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四节气农历日期

二十四节气农历日期

二十四节气农历日期
二十四节气农历日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农历日期

篇一: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

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

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二十四节气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编辑本段历史由来

24节气图(24张)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由于上下五千年历史以来,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

[1]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历,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

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

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

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较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XX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公历20XX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XX年2月5日。

编辑本段节气简表

节气太阳黄经度数所在公历日期所在阴历日期*所分三个气候

立春315°2月3——5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雨水330°2月18——20日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二十四节气

惊蛰345°3月5——7日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0°3月20——21日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15°4月4——6日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30°4月19——21日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45°5月5——7日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60°5月20——22日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75°6月5——7日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90°6月21——22日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105°7月6——8日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120°7月22——24日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135°8月7——9日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150°8月22——24日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165°9月7——9日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180°9月22——24日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

寒露195°10月8——9日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

菊有黄花

霜降210°10月23——24日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

虫咸俯

立冬225°11月7——8日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

为蜃

二十四节气(1张)

小雪240°11月22——23日虹藏不见、天气上腾、闭

塞而成冬

大雪255°12月6——8日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

冬至270°12月21——23日(苗历新年)蚯蚓结、麋

角解、水泉动

小寒285°1月5——7日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

大寒300°1月20——21日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

*注:关于24节气的准确日期,请参照该年苗族历法的每月一、十六日,如冬至为苗历新年,20XX年冬至为12月21日,但20XX年冬至却为12月22日,因为20XX年12月21日为苗历十月三十日(苗历除夕),22日才是苗历新年。

编辑本段划分依据

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但却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划分的。

农历二十四节气详解

农历二十四节气 节气起源 农历是阴阳合历,自从西汉太初历开始完整写入农历,是农历的太阳历成分,是农历(阴阳合历)标度太阳运动的成分,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历算家安照农历的规则,通过实际观测用天文算法计算的,和农历的阴历成分无关的,农历的月份和十二中气是基本对应的,而十二节气可出现在农历的上个月后半月和本月的上半月中。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在四时八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殷、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启闭八节。到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天文位置已确定)。二十四节气是中历确定月名月序和设置闰月的凭藉,也是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节气由太阳位置决定,反映太阳的视运动。西汉初年制定的《太初历》,二十四节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后来,该历法经由西汉末刘歆改造而成《三统历》[4] ,又历经多个朝代的改进,基本形式没变。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 0101立春、0201惊蛰、0301清明、0401立夏、0501芒种、0601小暑、0701立秋、0801白露、0901寒露、1001立冬、1101大雪和1201小寒等12个节气 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 0102雨水、0202春分、0302谷雨、0402小满、0502夏至、0602大暑、0702处暑、0802秋分、0902霜降、1002小雪、1102冬至和1202大寒等12个中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现代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七言绝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口诀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二十四节气养生详解

“二十四节气”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指导着我们养生!来看看中医药专家们总结的二十四节气养生表吧! 小雪-大雪(2016.11.22~2016.12.21) 养生关键词:萝卜加梨养藏精气 平时大家都习惯熟吃萝卜生吃梨,小雪之后不妨反过来。因为梨能润肺清热、养阴生津,对于刚入冬的燥咳效果很好;可用梨和蜂蜜隔水蒸熟吃。中医认为生吃白萝卜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而煮熟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所以,从清热生津的角度来说,生吃效果更好。但脾胃虚寒者不要生吃萝卜。 大雪节气时寒冷干燥的天气让人体出现不适,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对于中老年男性而言,大雪之后更要注意“养藏”。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说,在大雪时节适量吃些莲藕粥,有较好的补益功效。莲藕熟吃有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功效。 冬至-小寒(2016.12.21~2017.1.20) 养生关键词:防寒保暖 冬至是养生的重要时间点,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如果注意养生有利于健康过冬,甚至能为来年春天的健康贮备能量。

