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表面现象

第七章 表面现象

第七章 表面现象
第七章 表面现象

第七章 表面现象

一、表面现象

表面现象是研究具有巨大表面系统的物理化学。由于系统的表面层分子和相内部分子的处境不同,引起了表面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表现出各种表面现象。 1.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和表面张力 (1)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n

P T A G ,,s ?

???

????=γ 物理意义:定温定压及组成一定的条件下,每增加单位表面积使系统增加的吉布斯函数;它的含义是,系统单位面积表面层分子比同量的相内分子超出的吉布斯函数。

(2)沿着与表面相切的方向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线段上的表面紧缩张力,

称为表面张力。

l

F 2=

γ 它平行于水平液面,在边界上指向液体内部。

(3)比表面吉布斯函数和表面张力的数值相等,量纲相同,物理意义不同。 (4)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B B

,,,,s n p A n p T T A S ??? ????-=???? ????γ 2.润湿

(1)根据接触角来判断液体对固体的润湿能力: θ<90o,润湿;θ=0o,完全润湿;θ>90o,不润湿;θ=180o完全不润湿。 (2)根据杨氏方程

l

g s

l s g ----=

γγγθcos 3.弯曲液面现象

(1)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

r

p γ2=

? 其方向总是指向曲率中心

(2)微小液滴的蒸气压——开尔文公式

r

RT M p p r ργ2ln

= (3)毛细现象

gr

h ρθ

γcos 2=

4.气——固吸附,朗缪尔吸附等温方程式

bp

bp

ΓΓm

+=1 5.溶液的表面吸附和表面活性剂 (1)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式

c

RT c Γd d γ

-

=

(2)表面活性剂

溶于水时,能显著地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结构为即含有亲水基,又含有亲油基,称为两亲性分子。 二、习题

10.2 在293.15K 及101.325kPa 下,把半径为1×10-3m 的汞滴分散成半径为1×10-9的小汞滴,试求此过程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变为若干?已知293.15K 汞的表面张力为0.470N ?m -1。 解:()

1s,2s,s ,A A A G P T -=?=?γγ

211,4r A s π= 222s,4r n A π= 323134

34r n r ππ= 3

21???

? ??=r r n J 509.044470.02122321

,=???

?

????-???? ??=?r r r r G P T ππ 10.3 293.15K 时乙醚-水、乙醚-汞及水-汞的界面张力分别为0.0107N ?m -1、0.379N ?m -1及0.375N ?m -1,若在乙醚与汞的界面上滴一滴水,试求其润湿角。

解:3738.00107

.0375

.0379.0cos =-=-=---水乙醚水汞乙醚汞γγγθ

005.68=θ

10.4 293.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2.337kPa ,密度为998.3kg?m -3,表面张力为72.75

×10-3N ?m -1。试求半径为10-9m 的小水滴在293.15K 时的饱蒸和气压为若干?

解:r

RT M

p p r ργ2ln = 93103.99815.293314.81005.1875.722337.2ln --??????=r p kPa 863.6=r p

10.5 已知CaCO 3在773.15K 时的密度为3900kg?m -3,表面张力为1210×10-3N ?m -1,分解压力

为101.325Pa 。若将CaCO 3研磨成半径为30nm (1nm=10-9

m )的粉末,求其在773.15K 时的分解压力。

解:r RT M

p p r ργ2ln = 933103390015.773314.81009.1001012102325.101ln ---????????=r p

Pa 8.139=r p

10.6 已知100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58.85mN ?m -1。假设在100℃的水中存在一个半径为0.1μm 的小气泡和在100℃的空气中存在一个半径为0.1μm 的小液滴。试求它们所承受的附加压力为若干?

解:kPa 10177.1kPa 10

1.01085.582343

?=??==?--r p γ 10.9 用毛细管上升法测定某液体的表面张力。此液体的密度为0.790g?cm -3,在半径为0.235mm 的玻璃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为2.56×10-2m 。设此液体能很好地润湿玻璃,试求此液

体的表面张力。

解:平衡时,静压力=附加压力

r gh γ

ρ2=

31210

235.02m mN 1056.28.9790.0---??=????γ 1m mN 3.23-?=γ 10.13 已知在273.15K 时,用活性碳吸附CHCl 3,其饱和吸附量为93.8dm 3?kg -1,若CHCl 3的分压力为13.375kPa ,其平衡吸附量为82.5dm 3?kg -1。试求: (1)朗缪尔吸附等温式中的b 值;(2)CHCl 3的分压为6.6672kPa 时,平衡吸附量为若干?

解:bp bp ΓΓm +=1 b

b

375.131375.138.935.82+?= k P a 5459.0=b

1313kg dm 58.73kg dm 6672

.65459.016672

.65459.08.93--?=??+??

10-14 473.15K 时,测定氧在某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作用,当平衡压力分别为101.325kPa 及1013.25kPa 时,每千克催化剂的表面吸附氧的体积分别为2.5×10-3m 3及4.2×10-3m 3(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假设该吸附作用服从朗缪尔公式,试计算当氧的吸附量为饱和吸附量的一半时,氧的平衡压力为若干?

