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动机原理.pdf

发动机原理.pdf

发动机原理.pdf
发动机原理.pdf

10) 自由排气、强制排气

11) 滚流、挤流、湍流

12) 表面点火、爆燃

16) 当汽油机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变化时,过量空气系数

17) 当柴油机转速不变,负荷减小时,柴油机工作柔和。

23) 内燃机的扭矩储备系数指特性上最大扭矩与标定扭矩之比。

24) 机油的粘度越大,内燃机的机械损失越小。

25) 汽油机的压缩比提高,对汽油机的辛烷值要求也提高。

26) 内燃机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泵气损失增加。

27) 汽油机排气中 C O浓度最大的工况是加速工况。

28) 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的升功率小,占比量大。

29) 轿车柴油机大多采用涡流式燃烧室。

30) 内燃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内燃机的机械效率增加。

31) 当汽油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

32) 增压柴油机比非增压柴油机气门叠开角大。

34) 内燃机的扭矩储备系数指外特性上最大扭矩与标定扭矩之比。

35) 当汽油机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变化时,过量空气系数

36) 当汽油机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变化时,过量空气系数

47) 内燃机转速一定,负荷减少时,内燃机的机械效率减少。

48) 当汽油机负荷一定,转速减少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加。

49) 增压柴油机比非增压柴油机气门叠开角通常要大。

60) 除GDI发动机外,汽油机是量调节,柴油机是质调节。

_ ,机械损失测定方法有_ 四种。

_ , 经济性能指标有___

16. 减小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来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主要有

22. 发动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汽油机的充气效率

23. 发动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发动机平均机械损失压力

4)发动机的低速扭矩和高速扭矩都增大

4) 气门越多,结构越复杂,越体现高技术,整车卖点越多

计的,其原则是__________。

1)n 越高,点火提前角越大;而负荷越小,点火提前角越小;

2)n 越高,点火提前角越大,而与负荷无关;

12、(

1)混合气不均匀;

分开启(在部分负荷时)应按混合比α

3)中等负荷及满负荷下均按稀薄混合气调整;

4)在中等负荷及满负荷下均按浓混合气调整。

)平均指示压力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指示功;

西南大学18秋《0962发动机原理》机考大作业

------------------------------------------------------------------------------------------------------------------------------ 考试剩余开始计时.. 答题卡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二、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解释题 1 2 四、问答题 1 已做未做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课程名称:(0962)《发动机原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姓名:周金平学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道题2.0分,共12.0分) 1. 内燃机的换气损失包括:进气损失、排气损失和泵气损失三部分。 对 错 2. 由于车用发动机的功率和转速独立地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故其工况是面工况。 对 错 3. 国产汽油是以辛烷值来标号的。 对 错 4. 内燃机的扭矩储备系数指外特性上最大扭矩与标定扭矩之比。 对 错 5. 柴油机缸内的不均匀混合气是在高温、高压下多点自燃着火燃烧的。 对 错 6. 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气门定时中,排气提前角对充量系数的影响最大。 对 错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道题3.0分,共48.0分) 1. 发动机排放中一氧化碳生成的机理中,不包括()。 A.混合器不均匀 B.氧的浓度过高 C.燃料不完全燃烧 D.二氧化碳和水在高温时的裂解

------------------------------------------------------------------------------------------------------------------------------ 2. 为了利用气流的运动惯性,在活塞运动到上止点以后,才关闭气门。从上止点到气门完全关闭之间的曲轴转角称为()。 A.排气迟闭角 B.进气提前角 C.排气提前角 D.进气迟闭角 3. 为控制柴油机的压力升高率,应减少在着火落后期的()。 A.可燃混合气的量 B.压力 C.温度 D.空气量 4. 浓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是()1的。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不确定 5. 发动机增压就是增加进入发动机气缸的充量密度从而提高(),达到提高发动机功率,改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目的。 A.平均有效压力 B.排气压力 C.燃烧温度 D.燃油雾化程度 6. 汽油机的着火属于()。 A.同时爆炸燃烧 B.扩散燃烧 C.低温多阶段 D.高温单阶段 7. 进气涡流是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旋转的有组织的气流运动。 A.气缸轴线 B.垂直于气缸轴线 C.气门轴线 D.气道轴线 8. 汽油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后,带来的主要问题包括()、热负荷增加、反应滞后等。 A.燃烧温度降低 B.负荷降低 C.爆燃 D.排放增加 9. 汽油机()是其燃烧的主要时期。 A.后燃期 B.着火落后期 C.明显燃烧期 D.缓燃期 10. 废气涡轮增压器中涡轮的功用是将废气所拥有的能量尽可能多地转化为涡轮旋转的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此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大家相互改正;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注意:考试试题类型有三种: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 1.发动机的示功图是什么?代表什么?参数有哪些? P-V图上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工质完成一个实际循环所做的有用功2,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柴油机,汽油机近似

为哪种循环? 汽油机的理想循环:等容加热循环 ; 低速柴油机的理想循环:等压加热循环高速柴油机的理想循环:混合加热循环 定容加热混合加热定压加热 3. 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之间的差别由哪几项损失引起? ? 1.实际工质的影响 ? 2.换气损失 ? 3.燃烧损失 ? 4.传热损失 ? 5.缸内流动损失 ? 6.其他几项损失

4. 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包括哪几项? 影响ηv的因素有: ?进气(或大气〕的状态(ps、Ts) ?进气终了时气体压力(pa) ?进气终了的气体温度(Ta) ?残余废气系数(γ) ?压缩比(ε) ?气门正时(ξ) 5. 评定柴油自燃性好坏的指标,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什么? 十六烷值辛烷值 6.预混合燃烧的燃烧过程实质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火焰在预混合气体中传播的过程 7. 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有哪些?

