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钟巧玲也不记得这是自己的第几次公开课,但是在印象当中关于方程的公开课上了三次了,当然面对例外的学生上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这是一节复习课,相对新授课复习课的效果会稍差一些,而且设计的难度也会增大。在这我也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怎样把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渗透在课堂中,在教学设计中怎样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等等……这节课上完后,自我感觉学生总体表现优良,小组合作优良,但有些设计不够好,还需要细加斟酌。但在设计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1.回顾和整理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再次经历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或者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思路清撤,思路大致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方程(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

1、创设淘气摆小棒的情境,并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学生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说出来,学生提出用字母“3n+1”表示所用小棒数的设想,根据学生设想顺势引导学生交流你发现规律的依据是什么?小结:在这里,“3n+1”表示摆出的图形个数与所需小棒数之间的规律。

3、提出问题“如果摆出的图形用了100根小棒,你知道淘气摆出的正方形的个数是多少吗?”学生在此可能会有几种解决策略:

(1)(100-1)/3;(2)(100-4)/3+1;(3)3n+1=10重点强调第三种算法,由此引出方程,并顺势引导学生复习解方程的过程。

(二)算法比较,体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

1、给出关于“分数除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

2、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3、引导学生比较算法的是非,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用方程来解决“分数除法”问题更好理解。

4、重点强调用方程解决问题大凡步骤。(1)

分析题意;(2)列出等量关系;(3)设未知数并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并做答。

(三)列方程解决问题

给出两个问题,分别是“和倍问题”和“相遇问题”让学生根据解方程的大凡步骤用方程解决问题,过程如下: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代表小组汇报自己小组交流结果;全班集体集体纠错或者补充。总结:像解决“和倍问题”、“相遇问题”,我们可用方程解决以便更好地理解,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四)练习巩固—星级挑战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小组抢答PPT所给题目,抢答正确的小组可加上对应星星个数的分值。这个环节不仅帮助学生复习,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想学的欲望。

三、小组合作到位,整体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我在教学《式与方程》时,重点让学生理解每个信息所表示的等量关系。并应用了多种方式来表达所理解的信息的意思。本节课总体来说设计思路较清撤,重难点也有突破,但是还是有几个方面做得不是特别好,以下进行分析:

1.设计的时候虽然有思考怎样在课堂中贯彻数学思想的教学,但是在设计中没怎么考虑中下学生的实际,有些拔高难度。

2.在教学上中没有关注学生的状态,要根据学生当时的状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本节课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做完。

这是在上完这堂课后的一点反思,反思中让我对我的课堂又有了从头的认识,让我知道了课堂上教师应该多多关注细节上的问题,正确处理每一个细节问题,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尽量每节课做到学生学有所成。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_教学反思(全)

《快乐的小鸭》 对于情境创设中带来问题,已经很熟悉并能很快找到有用的信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孩子们圈一圈或者分成几和几计算的正确率低。可能是孩子们对加减法的关系还没有真正地理解。所以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退位练习,希望孩子们在练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水平。为后面的退位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会啦》 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单纯的语言表达比较抽象,如果能经常画图,慢慢地让学生形成看到题目,能在头脑中出现图,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进一步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跳伞表演》 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开课时,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时,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美丽的田园》 充分利用教材中现有素材,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从中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中,我除了让学生观察书本中的图,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质疑,解决问题,还利用现有的饿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

