了。?还是同一个简单的问题先提别人答,紧接着让他答。咦!答对了,及时表扬他?恭喜你!答对了!你真不错!?这下可把他乐坏了,憨厚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从此,上课听讲认真多了,作业也交了,期中考试一结束,马上来说:?老师,默写古诗我都写对了。?期中考试果真由原来的四十多分上升到六十多分,期中总结会上,还主动上台发言,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通过这个教例,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应多发现肯定的东西,把握时机,加以激励性的评价,有时,老师的几句赞赏性、激励性的评价会让学生兴趣大增,信心十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因境而异,随机应变

案例:有一次,我正上语文课,就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时候,突然天色变暗,空中飘下鹅毛大雪。学生的视线几乎全部转向窗外,只有孙丹丹、张艳等几人在聚精会神地读着。于是,我灵机一动:?同学们,这场大雪在为我班孙丹丹、张艳等同学祝福呢!你们看她们读得多么认真呀!简直被书中的语句所吸引,竟然没有发现窗外世界的变化。而你们呢,对外面的大雪很感兴趣,咱们把这节课上完,下节课我们上节观察课,满足你们的好奇心,好不好……这时学生又积极地练读起来,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可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语言流程,巧妙应对,随机评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应因境、因事、因人而随机应变,用自己内在的语言魅力,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境界。

四、委婉批评,精当指导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渗透,保护学生自尊心,焕发他们的心理自信,激励性评价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但是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过多的表扬会让他们习以为常,导致?是非准则?的丢失,助长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批评表现出漠然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正视问题,在激励评价的同时能委婉地指出不同(当然要讲究方式,注意艺术),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我听过校内一次公开课有位老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很好,谁再读下一段??我想如能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希望以后继续努力。?这种精当的指导评价,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解自己的朗读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五、巧妙引导,给予启迪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艺术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要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使他们善于思维,乐于思维,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如我班一位学生作文中以水晶来比喻小孩的眼睛,我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展示作品时问?为什么?,学生回答:?透明嘛,用这个比喻写出了人物心灵的纯洁无瑕。?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我没有忙于作评价,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的写出了童真的纯洁可贵。

六、评价方式应是多元化的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听、说、读、演、写等学习活动给予鼓励、表扬、欣赏和肯定的评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是大多数老师习惯于口头语言评价方式,我想如果再能适当地穿插形体语言的评价和实物评价,教学效果就更好了。形体语言的评价,即教师的动作、表情评价。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点头,有时竖起大拇指,有时食指与中指打个?v?。形式简单,作用不小。师生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实物评价,就是给学生实际生活中能见到的东西。如发一些小书签、日记本、笔等奖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只要教师加强教学评价艺术的修养,正确运用评价语言和方式,用心去品评学生的语言,一定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定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

11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请谈谈你的见解。

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许多老师心中没有数,要等专家或领导的点评才行。其实,每个老师上完了课不需要问别人,问自己四个问题,就知道这堂课效率是否高。这就是我最近提出的?高效课堂要回答的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

老师在上课时头脑一定要清楚,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获得什么?不是说一节课热热闹闹就行了,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到底有什么收获,是知识的、能力的,还是价值观方面的,不能走到哪算哪,目标一定要明确。上海格致中学提出?国家课标校本化?,我很赞同。国家的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是最低标准,不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达到这个标准,这是教学质量的底线。与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同,新的课程标准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本校的课程标准,甚至每个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确定相应的课程标准。

第二个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

课堂效率必须用时间说明问题,如果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课前不布臵预习,课后不布臵作业,课上解决全部问题。这是最高水平的课。如北京22中的数学教师孙维刚、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的马芯兰老师等老一辈的特级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课堂不热闹,但都非常扎实,教学成绩很高。现在山东省高青县的几个农村初中也做到了?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他们提出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学生的负担很轻但升学成绩很好,这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有的老师课堂很热闹,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而课后却布臵大量的预习和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是违背规律的。有的老师说预习不是负担。一定要明确:预习也是负担,也是作业,凡是课后占用学生时间而与课本教学直接相关的活动都是负担。我们曾经搞过几个学校的同课异构活动,对一个学校的学生讲同样的内容,有老师提前一天与学生演练了四个课时,有的老师提前与学生演练了2个课时,有的老师只是在课前与学生见面10分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但我们看到的课效果差不多。这就是效率问题。如同百米赛跑,当发令枪响的时候运动员都应在零点起跑线上。可当发令枪响的时候有的运动员已经提前跑到了60米处,已谈不上什么效率。

第三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

要完成教学目标有很多方法,但方法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如果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用探究就

能获得书本上的知识,但自学的能力却得不到培养。一堂课老师讲多长时间为宜?现在有些学校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能少于35分钟。为了转变教师的观念,在改革的初期硬性限制老师的讲授时间有助于改革的进程。但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能硬性规定时间。基本的原则是:只要是学生自己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如果老师真的放手让学生看书,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是能自己看会的。学生不会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小组不会的大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老师再讲。现在许多老师上课就讲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讲。难道学生连一个概念也看不懂吗?老师给学生自学的时间了吗?从理论上讲,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会,老师也不要讲,先让学生讲,学生不会的老师再讲。这样一堂课真正需要老师讲的东西并不多,关键是看老师敢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

第四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达标问题)一堂课是否高效主要还是看每个学生是否都达标了,这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一个老师在下课后能不能自豪地说:这节课的基本知识或核心知识全班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真正的好课。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差别,价值观也不能一刀切,但基本的核心知识、基本的技能训练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

如果一个老师下课后对这四个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就能评价自己的课是否效率高。我们也可以用这四个问题来评价别人的课。

12赛课、观摩课很少见到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影子,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部分教师认为低年级课与高年级课相比,没有深度,无法出彩。偶有大胆为之,也常常极尽挖掘之能事,让其

变得?厚实??有深度?,结果,却往往使课堂?高不成、低不就?,不知所以。

低年级阅读课教学应该怎样上,请谈谈你的认识和做法。

低年级的阅读课要避免繁琐地讲解,要引导学生在多形式地读中去感受体味,读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体会。对于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应反复诵读地基础上,在课上实现对文本的背诵。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要以讲代读,但可以多读体悟。

13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臵,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整个空间。请谈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的看法。

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14二、一位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收集相关资料。下面是开始上课时的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老师课前让你们收集恐龙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吗?

生(齐答):收集了。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收集到的信息。谁先来。

生(一男生):老师,我收集的是三角龙的资料。

接下来,这个男生手捧着收集来的一张张资料,读起来。刚读几句,遇到生字,读不下去了。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过来资料开始进行讲解。

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收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答:明显是不合理的。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给大家,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在学生的表述出现困难的时候应该向他提供及时地帮助和鼓励,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答:我想,我会将这些资料的交流放在学生对恐龙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进行。如:除了课文上的这些知识,你还有什么可以告诉大家的吗?说说你收集到的情况吧!

我坚持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自己展示。学生展示过程中有困难的,老师提供协助,并适时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信心

图片以及资料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还会在班级上作展示。让学生的成功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

15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

会怎么处理呢?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着为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比较合理。

16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都表达了一种同样的愿望:希望自己将来能做马戏团的小丑。一位老师的评语是:?胸无大志,真没出息!?一位老师的评语是:?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请你对两位老师的评语分别做出评价,并请你也为该学生写一条评语。

赞同第二个!作为老师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而不是打击学生!老师更重要的是育人!

17学生手里有许多辅导书,如教材讲解类的、拓展阅读类的、练习试卷类的,滥用课外辅导书会让学生丧失思考机会、产生思维定势、影响课堂听讲等。如何让辅导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请谈谈你的见解

在我们班学生也有参考书,备课自学---讲课

18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为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这就是?无痕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请谈谈你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

无痕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实古已有之。孔子带领弟子到泗水河畔赏景,孔子遇水必观,引出谈水的话题,最后弟子们十分自然地结合如君子般的水,畅谈自己的志向。不仅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也彰显着无痕教育的智慧。老子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是崇尚自然、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形态无框架才能容纳一切形体,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

?有痕语文?,总给人以机械叠加、强硬灌输、生硬生涩、被动勉强等缺憾。语文教育伤痕累累,应试之痕、模式之痕、符号之痕、身份之痕、教化之痕,使得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荡然无存。如何使教学理念从?为教?走向?为学?,从?功利?走向?快乐?,教学设计从?刚性?走向?弹性?,让学生喜欢语文呢?

