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农农业植物病理学

南农农业植物病理学

南农农业植物病理学
南农农业植物病理学

果树病害(1-4页)

1、如何区分柑橘溃疡病和柑橘疮痂病的症状?

症状明显期新梢自嫩叶生长到嫩叶定型尚未老熟前新梢自嫩叶刚抽发未发展前到展叶后嫩叶未定型前

病斑扩展深度向叶的正反两面穿透在叶的一面隆起,常向叶背突起,一般不穿透叶的两面

病斑形状大小圆形,呈火山口状开裂,较大具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显著圆锥形突起,不开裂,较小

油渍状外圈和黄色晕圈  扭曲、畸形

叶片形状正常粉红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病症只有在湿度大的情况下才出现菌脓 

2、简述柑橘对溃疡病的抗性机制。

柑橘溃疡病菌一般只侵入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对刚抽出来的嫩梢、嫩叶,刚谢花后的幼果,以及老熟了的组织不侵染或很少侵染。因为很幼嫩的组织的气孔尚未形成,病菌无法侵入;而老熟了的组织,原有气孔多数处于老化,中隙极小或闭合,病菌侵入困难。柑橘不同种类和品种对溃疡病感病性的差异很大,一般是橙类、沙田柚、柠檬最易感,柑类的蕉柑、温州蜜柑等感病较轻,橘类如年橘、朱红橘、四会橘较抗病。金柑、南丰蜜橘最抗病。研究发现,主要是柑橘不同品种的气孔数目、大小及孔口结构有较大差异。感病的品种,其单位面积气孔数目较多,孔口通常开张较大;抗病品种单位面积气孔数较少,孔口通常开张较小。

3、简述柑橘黄龙病的症状特点。

病树初期典型症状是在浓绿的树冠中出现1~2条或多条枝梢的叶片发黄。这种黄化的枝梢有两种症状类型:一种是全张叶片均匀黄化;另一种是叶片一块黄一块绿,黄绿相间,称为斑驳型。这两种类型的叶片的共同特点是叶质硬化,缺乏光泽。早期发病的枝梢逐渐干枯,随后病株便逐渐枯死。病树早开花,花瓣较短小,肥厚,淡黄色。有的柱头常弯曲外露,小枝上花朵往往多个聚集成团,这种现象农民称为“打花球”。这些花最后几乎全部脱落,仅有极少数能结果。病果畸形,果皮变软、无光泽,味酸,着色时有的黄绿不均匀,有的品种的果蒂附近变橙红色,而其余部分仍为青绿色,称为“红鼻子果”。无论是一株树或是一条梢,黄龙病都是从最顶部的叶片开始发病,然后向下蔓延,而且叶片变硬。

4、苹果树腐烂病的症状有哪些?

苹果树腐烂病主要为害结果树的枝干,幼树和苗木也可被害。受害皮层腐烂坏死,其症状表现有溃疡和枝枯两种类型,以溃疡型为主。

(1)溃疡型:发病部位初呈红褐色,略隆起,水渍状,组织松软,后期病部常流出黄褐色汁液,病皮极易剥离。腐烂皮层鲜红褐色,湿腐状,有酒糟味。有时病斑呈现深浅相间的轮纹,边缘不清晰。

(2)枝枯型:主要发生在春季,在小枝上形成病斑,病斑不呈水渍状,有时下陷,病枝生长衰弱,开花多,但在落花后经常出现黄叶、果小等现象。当病斑环绕枝条一周时,病枝多在开花以后枯死。

5、苹果炭疽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该病主要侵染果实。初期果面上出现淡褐色小圆斑,迅速扩大,呈褐色或深褐色。果肉腐烂呈漏斗形,表面下陷,当病斑扩大至直径1~2厘米,表面形成小粒点,后变黑色,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成同心轮纹状排列,湿度大时,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漏出粉红色分生孢子团,一个病斑可扩大到全果的1/3~1/2。几个病斑连在一起,使全果腐烂、脱落。有的病果失水成黑色僵果挂在树上,经冬不落,在温暖条件下,病菌可在衰弱或有伤的1~2年生枝上形成小溃疡。果台受害自上而下蔓延呈深褐色,致果台抽不出副梢干枯死亡,也可危害梨、葡萄、刺槐、核桃等。

6、苹果白粉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该病主要为害嫩枝、叶片,也可为害芽、花及幼果。苗木染病后,顶端叶片和幼苗嫩茎产生灰色斑块,如覆盖白色粉状物。发病严重时,病斑扩展至全叶,病叶萎缩,逐渐变褐色而枯死。新梢顶端被害后,展叶迟缓,抽出的叶片细长,呈紫红色,顶梢扭曲,发育停滞。在病斑上,特别是在嫩茎及腋间,生出很多密集的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闭囊壳

7、苹果白粉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 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使果树生长健壮,控制灌水。合理栽植抗病品种,逐步淘汰高感抗品种。

(2) 清洁田园: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梢、病芽;早春复剪,剪掉新发病的枝梢,集中烧毁或深埋,防止分生孢子传播。

(3) 药剂防治:发芽前喷洒70%硫磺可湿性粉剂150倍稀释液;春季于发病初期,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12.5%特谱唑2000倍液,10~20天一次,共3~4次。在苗圃中,幼苗发病初期,可以连续喷2~3次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

8、简述苹果轮纹病的主要症状。

枝干受害后以皮孔为中心形成稍突起的褐色小斑点,扩大后成近圆形的暗褐色病斑,直径约10~30mm,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中央呈瘤状物坚硬突起,周围逐渐凹陷,病斑边缘逐渐隆起,病健交界处发生龟裂,翌春,病斑表面产生黑色的细小粒点(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座)。幼果受害后,至近成熟时或贮运期才表现症状,常以果实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近圆形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淡红褐色和按红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病斑,并有茶褐色黏液渗出,条件适宜时,病情发展迅速,数日内可使全果腐烂,并发出酸臭气味。受害病叶上产生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具轮纹,后逐渐变为灰色,其上散生小黑点。

9、梨(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 加强栽培管理:建园时选栽抗病品种、无病壮苗,合理施肥浇水,控制大、小年,增强树势,及时清除病死枝干和死树,集中烧毁。

(2) 刮除病斑:在休眠期刮掉病粗皮,集中烧毁,亦可在5~7月重刮皮。

(3) 适时喷药:发芽前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5~8月结合防治其它病害3~5次杀菌剂。可用1:2:240 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果实采收前喷1~2 次内吸杀菌剂,如多菌灵等。

(4) 果实成熟期或采收时剔出病果深埋。严格选果,病果、伤果不入库,贮藏温度在5℃以下,以1~2℃为宜。

10、梨黑星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梨黑星病的为害部位不同,其症状也有较大的差别。

(1)叶片:幼叶的感病性较强,多数先在叶背面的主脉和支脉之间出现黑绿色至黑色霉状物,在霉状物对应的正面出现淡黄色病斑。

(2)果实:果实发病期为5月下旬至9月中旬,果实上初期为淡黄色斑点,圆形或不规则形。成熟果实受害,病斑淡黄绿色、稍凹陷,上面着生稀疏的霉层。

(3)新梢:春季从病芽萌发的新梢为病梢,病梢上布满黑霉。后期病部皮层开裂呈疮痂状,病斑向上扩展可使叶柄变黑。病梢叶片初变红,再变黄,最后干枯,不易脱落。

(4)芽鳞:在一个枝条上,亚顶芽最易受害,感病的幼芽鳞片茸毛较多。后期产生黑霉,严重时芽鳞开裂枯死。

(5)花序:花序受害后,花萼和花梗基部可呈现黑色霉斑,接着叶簇基部也可发病,致使花序和叶簇萎蔫枯死

11、简述梨黑星病的发病因素。

梨黑星病是一种有多次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程度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主要与品种抗病性、阶段抗病性、气候条件有关。

12、简述葡萄黑痘病的主要症状。

葡萄黑痘病可为害叶片、叶脉、穗轴、果实、新梢等部位。

(1)叶片始为针头大红褐色至黑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后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色。

(2)叶脉的病斑呈梭形,凹陷,灰色或灰褐色,边缘暗褐色,受害后常使叶片扭曲、皱缩。

(3)全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果梗患病可使果实干枯脱落或僵化。

(4)果实被害,初为圆形深褐色小斑点,后扩大,直径可达2~5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外部仍为深褐色,而周缘紫褐色似"鸟眼"状。

(5)新梢、蔓、叶柄或卷须:发病时,初现圆形或不规则褐色小斑点,以后呈灰黑色,边缘深褐色或紫色,中部凹陷开裂。新梢未木质化以前最易感染,发病严重时,病稍生长停滞,萎缩,甚至枯死。

13、桃缩叶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其防治措施有哪些?

症状:桃缩叶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严重时也可以为害花、幼果和嫩梢。春季幼叶刚抽出就表现卷曲状,颜色发红;展叶后皱缩程度加剧,叶面凹凸不平,受侵染部位的叶肉增厚变脆,呈红褐色。春末夏初在病部表面长出一层银灰色粉末状物,这是病原菌的子囊层。最后病叶变褐,枯焦脱落。病叶脱落后,腋芽再抽出的新叶不再受害。新梢受害呈灰绿色,节间缩短,略肿,叶片丛生,严重的会使新梢枯死。花瓣受害肥大变长。果实受害变畸形,果面龟裂,易早落。

防治:(1)药剂防治:由于桃缩叶病只在早春侵染一次而没有再次侵染,因此,在关键时机喷一次药便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喷药时间应掌握在桃树花芽露红而未展开前喷1次1~1.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波尔多液,就能控制初侵染的发生。

(2)摘除病梢,加强管理:当初见病叶而尚未出现银灰色粉状物前摘除销毁,可减少来年的越冬菌量。对发病树应加强管理,追施肥料,使树势得到恢复,增强抗性。

14、葡萄霜霉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葡萄霜霉病病菌主要侵染植株的绿色部分。

(l)叶片:病部油浸状,角型,淡黄色至红褐色,限于叶脉,严重感染的病叶造成叶片脱落。

(2)新梢:上端肥厚、弯曲,起初变白色,最后变褐色而枯死。如果生长初期侵染,叶柄、卷须、幼嫩花穗也出现同样症状,并最后变褐,干枯脱落。

(3)果粒:幼嫩的果粒高度感病,感染后果色变灰色,表面满布霜霉。果粒成熟时较少感病,但感染的果梗可以传染给老果粒,病粒变褐色。

15、影响柑橘疮痂病的发病的因素有哪些?

柑橘疮痂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密切关系。

(1)气象条件:疮痂病的发生需要有较高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其中湿度更为重要。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0~24℃,当温度达28℃以上时就很少发生。在适温范围内,湿度对病害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凡春雨连绵的年份或地区,春梢发病就重;反之,发生就轻。

(2)品种间的抗病性:疮痂病对柑橘不同种类和品种间的为害性有显著差异。一般来说,橘类藜檬最感病,柑类、柠檬、柚类中度感病,甜橙类和金橘抗病性最强。

(3)寄主生育期:疮痂病菌只侵染幼嫩组织,以刚抽出尚未展开的嫩叶、嫩梢及刚谢花后的幼果最易受害,随着组织的不断老熟,抗病力逐渐增强,叶片宽达1.5厘米左右,果实至核桃大小时,就具抗病力,组织完全老熟后,则不感病。苗木和幼龄树易感病,因为抽梢的次数多、梢期长,侵染的机会较多。10龄以上的树抗性增强,15年以上老龄树发病最轻。

16、试述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因素。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树势强弱,其次与果园中的病原菌数量有关,再次与苹果树上的伤口有关,另外也与气候条件有关。

(1) 树体负载量:苹果树进入结果期后,腐烂病斑开始出现,随着树龄增加和产量的不断提高,腐烂病会逐年增多。

(2) 冻害及日灼:凡大冻害之年,就是腐烂病大发生或开始大发生之年,在山区和沙地果园,向阳面枝干容易发生日灼,随之发生腐烂病。

(3) 营养条件:在苹果产量逐年提高的情况下,若追施肥料不足,特别是磷、钾肥不足,必然导致腐烂病的发生,施肥时期和施肥技术不当,也影响树体抗病能力。

(4) 愈伤能力:当枝条失水时,有利腐烂病扩展与为害。

(5) 自然伤害:果实受自然冰雹伤及虫伤等,易于发生腐烂病。

(6) 整形修剪:修剪不当或修剪过重,导致树体伤口多,树势衰弱,腐烂病常常伴随发生和发展。

17、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防治策略必须以加强栽培管理、壮树防病为中心;以清除病菌、降低果园菌量为基础;以及时治疗病斑、防止死枝死树为保障,同时结合保护伤口防止冻害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1)加强栽培管理:首先要培育好树体和树形,合理修剪,施用氮、磷、钾肥,不宜偏施氮肥。秋季涂白防寒,亦有防病作用。

(2)清洁田园:在果园冬季和夏季修剪过程中,注意清除枯死枝干、病枝、残桩、断枝等,集中烧毁或搬离果园,以减少菌源。

(3)病斑治疗:彻底刮除病斑,并应刮掉病斑边缘宽0.5厘米的健皮。重刮皮,树皮成为新生的、幼嫩的组织,生活力强,无坏死组织,而且几年内都不产生自然落皮层。这样。树体上大大减少了病菌侵染和发病的基地。

(4)药剂铲除:为控制夏季形成的落皮层上出现病变,防止产生表层溃疡斑,以及防治晚秋出现新的坏死病痕,可用腐必清乳剂2~3倍液。

(5)防治其他病虫害:加强树干害虫(透翅蛾、吉丁虫等)的防治,同时注意防治叶斑病、红蜘蛛等易于造成落叶的病虫害,这也是减轻腐烂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此外,有些病树可以在病部进行桥接,帮助恢复树势,以增强树体抗病力。

18、柑橘溃疡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柑橘溃疡病的发生与寄主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和气候条件有关。

(1) 寄主抗病性:不同种或品种、品系的柑橘对溃疡病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且同品种不同树龄和发育时期抗病性也不一样,低龄的柑橘树,由于抽梢次数多、梢期重叠、潜叶蛾为害较重,柑桔溃疡病发病也重,而挂果后的成年树,由于控制或抹除夏梢,各次梢抽发整齐、虫害较轻,所以,病害常发生较轻。

(2) 气候条件中以温度和降雨与病害发生的关系最大。

(3) 不合理的施肥不利于柑橘正常生产,导致抽梢时期、次数、梢的成熟程度不一致,使感病期延长,加重发病。19、如何对苹果炭疽病进行有效防治?