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气门叠开 8.四行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的图是怎么样的?图上的内容表示什么?(以书本为准) (P23) 气缸压力p、排气管压力pr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曲线

9.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在加热量和最高压力相同时,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和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循环总加热量相同时 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 ?最高压力相同时 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 10. 提高发动机升功率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平均有效压力(Pme)和转速(n) ,p mm怎么样变化?(答案自己找) 11.怠速工况时,Pe ,Pi,Pm,η m 12. 当其他条件不变,汽油发动机转速上升时,机械损失功率(Pm),机械效率,Pa,充气效率怎么变化? 机械损失功率增加、机械效率增加、充气效率提高 13. 本田公司的汽车技术VTEC指的是什么?英文名字是什么? VTEC系统全称是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14. 右图所示为Audi v6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其设计的依据原理什么? 15.什么是表面点火? 在汽油机中,凡是不靠电火花点火,而由燃烧室内炙热表面(排气门头部、火花塞绝缘体或零件表面炙热的沉积物)点燃混合气的现象,称为表面点火。 16.当发动机压缩比增加时,汽油机爆震倾向,柴油机工作粗暴情况变化如何?

汽车构造大作业2014

汽车构造大作业 班级建筑学22 姓名万家轩 学号 2120703033 日期 2014年5月16日

1.自主研发还是合资合作,阐述你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看法。 答:我觉得目前还是合资合作才可以促进中国汽车工业更快的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较西方国家和亚洲的某些发达国家晚了不少,现在虽然已经在飞速发展且国家也在大力支持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但是总体上依旧处于技术不如外国品牌先进,做工不如外国品牌精致,口碑不如外国品牌好,质量不如外国品牌稳定,售后不如外国品牌完善,甚至广告营销都不如外国品牌有新意的阶段,唯一相比外国品牌可能有的优势就是价格较亲民了。 汽车算是家庭里的大件,但很多人对汽车并不了解,所以买车的决定因素往往是价格,品牌,用途,质量这几个因素,所以中国车企应该抓住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与外国车企合作,利用对方的口碑和关键技术来拉拢消费者,为自己的品牌打开这一重要瓶颈。同时继续研发核心技术,先让自己的技术迎合本国消费者的口味,做足市场调查,严把质量关,逐步改变中国国民对民族品牌的看法。 总之,自主研发和合资合作都是必须要走的路,只不过有先有后而已。 2.试述内燃机代用燃料的研究现状和重要性。 答:现状:目前国际上公认最有前途的内燃机清洁代用燃料是醇类燃料。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和应用生物质燃料较早的国家之一。20 世纪40 年代中期即将酒精、发生炉煤气以及由桐油热裂成的燃油用于车用发动机上,并对菜籽油、大豆油及松根油等进行实验研究。长期以来对沼气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得广泛而深入,全国都设立了沼气应用技术推广站。目前有一些地区不仅将沼气当作生活燃料,而且也用于内燃机。自70 年代末起,山西、四川、吉林及北京等省市对汽油甲醇混合燃料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原国家科委在“六五”期间组织了M10~M15 的台架实验及车队使用实验研究。除了对甲醇、汽油混合燃料进行实验研究外,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和华中理工大学还分别对汽油机燃用100%的甲醇及在柴油机中掺烧甲醇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此同时,原国家科委组织了从煤中提炼甲醇等工艺技术的研究。天津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山东工业大学等对在汽油机及柴油机中燃用甲醇进行了很多实验研究工作。 浙江大学还对氢气、液化石油气及煤粉浆进行过研究。贵阳山地农机研究所、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及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对可食用植物油及野生植物油在内燃机中的应用也进行了很多工作。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军事油料应用教研室许世海等人以菜籽油为原料,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找到了合适的醇油比,得到的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达到0#柴油的使用标准。原国家科委组织的攻关项目,上述各单位以及国内其它有关单位的台架实验、环境保护等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 重要性:醇类燃料主要是指甲醇、乙醇, 它们都具有使用、储存和运输方便的特点。醇类燃料作为柴油机的代用燃料有巨大的优越性, 特别是对于环境的改善作用来说, 柴油机使用醇类燃料可减少常规污染物( CO、HC、NOx、PM ) , 尤其是颗粒物的排放量, 降低烟度和致癌度。同时,世界上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开采加剧,因此,为保证未来交通运输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研究与开发代用燃料是势在必行。 3.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发动机汽车的各自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 答:纯电动汽车:(1)前景:2010 年年初国际气候组织曾对40 名电动汽车相关行业专家进行访谈,结果表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程度在电动汽车发展众多影响因素中排名第2,超过了购买价格因素,仅次于排名第1的电池技术提高因素。充电设施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各方已达成共识。 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充电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政府支持力度非常大。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充电设施建设主要参与者包括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普天海油、中石化、比亚迪等企业。 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投产了一定数量的充电站与充电桩,充电方式有快充、慢充、换电池等多种,先期的工作为后续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普天海油、中石化等企业已经与多数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制定了较为明确的建设目标和计划,充电站建设开始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 (2)问题:虽然纯电动汽车已经有134年的历史,但一直仅限于某些特定范围内应用,市场较小。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类别的蓄电池,普遍存在价格高、寿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严重缺点。 混合动力汽车:(1)前景: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载动力源有多种,蓄电池、超级电容、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内燃机车的发电机都可,同时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答: 2画出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的示功图,它与理论示功图有什么不同?说明指示功的概念和意义。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随温度等因素影响会变大,而且实际循环中还存在泄露损失.换气损失燃烧损失等,这些损失的存在,会导致实际循环放热率低于理论循环。指示功时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Wi,指示功Wi反映了发动机气缸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所获得的有用功的数量。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强化系数PmeCm. 第二章

