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语文 2018.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题。

材料一

墨作为书写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以石墨、朱砂填色。汉代纸料发明后,出现了一种以漆烟和松煤制成的丸状墨,这是日后用墨的滥觞.。

唐代是文化交流最广泛的朝代之一。唐末奚超避乱至歙州,见此地多松且质优,新安江水质极佳,因此留在此地制墨。因墨的主产区为歙州,故得名“歙墨”。其后奚超之子改进捣烟、和胶的方法,制成了“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制墨工艺的改进,让书写更加流利,也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

宋室南渡后,宋墨的制作技艺臻.于成熟。制墨业的繁荣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油烟墨的创立,开辟了中国制墨业的新领域。千百年来,制墨主要以松烟为原料,由于长年累月取松烧烟,致使松树被砍伐殆.尽,新的制墨原料——桐油烟便应.运而生。第二,制墨从业人员众多,名家辈出。宋代制墨名家见诸史册的多达百余人,他们在选料、配方、烧制、用胶、捣杵等工艺方面,都有独到之处。第三,达官贵人及文人墨客与制墨工匠切磋技艺,促进了制墨技艺的发展。创造“瘦金体”书法的宋徽宗喜欢墨又懂制墨,他亲自实践,推动了制墨业的发展。苏轼、陆游、黄庭坚等文人都有过参与制墨的经历。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成徽州,“徽墨”之名正式诞生,并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明代徽墨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先进的桐油烟与漆油的制墨方法被广泛应用。徽墨普遍加入麝香、冰片、熊胆等十几种贵重原料,使墨的质地达到新的水平。竞争使徽墨在工艺进步的同时也提升了造型设计能力和墨模的雕刻技术。徽墨呈现出艺术品的潜质,也带动了从事艺术的文化人士投身工艺品创作的潮流。清代徽墨的发展虽不及明代的规模,但陆续出现了曹素功、胡开文等制墨名家。这一时期徽墨出现了集锦种类的墨,墨雕题材也更加丰富。墨雕题材多取自山川、建筑、风光、典籍、典故、儒家、道家、佛家等,少则几锭为一套,多则几十锭为一套,徽墨成为多种文化元素的载体。

由于社会动荡,近代徽墨的发展一度停滞,直至解放后制墨业才重新焕发生机。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徽墨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载着厚重历史和传统艺术文化的徽墨也注意吸收时代元素,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徽墨如同由传统文化之根生发的绿叶,它从传统文化中不断获得滋养,同时也以自身的发展扩充着中国文化的根系。

(取材于项颂的文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滥觞.:“觞”读作“shāng”意思是“酒杯”

B.臻.于:“臻”读作“zhēn”意思是“达到(美好的境地)”

C.殆.尽:“殆”读作“dài”意思是“危险”

D.应.运而生:“应”读作“yìng”意思是“顺应”

2.下列关于徽墨发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徽墨的发展经历了石墨、汉代丸状墨、唐代歙墨三个阶段

B.唐墨以桐油烟为主要原料,墨色黑润,坚而有光,馨香浓郁

C.清代徽墨墨雕题材丰富,一块徽墨的装饰图案汇集多种文化元素

D.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徽墨坚持创新,不断充实中国文化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

...明代徽墨蓬勃发展原因的一项是(3分)

A.新原料的应用

B.新工艺的使用

C.雕刻技术的进步

D.文化人士的呼吁

材料二

作为传统工艺制品,徽墨因其装饰图案文化内容丰富,兼具实用与欣赏功能。

徽学中的新安理学以“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精神成为徽州文化的思想基础,儒家的社会伦理纲常、个人忠孝节义则是徽州人处世安身的精神支柱。徽墨与徽州其他艺术一样具有象征性和教育性,即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对后世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说,“崇儒”文化意识是徽墨装饰选择刻画内容的动因所在。【甲】徽墨装饰在构图、布局上吸收了徽州新安画派的绘画表现手法。新安画派的画家借徽州地缘地貌为蓝本,强调师法自然。徽墨墨面装饰格调与新安画派画风比较接近。

制墨行业以文人为主要消费者,从一定意义上决定徽墨图文装饰必然要迎合文人的喜好。明万历后,徽墨制造商更注重设计的文化与历史内涵,以迎合上层文人的审美趣味。徽墨中对于文人喜好的传统植物文化艺术符号的运用源自儒家的“比德”传统。【乙】

徽州重视教育的风气使徽州人具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徽俗习惯等能从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了解与研究。制墨者把自己的生活、人生愿望及情感与趣味当作艺术创作的源泉,在制墨过程中遵循自己的内心审美需要,自然把这些化为审美对象灌注到墨面装饰中,在徽墨制品中观照自己,从中获得十分亲切而美好的审美感受。【丙】

(取材于宛俊勇的文章)

4.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

...对徽墨装饰题材体现的文化内涵的一项是(3分)

A.儒家伦理观念

B.地域自然山水

C.文人审美趣味

D.创作主体追求

5.请将以下三项分别还原至材料二中的【甲】【乙】【丙】处。(3分)

A.清汪节庵“唤卿呼子谓多事”墨镂雕童叟对话人物风景图,四周辅以荷花、兰花雕刻,以君子

植物特殊的生态习性和生命气息为君子个体修养提供启示。

B.《耕织图》墨面图案记录了徽民生活中春耕、播种、浇灌、采收及弹花、纺纱、染练、绩织等生产和加工整个劳动过程,将徽州田野人家劳作等民俗自然情趣与文人大夫的审美情趣有机融合,画面生动,极富乡土气息。

C.《程氏墨苑》记录的圆形墨模《百子图》将民间各类儿童嬉戏的画面完整地整合于一幅图像之中,直接表达人丁兴旺、后继有人的儒家“孝为仁本”思想。

【甲】处填【乙】处填【丙】处填

材料三

一直以来,我们提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在感慨它们逐渐衰微甚至消逝。但这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看法。时代场景不同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传统文化精粹的生存空间,但非遗在现代并非全无“用武之地”。

墨的发展其实与社会稳定有关。社会稳定,人民生活追求提高,墨的市场就会扩大,徽墨自然无消失之虞。以前老胡开文墨厂生产的墨大部分出口日本。日本人很重视汉文化,写毛笔字画毛笔画的人多,对墨的要求也高。而如今,墨的内销与出口比重基本持平,说明中国人也在逐渐重视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这样的变化一方面得益于墨厂的不断创新,另一方面得益于生活水平提高,文学素养提升,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科技的进步也赋予传统工艺不少便利。锅炉、电炉的使用都对改善成品墨的品质帮助不小。

独特的制作方式、百年徽墨的招牌再加上文墨自带的传统文化气息,使得近年来徽墨更多以工

艺品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而在制墨人看来,这是本末倒置

....的。墨首先是用具,其次才有工艺品

的属性。“让一般人都用得起、用得好,这才是我做墨的‘初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美洪这样说。他认为很多民间技艺都“生于民间,死于庙堂”。对于很多地方花巨资建博物馆、收藏馆,周美洪更多的是担忧,因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博物馆

中很可能会“锁死

..”它的生命力。“不论是不是出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应该成为少数人欣赏的

奢侈品

...,而要走进千家万户。”

很多人看到“老胡开文墨厂只有100多个工人”“当前徽墨的原料采购困难”的报道后就自然而然的认同“百年老字号后继无人”的论断。事实上,老厂并非没有能力扩充人手与规模,只是根据市场研判,没有选择这样做而已。与其不顾市场规律盲目扩大生产,不如进一步弘扬国粹,有更多的人沉浸在书山墨海的传统文化中,就将给予徽墨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多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徽墨自然而然会迸发出更大的活力。对于其他非遗传承技艺,也没必要以“悲悯”的视角看待它们的日渐衰微,它们只不过是以最适合当前时代的姿态传承而已。

传承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沉淀的过程,每个时代总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烙上新的烙印。它们总会以自己的方式展现新的元素,时过境迁,传承人也许会老,但传承不老。

(取材于刘超的文章)

