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习题集答案

药理学习题集答案

药理学习题集答案
药理学习题集答案

药理学习题集答案

1~4

五、名词解释题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3.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4.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5.分布:药物吸收后自血液循环通过各种生物膜到达作用部位和组织的过程。

6.代谢(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经代谢酶作用下,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7.排泄:吸收后的药物和其代谢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8.离子障:药物在跨膜转运时,非离子型(非解离部分)药物可以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就被限制在膜的另一侧。

9.首关消除:口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易被肝脏截留破坏(代谢),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小。

10.药酶诱导剂:有些药物能增强药酶活性或使药酶合成加速,从而加快其本身或另一些药物转化,使其作用减弱或缩短。

11.药酶抑制剂:有些药物抑制药酶活性或降低药酶合成,减慢某些药物的代谢,使其作用明显加强或延长。

12.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被重吸收,此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13.房室模型:是将机体视为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按动力学特点划分为若干室,房室被视为一个假定空间,其划分与解剖学部位或生理学功能无关。

14.一室模型:给药后体内药物瞬时在各部位达到平衡,此时把机体认作为一室模型。

15.二室模型:药物在体内有些部位的转运有一延后的、但彼此近似的速率过程。迅速和血液浓度达到平衡的部位被归为中央室,随后达到平衡的部位归为周边室。

16.一级动力学消除:又称恒比消除,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

17.零级动力学消除:又称恒量消除,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

18. 稳态血药浓度(Css):也称坪值。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一般需经4~6个t1/2 后达到稳态浓度。

19. 半衰期(t1/2):常指消除半衰期,即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或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20.清除率:是肝、肾等对药物消除率的总和,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容积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消除。

21.表观分布容积: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时所需体液容积。

22.生物利用度: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时,能被机体吸收进入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23.生物等效性:两个药学等同的药品,若它们所含的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差别,则称为生物等效。

24.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25.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26.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27.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不能根除病因。

28.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29.副反应(副作用):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30.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31.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32.停药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

33.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34.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

35.量效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36.量反应: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的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37.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通常用阳性或阴性表示。

38.最小有效量:也称阈剂量。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

39.最大效应:也称效能。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

40.效应强度:也称效价。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41.半数有效量(ED50):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42.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死亡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43.治疗指数:TI=LD50/ ED50。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44.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45.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46.内在活性: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效能)。

47.激动药:指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48.拮抗药:或称阻滞(断)药。是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药物,这些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不能产生该受体兴奋的效应,却拮抗该受体激动药兴奋该受体的作用。

49.部分激动药:具有激动药和拮抗药双重特性。这类药物的亲和力较强,但内在活性弱。单独应用时产生较弱的激动效应,但与激动药合用则表现为拮抗作用。

50.竞争性拮抗药:可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并拮抗激动药的作用。

51.非竞争性拮抗药:能不可逆地作用于某些部位而妨碍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并拮抗激动药的作用。

52.拮抗参数(pA2): 当激动药与拮抗药并用时,若2倍浓度激动药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激动药所引起的效应,此时,该拮抗药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为pA2。

53.受体调节:指受体与配体作用后,使有关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产生变化。

54.受体脱敏: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55.受体增敏:与受体脱敏相反的一种现象,可因受体激动药水平降低或长期应用拮抗药而

造成。

56.安慰剂:一般指由本身没有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的外形药的制剂。安慰剂产生的效应称安慰剂效应。

57.快速耐受性:药物在短时间内反复应用数次后药效递减直至消失。

58.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程度较快速耐受性轻也较慢,不致反应消失,增加剂量可保持药效不减。

59.交叉耐受性:是指对一种药物产生耐受性后,应用同一类药物(即使是第一次使用)时也会出现耐受性。

60.耐药性:也称抗药性。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61.习惯性:停药后病人发生主观感觉不适,需要再次连续使用药物,停药不致对机体形成危害。

62.成瘾性:一些麻醉药品,用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后会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紊乱。

63.依赖性:是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的或是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有生理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习惯性及成瘾性都有主观需要连续用药故统称为依赖性。

六、简答题

1.简述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根据药物的构效关系可指导合成新药;新药在进行临床研究前需提供其有关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资料,以作为指导用药的参考。

2.简述溶液pH对酸性药物被动转运的影响。

答:弱酸性药物在pH值低的环境中解离度小,脂溶性高,易跨膜转运;在pH值高的环境中解离度大,脂溶性小,不易跨膜转运。

3.简述肝药酶对药物转化以及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

答:被转化的药物活性可能产生,不变或灭活。被酶灭活的药物与酶促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发生减弱药理作用,而与酶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则为增强其作用。

4.简述药代动力学在临床用药方面的重要性。

答:药代动力学在临床用药对选择适当的药物(如分布到一特定的组织或部位)、制定给药方案(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或调整给药方案(肝肾功能低下者)有重要指导意义。

5.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的区别。

答: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6.药物治疗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答:对因治疗、对症治疗、补充治疗等。

7.受体的特点有哪些?

答:灵敏性(所需浓度很低)、特异性(需化学结构相似)、饱和性(受体数目有限)、可逆性(与配体结合可逆)、多样性(不同细胞上受体有亚型存在)。

8.简述受体的调节。

答:受体调节有受体脱敏和受体增敏两种。受体脱敏是指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受体增敏与受体脱敏相反的一种现象,可因受体激动药水平降低或长期应用拮抗药而造成。若只涉及受体密度的变化,前者称为向下调节、后者称为向上调节。

9.简述影响药物效应的机体因素。

答: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特异性反应、疾病状态、心理因素等。

七、问答题

1.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答:副反应: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等现象;

毒性反应:如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链霉素可引起听力减退、耳聋等耳损害;

后遗效应: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

停药反应: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明显回升;

变态反应: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

特异质反应:伯氨喹、一些磺胺类药物在极少数病人(缺乏G-6PD)中引起溶血。

2.举例说明药物的作用机制。

答:(1)药物作用于受体的机制:如肾上腺素兴奋心脏β受体,引起心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

(2)药物通过其他途径而产生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a.理化反应:如抗酸药中和胃酸以治疗溃疡病

b.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如铁盐补血、胰岛素治糖尿病等;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掺入癌细胞DNA及RNA中干扰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癌作用

(3)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如利尿药抑制肾小管Na+-K+、Na+-H+交换而发挥排钠利尿作用

(4)影响酶活性:如新斯的明竞争性抑制胆碱酯酶,产生拟胆碱作用

(5)影响离子通道:如硝苯地平通过抑制Ca2+通道而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

(6)影响免疫:如丙种球蛋白可增强免疫功能

(7)导入基因:是指通过基因转移方式将正常基因或其他有功能的基因导入体内,并使之表达以获得疗效。

3.何为第一信使、第二信使和第三信使?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第一信使:是指多肽类激素、神经递质及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使物质;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如cAMP、cGMP、IP3、DAG、Ca2+;第三信使是指负责细胞核内外信息传递的物质,包括生长因子、转化因子等。

大多数第一信使不能进入细胞内,而是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激活受体而引起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如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及膜上某些酶活性的改变,从而调节细胞功能。

第二信使将获得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器才能发挥其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

第三信使传导蛋白以及某些癌基因产物,参与基因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肿瘤的形成等过程。

4.试述药物的相互作用与临床用药的关系。

答:药物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药效学方面: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通过竞争同一受体拮抗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作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失活,提高肾小腺素能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贮存量,因而增强那些通过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而发挥作用的药物效应,如麻黄碱。

(2)药动学方面:如抑制胃排空的药物阿托品可延缓合并应用药物的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可被同时应用的另一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置换,导致被置换药物的分布加快、作用部位药物浓度增高,毒性反应或临床效应增强;能抑制肾小管分泌的药物如丙磺舒,可抑制青霉素分泌而延长其效应。

与临床用药的关系:药物相互作用对于那些药效曲线陡直或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如抗凝血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癫痫药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

三.名词解题

1.胞裂外排: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产生除极化,引起钙离子内流,促使靠近突触前膜的一些囊泡的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形成裂孔,通过裂孔将囊泡内的递质ATP和蛋白质等排出至突触间隙,这称为胞裂外排。

2.量子化释放:每个囊泡中的神经递质为一个“量子”,当神经冲动传到末梢时,200~300个以上囊泡可同时释放,由于释放递质量子剧增,可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这种释放即为量子化释放。

3.激动药:如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所产生的效应与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效应相似,则称为激动药。

4.阻断药:如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似递质的作用,并可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产生与递质相反的作用,就称为阻断药。

5.乙酰胆碱受体:是指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可分为M受体和N受体。

6.肾上腺素受体:是指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可分为a肾上腺素受体和β肾上腺素受体。

四、简答题

1.简述传出神经系统。

答: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根据其末梢释放的递质不同,可分为胆碱神经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前者释放乙酰胆碱,后者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胆碱能神经主要包括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运动神经、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和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则包括几乎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2.简述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的生化过程。

答:肾上腺素的合成主要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酪氨酸从血液进入神经后,经酪氨酸羟化酶催化形成多巴,再经多巴脱羧酶催化形成多巴胺,后者进入囊泡中由多巴胺β羟化酶催化,变化为NA并与A TP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贮存于囊泡中。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囊泡膜与突触前膜发生融合,以泡裂外排的形式释放入突出间隙发挥作用。去甲肾上腺素的失活主要依赖于神经末梢的再摄取(摄取1),以后进一部转运进入囊泡中贮存,部分未进入囊泡的去甲肾上腺素可被胞质液中的MAO破坏。此外,许多非神经组织,如心肌.血管.肠道平滑肌等可摄取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以摄取部分去甲肾上腺素(摄取2),然后被这些组织内的COMT和MAO所破坏。

3.简述胆碱能神经递质的生化过程。

答:乙酰胆碱的合成主要在胆碱能神经末梢,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的催化下合成乙酰胆碱。合成后被转运进入囊泡内与ATP和囊泡蛋白共同贮存。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钙内流增加,促进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裂外排的形式释放入突触间隙发挥作用。乙酰胆碱的作用的消失主要被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所水解灭活。

五、论述题

1.传出神经根据释放的递质不同分为几类?各类分别包括哪些神经?

答:根据其末梢释放的递质不同,可分为胆碱神经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前者释放乙酰胆碱,后者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胆碱能神经主要包括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

前纤维.运动神经.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和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则包括几乎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2.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方式有哪些?

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方式有直接作用于胆碱受体或肾上腺素受体,并激动受体产生拟似神经递质的效应,分别称拟胆碱药或拟肾上腺素药。与受体结合后阻断受体,从而阻断递质或拟似药与受体结合,出现与递质相反的效应,分别称抗胆碱药和抗肾上腺素药。也有药物通过影响递质的释放,影响递质的转运和贮存,影响递质的转化等的转化等,代谢过程发挥拟似作用或拮抗作用。

3.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几类?每类代表性药物?