1为什么发动机进气门迟后关闭.排气门提前开启?提前与迟后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进气门迟后关闭是为了充分利用高速气流的动能,从而实现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增加进气量。排气门提前开启是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若在活塞到下止点时才打开排气门,则在排气门开启的初期,开度极小,废弃不能通畅流出,缸内压力来不及下降,在活塞向上回行时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同样的自由排气时间所相当的曲轴转角增大,为使气缸内废气及时排出,应加大排气提前角。 2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时如何界定的? 答:1)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内压力的这个时期。 强制排气阶段:废气是由活塞上行强制推出的这个时期。 进气过程:进气门开启到关闭这段时期。 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和进气门提前开启,所以进.排气门同时

发动机原理

习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发动机强化指标主要有___升功率__、比质量和强化系数。 2.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的是气体工质的_内能_、 _热量_和膨胀功三者转换应遵守能量平衡方程。 3.所有的热力过程都可以用公式n pv 常数来描述,如果n=0,称为 _定压_过程,如果n=k,称为 _绝热_过程,n=1,称为_定温_过程,n=∞,称为_定容_过程。 4.燃料燃烧前,工质为空气或_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___。燃烧后,工质主要是_二氧化碳__和水蒸气等。5.进气提前开启角与排气延迟关闭角之和叫作 _气门重叠角_ 。 6.化油器式和缸外喷射式汽油机的负荷调节方法称为“ _量_ 调节”,缸内直喷汽油机和柴油机的负荷调节方法称为“_质 _ 调节”。 7.1kg理想气体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_PV=RT_ 。 8.热能可由工质通过传导、_对流_ 或_辐射_ 等方式来进行传递。 9.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由_进气_、_压缩_ 、燃烧、_膨胀_ 和_排气_ 等五个过程组成。 10.发动机增压的方式通常分为_ 涡轮增压_ 和 _机械增压_ 两种。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1.废气再循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排放控制措施,对降低( B )有效。 A.CO B.NOx C.HC D.PM(炭烟) 12.在下列热力循环中热效率最高的是( D )。 A.定容循环 B.定压循环 C.混合循环 D.卡诺循环 13.汽油喷射ECU以哪个传感器的信号为依据来控制喷油器的开启时刻?( C ) A.氧传感器 B.温度传感器 C.曲轴位置传感器 D.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14.汽油发动机选择汽油的标号主要取决于( B )。 A.转速 B.压缩比 C.缸径和行程 D.环境温度 15.采用下列哪项技术最适宜用来提高在高原使用的内燃机的功率?( A ) A.增压技术 B.电喷技术 C.多气门技术 D.水冷技术 16.目前电控多点汽油喷射系统中控制喷油时刻通常采用的是( C )。 A.同时喷射 B.分组喷射 C.顺序喷射 D.连续喷射 17.随负荷增大,汽油机的机械效率( A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一定 18.比较汽油机与柴油机的负荷特性,汽油机的最低燃油消耗率较柴油机最低燃油消耗率( A )。A.较大 B.较小 C.相同 D.不一定 19.合理应用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前提是( D )。 A.废气再循环系统 B.可变进排气系统 C.曲轴箱强制通风 D.电子控制汽油喷射20.汽油机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着火延迟期、明显燃烧期和( B )。 A.缓燃期 B.补燃期 C.完全燃烧期 D.速燃期 21.用来评估汽油机汽车加速稳定性的指标是汽油的(C )。 A.10%馏出温度 B.辛烷值 C.50%馏出温度 D.90%馏出温度 22.四冲程发动机进气门提前开启和延迟关闭的主要目的是( B )。 A.扫气 B.增加气缸的新鲜充量 C.加强进气流动 D.减小进气管和气缸内压差 23.以下不属于压燃式内燃机异常喷射现象的是( C )。 A.二次喷射 B.穴蚀 C.分段喷射 D.滴油现象