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饺子最初是张仲景为治疗百姓耳朵冻伤发明的,把驱寒活血的药搅拌在肉馅里,给冻伤的百姓。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前后常拉耳垂、提耳尖、摩耳廓,直到耳部感到发热,有利于全身保健。 小寒是寒冷期。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人群最怕冷。不妨试试以下三种汤品驱寒取暖:气虚怕冷喝黄芪牛肉汤;阳虚怕冷喝干姜肉桂羊肉汤;血虚怕冷喝鸡丝阿胶汤。 大寒-立春(2017.1.20~2017.2.18) 养生关键词:防风寒护肝 大寒前后,年底应酬多、工作忙,缺乏运动,加上暖气和室外寒冷的轮流考验,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预防感冒除了加强锻炼,还可以通过食疗增加抵抗力。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要注重养护肝脏。除了注意饮食之外,最简单的就是伸懒腰。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也舒发了肝气。 雨水-惊蛰(2017.2.18~2017.3.20) 养生关键词:降火春捂 正月是新年,为赶回家过春节,火车汽车上人多温度高,易出现上火、口渴、便秘、干咳等症状,建议在车上少吃辛辣及卤制品,不妨吃些柚子、黄瓜等降火。

今年二十四节气时间分别是什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今年二十四节气时间分别是什么 篇一:20XX年24节气表大全 篇二: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和含义是什么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 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 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它们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暑的程度以及暑热即将过去等都很确切. 直接反映降水状况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程度.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虽说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也反映出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 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的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 各个节气的时间和含义: 立春:2月3—5日,太阳达315度黄经.“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有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 是农事活动开始的 标志,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2月18—20日,太阳移至330度黄经.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 空气活动十分频繁. 惊蛰:3月5—7日,太阳移至345度黄经.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过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是虫卵快 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暖,气温 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3月21—22日,太阳移至0度,阳光直照赤道.“分”是“半”的意思,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 昼夜相等,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2011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2011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1月6日(十二月初三):小寒0时55分;冷气积久而为寒,进入寒冬,但还未达到最冷的时候。 1月20日(十二月十七):大寒18时19分;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2月4日(正月初二):立春12时33分;表示万物开始有生气,象征春天的开始。此时气温回升,万物苏醒,大地回春。 2月19日(正月十七):雨水8时25分;意味着气温逐渐转暖,开始下雨,雨量开始逐渐增加。3月6日(二月初二):惊蛰6时30分;雷鸣开始,惊动万物。土地已解冻,春耕开始。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初醒。 3月21日(二月十七):春分7时21分;春分和秋分古时统称日夜分,白昼与黑夜相等。春分在春季三个月90天中的一半。 4月5日(三月初三):清明11时12分;天气清彻明朗,气温转暖,草木萌发,万物欣欣向荣。各地有扫墓栽柳习俗。 4月20日(三月十八):谷雨18时17分;雨生百谷的意思.雨水逐渐增多,对谷物生长极为有利.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5月6日(四月初四):立夏4时23分;夏天的开始,气温显著增高,万物渐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5月21日(四月十九):小满17时21分;满指籽粒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逐渐饱满,开始结实成熟. 6月6日(五月初五):芒种8时27分;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种是种子的意思.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的作物已经成熟。 6月22日(五月廿一):夏至1时10分;炎热的夏天来监。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上,最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7月7日(六月初七):小暑18时42分;暑是炎热的意思。暑气上升,气候炎热,但还没有达到最热的时候。 7月23日(六月廿三):大暑12时12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初伏中伏都集中的大暑附近。8月8日(七月初九):立秋4时33分;秋是作物快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天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二十四节气与农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与农历 篇一:二十四节气阳历农历时间 二十四节气时间 立春315°2月3——5日阴历腊月十六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330°2月18——20日阴历一月一日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345°3月5——7日阴历一月十六日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0°3月20——21日阴历二月一日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15°4月4——6日阴历二月十六日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30°4月19——21日阴历三月一日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45°5月5——7日阴历三月十六日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60°5月20——22日阴历四月一日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75°6月5——7日阴历四月十六日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90°6月21——22日阴历五月一日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105°7月6——8日阴历五月十六日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120°7月22——24日阴历六月一日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135°8月7——9日阴历六月十六日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二十四节气阳历农历时间

