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2020-2021备战高考《数列》知识点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2020-2021备战高考《数列》知识点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2020-2021备战高考《数列》知识点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2020-2021备战高考《数列》知识点

数学《数列》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已知等比数列{a n },a n >0,a 1=256,S 3=448,T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乘积,则当T n 取得最大值时,n =( ) A .8 B .9

C .8或9

D .8.5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a n >0,可得q >0.根据a 1=256,S 3=448,可得256(1+q +q 2)=448,解得q .可得a n ,T n ,利用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出. 【详解】

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a n >0,∴q >0. ∵a 1=256,S 3=448, ∴256(1+q +q 2)=448, 解得q 12=

. ∴a n =2561

1()2

n -?=29﹣n .

T n =28?27?……?2

9﹣n

=2

8+7+…+9﹣n

()217

289[)89242

2

22

n n n ??--- ?+-?

?==.

∴当n =8或9时,T n 取得最大值时,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及其性质、二次函数的单调性,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n S ,若105:1:2S S =,则155:S S =( ) A .

34

B .

23

C .

12

D .

1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求解可得所求结果. 【详解】

∵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且其前n 项和记为n S , ∴51051510,,S S S S S --成等比数列. ∵105:1:2S S =,即1051 2

S S =,

∴等比数列51051510,,S S S S S --的公比为10551

2

S S S -=-, ∴()151010551

1 24

S S S S S -=--=, ∴15510513 44

S S S S =+=, ∴1553:4

S S =. 故选A . 【点睛】

在等比数列{}n a 中,其前n 项和记为n S ,若公比1q ≠,则233,,,k k k k k S S S S S --L 成等比数列,即等比数列中依次取k 项的和仍为等比数列,利用此性质解题时可简化运算,提高解题的效率.

3.将正整数20分解成两个正整数的乘积有120?,210?,45?三种,其中45?是这三种分解中两数差的绝对值最小的,我们称45?为20的最佳分解.当p q ?(p q ≤且

*,p q ∈N )是正整数n 的最佳分解时我们定义函数()f n q p =-,则数列

(){}5n

f ()*

n N ∈的前2020项的和为( )

A .1010

5

1+

B .1010514-

C .1010512

-

D .101051-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利用信息的应用求出关系式的结果,进一步利用求和公式的应用求出结果. 【详解】

解:依题意,当n 为偶数时,22(5)550n

n

n f =-=; 当n 为奇数时,1112

2

2

(5)5

5

45

n n n n f +--=-=?,

所以01100920204(555)S =++?+,

101051451

-=-g ,

101051=-.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信息题的应用,数列的求和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及思维能力,属于中档题.

4.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6a ,43a ,5a -成等差数

列,则4

2

S S ( ) A .3 B .9 C .10 D .13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n a 的公比为0q >,由645,3,a a a -成等差数列,可得2

60,0q q q --=>,解得q ,

再利用求和公式即可得结果. 【详解】

设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0q >,

Q 满足645,3,a a a -成等差数列,

()

2465446,6,0a a a a a q q q ∴=-∴=->, 260,0q q q ∴--=>,解得3q =,

()

()

4124221313131103131

a S S a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属于中档题. 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运算是等比数列的一类基本题型,数列中的五个基本量1,,,,,n n a q n a S ,一般可以“知二求三”,通过列方程组所求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和公式,并灵活应用,在运算过程中,还应善于运用整体代换思想简化运算过程.

5.已知数列{}n a 是正项等比数列,若132a =,3432a a ?=,数列{}2log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n S >0时n 的最大值为 ( ) A .5 B .6

C .10

D .11

【答案】C 【解析】

25251634121

32323222log 62

n n n n a a a q q q a a n --?===?=?=?=?=-? max (56)

011102

n n n S n n +-=

>?

6.函数()f x 对任意正整数,a b 满足条件()()()f a b f a f b +=?,且()12f =,

(2)(4)(6)(2018)

(1)(3)(5)(2017)

f f f f f f f f ++++L 的值是( )

A .1008

B .1009

C .2016

D .2018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结合()()()f a b f a f b +=?求解()()

()()

()()

()()

24620181352017f f f f f f f f +

+

++

L 的值即可.