发动机原理

一、发动机性能 1.发动机性能评价的主要指标: 动力性指标: 功率P、转矩T tq、转速n、平均有效压力p e 经济性指标:燃油消耗率b、(润滑油消耗率) 环保性指标:有害排放物(CO、HC、NO x微粒)、噪声、振动 使用性指标:可靠性、耐久性、维修方便性 2.循环: 理想工质:①理想气体:空气 ②物性参数不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理想循环:①封闭系统 ②进排气门的关闭看作瞬时的过程 ③压缩、膨胀看作绝热等熵过程 加热过程:方式:①等容放热过程:等容 ②等压 ③混合 a图:说明定容加热的热效率最高 b图:说明汽柴油机在Q1相同、最高压力相同下,汽油机热效率比柴油机热效率低,而且实际中P zmax柴>P zmax汽,所以汽油机热效率比柴油机热效率就更低了。 3. 理论循环分析的指导意义 指出了改善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a.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压缩比ε b.合理组织燃烧,提高循环加热等容度(减少预膨胀比ρ和合理选择燃烧始点) c.保证工质具有较高的绝热指数K 4.自然吸气四冲程发动机pv 图废气涡轮增压四冲程发动机pv 图

5.指示指标 1)指示功(kJ) W i (一个实际循环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功,即净指示功,相当于示功图面积A1±A3) 2)平均指示压力(MPa) p mi=W i/ V s 3)平均指示功率(kw) P i = p mi V s in/30τ 4)指示热效率ηi=W i/Q1 =3.6/ b i hμ 5)指示燃料消耗率(g/(kw·h) ) b i=B/P i(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B—每小时耗油量(kg/h) 6.有效指标: 动力性指标: (1)有效功率(kJ) P e (曲轴输出功)= P i - P m (2)平均有效压力(MPa) p me=W e/ V s (3)有效功率(kw) P e= p me V s in/30τ (4)有效扭矩(N.m) P e= 2πnT tq/60*1000 = T tq n/9550 (5)转速n(转/min)和活塞平均速度C m (m/s)C m = Sn/30 经济性指标 (6)有效热效率ηe=We/Q1 =3.6/ behμ (7)有效燃料消耗率(g/(kw·h) ) be=B/Pe 发动机的强化指标 (1)升功率P L(kw.L)和比质量m e (kg/kw) P L = P e/V s i= p me V s in/30V s iτ = p me n/30τm e = m/ P e m—发动机的干质量,不含冷却水和润滑油的发动机质量 (2)强化系数p me C m p me C m越高,发动机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越大,发动机的发展趋势是强化系数的提高,故p me C m的提高也标志了技术的进步。 7.机械损失: (1) 组成与份额: Pm(机械损失功):指示功率不能完全对外输出,功在发动机内部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有以下损失: 内部运动零件的摩擦损失;驱动附属机构的损失;泵气损失 a.发动机内部运动零件的摩擦损失(占P m的62~75%) 活塞组件与缸壁的摩擦(45~60% ) 、曲柄连机组轴承的摩擦、 (15~20% )气阀机构的摩擦(2~3% )等。 b.驱动附件的损失(占P m的10~20%) c.水泵、水箱风扇、机油泵、柴油机喷油泵、空调、转向助力泵等 泵气损失(占P m的10~20%) A3+A2 (2) 测量方法: a.示功图法 b.倒拖法:发动机按测试工况运行到正常稳定状态(水温、油温正常) ,断油或切断点火,立即将测功机转为电 动机运行,反拖发动机到同样转速,则测得的反拖功率即为机械损失功率。显然,这种测试方法必 然将泵气损失功包含在内了。 误差:(a)无燃烧,缸内压力低,活塞与缸套间隙加大;润滑油粘度加大,摩擦损失增加 (b)缸内工质温度低,工质密度大,排气压力加大,泵气损失增加。 (汽油机压缩比小,所以误差小,柴油机则误差较大。) c.灭缸法:用于多缸机 设N缸发动机正常运转时,测出有效功率Pe。然后第i缸灭火(停止供油或点火),在相同转速下 测定工作的N-1个气缸的有效功率(Pe)-i, 此时认为总的Pm 不变,则灭缸后所减少的输出功 率量为被灭缸的指示功率P i 误差:灭缸后进排气波动效应会影响各缸进气的均匀性,从而引起额外的测试误差。

汽车理论大作业.

《汽车理论实习》实习报告 别克凯越1.6LE-AT 2011款 综合性能分析 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实习时间: 姓名:学号:成绩: 姓名:学号:成绩: 组员任务分配: 动力性,燃油经济性—— 制动性,操纵稳定性——

目录 一、别克凯越1.6LE-AT 2011款动力性分析 (2) 1.发动机主要参数 (2) 2.参数计算 (3) 3.驱动力和行驶阻力平衡图 (6) 4.动力特性图 (7) 5.功率平衡图 (8) 二、别克凯越1.6LE-AT 2011款燃油经济性分析 (9) 1.百公里油耗估算 (9) 2.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油消耗量计算 (12) 3.等加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13) 4.等减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15) 5.数据分析 (16) 三、别克凯越1.6LE-AT 2011款制动性分析 (18) 1.结构参数 (18) 2.参数分析 (18) 四、别克凯越1.6LE-AT 2011款操纵稳定性分析 (22) 1.结构参数 (23) 2.参数分析 (23)

