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升初试卷题型分析重点!!!!

小升初试卷题型分析重点!!!!

小升初试卷题型分析重点!!!!
小升初试卷题型分析重点!!!!

小升初试卷分析

2010年小升初民校联考数学试卷分析(人教版)

本试卷共六道大题,内容涵盖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解决问题和附加题,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首先第一道大题填空题,总分值是21分,每道题3分,共有7道小题,题1考查数的认识中数的读写和基本的计数单位中以万为单位的数;题2考查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题3考查了比例、倒数和最小的质数;题4考查了百分数的应用中成活率的问题;题5考查了比例尺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求解问题;题6考查了圆柱体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题7考查了正方形的面积的应用。总体来看填空题,难度不大,中低档题占了总分值的75%左右。

第二道大题是选择题,共4道小题,每道题1分,总共4分。题1考查了分数这一个知识点,区分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二米;题2考查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题3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以及简单的比例;题4考查了“四舍五入”的应用。选择题总体考查的是基本知识的运用,因此难度较低。

第三道大题是判断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题1考查了质数;题2考查了溶液和溶质的运算;题3考查了分数的知识中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应用;题4考查了反比例的意义;题5考查了最简分数,主要运用了约分。判断题难度也不大,2、4、5小题为基础题,1、3小题为中档题。

第四道大题计算题,总分值34分,共有3种计算题型,首先题型1是直接写出得数,共有10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10分,主要是考查分数和小数的运算;题型2 是求未知数,共2个小题,每小题4分,总分值为8分,分别为解含有比例的方程和解含有分数的方程;题型3是简便运算,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和技巧,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分值相对来说是较大的。从该道大题整体来看,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在题型2中含有比例的方程和题型3中的简便运算。

然后是第五道大题解决问题,总共有6道应用题,每道题6分,共36分。题1是关于价钱方面的简易方程的应用,但是涉及到了比例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题2考查了圆锥变正方体,主要考查了它们的体积的转换和计算;题3是行程问题,是每年考试的必考考点;题4是关于铺

地砖的问题,主要考查了单位的换算和面积的计算以及应用,但是要求用比例解决,因此有一定的难度;题5是关于银行存钱利息的问题,与生活结合较为紧密,是以后考试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题6是工程问题,难度较大,是一道区分能力的题目。从整体来看这部分的内容,难度是除了附加题之外最大的一道大题,因此建议学生若想拿到较好的分数,可以在此处内容进行专项训练。

最后一道是附加题,是关于跑步的行程问题,分三个阶段,难度是整张试卷内容最大的一道题,难度相当于奥数题型。

2009年小升初升学考试模拟测试试卷(北师大版)

本试卷共6道大题,内容涵盖判断、填空、简算、计算、文字叙述和应用题。

第一道大题判断题下有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10分。题1考查正比例的意义;题2 考查自然数、整数、0这三种数的区别和联系;题3考查钝角的定义;题4考查倍数和约数的意义;题5考查分数在不同的问题中的意义。判断题整体上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基础知识。

第二道大题是填空题,共有11道小题,总分值为16分。由于难度不一,故分值分布情况不同,1~6小题每题1分,分别考查了名数的改写、数的读写、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其中名数的改写包含了长度单位中米和千米的互化、容量单位中的升和毫升的互化,而这几种互化又以一道小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前6道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7~11小题每题2分,难度与前6道题相比,稍微有所提高;题7考查圆锥体的体积计算;题8考查数的认识中一些特定范围内特殊的数的考查;题9考查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题10考查正比例的意义;题11考查列简易方程求未知数,但是以分数的运算为主。填空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一些定义概念和计算为主。

第三道大题是简算题,共有2道小题,总分值为7分。这两道题都主要是考察学生的思维和计算技巧为主,但所用到的方法技巧又有不同。题1考查简便运算中“凑整”的技巧,即通过乘法交换律达到将不是整数的数化为整数;题2是通过除法与乘法的联系来实现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该道大题虽然是以考查技巧为主,但难度不大,因为是常见的技巧的考查。

第四道大题是计算题,共有5道小题,总分值为24分,题少但计算量较大,是数的混合运算。

第五道大题是文字叙述题,共有2道题,总分值为9分。题1分值为3分,由于题后有要求,是一道列简易方程求解未知数的问题,难度不大;题2由于问题要求解两个未知数,故该道小题比前道小题难度增大,所以分值所占总分也多。

