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帝国主义为与战败国订立和约、重新瓜分

势力范围而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协约国27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商定与战败国的停战事宜,苏联被排斥于会议之外。美英法三国控制了会议,在其策划下,协约国与德国订立了《凡尔赛条约》,1919年-1920年,协约国又相继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和约。巴黎和会不是一次和平会议,它完全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列强相互争夺利益与势力范围的产物,它]所确立的战后秩序,完全建立在对战败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压制与剥削基础上,注定将是失败的。

2.《凡尔赛条约》:一战后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强迫德国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

条约。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订立《凡尔赛条约》。其内容包括: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欧本与阿尔梅归比利时,石勒苏益格归丹麦,西普鲁士与上西里西亚归波兰;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以及比利时接管;德国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军官不过4000人,不得拥有坦克与飞机等重武器,海军不得拥有潜艇等。《凡尔赛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赤裸裸地对德国的政治与军事剥夺,它是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是非正义的。

3.《圣日耳曼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19

年9月10日,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圣日耳曼条约》。条约规定:南蒂罗尔、的里雅斯特、伊斯的里雅等地归属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一级达尔马提亚海岸以及岛屿归属南斯拉夫,波希米亚、摩拉维亚等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加利西亚归属波兰,布科维纳归属罗马尼亚。奥地利陆军不超过3万人,德奥永不合并。奥地利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圣日耳曼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4.《纳伊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19年

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条约规定:斯特鲁米查归属南斯拉夫,西色雷斯归属希腊、南多布鲁查归属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军队不得超过3.3万人,而且不能拥有海军。保加利亚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25.5亿金法郎。《纳伊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5.《特里亚农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20

年6月4日,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条约规定:斯洛伐克与喀尔巴阡乌克兰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归属南斯拉夫,巴纳特一部与特兰西瓦尼亚归属罗马尼亚。匈牙利陆军人数不得超过3.5万人,境内多瑙河由协约国管制,匈牙利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22亿金法郎。《特里亚农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6. 《色佛尔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20

年8月10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色佛尔条约》。条约规定:土耳其放弃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一切权利,东色雷斯和爱琴海岛屿归属希腊、罗得岛与多德卡尼斯群岛归属意大利,土耳其海峡实施国际共管。土耳其须承认亚美尼亚独立,承认库尔德斯坦向有自治权。协约国杂土耳其八六领事裁判权,土耳其财政处于协约国监督下。土耳其军被水平不得超过协约国规定的范围。土耳其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色佛尔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瓜分和灭亡土耳其的约定书,它使土耳其处于民族危亡的境地。后由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该条约为《洛桑条约》所代替。

7.《洛桑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土耳其资产阶级共和国订立的国际条约。一战

后,土耳其民族革命兴起,奥斯曼帝国被推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23年7月24日,英法等协约国7国在瑞士洛桑召开会议,订立《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代替《色佛尔条约》。新条约规定,协约国与土耳其恢复和平,取消外国在土耳其的领事裁判权和财政监督权,东色雷斯以及小亚细亚归属土耳其,土耳其放弃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属地。土耳其只承担部分帝国旧的债务,土耳其保护境内一切居民等等。《洛桑条约》是土耳其人民反殖民斗争的胜利,它部分地维护了土耳其的主权与领土、行政完整,激励了世界上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8.国际联盟:一战后协约国为控制和整肃国际秩序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最早由美

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提出。1919年4月在巴黎和会中,协约国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国际联盟盟约》,并于1920年1月成立了国联。该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建立的口号是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互助,防止战争,对国际冲突进行仲裁。但是国联自建立后,一直为英法所控制,在20-30年代国际斗争中,成为英法帝国主义维持其既得利益、对法西斯势力进行绥靖的工具。1946年4月正式宣布解散。

9.委任统治制:一战后协约国对战败国殖民地进行瓜分和统治的一种新殖民手

法。1919年1月—6月,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帝国主义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的规定,确定将德国等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按照其经济状况与地理位置,分成三个不同等级,由国联委托各协约国实施殖民管理。通过这种形式,德国与土耳其的殖民地被瓜分殆尽。在委任统治制之下,帝国主义打着帮助殖民地人民发展政治制度与国民经济的旗号、大行殖民统治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榨之实,这也成为协约国帝国主义构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10.华盛顿会议: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列强就建立远东国际新秩序、平衡列强在远

东矛盾而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等9国参加了在华盛顿召开的远东国际会议,会议由美英法意日五国所把持控制。会议主要达成了三个条约,即《四国公约》、《五国条约》以及《九国公约》。《四国公约》确定了列强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上的军备水平与防务现状。《五国条约》则规定了美英法意日五国海军军备的发展规模与比例,即五国战列舰总吨位的发展比例是 5 : 5 : 3 : 1.75 : 1.75。《九国公约》则将中国由日本帝国主义独占变为几个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华盛顿会议作为巴黎和会的继续,是帝国主义调整其远东利益、建立远东新秩序的一次重要实践。它和巴黎和

会一起,构成了帝国主义维持一战后世界秩序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1.十四点计划: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计划。体现了美国对战后世界的构想。主要内容:战后世界应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抵制并消除苏俄影响;实现民族自决;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等。计划表明,美国企图利用其经济优势冲出美洲,打破长期以来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争夺世界霸权;也是对威尔逊政治理想的诠释。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这标志着“十四点计划”的失败。

12.《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盛顿会议上就限制远东地区其海军

规模而订立的国际条约。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五国订立《五国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简称《五国条约》。经过协商,美英法意日五国商定了其海军装备的发展比例是5 : 5 : 3 : 1.75 : 1.75这一总原则。而且条约还对各国战列舰、航空母舰的排水量进行了限定,规定维持美国与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属地以及岛屿、英帝国在太平洋地区统治范围内的防务现状。《五国条约》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矛盾与冲突,缓和了由于列强海军军备竞赛而给太平洋地区带来的紧张局势。但条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列强的利益冲突。

13.《九国公约》:在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协调其在华利益的所达成的国际协定。

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会议上,协约国帝国主义订立了《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简称《九国公约》。公约提出,各国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同时提出,在中国全境内各国商业与实业之机会均等均等,各国在与中国的双边与多边的关系不得妨碍“门户开放”政策以及“机会均等”的原则等等。《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领域完整与行政主权,但在事实上却使中国陷入更深的殖民统治当中,它把中国由日本帝国主义单独占领变成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之中。

14.《拉巴洛条约》:1922年4月16日,协约国代表们在热那亚唾沫飞溅,十分

恼火。他们聚会讨论欧洲的财政改组。他们希望强迫苏维埃俄国偿还沙皇的债务。在热那亚的会议几乎尚未开始时,协约国惊悉德国和苏联代表正在附近的拉已洛会谈,甚至已签订一项新条约。德外长沃尔特-拉特玲和接替托洛茨基的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达成协议。德国同意成为第一个承认苏联的国家。两国都赞成取消战前的所有债务,并放弃战时所谜出的要求。德国还接受了非常有利的贸易特许权。拉巴洛会议已破坏了热那业会议,协约国不知新条约是否也将破坏凡尔赛条约

1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协约国帝国主义在一战后所确定的国际新秩序。从1919

年召开巴黎和会到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的和平条约,构筑了新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新的国际秩序中,英法在欧洲确定了其统治地位,美国则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确定了其优势地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在力量对比关系变化后重新调整的国际关系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继续。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政治剥夺与经济压迫的基础上,是一个新的殖民体系,而且排斥和反对苏联,注定是失败的。二战的爆发宣告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破产。