马克思提醒我们:?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解放,就是要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教师和学生,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的?人的世界?的真实内涵——自然心态支配下的活动。只有在充满温情与仁爱的氛围中,才能生长出和煦、细腻、体贴的心灵。于是,追梦的路上,我倾注真实情感,构建师、生、文本浑然一体的民主、开放、和谐、共生的课堂,用真实的、自然的、含蓄的艺术手段,让学生在相当自在的状态中去感受,在相当自由的氛围中去挥洒,在相当自如的境地中去创造,在不知不觉中生成知识,涵养智慧,锻造精神,力求使教学走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胸中有剑而手中无剑?的无痕境界。

?无痕?,即不露痕迹,?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无?是潜在的?有?,?有?是显现的?无?。无痕语文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艺术, 一种充满人性化关怀的教育智慧,是语文教育的美学哲学境界。以简驭繁,返璞归真,探寻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走向看似无意却有意,看似无招却有招的空灵意境——无痕,将有魂教育植根于无痕教学中,是我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

1.探求真意,融通无痕

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自己、同伴及社会对话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我注意抓住对教材的深入解读这一魂魄,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熟悉文本,理清文脉;探究文本,排疑解难;品味文本,拓展挖掘;跳出文本,独特感悟。在不知不觉间实现内化,达到一种可贵的融通的境界。

《散步》的主题,很多人简单地理解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有不少人把握到责任层面。其实,关于《散步》的主旨,莫怀戚认真地回答过: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这一切都使我想起一样东西:生命。?动物只对一段负责,即幼子,而人类还对老人负责。这就是人与动物的不同。对幼子负责属于遗传本能,而对老人负责,就是文化了,与本能显然不可同日而语。?我说,不是孝道,是责任。??心里说,不是孝心,是母子情加上责任。?(莫怀戚)文中有?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基于?无痕?的设计理念,我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红线,自始至终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提供自由、流畅的天地以上背景,我和同学们在阅读中探究,寻觅文章的灵魂,柔曼的慢四节拍中,亲情的芬芳,生命的葱茏,人性的秀美,责任的韵致,沁人心脾。《散步》,一首亲情、人性、责任和谐演绎的生命交响,阅读《散步》,于我们是一次心灵漫步,魂牵情绕,韵味悠长。在这里,师生之间的关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均步入,融通?无痕?的境界。

2.看似随意,和谐无痕

?无痕?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学中,我敢于放手,提供广阔舞台,让众多学生津津有味地述说他们的?发现?,范围涉及词句运用、修辞手法、内蕴揣摩、情感体悟……教师恰到好处地作延伸、点拨,气氛热烈融洽,交流自然和谐,心灵的陶冶?润物无声?,思想火花的点燃默契随机。

?延展阅读?容易离开原有文本,我很注意?放收无痕?。《散步》尾声部分,学生讲国际家庭日会徽?有两颗相互包容的心的图案,说明一家人互相理解、爱护,彼此温暖,就像《散步》中的一家人那样?这几句话,看似不经意,但就是这一?小处?却体现出?由文本延展,延展中有文本?的?无痕?艺术所产生的效果;我对学生国际家庭日活动设计这样评价:?很好!只要我们有爱心,每天都是家庭日?,这是?承接无痕?的机智,是?寓教于‘无痕’?的匠心;最得意的是?无痕?艺术竟然深深打动了那位前来听课的年轻教师:?我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老师。李老师,听了这一课,我太激动了,谢谢你点醒了我。妈妈特别喜欢吃元宵,今年家庭日我要为母亲做一顿元宵。?在倾听了他那一番出

自肺腑的话语后,我迅即作出反应,?你做元宵的技术怎样???虽然我技术一般,但这是我第一次给妈妈做她爱吃的食品,我一定尽力做好。?我说,?不管你做元宵的技术怎样,我相信,孝敬和感恩揉和的元宵,一定是世间最甜美可口的,也是你妈妈此生吃过的幸福含量最高的元宵。我代表妈妈们谢谢你的这份心意!?评价中的一个?相信?和一个?代表?,放中见收,回归文本,水到渠成地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这种在公开课中鲜见的情景,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语文教学的?无痕?艺术会使每一个参与者进入?人文与工具?双提升的和谐之境。

3.尊崇天意,自然无痕

这里的?天意?指纯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无痕?教学,以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夯实?精神的底子?。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浪漫的生活体验与语文结下不解之缘。于是,我领着一群小鸟飞进大自然;春日和孩子们在桃园翩跹起舞,夏天登上狼山之巅赛诗,冬季在雪地里?厮杀?,夏至后,海滨,老牛车、拖拉机载着我们一路欢歌……课文中的意象变成了触手可及的形象。这种境界赏心、悦目、怡情,不亦乐乎!

只要出差,我总会给孩子们捎带上当地土特产,我请他们品尝过北京的糖葫芦,镇江的香醋,咸亨酒店的盐煮笋、茴香豆,白蒲的茶干……与之相关的一些知识,就成了大家美味之外的高附加值的储备。

在孩子们生活有些单调,学习有些疲乏的时候,我和他们一起野炊,一块儿包饺子。野炊时,孩子们做的拼盘创意之新颖,花色之繁多令人咂舌,而他们对自己作品解说的文字,无疑是一篇篇绝好的美文:尽管我们每次活动都不要求他们写作文,但这些生活自然成为孩子们鲜活的写作素材,挥之不去。野炊时的黑脸,包饺子时的白脸,都是生活的一张张笑脸,浅笑嫣然,大笑开怀。小小惊喜,减轻了学习生活的压力,密切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同伴合作交流的愉悦,共同创造分享的快慰,成为他们一生浪漫的回味。自然风物、节庆游戏、饮食文化与语文因素珠联璧合,诗般感受,家样温馨,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念想。一次次小小的惊喜,一次次浪漫的体验,给孩子们的生活平添了乐趣,增加了情趣,知情意行的融合,提升了他们生活的幸福指数。爱上语文,水到渠成。

19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促进学生原有水平的提高。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的。

一、课堂评价语宜丰富,忌呆板

语文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丰富的、多彩的。有位老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的评价语非常丰富,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你读出了人物的个性,真不错!??你读得声情并茂,大家都被你的朗读折服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有这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使学生产生如沐春风之感,课堂内也总是洋溢着勃勃生机。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生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

二、课堂评价语重激励,忌指责

法国教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卡耐基也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在新课堂中,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教师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给予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的评价,或延迟评价,或恰如其分地分析评判,或因势利导……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和评价,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无限的内驱力;相反,指责性的评价语往往让学生处在自责的心理状态中,压抑、自卑,注意力得不到集中。

教师注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语言予以表扬,循循善诱,恰到好处,发挥了评价的指导功能。我以为,教师的激励可以消除学生的怯懦心理,帮助学生战胜自卑、树立自信。

评价语的激励可以是多方面的,当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闪光点中给予鼓励诱导:?你真勇敢,今天能在这么多老师面前发言。??你的看法有道理。?当学生的回答十分出色时,教师可充满激情地这样评价:?你的发言真精彩,请你把这句话大声地向同学们再说一遍。?相信,只要教师对学生满怀期待与爱意,经常从各个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之处,那些不愿开口的学生也会随着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语渐渐变得有信心,愿意发表看法,课堂也会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

三、课堂评价语扬个性,忌泛化

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课堂上我们会经常使用?好?、?不错?、?真棒?等评价语来评价学生,其实这种评价语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学生难以具体了解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又?棒?在何处,在一定程度上不清楚自己的思维优势的可延续性,其评价也失去了意义。教育是一门科学为,教师的评价语要讲究科学。科学而合理的评价语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运用建构性的语言给学生以明确、清晰的建议,尽可能对每一位发言的学生都予以针对性的、具体的、个性化的评价。

评价语要因人而异。一是赞誉鞭策优秀生,二是肯定激励中等生,三是宽容鼓舞学困生。特别对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反馈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这好比一棵断树,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末断,它就有生成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关键在于是否用百倍的爱心去呵护它。如我在《庐山雾》一文的朗读训练时,一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竟然慢慢地举起了小手,我及时捕捉到了这一细节,(说实在的,我心里很高兴)马上微笑着,并用一个请的手势,鼓励他站起来朗读课文。他可是一个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当他怯怯地用不太流利且又不够准确地读出指定的段落后,同学们早就纷纷举起了小手要给他指出缺点。有个急性子的男同学甚至已经喊了出来:?脸孔‘俯瞰’读错了!?当这个胆小的孩子认识到自己将要成为同学们批评的对象时,是那样的局促不安。这时,我没

有急于让同学们对他的朗读给予评价,而是先走到他身边,抚着他的肩膀,用眼神示意他坐下,并亲切地对大家说:?在同学们评价他的朗读前,老师要先表扬小诚同学。(同学们满脸的疑惑,呆呆地看着我。)大家知道小诚同学是这个学期才从别的学校转到我们班的,他本来就胆小,再加对我们这儿还比较生疏,今天他能勇敢地站起来发言,大家觉得他是不是该受到表扬呢??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看到小诚同学虽然满脸通红,但是他悄悄地把身子坐坐直。接下来当同学们真诚地为他指出朗读中的不足时,他已没有了刚才的难堪,很愉快地接受了同学们的帮助。最后我又不失时机地鼓励说:?有这么多同学的热情帮助,再加上小诚自己的努力,老师相信,他一定会进步得快,下次他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

评价语要因境而异。如在同一情景下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内容,教师可以用?你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很了不起?,?老师发现你的思维敏捷?,?你富有想象力?,?你的回答让我们知道你的知识面很广?等等。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长处并激励他进步,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学习借鉴,达到了学生发展的目的。

四、课堂评价语求开放,忌单一

传统的教学评价总是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形式单调,这已明显不适合新课程的要求。开放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活跃起来,许多教师已意识到仅仅自己评价好或不好还不够,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也参与评价。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有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参与评价,能给课堂带来开放,给学生带来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自我评价时,将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超越自我。学生的评价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相互评价,还可以评价老师。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有助于促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于让学生在主动、有效的互动中,提高自己,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

