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详解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详解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详解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详解

必修四哲学生活

2018.10.20

第十三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

①本源和产生方式: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含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哲学是自觉形成的。

②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③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哲学与时代精神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5、哲学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学习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③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内容: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

①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②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客观唯心主义[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③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3、马克思主义

①基本特征:

a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c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③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④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⑤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a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

b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

第十四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三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物质

①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

①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②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运动与静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3、规律

①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特点: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③方法论:a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b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四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物质决定意识

①内容:

a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能动性特点:a目的性;b主动创造性;c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⑴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⑵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

作用。

④方法论: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b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结合起来;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

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材料要求用“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知识进行论述时: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尊重客观规律。

第五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

①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a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

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

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特点: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③基本形式:a生产活动;b变革社会的实践;c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科学实验活动。

2、认识

①特点:a反复性;b无限性;c上升性(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

旋式的上升)。

②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获得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

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②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4、真理

①特点: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有条件的;c真理是具体的。

△凡是材料中要求用“认识论”或“有关认识的观点”或“追求真理”进行论述的: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具有上升性、无限性和反复性;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材料中要求用“实践与认识关系”进行论述时: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⑤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第十五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六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联系观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①原理: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

联系之中;

b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②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

①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①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②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

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如何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

①唯物论角度: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辩证法角度:同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

③认识论角度: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坚持“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就要反对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5、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区别:a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

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b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

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a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

起决定作用;

b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③方法论:a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b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a内容: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

b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材料中要求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行论述时:

①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与整体;

②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得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统率部分,部分离不开与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

③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第七课、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发展

①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②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①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事物发展的原因及推动事物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①事物的普遍联系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辩证否定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联系:a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b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②方法论要求:a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坚持适度原则。

△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进行论述时: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发展,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做好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进质变。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①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基本属性:a同一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③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方法论:a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用一分为

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②矛盾的特殊性:a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关系原理: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b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地位和作用: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方法论意义:a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b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3、两点论与重点论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b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方法论: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恰

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a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

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b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主流”,同时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c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关键词法辨别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牵牛要牵牛鼻子;

矛盾主要方面: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判断性质、占主体、总体上说、绝大多数。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含义:是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第九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辩证的否定观

①原理: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③实质:是“扬弃”,弃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扬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④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又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①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⑤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论述时: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

③发展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发展,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做好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进质变;

⑥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⑦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⑧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⑩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其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要求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要求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辩证否定就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

第十六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发展的规律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

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

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

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表

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③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

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①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①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b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c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十一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1、价值

①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②人生价值: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b人生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c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价值观

①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a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b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非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①特征:a社会历史性;b主体差异性;c阶级性。

②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4、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b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

△材料中要求用“价值观”或“实现人生价值”或“价值实现”的有关知识进行论述时: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道路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要求遵循客观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③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客观条件,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全册

《生活与哲学》教案 所教班级 执教者

目录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彭琳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彭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段霞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段霞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陈婷婷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陈婷婷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忽丽霞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忽丽霞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张琳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张琳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李永朝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李永朝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教学目标】 1、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三、【知识梳理】 1.哲学怎么产生的? 2.哲学的本义? 3.哲学的任务?(功能.作用) 四、【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产生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实践活动和主观情绪中 D.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2.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 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 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练习:港珠澳大桥附答案

2018.10.24港珠澳大桥通车政治试题 1.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带。对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直接作用理解正确的有 ①粤港澳地区将可以实现经济互联互通同步发展②粤港澳地区能够更好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③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要素流动更加便捷④为大湾区参与全球滨海 经济竞争提供关键设施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狗年除夕夜,由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组成的全球首个 2. 无人系统联合展演在世界 " 陆海空 " -- 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上演,由百度 Apollo 无人车组成的百余辆车,成为首批跑上港珠澳大桥的车队。人们在为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而欢呼的同时,也开始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面对这种情况 ①劳动者要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②企业可借助人工智能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社会失业率 ③政府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④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可避免人工智能的挑战 B. ①② A. ①③ C. D. ②④ ③④

日,广东省在珠海召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车辆通行收费标准听证会,就21月12年3. 2017参与民主决策。 ____定价方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这是公民通过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 社会听证制度C. 专家咨询制度B. 舆论监督制度A. 4、为了实现抗风能力16级、抗震能力8级、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团队为之创新研发了31项工法、31套海洋装备、13项软件、454项专利。这些重大科技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这表明( )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 ②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将为三地联动发展注入新动力,给旅游、金融、贸易、商业和物流等各主要行业带来新机遇。这说明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离开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三地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③树立创新意识,改变物质的本质属性 ④把握新时代的发展,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伶仃洋天堑变通途,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这说明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联系 B. 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C. 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习题集锦:三创