二十四节气时间 立春315° 2月3——5日阴历腊月十六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330° 2月18——20日阴历一月一日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345° 3月5——7日阴历一月十六日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0° 3月20——21日阴历二月一日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15° 4月4——6日阴历二月十六日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30° 4月19——21日阴历三月一日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45° 5月5——7日阴历三月十六日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60° 5月20——22日阴历四月一日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75° 6月5——7日阴历四月十六日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90° 6月21——22日阴历五月一日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105° 7月6——8日阴历五月十六日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120° 7月22——24日阴历六月一日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135°8月7——9日阴历六月十六日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150° 8月22——24日阴历七月一日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165° 9月7——9日阴历七月十六日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180° 9月22——24日阴历八月一日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195° 10月8——9日阴历八月十六日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 1 -

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

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节气简介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历,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

二十四节气按阴历还是阳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按阴历还是阳历 篇一:二十四节气为何是阳历而不是阴历 二十四节气为何是阳历而不是阴历 众所周知,我国有二十四节气,其中颇为重要的一个是“清明佳节”。它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根本上说二十四 节气指的是阳历,节气是由地球公转时所在的位置所决定的。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当地球达到黄经0°的时候则 定为春分,再后每运行15°为一个节气,一共分为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时间是固定的,可是由于闰年的存在,所以节气在一定能程度上是相差一两天的。在我国西汉时期,《淮南子》一书中就曾经明确的记载了完整的二十四 节气。 一年十二个月,每月以30为基本天数,这正是结合了 农历一月为29.5天参考标准的,它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 农时的阴阳历。二十四节气中,我们以“立春“为例:以“立春”一年的开始,而在农历(阴历)当中正月一日才是一年的开始,由此可见如果把一年的开始定为一月一日和一年的

开始定为“立春”它们几乎是自相矛盾的。除非“立春”和正月一日是同一天,而这种可能在历史当中几乎是微乎其微。或者说不可能。从公元前221年到今天,在有据可查的两天多年时间里,龙年的除夕和立春重逢的日子只在个位数上。但是如果按照阳历而言,“立春”都在每年2月的3到5日。这也就是二十四个节气要用阳历而不用阴历的原因。 我们所说的二十四节气,说起来是农历的节日。但是,我们只能以阳历的方式来确定下来。所以,当某些事物无法用这种方式接受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 篇二:二十四节气阳历农历时间 二十四节气时间 立春315°2月3——5日阴历腊月十六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 开始。) 雨水330°2月18——20日阴历一月一日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345°3月5——7日阴历一月十六日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0°3月20——21日阴历二月一日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资料讲解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

一、二十四节气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4、“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 在 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

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5、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领域:(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遗产领域。 6、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7、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历,阴历的依据是地球与月亮的位置关系,阳历的依据则是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的一部分,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

二十四节气介绍(最简单).

二十四节气介绍(最简单二十四节气时间: 立春(2月3—5号交节雨水(2月18—20日交节 惊蛰(3月5—7日交节 春季 春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4月4—6日交节 谷雨(4月19—21日交节 立夏(5月5—7日交节小满(5月20—22日交节 芒种(6月5—7日交节 夏季 夏至(6月21—22日交节 小暑(7月6—8日交节 大暑(7月22—24日交节 立秋(8月7—9日交节处暑(8月22—24日交节 白露(9月7—9日交节 秋季 秋分(9月22—24日交节寒露(10月8—9日交节霜降(10月23—24日交节 立冬(11月7—8日交节小雪(11月22—23日交

节 大雪(12月6—8日交节 冬季 冬至(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1月5—7日交节 大寒(1月20—21日交节二十四节气说明: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 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 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 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 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 ,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 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 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中国农历节气知识大全

中国农历节气知识大全 在我国历法中,有独特的二十四节气,这是其他民族的历法中所没有的。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代表春季的六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代表夏季的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天里则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天的节气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都有其不同的意义。 1、立春——春天开始。(2月3-5日),一年之中头一个节气,象征着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大地回春,万物充满生机。此时太阳达黄经315度,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2、雨水——始降春雨。(2月18-20日):意味着气温回暖,从这以后,我国广大的地区将停止降雪,开始下雨,并且雨量开始逐渐增加。太阳移至黄经330度。此时春去秋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3、惊蛰——动物复苏。3月5日(6日),太阳移至黄经345度。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开始雷鸣,气温、地温逐渐升高,土地已解冻,春耕开始,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并出土活动。 4、春分——春天过半。3月21日(或22日),太阳移至黄经6度,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古时统称日夜分,即是昼夜相等的季节,这是春秋两季的中间。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草木萌发。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15度。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气候温暖,春光明媚,草木萌发,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6、谷雨——雨量始增。4月20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30度。雨量渐增,适应各物生长,有“雨后百谷”的意思。 7、立夏——夏天开始。5月5日或6日“立夏”。此时夏季开始,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8、小满——麦粒饱满。 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9、芒种——进入三夏。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解读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节气

