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2探索规律|北京版(共9张)

2020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1.2探索规律|北京版(共9张)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探索规律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找到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再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的积相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迫切欲望,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习一些数学中的规律,激发对数学的喜爱,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寻找算式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出规律,并会举例。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1.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2.34543 239676932 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读都一样。 具有这个特点的句子叫回文句,具有这个特点的数字叫回文数。 二、探索规律 1.读读下面的几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个算式中的数字都一样。 不同点: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了,每个因数首尾上的数字也交换了位置。 只读左右两个算式中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类算式的规律。 先计算下面每题中的左、右两个小题,再在()里填上“〉”、“<”或“=”。 (1)12×42= 24×21= 12×42()24×21 (2)34×86= 68×43= 34×86()68×43 (3)36×21= 12×63= 36×21()12×63 2.独立计算思考,引导发现规律。 (1)通过以上的计算与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这3组算式为什么分别相等, ①左边算式的第一个因数与右边算式的第一个因数的关系怎样?左右两个算式的第二个因数的关系又是怎样?(12扩大2倍是24,42缩小相同的2倍是21) ②再看竖式你有什么发现?(每层的乘积相等,比较为什么?) ③你从每个算式中的4个数字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第1个数字乘第3个数字的积等于第2个数字乘第4个数字的积) 3.验证: 我们把每个因数都变成小数,这个规律是否成立?不计算你怎样验证?(验算a×c是否等于b ×d) (1)3.6×4.2()2.4×6.3 (2)3.2×4.6()6.4×2.3 (3)1.3×2.6()6.2×3.1 4.这类题和表内乘法的哪些口诀有关? 这类题和表内乘法中积相等的两句不同口诀有关。 追问想想:两句乘积相等的口诀有哪几组? (1×4 2×2 ;1×6 2×3 ;1×8 2×4 ;1×9 3×3 ;2×6 3×4 ;2×8 4×4 ;2×9 3×6 ;4×6 3×8 ;4×9 6×6) 追问:这类题和表内乘法的这几组口诀有什么关系? 追问:根据这几组口诀你能编出具有这种规律的题吗?计算并检验。 例如:1×6=6 2×3=6 12×63=36×21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 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页,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材分析: “找规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与一年级下册相比,本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它们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本课在内容的选择上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二年级探索规律练习题

二年级找规律专题练习 1.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1、4、7、10、13、____; (2) 11、16、21、26、____; (3) 20、16、12、8、____; (4) 15、12、9、6、____; 2.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2、4、5、7、8、10、11、 ____; (2) 1、3、4、6、7、9、10、 ____; (3) 15、12、10、7、5、____; (4) 13、9、6、4、____; 3.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5、 2、6、 3、7、 4、8、 5、____;

4.远处走来两队可爱的小狗,小明仔 细一看,发现所有的小狗身上都有编号, 这时一队小狗的主人开始嚷嚷,他说自己 丢了一只狗狗,另一队小狗的主人数了数 自己的狗狗,发现多了一只,但是到底是 哪一只呢,好伤脑筋呀,聪明的小朋友, 你知道吗? 第一队:1、3、7、9、11; 第二队:1、4、5、7、10、13; 5.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1) 3、5、8、10、13、15、18、 _______、23; (2) 1、2、4、7、11、16、_______、29; (3) 1、5、3、5、5、5、7、5、_______、 _______、11; (4)19、92、28、83、37_______、 _______、46; (5)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_______ 。

(6) 1234、4123、3412、_______ (7)11、()、31、41、()、 ()71、() (8)()、40、20、()、5 2、下面是小明设计的“有规律排列的 数”,可是他有几个数写错了,请找出来, 并想一想应该换上什么数。 ⑴ 90 75 60 45 30 15 1 ⑵ 0 14 28 42 56 71 8 三.接着写。 (1) 5 ,50 ,500 ,____,____ (2) 1 ,3 ,7 ,13 ,__,31 , ______ (3) 0 ,1 ,3 ,6 ,10 ,___,___ (4) 5 ,5 ,10 ,15 ,25 ,__,65

