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及习题加答案大汇总

考研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及习题加答案大汇总

考研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及习题加答案大汇总
考研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及习题加答案大汇总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1.什么是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或原理的科学。它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

2.植物生理学研究内容

植物生理学研究内容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物质与能量转化:植物体内各种物质的合成、分解及其相互转换;植物体内能量的吸收、转换及贮藏。信息传递与信号转导:植物感受外界信息。

3.植物生理学的基本任务

一方面是探索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进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是应用该理论服务于农业生产,为栽培植物,改良和培育植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并能不断提出控制植物生长的有效方法,从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阶段:植物生理学的孕育阶段第二阶段:植物生理学奠基与成长阶段第三阶段:植物生理学发展与壮大阶段

第一章植物水分生理

第一节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1.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有:

自由水:距离细胞胶体颗粒较远,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束缚水:较牢固地被细胞胶体颗粒吸附,不易流动的水分。

2.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影响代谢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高时,代谢旺盛;自由水/束缚水比值低时。代谢缓慢。

二、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1. 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2. 水是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

3. 水是各种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 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5. 水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方式:渗透方式、吸胀方式

(四)相邻细胞水分移动的规律水分总是从水势高的部位向水势低的部位流动。

(五)扩散:一种自发过程,指分子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扩散是物质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适合于水分短距离的迁徙。

(六)集流: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水分集流与溶质浓度梯度无关。

水孔蛋白:是一类具有选择性地、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

◇水孔蛋白的活化依靠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作用调节。如依赖Ca2+的蛋白激酶可使其丝氨酸残基磷酸化,水孔蛋白的水通道加宽,水集流通过量增加。如除去此磷酸基团,则水通道变窄,水集流通过量减少。

◇水孔蛋白广泛分布于植物各个组织。

◇功能:依存在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

▽维管束薄壁细胞中:可能参与水分长距离的运输,参与调节整个细胞的渗透势。

▽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中:有利于细胞生长和分化,

▽分布于雄蕊、花药:可能与生殖有关

二、吸胀吸水: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无液泡的分生组织和干燥种子细胞、根尖茎尖分生细胞、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中靠吸胀吸水。

原理: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这些亲水性物质吸水而膨胀。不同物质分子吸胀力大小是:蛋白质 > 淀粉 > 纤维素

植物散失水分的方式有两种:

1、以液体状态跑出体外-----吐水现象

2、以气体状态跑出体外-----蒸腾作用

二、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1.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

2.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3.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和叶片的温度;

三、蒸腾的部位及气孔运动:

(一)部位

1、植物幼小时,地面以上的全部表面。

2、皮孔蒸腾:高大木本植物,约占全部蒸腾的0.1%。

3、叶片蒸腾

(1)角质蒸腾:约占全部蒸腾的5%-10%(2)气孔蒸腾:主要方式

(二)气孔蒸腾

气孔结构特点

1)内壁厚、外壁薄(双子叶植物)中间厚、两头薄(单子叶植物)(2)保卫细胞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因素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体内的元素

灰分元素:燃烧后灰分中以氧化物形式存在的元素

矿质元素:植物体由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包括灰分元素和氮

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因植物种类、器官、部位不同、年龄、不同生境而有很大差异

必需元素有17种

大量元素(占植物干重的0.1%)9种: C、H、O、N、P、K、Ca、Mg、S,

微量元素(占植物干重的0.01%下)8种:Fe、Mn、B、Zn、Cu、Mo、Cl、Ni

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4种。

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总的来讲,有四个方面:

1、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

2、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

3、起电化学作用及渗透调节。

4、与体内其他物质结合成脂化物,参与物质代谢和运输。

氮: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NH4+,NO3-

功能:组成蛋白质、叶绿素、核酸、酶及维生素

充足时:枝叶繁茂,叶片深绿,果实中蛋白质的含量高;

缺乏时:营养生长受阻,植株矮小,叶片小而薄,叶绿素含量低,叶黄磷以 H2PO4-,HPO42-形式吸收

功能:组成核酸、生物膜等;某些酶的辅酶参与光合、呼吸等;组成ATP,参与植物体代谢;充足时:植物生长发育良好;促进植物早熟;利于植物抗性的提高;

缺乏时:植株矮小,开花延迟,产量低,抗性差;叶片呈现暗绿色或紫红色;

钾以离子状态存在,是一种能移动的元素。

功能: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参与物质运输和能量代谢;提高植物抗性;

充足时:促进块根块茎膨大;茎干坚韧,抗倒伏能力强;

缺乏时: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倒伏;叶边缘黄化,卷缩,叶脉间有坏死斑点;

4、硫:SO42-含S氨基酸(Cys,Met)几乎是所的蛋白质的构成成分; 是CoA、硫胺素、生物素的成分,与体内三大类有机物的代谢密切相关。是一种不易移动的元素。

5、钙: 细胞壁胞间层果胶钙的成分;与细胞分裂有关;稳定生物膜的功能;可与有机酸结合为不溶性的钙盐而解除有机酸积累过多时对植物的危害;作为第二信使,也可与钙调素结合形成复合物,传递信息,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作用。是一种不易移动的元素。

6、镁:叶绿素的成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一些酶的活化剂;DNA和RNA合成酶的活化剂。是一种能移动的元素。

7、铁:光合作用、生物固氮和呼吸作用中细胞色素和非血红素铁蛋白的组成元素;传递电子;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需要它激活。是一种不易移动的元素。

病症诊断法

缺乏Ca、B、Cu、Mn、Fe、S时幼嫩的器官或组织先出现病症。

缺乏N、P、Mg、K、Zn等时较老的器官或组织先出现病症。

可再利用元素:如N、P、Mg、K、Zn

不可再利用元素:如Ca、B、Cu、Mn、Fe、S

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离子通道运输(被动吸收)载体运输(被动吸收或主动吸收)离子泵运输(主动吸收)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细胞通过膜的内折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胞饮作用是一种非选择性吸收)

主动吸收的特点:(1)有选择性(2)逆浓度梯度(2)消耗代谢能

离子进入根部内部: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内皮层上有凯氏带,离子和水不能通过,离子和水必须转入共质体进入木质部薄壁细胞,最后离子又经过质外体扩散到导管或管胞。

改善栽培环境:如施用石灰、石膏、草木灰等,能促进有机质分解及提高土温;在酸性土壌中施用石灰可降低土壌酸度;施用有机肥除营养全面外,还能改良土壤物理结构,使土壤通气、温度和保水状况得到改善。

可以看出,合理施肥是通过无机营养来改善有机营养,增加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产量。故施肥增产的原因是间接的。

第三章光合作用

植物营养方式分为两种:异养植物: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营养自养植物:利用无机碳化合物作营养,并将它合成有机物。

碳素同化作用:自养生物吸收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质的过程称为碳素同化作用。

包括:细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光合作用的概念

1、定义: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CO2和H2O同化为有机物,并释放O2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1、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绿色工厂

2、蓄积太阳能----能量转换站

3、环境保护---自动空气净化器

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

被膜 :外膜内膜

基质:含可溶性蛋白质,酶类,DNA,RNA

核糖体等

类囊体(基粒)基粒类囊体

基质类囊体

叶绿素的功能:

(1)收集和传递光能:绝大部分叶绿素a和全部叶绿素b;(2)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少数叶绿素a分子

类胡萝卜素功能:收集和传递光能;保护叶绿素

1、光的特性:波动性、粒子性

2、可见光的波长范围:(紫)390—770(红)纳米

3、每mol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公式:

E =Lhν =Lhc/λ

E为能量,L为阿弗加德罗常数(6.02×1023mol-1),h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J?s),ν为频率(S-1),c为光速(3×108m?s ),λ为波长(nm)

?可见光的连续光谱:400--700纳米。?叶绿素a和b的吸收光谱主要在蓝紫光区和红光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在蓝紫光区,不吸收红光等长波的光。

?植物叶色变化:是各种色素的综合表现,主要是绿色的叶绿素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之间的比例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条件:

(1)光照(2)温度(3)矿质元素(4)水分

?光合作用的实质:

1、物质变化:二氧化碳+水→有机物

2、能量变化: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步骤:

光反应:原初反应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暗反应:碳同化

光反应:

1、需要光

2、反应地点在类囊体膜

3、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

光能→电能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电能→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碳同化)可以不要光,反应地点在基质中

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暗反应:(碳同化)可以不要光,反应地点在基质中

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单位=聚光色素系统+反应中心

聚光色素:作用:只具有收集光能将其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分子的作用

组成:大部分的叶绿素a、全部的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和藻红素、藻蓝素

反应中心色素:作用:完成光能的转换,光能→电能组成:少数叶绿素a分子

光合链: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由光系统Ⅰ和光系

统Ⅱ这两个光系统启动的,两个光系统由电子传

递链连接起来。连接两个光反应的排列紧密而互

相衔接的电子传递物质称为光合链。

光合磷酸化定义:叶绿体在光下将无机磷和ADP转化成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碳同化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条件:不需光,有许多酶参加

结果:将ATP和 NADPH中贮存的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碳水化合物中代表植物(C3植物)水稻、小麦、棉花、大豆

代表植物(C4植物):甘蔗、玉米、高粱等。

光合作用的产物

主要是糖类,其中以蔗糖和淀粉最为普遍。蛋白质、脂类和有机酸也都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

光呼吸

1、定义:是绿色植物细胞在光下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2、地点:在叶绿体、过氧物酶体、线粒体三个细胞器中进行。

表观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又称光合强度,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二氧化碳毫克数表示。

真正光合速率:真正的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单位:CO2mg/dm2.h

光补偿点:由于光照强度下降光合速率下降,当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现象: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在一定范围内几乎呈正相关,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速率的增加转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光饱和现象。

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1.漏光损失:作物生长初期,种植过稀。

2.叶片反射及透射损失

3.环境条件不适:温度过高过低,水分过多过少,施肥过量或不足,CO2浓度太低等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一)提高光合效率1.增加二氧化碳浓度2.降低光呼吸

(二)增加光合面积1.合理密植2.改变株型

(三)延长光合时间

1.合理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

2.补充人工光照

第四章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类型及概念定义:在酶的作用下,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两大类型。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关系:路径相似,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的,二者是共存的,只是主次关系可相互转换。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1、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

2、呼吸过程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一、糖酵解(EMP):己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二、发酵作用: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后,在缺氧条件下,产生乙醇或乳酸。

三、三羧酸循环(TCA):糖酵解进行到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经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逐步氧化分解,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四、戊糖磷酸途径(PPP、HMP):也为有氧呼吸途径。即葡萄糖直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生理意义

呼吸代谢的多样性,表现在呼吸途径的多样性、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多样性、末端氧化系统多样性。这些多样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表现,以不同方式为植物提供新的物质和能量。

呼吸过程中能量的贮存和利用

贮存能量:腺甘三磷酸(ATP)中的高能磷酸键。

生成ATP的方式:氧化磷酸化、底物磷酸化

利用能量:绿色植物有氧呼吸过程蔗糖分解时,能量利用率约为52%,其余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了。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相互依赖的辨证统一关系

主要表现:1、碳循环与戊糖磷酸途径基本上是正反反应关系。2、物质通用:ATP、ADP、NADP、NADPH2

中间产物交替使用氧气和二氧化碳

能荷说明腺苷酸系统的能量状态

公式:

呼吸作用的指标:呼吸率

呼吸商:

不同种类植物的呼吸率不同;不同组织器官的呼吸率也不同;不同的生长过程中呼吸率不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是25℃—35℃,最高温度是35℃—45℃,呼吸作用最低温度则依植物种类不同有较大差异。

长时间的无氧呼吸对植物的伤害1、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使细胞质的蛋白质变性;2、无氧呼吸利用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很少,植物要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就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

3、没有丙酮酸氧化过程,缺乏新物质合成的原料。

呼吸作用在贮藏时的危害:

1、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

2、产生水,利于细菌繁殖;

3、消耗有机物降低品质;

4、无氧呼吸使口味下降,果蔬、粮食变质

减少呼吸作用:方法:风干、干燥、通风、降温、减氧

第五章生长物质

植物生长物质( plant growth substances)指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活性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v 植物激素(phytohormones):植物体内产生的、能移动的、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v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包括生长促进剂、生长抑制剂和生长延缓剂。

激素种类—五大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乙烯

二、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输

1、合成: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尤其是顶端分生组织。

2、存在状态:A:束缚状态的生长素:无活性B:游离状态的生长素:有活性

3、运输方式(两种):

A:极性运输:特点: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主动运输; TIBA、NPA能抑制极性运输B:非极性运输:通过韧皮部运输

4、分布:集中在生长旺盛部分

三、生长素的生物合成和降解

合成前体:生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是色氨酸。合成途径:吲哚丙酮酸途径、色胺途径、吲哚、乙腈途径、吲哚乙酰胺途径

生长素对生长的作用有三个特点:

1.双重作用。生长素在较低浓度下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抑制生长。

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3.生长素对离体器官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整株植株效果不太好。

生长素的生理功能(一)促进营养器官生长

(二)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三)维持顶端优势

(四)促进侧根、不定根和根瘤的形成(五)促进瓜类多开雌花,促进单性结实、种子和果实的生长。(六)低浓度的IAA促进韧皮部的分化,高浓度的IAA促进木质部的分化(七)抑制花朵脱落、侧枝生长、块根形成、叶片衰老

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在生产上的应用:1、促进插枝生根2、阻止器官脱落3、促进单性结实4、促进菠萝开花5、促进雌花形成

赤霉素的生理效应 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诱导开花

(三)打破休眠

(四)促进细胞分裂、分化

细胞分裂素的生理效应

(一)促进细胞分裂

(二)促进芽的分化(三)促进细胞扩大 (四)促进侧芽发育,消除顶端优势(五)延迟叶片衰老六)打破种子休眠 分布:植物体的各部位均可以产生和分布乙烯合成部位:成熟或老化的器官或组织

乙烯的生理作用(一)改变生长习性 (二)催熟果实 (三)促进脱落 (四)促进开花和增多雌花

脱落酸的生物合成

合成场所:叶绿体和质体

脱落酸的生理效应

(一)促进休眠

(二)促进气孔关闭,增强抗逆性

(三)抑制生长

(四)促进脱落

1、生长素对乙烯的促进作用:生长素和所有人工合成生长素都能提高乙烯的产量。

2、乙烯对生长素的抑制作用

(1)抑制IAA合成

(2)乙烯影响生长素运输的效应

第六章生长生理

1、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seed germination):种子吸水到胚根突破种皮(或播种到幼苗出土)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过程。

种子活力(seed vigor):种子在田间状态下迅速而整齐地萌发并形成健壮幼苗的能力。包括种子萌发成苗的能力和对不良环境的忍受力两个方面。

种子活力与种子的大小、成熟度和贮藏条件有关。

种子寿命与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有关

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分三个时期:

细胞分裂期、细胞伸长期、细胞分化期

细胞分裂期

特点: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厚,无液泡,DNA大量增加。

细胞伸长期

形态上:细胞体积显著增加;细胞壁物质合成

生理上:干物质积累;呼吸速率和酶活性增加;蛋白质含量增加

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指分生组织细胞转变为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的细胞群的过程。

分生组织细胞分化成不同的组织,是植物基因在时间和空间顺序表达的结果。

细胞分化的前提—极性

极性通常是指在器官、组织甚至细胞中在不同的轴向上存在某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

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1)糖浓度(2)植物激素(3)光照

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指在无菌条件下,在培养基中培养外植体(组织、器官或细胞)成植株的技术。

意义:可以研究外植体在不受其它部分干扰的情况下的生长和分化规律;可用各种培养条件影响外植体的生长和分化,以解决理论上和生产上的问题。

优点:1、取材少 2、人为控制条件 3、周期短 4、管理方便,利于自动化。

植物生长( plant growth):