(1) 加强栽培管理,改良土壤,合理密植和修剪,注意通风排水,降低果园湿度,避免偏施氮肥。

(2) 清除病源:结合冬剪,清除枯死枝、病虫枝、干枯果台及僵果并烧毁。生长期发现病果和僵果及时摘除。

(3) 药剂防治:病重果园,在发芽前喷一次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生长期,从幼果期(5月中旬)开始喷第一次药,每隔15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3~4次,可选用1:2:200波尔多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注意药剂交替使用。

20、果树根癌病的症状有何特点?

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果树的根颈部,嫁接处也较为常见,侧根、葡萄枝蔓上也时有出现,受害根部形成癌瘤,其形状、大小、质地和数目因寄主不同而异。癌瘤通常为球形或扁球形,可互相联合成不规则形,一般木本寄主的瘤大而硬,木质化,草本寄主的瘤小而软,肉质,瘤的数目少的只有1~2个,多的可达10以上,瘤的大小差异很大,小如豆粒,大似胡桃和拳头,且最大的直径可达数十厘米。受害苗木地上部发育受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严重时叶片黄化,植株早衰,受害的成年果树生长不良,果实小,结果寿命缩短,发病严重的葡萄全株死亡。

21、果树根癌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果树根癌病的防治应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减少伤口,并创造不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

(1) 培育无病苗木和改进嫁接方法

(2) 生物防治:放射土壤杆菌K84 菌株能在根部土壤中生长、繁殖,并产生具选择性的抗生素土壤杆菌素K84[Agrocin-84] 。经试验,对根癌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 切除病瘤:在果树上发现病瘤时,先用刀彻底切除,然后用80%抗菌剂402乳油100~200倍液或40%福美砷50倍液涂刷切口,杀灭病菌,再涂上波尔多液保护。切下的病瘤立即销毁。

(4) 防治地下害虫:地下害虫能够造成根部伤口,会增加发病,因此,即使防治地下害虫,可减轻发病。

麦类病害(4-6页)

1、小麦三种锈病的症状有何区别?

三种锈病在发病初期都在植株上形成褪绿黄斑,以后长出粉堆,即夏孢子堆,手摸可沾上粉末,后期又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条锈病夏孢子堆为小型鲜黄色,窄小至椭圆形粉堆,成株期排列成行,与叶脉平行,幼苗期不成行,表皮开裂不明显,主要发生在叶上,也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叶锈病夏孢子堆为小型橙黄色,圆形至长圆形粉堆,不规则散生,孢子堆四周表皮开裂,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上很少。秆锈病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深褐色粉堆,不规则散生于茎秆和叶鞘上,常数个堆愈合成大斑,孢子堆周围可见破裂翻卷的表皮。秆锈病夏孢子堆穿透叶背能力强,同一个孢子堆,叶背的粉堆较叶面出现的粉堆大。叶锈病孢子堆则多不穿透叶背。可简单地记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块大红斑”。

2、小麦三种锈病病原有何区别?

三种锈病的病原菌都同属于担子菌。均为专性寄生性真菌。3种病菌夏孢子都是单细胞,表面有细刺。条锈菌球形鲜黄色,叶锈菌近球形橙黄色,秆锈菌长椭圆形,暗橙黄色。三种锈菌冬孢子都是双细胞,棍棒状或近纺锤形。

3、小麦条锈病发生于流行主要取决于哪些条件?

锈菌小种的变化、品种的抗病性、环境条件。

4、小麦赤霉病症状有何特点?

小麦赤霉病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等。

(1)穗腐:初在小穗颖片上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和穗子,严重时整个小穗或穗子后期全部枯死,呈灰褐色。田间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后期穗部出现黑色小颗粒,即子囊壳。

(2)苗枯:在幼苗的芽鞘和根鞘上呈黄褐色水浸状腐烂,严重时全苗枯死,病残苗上有粉红色菌丝体。

(3)茎腐:发病初期,茎基部呈褐色,后变软腐烂,植株枯萎。在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5、小麦赤霉病病原有何特点?

该病由子囊菌亚门的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侵染所致,其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已知有17个种和变种,其中以禾谷类镰刀菌[F.graminearum Schw.]为主要。病菌有性态子囊壳近圆锥形,蓝黑色,大小(100~250)微米×(150~300)微米;子囊棒状,无色,大小(37~90)微米×(8~15)微米。子囊孢子纺锤形,稍弯曲,多胞(3横膈居多),无色,大小(16~33)微米X(3~6)微米。子囊壳形成适温为15~20℃,子囊孢子萌发适温为25~30℃,并需相对湿度大于80%的高湿度。

6、小麦腥黑穗病症状有何特点?

病株较健株矮,分蘖增多。病穗较短且颜色较深,初为灰绿色,后为灰白色,颖壳和麦芒稍向外张开,露出部分病粒。病粒较健粒粗短,初为暗绿色,后呈淡灰色,外面包着一层灰白色膜,里面充满鱼腥味的黑粉。

7、小麦散黑穗病症状有何特点?

主要发生在穗部,最先抽出的病穗,外面包有一层薄膜,不久自行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大部分病穗整个变为黑粉,也有少数小穗仍健全,留在穗子的上半部。病株比健株稍矮,但抽穗略早。

8、简述小麦白粉病症状。

小麦白粉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通常叶面病斑多于叶背,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受害重,典型病状为病部覆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组织受侵后,先出现白色绒絮状霉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成长椭圆形的较大霉斑或不规则形霉斑,表面呈粉状(分生孢子),严重时粉状霉层覆盖叶片大部分或全部,霉层厚度可达2mm左右,后期霉层渐变为灰色至灰褐色,上面散生黑色小颗粒(闭囊壳)。霉层下面及周围的寄主组织褪绿。病叶早期黄化、卷曲并枯死。茎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重病株通常矮缩不抽穗。

9、简述小麦纹枯病的症状。

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均可受害,主要危害植株基部的叶鞘和茎秆。

小麦发芽后,芽鞘受害病菌侵染后变褐色死亡。幼苗一出土,其根茎、叶鞘即可受害,在3~4片叶时表现症状。发病初期,在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后发展成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发展延及茎秆,基部茎节腐烂,幼苗不抽新叶,猝倒而死亡。小麦生长中后期,叶鞘上的梭形病斑联合,呈云纹状,中间淡黄褐色,周围有明显的棕褐色黄圈,茎部病斑梭形,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至草黄色,病斑可沿叶鞘向植株上部扩展,直至剑叶,可形成青褐色至黄褐色花秆,叶鞘及叶片早枯。麦株中下部叶鞘的病斑表面产生白色霉状物,并纠集成团,但黄色至黄褐色,最后形成许多散生的、球形或近球形的褐色、直径1~2mm的小颗粒状物(菌核)。菌核由少量菌丝与叶鞘组织相连,较易脱落。病菌亦可侵害根部,受害幼苗根系遭受破坏,根部呈褐色干腐。重病苗死亡。

10、如何才能有效防治小麦三种锈病?

(1)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密切注意品种抗病性的变化,发现丧失抗性时应及时更换新品种。

(2) 搞好农业防治,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适期推迟播种,减少秋苗发病程度,降低越冬基数,避免群体过大,特别要防止偏多偏晚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料,发病后及时灌水。

(3) 药剂防治:药剂拌种可选用种子重量的0.2%的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乳油拌种,当大田锈病病叶率达到5%时,需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30ml,或15%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10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

11、如何才能有效防治小麦黑穗(粉)病?

小麦黑穗(粉)病包括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秆黑粉病。防治这些病害应采取以加强检疫和种子处理为主,农业防治和抗病品种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 加强检疫:小麦矮腥黑穗病和印度腥黑穗病是我国进境的检疫对象,应加强检疫,防止病害随种子或商品粮进入我国。

(2) 种子处理:常年发病较重地区用2%立克锈拌种剂10~15克,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液体与10千克麦种混匀,晾干后播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 提倡使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使用腐熟的有机肥,

(4) 农业防治:春麦不宜播种过早,冬麦不宜播种过迟。播种不宜过深,播种时施用硫铵等速效化肥作种肥,可促进幼苗早出土,减少侵染机会。冬麦提倡在秋季播种时,基施长效碳铵一次,可满足整个生长季节需要,减少发病。(5) 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

12、制定一个小麦赤霉病防治的综合方案。

采取以消灭菌源为前提,以抗病品种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根据测报实行化学防治为保证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 培育和栽培抗病品种:目前虽然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但中抗品种在防病中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如宁8026、8017。全国鉴定比较抗病的品种和品系有苏麦3号、望水白等,可以作为抗源材料,经品种间杂交、系统选育、辐射选育、远缘杂交和基因工程等技术,培养抗病品种。

(2) 消灭越冬菌源:清除田间稻麦桩、玉米秸秆等病残体,并结合防治黑穗病等进行播种前的种子消毒。

(3) 加强栽培管理:因地制宜调整播期,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勿偏施氮肥;整治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根系早衰。

(4) 加强测报,抓住关键时期喷药保护:应按当地小麦抽穗前后的天气、苗情和病情进行合理安排,以抓好首次施药保穗为重点。

棉麻病害(6-7页)

1、症状:棉花枯萎病在出苗后即可被侵染,到现蕾期达到高峰。因生育阶段和气候条件不同,田间常表现出几种不同的症状类型:黄色网纹型、黄化型、紫红型、凋萎型、矮缩型。

病原特点:棉花枯萎病是由尖镰刀菌萎蔫专化型病原真菌所引起,可产生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饱子和厚垣孢子3种类型,生长温度范围是10~35℃,适温25~30℃,寄主范围广,有不同的生理小种。

(5) 药剂防治:根据病害预测和田间调查及时对发病田进行药剂防治。棉花枯萎病主要症状有哪些?其病原物有何特点?

2、棉花枯萎病致病机制是什么?

有两种解释:病原菌产生的镰刀菌酸,是一种非特异性毒素,对棉花的组织有毒害作用;病原菌对寄主导管的堵塞作用。

3、如何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

保护无病区,种植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栽培管理,进行生物防治和抗病性诱导

4、简述棉花黄萎病症状。

在苗期及定植初期易染。发病初期,叶片边缘及叶脉间首先发黄,逐渐发展至叶片半边或整个叶片发黄。天气干旱或晴天中午前后棉苗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后期由黄变褐,有时叶缘向上卷曲,萎垂或脱落,严重时病株叶片落光,仅剩茎秆。

5、影响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土壤菌量、气候条件、病菌的致病性变异、品种抗病性和耕作制度措施密切相关。

6、如何防治棉花铃期病害,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1)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排灌,清沟排水,及时整枝、打顶、摘叶,抢摘早剥病铃。

(2) 选育抗病品种。

(3) 及时防治苗期叶病及铃期虫害。

(4) 喷药保护:目前药剂可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1%保铃丰500倍液;25%粉锈宁乳油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4%络氨铜5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量50~75千克,每10天喷一次。

7、如何区分棉花苗期主要病害?

