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病学教案

肿瘤病学教案

肿瘤病学教案
肿瘤病学教案

韶关学院医学院课程教学设计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临床肿瘤学任课教师:胡可锦

教学内容(章/节):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肿瘤流行病学

班级:12级中大临床本科(成人教育)课型:实验见习授课时间:2014年03月29日(第4周星期六5-8 节)

教学目标与要求:(一般分掌握、熟悉、了解等)

1、掌握肿瘤的基本定义、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表现;

2、熟悉描述肿瘤的基本术语;

3、了解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我国肿瘤的发病趋势;

4、掌握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5、熟悉肿瘤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6、了解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7、自学肿瘤流行病学的发展,循证医学与肿瘤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与进展:

重点:

1、肿瘤的基本定义、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

2、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难点:

1、肿瘤的基本定义;

2、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进展:

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投影、课堂讲授、结合重点辅以提问。

教材:

万德森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肿瘤学》(第三版)

参考资料:

1.汤钊猷主编. 现代肿瘤学(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意生、史景泉主编《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教学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

第一章绪论(80分钟)

一、肿瘤的基本概念(40分钟)

1、肿瘤的定义:基因病、新生物

2、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如何鉴别?

3、新生物及恶性疾患

4、癌与肉瘤

5、癌症

二、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20分钟)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直接参与了肿瘤的发生;

三、我国癌症的发病情况与趋势(10分钟)

四、肿瘤研究与肿瘤学(10分钟)

第二章肿瘤流行病学(100分钟)第一节、肿瘤流行病学的概念(20分钟)

概述

一、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任务、对象与范畴

1、肿瘤流行的分布规律(“三间分布”)

2、肿瘤流行的影响因素:肿瘤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3、肿瘤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

1、观察性研究

2、大规模的人群研究

3、长时间观察

4、偏倚和混杂

5、疾病的全过程

第二节、肿瘤的描述性流行病学(30分钟)

一、描述性肿瘤流行病学的资料收集方法和统计指标

(一)肿瘤统计资料来源

1、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2、肿瘤死亡回顾调查

3、肿瘤病例资料

(二)常用统计指标

1、死亡率

2、发病率

3、患病率

4、年龄调整发病(死亡率)率

5、人时发病(死亡)率

6、性别比

7、累积发病率

二、肿瘤在世界、中国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以鼻咽癌为例简述之)

第三节、肿瘤的分析性流行病学(30分钟)

常用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有:

一、病例对照研究(以乙肝感染与肝癌为例)

二、队列研究(以吸烟与肺癌为例)

三、恶性肿瘤发病危险因素

(一)不良行为生活方式

1、吸烟喝酒

2、不良饮食与营养摄入不均衡

3、肥胖和少活动

(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致癌因素

2、生活环境中的致癌因素

(三)职业因素

(四)生物遗传因素

1、生物感染因素

2、遗传因素

第四节、肿瘤的预防控制(20分钟)

概述:三个“1/3”,预防的重要意义

一、社区干预研究

二、肿瘤的一级预防

1、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2、合理营养膳食结构

3、研究、鉴定环境中致、促癌物

4、建立疫苗接种和化学预防方法

三、二级预防(三早)

四、三级预防(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第五节、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自学)

课后思考题:

1、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

2、请简述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3、肿瘤流行病学的概念、研究目的、研究方法?

4、描述流行病学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课后小结:(教学的主要经验、效果、存在问题、改良措施等)

韶关学院医学院课程教学设计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临床肿瘤学任课教师:胡可锦

教学内容(章/节):第三章肿瘤病因学/ 第四章肿瘤病理学

班级:12级中大临床本科(成人教育)课型:实验见习授课时间:2014年03 月23日(第 4 周星期日5-8 节)

教学目标与要求:(一般分掌握、熟悉、了解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肿瘤是环境因素和基因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

结果。基因改变是肿瘤的内因。

2、使学生掌握肿瘤病理诊断的重要性、以及肿瘤病理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地位

教学要求:

1、熟悉恶性肿瘤的病因;肿瘤的环境因素、肿瘤与基因、肿瘤的遗传性因素

2、了解发病机理和癌症的发展过程

3、掌握肿瘤的一般形态学特征,熟悉良、恶性肿瘤的病理形态上的区别;

4、了解肿瘤的命名和分类,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和分期;

5、掌握细胞病理学诊断的价值和应用范围;

6、掌握组织病理学的常用方法和应用;

7、熟悉近年来的病理诊断的新技术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与进展:

重点:

1、恶性肿瘤的病因、了解发病机理和癌症的发展过程

2、肿瘤的环境因素、肿瘤与基因、肿瘤的遗传性因素

3、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肿瘤病理诊断学的方法和应用范围

难点:

1、肿瘤病理诊断学的方法

2、肿瘤病理中新技术的应用

进展:

1、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2、病理诊断的新技术新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投影、课堂讲授、结合重点辅以提问。

教学资源(课件挂图模型标本录像幻灯投影)

教材:

万德森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肿瘤学》(第三版)

参考资料:

3.汤钊猷主编. 现代肿瘤学(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陈意生、史景泉主编《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教学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

第三章肿瘤病因学(90分钟)第一节、化学致癌因素(30分钟)

一、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一)化学致癌物的作用方式

(二)化学致癌物与人类肿瘤的关系

(三)致癌物是否引起基因序列的改变

二、化学致癌物的代谢

三、常见的化学致癌物

(一)亚硝胺类

(二)霉菌毒素

(三)多环芳香烃类

(四)芳香烃和偶氮染料类

(五)苯类

(六)其他化学致癌物

四、化学致癌物的鉴定

(一)体外之突变筛选

(二)体内致癌试验

(三)人体流行病学调查

第二节、物理致癌因素(20分钟)

一、电离辐射

(一)电离辐射致癌的机理

(二)与电离辐射有关的肿瘤

1.皮肤癌

2.白血病

3.甲状腺癌

4.肺癌

5.乳腺癌

6.骨肿瘤

7.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

8.其他肿瘤

二、紫外线

第三节、致瘤性病毒(20分钟)

概述:定义、发病机理

一、致瘤病毒分类

二、致瘤性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方式与细胞转化

三、常见致瘤性病毒举例

1、EBV与鼻咽癌(NPC)的关系

2、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

3、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

4、HTLV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

第四节、肿瘤发生的机体因素(20分钟)