一、别克凯越1.6LE-AT 2011款动力性分析 1.发动机主要参数 整车技术参数 动力参数

2.参数计算 (1)转矩和功率计算 根据发动机的最大功率max e P 和最大功率时的发动机转速p n ,则发动机的外特性的功率e P n --曲线可用下式估算: 23 max 12e e p p p n n n P P C C n n n ?? ??????=+- ? ? ? ???????? ? 汽油机中C1=C2=1, n 为发动机转速(r /min), Pe max =81kw , p n =6000r/min ; 发动机功率Pe 和转矩tq T 之间有如下关系:9549e tq P T n = 可得发动机外特性中的功率与转矩曲线: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本总结

汽车发动机原理 一、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1.实际工质的影响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比热是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的,且燃烧后生成CO2、H2O等气体,这些多原子气体的比热又大于空气,这些原因导致循环的最高温度降低。加之循环还存在泄漏,使工质数量减少。实际工质影响引起的损失如图中Wk所示。这些影响使得发动机实际循环效率比理论循环低。 2.换气损失 为了使循环重复进行,必须更换工质,由此而消耗的功率为换气损失。如图中Wr所示。其中,因工质流动时需要克服进、排气系统阻力所消耗的功,成为泵气损失,如图中曲线rab’r 包围的面积所示。因排气门在下止点提前开启而产生的损失,如图中面积W所示。 3.燃烧损失 (1)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实际循环中燃料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喷油或点火在上止点前,并且燃烧还会延续到膨胀行程,由此形成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 (2)不完全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会有部分燃料、空气混合不良,部分燃料由于缺氧产生不完全燃烧损失。 (3)在高温下,如不考虑化学不平衡过程,燃料与氧的燃烧化学反应在每一瞬间都处在化学动平衡状态,如2H2O=2H2+O2等,由左向右反应为高温热分解,吸收热量。但在膨胀后期及排气温度较低时,以上各反应向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上述过程使燃烧放热的总时间拉长,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等容度而降低了热效率。 (4)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汽缸壁和工质之间始终存在着热交换,使压缩、膨胀线均脱离理论循环的绝热压缩、膨胀线而造成的损失。 (5)缸内流动损失。指压缩及燃烧膨胀过程中,由于缸内气流所形成的损失。体现为,在压缩过程中,多消耗压缩功;燃烧膨胀过程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气流阻力,使作用于活塞上做功的压力减小。 二、充量系数 衡量不同发动机动力性能和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定义为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计算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的比值。 影响因素: 1.进气门关闭时缸内压力Pa 2.进气门关闭时缸内气体温度Ta 3.残余废气系数 4.进排气相位角 5.压缩比 6.进气状状态 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 1.降低进气系统阻力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是由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进气道和进气门所组成。减少各段通路对气流的阻力可有效提高充量系数。(1)减少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1)进气马赫数M 不超过0.5受气门大小、形状、升程规律、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2)减少气门处的流动损失增大气门相对通过面积,提高气门处流量系数以及合理的配气相位是限制M值、提高充量系数的主要方法。增大进气门直径可以扩大气流通路面积;增加气门数目;改进配气凸轮型线,适当增加气门升程,在惯性力容许条件下,使气门开闭尽可能快;改善气门处流体动力性能。(2)减少进气道、进气管和空气滤清器的阻力

汽车电子技术大作业

北京交通大学 《汽车电子技术》综合性大作业 2017---2018第一学期教师:陈宏伟 学号13221023班级能动1401姓名王勉 经济型轿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初步设计 一、动力性换挡规律设计 首先计算轮胎直径。 根据轮胎型号:165/70R14 可计算出轮胎直径为:165*0.7*2+(14*25.4)= 586.6 mm 据此可算出各节气门开度不同转速发动机扭矩大小,可根据不同节气门开度各档位扭矩图得出如下图升档规律,动力性降挡规律是在动力

性升挡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收敛程度来进行计算,动力性降挡规律的确定采用以下的控制策略: 1.节气门开度在0到25之间时采用等延迟型降档规律,以舒适稳定 为主,延迟区间设为:1挡和2挡4km/h,2挡和3挡4km/h,3挡和4挡5km/h,4挡和5挡5km/h。 2.节气门开度在25到75之间采用收敛型降档规律,这种换挡规律 在大油门时降挡速差最小,升降挡都有较好的功率利用,动力性好,减小油门时,延迟增大,避免过多的换挡,且发动机可以在较低的转速下工作,燃料经济性好,噪声低,行驶平稳舒适。换挡规律的收敛程度用 K 进行评价: V n+1=(1?K)V n 式中V n+1为n+1挡时对应降档车速,V n为n挡时对应升档车速。通常K的取值应该小于0.4~0.45。本次报告在25%~75%取K=0.2。 3.节气门开度在75到100之间时采用等延迟型降档规律,以获得最 佳动力性, 延迟区间设置为3.96km/h。

二、AMT 总体方案设计 1.绘制所开发的 AMT 电子控制系统(包含被控对象)工作原理示意图,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1.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化? 答: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有效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 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简化:1.以空气为工质,并视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工质的比热容等物理参数为常数,均不随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而变化 2.将燃烧过程简化为由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向工质进行的等容、等压或混合加热过程,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 3.把压缩和膨胀过程简化成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忽略工质与外界的热交换及其泄露等的影响4.换气过程简化为在上、下止点瞬间开和关,无节流损失,缸内压力不变的流入流出过程。 2.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组成3.排气终了温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有流动阻力,排气压力>大气压力,克服阻力做功,阻力增大排气压力增大,废气温度升高。负荷增大Tr增大;n升高Tr增大,∈+,膨胀比增大,Tr减小。 4.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存在哪些损失?试述各种损失