6.对下列词语在材料三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本末倒置:指有人只重视徽墨的造型,而忽视其文化价值

B.初心:指制墨者制墨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书写者的使用

C.锁死: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在博物馆中会脱离现实生活

D.奢侈品:指专属于部分财富拥有者的独特、稀缺、珍奇的物品

7.根据材料三,下列做法不符合

...本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观点的一项是(2分)A.开设昆曲选修课程,普及昆曲知识

B.参与宣纸文化体验活动,亲手制作宣纸

C.举行节气庆祝活动,了解节气与生活的关系

D.打造极品龙泉青瓷,获得收藏家青睐

8.材料三提到“传承人也许会老,但传承不老”。结合三则材料,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传

承不绝的原因。(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一)

尝谓诗有工.拙,而无今古。自葛天氏之歌至今日,皆有工有拙,未必古人皆工,今人皆拙。即《三百篇》中,颇有未工不必学者,不徒汉、晋、唐、宋也。今人诗有极工极宜学者,亦不徒汉、晋、唐、宋也。然格律莫备于古,学者宗师,自有渊源。至于性情遭.际.,人人有我在焉,不可貌古人而袭之,畏古人而拘之也。今之莺花,岂古之莺花乎?然而不得谓今无莺花也;今之丝竹,岂古之丝竹乎?然而不得谓今无丝竹也。天籁一日不断,则.人籁一日不绝。孟子曰:“今之乐,犹古之乐。”乐即诗也。唐人学汉、魏变汉、魏,宋学唐变唐。其变也,非有心于.变也,乃不得不变也。使不变,则.不足以为唐,不足以为宋也。子孙之貌,莫不本于祖、父,然变而美者有之,变而丑者有之。若必禁其不变,则虽造物有所不能。先生【1】许唐人之变汉、魏,而独不许宋人之变唐,惑也。

且先生亦知唐人之自变其诗,与宋人无与

..乎?初、盛一变,中、晚再变,至皮、陆【2】二家已浸淫乎宋氏矣。风会所趋,聪明所极,有不期其然而然者。故枚尝谓变尧、舜者,汤、武也;然学尧、舜者,莫善于汤、武,莫不善于燕哙【3】。变唐诗者,宋、元也;然学唐诗者莫善于宋、元,莫不善于明七子【4】。何也?当变而变,其相传者心也;当变而不变,其拘守者迹也。鹦鹉能言,而不能得所以言,夫非以迹乎哉!

(取材于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

(二)

乃近代论诗者,则曰:三百篇尚矣;五言必建安、黄初;其.馀诸体,必唐之初、盛而后可。非是者,必斥焉。既不能知诗之源流本末正变盛衰,互为.循环;并不能辨古今作者之心思才力深浅高

下长短,孰为沿为革,孰为创为因,孰为流弊

..而衰,孰为救衰而盛,一一剖析而缕分之,兼综而条贯之。徒自诩矜张,为郛廓隔膜之谈,以欺人而自欺也。

盖自有天地以来,古今世运气数,递变迁以相禅。古云天道十年而一变此理也亦势也无事无物不然宁独诗之一道胶固而不变乎?

(取材于叶燮《原诗》)注释:【1】先生:指沈德潜,与袁枚同时的诗人、学者,即题目中的沈大宗伯。【2】皮、陆:指晚唐诗人皮日休、陆龟蒙。【3】燕哙:战国时燕国国君。他把国家托付给子之,自己为臣,结果国家大乱。【4】明七子:明代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为代表的后七子。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尝谓诗有工.拙工:精巧

B.至于性情遭.际.遭际:相逢

C.与宋人无与

..乎无与:无关

D.孰为流弊

..而衰流弊:相沿下来的弊端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则.人籁一日不绝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B.非有心于.变也青取之于.蓝

C.其.馀诸体其.孰能讥之乎

D.互为.循环君为.我呼入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然格律莫备于古

但是诗歌格律没有比古代更齐备的了

B.则虽造物有所不能

那么即使是创造万物的上天也没有办法

C.有不期其然而然者

有原本没有想到这样而变成这样的

D.兼综而条贯之

概括综合使之条理通达

12.用斜线(/)给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5分)

古云天道十年而一变此理也亦势也无事无物不然宁独诗之一道胶固而不变乎?

13.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一个恰当的属于或成语,用来评价材料(一)中沈德潜和明七子的诗歌

主张。(4分)

①②

14.叶燮和袁枚分别是清代前、中期杰出的诗论家和诗人,面对当时“尊唐抑宋”“诗必汉唐”的论

调,二人提出了相似的主张,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结合文章内容解说。(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

B. “鹤巢松树遍”写鹤在松林中到处筑巢,表现生机盎然的景象。

C. 尾联写渡头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与颈联形成鲜明对比。

D.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惬意的生活,但又透露出落寞的心情。

16. “渡头烟火起”一句中借“烟火”表明有人家在山中生活。下列诗词语句没有

..运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3分)

A. 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司马扎《晓过伊水寄龙门僧》)

B.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C. 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徐积《渔父乐》)

D. 更九衢、烟火近元宵,闻嬉笑。(刘仙伦《满江红》)

17. 王维与陶渊明都擅长写田园山水,在描写景物上各有特色。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分析。

(6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8.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文的一大特色。如《桃花源记》:“土地平旷,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鸡犬相闻。”再如《兰亭集序》:“此地有

③,茂林修竹,又有④,映带左右。”又如《苏幕遮》:“⑤,芳

草无情,⑥。”这些景物描写都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心情。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冬天和春天

老何和那个八岁的小孩子成了一对儿好朋友。

小孩子背个鼓囊囊的大书包,每天下午五点多钟,都要从这里路过,瞅上老何几眼就匆匆走开了。老何觉得这孩子有意思,这天,他站在路边,两手背在身后,问他,嘿,小家伙,你哪村的呀?小男孩停下来,漆黑的眼珠子忽悠转一下,反问老何,先说你是哪村的吧?老何就故意逗他,我问你哩!

你先说,你是大人!

好,我是这村的,你哩?

你说这村的,我怎么没见过?小孩子将一根手指抵住嘴唇,目光盯在老何脸上,盯得很深。老何笑着反问小孩子,说你吧,你哪村的?小孩子说,俺也是这村的!老何又故意沉起脸,说,哦,那你放学为嘛不回家呀,跑这么远?

那孩子嘴角绽出一缕浅笑,踮起脚,伸手朝西一指,说,喏,那是俺家养鸡场。

老何朝西边眺望。目光所及,横几排低矮的屋舍,旁边戳几间红砖房,都隐在齐腰高的玉米地里。如今许多人家就在自家大田里建养殖场,养鸡养鸭,养猪,也有盖家具厂、板材厂的,一家子就吃住在厂里。老何喜欢傍晚来村西遛弯,就因为这里还是大片大片的庄稼地,相对清静一些。

自从和小孩子相识后,老何早上也来村西遛弯了。他对老伴说,村西真是个好地方,对了,还有一个小孩子哩,他每天上学都从那儿过,嘿,像咱小孙子。老伴笑话他是想孙子想疯了,见到小孩子就说像你孙子!老何撇撇嘴,想说什么,又把嘴紧紧抿住了。

一个小孩子怎么对他有这么大吸引力呢?老何似明白,又不明白。

晚上,老何接到了儿子进生的电话。天凉快啦,想接他和老伴去城里住几天。

他和老伴非常高兴,比什么都高兴。

没过几天,老何和老伴就从城里回来了。

一进屋门,老何一甩手,就将那只鼓囊囊的大皮包扔到了沙发上。真不该去!他发狠地说着,一歪屁股坐在另一只沙发上。呸,咱贱——

老伴倚住床沿儿,两手按住胸口张大嘴喘粗气。从村北的公路上走回来,她有些累了。你,你值当发那么大火呀?咱就,就当没这个儿子!又说,都是进生做不了大梅的主儿呗!