一、遗传与肿瘤

二、免疫与肿瘤

三、年龄与肿瘤

四、性别与肿瘤

五、肥胖症与肿瘤

六、炎症与肿瘤

第四章肿瘤病理学(80分钟)第一节、肿瘤病理学概念(30分钟)

一、肿瘤病理学特征

1、良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征

2、肿瘤的分化

3、肿瘤的蔓延、复发与转移

二、肿瘤的病理学分类和命名

1、肿瘤的分类

2、肿瘤的命名

三、肿瘤在病理学上的名词解释

第二节、肿瘤病理诊断方法(40分钟)

一、组织病理诊断

(一)石蜡切片

1、标本活检

2、大体标本

(二)冷冻切片(术中会诊)

二、细胞学诊断

1、脱落细胞学

2、穿刺细胞学

三、组织化学技术

四、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免疫组织化学的原理

2、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3、IHC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五、电子显微镜诊断

六、尸体解剖

七、分子生物学技术

评估与反馈(10分钟)

课后思考题:

1.、亚硝胺类物质可能的致癌机制是什么?

2、与电离辐射致癌有关的癌症有哪些?

3、肿瘤的确诊依据是什么?

课后小结:(教学的主要经验、效果、存在问题、改良措施等)

韶关学院医学院课程教学设计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临床肿瘤学任课教师:胡可锦

教学内容(章/节):第五章肿瘤影像学检查

班级:12级中大临床本科(成人教育)课型:实验见习授课时间:2014年03月29 日(第5周星期六)5-8 节

教学目标与要求:(一般分掌握、熟悉、了解等)

教学目的:

介绍X线平片、CT、MRI、SPECT、PET、ECT、超声诊断、肿瘤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及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1.掌握影像诊断的基本概念

2.了解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基本原理

3.熟悉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4.掌握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

5.了解影像新技术的应用进展

教学重点、难点与进展:

重点:

1、影像诊断的基本概念;

2、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

3、各种影像学进展,以及这些进展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难点:

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

进展:

影像新技术的应用进展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课件挂图模型标本录像幻灯投影)

教材:

万德森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肿瘤学》(第三版)

参考资料:

5.汤钊猷主编. 现代肿瘤学(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陈意生、史景泉主编《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教学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

第五章肿瘤影像学检查(170分钟)第一节、CT在肿瘤学中的临床应用(30分钟)

概述

一、CT的基本概念

(一)CT值、窗宽与窗位

(二)噪声与伪影

(三)部分容积效应与周围间隙现象

(四)分辨率

二、常用的CT检查方法

(一)CT普通平扫

(二)CT增强扫描

1.增强扫描的适应症

2.增强检查的给药方式及剂量

3.不良反应

(三)动态增强扫描

(四)延迟扫描

(五)CT灌注扫描

(六)CT血管造影

三、螺旋CT和多排CT间接

四、CT的临床应用

(一)肿瘤定位及定位分析

(二)肿瘤分期

1.肿瘤侵犯临近结构(T分期)

2.肿瘤的淋巴道转移(N分期)

3.肿瘤的血道转移(M分期)

4.肿瘤的播散转移(M分期)

(三)CT诊断的优缺点

第二节、磁共振成像(30分钟)

概述

一、磁共振原理

二、脉冲序列

三、MR对比剂

(一)增强机制

(二)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四、磁共振流体成像

(一)磁共振流体成像原理

(二)临床上常用的的血管造影技术

(三)磁共振水成像技术

五、磁共振功能成像简介

六、磁共振分子成像

七、MR检查的优缺点

(一)磁共振伪影

(二)磁共振检查的优缺点

(三)MR检查的禁忌症

第三节、肿瘤X射线检查(30分钟)

一、X射线检查方法的选择

二、X射线检查技术

(一)普通检查(包括透视和摄影)

(二)特殊检查

1.体层摄影

2.钼靶X射线摄片技术

3.荧光缩影摄片

(三)造影检查

1.支气管造影

2.食管钡餐造影

3.胃十二指肠钡餐检查

4.胃双重对比造影

5.十二指肠低张力造影

6.小肠造影检查

7.结肠钡灌肠检查

三、肺癌X射线检查

(一)X射线检查程序

(二)典型X射线表现

(三)主要鉴别诊断

四、胃肠道肿瘤X射线检查

(一)检查方法

(二)典型X射线表现

(三)鉴别诊断

第四节、PET-CT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30分钟)

一、概述

二、显像剂

三、图像分析

1.正常图像

2.异常图像

3.定量分析

四、PET-CT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2.临床分期

3.疗效观察

4.监测复发及转移

5.寻找恶性肿瘤原发病灶

6.其他

第六节、ECT(20分钟)

一、ECT概述

(一)ECT基本概念

(二)ECT分类

1.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

2.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

(三)其他概念介绍

1.分子影像

2.受体显像

3.放射免疫显像

4.前哨淋巴结显像

二、ECT的临床应用

(一)脏器功能监测

(二)肿瘤诊断与疗效观察

(三)指导肿瘤的靶向治疗

第七节、肿瘤介入诊断(20分钟)

一、肿瘤介入诊断概念和特点

二、肿瘤微创介入诊断

(一)经皮穿刺活检

(二)经导管血管造影诊断

评估与反馈(10分钟)

课后思考题:

1.常见X线检查方法及最适合摄影部位(区域)

2.CT造影增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价值

3.MRI的优缺点(与CT比较)

4.核医学的基本概念及范畴

5.PET/CT的基本原理及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比较

7. 肿瘤介入治疗的特点和常用方法

课后小结:(教学的主要经验、效果、存在问题、改良措施等)

韶关学院医学院课程教学设计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临床肿瘤学任课教师:胡可锦

教学内容(章/节):第六章肿瘤临床诊断与标志物检查

班级:12级中大临床本科(成人教育)课型:实验见习授课时间:2014年04月06日(第7周星期日)1-4 节

教学目标与要求:(一般分掌握、熟悉、了解等)

教学目的:

掌握恶性肿瘤诊断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应用,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最后导致肿瘤患者的过程,有一个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教学要求:

1、掌握肿瘤的早期诊断的方法、原则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

2、熟悉肿瘤诊断的各项基本检查技术及其选用原则及优缺点;

3、了解内镜检查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

4、掌握肿瘤标志物的概念

5、熟悉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的局限

教学重点、难点与进展:

重点:

1、掌握肿瘤的早期诊断的方法、原则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

2、掌握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难点: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的局限

进展: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投影、课堂讲授、结合重点辅以提问。

教学资源(课件挂图模型标本录像幻灯投影)

教材:

万德森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肿瘤学》(第三版)

参考资料:

7.汤钊猷主编. 现代肿瘤学(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8.陈意生、史景泉主编《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教学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

第五章肿瘤临床诊断与标志物检查(170分钟)第一节、肿瘤临床诊断(60分钟)

一、询问病史

二、体格检查

三、常规化验

四、特殊检查

五、病理检查

六、诊断性手术

七、肿瘤临床分期

八、恶性肿瘤的诊断原则

第二节、内镜检查(20分钟)

一、内镜的种类

二、内镜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三节、肿瘤标志物检查(90分钟)

一、肿瘤标志物的概念

二、肿瘤标志物的来源

1、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

2、分化紊乱的细胞基因产物

3、肿瘤细胞坏死崩解产物

4、癌基因、抑癌基因产物

5、宿主反应产物

三、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五、肿瘤标志物的应用

(一)TM应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

(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与分期

(三)TM的器官定位

(四)肿瘤的疗效监测

(五)肿瘤的预后判断

(六)TM的定期随访原则

(七)TM的联合检测原则

(八)影响TM浓度变化的因素

六、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机器临床意义

(一)癌胚抗原

(二)糖蛋白抗原

(三)蛋白质抗原

(四)酶类

(五)激素类

(六)与肿瘤病毒相关TM

(七)癌基因、抑癌基因产物

评估与反馈(10分钟)

课后思考题:

1、良恶性肿瘤的临床鉴别诊断?如何做到定性和定量诊断

2、如何合理选用肿瘤标志物以早期发现肿瘤?

3、血清CEA升高可见于哪些疾病?

课后小结:(教学的主要经验、效果、存在问题、改良措施等)

韶关学院医学院课程教学设计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临床肿瘤学任课教师:胡可锦

教学内容(章/节):第七章肿瘤的外科治疗/ 第八章肿瘤的内科治疗

班级:12级中大临床本科(成人教育)课型:实验见习授课时间:2014年04月12日(第7 周星期六)1-4 节

教学目标与要求:(一般分掌握、熟悉、了解等)

1、掌握肿瘤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肿瘤外科必须密切结合病理,遵循“无瘤操作”,

防止医源性播散,肿瘤外科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核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2、熟悉肿瘤外科治疗的种类和意义,治愈性(根治性)手术,诊断性手术,预防

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减负荷手术。

3、掌握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控制肿瘤的机理、化疗原则和

临床应用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与进展:

重点:

1、肿瘤外科实施的基本原则

2、联合化疗的理论、原则,怎样设计联合化疗方案

难点:

1、肿瘤外科实施的基本原则

2、联合化疗的理论、原则,怎样设计联合化疗方案

进展:

肿瘤的化学治疗新进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投影、课堂讲授、结合重点辅以提问。

教学资源(课件挂图模型标本录像幻灯投影)

教材:

万德森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肿瘤学》(第三版)

参考资料:

1. 汤钊猷主编. 现代肿瘤学(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陈意生、史景泉主编《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教学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

第七章肿瘤的外科治疗(90分钟)概述

第一节、肿瘤外科的作用(10分钟)

1、肿瘤的预防

2、肿瘤的诊断

3、肿瘤的分期

4、肿瘤的治疗

第二节、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30分钟)

一、明确诊断

1、病理诊断

2、分期

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选择合理的术式

1、必须依据各种肿瘤病理及生物学特性选择术式

2、保证足够的切除范围,争取手术治愈

3、依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选择术式

四、避免医源性肿瘤播散

第三节、各种术式的临床运用(50分钟)

一、诊断性手术

1、细针抽吸

2、穿刺活检

3、切取活检

4、切除活检

5、前哨淋巴结活检

二、治愈性手术

三、姑息性手术

1、器官部分或全部切除

2、内吻合转流术

3、造瘘术

4、血管结扎术

四、远处转移癌切除术

五、激素依赖型肿瘤的内分泌腺切除术

六、重建与康复手术

七、癌症的预防性手术

第八章肿瘤的内科治疗(80分钟)第一节、细胞毒抗肿瘤药物的化疗

二、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1、烷化剂

2、抗代谢类

3、抗生素类

4、微管蛋白抑制剂

5、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6、激素类

三、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

(一)近期毒性

1、骨髓移植

2、胃肠道反应

3、肝功能损害

4、肾功能损害

5、心脏毒性

6、肺毒性

7、神经毒性

8、过敏反应

9、其它

(二)远期毒性

1、致癌

2、不育

四、细胞周期动力学

五、化学治疗的临床应用

(一)肿瘤化疗的基本原则

(二)确定治疗目的

1、根治性化疗

2、辅助化疗

3、新辅助化疗

4、姑息性化疗

5、研究性化疗

(三)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

第二节、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一、分子靶向药物的主要特点

1、选择性高

2、来源广阔

3、疗效独特

4、毒性一般较小

二、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一)大分子药物

1、作用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家族的单克隆抗体

2、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单克隆抗体

3、针对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二)小分子化合物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多靶点的激酶抑制剂

3、其他靶点的小分子化合物

评估与反馈(10分钟)

课后思考题:

1、肿瘤外科与普外科的不同点和固有特点?

2、肿瘤外科治疗种类?

3、联合化疗的原则有哪些?

4、简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优势和不足。

课后小结:(教学的主要经验、效果、存在问题、改良措施等)

韶关学院医学院课程教学设计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临床肿瘤学任课教师:胡可锦

教学内容(章/节):第九章肿瘤放射治疗/ 第十章其他治疗

班级:12级中大临床本科(成人教育)课型:实验见习

授课时间:2014年04月13日(第8 周星期日)5-8 节

教学目标与要求:(一般分掌握、熟悉、了解等)

教学目的:

1、熟悉肿瘤放射治疗的原理,了解常用放疗方法和设备,掌握放疗的指征和在综

合治疗中的应用原则,熟悉放射治疗的进展。

2、熟悉肿瘤综合治疗的各种手段

教学要求:

1、掌握肿瘤放疗的指征,掌握综合治疗中放疗的应用

2、熟悉肿瘤放射生物学和物理学基础知识

3、了解放射治疗的历史和新进展

4、熟悉肿瘤综合治疗的各种手段

教学重点、难点与进展:

重点

1.放射治疗的指征

2.放射敏感性

3.放化综合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

肿瘤放射治疗的原理

进展:

放射治疗的新进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投影、课堂讲授、结合重点辅以提问。

教学资源(课件挂图模型标本录像幻灯投影)

教材:

万德森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肿瘤学》(第三版)

参考资料:

9.汤钊猷主编. 现代肿瘤学(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陈意生、史景泉主编《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教学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

第九章肿瘤放射治疗(90分钟)第一节、放射物理学与放射生物学基础(30分钟)

一、电离辐射的物理效应

1、光电效应

2、康普顿效应

3、电子对效应

二、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1、放射线的生物效应

2、细胞辐射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

3、肿瘤细胞在分次照射中的反应

4、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对辐射反应的异向

第二节、放射治疗设备与治疗流程(15分钟)

一、放射源及其设备

二、放射流程

1、确定治疗原则

2、体位固定

3、定位

4、放疗计划设计

5、适形照射实施办法

6、网络传输

7、实施照射

第三节、放射治疗的临床运用(45分钟)

一、治疗原则

1、诊断明确

2、重视首程治疗,选择最佳方案

3、优化放疗计划

4、适当辅助治疗

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

三、放射治疗的禁忌症

四、放射反应及处理

1、全身反应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历年真题和答案汇总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历年真题和答案汇总 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患者男性,38岁。近日发热微恶寒,口苦,胁痛,尿短黄,大便粘臭,舌红苔薄白,脉数。其证候是 A.真寒假热 B.真热假寒 C.表热里寒 D.表寒里热 E.表里俱热 试题答案:D 2.在辨别寒热真假时,真象常反映在 A.面色 B.皮肤 C.四肢 D.舌、脉 E.胸、腹 试题答案:D 3.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位于 A.第一跖骨趾关节部,赤白肉际处 B.第一跖骨小头前缘,赤白肉际处 C.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 D.第一跖骨基底部后下方,赤白肉际处 E.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试题答案:E 4.患者男性。两天来腹痛腹泻水样便,日泻10余次,经治疗已缓解,目前口渴心烦,皮肤干瘪,眼窝凹陷,舌淡白苔薄黄,脉细无力。此证候属 A.阴虚 B.亡阴 C.津亏 D.实热 E.外燥 试题答案:C 5.被称为“阳脉之海”的经脉是 A.阳维脉 B.阳蹻脉

C.督脉 D.带脉 E.冲脉 试题答案:C 6.下列哪项不属于阴水证的临床表现 A.起病缓,病程长 B.水肿皮薄光亮 C.水肿先从下肢肿起 D.下半身肿痛 E.腰酸肢冷 试题答案:B 7.若寒邪中阻,腹痛拒按,宿食不化,舌苔白厚,脉象多见 A.弦紧 B.滑数 C.迟缓 D.结代 E.细涩 试题答案:A 8.患者男性,74岁。神情痴呆,表情淡漠,举止异常,面色晦滞,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滑。其病机是 A.痰火扰心 B.心血瘀阻 C.痰迷心窍 D.心脾两虚 E.肾精亏虚 试题答案:C 9.下列哪个腧穴是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的首选穴 A.肺俞 B.四缝 C.膏肓 D.足三里 E.关元 试题答案:B 10.后溪通的奇经八脉中的 A.阳跷脉 B.督脉 C.阳维脉 D.任脉 E.带脉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子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肉瘤:恶性肿瘤来自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 癌:恶性肿瘤来自上皮组织者称为癌。 肿瘤标志物:肿瘤细胞或癌组织由于癌基因及其产物的异常表达和合成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宿主对肿瘤进行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生化分子,它提示了肿瘤在宿主体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癌基因的活化程度。 化疗:广义的化疗是指应用化学药物杀灭体内外病原体或新生物,抑制其生长繁殖的化学治疗过程;狭义的化疗则是指应用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是指根据病人的机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大咯血:24h内咯血500ml以上,或出血至呼吸道,对生命造成威胁时叫大咯血。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有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癌前疾病:是指一些可能转变为癌症的疾病或情况。(而癌前病变是指各种组织的上皮出现不典型增生或称异型增生,是可能癌变的病理情况。前者是一个临床概念,后者是一个病理概念) 多发性骨髓瘤(MM):亦称浆细胞骨髓瘤,是由于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所致的肿瘤性疾病,属浆细胞肿瘤的一种。 二.知识点 1.浸润是肿瘤播散的主要方式,是恶性肿瘤细胞转移的基础和前奏。 2.在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往往是内外之因联合作用而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痰湿或邪毒蕴积,发生局部气滞血瘀、痰凝湿聚、邪毒内蕴等一系列病机变化。 3.我国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人口老龄化、吸烟、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等。 4.病理学检查是肿瘤最可靠、最具有价值的诊断方式。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5.中西医结合是当今治疗恶性肿瘤最具有优势与特色的疗法之一。 6.肿瘤治疗存在的问题:①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②临床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规范③药物临床应用尚欠合理④不良反应的防治重视不够⑤中西医结合切入点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7.化疗药物可有效治疗肿瘤,但同时也成为医源性因素可引起其他恶性肿瘤,尤其是血液系统肿瘤。 8.单纯疱疹病毒-2(HSV-2)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宫颈癌 EB病毒——鼻咽癌HBV,HCV——肝癌 9.TNM分期: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范围(T),淋巴结(N)受累情况,肿瘤转移情

最新中西医结合主治考试--传染病[1]