形成的原因。 答:1.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缸套内壁面、活塞顶面、气缸盖底面以及活塞环、气门、喷油器等与缸内工质直接接触的表面始终与工质发生着热交换 2.换气损失,实际循环中,排气门在膨胀行程接近下止点前提前开启造成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的活塞推出功损失和自然吸气行程的吸气功损失 3.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着火燃烧总要持续一段时间,不存在理想等容燃烧,造成时间损失,同时由于供油不及时、混合气准备不充分、燃烧后期氧不足造成后燃损失以及不完全燃烧损失 4.涡流和节流损失实际循环中活塞的高速运动使工质在气缸产生涡流造成压力损失。分隔式燃烧室,工质在主副燃烧室之间流进、流出引起节流损失 5.泄露损失活塞环处的泄漏无法避免 5.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减少工质比热容、燃烧不完全及热分解、传热损失、提前排气等带来的损失。措施:提高压缩比、稀释混合气等 6.为什么柴油机的热效率要显著高于汽油机? 柴油机拥有更高的压缩比, 7.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定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质量的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20200629230712)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充气效率 2、平均有效压力 3、曲轴箱强制通风 4、扭矩储备系数 5、理想化油器特性 6、喷油泵速度特性 7、过量空气系数 8、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 9、机械效率 10、负荷特性 11、理论循环热效率 12、爆震燃烧 二、简答题 1、绘出三种理论循环的示功图,比较三者的差异及对应近似机种 2、简述四冲程汽油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3、根据汽油和柴油的物性差异,分析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混合气形成、着 火和燃烧方面的不同 4、绘出汽油机示功图,并简述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5、喷油器的作用是什么?根据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对喷油器有哪些要求? 6、简述NO的生成机理,并列举柴油机降低NO生成量的方法(至少两种) 7、画出四冲程机的配气相位图,并标明气门提前开启角,气门滞后关闭角和气 门重叠角。简要说明气门提前开启,气门滞后关闭和气门重叠的原因。 8、绘出理想化油器的特性曲线,并简要分析曲线走势的成因 9、为改善柴油机的可燃混合气形成条件及燃烧性能可采取哪些措施? 10、汽油机燃烧室一般应满足哪些要求? 11、在一张图上画出汽油机HGCC和NO的排放量和与过量空气系数a (或 空燃比A/F)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要分析。 三、计算题 1、BJ492QA型汽油机有四个气缸,气缸直径92mm,活塞行程92mm,压缩比 为6。计算其每缸工作容积、燃烧室容积及发动机排量(容积以L 为单 位)。 2、某汽油机在3000r/min时测得其扭矩为105N?m在该工况下燃烧50ml的汽 油的时间是14.5秒。计算该工况点的有效功率Pe (kw),每小时耗油量B (kg/h ),比油耗be (g/kw?h)。(汽油的密度为0.74g/ml ) 四、综合分析题 1、分析比较柴油机半开式燃烧室和涡流室燃烧室各自的优缺点。 2、分别绘出汽油机和柴油机的负荷特性曲线的一般走势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发动机原理简答)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指示功:气缸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 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为得到此有效功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 热值:单位重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充量系数: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理论计算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比值。 发动机的运行特性:冷启动性能、噪音和排气品质。 有效转矩:发动机工作时,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转矩。 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发动机单位汽缸工作容积一个循环所损失的功 指示功率: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 残余废气系数:进气过程结束时气缸内残余废气量与进入气缸中新鲜空气的比值。 负荷特性:当转速不变时,发动机的性能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 指示热效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示称为有效性能指标。 升功率: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燃料所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全燃烧1kg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之比。 柴油机的燃烧放热规律:瞬时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瞬时放热速率是指在燃烧过程的某一时刻,单位时间内或1°曲轴转角内燃烧的燃油所放出的热量;累积放热百分比是指燃烧过程开始至某一时刻为止已经燃烧的燃油与循环供油量的比值。) 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 增压度:发动机在增压后增长的功率与增压前的功率之比。 速度特性:发动机在油量调节机构(油量调节齿轮、拉杆或节气门开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主要性能指标(转矩、油耗、功率、排气温度、烟度等)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规律。 有效燃料消耗率:每小时单位有效功率所消耗的燃料。 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指示功。 比质量:发动机的质量与所给定的标定功率之比。 增压比:增压后气体的压力与增压前气体的压力之比。 发动机的特性:动力性(功率、转矩、转速);经济性(燃料及润滑油消耗率);运转性(冷启动性能、噪音、排气品质)等。 汽油性能指标:挥发性,抗爆性,安定性,防腐性,清洁性。燃烧过程:着火落后期,明显燃烧期,补燃期。 柴油性能指标:低温流动性,发火性,挥发性,黏度,安定性,防腐性,清洁性。燃烧过程:滞燃期,速燃期,缓燃期,后燃期。 二、问答题 1、简述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 答:①.降低进气系统阻力:减少节气门处的流动损失;减少进气道、进气管和空气滤清器的阻力。②.减少对进气充量的加热。③.降低排气系统的阻力。④.合理选择进、排气相位角。⑤.利用进气管的动态效应:谐振进气和可变进气支管。 2、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别由哪些损失引起? 答:①实际工质的影响: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的比热容为定值,而实际气体比热是随温度上升儿增大的,而产生的CO2 、H2O 等气体这些多原子气体的比热容又大于空气导致循环的最高温度降低,加之实际循环的工工质的泄露,工质数量减少; ②换气损失:为使循环重复进行,更换工质时而消耗的功;③燃烧损失:非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在温度降低时,受化学平衡的影响反应时间加长,传热损失,缸内流动损失。 3、醇类燃料作为代用燃料有什么特点? 答:醇类燃料通常指甲醇和乙醇,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单质,燃烧产物中基本上没有碳烟,NOx排放浓度很低,是一种低污染燃料,且其来源稳定,能稳定生产。其具体特点如下:①、化学成分及燃烧产物:醇类燃料含氧、碳、氢比较多,燃烧时产生较多的水和较少的二氧化碳,但当启动或者暖机,缸内温度不高时,易在缸壁上生成冷凝物,使酸性物质的生产及磨损的加剧。②沸点凝点:相对于汽油,醇类燃料的沸点低,有助于与空气混合,但缺乏高挥发性组分,对启动不利,但点低。③、热值:为优质汽油的50%左右。④、汽化潜热:醇分子间有强氢键,汽化潜热大,形成混合气降温大,妨碍了在运行温度下的完全汽化,使其雾化、汽化困难,难形成良好、均匀的混合气,其次在压缩终了时缸内温度降低,压燃着火延迟期变长,影响启动性能,但高汽化潜热可降低压缩负功,提高充气效率。⑤、辛烷值:醇类燃料辛烷值高,是点燃式内燃机好的代用燃料,也可作为提高汽油辛烷值的优良添加剂。⑥、十六烷值:醇类燃料的十六烷值低,在压燃式内燃机中使用醇类燃料很困难。⑦、着火极限:醇类燃料的着火上下限都比石油宽,能在稀混合气区工作,有利于排气进化和降低油耗,也利于空燃比的控制。⑧、着火延迟期:由于十六烷值低,着火性差,着火延迟