植物在体积和重量上的不可逆增加过程。是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增长引起的。

一、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一)生长大周期

生长大周期(grand period growth):植物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呈现“S”型的生长曲线。

(二)植物生长的温周期性

温周期性(或昼夜周期性):植物的生长按温度的昼夜周期性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夏季:植物的生长速率白天慢,夜晚快;

?冬季:则相反。

(三)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

季节周期性:植物的生长在一年四季中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原因:植物生长受外界因素(光、温、水等)的影响不同。如年轮的形成。

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是植物对环境周期性变化的适应。

顶端优势: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占优势的现象

1、营养学说:顶芽构成营养库,垄断了大部分营养物质,而侧芽因缺乏营养物质而受抑制。

2、生长素学说

顶芽合成生长素并极性运输到侧芽,超过芽生长的最适浓度,抑制侧芽生长。

IAA维持顶端优势,GA加强顶端优势,CTK破坏顶端优势。

植物的运动

向性运动(tropic movement): 感受(感受感受外界刺激)

传导(将感受到的信息传导到向性发生的细胞)

反应(接受信息后,弯曲生长)

感性运动(nastic movement):指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所引起的运动,运动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无关。生长性运动\紧张性运动

近似昼夜节奏的生物钟运动 : 指植物内生节奏调节的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

生理钟是植体内的一种测时机制,植物借助生理钟准确地进行测时过程,以保证一些生理活动按时进行。

植物产生向光性反应的原因:

1、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2、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

绪论

一、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

二、填空

1、1、1917年,在美国的《植物学公报》(Batanical Gazette)发表了“钡、锶、铈

对水绵属的特殊作用”一文,这是中国人应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植物生理学的第一篇文

献。

2、“南罗北汤”是两位著名的中国植物生理学家。他们是上海的和北京。

3、植物生理学是研究的科学,属于范畴,因此,其主要研究方法是。

4、1882 编者的“植物生理学”讲义问世。随后发表一部三卷本“植物生理学”使植物生理学成为一门具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

5、被认为是现代植物生理学的二位主要创始人。

A、J.B.van Helmont和J.Woodward

B、J.Sachs和W.Pfeffer

C、S.Hales和N.T.de Saussure

D、O.R.Hoagland和D.Arnon

6、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三位植物生理学家。

A、A、钱崇澍、张珽和李继侗

B、B、罗宗洛、汤佩松和殷宏章

C、C、吴相钰、曹宗巽和阎龙飞

D、D、汤玉玮、崔澄和娄成后

7、1648年,将一棵5lb(2.27kg)重的柳树栽种在一桶称量过的土壤中,每天除了给柳树浇灌雨水外,不再供应其他物质。5年后,这小树长成一棵重达169lb(76.66kg)的大树,土壤的重量只减少了2oz(56.7g)。由此,他合乎逻辑地、但是错误地得出结论:柳树是由水构成的。

A、J.B.van Helmont

B、W.Pfeffer

C、J.Sachs

D、N.A.Maximov

8、矿质营养学说是由德国的1840年建立的。

A、J.von Liebig

B、J.B.van Helmont

C、W.Knop

D、J.Sachs

9、1771年,英国牧师兼化学家用蜡烛、老鼠、薄荷及钟罩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植物能释放氧气,并能气经过动物呼吸后的污浊空气更新。

A、J.Ingenhouse

B、J.Priestly

C、J.Sachs

D、N.T.de Saussure

三、思考题

1.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21世纪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何?

3.近年来,由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有人担心植物生理学将被

其取代,谈谈你的观点。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一、名词解释

1.水分代谢 2.水势 3.压力势 4.渗透势 5.根压 6.自由水 7.渗透作用 8.束缚水9.衬质势10.吐水 11.伤流 12.蒸腾拉力 13.蒸腾作用 14.蒸腾效率15.蒸腾系数 16、抗蒸腾剂17.吸胀作用18.永久萎蔫系数 19.水分临界期 20.内聚力学说 2l .植物的最大需水期 22.小孔扩散律 23. 水通道蛋白

二、填空

1、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一方面要求 ,另一方面要尽量 。

2、水分沿着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下端动力是 ,上端动力是 。由于 的存在,保证水柱的连续性而使水分不断上升。这一学说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 。

3、依据K +泵学说,从能量的角度考察,气孔张开是一个 过程;其H +/K

泵的开启需要 提供能量来源。

4、一般认为,植物细胞吸水时起到半透膜作用的是: 、 、和 三个部分。

5、水分经小孔扩散的速度大小与小孔( )成正比,而不与小孔的( )成

正比;这种现象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 )。 6、当细胞10s ψ=-巴时,p ψ=4巴时,把它置于以下不同溶液中,细胞是吸水或是失

水。(1)纯水中( );(2)w ψ=-6巴溶液中( );(3)w ψ=-8巴溶液中,(4)w ψ=-10巴溶液中( );(5)w ψ=-4巴溶液中( )。

7、 和 现象可以证明根质的存在。

8、水分在植物细胞内以 和 状态存在; 比值大时,代

谢旺盛。反之,代谢降低。

9、在相同 下,一个系统中一偏摩尔容积的 与一偏摩尔容积 之间的 ,叫做水势。

10、已形成液泡的细胞水势是由 和 组成,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相对体积=1.0),压力势为 ,细胞水势导于 。当细胞吸水达到饱和时(相对

体积=1.5),渗透势导于,水势为,这时细胞不吸水。

11、细胞中自由水越多,原生质粘性,代谢,抗逆性。越小(越低),12、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水,当液泡形成以后,主要靠吸水。

三、问答题

1、1、土壤里的水从植物的哪部分进入植物,双从哪部分离开植物,其间的通道如何?动

力如何?

2、植物受涝后,叶片为何会萎蔫或变黄?

3、低温抑制根系吸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述植物叶片水势的日变化

5、植物代谢旺盛的部位为什么自由水较多?

6、简述气孔开闭的主要机理。

7、什么叫质壁分离现象?研究质壁分离有什么意义?

8、简述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9、解释“烧苗”现象的原因。

10、在农业生产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灌溉的依据有哪些?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名词解释

1.大量元素

2.微量元素

3. .生理酸性盐

4.生理碱性盐

5.生理中性盐

6. 单盐毒害

7. 平衡溶液

8.离子载体

9.胞饮作用10. 离子的主动吸收11. 离子的被动吸收12. 固氮酶13. 根外营养14、离子拮抗15. 养分临界期16. 再利用元素17. 诱导酶 18.生物固氮 19. 质外体20. 共质体

二、填空

1、确定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必需元素时,常用法。

2、植物对养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称为。

3、大量元素包括共9种,微量元素包括共7种。CH、O、

4、这所以被称为肥料三要素,这是因为。

5、在16种植物面必需元素中,只有4种不存在于灰分中。

6、根吸收矿质元素最活跃的区域是。对于难于再利用的必需元素,其缺乏症状最先出现在。

7、根外追肥时,喷在叶面的物质进入叶细胞后,是通过通道运输到植物多部分的。

8、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在实际情况下,以吸收为主。

9、水稻等植物叶片中天冬酰胺的含量可作为诊断的生理指标。

10、矿质元素主动吸收过程中有载体参加,可从下列两方面得到证实:和。

11、小麦的分檗期和抽穗结实期的生长中心分别是和。

12、离子扩散的方向取决于和的相对数值的大小。

13、说明离子主动吸收的三种学说是、、和。

14、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需要三种元素参与,它们是、和。

三、问答题

1、1、支持矿质元素主动吸收的载体学说有哪些实验证据?并解释之。

2、2、2、N肥过多时,植物表现出哪些失调症状?为什么?

3、为什么将N、P、K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4、肥料适当深施有什么好处?

5、举出10种元素,说明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生理作用。

6、NO3-进入植物之后是怎样运输的?在细胞的哪些部分、在什么酶催化下还原成氨?

