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

《前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

《前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 重要词语:

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徐:舒缓地。 兴:起,作。

纵:任凭。 如:往。 凌:越过。虚:太空。 御:驾御。 遗:离开 溯:逆流而上。 余音:尾声。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方:当。 酾酒:斟酒。 寄:寓托。须臾:片刻,时间极短。 长终:至于永远。 骤:多次。

卒:最终。消长:增减。

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这。

造物者:天地自然。

无尽藏:无穷无尽的宝藏。

适:享用。 更酌:再次饮酒。

肴核: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狼藉:凌乱。 枕藉:相互靠着。

二. 通假字

1. 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乘)

3.山川相缪 (通“缭”,盘绕)

二、古今异义

于是饮酒乐甚(在这个时候)

三、词类活用

(一)使动

1. 舞幽壑之潜蛟 (使……起舞)

2. 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

3.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使……端正)

(二)意动

1.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三)名作动

1. 下江陵(攻破)

2. 顺流而东也(向东行)

3. 渔樵于江渚之上(砍柴)

(四) 名作状

1. 乌鹊南飞 (向南)

2. 西望夏口 (向西)

3. 东望武昌 (向东)

三. 一词多义

1.之

A.壬戌之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

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调节音节,无实义)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D. 取之无禁(它,第三人称代词)

倚歌而和之(它,指代歌声)

2.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到……去,往)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好像,像)

3.乎

A。浩浩乎……;飘飘乎……(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后,……的样子)

B.相与枕藉乎舟中 (相当于“于”,在)

C.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表疑问,吗)

4.然

A。苏子愀然 (……的样子)

B.何为其然也(这样)

4. 而

A。而不知其所止(却 )

B.扣舷而歌之(表承接)

C.客喜而笑 (地,表修饰)

5.以

A. 挟飞仙以遨遊(相当于“而”,表承接,来)

B.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在……时候)

6.东

A。东望武昌(向东,名作状



B.顺流而东也(向东挺进,名作动


7.藉

A.杯盘狼藉(狼藉解释为凌乱)

B.相与枕藉乎舟中(用草编的垫子,引申为垫衬)

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 游于赤壁之下

2.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 寄蜉蝣于天地

5. 托遗响于悲风

6. 相与枕藉乎舟中

二.定语后置句

1. 客有吹洞箫者

三.宾语前置句

1. 何为其然也

2. 而今安在哉?

3. 而又何羡乎?

四.被动句

1.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五.判断句

1.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 固一世之雄也

3. 苟非吾之所有

文学常识

1.赋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是一种韵文。

2.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谥号文忠,北宋文坛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人生轨迹:

“三苏”名噪--京师

乌台诗案 --黄州

新旧党争 --杭州

辗转被贬 --惠、扬、儋

鞠躬尽瘁 --常州

与苏轼有关的各类并称: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文章)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又分别称"老苏"、"大苏"、"小苏",文学)

"苏苏"(苏轼、苏辙,文学)

"苏黄"(苏轼、黄庭坚,诗及书法)

"苏辛"(苏轼、辛弃疾,豪放词)

"欧苏"(欧阳修、苏轼,宋代文坛领袖)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