解:1

1

11bp bp ΓΓm +=

325.1011325

.101105.23?+?=?-b b Γm

25.1013125

.1013102.43?+?=?-b b Γm

kPa 8113.821=b

p p ΓΓ8113

.8211113.82121m

+== kPa 81.82=p 10.17 在77.2K 时用微球型硅酸铝催化剂吸附N 2气。在不同的平衡压力下,测得每千克催化剂吸附的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如下:

p /kPa 8.6993 13.639 22.112 29.924 38.910 V a /dm 3·kg -1

115.58

126.3

150.69

166.38

184.42

已知77.2K 时N 2的饱和蒸气压为99.125kPa ,每个N 2分子的截面积a m =16.2×10-20m 2。试用BET 公式计算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解:*

11)*(p p

cV c cV p p V p a

a a ?-+=-

)*(p p V a -对p /p *作线性回归截距为a

m

cV =4.302×10-5( dm 3·kg -1)-1 310652.81-?=-a

m

cV c ( dm 3·kg -1)-1 0.115=a

m V ( dm 3·kg -1)-1 m 0a m s La V V a =125122023kg m 100.5kg m 102.1610023.641

.220.115---??=?????=

10.19 298K 时,将少量的某表面活性物质溶解在水中,当溶液的表面吸附达到平衡后,实验测得该溶液的浓度为0.20mol?m -3。用一很薄的刀片快速地刮去已知面积的该溶液的表面薄层,测得在表面层中活性物质的吸附量为3×10-6mol?m -2。已知298.15K 时纯水的表面张力为72mN ?m -1。假设在很稀的浓度范围内,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溶液的浓度呈线性关系,试计算上述溶液的表面张力。

解: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溶液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bc -=0γγ

b c -=d d γ RT

bc

c RT c Γ=

-=d d γ 1316m N 10436.7m N 15.298314.8103----??=????==ΓRT bc 110m mN 56.64m N ]007436.0072.0[--?=?-=-=bc γγ

10-20 298.15K 时,丁酸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可以表示为:)1ln(0bc a +-=γγ0γ为纯水的表面张力,a 和b 皆为常数。试计算(1)试求该溶液中丁酸的表面吸附量Г和浓度c 的关系。

(2)若已知a =13.1mN ?m -1,b =19.62dm 3?mol -1,试计算当c =0.200mol?dm -3

时的Г为若干? (3)当丁酸的浓度足够大,达到bc >>1时,饱和吸附量Гm 为若干?设此时表面上丁酸成单分子层吸附,试计算在液面上每个丁酸分子所占的截面积为若干? 解:(1)c

RT c d d Γγ

-

= bc ab c bc l a c +-=

+-=1d )1(n d d d γ )

1(d d Γbc RT abc

c RT c +=-=γ

(2)当c =0.200mol.?dm -3时

2623m mol 10298.4m mol )

200.062.191(15.292314.820

.062.191031.1----??=??+????=

Γ (3)bc >>1,RT

a

bc RT abc Γ=+=

)1(

此时吸附量与浓度无关,达到饱和状态。即:

2

623

m mol 10393.5m mol 15

.292314.81031.1----∞??=???===RT a ΓΓ2

26

230nm 308.0m 10

393.510022.611=???==

-∞ΓL a m 2. 已知汞溶液中粒子(设为球形)的直径为22nm ,每dm 3溶胶中含Hg 为8×10-5kg ,试问每1cm 3的溶胶中粒子数为多少?其总表面积为若干?把8×10-5 kg 的汞滴分散成上述溶胶时表面吉布斯函数增加了多少?已知汞的密度为13.6kg?dm -3,汞-水的界面张力为0.375N ?m -1。

解:直径为22nm 汞滴的体积为:3243

93m 10576.5102223434--?=???

????==ππr V

每1dm 3

溶液中粒子数为:123

243510054.11010576.516.13101108?=??????=---N 23229122m 106032.1m 1022241005478.14--?=??

?

??????=?=ππr n A s

3093

4

10882.5r π=?- m 1012.130-?=r

J 1095.5J )]1012.1(1415.3106032.1[375.0433---?=??-??=?=?A G γ

5. 在298K 、101.325kPa 下,将直径为1μm 的毛细管插入水中,问需在管内加多大压力才能防止水面上升?若不加额外的压力,让水面上升,达平衡后管内液面上升多高?已知该温度下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N ?m -1,水的密度为1000kg?m -3,设接触角为0o。重力加速度为g=9.8m?s -2。

解:当设接触角为0o时,毛细管半径等于曲率半径。达平衡时 gh r

p ργ

==?2

m 38.29m 101218.91000072

.0226=?

?

?

???????==

-gr h ργ 7. 求在283K 时,可逆地使纯水表面增加1.0m 2的面积,吸热0.04J 。求该过程的ΔG 、W 、ΔU 、ΔH 、ΔS 和ΔA 各为多少?已知该温度下纯水的表面吉布斯函数为0.074J ?m -2。 解:2m J 074.0-?=γ W A G =?==?=?J 074.0J 0.1074.0

J 114.0J ]074.004.0[=+=+=?W Q U △H =△U

141K J 1041.1K J 283

074.0114.0---??=?-=?-?=?T G U S

9. 将正丁醇(M =74)蒸气骤冷至273K ,发现其过饱和度(即p /p*)约达到4,方能自行凝结为液滴,若在273K 时,正丁醇的表面张力γ=0.026N ?m -1,密度ρ=1000kg?m -3,试计算: (1)在此过饱和度下开始凝结的液滴的半径。(2)每一液滴中所含正丁醇的分子数。

解:(1)r

RT M p p r ργ2*ln = r 1000273314.81074026.024ln 3?????=- m 1023.19-?=r

(2)每一液滴的质量为:

kg 10795.7kg 1000)1023.1(14.334

3424393--?=????=?=ρπr m

4.6310023.610

7410795.7233

24

0=????=?=--L M m n 10. 373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0.0589N ?m -1,密度为958.4kg?m -3,问直径为1×10-7m 的气泡内(即球形凹面上),在373K 时的水蒸气压力为多少?在101.325kPa 外压下,能否从373K 的水中蒸发出直径为1×10-7m 的蒸气泡?