教育,让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学生还得到了数学知识以外的环保教育,让学生的德、智、体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做个减法表》, 本课设计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二是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横着看,每一行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减去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从左到右,得数一个比一个少1;竖着看,每一竖行,从上到下,减号前面的数每次都增加1,减号后面的数也是每次都加1,得数都相同;斜着看,都是十几减同一个数,从左到右,减号前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少1。 《看一看(一)》 本课教学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取得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我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抽象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小学一年级学生,特别对新事物感到很好奇。本课运用很多的玩具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的玩具中学习数学,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观察的过程中体验到观察多样性。同时,这节课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思考,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看一看(二)》 抽象的立体图形前,大胆想像,正确辨认所搭摆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看一看(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1 / 6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分苹果》教学反思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孩子们的状态还是挺不错的。许是放假太久了;有些知识都有些遗忘。但是发言还是挺积极的。 《分苹果》这一课的知识点不多;一个是复习旧的知识点:除法的意义;除法的计算。新的知识点是;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1、方法的多样性。2、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其中;除法竖式的书写是重点也是难点。虽然在学习的时候孩子们都听得清清楚楚;在完成作业时却还是出现一些问题。最普遍的问题是:1、相同数位不对齐。2、两排数挤在一排;很是难看。3、不用直尺画横线。4、数字写得大大小小的不匀称。5、两道题之间不空行;显得很拥挤;不美观。 出现这些问题也是意料之中的;只有不断的加强练习;及时纠 正;相信孩子们的书写越来越美观。 《分橘子》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探究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物品经过平均分后还会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 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总结: 1、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4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5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加深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2盘;还余下4个;而这4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让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2、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作者:————————————————————————————————日期:

圆柱和圆锥 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 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 d 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2 r 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 表=S 侧 +2S 底 或S 表 = dh+ d2/2= 或S 表 =2 rh+2 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 h表示高,那么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 r2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 (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 (C/2 )2h; 4.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圆锥只有一条高。 2.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 1/3Sh 3.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运用“v= 1/3 Sh”这一公式。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r2h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重视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由于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比较注重计算方法的训练,而忽略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也没有创设这方面的练习题,我想下节数学课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应当适当加强,以更好的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 游园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认识,明确定义之后,对周长的实际计算方法的探索.本课结合具体情景游园体 验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性.从身边的数学 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掌握了六边形周 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肯定评价激励学生独立去解 决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 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拓展练习中,特别引出中间有对角线的 图形,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理 解周长的概念.整节课我自我感觉还是满意的,但是就是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过多,而学生的语言相对较少, 这是在今后的课堂上需要注意的. 花边有多长

教学反思: 整体把握得不错,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教学各环节比较清晰.整课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教学过 程有独立思考、小组合作、集体汇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 空间与时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地砖的周长 教学反思: 1. 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从现实生活出发,力求使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活动化、 自主化、情感化. 2. 注重体现学生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小组 合作,同桌合作,使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 提高认识. 3.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能尊重 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在独立思考、 相互交流中逐步提高,不断发展.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由于放手让学生进行测量,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明确任务,耽误了一些时间.也由于时间的 关系,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哪一种方法最简便,有 盲从的现象. 本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 学教学反思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上传: 姚淇更新时间:2012-5-9 19:29:56 开学的第一天就学习了面的旋转,学生的表现出乎意料,能很快快适应到学习中,没有了以往的浮躁,学习热情高涨。 面的旋转的教学内容实际就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北师大版教材的重点不仅限于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为了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情境图1和图2,感受“点动成线”,通过学生用笔代替线段在桌面上平移,感受“线动成面”,通过转动竖立的数学书(代替一个长方形的面),感受“面动成体”。利用课件教学,非常形象直观,学生接收效果好 第一单元《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表面的含义,为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下了基础。圆柱的底面积计算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新知识,因此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计算侧面积。课前布置学生如何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学生预习效果很好,很快推导出了侧面积计算公式,突破了难点。本节课还存在的问题:1、计算出错多。本单元的计算都牵扯到圆周率,计算比较麻烦,出错率高,因此让学生背诵从1×到10×,提高学生计算效率。2、底面积忘记乘2,或者多算。应该让学生在做题时,审好题,弄清题意。 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同爱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 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圆柱的体积,在设计练习时要多动脑,花心思去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通过反思,我概括出五种类型: 1.已知圆柱底面积(s)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sh。 2.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底面直径(d)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 (d/2)2h。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解方程