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可按其作用性质(激动或阻断受体)及对不同受体的选择性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拟似药:

(—)胆碱受体激动药:1.M、N受体激动药(卡巴胆碱)2.M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3.N受体激动药(烟碱)。

(二)抗胆碱酯药(新斯的明)。

(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α受体激动药:(1)α1、α2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2)α1受体激动药(去氧肾上腺素);(3)α2受体激动药(可乐定)。2.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3.β受体激动药:(1)β1、β2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2)β1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3)β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

拮抗药:

(一)胆碱受体阻断药:1.M受体阻断药:(1)非选择性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2)M1阻断药(哌仑西平);(3)M2受体阻断药(戈拉碘铵);(4)M3受体阻断药。

(二)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

(三)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 α受体阻断药:(1)α1、α2受体阻断药:1)短效药(酚妥拉明),2)长效药(酚苄明);(2)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3)α2受体阻断药(育亨宾)。

2.β受体阻断药:(1)β1、β2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2)β1受体阻断药(阿替洛尔);(3)β2受体阻断药(布他沙明)。

3. α1、α2、β1、β2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4.试述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功能的分子机制。

MR:与受体作用后与G蛋白耦联→激活磷酯酶C→增加DAG、IP3 →抑制AC→减少cAMP

→激活K通道

→抑制钙通道

NR: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作用受体后,使离子通道开放,调节Na、K、Ca离子流动。

αR:激动受体后与G蛋白耦联,其中α1R→激活磷酯酶C、D、A→增加DAG、IP3

α2R→抑制AC→减少cAMP

βR:激动受体后与G蛋白耦联,激动AC→增加cAMP

6

五、名词解释

1.胆碱受体激动药:可激动胆碱受体,产生与乙酰胆碱类似作用的药物。

2.调节痉挛:毛果芸香碱胆胆碱受体激动药可兴奋动眼神经,使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只适合于视近物,而难以看清远物的这种作用称为调节痉挛。

3.M样作用:是指药物所产生的作用与M受体激动后的效应相似,如腺体分泌增加等。

4.N样作用:是指药物的产生的作用与N受体激动后的效应相似。

5.拟胆碱药:是指药物所产生的作用与胆碱能受体后的效应相似。

六、简答题

1.简述乙酰胆碱扩张血管的分子机制。

答:主要是激动血管内皮细胞M3受体亚型,导致NO释放,从而引起邻近平滑肌细胞松驰。

2.简述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

答:缩曈、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3.简述乙酰胆碱对心血管的作用。

答:扩张血管,减慢心率,减慢房室结和Pf传导,减弱心肌收缩力,缩短心房不应期。

七、论述题

1.除神经支配的眼睛滴入毛果芸香碱和毒扁豆碱分别会出现什么结果?为什么?

答:毛果芸香碱能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的M胆碱受体,因此在去除神经支配的眼中滴入毛果芸香碱时,毛果芸香碱依然能引起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等作用。而毒扁豆碱不能直接作用于M胆碱受体,它是通过抑制AchE活性而发挥作用的,因此在去除神经支配的眼中滴入毒扁豆碱时,毒扁豆碱对眼睛不能产生与毛果芸香碱一样的作用。

2.试述乙酰胆碱的药理作用。

答:1)心血管:扩张血管、减慢心率、减慢房室结和Pf传导、减弱心肌收缩力、缩短心房不应期;

2)胃肠道:兴奋胃肠道,使其收缩幅度、张力增加,并促进胃肠分泌。

3)泌尿道:泌尿道平滑肌蠕动增加,膀胱逼尿肌收缩,同时膀胱三角区和外括约肌舒张,有利于排尿。

4)其它:泪腺、气管、支气管、汗腺等腺体分泌增加;支气管收缩;颈动脉和主动脉体化学受体兴奋;骨骼肌收缩;缩瞳、降低眼内压等。

3.毛果芸香碱的作用和临床应用是什么?

答: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有直接激动M受体,滴眼时,导致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等作用,吸收后可引起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对闭角型青光眼,对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均有效。还可治疗虹膜炎,常与扩瞳药交替应用,以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的粘连。

4.M胆碱受体激动药的分类及主要包含药物是什么?

答:(1)胆碱酯类:多数对M、N受体均有兴奋作用,以兴奋M受体为主。有乙酰胆碱.醋甲胆碱.卡巴胆碱和贝胆碱;

(2)拟胆碱生物碱类:天然的有:毛果芸香碱、槟榔碱、毒蕈碱;合成的震颤素。

5.醋甲胆碱与卡巴胆碱药理作用的异同点是什么?

答:共同点:均为胆碱(M)受体激动药,

不同点:醋甲胆碱:胆碱酯酶水解速度慢,对M受体有相对选择性,尤其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明显,临床主要用于口腔粘膜干燥症。

卡巴胆碱:对M、N受体均有激动作用,但不易被水解。对膀胱和肠

道作用明显,可用于术后腹气胀和尿潴留。但仅皮下注射。副作用多,目前主要局部用于青光眼。

7

五、名词解释

1.抗胆碱酯酶药:与AchE结合使AchE活性受抑,从而导致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的Ach 堆积,产生拟胆碱作用的一类药物。

2.胆碱酯酶复活药:是一类能使被有机磷酸酯类抑制的AchE恢复活性的药物。

3.重症肌无力:为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所致的慢性疾病,表现为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

六、简答题

1.简述AchE水解Ach的过程

答:形成AchE和Ach的复合物;AchE和Ach复合物裂解成胆碱和乙酰化AchE;乙酰化AchE迅速水解,分离出乙酸,使酶的活性恢复。

2.简述毒扁豆碱的特点。

答:作用类似与毛果云香碱,但是强而持久,奏效快,刺激性强,长期给药患者不易耐受。全身毒性反应较新斯的明严重。

3.简述碘解磷定复活AchE的机制。

答:碘解磷定与磷酰化AchE结合,生成复合物,复合物进一步裂解成磷酰化解磷定,同时使AchE游离出来,恢复其水解AchE的活性。

七、论述题

1.试述新斯的明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答:治疗作用:对腺体平滑肌、眼、心血管作用弱,对骨骼肌、胃肠平滑肌作用强。

机制:抑制AchE活性而发挥完全拟胆碱作用,即可兴奋M、N胆碱受体。

临床应用:重症肌无力;术后腹胀气、尿潴留(常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迅速;非去极化(竞争性)型肌松剂(筒箭毒碱N2阻断剂)过量时的解救。阿托品中毒时用来对抗周围组织的严重中毒症状(本品为季铵化合物无中枢作用)

2.试述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及其临床表现。

答:机制:本类药物脂溶性高,可经任何途径吸收,并能与AchE牢固结合,形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该酶失去活性。致使体内的Ach不能迅速被破坏,而在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间隙大量堆积,引起胆碱受体过度兴奋,呈现外周和中枢胆碱能神经持续强烈兴奋的中毒症状,若不及时抢救,酶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就“老化”,此时即使使用胆碱酯酶复活药,也不能恢复酶的活性,必须等新生的胆碱酯酶出现,才能有水解Ach的能力,此恢复过程需15-30天,因此,一旦中毒,必须迅速抢救,而且要持续进行。

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胆碱能神经的影响,胆碱能神经肌肉接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2)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血中AchE活性持续明显下降。

3.试述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特异解救药及其解救机制。

答:①阿托品机制:解除M样症状,解除部分中枢症状,大剂量阻断N节

②AchE复活药机制:解磷定与磷酰化AchE结合,生成复合物,复合物进一步裂解成磷酰化解磷定,同时使AchE游离出来,恢复其水解AchE的活性。

8

五、名词解释

1.M胆碱受体阻断药:本身不产生M受体阻断作用,但是与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止乙

酰胆碱或胆碱受体激动药与M受体结合,从而拮抗其拟胆碱作用的一类药物。

2.选择性M受体阻断药:对M受体的亚型有选择作用的M胆碱受体阻断药。

3.合成扩瞳药:人工合成的阿托品的代用药物,适用于一般的眼科检查。如后马托品。

4.合成解痉药:人工合成的阿托品的代用药物,适用于解除痉挛,如异丙托溴铵。

5.调节麻痹:阿托品能阻断M胆碱受体,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从而使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其折光度减低,只适合看远物,而不能将近物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造成看近物模糊不清,此为调节麻痹。

六、简答题

1.简述合成解痉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答:合成解痉药①季铵类——丙胺太林

②叔胺类——胃复康

2.简述阿托品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

答:阿托品对血管、血压治疗量无明显影响;大剂量扩血管,尤以皮肤血管明显,出现皮肤潮红、温热等现象。

七、论述题

1.为什么阿托品与碘解磷定合用可以治疗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答: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大剂量5mg iv)对于误食神经毒型毒蕈如捕蝇蕈所引起的中毒,阿托品具有显著的解毒作用,故当首选。阿托品可稍过量阿托品化(面颈潮红、四肢温热、瞳孔中等扩大,口干、心率加快、轻度不安等),而碘解磷定不能直接对抗体内积聚的Ach的作用,故与阿托品合用。

2.试述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答:药理作用:广泛,各器官敏感性不同:腺体? 眼? 平滑肌? 心血管? 中枢神经系统

(1)腺体:抑制腺体分泌

唾液腺、汗腺、泪腺、支气管外分泌细胞、胃肠道腺体,引起口干、皮肤干燥等。

(2)眼:①扩瞳、松弛瞳孔括约肌,瞳孔扩大肌(NA能N支配)占优势。

②眼内压升高阻碍房水回流入巩膜静脉窦→禁用于青光眼.眼内压高者。

③调节麻痹睫状肌松弛→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扁平→折光率减低→只适于看远物,看近物模糊不清

(3)平滑肌松弛对胆碱能N所支配的内脏平滑肌均有松弛作用。

(4)心血管①心率主要作用为加快心率

②传导加快

③血管、血压治疗量无明显影响;大剂量扩血管,尤以皮肤血管明显

(5)CNS 兴奋、多言、幻觉、谵妄、麻痹

临床应用:①解痉适于各种内脏绞痛(胃、肠、膀胱刺激症状>胆、肾)

②制止腺体分泌:用于全身麻醉前给药;用于严重的盗汗、流涎症。

③眼科:虹膜睫状体炎;检查眼底;验光配镜

④缓慢型心律失常

⑤抗休克用于感染性休克(流脑、菌痢等)

⑥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3.阿托品的主要不良反应,过量中毒症状表现及其解救。

答:不良反应:口干、心率加快、瞳孔扩大、心悸、视物模糊、语言不清、幻觉、中枢兴奋、大剂量抑制等。治疗量时即可见

中毒表现:中毒过量时,除口干,视力模糊,心悸,皮肤干燥,潮红等症状加重外,可

出现中枢兴奋症状(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加深,谵忘,幻觉,惊厥),严重时刻由兴奋转为抑制(昏迷,呼吸麻痹)

中毒解救:对症治疗。口服者洗胃、导泻,促进毒物排出;人工呼吸;物理降温;毒扁豆碱抢救,缓慢静脉注射,可对抗中枢症状(代谢快,反复给药)。中枢兴奋明显者,可用地西泮,注意减量。