【详解】

在等式()()()f a b f a f b +=?中,令1b =可得:()()()()112f a f a f f a +==, 则

()()12f a f a +=,据此可知: ()()

()()

()()

()()

24620181352017f f f f f f f f +

+++

L 2222210092018=++++=?=L .

本题选择D 选项.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抽象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求值方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7.等差数列的首项为1

25

,且从第10项开始为比1大的项,则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8,75??+∞ ???

C .83,7525??

??? D .83,7525??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101a >,91a ≤,把1a 的值代入列不等式解得即可. 【详解】

由题意,设数列{}n a 的公差为d ,首项11

25a =

,则109

11a a >??≤?,

即101919181

a a d a a d =+>??=+≤?,解得83

7525d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要熟练记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8.数列{a n },满足对任意的n ∈N +,均有a n +a n +1+a n +2为定值.若a 7=2,a 9=3,a 98=4,则数列{a n }的前100项的和S 100=( ) A .132 B .299

C .68

D .99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12n n n a a a ++++为定值,可得3n n a a +=,则{}n a 是以3为周期的数列,求出123,,a a a ,即求100S . 【详解】

对任意的n ∈+N ,均有12n n n a a a ++++为定值,

()()123120n n n n n n a a a a a a +++++∴++-++=,

故3n n a a +=,

{}n a ∴是以3为周期的数列,

故17298392,4,3a a a a a a ======,

()()()100123979899100123133S a a a a a a a a a a a ∴=+++++++=+++L

()332432299=+++=.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周期数列求和,属于中档题.

9.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03010,30,S S ==则20S = A .10 B .20 C .20或-10 D .-20或10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S 10,S 20﹣S 10,S 30﹣S 20成等比数列即(S 20﹣S 10)2=S 10?(S 30﹣S 20),代入可求. 【详解】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S 10,S 20﹣S 10,S 30﹣S 20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10

q

∴(S 20﹣S 10)2=S 10?(S 30﹣S 20)即()()2

2020101030S S -=- 解20S =20或-10(舍去) 故选B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若S n 为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且S k ,S 2k ﹣S k ,S 3k ﹣S 2k 不为0,则其成等比数列)的应用,注意隐含条件的运用

10.设{a n }为等比数列,{b n }为等差数列,且S n 为数列{b n }的前n 项和.若a 2=1,a 10=16且a 6=b 6,则S 11=( ) A .20 B .30 C .44 D .88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a 2=1,a 10=16列式求得q 2,进一步求出a 6,可得b 6,再由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求解S 11. 【详解】

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a 2=1,a 10=16, 得8

10

2

16a q a =

=,得q 2=2. ∴4

624a a q ==,即a 6=b 6=4,

又S n 为等差数列{b n }的前n 项和, ∴()111116

1111442

b b S b

+?=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性质,训练了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求法,是中档题.

11.设数列是公差

的等差数列,

为前项和,若,则

取得最

大值时,的值为

A .

B .

C .或

D .

【答案】C 【解析】

,进而得到

,即

数列

是公差

的等差数列,所以前五项都是正数,

或时,

取最大值,故选C.

12.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135105a a a ++=,24699a a a ++=,则20a 等于( ). A .1- B .1

C .3

D .7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列出方程组,求出首项和公差,由此能求出20a . 【详解】

解:{}n a Q 为等差数列,135105a a a ++=,24699a a a ++=, 13533105a a a a ∴++==,2464399a a a a ++==, 335a ∴=,433a =,4333352d a a =-=-=-, 13235439a a d =-=+=, 20139391921a a d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第20项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合理运用.

