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思修复习提纲Word版

大学思修复习提纲Word版

大学思修复习提纲Word版
大学思修复习提纲Word版

思修考试总复习提纲

期末总复习

一、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总计15分)

2.判断题(每题1分,共15题,总计15分)

3.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总计20分)

4.案例分析题(共4题,总计40分)

5.思考题(每题10分,共1题,总计10分)

二、复习提纲:

1.了解法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法的分类、法的作用

3.了解法系的概念,划分的依据

4.掌握法律规范、法律部门(部门法)、法律体系的概念

5.了解我国司法机关的设置

6.了解宪法的概念、特征

7.了解世界范围内宪法的历史发展

8.了解我国建国后立宪和修宪的历程

9.掌握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和意义

10.重点掌握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2、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2)选举权平等性原则

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不能同时参加两个或两个以上地方的选举。(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间接选举:全国人大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的选举直接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4)秘密投票原则

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

(5)代表向选民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原则

体现在选民享有监督权和罢免权

(6)从物质上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的原则

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

12.了解民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

13.了解宣告失踪制度,掌握宣告死亡制度

14.重点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15.掌握代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16.掌握所有权的概念、所有权的权能

17.掌握物权与债权的区别,了解所有权转移的基本规则

18.掌握相邻权的概念

19.重点掌握一般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20.掌握我国婚姻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存续的规定

21.了解遗嘱的形式、数份遗嘱的效力认定

22.了解我国继承法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范围

23.掌握遗产继承的规则

24.了解民事诉讼时效的概念,掌握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25.了解刑法的概念、特征

26.掌握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原则、了解我国刑法的对人效力27.了解我国规定的几类特殊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

28.掌握正当防卫的概念,了解我国刑法关于无限防卫权的规定29.重点掌握犯罪构成的概念和基本的犯罪构成要件

30.掌握犯罪主观罪过的内容

31.掌握犯罪客观方面的因果关系

32.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了解主犯、从犯、教唆犯的区别33.了解犯罪形态,掌握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34.了解刑罚的种类及其特征

35.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刑期折抵36.了解我国刑法关于减刑的规定

三、补充的知识点:

* 法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法律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1)制定主体和实施法律的主体——国际法和国内法

2)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制定程序——根本法和普通法

3)适用范围——一般法和特别法

4)内容——实体法和程序法

5)制定和表达方式——成文法和习惯法

思修复习提纲

绪论

1.大学生应树立的学习理念?p3

2. 大学生的优良学风?p4

3.历史使命的涵义?p6

4.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论点要求展开)?P7

5.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8

6.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p9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P11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的涵义与特征。p18

2.信念的涵义。p19

3.理想信念的作用?p20

4.如何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逆境?p30

5.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1

6.如何理解艰苦奋斗的主旨?大学生如何艰苦奋斗?p32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基本要求。p35

2.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包括哪些内容?p37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038

4.经济全球化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 p42

5.经济全球化,当代大学生坚持爱国主义,需要着重树立哪些观念?p42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p44

7.为什么要树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当代大学生应如何践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p46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人生观指的是什么?p55

2.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如何表述的? p56

3.人生目的涵义及作用。p57

4.应抵制和批判的错误人生观主要有哪些? P61

5.什么是人生价值?P63

6. 何谓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怎样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p64

7.怎样理解人生价值标准?p65

8.怎样进行人生价值的评价?p66

9.人生价值实现须具备哪些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p67

10.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p72

11.正确对待竞争的态度?p73

12. 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应正确认识哪些关系?p74

13.如何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p75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如何理解道德的本质?p79

2.道德的功能包括哪些?p79

3.道德的社会作用包括哪些?p80

4.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83

5.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p86

6.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p89

7.怎样理解集体主义?p91

8.“八荣八耻”的内容?p94

9.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大学生应如何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p98

10.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p99

11. 大学生应如何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p101

12.如何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p101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当今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p105

2.为什么说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p106

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p108

4.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p109

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p110

6.如何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p114

7.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p116

8.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p120

9.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的关系?P130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p129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132

3.处理劳动争论的法定途径有哪些?p134

4.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有哪些?p135

5.怎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p138

6.构成爱情的三要素?p143

7. 大学生应如何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p145

8.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p146

9.试述结婚的法定条件? P148

10. 如何理解非婚生子女享有的权利?p204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1.法律的一般含义?p151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p153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p154

4.我国法律的运行环节?p156

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p158

6.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p165

7.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p171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1.宪法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p177

2.宪法的基本原则?p177

3.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哪些制度?其中,国体、政体是什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p179

4.试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p184

5. 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p184

6.简述我国的国家机构。 p187

7.民法的概念和原则。p189

8.如何使民事行为合法有效?p191

9. 侵权民事责任?p192

10. 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p193

11. 具体行政行为?包括哪些?p198

12. 当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权益争议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P200

13. 犯罪、犯罪构成(犯罪客体)、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正当防卫、紧急避险?P202

14. 缓刑、政治权利?p204

思修提纲

1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概念,特点?P38

答:社会主义法律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度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特点:①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专门活动,是国家机关实施职能的活动。

②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2社会主义法律适用含义与原则?P42

答: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把法律规范运用到具体人或组织。

原则:①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则。②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③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④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⑤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的原则。

3违法含义,构成条件和分类?违法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构成条件:①必须是人们违反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②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所保护社会关系的行为。③必须是行为者出于故意或者过失。④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违法行为可分为: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四种。

4法律制裁含义及种类?

答:法律制裁是国家为保护和恢复法律法律秩序而对与违法行为者实施的措施。

种类:①违宪制裁②民事制裁③行政制裁④刑事制裁

5我国法律监督体系包括?

答:①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②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③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④社会性的监督⑤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6宪法概念及特征?

答: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的发明,它是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

特征:①在规定的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则等。②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③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度上,宪法制定和修改都要经过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别的程度。

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制度

内容:①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政权机关。②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设立自治机关。

③依法行使广泛的自治权。

8联系公民基本权力的特点,谈谈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论述)

答:特点:①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的平等性。我国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力上和在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上都一律平等。②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广泛性。主体广泛。范围广泛。③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规定是从我国国情即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实际出发,既有法律规定,又有物质保障。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要履行的义务的主体是同一的。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如劳动权和教育权,是结合一起的。

首先,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在我国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其次,不容许滥用权力。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第三,要自觉履行义务,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9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

答: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③国务院④中央军事委员会⑤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⑦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0:行政法概念分类?

答:行政法是制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一般行政法,是制对一般的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别行政法,是指对特别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1行政法律关系特征?

答:①主体必须有一个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少数情况下是行政机关内部的某些行政机关或法律授权的某些社会组织。②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③主体的权利义务都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④是国家行政机关方便管理职能过程中产生的,或者是与国家行政机关方便管理职能有关。

12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答: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特征:①客观性,是指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②关联性,是指必须与特定的案件有内在的必然联系。③合法性,必须符合法律形式法定程序。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

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7.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1)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思想基础)

坚定的信念(重要条件)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根本途径)

8.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

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他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9.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那些内容?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与用户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0.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内涵: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1.什么是时代精神?内涵是什么?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内涵:改革创新是核心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12.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就要自觉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反分裂国家法》

(3)增强国防观念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3.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人生价值?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价值:一种特殊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4.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本质: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任何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5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端正: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16.对人生价值评价要坚持那几方面的统一?

能力有大小和贡献需尽力相统一

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7.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条件

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个人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18.什么是健康?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

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一个人自觉地调试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③合理调控情绪。

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19.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障。

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20.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个人应自觉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贡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