4.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与阿托品比较有哪些特点。

答:山莨菪碱与阿托品相似,作用弱些,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抑制唾液腺分泌及扩瞳药。

用于感染性休克,内脏平滑肌绞痛。东莨菪碱是洋金花的主要生物碱,基本作用与阿托品相似。中枢抑制作用较强,主要用于麻醉前给药。运用于防晕动病,抗震颤麻痹。

5.试述不同剂量阿托品对心率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阿托品对心率的影响总的加快:小剂量(0.3~0.5mg)心率稍慢;大剂量心率加快机制:治疗量(0.5mg)阻断突触前膜M1受体,增加Ach释放—心率↓

较大剂量(1-2mg)阻断窦房起博点M2受体——心率↑

9

五、名词解释

1.去极化型肌松药: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胆碱受体结合,产生与Ach相似但持久的除极化作用的一类药物。

2.非去极化型肌松药:能与Ach竞争神经肌肉接头的N胆碱受体,能竞争性阻断Ach 的除极化作用的一类药物。

3.N1受体阻滞药:神经节阻断药,能选择性的与神经节细胞的N胆碱受体结合。

4.N2受体阻滞药:骨骼肌松弛药,能选择性的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N胆碱受体。

六、简答题

1.简述除极化型肌松药的特点。

答:特点:①最初可出现短时肌束颤动,与药物对不同部位的骨骼肌除极化出现时间先后不同有关;

②连续用药可产生快速耐受性;

③抗AChE药不仅不能拮抗其肌松作用,反能加强之(抗AChE药可降低假性胆碱酯酶的活力,使之水解琥珀酰胆碱减少);

④治疗量并无神经节阻滞作用;

⑤目前应用的除极化肌松只有药琥珀胆碱。

2.简述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的特点。

答:特点:①与Ach竞争N受体,阻断除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

②抗AChE药(新斯的明)可拮抗其肌松作用;

③起效慢,维时长。

七、论述题

1.试述琥珀胆碱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答:临床应用:气管、食管镜、插管等短时操作;喉肌松弛作用较强

较长时间手术;采用静脉滴注。

清醒患者禁用;窒息感较强,先麻醉后再给药。

个体差异大,注意调整滴速。

不良反应:

(1)窒息过量可致呼吸肌麻痹,长时间使用备人工呼吸机。

(2)肌束颤动可自愈。

(3)血钾升高肌肉持续除极化致钾离子释放,大面积组织损伤、恶性肿瘤、肾功能损害、脑血管意外等血钾高,禁用!

(4)恶性高热常染色体遗传异常

2.试述除极化型肌松药与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使作用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N胆碱受体,产生神经肌肉阻滞。

不同点:除极化型肌松药特点:①最初可出现短时肌束颤动,与药物对不同部位的骨骼肌除极化出现时间先后不同有关;②连续用药可产生快速耐受性;③抗AChE药不仅不能拮抗其肌松作用,反能加强之(抗AChE药可降低假性胆碱酯酶的活力,使之水解琥珀酰胆碱减少);④治疗量并无神经节阻滞作用;⑤目前应用的除极化肌松只有药琥珀胆碱。

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特点:①与Ach竞争N-R,阻断除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②抗AChE药可拮抗其肌松作用;③起效慢,维时长。

10

五、名词解释

1.拟肾上腺素药:一类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相似的药物,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后可以激动受体,产生肾上腺素样作用的药物。

2.快速耐受性:有些药物,如麻黄碱,短期内反复使用,作用可逐渐减弱,称为快速耐受性

六、简答题

1.简述间羟胺的特点。

答:作用于α-R(可肌肉注射给药,收缩血管作用仅为NA的1/10,但也可使肾血流量减少),β1-R作用弱(不易引起心律失常)。被肾上腺能N末梢摄取→促使NA释放。

不易被MAO破坏,作用较持久

短时间连续使用,可产生快速耐受性

2.简述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

答:①心脏骤停:用于溺水、麻醉、电击、手术中意外、药物中毒、传染病、传导阻滞

②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可见支气管痉挛、血管扩张、Bp↓

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④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

3.简述去甲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

答:不良反应:①局部组织缺血坏死:静滴时间过长、浓度过高、漏液→缺血坏死

②急性肾功能衰竭:滴注过长,过多→肾血管⊕⊕→肾小球坏死→少尿、无尿、肾实质损伤

4.简述多巴胺抗休克作用的机制。

答:多巴胺是目前较理想的抗休克药,

机制:①升压,使血液供应分配合理。适当剂量的DA能使血液分配合理。

②增强心肌收缩力,输出量上升。

③保护肾脏,增加尿量。肾、肠系膜血管扩张,重要脏器血供上升,减轻损害。

④骨骼肌皮肤血管收缩,提高微循环灌注压。

5.简述麻黄碱的临床应用。

答:临床应用:①防治支气管哮喘:用于预防发作和轻症治疗,对重症急性发作疗效较

差。本品有中枢兴奋作用,晚间服用应配合小剂量催眠药。

②治疗充血性鼻塞:用0.5%~1.0%盐酸麻黄碱滴鼻液可消除粘膜肿胀。用于急性鼻炎,副鼻窦炎,慢性肥大性鼻炎。1日3次。

③防治各种低血压状态:防治椎管麻醉,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

④缓解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皮肤粘膜症状。

七、论述题

1.试述麻黄碱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答:药理作用:①心血管:β兴奋心脏;α升高血压。

②支气管平滑肌:对支气管平滑肌具有较弱的松弛作用、起效快、维持时间长。

③中枢神经系统:本品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较大剂量可兴奋大脑皮层,引起精神兴奋、不安、失眠。

④快速耐受性:本品短期反复治疗,作用逐渐减弱(此现象称为脱敏/快速耐受性)

作用机制:麻黄碱(反复使用后递质排空而耐受):间接作用(主)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稍释放NA,拟肾上腺素作用;直接作用(次)兴奋α,β受体。

临床应用:①防治支气管哮喘:用于预防发作和轻症治疗,对重症急性发作疗效较差。本品有中枢兴奋作用,晚间服用应配合小剂量催眠药。

②治疗充血性鼻塞:用0.5%~1.0%盐酸麻黄碱滴鼻液可消除粘膜肿胀。用于急性鼻炎,副鼻窦炎,慢性肥大性鼻炎。1日3次。

③防治各种低血压状态:防治椎管麻醉,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

④缓解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皮肤粘膜症状。

2.试分析实验动物先用α受体阻断药,后再用肾上腺素的血压变化及其原因。

答:预先使用α受体阻断药取消了Adr的毛细血管作用后,再用原来引起升压剂量的Adr,使兴奋β2受体舒血管作用充分显露出来,则使升压作用转变这降压作用,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3.试述多巴胺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答:药理作用①兴奋心脏;②血管:大剂量:α兴奋:皮肤粘膜,骨骼肌血管收缩;β2兴奋:肠系膜、肾、冠状血管扩张。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不变。③肾脏:小剂量使尿量↑;大剂量使肾血流量↓。

临床应用:①抗休克;②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③急性心功能不全

4.试比较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异同。

答:相同点:均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均对血管有收缩作用,对心脏有兴奋作用。

不同点:(1)肾上腺素兴奋β1受体使心率增加,心肌收缩量增加,冠脉扩张改善心肌供血;兴奋α受体使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兴奋β2受体使骨骼肌冠脉血管舒张。属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去甲肾上腺素兴奋β1受体使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扩张改善心肌供血;兴奋α受体使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属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3)异丙肾上腺素兴奋β1受体使心压升高;兴奋β2受体使骨骼肌冠脉血管舒张。属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5.试比较肾上腺素与麻黄碱的作用特点及其可能机制。

答:肾上腺素对α1、β1、β2均有强大的兴奋作用,机制是其作为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有很强的受体激动作用。

麻黄碱特点:性质稳定,口服有效;拟肾上腺素作用弱而久;中枢兴奋作用较显著;易产生快速耐受性。作用机制:麻黄碱(反复使用后递质排空而耐受):间接作用(主)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稍释放NA,拟肾上腺素作用;直接作用(次)兴奋α,β受体。

6.试述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抗休克作用特点。

答:肾上腺素抗休克作用特点:可见支气管痉挛、血管扩张、Bp↓;肌内、皮下给药,静注应缓慢。

去甲肾上腺素抗休克作用特点: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NA→维持收缩压在12 K Pa,保证心、脑血供;长期/大剂量→加重微循环障碍。

多巴胺抗休克作用特点:适当剂量的DA能使骨骼肌皮肤血管收缩,提高微循环灌注压,血液分配合理;肾、肠系膜血管扩张,重要脏器血供上升,减轻损害;对伴有心收缩力下降及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已补足的休克患者疗效较好。

7.麻黄碱的药理作用特点。

答:①化学性质稳定,口服有效

②拟肾上腺素作用弱而持久

③中枢作用较明显

④易产生快速耐受性

11

五、名词解题

1.内在拟交感活性:有些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与β受体结合后除能阻断受体外,对β受体具有部分激动作用,称内在拟交感活性。

2.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预先使用α受体阻断药取消了Adr的毛细血管作用后,再用原

来引起升压剂量的Adr,使兴奋β2受体舒血管作用充分显露出来,则使升压作用转变成降压作用,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3.反跳现象:长期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时如突然停药,可引起原来的病情加重,其机制与受体上调有关。

六、简答题

1.简述酚妥拉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理学机制

答:①扩张小A 外周阻力↓心脏后负荷↓心输出量↑

②扩张小V 回心血量↓舒张末期压↓冠脉上传↑

2.简述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临床应用。

答:临床应用:

①心律失常各种原因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②心绞痛、心肌梗塞。

③高血压适于伴有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活性增高的高血压患者,对伴有冠心病.脑血管病变更适合。

④甲亢.甲状腺中毒危象,嗜铬细胞瘤等。

七、论述题

1.试述普奈洛尔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答:药理作用:①β受体阻断作用:心血管系统,三个负性变;支气管平滑肌,非选择性或?2选择性阻断药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但该作用对正常人影响较小,而对哮喘患者可诱发或加重哮喘急性发作;代谢,脂肪分解↑,肝糖元分解↑;抑制肾素释放,阻断肾小球旁细胞β1受体而抑制肾素的释放。

②内在拟交感活性(ISA)在神经末梢儿茶酚胺释放正常时,使用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阻断剂,其激动作用被β受体阻断作用所掩盖。

③膜稳定作用:即可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降低的作用。该作用尚无实际意义。

④其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降低眼内压(减少房水形成)

临床应用:①心律失常:各种原因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②心绞痛.心肌梗塞

③高血压:适于伴有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活性增高的高血压患者,对伴有冠心病.脑血管病变更适合。

④甲亢.甲状腺中毒危象,嗜铬细胞瘤等。

不良反应:①胃肠反应

②过敏反应

③急性心力衰竭(β阻断抑制心脏,在心脏病人偶可导致心衰)