棉花苗期重要的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和疫病等。立枯病在茎基部近土面处出现淡黄色或黄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展围绕嫩茎使病部变黑褐色并皱缩,病苗很快萎蔫倒伏而枯死。在病部及周围土面常见有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体。炭疽病一般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出现红褐色梭形条斑,略凹陷,纵裂,严重时病部变黑,苗干枯死亡,天气潮湿时,病部表面散生小黑点状的分生孢子盘,其上产生橘红色黏质状的分生孢子团。红腐病先在根尖呈现黄褐色至褐色,逐渐蔓延到全根呈褐色腐烂,有时病部略肿大,后呈黑褐色干枯,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或粉白色霉层。疫病主要为害子叶,子叶发病多从叶缘开始,初呈灰绿色水渍状,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呈墨绿色水渍状,最后全叶呈青褐色至黑褐色凋萎。

8、棉花枯萎病、黄萎病主要症状有何区别?

区别点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

发生时期苗期至成熟期一般在现蕾期后开始发病

株型有矮缩肥胖现象一般不矮缩

叶脉常变黄,成网纹状叶脉保持绿色,脉间及叶缘变黄,呈斑驳状

落叶常早期落叶,成为光秆,造成死苗常在后期落叶,早期很少死亡,后期也不及枯萎病严重

维管束变色变色较深,呈墨绿色变色较浅,呈淡褐色

霉层粉红色白色粉状

9、棉花黄萎病致病机制是什么?

棉花黄萎病菌造成棉花萎蔫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导管被病菌的菌丝和孢子堵塞,同时病原菌分泌果胶酶分解果胶质,刺激产生侵填体,使导管堵塞,阻碍水分运输,因而造成萎蔫;二是棉花黄萎菌分泌毒素轮枝菌素,为一种酸性糖蛋白,对棉苗有强烈的致萎作用。

10、怎样可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

(1) 加强植物检疫,保护无病区。

(2) 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3) 适时选用药剂进行化学防治。

(4) 经常检测,及时消灭病点。

(5) 轮作倒茬,加强栽培管理。

蔬菜病害(7-8页)

1、黄瓜霜霉病主要症状是什么?

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卷须和花梗。出土不久的幼苗子叶感病后正面出现不均匀的褪绿黄化,以后变成不规则的枯黄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一层稀疏的紫黑色霉层,叶片很快干枯,幼苗死亡。多数植株进入开花结果期以后,从下部老叶片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淡黄色病斑,背面出现水渍状多角形病斑,或者叶片正反两面均出现多角形水渍状病斑,病斑发展后叶片正面为褐色多角形病斑,外圈仍为黄绿色,病健交界模糊,潮湿时叶背病斑处产生紫黑色霉层,后期变成黑色霉层。空气干燥时病斑易碎裂,空气潮湿时则易腐烂。

2、白菜霜霉病的主要症状特点是什么?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淡绿色小斑,扩大后病斑呈黄色,因其扩展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空气潮湿时,在叶背面相应位置布满白色至灰白色稀疏霉层,病斑变成褐色时,整张叶片变黄,随着叶片的衰老,病斑逐渐干枯,大白菜包心期后,病株叶片由外向内层层干枯,严重时只剩下心叶球。

3、简述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主要特征。

软腐病的症状因受害组织和环境条件的不同略有差异,一般柔嫩多汁的组织受侵染后多呈浸润半透明状,后渐呈明显的水渍状。颜色由淡黄色、灰色至灰褐色,最后组织粘滑软腐,并有恶臭。坚实少汁的组织受侵染后病斑多呈水渍状,先淡褐色,后变褐色,逐渐腐烂,最后病部水分蒸发,组织干缩。

4、瓜类疫病的病原有何特征?

瓜类疫病的病原是甜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 Kalsura],病菌的孢囊梗简单,与菌丝无明显分化,宽1.5~3.0微米,长可达100微米。孢子囊无色,卵圆形,其大小差异很大。卵孢子球形,淡黄色,表面较平滑,直径10.7~35.7微米。此外病菌还可产生淡黄色近球形的厚壁孢子,病菌生长发育要求高湿度和28~30℃较高的温度。

5、如何才能有效防治茄科蔬菜青枯病?

茄科青枯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系统性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因此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技术。

(1)选育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属:抗病品种是目前控制茄科蔬菜青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2)适当调节播种期:茄科蔬菜青枯病属高温型病害,通过调节作物的播种期,避过高温季节,避开青枯病发病高峰,可以大大减轻青枯病发生。

(3)通过轮作等进行栽培防病:青枯病菌的寄主范围较广,若采取与非寄主作物轮作,特别是与禾本科作物如水稻进行水旱轮作,则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中青枯菌的数量,因此也是防治青枯病较好的方法之一。

(4)采用无病床土和营养钵育苗:由于青枯菌多从植物的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物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植株萎蔫,因此采用无病床土和营养钵育苗,做到少伤根,对减轻病害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5)进行微生物和生态防治:目前,微生物和生态防治已成为青枯病防治研究的热点。

(6)调节土壤酸碱度:青枯菌最适的pH为6.6,通常微酸性土壤有利于青枯病发生。

(7)嫁接防病。

(8)药剂防治:茄科蔬菜青枯病的化学防治目前还没有突破性进展,也没有非常理想的治疗药剂。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4%络氨铜水剂、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有一些防治作用。

6、简述十字花科软腐病的侵染来源,发病条件。

十字花科蔬菜田间软腐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菜窖附近的病残体、带有病残体的土壤和堆肥、带菌越冬的媒介昆虫以及田间其他寄主植物等,病菌主要通过昆虫、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寄主。

软腐病的发生与伤口及影响寄主愈伤能力的因素均有密切关系,此外,与寄主的抗病性也有关。

(1)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以多雨与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多雨有利病害的传播、发生。

(2)虫害:昆虫危害可造成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同时昆虫体内、外均携带病菌,直接起到了传播和接种病菌的作用。

(3)栽培管理:地质条件差,栽培管理失当是引起病害的重要因素。

(4)白菜的伤口种类: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后,在较适宜的条件下发展迅速,损失最大,病菌从机械伤口侵入引起的发病损失小。

(5)白菜不同生育期的愈伤能力:软腐病菌只有通过伤口才能侵入寄主,因此伤口愈伤能力越强的植株其发病程度也就低。

(6)品种的抗病性:白菜品种间对软腐病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

7、简述蔬菜根结线虫的一般症状特点。

根结线虫主要危害植株地下部,以侧根和须根最易受害,被害植株根部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瘤状物,即根瘤或根结,其大小因寄主和根结线虫的种类不同而异,最小的根结肉眼可见,呈微肿状,较大的如蚕豆大小甚至更大,有时数个根瘤成串珠状,根结颜色初期与健根相同,表面光滑,发病中、后期,大型根结表面粗糙,最后变褐色,易腐烂,剖视根结,可见许多柠檬形的雌虫,有时可见蠕虫形的雄虫。受害植株地上部通常表现为营养不良,植株矮小,生长衰弱,叶片褪绿黄化,结果少且小,品质变劣,严重时整个植株逐渐萎蔫死亡

8、如何才能有效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

(1) 抗病品种:使用抗、耐病品种是最经济的防治措施。

(2) 轮作:轮作可有效控制虫口密度,以水旱轮作效果最好。因为线虫在淹水状态下不侵染植物,淹水数月后,绝大多数线虫会死亡。

(3) 热力处理:温水处理携带线虫的植物材料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技术。

(4) 化学防治:将杀线虫剂施入土中,使药剂挥发,达到熏蒸土壤而杀死线虫的目的。

9、影响黄瓜疫病病害发生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对该病害进行有效防治?

黄瓜疫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措施和品种抗性等因素有关,其中以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影响最大。

防治黄瓜疫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 选用抗病品种:在疫病流行区应选用津杂3号和津研5号等津杂系统和津研系统抗病品种,尽可能的淘汰高感的地方品种。

(2) 推广高畦种植:这种沟渠配套的栽培方式,便于小水灌溉和及时排除雨后积水,不利于病菌的传播蔓延。

(3) 及时喷药保护:低洼田块出现病株时或下雨之前应及时喷药保护。

10、番茄早疫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病菌可危害叶、茎、花、果。叶片初呈针尖大的小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展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圈,中部出现同心轮纹,茎部染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柄受害,生椭圆形轮纹斑,深褐色或黑色,一般不将茎包住;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斑,且凹陷,直径10~20厘米,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11、防治番茄早疫病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1) 发病重的田块,应与其它蔬菜或经济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2) 加强培育管理,应注意大棚的保温和通风,选择适当的播种期,及时拔除病株等。

(3) 药剂防治:(1)采用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喷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1千克,隔7~9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3~4次。(2)施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

12、影响茄科蔬菜青枯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青枯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和影响寄主抗性及田间小气候条件的栽培管理措施有关。

(1) 温、湿度: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适于此病的发生。

(2) 栽培管理:一般高畦种植的田块排水良好,发病轻,低畦种植的田块排水不畅,发病重。

(3) 品种抗病性: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不同抗性品种根表的菌体附着量相近,但根内菌量随品种抗性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13、保护地茄科蔬菜灰霉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根据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发生特点,采取以培育无病壮苗为基础,定植后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保护以及改进栽培技术等防病控病措施。

(1) 调节棚室环境条件:采用双重覆膜、膜下灌水的栽培措施,不仅增加土壤温度,还明显减低棚室内空气湿度,从而抑制病害发生。根据天气情况,合理放风,降低棚室内湿度,缩短叶、果面结露时间,在日均温度低于15℃时,通过加温来提高棚室内温度,预防病害的发生,同时提高番茄植株生长速度,增强植株抗病力。

(2) 减少侵染源:收获后,深翻15 cm以上,以减少越冬菌源。

(3) 药剂防治:苗期应加强叶部灰霉病的初期诊断,及时用药防治。

(4) 生物防治:用木霉素水分散微粒剂(每克看16×108个孢子) 500倍液,防治效果达80%以上

水稻病害(9-10页)

1、近年来,我国稻瘟病的发生比较严重,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治?

(1)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繁多,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易于丧失,因此,选育广谱抗性、慢瘟性的优良品种,是育种工作者的主攻目标。引进和利用现成的抗病品种,应考虑对本地稻瘟病菌优势的抗性,在品种布局上,要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实行品种搭配种植或轮换种植。

(2) 加强栽培管理:根据水稻生长发育规律,合理施肥,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要求。

(3) 种子处理:带有稻瘟病菌的稻种可引起苗瘟病。因此,选用无病种子和对带病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是减轻病害发生的措施之一。

(4) 药剂浸秧:移栽时用药剂浸秧可减轻和推迟大田叶瘟的发生。浸秧药剂:20%三环唑1:700倍液浸秧把一分钟,取出堆闷半小时后栽插。

(5) 药剂防治:根据病害预测和田间调查及时对发病田进行药剂防治。

2、影响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1) 品种: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一般籼稻比粳稻抗病。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病性也不同,通常在分蘖盛期和始穗期最易感病。在植株形态方面,宽叶型稻株比窄叶型稻株感病。稻株组织柔嫩,细胞硅化程度低,抗侵入能力差。

(2)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中对病害影响最大的是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其次是光照和风。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病菌的生长繁殖和植株的抗病力。稻瘟病的发病最适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90%以上,湿度越高越有利于发病。

(3) 水肥管理: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有利于发病。长期深灌、串灌、漫灌的稻田发病重。

3、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有哪些?

该病受环境条件和品种抗病性的影响,可引起几种不同的症状。

(1) 典型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大多数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黄绿色或暗绿色,后沿叶缘或中脉向下扩大,甚至可扩展至整个叶片。病部和健部交界处有黄褐色界线,并呈波纹状。病斑初为黄色或红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干枯,故称为白叶枯病。潮湿时病部渗出黄色珠状菌脓。

(2) 急性症状:在多肥、品种高感病和温湿度有利于发病时,病叶产生暗绿色病斑并迅速扩展,使叶片变为灰绿色,向内卷曲青枯,病部有黄色珠状菌脓溢滴。

(3) 凋萎型:秧田后期和本田分蘖期,病株最明显的症状是心叶或心叶下1~2片叶失水,并向内紧卷不能张开,最后枯死像螟虫为害的枯心苗。病势继续扩展,可使主茎及分蘖相继凋萎。孕穗期发生,还可造成死孕穗。

(4) 黄叶型:病株新叶均匀褪黄或呈黄色或黄绿色的宽条斑,但老叶仍保持绿色。

4、如何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防治应以采用无病田留种和农业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

(1) 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不带菌的种子,对防止本病的发生十分重要。

(2) 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当前已选育出不少的抗病品种或杂交稻。(2)防止秧苗带病进大田。除采用无病种子外,还应注意清除秧田周围的病稻草,不用病稻秆扎秧及覆盖,防止秧田受淹没。(3)防止过施、偏施和迟施氮肥,注意磷钾肥配合。(4)加强排灌管理:防止病田的灌溉水灌人无病田,特别注意避免秧田或本田受淹没。

(3) 药剂防治:当发现少数病株时应及时防治,20%或25%噻枯挫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

5、水稻纹枯病主要症状是什么?怎样才能有效防治?