第六道大题是应用题,共6道小题,总分值为34分,题1和题2是基础题型,考查环形的面积公式和钢管的体积公式,亦即考查圆的面积公式和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故每道题分值为5分;题3~题6则是以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情况为载体,涉及到的题型有体重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其中工程问题有两道,因此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一样也是个重要的考点。

整套试卷从总体水平来看,难度不是很大,但考查很灵活,因为每道题的难易程度不同,故所设置的分值在同一道大题中又有所区别。区分能力、拉开距离的试卷。

2019年小升初试卷分析(一)

2019年小升初试卷分析(一) 从本次考试试题来看,其考查范围广、知识点多、考试内容及题型丰富多变。综合能力的考查依旧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综合探究和口语交际成为新的命题热点。 试卷基本信息 本次试卷是小升初核心试卷(一),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卷面共4页,其中作文纸自备。 试题类型 本次考试题型共有四大类。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分值所占比例40%。 二、综合性学习。分值所占比例9%。 三、阅读理解。分值所占比例21%。 四、作文。分值所占比例30%。 考查内容 一、基础知识部分与积累运用。(40%) 1、看拼音写字词(3分):主要考查同音字、易错字、难写字等。要求学生 对小学所学生字熟练掌握,尤其是四至六年级生字。 2、选词填空(3分,选择题):主要考查同音字的区别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如“致”和至,“应”和“映”。 3、选填字的意思并组词(5分,选择和填空题):考查多义字的意思及在句 子中的运用并会组词。 4、选择成语使用恰当的(3分,选择题):主要考查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这 一题的考查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句子意思,然后在其基础上对成语做出准确判断。 5、选填关联词语(4分,选择题):6个关联词语都是比较常见的,要求学生 正确理解句子中两个分句间的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表示这一关系。 6、修改病句(4分):病句类型都是比较常见的,例如搭配不当,关联词语 使用不当,用词不当等。要求学生在四五六年级时能够系统掌握病句的各种类型并会用修改符号修改。 7、仿写句子(8分):首先要求学生观察所给句子的句型结构及运用修辞, 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仿写。 8、仿写句子(3分):这一题较上一题难度有所增加,难度主要在于句子形 式是既肯定又否定,句意还要深刻有内涵。 这两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书写得体即可得满分。 9、补充诗句(4分):这一题主要是考查对所学诗歌的背诵情况,只要学生 背住就能拿满分,难度不大。 10、课内外知识填空(3分):这一题主要考查四大名著的一些常识,如名称、 作者、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需要学生在平时注重课内外知识的积累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小升初经典必考题型50道

1. 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 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答题: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 十(10-1)=32 (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 X 10=320 (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 X 3=45+15=60 (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 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X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 解:4 X 2 - 4=8 - 4=2 (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 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十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 - 1-1(13+7)- 2]=0.6 - [13 —20 - 2]=0.6 - 3=0.2 (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5. 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 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 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 计)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小升初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题型全解

小升初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题型全解 考点1 图表阅读 例1 阅读下面的表格,完成练习。 杭州市某小学学生2017年视力检查情况调查表 (1)这份调查表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学生近视情况随年龄增长呈__________趋势。 (3)从近视的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所占比例较高。 (4)由此你想对同学们提些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仔细阅读这个表格,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观察,然后得出结论。【答案】1.杭州市某小学学生2017年视力检查情况 2.上升 3.看书玩电脑看电视 4.示例:注意用眼卫生,注意书写姿势,不要用眼过度。 考点2 图片阅读 例2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练习。 你注意到了吗?无论是在学校、饭店、影院等,还是在医院、商场、候车室大厅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你都可以看到消防安全标识和图示。在关键时怎样根据图示内容解决突发事件呢?

1.把遇到火灾时,应拨打的正确电话号码选出来,将其标号涂黑。 A.110 B.112 C.114 D.119 2.把关于消防栓使用或管理的方法,描述错误的一项选出来,将其标号涂黑。 A.管理责任人每月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 B.消防栓在非紧急情况下不能私自启用。 C.灭火时,对准火苗高处喷水 D.严禁在消防设施前堆放物品。 3.把下面关于使用消防栓的方法,描述正确的一项选出来,将其标号涂黑。 A.开箱门取水带→水带两端分别接消防栓接口和水枪→开水阀→展水带→灭火 B.开箱门取水带→展水带→开水阀→水带两端分别接消防栓接口和水枪→灭火 C.开箱门取水带→开水阀→展水带→水带两端分别接消防栓接口和水枪→灭火 D.开箱门取水带→展水带→水带两端分别接消防栓接口和水枪→开水阀→灭火【解析】仔细观察图片,认真阅读消防栓使用方法。 【答案】1.D 2.C 3.D 考点3 说明书阅读 例3 阅读下面的说明书,完成练习。 以下是某厂生产的“消炎片”的说明书的一部分。