解:r

RT M

p p r ργ2ln = 73101958373314.810180589.02325.101ln --???????=r p k P a 89.99=r p

气泡内的压力小于外压,1×10-7m 的小气泡蒸发不出来。

11. 水蒸气骤冷会发生过饱和现象。在夏天的乌云中,用飞机撒干冰微粒,使气温骤降至293K ,水气的过饱和度(p /p S )达4。已知在293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N ?m -1,密度过997kg?m -3,试计算:(1)在此时开始形成雨滴的半径。(2)每一雨滴中所含水分子数。

解:(1)r

RT M p p r ργ2ln = r 997293314.81018072.024ln 3?????=- m 1079.710-?=r

(2) 每一液滴的质量为:

kg 10974.1997)1079.7(14.33

4

34243103--?=????=?=ρπr m

6610023.610

1810974.1233

24

0=????=?=--L M m n 12. 在298K 时,1,2-二硝基苯(NB )在水中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为5.9×10-3mol?dm -3,计算直径为0.01μm 的NB 微球在水中的溶解度?已知在该温度下,NB 与水的γ=0.0257N ?m -1,NB 的密度ρ=1566kg?m -3。NB 的M =168。

解:r RT M

c c ργ2ln 0= 6

3

3

10

2

1566298314.810180257.02109.5ln ---???????=?c 3

3m m o l 102.9--??=c 33310545.10

.110168102.9---?=???=?=

ρB M c s 15. 在298K ,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溶液活度之间的关系为γ=γ0-Aa +Ba 2,式中A ==5×10-4N ?m -1;B =2×10-4N ?m -1,求活度a =0.5时的表面吸附量Г2为多少?

解:Ba A c

2d d +-=γ

3

83

44m mol 10054.6m mol )5.01022105(298

314.85.0)2(d d -----??=????+?-?=+--=-=Ba A RT a a a RT a Γγ 16. 在298K 时有一月桂酸的水溶液,当表面压为1.0×10-4N ?m -1时,每个月桂酸分子的截面积为3.1×10-17m 2,假定表面膜可看作是二度空间的理想气体,试计算二度空间的气体常数,将此结果与三度空间的气体常数(R =8.314J·K -1?mol -1)比较。 解:RT n A σπ= 设n σ=1mol

111123

174mol K J 26.6mol K J 298

110023.6101.3100.1------??=????????==T n A R σπ

17. 在298K 时,用刀片切下稀肥皂水的极薄表面层0.03m 2,得到2×10-3dm 3溶液,发现其中含肥皂为4.013×10-5mol ,而其同体积的本体溶液中含肥皂为4.00×10-5mol ,试计算该溶液的表面张力。已知298K 时,纯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N ?m -1,设溶液的表面张力与肥皂活度呈线性关系,γ=γ0-Aa ,活度系数为1

解:()2623

12m mol 1033.4m mol 03

.01000.4013.4----??=??-=-=

A n n Γ RT

A RT a

a RT a Γγγγ-=-?-=-=0

)(d d 1160m N 0617.0m N ]298314.81033.4072.0[---?=????-=-=ΓRT γγ

19. 氧化铝瓷件上需要涂银,当加热到1273K 时,试用计算接触角的方法判断液态银能否润湿氧化铝瓷件的表面?已知该温度下固体Al 2O 3的表面张力γs-g =1.0N ?m -1,液态银表面张力γl-g =0.88N ?m -1,液体银与固体Al 2O 3的界面张力γs-l =1.77N ?m -1。

解:875.088

.077

.10.1cos -=-=-=

---g l l s g s γγγθ 151=θ 26.某多相催化反应

C 2H 6 + H 2

2CH 4

464K 时测得数据如下:

p (H 2)/kPa

10 20 40 20 20 20

26r/r 0

3.10 1.00 0.20 0.29 1.00 2.84

r 代表反应速率,r 0是当kPa 202

H =p 和kPa 0.36

2

H C =p 时的反应速率。试求

(1)若反应速率公式可表示为m

H C n H p kp r 6

22?=,根据以上数据求出m 和n 各为多少? (2)证明反应历程可用下式表示:

C 2H 6 = (C 2)吸附+3H 2

(C 2)吸附+H 2→2CH (决速步) CH + 3/2H 2 → CH 4

解:(1)n

r r ??

?

??==

40102.010.331 n =-2 m

r r ??

? ??==103029.000.142 m =1 (2)依题条件第二步为决速步 ])[(2H 2

吸附C kp r n

?=

并设第一步为快平衡,

2H H C 1122

6

2

)(p p k k C ?=-吸附 2

H

H C 2

H

1H C 1H 32

6

2

2

6

2

2

--=?=p kp p k p k p k r n 第三步为快速步骤不影响速率方程,因此与(1)结果相同。

第七章 表面现象习题答案.

第七章 表面现象习题答案 1.在293.15K 时,把半径为1 mm 的球形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 μm 的球形小水滴,比表面为原来的多少倍?表面Gibbs 自由能增加了多少?此过程环境至少需做功多少?已知293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88 N ?m -1。 解: (1)小液滴比表面r a = r r r V A 3 3 4432=ππ=球体积球面积 r 1 = 10-3 m , r 2 = 10-6 m 36321121010 10/3/312 ===--r r r r a a r r = 倍 (2)分散前液滴表面积62111044-?==ππr A m 2 分散后小液滴数 9321323 121103 434=??? ? ??===r r r r V V n ππ 个 分散后液滴总表面积 () 32 6 9222104104104--?=?=?=πππr n A m 2 ?A = A 2 -A 1 ≈ A 2 ?G = σ??A = 0.07288?4π?10-3 = 9.158?10-4 J (3)环境至少做的功 W r '=?G =9.158?10-4 J 2. 将10-3 m 3 油状药物分散水中,制成油滴半径为10-6 m 的乳状液。已知油水界面张力为65?10-3 N ?m -1,求分散过程需作多少功?增加的表面Gibbs 能为多少?如果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后,油水界面张力下降至30?10-3 N ?m -1,则此分散过程所需的功比原来过程减少了多少? 解:(1)分散后总表面积 小油滴面积小油滴体积 总体积 ?= A 36 332331031010310343 410?=?=?=?=----r r r ππ m 2 分散前表面积与分散后相比可忽略,?A =A 分散过程环境作的功及所增加的表面自由能: W r '=?G =σ??A =65?10-3?3?103=195 J (2) 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分散过程环境作的功 W r '=?G =σ ??A =30?10-3?3=90 J 比原来过程少做功=195-90=105 J 3. 常压下,水的表面张力σ(N ?m -1)与温度T (K )的关系可表示为: σ=(75.64-0.00495 T )?10-3 。