1、症状:

该病一般在分蘖期到抽穗期盛发,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长椭圆形的纹状病斑。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央淡褐色到灰白色,潮湿时病斑呈灰绿色,水浸状半透明。以后病斑逐渐增多,相互连成一片不规则的云纹,向稻株上部发展。病部表面可形成由菌丝集结交织成的菌核。

2、防治:

(1) 打捞菌核:应在灌水整田栽培前,捞去下风头田边、田角水面的浪渣,烧毁或深埋,可消灭大量菌核。

(2) 加强肥水管理:施足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灌排做到前期浅水分蘖,中期够苗晒田,后期湿润长穗。

(3) 药剂防治:常用药剂为井岗霉素50单位溶液,即5万单位的商品加水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稻瘟病病斑上形成的孢子即使有水滴也不发芽的原因是什么?

稻瘟病菌可分泌吡啶羧酸,吡啶羧酸在高浓度时可抑制分生孢子萌发。

7、简述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侵染过程。

初侵染病菌→释放灌溉水中→达到秧苗→根围赋活→稻株基部→侵入叶鞘气孔并在此增殖→释放水中→并经风雨传到叶片→从水孔、伤口侵入→到达导管→引起发病。

8、简述暴风雨与洪水之后易发生水稻白叶枯病的原因。

(1) 风雨造成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传播。

(2) 风雨造成水稻叶片相互摩擦,形成伤口,利于病菌的侵入。

(3) 暴风雨造成水稻植株的抗性下降

9、水稻稻曲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稻曲病主要危害谷粒。轻则在一穗中出现1~5粒病粒,重则多达数十粒,病穗率可高达10%以上。病粒比正常谷粒大3~4倍,整个病粒被菌丝块包围,颜色初呈橙黄,后转墨绿;表面初呈平滑,后显粗糙龟裂,其上布满黑粉状物,此即为病菌厚垣袍子。

10、简述水稻恶苗病的主要特征。

水稻恶苗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病苗表现徒长,植株细弱,叶片、叶鞘狭长,呈淡黄绿色,根部发育不良根毛少。有些病秧苗在移栽前后不久死去,枯死病苗靠近地表部分产生红色或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移栽后,病苗症状与病秧苗症状相似,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剥开叶鞘,可见茎上有褐色条斑,节部呈褐色,病茎内有白色蛛丝状菌丝,病株近地面的几个茎节上长出倒生的不定根,以后茎秆逐渐腐烂,叶片自上而下干枯,植株多在孕穗期枯死。

1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防治?

症状:叶片上的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暗绿色至黄褐色纤细条斑,其上生出许多细小的露珠状深蜜黄色菌脓,干燥后不易脱落,病斑可以发生在叶面的任何部位,严重时病斑增多而联合,局部呈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斑块,外观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检视,仍可看出是由许多半透明的小条斑融合而成的。发病严重时,稻株矮缩,叶片卷曲。

防治:防止细菌性条斑病必须加强检疫,杜绝菌种来源,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秧,加强肥水管理和及时喷药防治等。

12、简述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侵染过程。

越冬病菌随流水传播到秧苗。稻根的分泌物可吸引周围的病菌向根际聚集或使生长停滞的病菌活化增殖,然后从叶片的水孔、伤口或茎基和根部的伤口及芽鞘或叶鞘基部的变态气孔侵入,新伤口较老伤口更有利于病菌侵入,病菌从叶片的水孔通过通水组织达到维管束或直接从叶片伤口进入维管束后,在导管内大量增殖,一般引起叶枯型症状,病菌从茎基部或根部的伤口侵入时,可通过维管束中的增殖而扩展到其他部位,引起系统性侵染,使稻株出现凋萎型症状。病菌在病株的维管束中大量增殖后,从叶面或水孔大量溢出菌脓,遇水湿溶散,借风雨露滴或流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13、影响水稻纹枯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流行受菌源数量、气候条件、品种抗性、栽培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 菌源数量:田间菌核数量与病害初期发病轻重关系密切。

(2) 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

(3) 栽培技术:氮肥施用量与病害发生程度关系密切。长期深水灌溉,稻丛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滋生和蔓延。

(4) 品种和生育期:水稻品种间的抗性有一定差别,但目前尚未发现免疫品种。其抗病性一般规律为:籼稻最抗病,粳稻次之,糯稻最感病,窄叶高感品种较阔叶矮秆品种抗病,此外,一般迟熟品种最抗病,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最感病。

烟草病害(10-12页)

1、烟草黑胫病的主要症状特点是什么?

主要为害茎部(特别是茎基部)和叶片。茎部感病,初期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色至黑色近圆形或不定形小斑,病斑迅速向四周及髓部扩展,致病部变黑腐烂,故称黑胫病。病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萎垂,以至整株叶片枯萎。拔起病株,可见根部变黑,剖检黑茎,则可见其髓部呈褐色,并干缩成碟片状,有白色稀疏菌丝。

2、烟草普通花叶病和黄瓜花叶病的症状特点是什么?

普通花叶病:在烟草苗期和大田生长初期最易感病。感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后逐渐在嫩叶出现叶脉透明,进而形成浓绿和淡绿相间的花叶,叶片多向叶背卷曲,由于受害细胞的增多或增大,致使叶厚薄不匀,扭缩弯曲,呈各种畸形,有的呈鼠尾状、带状,有的出现黄色斑驳。早期受害,植株矮小,节间缩短。

黄瓜花叶病:发病初期叶脉透明,几天后叶出现深、浅绿花叶,并常呈现疱斑。有的病叶呈革质、线叶;有的叶茎变长,侧翼变狭薄或叶尖变细长,有时叶脉出现深褐色的坏死;有的叶片出现黄色斑驳,以至整株黄化。早期受侵染的烟株极度矮化,高度不及健株的二分之一。

3、蚜虫传播烟草病毒病的特点是什么?根据这一特点,对我们的防治工作有何启示?

蚜虫传播黄瓜花叶病毒为瞬时传播,即带毒蚜虫在降落到烟叶上后,可在30秒到1分钟内将体内病毒传给烟草,这种传毒方式称为非持久性传毒。这一特性说明利用吡虫啉等药剂杀死蚜虫时,蚜虫已完成传毒过程。即现在防治蚜虫的措施和化学农药并不能阻止蚜虫传播病毒,说明杀蚜和病毒病的防治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4、如何防治烟草赤星病的危害?

(1) 改善栽培技术:注意轮作换茬,合理密植,及时采收底叶。避免氮肥施用过多、过晚,增施磷钾肥,可减轻病害的发生。(2) 选用抗、耐病品种,可选用NC88、K326、G28等品种。(3)选好苗床地和栽烟田,彻底清除田间病株、病叶,减少初侵染病原。(4)加强病害测报,不失良机地指导,防止病害发生。

(5)药剂防治:在田间发病初期(最好在团棵期后),常用50%退菌特500倍液或代森锌500~800倍液,每隔7~8天喷一次,共喷2~3次。也可用40%菌核净500倍液,多抗霉素200万单位喷雾,适当加入少量洗衣粉作为展布剂。还可用80%大生600倍液,50%扑海因15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等。

5、影响烟草黑胫病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病害流行因素有:(1) 侵染和传播:带菌的土壤、粪肥及灌溉水是烟草黑胫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其次为带病烟苗,其产生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可引起再侵染。烟草黑胫病以土传为主,风雨、流水、灌溉水、粪肥、痫土、病苗、农事操作等都是其传播途径。(2) 气候因素的影响:烟草黑胫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其发生流行与温湿度有密切的关系。(3) 耕作类型的影响:黑胫病是土传病害,连作的烟田黑胫病发病率都在18%以上,而隔年水旱轮作的烟田黑胫病发病率在3%以内,3年轮作的烟田基本无发病。(4) 寄主抗病性影响:不同品种的烟草对黑胫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同一品种的不同生育阶段对黑胫病的抗性也有较大差异,苗期和现蕾期以前较感病,现蕾以后较抗病。6、烟草黑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综合防治措施:

(1) 合理轮作。重病区或重病田实行轮作3年以上,以与禾本科植物或甘薯轮作为宜,水旱轮作效果更好。

(2) 推广抗病品种,防止优良品种退化。

(3) 改变耕作制度,施足基肥,增加磷钾肥,提高烟株抗病能力。

(4) 化学防治:防治烟草黑胫病的常用药剂主要有甲霜灵系列、乙磷铝及乙磷铝锰锌、金瑞毒霉、敌克松、恶霜灵锰锌、福美双、代森锰锌等。

7、简述烟草黑胫病的病害循环过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或混杂在堆肥中越冬,病土和带菌肥料被带入田间后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苗床发病主要由土壤和肥料带菌引起;大田发病,除大田土壤和肥料带菌外,还可能由于移栽时病菌附在苗上的病土带到大田中所致。

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或地面流水传播,也可借助人、畜传带的土壤和施用的带菌肥料等传播。厚垣孢子接触寄主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从寄主伤口或表皮侵入,病菌在寄主组织内生长、繁殖和蔓延,引起内部组织病变,当病菌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病部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当温度、湿度适宜时,成熟的孢子囊即可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在高温等不适宜条件下,孢子囊则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风雨及农事操作可使病菌在烟田反复进行再侵染,导致病害不断蔓延,病情加重。

8、烟草赤星病主要特征是什么?

烟草赤星病主要发生在烟草生长中后期,一般自烟草打顶期开始发病,下部叶片上出现深褐色小圆点,扩大后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部有同心轮纹,周缘有一狭窄鲜黄色晕圈,条件适宜时病情加重,病斑相互联合,使全叶成为碎叶。随着烟草植株的成熟,病害还逐渐向上部扩展蔓延。

烟草赤星病在烟茎、叶中脉、花梗与蒴果上产生大的深褐色或黑色斑点,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产生深褐色至近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9、简述烟草花叶病的发病因素,制定综合防治措施。

烟草花叶病的发生与否及其危害程度受气候条件、耕作制度、栽培管理水平及蚜虫介体的发生与危害情况等因素的影响。防治烟草花叶病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清除毒源:清除混杂在种子中的病残体,以降低感病机会,同时,应尽早拔除苗床和烟田早期发病的植株,以减少

毒源,避免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混有病残体的肥料。

(2) 选用和利用抗病品种:利用烟草种间抗性不同的品种和种质资源进行杂交育种,以获得理想的抗病材料。NC567、628、744等品种有较好的抗病效果。

(3) 合理安排作物茬口:烟草与麦类或玉米等作物套种,具有明显的防病效果。

(4) 加强烟田栽培管理:烟草苗床应选择远离菜园、烤房和晒棚的场所,施用净肥。烟田深翻,可消灭或减少TMV 的初侵染源。农事操作时要注意由无病区到有病区的顺序进行,操作者应注意用肥皂洗手,以免人为传播病毒。(5)治蚜防病:在CMV和PVY占有一定比例的烟草花叶病发生区,利用药剂防治传毒介体蚜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病情。治蚜较好的方法是在烟田行间套种淡绿色或带淡黄色的高秆作物,并喷洒吡虫啉、氯氰菊酯、乐果杀虫剂等。

10、简述烟草赤星病的病害循环过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枯死的杂草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的病菌开始生长发育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大田烟株上,在适宜温度和湿度下,降落至烟株的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叶缘或伤口外侵入,病菌通常只能侵染烟株下部的衰弱叶片,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逐渐侵染烟株的任何部位,随着病菌的再侵染频率提高,烟田菌源量不断增加,病菌分生孢子借气流不断传播、扩展,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由于气温偏高,病害潜育期缩短,是赤星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期降雨次数多,雨量大,尤其是暴雨过后,烟田湿度大,往往导致病害暴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油料病害(12-14页)

1、油菜菌核病主要症状是什么?

苗期在接近地面的根颈和叶柄上,形成红褐色斑点后转为白色。病组织变软腐烂,有白色菌丝,重者可致苗死亡。成株期叶、茎、花、果和种子均可感病。叶感病后初生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斑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同心轮纹,外围暗青色,外缘具黄晕。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全叶腐烂;干燥时则病斑破裂穿孔。茎部病斑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椭圆形、棱形、长条形状绕茎大斑。病斑略凹陷,有同心轮纹,中部白色,边缘褐色,病、健部交界明显。病害严重时,病茎上长满絮状菌丝,故称为“白秆”、“霉秆”等。此时植株干枯而死或提早枯熟,可见皮层纵裂。角果感病形成不规则白色病斑。种子感病后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在发病的茎内外和角果上均可形成大小不等的鼠粪状菌核。

2、大豆菟丝子有何特征?