④诱发哮喘(心脏病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阻断药长期应用后突然停药,可使原病症加剧)。

禁忌症:禁用于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重度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

2.采用什么药效学试验方法可以鉴别酚妥拉明和普奈洛尔。

答:

酚妥拉明属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预先使用α受体阻断药取消了Adr的毛细血管作用后,

再用原来引起升压剂量的Adr,使兴奋β2受体舒血管作用充分显露出来,则使升压作用转

变成降压作用,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而普奈洛尔属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不会产

生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3.试述β受体阻断药的分类、代表药物及主要特点

答:分类:分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和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

代表药物: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代表药为普萘洛尔,纳多洛尔,噻吗洛尔和吲哚洛尔。

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代表药为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

主要特点: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主要特点是对β1β2受体均具有作用。

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主要特点是只对β1受体具有作用。

4.试述β受体阻断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答:药理作用:①β受体阻断作用:心血管系统,三个负性变;支气管平滑肌,非选择性或?2选择性阻断药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但该作用对正常人影响较小,而对哮喘患者可诱发或加重哮喘急性发作;代谢,脂肪分解↑,肝糖元分解↑;抑制肾素释放,阻断肾小球旁细胞β1受体而抑制肾素的释放。

②内在拟交感活性(ISA)在神经末梢儿茶酚胺释放正常时,使用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阻断剂,其激动作用被β受体阻断作用所掩盖。

③膜稳定作用:即可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降低的作用。该作用尚无实际意义。

④其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降低眼内压(减少房水形成)

13-16

五、名词解释

1.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者先后应用两种以上麻醉药物或其他辅助药物以达到手术的要求的麻醉方法。

2.分离麻醉:是指氯胺酮能引起短暂的记忆缺失及满意的镇痛效应,但意识并未完全消失的一种麻醉现象。

3全身麻醉药: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可逆性地引起意识.感觉(特别是痛觉)

和反射消失,临床主要用于消除疼痛,松弛骨骼肌,辅助进行外科手术的药物。简称全麻药。

4.最小肺泡浓度:在一个大气压下,能使50%病人痛觉消失的肺泡气体中全麻药的浓度。

5.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是一类以适当的浓度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能暂时.完全和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等感觉暂时消失,而对各类组织无损伤性影响的药物。

6.镇静药:指能缓和或消除紧张,不安,激动和烦躁等症状的药物。

7.催眠药:是指能诱导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

六、简答题

1.简述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答:局麻药主要作用于神经细胞膜。在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膜的去极化有赖于Na+内流,局麻药主要作用于Na+通道上一个或更多的特殊结合点,封闭神经细胞膜Na+通道的内口而抑制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神经冲动的传导,产生局麻作用。

2.简述普鲁卡因的作用特点。

答:毒性较小,亲脂性低,对粘膜的穿透力弱,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需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普鲁卡因也可用于损伤部位的局部封闭。

3.简述利多卡因的作用特点。

答:目前应用最多的局麻药。利多卡因具有起效快.强而持久.穿透力强及安全范围较大的特点,同时无扩张血管及对组织的刺激性,可用于多种形式的局部麻醉,有全能麻醉药之称,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4.简述地西泮的药理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

答:机制:地西泮与苯二氮卓受体结合后,能增强GABA与GABAA受体结合,Cl-通道开放,Cl-内流,神经细胞超极化,产生突触后抑制效应。

临床应用:焦虑症、失眠、麻醉前给药、惊厥和癫痫持续状态、肌肉痉挛。

5.请比较苯二氮卓类和巴比妥类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异同点。

答:作用相同点:苯二氮卓类和巴比妥类均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

作用不同点:苯二氮卓类还具有抗焦虑、抗癫痫和中枢性肌肉松弛的作用。巴比妥类还具有麻醉作用。

作用机制异同点:两者均可通过增强GABA的突触后抑制作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超极化。只不过苯二氮卓类是通过增加Cl-通道开放的频率实现的,而巴比妥类则是通过增加Cl-通道开放的时间实现的。

6.简述巴比妥类药物的量效表现。

答:剂量从小到大,可引起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呼吸抑制的作用。

7.为什么巴比妥类药物急性中毒可通过碱化血液和碱化尿液来加快其排泄?

答:由于细胞外液PH值高于细胞内,巴比妥为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中分布多,口服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可促进巴比妥类药物由脑细胞转向体循环,碱化尿液可减少巴比妥在肾小管的重吸收。

8.为什么硫喷妥钠起效快而维持短?

答:硫喷妥钠由于脂溶性较高,静脉注射后可迅速进入脑组织,麻醉作用迅速,无兴奋期,但由于此药在体内重新分布,从脑组织转运到肌肉和脂肪中,因而作用维持时间短。

9.抗癫药分几类?每类分别举一例代表药物。

答:抗癫痫药物分类: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巴比妥类:苯巴比妥;琥珀酰亚胺类:乙琥胺;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其他类:丙戊酸钠、卡马西平。

10.癫痫大发作.小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分别可选哪些药物治疗?

答:癫痫大发作可首选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也可选用苯巴比妥,无效者可选用丙戊酸钠。癫痫小发作可首选乙琥胺,也可选用氯硝安定和丙戊酸钠,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地西泮静脉注射,也可选用苯妥英钠静脉注射或苯巴比妥注射

11.试述硫酸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答:药理作用①口服有泻下和利胆的作用;②注射给药有抗惊和降压的作用。

应用:子痫、高血压脑病、破伤风、阻塞性黄疸、排出肠内毒物及某些驱虫药的导泻。

不良反应: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或量大可抑制心脏和呼吸。

七、问答题

1.什么情况需要麻醉前给药,常用什么药物?

答:①下列情况需要麻醉前给药:手术前情绪紧张;麻醉镇痛效果不满意;吸入性麻醉刺激唾液;支气管分泌过多;心律失常。

②可分别给以下药物解决: 地西泮等中枢镇静药物消除病人紧张,造成短暂性记忆缺失;阿片类镇痛药发挥镇痛作用和增强麻醉效果;阿托品类M受体阻断药减少支气管分泌物引起的吸入性肺炎,防治心律失常。

2.试述局部麻醉方法有那些?每种方法常选用的局麻药物是什么?

答:(1)表明麻醉:将局麻药涂于粘膜表面,使粘膜下神经末梢麻醉的局麻方法。常选用丁卡因。

(2)浸润麻醉:将局麻药溶液注射到皮下或手术视野的组织,使局部神经末梢麻醉的局麻方法。常选用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

(3)传导麻醉:将局麻药注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使该神经所分布的区域麻醉的局麻方法。常选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

(4)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腰麻。将药物注入腰椎蛛网膜下腔,麻醉该部位的脊神经根。常选用利多卡因、丁卡因和普鲁卡因。

(5)硬膜外麻醉: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麻醉药沿着神经鞘扩散,穿过椎间孔阻断神经根的局麻方法。常用于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

3.局麻药吸收后会引起哪些不良反应?

答:(1)吸收作用

①中枢神经系统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初期表现为眩晕.惊恐不安.多言.震颤和焦虑,甚至发生神志错乱和阵挛性惊厥。中枢过度兴奋可转为抑制,之后进入昏迷和呼吸衰竭。中枢抑制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比较敏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不平衡而出现兴奋症状。局麻药引起的惊厥是边缘系统兴奋灶向外周扩散所致,静脉注射地西泮可加强边缘系统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可防止惊厥发作。中毒晚期维持呼吸是很重要的。普鲁卡因易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常被利多卡因取代。可卡因可引起欣快和一定程度的情绪及行为影响。

②心血管系统局麻药对心肌细胞膜具有膜稳定作用,吸收后可降低心肌兴奋性,使心肌收缩性减弱,传导减慢,不应期延长。多数局麻药可使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因此在血浓度过高时可引起心血管虚脱,突发心室纤颤导致死亡。特别是药物误入血管内更易发生。高浓度局麻药对心血管的作用常发生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之后,但少数情况下较低剂量也可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反应。布比卡因较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而利多卡因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2)变态反应

较少见,在少量用药后可发生中毒样症状,出现荨麻疹.支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

4.有多少类药物可引起镇静催眠作用,举例说明?

答:(1)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2)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3)H1-受体阻断药如苯海拉明;

(4)镇痛药如颅通定;(5)抗抑郁药如氯丙嗪;(6)其他类药物如水合氯醛。

5.镇静催眠药物分类及各种镇静催眠药连续久服共同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什么?

答:分类: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及其他类。

不良反应:(1)嗜睡,困倦,乏力。(2)可产生耐受性,依赖性和成瘾性。

6.苯妥英钠治疗何种类型癫好?作用机制如何?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

答:苯妥英钠使治疗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但对小发作无效。

机制:①具有膜稳定作用: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钾通道;影响钙调素激酶系统;②虽不能抑制癫痫病灶异常放电,但可阻滞它向正常脑组织扩散,这可能与其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有关。

不良反应:①与剂量有关的毒性反应: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影响小脑前庭功能,浓度过大可致精神错乱、昏睡、昏迷;②慢性毒性反应:齿龈增生,外周神经炎,男性乳房增大、多毛、淋巴结肿大,软骨症和佝偻病,巨幼细胞性贫血;③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皮疹、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④致畸反应,如“胎儿妥因综合征”。

17-20

五、名词解释题

1.开-关反应: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而产生的一种不良反应,表现为“开”时患者活动正常或几近正常,而“关”时突然出现严重的帕金森症状。

2.人工冬眠:氯丙嗪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哌替啶、异丙嗪)合用,可使患者深睡,体温、基础代谢及组织耗氧均降低,增强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并可使植物神经传导阻滞及中枢神以系统反应性降低。这种状态,称为“冬眠”。

3.阿司匹林哮喘:某些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哮喘。

六、简答题

1.列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胆碱酯酶抑制药。

答:他克林、多奈哌齐、加兰他敏、美曲磷酯、石杉碱甲。

2.金刚烷胺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

答:促进L-左旋多巴进入脑循环;增加多巴胺合成和释放;减少多巴胺重摄取。

3.抗帕金森病药分类及代表药。

答:拟多巴胺类药:左旋多巴、溴隐亭等;抗胆碱药:苯海索。

4.卡比多巴与左旋多巴合用,为何能增强左旋多巴的抗帕金森病作用?

答:帕金森病是脑内多巴胺含量不足。左旋多巴约99%在外周脱羧,转变成多巴胺,使进入到脑内的量只有1%;卡比多巴能抑制外周多巴胺脱羧酶,使左旋多巴在外周脱羧减少,进入到大脑含量增加,故能增强左旋多巴的抗帕金森病作用。

5.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分类及代表药。

答:胆碱酯酶抑制药:他克林;M受体兴奋药:占诺美林。

6.氯丙嗪的主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答:药理作用:抗精神病、镇吐、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临床应用:精神分裂症、呕吐和顽固性呃逆、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

7.氯丙嗪的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主要有哪些?