精品文档 传染病学 传染过程的三因素:病原体、人体、外环境感染后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 性感染:感染病原体后不岀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一一最常见显性感染一一最易识别病原携带状态一一重要的传染源潜伏性感染:人体与病原 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岀现临床症状,不排岀病原体。发病的两个因素:病原体 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态反应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五、传染病的特征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2、临床特征分期: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及诊断的参考。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岀现 先后次序排列: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传染病分类: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首见IgM。传染恢复期IgG 第二单元病毒性肝炎1、甲肝(HAV):属小RNA病毒秤嗜肝病毒2、乙肝 (HBV ):属嗜肝DNA病毒3、丙肝(HCV ):单链RNA病毒4、丁肝(HDV ): 缺陷的单链RNA病毒5、戊肝(HEV ):属杯状病毒二、流行性1、甲、戊型传播途径:粪-口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2周至 发病后2-3周内有传染性。以发病前后各1周的传染性最强。2、乙、丙、丁型:传播途径:输血;母婴;密切接触;性接触。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三、发病机制及病理1、发病机制:甲肝一一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 肝组织炎症反应。乙肝一一以细胞免疫为主2、病理(1)急性肝炎:肝细胞变 性坏死,气球样变。(2)慢性肝炎:炎症、坏死及纤维化(3)重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肝体积明显缩小,边缘薄质软,包膜皱缩: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质稍硬,表面和切面见再生结节。慢性重型肝炎:大块性或亚大块性新 鲜的肝实质坏死。 出血倾向最主要的原因:凝血因子合成障碍。(4)淤胆型肝炎:伴明显的肝内淤胆。小胆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四、病原学检查1、HBV现症感染者传染 性强的指标:HBeAg2、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肝穿刺活检3、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意义的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病程超 过半年为慢性肝炎超过两个月——慢性菌痢13、HbeAg传染性强复制活跃14、乙肝疫苗成分为HbsAg急性肝炎一①阳黄湿热蕴蒸一清热解毒、禾U湿退黄-茵陈蒿汤(湿重:茵陈五散苓)② 阴黄寒湿遏阻一健脾和胃,温中化湿一茵陈术附汤。③无黄一肝郁气滞一疏肝理气一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慢性肝炎 -①肝胆湿热-清利湿热、凉血解毒-茵陈蒿汤② 肝郁脾虚一疏肝和胃-逍遥散③ 肝肾阴虚一养血柔肝、滋阴补肾-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④瘀血阻络活血化瘀、散瘀通结-血府逐瘀汤鳖甲煎丸⑤脾肾阳虚健脾益气温肾扶阳-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或四君子汤合肾气丸。重型肝炎①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凉血救阴神 犀丹②脾肾阳虚,痰湿蒙闭健脾温肾行气利水化痰开窍茵陈四逆汤合菖蒲郁金汤③气阴两虚,脉络瘀阻益气救阴,活血化瘀-生脉饮合桃红四物汤 第三单元流行性岀血热一、病原学:病毒感染(布尼亚病毒),为RNA病毒。二、流行病学1、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林区岀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是城市型或家鼠型岀血热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 虫媒,垂直3、流行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青壮年为主。三、发病机制和病理1、病机:出血原因:发热期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减少,休克期发生DIC 致消耗性凝血障碍,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内脏微血栓形成肾损害原因:肾小球滤 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坏死。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2、病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腔内微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四、临床表现特征: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分期:1、 发热期:弛张热及稽留热。三痛症(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征(颜面、颈、上胸潮红)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小血管中毒性损害的表现。2、低血压休克期:热通病情反而加重主要为中毒性内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 现3、少尿期:常有低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出血倾向加重4、多尿期:日尿量〉2000ml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感染、休克5、恢复期:尿量降至2000ml,血尿素氮、肝酐降至正常五、检查:夕碉血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蛋白于短期内急剧增加,如见膜状物及包涵体可明确诊断。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血或尿标本病毒抗原或病毒RNA阳性发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_曾红梅

V ol. 25 No.9Sep., 2013 化 学 进 展 PROGRESS IN CHEMISTRY 第25卷 第9期2013年9月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2 Cancer statistics 3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3.1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or cancer control and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 曾红梅 陈万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北京 100021) 摘 要 癌症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列城市死因的第一位,农村死因的第二位。本文对我国近几十年来癌症的流行状况、发病负担进行了概述。结果显示由于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消化道癌症发病负担依然严重,而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癌症如肺癌、乳腺癌等近年来显著增加。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整体继续呈上升趋势。沉重的癌症负担需要采用综合化的防治策略来解决。本文阐述了我国的癌症防治政策、体系建设和癌症数据监测情况,介绍了近几十年来在我国癌症高发现场开展病因学预防及早诊早治工作的历史经验,概述了全国范围内癌症防控现状,为今后癌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癌症 趋势分析 预防控制 癌症筛查 中图分类号: R730.1; 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1X(2013)09-1415-06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in China: State of the Art Zeng Hongmei Chen Wanqing * (National Office for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ancer Hospital & Institute, Beijing 100021, China) Abstract Cancer has been a major challenge for public health in China. It ranks first among all causes of death in urban areas, and second in rural areas. This paper present the latest cancer statistics of China. The incident number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s still high and the burden of lung cancer and breast cancer are increasing. The trend indicates that the overall cancer burden would still be sever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aging population. Addressing this challenge requires comprehensive an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control polices, structures, and cancer registration in China are described. National cancer control plans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Ministry of Health since 1986. National program of cancer registry has been set up. In 2012,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has expanded to 222, covering populations with 200 millions. In areas with high risk of cancer, they have held systematic programs of cancer control. Many places such as Linzhou and Cixian have shown a down-trend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areas of high risk of cancer also promote the nationwide cancer campaign. The prevention programs include tobacco control, immuniz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and cancer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This paper provides considerable scope and motivation for future work on cance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cancer; trend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ncer screening 收稿:2012年12月,收修改稿:2013年6月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henwq@https://www.doczj.com/doc/3e10978501.html,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试卷(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5*2分=10分 1、肿瘤:是机体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子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 2、化疗:广义的化疗实质应用化学药物杀灭体内外病原体或新生物,抑制其生长繁殖的化学治疗过程;狭义的化疗是指应用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治疗恶性肿瘤。 3、癌前疾病:是指一些可能转变为癌症的疾病或情况;癌前病变:是指各种组织的上皮出现不典型增生或异性增生,是可能癌变的病理情况。 4、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 5、上腔静脉综合症:绝大多数由肿瘤引起,主要是支气管肺癌和上纵膈其他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奇静脉受压迫,静脉回流障碍,出现头颈部浮肿、面部青紫瘀血、眼结膜充血、颈部和胸壁静脉怒张、头晕、头痛、视觉障碍、意识改变等。 二、填空题:30*0.5分=15分 1、肺癌的五大主症是咳嗽、咯血和血痰、胸痛、气短、发热。 2、肿瘤发病的病因是六淫致病、七情内伤、饮食劳伤、体质内虚;病机是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邪内蕴、脏腑失调正气虚弱。 3、肿瘤常见并发症有大出血、急性梗阻、癌性发热、恶性积液、代谢急症。 4、颅内压增高三联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5、肝癌的形态分型有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 6、肺癌的中医证型有痰气阻滞证、邪伤肺络证、气滞血瘀证、肺气亏损证、肺肾阴虚证、毒热蕴结证。 三、判断题:10题×1分/题=10分 1、直肠癌早期症状为排便习惯和粪便性质改变。(是) 2、根据WHO制定的三阶梯止痛方案,癌痛病人应坚持按时给药的原则。(是) 3、按病理分型可将肺癌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非) 4、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器官依次是骨、肺、肝、软组织、脑。(非) 5、凡AFP升高即可诊断为肝癌。(非) 6、细菌感染与肿瘤发生无密切关系。() 7、吗啡类止痛药在使用时具有封顶反应。() 8、在目前肿瘤的治疗中,首选放射治疗。() 9、某些肿瘤,即使出现远处转移灶仍不能归为晚期。() 10、癌基因是肿瘤细胞所特有的,其表达导致了肿瘤的发生。() 四、选择题:20*1分=20分 1、对胃癌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是( C ) A.X线 B.B超 C.纤维胃镜检查 D.心电图 2、下列哪项抗癌药物对静脉有强刺激性( D ) A. 甲氨喋呤 B. 5-氟脲嘧碇 C.顺铂 D.长春瑞宾 3、对肺癌诊断最有效的检查手段是( A ) A. 纤维支气管镜 B.胸部X线检查 C.痰脱落细胞检查 D.CT 4、下列哪项是目前治疗肿瘤方法中首选的( B )