7、是谁在哪一年发明了溶液培养法?它的发明有何意义?

8、固氮酶有哪些特性?简述生物固氮的机理。

9、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根系对离子的交换吸附。

10、钾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

11、影响植物根部吸收矿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2、何为根外营养?其结构基础是什么?它有何优越性?

13、试述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形式与途径,可用什么方法证明?

14、什么是营养临界期及营养最大效率期?它们对作物产量形成有何影响?

15、必需矿质元素应具备哪几条标准?目前已知植物必需元素共有多少种?其中大量与微量元素各为多少种?各是指哪些元素?

16、目前,生物因素氨的机理之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名词解释

1. 光合作用

2. 光合强速率

3. 原初反应

4. 光合电子传递链

5.PQ

穿梭

6. 同化力

7. 光呼吸

8.荧光现象

9. 磷光现象10.光饱和点

11.光饱和现象12.光补偿点13.光能利用率14. CO2饱和点 15.CO2补

偿点

16.光合作用单位17. 作用中心色素18.聚光色素19.希尔反应20.光

合磷酸化

21.光系统22.红降现象23.双增益效应24.C3植物25.C4植物

26.量子产额27.量子需要量28. 光合作用‘午睡’现象

二、填空

1、叶绿素a吸收的红光比叶绿素b偏向方面,而在兰紫光区域偏向方面。

2、矿质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乏时不能形成叶绿素,而等元素也是叶绿素形成所必需的,缺乏时也产生缺绿病。

3、叶绿素卟啉环中的镁被()置换后,形成去镁叶绿素,被()置换后仍呈绿色。故制备浸制标本时,常用()溶液处理。

4、光合作用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其反应的特点是、、。

5、植物光合作用可利用的波长范围为()纳米,叶绿素吸收高峰在()光区和()光区;类胡萝卜素吸收高峰在()光区。

6、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的进行的,CO2的固定和还原则是在叶绿体的中进行的。

7、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是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1分子水的光解需要吸收个光量子。

8、阴生植物的叶绿素a/b比值,比阳生植物,高山植物的叶绿素a/b比值比平原地区植物,同一植物在强光条件下,其叶绿素a/b比值比弱光条件下的,同一叶片随着叶龄的增加,叶绿素a/b比值亦随之。

9、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一般是,叶绿素a/b比值是:c3植物为,c4植物为,而叶黄素/胡萝卜素为。

10、叶绿素可分为、、、四种,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含有。

11、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主要步骤是()、()、()和()。

12、在光合作用中具有双重催化功能的酶是()。它可以催化()反应和()反应。

13、根据现代概念,光合作用机理可分为()、()、()及()四个相互联

系的环节。

14、CAM植物的气孔夜间(),白天(),夜间通过()酶羧化CO2生成大量的()运往()贮藏,黎明后又转入细胞质,氧化脱羧,所以傍晚的pH值(),黎明前的pH值()。

15、在光合碳循环中RuBP羧化酶催化()和()生成();PEP羧化酶催化()和()生成()。

16、光合作用中淀粉的形成是在中进行的,蔗糖的合成则是在中进行的。

17、写出下列生理过程所进行的部位:(1)光合磷酸化;(2)HMP途径;(3)C4植物的C3途径。

18、水分亏缺降低光合速率的原因可能是在下列几方面:、、。

19、光影响光合作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20、从光合作用的观点看,影响作物经济产量的五个因素是:、、、

、。

21、CAM植物的含酸量是白天比夜间,而碳水化合物量则是白天比夜间。

22、光呼吸的底物是,光呼吸中底物的形成和氧化分别在、和这三个细胞器中进行的。

三、问答题

1、从植物生理与作物高产角度试述你对光呼吸的评价

2、叶色深浅与光合作用有何关系?为什么?

3、是谁用什么方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源于水,而不是CO2?

4、试述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5、扼要叙述光呼吸过程中乙醇酸的来源。

6、何谓光合作用?用什么简便方法证明光合作用的存在。

7、试用化学渗透学说解释光合电子传递与磷酸化相偶联的机理。

8、根据光合作用碳素同化途径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植物分为哪三个类群?

9、植物体内水分亏缺使光合速率减弱的原因何在?

10、哪些矿质元素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为了夺取作物高产,应该如何做到合理施肥?

11、比较下列两种概念的异同点:

(1)光呼吸和暗呼吸

(2)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12、何谓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哪些?

13、何谓限制因子律?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其主要意义何在?

1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哪部分进行的?产生哪些物质?暗反应在叶绿体哪部分进行?可分哪几个大阶段?产生哪些物质?

15、C3植物和C4植物有何不同之处?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呼吸作用

2.呼吸速率

3.呼吸商

4.呼吸底物

5.呼吸跃变

6.有氧呼吸

7.无氧呼吸

8.氧化磷酸化

9.巴斯德效应10.能荷调节 11.抗氰呼吸 12.末端氧化酶 13.无氧呼吸熄灭点 14.呼吸链 15.戊糖磷酸途径16.糖酵解17.三羧酸循环18.P/O比

二、填空题

1. 糖酵解途径可分为己糖的、己糖的、丙糖三个阶段。

2. EMP和PPP的氧化还原辅酶依次为和。

3. 高等植物从呼吸为主,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进行和。

4.植物的呼吸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5.呼吸作用的糖的分解途径有3种,分别是、和。

6.从丙酮酸开始,进行TCA一次循环可产生对氢,?其中只有1对氢在传递中是交给辅酶_________。

7.呼吸链的最终电子受体是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结偶联,将影响

________的产生。

8.糖酵解是在细胞中进行的,它是和呼吸的共同途径。

9.氧化磷酸化的进行与酶密切相关,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解偶联将影响_______的产生。

10.植物呼吸过程中,EMP的酶系位于细胞的部分,TCA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部位,呼吸链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部位。

11. 一分子葡萄糖经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可净产生______分子ATP,?需要经过_______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12.若细胞内的腺苷酸全部以ATP形式存在时,能荷为。若细胞内的腺苷酸全部以ADP形式存在,能荷为。

13.组成呼吸链的传递体可分为和。

14.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和等。

15. 呼吸作用生成ATP的方式有和两种磷酸化方式。

16.呼吸抑制剂主要有、、、等。

17.气调法贮藏粮食,是将粮仓中空气抽出,充入,达到呼吸,安全贮藏的目的。

18.呼吸跃变型果实有、等;非呼吸跃变型果实有、等。苹果;

19.糖酵解途径的脱氢反应是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脱下的氢

由递氢体接受。

20. 呼吸传递体中的氢传递体主要有NAD+、、和等。

21. 淀粉种子的安全含水量约为,油料种子的安全含水量约。

22. 呼吸链从NADH开始至氧化成水,可形成分子的ATP,P/O比是。如从FADH2通过泛醌进入呼吸链,则形成分子的ATP,即P/O比是。

23.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抑制电子由到的传递;抗菌素A抑制电子到的传递;氰化物复合体抑制电子由到的传递。

24. 高等植物如果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由会因的过度消耗,供应不足,加上物质的积累,受到危害。

25. 线粒体内的末端氧化酶主要有细胞色素氧化酶、氧化酶、氧化酶、氧化酶和氧化酶等。

26.把采下的茶叶立即杀青可以破坏酶的活性,保持茶叶绿色。

三、问答题

1、在无氧条件下,单独把丙酮酸加入绿豆提取液中,结果只有少量的乙醇形成。但是,如果在相同条件下加入大量的葡萄糖,则生成大量的乙醇,这是什么原因?

2、在酵母提取液中葡萄糖发酵产生乙醇。如果向提取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对物质,对发酵速率有什么影响?请简要说明其原因。(1)碘代乙酸,(2)ATP,(3)ADP+无机磷,(4)NaF。

3、为什么呼吸作用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而不是葡萄糖的直接氧化?