液体表面张力与液体表面现象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液体的表面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观察到许多与液体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如草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荷叶上滚动着的小水滴,玻璃板上的小水银滴等,它们为什么都是球形或近似球形?这就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结果。当用细管吹出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肥皂泡时,在泡膜的表面上就布满了液体表面张力。用数学可以证明,在体积相同的各种形状的几何体中,球体的表面积最小。正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才会出现露珠、小水银滴等都收缩为球形的现象。 你若有机会观察护士给病人输液,你会看到在输液之前,护士总是要把输液管中的空气泡排除干净。不然的话,若让那些气泡混入人体血管中,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气泡将会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液体的表面张力,以及液体表面现象发生的原因。 1 表面张力的成因、大小和方向 表面张力就是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液体与气体的交界面(属于液体薄层),称为表面层。在表面层中,液体分子因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引力,而有一部分会被拉入液体内,致使表面层液体分子密度小于液内分子密度。表面层中液体分子的这种布局,使得液体表面层就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膜,而具有收缩趋势。表面层一直处在具有收缩趋势的表面张力作用之下。 这里应指出,液体表面张力与橡皮膜张力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橡皮膜的分子间距会随着膜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而液体表面张力却不受面积变化的影响,当液体表面层面积增大时,液内分子会自动进入液面来补充,从而维持液面内分子间距不变。 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来可说明表面张力的存在。取一段铜丝制成一个直径约 cm ~85的圆环,在环上跨系一根细红线(用红线易于观察) 。将环浸入洗洁精溶液再取出,环上蒙了一层液膜,这时用粉笔头轻触线一侧的液膜,原来自由弯曲的红线则立即被液膜拉向另一侧,成为一段张紧的弧线。实验表明,液体表面具有收缩到最小面积的趋势。同时它还表明,表面张力的方向垂直于任一周界线且与液面相切。 理论和实验表明,表面张力的大小,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2)(双表面层单表面层L F L F αα 上式中,α称为表面张力系数。α与液体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不同的液体,α不同;同一种液体,α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另外,α也与液体中的杂质有关。因此,当人体使用了某些药物后,血液或尿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则会发生变化。 在生活中有许多与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例如,对人来说,重力有时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人若不慎从高处落下,可能会被摔得不轻。而小昆虫一点也不害怕重力,它在落下时一点危险也没有。但表面张力对某些昆虫来说则有可能造成很大威胁,小昆虫有时最怕表面张力。当一个成人从浴池中站起时,他身上会带起厚约mm 2.0的一层水,这些水大约kg 5.0,不到人体重的%1,这对人来说不会感到有什么负担。即使是人的全身涂满了肥皂泡沫,其表面张力对人也不会产生任何威胁。而一只蚊子一旦被肥皂泡沫弄湿,它将很危险。这时蚊子将难逃表面张力“法网”。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真空不能传声;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15℃额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17 m 2、回声的应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 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 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一、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 (2)与声源的距离: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小); 3、音色或音品:(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音调响度音色 物理意义指声音的高低(声音 的粗细)声音的强弱(声音的 大小) 声音的特色、品质 决定因素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 频率决定,不同的发 声体可以通过调整发 声频率来发出相同频 率的声音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 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 定 决定音色的重要因素 是发声体的材料、结 构,当发声体的材料 和内部结构改变时, 音色也会随之变化 相应关系频率高,则音调高 频率低,则音调低振幅大,则响度大 振幅小,则响度小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 音的音色不同 相关联系音调与响度毫无关系,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2015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2章第4节:表象与想象

表象与想象一、表象概述(一)表象的含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二)表象的分类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三)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这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二、想象概述(一)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人们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头脑中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二)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例如,在居室装潢前,我们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中学生常常出现的“白日梦”现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2.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科幻小说中有关宇宙人、飞船等的形象。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3.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三)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想象的预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2.补充功能。借助想象可以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识。3.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四)想象的加工方式1.黏合。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2.夸张。它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如运用夸张方式创造出千手观音的形象。3.拟人化。它是指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称为拟人化。例如,“雷公”“电母”等许多形象。4.典型化。它是指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五)想象的品质1.想象的主动性。想象的主动性是就想象的目的性、意识性的程度而言。它使人的想象有方向、有中心。2.想象的丰富性。想象的丰富性是就想象内容的丰富程度而言。它一方面取决于头脑中已有表象的多样性,已有表象越多样、越具体,想象的形象也就越丰富;另一方面取决于对当前事物的理解程度。3.想象的生动性。想象的生动性是就想象表现得活泼鲜明的程度而言。想象的生动性是以表象的生动性为转移的。一般说来,表象越富有直观性,则由之形成的想象也就越富有生动性。4.想象的现实性。想象的现实性是就想象与现实相符合的程度而言。任何想象总是超越现实,但又不能绝对摆脱现实。想象的现实性使人的想象可望可及。5.想象的新颖性。想象的新颖性是就想象所构成的