此外,多种动态无声的和静态无声的体态语言的运用,比如翘起大拇指,和孩子亲切地握个手,抚摸一下孩子的头,极富深情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次目光的交流、一句由衷的赞美等,都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如果能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预设语和随机语等课堂评价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灵活巧妙地进行评价,定能打动孩子的心,使语文课堂更精彩,更有活力。

总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发展,所以教师的课堂评价语的运用首先也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性。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言、乐于发言、善于发言,在评价中有感受、有思考、有反思、有生成,以真正实现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需要我们运用好课堂评价语这门艺术,真正是教学的目的性、有效性所在。

20近日,到同事家小坐,其三岁的儿子很好玩,我刚上换上拖鞋,他便跑到门口,穿上我的皮鞋,?踢里趿拉?地在房间里跑来跑去,显得很兴奋,很快活。同事呵斥,一是怕影响我们谈话,二是怕儿子摔倒,可是儿子不惧,继续他的游戏。同事只好笑着解释:?这孩子,就好穿大人的鞋。?由这个故事联想到你的学生或教学,你有哪些见解。

21现在,?收集资料?已经成了老师经常布臵的作业,但就过程、方法及实效来看,学生收集资料存在着?少、慢、差、费?等弊端,甚至不乏有家长?越俎代疱?之现象。如何摒弃收集资料的形式主义,让收集资料成为学习的有效形式,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请谈谈你的见解或做法。

一、合理安排收集的时间,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收集资料也要有个时间的安排,有的可放在课前,有的可放在课后,有的甚至可以放在课间。在教学《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一课,刚好双休日放假,我就在课后布臵了学生去收集下面三个资料:1、有趣的字谜;2、谐音的歇后语;3、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在教学《班级错别字》时,我就利用课堂的时间,让学生在作业本、作文本上搜集错别字,并分析写错别字的原因。这样学生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充分体会到我们祖国汉字的有趣和神秘,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积累资料,建立知识库。学生一方面学习课本知识,一方面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了相关知识。久而久之,随着知识量的不断增加,在不知不觉中就建立了知识库。学习《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学生收集到了有趣的字谜、谐音的歇后语、汉字的演变过程、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把这些资料积累起来,就建立了汉字资料库。

三、加强方法的指导性。

首先,教会学生搜集信息。许多同学第一次接到搜集信息的任务时,他们对如何搜集信息无所适从,这是他们就需要老师的知指导。我在布臵学生搜集的任务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搜集的具体内容,使每个学生明白自己要搜集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开始,学生中只有个别同学能完成这个任务,而且搜集的内容不太丰富,形式很单一,不少学生还会抱怨找不到资料,针对这个问题,我就预先在每次搜集信息前让学生说一说你打算到哪儿去找资料,同学们搜集到资料后,又让他们讲一讲:你是从哪里找到的,找资料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这样,学生有了方法和目标后,逐步减少了搜集的盲目性。

其次,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学生每天生活在社会中,可接触获取很多信息,获取了信息,我们该如何来处理利用呢?

①鉴别筛选信息。要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学习任务去鉴别筛选。

②加工信息。对筛选出来的信息需要进行分析加工,找出这些信息的共同点,就会体现信息的价值。

③存储信息。可以用文字、图像、拍摄等形式把信息保存下来。

④表达传递信息。表达信息可以通过说、写、读、表情、身体、语言等形式。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先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分配任务,共同搜集资料,然后姨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分类,去掉一些低俗的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取资料的。接着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将资料保存下来,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制作成课件,最后在全班和进行交流,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手抄报,有廛故事,有猜字谜……通过这次搜集资料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汉字的魅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正因为如此,新的语文教材安排了许多实践活动。所以,我们不仅要立足教材,更要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契机进行实践活动,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兴趣,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收集资料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学生良好的收集资料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也不是几天工夫的活儿。它需要我们教师长期的引导、用心地研究、不断地修正。做好了,我们的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教学才会走进新的境界。一、缺乏收集兴趣。二、不会处理信息

22《教师写作的小论题从哪里来》是特级教师宋运来写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推荐了几种写作方法:从听课记录中找回忘却的?记忆?;从教后记中寻找深刻的?反思?;从他人的言谈中意外?拾荒?;从教育教学的困惑中?探求?;从课题研究中?收获?.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点滴收获的。

23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童话故事,学生很喜欢读。他们经常会问:?这故事是不是真的呀??在儿童文学的教学中,老师要告诉学生童话故事不是真的吗?老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才能保护他们的想象力、童真童趣,又不至于破坏他们的阅读兴趣,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做法。

《相信童话——童话是播种幸福的种子》嘉宾: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

童话是真的,要相信童话,童话只会让你活得更真实。童话反映人生哲学

安徒生的童话虽是想像,但他的哲学是真实和深刻的。丑小鸭,如果忍受忍受再忍受,最后就是一只丑老鸭。忍受不了,翻墙而去,一路颠簸,来到湖上,终于成为一只天鹅。天鹅的故事不止是它来自天鹅的蛋,还来自小鸭子的越过栅栏而去。这样的故事的哲学,对真实的人生是有用的。安徒生的时代我们没有经历过,可是对那个时代的描述倒是特别令我们想念。那个时代的人相信童话,这种相信,造就了安徒生。

24《听课者坐在哪里》

师:?同学们,欢迎听课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师生鼓掌)?听课老师都在等着你们邀请呢!看谁能邀请听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听课教师坐在了孩子身边)?别忘了和听课老师一起学习啊!有问题也可以请教他们!?请你评价这位教师的做法。

25听名师讲课,是许多教师向往的一件事。但听课时心潮澎湃,听完后空空如也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如何听名师讲课,还是一门学问。

请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应该向名师的课堂学习什么?

一、学的是理念折射

我们经常能听见,在每次听评课后,听课教师经常说的是:今天这节课上老师用的方法真好;名师就是名师,课堂真是太流畅了;不愧为名校的学生,跟老师配合得这么好……这些评价反映出教师们的关注点还停留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并没有深入到教学理念的层次。

我们学名师,应该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以教学为例,在张齐华的眼里,数学课堂应是充满诗意的;在吴正宪的眼里,数学课堂应注重感情与体验的双重过程;在黄爱华的眼里,数学课堂应充满生活气息……学习名师,不是让我们照搬名师,而是让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将名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深化延伸,以此为支撑来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行为。

二、学的是真心关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明确地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作为教师,没有敬业爱岗的精神,没有对学生真诚的爱,就不会有成功的教学。因此,课堂教学应看教师是否做到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看是否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因此,我们学习名师,应该学习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爱心和真情来感染学生的。

三、学的是精心预设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名师往往对课堂环节预设很充分,他们通常花大量的精力用来关注课堂的预设和教学细节,把教学内容用理性和技术的眼光来肢解分割,甚至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进行仔细分析。它既包括宏观的结构即教学总体构想,又包括微观的结构即教学每个环节是如何进行的。可以说,课堂结构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艺术等的综合体现。

四、学的是巧妙点评

人们常说名师的课堂教学难以模仿,最难学的正是他们字字珠玑的点评艺术。我们也常常感叹,上课时最不好把握的就是对学生的点评,常常在学生答完问题后,还没想到恰如其分的评价语。的确,课堂点评就难在它的即时性、激励性、启发性,需要教师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如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吴老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1/2,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学生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1/2,再贴在黑板上。突然有一个学生喊了一声:?老师,我折出了圆的1/4!?同学们把惊奇的目光投了过去,此时的吴老师显得有些激动:?什么,你折出了圆的1/4,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同学们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1/4。?吴老师满腔热情地鼓励了他:?很有创造!同学们折出圆形的1/2,你却大胆地折出了它的1/4。你能说说1/4是什么意思吗??这位同学兴致勃勃地讲出了1/4表示的意思。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吴老师趁机给了一句:?你们还有别的折法吗?试试看!?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认真地折着,说着,每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参与的快乐,创造的愉悦。

名师往往善于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出发,进行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纠正学习错误,变?害?为?利?。这种从纠正错误的观点入手,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启心智,得出的结论印象深刻、效果较好。为此,我们应学习名师的点评艺术,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当然,名师的课堂还有其他许多东西需要我们认真挖掘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勤于思考,从而把内在的价值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自己所用。

26在当今的很多课堂上,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老师已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谁有问题?几乎成为老师教学的口头禅。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请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首先得让学生敢提问题,多提问题,?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关键处精彩处疑难处拓展处

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生提问题须经历从?提出无价值的到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教师要适时点拨引领。新课标中的学生?自读自悟?理念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

主导。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必须有教师主导参与。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能一开始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孩子们需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被老师适时点化、及时引领畅游思维王国,从而探求到有价值的问题。

27大多数人都看过央视的《艺术人生》《实话实说》《焦点访谈》《星光大道》《你想挑战吗》

《新闻30分》等栏目,一位老师把这些节目的创意元素引入到了语文练习中,让练习充满生命活力,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赏心乐事。请谈谈你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行语文练习的?

28如今的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如: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等。学生喜欢的就是最有价值的吗?请结合教学

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应该说,这样教材编写,这样的课堂教学,是符合时代精神的,是能体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的,促使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体现学生的个性。但在实践中,我们也确实一度遇到很多的困惑与阻碍。是啊!当我们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时,相当部分学生摘抄的是笔画少且容易写的一些词语;当要求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时,部分学生专挑字数最少的语段写;要求学生抄写文中优美的或含义深刻的语句时,总有学生抄写的是一些普通的语句……我个人认为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的引导不够到位。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该如何去引导呢?