解读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春季节气 云南省昭阳区陈华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在我国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记载。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环绕太阳运行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划分的。每个节气大约相隔15天,每月有两个节气,一年共有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时间标识,如何进行农业生产,这和二十四节气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序,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具体特征。由于知识的局限性,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春季节气 “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就是在立春前

后到来。立春的“立”为“开始”之意,所以,“立春”就是“春天开始”的意思。按公历来推测,下一年“立春”与上一年“大寒”的交节日为每年公历的2月3日~5日,因此,立春节气的时间段为2月3日~2月17日(或者是2月4日~2月18日;2月5日~2月19日)。尽管立春意味着春天已经开始,但此时节依然十分寒冷,有时甚至还会有大雪纷飞的现象。在立春节气,人们仍然要注意添衣保暖。在疾病防治方面,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所以,公众在饮食上应荤素搭配适当,切忌过分追求油腻食品。另外,平时多喝水,这样也可以有效预防感冒疾病的发生。在农业生产方面,平整土地,敲碎土坷垃,可以为春耕播种做好准备。此外,果农还应该对果树进行修枝打叉,为来年果树的稳产丰产作好准备。 “雨水”:雨水是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根据公历进行推测,雨水与立春的交节日为2月18日~20日,因此,雨水节气的时间段为2月18日~3月4日(或者是2月19日~3月5日;2月20日~3月6日)。“雨水”意为“降雨、降水”之意。在我国南方地区,到了雨水节气,就会出现大范围的降雨。这种降雨,对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是极为有利的。雨水和后面介绍的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惊蛰”: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

中国农历24个节气说明

小寒十二月十三日太阳过黄经二百八十五度的位置是为小寒。冬至过后,天气日越寒冷,小寒时节虽冷但还算不了是最冷,所以就称为“小寒”。 大寒十二月二十八 日 太阳过黄经三百度气候严寒是为大寒。时序已到了隆冬,天气变得 非常寒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所以这个蒸气称为“大寒”。 立春正月十三日太阳过黄经三百一十五度春季开始,是为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揭开了奏的序幕,草木开始萌芽,家人开始播种。 雨水正月二十八日立春之后,太阳过黄经三百三十度的位置,是为雨水。雨水本来是指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时节,正是万物欣欣向荣,草木萌生的时候”。 惊蛰二月十三日雨水之后,太阳过黄经三百四十五度的位置,是为惊蛰;约在公历每年的三月五日前后,惊蛰指春雷初乡,惊醒蛰伏中昆虫,这时节已经进入仲春,桃花红、李花白的,黄莺鸣叫,鸟儿高飞,春雷是这节令常见的自然现象。 春分二月二十八日太阳过黄经零度,是为春分。春分是春天的中间,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书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书夜平分”的谚语。 清明三月十四日太阳过黄经十五度的位置即为清明。约为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清明含有天气明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对清明,气候温暖、春意正浓,鸟语花香,适宜效游。 谷雨三月三十日太阳过黄经三十度位置,农民布谷后雨是谷雨。经为公历每年四月二十前后。是春节最后一个节气。这时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为自新种,最需要充沛的雨水灌溉滋润,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成长。 立夏四月十五日太阳过黄经四十五度位置,夏季开始是为立夏,古谚有支:“立夏小满,雨水相赶”。立夏是多雨的时节,传说是古代君王常在这一天到京城外迎接夏天。 小满四月三十日太阳过黄经六十度位置是为小满。约为公历每年五月二十一日前后。“小满”正常是农历四月中下旬,这时候田里的稻谷和麦子等农作物,渐渐穗看来家实饱满的样子就等待成熟。庄家人眼见辛勤努力,即将有了农业丰收,于是把这个节气形成为小满。 芒种闰四月十六日太阳过黄经七十五度位置是芒种,约为公历每年的六月五日前后,这一时期,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天气相当炎热,麦类等有农作物成熟,大部分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芒种接近端午节。 夏至五月初三太阳过黄经九十度位置,是为夏至。夏至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夏至过后,地面受热强,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属锡曾把这种天气称为“东遇日出本遮雨,道是天晴谷有晴”。

