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柱的认识》导入部分片段教学

《圆柱的认识》导入部分片段教学

《圆柱的认识》导入部分片段教学
《圆柱的认识》导入部分片段教学

《圆柱的认识》导入部分片段

图片引入,探索圆柱的特征。

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板书)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汇报1:

生1: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大家的感觉没错。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

汇报2:

组1: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它们就都成了平面图形,就容易进行比较了。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把侧面剪开变成了长方形,是沿哪里剪的?(圆柱的高)这样就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变成了平面。板书:化曲为直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生2: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3: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

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2: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大家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结果。(学生操作)

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

师:请同位两个用本子作学具互相说一说。

六下数学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理解长方形(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情景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师拿起圆柱体模型,让学生一起说出它的名字。) 师:在一年级我们就看见过它,却没有深刻认识它,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 师: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圆柱,一起走近它,看看它究竟有什么奥秘。 (教师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新课讲授】 1.初步感知圆柱。 (1)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师指名回答) (2)教师展示课件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3)教师: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大家也可以拿出自己手中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4)教师又拿出几个不是圆柱,接近圆柱形物体,然后问:它们是圆柱吗?为什么?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是真正的圆柱?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2.教学例1。 (1)认识圆柱的面。

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 教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用手摸上、下底,看一看有什么特点?再摸一摸侧面,有什么感觉,它是一个什么面? 学生:3个面;形状相同,都是圆形,面积相等;曲面。 教师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图,并把上下底面、侧面标出来。 (2)认识圆柱的高。 ①教师出示高、矮不同的圆柱体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圆柱矮? 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底面无关。 ②如何测量圆柱的高?小组讨论,找出测量方法。然后请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师问:他的测量方法好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强调:在测量中一定要注意圆柱要水平放置,刻度尺也要水平放置。 (3)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教师:同学们和我一起快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组织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 3.教学例2。 (1)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的圆柱体的侧面,猜想一下,如果把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2)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侧面,再展开。 (3)教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会有几种情况出现?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教师同时用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的圆柱侧面展开图,让学生系统直观的感受展开图。 (4)大家再认真观察展开图的长和宽并和圆柱相比较,此时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用课件将长方形还原并再打开。 让学生经过比较、分析概括出: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引导学生回答: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同时教师用课件展示一遍。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8、19页的“做一做”。

圆柱的认识导学案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2.1 圆柱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学习目标:1、结合实物图形,认识圆柱的特征,建立圆柱的概念。2、学生自己获得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初步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3、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4、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经历观察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过程,初步掌握并会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预习案—独立学习自主收获 学法指导:1、阅读30-31页例1。2、完成以下旧知识回顾、教材助读和预习自测设置问题。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我的疑惑栏目处。 一、旧知回顾 1、这个平面图形是() 2、回顾关于圆的知识: 二、教材助读 1、剪一个圆片,把圆片平放,并竖直平移。想一想,它经过的空间是什么形状?生活中哪些物体外形是这样的形状? 2、(1)圆柱有什么特征? (2)用纸包裹它的表面,再展开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三、预习自测 1、给圆柱的各个部分填上相应的名称。 2、把“底面、底面周长、高”填入右侧圆柱侧面展开图中合适的位置。 四、我的疑惑 探究案—合作探究质疑解疑 一、学始于疑 圆柱的侧面积怎么计算? 学习建议:用2分钟思考以上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惑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二、质疑探究 (一)基础知识探究 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你想到了什么办法?为什么? 我的想法: 我得到的方法:圆柱的侧面积= (二)知识综合应用探究

三、我的收获 训练案—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一)基础巩固题 1、练习七第一题。 2、判断: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r,高是2πr,那么它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正方形。()3、压路机前轮的底面周长是3.14米,轮宽1.5米。前轮转动一周,可以压路多少平方米?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浮山县“优质课”评选资料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浮山县城关小学秦芳【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4个桃子的1/2、8个桃子的1/2、6个桃子的1/3等过程,让学生思考、交流、发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分母就是1”,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的例题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三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的基础上突破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单一的“一块”突破到由一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份”。使学生能够把个数与份数的区别开来,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桃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谈话:“美猴王给它的孩儿们带了一个大蟠桃。可面对眼前的2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及侧面积,练习二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积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①半径是1米②直径是3厘米 ③半径是2分米④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请你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物品。动画圆柱的形成(2)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3)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书上第10页出现五幅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直圆柱体。教师说明: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的导学案