1、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正面引导。作为学生,他们有着很强的向师性,甚至有时候会?爱屋及乌?,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紧紧抓住学生此阶段的心理特点,予以积极有效的引导。浅白地说,就是告诉他们一篇文章中什么样的语言才是美的语言,什么样的语言才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语言才是值得摘抄积累的?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一句有价值的语言,或是富有深刻的含义,或是运用了一些表达方法,或是词语优美等,然后和学生一起剖析、欣赏、感悟、体会……经常的这样做,学生在今后的摘抄中就会潜意识地朝这方面去思考,去鉴赏,从而摘选出自己喜欢的而又富有价值的语言了。何况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就提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堂上这一过程不正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的?过程吗?

2、作业中,提倡学生的个性表达。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背诵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段落……这本身就是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所以,教师不能总是以自己的喜好来要求学生。我们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喜好和解读,从而表达自己的体会,发展自己的个性。在要求学生积累语言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文字后写写自己的一些体会,也就是喜欢这些文字的理由。其实,只要学生能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写出来,我想他就一定有属于自己的思考。只要是他自己的思考,就算他摘抄的那句话字数很少语言很朴素语义不深刻,那又怎样呢?再说能编写进教材的文字还有什么是不允许学生喜欢的呢?

3、评讲时,教师要善于树立典型。孩子喜欢得到鼓励,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那么,对于作业中摘抄积累方面有独到见解的,对于能摘选有价值的语句的学生,我们则要大力表扬,予以鼓励,树立典型。评讲时,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想法,将其经验传授给其他的同学。这样,在老师不断发现不断表扬下,相信班级不久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慧眼?了。

以上所述,均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实践,一点体会,一点心得。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交流,不断改进,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一些困惑最终都会迎刃而解。

29说到指导学生写字,很多老师首先想到的是方法与技巧:正确的写字姿势、笔顺规则、汉字的结构规律,以及老师示范、同伴监督、物质奖励等;有的老师认为:只要用心,难事也会变得容易。你认为在写字教学中,写字态度、方法与技巧,哪个更重要一些呢?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一谈。

30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最后一自然段时,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问题的出现,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立刻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

如果你是案例中的老师,会怎样处理?请谈一谈。

就在全班学生为之瞠目的时候,我却立即对这位学生大加称赞,并请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他们相信,虽然傣族人民生活在水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西双版纳,但爱水的民族,肯定最懂得水的珍贵。短短的几分钟,却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熏陶。值得肯定的是,案例中那位学生的思维很活跃,面对他的疑问,老师并没有轻易否定,而是利用教育智慧,对此?意外?生成顺藤摸瓜,既保持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1 师:课文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白骨精。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说说他(它)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生:我觉得白骨精也有好的地方,至少它很孝顺嘛。你看,它抓到唐僧之后就派人去请自己

的母亲一起来吃,这不是很有孝心的表现吗?

师:其他同学呢?(许多学生愕然。有人在微微点头)

生:我听了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觉得也有点道理。白骨精抓唐僧时面对一次次失败却不泄气,抓到唐僧后,没忘记请母亲来吃唐僧肉,这总是一件好事。

如果你是文中的老师,面对学生的回答,将会怎样处理这个教学环节?请谈一谈。

在这个课例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多元解读、个性解读的意识和能力都令人刮目相看,但是无论如何,?白骨精也值得学习?,这个结论却令人不寒而栗。让我们再次审视这个文本,学生所说的?孝?在文中到底体现了多少呢?很明显,学生是仅凭?请母亲共享唐僧肉?这一个孤立的举动得出的结论,却没有关注到这一举动的背后是血淋淋的屠杀;他们认为老妖婆的死是未曾预料的偶然,却不知道这是作恶自毙的必然结局;他们只知道?孝?是一种美德,却没有考虑到凌驾在个人道德层面之上的还有公德、正义、人性等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存在。其解读视野之狭隘,对小学生来讲是可以原谅的,但是作为教师,在学生解读发生如此重大偏差的时候,非但没有及时负起点拨引导的责任,反而对此加以肯定和赞赏,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不仅限于阅读教学本身。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要在教学中深入挖掘人文因素,但不能放弃价值引领,这样的价值迷失和误导,已使?人文熏陶?走向了一种险境。

32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际教学中,批改学生的作文却成了老师心中永远的

?痛?。你平时是如何批改学生作文的,结合实例谈一谈。

我偶发奇想,何不把作文本当成?论坛?呢?我这样构思:(1)同学?点击?。每一位学生的作文必须有不少于3个同学进行赏读,赏读的同学要善于发现文中诸如立意、题目、字词、句段等闪光点中,以?跟帖?的形式,用几句或者一句话阐述自己的见解或意见,送上有个性的符号,如苹果、鲜花、笑脸等。?点击?1次加1分,最后评选?最佳博文??最佳评论员?。(2)家长?点击?。家长阅读作文和同学对你作文的评价,发表意见。(3)自我?点击?。思考同学、家长的?帖子?,进行?回复?,修改作文。(4)教师?点击?。老师阅读习作、?帖子?,写出具有激励和指导作用的心里话,并评出等级。为作文评讲课做好准备。设在作文本上的?论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自改互改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既要评阅别人的作文,自己的作文也要接受别人的评阅,而且论坛活动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以大家都会充分利用课外一些零散时间,见缝插针,有的学生甚至会把同学的作文带回家评阅。因为要接受同学、家长、老师的评阅,所以学生的作文态度是端正的,从构思到书写都一丝不苟,还设计了精美的版面。因为要接受不少于3个同学的评阅,且?点击?量能得到加分,所以自己就要主动地去评阅他人的文章,这样才能换取更多同学来?点击?评阅自己的文章。因为可以参评?最佳优秀评论员?,所以学生的评阅常常是字斟句酌。

33[案例]有一个小学生造了个句:?我躺在小溪里睡觉。?老师看后训斥道:?你真马虎,怎能在小溪里睡觉呢??那个小学生垂着头,流泪……?事后,有人问那个小学生:?你为什么那么说呢??那个小学生委屈地说:?我把自己当成一条小鱼,小鱼不是在小溪里睡觉吗?请你评析这个教学案例。

34作文教学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作前指导,二是作后讲评。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上好讲评课的?作文评改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的成就感。近日,笔者就习作教学情况深入学校调研,重点听了部分习作讲评课。讲评突出的特点是注重佳作赏评、注重师生共改和自改,几乎每一节课都力求突出展示学生在选材、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习作成果。尽管形式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大家都想在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上下功夫,其共性有三:一、以成功习作为例,在赏析的同时再次开启学生思维

欣赏佳作,尤其是欣赏同龄孩子的佳作,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智慧。调研时发现,几位教师很注重在讲评课上引导学生赏析身边孩子的成功习作。在赏读、聆听的过程中,使学生实现与小作者的沟通和对话。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习小作者如何准确运用语言、怎样贴切地表达,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小作者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角度,得到一种学习和借鉴,再加之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小作者见解中的独到之处,进行点拨和评价,对每个学生的思维又是一个启迪的过程。学生会有意识地思考,自己的习作在这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达成度,会促使他急于再读和修改自己的习作,良好的修改习惯也随之逐步养成。

二、集体评改,学习修改方法在教师初评习作时,总会发现本次习作中存在的比较突出

的共性问题,佳作欣赏时,教师会有意识地给以引导和点拨,以提示学生关注。佳作欣赏后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一篇?问题习作?和大家共同评改,谓之?病例门诊?。与先前欣赏的习作相比,此篇习作的问题显而易见。此时发挥集体的智慧,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共同评改,从用词上给以删换,从内容上给以予丰富,在表达方式上提出建议,使一篇成功习作跃然纸上。此时所有学生再次阅读修改后的习作,除了欣赏而外,更多的是修改?病文?后的成就感,是走出?病例门诊?自觉修改自己习作的使命感,而与此同时学生亦初步领悟到了简单的修改习作的方法与乐趣。

三、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会品评

在学生共同体验了修改习作的愉悦并领悟了修改方法之后,几位教师都特别注意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欣赏了同龄孩子的佳作,此时再读自己的习作,学生定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审视事物。一读使文通字顺,二读修改、充实内容……无论中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习作共性的问题大都是表达欠具体、欠生动。如何丰富?回顾佳作欣赏时教师的点拨、运用赏评共改时习得的方法,再反复诵读、评改自己的习作,必要时和同学切磋,请老师指点,当又一篇习作在笔下诞生时,内心要比最初完成初稿时更加激动和愉悦,因为此时学生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在修改习作,成就感不言而喻。

美国超级营地创始人爱立克〃詹森曾说过,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好的状态是指课堂最佳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最佳的策略是指教师的授课方式符合学习需求。以上习作讲评的特点充分说明教师特别关注到了这两个核心因素,教师所采用的激励、欣赏、引导、历练等一系列教学策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趋力,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与探索状态,也使习作评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应该是今后习作改评进一步继承和推广的宝贵经验。

(一)习作指导切忌一路?引领?,以防习作内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在讲评课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部分学生习作内容贴近生活,语言充满了灵性,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还有一部分学生的习作,除了言语表述稍有差异而外,篇篇内容雷同、千人一面,从他们的习作中无法感受到灵动的语言和鲜活、张扬的个性。