答: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

8.米帕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答:作用机制:阻断NE、5-HT在神经末梢的再摄取。

临床应用:抑郁症、遗尿症、焦虑和恐怖症。

9.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答:镇痛、镇静、镇咳、呼吸抑制。

10.吗啡为何能治疗心源性哮喘?

答: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有利于消除肺水肿;其镇静作用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能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减弱过度的反射呼吸兴奋,使急促浅表的呼吸得以缓解,有利于心源性哮喘的治疗。

11.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

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胃出血、胃溃疡等;加重出血倾向;水杨酸反应(剂量过大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耳鸣等;过敏反应;瑞夷综合征等。

12.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的机制是什么?

答:血小板产生的TXA2是强大的血小板释放及聚集的诱导物,它可直接诱发血小板释放ADP,加速血小板的聚集过程。小剂量阿司匹林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酶,减少血小板中TXA2合成,影响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七、问答题

1.抗帕金森病药分类及每类代表药物有哪些?

答:抗帕金森病药分为(1)拟多巴胺类药,包括多巴胺前体药物左旋多巴;左旋多巴的增效药卡比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溴隐亭;促多巴胺释放药金刚烷胺。(2)抗胆碱药苯海索。

2.左旋多巴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有哪些?

答:⑴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体,通过血脑屏障后补充纹状体中多巴胺的不足发挥抗PD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类型PD病人。

⑵不良反应分为早期和长期两类:早期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等)和心血管反应(直立性低血压);长期反应包括(1)运动过多症,表现为手足,躯体和舌的不自主运动;(2)症状波动,重则出现开-关反应;(3)精神症状如精神错乱。

3.长期应用氯丙嗪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表现类型及其机制有哪些?采用何种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

答:锥体外系反应的表现类型包括:(1)帕金森综合征(2)静坐不能(3)急性肌张力障碍。(4)迟发性运动障碍。前三种类型的机制是氯丙嗪阻断了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受体,使纹状体中的多巴胺能功能减弱,乙酰胆碱功能相对增强所致,可用抗胆碱药苯海索治疗。后一种类型的机制是因多巴胺受体长期被阻断,受体敏感性增强或反馈性促进突触前膜多巴胺释放增加所致,目前尚无治疗药物。

4.氯丙嗪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及其机制有哪些?

答:(1)抗精神病作用:机制为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的D2样受体。

(2)镇吐作用:机制是小剂量阻断延髓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⑶对体温调节的影响: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其体温调控功能。

5.氯丙嗪的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

答:氯丙嗪的临床应用包括(1)精神分裂症:对其他精神病伴有兴奋,紧张及妄想的患者也有显著疗效。(2)呕吐和顽固性呕逆:对多种药物和疾病引起的呕吐有效,对顽固性呕逆效果显著。(3)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

不良反应包括(1)常见不良反应有中枢抑制症状,M受体阻断症状和α受体阻断症状。

(2)锥体外系反应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3)精神异常:意识障碍、萎靡、淡漠、抑郁等。(4)过敏反应:皮疹、接触性皮炎等;(5)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反应:直立性低血压、乳腺增生、泌乳、抑制儿童生长等。

6.吗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有哪些?

答:吗啡的药理作用包括(1)中枢神经系统:镇痛作用,镇静,致欣快作用,镇咳,缩小瞳孔,调节体温,兴奋脑干化学感受区引起恶心,呕吐,影响激素释放等。(2)兴奋平滑肌,提高胃肠平滑肌和括约肌张力。(3)心血管系统:扩张血管,保护心肌缺血损伤,扩张脑血管使颅内压升高作用。(4)免疫抑制作用。

吗啡的临床应用有(1)各种疼痛如创伤剧痛、内脏绞痛、心肌梗死剧痛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短期使用。(2)心源性哮喘:左心衰突发的急性肺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静注吗啡效果良好。(3)止泻:用于急、慢性消耗性腹泻,减轻症状。

7.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有哪些?

答: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根据对环氧酶的选择性分为非选择性COX抑制药和选择性COX -2抑制药;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及其他有机酸类。各类的代表药分别是非选择性COX抑制药: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吡唑酮类-保泰松和其他有机酸类-吲哚美辛等。选择性COX-2抑制药:塞来昔布。

8.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体内过程特点是什么?

答: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包括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和影响血小板抗血栓形成作用。

临床可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痛经、感冒发热、风湿热治疗及鉴别诊断,还可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脑缺血。

体内过程特点是口服吸收快,迅速被水解以水杨酸盐形式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主要在肝代谢,代谢产物经肾排泄。尿液PH影响水杨酸盐排泄,碱性尿中排出增多。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g以下)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大剂量(1g以上)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21

五、名词解释

1.钙通道阻滞药:又称钙拮抗药。是一类选择性阻滞钙通道,抑制细胞外Ca2+内流,降低细胞内Ca2+浓度的药物。

2.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由膜电压变化激活的离子通道。

3.化学门控离子通道:由递质与蛋白质分子上的结合位点相结合而开启的离子通道。

六.简答题

1.钙通道阻滞药常分为几类?各举一代表药。

答:通常分为选择性钙通道阻滞药和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药。

选择性钙通道阻滞药又分为Ⅰ类,如维拉帕米。Ⅱ类,如硝苯地平。Ⅲ类,如地尔硫卓。

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药又可分为Ⅳ类,如氟桂利嗪类。Ⅴ类,如普尼拉明类。Ⅵ类,其他。

2.简要回答钾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答:药理作用:钾通道阻滞药通过阻滞钾离子通道,使K+外流停止或减少,从而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来发挥药理作用。

临床用途:1)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如磺酰脲类降糖药。2)用于抗心律失常,如新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七、论述题

1.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答:药理作用:

1,对心肌的作用:①负性肌力作用。②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

2,对平滑肌的作用:①血管平滑肌,该类药物能明显舒张管,主要舒张动脉,对静脉影响较小。②其他平滑肌,对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较明显,大剂量也能松弛胃肠道.输尿管和子宫平滑肌。

3,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结构与功能的影响。①对红细胞,降低红细胞的脆性,保护红细胞。②对血小板的活化有抑制作用。

5,对肾功能的影响,增加肾血流,排钠利尿。

临床应用:

1.高血压。

2.心绞痛。

3.心律失常。

4.脑血管病。

5.其他,如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支气管哮喘,偏头痛等。

2.钾通道开放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答:药理作用:

1.细胞膜电位更负,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不易开放。

2.K+持续外流,可对抗神经递质及激素所致超极化。

3.超极化可阻止细胞内Ca2+储存部位对Ca2+的重摄取.储存和释放。

4.促Na+--Ca2+交换,排出Ca2+,从而细胞内Ca2+下降。

临床应用:1.高血压,2.心绞痛和心肌梗死,3.心肌的保护作用,4.充血性心衰,5.类似阿片样镇咳作用。

22

五、名词解释

1.折返: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顺着另一环行通路折回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是引发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2.金鸡纳反应:长期服用奎尼丁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腹泻.恶心.视力模糊等症状。

3.早后除极:是一种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后除极,常发生在2.3相复极中,APD过度延长时易发生。

4.迟后除极:是细胞内钙超载时发生在动作电位完全或接近完全复极是的一种短暂的震荡性除极。

5.心律失常:即心动节律和频率异常。

6.预激综合征:由于存在房室连接旁路,在心房、房室结和心室间形成折返所致。

六、简答题

1.简述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特点及临床应用

答:利多卡因对激活和失活状态的钠通道都有阻滞作用,对除极化组织作用强。对房性心律失常疗效差。对正常心肌组织的电生理特性影响小,对于缺血或强心苷中毒所致的除极化型心律失常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如心脏手术.心导管术.急性心肌梗死或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

2.奎尼丁和利多卡因对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有何不同。

答:奎尼丁能适度阻滞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通道,抑制复极期的K+外流,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但延长ERP较为,是绝对延长。

麻醉药理学各章节习题集

麻醉药理学各章节习题集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MAC, 2药物的治疗指数, 3首关消除 4表观分布容积 5静输即时半衰期 6稳态血药浓度 二,简答 1体液PH对药物分布有何影响? 二,X型题 1.pKa () A.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其值等于药物解离50%时溶液的pH B.对于某一药物,它是一个常数 C.其值的大小与药物的解离度有关 D.其值的大小与药物进入靶细胞的量有关 E.其值大小受药物溶液pH值的影响2.pKa () A.对于某药物它不是一个恒值 B.其值大小与药物的解离度有关 C.其值大小与药物的跨膜转运有关 D.其值大小受药物溶液pH的影响 E.体液pH不变,其值大小与药物的作用强度有关 3.表观分布容积() A.任一时间内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B.静脉推注药量与零时血药浓度的比值 C.正常机体某一药物它是一个恒值 D.其值越大代表药物集中分布某一组织中 E.其值越小代表药物集中分布某一组织中 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结合是有限的,随药物剂量增加游离型和结合型按比例增加 B.结合既不影响吸收也不影响排泄 C.两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不产生竞争现象 D.结合量受疾病的影响如血浆蛋白变性 E.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是一种暂时贮存形式 5.体液pH对药物解离度的影响() A.弱酸性药物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增多 B.弱碱性药物在碱性条件下解离增多 C.弱碱性药物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增多 D.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低 E.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内液浓度低 6.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pA2是竞争性拮抗参数 B.pA2是非竞争性拮抗参数 C.pA2的值越大其拮抗强度越大 D.pA2的值越小其拮抗强度越大 E.pA2的值等于拮抗药亲和力的对数 7.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pD2'是竞争性拮抗参数 B.pD2’是非竞争性拮抗参数 C.pD2’的值越大其拮抗强度越大 D.pD2’的值越小其拮抗强度越大 E.pD2’的值等于拮抗药亲和力的对数 8.硫喷妥钠() A.在碱中毒时易出现毒性反应 B.在酸中毒时易出现毒性反应 C.尿液酸化易从尿中排出 D.尿液碱化不易从尿中排出 E.尿液碱化易从尿中排出9.清除率() A.清除率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体积血浆中的药物全部消除 B.清除率的增加,消除半衰期明显延长 C.清除率高的药物明显地受肝药酶的影响 D.清除率低的药物明显地受肝药酶的影响 E.清除率高的药物明显地受肝血流量的影响10.输注即时半衰期() A.系指输注期间任一时刻停药血药浓度下降—半所需时间 B.在多房室模型中,药物的输注其输注即时半衰期的时间是一恒值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一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 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二术前准备: 术前访视患者掌握病情,进行评估,行ASA分级,预测麻醉危险程度。介绍麻醉方案、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和麻醉前病人的准备并麻醉前谈话和签字。行术前用药。 三麻醉前准备: 1、按照手术间麻醉准备工作常规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插管 器具、吸引器等器具准备。 2、药品:诱导药(略)肌肉松弛药(略)吸入麻醉药(略)^ 静脉麻醉药(略)急救药品(略) 3、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 饱和度等,开始麻醉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 5、核查病历 6.查对: ①.由麻醉医生主持与巡回护士主刀医生三方查对患者姓名、住 院号、科室、诊断、手术方式及部位、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等 ②.药品查对:名称、剂量等