线性系统理论MATLAB大作业.(DOC)

兰州理工大学2015级线性系统理论大作业 线性系统理论Matlab 实验报告 1、在造纸流程中,投料箱应该把纸浆流变成2cm 的射流,并均匀喷洒在网状传送带上。为此,要精确控制喷射速度和传送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投料箱内的压力是需要控制的主要变量,它决定了纸浆的喷射速度。投料箱内的总压力是纸浆液压和另外灌注的气压之和。由压力控制的投料箱是个耦合系统,因此,我们很难用手工方法保证纸张的质量。 在特定的工作点上,将投料箱线性化,可以得到下面的状态空间模型: u x x ?? ????+??????-+-=0001.0105.0002.002.08.0. []21,x x y = 其中,系统的状态变量x1=液面高度,x2=压力,系统的控制变量u1=纸浆流量u2=气压阀门的开启量。在上述条件下,试设计合适的状态变量反馈控制器,使系统具有实特征根,且有一个根大于5 解:本题目是在已知状态空间描述的情况下要求设计一个状态反馈控制器,从而使得系统具有实数特征根,并要求要有一个根的模值要大于5,而特征根是正数时系统不稳定,这样的设计是无意义的,故而不妨采用状态反馈后的两个期望特征根为-7,-6,这样满足题目中所需的要求。要对系统进行状态反馈的设计首先要判断其是否能控,即求出该系统的能控性判别矩阵,然后判断其秩,从而得出其是否可控。 Matlab 判断该系统可控性和求取状态反馈矩阵K 的程序,如图1所示,同时求得加入状态反馈后的特征根并与原系统的特征根进行了对比。

图1系统能控性、状态反馈矩阵和特征根的分析程序上述程序的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系统能控性、反馈矩阵和特征根的运行结果

发动机原理.pdf

10) 自由排气、强制排气 11) 滚流、挤流、湍流 12) 表面点火、爆燃 16) 当汽油机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变化时,过量空气系数 17) 当柴油机转速不变,负荷减小时,柴油机工作柔和。

23) 内燃机的扭矩储备系数指特性上最大扭矩与标定扭矩之比。 24) 机油的粘度越大,内燃机的机械损失越小。 25) 汽油机的压缩比提高,对汽油机的辛烷值要求也提高。 26) 内燃机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泵气损失增加。 27) 汽油机排气中 C O浓度最大的工况是加速工况。 28) 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的升功率小,占比量大。 29) 轿车柴油机大多采用涡流式燃烧室。 30) 内燃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内燃机的机械效率增加。 31) 当汽油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 32) 增压柴油机比非增压柴油机气门叠开角大。 34) 内燃机的扭矩储备系数指外特性上最大扭矩与标定扭矩之比。 35) 当汽油机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变化时,过量空气系数 36) 当汽油机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变化时,过量空气系数 47) 内燃机转速一定,负荷减少时,内燃机的机械效率减少。 48) 当汽油机负荷一定,转速减少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加。 49) 增压柴油机比非增压柴油机气门叠开角通常要大。 60) 除GDI发动机外,汽油机是量调节,柴油机是质调节。