16.《莱茵保安公约》:1925年12月1日《洛迦诺公约》的各项文字正式签字,

其主要内容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意、英《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

17.鲁尔危机:德国与法比等协约国围绕赔款问题而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协约国

在巴黎和会上确定了德国的战争赔款原则,并于1921年1月由赔款委员会确定了德国赔款的总额。围绕赔款问题,德国与协约国之间产生了严重冲突。1923年1月23日,法国与比利时借口德国不履行赔款协定,出兵占领了德国重工业区鲁尔。鲁尔被占领这一事件,引发了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社会动荡,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英美的调停下,最终鲁尔危机以法比军队的撤退而结束。鲁尔危机给德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使法国丧失了其对德事务的主动权。

18.魏玛宪法:1919年2月德国资产阶级在魏玛城召开的制宪会议上通过的宪法。

主要内有:①宣布废除君主政体,实行共和政体,国家权力属于人民。②规定人民享有言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当德国公共秩序受到威胁时,总统有权使用武力。这为统治阶级剥夺公民的自由权利提供了宪法依据。④总统每七年一任,由直接选举产生。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有权任免总理。

⑤总理必须得到议会多数支持,否则就要请总统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⑥议会由各选区按比例选出,代表年满20岁的男女均有选举权等等。魏玛宪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为日后法西斯的上台提供了便利。

19.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德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19年2月,在镇压

十一月革命的基础上,德国资产阶级在魏玛城举行制宪会议,通过魏玛宪法,也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成立。第一任总统为艾伯特。魏玛共和国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给了人民一些民主权利,但是它赋予总统过大的权力,同时又允许反民主的军队的存在,因而为法西斯上台提供了便利。1933年希特勒上台,大肆推行个人独裁,魏玛共和国实际上名存实亡。

20.德国十一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爆发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1918年

11月3日基尔军港水兵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并逃往荷兰。这时各地都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但由于工人缺乏经验,政权被以社会民主党右派艾伯特为首的临时政府篡夺。社会民主党左派李卡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领导的斯巴达克团继续斗争,要求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并领导成立了德国共产党,准备组织柏林工人大罢工。右派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对工人运动进行了残酷镇压,柏林工人罢工失败,李卡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也被杀害,十一月革命失败。

21.第三国际:1919 ~ 1943年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又称共产国际。共

产国际为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

统治,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国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成员最多时包括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产党组织、400多万党员。

22.卡普暴动:1920年3月发生的旨在推翻魏玛共和国、复辟帝制的政变。它是

由东普鲁士地方长官、极右派头目卡普在国防军吕特维茨将军及议会外一批极右政客的支持下发动的。魏玛共和国成立不久,帝制4派军人企图推翻共和国政府,恢复君主制度,建立军事独裁。为实施《凡尔赛和约》的解除武装条款,德国政府被迫把40万兵员裁减为10万。引发暴动,1920年3月13日埃及哈特海军旅开进柏林。艾伯特总统及政府成员逃往斯图加特。卡普成立临时政府,自任总理,吕特维茨任国防部长。国防军陆军总长泽克特表示支持共和国。3月17日叛乱被平息,卡普逃往瑞典,吕特维茨逃往匈牙利。

23.啤酒店暴动: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的政变。1923年法、比占领鲁尔,德

国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11月18日晚,在军国主义鲁登道夫的支持下,希特勒率领武装纳粹党徒,闯入慕尼黑一家啤酒店,扣留在那里出席集会的当地政府首脑,宣布巴伐利亚政府和全德政府已被推翻,由希特勒接管全国政府。次日,政变分子举行游行,被警察驱散,鲁登道夫和希特勒相继被捕。

24.《我的奋斗》:书名,希特勒著。1924年在巴伐利亚监狱,由希特勒口述,赫斯等

人笔录整理,1926年出版,份两卷27章。除了自传体章节外,涉及内政外交、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问题,宣扬极端反动的沙文主义、复仇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以民族复兴、打破《凡尔赛条约》控措,争取"生存空间"等口号,鼓动德国走法西斯专政和对外扩张道路,全书冗长,杂乱无章,是研究法西斯兴起和二战起源的重要著作。

25.墨索里尼:(1883-1945),意大利法西斯的头目,独裁者。出生于铁匠家庭。青年

时期信奉无政府主义,对现实社会强烈的不满。后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兴趣,曾在瑞士研究马克思主义,加入了社会党,在该党机关报《前进日报》工作。后转向民族主义,被社会党开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并参军服役。战争结束后,利用意大利混乱的形势和人姆嗯对政府的不满,组织了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10月率领党徒进军罗马,获得极右势力的支持,从而掌握了意大利的政权。墨索里尼对内加强个人独裁,对外狂热的侵略扩张。最后在二战中被意大利游击队抓获并枪决。

26.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

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27.国家法西斯党:意大利的法西斯反动组织。其前身墨索里尼在1919年组建的

“战斗法西斯”,1921年改称国家法西斯党。国家法西斯党党徒一般身穿黑衫,手持棍棒,进行暴力活动,镇压工人运动,因此又被称为“黑衫党”、“棒喝党”。国

家法西斯党标榜社会改革,反对社会主义,主张极权主义:还鼓吹阶级调和、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

28.战斗法西斯:见国家法西斯党。

29.“三"一起义:1919年3月1日,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农民和其他阶层的

群众,在汉城塔洞公园举行集会。与会民众群情激昂,高呼“朝鲜独立万岁”、“日本人和日本军队滚出朝鲜”、“朝鲜是朝鲜人民的朝鲜”等口号,会后30万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日本占领军岗哨如林,荷枪实弹、对示威群众实行血腥镇压,打死打伤和被捕的人数无数。这更激怒了朝鲜人民,反日示威立即转为武装起义。起义群众与日本宪兵、警察展开了英勇博斗,首都白天黑夜一片厮杀声。朝鲜“三"一起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件大事。诚如金日成将军所指出的那样:“三"一起义”为转折点,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时期宣告结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下,以工人阶级为先锋的朝鲜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30.《田中奏折》:是指在1929年曝光,据称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呈给昭和天皇

的秘密奏章。1931年9月18日,日本强占了中国东北三省(满洲),事为《九'一八事变》。根据消息,当事首相田中义一在1929年曾向天皇献呈秘密奏折。奏折中,田中认为日本如要称霸世界,必须先征服支那(即中国);而若要征服支那,必须先征服满蒙。1930年,日本的外务省向中国国民政府抗议,称田中奏折是伪造。《田中奏折》的曝光造成日本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恶化,它被认为是反日情绪的根源之一。

31.“二·二六事件”:1933年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后,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国内政局

愈加动荡不安。围绕内政和外交上的政策方针,日本政府和军部的对立日趋激化。而在军部内部,也分裂出更为激进的皇道派和较为持重的统制派,1935年12月,统制派决定将皇道派分子集中的第1师团派往中国东北。皇道派认为统制派已经对己下手,遂在民间右翼法西斯势力配合下,兴兵举事。1936年2月26日拂晓,皇道派军官纠集第1师团和近卫师团的1400余名官兵发动兵变,迅即占领陆军省、参谋本部、国会和首相官邸等政府中枢机关,杀死内大臣斋藤实、大藏大臣高桥是清、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重伤侍从长铃木贯太郎,首相冈田启介也险些丧命。兵变使日本政府机构一时瘫痪。天皇起初慰抚,继而调兵围剿,宣布其为“叛军”。此次事件令日本朝野大为震动,事后统制派以“肃军”为名,一面清除皇道派势力,实现军队的一元化统制;一面胁迫政府接受军部的各种要求,扩大军部的政治发言权,使日本政治迅速滑向天皇、军部法西斯体制。