纯粹一个窝囊废!老何狠狠地骂,又深深地吐出一口气,鼻头涨红得像酒糟鼻子。

老伴说,也怪你呗。老何问怎么怪我?老伴说,也许人家大梅不是故意的。老何想不到老伴替儿媳开脱,说,怎么不是故意呢?是呀,怎么就不是故意?大梅明知道他每天早晨起来要上厕所,可她偏要抢先儿,而且进去老半天不出来。连着好几天都这样,还不是故意?

看着太阳西沉,老何背着手,又溜溜达达来到村西。

那个孩子又朝他走来。

哈,放学啦!他笑呵呵地朝他招招手。

小孩子问老何,爷爷,城里好不好呀?老何点点头,说好,城里非常好!忽然,孩子仰起头,眨眨眼睛,说爷爷,我要去城里上学呀!

老何一怔,随即就点点头,说,哎呀,好,好哇,城里好。然而,他看到孩子眼里的光又马上熄了,低下头喃喃道,我,我妈和我爸离婚了。我妈要去城里做生意,我们就不回来啦。

老何呆在那儿,怎么回事呀,才十来天。他想问孩子,但又止住了。他不想再往孩子的伤口上撒盐!再说,还用他问呀?村里哪年没有几个离婚的。原因嘛,都大同小异。就扯起脸肌故意笑笑,说,那爷爷再进城的时候,咱们还能见面,是吧?

小孩子一下高兴起来,拉住老何的手,说,爷爷,那我和妈妈一定去看你。又问老何,爷爷,你什么时候去城里?

冬天吧,冬天!老何脱口而出,另一双黑亮的眼睛又开始在他脑海里晃动,像从前小河里的小蝌蚪,又像天上的小星星。他的心又被这双眼睛搅乱了。

爷爷,我问你,为嘛要有冬天和春天呢?小孩子忽然向他提出个问题。

老何没有正面回答,一双大手,将孩子的脑袋几乎整个盖住了,抚摸着说,爷爷先给你打个比方吧。四季就像人,春天就是小孩子,就像你。夏天呢,就是青年人,就像你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秋天就像你爸爸妈妈——

孩子觉得有趣,咧开嘴呵呵地笑起来,又问,爷爷,你还没说呢,冬天是什么?

冬天嘛,冬天就是老年人。就像我!老何伸出一根指头,指指自己肥大的鼻头。

孩子晃着脑袋笑,这次是咯咯的大笑,早忘记老何其实还没回答他的问题,大声嚷道,哎呀,冬天就是老爷爷,老爷爷就是冬天。再往后呢,再往后是什么?

再往后又是春天,又是小孩子!老何伸手在空中画个大圆圈,最后手指落在了孩子的鼻尖上,你就是春天,春天就是你!

哎呀,我明白啦,冬天就是迎接我们小孩子的,是不是呀爷爷?为了这个发现,孩子高兴地拍起小巴掌,鼓囊囊的书包也跟着乱晃。

没错,冬天就是迎接春天的,春天就是小孩子!

回到家,老何凑近老伴,眯起一只眼问,老婆子,我来考你,冬天是什么呀?

老伴没好气地翻他一眼说,冬天就是冬天呗。哼,吃饱撑的,问这个!

老何哈哈地笑了,用手一指老伴,嘿,错了吧?冬天就是你和我,就是咱俩,老头老太太!

老伴倒觉得有趣了,眨巴眨巴眼睛,问他,春天呢,你说春天是什么?

唔,春天就是春天呗。

老伴嗔道,哼,死老头子!春天到底是个什么?

老何两只大手用力一拍,笑得更响了,但没有回答老伴,故意卖关子,说,冬天就是迎接春天的——

哼,你个死老头子!老伴不明白老何为什么这么开心,和上午哪像一个人?也不再关心春天是什么,认为老何逗她玩呢。然而,脑子里却跳出一双眼睛,那眼睛像天上亮晶晶的星星,又似从前小河里游动的小蝌蚪。耳边呢,也响起那个稚嫩的声音,奶奶,奶奶——

她的心就颤动了一下。于是打定主意,冬天还要和老何去城里住几天,不光是为了看小孙子,她要让大梅轻松几天。两口子都上班,平时忙得要命,她帮他们收拾收拾家务,做做饭,当然,还要给儿子多带点西瓜酱。

(取材于康志刚同名小说)19.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老何的询问,小孩儿的反问表明他对陌生人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B.小说倒叙老何在城里“一天也待不下去”的情节,交待了儿媳是故意跟老何作对。

C.老何和老伴儿都理解了冬天和春天的含义,就开春进城看望儿子一家达成共识。

D.文中两次提及像“小蝌蚪”“星星”的眼睛,表现了两位老人对孙子的思念和疼爱。

20. 下列对这篇小说语言风格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亲切

B.朴素洗练

C.幽默诙谐

D.丰腴冷峻

21.分析文中画线语段的作用。(4分)

22.作品中小孩提及父母离婚,老何有所触动。这一情节能否删去?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4分)

23.根据小说内容,概括老何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24.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小说展示了农村留守老人孤独的生存境况;有人认为小说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两种不同生活观念的冲突……你同意哪种说法或者你有其他的看法吗?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呐喊》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中国社会,塑造了革命者、知识分子、农民、帮闲等形形色色的人物,请任选一类人物进行评论。要求:结合作品,观点明确。

②《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向同学介绍阅读这本著作的方法。要求:方法具体,有可行性。

③《红楼梦》展现出诗意的青春,《边城》营造出唯美的青春、《红岩》歌颂了壮丽的青春,《平凡的世界》表现了奋斗的青春……请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对青春的理解。要求: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清零”是电子学术语,使用清零指令可以将存储器的状态(数据)变成原始的零状态。假如人生也可以设置清零指令,你是保留过去的成长痕迹?还是有选择地删除记录?或是干脆抛弃过去的自己,从零开始?

请以“清零”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持续发展的科技正在模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广告:欢迎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先别忙着做美梦,如果虚拟的东西那么真实,那么它与真实的世界到底有什么区别?

请以“欢迎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8.5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2分)C

2.(3分)D

3.(3分)D

4.(3分)B

5.(3分)

【甲】处填C;【乙】处填A;【丙】处填B;

6.(2分)A

7.(2分)D

8.(6分)

答案要点:

(1)徽墨制作工艺水平高;

(2)徽墨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

(3)徽墨具实用价值;

(4)徽墨文化内涵丰富,有欣赏价值;

(5)社会稳定,人们有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品位提升。

(一点1分,答出五点得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3分)B 10.(3分)A 11.(3分)C

12. (5分)

古云/天道十年而一变/此理也/亦势也/无事无物不然/宁独诗之一道胶固而不变乎?

(一处1分)

13.(4分)

答案示例:

①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②鹦鹉学舌(邯郸学步)

14. (6分)

答案示例:

二人都反对盲目崇古,主张在继承的基础上变化革新。叶燮提出“源、流、正、变”为核心的发展观,提出“变”即发展,变革、创新,但也要沿袭、继承。袁枚也不完全否定学习古人的格律,但认为“性情遭际,人人有我在焉”,如果袭古人之貌,拘古人之变,就会湮没性灵,扼杀个性,成为“能言,而不能得所以言”的鹦鹉。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3分)C 16.(3分)D

17. (6分)

答案要点:

陶诗采用白描手法,描写景物远近结合。

王诗采用对比手法,色彩鲜明;描写景物有全景有特写。

18.(6分)

①屋舍俨然②阡陌交通

③崇山峻岭④清流激湍

⑤山映斜阳天接水⑥更在斜阳外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9.(3分)D

20.(3分)A

21.(4分)

答案要点:

(1)描写了乡村清静的自然环境;

(2)暗示了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

(3)表现了老何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4)表现老何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为后文埋下伏笔。

(一点1分)

22.(4分)

答案示例:

不能删。这个情节反映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表现老何对小孩的同情,展现老何的善良;暗示出后文老何的想法会发生转变。

(如果答可以删,言之成理即可。)

23.(4分)

答案要点:

(1)善良、有同情心;

(2)喜爱乡村生活,对城市生活不适应;

(3)急躁、执拗;