的确,目前的习作指导课上,许多教师仍采用一路引领的方法,自以为这是在引领学生扎扎实实从方法和语言表达上有所领悟,?求同?的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和有所创新。殊不知这一路的搀扶使学生变得依赖,教师放了手他们就眼中无物,心中无情,无从下笔。笔者认为?扶?很有必要,但更需要适时适度。?扶?是一种方法的引导,是开启思路的过程,只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其由此及彼想开去,就可以写出自己内心所想,如若此时还不敢放手,畏首畏尾,势必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表达内容雷同,出现‘老师引领我会写,老师放手我罢工’的局面。例如笔者调研时,一位教师对?记一次掰手腕比赛?的习作指导就出现了如上情况。该教师设计了两个学生进行现场比赛的环节,从赛前准备、比赛规则、三局赛事等都做了十分细致的指导,全班学生一同观察、描述,教师引导一步一步练说,状似鹦鹉学舌,没有一点空间。致使讲评时,学生习作内容惊人地相似,毫无个性可言。这正是教师一路牵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受到约束和局限所致。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放手,需要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笔者提倡在作中指导,切忌导法在先。首先要从内容入手,重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调动积蓄,以达到人人想写、并找到自己要写的内容这一目的。其次,教师可在作中根据问题和需要,或面对全班,或针对个人,在写法上、语言上作一点拨,以学定教,点到为止。例如?xx,我想对你说?这一习作,老师指导学生审题后,习作思路是清楚的: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引导时重点要解决什么情况下说、说什么的问题,倘若局限在某一点上,势必限制学生思路,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开启学生思维。例如学生想到话题?中国女排,我想对你说?如果学生说的内容只停留在对女排大姐姐的羡慕和崇敬之中,`却不知该说什么、怎么说时,教师就应该给以引导:看到女排连连夺冠想到了什么?可以通过上网或者观看新闻报道搜集相关资料,以了解他们赛前苦练、克服伤痛、面对压力、顽强拼搏等事迹,以此来丰富习作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再如学生想到话题?交警叔叔,我想对你说?,当话到嘴边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时,我们可以启用集体的智慧,建议众多学生为该生出主意,帮他多角度拓宽思路。可以从身边曾经发生交通事故的家庭说起,可以从电视上看到的相关交通事故的数据说起,可以从自己看到的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说起,还可以从交警叔叔不畏寒暑、坚守岗位说起等等。只有学生的思路拓宽了,才便于他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张开想象的翅膀,实现我手写我心、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的目的。

为了开拓学生习作思路,在练笔时,除了以上?补充命题?进行习作的方式,我们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训练。譬如可以结合命题采用同一题目表现多种主题、多种材料反映同一主题的练笔;还可以给出?一组题目?自选习作的方式进行。通过这些方式,主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从而为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奠定基础。

(二)习作讲评切忌事无巨细学生的习作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讲评课切忌事无巨细,如果面面俱到,恐怕就会面面不到。记得一位教师在讲评时,细致罗列了六个问题一一加以强调,显然他对学生习作已进行了精批细改,这种精神固然难能可贵,然而在学生自改习作时,却发现他们眉毛、胡子一把抓,修改毫无章法,既丢了?西瓜?,也失去了?芝麻?,修改效果并不尽人意。所以笔者认为,每次讲评时教师只就普遍存在的两三个典型问题,作重点剖析,不必全面过细进行评讲。这样既能够为学生提供评改的样板,又能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在讲评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问题寻找病因,在日后的习作中不断的强化和巩固训练,逐渐形成习作能力,内化为习作素养。

(三)习作讲评的形式和内容同样重要

过去我们的讲评课侧重于内容和方法上的引导,忽略了讲评各环节的呈现方式。近日所听讲评课中,有一节课寓习作讲评于活动之中,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令笔者惊叹!同样的讲评内容,教学设计得富有情趣,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反之则事不关己、无动于衷。

下面是笔者摘录的一节二年级《我喜爱的小动物》习作讲评课活动板块设计,教师通过此板块,使学生始终臵身于动态的习作评改活动中,兴致勃勃地参与习作评改,有效地提高了习作评改的效度。具体事例如下:

板块一:?点播屋,赏一赏?教师提前筛选出本次习作课学生的成功习作,将题目制作在课件上以备学生选择。课始,教师引导学生像进入自选商场一样进入习作点播屋,让学生自主点播喜欢的备选?节目?。已备好的不同习作题目吸引着每一个孩子的眼球,欣赏形式又是如此的耳目一新,欣赏者想听,展示者愿读,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在欣赏其他学生的成功习作后,教师还引导全班学生展开点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培养了他们的口才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其文学鉴赏水平。

板块二:?诊疗室,帮一帮?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能写会改。该板块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在大屏幕出示一篇问题习作,引导学生对病文诊疗,以解决本次习作出现的共性问题。

教师在初次评改习作《我喜爱的小动物》时,发现最突出问题是学生没有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叙述顺序较混乱,于是她从众多问题习作中选出一篇《我喜爱的小白兔》进行诊疗。①初读病文,根据内容猜测写的是什么小动物(因特点不突出,会得出不同答案);②分析为何会有众多答案,找出病因;③用简笔画的形式勾勒出小白兔的特点,同时强调叙述时要注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有一定顺序;④悟得修改方法,师生下笔共改。至此,一篇病文在大家的合作修改下健康、快乐地走出了?病文门诊?,变成一篇文理通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该板块形式活泼,学生喜闻乐见,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不着痕迹的使学生分析和纠错能力得到了共同提高。

板块三:?自助餐,改一改?该板块重在突出学生自主修改习作。走出?诊疗室?,学生习得了修改?病文?的成功经验,再来改一改自己的习作,然后把改后的习作放在小组内交流欣赏,准备参加优秀习作评选并在全班进行展示。如此重视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也是在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千锤百炼、认真负责的态度,更是在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习作习惯。

板块四:?展示台,露一手?新课程标准在第二、三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愿意同其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以上几个板块的设计──习作?点播屋?、自改后的组内交流、佳作?展示台?,可以说,为每个学生创造了向别人展示习作的机会。而板块四更是搭建了一个展示学生习作成果的极好平台:把小组内选出的优秀习作在全班范围内展示,既有全篇的展示,又有精彩片断的展示。在?展示台?的赏析环节中,又重点就原文与改后文对照,突出评赏本次习作共性问题的解决情况,使学生在共同探讨习作修改得失时,悟得习作方法。

笔者认为在习作教学中,重视交流和展示非常重要,也很有价值。借这一展示平台,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习作是自我表达和与别人交流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习作的评价和赏析能力。

以上习作讲评的活动化设计,打破了过去习作讲评时师评生听、一段评语了事的模式,教师时时辅之以趣,在不同板块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借鉴、下水实践,使全体学生都热情参与,在有趣的活动中愉快、主动地作文,从而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效率,此方式很值得推广。

35几乎在每一节阅读课上,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让学生齐读课文。齐读之于学生,究竟是共同提高?还是?束缚个性??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的看法。

语文课堂齐读弊大于利:

1、课堂集体齐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2、课堂齐读不能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

3、课堂齐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齐读当然有齐读的好处,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可能会有一部分同学浑水摸鱼。课堂的阅读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不可忽略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齐读、个读、范读等方式穿插使用,会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6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说的话:注意声音要响亮……注意读课文要带着感情……注意把文章写生动……注意感受人物内心……注意听清老师的问题……老师提醒了学生一万零一次,却独独不提醒自己和学生一起学习。上面这段话给你哪些触动,请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

注意?这个平平常常的词语,让教师成为了一个掌握真理的老师而不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让老师离开了学生,离开了课堂,成为赛场的裁判、法庭的法官,成为指点迷津的先行者,判断学生学习情况的审判官。

曾经以为这样的课堂是正常的,曾经被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迷惑,以为,这就是学生喜欢的课堂。直到那一次听公开课,教学结束后,主持人请同学们就课堂和执教老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的发

言让我震撼。他们说,喜欢和张老师一起上课,因为张老师不是在教他们学会什么,而是在和他们一起探索、一起思考、一起总结、一起评价,这种融合使他们在课堂上没有学习的压力,甚至忘掉了是在老师面前发言,课堂上经常出现的胆怯和忐忑在这节课中似乎全不存在了,和张老师一起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听着同学们的发言,想着那精彩的教学,我感叹:和学生一起走在学习的路上,才能真正收获行云流水的课堂,和学生一起走在学习的路上,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与文字亲密接触,发现语文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隽永与磅礴,才能爱上语文没商量。

37 [案例]:课始,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刚开始小声地自由读,渐渐地变成了齐读。教师及时提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读自己的。?刚开始,学生似有所悟,选择不同的方式读,可没过多久又变成了齐读。教师面露不悦,显得无奈。请你评析上述案例。

案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大声读或默读,尊重了学生自己选择权力。学生为何钟情于齐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个现象我有以下三点思考:第一,就这环节而言,教师大可不必打断学生的齐读。既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既然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齐读,那就让学生读下去,这才是真正尊重了学生自主选择。第二,这个现象折射出了读书方式的单一,说明平时教师对学生读的指导没有落到实处。读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默读、诵读、浏览、略读、小声读、分角色读……各种形式读的作用有所不同,如默读有利于思考,浏览可以节省时间,了解大概内容,分角色读可以更好地表达个人对文章故事、人物的理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选择应用。第三,以上案例发生在学生初读课文阶段,教师应该提出更具体的要求,比如笔标出段落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生词、难句子等,以提高学生,为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提高帮助,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下读书?的习惯,改变学生拿起课本就是齐读的习惯。