32.道威斯计划:一战后协约国提出的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方案。鲁尔危机后,

美国插手德国赔款问题,按照美国的建议,赔款委员会成立专家组研究赔款问题,美国银行家道威斯领导的专家组提出德国赔款问题报告,即道威斯计划。其内容包括:成立新发行银行,统一和稳定德国的货币,建立正常金融秩序;平衡德国的预算收支,实现税务与债款的平衡。确定德国赔款的期限与方式,如第一年支付10亿马克,累计增加到第五年25亿马克。稳固其赔款来源,整顿德国的铁路并加强对工业界的筹款。道威斯计划对于恢复德国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后为杨

格计划所取代。

33.杨格计划:20年代末协约国提出的新的德国赔款计划。由于德国税收饱和,

在其要求下,协约国赔款委员会成立专家委员会审议德国赔款计划。1929年6月,在美国的赔款委员会代表杨格领导下,提出新的赔款方案,即杨格计划。该计划规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210亿金马克,为期59年。前30年平均每年支付20亿金马克,成立国际清算银行,负责接受并管理赔款问题,取消德国的铁路与工业证券,取消协约国对德国财政的监督,使德国赔款商业化。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德国停止支付赔款,1932年杨格计划停止实施。

34.赔款委员会:协约过帝国主义为了执行德国的战争赔款而成立的国际组织。

1919年5月,在巴黎和会中,协约国确定了德国支付战争赔款的总原则,为了执行对的索取赔款的政策,成立了赔款委员会,由美英法意比日六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赔款委员会成立后,就德国战争赔款的总额以及各国就赔款的分配比例进行了多次研究,确定了各国分摊战争赔款的“斯巴比例”,并于1921年巴黎会议确定了德国的赔款总额。后由于协约国之间的矛盾,德国赔款总额又多次变化。在赔款委员会的领导下,道威斯计划与杨格计划得到制定以及实施,一致到30年代初德国停止支付赔款。

35.《洛迦诺公约》:20年代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与捷克斯

洛伐克订立的边界保证与仲裁协定。1925年10月,英、法、德、意、比、波、捷七国在瑞士洛迦诺召开会议,签订了《莱茵保证公约》以及7个条约,统称《洛迦诺公约》。该条约保证了凡尔赛条约规定的法德以及比德边界安全,遵守莱茵兰非军事化的规定,约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各国间的分歧,英国以及意大利作为公约的保证国。其他条约则约定了法国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之间的边界保证。后由于德国进军莱茵兰地区,公开违反条约规定,《洛迦诺公约》废止。

36.《非战公约》:20年代法美两国发起的、旨在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而订

立的国际条约。又称《非战公约》或《凯洛格—白里安协定》。因为由美国国务卿凯洛格以及法国外长白里安发起,故名。1928年8月27日,美英法德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条约,提出禁止将战争当作解决国际纠纷的工具,各国只能以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彼此间的争端。但是,条约并没有对侵略者以及违反条约者规定必要的惩罚措施,因而在实践上也起不到有效作用。《非战公约》订立后,先后有60多个国家参加了条约。

37.1926年印尼人民大起义:20年代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荷兰殖民统治、争取

民族解放的独立运动。1926年12月—1927年1月,印度尼西亚人民在印尼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爪哇、苏门答腊发动了民族起义。但是由于起义缺乏严格的计划与配合,在荷兰殖民者优势兵力的镇压下,起义失败。此后,印尼民族运动的领导权爱是转入民族资产阶级手中。1926年印尼人民大起义打击了荷兰殖民主义者在印尼的统治,鼓舞了东南亚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38.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30年代印度人民法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

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在国大党领导下,从1920年8月开始,印度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拒绝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荣誉与官职,抵制英货,恢复手纺车运动。然而,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以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运动最后失败。30年代初,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再次兴起,国大党发起了向食盐进军的运动,要求英国殖民统治当局释放政治犯,允许印度独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的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与勇气。

39.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在领导1932——1934年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中,

鉴于国内厌战情绪,不再号召群众斗争,而着力于以个人的文明非暴力行动来实现社会建设纲领,解救“贱民”工作被放在了首位。 1932年9月,甘地在狱中宣布绝食至死反对“贱民”分区选举决定,推动了不服从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后协商签订了《浦那协议》,他把自己的呃社会思想在个人不服从运动中付诸实践,大大减少了印度教徒对“贱民”的抵触思想和促使全社会关注贱民问题。英国的法。1931年签订的甘地—伊尔文协定,中止了运动。1932,1又号召国大党人采取不合作运动,至1934,4完全停止。由于英仅同意战后让印度取得自治地位,拒绝印度完全独立。1940,10—1941,12进行个人不服从运动。其参加者由甘地指定。1942,8要求英退出印度。发动了个人不服从运动。因当局大肆逮捕国大党组织瘫痪,工作停顿。

40.甘地:印度国大党领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实际倡导者。出生于印度土邦

贵族家庭,早年留学英国,学成回国后担任律师。1893年在南非曾领导当地反种族歧视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回国,投身于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发起并倡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社会改良,主张自我道德的完善,利用道德的完善建立理想社会,主张实现不同教派与民族的和解,主张恢复古代印度文明,借以抵抗资本主义文明的侵蚀。由于甘地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巨大贡献,被尊为“圣雄”。

41.甘地主义: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在南非领导印侨以非暴力

抵抗方式进行反对南非当局的种族歧视制度的斗争,并形成了他的理论——甘地非暴力主义。人们把甘地主义概括为四个基本内容:(1)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3)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甘地主义对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印度国大党接受甘地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动和领导了两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的抗英非暴力运动。但由于这种思想把非暴力看成唯一的、“宗教式的善”的真谛,因而它又有限制群众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健康发展的局限性的一面。

42.凯末尔:(Mustafa Kemal Ataturk,1881-1938),土耳其总统(1923-1938)。出身于塞萨洛尼基(今属希腊)商人家庭。曾参加青年土耳其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

战,历任高级军职。1919年起领导反对外国侵略,维护国家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1920年任安卡拉大国民议会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并组成国民政府。1923年创立人民党(后改称共和人民党)。同年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当选首任总统。执政期间,实行行政、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并开始实施工业发展计划;对外争得对两海峡的主权。1934年被授予“阿塔图尔克”(土耳其之父)为姓。著有《走向自由之路》、《国民革命》等。

43.青年土耳其党:旧译“少年土耳其党”,欧洲人对土耳其“统一进步党”的称

谓。1889年在伊斯坦布尔成立,主张废除君主制,实行宪政,加强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青年土耳其革命后掌握政权,镇压工农运动。1912年被亲英的自由协调党推翻。1913年重新执政,次年使土在德奥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瓦解,1922年恢复活动,1926年该党首领参加反凯末尔阴谋,被消灭。

44.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政府签订《慕

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苏台德地区。一向把英、法奉若“保护神”的捷克政府,在德国限定时间内,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加紧实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动。3月15日,德军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将捷克纳入德国版图。德国占领捷克全境后,掌握了欧洲中心地带,与意大利联成南北一片,极大改善了德国的势态,使德国军事力量显著增强。

45.《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条约。

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公布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加议定书》,内容为确定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该条约的签订使苏联得以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在西线得手后,于1941年6月22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46.东方公约1934年以来苏联等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政策的重要实践。鉴于德国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以及欧洲政治形势日趋紧张,1934年苏联向法国提出建立区域性互助条约。6月法国提出《东方公约》草案。提出订立包括苏联、德国、东欧与波罗的海国家在内的互助公约,同时订立法苏互助条约,由苏联充当《洛迦诺条约》的保证国,法国充当《东方公约》的保护国。由于德国法西斯的破坏以及英国的反对,公约最终未能签署。