一、解方程 3X+5X=48 14X-8X=12 6×5+2X=4 90-20X=10 10X×(5+1)=60 24X=100-X 2X-52-4X =12 2X =11-9X 55X =60+25X 82÷2X=20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1、小张买苹果用去7.4元,比买2千克橘子多用0.6元,每千克橘子多少元? 2、饲养场共养4800只鸡,母鸡只数比公鸡只数的1.5倍还多300只,公鸡、母鸡各养了多少只? 3、两根电线同样长短,将第一根剪去2米后,第二根长是第一根的1.8倍,原来两根电线各长多少米? 4、哥哥和弟弟的年龄相加为35岁,哥哥比弟弟大3岁,哥哥和弟弟各多少岁? 三、巩固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服装厂有工人156人,其中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3倍,求男、女工各有多少人? 2、3、甲有书的本数是乙有书的本数的3倍,甲、乙两人平均每人有82本书,求甲、乙两人各有书多少本。 4、一批香蕉,卖掉140千克后,原来香蕉的质量正好是剩下香蕉的5倍,这批香蕉共有多少千克? 5、甲、乙两个粮仓存粮数相等,从甲仓运出130吨、从乙仓运出230吨后,甲粮仓剩粮是乙粮仓剩粮的3倍,原来每个粮仓各存粮多少吨? 6、一把直尺和一把小刀共1.9元,4把直尺和6把小刀共9元,每把直尺和每把小刀各多少元? 7、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6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时速为1500千米,回来时逆风,时速为1200千米。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需往回飞? 8、师徒俩加工同一种零件,徒弟每小时加工12个,工作了3小时后,师傅开始工作,6小时后,两人加工的零件同样多,师傅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9、买2.5千克苹果和2千克橘子共用去13.6元,已知每千克苹果比每千克橘子贵2.2元,这两种水果的单价各是每千克多少元?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圆柱和圆锥 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 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πd 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2πr 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 表=S 侧 +2S 底 或S 表 =πdh+πd2/2= 或S 表 =2πrh+2π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 h表示高,那么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C/2π)2h; 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圆锥只有一条高。 2.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 1/3Sh 3.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运用“v= 1/3 Sh”这一公式。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r2h

新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 一、填空题。(26分) 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半径是5厘米,侧面展开图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高是( )厘米。 2.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 ),这个图形的长相当于圆柱 的( ),宽相当于圆柱的( )。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如果圆柱的体积是12.6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如果圆锥的体积是12.6立方分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4.一个圆锥的体积是24立方分米,底面积是8平方分米,高是( )分米。 5.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2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6.一个圆锥形容器里盛满水,水面高30厘米,将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中,水的高度是( )厘米。 7.有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如下图),分别以3cm的边为高和9cm的边为高围成一个圆柱,前者的体积是后者的( )倍。 8.把一根长2米,横截面半径为3厘米的圆柱形木料截成4段小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平方厘米。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0分) 1.表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体积不一定相等。( )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 ) 3.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分米,如果沿着底面直径剖成两半,表面积增加8平方分米。( ) 4.圆柱的体积都大于圆锥的体积。( )

5.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沿着某一条高剪开,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把一个正方体木块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它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这个正方体木块的体积是( )。 A.8000立方厘米 B.4000立方厘米 C.1000立方厘米 D.314立方厘米 2.把一个圆柱切成任意的两部分,则( )。 A.表面积不变,体积增加 B.表面积增加,体积不变 C.表面积增加,体积增加 D.表面积不变,体积不变 3.求一个圆柱形水桶能盛多少水,就是求这个水桶的( )。 A.侧面积 B.表面积 C.容积 D.体积 4.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 A.4倍 B.8倍 C.16倍 D.12倍 5.24个完全相同的圆锥形实心铁块可以熔铸成( )个与它们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实心铁块。 A.8 B.12 C.24 D.72 四、计算题。(8分) 1.求出下面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4分) 2.求出下面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4分)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方程练习