13.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1=a n +a (n ∈N *,a 为常数),若平面内的三个不共

线的非零向量OA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满足10051006OC a OA 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A ,B ,C 三点共线且该直线不过

O 点,则S 2010等于( ) A .1005 B .1006

C .2010

D .201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a n +1=a n +a ,可判断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而根据10051006OC a OA 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及三点A ,

B ,

C 共线即可得出a 1+a 2010=1,从而根据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即可求出S 2010的值. 【详解】

由a n +1=a n +a ,得,a n +1﹣a n =a ; ∴{a n }为等差数列;

由10051006OC a OA 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所以A ,B ,C 三点共线; ∴a 1005+a 1006=a 1+a 2010=1, ∴S 2010()

12010201020101

10052

2

a a +?=

=

=.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定义,其前n 项和公式以及共线向量定理,还考查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4.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公比为q ,若639S S =,562S =,则1a =( )

A B .2

C D .3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得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1q ≠±,进而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

(

)()6

3

11

11911a q a q q

q

--=?--,解可得2q =,又由(

)5

15

1

131621a q S

a

q

-=

==-,解可得

1a 的值,即可得答案.

【详解】

根据题意,等比数列{}n a 中,若639S S =,则1q ≠±, 若639S S =,则

(

)()6

3

11

11911a q a q q

q

--=?--,解可得3

8q

=,则2q =,

又由562S =,则有(

)5

151

131621a q S a

q

-===-,解可得12a =;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

15.等差数列{}n a 中,n S 为它的前n 项和,若10a >,200S >,210S <,则当n =( )时,n S 最大. A .8 B .9

C .10

D .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与项的性质,得出100a >且110a <,由此求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最大时n 的值. 【详解】

等差数列{}n a 中,前n 项和为n S ,且200S >,210S <, 即()

()120201*********a a S a a +=

=+>,10110a a ∴+>,

()

1212111212102

a a S a +=

=<,所以,110a <,则100a >,

因此,当10n =时,n S 最大.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前n 项和最值问题,考查等差数列基本性质的应用,是中等题.

16.一对夫妇为了给他们的独生孩子支付将来上大学的费用,从孩子一周岁生日开始,每年到银行储蓄a 元一年定期,若年利率为r 保持不变,且每年到期时存款(含利息)自动转为新的一年定期,当孩子18岁生日时不再存入,将所有存款(含利息)全部取回,则取回的钱的总数为( ) A .17(1)a r + B .17[(1)(1)]a

r r r +-+

C .18(1)a r +

D .18[(1)(1)]a

r r r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孩子18岁生日时将所有存款(含利息)全部取回,可以看成是以(1)a r +为首项,(1)r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17项的和,再由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

当孩子18岁生日时,孩子在一周岁生日时存入的a 元产生的本利合计为17(1)a r +, 同理:孩子在2周岁生日时存入的a 元产生的本利合计为16(1)a r +, 孩子在3周岁生日时存入的a 元产生的本利合计为15(1)a r +,

??

孩子在17周岁生日时存入的a 元产生的本利合计为(1)a r +,

可以看成是以(1)a r +为首项,(1)r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17项的和, 此时将存款(含利息)全部取回, 则取回的钱的总数:

1717

16

18(1)[(1)1](1)(1)(1)[(1)(1)]11a r r a

S a r a r a r r r r r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不完全归纳法及等比数列前n 项和,属中档题.

17.在递减等差数列{}n a 中,2

1324a a a =-.若113a =,则数列1

1

{

}n n a a +的前n 项和的最大值为 ( ) A .

24143

B .

1143

C .

2413

D .

613

【答案】D 【解析】

设公差为,0d d < ,所以由2

1324a a a =-,113a =,得

213(132)(13)42d d d +=+-?=- (正舍),即132(1)152n a n n =--=- ,

因为

111111()(152)(132)2215213n n a a n n n n +==----- ,所以数列11n n a a +??

????

的前n 项和等于

1111116

()()213213213261313

n --≤--=-?- ,选D. 点睛:裂项相消法是指将数列的通项分成两个式子的代数和的形式,然后通过累加抵消中

间若干项的方法,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形如1n n c a a +??

????

(其中{}n a 是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

列,c 为常数)的数列. 裂项相消法求和,常见的有相邻两项的裂项求和(如本例),还有一类隔一项的裂项求和,如

1(1)(3)n n ++或

1

(2)

n n +.