③.麻醉机等器械的再次检查。 ( 四麻醉诱导: 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按以下顺序进行: 1、进行手部消毒打开一次性全麻包并检查喉镜、一次性气管导管。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气道 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辅助呼吸。 3、维持输液管道通畅,缓慢静注一定浓度、剂量的麻醉诱导药, 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剂量的肌松药;右手扶 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左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进行控制呼吸,直 至病人呼吸停止,肌松完善。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自 病人右口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托住病人颞枕 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露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界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 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 门轻柔插入气管内,退出管芯,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 确定导管在气管内。 ) 7、调节导管深度,放置牙垫,导管气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 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称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 挤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称,再听诊剑

麻醉药理学习题集选择题

第一章总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特殊运转()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胞饮 D.胞吐 E.滤过 2.有关药效动力学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A.它包括药理作用、治疗作用和毒理反应 B.它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和规律 C.研究药物如何作用于机体 D.药效动力学一般可以看作是药理学的同义词 E.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3.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被动转运() A.膜孔扩散 B.简单扩散 C.脂溶扩散 D.易化扩散 E.滤过扩散 4.有关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的描述,错误的是() A.药物代谢大致包括氧化、还原、分解和结合四种方式 B.肾脏是药物主要的排泄器官 C.吸入全麻药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出 D.结合作用使药物灭活,更易被排泄 E.有些药物也可以由胆系、肺、乳腺、汗腺排泄 5.有关MAC的概念,以下哪项错误() A.MAC是在大气压下疼痛刺激时,50%病人(或动物)不出现体动或逃避反射时的肺泡中某吸入全麻药的浓度 B.吸入全麻药的强度可用MAC来表示 C.MAC愈大,麻醉效能愈强 D.MAC可用于表示麻醉药的剂量 E.MAC是评价吸入全麻药药理特性的重要参数 6.下列常用药物的半衰期中,错误的是() A.阿托品2~3h B.地西泮20~90h C.芬太尼2. 4~3. 8h D.潘库溴铵2. 9~3. 4h E.新斯的明3. 3h 7.关于硫喷妥钠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A.镇痛效果差 B.肌松不完全 C.对呼吸循环抑制轻 D.水溶液刺激性强 E.作用快而强,持续时间短 8、正常血液pH维持在() A.7. 00~7.03 B.7.15~7.25 C.7. 35~7.45 D.7. 55~7.65 E.7.75~7.85 9.治疗室性早搏的首选药物是() A.普鲁卡因酰胺 B.奎尼丁 C.苯妥英 D.维拉帕米(异搏定) E.利多卡因 10.下列镇痛作用最强的药是() A.吗啡 - 1 -

静脉麻醉药

名词解释 1.简述异丙酚输注综合征(Propfol Infusion Syndrome, PIS) 长时间(>48h)、大剂量(>4mg.kg-1. h-1)的异丙酚输注可能导致异丙酚输注综合症。PIS最初发现于儿童,后来在重症成年病人也观察到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高钾血症、高脂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肝脏肿大或肝脏脂肪浸润.、横纹肌溶解、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难治性心力衰竭,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其死亡率相当高。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异丙酚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异丙酚代谢产物的影响、异丙酚对线粒体呼吸链的影响以及异丙酚对脂类代谢的影响有关。对异丙酚输注综合症没有确实有效的治疗措施,唯一的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目前以避免长时间大剂量输注异丙酚的预防措施为主。 2.全身麻醉作用部位的疏水特性(Meyer-Overton法则) 20世纪初,Meyer和Overton发现吸入全麻药均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其在橄榄油中溶性大小与麻醉强度密切相关。据此推测吸入全麻药的作用机制是与神经组织脂质发生物理-化学结合,导致神经细胞各组分的正常关系发生改变而产生麻醉。此种脂溶性与麻醉作用强度的相关关系特性被命名为Meyer-Overton法则,即为全麻机制的脂质学说。 3. 监测下的麻醉管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 ) 根据ASA 的建议,MAC的概念可归纳为:由麻醉医师为接受诊断、治疗性操作的患者提供特别的医疗服务。麻醉医师在MAC过程中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只要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和评估其功能;2)诊断和处理MAC中的临床问题;3)根据临床情况给予镇静药、镇痛药、麻醉药以及其他合适药物,以确保病人安全、舒适;4)其他所需医疗服务措施。 4.MAC (minnum alveolan concentration) MAC 即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其定义是在一个大气压下有50%的病人对切皮刺激不出现体动反应,此时肺泡内麻醉药物的浓度即为1个MAC。包括四个基本要素:(1)当受到强的有害刺激后必须发生一个“全”或“无”的体动反应;(2)把肺泡内呼气末麻醉药浓度作为一个平衡样点,以反映脑内麻醉药的浓度;(3)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表达肺泡内麻醉药的浓度与相应反应间的量化关系来评估MAC;(4)MAC还可量化以反映生理或药理状态的变化,如可以作为一项敏感的手段以确定其他麻醉药、中枢性药物与吸入麻醉药的相互影响。 5.TIVA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 即全凭静脉麻醉,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其辅助药来对病人实施麻醉的方法。此方法诱导迅速、麻醉过程平稳、无污染、苏醒也较快,对于某些特殊的手术(如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肺灌洗手术)及一些存在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TIVA则体现了其极大的优势。 6.TCI 靶控输注法(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l)是指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应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部位)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麻醉在适当的深度,以满足临床要求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必须强调,TCI是一种输注静脉麻醉药的方法,并不是完全由微机控制的麻醉,麻醉医师可以根据临床的各种需求来调节靶位药物浓度。并维持麻醉的稳定。 7. 输注即时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 t1/2C-S) 指持续静脉输注某种药物一定时间停药后,血浆或效应部位药物浓度降低50%所需要

药理学第2阶段练习题答案 江南大学2020年12月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正确的答案是江南大学2020年12月 考试科目:《药理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25题,总分值5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为非甙类强心药的是()。(2 分) A. 地高辛 B. 洋地黄毒甙 C. 毒毛旋花子甙K D. 去乙酰毛花甙 E. 氨力农 2. 强心甙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理作用是()。(2 分) A. 增强心肌收缩力 B. 减慢心率 C. 减慢传导 D. 提高埔氏纤维的自律性 E. 改善血液动力学,利尿消肿 3.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2 分) A. 维拉帕米 B. 普鲁卡因胺 C. 胺碘酮 D. 利多卡因 E. 奎尼丁 4. 防治华法林过量引起的自发性出血宜选用()。(2 分) A. 维生素C B. 氨甲苯酸 C. 垂体后叶素 D. 维生素K E. 酚磺乙胺 5. 口服可导泻利胆,注射可抗惊降压的是()。(2 分) A. 硫酸镁 B. 液状石蜡 C. 酚酞 D. 甘油 E. 开塞露 6. 利多卡因静注过快可以出现()(2 分) A. 窦性心动过速 B. 血压降低 第1页/共10页

C. 胃肠反应 D. 白细胞减少 E. 肺纤维化 7. 新生儿出血症应选用()。(2 分) A. 安特诺新 B. 酚磺乙胺 C. 氨甲苯酸 D. 维生素K E. 氨甲环酸 8. 雷尼替丁的主要作用是()(2 分) A. 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 B. 阻断M受体解除平滑肌痉挛 C. 阻断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 D. 促进胃粘膜分泌粘液,保护胃粘膜 E. 以上都不是 9. 下列何种疾患应用强心甙效果不佳()(2 分) A. 高血压心脏病之心衰 B. 甲亢心衰 C. 缩窄性心包炎心衰 D. 肺炎并心衰 E. 严重贫血心衰 10. 安全、速效的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是()。(2 分) A. 普鲁卡因胺 B. 利多卡因 C. 普萘洛尔 D. 胺碘酮 E. 普萘洛尔 11. 硝酸甘油不会引起()。(2 分) A. 面红耳赤 B. 心慌心跳 C. 心绞痛加剧 D. 敏感性降低 E. 心率减慢 12. 强心甙不宜用于下列何症()。(2 分) A. 慢性心衰 B. 急性心衰 C. 心房纤颤 D. 心房扑动 E. 室性心动过速 13. 强心甙对哪类心力衰竭疗效最差()。(2 分) A. 风湿性心瓣膜病 B. 严重性贫血 C. 高血压性心脏病 D. 缩窄性心包炎 E. 先天性心脏病 14. 能激动β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而抗心衰者()(2 分) A. 地高辛 B. 米力农 C. 氨力农 D. 多巴酚丁胺 E. 呋塞米 15. 容易导致地高辛中毒的因素是()(2 分) A. 低血钾 B. 肾功能不良 C. 静脉注射钙剂 D. 合用拟肾上腺素类药物 E. 以上都是 16. 三硅酸镁和氢氧化铝合用的目的是()。(2 分) A. 增强解痉作用 B. 增强止痛作用 第2页/共10页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起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依托眯脂,地西泮,力月西,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

麻醉学中级考试之基础知识题库401-500

麻醉学中级考试之 基础知识题库 401-500 401.丙泊酚静脉麻醉应慎用于_____ A: 颅高压病人 B: 癫痫史病人 C: 哮喘史病人 D: 非住院病人 E: 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 参考答案: E 本题解释:第三版麻醉药理学87—88页写到,丙泊酚有抗惊厥作用,且为剂量依赖性。该药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老年人的心血管抑制作用更重。由此可见,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循环代偿差是不适合用该药的。 402.酸中毒的患者常伴有血钾浓度增加,其原因是_____ A: 醛固酮分泌减少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酸中毒尿量减少,排钾减少 D: 酸中毒时细胞破坏较多,K+释出较多 E: 肾脏H+-Na+交换增多,K+-Na+交换减少 参考答案: E 本题解释:酸中毒时病人存在细胞内与细胞间的H+、K+交换,导致细胞外K+升高。同时肾脏中由于H+、Na+交换增强,导致机体排钾减少,也导致血钾升高。