第二章 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流派 社会上为什么存在犯罪现象?有的人为什么会走上犯罪?这是犯罪科学研究的基本课题。犯罪学和犯罪社会学主要研究前者,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后者。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犯罪现象以来,人们就不断寻找社会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和个体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其目的在于制定刑事法制和刑事政策以及确定和采取犯罪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在长期的探索中,古今中外的学者,从自己的理论观点出发,提出对犯罪原因的种种见解,从而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犯罪原因论”。 第一节犯罪的生物学派理论 一、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产生 意大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犯罪心理学家龙勃罗梭(1836—1909年)是该学派的创始人。龙勃罗梭在当监狱医生期间,把犯罪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曾对监狱收押的几千名犯罪人进行过人体测量外貌考察,并运用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等理论对犯罪人进行研究,发现许多犯罪人在生理特征和心理反应上都显著地与常人有别。例如,异常大或异常小的头骨、狭窄的额头、大小不对称的耳、眼睛、颜面,突出的胯骨等:这些外部生理特征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前期野蛮人所具有的特征,这些特性通过隔世遗传(atavism)表现在现代犯罪人身上。由此,龙勃罗梭认为犯罪是一种原始野蛮阶段的返祖现象,犯罪心理活动是由犯罪人的生理特征决定的。1876年,龙勃罗梭的名著——《犯罪人论》问世,其理论基础是犯罪的生理遗传决定论。在该书中他将犯罪人分为三大类共七种:(1)“遗传的犯罪性”,这类犯罪人先天已具有犯罪本性,因而命中注定要犯罪,此类型又复分为大小隔代遗传犯罪人、癫痫病犯罪入、精神病犯罪人等三种。(2)“进化的犯罪性”,此类犯罪性是任何无法抵御其周围不良影响的人都可能导致的,此类型的犯罪人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故又称之为偶发性犯罪人;包括假犯罪人、有犯罪倾向者、习惯犯等三种。(3)是在“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下实施的“激情犯”,此类型犯罪人无体质异常,精神饱满,神经和情绪都灵敏,“其犯罪非出自机体的本性.而是基于愤怒、情爱或亲情等这些通常是无私的,甚至是崇高的情感”。可见,龙勃罗梭关于犯罪人分类的核心基础是生理特征。根据他的调查,先天遗传性犯罪人约占全体犯罪人的1/3,而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二、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发展 龙勃罗梭的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着重大的影响,至今仍有些追随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对罪犯的生理因素作用广泛

第二章 液体的表面现象

第二章液体的表面现象 2—1 右图金属框架中形成一肥皂膜,金属丝AB Array长为5cm,可以自由滑动,拉此肥皂膜平衡时,所 需的平衡力F=2.5×10-3N,求肥皂水的表面张力 系数。 2—2 在装有水银的容器底部有一个直径d=70μm的圆孔,问水银不会从圆孔流出的最大厚度是多少?已知水银的表面张力系数为465×10-3N/m。 2—3 一半径为5cm的金属圆环,从液体中刚能拉出时,测得环的悬线上需要加F=28.3×10-3N的向上拉力,求此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被拉起的液膜可视 为很短的圆柱面)。 12

2—4 把一个框架垂直地放着,其上有一条可以移动的横杆ab, 框架之间张有肥皂液膜,如图所示。今欲使横杆保持平 衡,问横杆下面应挂多大重物?已知横杆质量为0.05g, 长度L为2.5cm,肥皂膜的表面张力系数为45×10-3N/m。 2—5 移液管中有1ml农用杀虫药液,其密度为0.995×103kg/m3。今令其从移液 13

管中缓缓滴出,共分30滴全部滴完。设经过测定,已知药液将要落下时,其颈部的直径为0.189cm,求药液的表面张力系数。 2—6 在20km2的湖面上,下了一场50mm的大雨,雨滴半径r=1.0mm。设过程是等温的,求释放出的表面能量。水的比表面能α=73×10-3J/m2。 14

2—7 在深为h=2m的水池底部产生许多直径为d=5×10-5m的气泡,当它们等温地 上升到水面上时,这些气泡的直径多大?水的表面能力系数α=7.3×10-2N/m。 15

2—8 在2—1 题中,若金属丝AB向右移动了2cm,试计算移动AB所作的功,此时肥皂膜的表面能增加了多少? 16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本章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考考查时,该部分知识点难度较低,却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声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所以平时学习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声现象与生活的联系。 1.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有关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章的兴趣,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有了一点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并让学生试着去总结,归纳。 2.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有些还掌握不好,如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每次拨动都应控制用力大小相同,但学生很难控制,可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听录音机快放和慢放时的声音加以区分。 3.学生对“声的利用”很感兴趣,但具体的应用还不清楚,教师要多举例,并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4.在本章中,学生会接触到开放性试题,由于刚刚接触,对学生的答案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 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分析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分) 1、山间铃响马帮来,铃由于受撞锤的撞击产生____________而发声;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声音在15℃的空气中速度为。 2、月球的周围是真空,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又说明不能传播声音. 3、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跟物理有极大联系,吉他演奏员来回移动手指按弦的位置来改变发声弦的长度,这是为了改变弦发声的;“闻其声如见其人”是通过来辨别的;宣传员所用的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4、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经常会影响居民生活。当人们听到“隆隆”的飞机发动机声音时,就知道飞机要来了,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飞机飞临住房上方时,有时甚至会把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声波可以传 递。 5、2011年北京时间9月8日8时15分,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定新疆乌恰县发生3.6级地震,这种声波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Hz至20000Hz之间. 6、制噪声有三种途径,下面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哪一类: 摩托车上安装的消声器,这是;城市道路旁安装隔音板,这 是;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这是。 7、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人耳________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8、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 是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 从传播来的。 二、选择题(每空?分,共?分) 9、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A、钢轨 B、湖水 C、煤油 D、空气