(整理)中西医结合助理历年真题.

A1型题(1~87题) 答题说明: 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置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A.宗气 B.营气 C.元气 D.卫气 E.中气 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A.对立 B. 互根 C.消长 D.平衡 E. 转化 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所指的是 A.补阴扶阳 B.阳病治阴 C.阴病治阳 D.阳中求阴 E.阴中求阳 4.对全身水液的调节起着主宰作用的是

A.胃的游溢精气 B.肺的通调水道 C.脾的运化水液 D.肾的蒸腾气化 E.肝的疏泄条达 5.药味属阳的是 A.酸 B.辛 C.苦 D.咸 E.涩 6.与人体情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A.心、肺、肝 B.心、肝、脾 C.肺、脾、肾 D.心、脾、肾 E.心、肝、肾 7.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体现的关系是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子病及母

8.具有粘滞性质的外感病邪是 A.风 B.寒 C.湿 D.燥 E.火 9.被称为“传导之官”的是 A.胃 B.小肠 C.大肠 D.膀胱 E.三焦 10、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根据是 A、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B、心主身之血脉 C、心主神志 D、心者,生之本 E、心为火脏 11、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主要是由肺的哪项功能所完成 A、主呼吸之气 B、主一身之气 C、主宣发

D、主肃降 E、朝白脉 12.血的生成与哪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3.外感病如见舌色绛,多提示 A.气分大热 B.上焦湿热 C.阴虚火旺 D.胃肠热甚 E.热入营血 14.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是 A.有无少气懒言 B.小便是否清长 C.有无神疲乏力 D.寒象是否明显 E.舌质是否淡嫩 15.结脉、促脉、代脉,其脉象的共同特点是A.脉来较数 B.脉来时止

中西医对肿瘤的认识

引言 据国家卫生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127例/10万人。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万~170万人,总数估计在450 万人左右。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2003年我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致死率为94. 71/10万。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全球癌症状况将日益严重,今后20年新患者人数将由目前的每年1000万增加到1500万,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也将由每年600万增至1000 万。癌症成为第一位致死疾病,死亡率最高的10种癌症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膀胱癌;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患者病死率更高,为104.01/10万,居全部死亡疾病之首,其中死亡率最高的10种癌症分别是肝癌、胃癌、肺癌、食道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膀胱癌。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来自乳腺、肺、结肠、前列腺、卵巢和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从这些器官来源的肿瘤通常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和其他器官,如肺、脑、肝和骨。转移癌通常出现在原发肿瘤之后,且有一定的转移途径和规律,一般不难判定。大部分转移癌可通过临床及各种辅助检查寻找到原发灶,但是大约5%-15%的患者经过仔细全面的检查后仍然无法发现原发灶[1.2],这就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诸多困扰。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尚无大型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因此存在很多争论。一般来说,原发灶的检出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最为合理的治疗策略,既能将原发部位作为治疗靶区,又能避免对非原发部位进行不必要的治疗,减少治疗的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康复也有积极的影响[3]。 免疫组织化学问世以前,寻找不明转移癌的肿瘤原发灶的困难重重,不明来源肿瘤原发灶的确定对于肿瘤学家和病理学者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常需长期随访观察,反复检查方可发现,甚至始终未能发现。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特别是新型肿瘤标记物的不断发现及使用,使一些原先诊断为MUO 的病例有可能发现原发灶,为临床有针对性的治疗及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提供有效帮助。比如,CK7抗体识别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为54000的一种碱性细胞角蛋白,存在于大多数正常组织的腺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中,一般非上皮来源的细胞无表达。卵巢浆液性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乳腺腺癌、肺腺癌中呈阳性反应,另外在宫颈肿瘤、胆管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也为阳性表达。而胃肠道的腺癌、卵巢粘液性腺癌阴性,在鳞状细胞癌、肝细胞和肝细胞癌、前列腺和前列腺癌、肾上皮性肿瘤中均为阴性。现通常认为CK7是腺癌和移行上皮细胞癌的比较特异性的标志。CK20抗体存在于正常的胃肠道上皮、移行上皮、Merkel细胞中。在胃肠道、Merkel细胞癌、胰胆管癌、唾液腺小细胞癌、小肠类癌、卵巢粘液性腺癌阳性表达。而在乳腺腺癌、子宫内膜癌、肺腺癌和鳞癌、除唾液腺和Merkel细胞肿瘤以外的小细胞肿瘤、卵巢非粘液性肿瘤、肾细胞癌、精原细胞瘤、胸腺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组织中阴性表达。此抗体在原发癌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表达是一致的。villin抗体是一种分子量为95000的细胞骨架蛋白,正常分布于肠上皮和肾近曲小管上皮,可用于肠上皮来源肿瘤与非肠上皮肿瘤的鉴别诊断,亦可作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参考指标。 我们知道,众多转移癌的原发灶不可能用单一抗体检测,数个抗体的联合应用可增加敏感性,从而缩小肿瘤原发灶的寻找范围。[34,35]已有学者研究ck7,ck20