小升初数学备考方案

小升初数学备考方案 小升初数学在整个考试卷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题型一般分为填空、选择和解答,考点多,各个学校的侧重点不同,题目的难度也有所不同,要想赢得小升初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需要各位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小升初数学涉及到的考点比较多,大家最好还是按专题来复习比较好,专题复习完进行套卷训练,对平时易错的题型和考点进行标记和复习,后期针对易错题型和考点进行专项训练效果能好点。 小升初数学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小学数学算术定义定理公式:理解并会应用是关键; 二、小学数学基础运算公式:记准公式并会灵活应用,关键是公式的逆用和变形应用; 三、运用四则运算规则巧算:题型不同,方法不同,抓住特点,灵活应用; 四、小学数学常见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计算是关键)、体积计算公式 公式的推导是关键,并会进行逆用和变形应用; 五、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 记准进率是关键,大变小乘定律,小变大除定率; 六、小学数学热点问题运算公式(常见奥数题公式): 重点和难点 1、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2、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和-小数=大数) 3、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4、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①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 ②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③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5、盈亏问题 一盈一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两盈问题:(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两亏问题:(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6、行程问题:

小升初奥数-浓度问题-经典题型总结

小升初奥数浓度问题 1、“稀释”问题:特点是加“溶剂”,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 例1、要把30克含盐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须加水多少克? 2、“浓缩”问题:特点是减少溶剂,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 例2、在含盐0.5%的盐水中蒸去了236千克水,就变成了含盐30%的盐水,问原来的盐水是多少千克? 3、“加浓”问题:特点是增加溶质,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剂)。 例6、有含盐8%的盐水40千克,要配制成含盐20%的盐水,须加盐多少千克? 4、配制问题: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配制成新溶液(成品),解题关键是分析所取原溶液的溶质与成品溶质不变及溶液前后质量不变,找到两个等量关系。 例7、把含盐5%的食盐水与含盐8%的食盐水混合制成含盐6%的食盐水600克,分别应取两种食盐水各多少千克? 例8在浓度为50%的硫酸溶液100千克中,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5%的硫酸溶液,就可以配制成浓度为25%的硫酸溶液? 5含水量问题 例9 仓库运来含水量为90%的水果100千克,1星期后再测发现含水量降低了,变为80%,现在这批水果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6、重复操作问题(牢记浓度公式,灵活运用浓度变化规律,浓度问题的难点) 例10、从装满100克浓度为80%的盐水杯中倒出40克盐水,再用清水将杯加满;再倒出40克盐水,然后再用清水将杯加满,如此反复三次后,杯中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例13 现在有溶液两种,甲为50%的溶液,乙为30%的溶液,各900克,现在从甲、乙两溶液中各取300克,分别放到乙、甲溶液中,混合后,再从甲、乙两溶液中各取300克,分别放到乙、甲溶液中,……, 问1)、第一次混合后,甲、乙溶液的浓度? 2)、第四次混合后,甲、乙溶液的浓度? 3)、猜想,如果这样无穷反复下去,甲、乙溶液的浓度。 7、生活实际问题 例16使用甲种农药每千克要兑水20千克,使用乙种农药每千克要兑水40千克。根据农科院专家的意见,把两种农药混起来用可以提高药效。现有两种农药共5千克,要配药水140千克,其中甲种农药需要()千克。 例17用30千克水洗一套脏衣服,假定衣服上的脏水中经搓洗后都能均匀地溶解且混合在水中,现有三种洗法: 洗法一:一次用30千克水搓洗后捞出拧干晾晒,但衣服上还有100克水残存需晒干。 洗法二:用一半水洗后拧干,再用一半水洗。 洗法三:把水三等分,分三次洗。 8、还原问题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复习题必考题