《刑法》第二章 犯罪的概念

第二章犯罪概念 第一节犯罪的定义 一、犯罪的定义概述 1,犯罪的定义 受罪刑法定原则的约束,外国刑法或学说大多对犯罪采取法律形式层面的定义,认为犯罪是刑法规定以刑罚禁止或惩罚的行为,或犯罪就是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在前苏联还保留类推制度的刑法中,也曾有过对犯罪从实质层面的定义,如1919年苏俄刑法指导原则第6条规定:“犯罪是危害某种社会关系制度的作为或不作为……”现行俄罗斯刑法采取罪刑法定原则,则给犯罪下了一个形式与实质结合的定义:“本法定以刑罚相威胁所禁止的有罪过地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被认为是犯罪”(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14条)。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或者由于人们把握犯罪的角度不同,对犯罪还提出一些其他定义。例如,根据唯物史观,认为犯罪是一个历史范畴即阶级社会的产物,是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由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有的刑法学者从犯罪构成的角度,认为犯罪是符合构成要件、违法且有责的行为。有的刑法学者认为犯罪是反社会的行为。刑事古典学派重视犯罪行为的危害结果,认为犯罪是造成侵害性结果或危险的行为;而刑事社会学派重视犯罪人及其危险性格,认为犯罪是犯罪人反社会性格的表现。 2,不同的定义反映出不同的犯罪观 从法律意义上讲,犯罪是刑法明文规定的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例如《刑法》第232条规定的“故意杀人”行为,第264条规定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等等。在罪刑法定制度之下,严格讲只有这种法律(形式)上的犯罪。 从实质意义上讲,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之所以要规定某种行为是犯罪,在外国刑法理论上有不同观点,有的认为是因为它违反了基本的社会伦理规范(伦理规范违反说),有的认为是目因为它侵害了国家、社会或者个人的法益(法益侵害说),有的认为是因为它既违反了社会伦理规范又侵害了特定的法益(二元说).这是犯罪的本质,是犯罪的法律意义的根源。在司法实践中,采取不作同的犯罪本质观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予以刑罚处罚,归根到底是因为它侵害了社会或者个人的利益、破坏了法律秩序。例如,在社会生活中,总会发生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盗窃、诈骗、抢夺之类侵犯他人权益、破坏社会生活秩序的现象。对这类现象,如果不采取严厉的制裁方法予以禁止,社会生活就无法继续。这是犯罪的本质,是犯罪的法律意义的根源。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 1,《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 1,尽管在刑法分则各条中已经规定了盗窃、抢劫等各种具体犯罪的定义(罪状或构成要件),但是,在《刑法》第13条中仍然对犯罪给出了定义:“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个定义是对刑法中规定的各种具体犯罪(如故意杀人罪、盗窃罪、抢劫罪等)共同特征的高度概括。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犯罪是危害社会、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兼顾犯罪的实质特征和形式特征,所以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定义。 2,但书的意义。(独立成节)(简单题) 《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的意义。 1,这一犯罪定义既含定性要求又含定量要求,对于合理认定处罚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犯罪定义不仅从性质上明确了犯罪具有危害性和违法性,而且还设置了定量要求,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被称做犯罪定义的“但书”。该但书表明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合理确定危害的“程度”或“量”。“但书”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对犯罪的实质特征提出定量的要求,赋予司法机关酌情排除犯罪的权力,避免过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条的判决。通过“但书”避免司法刻板的例子如,少男与幼女恋爱中偶尔发生性行为,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为是犯罪;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强拿硬要少量财物,符合抢劫特征,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 2,“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但书”也是适应我国法律结构需要产生的。我国对危害行为的惩罚体制由两个层次的法律构成: 其一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劳动教养条例以及工商、海关、税务等行政、经济法规中的处罚规定,违反这些规定属于“违法行为”;其二才是刑法,违反刑法的属于“犯罪”。

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及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 填写在下面的答题卡内. 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人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 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人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 A.桥洞两端开口,不反射声音 B.桥洞窄小,反射的回声跟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C.桥洞反射的声音都从洞口跑掉了 D.桥洞两侧反射回来的声音正好抵消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 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 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物理化学-表面现象习题

物理化学-表面现象习题

第七章 表面现象习题 1. 在293K 时,把半径为10-3 m 的水滴分散成半 径为10-6 m 小水滴,问比表面增加了多少倍?表面吉布斯能增加了多少?完成该变化时,环境至少需做功多少?已知293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88 N/m. 解: 2363 ,2,13 ,1 3 336391296232322134443 (1)433310********* (2)[(10)]/[(10)]1033104(10)4(10)4100.072884109.15810(3)9.15810s s s s A r a V r r a a a V n V A A A m G A J W G J πππππππσπ-----------== --=====?-=?-≈??=?=??=?=-?=-?球 球 =分散后液滴数个 = 2. 将10-6 m 3油分散到盛有水的烧杯内,形成半 径为10-6 m 的粒子的乳状液。设油水间界面张力为62×10-3 N/m ,求分散过程所需的功为多少?所增加的表面自由能为多少?如果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剂之后,再进行分散,这是油水界面张力下降到42