18.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2a =,12

n n n a S n

++=(*n ∈N ),则n S =( ) A .121n -+ B .2n n ?

C .31n -

D .123n n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得

12

2,1

n n a n a n ++=?+再利用累乘法求出1(1)2n n a n -=+?,即得n S . 【详解】 由题得111(1)(1),,,2121

n n n n

n n n na n a na n a S S a n n n n ++---=∴=∴=-++++(2n ≥) 所以

122,1

n n a n a n ++=?+(2n ≥) 由题得22166,32

a a a =∴

==,所以12

2,1n n a n a n ++=?

+(1n ≥). 所以

32412313451

2,2,2,2,234n n a a a a n a a a a n -+=?=?=?=?L , 所以

11112,(1)22

n n n n a n a n a --+=?∴=+?. 所以(2)222

n n n n

S n n n =?+?=?+.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数列通项的求法,考查数列前n 项和与n a 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19.在一个数列中,如果*n N ?∈,都有12n n n a a a k ++=(k 为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积数列,k 叫做这个数列的公积.已知数列{}n a 是等积数列,且11a =,22a =,公积为

8,则122020a a a ++???+=( )

A .4711

B .4712

C .4713

D .4715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计算出3a 的值,推导出(

)3n n a a n N *

+=∈,再由202036731=?+,结合数列的周期性可

求得数列{}n a 的前2020项和. 【详解】

由题意可知128n n n a a a ++=,则对任意的n *∈N ,0n a ≠,则1238a a a =,

312

8

4a a a ∴=

=, 由128n n n a a a ++=,得1238n n n a a a +++=,12123n n n n n n a a a a a a +++++∴=,3n n a a +∴=,

202036731=?+Q ,因此,

()1220201231673673714712a a a a a a a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数列求和,考查了数列的新定义,推导出数列的周期性是解答的关键,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20.《算法统宗》是中国古代数学名著,由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它对我国民间普及珠算和数学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在这部著作中,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以歌诀形式呈现的,如“九儿问甲歌”就是其中一首:一个公公九个儿,若问生年总不知,自长排来差三岁,共年二百又零七,借问长儿多少岁,各儿岁数要详推.在这个问题中,这位公公的长儿的年龄为( ) A .23岁 B .32岁

C .35岁

D .38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得到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由9207S =,求得数列的首项1a ,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设这位公公的第n 个儿子的年龄为n a ,

由题可知{}n a 是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 ,则3d =-,

又由9207S =,即9198

9(3)2072

S a ?=+

?-=,解得135a =, 即这位公公的长儿的年龄为35岁. 故选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其中解答中认真审题,熟练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准确运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高考数学选择题常考考点专练3

高考数学选择题常考考点专练3 21.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154=a ,555=S ,则过点P (3 ,3a ) ,Q (4 ,4a )的直 线的斜率为 ( ) A .4 B . 4 1 C .-4 D .-14 【标准答案】 A. 解析:依题意,∵{}n a 是等差数列,154=a ,555=S ,∴1522a a +=,设公差为d ,则d=4,又43 443 PQ a a k d -===- 22.直三棱柱ABC —A 1B 1C1的底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AB =2,侧棱AA 1=1,则该三棱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 A .2π B .3π C .4π D .5π 【标准答案】B 解析:由于直三棱柱ABC —A 1B 1C1的底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把直三棱柱ABC —A 1B 1C1 补成正四棱柱,则正四棱柱的体对角线是其外接球的直径,所以外接球半径为3,表面积为3π. 23. 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17为一确定常数,则下列各式也为确定常数的是 ( ) A .a 2 + a 15 B . a 2·a 15 C .a 2 + a 9 +a 16 D . a 2·a 9·a 16 【标准答案】 解析:∵ 17S = 2 ) (17171a a +为一确定常数, ∴ 1a + 17a 为一确定常数,又1a + 17a = 2a + 16a = 29a , ∴2a + 16a 及9a 为一确定常数,故选C 。 说明: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若直接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求解较复杂,解答中应用 等差数列的性质m a + n a =p a + q a ,结论巧妙产生,过程简捷,运算简单。 24 (理科)记二项式(1+2x )n 展开式的各项系数和为a n ,其二项式系数和为b n ,则 23lim n n n n n b a b a →∞-+等于( ) A .1 B .-1 C .0 D .不存在 【标准答案】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 高三数学知识点1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在应用条件时,易A忽略是空集的情况 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 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 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 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 10.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正负)和导数法 11.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2.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值的大 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