(4)有较强的传统观念。

(一点1分)

24.(6分)

结合作品情节、人物等解说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10分)略

26.(50分)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曾说过诗有好坏之分,但没有古今之分。从葛天氏的歌谣到今天,都有好有坏,不见得古人的都好,今人的都坏。即使《诗经》中间,也很有些写得不好而不必学的,不仅是汉代、晋代、唐代、宋代如此。今人的诗也有很好很适宜于学的,同样也不仅是汉、晋、唐、宋才有这种好诗。但是诗歌格律没有比古代更齐备的了,学习的人以古代为师,自有他们的源流。至于个人的性情遭遇,人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不能描摹古人而照抄,因为敬畏古人而受古人束缚。今天的莺花,难道是古代的莺花吗?但是不能说今天就没有莺花;今天的音乐,难道是古代的音乐吗?但是不能说今天就没有音乐。大自然的声音一天不断,那么人类的声音也就一天不会断绝。孟子说:“今天的音乐,就像古代的音乐。”音乐就是诗歌。唐代人学习汉、魏诗歌就变化汉、魏的诗歌风格,宋代人学唐诗就变化唐诗的风格。这种变化,不是有意要变,而是不得不变。假如不变,那么就不足以成为唐诗,不足以成为宋诗了。子孙的面貌,无不来自于祖父、父亲,但是有变得漂亮的,也有变得丑陋的,如果一定要禁止让他们不变,那么即使是创造万物的上天也没有办法。先生允许唐代人变化汉、魏风格,而独独不允许宋代人变化唐代风格,真令人不解。

而且先生也知道唐代人自己也变化诗的风格,这和宋代人无关吧?初唐、盛唐风格一变,中唐、晚唐风格再一变,到皮日休、陆龟蒙两人,已几乎变得接近宋人风格了。时代风格发展的趋势,诗人聪明才智的发挥,有原本并不希望它这样而自然变成这样的。所以我常说改变唐尧、虞舜的,是成汤、武王,最善于学习尧、舜的也是汤、武,最不善于学习尧、舜的是燕王哙;改变唐诗风格的是宋代、元代,最善于学习唐诗的也是宋代、元代,最不善于学习唐诗的是明代七子。为什么呢?应当变化就变化,其传授是靠心的领会;应当变化却不变化,墨守的只是外部的形式。鹦鹉能说话,却得不到真正会自己讲话的本领,这不是因为光学表面的形式吗?

至于近代论诗的人,则说:三百篇高明;五言诗一定首推建安、黄初体诗歌;其他诗歌,一定首推初唐盛唐的诗体。不是这样,一定排斥。既不能了解诗歌的源与流、本与末、正与变、盛与衰,都是相互循环的;并且也不能分辨古今作者的心思和才力的深浅、高下与长短,谁是沿袭谁是变革,谁是创新谁是继承,谁是沿袭弊端而衰落,谁是挽救衰落而兴盛,一一剖析而条分缕析,概括综合

使之条理通达。只知道自夸矜持张扬,作浮浅空洞隔靴搔痒的言论,用来欺骗别人,自己也被欺骗了。

自有天地以来,古今世事的气运命数,顺次变换而相互承续。古人说:天道十年一变。这是万物的道理,也是万物的趋势,没有一件事物不是如此。难道只有诗歌一道凝固而不能改变吗?

2018年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17 学年第二学期奉贤区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卷(2018.4) (完卷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积累运用(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成语“任重道远”出自《·泰伯》:“,任重而道远”。 (3)古人诗词中常借用虚拟之景表达情感,如秦观《踏莎行》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柳永的《雨霖铃》中与之手法相似的诗句是“,”。 2.学习中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时,下列名言用以自勉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子罕》 D.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孟夏纪》 3.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我们在以理性为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应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用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对武器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使用工具之前是否应先研究工具?理性是什么?它的内容和界限是什么?这种,就是哲学思考的根本问题。 A.对理性的思想,对理性的批判 B.对理性的批判,对思想的批判 C.对理性的思想,对思想的思想 D.对理性的批判,对批判的思想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4-9 题。(17 分) ①一般印象中,人类学家有点像是独行者,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经历着不同文化给自己的磨难。所以,李亦园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要到研究的地方去做深入的调查探索,无论是蛮荒异域还是穷乡僻壤都要住过一年半载,并美其名叫‘参与观察’。”因而,人类学家的生涯,与孤独寂寞分不开。人类学家要备尝田野的孤独寂寞,是因为田野工作引起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经常使你终身难忘,刻骨铭心”。人类学家不仅要承受孤独寂寞和文化震撼,还会时不时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马林诺夫斯基在田野中写下的《严格意义上的日记》,有这么一段话对自己的“迷糊状”做了生动的自白:4月7日(1918年)。我的生日。我还是带着照相机工作,到夜幕降临,我简直已筋疲力尽。傍晚我与拉斐尔聊天,谈到特洛布里安德岛人的起源和图腾制度。……我困惑,我陷入到了那里的生活方式之中。所有一切都被阴影笼罩,我的思想不再有自己的特征了。 ②像马林诺夫斯基这样的人类学家,大凡都 ...要经历冷酷的田野生活,他的日记给人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感。从一个角度看,他们成为人类学家,与他们遭受的磨难有直接的关系。马林诺夫斯基之所以是马林诺夫斯基,是因为他离开了家园,离开了波兰和英国,到蛮荒的特里布恩德岛;费孝通之所以是费孝通,是因为他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学院,偕同妻子双双去了大瑶山……为什么这些人类学家非要这样实践他们的人生?要把他们的青春耗费在遥远的穷乡僻壤?马林诺夫斯基在自己的日记里,忠实地表达了作为一个平常人的困惑,他面对过的压抑、无聊、无所适从,也是其他人类学家面对过的。然而,从事实地研究的人类学家坚信,田野生涯里的种种忧郁,不是没有价值的,相反,它们正是特殊的人类学理解能力的发挥。

2018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语文 2018.5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题。 材料一 墨作为书写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以石墨、朱砂填色。汉代纸料发明后,出现了一种以漆烟和松煤制成的丸状墨,这是日后用墨的滥觞.。 唐代是文化交流最广泛的朝代之一。唐末奚超避乱至歙州,见此地多松且质优,新安江水质极佳,因此留在此地制墨。因墨的主产区为歙州,故得名“歙墨”。其后奚超之子改进捣烟、和胶的方法,制成了“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制墨工艺的改进,让书写更加流利,也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 宋室南渡后,宋墨的制作技艺臻.于成熟。制墨业的繁荣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油烟墨的创立,开辟了中国制墨业的新领域。千百年来,制墨主要以松烟为原料,由于长年累月取松烧烟,致使松树被砍伐殆.尽,新的制墨原料——桐油烟便应.运而生。第二,制墨从业人员众多,名家辈出。宋代制墨名家见诸史册的多达百余人,他们在选料、配方、烧制、用胶、捣杵等工艺方面,都有独到之处。第三,达官贵人及文人墨客与制墨工匠切磋技艺,促进了制墨技艺的发展。创造“瘦金体”书法的宋徽宗喜欢墨又懂制墨,他亲自实践,推动了制墨业的发展。苏轼、陆游、黄庭坚等文人都有过参与制墨的经历。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成徽州,“徽墨”之名正式诞生,并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明代徽墨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先进的桐油烟与漆油的制墨方法被广泛应用。徽墨普遍加入麝香、冰片、熊胆等十几种贵重原料,使墨的质地达到新的水平。竞争使徽墨在工艺进步的同时也提升了造型设计能力和墨模的雕刻技术。徽墨呈现出艺术品的潜质,也带动了从事艺术的文化人士投身工艺品创作的潮流。清代徽墨的发展虽不及明代的规模,但陆续出现了曹素功、胡开文等制墨名家。这一时期徽墨出现了集锦种类的墨,墨雕题材也更加丰富。墨雕题材多取自山川、建筑、风光、典籍、典故、儒家、道家、佛家等,少则几锭为一套,多则几十锭为一套,徽墨成为多种文化元素的载体。 由于社会动荡,近代徽墨的发展一度停滞,直至解放后制墨业才重新焕发生机。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徽墨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载着厚重历史和传统艺术文化的徽墨也注意吸收时代元素,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徽墨如同由传统