4、一分子葡萄糖通过糖酵解和TCA环的途径完全氧化时,(1)可以产生多少分子ATP?(2)葡萄糖完全氧化成CO2和H2O时,△G0′=-2867.5kJ·mol-。细胞内ATP水解的△G0′=-30.5kJ·mol-。葡萄糖氧化所释放的能量有多少(%)以ATP形式被贮藏起来?(3)其余的能量到哪里去了?

5、小篮子法测定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强度,以Ba(OH)2吸收呼吸时放出的CO2种子重5g,反应进行20分钟,用0.1N-草酸滴定剩余的Ba(OH)2,用去草酸18ml,空白滴定用去草酸20 ml,计算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强度。

6、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为何会使植物受伤死亡?

7、机械损伤会显著加快植物组织呼吸速率的原因何在?

8、呼吸作用于生理功能有哪些?

9、呼吸代谢的多条途径对植物生存有何适应意义?

10、试从不同底物呼吸途径呼吸链和末端氧化举出呼吸代谢途径各三条。

11、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12、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是如何适应其呼吸作用这一特定功能的?

13、磷酸戊糖途径与EMP-TCA途径相比有何不同?

14、呼吸作用是怎样影响植物的水分收收,矿质营养等生理活动的?

15、呼吸作用对农业实践有何重要作用?

16、为什么种子入仓时间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其临介含水量?

17、白天在实验室测定植物茎叶的呼吸速率会受到什么影响?如何解决?

18、萌发的大麦种子其RQ值等于0.97,而同一种子胚的RQ值等于0.23,为什么?如果将种浸入水中,发现RQ值可增加至6.5,为什么?

19、试述戊糖酸途径的出现意义。

一、名词解释

1、1、类萜

2、酚类

3、生物碱

4、次生产物

5、固醇

6、类黄酮

二、填空题

1、萜类种类中根据__________数目而定,把萜类分为单萜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四萜和多萜等。

2、萜类的生物合成有2条途径:_________和_________。

3、柠檬酸、樟脑是_________化合物;赤霉素是_________化合物,杜仲胶、橡胶是_________

化合物。

4、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主要以_________和_________ 为主。

5、在植物体中,含量居有机化合物第二位的是_________,仅次于纤维素。

6、生物碱具有碱性是由于其含有一个_________。

7、木质素是属于_________化合物,花色素是属于_________化合物。

8、花色素的种类很多,但具有相同的_________结构,各种花色素的结构差异是在

_________。同一种花色素的颜色的有变化,在偏酸条件下呈_________,偏碱条件下是_________。

9、莽草酸途径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生物碱是一类_________化合物,它是由植物体内_________代谢中间产物_________

衍生出来的,因此施用_________可增加其含量。

11、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始起物是_________。

七、问答题

1、试指出萜类分类依据、种类以及生物合成途径。

2、简述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3、举例说明植物体内重要的类萜及其生理意义。

一、名词解释

1、共质体

2、质外体

3、胞间连丝

4、压力流动学说

5、韧皮部装载

6、韧皮部卸出

7、代谢源

8、代谢库

二、填空题

1、韧皮部装载过程有2条途径:和。

2、有机物的长距离运输途径通过。

3、到现在为止,能解释筛管运输机理的学说有三种:、和。

4、韧皮部卸出是指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物输出到的过程。

5、温度影响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方向,当土温大于气温时,则有利于光合产物向运

输。

6、当温度降低时,呼吸作用相应;导致有机物在机体内运输速率;

但温度如果过高,呼吸增强,也会消耗一定量的有机物质,同时胞质中的酶也可能开始钝化或被破坏,所以有机物运输速度也。

7、影响同化产物运输的矿质元素主要有。

8、影响有机物的分配有3个因素:、和;其中

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9、影响有机物在机体内运输的外界条件有、和。

10、植物体内糖类运输的主要形式为。

11、同化产物在机体内有3种去路,分别为、和。

12、韧皮部中同化物卸出有两条途径,即和。

七、问答题

1、试述植物体中同化物装入和卸出筛管的机理。

2、试问温度对有机物运输有哪些影响?

3、解释筛管运输学说有几种?每一种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细胞内和细胞间的有机物运输各经过什么途径?

5、试指出机体内有机物运输的分配规律;有什么因素影响着有机物的分配?

6、简述作物光合产物形成的源库关系。

7、植物体内同化产物的命运如何?

8、胞间连丝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胞间连丝有什么作

20

植物生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水分生理 一、选择题 1、每消耗1 kg 的水所生产的干物质克数,称为()。 A. 蒸腾强度 B. 蒸腾比率 C. 蒸腾系数 D. 相对蒸腾量 2、风干种子的水势为()。 A . ψW =ψs B. ψW =ψm C. ψW =ψp D. ψW=ψs+ψp 3、微风促进蒸腾,主要因为它能()。 A. 使气孔大开 B. 降低空气湿度 C. 吹散叶面水汽 D. 降低叶温 4、植物从叶尖、叶缘分泌液滴的现象称为()。 A. 吐水 B. 伤流 C. 排水 D. 流水 5、一植物细胞的ψw = - 0.37 MPa,ψp = 0.13 MPa,将其放入ψs = - 0.42 MPa的溶液(体积很大)中,平 衡时该细胞的水势为()。 A. -0.5 MPa B. -0.24 MPa C. -0.42 MPa D. -0.33 MPa 6、在同一枝条上,上部叶片的水势要比下部叶片的水势()。 A. 高 B. 低 C. 差不多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7、植物细胞吸水后,体积增大,这时其Ψ s()。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等于零 8、微风促进蒸腾,主要因为它能()。 A. 使气孔大开 B. 降低空气湿度 C. 吹散叶面水汽 D. 降低叶温 9、一植物细胞的ψW = - 0.3 MPa,ψp = 0.1 MPa,将该细胞放入ψs = - 0.6 MPa的溶液中,达到平衡时 细胞的()。 A. ψp变大 B. ψp不变 C. ψp变小 D. ψW = -0.45 Mpa 10、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 A. 植物需水最多的时期 B. 植物水分利用率最高的时期 C. 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 D . 植物对水分需求由低到高的转折时期 11、在土壤水分充分的条件下,一般植物的叶片的水势为()。 A. - 0.2~ - 0.8 MPa B. - 2 ~ - 8 MPa C. - 0.02 ~ - 0.08 MPa D. 0.2~0.8 MPa 12、根据()就可以判断植物组织是活的。 A. 组织能吸水 B. 表皮能撕下来 C. 能质壁分离 D. 细胞能染色 二、是非题 1、等渗溶液就是摩尔数相等的溶液。() 2、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向取决于它们的水势差。() 3、蒸腾拉力引起被动吸水,这种吸水与水势梯度无关。() 4、将一充分吸水饱和的细胞放入比其细胞浓度低10倍的溶液中,其体积变小。() 5、蒸腾效率高的植物,一定是蒸腾量小的植物。() 6、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和矿质元素唯一的器官。() 7、空气相对湿度增大,空气蒸汽压增大,蒸腾加强。() 8、没有半透膜即没有渗透作用。() 9、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10、在正常晴天情况下,植物叶片水势从早晨到中午再到傍晚的变化趋势为由低到高再到低。 () 11、共质体与质外体各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12、在细胞为水充分饱和时,细胞的渗透势为零。() 三、填空题 1、将一植物细胞放入ψW = -0.8 MPa的溶液(体积相对细胞来说很大)中,吸水达到平衡时测得细胞的 ψs = -0.95 MPa,则该细胞的ψp为(),ψW为()。 2、水分通过气孔扩散的速度与气孔的()成正比。 3、植物体内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降低时,植物的代谢活动()。 4、利用质壁分离现象可以判断细胞(),测定植物的()以及观测物质透过原生质层的难易程度。 5、植物体内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升高时,抗逆性()。 6、根系吸水有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两种方式,前者的动力是(根压),后者的动力 是()。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0及答案教学内容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0及答案

