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角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课后,大家对本节课进行积极探讨和点评,也指出了本节几个不成熟的地方。我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也对本节课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导入环节过于繁琐,没有直接引入主题。

如在导入时,师:你从图中中能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呢?

生:钟面上有圆形。

师:钟面出来12 个数字,还有什么?

生:时针和分针。

师: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就是角。这幅图中还有这样的角吗?

生: 三角尺。

师:你的意思是三角尺上要角。图中还藏有那些角?

生:足球场的边界、小旗、单杠、双杠、花工的剪刀、教师手中的三角尺、远处钟楼的时针与分针等)

师:你们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找到了这么多角。你们想和角做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角。(板课题“角的认识”)

先让学生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圆,长方形等),再找角,这样的导入容易迷惑学生。本节课的主题是角,老师完全可以这样直接导入:请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学生:三角板。师:为什么是三角板?因为上面有角?那我们生活还有角吗?请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图中藏有角吗?

二、老师牵引痕迹明显,问题指向性不明确。

本节课老师讲得多,学生自主思考、探讨的机会少。如:在讲授“角的大小与与边的长短无关”时,师:听说我们来比较,图形王国里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蓝角,一个叫黄角。它们也想比试比试,你能帮助它们判断谁大?谁小吗?

生1 :黄角大。因为它的边很长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们刚才比较是怎么比的。

生: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看另外一条边。

师:那我们现在用这个方法比比究竟谁大?谁小?(课把两个角平移,两角重合了)这说明了什么?

件演

示:

生:两角一样大。

师:刚才他认为黄角的边长,所以黄角大,对吗?

生:不对。

师总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师直接用课件展示两角重合的结果,剥夺了学生自主

思考的机会。其实在学生出现矛盾冲突时,老师应缓、再缓,要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去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撞击交流。如:利用冲突,我们可以改变提问的方式:

师:听说我们来比较,图形王国里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蓝角,一个叫黄角。它们也想比试比试,你能帮助它们判断谁大?谁小吗?

生:黄色的大。

师:请你来说说为什么黄色的大?(给其他学生思考的时间)

生:黄色的边更长,所以黄色比较大。(对其他学生是一种思维的启发)

师:边很长,它就一定大吗?(让学生再次主动思考)生:我

认为一样大。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比角的方法。(师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比角的方法)请你按照刚才的方法,在心里比一比,看它们究竟谁大。(给学生空间想象的机会,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生:我发现一样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是想象不出来)

师:同学们,那到底是黄色的大还是一样大呢?请看课件,认真的观察。(这样学生可以经过三次思考过程:1、为什么黄色的大?

2、在心里比一比?

3、直观演示的过程。)

紧接着师:为什么刚开始你认为黄色大?现在一样大?

(让学生再思考)

学生慢慢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开口大小

有关。

师:谁能说的再清楚一点?

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经历:想象不出来——直观演示——再思考,再总结的完整过程,使学生更扎实地理解“角的大小和两边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使课丰满起来,增加整节课的思维含量。

三、学生的错误是很好的资源,教师没有很好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差错,没错的课堂是假的。只有允许孩子出错,我们才能知道孩子真实的思维过程,老师才能知道问题的症结。当然允许孩子出错,并不是让孩子一直错下去,而是要让孩子的错误成为种资源,为什么会出错?这次错了,下次怎样才能不错。这才是我们要让孩子出错的最终目的。

比如在画角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孩子画错了(顶点处是弯的),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资源去开展教学:请这位这位学生上黑板演示(展示它错误的过程),然后追问其他同学:你们同不同意他这么画?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让其他学生帮助他改正。这样学生经历了纠错的过程肯定会比老师告诉他错了然后“知错就改”来的更有成效。

自我反思:本节课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语言表述不严谨;环节设计拖沓:问题设计的指向性不明确,容易误导学生:没有重视预设与学生智慧的生成过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教学目标没有真正理解透彻,把孩子教到什么程度没有把握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先解析课标,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去设计教学环节,还要适时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融错”教育,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真正赢得学生的信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