47.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

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二、简答题

1. 评价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是一战的产物,是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式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组织,反映20 世纪的世界已发展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是史无前例的国际政治的重要发展,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1)国际联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原则”中,明确提出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普遍性国际组织。

(2)它的性质是第一个政治性的世界组织。由于它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存在的情况下,实际上沦为英法所操纵的、并时时为美国所支持的维护它们在战后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外交工具。它所规定的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因此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由于凡尔赛条约的先天不足和国际联盟自身的根本缺陷,致使它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3)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具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二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国联倡导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民主化和一体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其次,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所作为,但成效不大。国联的政治实践否定了它所标榜的基本宗旨,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反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侵略,最后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失败,并没有阻止或延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最后,在促进和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

2.论述甘地主义的内容和特点。

(1)内容:

1)哲学思想:宗教与政治相结合的真理观;

2)政治思想:印度自治;

3)经济思想:经济自主、经济正义;

4)社会思想:平等、团结的和谐社会观。

(2)特点:哲学思想强调宗教道德理论与实践,体现了南亚宗教文化的处世行事和入世内容;政治思想体现了无政府主义的国家观;甘地主义反映了印度资阶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印度资阶的软弱性和两重性。

3.论述凯末尔主义的内容和特点。

(1)内容: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改革主义

(2)特点:比啊现了对帝国主义的反对,对民族独一的坚持,以及建立和巩固一体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的思想;表现力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神权主义坚持共和制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坚持发展民族经济世俗化和现代化改革。

4.评价凯末尔革命的意义。

(1)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

(2)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未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3)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开创了建立民族国家体系――这一20世纪亚洲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趋势的先声。

(4)建国后的以世俗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5. 简述1939年英法苏三国谈判失败的主要原因。

答:①谈判双方都未能从反对法西斯和保卫世界和平为出发点制定外交政策,无法达成共识,矛盾重重;

②谈判中互相猜疑;

③德国的暗中破坏;

④东欧小国的阻拦。

6.简要分析希特勒在德国上台的主要原因。

答:①历史根源:德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历史传统;

②客观条件:经济危机是纳粹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③主观原因:纳粹党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必要前提:垄断资产阶级对纳粹党的大力扶植;

⑤未能建立起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a.工人运动的分裂大大削弱了阻止

纳粹党上台的力量;b.两党都低估了纳粹党上台的可能性;c.就两党自身来看,纳粹党上台后才意识到危险性。

7.简单分析20世纪20年代美国“柯立芝繁荣”之下的隐患。

答:①农业长期处于不景气的状态;

②传统工业部门处于停止或衰退状态;

③20年代的繁荣建立在一个狭窄的基础上;

④股票投机成风使经济繁荣呈现虚假性;

⑤国际经济中的潜在因素导致美国海外市场日益萎缩

8.简要分析英法30年代绥靖法西斯国家的表现及影响。

答:表现: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联不但没有制裁日本,并且主张把中国东

北变成列强共管殖民地。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不但坐视不问,而且想方设

法要求意大利以和平手段吞并埃塞俄比亚。英法更炮制了《霍

尔—赖伐尔协定》,而美国则推行“中立”政策。

③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禁止西班牙内战

双方购买武器过境,但对德、意向佛朗哥提供武器听之任之。而美

国继续推行“中立”政策。

④绥靖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英

美只是重申《九国公约》的原则,要求停止战争,但既不援助中国,

也不制裁日本,相互推倭责任,只想坐观成败,收渔人之利。

⑤绥靖德国吞并奥地利。在希特勒下定决心要吞并奥地利但还没有采

取大规模行动时,英法均表示不反对希特勒以和平渐进手段实现吞

并。德国采取吞并行动时,英法坐视奥地利灭亡而不问。

⑥绥靖政策的顶峰: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

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

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试图通过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缓和它

们与德国的矛盾,以保住既得利益,使祸水东引。

⑦“奇怪战争”:二战爆发后,英法对德宣而不战的奇怪战争是绥靖

政策在战时的继续。

影响:这种政策的最大影响是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英法首先遭到了德国的攻击,法国的沦亡是法国统治者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

9.简述纳粹德国法西斯一体化的主要表现。

答:①颁布《授权法》,剥夺国会的立法权

②摧毁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支柱——多党制,实行纳粹党一党专政

③剥夺各邦自主权,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

④打击冲锋队,争取国防军,实行恐怖统治

⑤对教育、舆论及大众传媒的强制控制

首先,强迫人们接受法西斯思想统治,实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信仰”。

其次,成立“德国文化总会”,以保证所有文化活动都符合纳粹主义思想。

第三,设立了“阿道夫·希特勒学校”等教育机构,向学生灌输纳粹主义理论教育,进行斯巴达式的军事训练,培养一大批新一代纳粹干部。

⑥对国民经济的一体化

首先,1933年7月,政府设立了由12个大资本家和5个纳粹分子组成的“德国经济总会”,作为控制全国经济的最高机关,并由这个机构对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改组。

其次,在农业方面,严密控制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活动。

第三,加强对劳动力的控制。

⑦秘密颁布《国家元首法》。

10.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答: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①整顿金融:A.改革银行制度;B.放弃金本位制,促使美元贬值;

②颁布《农业经济调整法》;

③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④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

第二阶级:①《社会保险法》

②《华格纳法》

③《公平劳动标准法》

④进一步推进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影响:①罗斯福新政,开始以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进而推动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

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

机。

②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

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

统治。

③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开创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不仅成

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国家经

济政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1.简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原因。

答:特点:①持续时间特别长;②发生的范围特别广;③破坏性特别大原因: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供需矛盾;

③银行信贷和分期付款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④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

⑤农业长期处于慢性危急中;

⑥各国积极相互依赖性的加强导致危机迅速蔓延;

⑦思想认识的问题。

1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墨西哥卡德纳斯总统施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1934——1940卡德纳斯任总统实行土地改革,把1800万公顷的土地分给80多万户印第安和梅斯提索农民;设立国家农业信贷银行,帮助和鼓励农民组织合作农场;修订全国劳工法,根据企业的财政状况迫使企业主支付高的工资,使部分工人的工资有所提高。1937实施铁道国有化,1938.3把英美17家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同年4月,把原来的国民革命党改组为墨西哥革命党,允许工人、农民、合作社参加。1934年7月,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后,进行了改革。

主要内容: 1.土地改革:实施了废除封建大地产的法令,将大量土地分配给农民;国有化运动,将服务行业、外国公司所属的铁路以及石油公司国有化。

2教育改革:政府兴办中小学好各种职业学校,为提高国民文化水平和各种事业发展培养人才。

意义: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由于它全面而深入地实行了1917年宪法,被看作是护宪运动的最高峰。改革促进了墨西哥经济的发展,使土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农村实现了由半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卡德纳斯民族民主思想及其实践,使他成为30年代拉美社会思潮的主要代表。

13.略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概况和特点。

答:(1)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分为两个阶段。

①1918—1928,第一次高潮。土耳其凯末尔资产阶级革命、朝鲜“三·一”反日起义、埃及反英武装起义、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五四运动等。②1929—1939,1929年经济危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涨。越南安沛起义运动,义安—河静苏维埃运动、印度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日抗日民主运动高潮、全面抗日、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改革,埃及六月起义,印尼“七省号军舰起义”等。