菟丝子叶片退化为鳞片状,没有叶绿素,茎藤丝状,黄色或带红色。花小,白色或淡红色,簇生,蒴果开裂,种子2~4粒,种子椭圆形,浅黄褐色,胚乳肉质,种胚弯曲成线状。菟丝子的繁殖再生能力极强,一株菟丝子能连续寄生大豆300株,被折断的菟丝子茎蔓只要有一个生长点,就可发育成一个新植株,继续为害。菟丝子种子萌发要求15℃以上的温度和30%以上的相对湿度,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的土壤湿度为70%~100% 。

3、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症状和病原有何特征?

症状: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主要为害大豆根部。苗期侵染则病株子叶和真叶变黄,生育停滞枯萎,被害株矮小、花芽簇生、节间缩短,开花期延迟,不能结荚或结荚少,叶片黄化,重病株则花及嫩荚枯萎,整株叶由下而上枯黄似火烧状。扯出病株发现被害主根一侧鼓包或破裂,露出白色如面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或不结瘤。由于胞囊撑破根皮,造成根液外渗,致使次生土传病害加重而形成根腐。

病原症状:大豆胞囊线虫的病原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为线虫动物门胞囊线虫属,雌雄异形。线虫的卵初为蚕茧形,(95~118)微米×(39~47)微米,形成于雌虫体内,贮存于胞囊中。幼虫分四龄,1龄幼虫在卵内;2龄幼虫破卵壳而出,雌雄难分,均为线形,在土中自由活动数周后即从根冠侵入寄主;3龄幼虫雄虫仍为线形,雌虫腹部膨大成囊状。成虫雄虫为线形,体长1.2~1.4毫米,雌虫梨形,体长0.21~0.58毫米。

4、大豆花叶病的症状特点是什么?

该病症状常因品种、感病阶段及气温不同变异较大。常见症状有4种:

(1)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叶上出现轻微淡黄绿镶嵌斑驳,呈花叶状,对光观察更为明显,通常后期侵染或抗病品种多表现此症状。

(2)重花叶型:病叶呈现黄绿相间斑驳,皱缩严重,叶脉变褐弯曲,叶肉呈泡状,叶缘下垂,后期叶脉坏死,结荚少或不结荚,节间缩短,植株明显矮化。

(3)皱缩花叶型:症状介于轻、重花叶型之间,病叶呈明显的花叶状、皱缩扭曲。

(4)黄斑型:轻花叶型与皱缩花叶混生,出现黄斑坏死,叶片皱缩褪色为黄色斑驳,其上密生黄褐色坏死小点,或呈不

规则的黄色大斑块,叶脉变褐坏死。此外,该病常引起豆粒出现斑驳,其色泽随豆粒脐部颜色而异,多为褐色或浅褐色,还可引起花芽萎蔫不结实或呈黑褐色枯死。

5、花生青枯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其病原有何特性?

症状:花生青枯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以花期最易发病。青枯细菌主要侵染根部,使主根根尖变色软腐,病菌从根部维管束向上扩展至植株顶端。横切病部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变成深褐色,用手捏压时溢出浑浊的白色细菌脓液。初发病时早晨叶片张开延迟,傍晚提早闭合,主茎顶梢第一、二叶片先萎蔫,侧枝顶叶暗淡萎垂,1~2天后全株叶片急剧凋萎,但叶片仍呈青绿色有别于其他枯萎病。

病原特性:该病的病原[Ralstonia solanacearum],属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0.9~2)微米×(0.5~0.8)微米,具极生鞭毛1~4根,无芽孢和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在牛肉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直径2~5毫米,光滑,稍有突起,乳白色,具荧光反应,6~7天后渐变褐色后失去致病力。国外发现该菌有4个生理小种。

6、简述油菜病毒病主要症状。

油菜病毒病的症状有:

(1) 黄斑型:苗期叶片皱缩,散生近圆形黄色斑点,后在黄斑中央出现褐色枯点,抽薹期在新生叶片上产生密集褪绿小点,正面呈黄色或黄绿色,背面的黄色斑点中央出现细小褐点,在茎、角果上产生褐色条斑,植株矮化,角果扭曲,叶片提早枯黄脱落。

(2) 枯斑型:苗期在叶片上表现褐色枯斑,正反两面组织枯死明显,有的在叶脉叶柄上也产生褐色枯死条纹,病株容易死亡,抽薹后,茎、花梗和荚上产生褐色条斑。

7、如油菜病毒病的症状有:

(1)选用丰产抗病甘蓝型品种。

(2)控制病毒源:病毒的寄主较多,除十字花科蔬菜外,还有杂草。病毒病普遍发生的原因就是有充足的毒源存在,应将田间杂草铲除干净,并将杂草用于沤肥,以减少毒源,这是减少病毒病发生的关键。

(3)消灭传毒媒介:病毒病的传毒媒介是蚜虫,应大力消灭蚜虫,其方法:(1)苗期喷药:蚜虫体小,又在叶背危害,必须在苗床期用10% 吡虫啉2000~2500倍液,以消灭幼苗期蚜虫。(2)喷起身药:移栽油菜时,需移栽前2~3天,在苗床上喷起身药,用10%吡虫啉2000~2500倍液喷雾。(3)田间诱杀:利用黄色对蚜虫有强大引诱原理,用塑料薄膜和木板制成诱杀板,可直接诱杀蚜虫,每亩地可设置8~10块,板应高出油菜苗,5~7天涂一次黄色药液。(4)连续防治:蚜虫繁殖能力强,有些翅蚜可能从另一块地迁飞而来,大田、苗期应每隔5~7天施一次防治蚜虫的药,连喷3~4次,以达到彻底消灭蚜虫。没有传毒媒介,病毒病不会发生,油菜苗床期和大田苗期没有控制好,在成株期还可流行。(4)合理密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也可减轻危害。

8、大豆菟丝子发生流行规律怎样?如何才能有效防治?

菟丝子的种子可以混杂在寄主种子内及随未腐熟的有机肥在土壤中越冬,其种子外壳坚硬,经1~3年才发芽。种子成熟后落人土中,到下年萌发,一般在寄主生长以后才能发芽。种胚的一端先形成无色或黄白色的细丝状幼芽,以棍棒状的粗大部分固着在土粒上,种胚另一端形成丝状的菟丝,菟丝在空中不断旋转,如遇不到寄主,大约存活10~13天,待本身营养耗尽而死去。如遇适合寄主即以茎缠绕其上,在接触处形成吸根伸人寄主并与根部断裂,进行全寄生。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的菟丝子每一个生长点在一昼夜间可伸长10厘米以上,阴雨天生长更快。因此地势低洼、多雨潮湿天气,菟丝子为害严重。

防治措施:

(1) 精选种子,防止菟丝子种子混入,可以配成一定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使菟丝子种子浮在水面而大豆等种子沉在底部,将其分开。

(2) 搞好栽培管理,减轻菟丝子为害。(1) 深翻土地至21厘米,将田间散落的菟丝子种子埋人深土中,以抑制其萌芽。

(2) 及时摘除菟丝子藤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掉。(3) 及时中耕,在菟丝子幼苗末长出缠绕茎以前将其铲除。(4) 适当轮作,与禾本科植物等非寄主植物进行轮作。(5)使用腐熟有机肥料,厩肥经高温发酵后,菟丝子失去发芽力或被沤烂。

(3)进行药剂防治:除草剂中以地乐胺的效果最好。也可在播种作物后在苗前用五氯酚钠处理土壤,可杀死菟丝子出土的幼苗。喷洒鲁保1号生物制剂,有较好的防效。

9、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条件有哪些?如何才能有效防治?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气候、栽培管理和品种抗性有很大的关系。防治油菜菌核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业措施重点放在减少田间侵染、控制田间湿度,以减少发病。药剂防治应抓住盛花期、子囊盘形成和子囊袍子放射高峰期喷药。具体措施是:

(1) 农业防治,包括轮作、种子处理、合理施肥、适时播种、处理病残枝等方法。

(2) 药剂防治。

(3) 选用抗病品种。

(4) 生物防治:利用木霉菌、芽孢杆菌等进行防治。

(5) 利用生物技术防治,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一些抗病基因转入到油菜品种中。

10、如何有效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

根据线虫病害的发生特点,应采取以轮作和种植抗病耐病品种为前提,增肥改土、改善微生态环境为基础,重病地应用杀线虫剂、无病地应用种衣剂控制初侵染源保主根、保苗、保产为策略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方法为:

(1) 加强种子管理,严禁从病区调种或引种,防止种子中夹杂虫瘤。

(2)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3) 搞好栽培管理,降低线虫基数,减轻病害发生。(1) 轮作倒茬,是控制土壤中线虫量、减少初侵染源的有力措施。

(2) 增肥改土,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改进土壤的沙性及肥力,改良植物生长的微生态环境,改变土壤微生物的区系,抑制线虫的为害。(3)加强田间管理,铲除杂草,修建排水沟,忌串灌,防止水流传播。

(4)药剂防治:用甲基异硫磷水溶性颗粒剂、10%防线一号乳油、3%克百威颗粒剂等。另外,也可用种衣剂处理。

(5)生物防治:应用淡紫拟青霉和轮枝菌厚垣孢子,能起到明显降低线虫群体和消解其卵的作用。

杂粮病害(14-15页)

1、玉米小斑病症状有何特点?

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以玉米抽雄后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和苞叶。初为水浸状,以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椭圆形、圆形或长圆形,大小(5~10)毫米×(3~4)毫米,病斑密集时常互相连接成片,形成较大型枯斑。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蔓延、扩展。叶片病斑形状,因品种抗性不同,有三种类型:1、不规则椭圆形病斑,或受叶脉限制表现为近长方形,有较明显的紫褐色深褐色边缘。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感病病斑型。2、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病斑较大,灰褐色或黄褐色,无明显、深色边缘,病斑上有时出现轮纹,也属感病病斑型。3、黄褐色坏死小斑点,基本不扩大,周围有明显的黄绿色晕圈,此为抗性病斑。

2、玉米大斑病症状有何特点?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还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孢子或极少产生孢子

3、玉米小斑病田间诊断要点是什么?

(1) 观察叶片上是否有黄色小病斑,通常长度不超过2厘米。(2)

病部是否有灰黑色霉层,通常小斑病在天气潮湿或多雨季节,病斑上出现大量灰黑色霉层。

4、玉米纹枯病主要症状是什么?其病原菌有何特征?

病害症状:玉米纹枯病主要为害玉米叶鞘、果穗和茎秆。在叶鞘和果穗苞叶上的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或淡黄色,水浸状,病、健部界线模糊,病斑连片愈合成较大型云纹状斑块,中部为淡土黄色或枯草白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可见到茂盛的菌丝体,菌丝结成白色小绒球,后来逐渐变成褐色的菌核,大小不一。有时在茎基部数节出现明显的云纹状病斑。病株茎秆松软,组织解体。果穗苞叶以上的云纹状病斑也很明显,造成果穗干缩、腐败。病原特征:病原菌是立枯丝核菌,菌丝无色,分隔距离较长,分枝呈直角或近直角,分枝处缢缩。菌丝进一步发育逐渐变粗短,达一定程度后纠结成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变褐色,大小(0.5~6.4)毫米×(0.5~4)毫米。菌丝生长适温26~30℃,菌核形成适温22℃左右。高湿条件下,在发病部位可产生一层粉状子实层,为病原菌的担抱子。

5、玉米纹枯病发生有何规律?

该病主要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茎基部叶鞘上发病,逐渐向上和四周发展,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病情发展快,吐丝灌浆期受害重。玉米连茬种植,土壤中积累的菌源量大,发病重;高水肥条件下,玉米生长旺盛,加之种植密度过大,增加了田间湿度,通风透光不良,容易诱发病害;倒伏玉米,使病、健株接触,使病株率增加。7~8月份降雨次数多,雨量大,易诱发病害。

6、如何有效防治玉米大小斑病?