2018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数学试卷(带答案)

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统一测试(二) 数 学 试 卷 2018.5 学校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三道大题,2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意的 1.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 积约2 050 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21% .将2 05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 205万 B. 4 20510? C. 6 2.0510? D. 7 2.0510?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函数31y x =+的图象经过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3. 在圆锥、圆柱、球、正方体这四个几何体中,主视图不可能...是多边形的是 A. 圆锥 B. 圆柱 C. 球 D. 正方体 4. 七年级1班甲、乙两个小组的14名同学身高(单位:厘米)如下: 甲组 158 159 160 160 160 161 169 乙组 158 159 160 161 161 163 165 以下叙述错误.. 的是 A. 甲组同学身高的众数是160 B. 乙组同学身高的中位数是161 C. 甲组同学身高的平均数是161 D. 两组相比,乙组同学身高的方差大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点 () 3,4P 在O e 内,则O e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 A. 0r <<3 B. r >4 C. 0r <<5 D. r >5 6. 如果2 3510a a +-=,那么代数式()()()5323+232a a a a +--的值是

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海淀二模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2018.5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在网络上走红。游戏主角是一只青蛙,它独自吃饭,读书,外出旅行。玩家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备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靠,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没有激烈炫目的画面,没有复杂的操作流程,游戏设置朴素到寡淡,却让很多人投入其中,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 “养蛙”,“养娃”,相近的读音,让人联想到相似的生活场景。傍晚归家,我们总会看到餐桌上摆好了父母早已准备好的可口饭菜;离开家乡,日益年迈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帮助我们整理行囊,多备些衣物吃食,将家的温暖尽力延续得久一点儿。这份长情的付出,是游戏内外并无二致的父母深情。只不过,这份深情常常被一种“空巢”的孤独覆盖。前一晚,“蛙儿子”还在桌前吃饭、床上读书,第二天一早,房间里却已不见踪影。更多时间,是玩家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等待它的归来。玩家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得怎样,现在何方。那份独自思念的寂寥,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了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却也难说我们真正懂得了那些一别数载、难得团聚的“空巢老人”的复杂心情。毕竟,游戏带来的体验与现实相比,还是浅薄了些。 反观这只青蛙,何尝不是另一种“空巢”角色? 独自吃饭,独自远行,独自生活,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的现实写照。他们每天随着人流上班、回家,日常饮食常靠外卖速食解决,更多的时间里形单影只,独自排解内心的孤独。偶尔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想一吐心中的落寞和艰难,但电话接通的瞬间,心又变得坚强起来,于是在寒暄问候中,多说新成绩,少说不容易,就像游戏里青蛙寄回的照片,不时展现各种美景,让我们愉悦和安心。 两种“空巢”的孤独,凝结在掌间的屏幕上,一款游戏折射出现实人生。 (取材于文紫啸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旅行青蛙”游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游戏走红的原因是青蛙能够时时与玩家互动 B.玩家“养蛙”的情境,让人联想到父母对子女的付出 C.一张张美景照片是玩家想象青蛙旅行生活的唯一凭借 D.青蛙独自在外生活,就像“空巢青年”一样 2.下则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悄无声息:“悄”的意思是“没有声音”,读音为“qiǎo” B.炫目:意思是“光彩夺目”,也可写作“眩目” C.并无二致:意思是“没有多大区别”,近义词是“相差无几” D、寒暄“暄”是“温暖”的意思,“寒暄”不可写成“寒喧” 3.请结合《论语·里仁》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青年的看法(5分) 材料二 随着高科技的突飞猛进,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之后,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 根据最新发布的国际市场数据分析报告,2018年游戏软硬件产业收入将达1650亿至1000美元,并在2022年前达到2300亿至2350亿美元的规模。如果预测成真,五年后的游戏软硬件产业收入将超过现今全球150个国家的GDP 。从最早的示波器乒乓游戏到后来的FC红白机、街机。PnySation PC机、智能手机,电子游戏虽然只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却势如破竹,以其独特的魔力成为了电子设备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娱乐方式。 现在,电子游戏开始向虚拟现实狂奔。“虚拟现实”是一个技术系统,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多媒体、传感器、人机交互、网络、立体显示以及仿真等多种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这种新技术力求给用户带来无限接近真实的浸入式使用体验,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游戏中。比如,在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玩家进入三体游戏之前,需要穿上由一个全视角显示头盔和一套感应服构成的“V装具”。通过记录视网膜特征,感应服可以使玩家从肉体上感觉到游戏中的击打、刀刺和火烧,能产生出酷热和严寒的效果,甚至还能逼真地模拟出身体暴露在风雪中的感觉。 当虚拟现实技术日益普及之后,所有二维的屏幕都能非常轻易地被“虚拟现实”系统替代,多自由度、多感官通道融合所带来的信息刺激,将为大脑营造出极近真实的幻觉,它将可以放大并操控每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与感官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的用户不再是那个被隔离在内容之外的观看者,而是参与者、体验者,可以瞬间参与一场激烈的战争,或者踏入一片静谧的丛林,又或者站在一颗遥远荒芜的行星上。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我们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模拟、仿真、复制、创造外部世界对人类感官的刺激信号时,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已经模糊,甚至真假难辦了,这时人类将更难以区分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取材于阿莫、骆立玛等的相关文章)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018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2018.5

东城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统一测试(二) 2018.5 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初中三年是一首难忘的歌,那悦耳动听的歌声里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纯洁真挚的友情。让我们一起回味那些难忘的时刻。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1)书法课上,我们欣赏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右图就是这副书法作品的一部分,它属于______(字体)。(1分) (2)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波三折,绵里藏针,有“浓墨宰相”之感。 B.肥硕丰润,内紧外松,于平正中见险绝之势。 C.气势奔腾,内力充溢,有满纸烟云之意。 D.行笔流畅,变化微妙,整齐而不显得呆板。 2.激烈的篮球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听到校广播台报道稿中连用5个“战胜”时,你不禁皱眉:行文太单调了!请根据不同的比分,用“战胜”的近义词替代文中画线的词语,使之用词恰当又富有变化。(4分)在今天我校进行的初三男篮预赛中,一班以20:15战胜5班,八班以28:6战胜①4班,二班以28:22战胜②十班,三班以38:37战胜③七班,六班以40:38战胜④上届冠军九班。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①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②也?叶阳子③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④无恙耶?彻其环瑱⑤,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⑥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⑦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⑧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钟离:复姓。②业:使之作官而成就功业。用作动词,这里指重用。③叶(shè)阳子:齐国的处士。叶阳为复姓。④北宫:复姓。婴儿子,是其名。⑤彻:通“撤”。环瑱(tiàn):耳环和戴在耳垂上的玉。⑥不朝:不上朝,古代女子得到封号才能上朝,这句是说为什么还没有得到封号呢?⑦於陵子仲:於(wū乌)陵,地名,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子仲,齐国的隐士。⑧臣:用作动词。臣于王,做王的臣。 11.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登轼而望之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B.何以战以养父母 C.公问其故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D.苟无岁苟富贵 1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小大之狱狱: (2)何以王齐国王: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 (3)韩愈在《师说》中客观地指出弟子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其原因在于“,”。 2.按要求选择。(5分) (1)同学们在毕业二十年之后聚会,各自事业有成,班主任想要用一句古诗词来表达此刻的喜悦激动心情,恰当的一句是()(2分)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是()(3分)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不可理喻甚至有点蠢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必须弄明白的问题。电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可是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的戏剧,也不能被我们忘记,因为其生动的现场总是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们站在生活之上俯瞰生活 A.有了戏剧,为什么会出现电影这项发明 B.有了电影,为什么人们还需要看戏剧 C.电影和戏剧,哪一种艺术形式最终会永远为人铭记 D.电影和戏剧,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①任何文字都是为了满足交际需要,适应口语发展而创造出来的。汉字也不例外,汉字是语言符号,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这是汉字基本的功能。但同时又是一种生命符号。汉字最早叫文,顾炎武说:“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汉字是一种具有鲜明感性特征的视觉符号。在六书