中国肿瘤现状调查

中国肿瘤现状调查 ■发病人数约占全球五分之一■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四分之一 我国目前每年新增350万癌症患者,每年癌症死亡人数达250万人,在部分城市,癌症超过了心血管疾病,成了致人于死地的“第一杀手”,癌症正越来越多地侵入人们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癌症患者被确诊时,绝大多数已处于中晚期。癌症高发,增加的不仅仅是患者的伤痛,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癌症病魔,人们不禁开始思考,为何我国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癌症发病与什么因素有关?肿瘤治疗情况究竟如何?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去年以来深入医院、病房、研究院所、企业和有关部门采访,就肿瘤现状进行调研,试图一探究竟。 健康梦是小康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亟须向肿瘤宣战。 这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丽蓉、罗京、晓旭、贝娜……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世界癌症报告估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 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健康梦是小康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社记者去年以来在北京、上海、、等地走

访大量肿瘤防治专家和临床医生了解到,伴随着老龄化加剧、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不健康生活方式及食品安全问题凸现,我国肿瘤发病率多年持续上升,已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发病率、死亡率双升 在农村人眼里,癌症就是绝症。 记者走进、等在网络上被称为“癌症村”的几个村庄,村民熟悉而又害怕听到“癌症”二字。其中一个村的医务人员表示,村民患癌有年轻化趋势,四五十岁年龄段的人数在增多。 病人增多,知名肿瘤医院一床难求。北京、上海、、、这些地区的肿瘤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病人往往需要排队等手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因为床位原因,每周有700人等待入院…… 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从事甲状腺癌治疗,他明显感到甲状腺癌上升幅度太快了,“原先甲状腺外科医生地位不高,一年就几个病人,现在很多医院都开设了甲状腺科室”。 从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及东、中、西部医疗专家了解到的情况和部分临床统计看,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当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呈持续增长趋势。 更为严峻的是,这种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国家癌症中心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员代敏介绍,今后20年,我国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还将持续上升:根据国际癌症研

中西医结合主治考试传染病

传染病学 传染过程的三因素:病原体、人体、外环境感染后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最常见显性感染――最易识别病原携带状态――重要的传染源潜伏性感染: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发病的两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态反应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五、传染病的特征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2、临床特征分期: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及诊断的参考。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传染病分类: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首见。传染恢复期 第二单元病毒性肝炎1、甲肝():属小病毒秤嗜肝病毒2、乙肝():属嗜肝病毒3、丙肝():单链病毒4、丁肝():缺陷的单链病毒5、戊肝():属杯状病毒二、流行性1、甲、戊型传播途径:粪-口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3周内有传染性。以发病前后各1周的传染性最强。2、乙、丙、丁型:传播途径:输血;母婴;密切接触;性接触。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三、发病机制及病理1、发病机制:甲肝――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乙肝――以细胞免疫为主2、病理(1)急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2)慢性肝炎:炎症、坏死及纤维化(3)重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肝体积明显缩小,边缘薄质软,包膜皱缩: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质稍硬,表面和切面见再生结节。慢性重型肝炎:大块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 出血倾向最主要的原因:凝血因子合成障碍。(4)淤胆型肝炎:伴明显的肝内淤胆。小胆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四、病原学检查1、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的指标:2、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肝穿刺活检3、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意义的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病程超过半年为慢性肝炎超过两个月——慢性菌痢 13、传染性强复制活跃 14、乙肝疫苗成分为急性肝炎—①阳黄湿热蕴蒸—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茵陈蒿汤(湿重:茵陈五散苓)②阴黄寒湿遏阻—健脾和胃,温中化湿—茵陈术附汤。③无黄—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慢性肝炎-①肝胆湿热-清利湿热、凉血解毒-茵陈蒿汤②肝郁脾虚—疏肝和胃-逍遥散③肝肾阴虚—养血柔肝、滋阴补肾-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④瘀血阻络活血化瘀、散瘀通结-血府逐瘀汤鳖甲煎丸⑤脾肾阳虚健脾益气温肾扶阳-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或四君子汤合肾气丸。重型肝炎①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凉血救阴神犀丹②脾肾阳虚,痰湿蒙闭健脾温肾行气利水化痰开窍茵陈四逆汤合菖蒲郁金汤③气阴两虚,脉络瘀阻益气救阴,活血化瘀-生脉饮合桃红四物汤 第三单元流行性出血热一、病原学:病毒感染(布尼亚病毒),为病毒。二、流行病学1、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是城市型或家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虫媒,垂直3、流行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青壮年为主。三、发病机制和病理1、病机:出血原因:发热期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减少,休克期发生致消耗性凝血障碍,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内脏微血栓形成肾损害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坏死。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2、病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腔内微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四、临床表现特征: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分期:1、发热期:弛张热及稽留热。三痛症(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征(颜面、颈、上胸潮红)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小血管中毒性损害的表现。2、低血压休克期:热通病情反而加重主要为中毒性内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3、少尿期:常有低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出血倾向加重 4、多尿期:日尿量>2000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感染、休克 5、恢复期:尿量降至2000,血尿素氮、肝酐降至正常五、检查:外周血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蛋白于短期内急剧增加,如见膜状物及包涵体可明确诊断。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血或尿标本病毒抗原或病毒阳性发热期①邪袭卫表(发热初)清热解毒、透表散邪—银翘散②热播阳明(发热中期)清气泻热、解毒透邪-白虎汤合银翘散③热入营血清营凉血-清瘟败毒饮低血压休克①热厥清热凉血解毒,益气养阴救脱-清营汤合生脉散②寒厥回阳救逆-参附汤少尿期①肾阴亏虚滋阴生津、凉血化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承气汤②阴虚热结滋阴利水,清热散结-导赤散合知柏地黄丸多尿期肾气不固-补肾益气、益阴生津-左归丸合生脉散恢复期-气阴两虚-生脉散 第四单元艾滋病一、病原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为病毒。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2、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母婴。三、病理:1、淋巴、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原发病变,是病毒直接引起的2、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的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卡波济肉瘤。机会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多见四、分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五、检查:抗-阳性,4总数<0.2或(0.2-0.5)六、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抗病毒指征:4+<0.35或-水平>5000

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14个癌种科普信息:高危对象、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 高危对象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注: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筛查建议 1.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