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 (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 15.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16.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易忽略参数的范围。 1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时,你是否注意到: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二次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的零的情形? 18.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等”. 19.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 20.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1.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22.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23.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可倒”即a>b>0,a<0. 24.解决一些等比数列的前项和问题,你注意到要对公比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了吗? 25.在“已知,求”的问题中,你在利用公式时注意到了吗?(时,应有)需要验证,有些题目通项是分段函数。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考前重点知识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工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胃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包A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个元素的子集有2〃个.〃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 -1个.〃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逆否命题. 交:A,且x e B} 2、集合运算:交、并、补产AU6Q{xlxeA或xe* 未卜:或A o {% £ (/, 且x任A}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或q (记作〃pvq〃); p且q (记作〃p 八q〃);mEp(i己作、q〃) o 工〃或〃‘〃且"、"非"的真假判断 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1 P则1 q ;逆否命题:若1 q则]Po ④、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i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q那么我们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 件。 若p=q且q = p,则称p是q的充要条件,记为p<=>q. 一.函数的性质 (工)定义域:(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 /(x),②奇函数:/(—x) = -/(X)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 对称;c.求/(-X);&比较/(T)与/(X)或/(T)与—/(X)的关系。 (4 )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f X2, 。语当X1VX2时,都有f(XT)Vf(X2),则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2语当X1f(X)则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 /(〃>。且"。1)的图象和性质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 总结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偶函数: )()(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 )(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x 且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高考文科数学重要考点大全

高考文科数学重要考点大全 一 考点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部分一般以选择题出现,属容易题。重点考查集合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近年的 试题加强了对集合计算化简能力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 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并注重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与化简。简易逻辑考查 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直接考查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充要关系”、命题真伪的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等,二是在解答题中深层次考查常用 逻辑用语表达数学解题过程和逻辑推理。 考点二:函数与导数 函数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为载体针对性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性质、函数与方程、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和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的应用等,分值约为10分,解答题与导数交汇在一起考查函数的性质。导数部分一方面考查导数的 运算与导数的几何意义,另一方面考查导数的简单应用,如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与最 值等,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和中档题,三是导数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和 函数、不等式、方程等联系在一起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如一些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参数 的取值范围问题、方程根的个数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问题。 考点三: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一般是2道小题,1道综合解答题。小题一道考查平面向量有关概念及运算等,另一 道对三角知识点的补充。大题中如果没有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可能就是一道 和解答题相互补充的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或三角恒等变换的题目,也可能是考查平面向 量为主的试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向量重点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 念及应用,向量与直线、圆锥曲线、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结合,解决角度、垂直、 共线等问题是“新热点”题型. 考点四:数列与不等式 不等式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 本不等式的应用等,通常会在小题中设置1到2道题。对不等式的工具性穿插在数列、解 析几何、函数导数等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概念、 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的灵活应用,一道解答题大多凸显以数列知识为工具,综合 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都属于中、高档题目. 考点五: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全总结(绝对全)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 ? ?--a b ac a b 442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c bx ax x f ++=2)(,(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和n m x a x f +-=2)()( (顶点式)。 2、 幂函数n m x y = ,当n 为正奇数,m 为正偶数, m

),(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 2 =+αα,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23sin( απαcos -,)2 15(απ -ctg =αtg ,=-)3(απtg αtg -。 4、 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 率是πω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 Z k k x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 i n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2 2πππ 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πππ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 o s (βαβαβ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 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 12tg tg -。

高考数学主要考查哪些知识点

2019年高考数学主要考查哪些知识点 第一,函数与导数。主要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第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第三,数列及其应用。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 第四,不等式。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概率和统计。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第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主要是证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 第七,解析几何。是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