解方程练习 重要笔记: 1、方程的含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区别:方程是等式,但等式却不都是方程。 3、等式性质一: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等式性质二: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5、解方程的书写格式:解方程前要先写一个“解”字和冒号;一步一脱式,每算一步,等号都要上、下对齐;表示未知数的字母一般都要放在等号的左侧。 6、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 7、看图列方程的关键是看懂图意,从中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在列方程时,把未知数尽量放在等式左边。 8、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应用题),首先要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题目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出来,最后检验,写出答语。 练习: 一、选择。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3,个位上的数字是a,表示这个两位数的式子是() A.30+a B.3+10a C.3+a D.30a 2,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是()。 A、10ⅹ=1 B、ⅹ+14 C、21—20=1 — 3,m的2倍比52少多少,算式为() A、2(m-52) B、2m-52 C、52-2m 4,每千克苹果是m元,买4千克要()元。 A、m÷4 B、4m C、m-4 6、妈妈今年a岁,爸爸比妈妈大5岁,再过n年后,爸爸比妈妈大()岁。 A、a+5 B、5 C、5+n 7,把5x+3写成5(x+3),结果比原来() A.多3 B.少12 C.多12 D.少3 !

8,下面的方程有(),等式有(). A.5x+9 B. x÷5=2 C . 9+ x<20 D. 8+3=11 E. 10y=0 9,方程18-ⅹ=6的解是()。 A、ⅹ=24 B、ⅹ=20 C、ⅹ=12 10,乙数为a,甲数比乙数的3倍少5,表示甲数的式子是() A.(a+5)÷3 B.3a-5 C.3a+5 二、解方程。 5x+8x=260 x÷3=4.6+5.6 5x+15=65 2x-20=4 : m÷0.7=1.2 8x-3x=105 16+8x=40 y÷2.4=1.8 ` 50-5+4x=61 1.6×25-5x=2 6.8+a=25.6 x÷(36+18)=10.8 x-12.5=7.6 y-68=76 6y=72 32÷x=10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 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πd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πr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表=S侧+2S底或S表=πdh+2π(d/2)2或S表=2πrh+2π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

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C÷π÷2)2h; 4、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 圆锥只有一条高。 2.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V=1/3Sh 3. 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运用V=1/3Sh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r2h (3)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d÷2)2h (4)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C÷π÷2)2h 第二单元、比例 1、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4、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1)求比值; (2)化简比; (3)比例的基本性质 5、解比例的方法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的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形式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上传: 姚淇更新时间:2012-5-9 19:29:56 开学的第一天就学习了面的旋转,学生的表现出乎意料,能很快快适应到学习中,没有了以往的浮躁,学习热情高涨。 面的旋转的教学内容实际就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北师大版教材的重点不仅限于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为了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情境图1和图2,感受“点动成线”,通过学生用笔代替线段在桌面上平移,感受“线动成面”,通过转动竖立的数学书(代替一个长方形的面),感受“面动成体”。利用课件教学,非常形象直观,学生接收效果好 第一单元《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表面的含义,为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下了基础。圆柱的底面积计算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新知识,因此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计算侧面积。课前布置学生如何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学生预

象的认识——公式)。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 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圆柱的体积,在设计练习时要多动脑,花心思去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通过反思,我概括出五种类型: 1.已知圆柱底面积(s)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sh。 2.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底面直径(d)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底面周长(c)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c÷π÷2)2h。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第一课时分数乘法(一)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依据知识的迁移,我首先进行了必要的铺垫,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后续教学铺垫。 在教学分数乘法在过程中约分时,书上的例题是:6×5/9,并且列出两种做法让学生进行比较。但我觉得这道题并不能体现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的优越性,因此,我在教学完例题之后将题目深化,变成“6×17/18”,并且和同学们一起比赛谁做得快。如果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当然会很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做分数乘法时,不仅仅满足于“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是记住“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一要点。 第二课时分数乘法(一)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内容是分数乘法(二),重点是分数乘法意义的拓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部分内容既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这个单元的难点。 从学生认识过程来看,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分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在教学中我突出了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方法,教材的例

题是——“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3”,根据呈现的已知条件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笑笑有几个苹果?淘气有几个苹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先用图形表示出“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2倍,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再列出算式,最后尝试解释算式表示的意义。这样把将分数意义以图的形式呈现,做到“以形论数”,再通过对图的理解抽象出问题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多少”都用乘法,进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数表形”,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在教学中出现生活中的数学,“一个书包原价30元,打九折的价钱是多少元?”其中打折的意思部分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应该再巩固打折类型的题目。 第三课时分数乘法(二) 第四课时分数乘法(二) 第五课时分数乘法(三)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其中理解意义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这一难点一旦突破,计算方法也将随之攻破。所以,我下大力量在学生的操作中,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然后展开观察所涂部分与整张纸的关系。这