这阶段的民族解放运动,在许多国家具有反法西斯侵略性质,成为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2)特点:①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范围广、斗争具有巨大的群众性。②持续发展。1918—1935,从未间断。③斗争的多样性。

a、领导权:工人阶级政党、资产阶级、过渡形式;

b、形式和内容方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群众运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c、结局:胜利;没完全摆脱奴役,不同程度取得了民族独立。

d、民族解放运动的多样性统一在反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统一目标中,形成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历史进程。

14. 简述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

(1)经济大危机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笼罩世界; (3)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4)苏联从反法西斯侵略到中立自保; (5)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动荡不安,其根源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①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结束了20年代出现的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局面,法西斯开始在一些国家蔓延、传播及强化,同时也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②经济危机爆发后,东西方出现了两个战争策源地,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各种力量经过大分化和大重组,世界格局出现了三种力量,即法西斯国家,世界革命人民和英法美等西方国家。

③在三种力量的交互活动下,以苏联为代表的世界人民同英法美等西方大国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制止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法西斯势力与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在西方国家的纵容下,吞食中小国家,并首先进攻苏联;苏联孤立自保,让法西斯国家首先向西方大国开展,《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实际上实现这种可能。

④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一战后的国际体系凡尔赛—华盛顿开始瓦解。

三、论述题

1、试述和平主义,绥靖主义,法西斯主义和集体安全主义之间的互动和博弈,对其经验的总结和教训,说明二战有开始必要和能否避免?

和平主义:和平主义又称非战主义,是反对战争和暴力的一切形式,追求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对抗,信仰和支持和平主义的人称为和平主义者。和平主义又分为激进和平与温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和平主义者参加了反法西斯运动。战后,一些和平主义者积极参加世界人民保卫和平的运动,反对超级大国的核军备竞赛与新的战争威胁,成为和平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集体安全主义:20世纪30年代苏联为制止法西斯国家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而提出的重要外交政策。20年代初,在欧洲和远东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德、日法西斯的扩军备战和侵略扩张不但威胁着苏联和广大中小国家的安全,而且危及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根本利益。这就为建立除法西斯国家之外的区域性和世界性的反侵略阵线提供了客观前提。1933年,苏联根据和平不可分割和进行集体抗击侵略的原则提出集体安全政策,建议缔结多边或双边的互助条约,共同遏制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苏联政府为推行这一政策采取许多积极步骤。1933年12月19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批准关于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计划。同意加入国际联盟,不反对在国际范围内缔结反对德国侵略的地区性共同防御协定,同意参加包括法国和波兰在内的反对德国侵略的地区性共同防御协定。1934年6月,苏联和法国共同倡议签订对被侵略的签字国提供军事援助的《东方公约》。1934年9月,苏联参加国联。1935年,苏联分别同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互助协定。1939年苏联倡议进行英、法、苏三国关于缔结军事互助协定的莫斯科

谈判。

绥靖主义:又称绥靖政策。对侵略者姑息、退让,牺牲别国利益以求暂时的和平与苟安的妥协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相继对外进行侵略,英、法两国为保护既得利益,采取了妥协和退让的外交政策,并企图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以坐收渔人之利。

法西斯主义:是一种结合了社团主义、工团主义、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中央集权形式的社会主义、军国主义、反无政府主义、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反共产主义、和反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它可以视为是极端形式的集体主义。它主张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政策,二战中,德、意、日是法西斯主义的奉行者。

2.、评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答:1、性质:帝国主义大国对世界重新分割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2、特点:它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现有实力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妥协建立的;它体现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其内部有多矛盾。

3矛盾:(1)战胜过帝国主义同苏维埃俄国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2)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3)战胜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4内容条约:(1)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上签订《凡尔赛和约》和对奥地利的《圣日耳曼条约》、对匈牙利的《脱利亚农条约》、对保加利亚的《纳伊条约》和对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这些条约都是《凡尔赛和约》的补充,构成了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的再分割的体系。(2)华盛顿条约:《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于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4、评价:这个体系的目的就是维持和巩固帝国主义的既得利益,维护各战胜国的均势,反对和摧毁苏维埃政权,镇压各国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但这个体系不但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反而使之日趋尖锐,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就全部瓦解。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根据其力量对比的新变化,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签订一系列条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亚洲、非洲建立起来的“新秩序”,以保证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历史上将它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分)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其后又签订了对奥地利的圣日耳曼和约、对保加利亚的纳伊和约、对匈牙利的特里亚农和约及对土耳其的色佛尔和约。这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4分)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等9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及《九国公约》,构成了华盛顿

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这个体系是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产物。是为了维持和巩固帝国主义的既得利益,维护战胜国的均势。是反对苏维埃俄国、共同宰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基础上达成的暂时妥协。(8分)四、填空题: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的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

面。

2.“四月提纲”:1917年四月,列宁回国后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7日):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

工农苏维埃政府.

4.四月危机和六月危机(1917年):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临时政府的危机,扩

大布尔什维克在群众中的影响。

5、粉碎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1919——1920年)第一次:高尔察克的叛乱

(白匪)第二次:邓尼金匪军第三次:波兰侵入

6、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1)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也是大战的

第一个转折点,它使德军包抄和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速决战计划完全破产。

(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血战,双方共伤亡70

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或“地狱”。(3)索姆河战役:交战双

方先后投入150个师的兵力,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消耗战。(4)日德兰海

战: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7、1918年3月5日,苏德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

8、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9、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该五年计划片面强调工业化,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

10、为了应付国内战争,苏俄政府与1918年夏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实行国有化,实行贸易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建立劳动军。

1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德日: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美英法: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

12、绥靖政策的表现: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侵占捷克,进攻波兰。

13、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

1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2、7―194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1942年)――美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海上主动权,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1942年冬到1943年初)――英军在北非发动反攻,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5、二战的重要会议:(1)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26日,美、英、中三

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2)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于在德黑兰举行会议。会议决定,英美盟军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开辟欧陆第二战场,苏军届时发动大规模攻势加以配合。会议最后通过了《德黑兰宣言》,表示三国将在战争中一致行动并在战后继续合作。(3)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再次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德国(分区占领、赔款)、波兰、苏联对日作战、组建联合国等问题。(4)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三次首脑会议,着重讨论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并在雅尔塔会议的基础上加以具体化。会后,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16、反法西斯联盟(三个阶段)

(1)美英联盟的建立:1941年前后,美英事实上结成了反德联盟。

(2)苏英美同盟的形成: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考虑援助苏联。(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元旦,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7、1939年9月3号,英法对德宣战,但是,宣而不战,被称为“奇怪的战争”。

18、不列颠空战(1940年),德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破产。

19、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在战争初期节节失利,在1941——1942年,莫斯科会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0、在1943年,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1、1943年10月,意大利投降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它标志着法西斯集团正式开始瓦解。

22、霍斯巴赫备忘录(1937年11月),希特勒战争行动计划。

23、三国轴心最终形成的时间: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政治上),1940年7月27号军事上形成三国轴心。

