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教案-课题1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教案-课题1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教案-课题1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教案-课题1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A.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都是碳元素组成D.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5. 某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A.石灰水 B. 灼热的碳层 C.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7.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 C.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盐酸溶液里 D.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3 CaO十CO2↑,该反应的类型是()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 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A.木炭粉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高温

初中化学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三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二氧化碳重要的化学性质。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分析出二氧化碳的用途,认识性质决定用途。 4.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实验操作能力,会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与解决一些与二氧化碳性质相关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屠狗洞”的故事。 你知道屠狗妖是什么吗? 分析:经过科学家研究屠狗妖竟然是二氧化碳,你对二氧化碳知道哪些呢?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体现了什么性质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引入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猜想 思考、讨论、代表展示 学生讲述的答案有多种。 带着好奇心观 看、思考激发学 习兴趣。 根据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来引入 新课,符合学生 的心理认知过 程。 实验探究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讲述: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二氧化碳,完成表格. 1.二氧化碳的密度 提问: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是怎样的?小时候有没有吹过气球?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提问:溶解性是怎样的呢? 设计并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 3.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展示干冰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完成表格: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思考方法,回忆吹大的气 球放空气中易下沉。 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充分讨论, 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向 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 入约一半体积的水,立即旋 紧瓶盖,振荡。 观察现象并分析: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答冰或者干冰 并猜它的成分 让学生学会观 察、表达 联系生活,激发 兴趣,加深印象 让学生分组充分 讨论,确定合理 的实验方案。能 充分调动学生的 思维,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将化学 与生活实际联系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解析版)

第六单元卷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A.金刚石B.石墨 C.碳60 D.一氧化碳 【考点】碳的单质. 【难度】易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必须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碳60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2.书写重要文献时,要求再保存期内清晰不褪色,应选用() A.铅笔 B.蓝色圆珠笔C.碳素墨水 D.蓝墨水 【考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难度】易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作为重要文献,在长期保存中签署的姓名清晰,则需要使用性质稳定,不易褪色的墨水签署文件. 【解答】解:碳素墨水、墨汁中含有碳,用碳素墨水笔或墨汁书写的材料能够保持很长时间不褪色,其它材料均无该特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1991年碳纳米管被发现,碳纳米管是由石墨中的碳原子卷曲而成的管状的材料,管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最小为1纳米左右)到几十纳米,管的厚度仅为几纳米.碳纳米管由于其独有的结构和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有关碳纳米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 B.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常温时很稳定 C.碳纳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 D.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相同

初中化学第6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第6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 一、.任务分析 1、课程标准: 1、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的辩证关系。认识海水淡化的可行性,进一步树立资源意识。 2、了解“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概念。认识饱和溶液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 3、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 4、学习氨碱法的原理和主要流程。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 本模块很好的体现了重视化学观念的形成,充分重视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对于资源进行科学开发的观念是本单元的教学主线之一。 主要内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纯碱的性质 3、学习本单元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基本的坐标系知识、复分解反应的原理 4、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多数概念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比较难接触到,需要教师比较多的联系实际生活的例子。化解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 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 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海水“晒盐” 教学目标: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第三节海水制碱 教学目标: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1、知道海洋中蕴藏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的种类。 2、利用海水制取镁,海洋环境保护。 第二节海水“晒盐”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第三节海水制碱 1.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2.树立元素守恒观 四、策略方法(具体)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教材首先从海水中的物质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初步渗透“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观点,然后以海洋中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范例,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穿插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运用。教材通过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为学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化学背景,又使学生掌握了一些终生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现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生对这一部分比较关注的是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海洋环境的保护认识可能不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1、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氢 H 2、请写出四大反应类型,并写出其反应通式: 反应类型反应通式反应方程式举例 化合反应A+B=AB 3、同素异形体的定义为:,请举两例有关同素异形体的例子:①② 4、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写下表: 物质性质作用 金刚石 石墨 焦炭 炭黑 活性炭(或木炭) 5、为什么活性炭、金刚石、石墨、焦炭、炭黑它们都是碳的单质但是性质差异却如此的明显 6、请根据了解的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填写下表:

化学性质作用 稳定性 下面有关内容书写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氧气充足时 氧气不足时 还原性 碳和四氧化三铁 碳和三氧化二铁 碳和二氧化碳 碳和氧化铜 7、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哪些①②③ 8、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如下表格: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该反应中酒精灯上加网 罩的作用为: 9、根据碳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填写下表: 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10、我们已知,木炭或者活性炭有一定的(性质)作用,可以去除异味和部分杂质,我们如果将性质归为两大类,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的话,那么,这属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填写下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有: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方程式为: 在选取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不选用稀硫酸、浓盐酸或碳酸钠 12、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我们可以适用于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若我们收集的气体是密度远小于空气密度的,则 进口、出口分别是(“a进b出”或“b进a出”),若我们收集的气体密度远大于空 气密度,则进口出口分别是(“a进b出”或“b进a出”)。 (2)若我使用该装置收集氢气,那么进口、出口分别是(“a进b出”或“b进a出”), 当我需要检验集气瓶中氢气是否已经收集满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发生的现象什么 若使用该装置收集的是CO,则需要在(a、b)口增加(实验仪器)来进行尾气处理,原因是CO (化学性质)。尾气处理的化学方程式: 。 14、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1)上图中,哪些是发生装置哪些是收集装置(填写序号) (2)根据所学气体收集装置填写下表:

2020年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教案

2020年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情感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药品: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 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溶点较高,不导电。 2)、用途: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 阅读教材第104页 小结: 1)、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 2)、用途: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 介绍:木炭 [实验6-1] 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红色褪去 原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用途:阅读教材,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除臭剂、制油墨等做吸附剂。 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讲解: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金刚石 ——碳元素组成 石墨 (两种单质)(一种元素) (1)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叫单质。(2)多种单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例如: 3、C60 阅读课本第105页 小结:

初中化学第6单元知识点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 电极、 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制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学习目标】 1、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教学策略】 1、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在“水的净化”课题中学生对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已有了解,因此学生已具备用探究的方法认识不同碳单质的一些特性以及用途的能力,建议尝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2.组织好“活动与探究”。 ①玻璃刀刻划玻璃。 分析:比较不同物质硬度的方法。 ②不同型号铅笔芯的导电性能强弱。 结论:石墨具有导电性。 ②介绍防毒面具、回忆自制净水器中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3.讨论。 ①金刚石为什么比石墨坚硬?C60呢? ②课本讨论题。 ③比较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差异,说明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4. 练习。 除了完成课本习题外,可尝试让学生归纳碳的不同单质的特性。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废旧电池中的碳棒、不同型号(2H、HB、2B等)的铅笔以及铅笔芯、玻璃刀、冰箱用去味剂、碳素墨水、墨块等物质,观察家长的钻石首饰等。 教师:尽可能提供一些碳单质的实物样品;供学生实验用的一些仪器:导电装置、玻璃边角料等;有关如天然金刚石的存在、石墨炸弹、活性炭吸附性的发现和应用等资料。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制取气体时实验仪器和收集方法的选择。鉴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过氧气的制法,具备一些制取气体的简单知识,可以选择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实验装置的选取,使学生尽快地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地选择。 1.实验装置的设计。 建议教学中先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分析制取二氧化碳与制取氧气所用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性质,从课本“活动与探究”提供的仪器中选取适当的仪器进行搭配,学生可以先用简图示意,有条件的最好提供实物,在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要求能说出理由),并从中选出正确的和最佳的设计装置。 2.实际操作。 ①用选出的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冶金工业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 + + 2 4 3 2 3 2CO Fe C O Fe高温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A)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 (A )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 CO 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 发生装置:左图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集满。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3高温CaO+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 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 2CO 3 == H 2O+ CO 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2高温2CO 5)参与光合作用 3、用途: 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升华吸热,物理性质) 温室肥料(光合作用,化学性质)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缺氧而中毒。 2)可燃性:2CO+O 2点燃2CO 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 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第六单元知识较为零散,学生多数反映易学难记,针对此特点,本次单元复习着重在于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在回忆碳及碳的氧化物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同时,将各物质之间的转化来一次整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复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提升;另外针对本单元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及用途之间的联系,设置了对应的练习让学生加深认识;最后要求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解答一些其它题型。 二、教学目标 1、在认识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掌握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能够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3、从实际例题出发,进一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相关内容。 三、重点难点 1、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2、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4、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四、教学过程 晰起来