北师大版五年级解方程练习

解方程 一、巧手小补丁。(每题3分,共15分)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的值,叫做()。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 3.方程3.8 x=9.5的解是x=()。 4.比a多5的数是25.6,列方程为(),a=()。5.当x=()时,1.6-x=0 。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3分,共18分) 1.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相同。() 2. 方程 3.4 x=0没有解。() 3. 23a+13a=(23+13)×a这是根据乘法分配律。() 4. a=7.8是方程a-7.8=7.8的解。() 5. 5是x+5.2=10.2的解。() 6. 方程a-1=0的解是a=1。() 三、解方程。(带※写检验过程)(每题4分,共24分) x +6.6=8.4 0.93÷x=0.31 ※x-1.2=6.7 16+2x=31.8 2(x+3)=4.8 ※x÷4.8=0.45

四、列方程并求未知数x 。(每题3分,共12分) 1. x 加上1 2.6等于32.8。 2.比x 少4.5的数是2.1。 3.x 的6倍是7.26 。 4.x 除以3.5等于1.4。 五、看图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共12分) 1. 2. 六、我是数学小博士。(19分) 1.巧填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 =6。(8分) (1)( )+ x = 27 (2)x -( )= 4.2 (3)( )×x = 7.2 (4)x ÷( )= 0.4 2.父亲今年41岁,儿子今年11岁,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6倍?(11分) a 456 743 4.8 10.5 x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计划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7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2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差距明显。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105平方分米 =()平方米 0.06立方分米 =()毫升 2.圆柱的侧面展开可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所以圆柱的侧面积 =()×()。 3.圆柱的体积是75立方厘米,高是15厘米,底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把一个圆柱体木头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16立方分米,则这个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6.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则底面周长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7.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8.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已知圆锥的高是3.6分米,圆柱的高是()分米。 9.用进一法把252.5平方米保留整平方米约是()平方米,保留整百平方米约是()平方米。 10.把一根3米长的木头截成4段,(每段仍是圆柱形),表面积比原来增加30.48平方分米,这根圆柱体木头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2分) 1.体积一般比表面积大。() 2.铁丝是圆柱体。() 3.底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体积相等。()

4.圆锥体的体积总是圆柱体体积的31 。 ( ) 5.求圆柱形容积,就是求这个圆柱形容器的体积。 ( ) 6.把一个圆柱平均切割成3个小圆柱,那么每个小圆柱的表面积一定是原来圆柱表面积的31 。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把一个大圆柱分成两个小圆柱后发生变化的是( ) A.圆柱的体积 B.圆柱的表面积 C.圆柱的侧面积 2.压路机的前轮转动一周能压多少路面是指( ) A.前轮的体积 B.前轮的表面积 C.前轮的侧面积 3.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长方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 ( ) A.3倍 B.41 倍 C.无法确定 4.一个圆锥的体积是31.4立方分米,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 )分米 A.10 B.30 C.60 5.下面三个等底等高的形体中,体积最小的是( ) A.正方体 B.圆柱体 C.圆锥体 四、列式计算。(每题6分,共12分) 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直径的5倍,求它的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30厘米,求它的体积。 五、解决问题。(第2题8分,其余每题7分,共36分) 1.王师傅做10节同样大小的圆柱形通风管,每节长8分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 一共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比例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 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 数学好玩…………………………………………………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总复习………………………………………………… 28课时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