一、根据提示写出诗句。(50分) 1、曹植质问哥哥苦苦相逼的诗句:“,?”(2分) 2、描写夜里细雨随着微风悄悄地滋润着万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花草无语,文人有意,花草折射出人的精神魅力。(4分)(1)小草里有白居易的进取力量:“________ ,____ 。”(2)落花里有龚自珍的奉献精神:“________ ,___ 。” 4、天地宽大,父母恩大。面对母亲的恩情,我们会由衷地感慨:“谁言寸草心,。”(2分) 5李白《早发白帝城》中水大湍急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6、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与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x k b 1 .c o m 7、请写出两句含颜色词语的古诗。(示例的诗句不能再用)(4分)示例:黄色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的答案:,。,。8、有的同学学习不努力,虚度光阴,我会用古人的诗句“”劝他;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可以引用“”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4分) 9、《白雪歌送武判断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4分) 12、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示慨叹。(4分) 13、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记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红花绿波;是杜甫笔下似春雨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悄无声息;是唤醒孟浩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天是什么?是令杨万里惊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西湖风光。(8分)14、请写出与“友情”相关的古诗句。(6分,每空2分)(1),。(2),。(3),。 二、按要求趣填古诗句。(10分)(1)最深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荒凉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远的邻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长的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神奇的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10分)(1)王师北定中原日,。

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一、卷面分析: 本次测试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此次期末试卷就总体而言,难易适度,本次试卷命题即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覆盖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试题内容注意突出时代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出题原则能够突出灵活性,能力性,全面性,人文性,提高考试水平。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从考试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比较强,解题,分析能力过硬,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计算准确率较高。 二、试卷内容分析: 很荣幸我被抽调到教培中心参加本次试卷的批改工作,本次试卷考查了小学六年来所学的知识。题型以计算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操作与分析及解答题为主,全卷以百分制命题。我本次负责批改的是第二大题填空题的前五题,下面就批改情况及学生答卷情况进行分析: 1、主要错误: 填空题的(1)联系5.12汶川地震后宁夏人民为灾区捐款的累计数一亿四千二百零九万五千八百元,进行写作,改写,省略万位后面尾数求近似数,此题在考查数的概念的同时也考察了对祖国人文感情的认识,出错主要在第二和第三个空,学生对改写和省略万位后面尾数求近似数的概念分不清,相互颠倒,做题不认真审题,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填空题(2)主要是测查学生对量的计量中单位的换算的掌握情况,从总体而言,情况不是很好,学生对进率掌握不牢是出错的主要原因,如45秒=()分很多学生把时间的进率看成100的计算,把立方的进率看成10的,100的,把公顷的进率看成100.1000的。这些问题只能说明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能用脑去记用心去学,这也是我们教学中的难点,如何使学生学牢记牢。 填空题(3)一道很简单的平均分,却叫我们的学生做的是面目全非,也是出错率较高的一道题,学生审题不细致,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存在粗心,马虎的现象,对平均分的概念分不清,因而学生错误较多。 填空题(4)可以说是一道观察题,如果平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就会看出此题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就会立刻想到两腰相等,也就是三角形的底和高相等。此题的出错率也较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知道怎么做但忘了三角形的面积要除以2,二是不观察,有写边长的,有空着的。体现学生对题意的分析、理解不够深刻,思路不够清晰,对概念知识不能够活学活用。 填空题(5)是一道生活题对本金、年利率、税后利息之间的数量关系等基础知识掌握的

2014年江苏省南京市南师大附小小升初数学试卷

2014年省市南师大附小小升初数学试卷 显示答案试卷分析收藏试卷布置作业在线训练下载 总分:100|难度:0.61|浏览:422 次|下载:39 次 一、填空.(共27分) 1.王老师用“百度”搜索“市人口”,“百度”找到相关结果约5050000个.5050000读 作 五百零五万 ,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505万 . 难度:0.78真题:22组卷:13查看解析下载 2. 18 :24=0.75= () 8 = 75 %. 难度:0.74真题:22组卷:9查看解析下载 3.4.05升= 4050 毫升 1 2 3 2 3 时=100分. 难度:0.70真题:28组卷:4查看解析下载 4.80吨增加20%是 96 吨, 100 千克减少10%是90千克. 难度:0.70真题:2组卷:7查看解析下载 5.0.4: 4

的比值是 0.5 ;把3:0.6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5:1 . 难度:0.68真题:18组卷:4查看解析下载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3:2,其中较大的锐角比较小的锐角大 18 度. 难度:0.70真题:3组卷:6查看解析下载 7.把一根长5米的铁丝剪成同样长的小段,如果每次剪下一段,剪8次可以完成.这样剪 下一段的长是原来铁丝的 ( ) ( ) ,是 5 9 5 9 米. 难度:0.67真题:50组卷:59查看解析下载 8.一个最简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积是24,这个分数可能是 3 8 3 8 或 1 24 1 24 . 难度:0.68真题:20组卷:10查看解析下载 9.在7的倍数中找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 14:7=42:21 . 难度:0.70真题:16组卷:4查看解析下载 10.用2,4,0,7四数字卡片,能摆出 18 个不同的三位数,其中含有因数3的最大三位数是