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5.粪便或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筛查,粪便标本的证据更为充分,但由于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其应用。 预防建议 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二、乳腺癌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原癌基因的突变、扩增和(或) 抑癌基因的丢失、失活等基因表达失常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癌: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3.肉瘤: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肌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4.肿瘤转移:是指已浸润脱落出去的肿瘤细胞离开原发病灶,通过某些途径和渠道被带到与原发病灶不相连 的部位(组织或器官),又生长出与原发病灶病理类型相同的肿瘤。 5.噎嗝:指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复而纳出疾患。 6.反胃:指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出的疾患。 7.细胞学诊断IV级:即发现有癌细胞,但不够典型。或有极少数典型癌细胞,需进一步证实。 8.肝转移性肺癌:是指原发于肺部的癌肿通过直接浸润、气道种植或血管淋巴管转移至肝部继续增长,形成与原 发瘤同样性质的癌肿。 9.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是指能杀死各时相的肿瘤细胞,包括G0期细胞的一类抗癌药物。这类药物包括烷化 剂、抗癌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10.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段以上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二、填空题 1.祖国医学主要把对肿瘤的病因主要概括为六淫致病、七情伤、饮食劳伤、体质虚,而把对肿瘤的病机主要 概括为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邪蕴、脏腑失调,正气虚弱。 2.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途径主要有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种植性转移、局部蔓延转移和医源性转移。 3.窥镜在检查恶性肿瘤的优点主要有:直观、照相、刷取细胞做细胞学检查和直接活检等。 4.支气管肺癌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咯血和血痰、胸痛、气短和发热。 5.现代医学认为胃癌的前期状态主要有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部 切除术后残胃。 三、简述题 1.简述我国目前甲胎蛋白(AFP)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 答:①AF P≥5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和转移性肝癌等; ②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而不见下降;③AFP≥200μg/L的中等浓度水平持续8周以上。 2.简述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答:①癌细胞对控制正常的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调理因素不能正常发生反应,而表现为持续性增生和分化不良;②癌细胞对邻近组织和细胞间的异常关系,从而改变正常组织的结构形式,常表现为浸润性生长和形成远处转移;③癌细胞可将上述两个特性遗传给其子细胞。 3.简述胃癌的诊断方法。 答:⑴临床症状诊断:①40岁以后开始出现中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且无明显节律性,并伴有明显的食欲不振或形体消瘦;②胃溃疡严格科抗溃疡治疗任务明显好转;③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经科治疗无效;④中年以上患者出现不明显原因的贫血、消瘦和粪隐血阳性。 ⑵实验室检查:①RBC下降,Hb下降;②大便隐血试验阳性;③胃液分析出现游离胃酸低。 ⑶X线检查⑷纤维胃镜⑸细胞学检查⑹生物学检查⑺超声胃镜检查⑻CT检查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复习题及答案(二) 一、名词解释

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全国最 新癌症报告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负责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及发布工作。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4年登记资料。 报告主要发现 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 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各地区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

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各地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趋势相似,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大致相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各地区均为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报告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 截至2017年8月30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集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9个登记处提交的2014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县级以上城市160个,县及县级市289个。根据质量控制标准纳入339个登记处,其中东部地区140个,中部地地区112个,西部地区87个。覆盖人口共288243347人(包括男性146203891人,女性142039456人),占全国2014年年未人口数的21.07%,其中东部地区164062330人,中部地区81477272人,西部地区42703745人。 恶性肿瘤发病总体情况 据估计,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 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

传染病学笔记(完美版)

目类别临床执业医师比 例 科目 基础科目13% 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 专业科目75% 内科学(含传染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 公共科 目 12% 卫生法规、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 中医类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内容、考试形式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师)》为依据。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范围如下: 中医执业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药理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药理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传染病学 第一单元总论 一、感染过程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答案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这是对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集体脏腑的形态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的概括,脏腑柔弱,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和耐受耐力较低。②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机体,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生理功能,凑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病理特点:①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发病容易,突出表现在肺脾肾系疾病及传染病方面。小儿既病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寒热虚实的转化较成人更迅速,也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指小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正气易虚,实证可迅速转化为虚证,虚证也可转化为实证,或虚实证并见之证。易寒易热—指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小儿稚阴未长,故易见阴伤阳亢,表现为热证;小儿稚阳未充,故易见阳气虚衰,表现为寒证。②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感冒易发兼证:①夹痰,由于小儿肺脏娇嫩,感邪后宣肃失司,气机不利,津液不得输布,留滞肺络聚而成痰,痰壅气道,则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此为夹痰--风寒痰,加二陈汤、三拗汤;风热痰,加桑菊饮。②夹滞,小儿脾常不足,感邪后脾运失司,若加饮食不节,乳食停滞,阻于中焦,以致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加保和丸。③夹惊,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盛,感邪后邪扰心肝,化风动火,易致心神不宁,睡卧不安,惊惕,甚至发生一时性神昏抽搐--加镇惊丸。 疳证与积滞临床表现的不同?二者的联系?疳证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舌苔厚腻为特征;积滞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密结酸臭为特征。若积久不消,影响水谷精微化生,致形体日渐消瘦,可以转化为疳证,但疳证并非全由积滞转化而来,其他多种病证如厌食、泄泻、肺痨等病程迁延日久皆可转化成疳。 疳气、疳积和干疳:疳气--脾胃失和,形体略瘦,性急易怒,精神欠佳,大便干稀不调--调脾助运--资生健脾丸。疳积--虚实夹杂,明显消瘦,发结如穗,腹部膨胀,精神烦躁,睡卧露睛,嗜食异物--消积理脾--肥儿丸。干疳--脾胃衰败,枯瘦如柴毛发干枯,腹凹如舟,精神萎靡貌似老人,杳不思食便溏便秘--补益气血--八珍汤。 什么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在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于4~6天最重,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三周才消退。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血清胆红素低于12mg/dl病理性胎黄的定义及临床特点凡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消失,甚至继续加深,或退而复现,或生后一周甚至数周后出现黄疸,临床症状较重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者称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205.2Umol/L,早产儿>256.5Umol/L。 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①过敏性紫癜: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致敏食物、药物等诱因。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可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正常。应注意定期检查血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 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黏膜见瘀点、瘀斑。瘀点多为针头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可并发颅内出血。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20×109/L,慢性型一般在30×109/L~80×109/L之间。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哮喘的病因病机哮喘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留伏,隐伏于肺窍,成为哮喘之夙根。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本病的发作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其病机是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