_ ,机械损失测定方法有_ 四种。 _ , 经济性能指标有___

16. 减小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来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主要有 22. 发动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汽油机的充气效率 23. 发动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发动机平均机械损失压力

传感器大作业

北京邮电大学 传感器大作业 题目:霍尔转速器 姓名:#####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日期:2013年6月10日

一、被测量分析 转速是发动机重要的工作参数之一,也是其它参数计算的重要依据。在工农业生产和工程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测量转速的场合,例如在发动机、电动机、卷扬机、机床主轴等旋转设备的试验、运转和控制中,常需要测量和显示其转速。要测速,首先要解决的是采样问题。测量转速的方法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模拟式采用测速发电机为检测元件,得到的信号是模拟量。早期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均以模拟电路为基础,采用运算放大器,非线性集成电路以及少量的数字电路组成,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非常复杂,功能单一,而且系统非常不灵活、调试困难。数字式通常采用光电编码器、圆光栅、霍尔元件等为检测元件,得到的信号是脉冲信号。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单片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高性能价格比的单片机的出现,转速测量普遍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字式测量方法,使得许多控制功能及算法可以采用软件技术来完成,智能化微电脑代替了一般机械式或模拟式结构,并使系统能达到更高的性能。采用单片机构成控制系统,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和降低系统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二、霍尔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霍尔传感器是根据霍尔效应制作的一种磁场传感器。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霍尔(A.H.Hall,1855—1938)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的。后来发现半导体、

导电流体等也有这种效应,而半导体的霍尔效应比金属强得多,利用这现象制成的各种霍尔元件,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霍尔效应是研究半导体材料性能的基本方法。通过霍尔效应实验测定的霍尔系数,能够判断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及载流子迁移率等重要参数。三、传感器设计思路 系统由传感器、信号预处理电路、处理器、显示器和系统软件等部分组成。传感器部分采用霍尔传感器,负责将电机的转速转化为脉冲信号。信号预处理电路包含待测信号放大、波形变换、波形整形电路等部分,其中放大器实现对待测信号的放大,降低对待测信号的幅度要求,实现对小信号的测量;波形变换和波形整形电路实现把正负交变的信号波形变换成可被单片机接受的TTL/CMOS兼容信号。处理器采用STC89C51单片机,显示器采用8位LED数码管动态显示。系统原理框图如图所示: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测量初始化模块、信号频率测量模块、浮点数算术运算模块、浮点数到BCD码转换模块、显示模块、按键功能模块、定时器中断服务模块。系统软件框图如图所示:

发动机原理五

发动机原理五

————————————————————————————————作者: ————————————————————————————————日期: ?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 2009 ~ 2010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 主考教师: 曹达敏 学院 航空学院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学号 ______ _____ 《发动机原理(二)》课程试卷A (本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得分 题分 20 10 10 30 8 22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每小题1分,总共20分) 1. 附加阻力是 ( ) A. 由于假设发动机外壁受均匀大气压p 而产生的计算误差。 B. 由于发动机短舱外表粗糙而产生的一种阻力。 C . 由于假设流量系数φ0=1而产生的计算误差。 D.实际上存在的一种阻力,可以用正确的计算方法加以修正。 2.从推力公式 可以看出:( ) A 、上式正确的反映了作用在发动机内外表面作用力的合力 B 、上式中忽略了进口处的压力 C 、上式中已经考虑了发动机的附加阻力 D 、上式中假定了燃气在尾喷管中完全膨胀 3. 涡喷发动机压气机使用可调静子叶片的目的是:( ) A 、稳定压力 B、防止压气机喘振 C、提高气流压力 D 、减小气流速度 4. 下列哪种情况属于富油燃烧?( ) A 、油气比大于1.0 B、余气系数大于1.0 C、余气系数小于1.0 D 、油气比小于1.0 () 90ma F q V V =-

5在一定的飞行状态下,某单轴涡轮喷气发动机保持转速不变,若将尾喷管出口截面积A8缩小,将会产生下列变化?( ) A.qma↓,T4*↑,F↑ B.qma↓,qmf↓,F↓ C. qma↓,qmf↓,F↓ D. qma↑,πt*↓,F↓ 6、考虑单轴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压气机与涡轮匹配工作时,第一级涡轮导向器最小 截面积At的大小十分重要,其重要性在于: ( ) A. 避免压气机产生喘振 B. 确保压气机能够达到设计增压比 C.当压气机在设计点工作时,T4*能达到设计值 D. 确保涡轮膨胀比能达到设计值 7. 涡轮发动机的核心机是指:() A 压气机、燃烧室、涡轮 B 压气机、涡轮 C 进气道、尾喷 D 进气道、燃烧室、尾喷 8. 发动机中压力最高的位置:( ) A 涡轮的进口 B 发动机出口 C 燃烧室进口 D 进气道出口 9. 涡喷发动机推力分布为:() A 进气道,压气机,喷管产生的力是向前的 B涡轮,进气道,压气机产生的力是向前的 C 涡轮,喷管产生的力是向前的 D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产生的力是向前的 10. 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对推力贡献最大的是:() A风扇 B 压气机 C涡轮 D 尾喷 11.以下关于进气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音速进气道是收缩型的管道 B 超音速进气道是收缩型的管道 C 超音速进气道是扩张型的管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