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30个

反比例函数教学反思 反思1:首先是复习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函数知识,为接下去学习反比例函数作好铺垫,其次给出了三个实际情景要求列出函数关系式,通过归纳总结这些函数都是反比例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几种形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又通过列表格的方法对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进行类比,巩固反比例函数知识。通过做一做的三个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但到这里用时接近25分钟,时间分配上没有很好把握为接下去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埋下伏笔。 接下去是要进行例1的教学,先进行的是杠杆定理的背景知识的介绍,在学生练习纸上让学生自己来独立完成三个问题,然后有学生回答,当进行到第二时,时间已经不够了,很仓促进行了小节。 这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备好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这方面做的很不够,有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不是恰到好处,思考问题的时间不是很充分;还有的学生课堂表现不活跃,这也说明老师没有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课堂中指教者的示范作用体现的不是很好,,肢体语言也不够丰富,鼓励的话显得很单一,而且投影片上在新课导入的时候还出现了差错,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上存在的问题。 综观整堂课,严谨亲切有余,但活泼激情不足,显得平铺直叙的感觉,缺少高潮和亮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进行改善!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让自己收获不少,反思更多。教学之路是每天每节课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条路的成功秘诀只有一个:踏实!对于我,任重而道远,我将默默前行,提高自己,让我教的每一个孩子更加优秀。 反思2:上完此节课后,我回忆着这节课的段段细节,不断思索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希望能使自己在这节课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反思3:《反比例函数》第一节课讲完后的反思,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有活力,效率比较高。但是做为新老师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概念讲解过于简单忽略了形成过程,例题设置过于机械化梯度和深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上要注意不能靠以往的经验来讲课,一定要精心设置,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教材和考点,使得每一节课有价值而非浮于表面。 《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一课的教学反思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是反比例函数的教学重点,把握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解决许多问题有很好的帮助,在学生已有的正比例函数性质的基础上,学生学习性质比较轻松,但运用该性质解决问题存在难度。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运用。为此应加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对比: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对比,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两种函数的关系式有何不同?两种函数的图像所在位置是否相同?两种函数的增减性是否有区别? (2)两种函数的取值范围有什么不同,常数的符号的改变对两种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影响? (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对于两个函数知道几点就可以求的。 从这些方面去比较理解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运用多媒比较两函数图像,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楚地看清两函数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两函数性质的理解。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检测卷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检测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北师大版小学生一年级检测卷全套试卷共30份 试卷内容如下: 1.第一单元使用(2份) 2. 第二单元使用(2份) 3. 第三单元使用(1份) 4. 第四单元使用(2份) 5. 周培优测试卷(7份) 6. 期中检测卷(2份) 7. 期末检测卷(3份) 8. 考点过关卷(8份) 9. 考点综合卷(3份)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空。(1题2分,其余每空2分,共28分) 1.750 cm2=()dm2 2.05 dm3=()L()mL 2.如下左图,一个长方形,以它的长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它的表面积是()cm2,体积是 ()cm3。 3.如上右图,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差是()cm3。 4.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5.36 dm3,底面半径是4 dm,这个圆锥的高是()dm。 5.把一根长2 m的圆柱形木料锯成相同的三段,表面积增加了12.56 dm2,这根圆柱形木料的体积是()dm3。 6.把一根圆柱形木料削成一个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8.4 dm3,原来圆柱形木料的体积是()dm3,圆锥的体积是()dm3。 7.将一个高15 cm的圆锥形容器内装满水,再全部倒入与它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形容器中(未装满),这时水面的高是()cm。8.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半径也相等,圆柱的高是 3.6 dm,圆锥的高是()dm。 9.一个圆柱,如果高增加1 cm,那么它的侧面积就增加25.12 cm2,

如果这个圆柱的高是25 cm ,那么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cm 3。 10.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 dm ,截去3 dm 长的一段,剩下的圆柱 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 )dm 2,体积比原来减少了( )dm 3。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那么它的侧面展开后一定是正方 形。 ( ) 2.圆锥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少23。 ( ) 3.如果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那么它们的 体积也相等。 ( ) 4.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它们不一定等底等高。 ( ) 5.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 圆柱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求一台压路机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就是求压路机前轮的 ( )。 A .侧面积 B .底面积 C .体积 D .表面积 2.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 dm ,若高增加2 dm ,则侧面积增加 ( )dm 2。 A .10 B .20 C .31.4 D .62.8 3.下图中,圆柱的体积与圆锥( )的体积相等。(单位:c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