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的导学案 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的导学案 一、出示学习目标: 1.让我们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2. 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二、出示学习总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理解长方形(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三、学习的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就做一个“摸一摸”的游戏。瞧,老师手里有一个魔袋,里面装了几种物体,只要能闭着眼摸出老师想要的物体,就算你过关。谁愿意来?其他同学作裁判。请摸出一个长长的、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物体。长方体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请再摸出一个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它在数学上叫什么名字?(圆柱) 师:你可真聪明。像这样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圆柱。 (一)明确各部分名称 1. 日常生活中的圆柱。 师:圆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生:茶叶筒是圆柱形的;水桶是圆柱形的;通风管是圆柱形的;木桩是圆柱形的;铅笔是圆柱形的……(边说边指自己手中的圆柱)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说明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圆柱形的物品,有的是大

家熟悉的,有的可能大家没怎么见过,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如果你认识它,就说出它的名字来。(投影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物体上面都有哪一种几何图形的影子?(圆柱) 师:生活中的圆柱美不美? 生:太美了。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柱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2. 圆柱的底面。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形物品,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在小组内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可以结合研究提示进行讨论。 小组内观察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生1:我们小组认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我们是通过测量两个圆的直径知道的。

《圆柱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圆柱的高与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是通过操作,看懂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形体,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从直观人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看书、观察圆柱实物图,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的演示,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圆柱的认识例1、例2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积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提高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学习难点 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准备 课件、圆柱、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看屏幕2,这是什么,读出来。(客家围屋、比萨斜塔、岗亭、蜡烛、灯笼) 师: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首先来看学习目标。(课件3,抽生读) 二、认识圆柱 1、出示课件4,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这就是圆柱体的几何图形。大家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呢? 2、看来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非常多,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特征。 出示例1(课件5),默读。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根据自学提示来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6) 汇报并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介绍你们所了解的圆柱呢?

圆柱的认识(1)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灯具、笔筒、等) 师:你还见过那些圆柱型的物体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自制的圆柱学具模型,看一看,摸一摸,和同桌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2.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1)圆柱的上、下两面是什么图形?他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

3、学生汇报 (1)圆柱有两个底面。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园并且相等。 监控:你有什么方法证明两个圆柱底面的面积相等? 预设:生1:用尺子量一量圆柱底面的直径,看是不是一样大。 生2:揭下2个面,重合比较,发现他们完全重合。 生3:揭下一个底面,贴到另一个面,它们完全重合。 生4:先沿着一个底面画圆,再把另一个倒过来比一比,完全重合。 监控: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验证出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相等。。 (2)圆柱侧面 监控:圆柱的周围有什么特征? 预设:它是一个曲面,所以可以滚动。 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 (3)圆柱的高 监控: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几条高? 预设:生1:无数条。 监控: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有很多,例如硬币、水池、钢管,根据具体的情况高的叫法往往也有所不同。 生;硬币的高叫厚,水池的高叫做深,钢管的高叫做长。 (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监控: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贴着硬纸的木棒,用双手搓动木棒,看看长方形硬纸转起来后是什么图形? 预设:转动起来是个圆柱。 监控: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如果我们沿着侧面任意的一条高把它剪开,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呢? 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1)圆柱的侧面展开能得到什么样的图形? (2)展开图形的长与底面什么有什么关系? (3)展开图形的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导学案-圆柱的认识.doc

柱的认识 【自探提示】 1.圆柱有什么特征?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什么样? 3.侧面与底面有什么关系? 【自主学习】 1.圆柱的特征。(11页例1) (1)观察下面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2)对照实物,把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圆柱的侧面展图。(12页例2) (1)想一想,圆柱的侧面,想象将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2)剪一剪,将圆柱侧面沿直线剪开,是什么形状? 3 .与圆柱侧面与底面的关系?。 (2)小组交流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3)围一围,把展开后的侧面重新围好,观察侧面与底面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1.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 2.在小组里汇总一下,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3.交流圆柱侧面与底面的关系。 可—— ----- ------- 1-1 展示交流----------------------------- 1.圆柱有()个底面,都是()形,大小(); 圆柱有()个侧面,()条高。 2.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是();