1、乙烯的三重反应2、光周期3、细胞全能性 4、生物自由基5、光化学烟雾 1、植物吸水有三种方式:____,____和____,其中____是主要方式,细胞是否吸水决定于____。 2、植物发生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____,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 3、叶绿体色素按其功能分为____色素和____色素。 4、光合磷酸化有两种类型:_____和______。 5、水分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两种:____和____。 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致可分为三大过程:⑴_____,它的任务是____;⑵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⑶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 7、土壤水分稍多时,植物的根/冠比______,水分不足时根/冠比_____。植物较大整枝修剪后将暂时抑制______生长而促进______生长。 8、呼吸作用中的氧化酶_________酶对温度不敏_________酶对温度却很敏感,对氧的亲和力强,而______酶和______酶对氧的亲和力较弱。 9、作物感病后,代谢过程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概括起来 ⑴_________,⑵__________ , ⑶_________。1、影响气孔扩散速度的内因是()。 A、气孔面积B、气孔周长C、气孔间距D、气孔密度

2、五大类植物激素中最早发现的是(),促雌花是(),防衰保绿的是(),催熟的(),催休眠的是()。 A、ABAB、IAAC、细胞分裂素D、GAE、乙烯 3、植物筛管中运输的主要物质是() 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蔗糖 4、促进需光种子萌发的光是(),抑制生长的光(),影响形态建成的光是()。 A、兰紫光B、红光C、远红光D、绿光 5、抗寒性较强的植物,其膜组分中较多()。 A、蛋白质B、ABAC、不饱和脂肪酸D、饱和脂肪酸 四、是非题:(对用“+”,错用“-”,答错倒扣1分,但不欠分,10分)。()1、乙烯利促进黄瓜多开雌花是通过IAA和ABA的协同作用实现的。 ()2、光合作用和光呼吸需光,暗反应和暗呼吸不需光,所以光合作用白天光反应晚上暗反应,呼吸作用则白天进行光呼吸晚间进行暗呼吸的节律变化。 ()3、种子萌发时,体积和重量都增加了,但干物质减少,因此种子萌发过程不能称为生长。 ()4、细胞分裂素防止衰老是在转录水平上起作用的。 ()5、在栽培作物中,若植物矮小,叶小而黄,分枝多,这是缺氮的象征。 五、问答题(每题10分,30分)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1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重点) 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 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 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 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 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 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 个方面: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

名著《猎人笔记》导读及练习

名著《猎人笔记》导读及练习 名著简介《猎人笔记》(屠格涅夫著随笔集) 《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最初发表的为21个短篇小故事;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一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2篇——《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猎人笔记》是作者成名之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1847年~1851年,屠格涅夫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内容简介 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在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表达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期写诗(《帕拉屠格涅夫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等。 创作背景 《猎人笔记》是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问世的。这时正是俄国解放运动从贵族革命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是俄国社会生活处在大转变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俄国专制制度腐朽的本质更加暴露出来了,农奴制度的危机更加加深了。从20年代起,俄国的农奴制度就进入了危机阶段,并且,这种危机在不断地加深着。资本主义在俄国逐渐地发展起来了。它猛烈地冲击着农奴制度,使农奴制度的经济逐渐解体了。应该说,农奴制经济的解体,是农奴制危机的根本原因。同时,农民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也在不断地加强着。据统计,从1826年到1850年,农民骚动达到了

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三)

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三)一、名词解释(1.5分/词×10词=15分) 1.细胞程序化死亡 2.根压 3.平衡溶液 4.CO2补偿点 5.呼吸商 6.蚜虫吻针法 7.生长延缓剂 8.光敏色素 9.衰老 10.逆境逃避 二、符号翻译(0.5分/符号×6符号=3分) 1.RNA 2.Ψπ 3.GS 4.Pheo 5.UDPG 6.CTK 三、填空题(0.5分/空×40空=20分)

1.当原生质处于状态时,细胞代谢活跃,但抗逆性弱;当原生质呈状态时,细胞生理活性低,但抗性强。 2.植物的吐水是以状态散失水分的过程,而蒸腾作用以状态散失水分的过程。 3.适当降低蒸腾的途径有:减少、降低及使用等。 4.必需元素中可以与CaM结合,形成有活性的复合体,在代谢调节中起“第二信使”的作用。 5.植物吸收(NH4)2SO4后会使根际pH值,而吸收NaNO3后却使根际pH值。 6.叶绿体基质是进行的场所,它含有还原CO2与合成淀粉的全部酶系,其中酶占基质总蛋白的一半以上。 7.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和反应,其速度非常快,且与度无关。 8.线粒体是进行的细胞器,在其上进行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内则进行三羧酸循环。 9.植物体内的胞间信号可分为两类,即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常见的化学信号:、、等,常见的物理信号有:、、等。 10.促进侧芽生长、削弱顶端优势的植物激素是;加速橡胶分泌乳汁的是;促进矮生玉米节间伸长的是;降低蒸腾作用的是;促进马铃署块茎发芽的是。 11.生长抑制剂和生长延缓剂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干扰茎的分生组织的正常活动,后者则是干扰茎的分生组织的活动。 12.关于光敏色素作用于光形态建成的机理,主要有两种假说:作用假说与调节假说。 13.光周期还影响植物的育性,如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在短日下花粉育,在长日下育。 14.大气污染物进入细胞后积累到一定阈值即产生伤害,危害方式可分为伤害、伤害和伤害三种。 15.引导花粉管定向生长的无机离子是。 四、选择题(1分/题×30题=30分) 1.微体有两种,即。 A.叶绿体和质体B.过氧化物体和乙醛酸体 C.线粒体和叶绿体D.圆球体和溶酶体 2.设根毛细胞的Ψs为-0.8MPa,Ψp为0.6MPa,土壤Ψs为-0.2MPa,这时是。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1、植物细胞与土壤溶液水势得组成有何异同点? (1)共同点:土壤溶液与植物细胞水势得组分均由溶质势、衬质势与压力势组成. (2)不同点: ①土壤中构成溶质势得成分主要就是无机离子,而细胞中构成溶质势得成分除无机离子外,还有有机溶质; ②土壤衬质势主要就是由土壤胶体对水分得吸附所引起得,而细胞衬质势则主要就是由细胞中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亲水胶体物质对水分得吸附而所引起得; ③土壤溶液就是个开放体系中,土壤得压力势易受外界压力得影响,而细胞就是个封闭体系,细胞得压力势主要受细胞壁结构与松驰情况得影响。 2、一个细胞放在纯水中其水势及体积如何变化? 水势升高,体积变大。 3、植物体内水分存在得形式及其与植物代谢强弱、抗逆性有何关系? 束缚水,自由水. 植物体内自由水与束缚水得比例越高,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植物体内自由水与束缚水得比例越低,代谢越弱,抗逆性越强。 4、试述气孔运动得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淀粉-糖转化学说,无机离子吸收学说,苹果酸代谢学说。 凡能影响光合作用与叶子水分状况得各种因素:光照(主要因素)、温度、二氧化碳(影响显著)、叶片含水量。 5、哪些因素影响植物吸水与蒸腾作用? 外界得气温,植物得呼吸作用强弱。根毛得表面积,叶得面积,,大气湿度,土壤溶液得渗透压等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植物吸水与蒸腾作用. 6、试述水分进出植物体得途径及动力. 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共质体途径。 上端原动力-蒸腾拉力。下端原动力-根压。中间原动力-水分子间得内聚力及导管壁附着力。 7、如何区别主动吸水与被动吸水? 主动吸水不需要消耗能量,被动吸水需要消耗能量. 二、8、人工培养法有哪些类型?用人工培养植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水培法、砂培法、气培法。 药品纯度、培养液PH值、浓度、通气、光照、温度。 9、如何确定植物必需得矿质元素?植物必须得矿质元素有哪些生理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 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 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答: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答: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答: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猎人笔记习题(含答案)