小学二年级数学: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探索规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Exploration law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探索规律 第1课时(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1.课件、题卡。 2.课前准备:各小组用几种颜色的花设计一个布置花台的方案,可选一种或几种颜色,让学生自由发挥。 3.回家收集爸爸或妈妈的年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五一”节快到了,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小朋友设计了布置花台的方案,现在就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朋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朋友的设计都挺棒,我们看得出来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规律。确实,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吗?(板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 1.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喜欢旅行吗?假如“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妈妈去旅游,从重庆出发,去大约300千米远的成都。 多媒体出示地图,动画演示出行的过程。 再在电脑上出示: 重庆到成都大约300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剩下路程(千米) 教师: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样填? 将教科书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让学生完成书上第66页例1填表,可独立填,也可讨

二年级探索规律练习题

二年级找规律专题练习 1 .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1 、4、7、10、13、; (2) 11 、16、21、26、; (3) 20 、16、12、8、; (4) 15 、12、9、6、_ ; 2.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1) 2 、4、5、7、8、10、11、 (2) 1 、3、4、6、7、9、10、 (3) 15 、12、10、7、5、 5、 ?

(4) 13 、9、6、4、; 3 .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5、2、6、3、7、4、 4.远处走来两队可爱的小狗,小明仔细一看,发现所有的小狗身上都有编号,这时一队小狗的主人开始嚷嚷,他说自己丢了一只狗狗,另一队小狗的主人数了数自己的狗狗,发现多了一只,但是到底是哪一只呢,好伤脑筋呀,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吗? 第一队:1、3、7、9、11;第二队:1、 4、5、7、10、13; 5 .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1)3、5、8、10、13、15、18、 ______ 、23; (2)1、2、4 、7、11、16、 ____ 、 29 ; (3)1、5、3、5、5、5、7、5、 _ 、 ______ 、11; 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92、28、83、37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 、46; (5)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o

(6)1234 ________________ 、4123、3412、 (7)11、()、31、41、()、 ()71、() (8)(八40、20、()、5 2、下面是小明设计的“有规律排列的数”,可是他有几个数写错了,请找出来, 并想一想应该换上什么数。 ⑴ 90 75 60 45 30 15 1 ⑵014 28425671 8 」?接着与。 (1)5 , 50500 , (2 ) 1 , 3 , 7,13,,31 , (3 )0 , 1 , 3 ,6 , 10 , , (4 ) 5 , 5 , 10,15,25 , , 65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2.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例1情景图 师:孩子们,这是小张家的客厅,请你仔细观察这副图中的窗帘、沙发和地毯的花色,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沙发的颜色总是一行深粉色,一行浅粉色,一行深粉色,一行浅粉色。。。。。。 生:窗帘是一行蓝色,一行圆圈,排列真有规律。 生:地毯也是一行深蓝,一行浅蓝。 ……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窗帘、沙发和地毯的花色之所以这么漂亮,就是因为它们的花色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例2 1.请你继续喊口号。 出示运动会上各方队入场情景图。 师:瞧,运动会上各方队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响亮的口号向我们走来了。你能试着继续喊口号吗? 抽生喊一喊、全班喊一喊。 师:你们是怎样喊的?有没有什么规律? 生:每次都是1,2,1, 师:每次都是1,2,1,我们就说他的规律是1,2,1三个数字在重复。 2.出示例2 让学生同桌交流,找一找例2中每一组的规律。 抽生汇报

生:第一组的规律是1、1、2三个数字在重复。 生:第二组的规律是A、A、B三个字母在重复。 生:第三组的规律是三个图形在重复。 师:那(1)(2)(3)的规律都是……,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组实际上都是重复。 3.找规律,画一画。 (二)学习例3 1.看动画、想规律。 出示每次增加三个圆画的动画。让学生直观认识理解每次加3的数学模型。 师:通过刚才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每次加3个圆片、 2.摆一摆,填一填。 出示例3. 观察每一组圆片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每一组增加3个圆片。 师:下一组应试摆多少个呢? 课件出示下一组的摆法。 3.找规律填数。 1、 5、 9、 13、、。 16、12、8、4、___ (三)学习例4 1.出示例4 1、1、 2、 3、5、8、_____ 小组内交流 抽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课件配合演示规律。 提炼归纳: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 2.说一说,画一画。 数形结合,先引导学生根据图形标出数字,再找规律。最后在本子上按规律画一画。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规律? (重复、依次增加或减少、前两个数相加的和等于第三个数。) 在数学王国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它们。四、课堂练习 练习十1~3题。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4.1 探索规律(一)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4.1探索规律(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第1,2题,事物的简单变化规律。 教学提示: 在本节课中,注重培养让学生把话说规范的习惯,学生在认识变化的规律时,可以先由老师“扶”着说出,是几个图形为一组,每组是按什么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己说,使学生的语言逐步达到用词准确,表达完整,思维清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按照规律画出图形。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索、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体验感知同样的规律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并感受规律美化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事物的直观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几种图形卡片若干块,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请看(出示课件)节日里街上挂的彩灯、街道两边插的彩旗,它们的色彩搭配、间隔宽窄都是有规律的。 再看(出示课件)我们家里的饭碗、盘子上的图案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正是这些有规律的事物,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很多,你们想去