小升初求阴影部分面积专题训练——经典例题(含答案)

小升初求阴影部分面积专题训练1.求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如图,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3.计算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4.求出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5.求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6.求如图阴影部分面积.(单位:厘米) 7.计算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8.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9.如图是三个半圆,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10.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1.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2.求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13.计算阴影部分面积(单位:厘米). 1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5.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6.求阴影部分面积(单位:厘米).

17.(2012?长泰县)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求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考点组合图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圆、圆环的面积.1526356 分析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的面积减去直径为4厘米的半圆的面积,利用梯形和半圆的面积公式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解答 解:(4+6)×4÷2÷2﹣3.14×÷2, =10﹣3.14×4÷2, =10﹣6.28, =3.72(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72平方厘米. 点评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都是转化到已知的规则图形中利用公式计算,这里考查了梯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 2.如图,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考点组合图形的面积.1526356

徐州市2020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徐州市2020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温馨提示:请小朋友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表现。 一、积累与运用(共38分) 1. 请把下面的字规范地抄写到中方格里,注意标点。(2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A. 秽(huì)物爱憎(zēng)萦(yín)绕嫦娥奔(bèn)月 B. 瑰(guī)丽招徕(lái)楦(xuàn)头锲(qiè)而不舍 C. 贮(zhù)存深邃(suì)皮靴(xiē)侃(kǎn)侃而谈 D. 戳(chuō)脸桅(wéi)杆教诲(huǐ)载(zǎi)歌载舞 3. 按查字典要求填空。(3分) “兜”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_,第七笔的名称是________。“兜”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作用和口袋相同的东西;②环绕,围绕;③承担。“不要兜圈子”的“兜”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出事我兜着”的“兜”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4. 毕业之际,用一句诗作为临别赠言,最合适的两句是( ) (3分) 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下列作品、作者与主人公关联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汤姆·索亚 B. 《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小豆豆

C. 《草房子》→曹文轩→桑桑 D. 《夏洛的网》→斯比丽→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 6. 句子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3分) A. 这样精彩的表演,使我赞不绝口。 B. 这样精彩的表演,不能不使我赞不绝口。 C. 这样精彩的表演,怎能使我赞不绝口? D. 这样精彩的表演,怎能不使我赞不绝口? 7. 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都正确的是()(3分) ①他触.目伤怀,自然感情不能自已。 ②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A. 触(感动)鼎(大) B. 触(接触)鼎(古代的一种锅) C. 触(接触)鼎(大) D. 触(抵)鼎(正在) 8.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朴素的——衣着 B.明亮的——教室 C.敏捷的——思维 D.坚强的——目光 9. 把下面的短语按一定顺序填入句子中,与前面的内容衔接最恰当的是()(3分) 竹,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泻进山商下的洼地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 ③汇成一泓清莹的湖④跌落岩缝汇聚成“叮咚”作响的山泉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①④②③ 10. 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改变句意,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古诗文名句默写填空。(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小升初语文试卷分析

小升初试卷分析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层面和知识都很广阔,知识点分布到方方面面,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下面就试题情况、我答题情况作点分析,谈点看法。 一、试题特点 试卷分为三大板块:基础知识、阅读、作文。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内容结构变化新颖,试卷带有明显的创新性。试卷整体保持稳定,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三大板块稳定不变,但通过采用“形近字组词”、“给句子换个说法”、“给部件组字再组词”的题型增大了考查面,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答题空间。 2、作文改变紧贴教材的形式,突破教材,给予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让学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二、试题结构 1、字音、字词。 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失分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答题时粗心大意,对字音、字词掌握得不牢固,答题时出现判断的错误。 2、句子。 小学生要掌握句子的含义,能识别完整的句子,掌握句式的表达方式,正确地转换各种句式。能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根据句子表达的要求,修改有语病的句子,选择合适的修辞方法进行表达,添加合适的标点符号。 3、积累。 考查的内容是本册的古诗和名言警句。学生应熟背熟记,丢分的原因经常是写错别字或前后颠倒。 4、阅读。 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两个阅读。阅读中的运用一直是学习的重点,有词语的理解、短文的理解、重点句的理解,这样既有知识的检测,又涉及到能力的评估,也体现着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理解词语和短文的能和表达能力等。试卷是较全面检查学生阅读情况的优秀试卷。5、作文。 从试卷的题目来看,写作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创新意识。写作内容要丰富多彩,语句优美流畅,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小学生在考场作文中经常是选材上多雷同之处、视野不够开阔、语言积累不多、语言表达不完整。有的作文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最重要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三、总结: 1、小学生要重视字词,夯实语文基础。因为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 2、提高阅读能力,引导个性阅读 阅读题的得分率低,说明了学生阅读的能力还不强。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短文,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只要学生用心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和感受。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激发习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 学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学生习作时常常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培养学生的