深认识,请各位同学在学 学生思考并完成对应练习。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下点,给大家练练手。 管压出,无法收集气体。 六、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而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因此很多学生一下子之间感觉较难适应,觉得知识点零散而凌乱,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有序的知识系统,因此本次复习课将重点放在第一部分,即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上面,通过回忆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化学知识,从而将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明确起来,让学生会加深理解从而加深记忆,这应该说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后半部分的练习设计也是经过精心的挑选,较好的将未提到的知识点概括到一起,给学生一个综合练习的机会,再次将重难点消化掉。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部分,通过提问的方式将重点内容再次清晰理解,最后用几道中考真题加强巩固一下,使学生真实认识到该单元知道的重要性,达到提炼复习的效果。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本单元还是有部分知识未能一一提到,这是略显不足的地方,而且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因为时间关系也未能较好的小结本节课内容,略显仓促,这是以后在类似复习课型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检测卷(带答案新人教版) 九( )班 号 姓名 成绩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Zn-65 Cu-64 Ca-40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 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B.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 C. C60是一种新型的单质 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石墨作铅笔芯 B .金刚石作钻头 C .干冰作致冷剂 D .天然气作燃料 3.纳米管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 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 B.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纳米管如完全燃烧,则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D.纳米管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 B .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通风 C .夜间室内有煤气泄露,可立即开灯检查 D .久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5.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6.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7.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取的方法是( ) A .点燃混合气体 B .把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 .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D .把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水中 8.下列叙述中,主要利用了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是( ) ①档案材料要用碳素墨水填写 ②木桩埋入地里的一段用火将其表面烤焦 ③石墨做铅笔芯 ④古代用墨汁写字绘画 ⑤石墨粉作耐高温的润滑剂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9.检验某种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 A.将燃烧的木条放入气体中 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D.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10.下列图示是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11. “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 A.先变红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人工增雨 灭火器灭火 尿素 化肥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省一等奖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例如,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等等。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设计思想: 第一,碳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 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都应该介绍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第二,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因此,本单元课题3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基础。 第三,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氧气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和无轨电车等。 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管碳和温室效应等内容。 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二次月考题(A卷)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 1.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 A.纸的质量好 B.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 C.保存方法得当 D.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CO使人中毒 B.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正确的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 B.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用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瓶底 4.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颜色 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点燃 5.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A.水 B.澄清石灰水 C.氧气 D.木炭 6.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7.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A.水 B.炽热的炭层 C.澄清石灰水 D.灼热的氧化铜 8.下列各组仪器中,不能用来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是 A.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 B.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 C.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 D.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

9.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环境。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 A.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D.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 10. 将N2、CO、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石灰水和灼热CuO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是 A.N2、CO2 B.N2 C.CO2 D.N2、CO2、H2O 1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是不活泼的 D.单质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2.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除去这白膜使试剂瓶变得明净的最好方法是 A.用蒸馏水冲洗 B.用钢丝刷刷洗 C.用稀盐酸洗涤 D.用热水冲洗 13.如果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 14. 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温度太低 B.试管口倾斜了 C.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D.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15. 一种无色气体X与炽热的木炭反应,得到另一种无色气体Y,Y在加热条件下与一种黑色固体反应又得到X和一种亮红色固体,则气体X和Y是 A.X是CO,Y是CO2 B.X是CO2,Y是CO C.X是O2,Y是CO2 D.X是O2,Y是CO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1、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因为写字绘画时使用的是() A.蓝墨水B.红墨水C.蓝黑墨水D.墨汁 2、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下列有关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B.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它是一种单质 3.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氧气 D.木炭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在加压降温下转变成干冰B.山体滑坡 C.喷洒液体二氧化碳灭火D.二氧化碳溶于水 5、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是否与水反应 6、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做电极的是( ) A.金刚石B.活性炭C.炭黑D.石墨 7、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8、粉刷后的石灰墙壁已基本干燥,但住人后往往会又变潮湿,这是因为() A.熟石灰变成生石灰和水B.熟石灰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 C.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D.墙壁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 9、纳米管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B、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纳米管如完全燃烧,则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D、纳米管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10. 将N2、CO、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石灰水和灼热CuO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是( ) A.N2、CO2 B.N2 C.CO2 D.N2、CO2、H2O 11、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CO和CO2B.金刚石和C60C.冰和干冰D.液氧和氧气 12、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五单元教案 课题1━质量守衡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质量守衡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衡定律 能力目标: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生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小结,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 生:三个小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有兰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不变。 三组: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兰色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兰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衡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 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解释与讨论 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学生:讨论、归纳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 生:质量守衡定律是否对所有化学反应都适应呢? 六、反思与评价 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 实验2:铝箔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师生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如果在燃着的铝箔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师:归纳、总结。 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前预习案 请仔细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内容: 1 (2).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它们的不同,因此它们的存在着很大差异。 (3).木炭具有结构,它具有能力,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来吸附毒气。 (4).C60分子是由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常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2)在高温下,碳能够与很多物质起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氧气充足时、 氧气不足时。 ②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碳表现出还原性,可以作,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氧,生成气体,如:碳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用于炼铁,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颜色色,气味,状态,密度比空气,溶解性。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会变成固态,固态二氧化碳叫,可用于。 (2)化学性质:①“三不”:不、不、不。 ②与水化合,反应方程式为, 其生成物易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③与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与石灰水反应方程式为,与 烧碱 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用途:主要表现在、、、化工原料等。 (2)温室效应: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像温室的或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 ②温室效应的危害:导致两极的,使,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 土地 、农业减产等。