2019年时政热点好题集萃 (9)三创 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_____,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 A.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 B.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C.科学精神和诚信建设 D.科考成绩和道德建设 2、2018年5月科沃斯集团以“服务机器人第一股”成功登陆上交所。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是科沃斯机器人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科沃斯创始人表示,创新就是技术和人性的完美结合,就是尽可能的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这表明( )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互联网+”行动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互联网+”给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带来很多机会。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 这表明( ) ①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的过程就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就是否定过去肯定现在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科技改变生活。只需将一个小小的电子传感卡片带在身上,无论你身在何方,远在诊室的医生就能通过实时传送过来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一旦身体健康指数出现异常即可自动报警,医生会根据数据作出响应,采取相应的治疗监控手段,这就是未来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医疗。智能医疗在给人们提供医疗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产业价值。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精华版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应知应会、必记必背!!!)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 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第二框征税和纳税 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必修二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统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统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人教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人教版)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4、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唯物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

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认识论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甚至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019年高考政治最后热点:就业问题

六、就业问题 【热点材料】 1、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就业: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今年城镇新增就业要在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力争达到近几年的实际规模,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 2、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 工作。会议要求——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我 们可以看到,在这次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稳”字成为关键词,“稳就业”被列为重 点做好的“六稳”工作之首。会议还明确提出,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要完善制度、守住底线,精心做 好各项民生工作。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 等群体就业。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752万人,同比增加17万人;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是自2016年建立全国劳动力月度调查制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就业形势比较好,但稳就业仍然不可掉以轻心。【热点讲解】 1、就业存在问题: (1)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突出。我国高级技术工人缺乏,低水平技术工人却面临找 工作难,“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特别是新增劳动力和就业群体是“90后”,他 们接受教育程度高,对就业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更加渴望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2)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特别是2019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860万,再创历年新高,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2、措施: (1)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促就业。支撑就业的基础是经济,经济稳则就业稳。 (2)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让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 支持中小企业方面发挥作用,对于促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3)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4)把更多力量放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上,牢牢守住就业基本面,确保就业形势 稳定。 【联系考点】 1、就业的意义: (1)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 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使社会劳动力能 够不断再生产,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保证就业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要求。 (3)扩大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人,进而有利于扩大投资、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而解决就业问题是实现这一根本目标 的重要保证。 (5)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6)就业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新时代发展目标,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①党和政府: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这是最根本的,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 分就业,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 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 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高中政治必修四重要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019年高考政治高考热点问题

2018年政治高考热点问题 1、《经济生活》模块 要关注的重大经济生活热点有: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整,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家点家电下乡、新医改等);广东省委、省政府实施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面对金融危机我国的对策,国际的金融体系改革,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绩,三聚氰胺对社会影响等。从经济学角度比较容易切入的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企业的经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的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创新型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建立新的货币体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创新和科技进步等。 2、《政治生活》模块 要关注的重大政治生活热点有:全国两会的召开,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会晤。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中国第一号网民,泰国政局动荡,中国海军亚丁湾、索马里护航,08年宁夏、广西民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09年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59年3月28日)”的设立,二十国伦敦峰会历史意义等。从政治学角度比较容易切入的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性质宗旨,我国政府的职能、性质宗旨、工作原则作风,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制度保障,我国人权的观点),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包括国际维和在内的一系列对外军事合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展示了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良好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时代不可抗拒的潮流;我们要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也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 3、文化生活模块 要关注的重大文化生活热点有:两会中关于整顿文化市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山寨”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汶川地震后重建家园的顽强精神,神舟飞船升空、两岸三通等的文化意义等。从文化学角度比较容易切入的有:文化的影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两岸三通从文化生活来讲,会涉及到我国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两岸人民对共同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奥运会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神舟飞船的升空体现了文

2019年高考山东卷文综政治试题

17.小型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国计、惠及民生。近年来,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成本高、融资难、用工荒等问题。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有: ①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②扩宽企业融资渠道 ③降低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④构建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19.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有: ①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④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④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1.2012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完善。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B.基层民主自治进一步完善C.全体公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司法权22.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名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23.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名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24.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试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 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向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的基础