所述的前四种造字方法中,象形是它的基础。 ②汉字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我们说汉字是一种生命符号,与这种象形特征有密切关系。拼音文字是以人所创造的一批抽象代码的组合,去记录语言、传播文化,而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字则与之不同。汉字符号的创造是本乎自然,像其物宜的产物。传说汉字是一位叫仓颉的人,仰以观象于天,俯以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鸟兽之迹,于是创造了文字。汉字的象形可以说是人间的万物万事的一种抽象符号,包含人们的道德生活、宗教生活、现实生活和审美生活等内容。汉字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生命体,进化和简化的形式是对自然万物的概括。在这种概括中体现了人们的宇宙人生态度,也在形式美感的构造中,包含着人们的审美态度。汉字作为一种生命符号,对中国艺术的精神、生命精神和审美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向。 ③汉字是具有强烈的感性特征的象形文字。象形符号不是“指谓”世界,而是“显示”世界,将客观世界凝固进象形的符号中,不去割裂自然的内在生命,而是力求保护自然生命的原初状态。这种显现不仅来自于客观对象,而且又经过人的心灵过滤,融进了人类对字宙人生 的看法,体现了浓厚的生命情调。汉字中凝固 ..了人们在具体生活中的生命体验。汉字中包含着汉民族早期的大量文化信息。如寒冷在汉字中常和忧患、痛苦、凄怆等联系在一起,寒冷既是一种自然状态,又是一种心理状态。()又如秋在古代总是和愁联系起来,所谓“悲者,秋之为气也”“自古逢秋悲寂寥”,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融为一体。语言中所包含的寒冷体现凄怆的处理方法,就受到这种文化原形的影响。 ④大而言之,汉字的创造和运用中常遵循一种内在原则。这些原则不只是六书和字义引申的方法,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其中蘊涵着中国人的生命感觉。 ⑤汉字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符号。汉字之所以由书写符号上升为一种艺术,都与此符号的特点有关,汉字符号因其独特的造型特征,所以具有表现生命的功能。汉字,一向以形态的丰富和复杂性著称于世。书法艺术直接得之于汉字形体之便而创造起来。汉字能从书写符号上升为艺术,主要源于其线条的魅力。书法将汉字线条的表现力进行发掘,使其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形式。汉字线条变化是组合中的变化,字形有各种不同的组合形式,但组成这一形式的线条是确定的。书法则通过墨的干湿浓淡和线条运动的疾徐涩畅等配合,将汉字线条的外部变化变成内部变化,如一横,在汉字中是一种书体,只有一种写法,而在书法中,却有无数种写法,它和每个书家的气质、情绪深相韵和。我们知道线条有很强的表现力,书法赋予线条无限多样的变化,从而能够表现丰富的生命体验,将具有潜在艺术气质的汉字变成真正的艺术品。 ⑥汉字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还影响到绘画篆刻艺术。在绘画艺术中,书画同源是一影响力

2019年北京高考二模东城语文试题和答案

2019北京东城区高三二模 语文 2019.5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 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2019年春节,中国一汽总部成为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各型汽车集体亮相 ..。汽车、钢铁、冰雪、歌舞等交相辉映,气势恢宏,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 中国一汽的前身是位于吉林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破土动工,1956年第一辆汽车下线,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其命名——“解放”;5月,一汽试制成功中国第一部轿车——“东风”;9月,试制成功中国第一部定型高级轿车——“红旗”,由此揭开了中国轿车工业生产的历史。 一汽建厂初期,零部件设计、制造都没有经验,技术人员们把苏联车拆开,全厂的工人都去看零件,能做哪 个部件就拿去仿制。一个月的时间,红旗轿车就这样“摆地摊 ...”似的造出来了。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让新中国自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但技术十分落后。改革开放之初,老一汽人陈光祖曾经去外国考察,看到了正在被激光点对点焊接的电钮器,不禁唏嘘不已:三十年前,他们只能靠手工打造。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隔绝 ..的状态,逐渐被现代化的世 ....,轿车设计、制造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 界汽车工业抛在后面。改革开放后,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一汽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合作,引进奥迪车型,1991年合资成立“一汽-大众”公司,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的部件。 一汽一边合资合作,一边自主开发,完成工厂改造和产品换代。目前,一汽与丰田等跨国汽车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业务覆盖48个国家;产品结构实现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形成了具有12万辆中重型汽车年生产能力、15万辆轻型汽车年生产能力和18万辆轿车年生产能力的三大基地;技术方面已拥有汽车专利技术475项,位居行业第一,逐步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准备一代”的产品研发格局,在发动机这一核心技术领域也取得突破;同时,企业结构完成从单一工厂体制向公司体制的转化,架构起市场经营机制。 (取材于欧阳敏、王萌等人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中国一汽的说法,不准确 ...的一项是(3分)

2018-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2019.5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路遥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把目光投向变革中的现实生活,关注社会 底层小人物的情感与命运。他用生命所建构的文学世界,呈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也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路。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主要反映1975年到1985年城乡广阔的社会生活。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这样说:“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其间充满了密集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我的基本想法是,要用历史和艺术的眼光观察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人的生存与生活状态。作品中将要表露的对某些特定历史背景下政治事件的态度,看似是作者的态度,其实基本应该是那个历史条件下人物的态度,作者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真正体现巴尔扎克所说的书记官’的职能。” 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方式,要求路遥一丝不苟、全方位地占有资料,熟悉所书写时代的特征与气质。路遥用6年左右的时间,潜心 ..阅读了一百多部长篇小说,阅读了大量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以及农业、 工业、科技、商业等方面的书籍,还翻阅过这十年间的各类报刊杂手指头翻烂了,就缠上胶布翻。他屡次 ..重返陕北故乡,深入到工矿企业、学校、集镇等地,进行生活的“重新到位”,加深对农村、城镇变革的感性体验。应该说,路遥在动笔创作这部“宏大叙事”的作品前就做足了功课。但路遥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当时被文学评论界认为“过于陈旧”。 在新的文学潮流面前,路遥并没有选择迎合,而是坚定地固守传统。路遥所以执拗 ..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按他的说法:“生活和题材决定了我应采用的表现手法,文学的‘先进’不是因为描写了‘先进’的生活,而是对特定历史进程中的人类活动作了准确而深刻的描绘。在中国这种一贯的文学环境中,独立的文学品格自然要经受重大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你之所以还能够坚持,是因为你的写作干脆不面对文学界,不面对批评界,而直接面对读者。只要读者不遗弃你,就证明你能够存在。” 就这样,路遥以极大的艺术自信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抱病 ..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198年12月30日,路遥给时任《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蔡葵的信中,再次明确地宣誓了自己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当别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国这盘菜的时候,我并不为自己仍然拿筷子吃饭而害臊……” 事实上,路遥用最在乎读者的创作方法为读者做出的“这盘菜”,果真赢得了大众的好评。《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3月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时的路遥仍保持着高度清醒的头脑,他强调“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在无数胼手胝足创造伟大历史、伟大现实、伟大未来的劳动人民身上领悟人生大境界、艺术大境界,应该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路遥是地道的陕北农民的儿子,陕北文化大气、包容、担当、进取、利他的特点给予其特殊的熏陶与滋养。他懂得自己的艺术创作在本质上与父亲的劳动并无二致,并由此生发出许多至理名言:如“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有耕种才有收获;即使没有收获,也不为此而终生遗憾”……这些具有农民哲思的人生箴言,是路遥这位有着深刻农民情结与土地情结的作家人生体悟的真实流露,这也是他长期思考人生 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由此,他才有“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的响亮声音。 《平凡的世界》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大转型时期,承担了“历史书记官”的功能;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价值,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继承,提供了鼓舞读者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小说中的人物成为改革开放大潮下芸芸众生的缩影,人生充满挫折但自强不息,出身卑微但敢于追求爱情。《平凡的世界》重构了中国社会的精神食粮,温暖了无数人心。它尊重了大众并引导了大众、提升了大众,让无数读者在其间找到了精神寄寓。 (取材于梁向阳《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2018东城高三二模文综试题和答案