猎人笔记习题(含答案) 猎人笔记习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 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最初发表发表的21个短篇小故事;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一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2篇(《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2.《猎人笔记》总体上是第一人称叙述。“我”是主要叙述者,化身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并被赋予特殊身份:猎人。 3.《猎人笔记》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4.《两个地主》这两个地主出身和经历不同。一个是退伍的将军,一个是土地主。主要用“我”的一次访问记实以揭露他的外表热情温和、内心冷酷残忍的伪君子言行。 5《列别姜市场买马记》“我”由于贪恋打猎,在另外马贩子家一家买了一匹瘸腿的病马,“我”说“打猎的主要好处之一就在于打猎使你们不停地旅行,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 6.《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及其侄子》主人公达吉雅娜·鲍里

莎夫娜,由于她为人善良,思想自由。她是“我”这样的青年人敬爱的“老妈妈”。 7.《俄罗斯人之死》作者先后写了五个俄罗斯人的死,第一个“死”的是伐木场上被伐倒的大树压伤致死的包工头马克西莫;第二个“死”的是在地主家干活儿的一个农民,第三个“死”的是一个患“疝气”的磨房主,第四个“死”的是“我”大学时的同学阿威尼尔·索洛哥乌莫夫。第五个死的是一个地主老太婆,“我”的结论是:“俄国人的死是奇怪的!” 8.《酒店赛歌》小说主题就是两个歌手在郭洛托夫卡村一个孤零零的酒店赛歌的具体过程;这两个歌手——小包工和土耳其人亚什卡,在七月的一个炎热的夏日,“我”路经此地,进酒店歇脚避暑,正当两个歌手在三个听众兼裁判的鼓动下准备赛歌。 9.《小地主卡拉塔也夫的爱情故事》不到三十岁的卡拉塔也夫爱上了离他家三十多里一个财主和女地主老太婆的丫鬟玛特辽娜——“她的一个美丽、聪明、善良(形象)的姑娘”。他愿意出高价(五百卢布)为她赎身,但遭到老太婆的拒绝, 10.《幽会》写一对青年情侣离别前最后一次“幽会”的情景。男方是一个阔少爷宠爱的仆从。女方“是一个年轻的农家姑娘,”一个“苦命、可怜的孤儿”。 11.《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一次打猎的旅行中,“我”得到邻村一个小地主的邀请,去他家赴宴。关于主人公自己的性格,他的评价是两点:一、穷;二、安分。他以莎士比亚一部作品主人公“哈姆

最新植物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植物水分生理 一、名词解释(写出下列名词的英文并解释) 自由水free water:不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易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其特点是参与代谢,能作溶剂,易结冰。所以,当自由水比率增加时,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溶胶状态,植物代谢旺盛,但是抗逆性减弱。 束缚水bound water: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其特点是不参与代谢,不能作溶剂,不易结冰。所以,当束缚水比率高时,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凝胶状态,植物代谢活动减弱,但是抗逆性增加。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植物生命活动与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称为生理需水 生态需水:水分作为生态因子,创造作物高产栽培所必需的体外环境所消耗的水 水势Water potential:水势是指在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V)溶液(含溶质的水)的自由能(μw)与一摩尔体积(V)纯水的自由能(μ0w)的差值(Δμw)。 Ψw=(μw /V w) -(μ0w/V w) =(μw-μ0w)/V w=Δμw/V w 植物细胞的水势是由溶质势、压力势、衬质势来组成的。 溶质势Solute potential、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由于溶质的存在而降低的水势,它取决于细胞内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总和。和溶液所能产生的最大渗透压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由于细胞膨压的存在而提高的水势。一般为正值;特殊情况下,压力势会等于零或负值。如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零;剧烈蒸腾时,细胞的压力势会呈负值。 衬质势matric potential:细胞内胶体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细胞壁物质等)对水分吸附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为负值。未形成液泡的细胞具有明显的衬质势,已形成液泡的细胞的衬质势很小(-0.01MPa左右)可以略而不计。 扩散作用diffusion:任何物质分子都有从某一浓度较高的区域向其邻近的浓度较低的区域迁移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渗透作用osmosis:指溶剂分子(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是指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如动物膀胱、蚕豆种皮、透析袋等。理想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其它的分子通过。 吸胀作用Imbibition:是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只与成分有关: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脂类。豆科植物种子吸胀现象非常显著。未形成液泡的植物细胞,如风干种子、分生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 代谢性吸水Metabolic absorption of water :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通过质膜而进入细胞的过程——代谢性吸水。 质壁分离Plasmolysis:高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液泡失水,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Deplasmolysis:低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液泡吸水,原生质体与细胞壁重新接触的现象。

最新植物生理学研究生考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2015年研究生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8分) 1、海芋植物的佛焰花序比一般植物的呼吸放出的热量比一般植物高,是因 为存在抗氧呼吸的缘故。 2、与植物耐旱性有重要相关性的氨基酸是,它能增强细胞 的。 3、植物叶绿体的丙酮提取液透射光下呈,反射光下 呈。 4、根据种子的吸水量,可将种子的萌发分为吸胀吸水阶段、停止吸水阶段,重 新吸水阶段。 5、GA和ABA生物合成的前体是甲瓦龙酸,在短光照下形成ABA。 6、膜脂的组成与膜脂的抗冷性有关,不饱和程度,固化温度 高,不利发生膜变相,植物的抗冷性越小。 7、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用来培养的植物体部分叫外植 体。 8、保卫细胞质的膜上存在着 H+ATP 酶,在光照下,将H+分泌到保卫细胞外, 使保卫细胞 HP升高,驱动 H+ 进入保卫细胞,导致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9、跨膜信号传导主要是通过和完成。 10、土壤缺氮时,根冠比高,水分过多时,根冠比低。 11、具有远红光和红光逆转效应的是,它的生色团与叶绿体 的 结构相似。 12、成熟的水果变甜,是因为淀粉转化成糖,未成熟的水果有涩味是因为 含有单宁。 13、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细胞全能性,用来培养的植物的部分叫外 植体。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计20分) 略!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30分) 1、次级共运转(次级主动运输):以质子动力作为驱动力的跨膜离子运转,使质 膜两边的渗透能增加,该渗透能是离子或者中性分子跨膜转运的动力。 2、细胞信号传导:偶联各种胞外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 子反应。 3、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4、渗透调节: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 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5、交叉适应: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之后,能提高对另一逆境的抵抗能力,对不 同逆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 6、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光合速率 不再继续增加是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7、光的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 和器官的建成,就称为光形态建成。 8、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反之。 9、单盐毒害:植物培养在单盐溶液中所引起的毒害作用. 10、水孔蛋白:存在于生物膜上的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功能的内 在蛋白。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计42分) 1、生物膜结构成分与抗寒性有何关系。 生物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镶嵌而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对低温敏感,其结构成分与抗寒性密切相关。低温下,质膜会发生相变,质膜相变温度随脂肪酸链的加长而增加,随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所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不饱和脂肪酸越多,越耐低温。在缓慢降温时,由于膜脂的固化使得膜结构紧缩,降低了膜对水和溶质的透性;温度突然降低时,由于膜脂的不对称性,膜体紧缩不均而出现断裂,造成膜是破损渗漏,透性加大,胞内溶质外流。生物膜对结冰更为敏感,发生冻害时膜的结构被破坏,与膜结合的酶游离而失去活性。此外,低温也会使膜蛋白质大分子解体为亚基,并在分子间形成二硫键,产生不可逆的凝聚变性,使膜受到伤害。经抗寒锻炼后,由于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多,膜变相的温度降低,膜透性稳定,从而可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同时,细胞内的NADPH/NADP的比值增高,ATP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 ●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

名著导读《猎人笔记》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名著导读《猎人笔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品简介】 《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最初发表发表的21个短篇小故事;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一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2篇(《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猎人笔记》总体上是第一人称叙述。“我”是主要叙述者,化身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并被赋予特殊身份:猎人。 《猎人笔记》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阅读训练题】 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最初发表发表的21个短篇小故事;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一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2篇(《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2.《猎人笔记》总体上是第一人称叙述。“我”是主要叙述者,化身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并被赋予特殊身份:猎人。 3.《猎人笔记》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