防治这两种病害应采取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重施药保护等综合措施:

(1)选用抗、耐病品种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翻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秆肥最好不要在玉米地施用。

(3)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夏玉米早播可减轻发病;与小麦、花生、甘薯套种,宽窄行种植;合理灌溉,洼地注意田间排水。

(4)喷药防治:在玉米抽雄前后,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时,开始喷药。防效好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或40%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75千克,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7、简述玉米瘤黑粉病症状。

玉米瘤黑粉病为局部侵染性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中,任何地上部的幼嫩组织都可受害,病部组织肿胀成瘤,病瘤大小和形状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异。叶片上的病瘤较小,多如豆粒或花生米大小,常成串密生,内部很少形成黑粉。雄性花序大部分或个别小花感病后形成长囊状或角状的病瘤。茎秆和果穗被害后形成拳头大小的病瘤,病瘤未成熟时,为一团白色柔嫩组织,外披白色或淡红色、有光泽的薄膜;成熟后,瘤内全部变为黑粉(冬孢子),薄膜破裂后,黑粉散出。

8、怎样有效防治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策略应采取以减少菌源、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

(1) 减少初侵染源:在病瘤成熟破裂前摘除并及时深埋,玉米收获后及时消除田间病株残体,并集中销毁。秸秆作堆肥时必须经过高温发酵。

(2) 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玉米黑粉病的根本措施。

(3) 加强栽培管理:特别是在抽雄前后应及时灌水,防止玉米螟等害虫,防止机械损伤,重病地块实行2~3年轮作。

9、甘薯黑斑病症状有何特点?

甘薯黑斑病在苗床、大田和储藏期均可发生,一般不危害绿色部分。苗期症状:受侵染的幼芽基部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斑,后逐渐扩大至3~5mm,重时环绕苗基部形成黑脚状,地上部病苗矮小,叶片发黄。湿度大时,上部可产生灰色霉层。

生长期症状:生长衰弱,叶片发黄脱落。薯蔓上的病斑可以蔓延到新结的薯块上,多在伤口处产生黑色斑块,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稍凹陷,生有黑色刺毛状及粉状物。

储藏期病害:薯块染病,薯块上现膏药状青黑色陷斑,并深入薯肉,味苦,潮湿时病斑初现灰色霉层,后现黑色刺状物,病薯不堪食用。

10、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甘薯黑斑病的防治策略应采取无病种薯为基础,培育无病壮苗为中心,安全贮藏为保证,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 严格检疫,控制病薯、病苗在本地区流动和外调。

(2) 选用无病种薯,可通过建立无病留种基地,种薯消毒等措施。

(3) 培育无病壮苗。

(4) 抓好安全贮藏。

(5) 选用抗病品种,如济薯7号,南京92、华东51等。

(6) 加强栽培管理,如实行轮作。

11、甘薯茎线虫病的症状有何特点?

主要为害薯块,其次是为害薯蔓和薯苗。薯苗被害,多在近地表处,外观变青,没有明显的边缘和病斑,剥开茎部可见黑白相间的糠心,严重者糠心到顶,虫口数量少或侵入时间短时,症状不明显,薯茎受害后,主茎基部外面发生黄褐色龟裂斑块,内部呈褐色糠心,严重者糠心到顶端,一般多发生在近地面5~10厘米处,薯块受害后的症状因线虫侵染情况不同而异,如线虫是由土壤通过皮层侵入的,则发病初期皮色稍变蓝或蓝紫色,最后薯皮变成暗紫色并多龟裂,称之为“糠皮”。如线虫是经过种薯和薯苗传染的,则一般是侵入薯块中心,由内向外扩展称之为“糠心”。这种薯块外表无变化,但重量大为减轻,用手指弹有空响,如线虫是由土壤和种苗混和传染的,则表皮和薯块中心同时被害,症状明显,有时造成薯块“干腐”,或与软腐病混和发生造成湿腐。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A答案

广东海洋大学 2010 —— 2011 学年第 二 学期 《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试题答案 课号: 1340021-0 ■ 考试 ■ A 卷 ■ 闭卷 □ 考查 □ B 卷 □ 开卷 一、填空(20分) 1. 水稻“三大病害”是稻白叶枯病菌、稻瘟病和稻纹枯病。 2. 影响稻瘟病流行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其次是光和风。 3. 诊断稻白叶枯病主要依靠是否在病叶上检查到细菌或菌脓_。 4. 稻纹枯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上。 5. 花生褐斑病发生比黑斑病早,故又称早斑病。 6. 花生青枯病特征性症状是植株急性凋萎和维管束变褐色。 7. 选栽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8. 进行香蕉试管育苗是目前大面积更新发病老蕉园和扩大新辟蕉园的一项预防香蕉束顶病基本措施。 9. 诊断柑橘黄龙病主要依靠两种黄梢,即均匀黄化型和斑驳黄化型。 10. 高温潮湿多雨是柑橘溃疡病发生和流行的必要条件。 二、选择题(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的字母)(20分) 1.荔枝霜疫病的发病条件与( B )密切相关。 A 、温度 B 、湿度 C 、光照 D 、风 2.芒果炭疽病菌的无性阶段可产生( C )。 A 、游动孢子 B 、厚垣孢子 C 、分生孢子 D 、子囊孢子 3.( D )是防治番木瓜环斑病的关键。 A 、喷药 B 、调整播种期 C 、加强肥水管理 D 、培育抗耐病品种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病原体是( B )。 班 级 : 姓名: 学号: 试题共 页 加 白纸 张 密 封 线 GDOU-B-11-302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5.防治辣椒病毒病可用10%磷酸三纳溶液浸种( A )。 A、30分钟 B、3天 C、3小时 D、30天 6.瓜类霜霉病主要为害( A )。 A、叶片 B、根 C、蔓 D、叶柄 7.辣椒疫病菌主要以( B )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A、游动孢子 B、卵孢子 C、分生孢子 D、子囊孢子 8.西瓜枯萎病有明显专化性。生产上一般用( C )作砧木。 A、黄瓜 B、南瓜 C、葫芦瓜 D、甜瓜 9.豆类枯萎病又称( B )。 A、瘟病 B、根腐病 C、苗期病害 D、花期病害 10.( C )是导致姜瘟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A、气温B、降雨量C、气温和降雨量D、土壤PH值 三、计算题(10分) 防治稻瘟病常用药剂为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00倍溶液,稀释后药液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解:75%÷3000=0.025% 四、简答题(20分) 1.根据发病的时期和部位不同,稻瘟病可分为几种? 答:1、苗瘟和苗叶瘟。2、叶瘟。3、叶枕瘟。4、节瘟。5、秆瘟。6、穗颈瘟。7、谷粒瘟。 2.防治稻纹枯病有哪些措施? 答:1、减少菌核残留量。2、选用较抗病品种。3、科学施肥管水,加强健身栽培。4、药剂防治。 五、论述题(30分) 1、柑橘黄龙病的症状表现 答:在柑橘生长的每次新梢均可发病,以夏、秋梢受害最烈,其特

教学大纲-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通论》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植物保护学是现代农业高产、稳产、高效、优质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与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密切相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非植保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和策略,并掌握基本的植保技能,从而培养出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本科生,为培养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 1.植物保护的对象 2.植物保护的目的 3.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4.植物保护的方式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的概念,有害生物及其灾害,防与治。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1.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 2.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 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 3.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习题要点: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植物保护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植物保护方针。 本章重点是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难点是树立植物保护观念,采取正确地植物保护措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保护中涉及的不同的有害生物的类群,理解广义的植物保护与狭义的植物保护之间的区别,并结合后续章节的内容,掌握植物保护的综合治理策略和植物保护的目的。 第二章植物病害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 1.植物病害的定义 2.植物病害的症状 3.植物病害的类型 习题要点:病害三角,人为干扰,伤害与病害,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和症状,病害的两重性,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 1.真菌 2.原核生物 3.病毒 4.线虫 5.寄生性种子植物 习题要点:寄生性和致病性;菌丝组织体、菌丝、菌核、子座、菌索、厚垣孢子,真菌的繁殖体,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和形态,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特征及典型的病害;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原核生物属及病害,病毒的特征及常见的病毒病;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特征及常见病害。 第三节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4.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5.病害循环 习题要点: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不同病原物的侵染特点;病害循环的定

农业植物病理学习题库(一)

农业植物病理学习题库(一) 一、病害名称中英文互译: 第一组 ⑴ Verticillium dahliae ⑹ Phytophthora infestans ⑵ Puccinia striiformis ⑺ Curvularia lunata ⑶ Biplaris maydis ⑻ Ustilago nuda ⑷ Ditylenchus destructor ⑼ Soybean Cyst Nematode ⑸ Pyricularia oryzae ⑽ Wheat Leaf Rust 第二组 ⑴ Blumeria graminis ⑹ Meloidogyne arenaria ⑵ Gibberella zeae ⑺ Fusarium oxysporium ⑶ Puccinia graminis ⑻ Xanthomonas oryzae ⑷ Exserohilum turcicum ⑼ Rice Blast ⑸ Phytophthora infestans ⑽ Wheat Smuts 第三组 ⑴ Verticillium dahliae ⑹ Phytophthora infestans ⑵ Puccinia striiformis ⑺ Coniothyrium diplodiella ⑶ Botrytis cinerea ⑻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⑷ Valsa mali ⑼ Plasmopara viticola ⑸ Pyricularia oryzae ⑽ Fusicladium virescens 第五组 ⑴ Pyricularia oryzae ⑹ Fusicladium virescens ⑵ Gibberella zeae ⑺ Fusarium oxysporium ⑶ Puccinia graminis ⑻ Plasmopara viticola ⑷ Alternaria solani ⑼ Peronospora parasitica ⑸ Phytophthora infestans ⑽ Fulvia fulva 第六组 ⑴大丽轮枝菌 ⑵条形柄锈菌 ⑶灰葡萄孢 ⑷苹果黑腐皮壳 ⑸稻梨孢 ⑺白腐盾壳霉 ⑻ 古巴假霜霉 ⑼葡萄生单轴霉 ⑽梨黑星孢 ⑹致病疫霉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 总学时:70 ,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30学时 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先修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在修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讲授水稻、小麦、棉花、油料作物、玉米、薯类、果树、蔬菜等主要作物的重要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并进行有关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初步掌握上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初步具备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常见植物病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讲授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教师提问与学生答疑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大田作物、果树、蔬菜等常见植物病害症状识别要点,掌握重要病害的病原鉴定、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等理论知识。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是配合理论讲授的内容,采用实验室病害症状和病原物形态的观察和病害田间调查等方式对各类作物重要病害进行诊断、鉴定或调查研究,旨在进一步加深和巩固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诊断病害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结构及安排(以典型病害为例,共40学时) 第1-2讲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本章重点(任务和目标):主要介绍本门课程,了解课程性质及主要任务、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和参考资料目录等。 1.1 历史大事件 1.2 课程性质及任务 1.3 目的要求 1.4 授课对象及要点 1.5 教学方法 1.6 课程考试 1.7 相关参考资料 第3-6讲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1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稻最易感染稻瘟病的生育期分别是、、。 2.稻白叶枯病菌的侵入途径有、、。 3.稻纹枯病菌的再侵染主要靠。 4.棉花枯萎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菌的和,近距离传播主要是、及地。 5.油菜菌核病的初侵染形态体是、再侵染形态是。 6.小麦锈病的病害循环分为、、和 。 7.小麦散黑穗病菌的初侵染来源是,防治的中心措施为。 8.烟草病毒病病原主要有TMV和CMV两种,前者通过传染,而后者则主要通过传播。 9.影响玉米斑病的主要因子有、、。 10.甘薯黑斑防治措施的“一留”“二侵”“三高”分别是指 。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命名法,对鉴别寄主反应为RssssRs,病菌小种命名为()A.B3B.C15C.F2 D.B4 2在病害流行上起重要作用的稻叶瘟病斑类型是() A.慢性病斑B.白点病斑C.褐点型病斑D.急性型病斑 3.水稻中后期病害一次用药兼治的最佳时期是() A.分蘖期B.灌溉期C.始穗期D.黄熟期 4.田间普查棉枯、黄萎病的理想共同时期是() A.6月B.7月C.4月D.8月 5.油菜病毒病最感病生育期是() A.苗四叶期B.花期C.抽苔期D.成熟期 6.由于三种小麦锈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春季三种锈病在田间发生早迟顺序为()A.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B.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 C.秆锈病—条锈病—叶锈病D.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 7.下列何种病害属于花期系统侵染病害() A.小麦腥黑穗病B.小麦秆黑粉病 C.小麦散黑穗病D.大麦坚黑穗病 8.烟草黑胫病的综合防治以()为中心 A.选育选用抗病品种B.实行轮作 C.加强栽培管理D.化学防治 9.甘薯软腐病在()经常发生