信息管理系统资料

在进行课程讲授之前,我想让大家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我还给 大家找了两个比较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一会儿我们装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近年来随着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联系,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就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而言,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该学科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已成为管理领域内一门极其重要的使用性科学。 如果大家把这门课程学好的话,就可以通过一个软考.获得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这个证书.因为大家已经是毕业班的同学了,下半年可能就要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努力,具体如何努力,当然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就要多考一些资格认证,给自己添加一些砝码.所以我想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权威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认证,希望对于大家的学习和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下面我就给大家演示两个管理信息系统,让大家对这门科目有一个直观地认识. 先看一个比较简单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看完这两个例子后,大家能不能想到在自己身边有什么样的信息管理系统存在?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考虑一下,有没有同学想到的,跟大家说一下,没关系,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在这里我给大家列出了在我们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家看一看,是不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现在大家能不能很清楚的区分信息和数据这两个概念.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大家看到汽车在行使过程中,里程表显示80km/h,大家会有什么想法?这只是一个数据对不对?我们能根据它来判断是不是要加速还是要减速?如果这个速度,放在高速上的话,是不是司机要加速?但如果在市区内,是不是就要减速?所以,只有当司机看了里程表做出了加速还是减速的决策时,那个数据才是信息。 我叫两个同学来回答一下,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数据。也就是说,信息是我们对数据的解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香农:信息论及数字通信之父 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1916年4月30日诞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Petoskey。2001年2月24日,香农在马萨诸塞州Medford辞世,享年85岁。贝尔实验室和MIT发表的讣告都尊崇香农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之父。 在20世纪中叶,人类终于对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质量、能量、信息量都有了定量的计量办法。我们应该牢记,为阐明质量概念做出伟大贡献的是发现物体力学定律的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2-1727),为阐明能量概念作出伟大贡献的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者们:迈耳(Julius Robert von Mayer,1814-1878)、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99)、赫尔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开尔文(Lord Kelvin,,而为阐明信息概念作出伟大贡献的就是香农。1824-1907). 按照参加考试的人数、考试合格证书的效力以及社会对考试的认同程度,由国家组织的计算机认证考试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以下四种: 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又称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

秋《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2018秋《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及答案 备注:(答案我是根据你们上传的网上资料,如有错误,请马上修改,重发。班主任) 一、试卷类型: 1、填空题(共20空,20%) 2、名词解释(共4个,20%) 3、判断题(共10题,10%)选择题(10%) 4、问答题(共5题,50%) 二、考试形式:采用半开卷考。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以作业内容为主要依据) 一、填空题 1、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2、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3、从信息管理的起源角度,有三个领域认为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工作,分别是 ( 图书馆领域 )、(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 和 ( 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 三个领域。 4、从对信息管理理解的不同层面角度,信息管理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技术特征,另一方面是( 管理理念)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内涵与特色。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6、人们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五种不同的含义,分别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队伍管理。 7、一般认为,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系统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要素。 9、全信息的三要素分别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0、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际知识)。 11、物质、能量、( 信息)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科学,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12、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选择与决策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 13、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的诞生以(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提出为标志。 14、大众信息交流的媒体主要有( 印刷媒介 )和( 电子媒介 )两大类。 15、对现代组织而言,组织的宣传活动是其向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方法手段,宣传活动可分为三类:(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标识系统宣传。 16、一般说来,组织信息交流分为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两种形式。 17、大众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资料管理信息系统

目录 摘要 (1) 引言 (4) 第一章系统分析 (5) 1.1系统的初步调查 (5) 1.2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7) 1.3系统的详细调查 (8) 1.4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9) 1.5项目开发计划 (9) 第二章需求分析 (10) 2.1业务流程图 (10) 2.2数据流程图 (13) 2.3数据字典 (24)

2.4代码设计 (31) 第三章概要设计 (34) 3.1系统模块结构图设计(HIPO图) (34) 3.2数据库概念设计 (40) 3.2.1实体关系图(E-R图) (40) 3.2.2实体和联系 (43) 第四章详细设计 (44) 4.1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44) 4.2数据库的实现 (45) 4.3程序流程图 (46) 4.4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49) 4.5历史信息管理 (49) 4.6人机界面设计 (49) 4.6.1输入设计 (50) 4.6.2输出设计 (52) 第五章系统实施 (54) 5.1编程过程与特点 (54) 5.2系统测试 (55) 5.2.1系统测试的原则 (55) 5.2.2系统测试的方法 (55) 5.3系统运行维护 (58) 第六章论文小结 (60)

6.1系统的功能 (60) 6.2系统的特点 (60) 6.3系统评估与改进方向 (61) 6.4开发体会与收获 (61) 参考文献 (62) 附录1 系统使用说明书 (63) 附录2 部分程序代码 (67) 引言 宝冶机动公司是宝冶总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它有四十年的历史。其主要是机械动力安装及运输、机械设备租赁。其主要技术成分较 简单。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政建设项目的增多,机动 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增了设备、技术人员、以及一些辅助的资料、图书。由于图书资料、读者增多,造成资料管理的工作量大, 重复量大,费时费力。资料文档管理易出现遗漏及错误。公司也认 识到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决定在硬件方面给每位资料员配置一台 电脑,并组建全公司的局域网;在软件方面由于考虑到市场上出售 的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并不能十分适当地 符合我公司管理工作的需要。经研究,公司决定自行开发一套适应 我公司信息管理需要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侧重点先放在图书、资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的英文缩写是(C)。 A.SA B.OOD C.OOP D.OOA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D)D.瀑布模型 3.结构化开发方法系统分析阶段的正式文档是(B)B.系统分析报告 4.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D)。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5.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C)C.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6.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C)。C.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8.管理是一项有序化的、经常性的过程,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决策)。 8.执行层或称作业层的管理属于(C)。C.基层管理 9.战略级管理属于(B)。B、高层管理 10.C/S 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A.客户/服务器模式 11.人们通常用下面的英文缩写表示会计信息系统 C. AIS 12.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 B. 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13.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 C. 可行性报告 14.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B)。B.非结构化决策 18.B/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8.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是(B)。B.战略计划子系统 19.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顺序是(B)。 B.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1. 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A. 总体规划阶段 13.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结构是按(B)划分的。B.管理职能 14.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可分为多个子系统,其结构为(C)。C.层次结构 15.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A)。A.管理职能结构 16.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C. 系统是什么 1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的首要任务 1.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A)。A.数据流图 2.下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B)。B.数据耦合 3.总体规划的目的包括D.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4.系统总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A)。A.勾画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蓝图 5.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 B)。B.强 6.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是(B)。B.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 7.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 C )。C.耦合 8.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C )。C.可行性报告 9.下列比较适合较大系统的切换方式是( C )。C.分段切换 10.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以便说明C.系统怎 么干 11.系统测试的对象是(D)。D.整个系统 12.系统测试的正确定义是(A)。A.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13.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总体规划阶段 14.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C )。C.系统设计说明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题介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题一 一、填空: 1.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经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 多极化方向发展;20实际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 3.二战以后,美国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它还通过想西方国家提供军事安全网和经济安全网来保证美国实际经济霸主地位。 4.新经济是一种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支柱的新型经济形态,它代表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新经济的核心信息技术。 5.主权国家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除此之外,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非国家行为体地位日益显著。目前,它的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 40% 。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美苏争霸为主要特征,以 西欧、日本为核心内容的两极格局。7.当今世界政治力量结构是一超多强,一个超级大国是美国,多个政治力量中心是: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和第三世界整体。 -1-