探索吗?这节课我们一同来探索规律。教师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规律美化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从而激发学生寻找规律,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同时还使学生自觉进入观察并发现规律的探索过程中,初步体验感知同样的规律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欣赏美丽的花纹,寻找规律 课件出示例1图。 (1)教师:请仔细观察沙发、窗帘、地毯、地面,你发现规律了吗?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表述出来。 (2)观察、寻找规律。 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寻找沙发、窗帘及地毯上颜色的排列规律。 (3)学生交流找出规律。 学情估计:学生可能会分别说出沙发、窗帘、地毯、地面的花纹颜色的规律,也能分别表达出来,表达的方式可能是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或者用画图的方法表达;也可能用字母表达,如用“ABABAB…”等。 学生表述正确都要给予鼓励。 引导学生有序地汇报观察到的排列规律。同时引导学生用相对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 (4)教师:请再整体观察、比较沙发、窗帘、地毯、地面条纹颜色的规律,说说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1:它们的规律都可以表示为“ABABAB…”这样的形式。

二年级下《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9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图形和事物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对它们进行延续排列,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掌握按规律将简单图形或实物进行有序排列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将图形或数字分组,并能找出蕴含的规律,能表达出规律的第一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答题卡、彩笔。 课前谈话: 孩子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三国演义》可是一部古典名著,很值得一看,里面塑造了许多典型形象,比如说:曹操、诸葛亮……曹操兵多将广,可他与诸葛亮打仗却是屡战屡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2—3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人们都说诸葛亮是“未来先知”(课件出示:诸葛亮—未来先知),你怎么理解“未来先知”?曹操却是“事后方知”(课件出示:曹操—事后方知),你又是怎样理解“事后方知”的? 孩子们,你想当未来先知,还是事后方知?(未来先知)恰巧,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一种未来先知的本领,想学吗?(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规律 1.有规律地呈现,猜颜色 孩子们,我们先来玩一个“猜、猜、猜”的游戏,好吗?(好)为了便于猜测,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素材,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 要求学生齐读圆片的颜色,然后猜测后面4个圆片的颜色。 2.无规律地呈现,猜颜色 孩子们真厉害,猜一个对一个,猜一个对一个,既然这么会猜,接下来老师增加难度,行不行? (课件出示:) 让学生猜测后面6个圆片的颜色,感受没有按规律排列,不易猜准。 3.比较感受规律,揭示课题 咦,老师可就纳闷了,为什么第一行大家猜得那么准,到了第二行就不行了,是不是我们一下子退步了?什么原因? 学生比较发现:第一行有规律,第二行没有规律。 看来有规律就能未来先知,没有规律就不行,那么这规律重不重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规律。

小学数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案2.docx

小学数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探索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图片若干、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 ( 1) 14710 ( 2) 46810 ( 3)△▲△▲ 今天我们来学习“探索规律”(揭示课题)。 2、出示小黑板。 第一行贴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行贴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行贴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贴? 3、问: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看教材 49 页例题 1,先找规律,再说一说。 大家自由发挥。 2、教学例2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母或图形,并说明理由。 (1) 1, 1, 2,1, 1, 2, 1, 1,2, ___,___, ___。 (2)A , A , B, A , A , B ,A , A , B, ___, ___, ___。