普通植物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1) 1、植物病害对人类的危害 (11) 2、农业有害生物的主要类型 (11) 二、植物病害与病害系统 (11) (一)植物病害 (11) 1、什么是植物病害 (11) 2、病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11) 3、什么是病害的症状 (12) 4、症状包括两个方面:病症和病状 (12) 5、症状的5大类型 (12) 6、病症的类型 (13) 7、症状是会发生变化的 (13) 8、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 (13) 9、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侵染性病害) (13) 10、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13) 11、植物病害类型(传染性病害) (14) (二)病害系统 (14) 1、什么是植物病害系统 (14) 2、病害系统的要素 (14) 3、病害系统的类型 (14) 4、自然植物病害系统(病害三角关系,针对特定的植物病害) (14) 5、农田病害系统(病害四角关系,强调人对植物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 (14) 人在植物病害生态系统中影响 (15) 6、人工环境植物病害系统 (15) 7、植物生物组 (15) 第三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16) (一)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征 (16) 1、植物与微生物的关系 (16) 2、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 (16) (1)寄生物从寄主植物中获得营养物质的方式 (16) (2)营养型与病原物侵入寄主的关系 (16) (3)微生物可分为兼性寄生物和兼性腐生物 (16) (4)病原物的寄主范围 (16) (5)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 (17) 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与致病力 (17) 4、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17) (1)水解酶类 (17) (2)毒素 (17) (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两种作用途径) (18) (4)小分子蛋白 (18) (5)病原物的mRNA和小分子RNA进入寄主细胞 (18) 5、病原物的传染性 (18) (二)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 (18) 1、什么是病程 (18)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20201011083510)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发生与(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虫害)(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条件)(品种抗病性)等关系密切。7、辣椒病毒病症状主要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三种类型。 9、(土壤)带菌是茄子黄萎病的主要侵染源。此外,病菌也可以在(种子)内越冬,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靠(气流)(雨水)(人畜和农具)传播。 三、选择题(15 分,每题1 分) 1、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的类型为( a ) a?多循环病害b.单循环病害 c. 只有初侵染 d.积年流行病害7、属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有(acde )。a. 小麦锈病菌b.玉米小斑病菌 c.油菜霜霉病菌 d.玉米丝黑穗病菌 e.小麦白粉病菌 8 、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年份为(d )。 a.1951 1961 1971 b.1955 1965 1975 c.1955 1975 1985 d.1950 1964 1990 9 、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a、b、c、d )。 a.猝倒病 b.立枯病 c.灰霉病 d.生理性沤根 10、茄科作物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是( c )。 a.TMV 和TuMV b.CMV 和CaMV c.TMV 和CMV d.CaMV 和TuMV 11、蔬菜苗期病害主要在(b、c)越冬。 a.种子 b.土壤 c.病残体 d.昆虫 12 、防治黄瓜霜霉病可采取(a、b、d )等措施。 a. 高温闷棚 b.喷施1%红糖 c.喷施农用链霉素 d.选用抗病品种 13、防治白菜软腐病的常用药剂为(c)。 a.多菌灵 b.百菌清 c.农用链霉素 d.病毒A 14、瓜类白粉病病斑上可散生许多黑色小颗粒,这些颗粒为病菌的(b) a.分生孢子器 b.子囊壳 c.分生孢子 d.菌核 15、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a )。 a.黑腐病产生V字型病斑,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 b. 发生软腐,由欧文氏菌属侵染引起。 c. 发生软腐,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 d. 黑腐病产生V字型病斑,由欧文氏菌属侵染引起。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件之 豆科及其它蔬菜病害

第四章豆科及其它蔬菜病害 一、豆类蔬菜锈病 锈病是菜豆、豇豆、豌豆、小豆等多种豆科蔬菜上的重要病害,特别是在菜豆等危害严重,常造成叶片提前脱落、果荚锈迹斑斑,品质变劣。

1.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染病叶先出现许多分散的褪绿小点,后稍稍隆起呈黄褐色疱斑,此为病菌的夏孢子堆。疱斑表皮破裂散出锈褐色粉末状物,此为病菌的夏孢子。夏孢子堆成熟后,或在生长晚期会长出或转变为黑褐色的冬孢子堆,其中生成许多冬孢子。叶柄和茎部染病,生出褐色长条状突起疱斑,这是夏孢子堆,后亦转变为黑褐色的冬孢子堆。豆荚染病与叶片相似,但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稍大些,病荚所结籽粒不饱满。

图1. 菜豆锈病症状(初期)

?豆类锈病(后期)

2.病原 ?豆类锈病由担子菌亚门单孢锈菌属真菌侵染所致,其病原菌分别属于: 1.菜豆锈病菌为疣顶单胞锈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 2.豇豆锈病为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sinensis); 3.蚕豆锈病菌为蚕豆单孢锈菌(Uromyces fabae); 4.豌豆锈病菌为豌豆单孢锈菌(Uromyces pisi); 豆类锈菌除豌豆锈菌是转主寄生外,其它三种都是单主寄生的长型锈菌,有生理专化型。 ?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世界各地已经报道有近200个锈菌生理小种,我国记载有8个菜豆生理小种。所以,品种感病是病害发生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菜豆锈病菌、豇豆锈病菌和蚕豆锈病菌其主要区别在于:病菌的性孢子器、锈子器、夏孢子、冬孢子的有无和主要形态。例如: ①性孢子器在菜豆锈病和豇豆锈病菌中是罕见的,而在蚕豆锈病茵中则有所发生,形态为桔红色的小点; ②锈子器在菜豆锈病菌和豇豆锈病菌中也属罕见,而在蚕豆锈病菌中则为白色或微黄色的小点; ③夏孢子和冬孢子虽然在三种锈病菌中都为单胞,菜豆锈病菌和豇豆锈病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很相似。其间只有大小、宽窄的区别,而蚕豆锈病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与其则有较大的区别,它的形态为近圆形、柄稍短、颜色稍深。

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农业植物病理学 稻瘟病 Pyricularia grisea 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有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叶瘟:发生在3叶期以后。随水稻品种抗病性和天气条件的不同,病斑分为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等4种。 节瘟主要发生在穗颈下第一、二节上,初为褐色或黑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 穗颈瘟:发生于穗颈,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并向上下扩展。 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形成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并可延及整个谷粒。 稻瘟病无论在何部位发生,其诊断要点是病斑具明显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潮湿条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状物。 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稻谷上越冬。因此,病稻草和病稻谷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借风雨传播到英苗或本田稻株。 病害控制:(1)种植抗病品种。(2)减少病源。(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水肥管理。(4)药剂防治。其他有效药剂有富+-1号(稻瘟灵)、异稻瘟净、春雷霉素、多菌灵、克瘟散、嘧菌胺等。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症状

病害症状有:普通型、急性型、凋萎型、中脉型。 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短侵染线,后沿叶缘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向下加长加宽而扩展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 病害循环:病菌主要潜伏于稻种表面、胚和胚乳表面,随病稻种越冬或随病稻草、稻桩越冬。细菌病害都种子带菌。 传播: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 病害控制:(1)杜绝种子传病。(2)种植抗病品种。(3)培育无病壮秧,加强肥水管理。(4)药剂防治:叶青双、龙克菌、叶枯灵、叶枯净、链霉素等(5)生物防治。 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 小麦锈病症状:三种锈病共同的特点是在叶或茎秆上产生黄色或褐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夏孢子飞散。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褐斑。 小麦锈菌的生物学特性:(1)严格的寄生性。(2)高度的寄生专化形和变异性。(3)气流传播流行的广泛性。(4)孢子繁殖迅速,流行的爆发性。(5)对温、湿度、光照比较敏感。 侵染循环:(1)小麦锈菌以夏孢子随气流进行高空远距离传播。(2)小麦锈菌以夏孢子在田间进行初次和多次重复侵染。(3)三种锈菌的越冬,越夏方式和地区不同。 病害控制综合防治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2)实行抗锈基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2

一、写出下列病原菌中文名及病害的拉丁文(20分,每题2分) 1. Exserohilum turcicum 2. Puccinia striiformis 3. Heterodera glycines 4. Pyricularia oryzae 5. Phytophthora sojae 6. Erwinia carotovora 7. Valsa mali 8. Fusarium oxysporum 9. 黄瓜霜霉病 10.立枯病 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 1、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菌经()()()和()等传播,从()或()侵入寄主。 2、苹果树腐烂病的症状有()和()两类。 3、猝倒病发病条件是(),主要在苗床()期发生。立枯病发病条件是(),多在苗床()期发生。 4、()是防治土传病害较好的农业措施之一。 5、黄瓜霜霉病的病症是(),角斑病的病症是()。 6、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典型的(),初侵染源主要来源于土壤大豆残体中的()。 7、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的抗病性可分为()、()、()和()等4种类型。 8、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以及()。 9、大豆胞囊线虫雌雄成虫为(),雌成虫为()。 10、玉米小斑病病菌的3个小种引起症状有差异,T小种能侵染()、()与(),病斑快有中毒圈,O小种只侵染(),中毒圈不明显,C小种产生病斑中毒圈最小,引起黄化。 三、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马铃薯晚疫病菌一旦形成无性孢子,必定是()。 a .分生孢子 b .担孢子 c .游动孢子 d .芽孢子 2、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的传播介体为() a .禾谷多粘菌 b .蚜虫 c .飞虱 d .菟丝子 3、油菜菌核病是在开花期以子囊孢子先侵染()后,再要侵染茎秆。 a .叶片 b .花瓣 c .根部 d .果荚 4、叶稻瘟有四种病斑类型,其中表示该品种抗病的病斑类型为()

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

填空题 1在辽宁梨黑星病菌主要以()和()在寄主的()处越冬。 2马铃薯环腐病的发生,()和()是关键影响因素。 3大豆胞囊线虫主要以()和()在()中越冬。 4影响白菜软腐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为()和()。 1马铃薯环腐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种薯带菌),扩大侵染的主要途径是(切刀)传播。2经常危害葡萄绿色果实的病害有(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危害葡萄成熟果实的病害有(葡萄白腐病) 3大豆花叶病毒主要靠(汁液接触)和(蚜虫)传播,能引起豆粒的症状是(褐斑粒)。 4葡萄霜霉病流行的气象条件是(低温高湿)。 判断题 (×)1辽宁苹果上主要三种果腐病害指轮纹病、褐腐病和灰霉病。 (×)2葡萄组织在前期幼嫩时抗黑痘病,但易感白腐病。 (×)3花生根结线虫以二龄幼虫为侵染期幼虫,而大豆胞囊线虫为三龄。 (√)4大多植物病害的菌核病菌均为土壤习居菌。 (×)5在辽宁苹果黑星病作为果园的主要病害,被列为检疫对象。 (×)6果园周围禁栽桧柏,是因为锈果病菌在桧柏上越冬,利于病害传播。 (×)7对于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药剂灌根是一治标治本的根本性措施。 (√)8防治地下害虫是减轻白菜软腐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9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毒源主要为TuMV和CMV。 (×)10植物病原菌主要靠气流、雨水和昆虫等媒介传播,而人为很少传播。 (√)1苹果锈果病曾认为是由类菌原体引起的,现已证实是由类病毒所致。 (√)2十字花科作物花叶病毒病的病原主要为TuMV,其次是CMV,二者均可蚜虫传播。(×)3葡萄黑痘病是北方葡萄园的重要病害,已列为检疫对象。 (√)4地蛆和黄曲条跳甲是田间传播大白菜软腐病的重要昆虫。 (√)5梨锈病事宜桧柏为转主寄主的病害,砍掉桧柏对于防治梨锈病十分有效。 (×)6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发生盛期一般均是在棉花现蕾期。 (×)7大豆胞囊线虫1、2龄幼虫在卵内发育,3龄幼虫破壳而出侵入寄主发病。 (√)8苹果树腐烂病菌是弱寄生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已坏死的组织。 (√)9果树早期落叶病主要指绿缘褐斑病、灰斑病、圆斑病及轮纹病。 (×)10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菌不能在病组织或随病叶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初侵染源是外来菌源。 选择题 1(D)白菜霜霉病发病适宜条件:A高温高湿B高温低湿C低温低湿D低温高湿 2(ABD)大豆病毒病主要传播途径有:A汁液B种子C粉虱D蚜虫 3()保护地蔬菜土传病害的主要控制措施:A栽培管理 B品种轮换C喷药D轮作 4(B)马铃薯环腐病菌越冬场所有:A贮窖B贮藏薯块C土壤D粪肥 5(C)苹果褐斑病菌无性态:A分生孢子梗B分生孢子C分生孢子盘D分生孢子座 6()北方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A灰霉病B猝倒病C绵腐病D沤根病E立枯病 7(ABCDE)棉花枯黄萎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A种子B病残体C棉籽壳D土壤E粪肥 8(B)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决定因素:A土壤B气候C品种D生育期 9()北方葡萄主要两种果实病害:A白腐病B黑腐病C房枯病D炭疽病 10(A)棉花枯萎病的发生盛期为:A现蕾期B花蕾期C盛花期D落花期 翻译题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