403.以下哪项不属于丙泊酚静脉麻醉的特点_____ A: 起效快 B: 苏醒快 C: 诱导平稳 D: 持续时间短 E: 诱导过程血压、脉搏无影响 参考答案: E 本题解释:丙泊酚对心血管抑制重,诱导过程血压下降,心率无明显变化。 404.老年患者全麻后易导致通气不足和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 镇痛不全 B: 弥散功能障碍 C: 电解质紊乱 D: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E: 由于功能残气量增加致肺不张 参考答案: E 本题解释:老年患者由于肺的微血管数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功能残气量增加,吸入的氧在肺泡内过度稀释,使肺泡的氧分压(PO2)低,PCO2偏高。 405.关于臂丛哪种说法不对_____ A: 三束包绕腋动脉 B: 其干通过斜角肌间隙 C: 上肢的神经主要由其分支分布 D: 由颈5至颈8和胸1神经前支组成 E: 在锁骨中点后方较集中,此点常作为麻醉阻滞部位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麻醉解剖学第二版P48页:臂丛是由颈5~8及胸1神经的前支组成,臂丛5条神经根在锁骨下动脉的上方,共同经过斜角肌间隙向外下方走行。 5条神经根通过斜角肌后再汇合成上中下三干,B答案误导为先汇合再出斜角肌 三束是指,外侧束,内侧束和后束,外侧束的主要分支是肌皮神经,内侧束主要分支是尺神经,后束主要是桡神经,而内外侧束又共同组成了正中神经 406.麻醉机的高压系统接受何处气体_____ A: 来自减压阀的气体 B: 来自回路系统的气体 C: 来自贮气钢瓶的气体 D: 来自流量调节阀的气体 E: 来自共同气体出口的气体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本科教材麻醉设备学第三版P148页:储气钢瓶和压力调节器入口压强在1~15MPa,是麻醉机的高压系统(high-pressure system)。这样的高压气体不仅会损坏麻醉机的仪

麻醉药品考试试题及答案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和管理考核试卷 科室_____姓名_____成绩_____ 一、判断题(共7题,每题3分) 1、执业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资格后,方可在本医疗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并可以为自己开具该种处方。(错) 2、癌痛的评估通常需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疼痛部位、范围、性质、程度等。(对) 3、医师应当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对) 4、非甾体抗炎药没有剂量极限性(天花板效应)。(错) 5、门(急)诊癌症疼痛病人和中、重度慢性疼痛病人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病人,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 6、在癌痛治疗过程中,一些药品为控释片,不可掰碎服用(对) 7、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对) 二、填空题(每空项2分) 1、为门(急)诊病人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3日)常用量。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

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3日)常用量。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15 )常用量。 2、评估疼痛程度方法包括:NRS法、( VRS法)、(VAS法)。 3、癌痛治疗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 4、癌痛治疗常见阿片类药物除吗啡外,还包括(羟考酮)、(美沙酮)等,(度冷丁)不作为癌痛治疗常用阿片类药物。 5、吗啡主要副作用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 三、选择题(单选,共7题,每题3分) 1、使用麻醉药品的医务人员必须( C ) A.是有处方权的医生 B.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C.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经考核能正确使用麻醉药品 D.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在癌痛治疗中,关于吗啡的用法,错误的是( A ) A.首次标准剂量是用缓释片5~10mg,每4h一次,口服 B.首次给药后若病人处于极度嗜睡状态并已止痛,第二次时应减量 50% C.对强阿片类药物无效时,可考虑使用神经阻滞等 D.便秘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其次为恶心、呕吐等 E.应预防性服用番泻叶 3、关于用阿片类药物癌症疼痛治疗时辅助药物的使用原则,错误的是( D )

临床药理学复习资料2

1.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 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 B. 解离少,重吸收少,排泄快 C. 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 D. 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 E. 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 2.有关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B. 血浆半衰期能反映体药量的消除速度 C. 血浆半衰期在临床中可作为调节给药方案的参数 D. 1次给药后,约4-5个半衰期已基本消除 E. 血浆半衰期的长短主要反映病人肝功能的改变 3.生物利用度检验的3个重要参数是() A. AUC、Css、Vd B. AUC、Tmax、Cmax C. Tmax、Cmax、Vd D. AUC、Tmax、Css E. Cmax、Vd、Css 4.下列给药途径,按吸收速度快慢排列正确的是() A. 吸入>舌下>口服>肌注 B. 吸入>舌下>肌注>皮下 C. 舌下>吸入>肌注>口服 D. 舌下>吸入>口服>皮下 E. 直肠>舌下>肌注>皮下 5.血浆白蛋白与药物发生结合后,正确的描述是() A. 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结合是不可逆的 B. 药物暂时失去药理学活性 C.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D. 肝硬化等状态不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E.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药效作用时间缩短 6.对于给药方式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胃肠道给药存在着首过效应 B. 舌下给药存在明显的首过效应 C. 直肠给药有可能避开首过效应 D. 肌肉注射没有首过效应 E. 静脉给药无首过效应 7.药物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产生激动或阻断效应取决于() A. 药物作用的强度 B. 药物剂量的大小 C. 药物的脂溶性 D. 药物的在活性 E. 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 8. 缓释制剂的目的是() A. 控制药物按照零级动力学恒速释放,恒速吸收 B. 控制药物缓慢溶解、吸收和分布,使药物缓慢达到作用部位 C. 阻止药物迅速溶出,达到比较稳定而持久的疗效 D. 阻止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持久的疗效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

第一节临床麻醉日常工作规范 麻醉选择的基本原则 麻醉选择主要指麻醉方法、麻醉药物、检测项目和方法的选择。麻醉的选择主要由麻醉医师来进行,如果外科医生或病人有特殊要求,可与麻醉医师协商,麻醉医师有决定权。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应选择对病人生理扰乱轻,镇静、镇痛、肌松完善,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能满足手术操作要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任何麻醉都有一定失败率,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允许在手术期间更改麻醉方法。 【麻醉选择依据】 一、病人的情况 病人的情况包括年龄、拟手术治疗的疾病与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重要脏器的功能、情绪与合作程度、肥胖程度、病人医院。例如,幼儿不能配合就只宜选择全麻或基础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复合;病人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须行上腹部手术,可能以小剂量结合浅的全身气管麻醉比较稳妥;对尿毒症病人的急症手术就只能考虑局麻或部位麻醉;如病人情绪异常紧张,无疑全麻较为合适;肥胖病人如果在仰卧位即有明显通气不足的表现,则克服困难进行气管内插管全麻为较好的选择;对病人的意愿应该充分考虑,如果没有麻醉上的禁忌症又能满足手术要求,则应该接受病人意见,如

果病人有某种麻醉的禁忌症,则只能选择其他麻醉方法。 二、手术方面 1、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要求选择麻醉。麻醉的风险性与手术复杂程度并非完全一致,手术复杂性可使麻醉风险性增加,而有时手术并不复杂,但病人的病情和并存疾病却为麻醉带来许多困难。 2、手术部位选择麻醉。如颈部或胸壁手术,可选择局部浸润麻醉加强化、神经传导阻滞、硬膜外阻滞或气管内全麻。胸内手术都在气管内麻下进行,必要时插双腔管。 三、麻醉方面 在自己能够胜任的情况下,选择安全性最大、操作最熟练、最有把握的麻醉方法。 择期手术麻醉前的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访视 1、手术前一天麻醉科医师必须到病房访视手术病 人: (1)了解病人的发育﹑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 (2)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手术史、家族史、药物过敏史及烟酒嗜好等。 (3)查阅术前有关检查资料。 (4)看病人,针对病人并存疾病详细询问,必要时进行体格检查,综合评估病人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同时根据

药理学练习题

药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前方框内。1.治疗指数是指 A.ED50/LD50B.ED95/LD5 C.LD50/ED50 D. LD5/ED95 2.下列对受体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连续用阻断剂后,受体会向上调节,对配体的敏感性降低 B.连续用阻断剂后,受体会向上调节,对配体的敏感性增高 C.连续用激动剂后,受体会向下调节,对配体的敏感性增高 D.连续用激动剂后,受体会向下调节,突然停药则出现“反跳” 3.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是 A.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B.血药浓度升高C.代谢加快D.毒性增大 4.某药半衰期为? 6小时,一天用药4次,则其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是 A.0.5天B.1~2天C.3~4天D.5天 5.NA在突触间隙作用终止的主要方式是 A.被效应器中的COMT灭活B.被线粒体的MAO氧化 C.通过摄取1摄取回囊泡 D.通过摄取2摄取 6.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最好选用 A.肾上腺素B.间羟胺C.去甲肾上腺素D.麻黄碱 7.不属丙胺太林特点的是 A.脂溶性低,口服吸收差B.不易透过血脑屏障C.对胃肠解痉作用较弱D.中毒剂量可致神经肌肉接头阻断 8.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 A.兴奋作用B.抑制作用C.先兴奋,后抑制D.先抑制,后兴奋 9.采用硫喷妥钠静脉注射使病人直接进入外科麻醉期,然后再用吸入麻醉药维持麻醉,称为 A.麻醉前给药B.诱导麻醉C.基础麻醉D.分离麻醉 10.增强左旋多巴疗效的药物是 A.维生素B6 B.多巴胺C.氯丙嗪D.卡比多巴 11.有关地西泮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小于镇静剂量时就产生抗焦虑作用B.能缩短入睡潜伏期 C.具有中枢性肌松作用D.大剂量可产生麻醉作用 12.吗啡的镇痛机制是 A.阻断中枢阿片受体 B.激动中枢阿片受体C.抑制中枢PG合成D.促进中枢P物质的释放 13.下列癫痫类型中苯妥英钠无效的是 A.大发作B.小发作C.单纯性局限性发作D.精神运动性发作 14.氯丙嗪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是由于该药能 A.阻断M受体B.兴奋β2受体C.阻断α受体D.阻断D2受体 15.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水杨酸反应B.酸碱平衡失调C.水钠潴留D.凝血障碍 16.下列为中枢兴奋药的是 A.尼可刹米B.芬太尼C.米帕明D.卡马西平 17.左旋多巴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淇县福利医院 麻 醉 科 技 术 操 作 规 范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 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 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 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 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 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 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

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

2018年《麻醉学》练习题含答案(九)

2018年《麻醉学》练习题含答案(九) 单选题-1/知识点:试题 患者近期连续应用皮质激素约2周,术中不明原因血压持续下降,心率增快达140次/分,表情淡漠,处理时首先应 A.快速输液 B.应用麻黄碱 C.静注氢化可的松100~200mg D.静注西地兰 E.加深麻醉 单选题-2/知识点:麻醉药理学 丙泊酚(异丙酚)麻醉作用的特点是 A.作用快、强而持久 B.苏醒迅速、完全 C.有较强的镇痛、肌松作用 D.对呼吸、循环抑制轻 E.肝、肾毒性大 单选题-3/知识点:试题 关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错误的是 A.可选用硬膜外阻滞 B.常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C.常伴高钙血症 D.可发生循环衰竭 E.容易诱发肺间质水肿 单选题-4/知识点:麻醉药理学 异氟烷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是 A.升高血压、增快心率 B.升高血压、减慢心率 C.降低血压主要因扩张血管引起 D.降低血压主要因抑制心肌引起 E.心血管安全性差 单选题-5/知识点:试题 某患者,28岁,孕40周,剖宫产娩出男婴,新生儿脐绕颈2周,出生评分为3分在进行新生儿窒息抢救时,哪项程序正确 A.预防感染,人工呼吸,改善血液循环,清理呼吸道 B.人工呼吸,预防感染,改善血液循环,清理呼吸道 C.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预防感染,改善血液循环 D.预防感染,改善血液循环,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 E.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改善血液循环,预防感染 单选题-6/知识点:麻醉药理学 治疗心律失常,利多卡因主要用于