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针对数学高考强调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复习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正确掌握定理、原理、法则、公式、并形成记忆,形成技能。以不变应万变。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

2020年艺考生高考数学知识点训练题库A部分

2020 年全国卷1 卷高考数学 艺考生复习大纲 基础点整理 A 部分(集训题目) 课题:___ 数学___ 目标: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

① 集合,高考 5 分 考点:交集,并集,补集,子集 【考点深度剖析】 高考对集合知识的考查要求较低, 均是以小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一般难度不大, 要求考 生熟练掌握与集合有关的基础知识.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 考查具体集合的关系判断和集合的运算.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集合中元素所具 有属性的含义, 弄清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形式以及集合中含有哪些元素. 二是考查抽象集合 的关系判断以及运算. 【终极小测摸底细】 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3a11256760.html,] 1. 【课本典型习题改编】当 ɑ-1=0 时,设集合 A x( x a)(x 3) 0,a R , B x (x 4)(x 1) 0 ,求 A B , A B . 2. 【 2018 高考新课标 1 押题】设集合 A x x 2 4x 3 0 已知集合 xx 2 ,B xx a ,若 A B A ,则实数 a 的 取值范围为 4.【基础经典试题】设 U R,A xx 0,B xx -1,则 A (C U B) ( ) C 中的元素的非空子集个数为 ( ) 个。 ,B= x 2x 3 0 ,, 则 3. 【深圳高三质检卷改编】 A . B .R C xx 0 D . 0 5.【改编自 2017 年江西模拟】若集合 A x3 x 0 ,B 1,2,3,4 ,C A B, ,则集合 A ) D ) 3 2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高考数学重点全归纳

高考数学重点全归纳 立体几何 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常出现在解答题第一小问,特别注意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求解与体积相关的问题,注重体积之间的转化,常用等体积法、割补法:空间角的考查,主要要求学生会用法向量和相关夹角公式进行计算。 数列 高考中有關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常把数列知识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考查。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 数列求和是数列知识的综合体现。常见的求和方法有公式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裂项相消法、数学归纳法等。 三角函数 易错点梳理:(1)没有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而造成增、漏解现象。(2)对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如图象、对称轴、对称中心易遗忘或没有深刻理解其意义。(3)在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中,将周期变换和相位变换搞混淆。 综合运用:(1)解三角形的问题通常会与向量结合,并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换。(2)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突出数形结合思想。 概率统计 利用统计思想研究问题,一般过程是通过采取样本、建立统计模型、分析统计数据、作出合理判断,形成尽可能准确的结论。 概率思想是通过对随机现象的观察研究发现必然,去研究隐藏在随机现象背后的统计规律,进而理解随机现象。 高考的考查重点是利用统计与概率思想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考点一:概率、决策建议:考点二:二项分布;考点三:超几何分布;考点四:正态分布:考点五:统计图表;考点六:线性回归方程;考点七:独立性检验。 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的灵魂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综合性强,运算量大,题目灵活多变。 综合运用:遇到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时候,常常会联立得到方程组,进而利用韦达定理求解。(1)定值、定点问题,先用变量表示所需证明的不变量,然后通过已知条件,消去变量,得到定值、定点。(2)最值与范围,选好合适变量(比如:斜率、点),建立目标函数和不等式求最值、范围。代数法常见有二次配方、基本不等式、导数等。

高考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1、混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题p 的否定是否定命题所作的判断,而“否命题”是对“若p,则q”形式的命题而言,既要否定条件也要否定结论。 2、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 3、判断函数奇偶性忽略定义域致误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一定是非奇非偶函数。 4、函数零点定理使用不当致误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但f(a)f(b)0时,不能否定函数y=f(x)在(a,b)内有零点。函数的零点有“变号零点”和“不变号零点”,对于“不变号零点”函数的零点定理是“无能为力”的,在解决函数的零点问题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5、函数的单调区间理解不准致误 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函数的图像”,学会从函