( 3),,,,,,,,,___,___,___。 同学了什么律呢? 学生:( 1)的律是1,1, 2 的重复。 学生:( 1)、( 2)、( 3)的律是一的。 老:同学很害,的不哦。 3、教学例3 (1)手操作,探索律。 (2)出示例 3。 教:同学,你看 6 个数 1, 1, 2,3,5, 8,()。它有什么律排列而成 的。学生后交流。你真能干,找到了律。 (3)运用律。 教:你能用找出的律,推断出后面的数是几?。 抽学生怎么想的,教:才同学根据先找出的排列律,再根据律推断出未 知的数并画填出了数,就是在运用律解决。 4、教学例4 (1)察思考,律。 教:才我探索了形的排列律,下面我探索数字之的排列律。 出示例 4 后提:例 4 要我干什么?怎才能正确填出数来?学生可能回答:先找律,然后填数。(充板:填数) 教:同学先找找些数的排列律,然后把你找到的律在小内交流。 教:同学在交流中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教有意秩序最乱的、交流效果不太好的小言)同学可能会:我没听清楚,太了。我没听到,他的声音太小了。 他着,我听不到。我的候,他在玩西?? 教:才像你的交流行?怎交流呢?(学生方法) 教:同学的想法很好。在交流程中要注意:言的人要控制好音量,既不要影响其他,又要本的同学听得清;其余的同学看着他,真听他的言,及正和 充。在我再交流一次,好? 教:一个人介你的律,其余的人听后作充。 教:你听到了他才的些律了?有什么充的?同学学知就要像才那,你向人学, 人又向你学,是一个互相学的程。 三、后 1、画一画 ◇◆□■、◆□■◇、□■◇◆ 同学小,真,明确解要求。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15页-1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设计思路: 1.“看规律”,从教材情景图导入,充分观察,充分交流,充分评价。 2.“识规律”,感悟图形排列特征。 3.“做规律”,用规律知识创造生活美。 4.“赏规律”,感受有规律图形的审美价值。 教学准备: 课件;贴纸;红、蓝彩色笔;水果图、正方形、星形、圆形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用星星来对自己做一个评价“积极发言、认真动脑筋、快乐学习”,看谁能获得三星,加油。 一、创设情境、欣赏规律: 师: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做游戏,我们一起来玩拍手游戏,请随老师的口令做动作:拍手、跺脚;拍手、跺脚;拍手、跺脚。接下来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 师:是的,刚才我们是按一定的规律来做的游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 师:小东家买了一套新房,装修得很漂亮,小东请同学们去玩。来到厨房,同学们被厨房的墙面和地面上的图形排列吸引住了。小东神秘地说:“这些图形的排列可是有一定规律的,你们能找出它们的规律吗?” 2、(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我们先找找墙面的规律,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看看哪个小组火眼金睛,发现的方法得最多、最快? (1)学生先思考,再讨论,小组内交流想法。 (2)学生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找出的规律? ①竖着看——每行都有那4 个图形,缺少哪个图形就填哪个图形。 ②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所以根据斜行来填。 ③横着看——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后一个,其他的图形都往前移动一格。 (3)师:你说的可真好,我们一块来仔细研究研究他发现的规律!哪个小组也发现了横着看的规律?

二年级下《探索规律》教案 (2)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重庆市江津区油溪小学校廖流鸿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9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图形和事物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对它们进行延续排列,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掌握按规律将简单图形或实物进行有序排列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将图形或数字分组,并能找出蕴含的规律,能表达出规律的第一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答题卡、彩笔。 课前谈话: 孩子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三国演义》可是一部古典名著,很值得一看,里面塑造了许多典型形象,比如说:曹操、诸葛亮……曹操兵多将广,可他与诸葛亮打仗却是屡战屡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2—3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人们都说诸葛亮是“未来先知”(课件出示:诸葛亮—未来先知),你怎么理解“未来先知”?曹操却是“事后方知”(课件出示:曹操—事后方知),你又是怎样理解“事后方知”的?