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还是阳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还是阳历 篇一:农历二十四节气详解 农历二十四节气 节气起源 农历是阴阳合历,自从西汉太初历开始完整写入农历,是农历的太阳历成分,是农历(阴阳合历)标度太阳运动的成分,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历算家安照农历的规则,通过实际观测用天文算法计算的,和农历的阴历成分无关的,农历的月份和十二中气是基本对应的,而十二节气可出现在农历的上个月后半月和本月的上半月中。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在四时八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殷、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启闭八节。到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天文位置已确定)。二十四节气是中历确定月名月序和设置闰月的凭藉,也是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节气由太阳位置决定,反映太阳的视运动。西汉初年制定的《太初历》,二十四节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

纪月不相合的矛盾。后来,该历法经由西汉末刘歆改造而成《三统历》[4],又历经多个朝代的改进,基本形式没变。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 0101立春、0201惊蛰、0301清明、0401立夏、0501芒种、0601小暑、0701立秋、0801白露、0901寒露、1001立冬、1101大雪和1201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 0102雨水、0202春分、0302谷雨、0402小满、0502夏至、0602大暑、0702处暑、0802秋分、0902霜降、1002小雪、1102冬至和1202大寒等12个中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现代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七言绝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口诀

二十四节气时间介绍

二十四节气时间介绍 立春315° 2月3——5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雨水330° 2月18——20日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惊蛰345° 3月5——7日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0° 3月20——21日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15° 4月4——6日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30° 4月19——21日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立夏45° 5月5——7日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60° 5月20——22日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种75° 6月5——7日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90° 6月21——22日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小暑105° 7月6——8日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大暑120° 7月22——24日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立秋135°8月7——9日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150° 8月22——24日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165° 9月7——9日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180° 9月22——24日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寒露195° 10月8——9日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霜降210° 10月23——24日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立冬225° 11月7——8日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240° 11月22——23日虹藏不见、天气上腾、闭塞而成冬 大雪255° 12月6——8日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 冬至270° 12月21——23日 (苗历新年)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小寒285° 1月5——7日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 大寒300° 1月20——21日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

二十四节气讲解

二十四节气 文字引自:百度知道图片摄影:青简Jane 阎学晶唱:24节气歌

24节气的由来 据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 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1 天为夏至,最长的1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到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24节气的概念。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24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24节气的天文位置。 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有人认为24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度。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24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24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二十四节气名称和对应的时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名称和对应的时间 篇一:二十四节气表 课题:二十四节气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二十四节气表”的制作,了解我国历法的来源和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时间;了解四季变化与二十四节气的联系;了解家乡的四季特点。 2、引发学生对天文观测和历法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动手制作二十四节气表。 三、教学准备: 剪刀、刻刀、胶水。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让我们来制作一个转盘式《二十四节气表》,有了它就能快速找到各个节气所对应的时间。 1、把“二十四节气表”圆盘和各部件从活动图片上剪下,把标有刻空符号“×”处刻空。 2、在“二十四节气”圆盘的空格内按顺序填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背诵及理解二十四节气,并对照日历填上各节气对应的时间。 3、按照组装示意图,把“二十四节气表”的圆盘夹在上盘和转柄之间, 将上盘通过粘片和转柄粘合。这样,一个“二十四节气表”就无成了。 板书设计: 授课时间: 课后记: 1 篇二:24节气与12时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人根据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来指导农事活动、衣食住行及养生美容,20XX年6月入二十四节气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节气分别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 是气象、气候的意思。此外,每个节气还分三候,五日为一候。 根据季节的不同变化,24节气又可以分为几类: 1、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 2、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 寒五个节气; 3、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二十四节气名称和对应的时间)、大雪七个节气; 4、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不同节气的含义分类:

(整理)图片介绍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图片)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345°至360°(0°)的一段时间,每年3月5日(或6日)开始,至3月20日(或21)结束,约15天。这时太阳直射点由 5°57′S移至赤道。狭义上,指惊蛰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345°的时刻,即在3月5日(或6日)。

春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这时昼夜平分,即视太阳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段时间(约15.2天),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5°57′N。狭义上指春分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或21日)。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民俗专家表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日,“清明节”的得名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密码”。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三年级六班张睿彤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节气起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中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节气划分: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 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 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 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 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 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

二十四节气形成的时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形成的时期 篇一:「二十四节气」具体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二十四 节气的完善历程是怎样的? 「二十四节气」具体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二十四节气的完善历程是怎样的? @知乎李雷 这个事情,有的人研究说大约八千年前,我国土地上一些文明就有二分二至日的概念了并且有一定的测量水平。西水坡45号墓号称体现了二分日及冬至甚至和太阳运动轨迹——通过墓穴形状。再晚些还有牛河梁石坛,大汶口陶器刻画…… 别的几个我都没看到过图,但是大汶口这个我见过图片。 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陶片刻画(很明显,简化字的太阳在原图是没有的) 哈哈哈哈,你看出什么关于节气的信息了么?这个和节气有关是因为,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去遗址考证了一下,太阳升起时候在那三座山的中峰的日子应该是春秋分。

哎,也有道理。 但是毫无疑问,以最宽泛的角度来看,到殷时代也仅有可能有四个节气,就是二分二至。 就是这个: 人家说的是四方和四风。你非要解成四气和四季。但是殷代是春秋两季制,周初亦然。根本不可能出现什么四季对应。但是生这样解也不能说全无道理。那么二分二至就和析,因,彝,隩四风联系起来了。 稍后的文字有尚书的尧典,还有出土的楚帛书。帛书说,大能伏羲推了实妹,生了四个儿子,分别定四时。有点类似古埃及的行为,他们在二分二至也排了四个神明。 还有尧典,羲和氏四个娃儿,作为帝尧的天文官分别去了四方,这脑洞就来了,和前面四方风一互证(而且有人从文字演化的角度讲,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就是上面说的伏羲氏四子,同时就是析,因,彝,隩),在加上山海经里面一些记载简直了…… 然后四个就显得太粗糙了,于是四个时间段各自取中,得到了四立日。共计八个了!这件事不会太早,春秋或者以前一点?就这样。 然后——山海经,里面确实把八方风和八个重要节气联系起来了!!!而且很多古书这样做。 《山海经·南山经》:“﹝令邱之山﹞其南有谷焉,曰中

中国农历24节气知识大全

中国农历24节气知识大全 在我国历法中,有独特的二十四节气,这是其他民族的历法中所没有的。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代表春季的六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代表夏季的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天里则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天的节气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都有其不同的意义。 1、立春——春天开始。(2月3-5日),一年之中头一个节气,象征着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大地回春,万物充满生机。此时太阳达黄经315度,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2、雨水——始降春雨。(2月18-20日):意味着气温回暖,从这以后,我国广大的地区将停止降雪,开始下雨,并且雨量开始逐渐增加。太阳移至黄经330度。此时春去秋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3、惊蛰——动物复苏。3月5日(6日),太阳移至黄经345度。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开始雷鸣,气温、地温逐渐升高,土地已解冻,春耕开始,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并出土活动。

4、春分——春天过半。3月21日(或22日),太阳移至黄经6度,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古时统称日夜分,即是昼夜相等的季节,这是春秋两季的中间。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草木萌发。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15度。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气候温暖,春光明媚,草木萌发,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6、谷雨——雨量始增。4月20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30度。雨量渐增,适应各物生长,有“雨后百谷”的意思。 7、立夏——夏天开始。5月5日或6日“立夏”。此时夏季开始,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8、小满——麦粒饱满。 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9、芒种——进入三夏。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芒是代表一些有茫的作物,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成熟(种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各、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 10、夏至——感夏始至。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日光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古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11、小暑——炎热即至。7月7日前后,太阳达黄经1 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暑是表示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