数图像上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函数的几个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切忌使用并集,只要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6、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判断致误 对于函数y=Asin(ωx+φ)的单调性,当ω0时,由于内层函数u=ωx+φ是单调递增的,所以该函数的单调性和y=sin x 的单调性相同,故可完全按照函数y=sin x的单调区间解决;但当ω0时,内层函数u=ωx+φ是单调递减的,此时该函数的单调性和函数y=sinx的单调性相反,就不能再按照函数 y=sinx的单调性解决,一般是根据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将内层函数的系数变为正数后再加以解决。对于带有绝对值的三角函数应该根据图像,从直观上进行判断。 7、向量夹角范围不清致误 解题时要全面考虑问题。数学试题中往往隐含着一些容易被考生所忽视的因素,能不能在解题时把这些因素考虑到,是解题成功的关键,如当a·b0时,a与b的夹角不一定为钝角,要注意θ=π的情况。 8、忽视零向量致误 零向量是向量中最特殊的向量,规定零向量的长度为0,其方向是任意的,零向量与任意向量都共线。它在向量中的位置正如实数中0的位置一样,但有了它容易引起一些混淆,稍微考虑不到就会出错,考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测试题8-

高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 知 识 梳理 ★ 一.解不等式的有关理论 (1) 若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相同,则称它们是同解不等式; (2) 一个不等式变形为另一个不等式时,若两个不等式是同解不等式,这种变形称为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3) 解不等式时应进行同解变形; (4) 解不等式的结果,原则上要用集合表示。 0>? 0=? 0a )的图象 c bx ax y ++=2 c bx ax y ++=2 c bx ax y ++=2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 00 2 >=++a c bx ax 有两相异实根 )(,2121x x x x < 有两相等实根 a b x x 221-== 无实根 的解集)0(02>>++a c bx ax {} 2 1 x x x x x ><或 ???? ??-≠a b x x 2 R 的解集 )0(02><++a c bx ax {}21x x x x << ? ?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整理系数,使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 尝试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3) 计算ac b 42-=? (4)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写出解集。 高次不等式解法: 尽可能进行因式分解,分解成一次因式后,再利用数轴标根法求解(注意每个因式的最高次项的系数要求为正数)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分子分母因式分解,转化为相异一次因式的积和商的形式,再利用数轴标根法求解; ★ 重 难 点 突 破 ★ 1.重点: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难点: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关系。求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以及简单的含参数的不等式 3.重难点: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以及简单的含参数的不等式, 会解简单的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 (1)解简单的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关键在于通过同解变形转化为一般的不等式(组)来求解 问题1. 设0>a ,解关于x 的不等式 11 log 2 <-x ax 点拨:11 log 2<-x ax Θ ∴<-<012ax x 由ax x ->10得:x <0或x >1 ()[]()ax x x a x x -+-<-+-<22102210, 讨论:(1)当a =2时,得x <0 (2)当a >2时,--<<220a x / (3)当02< 22 或x <0 综上所述,所求的解为:当a =2时,解集为{}x x |<0 当a >2时,解集为??????<<-- 022|x a x . 当02<022|x a x x 或12/ (2)重视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问题2. 已知函数3222)(a b x a ax x f -++=当0)(),,6()2,(,0)(),6,2(<+∞--∞∈>-∈x f x x f x Y 当,求)(x f 的解析式; 点拨:据题意:6,221=-=x x 是方程02322=-++a b x a ax 的两根

高考数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高考数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高考,意味着什么?那是一座窄窄的桥,千军万马将要从这里挤过,要发挥的优势和能力,来保证自己不被淘汰。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 (1)先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p则q”为真时,可表示为p=q,则我们称p为q 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这里由p=q,得出p为q的充分条件是容易理解的。 但为什么说q是p的必要条件呢? 事实上,与“p=q”等价的逆否命题是“非q=非p”。它的意思是:若q不成立,则p一定不成立。这就是说,q对于p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是必要的。 (2)再看“充要条件” 若有p=q,同时q=p,则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简称为p是q的充要条件。记作p=q