×10-3 N/m 。问此分散过程所需的功比原来过程减少多少? 解: 62 1223310(1)4343 621030.186(2)0.186(3)21030.1260.1860.1260.06V A A m V W A J G W J W A J J ππσσσσ---=??≈=???=-???-62 单个乳状油滴-63212’=(10)=(10)=-=-(A -A )-A ==-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所需的功:=-=4=比原来减少的功为:-= 3. 常压下,水的表面张力σ(N/m)与温度t (℃) 的关系可表示为 σ= 7.564×10-2 - 1.4×10-4 t 若在10℃时,保持水的总体积不变,试求可逆 地扩大1cm 2表面积时,体系的W 、Q 、ΔS 、ΔG 和ΔH 。 解: 242244 246644887.56410 1.410107.42410/7.56410 1.410(273) ( )( ) 1.410 7.42410107.424107.42410( ) 1.41010 1.410/283 1.410T A T N m T S A T W A J G W J S S A J K A Q T S σσσσ--------------????=??-??=-=???=-?=-??=-??=-=???=?=??=??=?=??=-=-66653.965107.42410 3.96510 1.1410J H G T S J ----=??=?+?=?+?=?

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目标导引】 1、通过探究知道声是怎样产生的,通过看书、讨论,了解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发声现象。 2、通过探究、观察演示实验知道一切固、液、气体物质都可以成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通过看书了解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学习探究】 一、通过探究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看书、讨论,了解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发声现象。 学习活动1:利用身边的器材或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观察、思考、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自主评价1:你完成的实验过程是:。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认为声产生的原因是:。 学习活动2:小组内讨论各自的探究结果,得出结论,全班交流。 自主评价2: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学习活动3:阅读课本28面第二段内容,小组讨论:1、你能说出自然界中的一些发声现象的道理吗?2、如果让发声的物体不再发声,怎么做? 自主评价3:小组讨论的结果是: 二、通过探究、观察演示实验知道一切固、液、气体物质都可以成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学习活动4:引入探究课题:“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到远处?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自主评价4:针对上面的问题,做出你的猜想: 学习活动5:教师演示课本28面的真空罩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面,小组讨论得出实验结果。 自主评价5: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里面的空气,可以听到声音逐渐变,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能听到声音逐渐变。说明也是传声的介质。根据本实验的现象,你能进一步推测出真空能传声吗?说出你推测的理由: 学习活动6:阅读课本29面第一、二自然段内容,了解声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自主评价6:声以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答案)

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考试形式:闭卷试题共四大题34小题卷面分数:100分考试时限:9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字母代 号填在答卷上指定的位置.每小题2分,计30分.) 1.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3.有一根很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声音 B.两次声音 C.三次声音 D.四次声音 4.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响度 B.改变音调 C.改变音色 D.减小声音的分散 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 “ruai(2)” “mi(3)” “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6.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再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 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 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 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 7.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 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 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 .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声现象练习题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靠的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振动发声、弦乐器靠振动发声,鼓靠振动发声,蚊子是振动发声. 2、停止,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发声:发出声音。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发声的物体叫做可以是、和;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和都可以传播声音; 2、不能传声;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单位是;声速的计算公式是;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m/s;s是距离,单位是,t是时间,单位是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和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越声速越。 三、回声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 四、乐音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越,音调(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物体振幅越响度越 (2):听者距发声体越,响度越; 3、音色:(1)指声音的特色 (2)由和决定。 (3)区别碗(瓷器)是否有裂纹、男女生、乐器的种类等。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低于20Hz叫;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

第七章表面现象

第七章 表面现象 (一)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1、表面张力的定义 A W A G N p T d /d )/('r ,,=??=σ 式中:N p T A G ,,)/(??为在温度、压力及相组成恒定的条件下,系统的吉布斯函数随表面积A 的变化率,称为比表面吉布斯函数;A W d /d 'r 为在恒温、恒压及相组成恒定的可逆条件下,系统每增加单位表面积所得到的最大非体积功,称为比表面功。二者的单位皆为J ·m -2 = N ·m -1。 2、润湿角与杨氏方程 l -g l -s g s /)(cos σσσθ-=- 式中:σs -g 、σs -l 及σg -l 分别在一定温度下,固-气、固-液及气-液之间的表面(或界面)张力;θ为气、液、固三相交界处,在同一个垂直剖面上,气-液界面与固-液界面之间含有液体的夹角,称为润湿角或接触角。此式适用的条件为铺展系数?≤0。 3、铺展系数的定义 ? = σs -g -σs -l -σg -l 4、拉普拉斯方程 ?p = 2σ / r 此式适用于在一定温度下,曲率半径为r 的圆球形液滴或在液体中半径为r 的小气泡附加压力?p 的计算。 对于悬浮在气体中半径为r 的小气泡,因为它有内外两个表面,所以泡内气体所承受的附加压力。 ?p = 4σ / r 式中σ为液膜的表面张力。 5、开尔文公式 r M p p RT r ρσ/2)/ln( 式中:σ、ρ、p 和p r 分别为在温度T 时液体的表面张力、密度、饱和蒸气压和半径为r 圆球形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M 为液体的摩尔质量。适用条件为圆球形液滴和不考虑分散度对σ的影响。 6、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1/(bp bp +=θ 或 )1/(bp bp +Γ=Γ∞ 在一定温度下指定吸附系统,式中θ为覆盖度,b 为吸附系数,p 为吸附平衡压力,Γ及Γ∞分别为平衡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此式适用于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单分子层吸附。 若将上式中的p 换成c ,也可适用于溶液中溶质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7、吉布斯吸附公式 Γ = -(c /RT )T c )/(??σ 式中:T c )/(??σ为在温度T 、浓度c 时σ随c 的变 化率,Γ为溶质的表面吸附量。此式适用于稀溶液 中的溶质在溶液表面层中吸附量的计算。 (二)概念题 7·2·1 填空题 1、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恒受到指向( )力,表面张力是在( )的方向上,这两种力的方向是相互( )的。 2、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其表面张力( )。 图7·2·1-8