8.冷战结束后,大国竞争的焦点由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转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 9.中国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A.国家利益 B.生存利益 C.全局利益 D.发展利益 2.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构成,物质力包括:( B ) A.资源力 B.经济力 C.科技力 D.军事力 E.文教力 3.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为了满足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 了 ( C )。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复兴欧洲计划 4.( A )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 A.跨国公司 B.国际金融 C.能源 D.国际贸易 5.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率先打出( D )的旗帜。 A.经济全球化 B.新科技革命 C.信息技术革命 D.新经济 三、多项选择题: 1.当前活跃在国际社会中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主要有:( ABCDE ) A.国家 B.国际组织 C.政党 D.跨国公司 E.民族解放运动组织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2 一、单选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 A.自然系统 B.人工系统 C.信息处理系统 D.抽象系统 2.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向系统提出服务请求,系统完成服务后通过终端即时回答用户,这样的信息处理系统属于()。 A.计算机系统 B.批处理系统 C.实时处理系统 D.分布处理系统 3.关系模型是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模型。 A.层次 B.网状 C.一维表 D.二维表 4.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 D.A和B 5.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6.系统调试完成后,在实施系统转换.投入试运行之前,必须做好编写()和人员培训工作。 A.系统说明书 B.系统实施方案 C.系统使用说明书 D.系统测试报告 7.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系统数据的完整拷贝,而且所有节点上的数据更新是同步的,这样的数据分布形式是()数据分布形式。 A.集中式 B.分片式 C.重复式 D.混合式 8.系统对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带来的收益属于()。 A.直接经济效益 B.间接经济效益 C.系统收益 D.投资回收效益 9.在系统转换中,中间没有过渡阶段,用新系统立即替换旧的系统,这种转换方式称为()。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试运行转换 D.分阶段转换 10.层次码是一种()。 A. 顺序码 B.区间码 C.助记码 D.缩写码 二、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及以人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系统。 2.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 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和()。 4.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系统开发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和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必考考点汇编(精)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必考考点汇编(精) 【考点1】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1、背景:(1)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领导人:列宁; 3、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到1927年,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考点2】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时间:1933年。 3、新政目的:直接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4、特点(手段):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主要内容:(1)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2)整顿银行, 恢复银行信用;(3)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补贴;(4)兴建公 共工程; 6、影响:积极性——①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④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⑤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局限性——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所以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给我们的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但新政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从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成功改革事例中给我们的启示: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实事求是;要勇于探索创新;要关注民生。 【考点3】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3、MIS:管理信息系统。 4、IRM:信息资源管理。 5、SCM:供应链管理。 6、BPR:企业过程再工程。 7、ERP:企业资源计划。 8、CRM:客户关系管理。 9、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10、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1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12、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13.信源:发出信息的来源

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 信宿:信息接收者 14、信息资源管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15、信息高速公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集成的结果。 16、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 17、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8、DSS:决策支持系统 19、ES:专家系统 20、EIS:主管信息系统 21、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2、SIS:战略信息系统 23、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4、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5、内源信息流:是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27、外源信息流:是指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28、信息流:人类管理和控制下的信息的有序流动。 29、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试题练含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试题练含答案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40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回溯人类的足迹,人们首先看到的总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时点上标志着社会高度和进步里程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后世之鉴。下列人物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 ①章西女王②拿破仑③圣马丁④玻利瓦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南美“解放者”。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英雄;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共同领导了南美民族解放运动,被誉为南美“解放者”,选C项。 2.某文件指出:“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上述内容出自() A.《宅地法》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一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邦联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依然可以使用奴隶。此宣言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隶,但实质上强化联邦军掌控邦联的领土后这些黑奴自由的权威性,并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预先铺路。因此,答案为B项。 3.某学校九年级(2)班学生在历史课上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开始百日维新”“日本遭到美国入侵,开始明治维新”“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废除农奴制”。他们的讨论应该是围绕下列哪一项来进行的()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扩张 B.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张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确立 答案:C 4.这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也是日本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了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材料中的事件指的()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南北战争 D.明治维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开始进行明治维新,大力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选D项。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信息的一般定义: 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企业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情报、资料等的统称。 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都是信息的母体。信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与无限性 ?信息在时空上的传递性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 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也不相同。 ?共享性 ?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时效性: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脱离源事物的信息会逐渐失去效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导致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点: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的层次可以分为5个: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 (3)行业信息化;(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的定义 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且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个人、组织、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组织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内涵剖析: (1)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 (2)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3)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划、组织、控制 信息资源: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有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 信息管理流程: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的创建(生产/发布):机构、网络、规范性 信息采集 信息组织:序化、有效的系统 信息存储:共享、保护、备份、恢复 信息利用:价值实现 信息清理(销毁/回收) 第2章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分类 a)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非生物与其他生物) b)人与人的信息交流 c)人与人信息交流的社会性特征 信息交流的定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认知主体之间借助符号系统所进行的数据、知识和事实等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共时信息交流:横向(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 历时信息交流:纵向(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 申农-维弗的通信模型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5 一、填空题 1.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三部分。 2.数据字典包括()、()和()三种表。 3.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的方法有:工具集成法、()和()。 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 5.系统分析工作的关键点或称工作要点在于()和()。 6的中文含义是()。 7. ()和物理模型的主要差别就是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差别。 8. ()特指系统的保密功能和防病毒功能,是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之一。 9. ()是代码设计的首要任务。 10.模块的耦合方式主要有()、()、()三种。 二、单项单选题 1.系统与环境由系统的()所划分,在它之内称为系统,

在它之外称为环境。 A.边界 B.输入 C.处理 D.输出 2.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和B 3.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4.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对象是()的决策。 A.结构化 B.管理 C.半结构化 D.经济 5.数据库结构的三个模式中,()是数据库结构的核心。 A.模式 B.存储模式 C.子模式 D.模式与子模式 6.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7.从程序的逻辑结构入手进行测试的方法是()。 A.白盒测试 B.黑盒测试 C.全面测试 D.部分测试 8. 对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提高管理效率属于的()。 A.间接效益 B.直接效益 C.管理效益 D.开发效益 9.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是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中组织内部所需的()。 A.技术性条件 B.非技术性条件 C.管理基础条件 D.人才基础条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期末复习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期末复习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 17文艺复兴兴起的时间` 地点指导思想实质 兴起的时间和地点:14世纪的意大利原因: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形式:弘扬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 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蕴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18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意义 人物及代表作: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分为“炼狱”“地狱”“天堂”三部分,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莎士比亚:英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9探索新航路的原因, 目的,动力,条件,经过,影响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目的:追求东方财富;动力:《马可·波

罗行纪》的影响。 条件:指南针、造船和航海技术、地圆学说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的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最早到达东方);1492年,哥伦布达到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美洲新大陆);1519年—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环球航行第一人)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A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起来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D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0殖民扩张的影响:积极:促进欧洲与殖民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客观上有助于殖民国家的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消极:但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1三角贸易出现的时间,国家,路线,影响 时间:新航路开辟之后 国家:葡萄牙(最先),英国(后来居上,主要经营),法国 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主要的是奴隶贸易) 影响:“三角贸易”为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非洲人民带来了灾难

管理信息系统资料

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阅卷人签字: 试题总页数:7

____ 级课程考试试题 共7页 考试科目: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 姓名:学号: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关于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的说法出自(B) A.西蒙; B.香农; C.《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规范》;; 2. 战略信息主要用于确立企业的目标。(C) A.战术; B.利润; C.组织; D.财务 3. 战略计划子系统是供使用的系统。(C) A.计算机操作人员; B.信息处理人员; C.高层决策者; D.中层管理者 4. 管理层次中,主要职能是根据组织内外的全面情况,分析和制定该组织长远目标及政策的是(A) A.高层管理; B.中层管理; C.基层管理; D.职能层管理 5的特点有(D) A.根本性的; B.彻底的; C.巨大的; D.以上均对 6?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是在计算机硬件发展的(C) A.第二代; B.第三代; C.第四代; D.第五代 7?网络互联设备中,具有流量控制功能的是(B) A.网桥; B.路由器; C.中继器; D.集成 8?关于、和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B) 包括、;包括、;包括、; D.三者平行