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等价于”这一概念;如果从命题A成立可以推出命题B成立,反过来,从命题B成立也可以推出命题A 成立,那么称A等价于B,记作A=B。“充要条件”的含义,实际上与“等价于”的含义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命题A等价于命题B,那么我们说命题A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B成立;同时有命题B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A成立。 (3)定义与充要条件 数学中,只有A是B的充要条件时,才用A去定义B,因此每个定义中都包含一个充要条件。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一定义就是说,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显然,一个定理如果有逆定理,那么定理、逆定理合在一起,可以用一个含有充要条件的语句来表示。 “充要条件”有时还可以改用“当且仅当”来表示,其中“当”表示“充分”。“仅当”表示“必要”。 (4)一般地,定义中的条件都是充要条件,判定定理中的条件都是充分条件,性质定理中的“结论”都可作为必要条件。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2 基本事件的定义:

上海高考数学知识点重点详解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高考前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元素一般属性,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文氏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已知集合A 、B ,当A B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 4. 注意下列性质:(1) 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n 2,n 21-, n 21-, n 2 2.- ()若,;2A B A B A A B B ??==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5. 学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6.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 7.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8.注意四种条件,判断清楚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9.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10.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1.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12.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需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13.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①反解x ,注意正负的取舍;②互换x 、y ;③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 14.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之选择题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之选择题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之选择题 高考复习的重点一是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二就是要大量的做题,查字典数学网的编辑就为各位考生带来了高考数学题型归纳之选择题 1.选择题不择手段 题型特点: (1)概念性强:数学中的每个术语、符号,乃至习惯用语,往往都有明确具体的含义,这个特点反映到选择题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试题的概念性强,试题的陈述和信息的传递,都是以数学的学科规定与习惯为依据,决不标新立异。 (2)量化突出:数量关系的研究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考试中一项主要的内容,在高考的数学选择题中,定量型的试题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许多从形式上看为计算定量型选择题,其实不是简单或机械的计算问题,其中往往蕴含了对概念、原理、性质和法则的考查,把这种考查与定量计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量化突出的试题特点。 (3)充满思辨性:这个特点源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作为数学选择题,尤其是用于选择性考试的高考数学试题,只凭简单计算或直观感知便能正确作答的试题不多,几乎可以说并不存在,绝大多数的选择题,为了正确作

答,或多或少总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断能力。思辨性的要求充满题目的字里行间。 (4)形数兼备:数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数,还有图形,而且对数和图形的讨论与研究,不是孤立开来分割进行,而是有分有合,将它们辩证统一起来。这个特色在高中数学中已经得到充分的显露。因此,在高考的数学选择题中,便反映出形数兼备这一特点,其表现是几何选择题中常常隐藏着代数问题,而代数选择题中往往又寓有几何图形的问题。因此,数形结合与形数分离的解题方法是高考数学选择题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思想方法与解题方法。 (5)解法多样化:以其他学科比较,一题多解的现象在数学中表现突出,尤其是数学选择题由于它有备选项,给试题的解答提供了丰富的有用信息,有相当大的提示性,为解题活动展现了广阔的天地,大大地增加了解答的途径和方法。常常潜藏着极其巧妙的解法,有利于对考生思维深度的考查。解题策略: (1)注意审题。把题目多读几遍,弄清这个题目求什么,已知什么,求、知之间有什么关系,把题目搞清楚了再动手答题。 (2)答题顺序不一定按题号进行。可先从自己熟悉的题目答起,从有把握的题目入手,使自己尽快进入到解题状态,产生解题的激情和欲望,再解答陌生或不太熟悉的题目。若有

(完整版)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I U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高考数学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知识点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嘚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嘚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嘚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嘚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嘚真子集; ①n 个元素嘚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嘚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嘚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嘚否命题为真,它嘚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嘚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嘚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嘚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嘚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嘚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嘚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嘚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嘚充分条件,q 是p 嘚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嘚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嘚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 )()(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x f -; d.比较 )()(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嘚关系。 (4)函数嘚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嘚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嘚任意两个自变量嘚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嘚图象和性质 a>1 00时,y>1;x<0时,00时,01.

高考数学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

2019高考数学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等可能的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最高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第一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19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答案,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