A.房性早搏 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房室传导阻滞 D.室性心动过速 E.心房颤动 单选题-7/知识点:麻醉相关解剖生理基础参与构成胃床的器官是 A.右半肝 B.膈 C.左半肝 D.右肾 E.胰 单选题-8/知识点:试题 下列对鼻咽纤维瘤摘除术的麻醉处理错误的是 A.选择气管插管全麻 B.控制性降压 C.术后提倡深麻醉拨管 D.术后吸尽鼻咽部积血 E.拔管时应严防呕吐误吸 单选题-9/知识点:试题

麻醉科常用药物使用指南

麻醉科常用药物使用指南 咪达唑仑注射液(力月西)1ml:5mg 适应症:麻醉前给药,全麻诱导和维持,椎管内麻醉及局麻辅助用药。 不良反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镇静过度、头痛、幻觉、共济失调、呃逆和喉痉挛; 静脉注射还可发生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有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禁忌:对苯二氮卓过敏、重症肌无力、精神分裂症和严重抑郁状态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用作全麻诱导术后常有较长时间在睡眠现象,应注意保持病人气道通畅;本品不能用6%葡聚糖注射液或碱性注射液稀释或混合;慎用于体质衰弱者或慢性病、肺阻塞性疾病、慢性肾衰、肝功能损害或充血性心衰病人。 应对方法(预防措施):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患者有无使用禁忌症。用药后严格观察药效,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贮藏方式:遮光、密闭保存。 地佐辛注射液(加罗宁)1ml:5mg 适应症:需要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的各种疼痛。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出汗、寒战、脸红、血红蛋白低、水肿、高血压、低血压、心率不齐、胸痛、苍白、血栓性静脉炎、嘴干、呼吸抑制、谵语、肺不张、语言含糊。 禁忌:对阿片类镇痛药过敏的病人禁用。 注意事项:本品含有焦亚硫酸钠,硫酸盐对于某些易感者可能引起致命性过敏反应和严重哮喘;本品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对麻醉药有身体依赖的病人不推荐使用;对于脑损伤、颅内损伤或颅内压高的病人,使用本品产生呼吸抑制可能会升高脑脊液压力;胆囊手术者慎用本品。 应对方法(预防措施):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使用禁忌症。用药后严格观察药效,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贮藏方式:遮光、密闭保存。 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诺杨)1ml:1mg 适应症:用于治疗各种癌性疼痛,手术后疼痛。 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头晕、恶心或呕吐;全身:虚弱、头痛、热感。心血管系统:血管舒张、心悸。消化系统:畏食便秘、口干、胃痛。神经系统:焦虑、意识模糊。呼吸系统:咳嗽、呼吸困难。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年龄小于18岁患者禁用。不宜用于依赖那可汀的患者。 注意事项:脑损伤和颅内压升高、心肌梗塞、心室功能障碍、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发生高血压时,立即停药。本品可抑制呼吸。 应对方法(预防措施):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使用禁忌症。用药后严格观察药效,出项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贮藏方式:遮光,室温10—30℃保存。 盐酸吗啡注射液1ml:10mg 适应症:强效镇痛药,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麻醉和手术前给药。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眩晕、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等。本品急性中毒的主要症状为昏迷、呼吸深度抑制、瞳孔极度缩小、两侧对称或针尖样大、血压下降,

药理学习题集(综合,含答案)

总论 单选题 1.下列对选择作用得叙述,哪项就是错误得 A.选择性就是相对得B.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C.就是药物分类得依据 D.就是临床选药得基础E.大多数药物均有各自得选择作用 2.药物得副作用就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 A.极量B.治疗量C.最小中毒量D.特异质病人E.半数致死量 3.受体激动剂与受体 A.只具有内在活性B.只具有亲与力C.既有亲与力又有内在活性 D.既无亲与力也无内在活性E.以上皆否 4.受体拮抗药与受体 A.有亲与力而无内在活性B.既有亲与力又有内在活性 C.既无亲与力也无内在活性D.无亲与力而有内在活性E.具有较强亲与力,却仅有较弱内在活性5.下列有关受体部分激动药得叙述,哪项就是错误得 A.药物与受体有亲与力B.药物与受体有较弱得内在活性C.单独使用有较弱得受体激动药得效应D.与受体激动药合用则增强激动药得效应E.具激动药与拮抗药得双重特点 6.下列对药物副作用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A.危害多较严重B.多因剂量过大引起C.属于一种与遗传有关得特异质反应 D.不可预知E.与防治作用可相互转化 7.下列有关毒性反应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A.治疗量时产生B.多与剂量有关C.多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D.临床用药时应尽量避免毒性反应出现E.分为急性毒性反应与慢性毒性反应 8.下列有关变态反应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A.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B.就是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C.与剂量无关 D.不易预知E.与用药时间有关 9.下列有关药物依赖性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A.精神依赖性又称习惯性B.分为身体依赖性与精神依赖性C.多在连续应用时产生 D.身体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E.一旦产生身体依赖性,停药后就会产生戒断症状 10.下列对成瘾性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A.又称生理依赖性B.病人对药物不敏感C.病人停药后可产生戒断症状 D.又称身体依赖性E.使用麻醉药品时产生 11.药物最常用得给药方法就是 A.口服给药B.舌下给药C.直肠给药D.肌肉注射E.皮下注射 12.影响药物吸收得因素不包括 A.给药途径B.药物理化性质C.剂型D.药物与血浆蛋白得结合力E.吸收环境 13.酸化尿液,可使弱碱性药物经肾排泄时 A.解离增加、再吸收增加、排出减少B.解离减少、再吸收增加、排出减少 C.解离减少、再吸收减少、排出增加D.解离增加、再吸收减少、排出增加 E.解离增加、再吸收减少、排出减少 14.药物得肝肠循环可影响 A.药物作用发生得快慢B.药物得药理活性C.药物作用持续时间D.药物得分布E.药物得代谢 15.当以一个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经给药几次血中浓度可达到坪值 A.1次B.2次C.3次D.4次E.5次 16.药物得半衰期长,则说明该药 A.作用快B.作用强C.吸收少D.消除慢E.消除快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精编版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淇县福利医院 麻 醉 科 技 术 操 作 规 范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麻醉诱导 4. 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继续术中基本检测。麻醉维持期管理和麻醉后注意事项按“围麻醉期检测处理要点”规定执行。

药理学习题答案

一、1E 2A 3ABC 4ABCD 5ABE 二、1 药效学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和药动学即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2 药物具有两重性即具有药物和毒物的性质,根据用药目的和用药剂量的不同而改变 第二章 一、 1D 2A 3D 4D 5C 6D 7B 8E 9A 二、1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然后进入肝门静脉,此时药物浓度很高,到肝脏后有些药物被代谢、灭活,再进入血循环,此时血药浓度下降,称为首关消除。 2 某些化学物质能提高肝药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代谢的速率,此现象称酶的诱导。具有肝药酶诱导作用的化学物质称酶的诱导剂。 3 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后,并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再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肝静脉重新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之肝肠循环。 4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称为药物的体内过程。 三、1 乳汁相对于血浆偏酸性,故红霉素、阿托品等弱碱性药物可以通过乳汁进行排出 2 静脉注射不存在吸收问题,因为吸收式指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3 服用小苏打即碳酸氢钠碱化体液,促进苯巴比妥解离,减少吸收,促进排泄 4 增强。在与血浆蛋白竞争结合时,双香豆素可以被保泰松所置换,使得血浆中游离双香豆素浓度提高,药效增强 5 苯巴比妥是典型多多酶诱导剂,能加速双香豆素代谢使其抗凝效果降低 6 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通常,吸收程度用AUC表示。而其吸收速度是以用药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即达峰时间来表示。 7 CL=Vd*k t1/2=k=40h 8 5个 5个 第三章 一、1 AB 2 ABCDE 3 ABCDE 4 ABCDE 5 ABCDE 6 ABCDE 7 AB AC 8 B 9 C

常用麻醉药大全

常用麻醉药 1、丙泊酚注射液 药品名称:丙泊酚注射液 曾用名:力蒙欣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也用于加强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也可用于麻醉下实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 【性状、成分】白色等渗静脉注射液,每毫升含双异丙酚10毫克,同时内含精制大豆油、精制蛋黄卵磷脂、甘油和注射用水等。 【吸收、分泌、清除】力蒙欣是一种起效迅速(30秒)、短效的全身麻醉药,通常从麻醉中复苏迅速。力蒙欣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来描述。首相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的特点。力蒙欣分布面广,并迅速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1.5-2升/分钟)。用力蒙欣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稳态值。当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它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 【用法、用量】使用力蒙欣通常需要配合使用镇痛药。力蒙欣可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可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麻醉药和镇痛药配合使用。 A成人:麻醉诱导成人初始剂量每10秒约给药4ml(40mg),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2.0-2.5mg /kg的力蒙欣。超过该年龄需适当减量。ASAIII级和IV级病人,给药速率应更低,每10秒约2ml(20mg)。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都能够达到较

好的麻醉维持效果。麻醉维持所需的给药速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通常4-12mg/kg/h的速率能维持令人满意的麻醉。重复单次注射给药应根据临床需要,每次给予力蒙欣2.5ml(25mg)至5.0ml(50mg)的量。 ICU镇静用于接受人工通气强化监护病人的镇静时,应持续输注力蒙欣。通常在0.3-0.4mg/kg/h的输注速率范围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镇静效果。人工流产手术术前以2.0mg/kg剂量衽麻醉诱导,术中若因疼痛刺激病人有肢体活动时,以0.5mg/kg的剂量追加。 B小孩:力蒙欣不建议用于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麻醉诱导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剂量应根据年龄和/或体重调节。年龄超过8岁的多数病人。麻醉诱导需要约2.5mg/kg。低于这个年龄所需剂量可能更大。ASAIII级和IV级的小儿建议使用较低的剂量。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维持麻醉所需的给药速率在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通常9-15mg/kg/h给药速率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 【给药方式】未稀释的力蒙欣也可直接用于输注。当使用未稀释的力蒙欣直接输注时,建议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以便控制输注速率。力蒙欣也可以稀释后使用,但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稀释度不超过1:5(2mg/ml)。用于麻醉诱导时,力蒙欣可以大于20:1的比例与0.5%或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使用。稀释液庆在给药前无菌制备,6小时内稳定。 【禁忌症】(1)已知对"力蒙欣"过敏者禁用。(2)妊娠妇女。(3)哺乳期妇女(国外资料)。(4)产科麻醉。(5)颅内压升高或脑循环障碍。(6)低血压或休克患者。(7)3岁以下儿童的全身麻醉。(8)12岁以下儿童重症监护(ICU)或麻醉监护(MAC)的镇静(国外资料)。 【注意事项】癫痫病人使用力蒙欣可能有惊劂的危险,对于心肺功能不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