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4.《两个地主》这两个地主出身和经历不同。一个是退伍的将军,一个是 忍的伪君子言行。 5《列别姜市场买马记》“我”由于贪恋打猎,在另外马贩子家一家买了 6.《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及其侄子》主人公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 7.《俄罗斯人之死》作者先后写了五个俄罗斯人的死,第一个“死”的 ” 8.《酒店赛歌》小说主题就是两个歌手在郭洛托夫卡村一个孤零零的酒店 在七月的一个炎热的夏日,“我”路经此地,进酒店歇脚避暑,正当两个歌手在三个听众兼裁判的鼓动下准备赛歌。 9.《小地主卡拉塔也夫的爱情故事》不到三十岁的卡拉塔也夫爱上了离 形象)的姑娘”。 太婆的拒绝, 10.《幽会》写一对青年情侣离别前最后一次“幽会”的情景。男方是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0及答案

1、乙烯的三重反应2、光周期3、细胞全能性 4、生物自由基5、光化学烟雾 1、植物吸水有三种方式:____,____和____,其中____是主要方式,细胞是否吸水决定于____。 2、植物发生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____,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 3、叶绿体色素按其功能分为____色素和____色素。 4、光合磷酸化有两种类型:_____和______。 5、水分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两种:____和____。 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致可分为三大过程:⑴_____,它的任务是____;⑵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⑶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 7、土壤水分稍多时,植物的根/冠比______,水分不足时根/冠比_____。植物较大整枝修剪后将暂时抑制______生长而促进______生长。 8、呼吸作用中的氧化酶_________酶对温度不敏_________酶对温度却很敏感,对氧的亲和力强,而______酶和______酶对氧的亲和力较弱。 9、作物感病后,代谢过程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概括起来 ⑴_________,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 1、影响气孔扩散速度的内因是()。 A、气孔面积B、气孔周长C、气孔间距D、气孔密度 2、五大类植物激素中最早发现的是(),促雌花是(),防衰保绿的是(),催熟的(),催休眠的是()。 A、ABAB、IAAC、细胞分裂素D、GAE、乙烯 3、植物筛管中运输的主要物质是() 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蔗糖 4、促进需光种子萌发的光是(),抑制生长的光(),影响形态建成的光是()。 A、兰紫光B、红光C、远红光D、绿光 5、抗寒性较强的植物,其膜组分中较多()。 A、蛋白质B、ABAC、不饱和脂肪酸D、饱和脂肪酸 四、是非题:(对用“+”,错用“-”,答错倒扣1分,但不欠分,10分)。 ()1、乙烯利促进黄瓜多开雌花是通过IAA和ABA的协同作用实现的。 ()2、光合作用和光呼吸需光,暗反应和暗呼吸不需光,所以光合作用白天光反应晚上暗反应,呼吸作用则白天进行光呼吸晚间进行暗呼吸的节律变化。 ()3、种子萌发时,体积和重量都增加了,但干物质减少,因此种子萌发过程不能称为生长。 ()4、细胞分裂素防止衰老是在转录水平上起作用的。 ()5、在栽培作物中,若植物矮小,叶小而黄,分枝多,这是缺氮的象征。 五、问答题(每题10分,30分) 1、试述植物光敏素的特点及其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 2、水稻是短日植物,把原产在东北的水稻品种引种到福建南部可以开花结实吗?如果把原产在福建南部水稻品种引种到东北,是否有稻谷收获,为什么? 3、植物越冬前,生理生化上作了哪些适应准备?但有的植物为什么会受冻致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C02补偿点 2. 植物细胞全能性3、氧化磷酸化 4、源-库单位 5. 乙烯的三重反应6、P680; 7、PEP;8、RQ 9、逆境蛋白 10、冻害与冷害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RUBP羧化酶具有______ 和______ 的特性。 2.赤霉素和脱落酸生物合成的前体都是甲瓦龙酸,它在长日照下形成______ ,而在短日照下形成______ 。 3.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在______ 中合成。 4.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而使根系呼吸困难,造成植物体内缺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__,感受春化作用的部位是______ 。 6.促进器官衰老、脱落的植物激素是_____ 和______ 。 7.光合作用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______ ,电子最终受体是______ 。 8.根系两种吸水动力分别是______ 和______ 。 9.光敏素最基本的光反应特性是照射______ 光有效,______ 光即可消除这种效果。 10、组成呼吸链的传递体可分为______ 传递体和______ 传递体。 11、植物光周期现象与其地理起源有密切关系,长日照植物多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______ 植物多在春夏开花,而多在秋季开花的是______ 植物。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果胶分子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葡萄糖; B、果糖 C、蔗糖; D、半乳糖醛酸; 2、C4途径中CO2受体是()。 A、草酰乙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天冬氨酸; D、二磷酸核酮糖; 3、光呼吸是一个氧化过程,被氧化的底物一般认为是( )。 A. 丙酮酸 B. 葡萄糖 C. 乙醇酸 D.甘氨酸 4、下列波长范围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没有影响的光是()。 A、100~300nm; B、500~1000nm; C、300~500nm; D、1000~2000nm; 5、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某些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其中含量 显著增加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天冬氨酸; C、精氨酸; D、丙氨酸 6、促进叶片气孔关闭的植物激素是()。 A、IAA; B、GA; C、CTK; D、ABA; 7、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根或芽取决于培养基中下列哪 两种激素的比例()。 A、CTK/ABA B、IAA/GA C、CTK/IAA D、IAA/ABA 8、叶绿体色素中,属于作用中心色素的是( )。

猎人笔记习题(含答案)doc资料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 初一语文 <猎人笔记> 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最初发表发表的21个短篇小故事;1852 年出单行本时,增加一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2篇(《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2.《猎人笔记》总体上是第一人称叙述。“我”是主要叙述者,化身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并被赋予特殊身份:猎人。 3.《猎人笔记》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4.《两个地主》这两个地主出身和经历不同。一个是退伍的将军,一个是土地主。主要用“我”的一次访问记实以揭露他的外表热情温和、内心冷酷残忍的伪君子言行。 5《列别姜市场买马记》“我”由于贪恋打猎,在另外马贩子家一家买了一匹瘸腿的病马,“我”说“打猎的主要好处之一就在于打猎使你们不停地旅行,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 6.《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及其侄子》主人公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由于她为人善良,思想自由。她是“我”这样的青年人敬爱的“老妈妈”。 7.《俄罗斯人之死》作者先后写了五个俄罗斯人的死,第一个“死”的是伐木场上被伐倒的大树压伤致死的包工头马克西莫;第二个“死”的是在地主家干活儿的一个农民,第三个“死”的是一个患“疝气”的磨房主,第四个“死”的是“我”大学时的同学阿威尼尔·索洛哥乌莫夫。第五个死的是一个地主老太婆,“我”的结论是:“俄国人的死是奇怪的!”8.《酒店赛歌》小说主题就是两个歌手在郭洛托夫卡村一个孤零零的酒店赛歌的具体过程;这两个歌手——小包工和土耳其人亚什卡,在七月的一个炎热的夏日,“我”路经此地,进酒店歇脚避暑,正当两个歌手在三个听众兼裁判的鼓动下准备赛歌。 9.《小地主卡拉塔也夫的爱情故事》不到三十岁的卡拉塔也夫爱上了离他家三十多里一个财主和女地主老太婆的丫鬟玛特辽娜——“她的一个美丽、聪明、善良(形象)的姑娘”。他愿意出高价(五百卢布)为她赎身,但遭到老太婆的拒绝, 10.《幽会》写一对青年情侣离别前最后一次“幽会”的情景。男方是一个阔少爷宠爱的仆从。女方“是一个年轻的农家姑娘,”一个“苦命、可怜的孤儿”。 11.《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一次打猎的旅行中,“我”得到邻村一个小地主的邀请,去他家赴宴。关于主人公自己的性格,他的评价是两点:一、穷;二、安分。他以莎士比亚一部作品主人公“哈姆莱特”自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