小升初经典题型分析:牛吃草问题_题型归纳

小升初经典题型分析:牛吃草问题_题型归纳 12头牛4周吃完6公顷的牧草,20头牛6周吃完12公顷的牧草,假设每公顷原有草量相等,草的生长速度不变,问多少头牛8周吃完16公顷的牧草。 老师分析与提示: 其实解决牛吃草问题也不难,主要掌握以下几个问题和思路 1、知道什么题算牛吃草问题? 很多老师在讲牛吃草问题时,并没有指明,孩子也容易忽视。其实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雪帆老师在这里提示各位同学和家长,牛吃草问题,主要是草会变,或增加,或减少。(如果草不发生变化,就可能会变为归一问题,盈亏问题等。) 所以牛吃草有两大题型,一个长草,一个减草。 2、牛吃草问题的一个假设 我们常常假设单位牛头数在单位时间内吃的草为1份,这个容易被忽视,这个也很重要,首先它是用来计算两个草量,其实,它为后面的问题简化作铺垫。 3、牛吃草问题的两个关键量 生长量和原有草量。生长量容易做,因为随着天数的增加,草量会发生变化,根据差量法即可得到。 而原有草量是要注意长草还是减草的。 4、牛吃草问题的技巧 牛吃草问题的最大技巧就是把原有草量和生长量分开考虑。当原有草量吃完后,再把生长量考虑进去即可。 而生长量需要几头牛,正是利用了“假设”得到的。 5、牛吃草问题的变形 其中一个变形就是上面例题,草地的大小不同。 下面我就上面那道例题给出如下思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跟着一起思考: 1、假设一头牛一周吃一份 2、求出两次草量,因为草地大小不同,各自求出一公顷的草量; 3.根据草量之差,求一公顷的生长量; 4、根据生长量,和某一个草量,求一公顷的原有草量,这一步初学者请画图参考,很容易理解的。 5、题目让你求的是16公顷的,所以你要求出16公顷的生长量和原有草量; 6、先求原有草量8周需要几头牛,生长量需要几头牛吃完,就可以求出结果。

历年小升初语文常考题型详细总结

历年小升初语文常考题型详细总结!小学考到高中!语文考题一共有五类: 汉字类、词语类、句子类 阅读类、作文类 如果基础扎实 答题技巧弄懂了 哪一类都能拿高分 汉字类考题 汉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习汉字主要是能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查字典。 重点可以复习以下几个内容: 1、读准字音:主要是对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读音要能够辨别清楚,防止混淆。特别是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确定读音。我们课文中有不少多音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什么音。有些汉字读音完全相同,我们称它们为同音字。同音字虽然音同,但字形和字义基本上都不同,要注意区分。 常见题型:

⑴多音字组词。 ⑵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⑶给一个音节写出3个(或若干个)以上的汉字。 2、认清字形:汉字的笔画比较复杂,要认清字的形体,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要注意区别形近字,做到书写正确。形近字是指形体相似、差别不大的字。有的是偏旁部首易混淆,如“日”和“目”;有的是个别部件易混淆,如“辩”和“辨”;有的是结构单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有的是笔形易混,如“见”和“贝”;有的是笔画多少、长短易混,如“末”和“未”。区别形近字,我们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从字音、字形、字义上仔细区别。 常见题型: ⑴写出汉字的笔画(或笔顺)。 ⑵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 ⑶加(或换)偏旁组字再组词 ⑷选字填空。 ⑸区别形近字组词。 ⑹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⑺把下面繁体字的简化字写出来。 3、理解字义,会查字典:不同的汉字表达的意思不同,不少字是一字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

南外小升初真题分析(精编)