38、[案例]: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问时,学生反问:?老师,你说什么??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结束,旁边的学生都高高地举起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评价学生时,有些学生往往说不出发言者说了什么。以上现象,共同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请谈谈你的见解。记得以前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一张嘴巴呢??爷爷告诉小孙子:?这是让人要多看,多听,多做,少说话呀。?故事很短,却用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

一、明确目标,引导倾听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要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倾听?的技能。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教师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总会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我经常会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吗???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

二、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

三、恰当评价,鼓励倾听

在?听?的培养中,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四、教给方法,善于倾听

1、细化?听?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

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外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9、小学高年级识字教学常常是被忽略的,因为不少教师认为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和能力,没有必要在识字教学上下工夫。即便进行识字教学,也总是就字讲字,止于让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完全割裂开来。其实,识字教学在高年级也不能忽视。请谈谈你对高年级识字教学的做法。

一、先?放?后?扶?——引导学生独立识字。进入高年级,学生已经积淀了一些识字经验,具备了初步的识字能力,此时我的生字教学努力由?老师教会?向?学生学会?转变。每次预习新课我都布臵学生预习生字词,而且让学生在预习本上给生字注音,组词。

二、由?学?到?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这一问引领学生把词语的理解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引入对课文的思考,并达到在阅读中深层理解。

三、由零碎到整合——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有的课文生字比较多,学生自学起来负担比较大。为了减低难度,增加一些趣味性,我常把要学的课文浓缩成一段话且把生字编在其中用红字显示出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检查掌握的情况,有时为了巩固生字词语识记,与运用,我也让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总之,识字教学不宜零打碎敲,应注重整合,编写词串也好,编写语段也好,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语境。在语境中指导学生识字应成为中高年级识字教学一条重要的原则。

40现在,许多学校开展了?阅读经典,走进名家?的读书活动,请谈谈你对?经典?的理解。并为在场的教师推荐一本你认为堪称经典的书籍。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

41、在游戏中识字,有的学生只关注游戏,而忽视了识字。如何通过游戏有效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请

谈谈你的做法。

42、个性化朗读,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本中所反映的生活经验进行同构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组织个性化朗读活动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究欲望的?敲门砖?。初读是学生第一次感知教材,在教学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根据教材特点,或通过语言描述情境,或创设问题,或描绘画面,或提供实物,或联系小学生已有的经验,或补充有关教材内容的背景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使其欲罢不能。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每位学生感悟文本的真情倾诉,它是学生用心体验课文的情境和情感后用有声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个体行为。朗读中做体现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因此,教师不可强求划一,而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的多元朗读,珍视每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对以下描写大泉的句子,学生的理解截然不同:?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倦,只有大自然才有这样的力量。?特别是学生在朗读?冒、冒、冒?这三个字时,语速、轻重、情感截然不同。有的学生读时由轻到重,由快到慢,铿锵有力,他认为趵突泉就像一位顽强、坚忍不拔的人,他不屈不挠地向外冒着,决不停息!而有的学生朗读时却是三字连贯,一气呵成,用他自己的话说:?趵突泉充满青春活力,我觉得该这样读,才能表现其巨大力量。?学生如此大胆的自悟、自读、自评,其个性化得以充分的彰显。诚然,教师在尊重学生这种个性化行为的同时,对学生的朗读应该做些激励评价、导向评价,教师在学生读时获读后,一句?好!??真不简单!?读出了……之情,往往会给孩子无限的喜悦。在评价学生朗读不足之处时,要委婉含蓄,如?你读得很有感情,如果你能把字音读准,就更棒了!??真不简单,若是你声音再响亮点,会读得更好!?又如《海底世界》中有一段写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一位学生读得过于响亮,教师听后说:?你这么读,小动物被你吓跑了。?学生在这种含蓄的暗示下,就能领略到朗读此段的处理方法了。再如有教师教《桥》,在学生读第一段(雨大)时这样询问:?雨大吗??学生却说:?不大。??这样的雨能形成强大的洪流肆虐村庄吗???不能。??那就请再读。?学生果然读出雨如泼似倒的感觉。所以,当发现学生读不好的时候,教师除了采用这种导向评价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练读中揣摩、体验,在听读中比较、鉴别,真正将作者的情感和自己的体验读出来,真正做到个性化朗读。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集合 说课稿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我说课的题目是《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教研究.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安排为1课时. 【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我把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把集合表示方法的恰当选择作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认知情况来看,对于生活实例,他们的感性大于理性,抽象概括能力较弱,但是学生们富有好奇心,充满求知欲,愿意接触新事物.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做动力,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因此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富创造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的特征;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熟练掌握常用数集的记号,以及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应用自然语言与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与学生一道归纳出集合的含义,掌握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和谐统一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 四、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是高中数学的起始课,而且概念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决定从身边实例出发,通过老师引导,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多种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学法指导方面,使教学过程活动化、学习过程自主化、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化,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体现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理念.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以老师走进教室关上门,教室内的所有人能否组成集合作为引入,这样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感到亲切,集中了注意力,同时抛出问题,为后继教学埋下伏笔,接着介绍集合论的创始人,德国数学家康托,这样处理既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数学背景,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知识问答样题及参考解答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样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它里面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分“____”、“____”、颂”三大类。 2.《大学》“____”和《论语》“____”一起合称为“四书”,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3.古代的“六艺”指礼、乐、射、御、____、____。 4.屈原的代表作是____,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带有自传性质的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5.《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着名诗人____的作品。 和____是盛唐时期两位着名的诗人,人称“李杜”。 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用来称赞诗人____的。 8.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杜甫被人称为“诗圣”,王维则被人称为“’。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使至塞上》。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____ >。 11.岑参是唐代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与之齐名的是____ 。 12.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是____。 13.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和曾巩。

14.司马迁的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是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5.就词的主要风格而言,宋词大略划分为和两派。 16.元末明初时期,罗贯中的长篇章回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这部作品以宏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展示了一幅反映三国时期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历史的生动画卷。同一时期,另一部长篇巨着是施耐庵的____。 17.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 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一。 18.曹雪芹的____,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19.蒲松龄写的是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的文言短篇小说。这部作品通过对鬼、狐、仙、妖的描写,曲折地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歌唱爱情,情节变幻离奇。 20.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等。 21.周树人于1918年5月用笔名“鲁迅”发表小说____,这篇小说为新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 22. 20世纪20年代提倡新格律诗的诗歌流派是。代表人物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着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3.请分别写出下列作家的代表作。 朱自清: 老舍: 郁达夫:

观摩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心得体会

观摩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心得体会 11月27日至12月1日我有幸来到了古都江苏南京,观摩了全国第六届“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这两天半的时间里,亲身在南京金陵中学的赛场观摩了15位选手的精彩表现,感叹、赞叹之情始终萦绕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全国15名教师给我们奉上了一道精彩的“视听盛宴”,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从这些选手身上学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大会,这次大赛内容除了有常规的课堂展示,朗读书写,还有才艺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选手展示他们超群技艺,琴棋书画各显神通,使此次大赛成了令人炫目的盛宴。现场答题涉及天文地理,时事政治,历史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理论等各个方面,让我们在观摩的同时也受益匪浅。每一位选手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一个语文教师应有的素养。下面我谈谈这次听课的几点感受。 1、听了15位选手的课,每一位老师的课都准备得很充分,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再是以前的公开课追求花样,华而不实,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下的开放式教学。 2、欣赏了选手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各位选手或歌或舞、或书或画、或演奏或朗诵,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赢得团场雷鸣般的掌声,尤其令人难忘的是杜珺老师唱的英文歌,声情并茂,入情入境,栎钧老师的沙画等简直不亚于专业演员,令人折服。还有新疆马春丽老师的书法展示,让我由衷钦佩她扎实的基本功。 3、观看了涵盖广泛的知识素养现场答题,惊叹各位选手丰厚积累的同时,更惊叹选手们的心理素质、清晰的思维及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现场答题,对各位选手的考验较大,根据教育教学的某句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展开交流具体做法的,根据某幅漫画畅谈自己观点的……选手们不仅要麻利地抓住要点,还要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试卷含答案)