2018东城高三二模文综试题和答案

2018东城二模地理测试卷 2014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46%,已过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人口天花 板”设定为2500万。图1为“2001-2017年上海市人口变化图”回答1、2题 1.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 A.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士地资源 D.生物资源 2.上海市 A.户籍人口基本保稳定 B.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先增后减 C.常住人口持续快速增加 D.2017年常住外来人口约占15% 每年清明节前后15天中,若当天降雨量达到0.1毫米或以上则称为一个雨日,图2为“1961~2017年部分省级行政中心清明节气期间雨日概率图”,读图,回答3—4题。

5.京沪高铁第二通道 A.沿线线地区河湖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B.经过地区以水田为主,稻米品质好 C.潍坊一临沂段地形平坦,建设难度小 D.南北植被景观差异明显,主导因素为热量 6.建设京沪高铁第二通道能够 ①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拉动沿线经济增长②缩短区域间时空距离,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③连接京鲁豫苏等省市,完善铁路运输网④使沿线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改变其城市功能分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表1为50°纬度附近欧洲西部和南关洲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读表,回答7、8题。 1月4月7月10 月全年 甲地均温(℃)13.2 11.3 6.3 8.1 10.2 甲地降水(mm)161 339 509 232 3860 乙地均温 (℃) 4.8 9.2 16.1 12.2 11.1

7.乙地 A.位于南美洲沿海 B.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降水季节变化大 D.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8.夏季,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小 B.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C.甲地沿岸有寒流流经 D.乙地白昼日时间间长 西藏自治区吉汝村号称“中印边境第一村”。读图4,回答9—11题。 9.图示我我国地区 A.冰川和风力侵蚀为主 B.太阳能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C.河流属于印度洋水系 D.城市沿河分乙地降水(mm ) 164 84 95 140 1260

2018东城化学二模带答案

东城二模 裁剪、制胎 铜板裁剪敲打并焊 接成胎体 掐丝、粘丝 铜丝掐成图案并粘在胎体上 点蓝、烧蓝 釉料点涂在图案中并烧制 磨光、镀金制品打磨光亮并用火镀金 其工艺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裁剪 B.掐丝 C.烧蓝 D.磨光 7.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正确... 的是 A.液氨可做冷库的制冷剂 B.食盐可做食品的防腐剂 C.过氧化钠可做潜艇的供氧剂 D.二氧化硫可做红酒的漂白剂 8.将碲化镉涂在玻璃上可制得“发电玻璃”。碲(Te )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VIA 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Te>S B.单质的氧化性:Te>S C.最高正价:Te > S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 2Te> H 2S 9. 下列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无论两种物质的用量多少,都能用同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B.硝酸银溶液与稀氨水反应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D.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 10.由X 、Y 和Z 合成缓释药物M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 在体内能缓慢发生水解反应 B.X 可以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制备 C. 1mol Y 与NaOH 溶液反应,最多能消耗3mol NaOH D. Z 由加聚反应制得,其单体的结构简式是 11. 我国研究锂硫电池获得突破,电池的总反应是16Li+S 8 8Li 2S ,充放电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放电时,锂离子向正极移动 C. 放电时,1mol Li 2S 6转化为Li 2S 4得到2mole - D. 充电时,阳极总电极反应式是8S 2- -16e - = S 8 CH 3CH=CHCOOH —

北京市通州区2018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北京市通州区2017--2018年高三二模及答案 2018年5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现分布于我国贺兰山以东地区的几大沙地,历史上生长着茂密的草被和森林,自古就是我国的牧业基地。只是近千年来,尤其近百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科尔沁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现在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沙地。 据史料记载,榆林东北的古城滩为西汉时代遗址,并以水草丰美、土宜畜牧著称。靖边县北部红柳河北岸的白城子,在公元5世纪“临广泽而带清流”,而到9世纪时,已出现“飞沙为堆,高及城堞”的景象,10世纪时由于政治军事之故毁城,其已深在沙漠。鄂尔多斯的南缘还有不少汉及唐宋时期的遗址,如汉代的奢延、高望,唐代的宥州(城川)、大石砭等,现今均淹没在流沙之中。又如陕北和宁夏黄河以东的长城沿线,在明代成化、嘉靖年间(公元1474~1541年),“凡草茂之地筑之于内”,其后由于屯垦和战争等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加剧。18世纪中叶开放农垦之后,大规模移民开垦,使植被又遭大规模破坏,尤其19世纪末,天主教会进一步圈地招民屯垦,加速了荒漠化土地的蔓延。城川、白泥井堂、宁条梁等地均是当时开垦的主要地区。目前不少城堡,如常乐堡、保宁堡等都已被流沙掩埋,明长城自神木至靖边已有84%的城墙处于流沙之中。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早在6~7世纪辽王朝建立之前,契丹的部落曾游牧于今日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之间科尔沁草原西部地区,“追逐水草,经营牧业”。据辽史记载,在辽王朝之前,这一区域除发达的畜牧业之外,农业也开始有所发展,当时是“地沃宜种植,水草便畜牧”。10世纪辽王朝在科尔沁草原西北部地区建立了上京临潢府,建都城于今日乌尔吉木伦河与沙力河汇合口附近巴林左旗东南面的波罗城,并在潢水(西拉木伦河)两岸建立了不少州县,如乌州、龙化州、永州、松山州、饶州、丰州和祖州,农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0世纪中叶,该地区和辽河地区已发展成为“偏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的农区。沙区考古发现的辽代铁器农具及辽金时代文化遗址(如老哈河与教来河之间的龙化、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之间的长宁及科左后旗大青沟一带)等,均可反映当时的农垦规模,草原开垦面积的扩大及樵采活动,使植被遭到破坏,到10世纪的金代,有些地区出现了“土脊樵绝,当令所徙之民,姑逐水草以居”的情景,土地荒漠化已有发生。13世纪之后,随着元、明王朝的建立,政治中心南移,农垦规模缩小,天然植被又得到恢复,到17世纪清初,荒漠化的土地又成为“长林丰草……讹寝戍宜……凡马骆牛羊之孽息者,岁千万计……”的优良牧场。18世纪中叶之后,由于清政府推行放价招民垦种政策,草原开垦造成植被破坏,再次形成了斑点状流沙与固定半固定沙丘交错分布的景观。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在汉代之前,曾经是风景宜人的大草原,汉代曾在此设置三军县、临戍县及三封县。《汉书?匈奴传》记载当时“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充分说明该区今天虽为茫茫无际的大沙漠,但在历史上却是农业发达、繁荣富庶之地。 (取材于胡三《翻开历史看荒漠》) 1. 材料一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淹没B.加剧C.蔓延D.掩埋 2. 材料一中,划线的引用史料用来说明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的一项是(3分) A.追逐水草,经营牧业 B.地沃宜种植,水草便畜牧 C.偏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 D.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3. 下列关于科尔沁草原沙化进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6~7世纪,科尔沁草原西部地区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业开始发展。 B.10世纪辽代科尔沁草原西北部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一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已有发生。 C.10世纪中叶,草原开垦面积扩大,加之樵采活动,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加重。 D.13~18世纪中叶,农垦规模缩小,天然植被得以恢复,后因过度垦种沙化景观复现。 材料二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学生版【精选】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学生版 2018海淀二模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4题。 桃花流水鳜鱼肥 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A)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 “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咬你不?”抽口烟,老铁问。 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不应该吠他才对。可今儿个怪了。 “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咬你?” 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 “当然不是。走,跟我捕鱼去。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哪,谁不馋呢。”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 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 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 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老铁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他不许别人砍树,更不许别人电(药)鱼。有人偷偷做了,他就追到人家屋里去,坐那里不走。直到那人拍着胸脯保证下不为例,他才离开。遇到特别有困难的家庭,他走时,会悄悄放下一些钱。 渐渐地,这条小河日益丰腴起来。 儿子少年时期,多次跟老铁来捕过鱼。他最爱吃的就是鳜鱼,那肉细嫩鲜美,脆香可口,素有“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之说。也因此,儿子对捕鱼这套程序了然于胸。 他们找了个小汊沟,开始挖窝。窝子挖得越深,留下来的鱼将越多。老铁操走锹,儿子说:“我来吧。” 老铁想了想,说:“也好,这大黑天的,你一个人干活,我帮你瞅着,也省得跑偏了路数。” 儿子咂咂嘴,觉得老铁话里有话。于是,赶紧换个话题:“爹,你知道不,我今晚还有