刑法总则之犯罪论 第二章犯罪概念

刑法总则之犯罪论 第?二章犯罪概念 犯罪概念犯罪的定义 犯罪的定义概述 犯罪定义的类型 形式层?面定义犯罪是刑法规定以刑罚禁?止或惩罚的?行行为,或犯罪就是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行行为。 形式与实质结合的定义“本法典以刑罚相威胁所禁?止的有罪过地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行为,被认 为是犯罪。”(俄罗斯联邦法典第14条) 唯物史观犯罪是?一个历史范畴即阶级社会的产物,是危害统治阶级利利益,由掌握政权的统治阶 级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行为。 犯罪构成?角度犯罪是符合构成要件、违法且有责的?行行为。 刑事古典派重视犯罪?行行为的危害结果,认为犯罪是造成侵害性结果或危险的?行行为。 刑事社会学派重视犯罪?人及其危险性格,认为犯罪是犯罪?人反社会性格的表现。 不不同的定义反映出不不同的犯罪观 法律律意义犯罪是刑法明?文规定的应受刑罚惩罚的?行行为。 实质意义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行为。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的定义 定义 《刑法》第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 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利、?民主权利利和其他权利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行为,依照法律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 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不?大的,不不认为是犯罪。” 意义是对刑法规定的各种具体犯罪共同特征的?高度概括。规定犯罪是危害社会、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行为,兼顾犯 罪的实质特征和形式特征,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定义。 “但书”的意义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不?大的,不不认为是犯罪”,被称为犯罪定义的“但书”。 “但书”的基本理理念是通过对犯罪的实质特征提出定量量的要求,赋予司法机关 酌情排除犯罪的权?力力,避免过分拘泥泥于法律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条的判决。 “但书”是区分“违法?行行为”与“犯罪?行行为”的宏观标准。 “但书”的刑事政策意义: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避免给?一些轻微的危害?行行为(或违法?行行 为)打上犯罪的标记,有利利于?行行为?人改过?自新;还可以合理理配置司法资源,集中?力力量量惩罚严重的违法 ?行行为——犯罪。 犯罪的基本特征 !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的实质(本质)特征 " 犯罪是触犯刑律律的?行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必然要求 # 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基本特征之?一 但法院可依法裁量量对犯罪?人不不实际适?用刑罚。 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 犯罪情节轻微 虽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但其?行行为构成犯罪。

固体和液体液体的表面现象教案

固体和液体·液体的表面现象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意义和方向;了解表面张力系数。 (2)知道液体对固体有浸润和不浸润的特点。 (3)了解毛细现象及其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要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这部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液体对固体有浸润和不浸润,细管中液面上升和下降等现象。 2.液体表面收缩现象、浸润与不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的分子动理论解释是这节课的难点。表面张力的含义也是让学生不易接受的概念,只能作初级的介绍。 三、教具 1.油滴在水和酒精混合液里呈球形:长方形玻璃缸、酒精和水适当的比例兑成混合液、车用机油,滴入水中呈圆球形悬浮其中。 2.带有绵线的铁丝环、有木把的钢针、烧杯、肥皂液、酒精灯。 3.演示浸润和不浸润:水银、水、玻璃板、锌片、烧杯、实物投影幻灯。 4.演示毛细现象:一组毛细管(内径大小不同)、两臂直径不等的U形玻璃管(两臂的直径比例差别大些)、水、水槽、水银、水银槽、支架、实物投影幻灯。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液体与固体、液体相比较,它在宏观上突出的特性是没有一定形状,具有流动性。但它具有一定的体积,而且不易压缩,这方面特点比较接近固体。从微观上看,液体内部分子也是密集在一起的,分子间距较小,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大。

液体分子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在很小区域内,液体分子是有规则排列的。但是液体分子区别于固体分子,液体分子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不断移动,造成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有很多区别于固体和气体的性质,今天只研究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层的性质和液体与固体的接触层的一些性质。 (二)新课教学过程 1.液体的表面现象 (1)演示实验:长方形玻璃缸内,润滑机油在水和酒精混合液内,呈圆球形悬浮。 我们知道相同体积的各种形状中,只有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最小。润滑油在混合液内呈球形,说明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演示实验:用肥皂水做实验来证明液面有收缩趋势。 ①把一根棉线拴在铁丝上(棉线不要拉紧),铁丝环在肥皂水里浸过后,环上出现肥皂水的薄膜,用热针刺破铁丝环上、棉线两侧肥皂水薄膜的任意一部分,造成棉线被另一侧薄膜拉成弧形,棉线被拉紧。 ②把一个棉线圈拴在铁丝环上,让环上布满肥皂水的薄膜。如果用热针刺破棉线圈内的那部分薄膜,外边的薄膜会把棉线拉紧呈圆形。 以上实验说明液体表面好像紧张的橡皮膜一样,具有收缩的趋势。 (2)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微观解释 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形成一薄层,叫表面层。由于表面层上方是气体,所以表面层内的液体分子受到周围分子作用力小于液体内部分子,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一些,这样表面层分子间引力比液体内部更大一些。在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处于平衡状态,而表面层内由于分子引力较大,因此表面层有收缩的趋势。 (3)表面张力和表面张力系数 液体表面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叫表面张力。如同一根弹簧被拉伸后,其中的一圈与另一圈之间有收缩作用一样。 说明表面张力的方向垂直液面分界线,又与液面相切。 表面张力系数是液体表面上单位长度分界线上的表面张力。同一种液体温度升高,表面张力系数减小。不同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不同,如水银的表面张力系数较大,而水又比酒精的表面张力系数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