《农业昆虫学》试题11 一、填空题(共 20 题,每题 2 分) 1 、植物检疫的作用在 于 2 、防治地下害虫常用的施药方法是 3 、经济阈值是指 4 、利用发育进度预测害虫发生期时,当某虫态数量出现百分率达 到时称为该虫态始盛期,达到时为高峰期,达到为盛末期。 5 、我国为害最严重的储粮害虫有它们都 属仓虫。 6 、仓库害虫种群系统的特点有 7、植物检疫对象是指 8、“ IPM ”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于 9、在制定害虫的防治指标时,一般要考虑的几个方面是。 10 、突背蔗龟成虫大量出土的条件是 11 、黑色蔗龟是蔗区为害的主要种类,其为害甘蔗 的近种苗处,所造成的损失较幼虫。 12 、柑桔木虱的为害可分为为害和为害,在有黄龙病的果园以木虱为害损失较严重。 13 、柑桔全爪螨在树冠上的分布规律是。 14 、星天牛幼虫在柑桔上主要为害成年树的而光盾绿天牛的为害特点是。 15 、黄曲条跳甲的防治应当,的药剂和施药方式是。 16 、柑桔木虱属目科,是病的传播媒介。 17 、柑桔全爪螨发生的 2 个高峰期是和。 18 、为害芒果新梢的主要害虫是和。 19 、我国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上害虫主要有小等 20 、蔬菜上为害较重的蚜虫主要有。 二、判断题(共 10 题,每题 1 分) 1 、玉米对玉米螟的抗性在生长后期比前期更强。(╳) 2 、仓库害虫比一般害虫较耐高温。(√) 3 、水稻孕穗期有利于稻瘿蚊为害。(╳) 4 、大风雨能降低螨类的种群数量。(√) 5 、在柑桔春梢期不用防治柑桔潜叶蛾。(√) 6 、黄曲条跳甲成虫为害寄主叶片,幼虫为害根部。(√) 7 、桔全爪螨的为害造成黑果皮。(╳) 8 、菜粉蝶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 9 、黑色蔗龟在围田区为害较严重。(√) 10 、褐稻虱和白背飞虱可作远距离迁飞。(╳) 三、写出下列害虫中文名或拉丁文学名(共 10 题,每题 1 分) 1 、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 ( Walker ) 2 、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 3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Pottemberg 4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5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 6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二化螟 7 、Sesamia inferens (Walker) :大螟 8 、Sitotroga cerealella (Olivier): 麦蛾 9 、Pieris rapae (Linnae) :菜粉蝶 10 、Predenia liture (Fabricius) :斜纹夜蛾 四、问答题( 1 、 2 题每题 5 分, 3 、 4 、 5 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 、简述仓库害虫的主要综合措施。 ( 1 )、植物检疫 ( 2 )、清洁卫生:清洁,消毒,改造,隔离 ( 3 )、机械防治:风车除虫,筛子除虫,压盖粮面防治麦蛾,抗虫粮袋,诱虫竹筒 ( 4 )、物理防治:高温,低温,缺氧保管,电离辐射,利用光能灭虫 ( 5 )、化学防治:药剂喷撒防虫带,空仓及器材的药剂消毒,谷物保护剂的应用,毒气熏蒸 ( 6 )、生物防治:微生物,性引诱剂,生长调剂,生长抑制剂,天敌昆虫

普通植物病理学电子书籍

第一章 绪论 人类的生存与动植物的关系密不可分,植物健康地生长与正常的发育.就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粮油食品、果蔬产品和其他各种农副产品。植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它按遗传因子所决定的发育程序正常进行,如要求有适宜的土壤营养和水分条件,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大气环境,细胞才能正常分裂,生理活动得以顺序进行,最终获得高产与优质。 植物在自然界里的生长与发育从来都不可能是十分顺利或轻易成功,它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威胁。任何影响植物健康地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影响人类对它的利用价值。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水分供应、微生物区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有病的植物”或植物发生了“病害”。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这些因素,统称为“病因”。植物发生病害的因素十分复杂,各种病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各不相同,病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控制病害的措施和策略差异也很大。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相作用机制以及怎样控制病害等的学科领域,称为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真菌学、细菌学、病毒学、线虫学、植物学、动物学、昆虫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气象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其他许多分支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学科的每一个新成就都可使植物病理学受益。 第一节植物病害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植物就是发生了病害。 动植物在各自进化的历程中,都逐渐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环境,产生了很强的适应能力,技“适者生存”的原则,能生存至今的物种必然是适应性较强的物种。如果植物所处的小环境中,某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或生物因子发生恶化,连续不断地影响植物,其强度又超过了植物的忍耐限度,植物无法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该恶劣环境下的植物就发生病变,影响稍轻微一点的,只出现局部或轻度症状;如影响很大,病状就重,发生面亦广。例如早春的寒流来得越迟,持续时间越长,冻害就越重,受害的植物就越多,冻害轻的只是叶缘稍卷或生长受到暂时抑制,严重的全叶或全株灰白色,青枯或枯萎死亡。又如水稻受到少量稻瘟病孢子的侵染,在老叶上产生几个小病斑,它对水稻的生长 发育和产量等几无影响,但如果遇到有大量孢子侵染,全株上下都产生许多病斑,或病斑很快扩展到全叶或穗颈部引起枯死,不仅是光合作用受抑制,影响到产量,严重时可能导致全田枯死失收。 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表现在下列六个方面:①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与输导;②光合作用;③养分的转移与运输;④生长与发育速度;⑤产物

农业植物病理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生长过程中受不良环境影响或受到病毒侵害、寄生,而使植物呈现病变,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现象。 2、无性繁殖:是指菌物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是指菌物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产生孢子的方式。 3、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由细胞壁、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被的单细胞微生物。 4、寄生性植物: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 寄生性:指病原物在寄生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寄生植物抗病性:寄主抵抗病原物侵染或限制侵染危害的一种特性,是植物与其病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相互选择的结果。 转主寄生:有的菌物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全寄生: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的… 5、菌物的多型性:在菌物生活史中,有的菌物不止产生一种类型的孢子,这种 形成几种不同类型孢子的现象。 菌物的生活史: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6、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和植物自身遗传因子异常而导致的病害。 7、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的状态。 病状:在病部看到的状态。 病征:在病部上长出的病原体个体。 8、植物检疫:指由国家颁布条列和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苗木、接穗、 插条、种子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害性病、虫、草传 播蔓延的一项法规防治措施。 9、真菌: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有细胞壁和细胞膜,通过有 性生殖和无性繁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 10、钝化温度:把病组织汁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min后,使病毒失去侵染能力 的最低温度。 11、稀释终点:把病组织汁液用水稀释后,使病毒保持侵染能力的最大稀释度。 12、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现象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 疗后,原有症状逐渐隐退直至消失,一旦环境条件恢复或农药作用 消失后,植物上的症状又会重新出现。 12、病毒粒体:是指形态完整的侵染性病毒粒子。 13、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指病原物在一定场所度过寄主休眠阶段而保存自己延 续物种的过程。 14、单年流行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完成病原物数量积累 的过程,导致病害流行的病害。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二)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病症和病状 2.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 3.单分体病毒和多分体病毒 4.生理小种和专化型 5.胞囊和泡囊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任何一种病害的发生都是由有关病原物、寄生植物和环境条件三 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 2.植物病害都要经过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最终都表现出一定 的病征。()3.多数真菌有性阶段对植物病害流行不起重要作用。() 4.半知菌亚门各类群真菌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5.锈菌的夏孢子具有分生孢子的功能。() 6.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是通过锁状联合的形式实现细胞分裂的。() 7.鞭毛菌和接合菌都可以产生内生的无性孢子。() 8.所有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统称为病原物。() 9.芽孢是细菌的繁殖单位。() 10.对于非持久性病毒,用治虫的方法防治比较困难。( ) 11.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2.从伤口侵入的植物病原细菌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13.植物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存活。( ) 14.真菌芽殖型分生孢子全部来自产孢细胞。() 15.所有的植物寄生线虫都具有口针。() 16.八界系统中广义的菌物涉及藻物界、原生动物界和真菌界。() 17.同一植物病毒粒体中含有DNA和RNA。( ) 18.子囊和担子都是真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的场所。( ) 19.依据无性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特点。( ) 20.植物线虫多以二幼虫侵入寄主。( )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引起植物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生物因素有 。 2.原核生物界可分为 四个门,植原体属于门,主要引起植物的病。 3.菌丝体的类型有,菌丝的变态主要有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A卷)答案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考试课程:农业植物病理学学年学期:2005-2006-2 试卷类型:A 考试时间:2006-06-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2.A;3.A;4.D;5.A;6.B;7.A; 8.C;9.C;10.B;11.A;12.B;13.D;14.D; 15.D;16.A;17.C;18.A;19.C;20.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种子;2.扬花期;3.菌丝;4.细菌;5.叶片; 6.菌核;7.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8.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9棉花黄萎病;10.小麦条锈病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并改正全对的方可得分) 1.F。真菌改为细菌。 2.F。种传改为气传。 3.T。 4.T。 5.F。细菌改为真菌。 6.T。 7.F。角质层直接侵入改为伤口侵入。 8.F。子囊孢子改为分生孢子。 9.T。 10.F。种子改为土壤。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茄科蔬菜青枯病是细菌性病害,可用手从病茎横切处挤压出乳白色粘液或观察溢菌现象。(3分)茄科蔬菜枯萎病是真菌性病害,用手不能从病茎横切处挤压出乳白色粘液,保湿培养可见症状。(2分) 2.油菜菌核病的菌核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中越夏(越冬),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中的子囊孢子依靠气流传播(3分)侵入叶片和花器,发病部位的菌丝体进行再侵染。(2分)3.小麦赤霉病菌的流行与品种抗性(1分)、易感病的生育期(1分)、菌源数量(1分)、气候条件等有关(2分)。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

普通植物病理学 第三章 1.何谓原核生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有哪些? 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 主要有真细菌和菌原体两大类群,分属于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统称为真细菌。 2.植物病原细菌如何繁殖? 裂殖;杆状细菌的分裂过程:菌体伸长→细胞膜自菌体中部向内延伸→形成新的细胞壁→母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3.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侵染和传播特点? 病状:坏死(斑点,溃疡,穿孔等);畸形(癌肿,发根等);萎蔫(青枯);腐烂; 病征:脓状物,菌膜,菌胶,细菌溢; 植物病原细菌不能直接侵入植物,只能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 侵染途径及特点: (1)自然孔口:气孔、水孔、皮孔、蜜腺。 (2)各种伤口:自然伤口(风雨、冰雹、冻害、昆虫),人为伤口(耕作、施肥、嫁接、收获、运输) (3)能从伤口侵入的细菌不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从自然孔口侵入的细菌一般能从伤口侵入。 (4)寄生性弱的细菌一般都是从伤口侵入;寄生性强的细菌则从伤口和自然孔口都能侵入。(5)假单胞杆菌属和黄单胞杆菌属的细菌引致叶斑病, 一般是从自然孔口侵入。 (6)棒形杆菌属、欧氏杆菌属和土壤杆菌属的细菌引致萎蔫、腐烂和瘤肿, 多半是从伤口侵入。 传播特点: (1)雨水: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风雨易造成伤口,雨露和水滴飞溅有利于细菌菌脓或菌痂的扩散。 (2)昆虫介体:也可传播细菌。如种蝇的幼虫和菜青虫传播白菜软腐病。 (3)工具传播:切刀可以传播马铃薯环腐病菌。 4.植物病原细菌重要的属有哪些?引起那些病害(举例)? 土壤杆菌属、欧氏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棒形杆菌属。 土壤杆菌属:根癌土壤杆菌:葡萄根癌,苹果根癌等。 欧氏杆菌属:胡萝卜欧氏菌俗称大白菜软腐病菌:引起肉汁或多汁的组织软腐病。 假单胞杆菌属:丁香疫病假单胞菌:可侵害多种木本、草本植物的枝、叶、花、果实,引起叶斑、坏死斑、茎杆溃疡等症状。 黄单胞杆菌属:(1)野油菜黄单胞菌(X.campestris),俗称甘兰黑腐病菌,侵染十字花科植物,尤以甘兰受害最重,引起黑腐病。叶缘叶脉变黑,相邻的叶肉组织枯死,呈黄褐色“V”形坏死斑。(2)稻白叶枯黄胞杆菌(X. oryzae PV.oryzae),引起水稻白叶枯病。棒形杆菌属:马铃薯环腐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sepedonicum)病菌可引致马铃薯环腐病。病菌大多借切刀的伤口传染,病株维管束组织被破坏,横切时可见到环状维管束组织坏死并充满黄白色菌脓,稍加挤压,薯块即沿环状的维管束内外分离,故称环腐病。 5.植物菌原体引起的症状有哪些? (1)症状:一般为系统症状。(2)变色:黄化、白化;(3)畸形:萎缩、丛枝、花复绿和花变叶等。 第四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