10. 中,选择了实施参照完整性”复选框,同时又选择了级联删除相关记录”则在删除主表 中的记录时,相关表中的相关信息(A) A.自动删除; B.条件删除; C.没有变化; D.完全更新 11. 是指(B) A.企业系统规划法; B.关键成功因素法; C.企业系统法; D.关键因素法 12. 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步骤中,分为可视化设计和代码设计两个阶段的是(D) A.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13. 下列不属于系统可行性分析的是(C) A.经济可行性; B.技术可行性; C.隐见的可行性; D.管理上的可行性 14. 数据字典中,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是(B) A.数据结构; B.数据元素; C.数据流; D.数据存 15. 关于代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惟一地标识系统中的某一事物; B.是人和机器的共同语言; C.它以简短的文字形式代替具体的数字说明; D.主要任务就是提供给信息系统所需使用的代码标准 16. 下列不属于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的依据的是(D) A.系统吞吐量; B.系统响应时间; C.系统处理方式; D.系统的输出方式 17. 下列不属于系统转换方式的是(C)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垂直转换; D.分段转换 18. 对项目的正向风险不应采取的策略是(B) A.开拓; B.自留; C.分享; D.强化 19. 下列可以放大增强信号的网络互联设备是(A) A.中继器; B.集线器; C.网桥; D.路由器 20. 数据字典中数据存储的条目主要描述该数据存储的(D) A.结构; B.有关的数据流; C.查询要求; D.以上均对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管理信息系统()

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

第九部分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 (一)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方针和目标 实现工程建设信息化是监理单位有效完成建设监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投标人将总结多年参与国际的、国内大型工程建设监理资料及信息管理的经验,结合对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中的资料及信息管理需求的深入分析,精心策划准备资料及信息管理工作,为建设监理、为建设单位的建设管理提供有力的保证。 1、资料及信息管理的方针 有效覆盖、资源共享、综合利用、高效安全。 2、资料及信息管理原则 1)资料管理及时、正确、有效,以规范化的管理避免人为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管理增值。 2)信息管理先进性 在保证开放性和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适当的网络组合,结合交换无线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帧中继等各种技术,发挥最佳的集成效果。 3)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及适度开放 遵循国际工业化标准,参照网络系统标准,支持各种标准协议、传输方式及传输接口,充分考虑未来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情况,以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网络宽带的灵活性、网络规模的灵活性以及网络服务的可增删性等。4)提高可靠性及安全性 系统备份与网络冗余连接。使网络有较好的容错能力,整个网络可靠的工作,以确保系统的可靠与稳定运行。 在网络设计时,采用多级安全防范措施,包括路由器过滤、防火墙隔离、加密传输等多种方法组合防护。最大程度地保护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5)加强信息系统可管理性 通过网管系统,及时方便的了解网络的运行状况,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及时发现各种网络故障并迅速排除,以保证网络系统正常、高效运行。实现多协议支持

与多服务支持。 3、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目标和特点 1)有效应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满足管理的深度及广度 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项共同建立工程专用的功能完善的高速局域网,采用半开放系统使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分承包单位可通过专线或VPN连接本企业及局域网。实现信息网络的有效覆盖、资源共享,保证及时准确地传递、处理、贮存工程建设信息。 2)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管理,实现实时化的信息处理 为保证网络信息畅通,应对外建一个强大的信息门户,投标人建议采用工作流的方式,完成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审批,该门户通过个性化的界面,根据授权,为登陆网站的用户提供及时、详尽的数据和资料。在内部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支撑平台,由该平台完成不同单位、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的传递和整合,最终存入公共数据库供全体用户共享。 3)可靠的安全保障 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信息管理的重中之重。选择成熟的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是重要的基础,管理体系及可靠的信息备份是必备的条件。 4)灵活实用的应用系统 应用网络信息平台和应用软件系统,兼容来自土木工程、钢结构工程、房屋工程、舞台设备安装、装饰装修,以及相关的勘察设计、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等众多行业的应用软件,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进行有效控制。与此同时,为虚拟现实技术(VR)、全球定位系统(GPS)、CAD三维建模技术等最新技术在工程的应用提供平台。 (二)投标人对资料及信息管理需求的预测 1、进度控制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1)承包单位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日报或周报统计,汇总成月报。数据保存在网络数据库中,方便查询。工程进度信息主要包括工程年、季、月、周、日完成情况、形象进度等。 2)系统以网络计划技术为核心,实现施工计划的制订与控制。

世界现代设计史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1、现代设计的概念(*名词解释) 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 2、现代设计的范畴(*名词解释) (1)现代建筑设计(2)现代产品设计(3)现代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服装设计(6)纺织品设计(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 3、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简答题) (1)从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设计产生的历史比艺术要早,艺术是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并且将艺术与之结合,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 (2)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艺术性是为实用服务的。即使是精神性的艺术作品,它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风格、含义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设计风格才能得以体现。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Art 1、水晶宫(*名词解释) 1851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英国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运用钢铁与玻璃建造温室的设计原理,大胆的把温室结构应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展厅设计中,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铁与玻璃结构,被称为“水晶宫”。它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先河。 2、工艺美术运动 (1)定义(*名词解释:2015、2016) 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企图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从自然形态 中吸取借鉴,提倡哥特风格,从而提高设计的品位。由约翰·拉斯金提供理论指导,由被誉为 “现代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和身 体力行。 (2)风格特征(*简答题:2015、2016) a.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b.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 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c.提倡哥特风格和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 朴实无华、良好功能; d.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 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势; e.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 (3)影响:(*论述题) a.工艺美术运动是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第一个 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运动,虽然范围较小,但是影 响深远,在美国影响力芝加哥学派,在欧洲促使 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试验程度更加深刻的“新艺术”运动。虽然工艺 美术运动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 当强的作用。 b.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与,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 c.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直接影响到美国 的“工艺美术”运动,也对下一代的平面设计家 和插图画家产生一定的影响。 d.工艺美术运动对工业化的反对,对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 流的主流风格。对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看可能成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用,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 一厢情愿的理想的结晶。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信息:香农概念——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对事物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定性。 哲学概念——信息时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或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 反映,它体现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并发挥最高效率,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信息管理:狭义上认为信息管理师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储,检索和规划的等,并将其引向预定 目标。 广义上认为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 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信息资源: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并非全部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等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种 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信息源:信息的来源 内部信息:来自组织内部,一般比较可靠,容易掌握 外部信息:从其他地方收集或买来的,要注意其正确性,需要花大力气去搜集 一次信息源:由现场直接采集的信息 二次信息源:各种文件或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 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信息 动态信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 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指一切信息工作的信息采集,不只是指信息服务部门为用户的需求所进行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流:具有动态含义,它是一种定向运动着的信息所形成的流 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都称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过程要经过几个环节: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 索、使用、反馈等 内源信息流: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 外源信息流: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流入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中国近现代史练习册(纲要)期末复习试题[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目录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臸臸度的终结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臸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的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意义的认识。 2、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性质是什么?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切认识正确判断社会性质的重要意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近代中国国情的基本方面,也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出发点。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人民为挽救国家危亡而进行的探索和斗争的历史证明,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现代化目标才又实现的可能。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是一个拥有()个民族的统一国家。 A、50 B、55 C、56 D、100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A、罗贯中 B、吴承恩 C、施耐庵 D、曹雪芹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提出的。 A、孔子 B、范仲淹 C、文天祥 D、孙中山 4、封建帝臸在中国有()。 A、一千多年 B、两千多年 C、三千多年 D、四千多年 5、中国近代史是指()。 A、1840—1919年 B、1840—1921年 C、1840—1949年 D、1840—1956 6、“日不落帝国”是指()。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