【南外小升初真题分析】 1、考试基本信息 时长:90分钟 满分:150分 特征:全英文试卷、内容广泛、题量很大 (扩展:90左右的空需要学生解答) 题型:英语、数学、百科 (扩展:按小类算,应用题、推理题、首字母填空、填单词、语文常识、自然 景观类常识,含课本内容) 出题形式:填空、选择 补充:1、2012年,数学相关分值有70分以上 2、每空或每题基本1~2分 3、纯英文阅读理解3~4篇,分值约40分左右 2、模块特征 a、英语模块试题特点 ①读占比最大 (扩展:备战考试,多阅读,多做题,注意问题里面的一些引导关键词) ②儿歌、对话填空是高频考点 (扩展:尤其儿歌多引用自课本) b、数学模块试题特点 ①每题分值最多 (扩展:分值大于其他类型的题,数学一般都是2分) ②题目灵活,考点广泛 ③不同于奥数,难度分布均匀 说完特征,另外讲了几道题,主要是数字和图形的推理。用老师的话讲,尤其图形的 推理,直接看图都能了解各大概(不过还是要注意,问的问题中可能有肯定和否定的区别,是要我们选符合题意的还是找到不符合题意的,这个在图形题中容易出错) 数学推理这一块,老师建议如果是找规律,实在找不着一定要转换思路,讲座上就出 了一条根据一个长串数字中各个阿拉伯数字的个数填下一个数字的题,这个就是跳出思维, 和加减乘除无关的题。 主讲的梁天祥老师,之前做过公务员的培训,他在讲座上讲了这样一句话,给偶滴感 触很大得很,“中考、高考有特有的应试思路、四六级有独有的应试思路、公务员也必须调 整备考思路、南外的小升初考试也一样要转换思维” c、百科模块试题特点 ①考点广泛 ②文学自然是高频考点 (扩展:语文常识作者什么的,名建筑、朝代、首都、河流、曾考到新街口标志性建 筑孙中山雕像,上海南京高铁多长时间等,当然还有说是考到龙江到哪儿的车是几路的,听

小升初经典题型(1)

小升初经典题型(1) 一、扇形统计图 【点击重难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 2.根据扇形统计图的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必考题重现】 【例题1】如图所示,这是根据鸡蛋的3个组成部分的质量绘制的扇形统计图,由图可知,蛋壳质量占鸡蛋质量的( )%,一枚重60克的鸡蛋中,最接近32克的组成部分是( )。 【思路点睛】 蛋壳占1-53%-32%=15%,蛋白60×53%=31.8(克),蛋白最接近。 【巩固练习】 1. 右图是一件毛衣各种毛占总重量的统计图, 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棉的含量占这件衣服的( )%。 (2)( )的含量最多,( )的含量最少。 (3)兔毛含量比涤纶少占总数的( )%。 (4)这件毛衣重400克,羊毛有( )克,兔毛 有( )克。 2. 下图是某学校教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1)实验小学喜欢《走进科学》栏目的老师占百分之几? (2)喜欢的《大风车》的老师比喜欢《焦点访谈》的多20 人,实验小学一共有多少老师? (3)喜欢《新闻联播》的和喜欢《走进科学》的一共有多少人? 棉7% 兔毛 8% 涤纶 25% 羊毛 60%

二、圆柱与圆锥 【点击重难点】 1.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解决一些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必考题重现】 【例题1】李叔叔想做一个没有盖子的圆柱形水桶,现在有一块长方形的铁皮 A(如下图),还有3块正方形铁皮B、C、D。李叔叔应该选择哪两块铁皮焊接成一个圆柱形水桶呢?(尽量选用浪费材料少的铁皮,焊接重合处忽略不计) 【思路点睛】长方形A可以作为圆柱的侧面,而B、C、D可以剪出一个圆,与圆柱的侧面焊接成一个圆柱。以长方形A的长边(12.56厘米)为圆柱底面的周长,就可以求出底面直径,12.56÷3.14=4(厘米),也就是说底面圆的直径是4 厘米。比较B、C、D三块正方形铁皮,很容易判断B最合适,如果选用D就会浪费材料。所以李叔叔应该选择A、B两块铁皮。 【例题2】已知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50.2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 【思路点睛】我们求圆柱的体积一般要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由条件“底面半径是2分米”能求出底面积。然后,求出底面的周长3.14×2×2=12.56(厘米),再求出高50.24÷12.56=4(厘米),所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3.14×2×2×4=50.24(立方厘米)。 【巩固练习】 1.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A.扩大3倍 B.缩小3倍 C.扩大6倍