孩子们,你想当未来先知,还是事后方知?(未来先知)恰巧,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一种未来先知的本领,想学吗?(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规律 1.有规律地呈现,猜颜色 孩子们,我们先来玩一个“猜、猜、猜”的游戏,好吗?(好)为了便于猜测,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素材,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 要求学生齐读圆片的颜色,然后猜测后面4个圆片的颜色。 2.无规律地呈现,猜颜色 孩子们真厉害,猜一个对一个,猜一个对一个,既然这么会猜,接下来老师增加难度,行不行? (课件出示:) 让学生猜测后面6个圆片的颜色,感受没有按规律排列,不易猜准。 3.比较感受规律,揭示课题 咦,老师可就纳闷了,为什么第一行大家猜得那么准,到了第二行就不行了,是不是我们一下子退步了?什么原因? 学生比较发现:第一行有规律,第二行没有规律。 看来有规律就能未来先知,没有规律就不行,那么这规律重不重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探索规律,并齐读课题。 二、互动探究,发现规律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断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和听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获知渠道。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验找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6个。学具:小正方形6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请看(出示课件)节日里街上挂的彩灯、街道两边插的彩旗,它们的色彩搭配、间隔宽窄都是有规律的。再看(出示课件)我们家里的饭碗、盘子上的图案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正是这些有规律的事物,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很多,你们想去探索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初步探索 1 3 (1)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规律。 (2)课件出示例3。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3个图都是由几个正方形摆成的?我们能用6个正方形依次摆出每一个图形吗?动手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摆图,摆完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摆,边摆边说是怎么摆的。 教师:观察这3个图,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说: 这些图都是用6个正方形摆成的。 上一排依次多1个,下一排依次少1个。 上面是0个,下面是6个;上面1个,下面5个;上面2个,下面4个。 依次从下一排的左边移1个到上一排。上一排是0、1、2个,下一排是6、5、4个……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这些发现,就是这3幅图的排列规律,这3幅图就是按同学们说的规律排列而成的。你们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规律。 (2)运用规律。 教师:你们能用找出的规律,推断出后面的图形该怎么摆吗?请摆出来画在例3的横线上。 抽学生说说怎么想的,然后怎么摆的。(抽有不同想法的学生说,然后展示出同学画的图形)教师:刚才同学们根据先找出的图形排列规律,再根据规律推断出未知的图形并画出了图形,这就是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实践应用。 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先摆一摆,然后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最后画出来,注意(2)题可以画成: 2.教学例4 (1)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教师:刚才我们探索了图形的排列规律,下面我们探索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 出示例4后提问:例4要我们干什么?怎样才能正确填出数来?学生可能回答:先找规律,然后填数。(补充板书:填数) 教师:请同学们先找找这些数的排列规律,然后把你找到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同学们在交流中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教师有意请秩序最乱的、交流效果不太好的小组发言) 同学们可能会说:我没听清楚,太闹了。我没听到,他的声音太小了。他们抢着说,我听不到。我说的时候,他在玩东西…… 教师:刚才像你们这样的交流行吗?应怎样交流呢?(学生说方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发言的人要控制好音量,既不要影响其他组,又要让本组的同学听得清;其余的同学看着他,认真倾听他的发言,及时纠正和补充。现在我们再交流一次,好吗? 教师:请一个人介绍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其余的人听后作补充。

二年级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授课人:贺建英 教学内容:P57-P58例1、例2,课堂活动1、3,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2、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教学难点: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通过谈话《喜羊羊与灰太狼》引发同学们找人物特点及规律。 2、观察飞机飞行特点。 师:你看见过飞行表演吗?屏幕出现国庆50周年阅兵式的飞行图,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飞机飞得好整齐呀! 生:飞机一排比一排多一架。 生:飞机的排列真有规律。 ......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生