沿高开展是()形。 3.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的关系。 【运用拓展一基础题】 1.在圆柱下面打“ J”。 2.填空。 (1)在图中标出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把圆柱体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3)如果圆柱底面周长等于圆柱的高,侧面沿高展开是()形。 3.判断。 (1).................................................. 圆柱只有1条高。() (2).......................... 圆柱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连线就是圆柱的高。() (3)........................ 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可能得到平行四边形。() 【运用拓展一一拓展题】 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高是12. 56厘米,那么,圆柱的底面 周长是()厘米,底面直径是()厘米。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通过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并且联系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理解,通过操作,初步学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方法。本轮学习与第一轮一样,无须归纳和揭示“分数的意义”,而是组织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能用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操作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形象地建构分数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学生在上册时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课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内容主要是认识把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中的一份。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思维跨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特有的民俗剪纸文化,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认识用分数表示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的知识获取过程,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圆柱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0《圆柱的认识》例1、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2、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和圆柱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出示:各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说明: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媒体出示:圆柱。)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图形一一圆柱。 (媒体出示: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圆柱 1、找找圆柱 师:请同学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呈圆柱形。 (学生可能回答:笔筒,玻璃杯、圆珠笔芯等。) 2、整体感知圆柱 (媒体操作:点击后分别出现书本P10主题图。)师: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回答: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分别出现“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 0)

食一个長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像下面这样快速转动-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学生可能回答:是圆柱。)师:你怎么知道这是个圆柱?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出现“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并再一次出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3、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本。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周围的面是弯曲的等)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上下两个面变色,再点击出现文字“底面”,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旋转一圈变色,出现文字“侧面”。教师边操作边解释。)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初步认识圆柱。] 4、圆柱的高 出示两个不同高度的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圆柱的高不同。) 师:圆柱的高是怎样的呢?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的箭头,再点击出现文字“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o)

最新苏教版三上《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北桥中心小学王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7~8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的含义;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分数是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及其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星期天,小明和小兰去野餐,请仔细观察,你能说说他们带了什么食品以及各带了多少吗? 生:4个苹果,2瓶水,一个蛋糕。 依次讨论: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个?把两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几瓶?(用拍手方式回答,教师相应板书2、1。) 结合学生的交流,强调: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让学生齐读)。 进一步讨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无法用拍手表示) 师:怎么不拍了?你想表示多少? 生:我想表示半个。 追问: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师: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用1\2表示半个。(若有学生能说出,加以肯定。)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分数。) 师:对,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分之一。(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建构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1)教学例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出示蛋糕图,引导: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半个是其中的几份?(1份) 指出:“半个”是2份中的1份,可以用1\2表示。 预设: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这样的一份是整个蛋糕的1\2。 追问:这一份(指2份中的1份)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份(指两份中的另一份)呢?(在另一份上也板书1\2)师:同学们,请你伸出双手,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说这个1\2表示什么意思。 集体边做动作边说,指名几个同学说说。 明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1\2。(板书) (2)教学“试一试”——动手操作、拓展认识。 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你能用一张正方形折出它的1\2吗?请大家仔细看要求。 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追问:这几种折法都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这张纸的1\2。 结合学生交流,强调:不管怎样对折,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1\2,你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学生举例,教师相机板书。 进一步要求:请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一张纸,折出你想要的几分之一,并用斜线表示出来。 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得到几分之一的? 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指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分,每份是它的1\4;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它的……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从平面几何想象到立体几何,沟通面与体的关系。 1、请看屏幕,看到两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2、猜一猜,(1)号长方形如果向后移产生一定的厚度,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2)号长方形如果围绕宽这条边旋转一周,猜想一下,又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二)、引入课题 猜对了吗?想象力不错!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一)、整体感知,由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从直观几何抽象到经验几何

1、现在举起你们昨天做的圆柱,互相欣赏一下。手巧的同学做得比较精致,有的同学作品不够完美,看来动手能力还得提高。 2、那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你们观察很仔细) 3、请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圆柱体图片,罐头盒、茶叶筒、木桩。如果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是怎样的呢?想看看吗? (二)、研究圆柱的特征 1、提问:那圆柱有什么特征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人拿一个圆柱,用手摸一摸,互相交流,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哪一组愿意给大家说说你们发现圆柱有哪些特征? ①、随着学生回答质疑: 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预设:观察、画剪、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是否重合) ②、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曲面)再用手摸一摸,请看屏幕演示。 ③、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征?随着学生回答后板书。 2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3个面 圆柱特征1个侧面——曲面 3、高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微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微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和简单的分数计算,共5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学生分析 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抽象思维难度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认识几分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中秋节就要到了,熊大、熊二两个兄弟正在为中秋节做准备呢。 第一天,熊大和熊二去超市买了4瓶饮料,熊二说:“我要喝3瓶。”熊大说:“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每只熊分到了两瓶饮料。 第二天,熊兄俩又一起去超市买食物,这次,它们买到了2个大苹果,它们每只熊可以分到一个苹果。 第三天,兄弟俩又一起去超市买食物,只买到了一块大月饼。两只熊呆住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应该怎么分呢?于是他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只熊分到半块月饼。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一个熟悉的故事情境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 半块,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呢?今天老师特意请来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来解决这个难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而后通过解疑感悟分数的含义。】 二、探索交流 1、 认识 。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一份正好是两份中的几份呀?(一份)对了,瞧:平均分, 两份中的一份,这个数就是二分之一。 用 来表示。 2 121