2018东城二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1.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利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B .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突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C .可利用DNA 重组技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D .可利用PCR 技术对蛋白质分子进行体外扩增 2. 储存在真核细胞囊泡中的某些分泌蛋白只有在受到特定信号(催分泌剂)刺激时才被分泌到细胞外。下图表示细胞中某种消化酶的“浓缩”和运输过程,相关推测不合理... 的是 A. “浓缩”过程有利于集中释放分泌蛋白 B. 催分泌剂作用后,分泌小泡会与细胞膜融合 C. 膜的再循环途径保证了细胞器膜的含量相对稳定 D. 消化酶分泌到细胞外是主动运输过程 3. 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异常与衰老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科研人员研究中药党参对某种衰老模型小鼠肝细胞线粒体中酶活性的影响,以此了解其对延缓衰老的作用及机制,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不合理... 的是 (注:a 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b 酶存在于线粒体膜上, 二者均与细胞呼吸 相关。) A. 细胞呼吸中a 酶与b 酶催化的反应均需消耗氧气 B. 本实验中的正常小鼠组和模型小鼠组均为对照组 C. 随着党参提取物剂量的升高,a 酶和b 酶的活性逐渐增强 D. 高剂量党参提取物可通过增强酶活性改善衰老小鼠的线粒体功能 4. 下丘脑是人体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 B. 进食后,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 C. 寒冷刺激下,激素Ⅱ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D. 饮水过多时,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活动的激素Ⅲ含量上升 5. 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 ;真菌B 会攻击并毁坏切叶蚁的菌圃;一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 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根据上述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 .切叶蚁单一的食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上述生物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C .切叶蚁和真菌B 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 D .切叶蚁和放线菌互惠互利,共同进化 29.(18分) 研究表明,雌性动物繁殖率下降与减数分裂异常密切相关。为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展开了

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理综二模)

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2019.5 理科综合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利用同位素标记法不能 ..达到相应研究目的的是 A.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时,用3H标记氨基酸 B. 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碳的转移途径时,用14C标记CO2 C.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时,分别用35S和32P标记蛋白质和DNA D. 研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时,用3H标记胸腺嘧啶 2.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是细胞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溶酶体的内部为酸性环境(pH≈5),与细胞 质基质(pH≈7.2)显著不同。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合成的 B. 细胞质基质中的H+运入溶酶体不需消耗能量 C. 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不会被自身水解酶水解 D. 溶酶体内pH升高会影响其细胞内消化功能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同源染色体上具有重复的同源序列,则可能出现错配(图1)。图1细胞中 染色体发生错配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的两个如图2所示。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出现联会现象 B.图1中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区段未能准确对位

C.图示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移接 D.其余两个子细胞染色体含有的片段分别是FBBBd、FBBD 4. 在退耕还草后的15年里,青藏高原的高寒干旱草甸发生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此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升高 B.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C.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D.再经历十几年演替会发展到茂密的森林阶段 5.下图为农杆菌Ti质粒的T-DNA区段结构示意图。农杆菌附着植物细胞后, T-DNA首先在农杆菌中从右边界到左边界被剪切、复制,然后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继而诱发细胞异常生长和分裂,形成植物肿瘤。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Ti质粒存在于农杆菌的拟核DNA之外 B. 植物肿瘤的形成与A、B两个基因的表达有关 C. 清除植物肿瘤组织中的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 D. 利用T-DNA进行转基因时需保留LB、RB序列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测试卷-附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测试题 语文 2019.4 学校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偶然见我读福克纳的《八月之光》,不禁皱眉问道:“读这种书有什么用?费时费眼。”当我告诉他每年夏天都要重读一遍《八月之光》时,他看我的目光就不单单是匪夷所思的了。当然我也没好意思告诉他,像他这样不读小说不读诗歌的人,只能永远生活在一个单向度的封闭空间里。他们的灵魂有多饱满,就有多干瘪。 我们为何读那些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甚至是几千年前的文学经典?这是个多么庞大的伪命题。前几天读学者王晓明的文章《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感慨良多。作者在文中憧憬,爱读书的学生“即便毕业了,跨出校门了,他依然会逛书店,会在床头留一个放书的小空间……他会在好书的陪伴下,继续努力做一个在人格和精神上都自主的人。我还是相信那句老话,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读到这里时,我的眼睛有些湿润,同时也感到微微的悲凉。 在当代中国,为什么阅读文学经典的人越来越少?原因简单又粗暴:阅读文学经典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回报。这是个大部分人以功利主义为人生准则的国度,阅读文学经典既不能帮他们取得更高学位,也不能帮他们得到更高职位或更多金钱,所以说,懒得读经典,毋宁说是实用主义哲学的胜利。我们全然忘记,文学经典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讲,何尝不是对人生最宝贵最诗意的长远投资? 作为一个业余作家和资深美剧迷,我发现了一个颇为值得玩味的现象:在诸多拥有高收视率的美剧中,主人公们都会在不经意问滔滔不绝地谈到经典文学。《末日孤舰)里,科学家吃饭闲聊时的话题是马克·吐温;《绝命毒师》里老白在另外一个制毒师的推荐下,在躺椅上读惠特曼的《草叶集》……相反,我们在国产电视剧或商业电影里,则很少看到类似的生活场景。 这是个微妙的对比。在我看来,这不是个体编剧间的表层差别,而是民族与民族对文学经典认识的本质差别。在我们的大部分影视文化里,更多展现的是一个热气腾腾、金碧辉煌的物欲世界,是这个时代最表层最浮光掠影,也最丑陋的缩影。由于缺乏经典文化的支撑和指引,这些影视剧显得如此肤浅可笑。我相信那些编剧大概连《红楼梦》都不曾读完过,而那些编剧也可能未曾察觉,经典文学对芜杂人性的探索呈现用于不会过时。莎士比亚戏剧里丑恶的阴谋诡计依然在《纸牌屋》里续演;《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悲剧依然在当下有着不同阶层的翻版;奥地利思想家贝塔朗菲阐述艺术、诗、历史等人文现象时曾经说:“它们不是短期的、有用的价值,而正是自身的目标……当人这种可怜的生物带着动物的本能,在数千种压力下,在复杂的社会中疲于奔命时——能超越动物的也仅仅是这一无用性,这构成了人类的本质……”贝塔朗菲所说的人的本质,已然被国人漠视,摒弃。 这才是真正的悲哀。当人们远离经典而不自觉时,他们的内心会越来越粗糙,并对这个多维世界保持着一份可耻的沉默,同时他们对自身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正义缺乏认知与反思。其实许多当代欧美国家都异常重视全民阅读,包括经典阅读。早在1997年,美国政府就掀起了“阅读挑战行动”。在德国,历任总统都担任过“国民阅读促进委员会”的主席。而在我们这个号称有着5000年古老文明的国度,2013年“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建议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时,在网上遭到了不少民众甚至是知识分子的讥讽嘲笑。这颇耐人寻味。 我想,那个对我阅读《八月之光》保持怀疑的朋友肯定也在其中。我想象他刚签完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订单,懒洋洋地窝在沙发里,津津有味地用手机流览通俗小说或者八卦头条。毫无疑问,他觉得安逸并幸福——就像《黑客帝国》里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那些克隆人。 (取材于张楚《我们为何还要阅读文学经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