活中的一些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 ㈠学习例1 1、完成表格 ⑴出示例1(把例1改为学生熟悉的喜羊羊赛跑图),填出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 已行路程(米)30 45 60 75 剩下路程(米)60 45 30 15 ⑵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让学生展示交流填好的表格,并说一说自己填表的方法。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根据表中反映的已行路程与未行路程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生:上面一排的数越来越大,下面一排数越来越小。 生:上下两个数相加都是90。 生:已行路程依次增加,剩下的路程依次减少。 ...... 3、在生活中你遇见过像这种规律的问题吗?指名说一说。 4、对手指游戏。(P58第1题的第⑴道) ①师出数,生对;②生出数,师对;③一生当小老师出数,其他学生对数。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推荐】《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图片若干、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 (1)1 4 7 10 (2)4 6 8 10 (3)△ ▲ △ ▲ 今天我们来学习“探索规律”(揭示课题)。 2、出示小黑板。 第一行贴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行贴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行贴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贴? 3、问: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看教材49页例题1,先找规律,再说一说。 大家自由发挥。 2、教学例2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母或图形,并说明理由。 (1)1,1,2,1,1,2,1,1,2,___,___,___。 (2)A,A,B,A,A,B,A,A,B,___,___,___。 (3),,,,,,,,,___,___,___。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学生:(1)的规律是1,1,2的重复。 学生:(1)、(2)、(3)的规律是一样的。 老师:同学们很厉害,总结的不错哦。 3、教学例3 (1)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规律。 (2)出示例3。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6个数1,1,2,3,5,8,()。它们有什么规律排列而成的。学生讨论后交流。你们真能干,找到了这规律。 (3)运用规律。 教师:你们能用找出的规律,推断出后面的数是几吗?。 抽学生说说怎么想的,教师:刚才同学们根据先找出的排列规律,再根据规律推断出未知的数并画填出了数,这就是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教学例4 (1)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教师:刚才我们探索了图形的排列规律,下面我们探索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 出示例4后提问:例4要我们干什么?怎样才能正确填出数来?学生可能回答:先找规律,然后填数。(补充板书:填数) 教师:请同学们先找找这些数的排列规律,然后把你找到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同学们在交流中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教师有意请秩序最乱的、交流效果不太好的小组发言)同学们可能会说:我没听清楚,太闹了。我没听到,他的声音太小了。他们抢着说,我听不到。我说的时候,他在玩东西…… 教师:刚才像你们这样的交流行吗?应怎样交流呢?(学生说方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发言的人要控制好音量,既不要影响其他组,又要让本组的同学听得清;其余的同学看着他,认真倾听他的发言,及时纠正和补充。现在我们再交流一次,好吗? 教师:请一个人介绍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其余的人听后作补充。 教师:你们听到了他刚才说的这些规律了吗?还有什么补充的?同学们学知识就要像刚才那样,你向别人学习,别人又向你学习,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三、课后练习 1、画一画 ◇◆□■、◆□■◇、□■◇◆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 请同学们尝试,动手画一画。 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探索规律.doc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发现在口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复出现的周期性问题,并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发现并利用除法中的余数来解决有规律排列的事物。渗透和培养学生有序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创设活动情景及学生具体的操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复出现的周期问题,并通过观察、思考、探索最终知道能利用余数去判断。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具体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复出现的周期问题,并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知道能利用余数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有序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教学难点:理解用除法中的余数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圆片若干课件小题纸 教学过程: (课前可讲一个循环的故事:从前,有一座山,山里有一座庙,老和尚给小和尚oooooo )谁能接着讲?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出示同时师口述,看动物园的动物要召开一次运动会,他们正在布置会场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感知发现规律。 (一)观察小熊摆花。 1.看小熊摆花,(1盆黄花,1盆红花。重复3次后)继续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你怎样想的? 2.师:按照小熊摆花的规律,你认为怎样分组比较合适?哪2盆花是一组? 3.师边操作课件边说,1盆黄花1盆红花是一组,1盆黄花1盆红花是一组…… 4.观察比较:每组的花有何共同点?(每组的第一盆花都是什么颜色?每组最后一盆花都是?)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二教案