2019届高考政治备考一轮复习【E】公民的政治生活(含答案)

2019届高考政治备考一轮复习 E 公民的政治生活 (2018·陕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16.2019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决议正式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劳动教养是将违法尚不够刑罚处罚的人员,进行强制性劳动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措施。在实践中,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做法没有司法程序作为保障。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后,国家将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这表明国家 ①维护法律权威,保障基本民主权利②尊重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和谐 ③坚持依法治国,创新社会治理模式④完善立法程序,建设法治政府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2018·太原市第五中学5月月考)16.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某全国人大代表建言依法加快农民工的城市化融合进程,符合选民资格条件的农民工可以参加居住地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农民工参加居住地社区居委会的选举 A.赋予了农民工参与国家管理的基本政治权利 B.拓宽了农民工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 C.保障了农民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D.提高了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 【答案】C (2018·太原市第五中学5月月考)17.近日,“业主凑26万买高音炮反击大妈广场舞”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发地温州市的鹿城区委宣传部表示,住户作为广场舞噪音的受害方,其心情可以理解,但不提倡采用“以噪制噪”这种易于激化矛盾的方式。由此可见 ①基层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②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要做到依法有序③中国共产党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④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D (2018·山大附中高三5月月考)17.近日,“业主凑26万买高音炮反击大妈广场舞”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发地温州市的鹿城区委宣传部表示,住户作为广场舞噪音的受害方,其心情可以理解,但不提倡采用“以噪制噪”这种易于激化矛盾的方式。由此可见①基层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②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要做到依法有序 ③中国共产党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④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D (2018·江西师大附中、鹰潭一中高三联考)16.国家互联信息办指出,在全国范围内集中部署打击利用互联造谣和故意传播谣言的行为。微博在汇集明智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传播学上有这样的公式:谣言=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公众判断力。因此当有重要事件发生时() ①大众应避免盲从,理性地判断②传媒应承担社会责任,防止消息扩散 ③个人可以快速传播,自由行使权利④政府应及时发布信息,谣言止于公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2018·孝感高级中学高三五月模底)17.某市社区普遍建立了“和事佬协会”。“和事佬”由具有一定威望和相关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纠纷调解能力的居民担任。通过“身边人掺合身边事”,实现“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社区”的社会安定目标。该市化解社会矛盾的经验是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必背 一、从宏观层面上必须两论七观: 1、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⑤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求我们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⑥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实践,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⑤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3、联系观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是客观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⑤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因此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⑥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⑦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4、发展观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支持新事物的成长。(要求我们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选择题集萃:三创

2019年时政热点好题集萃(9)三创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_____,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 ) A.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 B.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C.科学精神和诚信建设 D.科考成绩和道德建设 2.2018年5月科沃斯集团以“服务机器人第一股”成功登陆上交所。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是科沃斯机器人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科沃斯创始人表示,创新就是技术和人性的完美结合,就是尽可能的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这表明( )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 “互联网+”行动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互联网+”给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带来很多机会。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 这表明( ) ①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的过程就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就是否定过去肯定现在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科技改变生活。只需将一个小小的电子传感卡片带在身上,无论你身在何方,远在诊室的医生就能通过实时传送过来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一旦身体健康指数出现异常即可自动报警,医生会根据数据作出响应,采取相应的治疗监控手段,这就是未来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医疗。智能医疗在给人们提供医疗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产业价值。 这表明( )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到2020年,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投入多元、动态调整、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体系。 国家重视科技创新是因为(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文化创新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 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教案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 (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二、【重点、难点】1、哲学与爱智之学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入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选择试题试卷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选择试题试卷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选择试题试卷》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说:“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这一感悟表明(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一论断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4.下列观点与漫画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我思故我在B.气者,理之依也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D.无其器则无其道 5.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段论述表明(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C.世界上没有静止的事物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6.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人不能服从自然,而是要改造自然 B.人不仅要尊重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 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7.2007年4月,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严重影响了太湖地区人们的饮水安全。随后,滇池、巢湖蓝藻也相继暴发,中国进入“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凸显了经济高速增长之痛。以上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上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C.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D.解决蓝藻问题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8.《菜根潭》里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9.据预测,2008年GDP增速将有所回落,预计可保持接近11%的水平。人们能预测未来的经济形势,这表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10.*总书记指出,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做到求真务实,从哲学上看必须( ) A.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规律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敢想敢干D.承认思维对存在的决定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