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比赛语文科试卷 (完卷时间:90分钟)成绩: 一、填空(每题1分,共30分) 1、拼音字母k共画。(2) 2、拼音字母x应该先写斜,后写斜。(右左) 3、juɑn的韵母是。(üɑn) 4、轻声字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声调,它的高低变化取决于前一个字的不同声调,通常情况是:声字之后的轻声字,音高较高。(上) 5、音节ɡui的韵母ui是的略写形式,音节niu的韵母iu是的略写形式。(uei iou) 6、“拾级而上”的“拾”字读作。(shè) 7、给“呆板”一词注音:。(dāibǎn) 8、《穷人》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其中的“嗯”字读作。(ɡ) 9、《落花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这句话中“播种”的“种”字应读作。(zhǒnɡ) 10、“风”字第二笔的笔画名称是。(横斜钩或横折斜钩) 11、“”字和“”字单独成字时和作左偏旁时笔顺不同。(牛车) 12、“忆”字的第三笔是,“方”字的最后一笔是。(丨或竖丿或撇) 13、“堆”是结构的字,“谢”是结构的字。(左右左中右) 14、“颖”和“随”字都是形声字,“颖”字的声旁是,“随”字的形旁是。(顷辶) 15、“zhàoshìzhě”的“zhào”写作,“xùjiǔ”的“xù”写作。(肇酗) 16、成语“绿草如茵”中的“茵”字指的是____ 。(毯子) 17、《信任》一文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树的树荫下,小屋旁有两条狗和几只猫,不远处一片桃林尽收眼底。”这句话中的字用得不规范,应该改为。(荫阴) 18、“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像。”这句话中的字用得不规范,应该改为。(像象) 19、“5?4运动”的写法不规范,应改成。(五四运动) 20、“沈从文在黑板上写到:‘今天是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这句话中的“”应改为“”。(写到写道) 21、“老区,祝愿你重振雄风,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这是一个病句,只要把___ _ 改为____ ,语病就可消除。(再造创造)

【K12学习】《春》教案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优质课件

《春》教案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优 质课件 《春》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设计】 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时1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你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诗歌呢?请大声朗读出来,让大家共享,好吗?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其中写春天的内容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

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并且思考:①读一读,写一写。 朗润酝酿黄晕宛转嘹亮水涨抖擞精神应和薄烟黄晕捉迷藏宛转散在草

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题目及答案

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知识问答样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它里面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 歌,古时也称“诗三百”,分“____”、“____”、颂”三大类。 2.《大学》“____”和《论语》“____”一起合称为“四书”,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3.古代的“六艺”指礼、乐、射、御、____、____。 4.屈原的代表作是____,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带有自传性质的最长的抒情 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5.《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____的作品。 6.____和____是盛唐时期两位著名的诗人,人称“杜”。 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用来称赞诗人____的。 8.白被人称为“诗仙”,杜甫被人称为“诗圣”,王维则被人称为“’。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使至塞上》。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白的《____ >。 11.岑参是唐代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与之齐名的是____ 。 12.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是____。 13.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 石和曾巩。 14.司马迁的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是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5.就词的主要风格而言,宋词大略划分为和两派。 16.元末明初时期,罗贯中的长篇章回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这部作品以宏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展示了一幅反映三国时期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历史的生动画卷。同一时期,另一部长篇巨著是施耐庵的____。 17.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 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一。 18.雪芹的____,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19.蒲松龄写的是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的文言短篇小说。这部作品通过 对鬼、狐、仙、妖的描写,曲折地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歌唱爱情,情节变幻离奇。 20.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等。 21.周树人于1918年5月用笔名“鲁迅”发表小说____,这篇小说为新文学第 一篇白话小说。 22. 20世纪20年代提倡新格律诗的诗歌流派是。代表人物闻一多在《诗 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3.请分别写出下列作家的代表作。 朱自清:老舍:郁达夫: 24.保尔·柯察金是前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长篇小说____ 中的主人公,他的事迹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25.朗台是法国作家笔下的人物,和我国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一样,是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题库7

知识素养 选择题 ()1.《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毕业生应达到的阅读 总量是()字。 A.25万 B.40万 C.100万 D.145万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粗犷(ɡuǎnɡ)狙(zǔ)击鳞次栉(zhì)比战战兢兢(jīn ɡ) B.欺侮(wǔ)租赁(lìn)刚愎(bì)自用恪(kè)尽职 守 C.泥泞(nìnɡ)湖泊(pō)苦心孤诣(yì)惟妙惟肖(xi āo) D.浸渍(zì)提(tí)防引吭(hánɡ)高歌一叶扁(piān)舟 ()3.臼字的笔顺是()。(B)撇、竖、横折、横、横、横(C)撇、竖、横、横折、横、横()4.下面有三组词语,请选择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 (A)①心照不喧②相儒以沫③杯盘朗籍(B)①心照不宣②相濡以沫③杯盘狼藉(C)①心照不喧②相濡以沫③杯盘狼籍()5.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请选择出下面不是边塞诗派的诗人。 (A)王昌龄(B)贺知章(C)高适(D)岑参()6.以下作品中有一部不是出自

《安徒生童话》的,它是()。 1 / 20 (A)白雪公主(B)一颗小豌豆(C)丑小鸭(D)坚定的锡兵()7.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他一生留下许多传世之作,下列作品中哪一幅不是达芬奇的作品?娜丽莎》 ()8.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2周年,是香港回归祖国 ______周年,是澳门回归祖国______周年。 (A) 1212(B) 1414(C) 1214(D) 141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称未成 年人是指()的公民。 (A)未满十四周岁(B)八到十八周岁 (C)未满十六周岁(D)未满十八周岁 ()10.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素质教育 B.创新教育 C.八年制义务教育 D. 九年制义务教育 ()11.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A.人类与自然B.发现的时代C.城市,让生活更美 好D.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2.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传说中的年是_____。(C)某一个君王的称号(D)一种植物答案: 1.D 2.B 3.C 4.B 5.B 6.A 7.C 8.D 9.D

《春》教案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优质课件

《春》教案(3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时1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你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诗歌呢?请大声朗读出来,让大家共享,好吗?(学生朗读,教师解析。)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内容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配乐),并且思考: ①读一读,写一写。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zhuǎn)嘹(liáo)亮水涨(zh?ng)抖擞(dǒu sǒu)精神应和(hè)薄(bó)烟黄晕(yùn)捉迷藏(cáng )宛转(wǎn zhu?n)散( s?n )在草丛里嘹(liáo)亮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赶趟儿:凑热闹。 朗润:明亮润泽。课文中指山形清晰,山色润泽。抖擞:振作 酝酿: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写作:婉转。嘹亮:声音清脆响亮。 黄晕:昏黄不明亮。静默: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江西省小学语文 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样题及参考答案

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样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它里面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分“”、“ ”“颂”三大类。(答案) 答案是:《诗经》风雅 2、和盛唐时期两位著名的诗人,人称“李杜”。 答案是:李白杜甫 3、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杜甫被人称为“诗圣”,王维被人称为“”。(答案) 答案是:诗佛 4、司马迁的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答案是:《史记》《汉书》 5、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爷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答案) 答案是:关羽 6、周树人于1918年5月用笔名“鲁迅”发表小说,这篇小说为新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 答案是:《狂人日记》 7、请分别写出下列作家的代表作。朱自清:老舍:郁达夫: 答案是:《背影》《骆驼祥子》《沉沦》 8、《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的。 答案是:亚米契斯 9、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 答案是:《家》、《春》、《秋》 1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指的是___ __、__ __和__ __。 答案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11、宋代科学家撰写了《梦溪笔谈》。 答案是:沈括 12、请写出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 答案是: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13、“任”和“种”用于姓氏时,分别读和__ __。 答案是:rén chóng 1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使学生获得。 答案是:全体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 15、《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按年一贯制整体设计,根据、 、三个维度设计。答案是:九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6、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和。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答案) 答案是:朗读默读

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选拔赛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选拔赛知识问答题1号题 一、填空题:根据句子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体现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成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 2、学不躐等。(循序渐进)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因材施教) 二、连线题: 《西厢记》崔莺莺 《桃花扇》李香君 《牡丹亭》杜丽娘 《长生殿》杨玉环 三、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汉语拼音重在考察学生的认读和拼读能力。 B、“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对”是“对面”。 C、教师普通话标准不能低于三级甲等。 四、选择题: 北岳恒山位于我国(C)省 A.山东;B陕西;C.山西;D.湖南。 五、简述题: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这一特点组织教学?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由于个人生活体验,知识积累的差异性,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千差万别的不同,这个说法尊重了读者在文学鉴赏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承认阅读审美过程是私人化个体化的过程。 2号题 一、填空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目标要求可有8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文从字顺)、(具体明确)。二、连线题: 《三国演义》蒋干 《红楼梦》柳湘莲 《水浒传》顾二嫂 《西游记》罗刹女 三、选择题:

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是:(C.秦岭;淮河) A.天山; B.祈连山; C.秦岭;淮河 D.大行山。 四、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睡觉的家具”。 B、“小俩口”中的“俩”用错了。 C、新课标规定:修辞知识要作为小学语文考试内容之一。 五、简述题: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请你谈谈对这一提法的理解和看法。 3号题 一、填空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四种语文能力,它们是: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选择题: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诗人(雪莱)的诗。 A.歌德 B.雪莱 C.泰戈尔 D.艾青 三、判断题:文革中,被称为“四人帮”的反革命集团是(C、江青、王洪文、姚文元、张春桥。) A、江青、姚文元、陈伯达、张春桥。 B、林彪、江青、王洪文、张春桥。 四、连线题: 白金汉宫英国 克里姆林宫俄罗斯 爱丽舍宫法国 白宫美国 五、简述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请你谈谈对这基本性质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这一性质特点。 4号题 一、判断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2018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及答案