人教版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修订稿

人教版圆柱的认识教学 设计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具准备:带有包装纸的圆柱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二、自主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圆柱。 师:这些圆柱形物体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ppt出示 小组合作探究一: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摸一摸,看一看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关系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用手摸一摸圆柱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找到圆柱的高吗高有多少条 (2)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从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互相交流,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底面 2个,完全相同圆 圆柱侧面 1个曲面 高无数条长度相等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下面的问题教师追问: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生:①观察;②画剪:把两个底面分别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比较; ③量直径:测量两个底面的直径,判断底面是否相同;④把茶叶盒的两个底面拆下来比较。)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圆柱的认识(1)

圆柱的认识(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高 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 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 干。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 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 顶点。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学生2: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动手操作:画、 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师借用。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18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三年级这个学段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的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题应 借助电脑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并且紧密联系生活,创设了大量为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 凑。 2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2012-10-2616:34编辑 教学环节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在掌握平均分的基础上来分食物,苹果和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后,都可以得到整数个,但是蛋糕平均分之后,不能得到整数个,凭借生活经验能知道一半这个结果,在此基础上来揭示分数“1/2”,相对就比较容易掌握。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这部分内容较简单,学生都能容易掌握。但这节课,对于“1/2表示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中的“2份”突出得不够,这样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有学生可能会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

份,其中的2份也用1/2来表示。教学时还应多强调“平均分的两份中的一份”,“平均分的四份中的一份”这样的字眼,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圆柱的认识教案

圆柱的认识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设计理念: 教学中,要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课的结构上,以活动为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以使学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测量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导入新课

1、复习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并说说它们的特征。 2、出示一个茶叶筒提问:这个物体的形状叫什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柱体的你对它了解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圆柱体。(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操作感知,发现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摸摸它的面。 师:圆柱有几个面摸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圆柱各面的名称。 2、小组合作,制作形体。 师:下面我们以四人为一组,大家合理分工,做一个圆柱体。想一想我们要制作它需要做哪几部分?分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后动手做。 3、成果展示。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合作成果,向大家展示。 (2)师:你在制作的过程中,准备了哪些材料是怎么做的 4、交流讨论。 (1)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圆柱。

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1)(导学案)

本单元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特征—表面—体”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圆柱(钢管、垫片等)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材比较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编排了较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本单元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的模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外,还要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几何图形,如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通过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等数学思想。 (1)圆柱9课时 (2)圆锥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单元核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1.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图形特征,发现图形间的联系和求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基本方法;同时应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联系中深化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2.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应结合教材中的活动,多动手操作,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探索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掌握了圆柱、圆锥体积公式以后,要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习中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要在组内充分地进行讨论,以提高对问题的认识。 1.圆柱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第18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究圆柱的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难点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方法与过程目标: 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认识的渗透。 三、教学准备: 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若干张,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创景激趣 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问题。 老师有8个苹果,要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假设老师只有2个苹果,要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老师为了感谢这两个同学替我解决了问题,老师要奖励苹果,可是老师只有一个苹果,我该怎么办呢? 生:切开。分成两半。课件展示(老师这样切可以吗?)为什么?那老师怎么切才可以?生:两半同样大。……是这样分吗?(课件展示) 引出“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这个数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因为每人得到的一份不

够1,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分的结果。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分数的认识) 2.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件,我们把苹果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中的1份也就是半个,应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就是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看老师写一下。师边板书边解释分数各部分的表示的意义。 师指导学生集体书空1/2。 师:这一份是1/2,那另一份呢?它指的是谁?现在谁能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苹果的1/2的呢? 课件出示1/2,让学生明确“2”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加深学生认识) (2)动手实践 师: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可以得到它的1/2。那么一张长方形纸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它的1/2呢? (出示长方形纸)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课件出示操作要求,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并将其贴在黑板上: 师:他们的折法不同,有的横,有的竖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为什么说他们都是1/2啊? 小结:什么是二分之一? (3)及时练习: 判断:那么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