3.4.2 探索规律(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1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十第3,4题及思考题,数的简单变化规律。 教学提示: 依据本节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可为学生设置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列排列绿,并能按照规律填数。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初步形成探索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和听的习惯,体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找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初步形成探索意识。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发现、理解简单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卡片若干。 学生准备:圆形卡片若干、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观察下面的数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1、2、3、4、5、6、7、8。 (2)1、3、5、7、9、11、13。 2、根据规律填空 (1)5、10、15、20、( )。 (2)10、8、6、( )、2、( )。 教师:像这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数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些数排列的简单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做些什么,学些什么有所了解,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题3。 1、1、 2、 3、5、8、。 (1)探索规律。 教师:这组数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认真观察、比较。 出示思考问题,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 ①这些数字在增加还是减少? ②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有联系吗? ③每相邻3个数之间有联系吗? ④这组数的规律是什么?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简洁地表述为: ①这些数字在逐渐增加。 ②每相邻两数字之间相差的数是0,1,1,2,3,这些数字没有规律。 ③如果每3个数字为一组,可以发现:第3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④这组数的规律是:从第3个数字起,每个数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 (2)运用规律(完成例3填空)。 教师:根据你们发现的规律,填出横线上的数。 (3)反思。 教师:想想,这个规律我们是怎么发现的? 【设计意图:给学生设计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规律,比单纯放给学生,让学生漫无目的的找效果要好的多。因为,那样学生会无从下手,费了时间反而找不到点子上。】 2、教学例4 课件出示例题4。 (1)探索规律。 教师:用小圆片摆出例题中的图形。思考: ①数一数,每组图中圆形的个数有没有变化?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4.2 探索规律(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4.2 探索规律(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1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十第3,4题及思考题,数的简单变化规律。 教学提示: 依据本节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可为学生设置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列排列绿,并能按照规律填数。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初步形成探索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和听的习惯,体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找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初步形成探索意识。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发现、理解简单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卡片若干。 学生准备:圆形卡片若干、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观察下面的数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1、2、3、4、5、6、7、8。 (2)1、3、5、7、9、11、13。 2、根据规律填空 (1)5、10、15、20、( )。 (2)10、8、6、( )、2、( )。 教师:像这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数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些数排列的简单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做些什么,学些什么有所了解,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题3。 1、1、 2、 3、5、8、。 (1)探索规律。 教师:这组数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认真观察、比较。 出示思考问题,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 ①这些数字在增加还是减少? ②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有联系吗? ③每相邻3个数之间有联系吗? ④这组数的规律是什么?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简洁地表述为: ①这些数字在逐渐增加。 ②每相邻两数字之间相差的数是0,1,1,2,3,这些数字没有规律。 ③如果每3个数字为一组,可以发现:第3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④这组数的规律是:从第3个数字起,每个数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 (2)运用规律(完成例3填空)。 教师:根据你们发现的规律,填出横线上的数。 (3)反思。 教师:想想,这个规律我们是怎么发现的? 【设计意图:给学生设计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规律,比单纯放给学生,让学生漫无目的的找效果要好的多。因为,那样学生会无从下手,费了时间反而找不到点子上。】 2、教学例4 课件出示例题4。 (1)探索规律。 教师:用小圆片摆出例题中的图形。思考: ①数一数,每组图中圆形的个数有没有变化?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练习题 1.仔细观察图形,第(4)幅图应怎样画?答案:这一题时可以制作一个如图(1)的圆形纸片,这题的规律就是把这个圆形纸片,按顺时针方向每次旋转90度,依次可得图(2)、图(3)、图 1.仔细观察图形,第(4)幅图应怎样画? 答案:这一题时可以制作一个如图(1)的圆形纸片,这题的规律就是把这个圆形纸片,按顺时针方向每次旋转90度,依次可得图(2)、图(3)、图(4)、图(5)。第(4)幅图应该是: 2.根据下面一串黑白珠子的排列规律,看应该把哪些珠子涂黑?第30个珠子是什么颜色? 答案:这串珠子有两种颜色,黑白珠子相间排列。分开来看,黑珠子从1 颗开始,珠子的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白珠子从5颗开始,珠子的颗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接下来的排列,如图: 我们把每组黑珠子和紧接着后面的一组白珠子看作一大组,可以看出每大组都是黑珠子开头,白珠子结尾,每大组都是六颗珠子,第30颗珠子正好在第五组的最后一颗,是白珠子。

3.如图所示,将自然数从小到大沿三角形的边成螺旋状,排列起来,2在第一个拐弯处,4在第二个拐弯处,7在第三个拐弯处,……,问在第十个拐弯处的自然数是几? 答案:此题比较简单,把图形画出来,按要求把自然数排列在三角形的边上,答案也是56。 观察图,仔细分析找规律. 第一个拐弯处 2=1+1 第二个拐弯处 4=1+1+2 第三个拐弯处 7=1+1+2+3 第四个拐弯处 11=1+1+2+3+4 第五个拐弯处 16=1+1+2+3+4+5 发现规律:拐弯处的数是从1开始的一串自然数相加之和再加1,在第几个拐弯处,就加到第几个自然数,所以第十个拐弯处的数是: 1+1+2+3+4+5+6+7+8+9+10=5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