2018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 ,四个学习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的过程。5.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 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的变化和发展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每题1分,共6分) 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 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 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 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 ①理解②了解(认识)③体验(体会)④灵活运用⑤掌握⑥探索 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 6.数学。 ①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三、判断。(每题1分,共4分) 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每题2分,共4分) 0.5x-2=24 m÷0.6=4.5 五、简答。(11分) 《课程标准》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对第一、二学段分别提出了哪四条教学建议?(1)第一学段教学建议: (2)第二学段教学建议: (3)试分析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建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 1、判断题(请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 李检察长廉洁公正,见利思义,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2、选择题 最喜欢画花鸟虫鱼、要为百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一代艺术大师() (A)张大千(B)齐白石 (C)徐悲鸿(D)黄宾虹 3、填空题 描写传统节日的七言绝句《元日》,前两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后两句诗是、 4、填空题 请按笔顺规范说出正确的笔画: 孝字的第五笔是(),第六笔是()。 5、选择题。 请把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宣纸(B)寒喧 (C)渲泄 6、选择题。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教育思想。 (A)存在主义(B)要素主义 (C)实用主义(D)永恒主义 7、判断题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稿)》在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 8、选择题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一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部自传体散文集。 (A)叶圣陶(B)大江健三郎 (C)高尔基(D)泰戈尔 9、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另外出于唐代的两位古文作家是() (A)韩愈和刘禹锡 (B)白居易和柳宗元 (C)韩愈和柳宗元 (D)刘禹锡和白居易 10、连线题 请将以下发明的它们的发明者连线: 蒸汽机富兰克林 火车诺贝尔 炸药瓦特 避雷针斯蒂芬森 11、选择题 请把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弦律 (B)装帧 (C)蜇伏 12、简述题。 某老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板书: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话有意思吗?怎么一个时间就是一句话,连用三个时间写成了三句话?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读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读 《小蝌蚪找妈妈》分别采用了诗歌、童话和情境识字等不同体裁,从不同角度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在这一板块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预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与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本课的巧妙在于将一个科学知识很自然地蕴涵于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中,其特点如下:(1)思路清晰,主线分明。(2)语言优美,生动形象。(3)情节生动,趣味性强。(4)插图精美,有助教学。 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与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9个字,掌握“皮”字的笔顺。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9个字。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 (一)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借助图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图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来的画下来,和同学一起想办法认识。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 有的字可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随机识记。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图片时,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着重强调“皮”字的笔顺。也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集中生字条里的生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如:“阿、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1号) 1、请你在黑板上写出(主持人:这个字)“臼”字的正确读音和正确笔顺。 2、新课标规定高年级段学生的默读速度应达到一分钟()。字 3、请背诵古诗《长歌行》。这首是汉乐府的诗,请问乐府指的是什么? 4、分析题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这一特点组织教学?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2号) 1、请写出“爽”字的正确读音和正确笔顺。 2、()和()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填空题: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在天愿作比翼鸟,()。 山重水复疑无路,()。 4、分析题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请你谈谈对这一提法的理解和看法。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3号) 1、请在黑板上默写出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 2、请你说出五岳分别是哪五座山? 3、请说出含有数字的四字成语至少10个。 4、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请你谈谈对这基本性质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这一性质特点。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4号) 1、《论语》的作者是谁?它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 2、诺贝尔奖的创始人诺贝尔出生在斯德哥尔摩,请问他是哪国人? 3、文革中,被称为“四人帮”的反革命集团的四个成员是谁? 4、论述:怎样理解和在教学中实践“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5号) 1、选择题让学生默读这一要求是在哪个学段提出的? A低段B中段C高段 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 3、有个典故说的是成语“一枕黄粱”的来历,请为大家讲述这个典故。 4、一位老师教《月光曲》,问学生:什么是“幽静”?一学生回答:“幽静是幽雅安静”。师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答:“我是从字典里查出来的”老师又问:“请你举个例描述一下。”生回答不出来?接着,老师就放课件: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郊外,在月光底下一片银色的世界,万籁俱寂,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然后启发学生,你们经历过类似的环境吗? 请你评述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开始为什么回答不出,后来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让学生理解。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6号) 1、请你说出至少十个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成语(词语)。 2、《学会看病》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单元的一篇文章,在这组课文中还编排了哪几篇课文? 3、 4、论述题: 在教《月光曲》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提问启发学生: 师:贝多芬来到了什么地方?生: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考试试题汇总精编版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考试试题汇总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 1、判断题(请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李检察长廉洁公正,见利思义,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2、选择题最喜欢画花鸟虫鱼、要为百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一代艺术大师()(A)张大千(B)齐白石(C)徐悲鸿(D)黄宾虹 3、填空题描写传统节日的七言绝句《元日》,前两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后两句诗是、 4、填空题请按笔顺规范说出正确的笔画:孝字的第五笔是(),第六笔是()。 5、选择题。请把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个选出来。()(A)宣纸(B)寒喧(C)渲泄 6、选择题。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教育思想。(A)存在主义(B)要素主义(C)实用主义(D)永恒主义 7、判断题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 8、选择题《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一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部自传体散文集。(A)叶圣陶(B)大江健三郎(C)高尔基(D)泰戈尔

9、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另外出于唐代的两位古文作家是()(A)韩愈和刘禹锡(B)白居易和柳宗元(C)韩愈和柳宗元(D)刘禹锡和白居易 10、连线题请将以下发明的它们的发明者连线:蒸汽机富兰克林火车诺贝尔炸药瓦特避雷针斯蒂芬森 11、选择题请把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个选出来。()(A)弦律(B)装帧(C)蜇伏 12、简述题。某老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板书: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话有意思吗怎么一个时间就是一句话,连用三个时间写成了三句话一生说:这样可以表现出作者焦急的心情。一生说:作者可能不停地看时间,盼着父亲早点回来。老师说:是啊,作者连用三个表现时间的句子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同学们,你们也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自定时间,写一段话吗试试看。请你谈谈对这样教学的看法。 13、选择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请你从下面选出正确的答案。()(A)教师与学生(B)学生与学生(C)学生、教师、文本(D)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14、选择题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的代表(A)儿童中心论(B)教师中心论(C)劳动教育中心论(D)活动中心论 15、填空题请按笔顺规范说出正确的笔画:哉字的最后两笔是()和()。 16、选择题 下列关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2017年2018年2019年最新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样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2018年2019年最新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样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样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它里面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分“____”、“____”、颂”三大类。 2.《大学》“____”和《论语》“____”一起合称为“四书”,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3.古代的“六艺”指礼、乐、射、御、____、____。 4.屈原的代表作是____,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带有自传性质的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5.《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____的作品。 6.____和____是盛唐时期两位著名的诗人,人称“李杜”。 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用来称赞诗人____的。 8.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杜甫被人称为“诗圣”,王维则被人称为“’。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使至塞上》。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____ >。 11.岑参是唐代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与之齐名的是____ 。 12.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是____。 13.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和曾巩。 14.司马迁的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是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5.就词的主要风格而言,宋词大略划分为和两派。 16.元末明初时期,罗贯中的长篇章回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这部作品以宏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展示了一幅反映三国时期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历史的生动画卷。同一时期,另一部长篇巨著是施耐庵的____。 17.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 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一。 18.曹雪芹的____,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19.蒲松龄写的是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的文言短篇小说。这部作品通过对鬼、狐、仙、妖的描写,曲折地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歌唱爱情,情节变幻离奇。 20.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等。 21.周树人于1918年5月用笔名“鲁迅”发表小说____,这篇小说为新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 22. 20世纪20年代提倡新格律诗的诗歌流派是。代表人物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

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 一、填空。(30分,1——7题每空1分,8题每空2分) 1.《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_______________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 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列为_____________之一。 2.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四世同堂》;剧本《_____________》、《龙须沟》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开创者。 3. 下列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分别是:江西省_________、海南省_________、广东省_________、安徽省_________、重庆市_________、广西壮族自治区_________。 4. 雨果,伟大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面人》《九三年》等。 5. 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__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 部分。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清明上河图》是_________朝画家_____________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8.古诗名句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③《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二、选择。(20分) 1.《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毕业生应达到的阅读总量是【】 A.25万 B.40万 C.100万 D.145万 2.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形容的苦吟诗人是【】

中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我的老师_教案

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学习本文线索的运用,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思路 2、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 预习要求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集备内容个人备课 一、导入: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助呢?哪位老师使你终生难忘呢?你们也许也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写得好不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察警芝的一篇文章,比较一下,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真情实感。 二、板书标题、作者,并简介作者魏巍。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ke()头tui()色yu()钱 黑痣()5焚香()6.狡猾() 2.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或听课文录音) 3.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至2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会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的总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4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15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4、第二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七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评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本文并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师。 其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因为前五件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是从“面”上写,而后两件事则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点”上写。所以详写。这样详略安排,既能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又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5.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 讨论并归纳:本文有一条感情的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6.这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忆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7.课文三个部分回忆、依恋、思念之间各有什么联系?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并归纳:课文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苦芝先生”一句开头,展开了对蔡老师的回忆。第二部分文章列举了蔡老师的五件小事,写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在此基础上,作者写了“我”依恋蔡老师的两件事。蔡老师成为孩子们生活中少不了的人。第三部分是别后的思念,深情的语句抒发了“我”思念老师之情,与开头相呼应。 文章记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抒发了学生对老师的爱。 四、小结 文章重点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这七件小事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的感情线索贯穿始终。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评写。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的结构疏密有间,更表现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的步步加深。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回忆——老师温柔美丽(难忘) 依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课外)老师爱学生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平时) ⑤老师排除小纠纷(校内) ⑥我们看老师写字(平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