小升初语文常考题型及考点

小升初语文常考题型及考点 小升初择校考试中,数学题型一般是:判断、选择、填空、直接写得数(口算)、脱式计算(简算)、解方程、列式计算、图形解答题(一般是求阴影部分面积居多)、应用题等。数学考试往往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同样语文考试也是不容小觑,下面简单说一下小升初语文考试题型及考点,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语言的积累及运用 1.语音 出题方式:读拼音,写字、词;给汉字注音;多音字;划去不正确的读音;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字形 出题方式: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把词语补充完整;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字、词义 出题方式: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写出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按照语体色彩给词语分类;用所给词语造句;选择正确的词项;下列词语的用法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是;关联词的使用。 4.句子 出题方式:句式改写;修改病句;修辞手法的运用。 5.古诗句积累 出题方式:默写一首大纲所要求背诵的古诗;按要求默写诗句。 6.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 出题方式:语言是否得体,如何修改;仿写一句话或一小段话;写对联;如何表达更得体。俗语、谚语;拟写广告语;言外之意;通知、书信、表扬稿、请假条的拟写;根据主题,写一段话。 第二部分: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考点:为文章划分段落层次,说明缘由,概括段义;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词语释义;说说你对文章的感悟;分析某句话的作用;分析概括人或事物的特点、性状等;作者思想感情前后不一,是否矛盾;换词是否得当;语言修辞手法的考察;解释某句话的含义;拟写标题;标点符号的运用;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二)文言文阅读 考点: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翻译两个句子;对文言文的领悟。 (三)诗歌鉴赏 考点:对意象的分析;对某一句诗的分析;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押韵;诗人表达的情感;诗歌的体裁。 第三部分:作文 常考记叙文,分为半命题和全命题作文。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审题,语言的表达是否清楚、贴切,行文是否生动形象,表达是否条理清晰,思想是否深刻,以及书写是否规范。

小升初数学试卷分析.doc

小升初数学试卷分析 小升初数学试卷满分为100分,常见题型有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和应用题五类。试卷统计中,一般填空题(15分)和应用题(30分)是得分率最低的两类题。 考察知识点分值分布:整数8分,小数7分,分数37.5分,百分数9.5分,量与计量2分,几何初步知识16分,比与比例8分,代数初步知识9分,综合内容3分,统计初步知识和实践活动的内容一般很少涉及。由此,小数的乘除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比例的应用是必考题目,且所占分值很大。 具体题型分析: (一)填空题 1、整数部分 第12小题:“一个数用3、5、7除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106)。 2、分数部分 第6小题:“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这道题的疑难点在于单位“1”的转换,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是以水为单位“1”,而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是以冰为单位“1”。正确答案应是。学生失分原因是“冰化成水后”仍以水为单位“1”计算。 3、比与比例 第5小题:“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20,差与减数的比是2∶1,减数是()。”解这道题首先得掌握和熟练运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才能得出“减数+差=60”,再根据条件“差与减数的比是2∶1”,得出减数=60× =20。这道题人均得分率才达21%,原因一是不会灵活运用比和比例知识,二是没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4、代数初步知识 第8小题:“六年级同学订《少儿报》x份,比五年级多18份,式子2x–18表示的意义是()”。这道题得分率才17%。答案是“五六年级共订多少份”。 (二)判断题 第2小题:“钟表的分针旋转一周,时针旋转的角度是30O。()”。这是一道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题。试题结合生活实际,巧妙地通过“角度”来检测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周转速度的认识情况。分针旋转一个周角,时针就旋转一个周角的,而周角的角度为3600,所以时针旋转的角度为300。 (三)选择题 1、整数部分 第2小题:“用10以内的三个不同质数组成同时被3和5整除的三位数有()个。① 1 ② 2 ③ 3 ④ 4 ⑤无数。”这道题以被3和5整除的数的特点为契机,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判断和推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属难度较高的题。组成的三位数就只有两个数:375和735。 2、几何初步知识 第5小题:“一个长方体长ɑ米,宽b米,高h米,将这个长方体的高增加2米,体积增加()立方米。(1)2ɑb (2)2ɑbh (3)2(ɑ+b)(4)(2ɑbh+8)”。体积应增加2ɑb。 (四)计算题

小升初经典必考题型50道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13-(13+7)÷2]=÷[13—20÷2]=÷3=(元) 答:每支铅笔元。 5. 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题: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 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解题思路: 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答题: 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千米) 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间: ÷()=÷1=(小时) 答:第一组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