③缓解措施: , 。 5.二氧化碳制取: (1)工业制法:①方法:高温煅烧石灰石,产物是二氧化碳 ②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利用 或 和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注意)不能用纯碱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是因为 ;不能用稀硫酸,因 为会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也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其 会挥发出 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②制取装置: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如图所示 A B C D E F 乙装置中,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理由是 。 ③收集方法: ,理由是 。 ④检验方法: , 验满方法: 。 6.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比空气 , 溶解性 。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还原性: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与赤铁矿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剧毒性:使人中毒的原因 。 (3)用途:① ② (4)对环境的影响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内探究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② 带小 孔的隔板 ①

人教版 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 课题2 水的净练习

课题2水的净化 第1课时水的净化 01知识管理 1.水的净化方法 沉淀:除去水中的__不溶性__杂质。利用__明矾__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属于__吸附__沉淀。 过滤:除去水中的__不溶性__杂质。 吸附:利用__活性炭__的吸附作用,吸附水中的__色素__、__臭味__。 2.过滤装置及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__漏斗内壁__。 二低:a.滤纸边缘低于__漏斗边缘__, b.液面低于__滤纸边缘__。 三靠:a.烧杯口紧靠__玻璃棒__, b.玻璃棒末端轻靠__三层__滤纸处, c.漏斗末端紧靠__烧杯内壁__。 注意: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所得的水不能看作纯水。 02基础题 考点1水的净化方法及应用 1.(常德中考)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下图表示,其中分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B) A.反应沉淀池B.过滤池 C.活性炭吸附池D.清水池 2.可以通过①明矾吸附沉降;②用漂白粉杀菌消毒;③自然沉降;④过滤;⑤活性炭吸附等几个步骤对河水进行净化。合理的操作顺序是(B) A.①③②④⑤B.③①④⑤② C.③④①⑤②D.①③④⑤② 3.(淄博中考)水的天然循环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淡水,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烧杯天然水样,欲对水样进行净化,观察发现水样略带颜色并呈现浑浊,首先,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明矾,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过滤__,加入明矾的目的是__吸附较大颗粒,加快悬浮杂质的沉降速率__,水样净化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向滤液中加入一个活性炭包,其目的是__吸附色素和异味__。 考点2过滤 4.(重庆中考A卷)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仪器不会使用到的是(A) 5.(南宁中考)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B) A.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B.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 C.让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D.让漏斗中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6.如图为过滤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用品的名称:A.__玻璃棒__;B.__滤纸__;C.__漏斗__;D.__烧杯__。 (2)玻璃棒的作用是__引流__。 (3)过滤后液体仍浑浊的原因是__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__。 (4)如果过滤时速率很慢,可能的原因是__滤纸未紧贴漏斗的内壁__。 03中档题 7.活性炭有吸附作用,经过活性炭净水器过滤的天然水,不能达到的是(D) A.除去原有的不溶性物质 B.除去原有的臭味 C.除去一些溶于水的杂质 D.除去所有的杂质得到纯净水 8.(葫芦岛中考)乌金塘水库是葫芦岛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将水库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