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最新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最新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最新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

第1节力P2

⒈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F—牛顿(牛)—N 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

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带箭头的线段】

第2节弹力P6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2.测量力的仪器:弹簧测力计——①观察量程②认清分度值③调零④轻拉

3. 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第3节重力P9

1.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地球;方向:竖直向下

2.公式:G=mg m=G/g g=9.8N/kg——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牛

3.重心——①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②不规则物体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4.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力。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P16

1.阻力(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木板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阻力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不同接触面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和思辨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伽利略通过实验说明: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永远地匀速运动下去;

4.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

5.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6.惯性是物体地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形状、物体是否受力等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7.惯性实例:①汽车突然刹车,起步②热气球与地球相对静止一起运动;

8.利用惯性:跳远助跑,锤头变松撞击锤柄,撤去力后物体还能继续运动,拍打窗帘,抛铅球,洗衣机甩干衣服,鸭子抖动翅膀去水;

9.防范惯性:安全带,安全气囊;

第2节二力平衡P20

1.二力平衡条件:①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②两个力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等大、反向、共线、同物】———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二力平衡,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4.★属于一对平衡力(一个物体上):①重力和支持力②拉力和摩擦力

5.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第3节摩擦力P23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且挤压(有弹力)B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C接触面不光滑;

3.摩擦力产生与“接触面上”,作用是“阻碍相对运动”,方向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题中若出现“光滑”二字,则此题中无“摩擦力”

4.【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示数“拉力”即为摩擦力大小)

③分析比较XX两组实验,可得结论: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④分析比较XX两组实验,可得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⑤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4.增大滑动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b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5.减小摩擦的方法:a减小压力b使接触面变光滑c变滑动为滚动d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船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P29

1.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单位:帕(Pa);

2.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3.压力的效果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固体压强公式:P=F/S F=PS

4.【S:单位换算1 cm2 = 10-4m2】固体压强先运用F=G(水平面上)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

5.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S与P成反比)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6.【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A实验是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B比较图xx可得结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C比较图xx可得结论:在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D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7.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第 2节液体的压强 P33

1.【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特点】

a本实验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而知道压强大小变化的;

b液体压强产生原因:①液体有重力②液体具有流动性;

c规律:①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②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③深度越大,压强越大;④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公式:P=ρgh ρ=P/gh h=P/ρg g=9.8N/kg【深度h,液体某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高度】★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 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

3.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与空气直接接触的开口两个以上;

4.生活中的连通器:茶壶,排水管,锅炉水位计,有底座的花盆,船闸;

第3节大气压强 P39

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h不变,长度L变长;

3.1个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高=1.013×帕约为10米水柱P。=1.013×pa测定大气压用:气压计;

4.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5.题中若出现“吸”的现象,均利用了“大气压强”;如吸管喝水、吸墨水、吸盘;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P44

1.题中若出现关于两者关系的现象,则回答现象的物理原理为: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2.现象:a胶管使纸屑“天女散花”b狂风把屋顶掀翻c平行行驶的两船只相撞d飞机升力的产生——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因而有压力差e穿堂风f火车地铁站台警戒线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P49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①F浮=G-F拉②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3.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由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因此无论在水中如何运动,浮力不变;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P53

1.【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A实验顺序:①测出空桶所受重力G2 ②用测力计测出某物体所受的重力G1

③把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④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G3 (其中F浮=G1-F,G排=G3-G2)

B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F浮=G排2.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中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P57

1.物体浮沉条件与重力的关系、V物与V排的关系、ρ液与ρ物的关系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改变自身的体积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5)船从河里驶到海里,由于一直处于漂浮状态,因此浮力等于重力,浮力不变;

6)全部体积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浮力比只有一部分体积浸在水中的同种物体浮力大;

7)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的两物体,体积大的物体,浮力大;

★重难点:①浮力公式a称重法 F浮=G-F拉 b原理法F浮=G排=ρ液gV排

c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d平衡法(悬浮、漂浮时)F浮=G物

②求ρ物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P62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2.功的计算:W=FS 功的单位:焦耳(J)

3.三种不做功的情况:①有力无距离 S=0 劳而无功②有距离无力 F=0 不劳无功

③有力有距离、但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 F⊥S 劳而无功

第2节功率 P65

1.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2.公式:P=W/t 变形W=Pt 【 P-功率-瓦特(w); W-某个力做的功-焦耳(J); t-做功所用时间-秒(s)】

其中W=FS 克服重力做功则F=G=mg S=h W=Gh t=S/V

牵引力做功功率为:P=FV

第3节动能和势能 P67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不一定是被举高的,只要处于高处就行)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实验】

A.探究物体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同一高度,初速度相同)

a比较图1、图2可得结论:质量相等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b比较图2、图3可得结论:运动速度相等的物体,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物体的动能跟质量和速度有关;

B.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对象陷入沙子的深度)

a图一结论:高度相等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b图二结论:质量相等的物体,物体被举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P71

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守恒时(无空气阻力无摩擦),动能最大时,势能最小。

2.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高度逐渐变大时,重力势能增大,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4、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P76

1.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用虚线),三连

距离(过支点O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杠杆(一点、二力、两力臂):动力F1与杠杆垂直,动力F1最小!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A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此时力臂与杠杆重合,便于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值;

B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右高右调————天平调平: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C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F1L1=F2L2

D关于实验次数的问题①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②多次测量使实验具有普遍性(普遍规律);

3.生活中的杠杆:①等臂杠杆:L1=L2 F1=F2 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如:天平、杆秤、案秤;

②省力杠杆:L1>L2,F1<F2,特点:省力费距离,如:瓶起子,铡刀,撬棍,羊角锤,核桃夹,剪铁皮、剪树枝的剪刀,压水井,钳子,自行车车闸、动滑轮;

③费力杠杆:L1<L2,F1>F2,特点:费力省距离,如:镊子,钓鱼竿,食品夹,理发剪刀,人的前臂;第2节滑轮 P81

1.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省力, 但不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一个省力杠杆;

3.使用滑轮组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有关;动滑轮被

几段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F = G

4.题中出现动滑轮则:F = G S= nh

5.最省力:绕线从动滑轮开始;人站在地面上:绕线从定滑轮开始;

第3节机械效率 P85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必须做的功;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2.额外功:并不需要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如克服动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及摩擦力等;

3.总功:

4.机械效率:η= ×100%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5.大题中: =Gh, FS (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有动滑轮的: =Gh 由于 S=nh 则=Fnh

6.有用功:A提升物体所做的功B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7.总功:A拉力所做的功B动力所做的功C电动机所做的功;

★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安全生产工作方案

文件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和要求,为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实施计划

1、为确保本企业所有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结合今年安全生产全公司各级领导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具体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2、为确保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到位、起到应有的效果,结合亚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来具体实施开展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

3、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以安全生产法来实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人人事事保安全,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知识性、自检、自纠的职工活动,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形成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提高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工作的重视。

4、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法是安全生产基本法,应积极开展以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为主线工作针对我公司对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专项整治内容、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本公司所有员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的教育和培训实践活动。强化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切实履行安全生产法和公司安全生产制度及法定的责任和义务。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